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姓家谱系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姓家谱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氏祖训
圣宗曾子祖训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三省诚身,道传一贯。

曾氏家规
孝亲悦心,尊师扶幼;世袭立嫡,承嗣立长。

嫡宗不婚,子嗣敏聪;抚子继嗣,同宗择侄。

招赘为嗣,宗圣脉混;淫邪乱伦,圣规则罚。

祖训十则
一、孝父母
人子之身,本乎父母。

未离怀抱,三年够劳。

提携捧抚,维持维姑。

孝道有亏,百行难补。

羊能跪乳,鸟有反哺。

勉尔后生,忤(wǔ)逆为何。

二、睦兄弟
孔怀兄弟,一本所生。

手足至谊,羽翼深情。

弟恭兄友,尊卑相敬。

埙(xūn)篪( chí)雅奏,和乐有声。

兄弟情融,田氏荆荣。

勉尔后生,毋生嫌
隙。

三、和夫妇
夫妇居室,人之天伦。

夫为妻纲,礼经所申。

妇主中馈,内助殷勤。

毋伤反目,毋玷家声。

家道乃成,如鼓琴瑟。

勉尔后生,诗咏睢麟。

四、序长幼
乡党长幼,年长以敬。

尊辈持身,义在和平。

祖辈先训,应记心铭。

授业为师,要听之命。

尊宗序长,语言必诚。

勉尔后生,切记永铭。

五、尊宗亲
水源木本,宗族宜敦。

千系万枝,同出一根。

何远何近,均是同本。

崇宗睦族,派字遵循。

家规祖训,应记心铭。

勉尔后生,古风永存。

六、严内外
凡为宫室,内外必分。

男女有别,授受不亲。

嫌疑须避,约束严明。

防微杜淅,寡欲清心。

三姑六婆,断绝逢迎。

勉尔后生,韦著仪型。

七、训子孙
子辈不谨,父教不严。

放荡邪言,起於英年。

圄(yǔ)禁非为,子孙乃贤。

诗书执礼,孝悌力田。

自少养性,习惯自然。

勉尔后生,勿稍忽焉。

八、勤职业
天生四民,业务有主。

士谋道艺,农望收藏。

作为在业,贸易惟商。

必安固守,勤力竞业。

立世有本,处世亦良。

勉尔后生,毋怠勿荒。

九、明义利
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非吾所有,丝毫莫取。

勤能补拙,俭可助廉。

圣贤训诂,廉洁处世。

盗拓贪污,切宜刻责。

勉尔后生,永记肺腑。

十、慎官守
幸登仕籍,须慎官箴。

清洁为民,“三省”思深。

勤慎廉洁,四言谨记。

正君在身,泽民在心。

孟尝还珠,杨震却金。

勉尔后生,贪取谁钦。

曾姓字辈
曾姓,全国按统一世系排辈命名。

曾氏御赐统一名派,来自曾参。

曾参一生“尽传孔子之道”,故世尊他为。

“宗圣”。

曾谱称为第一派祖至曾国藩已是第70派了,清康熙年间,圣祖仁帝为孔、孟、颜、曾姓御赐统一的名派,以致使他们四姓的辈份,互相串联,在全国得到统一。

湘乡大界曾氏于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始修族谱时,从第六十三派起使用了圣祖仁帝御赐的三句十五字名派:“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

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重修大界曾氏族谱时,宣宗成皇帝续赐名派二句十个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民国元年,孙中生又为曾氏赐名派四句话、二十个字:“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蔚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曾姓祖祠堂联是:“武城世第,鲁国家声”——
以祖先发迹地为堂名及以此作堂联。

曾姓历史
被后世尊奉为“宗圣”的曾子,其最早的祖先可追溯到轩辕黄帝。

黄帝的后裔中有夏后氏,姒姓,戎人。

有的书上把夏禹称作戎禹(《潜夫论·五德志》)。

夏后氏南下,到了黄河中下游,后来便出现了夏禹治水的故事。

禹治水有功,舜将部落联盟首领之位禅于禹,其后裔姒姓便在东海(即山东一带)滋生繁衍起来。

《姓氏急就篇》载:“曾氏出于曾阝,姒姓。

”《说文》:“姒,禹之后。

”“国在东海。


夏代“少康中兴”之时,少康传位给长子杼(一作予),其次子曲烈被封于曾阝。

古曾阝国地在山东临沂西南35公里(今属苍山县)的曾阝前、曾阝后两村之间。

因该地多产丝织品缯,故名。

西周初年大分封时,山东一带封了几十个姬姓国和异姓国。

其中有夏的另一支后人便封于曾阝。

曾阝国当时是个子爵小国。

鲁僖公十四年(公元前646年)“曾阝子来朝”注中记“曾阝国在琅”王牙”(今临沂一带)。

它与莒国、鲁国及邾国(即邾娄)都相距不远,
所以不断与他们发生了一些关系。

鲁僖公十九年(公元前641年)六月,“曾阝子会于邾娄”(即邾,今山东邹城市)。

曾阝本来是惧邾、莒(今山东莒县)之强,借会盟以求自安。

不料盟主宋襄公却指使邾文公将曾阝君绑起,当作会盟的牺牲品。

后来,还将他杀于次睢之社(今临沂市境)。

这说明曾阝国国小势弱,受人欺负。

时隔五十年,即鲁宣公十八年(公元前591年)七月,曾阝国又受邾、莒之欺。

国君时泰请求鲁国保护,甘愿当鲁之附庸。

鲁国又向主宰自己命运的晋国请示被允准后,第二年,鲁大夫叔孙豹、曾阝太子巫到了晋国,完成了曾阝国归属晋鲁的行动。

此前,鲁僖公之女嫁给曾阝君时泰,生公子巫。

不久,时泰又娶莒女,生子后欲立为嗣,危及巫的地位。

曾阝国靠近晋鲁的行为,自然受到莒国的反对,还未等巫由晋返鲁,莒国便杀了曾阝君时泰,立莒女的儿子为新君。

公子巫无家可归,只好到鲁国避难。

到了鲁昭公四年(公元前538年),莒国干脆废掉曾阝国之君。

公子巫复国无望,便在鲁国的南武城长期住下来,并改曾阝为曾,仕于鲁
据《武城族谱姓源》记:“曲烈生炫忠,炫忠生坤仁,坤仁生录,录生浩源,浩源生富财,富财生火昆,火昆,火昆生伯基,伯基生锐,锐生迁,迁生志梁,志梁生煌,煌生相奎,相奎生世鉴,世鉴生政治,政治生木复,木复生瑞焕,瑞焕生垠,垠生锦容,锦容生洪,洪生桂茂,桂茂生照,照生培元,培元生钅圭, 钅圭生允氵柰,允氵柰生杞,杞生火隹熹,火隹熹生埙和,埙和生成锐,成锐生一氵倩,一氵倩生椿,椿生炯,炯生垣,垣生销,销生福波,福波生时荣,时荣生炳,炳生均作,均作生铃,铃生氵宏仁,氵宏仁生一松,一松生火召,火召生墅,墅生镇玉,镇玉生氵邑,氵邑生祥溥,祥溥生炷,炷生方士星,方士星生銮,銮生沛恩,沛恩生朴,朴生世美,世美生时泰,时泰生巫。

鲁襄公六年莒灭曾阝,巫奔鲁后,以曾为氏。

巫生夭,夭生阜,阜生点。


曾皙,又称曾点,少孔子六岁。

是孔子三十余岁第一批授徒时收的弟子。

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封“宿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改封莱芜侯,明世宗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尊称为先贤曾子,与颜回之父颜路
等一起被供享于孔庙崇圣祠内。

历代文献,如《论语》、《史记》、《孔子家语》、《阙里文献考》以及记载曾子、曾氏的一些书中,对曾皙都有记载。

综合研究可以得知下面的情况:曾皙出身于我国奴隶社会末年的奴隶主贵族,到他曾祖(巫)时,已经没落。

《说苑·立本》记其子“衣敝衣以耕”。

《战国策》卷二记其妻亲自织布维护生活,可知他当时已生活在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家庭了。

古籍中对其事迹记载不多,只《论语·先进》中记了他一番谈话,《孔子家语·六本》记中“曾子耘瓜损伤其根”后,他大发脾气,把儿子痛打了一顿。

《孟子·离娄上》记“曾子养曾皙,必有酒肉”,说明他晚年托儿子的福,生活较好。

《孟子·尽心下》又记“曾皙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羊枣”。

羊枣是生长于山区一种百姓喜食的普通小柿子,曾皙好食此物,说明他是普通百姓。

《孟子·尽心下》记孟子的弟子万章向孟子问:孔子周游列国时,在陈国为什么怀念鲁国弟子中的“狂士”(琴张、曾皙、牧皮等)呢?孟子回答:孔子把自己的弟子分作四等:中行之士、狂放之士、狷介之士、乡愿之士。

其中
第一种中行之士(如道德水平最高的颜回,此时正跟随孔子),其次便是曾皙那样的狂放之士了。

中行之士是道德水平高,能做到“至德”中庸,狂放之士是能以进取的人(进取中可能不把握不当之处,故称狂放),狷介之士是干不了大好事,也不会干坏事的人。

那种乡愿之士则是四面讨好、八面玲珑的阿谀之徒、好好先生。

由此可见曾皙在孔子心目中是个较好的弟子。

怎样体现曾皙这一“狂放之士”较高的水平呢?就表现在《论语先进》之“四子侍坐章”中。

孔子师徒五人到了鲁国城南沂河岸上,孔子叫他们各自说出自己的志愿时,仲由要武备治国,冉有要政治治国,公西华要外交救国,孔子认为都只是抓住一个具体问题,层次不高。

当问到曾皙时,曾皙说:“暮春者,春服既成。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这番言论,尽管古人有五六种解释,正确的应该理解为:依据孔子的仁政德治治理国家,使国家统一、富强,人民生活安定以后,才能有条件,有心绪悠哉游哉地去洗澡、吹风、唱歌、散步。

这和孔子主张的“大同之世”是一致的,孔子对曾皙的肯定,说明曾
皙得孔子思想之真谛。

正因为曾皙遵循孔子之道,才教自己的儿子曾参拜孔子为师。

正因为曾皙对孔子仁政德治的主张有着深入的、超于别人的理解,曾参才在其父正确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发挥,终得孔道真传,成为宗法孔圣之道的孔子思想的
主要继承人.
曾氏世系源流
一世黃帝公孫軒轅,二世昌意,三世顓頊,四世鯀,五世禹,六世啟,七世仲康,八世相,九世少康,十世烈曲(曲烈)。

一世黃帝,為有熊國(今河南省新鄭縣)國君少典氏之子,母附寶,傳感應
天樞
星而孕。

姓公孫,長於姬水,一姓姬,居軒轅之丘,名軒轅,稱
軒轅
氏,於阪泉(今山西省解縣鹽池)三敗炎帝神農氏帝榆罔參盧,
涿鹿
(今山西省解縣涿澤)敗苗族阪泉氏蚩尤,代炎帝為天子,號有
熊氏,
新鄭縣有黃水、黃溝,故稱黃帝。

正配西陵氏之女嫘祖氏,生青
陽(玄
囂)、昌意。

舉二十五子。

傳享年一百歲。

逝於首陽山,葬於橋
山(今
山西省襄陵縣)。

二世昌意,降居於若水,娶蜀山氏女昌濮氏,生顓頊。

一說子韓流娶淖子氏
女阿
女,生顓頊。

三世顓頊,繼少昊金天氏位,號高陽氏。

一說繼自黃帝。

《漢書》〈律曆志〉
稱顓
頊傳窮蟬、敬康、勾望、橋牛五代而鯀。

四世鯀,字熙,封於西羌汶山石紐地區(今四川省廣柔縣境),姜姓,《山
海經》
稱黃帝生駱明,駱明生白馬,白馬即鯀,為後為陶唐氏帝堯封崇伯,

嵩伯,居河南嵩山陽城(登封),受命治黃河洪水,以圍堵之法九
年未
成,為攝天子有虞氏帝舜放逐於羽山,遣祝融處死。

配有莘氏之女
女嬉,
一名女志、有志、士敬、修己、修紀,於砥山夢食薏苡而生子文命,

舜賜姓姒。

五世禹,名文命,字密、高密,三月二十八日生於石紐山刳兒坪,配塗山氏
之女
攸女,一名女媧、女嬌、女趫、嘎,受虞舜命繼鯀治洪十三年,三
過家
不入,有功任司空,封夏(都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伯,劃定九
州,
征三苗,虞舜欲禪位,攝政十七年。

後虞舜征三苗病逝於蒼梧(今
湖南
省寧遠縣),禹讓辭王位避舜子商均三次不就,隱居陽城(今河南
省登
封縣告城鎮),三年喪滿,仍為諸侯擁為共主,都安邑(今山西省
夏縣
西北),號夏后氏。

在位五年,會諸侯於塗山,八年,會諸侯於會
稽,
殺防風氏立威,十年,巡視東方,傳公元前二一一六年秋八月,逝
於會
稽山(浙江省紹興縣境)。

六世啟,傳誕產於石之裂開,故名,又名建,一名余。

《竹書紀年》載,夏
后禹
禪位伯益,三年喪滿,啟殺伯益奪位,於陽翟鈞台(夏台)會諸侯,

立夏朝,甲申年,做〈甘誓〉,於甘邑破有扈氏,天下咸朝。

登位
九年
巡狩天下舞九韶,十一年,改封幼弟觀君武至西河,十五年武觀據
西河
亂,命彭伯壽征之。

在位二十九年,約當公元前二一一五年至二零
八七
年,傳位太康。

七世仲康,太康無道,五子爭位亂國,辛酉年,為有窮氏后羿放逐陽夏(今
河南
省太康縣)而死,立弟仲康,返太康都邑斟尋(今河南省鞏縣)。


卯年冬,失權於后羿。

《路史》載在位十八年,約當公元前二零
七二
年至二零五五年。

八世相,一名相安,為后羿所立,逼走商邱(位今河南省),在位八年(壬
寅年),
寒國妘浞(寒國位今山東省濰坊縣北)殺后羿自立,仍號有窮氏,
相再
走斟灌,二十八年(癸卯年),寒浞子妘澆(封過國,今山東省掖
縣西
北),破斟灌,相再走昆吾國帝丘(竇,今河南省濮陽縣),過澆
來圍,
自殺。

臣伯靡出奔有鬲。

在位約當公元前二零五四年至二零二七
年。


有仍氏之女后緡,自牆洞逃出,奔有仍(今山東省金鄉縣境),遺
腹子
一少康。

九世少康,相與后緡所生遺腹子,癸卯年生於有仍,長任有仍國牧正,甲子
年寒
浞、過澆命椒破有仍,出奔有虞(今河南省虞城縣),任庖正,
娶有
虞伯姚思二女封於綸邑(今河南禹州西北康城村)。

夏遺臣伯靡
得有
鬲氏(今山東省德州市南部)之助,自斟尋、斟灌伐寒浞,壬午
年,
伯靡殺寒浞,迎立少康於綸邑復國,時年四十歲,「有田一成,
有眾
一旅」,少康命女艾滅過澆,乃復都陽翟,會諸侯於鈞台,後再
命長
子杼滅寒浞次子戈君妘豷,正式復位,次年,方夷來朝,三年復
田稷,
十八年遷都於原。

在位約當公元前一九八六年至一九年。

封次子
烈曲(曲烈)於鄫國(繒國),傳位長子季杼。

鄫國一世烈曲(曲烈、曲列),少康所封,一傳季杼所封。

春秋〈曾子斿鼎〉載:「曾子斿擇其吉金,用鑄將彝,惠于烈曲。

」烈曲天生神異,精勤思考,擅長製作與發明,曾發明用來求直角的矩尺、用竹竿木棒做支架的方形漁網(罾)、射鳥用綁絲繩的箭(矰)、製作蒸飯盛菜用的陶器(甑)、以及教導族人織出各
種圖案的絲織品(繒)。

鄫國初國在河南省滎陽市聖水峪潧水(溱水)流域之鄫水城,因水名國。


同潧,同曾。

二世炫忠,當夏后槐之世。

三世坤仁,當夏后芒之世。

四世錄,當夏后泄之世。

五世浩源,當夏后不降、扃、廑之世。

六世富方,當夏后孔甲之世。

七世焜,當夏后皋、發、履癸(桀)之世。

八世伯基,天下歸商湯(太乙)。

商卜辭有曾,可證商湯放夏桀後,復封鄫國,夏族多遷徙或為商族俘虜,鄫
國獨留中原,因對商朝效忠。

九世銳,十世汪,十一世志梁,十二世煌,十三世相奎,十四世世鑒,十五世政治,十六世模,十七世瑞煥,十八世垠,十九世錦容,二十世洪,二十一世桂茂,二十二世照,二十三世培元,二十四世硅,二十五世允漆,二十六世杞,二十七世燋熹,二十八世塤和,二十九世成銳,三十世一倩,三十一世椿,三十二世炯,三十三世垣,三十四世銷,三十五世福波,三十六世時榮,三十七世炳,三十八世均柞,三十九世鈴,四十世浤仁,四十一世一松,四十二世炲,四十三世墅,四十四世鎮玉,四十五世浥,四十六世祥槫,四十七世炷,四十八世方瑆,四十九世宇鑒,五十世沛恩,五十一世朴,五十二世世美,五十三世時泰。

商末,鄫國遷於今安徽與河南之交的層邱。

周文王妃、周武王母太姒為鄫國姒姓本家,周武王褒封鄫國。

西周末,鄫國已遷於繒關,即今河南省方城縣,於此設關拒楚。

申國改封於
謝(今河南省南陽市北),與鄫國比鄰。

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七七一年),申侯以幽王姬宮涅寵褒姒廢其女申后及太子宜臼,聯合鄫國曾(鄫)伯黎、西夷及犬戎入宗周鎬京,於驪山弒王,與諸侯共立宜臼,即位雒邑,是為周平王,至是西周滅亡。

曾伯黎與晉文侯曾為周平王討伐淮夷、東夷,鄫國隨之東遷,乃與東夷交惡,
成為世仇。

鄫國於春秋時繼同姒姓杞國亦自河南南部東遷,先北遷拓城縣北之鄫城,魯僖公年間再東南遷淮水流域瑯琊地區,並與魯國建立聯姻。

周襄王七年、魯僖公十四年(公元前六年)夏,六月,鄫子與適魯僖公之鄫季姬於防商議,為其召,乃決定入朝魯僖公。

周襄王九年、魯僖公十六年(公元前四年)十二月,魯僖公與齊宋陳衛鄭許邢曹等國會盟於淮,進據鄫國,以齊國有亂,遂退兵。

鄫國經此再遷國,經東夷。

周襄王十二年、魯僖公十九年(公元前一年)夏六月,宋襄公子滋甫邀滕、曹、邾、鄫等國會盟於曹國之南,鄫子遲至二日,宋大夫公子子蕩建議宋襄公以鄫子祭東夷立威,己酉,宋襄公乃指使邾文公綁架鄫子至東夷人神社次睢之社(於今山東省臨沂縣,鄉人稱之為食人社),蓋鼻殺之並肢解烹煮作為人牲祭神。

鄫與東夷為世仇,宋襄公使邾子用鄫子以悅淫祠,實從東夷之所甘心也。

鄫國經此再遷國,終至今山東省嶧縣東方、蒼山縣西北、棗莊市東,即蒼山
縣前鄫、後鄫村間之鄫城。

五十二世姒世美,鄫子,於周定王十六年、魯宣公十八年(公元前五九一年)

七月,因邾國入侵而被戕殺。

五十三世姒時泰,即位後請求魯國保護。

周定王十八年、魯成公二年(公元
前五
八九年)十一月丙申,與魯國及秦、宋、楚等國於蜀會盟,史
稱匱盟。

周靈王三年、魯襄公四年(公元前五六九年),魯襄
公朝晉國,徵得晉悼公同意,將鄫國納為附庸,冬十月,莒國
不服,會同邾國伐鄫,魯國大夫臧孫紇援鄫入邾,敗戰於邾國
狐駘。

鄫子姒時泰有女嫁為莒國夫人,生一子為鄫子外孫。

姒時泰受莒國挾而欲立外孫,世子姒巫為魯僖公女之子,不服,乃援引魯國勢力相抗。

周靈王五年、魯襄公六年(公元前五六七年),姒時泰歿,傳位莒國公子,入繼鄫子。

鄫國以外孫(異姓己姓)為後,此舉不合宗法,《春秋》譏之,視同莒國滅鄫。

曾氏始祖巫。

為鄫國國君姒時泰世子。

姒時泰欲立外孫,姒巫為自保,引魯
國勢
力以抗莒。

魯襄公母定姒為鄫女,推為姒世美之姊妹,鄫子姒
世美
為魯襄公舅,姒時泰與魯襄公為表兄弟,兩國有舅出之誼,魯
襄公
為姒巫表伯叔輩。

周靈王四年、魯襄公五年(公元前五六八
年),
姒巫以魯國大夫身分隨魯國叔孫穆子叔孫豹出使晉國,完成鄫
國附
屬魯國之儀式。

秋九月二十三日,魯襄公與晉悼公及宋、陳、
衛、
鄭、曹、莒、邾、滕、薛、齊、吳等國會盟於戚(今河南濮陽)

楚,叔孫豹認為鄫國附屬魯國對魯國會盟不利,令鄫國大夫以
獨立
國代表身分與會。

周靈王五年、魯襄公六年(公元前五六七年)

月,莒國公子入繼鄫子,《春秋》譏之,視同莒國滅鄫。

晉國
責難
魯國任莒公子入主鄫國,季武子季孫宿使晉說明。

姒巫去國奔
魯,
去邑為曾氏始祖。

周靈王七年、魯襄公八年(公元前五六五
年),
莒國入侵魯國東境,以劃定所佔鄫國疆界。

周景王七年、魯昭
公四
年(公元前五三八年)九月,莒著丘公即位,未安撫鄫國,鄫
國叛
莒,莒廢鄫國,魯國收撫之。

曾巫葬武城東山。

二祖夭。

為魯國季武子季孫宿家臣,《左傳》〈昭公元年〉載周景王四年(公
元前
五四一年)曾夭為季武子駕車迎接出使鄭國之政敵叔孫穆子叔孫豹

國。

葬東山。

三祖阜。

為魯國叔孫穆子叔孫豹家臣。

《左傳》〈昭公元年〉載周景王四年
(公元
前五四一年)曾阜勸說叔孫豹會見季武子。

四祖點,字子皙,號箴,魯國費縣南武城人,妣上官氏,生參,繼娶一女。

師事
孔子,小孔子六歲,為孔子三十餘歲時之第一批學生,《論語》〈先進〉〈四子侍坐章〉載,點與孔子和子路、冉有、公西華於暮春三月同遊魯
國曲阜城南之沂水岸,孔子盛贊其志向澹泊。

季武子季孫宿喪,往弔倚
門而歌,時譽為士之狂者。

曾因子曾參耕作誤斷瓜根,杖打曾參,幾乎
將其送命。

《戰國策》卷二記其妻上官氏親自織布維持生活。

孔子周遊
列國,困於陳國時,曾懷念曾點,評等其為狂放之士。

唐玄宗開元二十
七年(七三九年)追封宿伯,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一零零九年)封
萊蕪侯,明世宗嘉靖九年(一五三零年)尊為先賢曾子,入祀孔廟崇聖
祠。

太宗世系
一派。

宗聖曾參,字子輿。

生於周敬王十五年丙申年、魯定公五年(公元前
五零
五年)十月十二日,小孔子四十六歲,《說苑》〈立本〉記其「衣敝衣以耕」。

十六歲於楚國奉父命就學於孔子。

曾參稟性率直且魯莽,乃立志「日三省其身」。

《孔子家語》〈六本〉載,曾因耕作誤斷瓜根為父曾點杖打幾乎送命,孔子認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毀傷,故小杖則受,大杖當逃,責其未逃致令其父背不義惡名,曾參聞後乃登門謝師領教。

曾參至孝,奉養其後母,常一夜五起,亦不離親一夕宿於外。

《孟子》〈離婁上〉載,曾子養曾皙,必有酒肉。

《孟子》〈盡心下〉載,曾點嗜食羊棗,曾點逝後,曾參終生不忍食,而為表敬重母親,對於名稱不美的街道(勝母之閭)則不走。

《禮記》載,曾點卒時,曾參淚如滴泉,水漿不入七日,以後每讀〈喪禮〉,則泣下沾襟。

曾任官於莒、齊。

《韓詩外傳》載,父母逝後,曾至楚國任官,五十歲時,齊聘以相、楚迎以令尹、晉迎以上卿,皆不就。

傳學孔伋(子思),述《大學》,著《孝經》,主張仁與孝。

卒於周考王六年丙午年(公元前四三五年),享年七十一歲,葬於濟寧州嘉祥縣南四十里,武山西南玄寨山之麓。

唐高宗總章元年(六六八年)二月十九日,皇子李弘釋奠於學贈太子少保,唐睿宗太極元年(七一二年)贈大子太保,唐玄宗開元二十七年(七三九年)封郕伯,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一零
零九年)夏閏五月封遐丘侯(郕侯),北宋徽宗政和六年(一一一六年)
夏六月太常寺奏侯爵與孔子同名,改封武城侯,南宋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五年)春正月封郕國公、元文宗至順元年(一三三零年)秋閏七月封郕國宗聖公。

明世宗嘉靖十年(一五三一年)夏閏六月尊為宗聖曾子。

嘉靖十八年(一五三九年),永豐房東宗五十九派裔孫曾質粹起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民國後為宗聖曾子奉侍官。

妣公羊氏,敕封一品夫人。

生子三,
元、申、華。

二派元,字子元,仕於魯國。

配高陽氏,生子西,二人同葬嘉祥縣南武山,
副室
侯氏,生子中。

弟曾申為費國季昭子季孫強家臣,一說《左傳》係
曾申
根據費國季氏史記《春秋》所撰者。

三派西,字子照,生於周貞定王二十五年丁酉年(公元前四四四年),從曾
申學
《詩經》,仕於魯國,周威烈王元年(前四二五年),見任魏文侯教席之卜商(子夏)於魏國西河,魏文侯欲官之,不受而去。

配左氏,生長子欽,副室諸葛氏,生子鐸、錫。

周烈王七年壬子年(公元前三六九年)
歿。

後世追封鎮江侯。

四派欽,字子敬,官都檢大夫(都檢吏),配穀梁氏,生長子得,繼室周氏,

子莊筐。

欽與二室同葬嘉祥縣富春坪。

五派得,字若得,配卜氏,生長子羨,繼室歐陽氏,生子美。

任徐州刺史,
封平
海侯。

葬富山。

六派羨,字學餘,娶繆氏,任撫州都提點、平陽徐州刺史,葬嘉祥縣武山。

七派遐,字子盛,娶言氏,生二子煒、盈。

官陜邑太守、揚州刺史。

葬嘉祥
縣武
山西向。

八派煒,字子美,生於周赧王四十一年丁亥年(公元前二七四年)十月二十
八日,
卒於西漢惠帝六年壬子年(公元前一八九年)。

娶郯氏,生子樂。

官至漢朝工部尚書、尚書令。

葬嘉祥縣南武城祖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