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界》导学案14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老山界》导学案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老山界》导学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老山界》导学案苏教
版
老山界
学习目标
1.通读全文,能复述文章所叙之事,揣摩词语的运用。
2.学习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方法。
3.通过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
●重点:
1.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
2.赏析背诵精彩的语段,分析景物描写的内容、方法及作用。
预习导学
1.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知识卡片,请你帮着补充完整。
陆定一(1906—2019),江苏省无锡人, 无产阶级革命家。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27年起任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长、共青团驻少共国际代表。
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部宣传部工作,先
后担任过《解放日报》总编辑、宣传部部长、文化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务。
2.补全下面的写作背景。
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开始长征,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于12月间越过广西东北角的老山界,以超乎寻常的勇毅,突破乌江、金沙江、大渡河。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老山界》导学案
《老山界》说课稿一、说教材《老山界》是一篇革命回忆录,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写出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回忆录一方面描写了老山界的悬崖峭壁山高路险,另一方面无时不表现出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及革命主义精神。
使读者在感受老山界的险阻的同时,又为红军不畏艰难的气概所折服。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长征的革命传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我们的爱国之情。
2.学习革命志士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过程与方法目标1.快速阅读法:快速阅读,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理清文章思路。
2.联想想象法:切身体会红军当时的处境,深入了解文章内容。
教学重点为指导学生在快速阅读中提取信息,提高学生分析课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为几个难点分析:1.如何理解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这句话?可结合作者所处的环境来理解。
在深山里,在极静的时候,在半醒半睡之间,确实使人有这种感觉。
有的声音,分明来自远处,分明很细切,可是由于静,听起来放佛近在咫尺,而且洪大响亮;有的声音,分明来自近处,分明很洪亮,可是由于山峰重复,反响回荡,愈传愈远,愈变愈细,而且风声水声林木呼啸声等混杂在一起,变化多端,反而变得细切。
这些声音容易引起人的种种联想。
2.如何理解抢了一碗就吃这句话?抢是一个中性词,这里是抢先争先的意思,并没有相互争夺之意,用在红军战士身上,是为了说明吃饭的迅速,因为“山路很难走”,且“今天无论如何爬过这座山”,而“机关枪身很密······五八军团正跟敌人开火”,因而不可能有充裕的时间吃饭。
“抢”字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为了完成爬山任务而抓紧时间吃饭的动人场面学情分析①我班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差②学习语文的观念、方式、方法较落后③学习语文的能力较弱,语文的素养较低说教法与学法1.语文教学方法设计的依据教法设计的主要依据为:(1)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2)教学目标与任务(3)教学内容(4)教师素质(5)学生特点(6)学生的组织形式,时间及设备条件在教学中选择切入点,找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有价值的问题,在浅露的疑问处开掘出深层次问题,可以说是抓住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老山界》 导学案
《老山界》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词,如“惊惶”“苛捐杂税”等。
2、梳理文章的线索和层次,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学习本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方法。
4、体会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学习本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方法。
(2)理解红军在翻越老山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展现出的精神。
2、难点体会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陆定一(1906—1996),江苏无锡人,无产阶级革命家。
1925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 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
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部宣传部工作,后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
2、写作背景1934 年 10 月,中央红军 8 万多人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
红军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但人员损失过半。
1935 年 1 月,红军占领遵义,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等的指挥下,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走过茫茫草地,于1935 年10 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本文写的就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老山界的情景。
四、字词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惊惶(huáng)苛捐杂税(kē)攀谈(pān)酣然入梦(hān)蜷(quán)呜咽(yè)点缀(zhuì)矗立(chù)咀嚼(jué)骨碌(gū lu)澎湃(péng pài)2、解释下列词语。
惊惶:惊慌,恐惧。
苛捐杂税:指繁重的捐税。
攀谈:闲谈,交谈。
酣然入梦:甜美、畅快地入睡。
蜷:弯曲。
呜咽:形容凄切的水声或哭声。
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矗立:高耸地立着。
五、整体感知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表示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的词语,梳理文章的线索和层次。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老山界》导学案
《老山界》说课稿一、说教材《老山界》是一篇革命回忆录,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写出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回忆录一方面描写了老山界的悬崖峭壁山高路险,另一方面无时不表现出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及革命主义精神。
使读者在感受老山界的险阻的同时,又为红军不畏艰难的气概所折服。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长征的革命传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我们的爱国之情。
2.学习革命志士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过程与方法目标1.快速阅读法:快速阅读,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理清文章思路。
2.联想想象法:切身体会红军当时的处境,深入了解文章内容。
教学重点为指导学生在快速阅读中提取信息,提高学生分析课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为几个难点分析:1.如何理解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这句话?可结合作者所处的环境来理解。
在深山里,在极静的时候,在半醒半睡之间,确实使人有这种感觉。
有的声音,分明来自远处,分明很细切,可是由于静,听起来放佛近在咫尺,而且洪大响亮;有的声音,分明来自近处,分明很洪亮,可是由于山峰重复,反响回荡,愈传愈远,愈变愈细,而且风声水声林木呼啸声等混杂在一起,变化多端,反而变得细切。
这些声音容易引起人的种种联想。
2.如何理解抢了一碗就吃这句话?抢是一个中性词,这里是抢先争先的意思,并没有相互争夺之意,用在红军战士身上,是为了说明吃饭的迅速,因为“山路很难走”,且“今天无论如何爬过这座山”,而“机关枪身很密······五八军团正跟敌人开火”,因而不可能有充裕的时间吃饭。
“抢”字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为了完成爬山任务而抓紧时间吃饭的动人场面学情分析①我班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差②学习语文的观念、方式、方法较落后③学习语文的能力较弱,语文的素养较低说教法与学法1.语文教学方法设计的依据教法设计的主要依据为:(1)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2)教学目标与任务(3)教学内容(4)教师素质(5)学生特点(6)学生的组织形式,时间及设备条件在教学中选择切入点,找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有价值的问题,在浅露的疑问处开掘出深层次问题,可以说是抓住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老山界-陆定一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老山界-陆定一》导学案第一课时【自主进修导引】本节课主要进修陆定一的小说《老山界》。
在进修过程中,我们将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和主题,同时深度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进步和语言特点。
【课前自主预习】1. 试着了解陆定一及其作品《老山界》的背景知识。
2. 阅读《老山界》的内容梗概,初步了解小说的情节和主题。
3. 沉思并找出小说中可能存在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特点。
【教室进修引导】1. 第一部分:小说背景介绍1. 陆定一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生于1949年,是摩登文学界备受瞩目标重要作家之一。
2. 《老山界》是陆定一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大山深处的一个小乡村发生的故事,呈现了村落生活和人性的复杂性。
2. 第二部分:小说内容梗概1. 小说主要叙述了在一个偏遥的山区乡村中,发生了一系列连环谋杀案。
村里的人们因为利益和仇恨纠缠在一起,最终导致悲剧发生。
2. 通过这个故事,作者揭示了人性的丑陋和复杂性,以及村落社会中的道德逆境和人际干系。
3. 第三部分:人物形象分析1. 请识别《老山界》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其性格特点和动机。
2. 以村长、村民、凶手等人物为例,深度探讨他们在故事中扮演的角色和影响。
4. 第四部分:情节进步分析1. 通过阅读小说的情节进步,回顾故事中的主要转折点和冲突。
2. 理解作者选择这些情节进步的背后用意,探讨小说的主题和谈论点。
5. 第五部分:语言特点解析1. 梳理小说中的语言风格和表述方式,分析作者的文字技巧和叙事手法。
2. 选取小说中的经典语句进行解读,理解作者通过语言塑造情境和人物的策略。
【学后独立沉思】1. 写一篇依据《老山界》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展开的读后感,谈谈你对村落生活和人性的看法。
2. 沉思若果你是小说中的某个角色,你会如何应对面临的逆境和挑战。
通过进修《老山界》这部小说,我们将更深度地了解人性和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同时提升自己的文学鉴赏和思辨能力。
期望同砚们能够在进修中获得收获,独立沉思,不息成长。
《老山界》导学案
“之 ”字拐的路上行军;
第三层:(第 — 段)从次日黎明写到下午两点多钟,主要内容
山,到达山顶; 3.山顶所思。 (表现
)
:1、攀登雷公岩; 2、继续登
第四层:( — 段)下山的情景。
第三部分:(最后一段)呼应开头,小结全文,回顾了整个长征。
本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
5、组织学生课内探究活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时间
地点
人物
活动
第一天下午
傍晚
天黑
夜里 半夜 第二天 黎明以后 第二天下午
3、用本文的写作顺序安排层次进行叙事有什么好处?
;.
4、试从课文中选择适当的词句(或概括内容)填入下表。
面临困难
困难情况
战士态度
走路难
睡觉难
吃饭难
..
中心思想
处境难
5.课文主旨 本文真实、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写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
三个词语都有 “立 ”的意思。但是,它们的各自侧重点不同。 “矗立 ”,高耸地直立着。 “耸立 ”,
高高地直立。 “伫立 ”,长时间地站着。
②峭壁、绝壁:前者是陡直的山崖,后者是极其陡峭不能攀援的山崖。
③惊惶 ──惊慌
基本意思一样,都是 “害怕紧张 ”的意思, “惊慌 ”多用与口语,而 “惊惶 ”多用与书面语言。 ④奇观 ──壮观
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堂检测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⑴骨.碌.(
)
⑵蜷.曲(
)
⑶点缀.(
)
⑷打颤.(
)
⑸澎.湃.(
)
《老山界》导学案
4、细读课文,了解事情经过填表说明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段落
时间变化
地点转移
记叙内容
文章主旨
2-11节
当天下午至天黑
山沟—山脚
同瑶民的攀谈
(三)合作、探究
活动1:(学法指导:自主学习,试着背诵)
背诵“半夜里……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这一段,并用工整的楷书抄写在下面。
活动3:(学法指导:扩大阅读,追求个人感悟,创作并大胆地把它说出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读完这篇文章,联系“中国梦,我的梦”你想怎样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感受。
答题思路:
这一类型的题目它都会要求学生“谈谈你的看法”,“你认为……”只要符合文题要求,所谈内容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1)表达时最好要有标志性语言。在答题时可以用“我认为……。比如……”这样的标志性语言。先用“我认为……。”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订正栏
【重点】:
赏析景色描写的精彩语段
【自主、合作、导学】:
(一)预习交流:
查阅资料,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查阅资料的方式:
查阅的内容:
(二)走进课本:
1.查阅工具书,给加点字注音。
惊惶( ) 欺侮( )酣 ( )然入梦蜷( )矗立( )
呜咽()澎湃( )骨碌( )缀()咀嚼()
2、通读课文,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
(2)、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给老师留下观点鲜明之感,而且给人以条理清楚,论证有力的良好印象。
(3)、表达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实际。
(4)、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老山界》 导学案
《老山界》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词,如“惊惶”“攀谈”“苛捐杂税”等。
2、学习以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为顺序记叙事件的方法。
3、体会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梳理文章的记叙线索,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解文中一些生动描写的作用,感受红军战士的精神品质。
2、难点(1)体会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理解红军精神的内涵。
(2)学习本文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来组织材料的方法。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陆定一(1906 年 6 月 9 日—1996 年 5 月 9 日),江苏无锡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宣传思想阵线的卓越领导人。
2、写作背景1934 年 10 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连续突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于 12 月间进入广西。
1935 年 1 月上旬,中央红军突破了敌人的最后一道封锁线,进入贵州。
1 月中旬,红军占领了贵州的遵义城,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后,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穿过大草地,于 1935 年 10 月胜利到达陕北。
《老山界》所写的就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老山界的情景。
四、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惊惶()军阀()缴租()蜷()呜咽()点缀()酣然入梦()咀嚼()盛饭()落得很远()2、解释下列词语。
苛捐杂税:酣然入梦:不可捉摸:3、快速阅读课文,梳理文章的结构。
五、合作探究1、红军翻越老山界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是如何克服的?2、文中有许多精彩的描写,如景物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请找出相关语句,并分析其作用。
3、文章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品质?六、精读赏析1、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
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老山界
《老山界》导学案柳文篆一、教材分析说明:1、教材说明:《老山界》是一篇传统而又经典的讲读课。
是老一辈革命家陆定一写的有关长征的革命回忆录,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高山——老山界的经过,描述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艰难险阻,歌颂了红军战士的坚强意志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为了能更好地表现这一主题,作者以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为顺序来安排文章的层次,同时又恰切地使用了大量的精彩语句,做了许多生动的描写。
2、学习目标:1)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的层次2)生动的描写对表达中心意思的作用3)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优良的革命传统3、教学重点:1)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2)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赏析、背诵精彩的语段4. 学习难点: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赏析精彩的语段二、导学案设计一、基础达标(自主完成,二人互检。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点zhuì() 矗( )立péng pài()( ) 蜷( )曲jǔjué()( ) 呜咽( ) 酣( )然入梦落( )得很远2、写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1)我们顶着天啦!()2)路上有几处景致很好,浓密的树林里,银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清得透底。
()3)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二、设问导读(阅读课文,完成问题。
)(一)整体感知1.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
2.红军翻越老山界遇到了哪些难事? 这体现了红军什么样的精神?3.阅读课文,圈划出文中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并概括红军的相应活动,想想这是什么记叙顺序?(二)研读赏析,1精彩片段一赏析“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连接起来……”这一奇观,你感受到了什么?2精彩片段二赏析星夜登山作者的立足点在哪里?选择了怎样的观察方法和观察角度?调动了什么感官进行观察?观察什么?怎样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三、巩固练习(语段阅读,重点突破。
《老山界-陆定一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老山界-陆定一》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老山界/陆定一》的作者背景和作品背景;2. 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和核心思想;3. 掌握小说中的重点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4. 分析小说的文学特点和艺术手法;5. 思考小说对当代社会的启迪和意义。
二、导学内容1. 作者背景介绍陆定一,生于湖南省,中国当代闻名作家。
曾在湖南大学中文系任教,后来成为自由撰稿人。
主要作品有《老山界》、《独木蓝》等。
作品多以农村题材为主,深刻描绘了中国农村的生活和人文风情。
2. 作品背景介绍《老山界》是陆定一的代表作之一,于1996年出版。
小说以中国湖南省一个偏遥山村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农村家庭的生活遭遇和命运转折。
通过对家庭内部矛盾和外部环境变化的描写,反映了中国农村在摩登化经过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3. 主要内容概述小说主要盘绕着一个叫做刘景亮的农民家庭展开。
刘景亮是一个性格倔强、坚毅的农民,他在山村中艰难生活,与家人之间时而争执,时而和解。
他的妻子刘桂芝是一个善良而勤劳的农妇,为了生计,不能不忍受丈夫的蛮横和家庭的困苦。
而刘景亮的儿子刘建国则是一个叛逆的少年,他在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下,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4. 重点人物分析- 刘景亮:性格倔强、坚毅,是家庭的顶梁柱,但也有自己的固执和局促。
- 刘桂芝:善良、勤劳,是家庭的支柱,承担着照顾家庭和生计的责任。
- 刘建国:叛逆、激动,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压力,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5. 文学特点和艺术手法《老山界》以精致的笔触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农村生活的细节和情感,展现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作品情节跌宕升沉,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情感真实感人,语言朴实自然,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6. 思考与讨论通过阅读《老山界》,我们可以思考以下问题:- 农村生活的困境和挑战;- 家庭干系的复杂和变化;- 个体与集体、自我与他人的干系;- 摩登化经过中的文化冲突和传统价值观的冲突。
三、导学活动1. 分组讨论:请同砚们分组讨论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分析其内在动机和外在表现。
《老山界-陆定一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老山界-陆定一》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了解《老山界》的作者陆定一及其作品背景;2.理解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3.分析小说的主题和情节发展;4.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和结局;5.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二、导学内容1.作者介绍陆定一,现为闻名作家,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在《人民文学》等杂志上发表多篇小说和散文。
其代表作品有《老山界》、《山海情》等。
2.作品背景《老山界》是陆定一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山村中的家族恩怨故事。
小说以山村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乡土画卷,展现了人性的善良与复杂。
3.主要人物及性格特点(1)李大娘:老山界的女主人公,善良贤淑,为了家庭幸福平昔默默奉献。
(2)李大爷:老山界的男主人公,性格豁达,善良宽厚,是村里的领头人。
(3)李老太:李大娘的母亲,性格刚强,为人正直,是村里的“铁娘子”。
(4)李大爷的哥哥:性格阴险狡诈,心术不正,是小说中的反面人物。
4.主题和情节发展《老山界》主要讲述了李家三代人的命运,揭示了家族之间的恩怨纠缠。
主要情节包括家族的兴衰、爱恨情仇、亲情友情等。
主题突出表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家族之间的情感纠缠。
5.基本情节和结局小说以李家三代人的故事展开,通过家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揭示了人性的善良与复杂。
最终,在李大娘的坚持下,家族得以和解,实现了团聚和和谐。
6.文学鉴赏和批判思维通过阅读《老山界》,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理解人性的复杂性和家族之间的情感纠缠。
同时,也可以培养批判思维,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情节发展,深入探讨人性的善良与复杂。
三、导学活动1.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老山界》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并进行角色扮演,深入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2.小组朗读:学生分组朗读小说片段,感受小说的语言魅力和情感表达。
3.写作讨论:学生就小说中的主题和情节发展展开讨论,撰写读后感或评论,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4.教室讲解:教师结合导学内容,讲解小说的背景、故事情节和结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内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老山界》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老山界》导学案一、学习目标、重难点:1.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的层次(重点)2.生动的描写对表达中心意思的作用(难点)3.长征的革命传统及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4.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赏析精彩的语段二、导学过程:(一)整体感知,理清思路2.以上表理出文章层次思路,想想这是什么记叙顺序?作者以这样的写法有什么样的好处呢?3. 再读课文,找出老山界难走,究竟“难”在哪些地方有感情地朗读,并进行扼要的概括想想这体现了红军什么样的精神?(二)体会文章精彩描写1.重点读23段,对于半夜醒来的描写,试着从描写的顺序及运用的修辞方面来加以举例分析,写在下面。
2.找出文中其它地方体现朴实而优美,凝练而细腻的语言的语句,并注意体会其中的感情。
(三)揣摩特定语境中词语含义、作用1.思考“探究练习”二、三题,体会词语作用含义。
2.体会下面几句加点词语含义。
像泉在呜咽。
抢了一碗就吃。
那些小山都成了“矮子”。
3.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照我们一路上的经验,不论是谁,不论他们开始怎样怕我们,只要我们对他们说清楚了红军是什么,没有不变忧为喜,同我们十分亲热起来的。
我们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
但是我们走过了……,才觉得老山界的,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
(四)赏析文章个性写法1.既然文章是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那么再写与瑶民攀谈是不是有点画蛇添足,冲淡主旨了?2.文章中恰当运用了伏笔与补笔,前后归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试从文中找出几处来,写在下面。
3.对于整个登山过程,文章也并非是平均用墨,而是有说有略,将你的见解写在下面。
(五)读以致用运用你的“妙笔”将你所观察到的一处景物,试着从多种角度、用多种修辞方法,尽量细腻而准确地写出来,看看能否“生花”?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生动的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老山界导学案14
老山界导学案14老山界位于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是国家4A级景区。
本导学案旨在带领学生们深入了解老山界的历史、地理、人文等方面,增强他们对本地区的认识和了解。
通过导学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体验老山界的风土人情,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以及品味瑶族的独特文化。
希望学生们在本次学习中能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收获知识,感悟生活。
一、老山界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老山界位于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地处粤赣湘三省交界处,交通便利。
其地理位置优越,四季分明,气候宜人。
夏季凉爽,冬季温暖,适合各类户外活动。
二、老山界的历史渊源老山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据史料记载,老山界是瑶族始祖瑶舜的安魂之地,也是古代抗倭名将罗大环的活动区域。
在辽阔的山川之间,留存着许多古老的文物和建筑,见证着岁月的沧桑变化。
三、老山界的自然景观老山界是一处以自然景观为主要特色的景区,山清水秀,景色宜人。
蜿蜒的山间小道、潺潺的溪流、蔚蓝的天空,构成了一幅美不胜收的画面。
在此漫步,仿佛置身仙境,心旷神怡。
四、老山界的人文风情老山界不仅有着优美的自然景观,还有着丰富多彩的人文风情。
瑶族是老山界的主要居民,他们保留了传统的习俗和文化,古老的舞蹈、歌曲等艺术形式在这里得以传承。
游客可以亲身体验瑶族的生活方式,感受到他们的热情好客和朴实善良。
五、老山界的旅游资源老山界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除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外,还有着各类旅游设施和娱乐项目,适合不同年龄层次的游客前来游玩。
无论是自然爱好者、摄影爱好者,还是文化迷、美食达人,老山界都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
六、老山界的发展前景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政府对老山界的重视,老山界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未来,老山界将进一步完善旅游设施,提升服务水平,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玩。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老山界将成为广东省乃至全国知名的旅游胜地,为当地经济繁荣和人民生活改善做出积极贡献。
七、结语通过本次导学案的学习,相信学生们对老山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七年级语文下册老山界导学案
《老山界》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按时间推移和空间转换的顺序记叙事件的方法。
2、结合课文说说长征途中的艰辛,感悟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赏析环境描写的片段,学习描写方法,体会生动的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学习重点】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感悟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学习难点】赏析环境描写的片段,学习描写方法,体会生动的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学习过程】一、阅读导航阅读“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为本课学习做好准备。
二、初读课文默读一遍课文,标注生字词。
三、自主预习查阅工具书和相关资料,完成下列练习。
1.作者介绍陆定一(1906—1996),江苏无锡人,无产阶级革命家。
曾任第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部宣传部工作,后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
著有《》《》等。
2.背景资料老山界,位于广西东北部和湖南边境,是红军于1934年冬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难爬的高山。
3.检查字词(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惊惶.()苛.捐杂税()缴.()攀.谈()酣.然入梦()蜷.()呜咽.()(2)解释下面的词语。
惊惶:苛捐杂税:缴:攀谈:酣然入梦:蜷:呜咽:四、整体感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一遍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2.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3.找出表示时间推移、地点转换的语言标志。
把握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4.文章按时间顺序,分为哪三个部分来记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五、自主探究1、从文中划出登山过程中的景物描写。
2、从这些描写中找出令你感受很深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六、背诵“半夜里……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七、质疑问难读完课文,回想一下,你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请你针对本文的具体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难,用红笔标注在课本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山界》导学案14
时间
第一天
第二天
下午
黎明
地点
山路上
山路上
山顶、下山路上
事件
露天住宿
休息
8.文中在描绘“雷公岩”的地形时,可以用“陡、窄、险”来概括其特点,试从文中找出具体例子来说明。
陡:
窄:
险:
【反馈检测】(14分)
9.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瑶民(yáo)歇脚(xī)军阀(fá)缴租(jiǎo)
B.苛捐(kē)欺侮(wǔ)攀谈(pān)煮粥(zhōu)
C.盛饭(shénɡ)峭壁(qiào)骨碌(ɡū)咀嚼(jué)
D.点缀(zhuì)澎湃(bài)疲倦(juàn)倾斜(qīnɡ)
10.下面各组均有一个错别字,请在错字下画线,并在括号内订正。
(4分)
A.悬涯峭壁野马奔驰酣然入梦浑身紧张()
B.不可捉摸故弄玄虚刺入饥骨苛捐杂税()
C.杀生成仁勇敢无畏大显身手歪风邪气()
D.美好景致大义凛然寒风凛洌扶危济困()
11.分析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4分)
(1)告知我们的部队不准拆篱笆当火把。
不准:
(2)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
鼓:
12.对战士们翻山时的喊声、笑声的理解,下边的说法哪一项符合文章的原意()
(3分)
A.表明红军战士虽然浑身紧张,但因为后有敌人追兵,没有退路,故呼喊着壮胆爬山。
B.表现了红军战士看到星光与火把相接的奇观后的喜悦之情,同时也有了前进的动力。
C.表现了红军战士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
D.表现了红军战士困境中爱开玩笑的心态。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赏析精彩的语段。
2、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长征的革命传统。
【重点难点】
1、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赏析精彩的语段。
2、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长征的革命传统。
【自主导学】
13.说说《老山界》写了什么事?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
【自主合作探究】
14.《老山界》一文中,除了景物描写外,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得也很传神,试举例分析12段到21段中对红军战士心理活动描写的作用。
15.“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
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
”一句中“任务”具体指
,“这个意志”指。
16.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妙处。
(1)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2)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
显显身手呢?
17.这回翻山使部队开始养成一种新的习惯:那就是用脸盆、饭盒子、茶缸煮饭吃,煮东西
吃。
这种习惯一直保持了很久。
你从这句话中受到了什么启
示?
【反馈检测】(20分)
18.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①我们就跟瑶民攀谈起来。
(指高谈阔论,滔滔不绝地说)
②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形容极陡峭不能攀援的山崖)
③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甜美、畅快地入睡)
④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指本领)
19.阅读《老山界》选段,回答问题.(13分)
(1)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
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
(2)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
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
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
又等了一点多钟,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觉,明天一早登山。
……
(3)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
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
口井。
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
除此以外,就是寂静。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
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①“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一句表达作者什么心情?句中的“奇观”指什么?(2分)
②(1)(2)两段景物描写,暗示了老山界山路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2分)
老山界山势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③读下面这段景物描写,填写下列内容。
(2分)
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
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观察点:________________
观察角度:先________后________
④“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这两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写出了怎样的山势?这样写能表现红军的什么精神?(2分)
答:。
⑤文中写了“除此以外,就是寂静”后,又描写了复杂的声响,对此正确的理解是()(2分)
A.是作者的想象和夸张。
B.是红军战士的幻觉。
C.用复杂的声响反衬山间深夜的寂静。
D.前后矛盾。
⑥学了本文之后,对照你自己,谈谈红军战士身上有哪一种
人格精神魅力最能吸引你、打动你?(3分)
答:。
片断训练
本文除了景物描写表现中心外,还运用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来表现战士的品质特点。
请你创设一种生活环境,把人物放在这一特定环境中,通过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