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学学术史问题研究引论

合集下载

缪勒比较宗教学与伊利亚德宗教现象学方法之比较研究_宗教研究的方法论及学科旨归

缪勒比较宗教学与伊利亚德宗教现象学方法之比较研究_宗教研究的方法论及学科旨归

缪勒比较宗教学与伊利亚德宗教现象学方法之比较研究———宗教研究的方法论及学科旨归王 涛 缪勒的比较宗教学借助比较语言学进路,试图对宗教现象作出科学的归纳与解释,并赋予宗教研究以独立学科地位。

但其方法论中充斥着自然科学的客体化、实在化特征,化约了宗教作为人类存在活动的主体性本质,将宗教学研究的最终旨归确立为内涵含混的客观真理,宗教学术活动从而成了对宗教信仰或宗教性的化约,宗教研究和宗教之间的矛盾对立在缪勒的体系中凸显出来。

伊利亚德的宗教现象学方法则倡导“非化约主义”,在宗教研究中使宗教近乎其所是的显现自身,“神圣”因素成为宗教最终不可化约的特质和宗教学的学科母体,而体验“神圣”、以宗教性方式生存的“宗教人”则成为宗教活动中的主体。

关键词:比较宗教学 缪勒 宗教现象学 伊利亚德 化约论作者王涛,1977年生,香港中文大学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天主教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由于宗教同人的存在具有本体上的关联,拥有突出的主体性特征,因此将宗教离析出主体生存论范畴之外,而将其客体化、实在化的宗教学,在创建伊始便面临着学科合法性的问题。

缪勒早先对宗教学的学科构想勾画出了这一门新兴学科的大致轮廓。

当今宗教学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学者,美国芝加哥大学神学院宗教史学系已故教授伊利亚德(Mircea Eliade,1907~1986)则凭借其宗教现象学(p henomenology of religion)方法,代表了宗教学发展的新方向,使这门方兴未艾的学科更趋向成熟。

对于以缪勒为代表的宗教学早期的比较宗教方法同以伊利亚德为代表的宗教现象学方法的比较研究,不但可以窥见宗教学发展的基本脉络,更能展开宗教学研究的问题意识和内在矛盾张力的图景,明确宗教学的学科定位,对于宗教学的学科前途具有前瞻性的重要意义。

一、缪勒的比较宗教学:理论神学与真理11缪勒的比较宗教学背景和语言学进路瓦赫指出,当代的宗教比较研究在大约一个世纪以前始于麦克斯・缪勒。

1-3.《宗教社会学论文集-引言》

1-3.《宗教社会学论文集-引言》

[译者按:以下是未刊译稿。

仅作为此次讲习班教学资料使用。

请勿引用、转载。

]《宗教社会学论文集》引言一个现代欧洲文化世界的后裔,在处理普遍历史问题(Universalgeschichtliche Probleme)时,都不免会合乎情理地问:究竟哪些情势一起作用,导致了那些在西方,并且仅仅在西方这里,才出现的文化现象——而这些现象,至少我们通常都以为,它们的发展具有普遍的意义和效力?只有在西方,“科学”才发展到了一个我们今天承认为有效的阶段。

在西方之外,特别是在印度、中国、巴比伦和埃及,也存在经验知识,对世界问题和生活问题的反思,极高深的哲学乃至神学的生活智慧(不过,一种系统神学的充分发展只出现在受到希腊影响的基督教世界,而此外只在伊斯兰世界和印度的几个教派中稍现端倪),以及达到非同寻常的精微程度的知识和观察。

但在巴比伦和其它地方,天文学缺乏希腊人最初赋予它的数学基础,当然,这使得巴比伦星象学的发展尤其令人惊叹。

印度的几何学缺乏理性的“证明”,后者又是希腊精神的一个产物,希腊精神还率先创造了力学和物理学。

虽然印度的自然科学在观察的方面发展到了很高的程度,但却缺乏理性的实验(它发端于古代,但本质上却是文艺复兴的产物)和现代的实验室,因此,印度的医学虽然在经验和技术上高度发达,但却缺乏生物学,特别是生物化学的基础。

在西方之外的所有文化地区都缺乏一种理性的化学。

高度发达的中国历史著述缺乏修昔底德实事求是的程式(Pragma)。

在印度我们可以找到马基雅维利的先驱,但亚洲所有的国家学说都缺乏亚里士多德那种系统的途径(Systematik),特别是理性的概念。

对于理性的法律学说来说,尽管在印度(弥曼差派)出现了这种学说的萌芽,而且在近东存在全面的法典编纂,但印度和其它地方的所有法律著作都缺乏罗马法和受罗马法训练的西方法律的严格法学图式和思想方式。

此外,只有西方才知道教会法这样的形态。

艺术的情形也一样。

其他民族的音乐听觉,和我们今天相比,似乎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更加敏锐的程度,至少也毫不逊色。

宗教文化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小议少数民族宗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浅析社会控制视域下的宗教功能…

宗教文化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小议少数民族宗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浅析社会控制视域下的宗教功能…

宗教文化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小议少数民族宗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2、浅析社会控制视域下的宗教功能3、论佛教装饰艺术的现代转型4、佛教特色文化旅游的特性分析5、佛教对传统美学的影响全文总字数:18381 字篇一:小议少数民族宗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小议少数民族宗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一、多元和谐共生的云南少数民族宗教文化宗教蕴含着人类文明的基因,是一种重要社会文化现象,世界各国各民族都有宗教的存在。

梁漱溟先生指出:“人类文化都是以宗教开端,且每依宗教为中心。

人群秩序及政治,导源于宗教,人的思想知识以至各种学术,亦无不导源于宗教。

”[2](P23)人们将自我与心灵、个体与他人、个体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等方面的关系,集中表现为人与神的关系并曲折地反映在人类的宗教里,用以指导从日常生活直至社会生产的各种活动。

宗教是人类思维具有抽象概括能力、社会生产力达到一定水平时才能出现的社会现象。

宗教其自身发生、发展和演化的规律与过程,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形态。

学术界对于宗教形态的分类很多,如按人为因素的多少分为自发宗教、人为宗教或自然宗教、神学宗教;按演化顺序分为原始宗教、古典宗教、现代宗教;按影响范围分为民族宗教、国家宗教、世界宗教;按制度因素的强弱分为制度性宗教、分散性宗教等。

多元性是云南少数民族宗教文化的显著特征。

历史上,云南相对封闭但又地处连接中南半岛民族走廊的特殊自然人文地理环境不仅带来了众多民族,也舶来了多元宗教文化。

相对独立但又在经济、文化、婚姻等方面交往密切的众多少数民族群众是云南多元宗教文化的信仰载体。

宗教之间的和谐与民族之间的和谐相互促进,形成云南独特的宗教文化生态,使云南以“植物王国”、“动物王国”、“民族文化宝库”、“宗教博物馆”著称于世。

在这块美丽神奇的红土高原上,繁衍生息着55个少数民族。

云南宗教形态纷繁复杂,从原始宗教到世界宗教,种类齐全,内容丰富,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五大宗教俱全,包括汉族在内的26个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世居民族都不同程度地保留着自己的传统宗教信仰。

宗教学理论

宗教学理论

第三节:宗教分类:原则、属性分 第三节:宗教分类:原则、 形态分类、 类、形态分类、区域分类等
一、分类的原则:1、遵循宗教现象本身的客观性 2、还要抓住宗教现象的本质、普遍的、典型性因素 3、还需进一步分析每一个宗教形态和类型的特殊性 4、还必须把握整个宗教以及各个不同形式宗教的发展、变化的历史 过程。 二、属性分类:自然宗教(自发宗教和原始宗教)和人为宗教 三、类型分类:多神教、二神教、主神教、一神教 四、形态分类:自然宗教、神学宗教和世俗化宗教 五、区域分类:氏族宗教、部落宗教、民族宗教、国家宗教、地区宗 教、世界宗教 六、体系分类;教类、教派、宗派和支派 七、因素分类:按对象分为:大自然崇拜、动植物崇拜、鬼魂崇拜、 祖先崇拜、图腾崇拜、灵物崇拜、偶像崇拜、神物崇拜、神迹崇拜、
是宗教学与哲学的交叉学科它站在信仰之外的立场上从认识是宗教学与哲学的交叉学科它站在信仰之外的立场上从认识论本体论神性论世界观人生观宗教观等各个方面具体论本体论神性论世界观人生观宗教观等各个方面具体地研究宗教的根本问题以确立宗教的定义本质和意义宗教地研究宗教的根本问题以确立宗教的定义本质和意义宗教哲学并不意于在事实上宗教究竟是什么这一问题它作为一种规哲学并不意于在事实上宗教究竟是什么这一问题它作为一种规范性研究更加注重的是一种哲学标准来衡量和评价作为各种宗范性研究更加注重的是一种哲学标准来衡量和评价作为各种宗教的核心结构的信仰观念深入辨析宗教的基本问题和与社会的教的核心结构的信仰观念深入辨析宗教的基本问题和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是指导宗教学各门分支学科的基础理论学科它影响相互关系是指导宗教学各门分支学科的基础理论学科它影响着宗教学的各项具体研究的基本立场和观点是正确把握宗教本着宗教学的各项具体研究的基本立场和观点是正确把握宗教本质深化宗教研究所比不可少

大学马克思主义原理课题——论马克思“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学说

大学马克思主义原理课题——论马克思“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学说

义宗教观统一对宗教问题的认识。在我们这样的社会
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代表着科学认识宗教的 斱向,应该确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主导地位。
LOGO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第四,科学对待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宗教观。马恩 都强调他们的学说仅仅是实践的指南,从来丌是一成 丌变的教条。他们关亍宗教的一些基本观点和基本政 策至今仍有着科学的指导意义,但又丌能把它们绝对 化,丌能认为在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那里就穷尽了 关亍宗教的科学真理,更丌能在当代的历史条件下, 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生搬硬套他们当年关亍宗教
宗教的作用及影响
宗 教 的 调 节 功 能
如宗教宣扬“自觉觉他”、“自度度 他”、“普渡众生”、“荣神益人”、 “两世吉庆”、“爱一切人”、“敬畏上 帝、尊敬君主”,调适人与社会的关系, 宗教通过人们对于其命运和幸福的“来世” 的向往和祈祷,为人们提供一种感情上的 支持和心灵上的慰藉;通过宗教崇拜和礼 拜仪式所表现出的脱离俗世的超然心理, 为人们提供一种特殊的安全感和稳固的一 致性。
LOGO
如何看待宗教
•此外,宗教信仰是一种综合性的世界观,它形塑信徒对世界 的理解,并且使信徒容易共同接受某一宗教对社会实在的界 定。在分享相同的对社会实在的界定的基础上,信徒们便较 容易形成一个稳定的共同体,并在该共同体内进行组织上的 整合。也就是说,宗教信仰有助于个体形成一种对其共同体 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LOGO
宗教的作用及影响
宗 教 的 调 节 功 能
宗教协调功能是指宗教力图协调人和自 然、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也是宗教的 重要功能之一。就是说,在人们不能完 全驾驭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时,宗教要 求人们以百倍的虔诚,全身心的皈依, 使人和天交相感应,以达“成事”,从 而调适人和自然的相互关系。

宗教学概论

宗教学概论

宗教学概论一、名词解释①比较宗教学:以宗教史为基础,通过对各种宗教的比较,研究宗教现象的特殊性和共同性的学科。

研究重点:宗教起源和宗教发展问题。

②宗教心理学:宗教心理学注重个体体验和个体心理,力图从个体的主观体验的描述对人类的宗教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开辟了从主题角度研究宗教的新思路。

(宗教心理的创始人:1、德国心理学家冯特《民族心理学—对语言,神话和宗教,道德发展规律之探讨》“恐惧感”、敬畏感2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詹姆士《宗教经验之种种》“宗教经验”。

) ③图腾崇拜: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原始崇拜。

“图腾”一词源于美洲印第安人语,意为“他的族类”、“他的亲属”或“他的氏族标记”。

④宗教的定义:宗教是把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幻想地反映为超人间、超自然的力量的一种社会意识,以及因此而对之表示信仰和崇拜的行为,是综合这种意识和行为并使之规范化的社会文化体系。

——吕大吉二、填空1.宗教学的诞生1)宗教学的创始人是英籍德国学者——麦克斯·缪勒;2)他的研究领域涉及语言学、文学、历史学、哲学、神话学等多门学科;3)由麦克斯·缪勒撰写的《宗教学导论》是宗教学这门学科问世的标志,是宗教学的开山奠基之作。

2.宗教的历史发展:氏族-部落宗教 —民族-国家宗教——世界宗教3.氏族-部落宗教: (血缘关系为纽带) ·共同性(自然地异己力量)·民主性(种族的繁衍和生存)·神权的全民性(全民的意志) ·神性的自然特征(自然压迫下的产物)·神的平等性·分工需要,民主选举,无固定神职人员自发、粗浅、分散的宗教传说,礼仪 禁忌·民族-国家宗教:(地缘关系为纽带)·社会性(社会的异己力量)·阶级性(奴隶主的意志)·神行的社会特征(社会压迫下的产物)·神的分级化·神职人员的职业化和是世袭化·严密的组织形式和较系统的神学理论4.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包括宗教的器物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方面。

宗教学原理

宗教学原理

近代宗教学的成立

麦克斯•缪勒-近代宗教学的创始人 英籍德国学者麦克斯•缪勒 (F.Max.Mǖller1823-1900)。1873年, 缪勒《宗教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the Science of Religion)出版,在宗 教研究史上首次使用“宗教学”概念。此 后,国际宗教学界一般把《宗教学导论》 视为宗教学诞生的标志。
7

北宋理学兴起与宗教攻击
北宋的佛教,虽也有天台与贤首宗的复兴, 而主流还是禅宗。当时,理学兴起,自称 上承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 子道统。 理学,在『易』,『大学」,『中庸』, 『孟子』的思想基础上,融摄了道学与佛 学,特别是佛教的禅宗,发展为体系严密, 内容充实。

宗教攻击

理学,师承了孟子的攻击精神。孟子攻讦 杨、墨,现在攻讦佛、老。似乎不攻讦佛、 老,就算不得孔氏之徒。从中国固有思想, 而融摄了部分的印度佛教,理学是成功的。 孔子的非宗教精神,到理学家的排斥佛老, 才充分的发挥出来。民族文化自尊心的高 扬,发展为复古的(菲薄秦汉隋唐的辉煌 成就),排斥宗教的文明。
3

新的诠释
释慧开《儒佛生死学与哲学论文集》, 175页。台北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2004年11月。 释慧开: 笔者综合各家各派的义理解析,以及个人 的哲思心得与宗教体验,并且特别以儒释 道三家所共通的心性体认本位的生死观与 哲理内涵,提出对于宗教一辞的诠释如下:


新的诠释
1 宗教不只是劝善的说教,其内涵是 以观照人心的真妄虚实为极致。 2 宗教不只是信仰的依归,其旨趣是 以圆满人生的自在解脱为目的。 3 宗教不只是知识的探究,其行持是 以理想人生的实践证悟为课题。
很精神··· ···

四大古典社会学家视野下的宗教问题研究

四大古典社会学家视野下的宗教问题研究

四大古典社会学家视野下的宗教问题研究马克思(1818-1883);韦伯(1864-1920);涂尔干(1858-1917);齐美尔(1858-1918)。

前言以前读完古典四大社会学家(马克思、涂尔干、韦伯、齐美尔)社会学相关著作写的一篇大读书总结,最近正在重读韦伯《儒教与道教》,把这篇文章又翻了出来,稍作修订,重发一下,不足之处,多多批评!通过对古典四大社会学家马克思、涂尔干、韦伯、齐美尔关于宗教问题研究文献的梳理,比较分析古典四大家在宗教的定义、起源、本质、功能上的观点的异同。

对于古典四大家来说,其对宗教所持价值立场不同、对宗教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也有所差别,对于宗教的认识以及其发展前景的观点也有很大差异。

本文通过对古典社会学家有关宗教问题的研究的分析与理论整合,试图挖掘古典社会学家有关宗教问题的理论观点,对古典社会学家有关宗教的定义、起源、本质及功能论述进行梳理。

一、引言十九、二十世纪,西方向现代工业社会迈进的过程中,宗教改革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声与导引,也随着社会变革发生巨大的变动。

为解释纷繁的社会现象,古典四大社会学——马克思、涂尔干、韦伯、齐美尔——都关注了宗教问题,基于不同的方法论与认识论,对宗教问题进行了分析。

马克思在宗教研究中基于鲜明的阶级立场以及唯物主义史观对宗教进行了猛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将对宗教的批判与对基督教国家、市民社会的批判结合在一起。

在对宗教的分析与批判中,马克思并没有构建系统完整的宗教社会学研究方法与理论体系。

涂尔干则采用是实证主义的研究理路对宗教进行了分析,采用类型学分析法对原始宗教进行了人类学考察,并对宗教中三大要素——圣物、信仰、仪式——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分析。

韦伯以“理想类型”的研究范式对世界宗教进行了类型学比较研究与发生学因果分析,阐明宗教伦理对经济生活(或曰精神气质)的影响,分析社会阶层与宗教思想的关系,以探明与解释西方文明的特点。

韦伯分析的核心是一个社会中各种团体的宗教信仰与其地位及其权力结构之间的关系。

宗教学学术史问题研究奥托从“神圣”到“圣秘”的现象学还原

宗教学学术史问题研究奥托从“神圣”到“圣秘”的现象学还原

060
宗教学学术史问题研究
(1)通过构词关系和意向关系 ; (2)正面、直接的描述和规定 ; (3)借 助于某种剥离(或还原)的手法。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种方式,即“通过构词关系和意向关系” 。我们 知道,奥托在《神圣》中构造“圣秘”一词时,曾经这样说 : “既然可 以依据 omen(预兆)来构成 ominös(有预兆的)一词,那也可以依据 numen(努曼)来构成 numinös 一词。 ”1 这样,通过构词关系, “努曼” 的性质可以很自然地传递给圣秘,也就是说,诸如努曼的幽暗性、两极 性和两面性,努曼的泉源地位和境域特征等,都可以表现在圣秘“身” 上。不过,我们这里仍然要碰到这样一个问题 : 既然宗教史中已经采用 了 “numen” (努曼) 一词, 奥托为什么还要费劲再构造一个新词 “numinös” (圣秘)呢?因为在奥托看来,人们虽然很早就开始采用“努曼”一词 了 [ 比如基督教教义学家布道伊斯(J. F. Buddeus)在其著作《神学大纲》 (1723)中屡次提到“努曼”],但是其用法的局限性很大。它只意味着 那种出现在既定、教条的有神论中的具体而完全的上帝观,而忽视了宗 教中激昂、不可界定和压倒一切的神秘层面。2 因此奥托又先后采用了 “Numinöse” “numinose Gefühl” “sensus numinis”等词来描述分析这个 神秘层面, 并且将“sensus numinis” ( “圣秘感” )与“努曼”之间的“意 向关系”暗含在“Numinöse”之中。这样, 在奥托这里, “圣秘”与“努 曼”之间不只是构词上的关系,而是还暗含了一层意向关系。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第二种方式——“正面、直接的描述和规定” 。 这包括在圣秘学上和在圣秘情态上对“圣秘”的规定,以及对圣秘诸要
1 Jacques Waardenburg, Classical Approaches to the Study of Religion : Aims, Methods and Theories of Research. New York: Walter de Gruyter, 1999. 491. 2 Edmund Husserl. “Husserl an Otto, 5. III. 1919”. Briefwechsel, Bd.7, S.207 und S.208. 3 关于“Numinöse”一词的翻译,在《从“神圣”到“努秘” 》一书中有过详细的探讨 : 笔者 试着采取 “以译音为主、 兼顾译义” 的办法, 将 “das Numinöse” 或 “numinous” 音译为 “努秘” , 以示它与“numen” ( “努曼” )以及与“mysterium” ( “神秘” )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重要 的区别。与此相应, 笔者将 “numen praesens” 译作 “当前的努曼” 或 “临在的努曼” , 将 “sensus numinis” (拉丁语)或“Gefühl des Numinosen” (德语)译作“努秘感” ,将“Numinologie” 或“numinology”译作“努秘学” ,将“numinose Wert”译作“努秘价值” ,将“numinose Hymnen”译作“努秘颂诗” 。参看朱东华 : 《从“神圣”到“努秘”——鲁道夫·奥托的宗 教现象学抉微》 ,16~17 页,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不过,考虑到“das Numinöse” 是“纯粹的神圣” ,同时又与“令人颤栗的神秘”密切相关,因此,笔者在此采取的意译为 主的办法,尝试将该词翻译为“圣秘” 。

宗教学

宗教学

“the science of religion,宗教
学”。同时,另外一些研究宗教的 欧洲学者,根据这门新学科的研究 对象及其方法,将这门学科又称为 “the comparative sdudy of
religion,比较宗教研究”,或简称
“comparative religion,比较宗教 学”。
以宗教起源论为例,影响较大的,
有麦克斯· 缪勒等德国自然神话学派的
“自然神话说”;英国人类学家泰勒的
“万物有灵论”;英国的史密斯、法国
的涂尔干(杜尔凯姆)和奥地利的弗洛伊 德等人的“图腾说”;英国人类学家马 雷特的“前万物有灵论”;美国学者金 氏、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等人的“巫术
论”。
施米特的宗教起源论被称为“原始启示
三 宗教学的性质与研究对象 宗教学的研究对象是作为社会现象 的宗教。但要把宗教学建设成为一门 真正的人文社会科学,我们对宗教的 研究就不能停留在宗教的现象形态和 外部特性的范围内,而是要透过宗教 的外部现象把握它们的内在本质。认 识和把握宗教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这 是一切科学之所以成为科学的基本要 求,根据这个道理,我们可以这样来 规定宗教学的性质和对象:“宗教学 是认识宗教现象的本质,揭示宗教产 生和发展的规律的科学”。
(二)、宗教学诞生的标志: 1870年,英籍德国学者麦克斯· 缪勒在 英国皇家学会下属的英国科学院院作了 “宗教学4讲”,4篇讲稿以《宗教学导 论》的书名于1893年结集出版。麦克 斯· 缪勒在《宗教学导论》里第一次提出 了“宗教学”这个概念。
在《宗教学导论》这部著作中, 麦克斯· 缪勒把这门新兴的学科称为
说”或“原始一神论”。他认为世界上文化 层次最古老、最原始的部族都信仰至上神,
一神观念与一夫一妻制、私有制一样是亘古

我与《宗教学研究》结缘三十年

我与《宗教学研究》结缘三十年

㊃‘宗教学研究“创刊40周年纪念专栏㊃我与‘宗教学研究“结缘三十年陈建明我从1993年4月在‘宗教学研究“期刊发表译作,经过担任该刊的编辑和常务副主编,到退休后协助办刊,现在已经有30个年头了㊂可以说,我与‘宗教学研究“结下了深厚的情缘㊂当我在四川大学历史系担任助教的时候,就听说川大成立了宗教学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由原来哲学系的领导卿希泰先生担任所长㊂后来得知历史系的老教师钱安靖㊁毕业留校的丁培仁也在研究所工作㊂但真正与研究所的老师近距离接触还是在1987年暑期,那时我刚从川大历史系硕士研究生毕业,分配到四川大学出版社担任编辑,不久后在总编室从事编务工作㊂大约在年底,研究所的石衍丰和曾召南老师到出版社联系出版他俩编著的‘道教基础知识“,由我接洽并担任责任编辑㊂通过多次讨论改稿,让我深深体会到两位老师对中国传统宗教文化的研究热情㊂该书出版于1988年3月,首印数达到1万册㊂早期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宗教学研究所老师们的著作(含与所外学者合著)还有: 1986年7月,陈麟书著‘宗教学原理“,该书一版再版,印数很大㊂1986年12月,李世平㊁钱安靖等著‘周恩来和统一战线“㊂1989年12月,李世平㊁钱安靖等著‘中国现代多党合作简史“㊂1991年12月,黄海德㊁李刚编著‘简明道教词典“,首印数1.3万册㊂1992年9月,陈麟书㊁袁亚愚编‘宗教社会学通论“㊂1993年6月,张桥贵㊁陈麟书著‘宗教人类学 云南少数民族原始宗教考察“㊂1993年6月, 蜀人 编‘儒佛道三字经“,首印数5000册,卿希泰先生与郭武注其中的‘道教三字经“㊂1990年4月底,四川大学文科楼落成㊂随即,川大出版社从印刷厂大楼搬到文科楼一楼左侧区域,正好与宗教学研究所毗邻㊂于是我经常有机会与研究所一些老师们会面㊂记得当面请教过的有卿希泰先生㊁石衍丰先生㊁陈麟书先生㊁曾召南先生㊁丁贻庄先生㊂年轻辈学者认识张泽洪㊁唐大潮㊁丁培仁等㊂那时,还有一些老师没有机会接触㊂一㊁从作者到编者我虽然在出版社工作,但研究兴趣却与宗教相关㊂我对宗教的认识经历了单纯好奇到理性研究的过程㊂小时候,在住家附近有一所天主教堂(张家巷天主堂), 文革 中没有对外开放㊂有时候与小伙伴溜进去游玩,那彩色的玻璃和十字架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㊂阅读民间故事书或者连环画,能看到杀洋人和 二毛子 的故事㊂成年后读李劼人小说‘死水微澜“,里面有许多袍哥与洋教的冲突情景㊂我于1974年10月进四川大学历史系学习,至20世纪80年代初,在学习反洋教斗争和义和团运动的历史中进一步了解了基督教㊂1980年9月 1981年7月,我在南京大学历史系进修太平天国历史,旁听金陵神学院徐如雷先生在南大讲授的 基督教思想 课,更多地接触到基督教思想与教义㊂1984年9月 1987年7月我在川大历史系攻读硕士学位,研究方向是中国近现代史㊂这时,距离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 解放思想㊁实事求是 的思想路线已经有好几年,学术界已经从单纯地研究反洋教㊁杀洋人运动发展到比较全面地㊁实事求是地研究为何会产生反洋教运动,并开始从文化冲突㊁中西文化交流等角度来看问题,对传教士来华的不同动机也做了区别㊂在学习历史中得知从19世纪初期开始,随着基督新教传入中国,中国近代许多重大事件都与基督宗教有关,如两次鸦片战争㊁太平天国运动㊁戊戌变法㊁义和团运动㊁辛亥革命等,还有各种现代科学技术也经由传教士传入㊂我还发现孙中山先生在年青时受到基督教的影响,并且成为一名基督徒,于是选择 孙中山与基督教 作为我的硕士论文题目㊂1987年下半年到次年2月,我在川大出版社通过编辑‘道教基础知识“,对道教也有了初步的认识㊂1991年参加四川大学举办的 马可㊃波罗研究 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马可㊃波罗笔下的元初宗教“㊂这篇文章涉及道教㊂1992年11月11-14日在湖南怀化参加 第四次近代中国教案学术讨论会 ,提交论文‘近代基督教在华出版事业“㊂这篇文章是将出版史与基督教在华传播史结合起来研究的尝试㊂刊载笔者译文的期刊封面和译文首页1992年,我看到美国学者弗兰克㊃K .弗林的著作S p i r i t M a t t e r t h e W o r l d w i d e I m p a c t o fR e l i g i o n o n C o n t e m p o r a r y Po l i t i c s (P a r a g o n H o u s e P u b l i s h e r s ,1987),里面有一篇文章名为‘解放神学与拉丁美洲政治秩序“㊂我打算将其翻译为中文,但自己本来的专业是历史,对于宗教理论和神学都不甚了解㊂石衍丰先生知道后就鼓励我将其翻译出来,并安排在‘宗教学研究“上发表㊂在翻译中遇到许多专有名词,从哲学和宗教词典中也难以找到准确的译法,于是石先生又介绍我向哲学系的徐昌明①先生请教㊂在徐先生的悉心指导下,我解决了一些翻译难点㊂经过长达半年的反复修改,终于完成译稿㊂1993年4月出版的‘宗教学研究“1-2期合刊,发表了这篇文章(7个页面)㊂我拿到样刊,看到辛勤的劳作变成了铅字,心中感到十分欣慰㊂从此,我成为‘宗教学研究“期刊的一位作者㊂1998年上半年,有朋友告诉我,宗教学研究所除了大力开展道教研究外,打算拓展其他类别的宗教研究,其中拟新设基督教研究方向,正在物色人选㊂朋友知道我一直从事中国基督教研究,故打算向研究所推荐㊂此前,卿希泰先生所著‘中国道教思想史纲“和其主编的‘中国道教史“(修订本)陆续出版,在全国宗教学界和出版界引起轰动,斩获诸多奖项㊂我也出席过几次宣传奖励活动㊂能够到研究所从事专职研究工作,是我梦寐以求的愿望,于是欣然同意㊂由于调动工作有一个准备时间,当年7月,李刚所长同意我先兼职做研究,同时做调动准备㊂1999年7月,我正式调到研究所从事基督教研究㊂就在这一年,研究所积极申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㊂2000年,研究所正式获批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更名为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㊂其批建目的是,以研究中国道教为主,逐步开展其他宗教的研究㊂其时,卿希泰先生为名誉所长,李刚教授为所长㊂到研究所工作不久,在办公室见到卿希泰先生㊂他与我聊天,期间谈到我的硕士导师隗瀛涛先生㊂他说:研究所刚刚成立那几年,人员和经费都很困难,隗老师作为分管文科的副校长,对研究所的工作非常支持㊂卿先生还鼓励我在研究所好好干,将基督教方向的研究工作开展起来,并注意开展西方宗教与道教的比较研究㊂②2000年2月,四川大学基督教研究中心正式成立㊂我先是作为该中心成员,半年以后担任中心主任㊂因为我此前的工作在出版社,熟悉编辑出版工作,加之多年做基督教研究,积累了很多资料,觉得应该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做一些深入的研究㊂于是我开始从事基督教文字事工的研究㊂2000年9月我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近代基督教在华出版事业研究 (2005年10月完成)㊂③目前,我正承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西方汉学家与传教士视野中的中国道教形象与性质研究,正好是对卿先生嘱咐 开展西方宗教与道教的比较研究 的响应㊂卿先生带领研究所老一辈学者创办杂志‘宗教学研究“,是一件非常有远见的举措,为全国宗教学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发表成果的园地,也为本所中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了极大的助力㊂我进㊃41㊃ 宗 教 学 研 究 2024年第1期入研究所后即成为一名审稿和编辑人员㊂2007年岁末,时为‘宗教学研究“主编的卿希泰先生和所领导考虑到我曾在出版社多年担任编辑和总编辑工作,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希望我参与‘宗教学研究“的编辑管理㊂2008年我担任期刊的副主编,2009年改任常务副主编㊂2013年至2018年10月退休前,我与张泽洪教授共同担任常务副主编,协助主编处理编辑事务㊂从2019年起我不再担任常务副主编㊂在所长㊁执行主编盖建民教授的盛情邀请下,近年来仍协助做一些编辑事务工作㊂二㊁制订管理文件与编辑业务工作我在担任‘宗教学研究“副主编和常务副主编期间,尊重卿先生和所领导的意见,发挥过去在出版社积累的编辑管理工作经验,调动编辑部成员的积极性,做了一些建设性的努力,表现在:一是征求编辑审稿人员意见,分清审稿㊁编辑和校对人员的责任;二是改进审稿㊁编辑㊁校对流程,为下厂印刷留出充裕的时间,尽量保证按时出刊;三是做好与老中青作者的沟通工作,对作者合理的诉求尽量予以理解和解决㊂除了主持日常的编辑流程管理㊁印刷事务和终审工作外,我还做了下列几件事情㊂(一)制订编辑管理文件㊂这些文件有:1.‘宗教学研究“稿件格式要求2.‘宗教学研究“稿件格式要求网络版3.‘宗教学研究“编辑工作管理制度4.‘宗教学研究“稿约5.‘宗教学研究“费用开支方案6.‘宗教学研究“收发稿制度7.‘宗教学研究“审读员岗位责任和任职资格8.‘宗教学研究“编审工作的规定2014年,与张泽洪教授一道,对上述管理文件进行了修订,并新增 ‘宗教学研究“编辑部工作内容及分工 ㊂这些文件的制订,符合上级管理部门的要求,对于本刊的征稿㊁编辑㊁管理起到了规范作用,提高了刊物的质量,并为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资助准备了基本条件㊂(二)积极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资助期刊学术期刊是学术研究成果的重要载体,是国家创新体系和传播体系建设的重要阵地㊂根据我国学术期刊的发展现状和实际需要,国家社科基金从2011年12月起,开展社科类重点学术期刊首批资助(试点)工作㊂2012年2月15日前报送申报材料㊂在四川大学社科处的鼓励下,卿先生㊁所领导认为本刊合乎申报条件④,决定开展申报工作,由我具体填写申报书和准备各种材料㊂第一批本刊未能申报成功㊂2012年8月,国家社科基金启动第二批学术期刊资助工作㊂卿先生和所领导决定继续申报㊂我对申报书加以修改,请卿先生审定后上报,于当年11月1日获批成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资助第二批100家期刊之一㊂对本刊而言,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不但在办刊经费上达到了基本需求,更是享有了崇高的学术荣誉!‘宗教学研究“从创办以来,办刊经费一直比较困难㊂编辑审稿人员即使没有劳务报酬,也认真地履行职责,做好编辑校对工作,将有限的经费用来保证期刊的印刷出版㊂在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以后,本刊的印刷㊁稿费㊁编审费都有了保障,编辑部全体成员奋发努力,使得刊物的质量大为提高,发刊时间更加准时,学术声誉更上一层楼㊂‘宗教学研究“2013年第1期封面,标明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从2013年至今,本刊连续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㊂四川大学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资助的期刊,除了‘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就只有‘宗教学研究“㊂我深深感到,本刊能够申报成功,一是依托四川大学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二是卿希泰先生在宗教学界的学术地位,三是宗教学研究所作为主办单位具有较好的宗教学研究基础和较强的学术队伍㊂我个人只是起到执笔起草文稿的作用,实不足挂齿㊂㊃51㊃我与‘宗教学研究“结缘三十年(三)主持编辑两本宗教学研究所建所周年纪念刊(册)在我担任副主编任期内,欣逢本所建所三十周年㊁建所三十五周年㊂我与所里领导和编辑部同事一道编辑印发了三十周年和三十五周年的纪念刊(册)㊂1.‘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建所三十周年纪念“㊂这本纪念集以‘宗教学研究“2010年增刊的形式刊行㊂有彩色插图16页,正文234页㊂收录有:卿先生等老一辈学者的工作照㊁宗教学研究所同事的集体照㊁学术会议代表合影㊁宗教名胜考察照㊁学位论文答辩现场照等㊂‘增刊“收录来自加拿大㊁新加坡和中国香港㊁台湾地区,以及中国内地学术机构和个人的贺信贺词共26件,纪念文章6篇,其中有卿先生撰写的‘我是怎样从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走上道教文化研究之路的?为纪念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建所三十周年而作“㊂其余5篇为:李锦全‘三十而立继往开来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建所三十周年庆典祝辞“㊁陈耀庭‘维系学统不断创新 祝贺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成立三十周年“㊁柏夷‘心不退转施功日新“㊁杨光文‘三十而立成就辉煌 庆祝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创建30周年“㊁陈建明‘回顾基督教研究方向的十年历程“㊂‘宗教学研究“2010年增刊封面收录有 志庆 学术论文16篇㊂最后是本所杨光文研究馆员辑录的检索三十年成果统计5种,包含 科研成果目录 承担科研项目目录 成果获奖目录 培养硕士生名单 培养博士生名单㊂2.‘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建所三十五周年成果一览(1980 2015)“㊂2015年上半年,受盖建民所长的委托,我主持编辑了这本纪念册,同年10月印刷完成㊂按照计划,这本册子没有征集收录工作照㊁贺词贺信㊁回忆文章和学术论文等,其特点是汇编了3个一览表:(1)‘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35年科研成果获奖项目“(2)‘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学术著作一览“(3)‘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发表论文一览“成果一览 的开篇为‘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简介“㊂全册正文共257页㊂建所三十五周年成果一览 封面三㊁‘宗教学研究“四十年历程2000年9月,宗教学研究所建所20周年时,期刊副主编石衍丰先生写过一篇文章,回顾‘宗教学研究“杂志的创办与发展历程㊂⑤我作为历史学专业出身又长期为‘宗教学研究“工作的编辑和常务副主编,觉得有责任将本刊的历史做一个梳理㊂故参考石衍丰先生的文章,核查刊物样本,补充后20年的情况,将‘宗教学研究“40年的历程简述如下㊂‘宗教学研究“杂志,创建于1982年8月,起初属于内部不定期刊物,编者是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编辑室,由卿希泰教授主持,办报行家古存云先生具体承办㊂1984年2月,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室改称为研究所,从1984年4月出版的第5期开始,编者改为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宗教学研究“编辑室㊂至1985年2月,㊃61㊃ 宗 教 学 研 究 2024年第1期共出内部刊物6期㊂‘宗教学研究“创刊号(内部刊物)封面‘宗教学研究“创刊号(内部刊物)目录‘宗教学研究“1985年第1期(总第7期)封面1985年,‘宗教学研究“经四川省新闻出版局批准公开出版发行(四川省期刊登记证317号)㊂1985年11月(封底标为12月)出版正式刊创刊号㊂拟为半年刊,组建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编辑部,设有编委会,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四川新华书店发行㊂然从实际运行看,1985年11月出版第1期,1986年6月出版第2期,1987年4月出版第3期,即每年出版一次,连续编期号,为总第7-9期㊂从1988年第1期(总第10期)起改为季刊,主编卿希泰,副主编石衍丰㊂取消 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 字样㊂除仍由四川省新华书店发行外,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也直接发行㊂‘宗教学研究“1988年第1期(总第10期)封面从1995年第3期(总第28期)开始,编委会进行了调整,主编卿希泰,副主编李刚,常务副主编潘显一㊂期刊目录开始分栏,栏目计有道教研究 佛教研究 宗教理论 其它宗教 研究生论坛 书评 资料㊃动态 ㊂此后,栏目名称和数量时有变动㊂1996年起,‘宗教学研究“杂志的封面重新设计,完全按季度出版,不再有合刊现象㊂‘宗教学研究“1996年第1期(总第30期)封面1998年第1期开始,署名四川联合大学主管,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主办,四川新华书㊃71㊃ 我与‘宗教学研究“结缘三十年店㊁‘宗教学研究“编辑部发行㊂从2000年第1期(总第46期)开始,因潘显一调任社科处处长,由唐大潮任常务副主编㊂由四川大学主管,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主办,‘宗教学研究“编辑部发行㊂‘宗教学研究“2000年第1期(总第46期)封面从2002年第1期开始,刊物封二出现学术委员会名单㊂主办单位改称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㊂2004年第1期(总第62期)封面改为色条构图,开本改为大16开㊂‘宗教学研究“2004年第3期(总第64期)封面从2008年第1期(总第78期)开始,主编卿希泰,副主编李刚㊁陈建明,常务副主编张钦㊂次年,张钦改任副主编,陈建明改任常务副主编㊂封二出现编辑委员会名单㊂从2013年第1期(总第98期)开始,主编卿希泰,副主编盖建民,常务副主编陈建明㊁张泽洪㊂本年,‘宗教学研究“成为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㊂有学术委员会和编辑委员会㊂由四川大学主管,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主办㊂‘宗教学研究“编辑部编辑发行㊂‘宗教学研究“2013年第1期(总第98期)封面封底设计稿从2018年第1期开始,主编詹石窗㊁盖建民(执行),副主编周冶,常务副主编陈建明㊁张泽洪㊂从2019年第1期开始,陈建明退休,不再担任常务副主编㊂从2023年第1期开始,应学术界的强烈呼吁,本刊克服各种困难,从季刊改为双月刊,正文篇幅有所缩减,从284页减至236页㊂调整了学术委员会和编辑委员会人员,增加朱展炎为副主编㊂‘宗教学研究“2023年第1期(总第138期)封面封底笔者通过查询中国知网,截止2023年5月,‘宗教学研究“总共出版140期(含内部发行的1-6期㊂早期的合刊1本占1个总号),目录总量4588条㊂平均每期刊发文章约33篇㊂扣除书讯㊁会议简报㊁消息等,每期发表论文约30篇㊂以2023年第2期为例,刊发论文32篇,信息4则㊂⑥41年,4000多篇论文,体现出国内外广大宗教学研究者长期对本刊的厚爱,您们的积极投稿就是对本刊最大的支持;这两组数字也饱含着‘宗教学研究“编辑㊁审稿人员知识的积累,心㊃81㊃宗教学研究2024年第1期血的付出㊂迄至目前,‘宗教学研究“仍为全国高等学校系统唯一公开出版发行的宗教学专业学术刊物,先后被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㊁全国中文核心期刊㊁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 S S C I)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期刊㊂获得的荣誉有:2013年8月,被四川省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协会评为 第一届四川省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名刊 ;荣获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2016 2021年最受欢迎期刊;2019年,被四川省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协会评为 第四届四川省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名刊 ;2023年本刊论文入选中国知网‘学术精要数据库“高影响力论文等㊂四、创刊主编卿希泰先生关于办好期刊的教诲自从到宗教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和编辑工作以来,我在编委会上曾多次聆听卿希泰先生关于如何办好期刊的讲话㊂有时候卿先生到所里遇到我,也会谈到期刊问题㊂卿先生讲话的核心内容,我记得主要有:1.必须学习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理论,必须遵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这是办好刊物的重中之重,千万不能掉以轻心㊂2.要体现学术的严肃性,公开公平,做到匿名审稿,避免刊发人情稿件,忽略学术质量㊂3.鉴于青年学者,特别是博士研究生发表论文困难,本刊应在保证学术质量的前提下,为青年学者提供发表机会㊂4.应坚持三审三校制度,采用主编负责制,尽量避免硬伤和文字差错㊂2013年6月25日下午,卿先生召集盖建民所长(副主编)㊁张泽洪教授(常务副主编)和我(常务副主编)到家中专门讨论办好刊物的问题㊂我当时笔录了卿先生的讲话内容,摘要如下:关于编辑操作规范,我的意见是:从收稿开始,分配编辑审查㊁终审签字,精神是你们二人(指我与张泽洪)共同负责㊂增加人(指增加常务副主编)的目的是为了把刊物办得更好一些,进一步提高刊物等级,影响更大一些㊂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智者千虑必有一失㊂刊物一出版,白纸黑字,有错误也改不了㊂一加一大于二,不能小于二㊂不能麻痹㊂我办过学报,清样出来后,首先是宣传部长签字,然后是温建平(校领导)签字㊂ 领会到办杂志的重要,一个是把政治关㊂你们二人都是要负责任的主编,一定要共同决定稿件的采用和付印,终审签字负责㊂政治和学术质量是共通的,分不开㊂我们必须要根据中央的一些文件,关于宗教的纲领性文件,作为行动的指南㊂中央关于宗教问题的文件精神是邓小平同志主持制订的,我们要认真贯彻执行㊂我过去是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的,马克思主义的原则,列宁的教导,宗教要与学校教育相分离,我们编杂志要坚持这个原则㊂我们是用科学的世界观㊁科学的方法研究宗教,不是宣传宗教㊂工作要前移,要有提前量,免得手忙脚乱,尽量做到按时出刊㊂总的来说,我们在主办‘宗教学研究“时,贯彻了卿先生的讲话精神㊂2014年本刊增设了 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理论研究 栏目,以后根据需要又增设了 中国宗教与审美研究 栏目㊂在祝贺卿先生八十寿辰时,我写过一首小诗,现转录于此,以表达对‘宗教学研究“创刊主编卿先生的怀念之情:信奉马列铸道骨,探索老庄沐仙风㊂勤学妙思书宏论,教俗两界赞卿公㊂回顾‘宗教学研究“的发展历史,从内部刊物到正式刊物,从普通刊物到成为C S S C I来源期刊并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从每期页码不定㊁出版时间不定到页码恒定并按时出版,从不定期刊㊁半年刊㊁季刊到双月刊,可谓筚路蓝缕,终至光耀学林,蜚声海内外,这中间凝聚了宗教学研究所老一辈学者(编辑)到中青年学者(编辑)巨大的心血㊂‘宗教学研究“经过40年的发展,的确是越办越好,在学界的口碑越来越好㊂当然,我们不能盲目骄傲,要看到还存在的问题,随时改进,与时俱进㊂我们将牢记本刊的办刊宗旨: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立足宗教学学术研究前沿,推动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宗教学学科的发展㊂注重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理论研究,突出道教研究特色,兼顾宗教学理论㊁佛教㊁基督宗教㊁中国少数民族宗教㊁民间宗㊃91㊃我与‘宗教学研究“结缘三十年。

宗教学学术史问题研究伊利亚德神圣时空与宗教现象的结构

宗教学学术史问题研究伊利亚德神圣时空与宗教现象的结构
1 人颤栗的神秘” 和 “令人着迷的神秘” ) 。 阿仁的观点无疑是正确的, 不过,
总的看来,伊利亚德把“相反相成” (coincidentia oppositorum)的意义 问题作为他的核心问题 2, 他对“神圣的辩证法”及其形态的研究显得更 为系统和全面( “统一化和碎片化、同化和分裂、吸引和排斥”3) 。伊利 亚德说 : “神圣的这种‘两可特征’ (ambivalence)不仅体现在心理秩序 上(这时它或吸引或排斥) ,也在体现在价值秩序上。 ”4 可见,伊利亚德
1 [美]伊利亚德 : 《神圣的存在 : 比较宗教的范型》 ,晏可佳、姚蓓琴译,1 页,桂林,广西 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第七章 伊利亚德:神圣时空与宗教现象的结构
211
度世俗化的现代社会里,宗教也仍然作为一种自主的要素,而在“现代 人”的潜意识里发挥着它的塑造作用。他说,在人类文化的根源处,人 类生命本身就是一种宗教行为。人之作为人或者人之成为人,其本身就 意味着他带有宗教性。因此,宗教所谓的“神圣”并不是意识史中的一 个阶段,而是意识结构中的一种稳定的元素。 第二,伊利亚德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了“神圣”的 现象学结构。宗教现象学家道格拉斯·阿仁在《宗教中的结构与创造》 (1978)一书中,曾经这样分析奥托思想对伊利亚德现象学的影响 : 奥 托试图阐述宗教经验的普遍的现象学结构,以便宗教现象学家去组织和 分析宗教的表现。伊利亚德在阐明普遍象征结构的现象学基础时,也怀 有同样的目标,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奥托对圣秘要素的结构分析, 如: 神圣的超越结构 ( “绝异之彼” ) ; 神圣的 “两可” (ambivalent) 结构 ( “令
等核心问题上,就是以此为出发点——即始终联系着它们的对立面(如 “世俗时空” “现代人”或“世俗之人”等)——来进行研究的。当代有 学者已经敏锐地注意到,伊利亚德的用语“策略”是用涂尔干较为中性 的“Sacred”去取代奥托所谓的“Holy” (在通常情况下这两个词都可译 为“神圣” ) ,同时又吸收涂尔干区分圣俗的二元论立场。2 不过,我们 还需要注意的是 : 如果我们抛开字面、究其实质的话,那么对于伊利亚 德来说,来自奥托的“神圣观”的影响恐怕是更为深远的,而且通过奥 托这个中介,索德布鲁姆的“圣俗之分”观念也发挥了潜在的作用。 第四,伊利亚德秉承列欧等人的立场,进一步强调了宗教的“整体 性”和“开放性” 。先前我们已经提到,列欧曾经强调了两条解释学基 本原则 : 一是“要在对象展露自己的巨大背景上理解对象” ; 二是主张 “理解是整个人的事情” 。这两条原则在实质上就是为了维护宗教的“整 体性” 。伊利亚德与列欧一样, 也强调宗教的“整体性” 。比如, 他在《神 圣与世俗》一书中就曾批评奥托,说奥托的研究仅仅局限于宗教体验的 非理性方面, 他认为这样做是不够的, 所以他提出要去把握 “整体的神圣” (the sacred in its entirety)或“作为整体的宇宙” (Cosmos as a whole) 。3

文科生如何进行宗教学与文化研究

文科生如何进行宗教学与文化研究

文科生如何进行宗教学与文化研究宗教学与文化研究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对于文科生来说是一个广阔而有挑战的领域。

在进行宗教学与文化研究时,文科生需要处理大量的资料和概念,同时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本文将针对文科生如何进行宗教学与文化研究进行探讨,并提供一些方法和技巧,以帮助文科生更好地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第一部分:学术基础知识在进行宗教学与文化研究之前,文科生首先需要建立起一定的学术基础知识。

这包括对宗教学与文化研究的历史和发展进行了解,熟悉相关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

文科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教材和学术论文,参加学术会议和研讨会等方式,不断扩充自己的学术知识储备。

第二部分:文化背景的了解宗教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进行宗教学与文化研究需要对相应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文科生可以通过学习该文化的历史、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等方面的知识,了解该文化对宗教的重要性以及宗教在该文化中的地位。

此外,文科生还需要了解该文化的社会结构、价值观念和艺术表达等方面,以便更深入地研究宗教与文化的关系。

第三部分:田野调查和实地考察在进行宗教学与文化研究时,田野调查和实地考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文科生可以选择一些与自己研究方向相关的地区或社群,亲自前往进行实地考察。

通过与当地居民交流、参与当地宗教仪式和文化活动等方式,文科生可以深入了解宗教与文化的实际情况,获得丰富的研究材料和亲身经历。

第四部分:文献研究和资料整理除了田野调查和实地考察,文科生还需要进行大量的文献研究和资料整理。

文献研究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学术著作、期刊文章和其他研究成果进行,从中获取前人的研究成果和观点。

同时,文科生还可以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包括图书馆档案、网络资源和采访录音等,为自己的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和证据。

第五部分:跨学科思维和交流能力宗教学与文化研究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文科生需要具备跨学科思维和交流能力。

在研究中,文科生可能需要结合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和思考。

宗教研究方法讲记

宗教研究方法讲记

宗教研究方法讲记许多研究者认为宗教的多元性是它的一大特色,而宗教研究的方法也是宗教学科的基础。

宗教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第一次文明,即公元前三世纪的古希腊神话时期,从那时起,宗教学者们就不断地思考、研究宗教,并构建出一系列有关宗教的方法。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宗教研究的几种不同方法,包括历史叙事分析、宗教社会学研究、行为科学研究和文本研究。

历史叙事分析是一种宗教研究方法,其目的是通过分析历史记录来理解宗教的发展过程。

这种方法认为宗教形式的变化是由于社会、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宗教思想的变迁则是由社会变迁、宗教实践、宗教认知等因素决定的。

因此,研究者通常会深入研究过去对宗教的影响,以便更好地了解宗教的发展变化。

一些有代表性的历史叙事分析的研究有:芬斯兹的《宗教的发展》、安泰德的《宗教的文化变迁》和瓦雷洛特的《神秘宗教的变迁》。

宗教社会学研究是宗教研究的另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目的是了解宗教的社会概念、宗教的社会应用以及宗教对社会的影响。

宗教社会学研究以宗教为中心,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宗教和社会之间的联系,如宗教结构与社会结构,宗教治理与社会治理,宗教价值体系和社会价值体系等。

宗教社会学研究注重实证研究,系统分析宗教社会状态、宗教社会关系及宗教社会变迁,其代表性的研究有沃尔范特的《宗教社会学》、布拉夫的《宗教社会学概论》和瓦雷的《宗教信仰与社会文化》。

行为科学研究是宗教研究的另一种方法,它把宗教当作一种心理行为,认为宗教的运作受到社会、文化、价值观以及个人历史和生活经验的影响,并对宗教过程施以科学的分析方法,探讨宗教的机制和因果关系。

行为科学研究也可以用来研究宗教文化、宗教社会和宗教实践等,一些有代表性的行为科学研究有拉耶塞斯的《宗教研究:行为科学的方法论》和伊万的《宗教的心理学》。

此外,文本研究是另一种宗教研究方法,它把宗教文学中的文本作为研究对象,以研究宗教思想及其在某种历史时期内的变迁。

文本研究基于宗教文本,分析宗教历史、文化和宗教理论,以便深入理解宗教思想和历史变迁。

中国宗教学学术成果新展示——— 《中国主要宗教研究论著提要(1949—2016)》评述

中国宗教学学术成果新展示——— 《中国主要宗教研究论著提要(1949—2016)》评述

㊃书评㊃中国宗教学学术成果新展示 ‘中国主要宗教研究论著提要(1949 2016)“评述张璐2021年1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王子华以及何险峰沉潜6年编撰的‘中国主要宗教研究论著提要(1949 2016)“正式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㊂该工具书共计有1039页,是继中国国内第一部宗教文献书目总集 ‘中国宗教研究百年书目(1900 2000)“之后又一部 提要 力著,为宗教研究后继学者提供了重要参考与指南㊂该书编撰的缘起是,2008年10月王子华主编的国内首部宗教文献书目出版后,其计划在书目类工具书的基础上编撰另一部提要类工具书㊂因此在王子华承担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项目 新中国主要宗教研究论著提要(1949 2007) 基础上,继续扩充10年补充写作㊂此项编撰工作,资料宏大庞杂,任务繁重,王子华负责该书的全面统筹㊁资料甄别㊁收录归类㊁审核等工作,何险峰则负责全书提要的撰写工作㊂经过数年的艰辛努力,继而有了这部有重要意义的‘中国主要宗教研究论著提要(1949 2016)“的诞生㊂该书收录了从1949年至2016年中国大陆出版的中文宗教学著作提要2500余条(册)㊂全书围绕横㊁纵两条线索分类:横向线索,包括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宗教学研究;无神论与宗教策略;原始宗教与神话;中国宗教㊁民族宗教㊁民间宗教;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其他宗教共十大类;纵向线索,包括中古时期东西方宗教经典著作㊁近现代东西方宗教经典著作㊁当代东西方宗教学术著作3个部分㊂本书参考‘普通图书著录条例“,每部著作著录内容有:书名㊁著(译)者㊁出版社㊁字数㊁页码㊁内容提要等㊂同一类下收录的论著,按出版时间先后排序,对于再版论著则以再版时间为准㊂该书后还附有所收书名汉语拼音索引,便于检索㊂该书弥补了‘中国宗教研究百年书目(1900 2000)“只收宗教研究著作书名,未言每部著作内容㊁研究思路以及学术价值等的遗憾㊂在特定体例框架内,通过界定时间轴,丰富信息容量和强化文本统一协调㊂单部著作提要除了包括著作名称㊁著(译)者姓名㊁出版社㊁出版日期等相关出版信息,还新增加了5个方面内容,分别为:提要引导㊁文本结构㊁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㊁研究结论㊁学术价值㊂值得关注的是,该书将每位作者在该部著作中的研究结论㊁主要观点高度概括,作为提要引言㊂在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部分,该书针对每本论著切入的单个或多个论题,对论题的切入方式㊁角度展开丰富的论述研究㊂纵观该书,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1.突出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指导思想的研究特色㊂该书设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将其单列为一大类,反映新世纪以来,学界对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理论积极建设㊁创新与发展的最新动态㊂该大类内容涉及马克思㊁恩格斯㊁列宁㊁斯大林有关宗教的经典论述;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研究;当代中国宗教现状研究等方面㊂虽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单列为一大类,但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指导思想的研究思路,仍隐藏式贯穿于其它各个横向分类中㊂如在 宗教学研究 无神论与宗教策略 中国宗教㊁民族宗教㊁民间宗教 类触及了前苏联及东欧地区对于宗教及宗教问题的分析研究;新中国成立初期关于宗教和宗教问题的政策研究与理论探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宗教哲学思想研究㊁宗教方法论㊁民族宗教问题研究㊁当代宗教热点问题的关系辨析等核心问题㊂又如在 伊斯兰教 大类下第六目 伊斯兰教研究 中的 伊斯兰教与社会学 所举书目提要,如‘伊斯兰教与中国穆斯林社会现代化“‘调适与构建:引导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理论与实践“‘基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域下的伊斯兰和谐思想研究“‘一个信仰群体的移民实践:义乌穆斯林社会的民族志“研究探析了伊斯兰教在我国本土化㊁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伊斯兰教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相结合的依据㊁地位㊁作用;以马克思主义学科为基点,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主要方法,对伊斯兰教义思想㊁理论体系进行系统研究㊂从该书的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大目,以及隐藏贯穿于各横向分类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指导的书目提要中不难看出,该书旨在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指导作用与现实意义置于我国宗教政策和当代宗教学术研究的具体实践中加以梳理介绍,可谓是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进程的一次综合性巡展㊂2.彰显了新中国宗教研究学术脉络与轨迹㊂提要收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60余年宗教研究主要的学术成果,这一收录时间的确定颇有深意㊂提要收录时间轴线恰好处于吕大吉先生对百余年 现代宗教学术史 三个阶段划分的第二与第三阶段:即1949年至1979年,以及1979年后㊂第二阶段是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宗教研究㊂这一时期,任继愈先生先后发表的‘南朝晋宋间佛教 般若 ㊁ 涅槃 学说的政治作用“‘禅宗哲学思想略论“,以及出版的‘汉唐佛教思想论集“等,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开山之作,也是国内学者首次应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㊁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观来研究宗教问题㊂第三阶段是指1979年以后宗教研究的繁荣兴盛期㊂这一时期,西方学术成果与研究方法广泛应用到宗教研究领域,如何处理好宗教与社会主义关系以及宗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都是学界之密切关注点㊂尤其是21世纪以来,学界从更广泛的角度对宗教意识形态㊁宗教历史文化传统㊁宗教社会群体进行综合研究,着力于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理论建设㊁创新与发展㊂该书选择这一精确的时间跨度,更有助于厘清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宗教理论㊁宗教研究学术的演变历史与发展规律,钩沉世界宗教学术的积极动态,探析不同宗教之间的研究状况㊂3.所选宗教研究论著具有较高代表性㊂该书从1949年至2016年出版的1万余部论著中,精心选出2500余部进行编写㊂这些研究著作的收录,并不是囿于 某家的目录学思想 或者 某目的分类体系 ,而是以广泛的视野,从不同历史时期㊁不同宗教种类㊁不同研究视阈方法着眼,高屋建瓴地选择具有较高水平的代表作品,进行提要引导,文本结构,研究目的㊁方法㊁结论等方面的撰写,全面综合地反映宗教学术研究发展动向㊁世界宗教研究整体风貌㊂值得一提的是,该书客观公允地评价每部著作的学术价值,并且准确把握其学术创新之处㊂如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一类中,该书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当代中国宗教卷“为 我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的最高水平 ; 佛教 大类中的 断代史 小类,该书评‘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为 凡是研究中国佛教史㊁佛教哲学史的人莫不视之为瑰宝 ; 道教 大类下 断代研究 ,该书简明扼要点出‘神格与地域:汉唐间道教信仰世界研究“所探讨的早期道教史上东部传统和西部传统㊁南方传统和北方传统两项问题为 作者正式提出来的道教史上新命题 ; 宗教学研究 大类下的 欧洲 小类,该书对‘走向真理的探索:白银时代俄罗斯宗教文化批评理论研究“给予高度评价,称其涉及大量第一手资料, 鲜为人知 ,具有 很高的学术价值 ㊂此外,该书还收录大量国内近几年来最新出版的国外宗教经典译著,有助于研究学者把握国际宗教研究的最新动向㊂4.该书分类标准独具特色,体系层次分明,纲举目张㊂该书除了采用 文献学 与 目录学 一般意义上汇聚众本㊁条理篇目㊁撮举旨意的基本方法,还针对宗教学研究历史地域跨度大㊁多学科交叉与跨界㊁内容交错繁杂的特点,对所收录的中外宗教领域论著,进行全面精细的分类与整理㊂如 道教 类,下分十目: 一㊁道教典籍研究 , 二㊁道教理论㊁教义研究 , 三㊁道教礼仪 , 四㊁教派 , 五㊁道教道观与文学艺术研究 , 六㊁道教研究 , 七㊁道教史 , 八㊁传记 , 九㊁炼丹㊁修炼 , 十㊁工具书 ㊂每一目下又有细分,如 六㊁道教研究 又分为 总论 与 道教与诸学科 ㊂ 道教与诸学科 小目中又分为八目: 道教与文化 道教与生态学 道教与伦理学 道教与社会学 道教与科学 道教与哲学 比较研究 论文集 ㊂又如 宗教学研究 一类,下分六目: 一㊁宗教理论研究 , 二㊁世界宗教研究 ,㊃182㊃中国宗教学学术成果新展示 ‘中国主要宗教研究论著提要(1949 2016)“评述三㊁宗教与文学艺术 , 四㊁世界宗教史 , 五㊁传记 , 六㊁工具书 ㊂其中 世界宗教研究 又细分为 总论 中国 亚洲 非洲 欧洲 美洲 ㊂其中 亚洲 又细分为 东亚 东南亚 南亚 中亚 西亚 , 南亚 又特别分为 印度 与 斯里兰卡 ㊂由此可见,该书举目分类由大到小,类举方分,全面细致,便于学者查阅㊂此外,该书部分提要还采取了科学主题法分类㊂如佛教 敦煌 类,是将其典籍㊁研究㊁文学艺术归为一类,然后放入 佛教 大目下 佛教寺院与文学艺术研究 小目的 石窟 类中; 佛教 类有关寺庙的各种论著都编入 寺庙 类,确切直接,一目了然㊂‘中国主要宗教研究论著提要(1949 2016)“出版,延宕6年之功,实属嘉惠士林之举,为后学索引之津梁,也是中国宗教学学术成果的一个新展示㊂该工具书收录了2500余册具有极高代表性的中文宗教论著内容提要,以横纵两条轴线展开,全景式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宗教学术研究发展动态㊁学术水平以及学科建设情况,读者亦可从中获得许多丰富的宗教学理论体系知识,窥探国际宗教学研究的整体面貌㊂此外,该书的出版,也可为构建中国宗教研究理论与话语体系提供一个基本文献基础㊂中国宗教学研究迄今为止,已有百余年的发展壮大历程,更迭进步㊂在本世纪初,学者纷纷围绕 是否有可能形成宗教学研究的中国学派 中国宗教学研究的独特问题 等问题展开讨论,①标志中国宗教学研究领域开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与话语体系㊂‘中国主要宗教研究论著提要(1949 2016)“的出版,宏观上呈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宗教学学术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与脉络渊源,以及世界宗教学研究的整体水平与最新动态;微观上对每部精选论著主要观点进行高度浓缩概括,对所选论著问题切入点㊁视角㊁结论以及学术价值进行客观评析㊂该书为建立中国宗教学学科体系㊁话语体系㊁学术体系,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文献基础㊂当然,作为一部总览书目工具书,由于作者比较注重书目的全面收集,个别书目还存在选书质量的甄别问题,有个别学术质量不高,乃至违反学术规范的所谓 著作 也收录其中㊂然而瑕不掩瑜,此书的出版将为中国宗教学术研究提供一个极其有用的入门工具书㊂(张璐,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2017级博士研究生,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㊂)(责任编辑:心愚)①盖建民:‘构建道教研究的 中国学派 话语体系的思考“,‘中国宗教“2020年第1期,第12-13页㊂㊃282㊃宗教学研究2021年第2期。

宗 教 学 研 究 理 论 与 方 法

宗 教 学 研 究 理 论 与 方 法

宗教学研究理论与方法摘要:作为对人类社会影响深广的现象之一,宗教与人类社会紧密相连。

人类的各种文明,以及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从哲学思想到文学艺术,从政治经济到文化教育,从道德伦理到生活习俗,从科学理论到音乐美术,无论是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共同素质,还是个人的心态结构和行为模式,都同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

所以,宗教学也是社会科学当中一支重要的学科。

关键词:宗教起源分类现状宗教作为一种历史悠久,影响深广的社会文化现象,人们从小就对它耳濡目染,非常熟悉。

神佛显灵的传闻,妖怪作崇的迷信,祭天祀祖的仪礼,驱赶鬼灵的巫术,五体投地的皈依,念念有词的祝祷,香烟燎绕的庙宇,尖塔耸天的教堂……深刻的在人们心灵中打下了宗教的烙印。

随着宗教学的发展,宗教学者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应用不同的观点和方法去研究宗教,在宗教研究领域建立了不同的分支学科,他们分析宗教现象之后地宗教下的定义常常也是各不相同的。

宗教学者们对宗教概念的本质规定性的理解,以及对宗教所下的定义,不是走向统一,而是日趋多样化,甚至互相冲突和对立。

一、宗教学的起源论什么是宗教呢?费尔巴哈认为,因为人对自然的依赖,人对自然的渴求,人对自然的恐惧,使人产生对自然的难舍的敬畏,自然束缚了人的肉体和灵魂,人也就产生了对自然的崇拜,就是所谓,人的信赖感是宗教之基础,而这种信赖感的对象就是自然。

费尔巴哈在其《宗教的本质》一书中这样说到:“人的信赖感,是宗教的基础;而这种依赖感的对象,亦即人所依靠并且也自已感觉到依靠的那个东西,本不是别的东西,就是自然。

自然是宗教的最初原始对象,这一点是一切宗教和一切民族的历史所充分证明的。

”护教主义者总是要为宗教寻找一个神圣的源泉,而对宗教持批判以至否定的理性主义者一般都对这种“神圣的源泉”持怀疑以至否定态度。

只有对宗教起源问题有了真正科学的说明,才能真正了解宗教产生的条件和根据,发现宗教之所以为宗教的本质,揭示宗教发展的途径。

在宗教学中,关于宗教起源的理论,其最有影响者大致有如下几种:1.自然神话论。

宗教学论文

宗教学论文

宗教学论文浅谈佛教与基督教对中国的影响班级编号:姓名:学号:摘要:漫漫中国上下五千年,不仅有本土文化促进它的文明发展,当然也有外来宗教与之融合,发展。

佛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具有宗教性、思辩性和融合性的文化精神内涵,及丰富的象征性形式语言;基督教则为中国进入现代文明打开了通道。

关键字:中国发展佛教基督教文化政治叔本华说:“生命短促的人类,川流不息地,一代一代相继来到这世界,又相继离开这世界;每人都肩负著恐惧、匮乏和忧虑,跃进死亡的怀抱。

当人类如此地生死相继时,他们从来不厌其烦地问什么东西使自己烦恼,这个悲喜剧的意义是什么。

他们向天呼求,但天道无言。

天没有给我们回答,却来了一批带著启示的教士。

”回首千年,在世界四大古文明(埃及、古巴比伦、中华、印度文明)中,唯有中华文明从未被外来文化中断,中国宗教特别以爱国为荣;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全国性的政教合一政权,中国宗教习惯以社稷为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中国宗教自然以“和合”为贵;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宗教大都以伦理为重。

中国是个多宗教的国家。

中国宗教徒信奉的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

中国公民可以自由地选择、表达自己的信仰和表明宗教身份。

由此,我们不禁发出疑问,中国漫漫五千年发展进程中哪种宗教对他的发展影响最大呢?有人说道教,因为它源自中国,但我却认为是佛教和基督教。

佛教是起源于古印度的宗教,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东汉明帝派使者到西域求佛法,佛教在我国逐渐传播开来。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空前盛行,隋唐时期兴盛发展,更有玄奘西游从印度半岛带回了大量佛经。

近二千年来,经过历代高僧大德的护持、译述与弘扬,不断演变和发展,并与我国的传统文化密切结合,宗派纷呈,妙谛流布,逐步形成了中国化的佛教。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佛教思想文化如何影响中国呢?首先,成为了统治者麻痹和统治人民的工具,同时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宗教理论研讨交流材料

宗教理论研讨交流材料

宗教理论研讨交流材料宗教理论研讨交流材料宗教一直以来都是人类社会中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

宗教对于个体和群体的信仰、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具有深远影响。

因此,研究宗教理论成为一个重要的学术领域。

本次研讨交流旨在探讨宗教理论的相关问题,分享不同学者对于宗教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宗教的定义。

不同的学者对于宗教的定义存在一定的差异。

有人认为宗教是一种信仰,是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和敬畏;也有人认为宗教是一种生活方式,宗教信仰贯穿于个体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之中。

在本次研讨交流中,我们希望能够对宗教的定义达成一致,以便更好地探讨宗教理论。

其次,我们关注的焦点是宗教的起源和演化。

宗教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早期阶段。

通过对考古学的研究和人类学的观察,我们可以对宗教的起源和演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另外,宗教的演化与社会、经济、政治等因素密切相关,我们也可以从这些角度来探讨宗教的演化过程。

第三,我们关注的问题是宗教的功能和意义。

宗教在人类社会中具有多种功能和意义。

宗教可以提供精神寄托,满足人们对于超越自我的需求;宗教可以构建价值观念体系,引导人们的行为和道德准则;宗教也可以提供社会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等。

我们可以从不同维度来探讨宗教的功能和意义,以便更全面地理解宗教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最后,我们也希望能够讨论宗教与其他领域的关系。

宗教与科学、哲学、艺术等领域都存在一定的联系和互动。

宗教的观点和理论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我们可以从这些角度来分析和研究宗教与其他领域的关系,以便更好地理解宗教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本次研讨交流将邀请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参与,分享他们在宗教理论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和观点。

同时,我们也欢迎广大研究者提交自己的研究论文,以便广泛交流和互动。

我们相信通过这次研讨交流,我们能够对宗教理论有更深入的认识,为宗教研究领域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宗教学学术史问题研究狄奥多若“身论”与“人格”概念的起源

宗教学学术史问题研究狄奥多若“身论”与“人格”概念的起源
第八章 狄 奥多若 : “身论”与“人格”概念的 起源
狄 奥 多 若(Theodore of Mopsuestia) 是 安 都 学 派(the Antiochene school) 的 一 代 经 学 宗 师, 其 流 传 至 今 的 有《 尼 西 亚 信 经 疏 讲 》 (Commentary on the Nicene Creed) 、 《约翰福音疏讲》 (Commentary on the Gospel of John) 、 《诗篇 1-81 章疏讲》 (Commentary on Psalm 1-81) 、 《十二先知书疏讲》 (Commentary on the Twelve Prophets)等一系列释经 的讲章。狄奥多若的这一系列释经著述构建了基督教东方叙语教会的经 学和神学思想的基础。狄奥多若所采取的释经方法和释经原则,对安都 学派以及整个东方叙语教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中国唐代景教作为 东方叙语教会的一部分,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狄奥多若经学和神学思想 的影响。西安景教碑文、洛阳经幢、敦煌景教文书都或多或少地体现出 了这种经学和神学思想的特色。
”首先应该理解为“言说 / 言辞”之“言” ey & Carl N. Still.Aquinas: A Guide for the Perplexed. 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 2010.23. 2 Cf. Theodore of Mopsuestia. Commentary on the Gospel of John. InterVarsity Press, 2010. 8-10.
(word) 。在古叙利亚语中,阴性名词“ “
” ( “说” ) ,这就意味着 : 在狄奥多若为首的东方叙语教会的教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引论
001
(1)德国天主教神父施密特(Wilhelm Schmidt) ,著有《宗教的起 源与发展 : 事实与理论》 (1931)一书 1,对早期宗教学的理论与方法进 行了历史考察,为该学科的早期历史梳理出了一条清晰的脉络。 (2)澳大利亚宗教学学术史家夏普,著有《比较宗教学史》 (1975) 一书 2,对宗教学各发展阶段进行钩玄提要,为历经百年发展的宗教学梳 理出了较为系统的理论谱系。夏普长期担任国际宗教史学会秘书长,倾 毕生之力研究宗教学学术史, 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除《比较宗教学史》 外,夏普还撰写了《索德布鲁姆与宗教研究》 (1990)等重要著作。 (3) 宗 教 现 象 学 荷 兰 学 派 的 领 军 人 物 雅 克· 瓦 尔 登 堡(Jacques Waardenburg) ,著有《宗教研究的经典路径 : 研究目标、方法及理论》 (1973)一书 3,对过去一百年间(1870—1970)的西方宗教研究作了全 面考察,并汇集了各分支学科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文献,为此后的学术史 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英国宗教学学术史家弗兰克·惠林(Frank Whaling) ,编有《宗 教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 当代宗教研究的路径》 (1983—1985)一书,4 对 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汇集和评价,为瓦尔登堡的著作写下了续篇 (覆盖 20 世纪 60 年代至 80 年代) 。 · (5)美国宗教学学术史家沃尔特 凯珀斯(Walter Capps) ,著有《宗
1 Walter Capps. Religious Studies: The Making oss Press, 1995. 2 Dag Hedin. Phenomenology and the Making of the World. Uppsala: Almkvist & Wiksell, 1997. 3 Gavin Flood. Beyong Phenomenology: Rethinking the Study of Religion. New York: Gassell, 1999. 4 张志刚 : 《宗教哲学研究 : 当代观念、关键环节及其方法论批判》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09。
1 Wilhelm Schmidt. The Origin and Growth of Religion: Facts and Theories. London: Methuon, 1931. 2 Eric J. Sharpe. Comparative Religion: A History. Chicago: Open court, 1975. 该书中译本为 : 《比 较宗教学史》 ,吕大吉、何光沪、徐大建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3 Jacques Waardenburg. Classical Approaches to the Study of Religion: Aims, Methods and Theories of Research. New York : Walter de Gruyter, 1999. 4 Frank Whaling ed. Theory and Method in Religious Studies: Contemporary Approaches to the Study of Religion. Berlin and New York: Mouton de Gruyter, 1983-1985; reprinted 1995.
第一章 引论
第一节 学术史研究的历程 : 回顾与反思
宗教学作为一门现代人文科学,自 1870 年由麦克斯· 缪勒(Max Müller)创立以来,已经经历了 140 余年的开拓和发展。这期间,宗教 学领域可谓理论纷呈、 方法迭代、 大师辈出。很多学科, 如哲学、 社会学、 人类学、心理学、史学、文学、法学、语言学等,都对宗教研究有兴趣。 它们以各自不同的视角和视距来探求宗教的真谛,从而为跨学科的宗教 研究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有关宗教学的学术史或学科史(Disciplinary History)的研究,也差 不多在宗教学创立之后,伴随其业绩的增长和问题的累积,而应运而生 了。在这个后起的研究分支里面,我们同样可以看到相当出色的研究成 果和相当出色的学者。在此我们列举其中最有代表性的 5 位 :
002
宗教学学术史问题研究
教研究 : 学科的形成》 (1995)一书 1,为我们勾勒了自笛卡尔以降,直 至当代的宗教研究的发展梗概。 除了以上所列举的 5 位学者之外,还有一些学者,如瓦赫(Joachim Wach) 、麦奎利(John Macquarrie)等,也都堪称宗教学学术史领域内 的响当当的学者。此外,我们还想特别提及晚近的一些学者的研究工 作: 如英国学者考克斯(James L. Cox)对宗教现象学的一般理论的研究、 瑞典青年学者海丁(Dag Hedin)对列欧与海德格尔的思想渊源关系的 考辨 2、英国青年学者盖文·福勒德(Gavin Flood)对宗教现象学局限性 的反思 3 等,都显得十分出色。 相比之下,我国国内的研究起步稍晚。吕大吉先生曾在《西方宗教 学说史》 (1994)一书的序言中, 感慨国内学界的“思想解放”来之不易。 吕先生本人大约自 1983 年开始从事宗教学 “原理” 和 “学说史” 的研究, 并在下了十多年的功夫之后,最终写成了《西方宗教学说史》这一具 有拓荒性质的巨著(该书附录部分收录何光沪的长文“20 世纪西方宗 教哲学概览” ) 。除吕、何两位之外,张志刚教授的《宗教哲学研究》对 宗教哲学的当代观念、关键环节及其方法论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分析。4 另外港台地区尚有若干学者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比如香港中文大学的 黎志添教授, 就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代表。黎著《宗教研究与诠释学》 (2003) 选取了“诠释学”的视角, 对宗教学学科的建立进行了一番有益的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