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最优笔记
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
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1、《诗三百》:即《诗经》。
《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
《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
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2、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
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
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
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
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3、四家诗: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
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
《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
4、毛传郑笺:汉代毛亨、毛苌为《诗经》所作的注解名为《毛诗故训传》,简称“毛诗”。
东汉郑玄又为“毛诗”作笺注,名为《毛诗传笺》,简称“郑笺”。
5、赋比兴:《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
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
比即比喻或比拟。
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一.是依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
二.“风”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
“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
雅又分为小雅、大雅,也是缘于音乐的不同。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简述《七月》的内容梗概。
一.《七月》这首诗叙说农夫一年四季无休无止的辛苦劳作。
二.全诗八章,大体依照春耕、蚕桑、收割、打猎、修缮房屋和年关祭祀的次第,按月歌唱,平铺直叙一年四季适应不同节候的各种劳作,也反映了农夫在衣、食、住等方面的情况,有较大的史料价值。
试述《诗经》最具影响的两类作品——情爱诗和社会政治诗的内容。
古代文学作品读书笔记5篇
古代文学作品读书笔记5篇《蒿庵闲话》有乾隆四十年(1775)刻本;嘉庆重刻本;山东书局光绪十五年(1889)刻本。
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蒿庵闲话》偏重于经史训诂方面考证的笔记,二册,张尔歧撰。
张尔歧(16121678),字稷若,号蒿庵,山东济阳今店子乡张稷若村人。
自幼聪颖好学,熟读经史,兼及诸子百家。
以诸生入清,不求闻达。
所居败屋不修,集其弟四人讲说三代古文于母前,愉愉如也。
妻朱婉婉执妇道,劝尔岐勿出,以教授乡里以终。
张尔歧是明清之际著名经学家,编纂有《仪礼郑注句读》,又为监本(官定本)《礼记》石经《礼记》勘正脱误共300余处。
晚年精研三礼,在济南讲授《仪礼》时,偶尔为当时著名学者顾炎武听到,顾十分敬佩其见解精辟,翌日绝早即登门拜访,谈论欢洽,遂订交为友。
后来,顾炎武在谈师论道时称赞张尔歧:独精三礼,卓然经师,吾不如张稷若。
《清史稿儒林》中有传《蒿庵闲话》是张尔岐入清废举子业以后二十年间的作品。
书稿成于康熙九年(1670),为笔录读书所得,也有议论考据之作。
卷末蒋因培的《附记》中有云:此书自叙谓无关经学不切世务,故命为闲话,然书中教人以说闲话、看闲书、管闲事为当戒,先生邃于经学,达于世务,凡所礼记皆多精义,固非闲话之比。
其中考辨三礼,解释名物,多有可取。
顾炎武《日知录》卷十四丧礼主人不得升堂条即引述《蒿庵闲话》说法。
诗文部分举韩愈《送文畅序》、《送高闲序》和《送文畅北游》诗为例批评韩愈不类儒者:韩文公《送文畅序》有儒名墨行、墨名儒行之语,盖以学佛者为墨,亦据其普度之说而以此名归之。
今观其学,止是摄炼精神,使之不灭,方将弃伦常割恩爱,以求证悟,而谓之兼爱可乎。
又其《送文畅北游》诗,大以富贵相夸诱,至云酒场舞闺姝,猎骑围边月,与世俗惑溺人何异。
《送高闲序》为蓄有道一段,亦以利害必明无遗锱珠,情炎于中、利欲斗进,为胜于一死生,皆不类儒者。
窃计文畅辈亦只是抽丰诗僧,不然必心轻之矣。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笔记1.《氓》以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的特点:(1)对比的焦点一是双方对对方不同的态度,二是两个人物本身思想行为的前后变化。
(2)通过前后对比、相互映衬,显出两个人的善恶美丑及彼此间的强烈反差。
2.分析以遗弃为边界的“流氓”女主人公形象:分析以婚姻为边界的流氓形象:(1)女主人公由单纯、天真、热情、略显软弱转变为成熟、理性、冷静、坚定。
(2)这个流氓在结婚前“发誓”,渴望结婚。
婚后,“至于暴力”,他终于放弃了,暴露出他忠诚的本质是虚假的,虚伪的本质是真实的。
3.分析《国殇》第一段,全景鸟瞰,局部特写,动静结合的特点:(1)第一段写激战。
①描写旌旗蔽日、敌军压境的壮阔场面,有鸟瞰全局之势。
②在此背景下描写敌我短兵相接:陷入泥潭的战车、死伤的战马、楚军鼓手不屈不挠的身影,如一组组特写。
③“严杀尽兮弃原野”激战之后的寂静与先前激战的场面形成强烈对比,动静结合。
(2)第二段礼赞为国捐躯的战士。
前段为后段的铺垫,后段为前段的升华。
外形描写与精神赞美相结合。
4.分析《悼念》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即如何通过对流亡过程的叙述来表达深刻的思想感情:(1)在描述流亡过程的同时,不断表达他对旧都的向往和对楚国命运的焦虑。
(2)表现为:离开应都,频频回首,思念国王和国家;洞庭湖东边,梦魂不见,远离京城;当我到达凌阳时,我处于恍惚状态,与悲伤联系在一起。
总结了英都沦陷、人民流亡、自身流亡的原因是国王与恶人亲近,恶人一天比一天进步,陷害圣人,圣人越来越疏远。
5.《冯谖客孟尝君》如何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刻画冯谖、增强文章趣味:(1)抑:冯谖“无好”“无能”,弹铗而歌,诛求无厌,有了车则招摇过市,炫耀于人。
(2)扬:而后收债于薛,市义而归,棋高一着;深谋远虑,“复凿二窟”。
可见冯谖奇异性格与不凡的见识。
6.分析《项羽本纪》中项羽形象的性格特征:(1)巨鹿之战、红门宴、爨城围攻、吴江自杀等场景刻画了项羽缺乏机智、勇敢和鲁莽的性格。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宋代文学-宋诗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宋代文学-宋诗1、宋初三体:一以当时的一些达官贵人如徐铉、李昉等为代表,以白居易为师,诗风平易浅俗,是当时的主流诗歌,此为白体诗。
一以稍后的杨亿、刘筠、钱惟演为代表,以李商隐为师,辞藻华丽,讲究用典,是白体之后的诗坛主流,此为西昆体。
一以魏野、林逋等隐士为代表,以贾岛、姚合为师,多用白描手法写隐逸生活,诗风清苦,此为晚唐体。
2、苏梅:苏舜钦在诗歌上创作上与梅尧臣齐名,人称苏梅。
3、半山体:王安石退居江宁后,诗风发生了重大变化,远离了政治、社会,多写山水自然。
形式上以绝句为主,很少长篇古体;艺术上讲究炼字、对仗,意境优美含蓄,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后人将他这一时期的诗风称为“半山体”。
4、苏黄:在宋代,黄庭坚被认为是与苏轼并驾齐驱的诗人,称之为“苏黄”。
5、点铁成金、夺胎换骨:这是黄庭坚的创作方法,就是对前人的作品加工改造,一是不改变前人作品的意思,但用新的语言来表达;一是袭用前人的语言,但表达的是新的意思。
6、江西诗派:南宋初,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将黄庭坚、陈师道等二十余人列为江西诗派。
江西诗派是在黄庭坚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他们的创作具有与黄庭坚类似的众多特点,讲究用典,生新瘦硬,是宋代影响最大的诗派。
7、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家):南宋四大家,又称“中兴四大家”,指的是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
这四大家虽然早期曾受江西诗派影响,但除尤袤外,其他三人均能跳出江西诗派的樊篱,自创面目。
8、永嘉四灵:永嘉四灵。
指的是浙江永嘉(今温州)的四位诗人: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赵师秀(字灵芝)、翁卷(字灵舒)。
他们的诗以贾岛、姚合为宗,多为近体,喜用白描,不用典,主要描写山水自然和自我感受,境界狭窄,讲究苦吟,诗风单一。
9、江湖诗派:江湖派是稍晚于四灵,并受四灵影响的一个诗派,因作品多收入《江湖集》而得名。
他们多为落第文人、江湖清客。
诗风不一,有的粗犷豪放,有的幽静清苦,有的新奇,有的旷达。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
第一章辽金文学简述元好问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元好问是金代文坛最杰出的大家。
一.元好问的诗现存一千四百余首,不仅在金代诗人里数量最多,艺术成就也最高。
二.元好问最感人的作品,是他在金亡后写的丧乱诗,真是字字血,声声泪,具有极苍凉沉郁而悲愤高亢的特点,从而形成了情调悲凉而骨力苍劲的独特风格。
三.元好问擅长写各种诗体,而以七律和七绝成就最为突出。
在晚年还写了不少咏物诗、山水诗等,技巧更成熟,且不失其一贯的豪健之气,但艺术感染力已远不如丧乱诗了。
第二章前期元杂剧名词解释:元杂剧元杂剧有称北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戏剧形式。
主要特点:1.由“四折一楔子”构成;2.一折里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3.楔子的篇幅叫段,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代剧情,起“序幕”的作用;4.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如以正旦为主的戏里,只由正旦一人独唱到底,其它角色都不唱,只用旁白。
在金、元之交,北杂剧的创作就已达到相当高的艺术水平,著名的杂剧作家有:白朴、马致远、关汉卿等,多为金入元的文人。
元杂剧的前期创作呈繁荣的局面,成为中国戏剧文学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黄金时代。
简述白朴历史剧《梧桐雨》的创作特色和寓意1.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梧桐雨》体现白朴文学创作的一个显著特色,是善于表现患难后的寂寞和衰残中的孤愤。
它直接取材于《长恨歌》,但并不是为了歌颂李、杨的爱情。
2.“安史之乱”是整个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作者把李、杨故事放在这样一种急剧变化的历史背静上表现,抒写了人世沧桑之感,将一个众人熟知的历史故事,处理得寓意深刻,不同凡响。
3.该剧之所以动人,还在于它融进了作者对战乱不幸生活的切身体验,借剧中人物表达自己的感受,故能把唐明皇孤寂时听雨的一缕哀思,写得百转千回。
一.简述《西厢记》在体制上的突破1.突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的体制,采用五本二十一折的长篇巨制,像是用多本杂剧连演一个故事的连台本。
2.打破了元杂剧由一人主唱的通例,采用了由末、旦轮流主唱的方式。
中国古代文学类笔记5篇
中国古代文学类笔记5篇《程氏演繁录》、《续演繁露》有明万历四十五年邓渼刻本,两淮马裕家藏本;丛书集成初编等。
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学林》宋代考据辩证类笔记,10卷,亦称《学林新编》,王观国撰。
王观国,字不详,长沙人。
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前后在世。
绍兴中,以左承务郎知汀州宁化县,主管动农公事兼兵马监押。
《学林》10卷,凡358则。
这部书专门考辨六经史传以及其它书中的字体、字音、字义,并博引《十三经》《史记》《汉书》《后汉书》《晋书》《唐书》之文以前人诗歌,广采《说文》《玉篇》《广韵》《经典释文》等注疏笺释之说,参校异同,加以订正。
附带兼及词语、解释名物。
资料收集详备,辨析精赅,是宋人笔迹中较有学术价值的一种。
其它如谈沈括论杜诗之拘泥,谈双声叠韵之分别亦甚精到。
解释名物者,如说琥珀乃松脂凝结入地而成,驳斥琥珀生于地中,为龙血入地而成的缪说,也表现了作者的见识通达。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引据详洽,辨析精核,可谓卓然特出之著”。
《学林》有武英殿聚珍本;嘉庆十四年(1809),萧山陈春将此书收入《湖海楼丛书》;同治五年(1866)刻本等。
今有:《学林》,中华书局1988年版。
《东轩笔录》宋代历史轶事笔记,十五卷。
北宋魏泰撰。
魏泰,字道辅,襄阳人。
出身世族。
姐魏氏是北宋著名女词人,封道国夫人,姐夫曾布官至丞相。
魏泰从小好逞强行霸,尝于试院中殴打考官几死,因此不得录取。
后博览群书,但不思仕进。
性诙谐,尤好谈朝野趣闻。
善辫,与人谈笑,莫有能挡其词锋者。
徽宗崇观年间,(1102-1110年),大臣章惇赞其才,欲任以职事、辞不就。
晚年居家,倚仗姐夫之势,横行乡里,邑人深为不满。
又爱讹托他人之名作书,如借张师正名作《志怪集》、《括异志》、《倦游录》;借梅尧臣名作《碧云》。
以本人名则著有《临汉隐居集》二十卷、《临汉隐居诗话》一卷、《东轩笔录》十五卷传于世。
《东轩笔录》记载北宋太祖至神宗六朝官场见闻,以仁宗、神宗两朝事居多,由于魏泰昌与上层人物多有交往,熟知内情,所记当时历史尤其是王安石变法相关资料,有重要参考价值。
《古代文学史》全部笔记
绪论文学自觉与人的自觉汉代:经、史、子、集渐趋分离,文学逐步摆脱经学束缚的时代。
文人开始总结文学自身的艺术规律。
汉末以来抒情传统的建立和人的生命意识的觉醒(汉末文人诗、抒情小赋)。
①文学的自觉首先是人的自觉。
魏晋文学显示主体性色彩,由此而重视抒发一己生命的情思,甚至走向政教的对立面。
②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自觉与此时文学的独立是紧密相关的。
③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自觉还体现在时人对文学自身的艺术规律的探索上。
文体辨析、文集编撰及文学批评的兴盛汉魏六朝的文学写作:文章体类别增多、作品数量加大;文体界限不清,写作体例往有混乱。
文体辨析至南朝时变得尤为迫切。
文体辨析的兴盛、文学流派的形成,是文学繁荣和进步的重要标志,促进了写作和批评。
文学独立、自觉的另一个标志是总集、别集的编撰——《隋书·经籍志》《艺文类聚》集部兴盛,主要是因为作品数量增多和文学批评兴盛。
批评:文学创作的繁荣促进了文学批评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产生了大批依据文学审美特征而开展批评的论文和专著。
其讨论内容的丰富和批评形式的多样化,都为后世的文学批评奠定了基础。
制度——门阀制度自汉末已渐萌芽。
至晋代,遂形成士族与皇室共长大全的特殊局面。
政权——在思想统治上,两种相反倾向并存(礼制松弛,思想解放):④东汉末年礼教对人的控制松弛,儒家独尊局面被打破⑤频繁的改朝换令统治者对异己思想进行残酷,打压该政局下,人的思想虽然解放,但除了发言玄远的清淡玄理,就是纵情山水、沉迷声色,文字上也难免表现为“避世隐居”的内容和倾向。
魏晋南北朝南北政权对峙:文化发展不平衡,南方较成熟文学,北方前期以学习为主,但也有自己风格。
南北虽对峙,但文化却交流频繁,形式多样。
学术思想与文学写作三国时期:诗人们摆脱了礼教的束缚,抒发自我的生命体验,再现了汉末社会真实面貌。
(司马氏掌权以礼教的名义大肆诛杀异己)玄言诗悄然兴起。
(六朝时,山水小品和山水诗都达到极高水平),隐逸终于成为文坛吟咏的一大主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整理
先秦文学上古传说文学神话基本特性:1.神话都是想象的或幻想的。
2.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和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
3.神话反映了远古人类解释自然并征服自然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
我国神话系统(一)创世神话《开天辟地》、《女娲造人》(二)自然灾害神话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三)战争神话皇帝大战蚩尤神话主要特征:1.无论是战胜自然力为主的神话, 还是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 都紧紧围绕着人都生存这个主题。
2、神话中的人物都充满着昂扬的斗志, 神异的能力和英雄气概。
3.不论是哪一类神话都熔铸着浓烈的情感, 塑造了鲜明的形象, 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1.神话的艺术规则为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2、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 成为后世文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
《诗经》《诗经》的社会人生内涵:1.婚恋诗2.抒发多种人生感慨的诗3.政治讽喻诗4.史诗及其他《诗经》的文学成就:1.抒情与写实的统一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3.四言诗的典范4、章法结构(重章复沓)和语言特色(质朴畅达, 词汇丰富, 双声叠韵连绵词和叠字的大量运用)先秦散文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是《尚书》, 它以记言为主。
《左传》的叙事艺术:它是春秋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 其文学色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富有文学表现力的剪裁功夫2.采用全知叙事视角《左传》的写人艺术:叙写历史时注重刻画人物, 许多人物形象都性格鲜明。
1、以言语, 行为表现人物性格特征2.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的环境中营造《左传》的辞令艺术“《国语》, 我国第一部国别史。
约前1000年到前440年《战国策》铺排纵姿的文学特色:1.铺张辩丽, 夸饰恣肆的风格2.把握对方心理, 循循善诱, 以情理服人3.引譬设喻, 善用寓言《孟子》的雄辩色彩:1、把握对方心里, 循循善诱, 是对方心悦诚服;气势丰沛, 是非鲜明, 步步紧逼, 不给对方辩驳的机会2.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庄子》深邃思想和美妙艺术表现的融合以下几点最具文学色彩:1.异彩纷呈的故事2.奇幻谲诡的想象3.空灵飘忽的文风4.谐趣和讽刺横生5.精湛传神的文笔《荀子》1.长于比喻, 但少用寓言。
《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当我开始阅读《中国古代文学》时,重新拾起了字典。
太多的生僻字,还好没有放弃!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第一编先秦文学距今三千多年以前的殷商时期,我国产生了最初的文字——甲骨文。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自西周初年到中秋中叶的305篇诗歌。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出自《吕氏春秋·古乐》“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出自《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作,草木归其泽。
”出自《礼记·效特性》《诗经》婚恋诗的基本内容:抒发恋爱和相思的甜蜜,表现恋爱的曲折,写夫妇间深挚情爱,弃妇诗。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出自《关雎》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尚书》,它以记言为主。
《逸周书》,本命《周书》,向来被视为《尚书》的余篇或逸篇。
《战国策》杂记东周、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
它敷载当时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策谋或说辞,所记以战国时纵横家的事迹、言论为多。
经西汉刘向整理编订,成33篇。
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1、春秋末至战国初,有《老子》《论语》和《墨子》。
2、战国时期,有《孟子》和《庄子》。
它们开始摆脱语录体,往往是长篇大论,说理畅达,文辞富赡,是说理文的进一步发展,很多篇章形象生动,比喻,寓言叠出,行文的波澜起伏,有比较浓厚的文学色彩。
3、战国后期,有《荀子》和《韩非子》。
它们议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彻,文辞富丽,是先秦说理文的高峰。
第二编秦汉文学《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组织其门客集体编纂的。
秦代散文,多出于李斯。
学到了一个知识点,“互见法”。
互见法:《史记》写人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在本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主要特点,而其它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置入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
这个方法被称为“互见法”,如《高祖本纪》。
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精选5篇
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精选5篇《涑水记闻》通行本有《稗海》本,“四库全书”本,《学津讨原》本、《四部丛刊》本、《四部备要》本等。
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南唐近事江南余载》宋代历史轶事笔记,专记南唐轶事。
北宋郑文宝撰。
郑文宝(953~1013)字仲贤,一字伯玉,汀洲宁化(今属福建)人,父郑彦华,为南唐右千牛卫大将军。
文宝以荫授予奉礼郎,迁校书郎。
入宋,补广文馆生,登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
累迁陕西转运副使,官终陕西转运使、兵部员外郎。
文宝好谈方略,以功名为己任。
久在西边,参预兵计,心有余而识不足,又不护细行,所延荐属吏至多,而未尝择也。
其子在家乡扰民亦疏于管教。
能为诗,善篆书,工鼓琴。
有集二十卷,又撰《谈苑》二十卷、《江表志》三卷。
善篆书,工琴,以诗名世,风格清丽柔婉,所作多警句,为欧阳修、司马光所称赏。
著有《江表志》、《南唐近事》等。
《南唐近事》有一卷、二卷、三卷本,内容基本相同。
书成于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97)。
作者痛惜南唐覆亡,史事湮没,故为此作。
其自序称:“南唐烈祖、元宗、后主三世,共四十年,起天福丁酉(937)之春,终开宝乙亥(975)之冬。
君臣用舍,朝廷典章,兵火之余,史籍荡尽,惜乎前事十不存一。
”本书虽多传闻,但有一定史料价值,《四库全书提要》评为“虽浮词不免,而实录终存,故马令、陆游《南唐书》采用此书几十之五六,则宋人固不废其说”。
则是研究南唐政治、文化的重要资料。
《南唐近事》有明万历本、崇祯本、《四库全书》、《续百川学海》、宛委山堂《说郛》本、《宝颜堂秘笈》、《唐宋丛书》等本存世。
今有:《南唐近事》中华书局1991年版;《南唐近事》张剑光点校,郑州大象出版社“全宋笔记”2003年版。
该书是以《四库全书》二卷本为底本,参校明万历本、崇祯本、《宝颜堂秘笈》本、《唐宋丛书》本等,并据陈尚君辑录成果续辑得佚文一卷。
《唐语林》历史轶事故实笔记,专记唐代历史轶事、风俗民情、名物。
唐诗宋词的读书笔记(通用4篇)
唐诗宋词的读书笔记唐诗宋词的读书笔记(通用4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书笔记吧。
那要怎么写好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唐诗宋词的读书笔记(通用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唐诗宋词的读书笔记1泱泱大国,悠悠五千年,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如浩瀚的星空,而唐诗宋词便是那片星空里最夺目的一颗,只一眼,便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
”的确,畅游在唐诗宋词的世界里,我领悟到不同的精彩,博大的智慧和无语伦比的快乐。
在那里,有短小精湛令人回味无穷的唐诗,清丽婉约意味久远的宋词,在那里,我与名人大师共赏大好山河,与大家词人同论兴荣衰败,在那里,我领悟到了精神世界不同的美感。
美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在杜甫的引领下,我登上了五岳之首的巅峰,俯视大地,一种自豪之情悠然而生;“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年迈中年的壮志豪情令人感叹不已,钦佩之余,也激励着我不断的努力上进;在我迷惘的时候是“天生我材必有用。
”的自信,如同强劲有力的双翼,带领我穿过层层迷雾,达到胜利的彼岸。
美哉!当“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的诗句随着高山流水萦绕在我的耳畔;当面对“密林含余清,远峰隐半规。
”之景浅吟“暗香浮动月黄昏”时;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的景象随着缕缕清风吹向我的眼前;浓浓的古代文学气息使我陶醉在青山秀水当中,深深地领会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风情。
美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是写不尽的落寞;“物事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这是诉不尽的哀愁;“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道不完的思念;“过尽千帆皆不是,余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这是画不完的相思……这春水流不尽的愁思,牵动着我的情绪,同作者低起高伏。
《唐诗宋词》使我受益匪浅。
它似阳光,令我豁然开朗;它似和风,拨散我心中的愁云;它似月光,使我的心房清凉。
细细咀嚼你会发现诗词中每字每句都透露着情感与哲理的魅力,使人沉迷其中,九死不悔啊!美哉唐诗,美哉宋词,美哉古韵!唐诗宋词的读书笔记2阅读完《唐诗宋词三百首》这本书,顿时感觉到自己就像宇宙中的一粒微小的尘埃,让我深深感觉到中国古代文学的伟大。
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篇一】唐代记述唐代教坊制度和轶闻的笔记,1卷。
崔令钦撰。
崔令钦,生卒年不详,唐博陵(今定州)人。
玄宗开元年间官著作佐郎,历左金吾卫仓曹参军。
肃宗朝迁仓部郎中,官终国子司业。
教坊是古代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唐代开始设置,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唱、舞蹈、百戏的教习、排练、演出等事务。
它是唐代宫廷乐伎聚居之地。
教坊乐伎大多是女子,演出歌舞和乐曲,为皇家宫廷服务。
《教坊记》系撰者为左金吾(掌东城戒备防务的主官)仓曹参军时,教坊中下属官吏为其所述的教坊故实,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主要记述了开元年间教坊制度、有关轶事及乐曲的内容和起源。
开始部分记述乐伎日常生活以及学艺和演出情况,中间列出325首曲名,包括《献天花》、《和风柳》、《美唐风》等大曲46个,一般曲目278个,最后还说明若干乐曲和歌舞的来源,是研究盛唐音乐、诗歌的重要资料。
宋代晃公武在《郡斋读书志》中说开元中教坊特盛,令钦记之,率皆鄙俗,非有益于正乐也。
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虽然有同感,却又看到本书后记谆谆于声色之亡国,意在示戒,其风旨有中取者,同时特别指出书中所列曲调名足为词家考证。
《教坊记》最早刻本为南宋《类说》本,曾慥编。
另有《说郛》百卷本,元陶宗仪编;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俨山书院及青藜馆原刻本;明嘉靖间(1522—1566)陆楫本;明天启六年(1626)刻本;《古今逸史》收录本明弘治间(1488一1505)郁文博补足百卷本;明末陶珽校订一百二十卷抄本;明崇祯间(1628—1644);《续百川学海》本清顺治三年(1646)重印121卷本;《唐人说荟》本,清陈莲塘编,乾隆五十七年(1792)原刻本,清嘉庆、光绪间(1796—1908)重刻本,上海扫叶山房石印本;清道光元年(1821)酉山堂复明刻本;民国四年上海进步书局石印本;民国十六年(1927)上海涵芬楼据明本排印本;《古今说海》本;《五朝小说大观》收录本;《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收录本;《香艳丛书》收录本,清宣统三年(1911)上海图书公司铅印。
古代文学读书笔记5篇
古代文学读书笔记5篇推荐文章中国古代文学史读书笔记热度:中国古代文学:文史类笔记热度: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作文热度:中国古代文学作品5篇热度:古代文学作品读书笔记5篇热度:《五杂俎》不仅在考辨方面有一定的价值,所记明代史事,足供参考者尤多,如叙皇帝、太子、藩王婚礼的浪费,税使的扰民,宦官的骄横等等。
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五杂俎》明代考据辩证兼琐闻故事综合性笔记,十六卷,谢肇制撰。
谢肇淛(1567—1624)字在杭,号武林、小草斋主人,晚号山水劳人。
明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历任湖州、东昌推官,南京刑部主事、兵部郎中、工部屯田司员外郎,曾上疏指责宦官大旱之年仍大肆搜括民财,受到神宗嘉奖。
入仕后,历游川、陕、两湖、两广、江、浙各地所有名山大川,所至皆有吟咏,雄迈苍凉,写实抒情,为当时闽派诗人的代表。
另著有《太姥山志》,并与徐火勃重刻淳熙《三山志》。
《五杂俎》本书是作者的随笔札记,包括读书心得和事理的分析,也记载政局时事和风土人情,涉及社会和人的各个方面。
全书十六卷,分为“天、地、人、物、事”五门。
其中天部二卷,地部二卷,人部四卷,物部四卷,事部四卷。
天部记述天文、气候、节气和四时的人事活动。
地部记述理理、疆界、山川、河流、名胜,包括当时的海外地区,是研究历代地理的重要资料。
人部记述人的形体、心性、境遇,包括技艺、医药、术数、书画、宗教等各种活动。
物部记述动物、植物和各种物品,鸟兽虫鱼花卉草木、饮食服饰、文玩乐器等都有论述。
事部记述贫富、收藏、文字、职官、行政、姓氏、婚嫁等社会活动。
书中提供的大量资料有助于研究明代社会状况,作者过记事,分析是非正误有评述,有论断,对读者很有启发。
如据《西京杂记》中的“正月以上辰,三月以上巳”,驳送周密《癸辛杂识》所提出的“‘上巳’当为‘上己’,因为上旬无巳日”之说。
又谓“蜻蜓点水”非爱水,而是产卵,以备一说。
如记京都乞丐:京师谓乞儿为花子,不知何取义。
古代文学笔记整理
前言一、秦世不文——既是秦的政治特征,又是秦的文学特征二、秦世不文的原因1、秦朝时间短暂(前221——205)2、极端的文化专制政治——焚书坑儒事件(1)史官非《秦记》皆烧之。
(2)非博士官所职,天下藏《诗》《书》,百家语者悉烧之。
(3)偶语《诗》《书》者弃市(4)以古非今者族(5)吏见之不举者与同罪(6)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
(7)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李斯提出的具体焚书办法焚书坑儒事件的影响(1)控制思想开始成为统治者的国策(2)焚毁了大量古代文献,并导致秦王朝的短命(3)使秦始皇本人蒙受恶名。
2 秦朝时间短暂(前221-前206)主要作品:1 吕不韦《吕氏春秋》 2 李斯《谏逐客书》鲁迅:“由现存者而言,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第一节汉代社会概况两汉王朝:汉朝(前202——220)是继秦朝之后出现的朝代,分为“西汉”和“东汉”西汉为汉高祖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东汉为光武帝刘秀所建立没实行文化专制,因此文学繁荣昌盛,对后世影响很大。
一、政治方面1、两汉王朝都是夺取农民起义的胜利果实而建立起来的,所以政论文繁荣。
2、西汉前期、东汉初年,经济有较大发展,社会较为稳定,出现了“润色鸿业”的新文体——汉赋。
3、武帝以后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东汉后期出现外戚、宦官专政的局面,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最黑暗的时代之一。
《后汉书•宦者列传》:桓、灵之世,宦者“举动回山海,呼吸变霜露,阿旨曲求,则光宠三族;直情忤意,则参夷五宗。
汉之纲纪大乱矣。
”“党人”一词最早来自与屈原的《离骚》,贬义。
《后汉书•党锢列传》第一次党锢之争(李膺、张成、陈蕃、窦武)三君:窦武、刘淑、陈蕃;八俊:李膺﹑荀翌﹑杜密﹑王畅、刘佑﹑魏朗﹑赵典﹑朱寓八人或是张俭﹑檀彬﹑褚凤﹑张肃﹑薛兰﹑冯禧﹑魏玄﹑徐干八人。
八顾:郭林宗﹑宗慈﹑巴肃﹑夏馥﹑范滂﹑尹勋﹑蔡衍﹑羊陟等八人为八顾或是田林﹑张隐﹑刘表﹑薛郁﹑王访﹑刘祗﹑宣靖﹑公绪恭;八及:陈翔、翟超、孔昱、苑康、檀敷、张俭、刘表、岑咥;第二次党锢之争1、桓灵死,陈蕃与窦武密谋剪灭宦官,事败遇难。
古代文学笔记整理
古代文学笔记整理一、《诗经》(作品收集到周初至春秋中叶、编订成书为公元前六世纪)1、《诗经》是我国第一步诗歌总集,共305篇,另6篇笙诗,有目无词。
2、有“献诗”、“采诗”、“删诗”之说。
中国现实主义的开端。
3、风、雅、颂(名词解释)风雅颂是诗经的分类①风即音乐曲调②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十五国风)③国是地区、方域之意④雅即正,指朝廷正乐(大雅:即西周,作者多为上层贵族)(小雅:即东周,作者比较杂,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平民)⑤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为舞曲,音乐比较舒缓。
颂,分为商颂、鲁颂、周颂。
4、《诗经》主要用于典礼、讽谏和娱乐,是周代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行教化的重要工具。
5、《诗经》的内容①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代表作:周族史诗的五篇作品,分别是《公民》、《公刘》、《绵》、《皇矣》、《大明》,反映了西周开国的历史。
(五篇史诗,反映了周人征服大自然的伟大业绩,社会制度由原始公社向奴隶制国家的转化,以及推翻商人统治的斗争,是他们壮大发展的历史写照)②农事诗,代表作:《七月》③宴飨诗,代表作:《小雅·鹿鸣》、《鄘风·相鼠》④怨刺诗,代表作:《魏风·硕鼠》即“变风”、“变雅”⑤战争徭役诗,代表作:《采芑》、《六月》、《无衣》、《卫风·伯兮》⑥婚恋诗,代表作:《关雎》、《静女》、《桃夭》⑦弃妇诗,代表作:《名风》、《氓》6、《诗经》的艺术特点①赋、比、兴的艺术特点(名词解释)赋:铺陈直叙,“直书其事,体物写志”即诗人把思想感情以及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的表达出来。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是有情感,借一个事物来做比喻,以此来表达自己。
兴:即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的前端出现。
②诗经的句式和章法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读押韵方式:隔句押韵,韵脚在偶句上7、《诗经》的地位(课本65页敏仪笔记)①《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我国诗歌的优良传统,我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而形成。
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笔记整理
填空题1、明代对中国文学的最大贡献是章回小说的发展和定型;王国维认为章回小说是“后市小说分章回之祖”。
1、罗贯中“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创作了《三国志演义》。
2、《三国志演义》约成书于明初,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
3、现存早期的三国讲史话本有元至治年间建安虞氏刊印的《三国志平话》和内容大致相同的《三分事略》,其故事以粗具《三国志演义》的轮廓。
4、《三国演义》现存最早的刊本是明嘉靖壬午年刊刻的《三国志通俗演义》,24卷,240则;至万历间吴观名看《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本,将240则合并为120回;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修改增删评点《三国》,成为后来最流行的本子,近人将它简称《三国演义》。
5、《三国演义》现存最早的刊本是嘉靖本;在清中叶以后最通行的版本是毛宗岗批本。
目前已知《水浒传》最早的版本是郭勋本;在清代最通行的版本是金圣叹批本。
目前所见《西游记》最早的百回本是金陵世德堂刊本。
6、《三国演义》的评点者中,以毛宗岗的评点影响最大;《水浒传》的评点者中,以金圣叹影响最大;《金瓶梅》的评点者中,以张竹坡影响最大。
毛宗岗对《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品评有所谓“三绝”,即“奸绝”曹操、“义绝”关羽、“智绝”诸葛亮。
7、《水浒全传》中所写的“四征”包括征辽、征田虎、征王庆、征方腊。
8、《水浒传》镇南关梁山泊108个头领,包括36个天罡星和72个地煞星。
9、“三杨”是指:杨士奇、杨、杨荣(台阁体代表人物);“前七子“指李梦阳、何景明、康海、边贡、王九思、王廷相、徐祯卿;“吴中四杰”是指高启、扬基、张羽、徐;明初三大家是指宋濂、刘基、高启。
其中,宋濂擅长文,高启擅长诗,刘基则诗文兼长。
10、有“明代第一诗人”之誉的是高启,其代表作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11、《郁离子》是刘基的一部寓言体散文集。
12、袁凯因少赋《白燕》而得名,人称“袁白燕”。
13、李梦阳、何景明最先开始在理论上比较明确的肯定俗文学的价值。
品读古代文学经典笔记
品读古代文学经典笔记说到古代文学经典,那可真是个让我着迷的领域。
我还记得第一次真正沉浸在古代文学经典中的情景,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奇妙世界的大门。
那是一个阳光并不怎么明媚的周末午后,外面的天空阴沉沉的,还飘着点儿毛毛细雨。
我百无聊赖地在家里的书房里晃悠,目光偶然落在了书架上那本已经有些泛黄的上。
之前就老听人说起它的大名,什么“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啦,什么“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社会洞察”啦。
可我一直没怎么在意,那天也不知怎的,鬼使神差地就把它拿了下来。
翻开书的那一刻,我仿佛进入了另一个时空。
书里的文字并不像我想象中的那么晦涩难懂,反而有种特别的韵味。
我看到了贾府的奢华与热闹,那些细致的描写让我感觉自己就像是站在一旁的旁观者,亲眼目睹着这一切。
比如说,书中描写王熙凤出场时的情景,“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就这么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一个泼辣、精明又八面玲珑的人物形象一下子就跃然纸上。
还有对林黛玉进贾府时的描写,从她的所见所闻,到她内心的感受,细致入微得让我都能感受到她初入贾府时的那种小心翼翼和寄人篱下的敏感。
我越读越入迷,仿佛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不知不觉,外面的雨已经停了,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可我还沉浸在的世界里。
我看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那种纯真而又纠结的爱情,为他们的一次次误会和和好而揪心;我看到了贾府中那些复杂的人际关系,为那些勾心斗角的情节而感叹;我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在命运的捉弄下走向不同的结局,为他们的不幸而落泪。
读着读着,我发现自己不再是单纯地看一个故事,而是在品读人生的百态。
那些人物的喜怒哀乐,就像是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和身边人的影子。
就像我们在生活中,有时候会像王熙凤一样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可最终却未必能得到真正的幸福;有时候又会像林黛玉一样敏感脆弱,为了一点小事而伤心难过,但也正是这份敏感让我们更加珍惜身边的美好;还有的时候,我们会像贾宝玉一样,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徘徊,想要追求自己心中的那份纯真,却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无奈。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介绍笔记5篇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介绍笔记5篇《玉壶清话》宋代历史琐闻类笔记,又称《玉壶野史》,十卷,北宋文莹撰。
《玉壶清话》是文莹于神宗元丰元年(1078)作于荆州的又一部野史笔记,内容、体例与两年前所撰《湘山野录》、《续录》相仿。
本书前八卷近一百六十条,杂记北宋开国至神宗朝百年间君臣行事、礼乐宪章、诗文逸事、市井见闻等;而第九卷《李先主传》、第十卷《江南遗事》,则详细记录了五代后期南唐政权“累世之隆替”、“圣贤治乱之迹”,是研究五代史和北宋史的珍贵资料;其中谈诗论文之语,清曹溶则冠以“玉壶诗话”辑入《学海类编》,显现它的诗话价值。
明初编修《永乐大典》后,逐渐散阙,仅得前五卷流传,天一阁范钦等人抄访得后五卷,遂合成十卷刊行。
《玉壶清话》现通行本有《知不足斋丛书》本、《笔记小说大观》本、《说郛本》;称《玉壶野史》则有《四库全书》本、《墨海金壶》本、《守山阁丛书》本。
今有:《玉壶清话》上海古籍出版社“宋元笔记小说大观”2001年版;《玉壶清话》大象出版社“宋代笔记”第一编,2005年版。
《鸡肋篇》宋代考据辨证类笔记,三卷。
北宋末年庄绰撰。
庄绰字季裕,约宋钦宗靖康年(1126)前后在世清源(今福建泉州)人,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国人名大词典·历史人物卷》说是太原人(历史上太原也曾有清源之称),误。
生卒年均不祥,约北宋末前后在世。
状貌清癯,人目为“细腰宫院子。
”北宋末年,历摄襄阳尉、原州通判等。
宋室南渡后,历任建昌军通判、江西安抚制置使司参谋官,最高官职是“朝奉大夫知鄂州、筠州”。
庄绰学有渊源,是一个考证学家、民俗学家、天文学家、医药学家,对针灸尤有研究。
著有《本草节要》、《明堂灸经》、《脉法要略》,皆已散佚;今尚存世的有《膏肓腧穴灸法》二卷和《鸡肋篇》。
庄绰博物洽闻,又喜游历,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见闻广博,《鸡肋篇》中记载了大量全国各地民俗、物产、饮食和医药知识,对我们认识宋代社会以及生产生活状况有一定帮助,如记载“皂荚”的制作过程:“京师取皂荚子仁煮过,以糖水浸食,谓之‘水晶皂儿’”;定州丝绸织花的独特方法:“定州织刻丝不用大机,以熟色丝经于木杼上,随所欲作花草禽兽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代文学西厢故事的流变;“王西厢”对“董西厢”的改造;杂剧《西厢记》的成就及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杂剧创作中期重要的代表作,突出体现了第二期杂剧创作的一些特点,如对“情”的突出描写、对文采的追求等。
郑光祖是“元曲四大家”之一,他的曲作在元中叶以后的文坛占有重要的地位。
明人对郑光祖的激赏。
郑光祖爱情剧——《倩女离魂》与《?梅香》——的特点(形式与内容)。
《王粲登楼》的成功与失败;文人不遇的感慨。
第六章元散曲散曲是元代新的韵文体裁,是流行乐曲的歌词。
散曲的起源。
散曲的演唱。
散曲的内容:散曲所表现的内容很广泛,但最突出的是叹世归隐与男女风情。
散曲的风格特征与表现手法:豪辣、通俗、自然、诙谐;赋的手法。
散曲在体裁上大致可以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类。
小令;带过曲;重头小令。
套曲及其特点。
散曲的形式特点:衬字;用韵;丰富的对仗方式。
关汉卿《不伏老》套曲。
睢景臣《高祖还乡》。
(作品见《文学史参考资料简编》)第七章南戏南戏是中国最早成熟的戏剧形式,是北宋末叶至明嘉靖末期,由最初的“温州杂剧”流布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各地、繁衍而成的性质相类的民间艺术的总称。
又名“戏文”。
因其主要用南曲演唱,为了区别元代兴起的北曲杂剧,后人称之为“南曲戏文”,简称“南戏文”、“南曲”、“南戏”。
由于南戏最早产生于浙江温州,元之前曾将所有戏剧杂伎表演形式称为“杂剧”,故早期南戏流传外地,被称作“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在元代,南戏在南方的民间依然活跃。
“四大南戏”指《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
简称“荆、刘、拜、杀”。
它们是元末明初南戏的代表作,也是明清两代戏曲舞台上非常受欢迎的剧目。
“四大南戏”的版本情况。
《拜月亭》。
南戏《拜月亭》由关汉卿的杂剧改编而来,但颇有独到之处;人物形象的细致、生动。
曲词的自然天成。
明代关于《拜月亭》、《琵琶记》孰优孰劣的争论。
《琵琶记》由宋代南戏《赵贞女》改编而来。
《琵琶记》在内容上的改变及其意义。
作为“词曲之祖”的《琵琶记》对明代戏曲创作的影响。
《琵琶记》片段“糟糠自厌”评析。
明代文学关于《三国演义》的主题长期以来有各种不同的观点,比如封建正统说、拥刘反曹说等。
这些说法都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发掘了这部小说的思想内涵。
但是纵观全书,小说中除了对正、邪的截然区分,对忠、义等伦理价值的宣扬之外,实在很难说还有什么集中的主题思想。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主要是描述了一个历史过程中的风云变幻,反映了政治与军事斗争中的波谲云诡,从一个更高的立场来表达对历史沧桑的咏叹。
书中最为吸引人的部分也都是对政治军事谋略铺排描写,和对智慧与勇敢类型人物的集中塑造。
比如对赤壁之战的描写即体现出很高的叙事技巧(可参看林庚先生《中国文学简史》中的分析),对诸葛亮、赵云、关羽、曹操、周瑜等人物的塑造也十分成功。
但书中对许多小规模战争或战斗的描写却之失简单和草率,对人物的性格塑造也有脸谱化、平面化的倾向,某些人物性格特征则有夸张过头的嫌疑。
对此,已有许多学者指出,不必赘述。
《水浒传》是一部表现一百零八位好汉聚义梁山、替天行道的英雄传奇。
这些人走上反抗道路的共同原因在于官府的黑暗,所以他们反抗的对象也主要在于权豪势要。
其次,梁山好汉聚义的一个共同基础还在于侠义精神的感召,这便使梁山的英雄群体具有一种强烈的精神魅力。
另外,替天行道的主张也体现着黑暗政治中一种行动理想,并为他们的反抗提供了合法性。
而反贪官不反皇帝的反抗方式与最终的招安结局固然说明了这种反抗的不彻底性,同时也表明了一种叙事策略(为了小说能够顺利地流传)。
这部小说在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历来受人称道:首先,是其叙事及结构之精妙,对此金圣叹在其《读第五才子书法》中有精辟阐说;其次,是书中众多英雄性格的成功塑造,正所谓“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第三,是小说强烈的情节性,让人在阅读中获得欲罢不能而又痛快淋漓的审美感受;第四,是小说的语言生动活泼,极具表现力,堪称古典白话小说中的一个典范。
当然,这部小说在结构上不够浑融紧密,各个不同人物的经历在小说中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不过对于早期长篇小说来说,这种缺陷似乎是难免的。
第四章《西游记》关于《西游记》的思想主题,长期以来歧说并出,这从一个侧面说明这部小说内涵之丰富性。
诸说之中似以游戏之说出现较早、亦更切近题旨。
清人焦循《剧说》中云:“此特射阳游戏之笔,聊资村翁童子之笑谑,必求得修炼秘诀,亦凿矣。
”鲁迅先生上承其说,更进一步指明游戏之中又兼以讥讽当时之世态(以上参考史铁良《明代文学研究》一书)。
林庚先生则又创新说,认为《西游记》的成功在于其童话般的活泼自由精神,其喜剧性也来源于这种童话性。
并认为这种童话性乃是时代思潮(如李贽的“童心说”)在文学中的一种反映。
这种观点可谓抓住了《西游记》艺术魅力的本质。
此外,本书的成功还在于塑造了孙悟空和猪八戒这两个成功的人物形象。
关于孙悟空形象的来源学界有过长期争议,主要有来源于印度史诗、来源于本国神话与来源于二者之综合三种观点。
印度故事对中国小说之影响在六朝小说中已见端倪,至于猿猴变化的故事在六朝至唐代小说中都不乏其例。
其次,唐代小说中还有大量表现精怪变异题材的作品,这些都有可能成为孙悟空和其他精怪形象的艺术渊源。
此外,《西游记》以一个旅行(或历险)的框架结构全书,这种结构方式在世界文学中也具有一定代表性。
第五章《金瓶梅》《金瓶梅》乃是以《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段情节作为整体叙事框架而发展起来的一个长篇巨制,虽然小说中的时代设定在北宋末年,但其所反映的生活场景却是属于晚明时代的。
小说以西门庆这个人物为核心,描述了他在对金钱、女色、权势的追逐中耗尽生命的短暂一生,与此同时小说中又以大量笔墨描写了一个暴发户家中成群妻妾勾心斗角、争风吃醋的生活图景,刻画了潘金莲这样一个乖巧机变、情欲旺盛而又阴险狠毒的不幸的女性形象。
此外,作者又对官场的腐败、世态的炎凉多所揭示。
在这部小说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冷酷无情、弥漫着欲望气息的成人社会,作者以一种冷静的自然主义的笔调在叙述这个社会的聚散离合,描述它的短暂的繁华和彻底的毁灭,除了一丝宗教拯救的渺茫希望之外,看不到多少理想的色彩。
在《金瓶梅》中,作者以一种客观的手法来塑造其中的人物,人物的性格都更为真实、丰满、复杂,一改以往小说中好人全好、坏人全坏的局面。
《金瓶梅》中的人物已经难以完全按照某一种标准去衡量,而是应该进行全面的、具体的分析。
《金瓶梅》又以一种近似于重复、琐碎的笔法去描写当时的日常生活,改变了过去小说所形成的审美期待和阅读方式(我们不再可能从中获得阅读《水浒》、《三国》等书时的审美愉悦)。
《金瓶梅》所开创的题材领域与写作方式对后世的长篇小说(如《红楼梦》)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六章汤显祖与《牡丹亭》《牡丹亭》这部戏曲的构思受到魏晋隋唐文言小说中女鬼再生题材的启示,但又融进了全新的时代内涵——杜丽娘乃是太守之女,从小受到父母的严格管教,除了每日在闺中刺绣,她基本上没有太多的行动自由。
为了使她能够成为知书达理的“贤淑”,父亲便为她请了一位腐儒教授《诗经》。
但是这样一种陈腐的教育方式却并不能遏止丽娘青春生命的冲动。
在一次偷偷的游园经历中,她看到满园荒颓中的“姹紫嫣红”,不禁油然地感慨自己在孤寂中虚度的华年(“可惜妾身颜色如花,岂料命如一叶乎!”)。
当她回到闺中,便恹恹入梦,却不料在梦中与一位俊秀的书生相遇,二人欢情缱绻。
然而春梦无痕,丽娘从此幽思成疾,以至抱恨而终。
不久之后,那位梦中的书生(柳梦梅)竟然来到园中,拾到丽娘临终时留下的画像,日夜焚香参拜,感动丽娘幽魂降临。
二人海誓山盟,更兼宿缘前定,丽娘乃获重生,与书生结为夫妇。
在这个戏剧中所体现的这种对礼教的抨击、对人性的尊重正与晚明的时代思潮相一致。
《牡丹亭》在艺术上也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尤其是其中的曲辞精致优美,充满了诗一般的抒情氛围;全剧风格在深沉、含蓄中兼以诙谐、幽默;剧中所涉及的生活面及地域空间也很开阔,这都使其超出当时的其他剧作而显得卓尔不群。
在这部戏剧问世之后,立刻广为流传,产生了巨大影响,以至“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沈德符《顾曲杂言》)。
由于剧中深刻地揭示了那个时代中青年女性的普遍处境,因此尤其受到她们的青睐。
万历年间,江南才女冯小青曾在幽居水阁的凄寂生活中写下这样的诗句:“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
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
”表达了她心中强烈的共鸣。
与汤显祖同时代的戏剧家沈璟曾将此剧改编,以适合昆腔的演唱形式。
现代戏曲大师梅兰芳曾排演昆曲《游园惊梦》,是对该剧《游园》一出最为完美的演绎。
清代文学第二章清代戏曲继元杂剧、明传奇之后,清代戏曲在戏曲发展史又有了新的特点,戏曲体制更加完善,文人化的倾向也有所加强。
与此同时,戏曲在民间也孕育着新的变化,形成了以京剧为代表的各种地方戏。
《长生殿》是传统的李、杨题材的新发展。
李、杨题材具有新奇性和丰富性,历代作家对这一题材的处理,回避与增饰兼而有之,《长生殿》吸取前人经验教训,突出“至情”和“兴亡”的主题,赋予了这一题材新的艺术生命。
其中《密誓》、《惊变》、《哭像》、《弹词》等出,脍炙人口。
《桃花扇》通过侯方域和李香君的悲欢离合,描写了南明王朝覆灭。
作者意在总结历史兴亡的普遍经验。
剧中的李香君富于正义感,是戏曲舞台上少见的女性形象。
《却奁》、《骂筵》等出,表现了她气节和刚烈,也可看出剧本描写人物的高超技巧。
才子佳人是清初小说的一个热门题材,从思想上看,它们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晚明倡导真情的文学的折衷,艺术结构虽然较为简单,但笔法的精致也为小说的进一步发展作了有意义的尝试,其中也有一些作品值得一读,如《玉娇梨》、《好逑传》等。
第四章《聊斋志异》文言小说在唐传奇之后,虽代有创作,续有发展,但其光芒为同时白话小说所掩。
《聊斋志异》的问世,带来了文言小说的中兴。
《聊斋志异》体裁复杂,以短篇小说为主,兼有杂记、寓言等多种文体,故事来源也不一,有得之传闻的,也有出自前代文献的,但其中较为重要的作品往往并无依据,是蒲松龄匠心独运的创作。
《聊斋志异》题材广泛,其中《促织》、《席方平》等作品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权势者的残暴,并歌颂了民众的反抗精神;《贾奉雉》、《司文郎》、《叶生》、《王子安》、《胡四娘》、《镜听》等则从不同角度表现了科举制度的弊端及其社会危害;而《婴宁》、《小翠》、《连城》、《阿宝》等则塑造了一批聪慧美丽的花妖狐魅和志诚痴狂的青年男子,讴歌了纯净的精神追求和美好的爱情。
作者充分发挥想象,创造了一个神奇的艺术世界。
小说情节曲折与细节丰满,较之以前的志怪、传奇,有很大的发展。
语言华朴兼擅,古雅清新,凝炼而富于表现力。
“异史氏曰”拓展了小说的思维空间,使议论与叙事相互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