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人物传记50篇)专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人物传记 50篇专辑0001、晁错传
0002、史记• 袁盎晁错列传
0003、史记• 袁盎晁错列传二
0004、黄庭坚传
0005、张纲传
0006、余玠传
0007、张巡传(1
0008、张巡传(2
0009、公孙弘
0010、郑当时传
0011、虞延传
0012、石奋传
0013、王珪传
0014、赵光逢传
0015、王导传
0016、胡建传
0017、张仪传
0018、李崇传
0019、房玄龄传0020、司马芝传0021、韩信传0022、张俭传0023、赵咨传0024、汲黯传0025、曹端传0026、蔡泽传0027、季布传0028、孙膑传0029、钟离意0030、李嗣业0031、卢承庆0032、李斯0033、贾黄中0034、王翦0035、卫鞅0036、班超0037、王羲之
0039、毕士安
0038、徐绩
0039、毕士安
0040、方克勤
0041、郭子仪传
0042、杜袭传
0043、田单传
0044、仓慈传
0045 高登传
0046 南公传
0047 订鬼
0048 杜环传
0049 赵逵传
0050 萧规曹随
0001、晁错传
晁错, 颍川人也。

以文学为太常掌故。

错为人峭直刻深。

上善之, 于是拜错为太子家令。

是时匈奴强,数寇边,上发兵以御之。

错上言兵事,文帝嘉之。

后诏有司举贤良文学士,错在选中。

由是迁中大夫。

错又言宜削诸侯事, 及法令可更定者, 书凡三十篇。

孝文虽不尽听, 然奇其材。

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爰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

法令多所更定。

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
郡。

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喧哗。

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 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 ” 错曰:“ 固也。

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

” 父曰:“ 刘氏安矣,而晁氏危,吾去公归矣! ” 遂饮药死,曰“ 吾不忍见祸逮身” 。

后十余日,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

上问爰盎曰:“ 今吴、楚反,于公意何如? ” 对曰:“ 不足忧也,今破矣。

” 上问曰:“ 计安出? ” 盎对曰:“ 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

方今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

” 上默然良久。

后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市。

错衣朝衣,斩东市。

谒者
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为将。

还,见上。

上问曰:“ 闻晁错死,吴、楚罢不? ” 邓公曰:“ 吴为反数十岁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不在错也。

且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复言矣。

” 上曰:“ 何哉? ” 邓公曰:“ 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之,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

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 于是景帝喟然长息,曰:“ 公言善。

吾亦恨之!”
(节选自《汉书》相关习题 :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吾不忍见祸逮身逮:及,殃及。

B .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适:通“ 谪” ,贬谪。

c .绐载行市绐:欺骗。

D .吾亦恨之恨:痛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上发兵以御之②杀之以应陈涉
B .①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②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C .①其意不在错也②齐国其庶几乎
D .①且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复言矣
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 4组,全都属于晁错死因的一组是
①错为人峭直刻深
②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
③迁为御史大夫,请渚侯之罪过,削其支郡
④刘氏安矣,而晁氏危
⑦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
⑥独有斩错…… 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
A .①②③
B .②③⑤
C .③⑤⑥
D .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 . 晁错才学出众, 为人严峻刚直, 因而受到文、景两代皇帝的器重, 许多法令都按照他的; 意见更改修定,他也因此遭到同僚的妒忌。

B .晁错在文帝时就进言主张削弱诸侯,还就更定法令等事数十次上书,文帝虽然没有完全采纳他的意见,但很赏识他的才子。

C .晁错得到景帝信任,终于达到削弱诸侯的目的,不料却导致了吴楚七国之乱,维护了朝廷的利益却使自己遭到杀身之祸。

D .汉景帝听信爰盎的话错杀了晁错,其危害是不但替诸侯报了仇,还从此堵住了忠臣直言进谏的路,可惜醒悟得太晚了。

【参考答案】
1. D “ 恨” 在句中是遗憾的意思。

2. A 两个“ 以” 都是连词, 连接前后的动词短语, 表示目的; A 项一个“ 之” 是结构助词“ 的” , 另一个“ 之” 是结构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 B 项一个“ 其” 是代词,指代吴、楚七国, 另一个“ 其” ,是副词,表示推断语气; C 项一个“ 且” 是而且、况且,另一个“ 且” 是尚且的意思。

3. C ①②④不是晁错死因:①是晁错为人的特点,②是汉文帝时的事,不是汉景帝时的书,④是晁错父亲的话。

4. C “ 终于达到削弱诸侯的目的” 这个说法不符合文意。

参考译文:
晁错是颍川人,凭着文学才能担任太常掌故,他为人严峻刚直苛刻,皇帝看重他,于是任命他做太子家令。

那时候匈奴强大,屡次骚扰边境,皇上派兵抵御。

晁错上书就战事发表意见, 汉文帝很赏识他。

后来命令有关负责官员举荐贤良文学士, 晁错在人选之中。

由此他升任中大夫。

晁错又进言议论应该削弱诸侯的事情, 以及法令可以更改修定的地方, 一共上书三十篇。

汉文帝虽然没有完全听从他的意见,但是认为他是个奇材。

当时,太子认为晁错的计策好,爰盎等大功臣大多不喜欢晁错。

汉景帝即位,让晁错任内史。

许多法令都 (按照晁错的意见更改修定。

晁错升任御史大夫 (以后 ,呈请 (查究诸侯的罪过,削减他们支系亲属的封地。

晁错所更改的法令有三十章之多, 诸侯一片哗然。

晁错的父亲得知此事,从颍川赶来,对晁错说:“ 皇上刚即位,你当权处理政务,侵害剥夺诸侯利益,疏远人家骨肉之情, 招致许多责难怨恨,你为的是什么呢?” 晁错说:“ 本该如此。

不这样做,天子不得尊崇,王室不得安宁。

” 晁错的父亲说:“ 刘家安宁了,可是晁家就危险了,我离开你回去了。

” 于是喝毒药自杀了,说“ 我不忍看到灾祸殃及自身” 。

后来过了十几天,吴、楚七国全都造反了, 名
义上是说要诛杀晁错。

皇上问是盎:“ 如今吴、楚谋反,依你的意见怎么办?” 爰盎回答说:“ 这件事不值得忧虑,现在就可以解决。

” 皇上问道:“ 怎样定计呢?” 爰盎回答说:“ 吴、楚送来书信, 说高祖皇帝的分封子弟为王各有领地, 如今贼臣晁错擅权眨谪诸侯, 削夺他们的土地,因此才反叛,名义是共同向西来诛讨晁错,恢复原有的封地也就作罢。

如今谋划对策, 只有斩杀晁错,派出使者赦免吴、楚七国 (造反的罪过 ,恢复他们原有的封地,那么不必动用武力就完全可以平息叛乱。

” 皇上沉默许久没有说话。

后来就派中尉去叫晁错,骗他乘车在街市上走。

晁错穿着朝服在东市就被杀害了。

谒者仆射邓公是校尉, 攻打吴、楚叛军担任将领。

回到京城见皇上。

皇上问他:“ 听到晁错已死的消息,吴、楚叛乱平息了没有?” 邓公说:“ 吴地谋反几十年了, (这次是发怒于削夺他们的封地,借诛讨晁错为名,他们的本意并不在于晁错。

而且我担心天下的士人将要封住嘴巴不敢再进言了。

” 皇上问:“ 为什么呢?”
邓公说:“ 晁错忧虑的是诸侯强大了无法控制,所以请求削弱他们的势力,借以提高朝廷的尊严,这是千秋万代的利益啊。

计划才实施,突然遭受杀身之祸, (这样一来在朝廷之内堵住了忠臣的嘴,在朝廷之外替诸侯报了仇,我私下认为陛下不该这样做。

” 于是景帝长长叹息,说:“ 你说得对。

我也感到遗憾了! ”
0002史记• 袁盎晁错列传
晁错者,颖川人也,学申商刑名于轵张恢先所以文学为太常掌故。

错为人峭直刻深①。

孝文帝时,天下无治尚书者,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治尚书,所九十余,老不可征,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

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

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

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

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 智囊” ,数上书孝文时,言测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

书数十上,孝文听,然奇其材,迁为大夫。

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

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

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

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卻。

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

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 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入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 ” 晁错
曰:“ 固也。

不如此,天子尊,宗庙不安。

” 错父曰:“ 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 ” 遂饮药死。

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

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晁错已死, 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 击吴楚军为将。

还, 上书言军事, 谒见上。

上问曰:“ 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 ” 邓公曰:“ 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

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 ” 上曰:“ 何哉? ” 邓公曰“ 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

计画如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中,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 于是景帝默然良久,曰:“ 公言善,吾亦恨之。


(《史记• 袁盎晁错列传》 , 有删节赞②曰:晁错锐于为国远虑,而不见身害。

其父睹之,经于沟渎,亡益救败,不如赵母指括,以全其宗。

悲夫!错虽不终,世哀其忠。

(《汉书• 袁盎晁错传》
注:①峭直刻深:严峻,刚直,苛刻。

②赞:用于纪、传的结尾,略等于一个总评相关习题 :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治尚书治:这里是“ 研究” 的意思。

B.由此与错有卻卻:通“ 隙” ,嫌隙,隔阂。

C.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道:从,由。

D.公言善,吾亦恨之恨:痛恨,怀恨。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天下无治尚书者
B.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不如因善遇以
C.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 D .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王好战,请以战喻
1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晁错“ 峭直刻深” 的一组是 (
①学申商刑名于轵张恢先所,以文学为太常掌故
②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 智囊”
③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
④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

⑤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
⑥晁错曰:“ 固也。

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
A.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②④ D .③⑤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晁错曾经在轵县张恢先生那时学习过申不害和商鞅的刑名学说。

担任太常掌故后, 又被汉文帝派遣前往“ 治尚书” 的“ 故秦博士“ 济南伏先生那里学习《尚书》。

B.晁错做太子家令的时候,多次进言而未被汉文帝采用;汉景帝继位后 ,任命晁错为内史,由于“ 宠幸倾九卿” ,晁错修改了国家的许多法令。

C.晁错因要削减诸侯的封地而招致诸侯及大臣们的反对,连他的父亲也从颍川赶来劝说,晁错不为所动,结果“ 衣朝衣:被斩于东市。

D. 晁错死后作者引用仆射邓公的话是为了说明晁错“ 削地以尊京师” 是“ 万世之利” , 而吴王“ 以诛错为名” ,只是谋反的借口。

15.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班固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晁错削藩,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刘氏王朝的统治,是“ 为国远虑” ,而把个人生死置于度外。

B.晁错的父亲看出晁错身处险境,虽服毒而死曝于荒野,也无益于挽救败局。

而赵母因有言在前,赵氏宗族得以保全。

C.晁错忠心汉室,却在吴楚叛乱时,被汉景帝下令处死,以致“ 天下之士噤口” ,令世人不禁为晁错这样的愚忠而悲叹。

D.从这段总评看,班固表达了自己对晁错忠心为国的肯定和对晁错的悲剧结局的同情。

第Ⅱ卷(共 105分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1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

译文:
(2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译文:
【参考答案】 :
11. D (恨:遗憾,懊悔。

12. C (连词,表转折 /表并列; A 代词, …… 的人; B 介词,趁着; D 介词,拿,用 13. D
14. A (应为“ 太常” 派遣
15. C (“ 世人悲叹” 的是晁错忠心汉室却惨遭屠戳,而非叹“ 天下之士噤口” 的后果,更非叹他是“ 愚忠” 。

四、 (15分
16. (1晁错多次请求皇帝单独与他谈论政事,景帝总是采纳,宠幸他超过了九卿,晁错修改了不少的法令。

(译对“ 数” 、“ 辄” 各给 1分,大意 1分,共 3分
(2 等到窦婴、袁盎进言, 皇上就命令晁错穿着朝服, 在东市把他处死。

(译对“ 及” 、“ 衣” 给 1分,大意 1分,共 2分
0003 史记• 袁盎晁错列传二
晁错者,颍川人也。

错为人峭直刻深。

孝文帝时,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

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 智囊” 。

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

书数十上,孝文不听,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

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

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

丞相申屠嘉心弗便,力未有以伤。

内史府居太上庙封壖①中,门东出,不便,错乃穿两门南出,凿庙壖垣。

丞相嘉闻,大怒。

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

错闻之,即夜请间,具为上言之。

丞相奏事, 因言错擅凿庙垣为门,请下廷尉诛。

上曰:“ 此非庙垣, 乃壖中垣, 不致于法。

” 丞相谢。

罢朝,怒谓长史曰:“ 吾当先斩以闻,乃先请,为儿所卖,固误。

” 丞相遂发病死。

错以此愈贵。

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

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郤。

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

错父闻之,从颍川来, 谓错曰:“ 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 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 何也?” 晁错曰:“ 固也。

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

” 错父曰:“ 刘氏安矣,而晁氏
危矣,吾去公归矣!” 遂饮药死,曰:“ 吾不忍见祸及吾身。

” 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

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晁错已死, 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 击吴楚军为将。

还, 上书言军事, 谒见上。

上问曰:“ 道
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 邓公曰:“ 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

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 上曰:“ 何哉?” 邓公曰:“ 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

计画始行,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 于是景帝默然良久,曰:“ 公言善,吾亦恨之。

” 乃拜邓公为城阳中尉。

太史公曰: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

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

②语曰“ 变古乱常,不死则亡” 岂错等谓邪 !
(节选自《史记• 袁盎晁错列传》
[注 ]①增 (mdn:宫庙内墙以外、外墙以内的空地。

庙蠕:庙门外的隙地。

②此文段未选晁错欲除袁盎,而景帝采纳袁盎诛晁错以谢天下的建议等内容。

相关习题及答案:
11.对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子善错计策善:使…… 善,改进。

B .错乃穿两门南出穿:越过。

C .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难:反对。

D .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 ? 道:路过。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 . 错所更令三十章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 欲报私仇,反以亡躯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D. 臣窃为不取也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这篇传记的中心线索是晁错削地收郡,这一改革举措震荡朝野,影响深远。

丞相悔、公卿畏、窦婴争、诸侯疾、老父死,七国反、自身亡皆因此举措而发。

B .晁父为保全家族反对儿子削地收郡,邓公从国家利益出发赞同削地收郡。

两人立场截然不同,但他们能认识到晁错之策有利于巩固中央皇权,却是相同的。

C.晁错深得文帝和景帝信任,两代皇帝都重其才识,他提出的治国建议多被采纳;在其他朝臣反对晁错时,景帝总是信任他;但最后终为保全大局而诛杀晁错。

D.汉景帝在杀了晁错之后,仍对削藩造成七国之乱耿耿于怀;但听了邓公一席话后,明白了诛晁错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为自己一时的错误决定懊悔不已。

14.下列对这篇传记的写作手法和太史公赞语的分析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善用衬托手法刻画人物。

晁父坚决反对儿子削藩,劝说不果而自尽,反衬了晃错政治改革的坚定;邓公为之辩护,更突显了晁错竭诚为君的忠心。

B .作者围绕晁错“ 峭直刻深” 的性格特点,选择多个材料加以表现。

其中最具表现力的是晁错始终坚持“ 削地收郡” 的改革主张、遭再大的阻力也不退缩的情节。

C .作者对晁错其人并不赞赏,但在传文中仍然对晁错出众的才能和改革的坚定决心作了如实记述,体现出作者“ 秉笔直书” 、“ 不溢美不隐恶” 的史家风范。

D .太史公赞语中对晁错颇有微辞,主要是批评他专权自用、欲报私仇,认为正是因为晁错执意削藩才酿成七国之乱,而他“ 反以亡躯” ,则是势所必然。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3分
(2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2分
(3语曰“ 变古乱常,不死则亡” 岂错等谓邪 ! (3分
【参考答案】 :
11. C (A项,认为…… 好,称许; B 项,开凿; D 项,取道、从
12. C (A项,依据、借乘/通过、凭借; B 项,助词/名词; C 项,因; D 项,动词, 以为,认为/介词,替
13. B (A项.丞相悔何不先杀晁错为的是“ 穿门” ,是在“ 削地” 之前。

B 项,错父言“ 刘氏安矣” . 邓公言“ 削地以安京师” ,故认识同。

C项, “ 治国建议多被采纳” 错。

文中有“ 孝文不听” 。

D 项, “ 耿耿于怀” 无据
14. D (错在“ 专权白用” ,文中“ 擅权” 只是“ 执掌权柄” 的意思; “ 认为正是因为晁错执意削藩才酿成七国之乱” ,也不符合原意
15、 (1 (晁错在孝文帝时多次呈上奏章,论述削弱诸候(或削减诸侯封地的事,以及法令中可以修改、确定的地方。

(省略的主语要补上,无则扣 1分。

“ 在孝文帝时” 译错扣 1分。

其它译错、漏的扣 1分。

末句译成定语后置句不扣。

“ 岂” 译成“ 恐怕” 、“ 也许” 等皆可 (2对内杜塞了忠臣 (进谏之口, 对外替诸侯报了仇。

(“ 内、外” 名词作状语未译出扣 1分, 其他错译扣 1分
(3俗话说:“ 改变古法,扰乱常理 (或伦常、伦理 ,即使不死也要垮台 (或” 不是死就是败逃 ,是否就是说的晁错这些人呢?(“ 古” 、“ 常” 、“ 乱” 译错一个扣 1分,
“ 不死则亡” 可灵活译出,意思对即可。

末句译“ 岂” 为“ 难道” 或漏译“ 等” 、“ 邪” 皆应各扣 1分。

扣完为止
译文:
晁错,颍川郡人。

晁错为人严峻刚直,酷烈苛刻。

孝文帝的时候,下诏先后任命他做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

因他善于论辩,得到太子宠幸,太子家号称他是“ 智囊” 。

在孝文帝
时多次上书,论述削弱诸侯的事情, 以及法令可以改定的地方,上了几十次书,孝文帝虽然没有听取他的建议,但称赞他的才能,提升他做中大夫,当时,太子称许晁错的计策,而袁盎等各个大功臣多不喜欢晁错。

景帝登位,任命晁错为内史,晁错经常请求皇帝个别听取他的进言,皇帝总是听取,宠幸晁错胜过九卿,法令多由他改定。

丞相申屠嘉心里不满,却无力加以伤害。

内史府处于太上庙内墙外的隙地上, 门在东边, 出入不大方便, 晁错就在太上庙南面的外墙上开了两个门, 由南面出入。

丞相申屠嘉知道后,非常愤怒,想以这个过错写成奏疏,请求诛杀晁错。

晁错听到风声, 当夜请求皇帝单独召见, 详细地说明情况。

丞相奏上这事, 陈述晁错擅自凿开庙垣为门,请求交给廷尉杀掉。

皇帝说:“ 这不是庙垣,而是外墙,不算犯法。

” 丞相谢罪。

退朝后愤怒地对长史说:“ 我本当先斩后奏,却先奏请,被这小于出卖,实在错误。

” 丞相很快发病而死。

晁错因此更加显贵。

晁错升任为御史大夫,请求根据诸侯王的罪过,削弱他们的封地,收回他们的枝郡。

奏上之后,皇帝命公卿、列侯、宗室集合议论,谁也不敢反对,只有窦婴争议,因此同晁错有了矛盾。

晁错所改定的法令有三十章,诸侯都喧哗疾恨晁错。

晁错的父亲听到了消息, 从颍川赶来,对晁错说:“ 皇帝刚刚即位,你当政办事,侵削诸侯势力,疏远人家骨肉,人们纷纷议论而多埋怨你,为什么呢?” 晁错说; “ 本当这样。

不这样,皇帝不被尊贵,国家不得安宁。

” 晁错的父亲说:“ 这个样子,刘家的天下安定了,而晁家就危险了,我离开你回去了!” 随即饮药自杀,临死时说:“ 我不忍看着大祸临头。

” 死了十多天,吴楚七国果然以诛晁错为名举兵反叛,等到窦婴和袁盎进宫,皇帝就命令将晁错穿着朝服斩于东市。

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做了校尉,讨伐吴楚军时任将军。

回朝来, 上书报告军事情况, 进见皇帝。

皇帝问:“ 你从军事前线回来,听到晁错已死的消息,吴楚罢兵了没有?” 邓公说:“ 吴王谋反已几十年了,因被削封地而恼怒,以诛晁错为名,他的本意并不在晁错。

况且我担心天下的人都将闭口不言,不敢再进言了。

” 皇帝问:“ 为什么呢?” 邓公答:“ 晁错担忧诸侯强大不能控制, 所以建议削弱诸侯的封地, 以尊崇京师, 这是万世的利益。

计划刚刚实行, 竟然遭受斩杀,对内杜塞了忠臣之口,对外替诸侯报了仇,我以为陛下不该这样。

” 景帝默然了好久,说:“ 你说的对,我也为这事悔恨。

” 就任命邓公做城阳中尉。

太史公说:晁错做太子家令的时候,屡次进言奏事不被采用;后来掌握大权,进行不少变革。

诸侯发动叛乱的时候, 不赶紧挽救国家的危局, 却企图报个人的私仇, 反而送了性命。

俗话说:“ 改变古法,扰乱常理,不是断命也要垮台。

” 也许是说的晁错这种人吧 !
0004 黄庭坚传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

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

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 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

举进士,调叶县尉。

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

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妙绝当世,独立万物之表,
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

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

时课颁盐(征收分摊盐筴 ,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

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

《实录》成。

擢起居舍人。

丁母艰(遭母丧。

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及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

服除,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

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

章敦、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

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

庭坚书“ 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 。

至是首问焉。

对曰:“ 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

” 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

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