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武汉市可再生能源体系研究

合集下载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3.24•【字号】武政〔2024〕7号•【施行日期】2024.03.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正文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武政〔2024〕7号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经研究,现将《武汉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武汉市人民政府2024年3月24日武汉市碳达峰实施方案为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扎实推进碳达峰行动。

结合武汉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武汉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全面绿色转型为主线,以重点行业降碳为抓手,以重点区域降碳为突破,以技术创新为引领,统筹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和短期、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大力推进八大行动,确保全市2030年前总体实现碳达峰。

(二)主要目标“十四五”期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取得明显进展,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全市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逐步形成。

到2025年,全市工业、能源、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碳排放得到有效控制,能耗强度、碳排放强度和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完成省下达目标,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基础。

“十五五”期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升级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建立以低碳排放、集约高效为特征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和以清洁低碳、安全高效为特征的现代能源体系,重点领域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

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碳排放强度完成省下达目标,顺利实现碳达峰目标。

武汉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武汉市节能降碳和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武汉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武汉市节能降碳和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武汉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武汉市节能降碳和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3.11.30•【字号】武发改规〔2023〕2号•【施行日期】2023.11.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专项资金管理正文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武汉市节能降碳和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各区(开发区、功能区)发展改革局:为进一步完善规范武汉市节能降碳和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经研究,现印发《武汉市节能降碳和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请遵照执行。

武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3年11月30日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支持对象、范围与标准第三章项目申报、审查和资金拨付第四章监督检查第五章附则武汉市节能降碳和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推进碳达峰、促进碳中和,完成省下达我市的能耗双控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武汉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办法》等规定,设立武汉市节能降碳和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

为规范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节能降碳与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由市财政预算安排。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节能降碳,是指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有效、合理利用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

本办法所称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

第四条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效率优先、突出重点、注重示范、专款专用。

第五条市发改委负责根据本市年度节能降碳和循环经济发展工作计划,提出专项资金的安排和建议,向社会发布年度项目征集指南,组织项目第三方审核及项目管理等工作,按照预算绩效管理要求对专项资金实施绩效跟踪和评价。

武城建〔2013〕139号市城建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应用和管理的通知

武城建〔2013〕139号市城建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应用和管理的通知

市城建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应用和管理的通知武城建〔2013〕139号各区建设局,各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和施工图审查机构,各有关单位:为进一步推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规模化应用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湖北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关于加快太阳能热水系统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发改能源[2007]1031号)要求,现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一、进一步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规模应用(一)全市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18层及以下住宅(含商住楼)和宾馆、酒店、医院病房大楼、老年人公寓、学生宿舍、托幼建筑、健身洗浴中心、游泳馆(池)等热水需求较大的建筑,应统一同期设计、同步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

18层以上居住建筑的上部应统一设计,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其太阳能热水系统使用比例应达到30%以上。

(二)政府办公建筑、公益性公共建筑和2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应在太阳能热水系统和地源热泵空调系统中选择一种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

(三)鼓励其它公共建筑统一设计和安装应用可再生能源,鼓励在既有建筑改造中应用太阳能热水系统。

二、加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质量控制(一)建设单位应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作为建筑节能措施列入项目建设计划,在委托设计单位设计时应明确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种类,设计内容和要求,可再生能源的造价应列入建筑工程总预算。

(二)设计单位应按《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46)、《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GB50366)、《太阳能热水器安装构造》(中南标)等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进行设计。

(三)施工图审查机构应自2013年7月1日起按照本通知和相关标准进行审查。

(四)施工单位应按照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进行施工,确保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按照图纸和质量规范要求安装到位。

监理单位应将可再生能源施工纳入监理范围。

武汉市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武汉市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武汉市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武汉市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论文网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一种新兴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武汉作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的中心城市,有必要且有条件在低碳经济发展上先行先试,谋划新的战略思路,把握新的建设主题,通过明确低碳发展的目标和路径,实现武汉发展的新跨越。

一、武汉市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分析近年来,武汉市在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建设、绿色消费推进等方面不断加强,为武汉建设低碳城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要充分地向低碳城市转型,仍然面临着重大的挑战。

1.从经济结构来看:重化工结构特征明显,工业仍是节能主体。

武汉重化工业结构特征十分明显,2010年,我市规模以上重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了76.76%。

在重工业中,高能耗的传统行业比重较大,能耗水平相对偏高。

2010年,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石油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造纸业和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六大高耗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占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总量的90%以上,构成了工业能耗的主体。

思想汇报/sixianghuibao/2.从能源消费来看:消费总量增幅趋缓,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

随着城市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市的能源消费总量呈缓慢上升趋势,2010年我市能源消费总量达到4710万吨,比上年增长5.6%。

其中,能源消费仍以煤炭为主,2010年煤炭在全市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65.2%。

能源资源储量构成和能源生产构成状况,决定了我市以煤炭为主导的能源消费结构短期内难以发生根本改变,同时可再生能源的比重也难以决定性的替代传统能源,这种当前的能源转换鸿沟,只能更大程度的依赖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3.从碳排放情况来看:排放强度逐年下降,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

从碳排放强度来看,近年来,我市在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节能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万元GDP 能耗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已提前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2010年,全市单位GDP能耗为1.06吨/万元,比2005年的1.36吨/万元下降了28.3%,明显低于全省单位GDP能耗水平,但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节能降耗工作任重道远。

武汉市城乡建设局关于贯彻执行《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的通知-

武汉市城乡建设局关于贯彻执行《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的通知-

武汉市城乡建设局关于贯彻执行《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的通知正文:----------------------------------------------------------------------------------------------------------------------------------------------------武汉市城乡建设局关于贯彻执行《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的通知各区(开发区)城建局(住建局),各建设、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和图审查机构:国家标准《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2021)(以下简称《节能规范》)自2022年4月1日起实施。

该规范为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全部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为做好《节能规范》的贯彻实施,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明确执行时间自2022年4月1日起,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扩建和改建民用建筑、设置供暖空调系统的工业建筑以及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应严格按照《节能规范》进行设计、施工、验收。

2022年4月1日(含)之后提交审查的施工图文件应严格按照《节能规范》进行审查。

二、落实主体责任(一)建设单位承担建筑节能工程质量首要责任。

应严格督促设计、图审、施工、监理、检测执行《节能规范》的各项设计要求。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方案和初步设计文件中应包含建筑能耗、可再生能源利用及建筑碳排放的分析报告。

不得要求或暗示设计、施工单位降低节能设计规范,项目竣工后应严格按照《节能规范》组织设计、施工、监理以及各专业承包单位按照设计内容进行验收。

并按附表1填写建筑节能竣工验收信息表报各区(开发区)建筑节能管理部门。

(二)设计单位承担建筑节能工程质量设计主要责任。

应严格按照《节能规范》进行设计,在建筑节能设计专篇中应增加建筑能耗、可再生能源利用及建筑碳排放的分析报告、建筑节能措施及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运行管理的技术要求。

博士主任民工张——记武汉市十大杰出青年、武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张俊勇

博士主任民工张——记武汉市十大杰出青年、武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张俊勇

张俊勇:武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张俊勇,男,汉族,1968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华中科技大学结构工程博士研究生,现任武汉市建设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

该同志负责我市市政工程建设、地下管网建设,重大工程管理等工作,并积极协助主任抓好全市城建计划、建设资金工作。

除圆满完成年度工作目标和任务外,还担任武汉土木建筑学会理事长、武汉市建设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日常工作中,认真抓好市重大工程建设管理和推进。

积极开展市重点办日常任务的协调组织,着力落实市重点工程“质量优质率、资金保证率、按期完成率”,强力推进并确保了多项城建重点工程保质按期建成投入使用,重点项目得到有效推进。

其中:背街小巷道路改造工程、三环线西段道路维修改造工程以及武昌火车站城市综合配套、长江隧道、岳家嘴互通立交、栅栏口立交等按期完工。

重视强调科技创新。

策划重大基础性科研项目,筹建武汉建设科技专家系统,推动我市建设行业科技进步。

如“武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问题研究”、“武汉市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调查及节能政策的研究”、“ 武汉市停车场产业化”等课题主要结论已形成市政府的决策。

主持研究制定了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实施意见;组织对武汉地源热泵应用进行了系统研究;着重在加强地铁建设监管上开展了相关政策和标准的制订工作。

2008年,我市建设方面的项目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获武汉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9项,创历史新高。

其参与的《城市建设项目后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和《城市建筑垃圾综合处理技术开发》先后获得2006年、2007年武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年被评为武汉市科技工作先进个人。

遇到急难险重任务时,拉得出、顶得上,任务完成出色。

积极参加抗震救灾,克服重重困难,圆满组织完成国家下达的24510套活动板房安装任务,同时,还在承担援建20万平方米住宅建设任务,因参加抗震救灾成绩显著,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

近零能耗导向下夏热冬冷地区高层住区形态寻优设计——以武汉市为例

近零能耗导向下夏热冬冷地区高层住区形态寻优设计——以武汉市为例

中图分类号 TU241.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24)02-0061-05 收稿日期 2023-06-06摘 要 降低能耗同时增加可再生能源使用是缓解社会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既有研究多从单体尺度考虑围护结构优化对能耗的影响,忽视了街区尺度形态优化可以降低能耗,同时提高光伏潜力,进而优化该街区的能耗表现。

该文以实际政策规范为基础,结合城市发展的规划理念,对街区尺度的高层住宅建筑,进行近零能耗导向下的综合寻优设计。

通过调整建筑类型与高度之间的组合,设计排列其结果并进行规范筛选,共生成21个街区原型,其中12个基础原型与9个亚类型,模拟并分析其能耗与光伏潜力,得出影响上述参数的核心因素并以此为基础进行高层住区形态寻优。

结果表明:不考虑光伏设计的情况下,板式高层住区更适合武汉地区。

考虑光伏设计的情况下,板式与塔式的高低组合相比于同一高度组合形式具有更好的能耗表现。

关键词 高层住区 街区能耗 光伏潜力 寻优设计Abstract 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while increasing the use of renewable energy is an important way to alleviate social energy problems. Previous studies have mostly considered the impact of optimizing enclosure structures on energy consumption at the individual scale, while neglecting that optimizing block scale morphology can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while increasing photovoltaic potential, thereby optimizing the energy performance of the block. Based on practical policy norms, combined with the planning concept of urban development, we conduct a comprehensive optimization design for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s at the block scale with near zero energy consumption. By adjusting the combination between building type and height, designing and arranging the results, and conducting standardized screening, a total of 21 block prototypes were generated, including 12 basic prototypes and 9 subtypes. Th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photovoltaic potential were simulated and analyzed, and the core factors affecting the above parameters were identified. Based on this, the optimization of high-rise residential area morphology was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without considering photovoltaic design, high-rise residential areas with panel panels are more suitable for Wuhan area. Considering photovoltaic design, the combination of high and low panel and tower types has better energy consumption performance compared to the same height combination form.Keywords High rise residential areas, Block energy consumption, Photovoltaic potential, Optimization design近零能耗导向下夏热冬冷地区高层住区形态寻优设计——以武汉市为例Optimization Design of High-rise Residential Area Morphology in Hot Summer and Cold Winter Areas with Near Zero Energy Consumption:A Case of Wuhan City杨 翰 | Yang Han随着人类城市化工业化的高速发展,能源危机与环境问题不断出现,节约能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的共同课题。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3.24•【字号】武政〔2022〕11号•【施行日期】2022.03.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循环经济发展正文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武政〔2022〕11号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经研究,现将《武汉市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武汉市人民政府2022年3月24日武汉市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国发〔2021〕4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实施意见》(鄂政发〔2021〕25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明显优化,基础设施绿色化水平不断提高,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初步形成。

到2035年,绿色发展内生动力显著增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

二、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生产体系(一)推进工业绿色升级。

加快实施钢铁、电力、石化、建材等行业绿色化改造,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到2025年,累计创建30家“绿色工厂”。

依法对“双超双有高耗能”行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健全“散乱污”企业监管长效机制。

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一主两副”重大战略决策的决定

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一主两副”重大战略决策的决定

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一主两副”重大战略决策的决定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一主两副”重大战略决策加快推进武汉市跨越式发展的决定鄂发〔2011〕17号加快武汉、襄阳、宜昌“一主两副”中心城市跨越式发展,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统筹全省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工作载体和有力抓手。

为加快推进武汉市跨越式发展,现作出如下决定。

一、统一思想,加快推进武汉市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一)重大意义。

武汉市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在全省乃至全国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突出。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抢抓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机遇,支持武汉市进一步做大做强,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武汉市的支点支撑作用,有利于深入推进“两圈一带”战略实施,有利于提升省域发展整体竞争力,带动全省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

全省上下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全力推动武汉市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武汉城市圈一体化为重点,突出自主创新和“两型”社会建设,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内生动力活力,为推动武汉市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和核心支撑。

(三)战略定位。

武汉市要进一步巩固、提升中部地区中心城市地位,加快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现代服务业中心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全国“两型”社会建设和自主创新典型示范区,成为引领全省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引擎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核心支点。

(四)主要目标。

到2015年,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改善民生的基础上,武汉市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在副省级城市中前进1—2位。

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关于建设低碳生态武汉城市圈的思考

关于建设低碳生态武汉城市圈的思考

革命 ” ,以便 在未来 的产业竞争和新技术革命 方面抢 占制高 受 到强制减排的要求 , 但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 C O 排放
市、 上海市 、 四川广元市等低碳城市建设 。 武汉城市圈作为国
家“ 两型社会 ” 建设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 区 , 为新 型工业化 、 作
新型城市化 、 城乡一体化 的先 行探索者 , 更应该积 极探索低
作者简介 : 罗志刚(9 3 ) 男, 17一 ,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马克 思主义研究所副所长, 助理 研究员。朱建 中(9 4 ) 男, 16 ' , 湖北省 社会科 学院科研处处长 . 究员。 研 基金 项 目:0 9年武汉市社会科 学基金 资助课题“ 汉城 市圈生态文明建设研 究” 20 武 的阶段性成果。项 目编号: 9 5 003
有的冲击力 向我们提 出了严峻的挑战。 汉城 市圈也别无选 武
第二 。 发展低碳经济是武汉城 市圈实现可持续发 展的客 观要求 。 城市圈 的生态环境容量 是有 限制 的。 据环保部1 8 ' 4 - 1
量( o ) c o 环境容 量的总量约为 4 5万 吨 , 氨氮环 境容量 的总
低碳技术 、 低碳产业 和低 碳经济成为全球热 点 , 以前 所未 算 , 并 以武汉城市圈现有 的人 口总量和经济规模 , 其化学需 氧 择, 只有走低碳经济之路 。 第一 。 发展低碳经济是武汉城市圈应对 国际减排压力的 共同责任 。 据有关研究报告估算 ,0 7 2 0 年我 国消费煤炭约 2 3 量约为 1 5万 吨。城市圈内的经 济规模 和人 口增长如果超 . 5 过了环境容量 的承载限度 ,就会产生 环境 和资源方面 的问 题。 从现状来看 , 武汉城市 圈的生态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 环境
实。武汉城市 圈多数地区为老工业基地 , 能耗高 、 排放大 、 污

武汉市绿色建筑管理办法-武汉市人民政府令第310号

武汉市绿色建筑管理办法-武汉市人民政府令第310号

武汉市绿色建筑管理办法正文:----------------------------------------------------------------------------------------------------------------------------------------------------武汉市绿色建筑管理办法(2022年2月10日市人民政府令第310号令公布自2022年3月28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促进绿色建筑发展,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绿色建筑的规划建设、运行维护及其监督管理等活动。

本办法所称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按照国家标准由低到高分为基本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等4个等级。

第三条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新建民用建筑应当按照基本级以上(含本等级,下同)绿色建筑标准建设。

集中新建的保障性住房、建筑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上的房地产项目应当按照一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标准建设。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以及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公共建筑应当按照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标准建设。

鼓励上述范围以外的其他建筑按照绿色建筑标准建设。

第四条市、区人民政府(含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管委会,下同)应当将绿色建筑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对本辖区内绿色建筑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第五条市、区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绿色建筑发展的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自然资源和规划、住房保障和房管、生态环境、财政、科技、水务、园林和林业、市场监管、经济和信息化、教育、机关事务管理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绿色建筑发展工作。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湖北省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实施方案》的通知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湖北省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实施方案》的通知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湖北省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4.09.25•【字号】鄂建文〔2024〕30号•【施行日期】2024.09.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建筑节能与科技正文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湖北省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实施方案》的通知鄂建文〔2024〕30号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人民政府,省直有关部门:《湖北省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实施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4年9月25日湖北省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部署要求,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函〔2024〕20号)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到2025年,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全省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面积比2023年增长110万平方米,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比2023年增长1000万平方米,建筑用能中电力消费占比超过55%,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省级绿色建材供应链平台建成投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取得积极进展。

到2027年,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进,超低能耗建筑实现规模化发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进一步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建筑用能结构更加优化,绿色建材得到广泛应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取得显著成效。

二、重点任务(一)提升城镇新建建筑节能降碳水平城镇新建民用建筑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建筑节能标准,鼓励试行更高建筑节能标准。

提升建筑节能降碳设计水平,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因地制宜增设遮阳设施,规范选用节能门窗,严格选用外墙保温系统,重点推广高效节能低碳设备。

浅层地热能在武汉市的开发利用

浅层地热能在武汉市的开发利用

浅层地热能在武汉市的开发利用作者:舒珺童泽昊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8年第03期摘要:地热能是我国提出的十九大新建筑节能技术中的其中一种绿色低碳、可再生能源,通过地热资源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浅层地热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本文叙述了在武汉市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的可行性及方法,地热能的开发和武汉市经济发展以及环境的关系。

关键词:浅层地热能武汉开发利用可行性方法中图分类号:P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8)01(c)-0038-021 武汉市地热资源概况武汉市地下水资源优质、丰富,长江汉江一级阶地的松散岩类孔隙承压水极为适宜地下水式地源热泵的运行。

武汉市以岗状平原为主,地形起伏不大,热物性参数稳定,地埋管式地源热泵在武汉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因此,地源热泵系统在武汉市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市场竞争力。

1.1 地层岩性武汉市除黄陂、新洲区以北及东部分布有元古界大别群与红安群变质岩系外,其他地域分布为古生界至新生界地层。

古生界地层地表出露不广,多隐伏于新生界地层之下,除个别地层缺失外,发育了一套较完整的陆海相沉积。

此外,本区北部和南部还零星分布有大别期、扬子期、燕山期的侵入岩和产于白垩-近古系东湖群地层中的喷出岩。

1.2 地质构造武汉市大地构造上处于淮阳山字型弧顶西侧与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的复合部位,江汉盆地东部的武汉台褶束,介于江汉断陷和梁子湖凹陷之间一个相对隆起的构造单元。

武汉市表层大面积为第四系覆盖、构造残缺不全,但仍清晰可见这是一个北西向的挤压带,由志留系至二叠系(局部三叠系)的褶皱组成,褶皱形态以线性为特征,武汉一带多呈向南倒转的同斜褶皱。

1.3 寻找地热资源的可行性武汉市区具备“源”“导”“储”“盖”地热资源形成的地质条件,存在地热资源可行性。

(1)结合湖北省地热资源出露分布,淮阳山字型构造体系中的脊柱、弧顶、前弧西翼以及反射弧弧顶分布的温泉比较多,约占全省温泉点57%,一般为中低温地热。

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武汉市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武汉市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第3 3卷
第3 期

慧: 基于产业结 构调整的武汉市低碳经济 发展模式
49 8
上海 、 杭州 、 无锡 、 西安 、 大连和成都 , 且均高于平 均水平 ( 平均值 为 05 39 , 山 、 州 和 青 岛分 .7 ) 佛 苏
列第 1 、6和 1 51 7名 , 低 于 平 均 水 平 , 明 上述 稍 说
图 1 我国 2 4个重点城市万元 G P综合能耗对 比示意图 D
收稿 日期 :0 0—1 2 . 21 2— 6
作者简介 : 慧( 95一) 女 , 刘 18 , 湖北襄 阳人 ,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 目: 武汉理工大学 自主创新研究基金资助项 目( 00一Z 21 Y—GL- 1 ) 05 .
第3 卷 第3 3 期
2 1 年6月 01
武 汉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信 息 与 管 理 工 程 版
J U N LO T IF R A IN&M N G M N N IE RN ) O R A FWU (N O M TO A A E E TE GN E IG
Vo. 3 No 3 13 .
是深圳 、 门、 厦 宁波 、 京 、 北 广州 、 长春 、 东莞 、 阳 、 沈
整对 C O 排放量的影响做 了研究 ; 姚德文 认为 要通 过 国 际合 作 的方 式 实 现 中 国低 碳 工 业 的构 建; 王亚柯等 以武汉市低碳 产业 为例 , 从制度 、 科技 、 才和 环境 等方 面进行 研究 , 图构建 出低 人 试
J n 2 1 u .0 1
文 章 编 号 :0 7—14 2 1 )3— 4 8— 4 10 4 X(0 1 0 0 8 0
文 献标 志码 : A

企业信用报告_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分院

企业信用报告_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分院

基础版企业信用报告
5.10 司法拍卖..................................................................................................................................................10 5.11 股权冻结..................................................................................................................................................10 5.12 清算信息..................................................................................................................................................10 5.13 公示催告..................................................................................................................................................11 六、知识产权 .......................................................................................................................................................11 6.1 商标信息 ....................................................................................................................................................11 6.2 专利信息 ........................................................................................................................11 6.3 软件著作权................................................................................................................................................14 6.4 作品著作权................................................................................................................................................15 6.5 网站备案 ....................................................................................................................................................15 七、企业发展 .......................................................................................................................................................15 7.1 融资信息 ....................................................................................................................................................16 7.2 核心成员 ....................................................................................................................................................16 7.3 竞品信息 ....................................................................................................................................................16 7.4 企业品牌项目............................................................................................................................................16 八、经营状况 .......................................................................................................................................................16 8.1 招投标 ........................................................................................................................................................16 8.2 税务评级 ....................................................................................................................................................20 8.3 资质证书 ....................................................................................................................................................21 8.4 抽查检查 ....................................................................................................................................................21 8.5 进出口信用................................................................................................................................................21 8.6 行政许可 ....................................................................................................................................................21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意见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意见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3.27•【字号】武政规〔2022〕4号•【施行日期】2022.03.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新能源正文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意见武政规〔2022〕4号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为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加快推进全市能源结构清洁转型,现就支持氢能产业发展提出以下意见:一、发展目标紧跟全球氢能产业发展前沿,以技术突破和产业培育为主线,打造创新研发、装备制造、示范应用协同发展的中国氢能枢纽城市。

(一)氢能关键技术自主可控。

燃料电池系统、电堆、膜电极和燃料电池汽车整车系统集成控制等关键技术国内领先,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等基础材料技术取得突破,氢气制取、存储、运输、利用等方面形成特色技术。

到2025年,电堆最大额定功率达到150kW,寿命超过20000小时,膜电极铂载量低于0.2g/kW。

(二)氢能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培育一批氢能重点企业,建设一批氢能与燃料电池研发、检测、认证机构,打造氢能产业集群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集群。

到2025年,全产业链年营业收入达到500亿元,规上企业达到100家,累计产业投资总额达到200亿元。

(三)氢能示范应用广泛开展。

探索工业领域氢能替换示范应用,开展港口、园区重载燃料电池商用车示范点,促进公交、物流、环卫、渣土运输、绿化养护等领域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应用。

到2025年,燃料电池汽车推广量达到3000辆,建成加氢站35座以上。

二、重点任务(一)实施氢能产业培育工程1.建设氢能产业园区。

支持主导产业区创建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园区,引导氢能相关企业在园区聚集,集中安排项目用地、报建审批、规范管理等工作。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城管执法委、市城建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各区人民政府〈含开发区、风景区管委会,下同〉)2.培育氢能龙头企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各 国的重要议题。本文验证了武汉市经济发展 中的能源将成为瓶颈的事实, 并剖析 了其发展利用可再生能源的不利 因素, 并以绿色管
理理 念 给 出优 化 可再 生能 源体 系的政 策 建议 。 关键 词 : 可 再 生能 源 ; 体 系构 建
中图分 类号 : F 4 2 6 . 2 文献 标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 1 6 7 4 一 O 4 3 2 ( 2 O 1 4 ) 一 O 8 — 8 3 — 1

3. 2 大 力 推 进 市 场 建 设
由于 可 再 生 能 源 具 有 能 源 品 位 不 高 , 稳定性 差 , 开 发 成 本 高 的弱 点 , 可 再生能源价格长期 高限制了其市场 需求。其次 , 目前 相 关 优 惠 政 策 存 在 与 实 际 不 符 等 情 况 ,这 是 难 以 实 施 的 弊端 。 从而 , 发 展 可 再 生 能 源 这 一 利 国 利 民 的民 生产 业 得 不 到 政府有 力的保驾护航 。 从 市场调查来看 , 利 用 风 能和 生 物 质 能 利 润 率缺 乏 竞 争 力 , 而太阳 能光伏发 电区域消费 能力不足 , 其 市场输 出主要依赖 出口。
构建武汉 市可再生 能源体系研究
付 正伟
( 湖 北 工业 大学 经济 能源 危机 、 环 境 恶化 的 双重 威胁 下 , 开 发新 能 源 , 利 用可 再生 能 源 , 实现 可持 续 发展 , 占据 未 来新 能 源经 济发 展 制 高点 已成
2. 2 成 本 过 高
重点建设示范 工程 、 龙头工程 , 以 先 进 范 例 拉 动 整 个 市 场 健康 有力的发 展 。一是着重开展 C D M 机制生产 , 在建 筑业充 分利 用地热 、 光能, 把武汉 打造成 绿色建筑 示范城市 ; 二 是 建 立若 干 风 光 结 合 发 电厂 。 同时 , 充 分 利 用 武 汉 市 郊 区 丰 富 的 太 阳能 和 风 力 资 源 , 建 议 在 江 夏 和 蔡 甸 上 马 中 型发 电 工 程 , 以 工 程集 群争取国家补贴 。
在 能 源 日益 枯 竭 , 雾霾和温 室效应加 剧的背景 下 , 如 何 通 过技术 制度创新 , 使经济发 展与传统能源消耗 脱敏 , 提 升 地 区 能源利 用潜力 , 打破原有能源 利用模式禁锢 , 加 大 可 再 生 能 源 在 地 区 能 源 结 构 中 的 比例 , 开 辟 生 态 化 经 济发 展 模 式 , 已 成 大 势所趋 。 武 汉 市 作 为 国家 循 环 经 济 重 点 示 范 市 , 要 实 现 完 全 的 低碳发 展模式 , 面 临 着 巨大 的 挑 战 。发 展 可 再 生 能 源 , 应 该 是 率先 实现建设绿 色经济的重要突破 口。 1武汉 发 展 可再 生 能源 的 必要 - 眭 能源 短缺长期制约 着武汉市 实现 高质量 、 低 代价 的发 展。 近 年来 , 由于经济总量 骤增 , 工农业发展和社 会生活水平提 高 催 生 了 巨 大 的能 源 工 序 缺 口 。 依 照统计资料 , 2 0 0 8年 武汉 市 能 源消 费总量为 3 2 5 5 . 3 9万 吨 标 煤 , 以后每 年消耗量均 有较大增 长, 年 均增 长率达 到 1 4 . 9 %。 目前 , 武 汉 市 仍 选 择 不 可 循 环 能 源如煤 炭 、 原 油 等 为 主 要 能 源 供 给 。而 武 汉 作 为 重 工 业 城 市 , 单位 G DP能 源 消 耗 高 于 全 国 平 均 水 平 ,从 能 源 供 求 关 系 来 看 ,武 汉 属 于 需 求 方 ,其 本 身 没 有 丰 富 的 化 石 能 源 储 备 , 原 油、 天然气 、 煤 炭 等 大 部 分 还 是 依 赖 于 进 口 。 结 合 武 汉 的 自然 资源禀赋 , 充 分 利 用风 能 、 水能 、 地 热能 、 光 伏等具 有清洁 性 、 永续性 , 储 量 丰 富 种 种 优 点 的可 再 生 能 源 , 构建可再生能源体 系, 是推进武汉市 实现 循环经济发 展的坚实基础 。 2实施 可再 生 能源 战 略的 不 利 因素
3. 1合 理 规 划 统 筹 产 业 发 展
是 以促 进 产 业 结 构 调 整 为 先 导 ,提 升 可 再 生 能 源 产 业 在 武 汉 市 经 济 中所 占比 例 。 科学调 研 , 优 先 出 台 引 导产 业发 展 的政策法律 , 尤 其 是 在 贷 款 税 收方 面 给 予 倾 斜 ; 二 是 支 持 行 业 发展 , 尤 其 应 该 重 视 先 进 能源 技 术 的 研 发 。 设 立对 可 再 生能 源 发 展 具 有 基 础 性 ,创 新 性 ,并 具 有 较 强 实 用 性 技 术 的 奖 励 基 金 。制 定吸 引 国 外 优 秀 能 源 产 业 投 资招 商 计 划 。 把 能 源 装 备 制造作为突破 点 , 盘 活技 术 资 源 。 立 足 于 武 汉 现 有可 再 生 能源 资源 、 产业 、 技术优势 , 以 化 石 电为 接 入 口 , 以 好 光 谷 工 业 园和 发 展 良 好 的生 物 质 产 业 、 水电产业 为基本 , 兼 以发展风 电 、 地 热产业 , 构建武汉特 色的新能源体系 。
2 . 1市 场 竞 争 机 制 动 力 不 足
仍 处 于 产 业 链 的末 端 , 核 心 技 术 为 外 国所 掌 握 , 同时政府在发 展布局中没有发挥整体规划 的作用 , 企 业竞争混乱 , 冗余技术 引 进 的 问 题 较 为严 重 。 各 个 企 业 各 自为 政 , 没 有 形 成 如 硅 谷 的 产业发展集群 , 规模小 , 大量资源被浪费 。 同时 , 武汉 虽有优质 的科研教育资源 , 但 缺 乏 可 再 生 能源 方 向 针 对 性 的培 养 专 业 , 相关科技人才储 备不足。可 再生能源技术 薄弱的研发能力 大 幅 提 升 了 设 备 开发 成 本 。 3构 建 武汉 市可 再 生能 源体 系的措 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