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2015_2016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卷理(含解析)

合集下载

黑龙江省哈三中201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黑龙江省哈三中201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哈三中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高三第一次测试化学试卷Ⅰ卷(选择题共50 分)【试卷综析】本套试卷重点考查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能量、电化学知识,适用于一轮复习选修4阶段。

本套试卷虽考查知识面较窄,但涉及题型较广,如同是考查化学与能量,1题考查生活常识、2、9、14考查盖斯定律、11考查图像活化能,知识点考查全面且基础。

在使用时要注重相关知识进行拓展,达到将知识网络化的作用。

大多考点较为基础为脱离课本,但个别题型综合性较强,如20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H-1,O-16,N-14,K-39一、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共10小题,每道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题文】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B.酒精可用作燃料,说明酒精燃烧是放热反应C.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这个变化是吸热反应D.同温同压下,H2和Cl2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知识点】化学反应与能量F1【答案解析】B 解析:A、E生成物>E反应物吸热反应,E生成物<E反应物放热反应,故A错误;B、燃烧放热故B正确;C、硝酸铵溶于水是物理变化,故C错误;D、反应条件与△H无关,故D错误;【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与能量,难度不大,注意C选项:吸放热反应针对化学变化。

【题文】2.已知HCN(aq)与NaOH(aq)反应生成1 mol正盐的ΔH=-12.1 kJ/mol;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反应的中和热ΔH=-57.3 kJ·mol-1。

则HCN在水溶液中电离的ΔH等于A.-69.4 kJ·mol-1B.-45.2 kJ·mol-1C.+69.4 kJ·mol-1D.+45.2 kJ·mol-1【知识点】化学反应与能量F1 F2【答案解析】D 解析:HCN(aq)+ NaOH(aq)= Na CN(aq)+H2O(l)ΔH1=-12.1 kJ/mol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反应的中和热H+(aq)+OH-(aq)= H2O(l)ΔH2=-57.3 kJ·mol-1ΔH1=HCN在水溶液中电离的ΔH+ΔH2,故ΔH=+45.2 kJ·mol-1故D正确。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化学第一次测试试题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化学第一次测试试题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5届高三化学第一次测试试题Ⅰ卷(选择题共 50 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H-1,O-16,N-14,K-39一、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共10小题,每道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B.酒精可用作燃料,说明酒精燃烧是放热反应C.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这个变化是吸热反应D.同温同压下,H2和Cl2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2.已知HCN(aq)与NaOH(aq)反应生成1 mol正盐的ΔH=-12.1 kJ/mol;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反应的中和热ΔH=-57.3 kJ·mol-1。

则HCN在水溶液中电离的ΔH等于A.-69.4 kJ·mol-1 B.-45.2 kJ·mol-1C.+69.4 kJ·mol-1 D.+45.2 kJ·mol-13.如图是锌、铜和稀硫酸形成的原电池,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A.溶液中H+向Zn电极移动B.外电路中电流方向为:Cu→ZnC.负极上的电极反应:Zn-2e-===Zn2+D.有1 mol电子流过导线,则Cu电极上产生的H2为11.2 L(标准状况)4.下列有关金属腐蚀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酸性环境下,钢铁只能发生析氢腐蚀B.金属腐蚀的实质是金属失去电子被还原的过程C.轮船的船壳水线以下常装有一些锌块,这是利用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D.铜铁交接处,在潮湿的空气中直接发生反应:Fe-3e-===Fe3+,继而形成铁锈5.一定温度下,反应N2(g)+O2(g)==2NO(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措施不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是A.降低体系温度B.恒容,充入N2C.恒容,充入He D.恒压,充入He6.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2和O2,在电火花作用下发生反应N2+O2===2NO,经测定前3 s用N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 mol·L-1·s-1,则6 s末NO的浓度为A.1.2 mol·L-1B.大于1.2 mol·L-1C.小于1.2 mol·L-1D.不能确定7.右图是关于反应A2(g)+3B2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的平衡移动图形,影响平衡移动的原因是A.升高温度,同时加压B.降低温度,同时减压C.增大反应物浓度,同时使用适宜的催化剂D.增大反应物浓度,同时减小生成物浓度8.反应X(g)+ΔH<0,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减小容器体积,平衡向右移动 B.加入催化剂,Z的产率增大C.增大c(X),X的转化率增大 D.降低温度,Y的转化率增大9.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H前者大于后者的是①C(s)+O 2(g)==CO 2(g) △H 1 C(s)+1/2O 2(g)==CO(g) △H 2②S(s)+O 2(g)==SO 2(g) △H 3 S(g)+O 2(g)==SO 2(g) △H 4③H 2(g)+1/2O 2(g)==H 2O(l) △H 5 2H 2(g)+O 2(g)==2H 2O(l) △H 6④CaCO 3(s)==CaO(s)+CO 2(g) △H 7 CaO(s)+H 2O(l)==Ca(OH)2(s) △H 8A .①B .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10.一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X(g)+3Y(g) 2Z(g),若X 、Y 、Z 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 1、c 2、c 3(均不为零),达到平衡时,X 、Y 、Z 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 -1、0.3mol·L -1、0.08 mol·L -1,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c 1∶c 2=3∶1B .X 、Y 的转化率不相等C .平衡时,Y 和Z 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3D .c 1的取值范围为0 mol·L -1<c 1<0.14 mol·L -1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0小题,每道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解析】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2016届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高考]

【解析】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2016届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高考]

2015-2016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量使用薪柴为燃料不能体现低碳生活B.实现化石燃料清洁利用,就无需开发新能源C.铅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负极质量减小,正极质量增加D.钢管与电源正极连接,钢管可被保护2.下列物质在生话中应用时,起还原作用的是()A.明矾作净水剂 B.甘油作护肤保湿剂C.漂粉精作消毒剂D.铁粉作食品袋内的脱氧剂3.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 L N2和H2混合气中含N A个原子B.3 mol 单质Fe 完全转变为Fe3O4,失去8N A个电子C.2 L 0.5 mol•L﹣1硫酸钾溶液中,含有N A个阳离子D.标准状况下,2128 mL 甲醛含有2.85N A个电子4.下列装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B.C.D.5.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CO2和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的主反应如下:①CO(g)+2H2(g)⇌CH3OH(g)△H1=﹣99kJ▪mol﹣1②CO2(g)+3H2(g)⇌CH3OH(g)+H2O(g)△H2③CO2(g)+H2(g)⇌CO(g)+H2O(g)△H3=+41kJ▪mol﹣1已知反应①中的相关的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则C﹣H 键能和△H2分别是()化学键H﹣H C﹣O C═O H﹣O C﹣HE/(kJ.mol﹣1)436 343 1076 465 413A.403 kJ•mol﹣1,﹣66 kJ•mol﹣1B.423 kJ•mol﹣1,+28 kJ•mol﹣1C.314 kJ•mol﹣1,﹣18 kJ•mol﹣1D.413 kJ•mol﹣1,﹣58 kJ•mol﹣16.纯净物X、Y、Z 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X 可能是金属铜B.Y 可能是氢气C.Z 不可能是氯化钠 D.Z 可能是三氧化硫7.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HCl 和NaOH 反应的中和热△H=﹣57.3 kJ/mol,则浓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H=2×(﹣57.3)kJ/molB.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则2CO2(g)═2CO(g)+O2(g)反应的△H=2×283.0 kJ/mol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将碱缓慢倒入酸中,所测温度值偏大8.用如图所示装置除去含有CN﹣、Cl﹣废水中的CN﹣时,控制溶液pH为9~10,阳极产生的ClO﹣将CN﹣氧化为两种无污染的气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石墨作阳极,铁作阴极B.阳极的电极反应式:Cl﹣+2OH﹣﹣2e﹣═ClO﹣+H2OC.阴极的电极反应式:2H2O+2e﹣═H2↑+2OH﹣D.除去CN﹣的反应:2CN﹣+5ClO﹣+2H﹣═N2↑+2CO2↑+5Cl﹣+H2O9.下列有关物质分类的描述正确的是()A.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B.SO2水溶液能导电,所以SO2是电解质C.胶体是纯净物,可以用丁达尔效应鉴别胶体和溶液D.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往往需要采用多种分类方法,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10.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 粗铜板作阳极,电解硫酸铜溶液粗铜溶解,纯铜在阴极上析出Cu 放电是氧化剂B 向银氨溶液中滴加几滴乙醛后水浴加热银附着在试管壁上乙醛发生还原反应C 向含I﹣的无色溶液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淀粉溶液加入淀粉后溶液变成蓝色氧化性:Cl2>I2D 向FeSO4溶液中先滴入KSCN 溶液再滴加H2O2溶液加入H2O2后溶液变成血红色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A.A、B.B、C.C、D.D、11.如图所示为青铜器在潮湿环境中发生的电化学腐蚀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腐蚀过程中,铜被氧化B.已知环境中的Cl﹣扩散到孔口,并与正极反应产物和负极反应产物作用生成多孔铜锈Cu2(OH)3Cl,则其离子方程式为:2Cu2++3OH﹣+Cl﹣=Cu2(OH)3Cl↓C.若生成4.29 g Cu2(OH)3Cl,则理论上耗氧体积定为0.448 LD.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12.由N2O和NO反应生成N2和NO2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分析N2O(g)的能量一定高于NO2(g)+N2(g)B.反应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键的断裂和化学键的生成C.若生成1mol N2(g),其△H=﹣139kJ•mol﹣1D.由图可知N2+NO2=N2O+NO△H=+139kJ•mol﹣1,若使用催化剂还可以减小反应的热效应13.通过NOx传感器可监测NOx的含量,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t 电极上发生的是氧化反应B.O2﹣向正极迁移C.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O﹣2e﹣+O2﹣=NO2D.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14.若(NH4)2SO4在强热时分解的产物是SO2、N2、NH3和H2O,则该反应中化合价发生变化和未发生变化的N原子数之比为()A.1:4 B.1:2 C.2:1 D.4:115.在一定温度、压强下,向100mLCH4和Ar的混合气体中通入400mLO2,点燃使其完全燃烧,最后在相同条件下得到干燥气体460mL,则反应前混合气体中CH4和Ar物质的量之比是()A.1:4 B.1:3 C.1:2 D.1:116.下列实验设计及其对应的离子方程式均正确的是()A.用FeCl3溶液腐蚀铜线路板:Cu+2Fe 3+=Cu2++2Fe2+B.向沸水中滴加氯化铁溶液制备氢氧化铁胶体:Fe3++3H2O=Fe(OH)3+3H+C.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备金属钠:2NaCl=2Na+Cl2↑D.用浓盐酸酸化的KMnO4溶液与H2O2反应,证明H2O2具有还原性:2MnO4﹣+6H++5H2O2=2Mn2++5O2↑+8H2O17.储氢合金是一类能够大量吸收氢气,并与氢气结合成金属氢化物的材料.如镧镍合金,它吸收氢气可结合成金属氢化物,其化学式可近似地表示为LaNi5H6(LaNi5H6中各元素化合价均可看作是零),它跟NiO(OH)可组成镍氢可充电电池:LaNi5H6+6NiO(OH)LaNi5+6Ni(OH)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过程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是镍、镧B.该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LaNi5H6+6OH﹣﹣6e﹣=LaNi5+6H2OC.市面上出售的标称容量为2000 mA•h的1节镍氢电池至少应含有镧镍合金5.4 g(已知1法拉第电量为96500库仑或安培•秒)D.充电电池放电后可以再充电使活性物质获得再生,但实际上充放电次数仍有限制18.向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许CCl4后滴加氯水,CCl4层变成紫色.如果继续向试管中滴加氯水,振荡,CCl4层会逐渐变浅,最后变成无色(I2被氧化为HI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整个过程中的还原剂只有I2B.CCl4层由紫色变成无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I2+5Cl2+6H2O=2HIO3+10HClC.若用KI和Cl2反应制1molKIO3,至少需要56LCl2(标准状况)D.把KI换成NBr,则CCl4层变为红棕色.继续滴加氯水,CCl4层的颜色没有变化,则Cl2、HIO3、HBrO3氧化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HBrO3<Cl2<HIO3二、非选择题:共46分19.在氯氧化法处理含CN﹣的废水过程中,液氯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将氰化物氧化成氰酸盐(其毒性仅为氰化物的千分之一),氰酸盐进一步被氧化为无毒物质.(1)某厂废水中含KCN,其浓度为650mg•L﹣1.现用氯氧化法处理,发生如下反应(其中N均为﹣3价):KCN+2KOH+Cl2→KOCN+2KCl+H2O被氧化的元素是.(2)投入过量液氯,可将氰酸盐进一步氧化为氮气.请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KOCN+KOH+Cl2→CO2+N2+KCl+H2O(3)若处理上述废水20L,使KCN完全转化为无毒物质,至少需液氯g.20.(14分)(2015秋•哈尔滨校级月考)用FeCl3酸性溶液脱除H2S后的废液,通过控制电压电解得以再生.某同学使用石墨电极,在不同电压(x)下电解pH=1的0.1mol/LFeCl2溶液,研究废液再生机理.记录如下(a、b、c代表电压值:)序号电压/V 阳极现象检验阳极产物Ⅰx≥a 电极附近出现黄色,有气泡产生有Fe3+、有Cl2Ⅱa>x≥b 电极附近出现黄色,无气泡产生有Fe3+、无Cl2Ⅲb>x>0 无明显变化无Fe3+、无Cl2(1)用FeCl3酸性溶液脱除H2S的离子方程式为.(2)I中,Fe3+产生的原因可能是Cl﹣在阳极放电,生成的Cl2将Fe2+氧化.写出有关反应的方程式和电极反应式.(3)由II 推测,Fe3+产生的原因还可能是Fe2+在阳极放电,原因是Fe2+具有性.电极反应式为.(4)II中虽未检测出Cl2,但Cl﹣在阳极是否放电仍需进一步验证.电解pH=1的NaCl溶液做对照实验,记录如下:序号电压/V 阳极现象检验阳极产物Ⅳa>x≥c 无明显变化有Cl2Ⅴc>x≥b 无明显变化无Cl2①NaCl溶液的浓度是mol/L.②与II对比,可得出的结论:A.通过控制电压,验证了Fe2+先于Cl﹣放电B.电压过小,Cl﹣可能不放电C.通过控制电压,证实了产生Fe3+的两种原因都成立D.通过控制电压,证实了产生Fe3+一定仅是由于生成的Cl2将Fe2+氧化.21.(17分)(2015秋•哈尔滨校级月考)利用废旧镀锌铁皮制备磁性Fe3O4胶体粒子及副产物ZnO,制备流程图如图:已知:Zn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Al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相似,请回答下列问题:(1)镀锌铁皮的镀层破损后铁也不易生锈,原因是.(2)调节溶液A的pH可产生Zn(OH)2沉淀,pH是否越大越好(填“是”或“否”).(3)写出调节溶液pH=1﹣2并加入适量H2O2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4)由溶液B制取Fe3O4胶体粒子的过程中,须持续通入N2,其原因是Fe3O4胶体能否用过滤法实现分散质和分散剂分离(填“能”或“不能”),理由是(5)用重铬酸钾法(一种氧化还原滴定法)可测定产物Fe3O4中的二价铁含量.若需配制浓度为0.010 00mol•L﹣1的K2Cr2O7标准溶液250mL,应准确称取gK2Cr2O7(保留4位有效数字,已知K2Cr2O7的摩尔质量为294.0g•mol﹣1).配制该标准溶液时,下列仪器中不必要用到的有(用编号表示).①电子天平②烧杯③试管④玻璃棒⑤漏斗⑥胶头滴管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有(6)滴定操作中,如果滴定前先加入适量稀硫酸酸化,K2Cr2O7将Fe2+氧化为Fe3+,还原产物为Cr3+,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2.某学生利用氯酸钾分解制氧气的反应,测定氧气的摩尔质量.实验步骤如下:①把适量的氯酸钾粉末和少量二氧化锰粉末混合均匀,放入干燥的试管中,准确称量,质量为ag.②装好实验装置.③检查装置气密性.④加热,开始反应,直到产生一定量的气体.⑤停止加热(如图,导管出口高于液面).⑥测量收集到气体的体积.⑦准确称量试管和残留物的质量为bg.⑧测量实验室的温度.⑨把残留物倒入指定的容器中,洗净仪器,放回原处,把实验桌面收拾干净.⑩处理实验数据,求出氧气的摩尔质量.回答下列问题:(1)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以下是测量收集到气体体积必须包括的几个步骤;①调整量筒内外液面高度使之相同;②使试管和量筒内的气体都冷却至室温;③读取量筒内气体的体积.这三步操作的正确顺序是:(请填序号).(3)测量收集到气体体积时,如何使量筒内外液面的高度相同?.(4)如果实验中得到的氧气体积是 c L(25℃、1.01×l05 Pa),水蒸气的影响忽略不计,氧气的摩尔质量的计算式为(含a、b、c,不必化简):M(O2)=.2015-2016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量使用薪柴为燃料不能体现低碳生活B.实现化石燃料清洁利用,就无需开发新能源C.铅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负极质量减小,正极质量增加D.钢管与电源正极连接,钢管可被保护【考点】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分析】A.薪柴为燃料能产生大量二氧化碳;B.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资源;C.根据铅蓄电池放电时,正负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判断;D.电解池的阳极被腐蚀.【解答】解:A.薪柴为燃料能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不能体现低碳生活,故A正确;B.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资源,长时间大量开采会枯竭,所以应该开发新能源,故B错误;C.铅蓄电池放电时,负极电极反应式为:Pb+SO42﹣﹣2e﹣=PbSO4 ;正极电极反应式为:PbO2+2e﹣+SO42﹣+4H+=PbSO4+2H2O,所以正负极质量都增大,故C错误;D.钢管与电源正极连接作电解池的阳极被腐蚀,作电解池的阴极被保护,所以钢管与电源正极连接不能被保护,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环境保护、能源、电解原理和原电池原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积累.2.下列物质在生话中应用时,起还原作用的是()A.明矾作净水剂 B.甘油作护肤保湿剂C.漂粉精作消毒剂D.铁粉作食品袋内的脱氧剂【考点】氧化还原反应.【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分析】物质起还原作用,则该物质作还原剂,其化合价要升高,据此分析.【解答】解:A.明矾净水时铝离子发生水解反应,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故A错误;B.甘油作护肤保湿剂,是利用的其物理性质,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故B错误;C.漂粉精作消毒剂,氯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故C错误;D.铁粉作食品袋内的脱氧剂,Fe与氧气反应,铁的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起到还原作用,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侧重于还原剂的判断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分析.3.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 L N2和H2混合气中含N A个原子B.3 mol 单质Fe 完全转变为Fe3O4,失去8N A个电子C.2 L 0.5 mol•L﹣1硫酸钾溶液中,含有N A个阳离子D.标准状况下,2128 mL 甲醛含有2.85N A个电子【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分析】A、求出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氮气和氢气均为双原子分子来分析;B、铁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后,铁元素变为+价,据此分析;C、求出硫酸钾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1mol硫酸钾中含2mol钾离子、而水也能电离出阳离子来分析;D、求出甲醛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1mol甲醛中含16mol电子来分析;【解答】解:A、标况下22.4L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mol,而氮气和氢气均为双原子分子,故1mol混合气体中含2mol原子即2N A个,故A错误;B、铁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后,铁元素变为+价,故3mol铁失去8mol电子即8NA个,故B正确;C、溶液中硫酸钾的物质的量n=CV=0.5mol/L×2L=1mol,而1mol硫酸钾中含2mol钾离子,但由于水也能电离出阳离子,故溶液中的阳离子的个数大于2N A个,故C错误;D、标况下,2128mL甲醛的物质的量n==0.095mol,而1mol甲醛中含16mol电子,故0.095mol甲醛中含1.52mol电子即1.52N A个,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熟练掌握公式的使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4.下列装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B.C.D.【考点】氧化还原反应.【分析】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说明该反应中没有电子转移,即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解答】解:A.高锰酸钾将生成的乙烯气体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所以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B.NaHCO3+HCl=NaCl+CO2↑+H2O中各元素化合价都不变,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属于复分解反应,故B正确;C.铁发生吸氧腐蚀,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D.高锰酸钾将生成的乙炔气体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所以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明确元素化合价是解本题关键,根据元素化合价是否变化来判断即可,题目难度不大.5.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CO2和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的主反应如下:①CO(g)+2H2(g)⇌CH3OH(g)△H1=﹣99kJ▪mol﹣1②CO2(g)+3H2(g)⇌CH3OH(g)+H2O(g)△H2③CO2(g)+H2(g)⇌CO(g)+H2O(g)△H3=+41kJ▪mol﹣1已知反应①中的相关的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则C﹣H 键能和△H2分别是()化学键H﹣H C﹣O C═O H﹣O C﹣HE/(kJ.mol﹣1)436 343 1076 465 413A.403 kJ•mol﹣1,﹣66 kJ•mol﹣1B.423 kJ•mol﹣1,+28 kJ•mol﹣1C.314 kJ•mol﹣1,﹣18 kJ•mol﹣1D.413 kJ•mol﹣1,﹣58 kJ•mol﹣1【考点】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分析】根据盖斯定律可知,热化学方程式①+③可得热化学方程式②,从而得出△H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C﹣H键的键能为413kJ/mol,据此进行解答.【解答】解:根据表中数据可知,C﹣H的键能为413kJ/mol;①CO(g)+2H2(g)⇌CH3OH(g)△H1=﹣99kJ▪mol﹣1③CO2(g)+H2(g)⇌CO(g)+H2O(g)△H3=+41kJ▪mol﹣1,根据盖斯定律①+③可得:②CO2(g)+3H2(g)⇌CH3OH(g)+H2O(g)△H2=﹣99kJ▪mol ﹣1+41kJ▪mol﹣1=﹣58 kJ•mol﹣1,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盖斯定律在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题目难度中等,明确盖斯定律的含义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试题培养了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6.纯净物X、Y、Z 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X 可能是金属铜B.Y 可能是氢气C.Z 不可能是氯化钠 D.Z 可能是三氧化硫【考点】无机物的推断.【分析】A.电解氯化铜溶液可以得到Cu与氯气,二者反应生成氯化铜;B.电解HCl溶液生成氢气与氯气,二者反应又得到HCl;C.电解氯化钠溶液得到氢氧化钠、氢气与氯气;D.三氧化硫溶于水得到硫酸,电解硫酸溶液得到氢气与氧气.【解答】解:A.电解氯化铜溶液可以得到Cu与氯气,二者反应生成氯化铜,则X可以为Cu,故A正确;B.电解HCl溶液生成氢气与氯气,二者反应又得到HCl,Y可以为氢气,故B正确;C.电解氯化钠溶液得到氢氧化钠、氢气与氯气,与图中转化关系不符合,故C不能为氯化钠溶液,故C正确;D.三氧化硫溶于水得到硫酸,电解硫酸溶液得到氢气与氧气,与图中转化关系不符合,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无机物推断,属于验证型题目,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与电解原理,难度中等.7.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HCl 和NaOH 反应的中和热△H=﹣57.3 kJ/mol,则浓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H=2×(﹣57.3)kJ/molB.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则2CO2(g)═2CO(g)+O2(g)反应的△H=2×283.0 kJ/mol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将碱缓慢倒入酸中,所测温度值偏大【考点】热化学方程式;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A、中和热是指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H2SO4和Ca(OH)2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生成硫酸钙微溶,形成过程放热;B、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热化学方程式改变方向,焓变随之改变符合;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为吸热反应,有些放热反应必须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D、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将碱缓慢倒入酸中,导致热量损失过大.【解答】解:A、中和热是指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H2SO4和Ca(OH)2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生成硫酸钙微溶,形成过程放热,则浓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H<2×(﹣57.3)kJ/mol,故A错误;B、燃烧热是1mol纯净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放出的热量,则2CO2(g)=2CO(g)+O2(g)反应的△H=+2×283.0kJ/mol,故B正确;C、有些放热反应必须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如铝热反应,故C错误;D、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将碱缓慢倒入酸中,导致热量损失过大,所测温度值偏小,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与能量问题,题目难度不大,注意中和热、燃烧热等概念的理解,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8.用如图所示装置除去含有CN﹣、Cl﹣废水中的CN﹣时,控制溶液pH为9~10,阳极产生的ClO﹣将CN﹣氧化为两种无污染的气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石墨作阳极,铁作阴极B.阳极的电极反应式:Cl﹣+2OH﹣﹣2e﹣═ClO﹣+H2OC.阴极的电极反应式:2H2O+2e﹣═H2↑+2OH﹣D.除去CN﹣的反应:2CN﹣+5ClO﹣+2H﹣═N2↑+2CO2↑+5Cl﹣+H2O【考点】真题集萃;电解原理.【分析】A.该电解质溶液呈碱性,电解时,用不活泼金属或导电非金属作负极,可以用较不活泼金属作正极;B.阳极上氯离子失电子生成氯气,氯气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次氯酸根离子和水;C.阴极上水失电子生成氢气和氢氧根离子;D.阳极产生的ClO﹣将CN﹣氧化为两种无污染的气体,该反应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所以应该有氢氧根离子生成.【解答】解:A.该电解质溶液呈碱性,电解时,用不活泼金属或导电非金属作负极,可以用较不活泼金属作正极,所以可以用石墨作氧化剂、铁作阴极,故A正确;B.阳极上氯离子失电子生成氯气,氯气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次氯酸根离子和水,所以阳极反应式为Cl﹣+2OH﹣﹣2e﹣═ClO﹣+H2O,故B正确;C.电解质溶液呈碱性,则阴极上水失电子生成氢气和氢氧根离子,电极反应式为2H2O+2e ﹣═H2↑+2OH﹣,故C正确;D.阳极产生的ClO﹣将CN﹣氧化为两种无污染的气体,两种气体为二氧化碳和氮气,该反应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所以应该有氢氧根离子生成,反应方程式为2CN﹣+5ClO﹣+H2O═N2↑+2CO2↑+5Cl﹣+2OH﹣,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为2015年四川省高考化学试题,涉及电解原理,明确各个电极上发生的反应及电解原理是解本题关键,易错选项是BD,注意B中反应生成物,注意D中碱性条件下不能有氢离子参加反应或生成.9.下列有关物质分类的描述正确的是()A.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B.SO2水溶液能导电,所以SO2是电解质C.胶体是纯净物,可以用丁达尔效应鉴别胶体和溶液D.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往往需要采用多种分类方法,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考点】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分析】A.金属氧化物可以是两性氧化物;B.电解质首先必须是化合物,在水溶液中能导电的物质必须是原物质不能是与水反应后的产物;C.胶体和溶液中,只有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可以采取多种分类方法.【解答】解:A.碱性氧化物是与酸反应生成沿河水的氧化物为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可以是两性氧化物如Al2O3,故A错误;B.SO2的水溶液能导电是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的亚硫酸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导电,所以SO2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C.胶体和溶液中,只有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所以可以用丁达尔效应鉴别胶体和溶液,故C错误;D.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可以采取多种分类方法以补充单一分类法的不足,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难度不大,掌握相关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学习中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10.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 粗铜板作阳极,电解硫酸铜溶液粗铜溶解,纯铜在阴极上析出Cu 放电是氧化剂B 向银氨溶液中滴加几滴乙醛后水浴加热银附着在试管壁上乙醛发生还原反应C 向含I﹣的无色溶液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淀粉溶液加入淀粉后溶液变成蓝色氧化性:Cl2>I2D 向FeSO4溶液中先滴入KSCN 溶液再滴加H2O2溶液加入H2O2后溶液变成血红色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A.A、B.B、C.C、D.D、【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分析】A.活泼金属做阳极,金属失电子;B.醛基易被氧化;C.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D.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能被双氧水氧化生成铁离子,铁离子和KSCN溶液混合生成络合物而导致溶液呈血红色.【解答】解:A.活泼金属做阳极,金属失电子,是还原剂,故A错误;B.银氨溶液能将醛基氧化为羧基,故B错误;C.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向含I﹣的无色溶液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淀粉溶液,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将碘离子氧化生成碘,碘遇淀粉试液变蓝色,加入淀粉后溶液变蓝色,说明碘离子被氧化生成碘单质,氧化剂是氯气、氧化产物是碘,所以氧化性氧化性:Cl2>I2,故C正确;D.双氧水具有氧化性,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亚铁离子和双氧水反应生成铁离子,铁离子和KSCN溶液混合生成络合物而导致溶液呈血红色,加入双氧水后溶液变成血红色说明亚铁离子被氧化,则亚铁离子有还原性,不能说明具有氧化性,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评价,涉及电解原理、氧化性强弱比较等知识点,侧重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明确物质性质及基本原理是解本题关键,易错选项是D.11.如图所示为青铜器在潮湿环境中发生的电化学腐蚀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腐蚀过程中,铜被氧化B.已知环境中的Cl﹣扩散到孔口,并与正极反应产物和负极反应产物作用生成多孔铜锈Cu2(OH)3Cl,则其离子方程式为:2Cu2++3OH﹣+Cl﹣=Cu2(OH)3Cl↓C.若生成4.29 g Cu2(OH)3Cl,则理论上耗氧体积定为0.448 LD.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分析】A、根据图知,氧气得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Cu失电子生成铜离子,发生吸氧腐蚀,则Cu作负极被氧化;B、Cl﹣扩散到孔口,并与正极反应产物和负极反应产物作用生成多孔粉状锈Cu2(OH)3Cl,负极上生成铜离子、正极上生成氢氧根离子,所以该离子反应为氯离子、铜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Cu2(OH)3Cl沉淀;C、n[Cu2(OH)3Cl]==0.02mol,根据转移电子计算氧气物质的量,再根据V=nV m计算体积;D、氧气得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解答】解:A、根据图知,氧气得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Cu失电子生成铜离子,发生吸氧腐蚀,则Cu作负极被氧化,故A正确;B、Cl﹣扩散到孔口,并与正极反应产物和负极反应产物作用生成多孔粉状锈Cu2(OH)3Cl,负极上生成铜离子、正极上生成氢氧根离子,所以该离子反应为氯离子、铜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Cu2(OH)3Cl沉淀,离子方程式为2Cu2++3OH﹣+Cl﹣=Cu2(OH)3Cl↓,故B 正确;C、n[Cu2(OH)3Cl]==0.02mol,根据转移电子得n(O2)==0.02mol,未指明标准状态,无法计算体积,故C错误;D、氧气在正极得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及电极反应式、电池反应式的书写及其计算,难度不大,掌握原理是解题关键.12.由N2O和NO反应生成N2和NO2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黑龙江省哈三中2015届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含详细解析).资料

黑龙江省哈三中2015届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含详细解析).资料

2015年3月高考模拟考试 理综试题-化学 第1页 共12页2015年3月高考模拟考试(答案及解析)理科综合(化学)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第I 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下列过程发生化学反应的是A.除去粗盐中含有的泥沙B.用萃取的方法提取天然香料C.食品加工厂中用静电除尘装置除去空气中的颗粒物D.向污水中加入明矾来净水【答案】D【解析】A.过滤属于物理变化;B.萃取属于物理变化;C.静电吸附属于物理变化;D.明矾净水首先发生了水解反应,属于化学反应,之后的聚沉是物理变化。

故选D 。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化学反应与物理变化的辨别。

化学反应必须有新物质的生成。

8.有机物C 3H 7的一氯代物可能的结构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6种B.8种C.11种D.15种【答案】C 【解析】有机物C 3H 7属于苯系物,它的可能结构有2种,分别为和,其中的一氯取代有6种,的一氯取代有5种,因此总的可能有11种,故选C 。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同分异构体的相关知识。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向Al 2(SO 4)3溶液中滴加过量的NaOH 溶液制备Al(OH)3B.向水玻璃中滴加盐酸制备硅酸C.用加热法除去Ca(OH)2固体中混有的NH4Cl固体D.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检验其漂白性【答案】B【解析】A.过量的NaOH能够使Al(OH)3转化为为NaAlO2;B.水玻璃是一种硅酸盐溶液,利用强酸制弱酸的原理可以制得硅酸;C. 加热时Ca(OH)2可以和NH4Cl发生反应,不能达到目的;D. SO2虽然能够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但是这是由于SO2的氧化性所致,并非漂白性。

故选B。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化学实验相关知识。

10.下列实验装置正确且能够达到目的的是A.制备Fe(OH)2B.验证溴与苯发生取代反应C.测定中和热D.制备硝基苯【答案】A【解析】A.苯是油状液体,可以阻止空气防止Fe(OH)2被氧化;B.溴具有挥发性,能够与硝酸银发生反应,故无法验证;C.环形铜制搅拌棒具有很好的导热性,会将中和热的热量带走一些,测定中和热应该用环形玻璃搅拌棒;D.烧杯中没有温度计测量温度。

2015-2016学年东北三省三校(哈尔滨师大附中等)2016届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理综化学试卷(Word版 含答案)

2015-2016学年东北三省三校(哈尔滨师大附中等)2016届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理综化学试卷(Word版 含答案)

2016年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理综化学测试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第II卷第33~40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S 327.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石燃料燃烧和工业废气中的氮氧化物是导致―雾霾天气‖的原因之一B.铝制餐具不宜长时间存放酸性、碱性和咸的食物C.用含有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来防止食品氧化D.化学药品着火,都要立即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灭火8.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 mol甲基中含有电子数为10N AB.6 g冰醋酸中含有共用电子对数目为0.8N AC.0.1 mol N2和0.3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6N AD.标准状况下,22.4 L SO2和SO3的混合物,含硫原子的数目为N A9.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因发现治疗疟疾的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结构如图)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一定条件下青蒿素可以转化为双氢青蒿素。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青蒿素的分子式为C15H20O5B.1 mol青蒿素最多能和1 mol Br2发生加成反应C.双氢青蒿素能发生氧化反应、酯化反应D.青蒿素转化为双氢青蒿素发生了氧化反应10.根据下列操作及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序号操作及现象结论A 将0.1 mol·L-1 Na2CO3溶液稀释到0.01 mol·L-1,测得pH变小稀释后CO32-的水解程度减小B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C 向25 mL冷水和沸水中分别滴入5滴FeCl3饱和溶液,前者为黄色,后者为红褐色温度升高,Fe3+的水解程度增大D 向溴水中加入少量苯,振荡静置后水层为无色苯与Br2发生了加成反应11.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2倍,Y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Z原子半径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大,W可与Z形成离子化合物Z2W。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数学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数学

哈三中2015—2016 学年度上学期高二第一学段考试数学(理) 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抛物线的焦点坐标为( )A .B .C .D .2、双曲线的实轴长是( )A .B .C .D .3、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是( )A .内切B .相交C .外切D .相离4、若双曲线()的一个焦点与抛物线的焦点重合,则此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 .B .C .D .5、设经过点的等轴双曲线的焦点为、,此双曲线上一点满足,则的面积为( )A .B .C .D .6、直线被圆截得的弦长为( )A .B .C .D .7、已知,是椭圆的两焦点,过点的直线交椭圆于,两点.在中,若有两边之和是,则第三边的长度为( )A .B .C .D .8、若点是抛物线上一动点,则点到直线和轴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是( )A .B .C .D .9、已知集合(){,x y y A ==,集合(){},2x y y x a B ==+,且,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 B . C . D .10、已知直线和双曲线的右支交于不同两点,则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11,11,2--11、若点和点分别为椭圆的中心和左焦点,点为椭圆上的任意一点,则的最大值为( )A .B .C .D .12、椭圆()上存在一点满足,为椭圆的左焦点,为椭圆的右顶点,则椭圆的离心率的范围是( )A .B .0,2⎛⎫ ⎪ ⎪⎝⎭ C . D .,12⎛⎫ ⎪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将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13、若经过点的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则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14、圆224240x y x y ++-+=上的点到直线的最小距离是 .15、已知圆,圆,动圆和圆外切,和圆内切,则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为.16、设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两点,抛物线的焦点为,若,则的值为.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本小题满分10分)已知圆过点,,且圆心在直线上.(I)求圆的方程;(II)若点在圆上,求的最大值.18、(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椭圆()的离心率为,过椭圆一焦点且与椭圆长轴垂直的弦长为.(I)求椭圆的方程;(II)若斜率为的直线与椭圆交于,两点,且,求该直线的方程.19、(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中心在原点的双曲线的右焦点,且到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的距离为.(I)求双曲线的方程;(II)若直线与双曲线恒有两个不同的交点,,且(为原点),求的取值范围.20、(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的三个顶点都在抛物线上,为抛物线的焦点.(I)若,求点的坐标;(II)若点,且,求证:直线过定点.21、(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焦点为,的椭圆与直线交于,两点,为的中点,直线的斜率为.焦点在轴上的椭圆过定点,且与椭圆有相同的离心率.过椭圆上一点作直线()交椭圆于,两点.(I)求椭圆和椭圆的标准方程;(II)求面积的最大值.22、(本小题满分12分)若过点作直线交抛物线于,两点,且满足,过,两点分别作抛物线的切线,,,的交点为.参考公式:过抛物线上任一点作抛物线的切线,则切线方程为.(I)求证:点在一条定直线上;(II)若,求直线在轴上截距的取值范围.2015-2016高二考试数学(理科)答案一、选择题1-5 CBBBD 6-10 CADDA 11-12 CC二、填空题13.14.15.16.三、解答题17.(1)设圆心坐标为,则222222(1)(3)(3)(2)30a b r a b r a b ⎧-+-=⎪-+-=⎨⎪+-=⎩解得:,故圆的方程为:4)2()1(22=-+-y x(2)令z =x +y ,即,当这条直线与圆相切时,它在y 轴上的截距最大或最小,可求得最大值为:18. (1)设焦点为(c ,0),因为过椭圆一焦点且与椭圆长轴垂直的弦长为1,所以,222222141c a bc a a b c ⎧⎪+=⎪⎪⎪=⎨⎪⎪=+⎪⎪⎩,解得: 故椭圆方程为:(2),19. (1)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则22221c c a b ⎧⎪=⎪⎪=+⎨⎪=,解得:故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2))315,33()33,315( -- 20.(1)抛物线为焦点为(0,1),准线为y =-1,因为|PF |=3,所以,点P 到准线的距离为3, 因此点P 的纵坐标为2,纵坐标为,所以,P 点坐标为(2)21. (1)依题意,可设椭圆方程为,将直线代入椭圆方程,得:,22222222()2a b x b x b a b +-+-=0所以,M (,)直线OM 的斜率为2,可得:又解得b=1,,所以,椭圆方程是;(2)422.(1)(2)。

【解析版】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2015-2016学年高三(上)入学化学试卷

【解析版】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2015-2016学年高三(上)入学化学试卷

2015-2016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高三(上)入学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3分,共60分)1.金属材料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人类历史上使用最早的金属是( )A.铜B.铁C.铝D.钛考点: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专题:金属概论与碱元素.分析:金属大规模被使用的先后顺序跟金属的活动性关系最大,金属活动性较弱时,比较难形成化合物,常以单质形式存在,比较容易被利用,金属的活动性越强,就越难把它制成单质,所以在科技不发达的时候,难以被利用;另外,金属能否被广泛应用,还与它们在地壳中的含量有关,含量越大,越容易被发现.解答:解:由于铜的活动性比较弱,以单质形式存在的比较多,在我国,距今4000年前的夏朝已经开始使用红铜,即天然铜.铁比铜活泼,到春秋时期才发现使用,铝的活动性比铁还强,难以炼制铝的单质,所以到近代才被大量应用,钛,难于提炼,在高温下化合能力极强,可以与氧、碳、氮以及其他许多元素化合.故选A.点评:在熟记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基础上,对其活学活用,能够解决相关的各种问题.2.食品干燥剂应该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及环境友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硅胶不可以用作食品干燥剂B.五氧化二磷可以用作食品干燥剂C.六水合氯化钙可以用作食品干燥剂D.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可以用作食品干燥剂考点:纤维素的性质和用途.分析:A.硅胶具有吸水性,无毒;B.P2O5吸水转化为酸;C.六水合氯化钙不能吸水;D.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无毒.解答:解:A.硅胶具有吸水性,无毒,则硅胶可用作食品干燥剂,故A错误;B.P2O5吸水转化为酸,导致食品变质,则P2O5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故B错误;C.六水合氯化钙不能吸水,则不能作食品干燥剂,故C错误;D.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无毒,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及食品干燥剂,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化学与生活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综合考查,题目难度中等.3.我国清代《本草纲目》中记叙“强水”如下:“性最刚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滴,唯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 )A.稀氨水B.硝酸C.矿物质水D.氢氟酸考点:硝酸的化学性质.分析:“强水”“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说明“强水”腐蚀性很强,能腐蚀多数金属及岩石,但不能腐蚀玻璃,即和玻璃中成分不反应,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氨水属于弱碱,和金属不反应,不符合条件,故A错误;B.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强酸性,能腐蚀大多数金属,也能和岩石中的CaCO3发生反应,但不能和玻璃中成分硅酸盐反应,所以符合条件,故B正确;C.矿物质水,不能腐蚀较不活泼金属,如Cu等金属,不符合条件,故C错误;D.氢氟酸能与玻璃反应,所以不能用玻璃瓶盛放,不符合条件,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明确物质的性质是解本题关键,知道硝酸的强氧化性,题目难度不大.4.我国古代的各种技术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A.使用火药B.用粮食酿酒C.用纺线车纺线D.铁的冶炼考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在原子核不变的情况下,有新物质生成.题中火药使用、粮食酿酒以及铁的冶炼都发生化学反应,而用纺线车纺线不涉及化学反应.解答:解: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在原子核不变的情况下,有新物质生成.A.火药使用涉及反应为2KNO3+S+3C=K2S+N2↑+3CO2↑,发生化学反应,故A不选;B.粮食酿酒为淀粉在酒曲酶的作用下生成乙醇,发生化学反应,故B不选;C.用纺线车纺线,为形状的改变没有涉及化学反应,故C选;D.铁的冶炼涉及3CO+Fe2O32Fe+3CO2,发生化学反应,故D不选.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变化的概念.关键多角度比较前后出现的物质是否为同一物质,我们平时学习多留心各种物质的性质,就会轻松解题,题目难度不大.5.白酒的主要成分为乙醇和水,下列关于乙醇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乙醇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可以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B.1mol乙醇中含有共价键的数目是7N A(N 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C.乙醇与乙二醇、丙三醇互为同系物D.乙醇可以直接被氧化为乙酸考点:乙醇的化学性质;芳香烃、烃基和同系物.分析:A、乙醇是有特殊香味的液体;B、乙醇中含5条C﹣H键,1条C﹣C键和1条C﹣O键和1条O﹣H键,据此分析;C、同系物是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化合物;D、乙醇可以被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氧化为乙酸.解答:解:A、乙醇是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可以与水互溶,故A错误;B、乙醇中含5条C﹣H键,1条C﹣C键和1条C﹣O键和1条O﹣H键,即1mol乙醇中含8mol 共价键即8NA个,故B错误;C、同系物是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化合物,而乙醇与乙二醇、丙三醇相差的不是CH2,还相差O原子,故不是同系物,故C错误;D、乙醇可以被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直接氧化为乙酸,从而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难度不大,应注意把握乙醇有较强的还原性,能被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氧化.6.某溶液含有①NO3﹣、②HCO3﹣、③SO32﹣、④CO32﹣、⑤SO42﹣等五种阴离子.向其中加入少量的Na2O2固体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是(忽略溶液体积变化)( )A.①B.①⑤C.①④⑤D.①③④⑤考点:离子共存问题.分析:Na2O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Na2O2具有强氧化性,能与OH﹣反应的离子和具有还原性的离子的浓度会发生改变,同时溶液中存在反应生成的离子,该离子浓度也会变化,以此来解答.解答:解:Na2O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HCO3﹣与OH﹣反应生成CO32﹣,则HCO3 2﹣离子浓度增大;﹣离子浓度减小,CO3Na2O2具有强氧化性,将SO32﹣氧化为SO42﹣,则SO32﹣离子浓度减小,SO42﹣浓度增大;NO3﹣浓度基本不变.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为高频考点,把握习题中的信息及常见离子之间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共存考查,题目难度不大.7.有3份等质量的小苏打:第1份直接与过量盐酸反应;第2份先加热,使其部分分解后,再与过量盐酸反应;第3份先加热,使其全部分解后,再与过量盐酸反应.假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实际消耗的盐酸的体积分别为V1、V2和V3,则V1、V2和V3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V1>V2>V3B.V1>V3>V2C.V2>V3>V1D.V1=V2=V3考点:钠的重要化合物;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专题:计算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分析:根据Na元素守恒,最后生成物质的都为NaCl,因Na的物质的量不变,则消耗盐酸的体积相等.解答:解:第1份直接与过量盐酸反应:NaHCO3~HCl;第2份先加热,使其部分分解后,再与过量盐酸反应:NaHCO3~Na2CO3~HCl和NaHCO3~HCl,第3份先加热,使其全部分解后,再与过量盐酸反应:NaHCO3~Na2CO3~HCl,根据Na元素守恒,最后生成物质的都为NaCl,因Na的物质的量不变,则消耗盐酸的体积相等,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钠的化合物的相关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根据元素质量守恒进行计算,可省去中间过程的繁琐.8.如表中,对陈述Ⅰ、Ⅱ的正确性及两者间因果关系的判断,完全正确的是( )选项陈述Ⅰ陈述Ⅱ判断A 铝制炊具最好不要盛放酸性或碱性较强的液体食物因为Al和Al2O3既可以与酸反应、又可以与碱反应Ⅰ对,Ⅱ对,有B 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熔化但不滴落铝箔对熔化的铝有较强的吸附作用Ⅰ对,Ⅱ对,有C 海啸使水源发生污染可用明矾进行消毒和净化因为明矾水解生成Al(OH)3胶体,具有吸附性Ⅰ对,Ⅱ错,无D 铁或铝制成的槽车可以密封贮运浓硫酸或浓硝酸因为铁和铝不能与浓硫酸或浓硝酸反应Ⅰ错,Ⅱ对,无A.A B.B C.C D.D考点:铝的化学性质.分析:A.二者有因果关系;B.铝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的熔点高;C.明矾能净化水但不能消毒;D.铁和铝与浓硫酸或浓硝酸发生钝化反应.解答:解:A.因为Al和Al2O3既可以与酸反应,又可以与碱反应,则不要盛放酸性或碱性较强的液体食物,二者有因果关系,故A正确;B.铝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的熔点高,则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熔化但不滴落,Ⅱ错,故B错误;C.明矾中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胶体吸附水中的悬浮物而净化水,氢氧化铝胶体没有强氧化性,所以不能杀菌消毒,故C错误;D.铁和铝与浓硫酸或浓硝酸发生钝化反应,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于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评价能力的考查,明确物质的性质为解答该题的关键,难度不大.9.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含Fe2O3杂质)为原料冶炼铝的工艺流程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试剂X可以是氢氧化钠溶液,也可以是盐酸B.反应①、过滤后所得沉淀为氢氧化铁C.图中所示转化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D.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NaAlO2+CO2+2H2O=Al(OH)3↓+NaHCO3考点:镁、铝的重要化合物;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专题: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分析:A、由溶液乙通入过量的Y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碳酸氢钠可知,溶液乙中含有偏铝酸根、气体Y为二氧化碳,故试剂X为氢氧化钠溶液;B、试剂X为氢氧化钠溶液,氧化铁与氢氧化钠不反应;C、电解熔融氧化铝生成铝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过量的二氧化碳与偏铝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与碳酸氢钠.解答:解:A、由溶液乙通入过量的Y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碳酸氢钠可知,溶液乙中含有偏铝酸根、气体Y为二氧化碳,故试剂X为氢氧化钠溶液,不可能为盐酸,故A错误;B、氧化铁与氢氧化钠不反应,反应①后过滤所带沉淀为氧化铁,故B错误;C、电解熔融氧化铝生成铝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D、过量的二氧化碳与偏铝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与碳酸氢钠,反应方程式为NaAlO2+CO2+2H2O=Al(OH)3↓+NaHCO3,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铁、铝化合物的性质以工业冶炼铝等,难度中等,理解工艺原理,根据工艺流程判断试剂X为氢氧化钠是解题关键.10.下列铁的化合物可以分别通过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生成的是( ) A.FeCl2B.Fe3O4C.Fe(OH)3D.Fe2(SO4)3考点:化学基本反应类型.分析: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复分解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据此分析.解答:解:A、FeCl2可以由FeCl3和Fe的化合得到,也可以由Fe和HCl的置换得到,也可以由Fe(OH)2和HCl的复分解得到,故A正确;B、Fe3O4能通过铁与氧气的化合反应得到,也能通过铁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的置换反应得到,但无法通过复分解得到,故B错误;C、Fe(OH)3可以通过Fe(OH)2和氧气、水的化合得到,也可以通过氯化铁与氢氧化钠的复分解得到,但无法通过置换得到,故C错误;D、硫酸铁可以通过FeSO4溶液与氧气的化合得到,但无法通过置换得到,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生成途径,掌握好常见的反应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11.在含有FeCl3和BaCl2的酸性溶液中,通入足量的SO2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后,向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白色沉淀是BaSO4和BaSO3B.溶液的酸性增强C.白色沉淀是BaSO4D.FeCl3全部被还原为FeCl2考点:二价Fe离子和三价Fe离子的检验.专题: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分析:在FeCl3的酸性溶液中,通入足量的SO2后,发生反应为:2Fe3++SO2+2H2O═2Fe2++SO42﹣+4H+,反应后溶液显示酸性,不可能生成亚硫酸钡沉淀,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Fe3+具有氧化性,通入足量SO2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Fe3+全部被还原为Fe2+,所以向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同时SO2被氧化为SO42﹣,白色沉淀是BaSO4,A、根据以上分析,因为溶液呈酸性,一定不会生成BaSO3沉淀,故A错误;B、依据2Fe3++SO2+2H2O═2Fe2++SO42﹣+4H+可知溶液酸性增强,故B正确;C、生成的白色沉淀为硫酸钡,故C正确;D、二氧化硫足量,Fe3+全部被还原为Fe2+,向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证明溶液在不存在铁离子,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铁的化合物的性质,题目难度中等,根据反应现象和物质的性质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解答该题的关键.12.氯气是化学性质很活泼的单质,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向氯水中加入亚硫酸钠溶液,氯水褪色B.通常状况下,干燥的氯气可以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C.纯净的H2在Cl2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集气瓶口呈现雾状;光照H2和Cl2的混合气体时,因迅速化合而爆炸D.氯气能与水反应生成HClO和HCl,久置氯水最终变为稀盐酸考点:氯气的化学性质.分析:A、氯气具有氧化性强;B、干燥的氯气不具备漂白性,真正起漂白作用的是次氯酸;C、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HCl,HCl极易结合空气中的水蒸气,点燃时安静燃烧,光照下发生爆炸;D、次氯酸不稳定,见光分解.解答:解:A、氯气具有氧化性强,氯气能将亚硫酸钠氧化,而使氯水褪色,故A正确;B、干燥的氯气不具备漂白性,真正起漂白作用的是次氯酸,所以干燥的氯气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故B错误;C、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HCl,HCl极易结合空气中的水蒸气,点燃时安静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集气瓶口呈现雾状,光照下反应快发生爆炸,故C正确;D、次氯酸不稳定,见光分解,生成氧气和氯化氢,所以久置氯水最终变为稀盐酸,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氯气的化学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氯气和次氯酸的性质的区别.13.NaCl是一种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5℃时,NaHCO3在水中的溶解度比Na2CO3的大B.石灰乳与Cl2的反应中,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常温下干燥的Cl2能用钢瓶贮运,所以Cl2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与铁反应D.图示转化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考点:氧化还原反应;氯气的化学性质;钠的重要化合物.分析:A、根据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判断;B、结合反应方程式化合价的变化判断;C、铁能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棕黄色的烟FeCl3;D、根据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变化判断.解答:解:A、碳酸钠易溶于水,碳酸氢钠能溶于水,但是NaHCO3在水中的溶解度比Na2CO3的小,故A错误;B、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Cl元素的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所以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B正确;C、在加热或点燃的条件下,Fe能与氯气发生化合反应,3Cl2+2Fe2FeCl3,故C错误;D、氯化钠和水、氨气、二氧化碳的反应以及碳酸氢钠的分解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盐的溶解性、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等问题,是小型综合题;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判断即可,题目难度不大.14.下列变化的实质相似的是( )①浓硫酸和浓盐酸在空气中敞口放置时浓度均减小②二氧化硫和氯气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③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溴水褪色④氨气和碘化氢气体均不能用浓硫酸干燥⑤常温下浓硫酸用铁制容器存放、加热条件下浓硫酸能与木炭反应⑥浓硫酸能在白纸上写字,氢氟酸能在玻璃上刻字⑦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只有②③④B.只有⑤⑦C.只有③④⑥⑦D.全部考点:浓硫酸的性质;氨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分析: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易挥发;②二氧化硫能和有色物质反应生成无色物质,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③二氧化硫能和有色物质反应生成无色物质,二氧化硫能被强氧化剂溴氧化;④氨气为碱性气体,碘化氢具有还原性;⑤浓硫酸具有强的氧化性;⑥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氢氟酸与二氧化硅能够发生反应;⑦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都能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难溶性钙盐.解答:解: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使其溶液浓度减小,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能挥发导致溶液浓度降低,所以二者原理不同,故不选;②二氧化硫能和有色物质反应生成无色物质而体现漂白性,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而体现漂白性,所以二者原理不同,故不选;③二氧化硫能和有色物质反应生成无色物质而体现漂白性,二氧化硫能被强氧化剂溴氧化生成硫酸,溴被还原生成HBr,二氧化硫体现还原性,所以二者原理不同,故不选;④两者都能和浓硫酸反应,氨气是碱性气体与浓硫酸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硫酸铵,HI与浓硫酸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H2SO4+2HI═I2+SO2↑+2H2O,变化的实质不同,故④选;⑤常温下浓硫酸用铁制容器存放、加热条件下浓硫酸能与木炭反应,两者都体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变化的实质相同,故选;⑥前者是浓硫酸的脱水性,后者是氢氟酸的腐蚀性:4HF+SiO2═SiF4↑+2H2O,变化的实质不同,故不选;⑦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都能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难溶性钙盐而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者原理相同,故选;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物质之间的反应,明确反应原理是解本题关键,熟悉常见物质的性质,注意二氧化硫、次氯酸漂白原理的差别,二氧化硫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为易错点.15.将BaCl2溶液分盛在两支试管中,第1支加入HNO3,第2支加入烧碱溶液,然后再分别通入SO2气体,结果两试管均有白色沉淀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证明SO2具有强氧化性和酸性B.若第1支试管改通H2S或Cl2气体,后再通SO2气体,均不会产生沉淀C.若第2支试管改通NH3,后通SO2,不会产生沉淀D.升高pH使SO2水溶液中SO浓度增大考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硝酸的化学性质.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分析:通入SO2气体的BaCl2溶液分盛于两支试管,一支加稀硝酸,与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根离子,再与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另一支加烧碱溶液,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根离子,再与钡离子结合生成亚硫酸钡沉淀,并结合物质的性质及氧化还原反应来解答.解答:解:A.由第1支试管中的反应可知,体现二氧化硫的还原性,第2支试管中体现酸性氧化物的性质,二氧化硫不具有酸性,故A错误;B.若第1支试管改通H2S,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S沉淀,若第1支试管改通Cl2,发生Cl2+SO2+H20=2HCl+H2SO4,再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故B错误;C.第2支试管改通NH3,后通SO2,发生2NH3+SO2+H20=(NH4)2SO3,再与氯化钡反应生成亚硫酸钡沉淀,故C错误;D.升高pH,碱性增强,与二氧化硫反应增大溶解度,则使SO2水溶液中SO32﹣浓度增大,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发生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氧化还原反应及复分解反应的考查,注意B、C中白色沉淀的分析,题目难度不大.16.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足量的SO2通入氨水中:SO2+2NH3•H2O═2NH4++SO32﹣+H2OB.SO2通入溴水中:Br2+SO2+2H2O═2H++SO42﹣+2HBrC.少量SO2通入漂白粉溶液中:SO2+H2O+Ca2++2ClO﹣═CaSO3↓+2HClOD.酸雨久置pH变小:2H2SO3+O2═4H++2SO42﹣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分析:A.反应生成亚硫酸氢铵;B.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和HBr,HBr为强酸;C.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钙;D.亚硫酸被氧化生成硫酸,酸性增强,pH减小.解答:解:A.足量的SO2通入氨水中的离子反应为SO2+NH3•H2O═NH4++HSO3﹣,故A错误;B.SO2通入溴水中的离子反应为Br2+SO2+2H2O═4H++SO42﹣+2Br﹣,故B错误;C.少量SO2通入漂白粉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为SO2 +3ClO﹣+Ca2++H2O=CaSO4↓+Cl﹣+2HClO,故C 错误;D.酸雨久置pH变小的离子反应为2H2SO3+O2═4H++2SO42﹣,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判断,为高频考点,把握发生的反应及离子反应的书写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反应考查,题目难度不大.17.已知某溶液中存在较多的H+、SO42﹣、NO3﹣,则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 ) A.Al3+、CH3COO﹣、Cl﹣B.Mg2+、Ba2+、Br﹣C.Mg2+、Cl﹣、I﹣D.Na+、NH4+、Cl﹣考点:离子共存问题.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根据离子反应,即各选项中的离子能否与题干中的离子发生反应思考.解答:解:A.Al3+、CH3COO﹣、Cl﹣中的CH3COO﹣可与 H+、SO42﹣、NO3﹣中的 H+反应生成弱电解质醋酸,故A错误.B.Mg2+、Ba2+、Br﹣中的Ba2+可与H+、SO42﹣、NO3﹣中的SO42﹣反应,即Ba2++SO42﹣═BaSO4↓,故B错误.C.在H+、SO42﹣、NO3﹣中含有的硝酸是氧化性酸,而能与具有强还原性的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D.H+、SO42﹣、NO3﹣中的任何离子与Na+、NH4+、Cl﹣中的任何离子都不发生反应,因此可以大量共存,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不仅限定在各选项中的离子,还要看它们与题干中的离子能否发生反应,这是解答本类题目的方法.18.下列各物质不能通过化合反应直接得到的是( )A.CH3COOH B.C3H8C.Fe(OH)3D.CuS考点:铁的化学性质;化学基本反应类型;铜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分析:A.醋酸酐与水发生化合反应;B.烯烃或炔烃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C.氢氧化亚铁、氧气、水发生化合反应;D.S具有弱氧化性,而Cu为变价金属.解答:解:A.醋酸酐与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醋酸,为化合反应,故A不选;B.烯烃或炔烃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则丙烯与氢气化合生成丙烷,故B不选;C.氢氧化亚铁、氧气、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故C不选;D.S具有弱氧化性,而Cu为变价金属,则Cu与S反应化合生成Cu2S,故D选;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选项A为解答的难点,题目难度不大.19.C6H12O2属于酯类的同分异构体共有( )种.A.20 B.21 C.22 D.24考点: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分析:分子式为C6H12O2,属于酯类的同分异构体均属于饱和一元酸和饱和一元醇形成的酯,根据醇和羧酸的情况进行回答.解答:解:分子式为C6H12O2,属于酯类的同分异构体有如下几种情况:①甲醇和戊酸形成的酯,甲醇没有同分异构体,戊酸有4种同分异构,所以这样的酯是4种;②乙醇和丁酸形成的酯,乙醇没有同分异构体,丁酸有2种同分异构,所以这样的酯是2种;③丙醇和丙酸形成的酯,丙醇2种同分异构体,丙酸没有同分异构体,所以这样的酯是2种;④丁醇和乙酸形成的酯,丁醇4种同分异构体,乙酸没有同分异构体,所以这样的酯是4种;④戊醇和甲酸形成的酯,戊醇8种同分异构体,甲酸没有同分异构体,所以这样的酯是8种.综上可知:属于乙酸乙酯同系物的同分异构体共有20种.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同分异构体的书写与判断,难度中等,关键确定醇的结构及羧酸的同分异构体,注意利用数学法进行计算.20.FeS 与一定浓度的HNO3反应,生成Fe(NO3)3、Fe2(SO4)3、NO2、N2O4、NO 和H2O,当NO2、N2O4、N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 时,实际参加反应的FeS 与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6 B.1:7 C.2:11 D.16:25考点: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分析:先根据转移电子守恒计算参加反应的n(FeS),根据硫原子的物质的量计算生成硫酸铁需要铁元素的物质的量,再根据剩余铁元素的物质的量计算起酸作用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根据气体的物质的量结合原子守恒计算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从而得出FeS 与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解答:解:设NO2、N2O4、NO 的物质的量都是1mol,生成物质的量分别都是1molNO2、N2O4、NO时,硝酸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1mol×(5﹣4)+1mol×2×(5﹣4)+1mol×(5﹣2)=6mol,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计算n(FeS),n(FeS)== mol,根据Fe2(SO4)3中硫酸根离子和铁离子的关系式知,生成硫酸铁需要的铁元素的物质的量==,则剩余的mol铁元素生成硝酸铁,根据氮原子守恒知,生成Fe(NO3)3的硝酸的物质的量=mol×3=mol,根据氮元素守恒得,生成物质的量分别都是1molNO2、N2O4、NO时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1mol+2mol+1mol=4mol,所以实际参加反应的FeS 与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mol:(+4mol)=1:7,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根据转移电子守恒计算n(FeS),再结合原子守恒来分析解答,难度中等,也可以根据转移电子守恒配平方程式进行解答.二、填空题(共40分)21.(18分)请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者离子方程式.①实验室制备氯气:MnO2+4HCl MnCl2+Cl2↑+2H2O.②实验室制备氨气:2NH4Cl+Ca(OH)2CaCl2+2NH3↑+2H2O.③氯碱工业原理:2NaCl+2H2O2NaOH+Cl2↑+H2↑.④泡沫灭火器工作原理:Al3++3HCO3﹣⇌Al(OH)3↓+3CO2↑.⑤工业生产粗硅:SiO2+2C Si+2CO↑.。

【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检测化学试题

【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检测化学试题

哈三中2015-2016 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学年第一次测试化学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La-139 Ni-59 K-39 C-12 N-14 Cl-35.5 Cu-64 H-1O-16第I 卷(选择题共54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 小题,每小题3 分,共54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量使用薪柴为燃料不能体现低碳生活B.实现化石燃料清洁利用,就无需开发新能源C.铅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负极质量减小,正极质量增加D.钢管与电源正极连接,钢管可被保护2.下列物质在生活中应用时,起氧化作用的是A.明矾作净水剂C.漂粉精作消毒剂B.甘油作护肤保湿剂D.铁粉作食品袋内的脱氧剂3.N 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 L N2 和H2 混合气中含N A 个原子B.3 mol 单质Fe 完全转变为Fe3O4,失去8N A 个电子C.2 L 0.5 mol·L-1 硫酸钾溶液中,含有N A 个阳离子D.标准状况下,2128 mL 甲醛含有2.85N A 个电子4.下列装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5.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CO2 和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的主反应如下:①CO(g)+2H 2(g) CH 3OH(g) △H 1=-99 kJ·mol -1②CO 2(g)+3H 2(g) CH 3OH(g)+H 2O(g) △H 2③CO 2(g)+H 2(g) CO(g)+H 2O(g) △H 3=+41 kJ·mol -1已知反应①中的相关的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则 C-H 键能和△H 2 分别是A .403 kJ·mol -1,-66 kJ·mol -1 C .314 kJ·mol -1,-18 kJ·mol -1B .423 kJ·mol -1,+28 kJ·mol -1D .413 kJ·mol -1,-58 kJ·mol -16.纯净物 X 、Y 、Z 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 .X 可能是金属铜 C .Z 不可能是氯化钠B .Y 可能是氢气D .Z 可能是三氧化硫7.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HCl 和 NaOH 反应的中和热△H=-57.3 kJ/mol ,则浓 H 2SO 4 和 Ca(OH)2 反应的中和热 △H=2×(-57.3) kJ/molB .CO(g)的燃烧热是 283.0 kJ/mol ,则 2CO 2(g) 2CO(g)+O 2(g)反应的△H=2×283.0 kJ/mol C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 .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将碱缓慢倒入酸中,所测温度值偏大8.用右图所示装置除去含有 CN -、Cl -废水中的 CN -时,控制溶液的 PH 为 9~10,阳极产生的 ClO -将 CN -氧化为两种无污染的气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用石墨作阳极,铁作阴极B .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l -+2OH --2e -===ClO -+H 2OC .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 2O +2e -===H 2↑+2OH -D .除去 CN -的反应:5ClO -+2CN -+2H +===N 2↑+2CO 2↑+5Cl -+H 2O9.下列有关物质分类的描述正确的是A . 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B .SO 2 水溶液能导电,所以 SO 2 是电解质C .胶体是纯净物,可以用丁达尔效应鉴别胶体和溶液D . 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往往需要采用多种分类方法,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10.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11.题 11 图为青铜器在潮湿环境中发生的电化学腐蚀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腐蚀过程中,铜被氧化B .已知环境中的 Cl -扩散到孔口,并与正极反应产物和负极反应产物作用生成多孔铜锈Cu 2(OH)3Cl ,则其离子方程式为:2Cu 2++3OH -+Cl -=Cu 2(OH)3Cl ↓C .若生成 4.29 g Cu 2(OH)3Cl ,则理论上耗氧体积定为 0.448 LD .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 2+4e -+2H 2O=4OH-选 项 实验操作现象 结论A粗铜板作阳极,电解硫酸铜溶液 粗铜溶解,纯铜在阴极上析出 Cu 放电是氧化剂 B 向银氨溶液中滴加几滴乙醛后 水浴加热 银附着在试管壁上 乙醛发生还原反 应C向含 I -的无色溶液中滴加少量 新制氯水,再滴加淀粉溶液 加入淀粉后溶液变成蓝色 氧化性:Cl 2>I 2 D向 FeSO 4 溶液中先滴入 KSCN 溶液再滴加 H 2O 2 溶液 加入 H 2O 2 后溶液变成血红色 Fe 2+既有氧化性又 有还原性12.由 N 2O 和 NO 反应生成 N 2 和 NO 2 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由图分析 N 2O(g) 的能量一定高于 NO 2(g)+N 2(g)B .反应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键的断裂和化学键的生成C .若生成 1mol N 2(g),其△H=-139kJ·mol -1D . 由图可知 N 2+NO 2= N 2O+NO △H= +139kJ·mol -1, 反应过程若使用催化剂还可以减小反应的热效应13.通过 NO x 传感器可监测 NO x 的含量,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Pt 电极上发生的是氧化反应B .O 2-向正极迁移C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O-2e -+ O 2-=NO 2D . 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 2+2H 2O+4e -=4OH - 14.若(NH 4)2SO 4 在强热时分解的产物是 SO 2、N 2、NH 3 和 H 2O ,则该反应中化合价发生变化和未发生变化的 N 原子数之比为A .1:4 B. 1:2 C. 2:1 D. 4:115.在一定的温度、压强下,向 100 mL CH 4 和 Ar 的混合气体中通入 400 mL O 2,点燃 使其完全反应,最后在相同条件下得到干燥气体 460 mL Ar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则反应前混合气体中 CH 4 和 A .1︰4 B .1︰3 C .1︰2D .1︰1 -16.下列实验设计及其对应的离子方程式均正确的是A .用 FeCl 3 溶液腐蚀铜线路板:Cu + 2F e 3 + = Cu 2+ + 2Fe 2+B .向沸水中滴加氯化铁溶液制备氢氧化铁胶体:Fe 3+ + 3H 2 O =F e ( O H ) 3 + 3 H +C .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备金属钠:2N a C l = 2N a + Cl 2 ↑D .用浓盐酸酸化的 KMnO 4 溶液与 H 2O 2 反应,证明 H 2O 2 具有还原性:2MnO - + 6H + + 5H 2 O 2 = 2Mn 2+ + 5O 2 ↑ + 8H 2 O 417.储氢合金是一类能够大量吸收氢气,并与氢气结合成金属氢化物的材料。

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I卷(选择题共5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I C-12 O-16一、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共10小题,每道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中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A.Cu B.CO2C.NH4Cl D.NH3·H2O2.下列盐溶液中呈酸性的是( )A.NaCl B.CH3COONa C.FeC13D.NaHCO33.一定温度下,用水稀释0.1 mol/L的醋酸溶液,随加水量的增加而增大的是( ) A.n(CH3COOH) B.c(H+) C.c(H+) ·c(OH-) D.c(H+)/c(CH3COOH) 4.下列措施可使2HBr (g) Br2 (g) +H2 (g)△H>0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 A.升温B.加压C.恒温恒容通入氢气D.加入催化剂5.用己知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醋酸,下列实验用品中一定不需要的是( ) A.酸式滴定管B.碱式滴定管C.甲基橙D.酚酞6.25℃时,某溶液中水电离的OH-浓度为1×10-5,该溶液可能是( )A.NaOH B.HCl C.NaCl D.Na2CO37.蒸干灼烧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得到该物质的是( )A.AlC13B.Fe2 (SO4)3C.NaHCO3D.(NH4)2CO38.一定温度下,AgCl在相同体积的下列液体中溶解量最大的是( )A.纯水B.0. 1mol/L的HCl C.0.1mol/L的MgCl2D.0.1mol/L的AgNO3 9.对如图所示装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装置可以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B.电子由锌电极向铜电极移动C.盐桥中的阴离子向锌电极移动D.锌电极为正极,发生氧化反应10.在相同温度下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减小的是( )A.HCl B.NaOH C.Na2SO4D.CuSO4二、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共10小题,每道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高二化学(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高二化学(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

哈三中2015—2016 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学年第一学段考试化学(文)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60 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6 O-8一、选择题(共30 题,每题2 分,共计60 分,每题均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0.1mol Na2SO4溶液中钠离子的数目是()A.6.02×1023B.2C.1.204×1023D.6.02×10222.分离汽油和水的混合溶液可选用的最好的方法是()A.过滤B.蒸发C.分液D.萃取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电解质的是()A.HClB.NaOHC.蔗糖D.CuSO44.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B.Cl2 + H2O = HCl + HClOC.CaO + H2O = Ca(OH)25.下列金属中,遇到盐酸或强碱溶液都能放出氢气的是()A.AgB.FeC.AlD.Cu6.将10mL 0.5mol/L NaOH 溶液,加水稀释到100mL,稀释后溶液中NaOH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0.05 mol/LB.0.01 mol/LC.0.02 mol/LD.0.03 mol/L7.下列各组物质中,所含分子数相同的是()A.10 g H2 和10 g O2B.5.6 L N2 和11 g CO2C.9 g H2O 和0.5 mol Br2D.224 mL H2(标准状况)和0.1 mol N28.下列各组的离子中,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9.下列关于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钠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B.钠燃烧时生成氧化钠C.钠有很强的还原性D.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10.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Fe3+可以用的试剂是()A.稀HClB.蔗糖溶液C.KSCN 溶液D.NaCl 溶液11.氢氧化钠不能用玻璃塞保存是因为玻璃中含有()A.SiB.SiO2C.H2SiO3D.Na2SiO312.下列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的物质是()A. 氯水B.次氯酸钠溶液C.漂白粉溶液D.氯化钙溶液13.下列气体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A.N2B.NOC.NO2D.SO214.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SO2 使品红溶液褪色B.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C.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D.漂白粉使某些染料褪色15.元素O 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A.8B.10C.2D.1816.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学键是一种作用力B.化学键可以使离子相结合,也可以使原子相结合C.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分子内的化学键断裂,产物分子中的化学键形成D.非极性键不是化学键17.下列关于物质性质变化的比较,不正确的是()A.酸性强弱:B.原子半径大小:Na<K<RbC.碱性强弱:KOH>NaOH>LiOHD.金属性强弱:Na>Mg>Al18.影响Fe 与盐酸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很多,但不包括()A.铁的用量B.接触面积C.盐酸的浓度D.温度19.鉴别甲烷、一氧化碳和氢气三种无色气体的方法,是将它们分别()A.先后通入溴水和澄清石灰石B.点燃后罩上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C.点燃,先后罩上干燥的冷烧杯和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D.点燃后罩上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通入溴水20.下列物质中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是()A.橡胶B.葡萄糖C.纤维素D.乙酸21.蛋白质发生的下列过程中,可逆的是()A.盐析B.变性C.煮熟D.加入浓硫酸22.金属易腐蚀,下列金属的防护方法不合理的是()A.在衣架和电线外面包上一层塑料层B.在船身下方连接铜块C.健身器材表面刷油漆D.在钢制品外层镀上铬23.酶是一种()A.糖类B.蛋白质C.油脂D.维生素24.下列对阿司匹林的描述错误的是()A.化学名为乙酰水杨酸B.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白色晶体C.长期大量服用会出现不良反应D.是一种重要的抗生素即消炎药25.下列不属于三大合成材料的是()A.陶瓷B.塑料C.合成纤维D.合成橡胶26.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液的pH 保持()A.弱碱性B.弱酸性C.强碱性D .强酸性27.下列有关垃圾处理的方法不正确的是()A.垃圾处理常用的方法是卫生填埋,堆肥和焚烧B.将垃圾分类并回收利用是垃圾处理的发展方向C.填埋垃圾不需要处理,只要深埋即可D.没有绝对的“垃圾”,垃圾也可以回收利用28.长期吸食或注射毒品会危及人体健康,下列各组中都属于毒品的是()A.冰毒、黄连素B.海洛因、青霉素C.大麻、摇头丸D.胃舒平、鸦片29.为了避免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我国禁止生产和销售含()的洗衣粉。

[推荐学习]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卷 文(含解析)

[推荐学习]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卷 文(含解析)

2015-2016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高二(上)第一次段考化学试卷(文科)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计60分,每题均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0.1mol Na2SO4溶液中钠离子的数目是()A.6.02×1023B.2 C.1.204×1023D.6.02×10222.分离汽油和水的混合溶液可选用的最好的方法是()A.过滤 B.蒸发 C.分液 D.萃取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电解质的是()A.HCl B.NaOH C.蔗糖 D.CuSO44.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2NaOH+H2SO4=Na2SO4+2H2OB B.Cl2+H2O=HCl+HClOC.CaO+H2O=C a(OH)2D.CaCO3CaO+CO25.下列金属中,遇到盐酸或强碱溶液都能放出氢气的是()A.Cu B.Mg C.Fe D.Al6.将10mL0.5mol/L NaOH 溶液,加水稀释到100mL,稀释后溶液中NaOH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0.05 mol/L B.0.01 mol/L C.0.02 mol/L D.0.03 mol/L7.下列各组物质中,所含分子数相同的是()A.10 g H2和10 g O2B.5.6 L N2(标准状况)和22 g CO2C.9 g H2O和0.5 mol Br2D.224 mL H2和0.01 mol N28.下列各组的离子中,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K+、H+、SO、OH﹣B.Na+、H+、Cl﹣、COC.Na+、Ca2+、CO、NOD.K+、Cu2+、Cl﹣、SO9.下列关于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钠燃烧时发出黄色的火焰B.钠燃烧时生成氧化钠C.钠有很强的还原性D.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10.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Fe3+可以用的试剂是()A.稀HCl B.蔗糖溶液 C.KSCN 溶液D.NaCl 溶液11.氢氧化钠不能用玻璃塞保存是因为玻璃中含有()A.Si B.SiO2C.H2SiO3D.Na2SiO312.下列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的物质是()A.次氯酸钠溶液 B.氯水 C.漂白粉溶液D.氯化钙溶液13.下列气体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A.N2B.NO C.NO2D.SO214.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褪色B.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C.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D.漂白粉使某些染料褪色15.元素O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A.8 B.10 C.2 D.1816.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学键是一种作用力B.化学键可以使离子相结合,也可以使原子相结合C.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分子内的化学键断裂,产物分子中的化学键形成D.非极性键不是化学键17.下列关于物质性质变化的比较,不正确的是()A.酸性强弱:HIO4>HBrO4>HClO4B.原子半径大小:Na>Mg>AlC.碱性强弱:KOH>NaOH>LiOHD.金属性强弱:Na>Mg>Al18.影响Fe 与盐酸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很多,但不包括()A.铁的用量 B.接触面积 C.盐酸的浓度D.温度19.鉴别甲烷、一氧化碳和氢气三种无色气体的方法,是将它们分别()A.先后通入溴水和澄清的石灰水B.点燃后罩上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C.点燃,先后后罩上干燥的冷烧杯和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D.点燃后罩上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通入溴水20.下列物质中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是()A.果糖 B.葡萄糖C.纤维素D.乙酸21.蛋白质的下列过程中,可逆的是()A.盐析 B.变性 C.煮熟 D.加入浓硝酸22.金属易腐蚀,下列金属的防护方法不合理的是()A.在衣架和电线外面包上一层塑料层B.在船身下方连接铜块C.健身器材表面刷油漆D.在钢制品外层镀上铬23.酶是一种()A.糖类 B.蛋白质C.油脂 D.维生素24.下列对阿司匹林的描述错误的是()A.化学名为乙酰水杨酸B.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白色晶体C.长期大量服用会出现不良反应D.是一种重要的抗生素即消炎药25.下列不属于三大合成材料的是()A.陶瓷 B.塑料 C.合成纤维 D.合成橡胶26.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液的pH保持()A.弱碱性B.弱酸性C.强碱性D.强酸性27.下列有关垃圾处理的方法不正确的是()A.垃圾处理常用的方法是卫生填埋和封闭式焚烧B.将垃圾分类并回收利用是垃圾处理的发展方向C.填埋垃圾不需要处理,只要深埋即可D.没有绝对的“垃圾”,垃圾也可以回收利用28.长期吸食或注射毒品会危及人体健康,下列各组中都属于毒品的是()A.冰毒、黄连素 B.海洛因、红霉素C.大麻、摇头丸 D.黄曲霉素.尼古丁29.为了避免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我国禁止生产和销售含()的洗衣粉.A.Ca B.Cl C.O D.P30.燃气灶中心的金属容易生锈,这说明化学腐蚀速率与()有关.A.催化剂B.温度 C.反应物本性D.气体浓度二、填空题(共3题,31题20分,每空2分;32题10分,每空1分;33题10分,每空2分)31.把下列物质中杂质(即括号内物质)除去应选用的试剂(化学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KCl(K2SO4):试剂,方程式(2)FeCl2(CuCl2):试剂,方程式(3)Cu(CuO):试剂,方程式(4)NaHCO5(Na2CO5):试剂,方程式(5)Mg(Al):试剂,方程式.32.如图所示装置:(1)该原电池装置中负极为,发生反应;正极为,发生反应.(2)原电池将能转化为能.(3)电子流向是从到,电流方向是从到.33.金属是人类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1)生铁是(填化学式)和铁的合金,生铁的硬度比纯铁(填高、低)(2)生铁放置在潮湿的空气中会发生电化学腐蚀,请书写钢铁表面的水膜酸性较强时发生腐蚀的电极方程式.负极:正极:(3)用盐酸可以除去生铁表面的铁锈,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015-2016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高二(上)第一次段考化学试卷(文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计60分,每题均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0.1mol Na2SO4溶液中钠离子的数目是()A.6.02×1023B.2 C.1.204×1023D.6.02×1022【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专题】物质的量的计算.【分析】钠离子物质的量为硫酸钠的2倍,根据N=nN A计算钠离子数目.【解答】解:0.1mol Na2SO4溶液中钠离子的数目是0.1mol×2×6.02×1023mol﹣1=1.204×1023,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有关计算,比较基础,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2.分离汽油和水的混合溶液可选用的最好的方法是()A.过滤 B.蒸发 C.分液 D.萃取【考点】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专题】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分析】汽油和水的混合物分层,利用分液漏斗分离,以此来解答.【解答】解:汽油和水的混合物分层,利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分离,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方法的选择,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性质差异及混合物分离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电解质的是()A.HCl B.NaOH C.蔗糖 D.CuSO4【考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为非电解质,无论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都一定为化合物,据此进行判断.【解答】解:A、HCl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所以HCl为电解质,故A错误;B、氢氧化钠在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能够导电,所以氢氧化钠为电解质,故B错误;C、蔗糖在水溶液和液态都不导电,是非电解质,故C正确;D、硫酸铜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能够导电,硫酸铜为电解质,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明确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概念,特别注意:不是电解质的物质不一定属于非电解质.4.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2NaOH+H2SO4=Na2SO4+2H2OB B.Cl2+H2O=HCl+HClOC.CaO+H2O=C a(OH)2D.CaCO3CaO+CO2【考点】氧化还原反应.【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分析】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说明该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其特征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2NaOH+H2SO4=Na2SO4+2H2O中各元素化合价不变,所以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A错误;B.Cl2+H2O=HCl+HClO中Cl元素化合价变化,则有电子转移,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C.CaO+H2O=C a(OH)2中各元素化合价不变,所以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C错误;D.CaCO3CaO+CO2中各元素化合价不变,所以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判断,根据元素化合价变化来分析解答即可,知道常见元素化合价及常见反应类型,题目难度不大.5.下列金属中,遇到盐酸或强碱溶液都能放出氢气的是()A.Cu B.Mg C.Fe D.Al【考点】铝的化学性质.【专题】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分析】根据金属的性质进行判断.Al既能与盐酸又能与强碱溶液都能放出氢气.【解答】解:A、铜与盐酸、强碱溶液不不反应,故A不符合;B、镁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与强碱不反应,故B不符合;C、铁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与强碱不反应,故C不符合;D、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与强碱生成偏铝酸盐与氢气,故D符合.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金属的性质、铝的特殊性,难度不大,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注意概念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6.将10mL0.5mol/L NaOH 溶液,加水稀释到100mL,稀释后溶液中NaOH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0.05 mol/L B.0.01 mol/L C.0.02 mol/L D.0.03 mol/L【考点】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专题】溶液浓度的计算.【分析】将10mL0.5mol/L NaOH 溶液加水稀释到100mL,稀释过程中溶质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不变,根据c=计算出稀释后溶液中NaOH 的物质的量浓度.【解答】解:将10mL0.5mol/L NaOH 溶液加水稀释到100mL,稀释过程中NaOH的物质的量不变,则稀释后溶液中NaOH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NaOH)=0.05mol/L,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溶液稀释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明确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表达式,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化学计算能力.7.下列各组物质中,所含分子数相同的是()A.10 g H2和10 g O2B.5.6 L N2(标准状况)和22 g CO2C.9 g H2O和0.5 mol Br2D.224 mL H2和0.01 mol N2【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分析】根据N=nN A可知,所含分子数相同,则物质的量相等.A.根据n=计算10g氢气和10g氧气的物质的量关系;B.根据n=计算氮气物质的量,根据n=计算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C.根据n=计算水的物质的量;D.未指明氢气所处的状态,不能确定224mL氢气的物质的量.【解答】解:A.根据n=可知,10g氢气和10g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g/mol:2g/mol=16:1,二者物质的量不相等,含有分子数目不相等,故A错误;B.标况下,5.6L氮气物质的量为=0.25mol,22g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0.5mol,二者物质的量不相等,含有分子数目不相等,故B错误;C.9g水的物质的量为=0.5mol,与溴的物质的量相同,含有分子数目相等,故C正确;D.未指明氢气所处的状态,气体摩尔体积不一定是22.4L/mol,不能确定224 mL H2的物质的量,其物质的量不一定为0.01mol,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有关计算,比较基础,注意气体摩尔体积的适用范围及适用条件.8.下列各组的离子中,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K+、H+、SO、OH﹣B.Na+、H+、Cl﹣、COC.Na+、Ca2+、CO、NOD.K+、Cu2+、Cl﹣、SO【考点】离子共存问题.【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A.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B.氢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反应;C.钙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反应生成难溶物碳酸钙;D.四种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够共存.【解答】解:A.H+、OH﹣之间发生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H+、CO32﹣之间发生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Ca2+、CO32﹣之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D.K+、Cu2+、Cl﹣、SO42﹣之间不发生反应,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共存的正误判断,为高考的高频题,题目难度中等题,注意掌握离子反应发生条件,明确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之间(如 Fe3+和 SCN﹣)等;试题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和检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9.下列关于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钠燃烧时发出黄色的火焰B.钠燃烧时生成氧化钠C.钠有很强的还原性D.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考点】钠的化学性质.【专题】金属概论与碱元素.【分析】钠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性质活泼,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过氧化钠等,以此解答.【解答】解:A.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故A正确;B.钠燃烧生成过氧化钠,故B错误;C.钠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具有很强的还原性,故C正确;D.钠位于周期比第Ⅰ主族,最外层有1个电子,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钠的结构和性质,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双基的考查,题目较为基础,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学习.10.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Fe3+可以用的试剂是()A.稀HCl B.蔗糖溶液 C.KSCN 溶液D.NaCl 溶液【考点】二价Fe离子和三价Fe离子的检验.【专题】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分析】铁离子的检验方法是:向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观察现象,若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中存在Fe3+,若没有变成红色,证明溶液中没有铁离子,据此完成本题.【解答】解: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Fe3+的方法为:向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然后观察现象,若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中存在Fe3+,否则没有铁离子,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铁离子的检验方法,题目难度不大,要求学生掌握铁离子的检验方法,试题贴近高考,针对性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11.氢氧化钠不能用玻璃塞保存是因为玻璃中含有()A.Si B.SiO2C.H2SiO3D.Na2SiO3【考点】硅和二氧化硅.【专题】碳族元素.【分析】二氧化硅为酸性氧化物,与氢氧化钠生成粘合剂硅酸钠,据此解答.【解答】解: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生成粘合剂硅酸钠,反应方程式为:SiO2+2NaOH═Na2SiO3+H2O,所以不能用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盛装碱性溶液,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试剂的保存,明确玻璃的成分及性质,明确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物硅酸钠的性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12.下列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的物质是()A.次氯酸钠溶液 B.氯水 C.漂白粉溶液D.氯化钙溶液【考点】氯气的化学性质;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专题】卤族元素.【分析】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有HClO、SO2、H2O2、O3等物质或能生成该物质的单质或化合物.【解答】解:A.次氯酸钠溶液含有ClO﹣,能生成HClO,具有漂白性,故A不选;B.氯水中含有HClO,具有漂白性,故B不选;C.漂白粉溶液含有ClO﹣,能生成HClO,具有漂白性,故C不选;D.氯化钙溶液不具有漂白性,故D选.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含氯化合物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积累相关物质的性质.13.下列气体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A.N2B.NO C.NO2D.SO2【考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分析】氮气为空气的主要成分,不是污染物,而NO、NO2、SO2都有毒,排放在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氮气为空气的主要成分,无毒,不会造成空气污染,故A正确;B.NO有毒,排放在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故B错误;C.NO2有毒,排放在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故C错误;D.SO2有毒,排放在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有毒气体和环境污染,熟悉常见的空气污染物即可解答,题目较简单.14.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褪色B.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C.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D.漂白粉使某些染料褪色【考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专题】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专题.【分析】化学变化是指在原子核不变的情况下,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褪色原理是二氧化硫与品红结合成无色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B.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原理是氯水有强氧化性能将有色布条氧化为无色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C.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D.漂白粉有强氧化性将染料氧化为无色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溶液的褪色,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15.元素O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A.8 B.10 C.2 D.18【考点】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专题】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分析】根据原子符号的含义,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 O的质子数为8,质量数为18,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18﹣8=10,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10﹣8=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组成,明确质量数、质子数和中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16.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学键是一种作用力B.化学键可以使离子相结合,也可以使原子相结合C.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分子内的化学键断裂,产物分子中的化学键形成D.非极性键不是化学键【考点】化学键.【专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分析】化学键是相邻原子或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化学键是一种作用力,离子键和共价键、金属键都属于化学键,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A.化学键是相邻原子或离子之间强烈的作用力,故A正确;B.化学键可以是原子之间的作用力,如共价化合物和多原子分子的单质等,也可以是离子之间的作用力,如离子晶体中阴阳离子之间的作用力,故B正确;C.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故C正确;D.非极性键为相同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属于化学键,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键的判断,明确化学键的概念是解本题关键,注意化学键中的几个关键词“相邻”、“强烈的相互作用”,题目难度不大.17.下列关于物质性质变化的比较,不正确的是()A.酸性强弱:HIO4>HBrO4>HClO4B.原子半径大小:Na>Mg>AlC.碱性强弱:KOH>NaOH>LiOHD.金属性强弱:Na>Mg>Al【考点】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分析】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B、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C、元素的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D、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解答】解:A、非金属性:Cl>Br>I,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HClO4>HBrO4>HIO4,故A错误;B、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所以原子半径:Na>Mg>Al,故B正确;C、金属性:K>Na>Li,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KOH>NaOH>LiOH,故C正确;D、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金属性Na>Mg>Al,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性质,熟悉元素周期律及元素性质的比较方法即可解答,难度不大.18.影响Fe 与盐酸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很多,但不包括()A.铁的用量 B.接触面积 C.盐酸的浓度D.温度【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发生的反应为Fe+2H+═Fe2++H2↑,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浓度以及固体的表面积等,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A.铁为固体,增大用量,但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故A选;B.增大接触面积,反应速率增大,故B不选;C.增大浓度,单位体积活化分子数目增多,反应速率增大,故C不选;D.升高温度,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反应速率增大,故D不选.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知识,为高频考点,侧重双基的考查,注意把握影响因素的差异性,难度不大.19.鉴别甲烷、一氧化碳和氢气三种无色气体的方法,是将它们分别()A.先后通入溴水和澄清的石灰水B.点燃后罩上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C.点燃,先后后罩上干燥的冷烧杯和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D.点燃后罩上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通入溴水【考点】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实验方案设计.【专题】物质检验鉴别题.【分析】A、甲烷、一氧化碳和氢气均不能和溴水、澄清的石灰水发生反应;B、点燃后罩上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可以检验二氧化碳的产生;C、干燥的冷烧杯可以检验水的生成,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可以检验二氧化碳的产生;D、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可以检验二氧化碳的产生,甲烷、一氧化碳和氢气均不能和溴水反应.【解答】解:A、甲烷、一氧化碳和氢气均不能和溴水、澄清的石灰水发生反应,先后通入溴水和澄清的石灰水,均无现象,故A错误;B、点燃后罩上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可以检验二氧化碳的产生,但是甲烷和一氧化碳燃烧的产物均有二氧化碳产生,无法鉴别,故B错误;C、干燥的冷烧杯中出现水珠的是甲烷和氢气,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的是甲烷和一氧化碳,现象各不一样,故C正确;D、点燃后罩上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甲烷、一氧化碳的燃烧产物均能使其变浑浊,通入溴水,均无明显现象,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学会用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的方法和技巧,学会运用猜想与事实验证的方法和技巧处理实验问题.20.下列物质中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是()A.果糖 B.葡萄糖C.纤维素D.乙酸【考点】纤维素的性质和用途;葡萄糖的性质和用途.【分析】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0以上的有机化合物为高分子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分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淀粉、纤维素、蛋白质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解答】解:A.果糖为单糖,分子式为C6H12O6,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A不选;B.葡萄糖为单糖,分子式为C6H12O6,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B不选;C.纤维素为多糖,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0以上,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C选;D.乙酸,分子式为C2H4O2,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故D不选;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高分子化合物,明确物质的成分及相对分子质量即可解答,较简单.21.蛋白质的下列过程中,可逆的是()A.盐析 B.变性 C.煮熟 D.加入浓硝酸【考点】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专题】有机化学基础.【分析】当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的盐溶液达到一定浓度时,反而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而从溶液中析出,这种作用叫盐析,在某些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的影响下,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和生理功能发生改变的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变性,据此分析.【解答】解:A.当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的盐溶液达到一定浓度时,反而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而从溶液中析出,这种作用叫盐析,盐析是可逆的,故A正确;B.变性是不可逆过程,故B错误;C.煮熟蛋白质属于蛋白质的变性,是不可逆过程,故C错误;D.向蛋白质中加入浓硝酸,浓硝酸能使蛋白质变性,是不可逆过程,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蛋白质的变性和盐析,难度不大,注意盐析和变性的区别.22.金属易腐蚀,下列金属的防护方法不合理的是()A.在衣架和电线外面包上一层塑料层B.在船身下方连接铜块C.健身器材表面刷油漆D.在钢制品外层镀上铬【考点】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钢铁生锈的条件是钢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酸性溶液、碱性溶液、盐溶液能促进金属生锈,防止金属生锈的方法有:在金属表面涂一层油漆;在金属表面镀一层金属;根据原电池原理进行保护等.【解答】解:A、衣架和电线外面包上一层塑料层以防锈,可以防止金属与空气接触,能防止金属被腐蚀,故A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高二(上)第一次段考化学试卷(理科)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条件一定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①增加反应物的物质的量②升高温度③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④加入生成物⑤加入MnO2.A.全部 B.①②⑤C.②D.②③2.在中和热测定的实验中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A.量筒 B.温度计C.环形玻璃搅拌棒D.天平3.设C+CO2⇌2CO﹣Q1,反应速率v1;N2+3H2⇌2NH3+Q2反应速率v2.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v1和v2的变化情况为()A.同时增大 B.同时减小C.v1增大,v2减小D.v1减小,v2增大4.已知299K时,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H=﹣92.0kJ/mol,将此温度下的1mol N2和3mol H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为(忽略能量损失)()A.一定小于92.0 kJ B.一定等于92.0 kJC.一定大于92.0 kJ D.不能确定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能发生反应C.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D.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如常温、加热等)下也能发生6.在2A+B⇌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v(A)=0.3mol/(L•s)B.v(B)=0.3mol/(L•s)C.v(C)=0.3mol/(L•s)D.v(D)=1mol/(L•s)7.强酸和强碱在稀溶液中的中和热可表示为:H+(aq)+OH﹣(aq)=H2O(l);△H=﹣57.3k kJ•mol﹣1,又知在溶液中反应有:CH3COOH(aq)+NaOH(aq)=CH3COONa(aq)+H2O(l);△H=﹣Q1kJ•mol﹣1,H2SO4(浓)+NaOH(aq)=Na2SO4(aq)+H2O(l);△H=﹣Q2kJ•mol﹣1HNO3(aq)+KOH(aq)═KNO3(aq)+H2O(l);△H=﹣Q3kJ•mol﹣1,则Q1、Q2、Q3的关系正确的是()A.Q1=Q2=Q3B.Q2>Q1>Q3C.Q2>Q3>Q1D.Q2=Q3>Q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能溶于水的盐是强电解质,不溶于水的盐是非电解质B.强电解质溶液中不存在分子,弱电解质溶液中必存在溶质分子C.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也一定是强电解质D.强电解质一定能导电,非电解质的水溶液一定不导电9.在100ml 下列溶液中,分别加入0.05molNaOH 固体,溶液的导电性变化不大的是()A.0.5mol/L 的HCl B.0.5mol/L 的CH3COOHC.蒸馏水D.0.5mol/L 的氨水10.下列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微粒组是()A.pH=1 的溶液中:K+、Fe2+、NO、SOB.含有大量Fe3+的溶液中:Al3+、Cu2+、Cl﹣、SOC.25℃,由水电离出的c(H+)=1×10﹣13mol/L 的溶液中:K+、NH、NO、Cl﹣D.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中:K+、Ba2+、Cl﹣、F﹣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0分)11.下列图象分别表示有关反应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的关系,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B.白磷比红磷稳定C.S(g)+O2(g)═SO2(g)△H1,S(s)+O2(g)═SO2(g)△H2,则△H1>△H2D.CO(g)+H2O(g)═CO2(g)+H2(g)△H>012.一定温度下,下列叙述不能作为可逆反应A(g)+3B(g)⇌2C(g)达到平衡标志的是()①C的生成速率与C的消耗速率相等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 A,同时生成3a mol B③A、B、C的浓度不再变化④C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⑤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⑥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变化⑦单位时间消耗a mol A,同时生成3a mol B⑧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3:2.A.②⑧ B.⑦④ C.①③ D.⑤⑥13.60mL 0.5mol•L﹣1NaOH 溶液和40mL 0.4mol•L﹣1的H2SO4 混合后,溶液的pH 约为()A.0.5 B.1.7 C.2 D.13.214.往一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H2和I2,发生反应H2(g)+I2(g)⇌2HI(g);△H<0,当达到平衡后,t0时若保持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而改变某一反应条件,使容器内压强增大(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容器内气体颜色变深,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B.平衡不移动,混合气体密度增大C.H2转化率增大,HI平衡浓度减小D.t0时减小体积或升高体系温度15.将固体NH4I置于密闭容器中,在某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NH4I(s)⇌NH3(g)+HI(g);2HI(g)⇌H2(g)+I2(g)当达化学平衡时,c(H2)=0.5mol/L,c(HI)=4mol/L,则容器中NH3、HI、I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8:8:1 B.10:8:1 C.2:2:1 D.3:2:1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25℃纯水中,c(H+)=c(OH﹣)=10﹣7 mol/L,呈中性B.溶液中,若c(H+)>10﹣7mol/L,则c(H+)>c(OH﹣),呈酸性C.c(H+)越大,则pH 越大,溶液的碱性越强D.pH为0的溶液,其中只有H+而无OH﹣17.把0.6molX气体和0.4molY气体混合于容积为2L的容器中,使其发生如下反应:3X(g)+Y(g)⇌nZ(g)+2W(g).5min末生成0.2molW,若测知以Z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1mol/L•min,则n的值为()A.4 B.3 C.2 D.118.体积相同pH相同的盐酸溶液和醋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中和时两者消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A.相同 B.中和盐酸的多 C.中和醋酸的多 D.无法比较19.化合物HIn在水溶液中因存在以下电离平衡,故可用作酸碱指示剂:HIn(溶液)⇌H+(溶液)+In﹣(溶液)红色黄色浓度为0.02mol•L﹣1的下列各溶液:①盐酸②石灰水③NaCl溶液④NaHSO4溶液⑤NaHCO3溶液⑥氨水,其中能使指示剂显红色的是()A.①④⑤B.②⑤⑥C.①④ D.②③⑥20.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X、Y两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可逆反应3X(g)+Y(g)═2Z(g),并达到平衡.已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测得X的转化率为37.5%,Y的转化率为25%,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X的反应速率为0.2 mol•L﹣1•s﹣1,则Z的反应速率为0.3 mo l•L﹣1•s﹣1B.若向容器中充入氦气,压强增大,Y的转化率提高C.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开始充入容器中的X、Y物质的量之比为2:1三、填空题21.现有①硫酸铜②碳酸钙③磷酸④硫化氢⑤三氧化硫⑥金属镁⑦石墨⑧液态氯化氢⑨NH3•H2O⑩熔融的氯化钠,其中(填序号)属于强电解质的是,属于弱电解质的是,属于非电解质的是,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的是,能导电的是.22.书写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与草酸反应:;(2)硫代硫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3)重铬酸钾溶液转化为铬酸钾:.23.发射卫星时可用肼(N2H4)为燃料和二氧化氮做氧化剂,两者反应生成氮气和气态水.已知;N2(g)+2O2(g)=2NO2(g)△H=67.7kJ•mol﹣1N2H4(g)+O2(g)=N2(g)+2H2O(g)△H=﹣543kJ•mol﹣1H2(g)+F2(g)=HF(g)△H=﹣269kJ•mol﹣1H2(g)+O2(g)=H2O(g)△H=﹣242kJ•mol﹣1(1)肼和二氧化氮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有人认为若用氟代替二氧化氮作氧化剂,则反应释放能量更大,肼和氟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4.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固体燃料以及各种化工产品的工业叫煤化工.(1)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碳即可产生水煤气.反应为:C(s)+H2O(g)⇌CO(g)+H2(g)△H=+131.3kJ/mol①该反应在高温下能自发进行的原因是②一定温度下,在一个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填字母,下同).A.容器中的压强不变 B.1mol H﹣H 键断裂的同时断裂2mol H﹣O 键C.V (CO)=V (H2)D.密闭容器的容积不再改变E.消耗1mol 水的同时生成1mol H2 F.容器的密度不变③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 .(2)水煤气再进一步反应可制取氢气.反应为H2O(g)+CO(g)⇌H2(g)+CO2(g),某温度下该反应的逆反应平衡常数K=.该温度下在甲、乙、丙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只0.010B.平衡时,甲中和丙中H2的转化率不等C.平衡时,丙中c(CO2)是甲中的2 倍D.平衡时,乙中CO2的转化率大于60%(3)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来生产甲醇.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如图表示该反应进行过程中能量(单位为kJ•mol﹣1)的变化.在体积为1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CO2和3mol H2,下列措施中能使c (CH3OH)减小的是.A.升高温度 B.充入He(g),使体系压强增大C.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出来 D.再充入1mol CO2和3mol H2.25.测得某溶液的pH=6.5,且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物质的量相等,此溶液呈性.测定温度室温(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其理由是.将此温度下pH=11的NaOH溶液aL与pH=1的H2SO4溶液bL混合.(1)若所得混合液为中性,则a:b .(2)若所得混合液的pH=2,则a:b .26.甲、乙两瓶氨水的浓度分别为1mol/L 和0.1mol/L,则甲、乙两瓶氨水c(OH﹣)之比10(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7.某一元弱酸A 和二元强酸B 的c(H+)相等,若将两溶液稀释相同的倍数,其溶液的c (H+)A B(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015-2016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高二(上)第一次段考化学试卷(理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条件一定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①增加反应物的物质的量②升高温度③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④加入生成物⑤加入MnO2.A.全部 B.①②⑤C.②D.②③【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①增加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反应物的浓度不一定变化;②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③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浓度不一定变化;④加入生成物,浓度不一定变化;⑤MnO2只在特定反应中是催化剂,并不是对所有反应都有用.【解答】解:①增加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反应物的浓度不一定增加,如固体、纯液体,反应不一定加快,故①错误;②升高温度,增加单位体积内的活化分子数,有效碰撞增加,反应速率加快,故②正确;③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浓度不一定增加,如固体、纯液体,反应不一定加快,故③错误;④加入生成物,浓度不一定变化,如固体、纯液体,故④错误;⑤MnO2只在特定反应中是催化剂,MnO2不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⑤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常见因素,较简单,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反应中固体、纯液体的量发生改变对反应速率无影响是学生在解题中容易忽略的知识.2.在中和热测定的实验中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A.量筒 B.温度计C.环形玻璃搅拌棒D.天平【考点】中和热的测定.【专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中和热测定的实验,需要量筒、温度计、环形玻璃搅拌棒,以此来解答.【解答】解:中和热测定的实验装置如图,需要温度计测定温度、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使溶液混合均匀,还需要量筒量取一定量的酸、碱溶液,显然不需要天平,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中和热的测定,明确实验需要的仪器及仪器的作用即可解答,题目较简单,注意使用量筒量取酸或碱溶液.3.设C+CO2⇌2CO﹣Q1,反应速率v1;N2+3H2⇌2NH3+Q2反应速率v2.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v1和v2的变化情况为()A.同时增大 B.同时减小C.v1增大,v2减小D.v1减小,v2增大【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升高温度,无论对于吸热还是放热反应,都会使反应速率增大.【解答】解:升高温度时,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的速率都增大,与吸放热无关.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只要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就增大,与反应的吸放热无关.4.已知299K时,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H=﹣92.0kJ/mol,将此温度下的1mol N2和3mol H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为(忽略能量损失)()A.一定小于92.0 kJ B.一定等于92.0 kJC.一定大于92.0 kJ D.不能确定【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分析】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N2和H2完全反应生成2molNH3时放出的热量为92.0kJ,但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不可能完全转化为NH3,由此分析解答.【解答】解:N2和H2反应生成NH3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为:N2+3H2⇌2NH3,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进行到底,反应物的转化率不能达到100%,此温度下的1molN2和3molH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不能生成2molNH3,则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92.0kJ,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的可逆性,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可逆反应的特征,应不能完全进行到底,反应物的转化率不能达到100%.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能发生反应C.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D.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如常温、加热等)下也能发生【考点】反应热和焓变.【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A、某些放热反应也需要加热才能发生反应;B、某些放热反应需要一定的引发条件才能发生反应;C、某些放热反应需要一定的引发条件才能发生反应;D、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自发进行.【解答】解:A、某些放热反应也需要加热才能发生反应,如氢气和氧气的反应需要点燃发生,故A错误;B、某些放热反应需要一定的引发条件才能发生反应,如氢气和氧气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点燃发生,故B错误;C、某些放热反应需要一定的引发条件才能发生反应,如铝热反应,需要加热引发才能进行,故C错误;D、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自发进行,如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下发生的吸热反应,故D 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反应自发进行的分析判断,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和反应条件无关,反应能否自发进行是依据焓变、熵变和反应温度共同决定,题目较简单.6.在2A+B⇌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v(A)=0.3mol/(L•s)B.v(B)=0.3mol/(L•s)C.v(C)=0.3mol/(L•s)D.v(D)=1mol/(L•s)【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分析】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转化为用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然后再进行比较.【解答】解:都转化为D物质表示的速率进行比较,对于2A+B⇌3C+4D,A.v(A)=0.3 mol/(L•s),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v(D)=2v(A)=0.6mol/(L•s);B.v(B)=0.3mol/(L•s),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v(D)=4v(B)=1.2mol/(L•s);C.v(C)=0.3mol/(L•s),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v(D)=v(C)=×0.3mol/(L•s)=0.4mol/(L•s);D.v(D)=1 mol/(L•s),故速率B>D>A>C,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反应速率快慢的比较,难度不大,注意比较常用方法有:1、归一法,即按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转化为用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2、比值法,即由某物质表示的速率与该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比值越大,速率越快.7.强酸和强碱在稀溶液中的中和热可表示为:H+(aq)+OH﹣(aq)=H2O(l);△H=﹣57.3k kJ•mol﹣1,又知在溶液中反应有:CH3COOH(aq)+NaOH(aq)=CH3COONa(aq)+H2O(l);△H=﹣Q1kJ•mol﹣1,H2SO4(浓)+NaOH(aq)=Na2SO4(aq)+H2O(l);△H=﹣Q2kJ•mol﹣1HNO3(aq)+KOH(aq)═KNO3(aq)+H2O(l);△H=﹣Q3kJ•mol﹣1,则Q1、Q2、Q3的关系正确的是()A.Q1=Q2=Q3B.Q2>Q1>Q3C.Q2>Q3>Q1D.Q2=Q3>Q1【考点】中和热.【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稀的强酸与强碱生成1molH2O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注意弱电解质的电离吸热,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来解答.【解答】解: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H+(aq)十OH﹣(aq)=H2O△H=一57.3kJ/mol,CH3COOH(aq)+NaOH(aq)=CH3COONa(aq)+H2O(l)△H=﹣Q1kJ•mol﹣1,H2SO4(浓)+NaOH(aq)=Na2SO4(aq)+H2O(l)△H=﹣Q2kJ•mol﹣1HNO3(aq)+KOH(aq)═KNO3(aq)+H2O(l)△H=﹣Q3kJ•mol﹣1,醋酸的电离吸热,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则放出的热量为Q2>Q3>Q1,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中和热,明确中和热的概念及弱电解质的电离、浓硫酸溶于水的热效应即可解答,难度不大.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能溶于水的盐是强电解质,不溶于水的盐是非电解质B.强电解质溶液中不存在分子,弱电解质溶液中必存在溶质分子C.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也一定是强电解质D.强电解质一定能导电,非电解质的水溶液一定不导电【考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A、强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在于电离程度;B、强电解质溶液中不存在溶质分子;C、离子键在熔融状态下能被破坏,共价键在熔融状态下不能被破坏;D、强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解答】解:A、强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在于电离程度,与水溶性无关,即强电解质不一定能溶于水,弱电解质不一定不溶于水,故A错误;B、强电解质溶液中不存在溶质分子,但存在水分子,故B错误;C、离子键在熔融状态下能被完全破坏,共价键在熔融状态下不能被破坏,故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一定是离子化合物,而离子键在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破坏,故能完全电离,故为强电解质,故C正确;D、强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如氯化钠固体,是强电解质,但不能导电;非电解质的水溶液可以导电,如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导电,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强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应注意的是强弱电解质与溶解度的大小、离子浓度大小、溶液的导电能力无关,只取决于能否完全电离.9.在100ml 下列溶液中,分别加入0.05molN aOH 固体,溶液的导电性变化不大的是()A.0.5mol/L 的HCl B.0.5mol/L 的CH3COOHC.蒸馏水D.0.5mol/L 的氨水【考点】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溶液导电性与离子浓度成正比、与电荷成正比,在100ml下列溶液中,分别加入0.05molNaOH 固体,溶液的导电性变化不大,说明溶液中离子浓度变化不大,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盐酸是强酸,向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后,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是强电解质,所以离子浓度变化不大,所以溶液导电能力变化不大,故A选;B.醋酸是弱电解质,氢氧化钠和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钠,溶液中的溶质由弱电解质变成强电解质,离子浓度增大,溶液的导电能力增大,故B不选;C.水是弱电解质且水的电离程度很小,所以水中自由移动离子浓度很小,向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氢氧化钠是强电解质,导致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所以导电能力变化较大,故C 不选;D.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氢氧化钠是强电解质,向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所以导电能力增大,故D不选.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溶液导电性强弱判断,明确溶液导电性强弱影响因素是解本题关键,注意溶液导电性强弱与电解质强弱无关,强电解质溶液导电性不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强,为易错题.10.下列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微粒组是()A.pH=1 的溶液中:K+、Fe2+、NO、SOB.含有大量Fe3+的溶液中:Al3+、Cu2+、Cl﹣、SOC.25℃,由水电离出的c(H+)=1×10﹣13mol/L 的溶液中:K+、NH、NO、Cl﹣D.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中:K+、Ba2+、Cl﹣、F﹣【考点】离子共存问题.【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A.pH=1 的溶液,显酸性,离子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C.25℃,由水电离出的c(H+)=1×10﹣13mol/L 的溶液,为酸或碱溶液;D.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显酸性.【解答】解:A.pH=1 的溶液,显酸性,H+、Fe2+、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B正确;C.25℃,由水电离出的c(H+)=1×10﹣13mol/L 的溶液,为酸或碱溶液,碱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NH4+,故C错误;D.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显酸性,不能大量存在F﹣,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为高频考点,把握习题中的信息及常见离子之间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的离子共存考查,综合性较强,题目难度不大.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0分)11.下列图象分别表示有关反应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的关系,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B.白磷比红磷稳定C.S(g)+O2(g)═SO2(g)△H1,S(s)+O2(g)═SO2(g)△H2,则△H1>△H2D.CO(g)+H2O(g)═CO2(g)+H2(g)△H>0【考点】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A、由图象可知金刚石的能量比石墨的能量高;B、由图象可知白磷的能量比红磷的能量高,能量越高越不稳定;C、由图象可知气态S的能量比固态S的能量高,所以气态硫放出热量多;D、由图象可知该反应是能量升高的反应.【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金刚石的能量比石墨的能量高,从低能态到高能态要吸热,所以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故A正确;B、由图象可知白磷的能量比红磷的能量高,能量越高越不稳定,所以红磷比白磷稳定,故B错误;C、由图象可知气态S的能量比固态S的能量高,所以气态硫放出热量多,由于△H为负值,所以△H1<△H2;故C错误;D、由图象可知该反应是能量升高的反应,CO2(g)+H2(g)是反应物,CO(g)+H2O(g)是生成物,为吸热反应,所以反应方程为CO2(g)+H2(g)=CO(g)+H2O(g)△H>0,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是一道有关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知识的题目,考查学生对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理解和掌握,难度不大.12.一定温度下,下列叙述不能作为可逆反应A(g)+3B(g)⇌2C(g)达到平衡标志的是()①C的生成速率与C的消耗速率相等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 A,同时生成3a mol B③A、B、C的浓度不再变化④C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⑤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⑥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变化⑦单位时间消耗a mol A,同时生成3a mol B⑧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3:2.A.②⑧ B.⑦④ C.①③ D.⑤⑥【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可逆反应A(g)+3B(g)⇌2C(g),反应物气体的计量数大于生成物气体的计量数,当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不再改变,由此衍生的一些物理量不变,可以此判断是否得到平衡状态.【解答】解:①C的生成速率与C的消耗速率相等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②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 A同时生成3a molB,所以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错误;③A、B、C的浓度不再变化,可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④C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可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⑤由于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等,恒容容器中,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可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⑥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变化,可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⑦单位时间消耗amolA,同时生成3amolB,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则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⑧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3:2,不能用以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与起始配料比以及反应的转化程度有关,故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本题注意分析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关系,把握题给条件,在学习中注意总结.13.60mL 0.5mol•L﹣1NaOH 溶液和40mL 0.4mol•L﹣1的H2SO4 混合后,溶液的pH 约为()A.0.5 B.1.7 C.2 D.13.2【考点】pH的简单计算.【专题】溶液pH值或氢离子、氢氧根离子浓度的计算.【分析】40mL 0.4mol•L﹣1的H2SO4溶液n(H+)=0.04L×0.4mol/L×2=0.032mol,60mL 0.5mol•L ﹣1 NaOH 溶液中n(OH﹣)=0.06L×0.5mol/L=0.03mol,酸过量,反应后溶液呈酸性,关键pH=﹣lgc(H+)计算混合液的pH.【解答】解:40mL 0.4mol•L﹣1的H2SO4溶液n(H+)=0.04L×0.4mol/L×2=0.032mol,60mL 0.5mol•L﹣1 NaOH 溶液中n(OH﹣)=0.06L×0.5mol/L=0.03mol,酸过量,反应后溶液的体积为60mL+40mL=100mL=0.1L,则反应后c(+)==0.02mol•L﹣1,混合液中的pH=﹣lgc(H+)=﹣lg0.02=2﹣lg2=1.7,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溶液pH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答题时注意根据酸碱溶液的浓度、体积判断过量问题,注意熟练掌握溶液酸碱性与溶液pH的关系及计算方法.14.往一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H2和I2,发生反应H2(g)+I2(g)⇌2HI(g);△H<0,当达到平衡后,t0时若保持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而改变某一反应条件,使容器内压强增大(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容器内气体颜色变深,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B.平衡不移动,混合气体密度增大C.H2转化率增大,HI平衡浓度减小D.t0时减小体积或升高体系温度【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t0时改变反应的某一条件,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则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该反应前后气体计量数不变,则只能是通过升高温度来实现,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t0时改变反应的某一条件,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则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该反应前后气体计量数不变,则只能是通过升高温度来实现,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碘的物质的量增大,则容器内气体颜色变深,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和质量都不变,所以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故A正确;B.t0时改变反应的某一条件瞬间,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则平衡发生移动,因为容器的体积不变、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变,则密度不变,故B错误;C.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H2转化率减小,HI平衡浓度变小,故C错误;D.通过以上分析知,t0时改变的条件是升高温度,减少体积压强增大,平衡不动不符合,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图象等,把握pV=nRT判断改变的条件为升高温度是解题的关键,明确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中等.15.将固体NH4I置于密闭容器中,在某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NH4I(s)⇌NH3(g)+HI(g);2HI(g)⇌H2(g)+I2(g)当达化学平衡时,c(H2)=0.5mol/L,c(HI)=4mol/L,则容器中NH3、HI、I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8:8:1 B.10:8:1 C.2:2:1 D.3:2:1【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NH4I分解出的HI为平衡与已分解的之和,即为NH4I分解出的NH3物质的量浓度,H2和I2来自HI的分解,根据H2为0.5mol/L可知,HI分解的浓度,进而计算NH3、HI、I2的浓度,进一步求得物质的量之比.【解答】解:反应达到平衡时[H 2]=0.5mol/L,则[I2]=0.5mol/L,根据2HI(气)⇌H2(气)+I2(气)可知,HI分解的浓度为2×0.5mol/L=1mol/L,反应达到平衡时[HI]=4mol/L,所以平衡时NH3的浓度[NH3]=4mol/L+1mol/L=5mol/L.在同一容器中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浓度之比,所以NH3、HI、I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4:0.5=10:8:1,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的计算,主要理清HI的分解浓度和平衡浓度与生成浓度的关系,难度不大.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25℃纯水中,c(H+)=c(OH﹣)=10﹣7 mol/L,呈中性B.溶液中,若c(H+)>10﹣7mol/L,则c(H+)>c(OH﹣),呈酸性C.c(H+)越大,则pH 越大,溶液的碱性越强D.pH为0的溶液,其中只有H+而无OH﹣【考点】探究溶液的酸碱性;水的电离.【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