高考古典诗词景物描写方法鉴赏[推荐5篇]
高考古典诗词描写手法鉴赏及训练
高考古典诗词描写手法鉴赏及训练古典诗文2013-08-22 12275d56b7b40102e9qv高考古典诗词描写手法鉴赏及训练描写手法渲染、白描、衬托、虚实、用典白描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白描田家唐聂夷中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正衬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反衬以动衬静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乐写哀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用典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练习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题目。
金陵驿文天祥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请具体分析通过哪些景物的描写及典故的运用,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所谓典故,是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的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
这样可以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诗的生动性和丰富性。
本诗颈联化用了刘禹锡的《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诗句,尾联化用了“杜鹃啼血”的故事答案通过离宫、夕晖、孤云等带失落色彩的景物表达了孤独惆怅的思想感情;通过“旧家燕子”的典故表达了对事物变迁的伤感;通过“杜鹃啼血”的典故表达了对祖国的一片赤诚。
(三个采分点)阅读现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①,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②。
.试从某一个角度,赏析本诗表达技巧上的特色。
答颔联用典,也使用了反衬手法。
“笛中闻折柳”,听到有人吹起了曲子“折杨柳”,自然引人想起家乡的春色和亲人,但眼前春色全无,亲人遥遥不能相见;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士积极能战,英勇杀敌。
颔联言简意赅,对表现战士们对国家的忠勇,起了有力的衬托作用。
高考复习,古代诗歌写景方法鉴赏
古诗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景方法欣赏
中国古典诗歌“贵含蓄,忌直露”, 有情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说恨,而是 借助于外界事物来表达,诗人惯用的 手法便是借景抒情,于是就产生了为 数众多的写景诗。写景是诗歌的主要 内容,鉴赏诗歌的写景就要从诗人写 景的方式入手,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景 物中所寓含的诗人的情感。
一、从观察的角度立足点、层 次来写:远景与近景结合,仰 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 下、高低结合。
五、从景物的动静的 角度来写:动静景结 合、以动写静、以静 写动。 如“蝉噪林逾静,鸟 鸣山更幽。”
六、正侧面结合,虚实结合
1、实写:
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像、实事、实境。
2、虚写:
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 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1、幻想: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2、想象:设想的未来之境 3、回忆:已逝之景之境 4、联想:由此及彼
四、从运用表 现手法和修辞 手法的角度考 虑:比喻 对 比 夸张 比拟 借代 双关 反 问 设问和互 文等。
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塞鸿秋 浔阳即景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 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 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1、这首元曲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答: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 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 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②对偶,如一、二两 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 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二、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诸 觉结合):视觉(形色)、听觉 (声)、嗅觉(气味)、味觉、 触觉或通感
问:请从感官变化的角度赏析诗句:“明 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 动下渔舟。”
答:“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 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 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第三 联是诗人用“竹喧”烘托山静,是所闻,用 “莲动”衬托水幽,是所见,见闻交错,构 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
如何鉴赏诗词中的景物描写
如何鉴赏诗词中的景物描写书事(王维)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华子岗(裴迪)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1)两首诗中各有两个字点明了该诗写景的角度,王诗是,裴诗是。
(2)这两首诗是怎样不同的角度来写景的?(3)两首诗虽然所写景物各不相同,但在写法上极为相似,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仔细分析上面的三个小题目,大家不难看出均考查的是景物描写,而且三个题目可合并为一个问题:两首诗在景物描写上有何异同点?当然,命题人分开命题,不仅设题角度更加具体,也大大降低了该题的难度。
由于该题答案已给出,笔者只想结合近几年诗词教学、复习的经验和2011年高考真题,谈谈如何鉴赏诗词中的景物描写。
当诗人有所感悟时,他们往往会把思想、情感寄托在具体景物描写中,并通过具体的“象”(景或物)来表达情感,也就是说诗人抒情言志离不开景物描写,而景物描写方法又是复杂多样的。
笔者认为,鉴赏景物描写,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一、注意诗人观察和描写的角度。
诗人描写景物,往往从多角度、多侧面的进行描绘,有正面、侧面,实写、虚写,动态、静态、远观、近看,视觉、听觉,仰看、俯视……而且大多是将两个或多个角度进行结合。
如2011年安徽卷欧阳修《琅琊溪》:“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第二小题就是考查虚实结合:“第三、四句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
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又如初中课文《山居秋暝》颔联就是典型的动静结合。
还有的诗词考查的角度实则是该诗句描写景物的某方面,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就是分别从形状、声音、声势三方面写出了赤壁景物的雄奇壮阔。
可以说,此知识点在景物描写中考查最多。
二、理解和辨析描写景物的修辞手法。
诗人描写某个景物时,为了把景物描写的生动形象,常采用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用典、对偶等修辞手法。
高考诗歌鉴赏景物描写的方法
三、色彩的渲染
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 也可以反衬思归的感伤。
例1: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 景象清新,赏心悦目,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
例2:
鹅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鹅洁白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红掌拨动,绿 水泛波,红、白、绿三色对比有寒有暖,鲜 明而协调,在蓝天、白云之下,在绿草如茵 的碧水、清澈见底的池塘边,“白毛”与 “绿水”比美,“红掌”与“清波”争胜, 多么绚丽的画面,多么富于童趣和生活气息。 真可谓状物如在目前。
例2 :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 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 离愁别绪。 下阙写虚。“行人”想像妻子凭栏远望, 思念“行人”的愁苦之景,从而将离愁别绪 抒发得淋漓尽致。
例3: 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 颜改”。“雕栏玉砌”“故国”是回忆中 的景物。 例4: 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春风十里”, 实景“尽荠麦青青”,昔盛更显今衰。想 像是虚写的关键,虚是为实服务的。
例5: 柳永《雨霖铃》“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 残月”设想别后的情景:一舟离岸,词人酒 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 残月高挂柳梢,想像中别后的凄凉景象倍增 眼前断人肠的离愁。
例3: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描写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 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 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
古代诗词中的写景描写技巧分析
古代诗词中的写景描写技巧分析古代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读者和研究者的关注。
其中,写景描写是古代诗词中的一大特色,它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出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本文将从古代诗词中的写景描写技巧入手,分析其特点和艺术手法。
古代诗词中的写景描写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情感表达,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首先,古代诗词中的写景描写注重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
诗人常常通过对自然景物的形态、色彩、声音等方面的描写,将读者带入到一个美丽而真实的自然世界。
例如,苏轼的《夜泊牛渚怀古》中写道:“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古人村。
”这里的“牛渚西江夜”描绘了江边的夜晚景色,而“青天无片云”则给人以广袤无垠的感觉。
通过这样的描写,读者仿佛置身于江边的夜晚,感受到了那份宁静与美好。
其次,古代诗词中的写景描写注重对自然景色的意境表达。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出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情感的抒发。
例如,杜甫的《登高》中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里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诗人将读者带入到一种深沉而悲凉的意境中,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古代诗词中的写景描写还注重对自然景色的音韵表达。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运用音韵的手法,使诗词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例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里的“离离原上草”运用了双音节的韵脚,使整首诗词具有了明快的节奏感。
通过音韵的运用,诗人将自然景色与人生的变幻相结合,使诗词更加生动有趣。
古代诗词中的写景描写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情感表达,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意境表达和音韵运用,诗人将自然景色与人生的感悟相结合,使诗词具有了深邃的内涵和艺术的魅力。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古诗词写景的七种方式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古诗词写景的七种方式在古代诗歌中,写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法,不仅能让读者产生视觉感受,更能让读者进一步反思人生哲理。
本篇文档将介绍七种古诗词写景的方式,帮助高考生深入学习古典诗词。
第一种写景方式:直接描写这是最常见的古诗词写景方式,也是最容易理解的一种方式。
表现为作者直接描写自然或人物具体形象,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的美丽和人物的独特魅力。
以下是古诗词中的直接描写方式例子:暮色苍茫看势滞, - 《将进酒》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登高》杜甫第二种写景方式:抓住特定景物这种方式的特点是将一个具体的景物作为主要切入点,通过深入描写这个景物的特点来阐述自然美的感受。
通过突出某一个特定的景物,来呈现整个自然景象。
以下是古诗词中的抓住特定景物方式例子: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 《木兰诗》匿名木兰当户织, 描述的是一种寂静、空灵的氛围:在静静的夜晚,唯一听见的是温柔、忧伤而又无奈的女子叹息声。
第三种写景方式:借景抒情古典诗词有时借助环境、某个景观来表达情感,这种方式被称为借景抒情。
通过将已知景物与抒情的心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顶峰的诗意效果。
以下是古诗词中的借景抒情方式例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静夜思》李白这里的月亮完美地借景表达了作者的离愁,让读者深深体会到岁月变迁的无常与不可控。
第四种写景方式:意象联想这种方式比较难解释,在语言表达上通常伴随着大量的空灵、抽象和哲思。
这种写景方式主要是通过抽象的词汇和意象来暗示和引导读者产生感受。
以下是古诗词中的意象联想方式例子:花底滑钱庄,绿水东流。
桃花不言下自成蹊。
- 《夜泊牛渚怀古》杨万里这里以花、水、桃花为起点,以抽象化的逻辑来表现自然的诗意。
第五种写景方式:以人为龙头,写自然和社会的交往这种写景方式借助人文元素,将自然和社会幻化成互相交错的场景。
通过人物对自然环境的感悟,反映社会的价值观和人性尊严。
2022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古典诗歌写景的六种角度例析
古诗鉴赏:古典诗歌写景的六种角度例析(一)西江月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译文:世上万事恍如一场大梦,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到了晚上,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响彻回廊里,看看自己,愁思爬上了眉头,鬓边生出了白发。
酒并非好酒,常因客少发愁,月亮虽明,却多被云层遮住。
在这中秋之夜,谁能够和我共同欣赏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着北方。
本词写于作者被贬黄州之时。
有人认为整首词中最突出的是第二句中的“凉”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1)“凉”字,指出了自然节候的变化,以清寒的中秋之夜的凉风、明月,营造了一个凄清悲凉的意境。
(2)作者运用双关,借写节候之“凉”,抒写人生之“悲凉”。
(3)同时也指出了人生命运起伏不定,变幻莫测,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沉思考。
(或:表达了作者孤单寂寞愁苦的情感。
)(二)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译文:不知香积寺在哪座山中,走了数里,就进入了白云缭绕的山峰。
古木参天却没有人行路径,深山里何处传来古寺鸣钟?山中泉水撞击危石响声幽咽,松林里日光照射也显的寒冷。
日暮时分,独自在空寂的潭边,安禅人定以治伏尘俗的毒龙。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案:诗眼是“咽”和“冷”。
(1)“咽”是“呜咽”、“冷”是“阴冷”之意。
(解释字的含义,字面意思、深层含义)(步骤1)(2)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
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阴暗,似乎显得阴冷。
(结合诗句分析)(步骤2)(3)“咽”和“冷”两字绘声绘色(视听结合、拟人、通感)(如果有手法,把手法写出来)(步骤3)(4)精练传神地写出了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浅析
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浅析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
在高考中经常有涉及景物描写的题目。
本篇论文就试着按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顺序从四个方面,即景物描写的构成层面,景物描写的技巧层面,景物描写的效果层面,景物描写的情感层面,把诗歌鉴赏的题目进行归纳总结。
一、景物描写的构成层面这个层面是景物描写最基础的层面,即景物的选取,景物的特点,景物的描写角度,这三种类型的题目也是比较简单的题目。
1.景物选取这类题经常这样问:诗中选取了哪些景物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或者诗中哪些景物营造出了这种意境?对与这类题,学生只要把景物依次挑选出来,写上就可以了。
比如《沁园春长沙》中选取了万山、层林、大江、鹰击、鱼翔等景物构成了一个阔大的意境。
虽然这个问题比较简单,但是关注景物的选取往往能看出作家的审美风格和情趣爱好。
而在李商隐的诗歌中多选朱玉、眼泪、青烟、灵犀、等空灵凄迷的意向,构成了李商隐朦胧晦涩的意境。
2.景物特点這类题一般这样问:诗中景物描写都有什么特点?或者诗句表现了景物怎样的特点?只要关注一下修饰词如数词,量词,颜色词,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尽管有些作家选用了相同的意向,但是由于修饰词的不同运用导致景物描写的特点也是不一样的。
比如同样是秋天,在杜甫笔下就是无边落木,滚滚长江的萧瑟之景,在毛泽东笔下就是万山红遍,层林浸染的绚烂之景。
3.描写角度这类题一般这样问:诗中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或诗中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景物的?而景物描写的角度一般有这些方面:(1)视角上的远近高低,(2)顺序上的前后左右,(3)声音上的寂静和喧闹,(4)色彩上的清冷与绚丽。
拿杜甫的《登高》中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来说,作者的视角从仰视高远的天空到近处的飞鸟再到远处的长江和落叶,色彩上从青青的水中陆地到洁白的飞鸟再到干枯的树叶浑浊的长江,整体上成呈现出清冷昏黄的色彩,声音上从猿啼的凄凉到落叶的窸窸窣窣长江的滚滚滔滔,都营造出开阔沉郁的意境。
高考古典诗词景物描写方法鉴赏
高考古典诗词景物描写方法鉴赏1、反衬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环境寂静。
(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和心中由飘泊而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感。
(步骤三)约客赵师秀2、细节描写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写出了焦急等待的心情。
早兴白居易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觉,醒。
问: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划线句答案:细节(或动作)描写。
“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猛然间的轻松感受。
“乍轻”呼应“新脱”,描写入微,抒发了诗人切身感受到的春天到来时的喜悦之情。
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陶者梅尧臣3、对比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寸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提问: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诗歌把长年辛劳而居室简陋的陶者与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的愤慨之情。
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来写梅花?请具体说明。
答:此诗用了对比修辞手法写梅花。
作者用“万木冻欲折”和“梅花孤根暖独回”“昨夜一枝开”作对比。
这样写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梅花的孤高傲雪的品格。
漫成一首杜甫4 、动静结合.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答案:用“跳鱼”的“拨剌鸣”衬托江面的宁谧安静,以动破静,愈见其静雨后池上刘攽(bān)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古诗中的美景描写
古诗中的美景描写在古诗中,我们常常能够欣赏到众多优美的景物描写,这些描写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也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意境和想象空间。
下面,我将针对古诗中的美景描写展开论述。
一、山水之美中国山水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们钟情的题材之一。
古诗中的山水描写常常以山峦起伏、江河流转为特色,给人以壮丽、奇特之感。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壮丽的山水景观。
而元稹的《登快阁》中写道:“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展现了清澈流畅的江水景致。
二、花鸟之美古人对花鸟的描绘也是极富情趣的。
古诗中对花鸟的描写,往往以娇艳美丽、灵动动人为特点。
杨万里的《丢番图》中写到:“百鸟朝凤凄远去,千花为露全无功”,表现了百鸟飞舞、花团锦簇的盛况。
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也提到:“百花凋零随流水,猜作寒梅雪玉箫”,形容了寒梅花的坚韧与纯洁。
三、田园之美田园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题材,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安逸和宁静。
古诗中对田园的描绘往往以青山绿水、芳草鲜花为特点。
例如,杨万里的《临安春雨初霁》中描写了宜人的田园风光:“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古人以简练的文字,展现了春雨过后,大地万物的生机盎然。
四、宫廷之美除了自然景物的描写,古诗中也有对宫廷的描绘。
在宫廷之美的描写中,作者常常借由宫廷器物、建筑景观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例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写道:“对画阑干语,无益心思乱。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通过描绘宫廷的画阑干、箫声和秦楼月,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的时光和爱情的怀念之情。
总之,古诗中的美景描写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想象和诗意。
山水的壮丽、花鸟的婉约、田园的恬静以及宫廷的华丽,无不展现了古人对美的敏感和追求。
这些描写不仅让我们欣赏到了古人深邃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也丰富了我们对美的认知,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鉴赏能力。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古诗词写景的七种方式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古诗词写景的七种方式古诗词写景是古代文学中的重要题材之一,通常需要描绘自然风光、万物起伏和人文景观等。
在高考中,这种题材的考查非常常见,因此对古诗词写景的鉴赏及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在古诗词中,描写景色的方式非常多,但归纳起来可以大致分成七种方式。
一、员林烟树以物言志是中国文学的传统特色之一,员林烟树的描写方式非常具有代表性。
这种方式常通过对物象的形象描写来表达主旨。
该描写方式常常要求读者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历史背景才能理解。
例如,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他写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这个景观可以引起读者对山川、河流自然景观的联想,但是在这首诗中更重要也更有意义的是登高望远、追求不懈的人生态度。
二、直抒胸臆直抒胸臆也是一种常见的古诗词描写手法。
这种方法常常与作者的切身体验和情感经历密切相关。
其表达主要通过对内心情感的表述。
例如,唐代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他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中的景物无非是原野、风景,但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对别离、离愁、思乡等情感的表达。
三、鬼斧神工鬼斧神工是一种夸张的手法,常常用来形容自然景观的美丽和神奇。
这种描写方式要求使用丰富的词汇和形象的叙述手法。
例如,宋代杨万里的《小池》中,他描写自己家中的池塘,用“风吹荷叶会半开,水漫金山铺细碎”以及“落日照大溪,群山叠隐约”等华美形象来描绘池中景象,传神地表达了美丽与恬静的感受。
四、沉浸情境思索沉浸情境思索是一种以境为景的描写方法。
通过对客观景象的详细描写,把诗人自身处于这种具象境界中的感受和情感展现出来。
例如,李白诗中《望庐山瀑布》中他描写自己闲居在庐山观瀑,他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诗人通过自己沉浸在这个壮观的景象中,所感受到的某种浩瀚的感觉。
高中古典诗歌鉴赏专题之写景手法
古典诗歌鉴赏专题之写景手法(一)知识积累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同抒情一样,描写是诗歌最常用(de)表达方式,描写又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又叫直接描写,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例:阅读下面一首汉诗,然后回答问题.陌上桑(节选)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题:简析诗歌是怎样描写罗敷这一美丽动人(de)形象(de)分析诗歌分别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展现罗敷(de)美丽动人,直接描写罗敷(de)衣着打扮如何(de)美,又通过描写行者、少年、耕者见到罗敷后(de)痴态,间接写她(de)美,这样正侧结合,写出了罗敷(de)美丽非凡.除了例题考正侧结合,一般会单考侧面描写.这类题目设问方式一般为“诗歌用什么方法描写了人物形象”“试分析××句用(de)描写方法”.答题时,针对考查侧面描写(de)试题,应这样回答:“诗句没有直接写××××,而是写××××来表现人物(de)××××(或“来表现场景(de)××××”),写法别致.”2.渲染本是国画(de)一种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de)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de)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正面着意描写.层层铺叙,使描写(de)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如汉东府民歌:“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中有双鲤鱼,相戏碧波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南.莲叶深处谁家女,隔水笑抛一枝莲.”“鱼戏”句(de)渲染描写,把水上采莲(de)画面和人们采莲时欢愉(de)情绪生动活泼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题:“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de)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de)心情分析傍晚时分,诗人临窗独坐冥想.他听着微风悄悄吹开院门,轻轻吹动竹林丛,好像真是怀想中(de)友人来到.这时已入夜,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落在阶下(de)青苔上,多么清幽静谧(de)境界,多么深沉(de)寂寞和思念.(答案:清冷、幽静;孤单、寂寞)思远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题: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de)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答案:这首诗表达对远方行人(de)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de)特色色调,渲染离别(de)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de)思念情怀.)考查“渲染”(de)题目中一般会用“浓墨重彩”“着意描写”来暗示考查方向,也可能会像例题那样直接说明考“渲染”.而且一般不会要考生辨识出渲染手法,而是结合诗歌(de)意境来考,只要求考生答出使用渲染手法后营造了诗歌什么样(de)氛围.如果问诗中渲染××之情,就要想到“渲染”一般是用景来烘托情感(de),找出写景句子,分析它与所写之情(de)联系,就是解答关键.3.对比烘托对比是把两种对立(de)事物或者同一事物(de)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运用对比,或使对立事物(de)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事物对立(de)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以深刻印象.如高适(de):“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以战士战死沙场与将帅纵情声色进行对比,形象鲜明,揭示深刻.昭君怨郑域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题:词(de)下阕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思想分析此词(de)主题写梅花,着力歌颂了梅花不骄贫、不谄富(de)高尚品德.上阕一、二句不直说梅花开了,而是别出心裁,用设疑方式让读者去猜测.三、四句点明梅花开放(de)地点和环境.下阕一、二句,用对比(de)手法描写两种不同(de)环境.三、四句是全诗精华,它流露出作者朴素(de)平等思想,盛赞梅花“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de)高洁操守.从整首词而言,用了托物言志手法,就下阕而言则是运用了对比手法.如果不看清题目要求,很可能回答错.(参考答案:运用了对比手法.用“竹篱茅舍”“玉堂琼榭”(de)不同环境进行对比,明写梅花不择环境“一般开”,暗赞贫贱不移,富贵不淫(de)高洁品格.)烘托,本是中国画中(de)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de)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刻画(de)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人烘托人,如中借“行者”、“少年”等(de)反应来烘托罗敷惊人(de)美貌,也可以是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目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更多(de)是以物烘托人,如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寂、悲伤(de)心情.①正衬和反衬利用事物(de)近似条件来衬托事物,称正衬;利用事物(de)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如李白中:“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用天台山之高衬托天姥山之高,是正衬;姜夔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以昔日扬州(de)风日繁华来衬托今日扬州(de)荒芜萧条,是反衬.在具体(de)运用中,反衬呈现出各种形式.常见(de)有动静相衬,乐哀相衬,明暗相衬等.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东坡①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貌.题: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分析诗一开始便把东坡置于一片清景之中.僻冈幽坡,皎洁(de)月光,敷洒在雨后清新晶莹(de)万物上,何等澄明(de)境界这个境界非“市人”所能享有,唯有“野人”——脱离市俗躬耕于此(de)诗人,才有余裕独享这胜景.用景物之“清”来衬托作者心灵之“明”.(参考答案:第一句是全诗(de)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de)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de)精神境界)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宫词武衍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注]建章,宫殿名.题:这首诗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分析诗人描写宫苑春色起笔.满庭春色,闭锁于高墙之内,无由泄漏,宫女(de)年华,也锁于重门之内,白白消逝.“锁”是诗眼.由“锁”引起下面两句,宫女们看到落花“飞舞出宫墙”(de)情景,她们恨不能立即变成那落花,飞舞而出,可自己身锁重门,插翅也难飞,人不如花啊.落花在这里起到对比衬托(de)作用.(参考答案:运用反衬手法,以落红飞舞出宫墙反衬宫女(de)身不由己.)对比和反衬这两种手法容易混淆.对比(de)双方事物没有主次之分,如杜甫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对立(de)双方共同揭露了贫富悬殊,阶级对立严重(de)社会现象,而构成反衬(de)双方事物是有主次(de),一个事物存在(de)意义是为了突出另一事物.对比中,对比(de)两个方面都要出现,而衬托中,衬体必须出现,而主体可以隐藏,可以明写此而暗指彼.从高考题所给答案看,对比、反衬往往是相对而言,有时没有绝对界线.不过,对于二者区别,我们还是要心中有数,考试(de)时候慎重对待.②乐与哀诗歌中(de)景与情一般来说应是一致(de),即乐景乐情,哀景哀情,但也有不一致(de)情况,那就是以乐景写哀情或哀景写乐情(de)写法.如唐代谢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明媚(de)景色,反衬诗人(de)离愁别恨,“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以倍培其哀乐”,有很好(de)艺术效果.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题扬州禅智寺杜牧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题:尾联“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分析首联写时已初秋,蝉声嘶哑,使人觉得音色凄咽;风中摇曳(de)松枝桂树也露出萧瑟秋意.颔联写寺内台阶长满青苔,则行人罕至;寺内白鸟久留不愿离去,暗示寺(de)空寂人稀.颈联写寺内树林茂密,阳光不透,夕阳西下,暮霭顿生;透过暮霭深树,看到一抹斜阳(de)余晖.从明暗变化写静,反衬(de)效果是特别幽,格外暗,分外静.尾联别开生面,拉来热闹(de)扬州作陪衬,禅智寺在扬州(de)东北,静坐寺中,秋风带来远处扬州(de)歌吹之声,“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de)伤感油然而生.(参考答案:以乐衬哀,用歌舞喧闹,市井繁华(de)扬州反衬出禅智寺(de)静寂,更突出诗人孤独凄清和有所失落(de)心境.)“乐景写哀情”表现手法(de)判断,一是要细心地从写景中窥到端倪,比如杜甫:“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自”、“空”已暗示凄凉冷落.再比如陆游:“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一夜”暗示国事家愁萦怀,诗人一夜未曾入眠.二是要准确把握诗人情感.③动与静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前者属于烘托手法.如王维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静一动.“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以动衬静,写出山间(de)宁静和安谧.再如宋祁(de)“红杏枝头春意闹”,就是化静为动,写出了春天(de)蓬勃生机.王安石曾集诗两句,组成一联,上联是“风定花犹落”,下联是“鸟鸣山更幽”,沈括上说:“上句乃静中有动,下句动中有静.”动与静(de)关系一般用来考虑纯写景诗句(de)写景技巧,不涉及诗句寄寓(de)思想感情.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题西溪无相院张先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题:第二联是怎样写景(de) 请简要分析.分析首联写静景,水天一色,点出“清”;水边门前,不见人影,点出“静”.颔联上句寓动于静,写微风初起,吹开浮萍,山把身影投映水中,扣合“清”;下句以动衬静,写小船归来,摩擦水草,草声微响,扣合“静”.颈联写动景,入城(de)僧人向人多处寻去;走在桥上(de)人,看着水中倒影,竟有走在镜中之感.尾联诗人用商量(de)口吻对大自然这个美(de)造物者说,一阵秋雨刚过,为这幅山水画已增添了秋色,就不要再用修长萧索(de)芦苇,遮挡住明月(de)清辉吧.(参考答案: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呼应首联“清”字.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de)草声衬托出环境(de)宁静,呼应了首联(de)“静”字.)对景物描写中动静关系(de)考查,最多最常见(de)是以动衬静(de)反衬手法.所以当看到针对诗歌写景部分问“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者直接问“作者是怎样写景(de)”时,就一定首先要考虑是否在考查以动衬静手法.④色彩(de)对比诗人对色彩(de)敏感不亚于画家,诗歌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de)描写,唤起读者相应(de)联想和情绪体验.如白居易(de):“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其诱人之处,正在于“绿”酒,“红”炉两种色彩和谐配合,在天寒欲雪背景下,产生了一种亲切而温暖(de)情味,仿佛在向客人含笑招手.色彩(de)对比构成画面美.如“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白鸟飘飘,绿水滔滔.”色彩(de)对比,给诗歌带来浓郁(de)画意和鲜明(de)节奏.如周邦彦玉楼春中:“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青、红二色(de)对比,一个无限大,一个非常小,然而正是在无边青苍(de)背景上,才衬托出这一缕晚照是那样(de)引人注目和令人留恋.诗人爱用鲜明(de)对比色,来增加感情色彩(de)浓度.如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蒋捷一剪梅:“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运用色彩(de)对比,还可以创造出一种独特(de)抒情氛围.“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骆宾王)“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曾是寂寞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李商隐)运用色彩对比,有时可以突出诗歌中心思想.如元稹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春天(de)红花和宫女(de)白发相对比映衬,表现了红颜易老(de)人生感慨,加强了时移世迁(de)盛衰之感.色彩对比(de)考查,不仅可以考查对比映衬(de)表现手法,也可以考查炼字.有时诗人精心锤炼(de)这个字,恰好是一种色彩.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训练题: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夜归周密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磷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筇:此代指竹林.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de) 结合全诗简明扼要赏析.答:2.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玉华山刘崧[注]翠巘千峰合,丹崖一径通.楼台上云气,草木动天风.野旷行人外,江平落雁中.伤心俯城郭,烟雨正冥蒙.[注]刘崧(1321~1):元末明初文学家,江右诗派(de)代表人物.这首诗是怎样表现玉华山高峻(de)特点(de)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幽居初夏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①已过头番笋,木笔②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注]①箨龙,就是笋.②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景物美,本应怡然自乐,诗人却在尾联“叹息”不已,诗人缘何“叹息”答: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范成大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酴醿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春婉娩,客飘零,残花残酒片时清.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注]酴醿:一种观赏植物.词(de)上阕运用哪些手法来描写春日风光试作简要分析.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望海楼①米芾云间铁瓮②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 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州③起白烟.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注]①望海楼:宋时在镇江城内.②铁瓮:镇江古有“铁瓮城”之称.③沧州:滨水(de)地方.这首诗(de)颈联多角度写景,请具体说明其中(de)两点.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晓至湖⑴上[清]厉鹗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折⑵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⑶(选自清诗选)[注]①湖:杭州西湖.②折:弯曲.③景:影.请从表达技巧(de)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古典诗歌鉴赏专题之写景手法(一)答案1.本诗写景扣住“夜”,写情扣住“归”.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柱杖而行(de)疲惫之态.随后,诗人以“冷磷”“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de)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de)艰难表现出归家(de)心切.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de)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de)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归家(de)复杂心情,意味深长.2.①对比:首联“千峰”与“一径”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玉华山峰峦众多、山路险峻(de)特点.②烘托:第二联以“云气”缭绕、“天风”吹拂,烘托出玉华山直上云天(de)高峻.(如果答第二联用了“夸张”(de)艺术手法,并有适当(de)分析也可以)③侧面描写:第三、四联通过描写在山上远眺旷野平江、俯瞰烟雨城郭(de)景象,侧面表现了玉华山之高.3.这是以乐景表哀情.“叹息”有两层意思:一是叹景色虽美,但旧交零落殆尽,无人共品茗谈心,心感寂寞惆怅;二是景色幽美,怡然自得,可终老是乡,但志士空老,报国无成,心里又抑郁难平.4.运用色彩对比、动静相衬(de)手法来描写春日风光.“嫩绿”与“红英”对比,静态(de)嫩叶、小红英和动态(de)蜂儿,燕子相衬.5.(颈联两句写景是自楼内向外远望,视线随地平线延伸.黄昏来临,画角声像催促红日西沉;日落了,平静(de)江面升腾起白色(de)雾气.)红日、白烟形成色彩对比;日落、烟起形成趋向(de)对比;红日落处,白烟起处形成远近(de)对比.而它们又融合起来构成一幅完整(de)画面.6.答题要点:①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近写听觉,远写视觉,突出层次(de)远近(de)景致(de)深阔.②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深阔、淡雅(或幽静、清新).(其它看法,言之成理亦可.比如,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等)。
2020高考古诗词描写方法鉴赏例谈
高考古诗词描写方法鉴赏例谈一、白描:白描即纯用线条勾勒,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
(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
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例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川》【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
(天空蓝蓝的,原野辽阔无边。
风儿吹过,牧草低伏,显露出原来隐没于草丛中的众多牛羊。
是不是很直白的描述,将画面不加任何修饰的描绘出来,这就是白描啦!)【例2】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析】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了“风雪夜归人”的画境。
二、细描:细描是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相对于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
(工笔细描的方法就是将人(作者)的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和感觉等所感知的事物的形体、情态、声音、色彩、气味以及感受等细致地描写出来的一种方法。
描写时常采用形容、修饰以及各种修辞手法等细腻的笔法对描写对象从正面做充分且具体的描绘刻画)【例】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种锦官城。
【析】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抓住典型细节,工笔细描,精妙传神地渲染出春雨迷蒙、色彩迷离的氛围。
【描写的角度——正面、侧面】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描写对象。
(通俗的说就是直接把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写下来,就是正面描写)【例】--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诗歌鉴赏写景的方法与技巧五篇范文
诗歌鉴赏写景的方法与技巧五篇范文第一篇:诗歌鉴赏写景的方法与技巧诗歌鉴赏写景的方法与技巧教学目标:通过对写景方法与技巧的掌握,更好地去完成诗歌的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运用此方法具体去解答诗歌鉴赏题。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本节课由李白的《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虺,砯崖转石万壑雷”导入本节课。
二.考纲解读能力层级为E级,对于古代诗歌来说,该知识点主要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其中表达技巧包括广义和狭义两种,而以广义考查盛行。
所谓的广义的表达技巧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修辞方法行文结构等方面的内容。
所谓狭义的表达技巧,主要指具体的表现手法。
中国古典诗歌“贵含蓄,忌直露”,有情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说恨,而是借助于外界事物来表达,诗人惯用的手法便是借景抒情,于是就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写景诗。
写景是诗歌的主要内容,鉴赏诗歌的写景就要从诗人写景的方式入手,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景物中所寓含的诗人的情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表达技巧中景物的描写手法。
三.高考导航08(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8分)〔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周德清①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
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
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
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能答出一种修辞方法并能举例说明的,给1分;答成“排比”,并以前四句为例的,可给1分。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
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古典诗歌景物描写方法
七、白描手法
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同 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 墨色线条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 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诗歌创作中,那就是不 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 染,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索地勾画出事物 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 的感受。
如:高适《塞上听吹笛》“雪净湖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诗中一二句实写景,描写 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 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又清澄的夜景里, 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 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 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关山。此诗书写 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落, 写出了他们浓浓的思乡情。
六、远与近的结合
看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 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 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 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 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如,杜牧《上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 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头两 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 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 的一个特定的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 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 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 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
01
02
03
古典诗歌
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表达方式
1、记叙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高中语文古诗 景物描写方法
高中语文古诗景物描写方法
高中语文古诗中的景物描写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直接描写法:直接对景物进行描述,点明景物的特点,抒发作者的感情。
例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句诗直接描写了月落、乌啼、霜满天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和寂寞。
2. 比喻法:通过比喻的方式,将景物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
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诗通过比喻春风为画笔,将江南两岸的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
3. 借景抒情法: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作者的感情。
例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句诗通过对枯藤、老树、昏鸦等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离别之情。
4. 情景交融法:将景物与情感融为一体,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现出作者的情感。
例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诗通过对菊花的描写,表现了作者的闲适和自得。
5. 象征法:通过景物的象征意义,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句诗中的桃花潭水象征着作者与汪伦之间的深厚友情。
以上是高中语文古诗中常见的景物描写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感受到诗歌的美妙之处。
古代诗词中的景物描写技巧解析
古代诗词中的景物描写技巧解析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中景物描写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通过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感性的表达方式,古代诗人们将自然界的景物变得丰富多彩,给读者呈现出一幅幅美不胜收的画卷。
本文将对古代诗词中的景物描写技巧进行解析,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经典之作。
一、以风景为主的描写古代诗词中,有许多作品着重描绘自然风景,如山水之美、四季变幻。
诗人们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和抒发内心感受,将美的元素融入诗词之中,使读者仿佛亲临其境。
例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通过描绘夜晚的凉爽和银河上的牵牛织女,诗人将读者带入一个梦幻般的夜晚。
二、以花草为主的描写花草在古代诗词中也是受到极大关注的对象,即使是一朵花、一片叶子也能成为诗人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媒介。
诗人们善于通过花草的描写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增添作品的意境。
苏轼的《赤壁赋》中写道:“予怜乎此,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在描写蜀道时,苏轼巧妙地以“蜀道”比喻江山,使得这段描写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三、以动物为主的描写古代诗词中的动物描写同样多姿多彩,丰富了诗词的表现力。
有些诗人以动物的形象来隐喻人物或表达自身情感,有些则直接描写动物的特点和行为。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通过写月亮和自身思乡之情,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静谧的夜晚。
四、以人物为主的描写除了自然界的景物,古代诗词中也有许多描写人物的经典之作。
这些描写往往能深刻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内心世界和命运,使读者对人物产生共鸣和理解。
辛弃疾的《丑奴儿·采桑子》中,通过描写被命运压迫的丑奴儿,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不公和命运无情的愤怒和哀叹。
五、以物象为主的描写除了通过自然景物、花草、动物和人物来表达情感,古代诗词中还有一种以物象为主的描写技巧。
这种描写常通过物象的特性和象征意义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古典诗词景物描写方法鉴赏[推荐5篇]第一篇:高考古典诗词景物描写方法鉴赏高考古典诗词景物描写方法鉴赏1、反衬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环境寂静。
(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和心中由飘泊而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感。
(步骤三)约客赵师秀2、细节描写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写出了焦急等待的心情。
早兴白居易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觉,醒。
问: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划线句答案:细节(或动作)描写。
“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猛然间的轻松感受。
“乍轻”呼应“新脱”,描写入微,抒发了诗人切身感受到的春天到来时的喜悦之情。
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陶者梅尧臣3、对比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寸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提问: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诗歌把长年辛劳而居室简陋的陶者与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的愤慨之情。
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来写梅花?请具体说明。
答:此诗用了对比修辞手法写梅花。
作者用“万木冻欲折”和“梅花孤根暖独回”“昨夜一枝开”作对比。
这样写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梅花的孤高傲雪的品格。
漫成一首杜甫 4、动静结合.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答案:用“跳鱼”的“拨剌鸣”衬托江面的宁谧安静,以动破静,愈见其静雨后池上刘攽(bān)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A一二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雨后幽美迷人的的静态。
b三四句“忽起””垂杨舞”以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写出了雨后池塘上的动态之美。
B本诗既写出了雨后池塘的静态之美,又写出了它的动态之美,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异常优美的雨后池塘春景图。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张先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注】:张先,北宋词人。
乙卯年:1075年,时年作者八十六岁。
笋柱,指竹制的秋千架。
问:试从动与静的角度简要分析本词上、下阙。
答案:词的上片着重写人事,通过热闹的场景(吴儿竞渡、游女荡秋千、拾翠踏青)描写春光的美好,游人的欢乐;下阕则侧重写景物,通过静谧优美的夜景(遥山暝、池院静、月色清朗)反衬白昼的繁盛。
一动一静,相互对应,表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对生活的热爱。
兰溪棹歌戴叔伦5、方位组合(高低)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诗的第一句写仰视,第二句写低头,6、虚实结合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
下阙实虚。
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
妻思夫,夫想妻。
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诗中的“野草”、“夕阳”、“燕”等是实景,而六朝古都的繁华是虚景。
我们从中不难想象出当年桥头车水马龙、宫殿歌舞之盛、美人之多、珍宝之富,可如今野草遍地,荒凉无比,于是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便油然而生。
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首诗是虚实结合的典范。
“天门中断楚江开”,看似写天门山,实则写水;“碧水东流至此回”,看似写水,实则写山。
这首诗也正是诗人李白的象征,李白是水,他无坚不摧、一往无前;李白是山,巍然屹立、坚强不屈。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杨万里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问: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答案: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愿望。
5.雨过山村(唐·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问:诗人怎样表现农忙气氛的?请简要分析答案:正侧结合诗人一方面从正面以“妇姑相唤浴蚕去”来反映山村的繁忙,另一方面又从侧面落笔,借雨景烘托其忙以及借栀子花的”闲”反衬出农家的繁忙。
7衬托视听结合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
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
常见的反衬有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
夜雪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题。
一,从“衾枕冷”写,写被子、枕头的冷,反衬雪之大,这是从触觉的角度来写。
二,从“窗户明”来写,这是视觉所见,雪越大,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
三,从“折竹声”来写,是听到的,雪大,积压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折竹声”自然烘托雪大。
(1)侧面描写———衬托如元代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这首诗突出了梅花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主要运用了衬托、对比的手法,衬托是通过描写甲来使乙表现得更突出的方法。
衬托分映衬和反衬。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就是用天台之高映衬天姥之高的,《琵琶行》中写江中之月“唯见江心秋月白”衬托琵琶声的引人入胜,“别时茫茫江浸月”衬托人物凄凉的心情。
《项脊轩志》中用“万籁有生”来反衬“庭阶寂寂”的。
绝句二首(其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
诗的前两句写景,简直是一幅令人目迷神驰的风景画。
以乐景衬哀情,极写春景之美,更能反衬出归心的殷切和乡思之深。
又如: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以动写静,用花落、月出、鸟鸣的动,反衬出了春涧的幽静。
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也是以声写静,以动衬静。
8点面结合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突出了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
杜甫《蜀相》:由诸葛亮的祠堂写到这位蜀汉贤相的一生事业。
其颈联云:“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这两句之所以显得格外厚重,就是因为它所包容的内容异常丰富:前一句,抵得一篇《隆中对》,后一句,抵得两篇《出师表》;从三顾茅庐到白帝托孤,他与先主刘玄德的君臣遇合,从七擒孟获到六出祁山,他治蜀的政绩和北伐的功业;“天下计”言其宏图,“老臣心”表其忠贞。
类似这种手法,可以称之为点面结合。
指出一点,隐括全面。
9色彩的渲染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
用于艺术创作,就是指正面着意描写。
例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赵师秀的《约客》)诗中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
例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析】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
例3:“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鹅》)【析】鹅洁白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红掌拨动,绿水泛波,红、白、绿三色对比有寒有暖,鲜明而协调,在蓝天、白云之下,在绿草如茵的碧水、清澈见底的池塘边,“白毛”与“绿水”比美,“红掌”与“清波”争胜,多么绚丽的画面,多么富于童趣和生活气息。
真可谓状物如在目前。
例4:“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析】通过红日映花衬水增加了色彩的明亮度,追忆江南美景。
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思归的感伤。
例5:“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析】诗人用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心悦目,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
10、诗中有画:诗中有画,就是在写景诗歌中,运用工笔手法,描写出一个个画面,表现一种意境。
苏东坡称道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这评语十分中肯。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总是勾勒一个画面,透着一股空灵微妙的意蕴。
例1:“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燕蘸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荫来。
”(徐虎《春游湖》)【析】全诗通过描写诗人春天游湖所见的四种具体可视的美景,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生动优美的画面,诗人游湖时所见的双飞燕子,夹岸桃花,春雨断桥、柳荫小船四种具体美景,体现了中国古代写景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例2:“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析】这首诗,诗中有画,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对仗工整,又自然流畅,毫无雕琢,表现出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景象。
11/白描白描作为文学创作上的一种表现手法,即指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白描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索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色、明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