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归纳台州学院
药理最全知识点总结
药理最全知识点总结药理学是研究药物的作用、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科学,它是药物治疗的理论基础。
药理学知识对于医学和药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十分重要。
下面将对药理学的一些核心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药物的分类1. 按照作用机制的不同,药物可以分为兴奋剂和抑制剂。
兴奋剂包括兴奋性神经递质的合成激动剂和释放促进剂、受体激动剂、离子通道开放剂等;抑制剂包括酶抑制剂、受体阻断剂等。
2. 根据药物的来源,药物可以分为天然药物、半合成药物和全合成药物。
3. 根据化学结构的不同,药物可以分为酸性药、碱性药、中性药和极性药。
二、药物的作用机制1. 药理作用的基本机制包括药物与受体的结合、药物与酶的结合、药物与细胞膜的相互作用等。
2. 受体是药物作用的靶点,它是一种特异性蛋白质。
受体激动剂、受体拮抗剂和受体激动/拮抗剂是药物的三种基本类型。
3. 药物与酶的结合会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
酶抑制剂和酶诱导剂是两种基本类型的药物。
4. 药物与细胞膜的相互作用可以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和离子通道的打开和关闭。
三、药物的用药途径1. 药物的用药途径可以分为口服、注射、吸入、局部应用、皮下给药、皮内给药等。
2. 不同的用药途径会影响药物的吸收速度和程度,从而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和毒副作用。
四、药物的代谢与排泄1. 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是决定药物作用持续时间和毒性的重要因素。
2. 药物的代谢过程包括氧化、还原、水解和甲基化等,这些过程大部分发生在肝脏中。
3. 药物的排泄方式包括尿排泄、胆汁排泄和肠道排泄。
其中,尿排泄是最主要的排泄途径。
五、药物的不良反应1. 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毒性反应、变态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等。
2. 临床上最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皮肤过敏反应、药物性肝炎、药物性肾病等。
六、药物的临床应用1.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具有退热、镇痛和消炎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等疾病。
2. 抗生素能够杀灭或抑制细菌的生长,常用于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
药理学大题知识点归纳总结
药理学大题知识点归纳总结药理学大题知识点归纳总结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发挥作用的科学,它是药物治疗的基础和核心。
药理学涉及到药物的来源、性质、药物对生物体的作用机制、药物代谢动力学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将对药理学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药物分类药物可以根据其化学结构、来源、作用部位、药理效应等方面进行分类。
根据化学结构,药物可分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根据来源,可分为天然药物、半合成药物和全合成药物;根据作用部位,可分为靶标药物、非靶标药物和多靶药物等。
二、药物代谢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是通过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环节实现的。
药物代谢的主要方式是在肝脏中进行的,其中包括药物的一级代谢和二级代谢。
药物代谢的主要消化酶有细胞色素P450酶家族。
三、药物药效学药物的药效学是指药物与生物体之间相互作用过程的学科。
药物的药理效应可分为原发效应、继发效应和不良反应等。
原发效应是指药物直接作用在靶标上所产生的效应;继发效应是指原发效应的连锁反应产生的效应;不良反应是指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影响。
四、药物动力学药物动力学是药物在生物体内的过程和规律的研究。
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都是药物动力学的研究范畴。
药物的吸收速度和程度取决于药物的溶解度、脂溶性、离子化程度等因素。
药物在血液中的分布受到蛋白结合、血流速度和生物膜渗透等因素的影响。
药物的代谢和排泄主要通过肝脏和肾脏完成。
五、药物耐受性和药物相互作用药物耐受性是指长期使用某种药物后,患者对药物的反应逐渐下降的情况。
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使用时,由于它们在生物体内发生的相互作用而导致药效的改变。
药物相互作用可以分为药物间的配伍作用和酶的相互作用等。
六、药物剂量与给药途径药物剂量是指药物在单位时间内进入生物体的量。
药物的给药途径有多种方式,比如口服、皮肤贴剂、静脉注射等。
不同的给药途径会影响药物的吸收速度和效果。
药理学重点知识点总结(最新)
(最新)药理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1、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药物作用机制的一门科学药理学的任务:为阐明药物作用及作用机制、改善药物质量、提高药物疗效、防治不良反应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开发新药、发现药物新用途并为探索细胞生理生化及病理过程提供实验资料。
2、药品:预防、治疗和诊断人体的疾病,有目的调节生理机能,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的物质。
药物的特点:安全、有效、质量可控药物包括: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3、食物:安全,不一定有效。
4、毒物:有效,但不安全。
但三者之间无绝对界限,药物与毒物仅存在用量的差异,是食物也可能同时是药物---药食同源5、药效学: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规律,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机制。
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会产生不利于机体的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继发性反应、后遗效应、致畸作用等6、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等体内过程第二章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1、药物作用:严格地说是指药物与机体细胞间的初始作用或原发作用,是动因,是分子反应机制2、药物效应:也称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实际上是机体器官原有功能水平或形态的改变3、药物作用的类型(1)根据用药目的可分为:①对症治疗:改善症状所进行的治疗。
(治标)如:用阿司匹林的解热作用。
②对因治疗:针对病因所进行的治疗。
(治本)如:用抗生素消除体内致病菌。
(2)按药物作用的部位来分★①局部作用:指药物在吸收入血以前对其所接触组织的直接作用如局麻药对感觉神经的麻醉作用,滴眼药水的扩瞳作用,口服硫酸镁的导泻作用及某些外用药的作用★②全身作用:是指药物吸收进入血循环后引起全身多种器官系统的反应,又称为吸收作用(2)按药物的作用产生的先后可以分为▲①原发作用:即直接作用,指药物对机体最先产生的作用,如洋地黄直接加强心肌收缩力的作用就属于此类。
药理学(制药工程)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台州学院
药理学(制药工程)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台州学院第一章测试1.药物是()。
参考答案:用以防治及诊断疾病和用于计划生育的化学物质2.药理学的学科任务是()。
参考答案:阐明药物的作用机制,为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开发研究新药;整理和发掘祖国医药遗产;发现药物的新用途;为其他生命科学提供重要科学依据和研究方法3.阿司匹林的pKa值为3.5,它在pH值为7.5的肠液中可被吸收()。
参考答案:0.01%4.有关药物从肾脏排泄的正确叙述是()。
参考答案:改变尿液pH可改变药物的排泄速度5.某药在体内按一级动力学消除,测得其峰值血浆浓度为180μg/ml,9小时后再抽血测得其血药浓度为22.5μg/ml,该药的血浆半衰期是()。
参考答案:3小时6.竞争性拮抗剂的特点不包括()。
参考答案:增加激动药的剂量时也增加最大效应7.同一坐标上两药的S型量效曲线,B药在A药的右侧且高出后者20%,下述哪种评价是正确的()。
参考答案:A药的强度较大而最大效能较小8.药物所致的变态反应,其特点有()。
参考答案:反应程度与剂量无关;反应性质与药物原有效应无关;用药理拮抗剂解救无效;非肽类化合物可具有半抗原性质9.下列关于药物影响因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参考答案:老年人较成年人用药量大10.下列因素可影响药物效应的有()。
参考答案:药物与药物合用;年龄;疾病状态;药物剂型;给药途径11.不同个体对同一药物的反应常有差异,造成这种个体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参考答案:个体差异主要决定于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主要影响个体之间的药动学差异第二章测试1.中途不换神经元的传出神经是()。
参考答案:躯体运动神经2.M受体兴奋时的效应是()。
参考答案:房室传导减慢;胃肠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心率减慢;瞳孔缩小3.毛果芸香碱的缩瞳机制是()。
参考答案:激动瞳孔括约肌的M受体,使其收缩4.胆碱酯酶抑制药不用于下述哪种情况()。
参考答案:房室传导阻滞5.急性有机磷酸酯农药中毒病人出现呼吸困难,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应立即静脉注射()。
(word完整版)药理学重点汇总笔记全,推荐文档
药理学一、名词解释:1不良反应:对机体带来不适,痛苦或损害的反应。
2血浆半衰期:是指体内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是表示药物消除速度的一种参数。
3选择性作用: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多数药物吸收后,只对某一.两种器官或组织产生明显的药理作用,而对其它组织作用很小甚至无作用,药物的这种特性称为选择性。
4激动剂:药物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也有较强的内在活性。
它兴奋受体产生明显效应。
5拮抗剂:药物与受体亲和力较强,但无内在活性,故不产生效应,但能阻断激动药与受体结合,因而对抗或取消激动药的作用。
6部分激动剂:本类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较强,但只有弱的内在活性,能引起较弱的生理效应,较大剂量时,如与激动药同时存在,能拮抗激动药的部分效应。
7半数致死量(LD50):如以死亡为指标,则称为半数惊厥量或半数致死量。
8安全范围:有人用1%致死量与99%有效量的比值来衡量药物的安全性,5%致死量与95%有效量之间的距离称为药物的安全范围。
9生物利用度:指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和程度,生物利用度高,说明药物吸收良好,反之,则药物吸收差。
10首关消除:口服某些药物时,在胃肠道吸收后,经肝门静脉进入肝脏,在进入体循环前被肠粘膜及肝脏酶代谢灭活或结合贮存,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明显减少。
称首关消除。
12.首过效应:口服经门静脉进人肝脏的药物,在进人体循环前被代谢灭活或结合储存,使进人体循环的药量明显减少。
11肝肠循环:药物自胆汁排泄到十二指肠后,在肠道被再吸收又回到肝脏的过程12量效关系:在一定的范围内,药物的效应与靶部位的浓度成正相关,而后者决定于用药剂量或血中药物浓度,定量地分析与阐明两者间的变化规律称为量效关系。
药物剂量与效应之间的规律性变化为量效关系。
13有效量:出现疗效的剂量。
14肝药酶诱导剂:是指有些药物长期使用后能加速肝药酶的合成并增强其活性,这类药物就称为肝药酶诱导剂。
15最小有效量:在一定剂量范围内,随剂量的增加药物效应逐渐增强,出现疗效的最小剂量称为最小有效量。
药理学重点总结归纳
药理学重点总结归纳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作用机制的一门学科。
在药理学中,了解药物如何在体内产生作用以及对机体有哪些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药理学的一些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包括药物分类、作用机制和药物代谢等方面。
一、药物分类1. 化学结构分类:a. 酰胺类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b. 酯类药物:如阿司匹林、可乐定等;c. 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如阿米替林、丙咪嗪等。
2. 作用靶点分类:a. 受体激动剂:如肾上腺素类药物、阿托品等;b. 酶抑制剂:如ACE抑制剂、贝他受体阻滞剂等;c. 离子通道调节剂:如钙通道阻滞剂、钾通道激活剂等。
二、药物作用机制1. 受体介导的药物作用:a. 激动剂:结合受体激活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如β受体激动剂;b. 拮抗剂:结合受体阻断自然激动剂的结合,如贝他受体阻滞剂;2. 酶介导的药物作用:a. 酶抑制剂:抑制特定酶的活性,如ACE抑制剂;b. 酶诱导剂:增加特定酶的活性,如肝素诱导肝酶。
3. 离子通道调节剂:a.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阻断细胞内钙离子的进入,如地高辛;b. 钾离子通道激活剂:促进细胞内钾离子的外流,如利尿酮。
三、药物代谢1. 药物转化:a. 直接代谢:药物在体内直接被代谢成活性或无活性物质;b. 间接代谢:药物先被代谢成中间产物,再转化成活性或无活性物质。
2. 代谢途径:a. 肝脏代谢:大部分药物在肝脏中代谢,如维生素D;b. 肾脏代谢:某些药物在肾脏中代谢,如青霉素类抗生素;c. 胃肠道代谢:少数药物在胃肠道内代谢,如酒精。
四、药物副作用1. 常见的副作用:a. 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等;b. 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如头晕、嗜睡等;c. 过敏反应:如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
2. 副作用的发生与预防:a. 个体差异:不同个体对药物的耐受性存在差异;b. 药物相互作用:药物能相互影响代谢和作用机制;c. 预防策略:合理用药、避免过量等。
综上所述,药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和影响。
整理的药理学知识点总结
整理的药理学知识点总结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作用机制的学科,是医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
为了更好地掌握药理学的知识,本文将整理药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药物的作用和机制。
一、药物的基本概念1、药物是指可以用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
2、药物的分类:根据作用机制不同,药物可分为抗生素、抗寄生虫药、抗肿瘤药、免疫调节药等。
3、药物的剂型:药物的剂型可分为口服制剂、注射剂、外用制剂等。
4、药物的用法:药物的用法可分为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等。
二、药物的作用机制1、药物的作用机制可分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直接作用是指药物直接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如抗生素对细菌的杀灭作用;间接作用是指药物通过影响生理机能或代谢过程而发挥作用,如利尿药通过促进尿液排出而发挥利尿作用。
2、药物的吸收:口服药物一般经胃肠道吸收,注射药物则直接进入血液系统。
3、药物的分布:药物进入体内后,会分布到各个器官和组织中,但不同药物在各组织中的分布不同。
4、药物的代谢:药物在体内经过酶的代谢,生成活性产物或进行排泄。
5、药物的排泄:药物主要通过肾脏排泄,部分药物也可通过肝脏排泄或经汗腺、呼吸等途径排泄。
三、药物的不良反应1、药物的不良反应是指在正常剂量下使用药物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可分为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等。
2、副作用是指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轻微不良反应,一般不会影响治疗效果,如抗组胺药的嗜睡反应等。
3、毒性反应是指在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出现的不良反应,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如洋地黄中毒等。
4、过敏反应是指部分患者对某些药物产生过敏反应,如青霉素过敏等。
四、药物的相互作用1、两种或多种药物同时或先后使用时,可出现药物的相互作用,如肝药酶诱导剂和抑制剂可影响药物的代谢过程等。
2、药物的相互作用可分为药效学相互作用和药动学相互作用,药效学相互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器官或组织的作用相互影响,如利尿药与降压药合用可增强降压作用;药动学相互作用是指一种药物可影响另一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如咖啡因可增加口服避孕药的吸收等。
药理学重点总结归纳
药理学重点总结归纳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作用的科学。
它通过研究药物的组成、性质、作用机制以及药物与生物体的相互关系,为合理应用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在药学、医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药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药物,它指的是可以诊断、治疗、缓解、预防疾病的物质。
药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药物的来源、性质、结构和作用机制等。
1.药物的来源药物的来源多种多样,从天然植物、动物到人工合成药物,都可以作为药物使用。
利用现代科技,我们还可以通过基因工程等方法来制造药物。
2.药物的性质药物的性质包括化学性质和药效性质两个方面。
化学性质指的是药物的组成成分及其结构特点,而药效性质则是指药物治疗疾病的能力。
3.药物的结构药物的结构对其作用机制和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药物包括小分子药物和大分子药物两种,它们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其生物利用度和药效。
4.作用机制药物的作用机制是指药物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过程。
药物可以通过与生物体内某些分子的结合来产生治疗效果,也可以通过调节生物体内的信号传导途径来发挥作用。
二、药物的分类药物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方法包括化学分类、疗效分类和作用机制分类。
1.化学分类根据药物的化学性质和结构特点,可以将药物分为不同的化学类别。
例如,抗生素、抗生物素、类固醇等。
2.疗效分类根据药物的主要治疗作用,可以将药物分为不同的疗效类别。
例如,抗生素、抗病毒药物、降压药等。
3.作用机制分类根据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目标,可以将药物分为不同的作用机制类别。
例如,靶向药物、酶抑制剂、离子通道阻滞剂等。
三、药物的药效与副作用药物的药效是指药物对生物体产生治疗作用的能力,而副作用则是指药物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
1.药效药物的药效通常通过药物与生物体内靶点相互结合,发挥作用。
药物的药效充分与否取决于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相互作用的结合能力以及作用的时机等因素。
2.副作用药物的副作用是因为药物与生物体内的其他分子发生不良反应而产生的。
完整版药理学重点汇总笔记全
药理学一、名词解释:1 不良反应:对机体带来不适,痛苦或损害的反应。
2 血浆半衰期:是指体内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是表示药物消除速度的一种参数。
3 选择性作用: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多数药物吸收后,只对某一.两种器官或组织产生明显的药理作用,而对其它组织作用很小甚至无作用,药物的这种特性称为选择性。
4 激动剂:药物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也有较强的内在活性。
它兴奋受体产生明显效应。
5 拮抗剂:药物与受体亲和力较强,但无内在活性,故不产生效应,但能阻断激动药与受体结合,因而对抗或取消激动药的作用。
6 部分激动剂:本类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较强,但只有弱的内在活性,能引起较弱的生理效应,较大剂量时,如与激动药同时存在,能拮抗激动药的部分效应。
7 半数致死量(LD 50):如以死亡为指标,则称为半数惊厥量或半数致死量。
8 安全范围:有人用1 %致死量与99%有效量的比值来衡量药物的安全性,5%致死量与95%有效量之间的距离称为药物的安全范围。
9 生物利用度:指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和程度,生物利用度高,说明药物吸收良好,反之,则药物吸收差。
10 首关消除:口服某些药物时,在胃肠道吸收后,经肝门静脉进入肝脏,在进入体循环前被肠粘膜及肝脏酶代谢灭活或结合贮存,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明显减少。
称首关消除。
12. 首过效应: 口服经门静脉进人肝脏的药物,在进人体循环前被代谢灭活或结合储存,使进人体循环的药量明显减少。
11肝肠循环:药物自胆汁排泄到十二指肠后,在肠道被再吸收又回到肝脏的过程12 量效关系:在一定的范围内,药物的效应与靶部位的浓度成正相关,而后者决定于用药剂量或血中药物浓度,定量地分析与阐明两者间的变化规律称为量效关系。
药物剂量与效应之间的规律性变化为量效关系。
13 有效量:出现疗效的剂量。
14 肝药酶诱导剂:是指有些药物长期使用后能加速肝药酶的合成并增强其活性,这类药物就称为肝药酶诱导剂。
15 最小有效量:在一定剂量范围内,随剂量的增加药物效应逐渐增强,出现疗效的最小剂量称为最小有效量。
基础医学综合——药理学总结
基础医学综合——药理学总结(一)总论与传出神经系统1.药物及药理学的概念。
2.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1、药物:(drug)是指可改变或查明机体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用以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化学物质。
药物与毒物并无严格的界线。
特点:安全、有效、质量可控2.食物:安全,不一定有效。
3.毒物:有效,但不安全。
但三者之间无绝对界限,药物与毒物仅存在用量的差异。
3.药理学的学科任务。
药理学的科学任务是:阐明药物作用及作用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开发新药,发现药物的新用途;为生命科学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研究方法。
4.新药的概念,新药开发与研究的过程。
新药指化学结构、药品组分或药理作用不同于现有药品的药物。
新药的研究包括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和上市后药物检测。
5.药物跨膜转运,膜两侧pH对药物跨膜转运的影响及其有关运算。
药物转运的方式、特点、影响脂溶扩散的因素一、被动转运(简单扩散)脂溶扩散:不耗能,顺浓度差,不需载体,无竞争性与饱和性(滤过)膜孔扩散:特点同脂溶扩散二、载体转运主动转运:逆浓度差,耗能,需载体,有竞争和饱和性易化扩散:顺浓度差,不耗能,需载体,有竞争和饱和性影响脂溶扩散的因素:a膜面积和膜两侧的浓度差b药物的脂溶性,脂溶性高,易吸收c药物的解离度,解离度低,易吸收d药物的pKa及药物所在环境的pH6.药物的体内过程:影响药物吸收、分布的因素;首过消除、血浆蛋白结合率、肝药酶、肝药酶诱导剂、肝药酶抑制剂、肝肠循环等概念。
A.影响药物吸收口服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小肠。
药物从胃肠道吸收后,都要经过门静脉进人肝,再进人血液循环. 胃的排空、肠蠕动的快慢、胃内容物的多少等肌注比皮下注射吸收快。
水溶液吸收迅速,油剂、混悬剂或植人片可在局部滞留,吸收慢B.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a与血浆蛋白结合率原型高的药,作用强,快;结合型高的药,作用弱,维持时间长b细胞膜屏障脂溶性高,小分子血脑屏障胎盘屏障c体液的pH值弱酸性药,在细胞外液浓度较高;弱碱性药,在细胞内液浓度较高d其他:再分布;局部器官的血流量(心脏>脑>其它);药物与某些组织器官的亲和力(碘——甲状腺)C.药物代谢的主要部位,代谢的结果,影响代谢的因素,药酶诱导剂或抑制剂主要部位——肝,其次是肠、肾、肺等代谢结果——主要是灭活,使药物的水溶性、极性增高;小部分是活化。
药理学重点完美总结
药理学重点完美总结药理学是探究药物对生物体的作用及其机制的学科,是药物研发和应用的基础。
药理学的知识点繁多,但是有些重点是必须掌握的。
下面就对药理学的重点进行完美总结。
一、药物的分类药物根据其功能、来源、化学结构、给药途径等方面可以分为很多类别,但是最主要的分类是按照其作用机理来划分,可分为以下5类:1.激动剂药物:这类药物主要通过刺激受体,促进生理功能的增强。
如肾上腺素类药物、阿托品、多巴胺、肌肉松弛剂等。
2.抑制剂药物:这类药物通过抑制某些生理反应,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如阿司匹林、吗啡、红霉素等。
3.替代剂药物:这类药物是替代机体缺乏的某种物质,如血液制品、维生素等。
4.抗生素:这类药物能够杀死或抑制细菌、真菌和病毒等病原体的作用。
5.肿瘤化疗药物:这类药物用于治疗癌症等恶性肿瘤,可分为化学治疗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等。
二、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这些过程通常决定了一个药物在体内的药效、体内的留留时间以及其毒副作用等。
下面针对这些过程进行一些细节介绍:1.吸收过程:药物的吸收过程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口服药物会受到胃肠道颠簸的影响,注射类药物会受到注射部位、注射速度、注射剂量等因素的影响。
一些药物需要经过肠黏膜屏障,进入门静脉和肝脏,然后再进入全身循环。
2.分布过程: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取决于药物的生理特性、药物细胞膜渗透性、血流量、药物的蛋白结合率等各种因素。
有些药物可能会在某些组织上有富集现象,如甲状腺素和地高辛在肌肉和心脏组织中富集。
3.代谢过程:药物的代谢作用主要发生在肝脏中,药物代谢主要有两种方式,即氧化还原和酯水解,都需要通过药物代谢酶完成。
由于肝脏的代谢酶存在异质性,所以部分人群对某些药物的代谢会出现差异,从而导致不同的药效和副作用。
4.排泄过程:药物在体内排出的途径主要有肾脏、肝脏、肺部、乳腺和胆汁等。
药物的排泄速度受到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的影响。
药理学各章重点总结
药理学各章重点总结
本文档旨在对药理学的各个章节进行重点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第一章:药理学概述
- 药理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
- 药物的种类与分类
- 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第二章:药物的作用机制
- 药物与受体的结合
- 药物的激动作用和抑制作用
- 药物的调节作用和替代作用
第三章:药物动力学
- 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
- 药物的吸收速度和吸收程度
- 药物的分布与脱散
第四章:药物代谢与排泄- 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
- 药物在体内的消除方式
- 药物代谢与排泄的影响因素
第五章:药物的药效学- 药物的活性和选择性
- 药物的剂量和效应关系
- 药物的时效和持续时间
第六章:免疫药理学
- 免疫系统的基本概念
- 免疫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 免疫药物的临床应用
第七章:神经药理学
-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神经递质和神经传递的机制- 神经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方式
第八章:心血管药理学
- 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心血管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
- 心血管药物的临床应用
第九章:消化系统药理学
- 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消化系统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
- 消化系统药物的临床应用
第十章:呼吸系统药理学
- 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呼吸系统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
- 呼吸系统药物的临床应用
以上是药理学各章的重点总结,希望能为您对药理学的学习提供帮助。
(完整版)药理学重点汇总笔记全
药理学一、名词解释:1不良反应:对机体带来不适,痛苦或损害的反应。
2血浆半衰期:是指体内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是表示药物消除速度的一种参数。
3选择性作用: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多数药物吸收后,只对某一.两种器官或组织产生明显的药理作用,而对其它组织作用很小甚至无作用,药物的这种特性称为选择性。
4激动剂:药物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也有较强的内在活性。
它兴奋受体产生明显效应。
5拮抗剂:药物与受体亲和力较强,但无内在活性,故不产生效应,但能阻断激动药与受体结合,因而对抗或取消激动药的作用。
6部分激动剂:本类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较强,但只有弱的内在活性,能引起较弱的生理效应,较大剂量时,如与激动药同时存在,能拮抗激动药的部分效应。
7半数致死量(LD50):如以死亡为指标,则称为半数惊厥量或半数致死量。
8安全范围:有人用1%致死量与99%有效量的比值来衡量药物的安全性,5%致死量与95%有效量之间的距离称为药物的安全范围。
9生物利用度:指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和程度,生物利用度高,说明药物吸收良好,反之,则药物吸收差。
10首关消除:口服某些药物时,在胃肠道吸收后,经肝门静脉进入肝脏,在进入体循环前被肠粘膜及肝脏酶代谢灭活或结合贮存,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明显减少。
称首关消除。
12.首过效应:口服经门静脉进人肝脏的药物,在进人体循环前被代谢灭活或结合储存,使进人体循环的药量明显减少。
11肝肠循环:药物自胆汁排泄到十二指肠后,在肠道被再吸收又回到肝脏的过程12量效关系:在一定的范围内,药物的效应与靶部位的浓度成正相关,而后者决定于用药剂量或血中药物浓度,定量地分析与阐明两者间的变化规律称为量效关系。
药物剂量与效应之间的规律性变化为量效关系。
13有效量:出现疗效的剂量。
14肝药酶诱导剂:是指有些药物长期使用后能加速肝药酶的合成并增强其活性,这类药物就称为肝药酶诱导剂。
15最小有效量:在一定剂量范围内,随剂量的增加药物效应逐渐增强,出现疗效的最小剂量称为最小有效量。
药理学知识点归纳
药理学知识点归纳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既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也是医学与药学之间的纽带。
以下是对药理学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归纳。
一、药物效应动力学1、药物的基本作用药物的基本作用包括兴奋作用和抑制作用。
兴奋作用能使机体原有功能增强,抑制作用则使原有功能减弱。
2、药物的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治疗作用分为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
对因治疗旨在消除致病因子,对症治疗则是改善疾病症状。
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后遗效应、继发反应和特异质反应等。
副作用是药物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毒性反应是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机体损害;变态反应是药物引起的异常免疫反应;后遗效应是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继发反应是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特异质反应是少数特异体质患者对某些药物产生的特殊反应。
3、量效关系量效关系指药物效应与剂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比例。
常用量效曲线来表示,包括效能和效价强度两个重要概念。
效能是指药物产生最大效应的能力,效价强度则是指能引起等效反应的相对浓度或剂量。
4、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可通过改变细胞周围环境的理化性质、参与或干扰细胞代谢、影响生理物质转运、对酶的作用、作用于细胞膜的离子通道、影响核酸代谢、影响免疫功能、作用于受体等机制发挥作用。
二、药物代谢动力学1、药物的体内过程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影响吸收的因素有药物的理化性质、给药途径等。
分布是指药物吸收后随血液循环分布到各组织器官的过程,影响分布的因素有血浆蛋白结合率、组织亲和力、体内屏障等。
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的改变,主要场所是肝脏,参与代谢的酶包括微粒体酶系和非微粒体酶系。
排泄是指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经机体的排泄器官或分泌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主要途径有肾脏排泄、胆汁排泄等。
2、药动学参数包括半衰期、清除率、表观分布容积、生物利用度等。
完整word版,最新最完整药理学知识点归纳,推荐文档
药理学第三章药动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即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解离型药物极性大,脂溶性小,难以扩散;而非解离型药物极性小,脂溶性大,易跨膜扩散。
第二章药效学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生物资源科学。
药物的不良反应: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可以预知但是难以避免。
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的危害性反应,比较严重,可以预知避免。
3、后遗效应: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量残存的药理效应。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现象,双称反跳反应。
5、变态反应: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6、特异性反应:受体: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称为配体,能激活受体的配体称为激动药,能阻断受体活性的配体称为拮抗药。
激动药:既有亲和力双有内在活性。
拮抗药:有较强的亲和力,但缺乏内在活性。
分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第二信使:环磷腺苷(cAMP)、环磷鸟苷( cGMP)、肌醇磷脂、钙离子、廿烯类第六章胆碱受体激动药一、M、N胆碱受体激动药:乙酰胆碱(ACH) 作用:1、M样作用:心率减慢、血管扩张、心肌收缩力减弱,扩张几乎所有血管,血压下降,胃肠道、泌尿道及支气管等平滑肌兴奋,腺体分泌增加,眼瞳孔括约肌和睫状收缩。
2、N样作用:激动N1胆碱受体,表现为消化道、膀胱等处的平滑肌收缩加强,腺体分泌增加,心肌收缩力加强和小血管收缩,血压上升。
过大剂量由兴奋转入抑制。
激动N2胆碱受体,使骨骼肌收缩。
3、中枢作用: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另有:氨甲酰胆碱二、M胆碱受体激动药:毛果芸香碱作用:1、眼:表现为缩瞳、降低眼内压调节痉挛。
2、腺体:分泌增加尤以汗腺和唾液腺。
应用:1、青光眼2、缩瞳另有:氨甲酰甲胆碱三、N胆碱受体激动药:烟碱、洛贝林第七章抗胆碱酯酶药和胆碱酯酶复活药一、易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新斯的明:口服吸收小而不规则,不表现中枢作用。
药理学各章节重点总结
药理学各章节重点总结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作用机制和药效学的科学,它是医学、药学等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
药理学的内容涉及药物的各种作用、药物的代谢、药物的毒理学等方面,对于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对药理学各章节的重点进行总结,以便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
首先,药理学的基本概念是本课程的开篇,它包括了药物、毒物、药理学的定义、分类、作用机制等内容。
在学习这一部分时,同学们需要重点掌握各种药物的分类、药物的命名规则、药物的作用靶点等知识点,这对于后续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其次,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是药理学中的重要内容。
在这一部分中,同学们需要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吸收途径、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药物的分布规律、药物的代谢途径以及药物的排泄途径等知识。
这些内容对于理解药物在体内的动态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药物的作用机制是药理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同学们需要重点学习各种药物的作用机制,包括药物与受体的结合、药物对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药物对基因表达的调控等内容。
对于一些常用药物的作用机制,同学们需要进行重点记忆和理解。
此外,药物的毒理学也是药理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同学们需要了解药物的毒性表现、毒性机制、毒物的种类以及预防和处理药物中毒的方法等知识。
这对于合理用药和预防药物中毒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药理学还涉及了药物的临床应用、药物的相互作用、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内容。
同学们需要重点学习一些常用药物的临床应用、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药物不良反应的表现和预防等知识。
总之,药理学是一门内容丰富、知识广泛的学科,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进行思维拓展和知识应用。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本文的总结,更好地掌握药理学的重点内容,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
完整版药理学重点汇总笔记全
药理学一、名词解释:1 不良反应:对机体带来不适,痛苦或损害的反应。
2 血浆半衰期:是指体内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是表示药物消除速度的一种参数。
3 选择性作用: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多数药物吸收后,只对某一.两种器官或组织产生明显的药理作用,而对其它组织作用很小甚至无作用,药物的这种特性称为选择性。
4 激动剂:药物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也有较强的内在活性。
它兴奋受体产生明显效应。
5 拮抗剂:药物与受体亲和力较强,但无内在活性,故不产生效应,但能阻断激动药与受体结合,因而对抗或取消激动药的作用。
6 部分激动剂:本类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较强,但只有弱的内在活性,能引起较弱的生理效应,较大剂量时,如与激动药同时存在,能拮抗激动药的部分效应。
7 半数致死量(LD 50):如以死亡为指标,则称为半数惊厥量或半数致死量。
8 安全范围:有人用1 %致死量与99%有效量的比值来衡量药物的安全性,5%致死量与95%有效量之间的距离称为药物的安全范围。
9 生物利用度:指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和程度,生物利用度高,说明药物吸收良好,反之,则药物吸收差。
10 首关消除:口服某些药物时,在胃肠道吸收后,经肝门静脉进入肝脏,在进入体循环前被肠粘膜及肝脏酶代谢灭活或结合贮存,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明显减少。
称首关消除。
12. 首过效应: 口服经门静脉进人肝脏的药物,在进人体循环前被代谢灭活或结合储存,使进人体循环的药量明显减少。
11肝肠循环:药物自胆汁排泄到十二指肠后,在肠道被再吸收又回到肝脏的过程12 量效关系:在一定的范围内,药物的效应与靶部位的浓度成正相关,而后者决定于用药剂量或血中药物浓度,定量地分析与阐明两者间的变化规律称为量效关系。
药物剂量与效应之间的规律性变化为量效关系。
13 有效量:出现疗效的剂量。
14 肝药酶诱导剂:是指有些药物长期使用后能加速肝药酶的合成并增强其活性,这类药物就称为肝药酶诱导剂。
15 最小有效量:在一定剂量范围内,随剂量的增加药物效应逐渐增强,出现疗效的最小剂量称为最小有效量。
2022年台州学院临床医学专业《药理学》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台州学院临床医学专业《药理学》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名词解释1、安慰剂(placebo)2、首过效应3、醛固酮拮抗药4、5-HT-DA受体阻断剂5、强心苷6、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7、二重感染8、MBC9、5-羟色胺二、填空题10、我国最早的药学著作《_______》.收载_______种药物。
我国第一部由政府颁发的“药典“是《_______》,收我药物《_______》种11、毛果芸香碱过量可用_______治疗。
12、左旋多巴主要用于_________,但对_________所引的帕金森综合征无效。
13、主要松弛小动脉平滑肌的降压药是______;对小动脉和静脉都松弛的降压药是______;钾通道开放药有______和______。
14、第一个用于临床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_______。
15、泻药根据作用机制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大类。
三、选择题16、有关特异质反应说法正确的是()A.是一种常见的不良反应B.多数反应比较轻微C.发生与否取决于药物剂量D.通常与遗传变异有关E.是一种免疫反应17、选择性阻断a,受体的药物是()A.哌唑嗪B.间羟胺C.酚妥拉明D.异丙肾上腺素E.育亨宾18、有关抗血小板药的描述,正确的是()A.阿司匹林剂量越小,抗血小板作用越强B.利多格雷会引起骨髓抑制C.噻氯吡啶可抑制ADP介导的血小板活化D.双嘧达莫拮抗GPIⅡb/Ⅲa受体E.水蛭素无抗血小板作用19、子宫兴奋作用最强、最快的药物是()A.麦角新碱B.麦角胺C.麦角毒D.缩宫素E.垂体后叶素20、为了减轻甲氨蝶呤的毒性反应所用的救援剂是()A.叶酸B.维生素BC.磷酸亚铁D.亚叶酸钙E.维生素C21、TMP的抗菌作用机制是抑制()A.二氢叶酸还原酶B.过氧化物酶C.二氢蝶酸合酶D.DNA回旋酶E.β-内酰胺酶22、溴隐亭治疗帕金森病,是由于()A.中枢抗胆碱作用B.激动DA受体C.激动GABA受体D.提高脑内DA浓度E.使DA降解减少23、易渗入骨组织中治疗骨髓炎的有效药物是()A.红霉素B.白霉素C.克林霉素(氯林可霉素)D.阿奇霉素E.罗红霉素24、患者,男,54岁,慢性心衰急性加重就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理学归纳名词解释:15分(5题)单选题:20分(20题)多选题:10分(10题)填空题:20分(40空)简答题:35分(6题)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绪言名词:药物:是指能影响机体生理、生化和病理过程,用于治疗、预防、诊断疾病和控制生育的化学物质,是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重要武器。
1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制的一门学科。
1药效学: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规律,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机制。
1药动学:主要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的过程,包括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四个基本过程,以及血药浓度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
(ADME)1第二章:药动学名词:首关效应:指口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后,首先进入肝脏门静脉系统,某些药物在通过肠黏膜及肝脏时,部分可代谢灭活而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药效降低。
12零级消除动力学:又称恒量消除,是指单位时间内药物按恒定的数量进行消除,即每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量相等。
消除半衰期:血药浓度降低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一级消除动力学:又称恒比消除、等比消除,是指血中药物消除速率与血中药物浓度成正比药物的跨膜转运:被动运输:大多数药物的转运方式属于简单扩散9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1.与血浆蛋白结合2.局部器官血流量3.组织的亲和力4.体液的pH和药物的理化性质5.体内屏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14一级和零级消除动力学的特点:一级消除动力学:药物以恒比消除,其消除速率与血浆中药物浓度成正比消除半衰期是恒定的,临床常用治疗量的药物按此规律消除零级消除动力学:当体内药物过多时,机体以其最大能力消除药物即以恒量消除血浆药物消除半衰期不是固定数值当血药浓度下降至最大消除能力以下时,则按一级消除动力学消除。
24第三章:药效学化学治疗:化疗药物如抗生素、抗代谢药物等可抑制或杀死病原体及肿瘤细胞。
30最小有效量:能引起药理效应的最小剂量称最小有效量或阈剂量。
43最小中毒量:出现中毒症状的最小剂量称最小中毒量,LD5. 43效能:指药物所能产生的最大效应,Emax。
43效价:指产生相等效应时药物剂量的差别。
43半数致死量(LD50):能引起50%的动物或实验标本死亡的浓度或剂量45抗生素后效应:是指细菌在接触抗生素后虽然抗生素血清浓度降至最低抑菌浓度以下或已消失后,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依然维持一段时间的效应。
它可被看作为病原体接触抗生素后复苏所需要的时间。
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不良反应:(1)副作用side effect(2)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3)变态反应allergy reaction(4)继发性反应secondary reaction(5)后遗效应residual effect(6)撤药反应withdrawal reaction(7)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tic reaction(8)三致作用(致畸、致癌、致突变)31第二篇:外周神经第五章:传出神经:主要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68第六章:胆碱受体:毛果芸香碱:药理作用:对眼的影响缩瞳:与扩瞳药交替使用,用于虹膜炎,可防止虹膜和晶状体粘连降低眼内压:用于青光眼的治疗调节痉挛:引起近视,但作用维持时间短79临床应用:青光眼、虹膜炎79抗胆碱酯酶药:易逆性抗胆碱酯酶药:新斯的明临床应用:重症肌无力腹气胀及尿潴留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肌松弛药过量中毒的解救83难逆性抗胆碱酯酶药: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症状:临床表现M样作用症状、N样作用症状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三方面(轻、中、重)84第七章:胆碱受体阻断药阿托品:药理作用眼:散瞳、调节眼内压、调节麻痹89临床应用:1.解除平滑肌痉挛2.抑制腺体分泌3.眼科:虹膜睫状体炎、检查眼底、用于验光4.抗心律失常5.抗休克6.解救有机磷酸酯类中毒90第八章:肾脏上腺素受体激动药去甲肾脏上腺素:临床应用:抗休克、心脏复苏、上消化道止血不良反应: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急性肾功能衰竭停药后的血压下降98肾上腺素:临床应用:1、心脏骤停的复苏2、治疗过敏性休克3、缓解支气管哮喘4、减少局麻药吸收5、局部止血101第九章:肾脏上腺素受体阻断药名词:肾脏上腺素的“翻转作用”:α受体阻断药使肾脏上腺素的升压作用翻转为降压作用,这种现象称为肾脏上腺素的“翻转作用”107第三篇:中枢神经系统药物药理第十二章:镇静催眠药名词:镇静药:能轻度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缓和激动、消除躁动、恢复安静情绪的药物129催眠药:能促进和维持近似生理睡眠的药物129苯二氮卓(有草字头)类: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抗焦虑作用镇静和催眠作用抗惊厥和抗癫痫作用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133第十四章:抗精神失常药氯丙嗪:药理作用:中枢神经系统:抗精神病作用镇吐作用对体温调节的作用加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对锥体外系的影响151第十七章:镇痛药吗啡:药理作用:中枢神经系统:镇痛和镇静、抑制呼吸、镇咳、催吐、缩瞳临床应用:1.镇痛2.心源性哮喘3.止泻禁忌证分娩止痛、哺乳妇女止痛支气管哮喘肺脏心病患者颅脑损伤所致颅内压增高者肝脏功能减退者第十九章:解热镇痛抗炎药名词:解热镇痛抗炎药亦称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绝大多数还兼有抗炎和抗风湿作用的药物阿司匹林: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凝血障碍过敏反应水杨酸反应瑞夷综合症比较阿司匹林和氯丙嗪比较阿司匹林和吗啡:吗啡镇痛作用的部位在中枢,机制是激动丘脑、脑室、导水管周围灰质及脊髓胶质区的阿片受体,镇痛作用强大,同时还可产生镇静、欣快、抑制呼吸、缓解疼痛伴随的情绪反应等,主要用于其它药物无效的急性锐痛,易出现依赖性。
阿司匹林痛作用的部位在外周,机制是抑制PG 合成酶,减少PG 的合成,镇痛作用弱,主要用于慢性持续性钝痛,长期大剂量应用也不出现依赖性。
(嗯,不好意思。
这个PPT 上没有,网上找的。
大家可以再找找看。
)在物理降温配合下,对发热及正只降低发热者体温,对正常体温直接抑制体温调节中枢抑制PGE 的合成机理人工冬眠及低温麻醉只用于发热病人的退热应用促进散热,抑制产热促进散热,对产热无明显影响方式常体温均有降低作用无影响,不受物理降温的影响特点氯丙嗪阿司匹林区别点第四篇:内脏系统第十二章:抗心律失常药名词:心律失常:指心脏冲动的起源、频率、节律、传导速度的异常,此时心房、心室的正常激活和运动顺序发生障碍,使心脏泵血功能发生障碍。
209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机制:降低自律性减少后去级改变传导性延长ERP 214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Ⅰ类:钠通道阻滞药ⅠA类:适度阻滞,奎尼丁、普鲁卡因胺ⅠB类:轻度阻滞,利多卡因,苯妥英钠ⅠC类:重度阻滞,普罗帕酮Ⅱ类: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Ⅲ类:延长APD药胺碘酮Ⅳ类:钙拮抗药维拉帕米,地尔硫卓214奎尼丁:药理作用基本作用是与钠通道蛋白质相结合而阻滞通道,适度抑制Na+内流,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轻度阻断Ca2+内流,具有负性肌力作用;此外还有抗胆碱作用和α受体阻断作用♦降低自律性♦减慢传导阻滞♦延长不应期215强心苷类: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反应心脏毒性反应→心律失常快速型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毒性作用的预防:首先注意剂量个体化掌握停药的指征有条件的可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应注意避免诱发或加重中毒的各种因素治疗:停药补钾:快速性心律失常。
苯妥英钠:重症快速性心律失常利多卡因: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阿托品: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地高辛抗体Fab片段:极严重中毒229第二十二章:抗心绞痛药硝酸甘油:抗心绞痛作用机制:降低心肌耗氧量扩张冠状动脉,增加缺血区的血液供应增加心内膜供血,改善左室顺应性保护缺血心肌细胞,减轻缺血损失硝酸酯类本身以及释放出的NO 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黏附 241不良反应:扩张血管→短时面颊部皮肤潮红、搏动性头痛、直立性低血压及晕厥、升高眼内压 剂量过大→加重心绞痛发作超剂量→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243第二十四章:抗高血压药:抗高血压药的分类:269第二十五章:利尿药和脱水药利尿药的分类:高效能利尿药:呋塞米和布美他尼中效能利尿药:噻嗪类利尿药弱效能利尿药:氨苯蝶啶和阿米洛利 281呋塞米:药理作用: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抗高血压药可乐定♦神经节阻断药美卡拉明♦影响肾上腺素能神经递质的抗高血压药利舍平♦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α受体阻断药哌唑嗪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α和β受体阻断药拉贝洛尔♦血管扩张药硝普钠♦钙拮抗药硝苯地平♦利尿降压药氢氯噻嗪♦作用于RAAS 的抗高血压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卡托普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氯沙坦♦新型抗高血压药钾通道开放药米诺地尔其他沙克泰宁利尿作用:迅速、强大、短暂扩血管作用281临床应用:消除各种严重水肿治疗急性肺水肿和脑水肿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加速毒物排泄282不良反应:水与电解质紊乱耳毒症高尿酸血症其他(胃肠道反应、皮疹、骨髓抑制)282第二十七章:消化系统药理:抗消化性溃疡药:1、抗酸药:碳酸氢钠、氢氧化铝、三硅酸镁、氧化镁2、抑制胃酸分泌药:一、H2受体阻断药:西咪替丁、雷尼替丁二、质子泵抑制药:奥美拉唑三、M1胆碱受体阻断药:哌仑西平四、胃泌素受体阻断药:丙谷胺3、黏膜保护药:米索前列醇、恩前列醇、硫糖铝、铝碳酸镁、枸橼酸铋钾、4、抗幽门螺杆菌药:阿莫西林、四环素、呋喃唑酮(痢特灵)、甲红霉素、甲硝唑、307第二十八章:呼吸系统药理:1、平喘药:一、支气管扩张药: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茶碱类、M胆碱受体阻断药二、抗炎性平喘药:糖皮质激素、抗白三烯药物三、抗过敏平喘药:色甘酸钠、奈多罗米钠、酮替芬2、镇咳药:一、中枢性镇咳药:可待因、右美沙芬、咳必清二、外周性镇咳药:退嗽露、苯丙哌啉3、祛痰药:一、黏液分泌促进药:氯化铵二、黏痰溶解药:乙酰半胱氨酸三、黏液稀释剂:羧甲司坦316第五篇:激素类药物药理第三十二章:肾脏上腺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1.替代疗法脑腺垂体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肾上腺次全切除术后2.严重急性感染一般感染不用主要用于中毒性感染或伴有休克者+抗菌药物→严重感染性疾病对病毒感染,一般不宜使用3.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和过敏性疾病①缓解症状:严重风湿热、风湿性心肌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②辅助治疗: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支气管哮喘等过敏性疾病③预防:对异体器官移植手术后所产生的免疫性排斥反应4.血液病①治疗儿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②治疗急性非淋巴性白血病疗效差③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性和过敏性紫癜等④停药后易复发5.防止炎症和瘢痕的形成6.局部应用接触性皮炎、湿疹、肛门瘙痒、牛皮癣等皮肤病352不良反应:药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诱发和加重感染诱发或加重溃疡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伤口愈合迟缓延缓生长发育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反跳现象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症353第三十四章: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药理作用:1.生长发育2.促进代谢3.产热效应4.提高机体交感-肾上腺系统的感受性365临床应用:1. 呆小症:重在预防和及早治疗2. 黏液性水肿3. 单纯性甲状腺肿:取决于病因(补碘或甲状腺激素)3664. T3抑制实验第三十五章:胰岛素胰岛素:临床应用:糖尿病:1.I型糖尿病(重症糖尿病)2.II型糖尿病经饮食控制或口服降血糖药未能控制者3.伴各种急性或严重并发症者4.合并重度感染、消耗性疾病、高热、妊娠、创伤以及手术等情况5.全胰腺切除引起的继发性糖尿病高钾血症与细胞内缺钾372不良反应:低血糖(最常见)轻者——摄食或引用糖水严重——静注50%葡萄糖溶液过敏反应:抗原性耐受性:急性、慢性皮下注射局部可能出现红肿、硬结和皮下脂肪萎缩372第六篇:抗病原微生物药物药理:第三十六章:抗菌药物概述:名词:化学治疗药物:是指对病原微生物感染、寄生虫病及恶性肿瘤有治疗作用的化学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