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突破讲义:专题十七 微专题5 昼夜长短的变化及计算
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二部分专题突破篇专题五自然地理规律2.5.1.2昼夜长短的计算与日出
递增 规律
昼越长。另一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 越长。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移动, 哪个半球 白昼变长,黑夜变短
变幅 规律
赤道处全年昼夜平分; 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 变化幅度越大
极昼、极 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 -太阳直射点的 夜规律 纬度。纬度愈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愈多
[答案] B
解答昼夜长短题目要注意运用四个规律 规律 表现 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 对称 规律 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 球各地的昼长与南半球相同纬 度的夜长相等, 例如 23.5° N的 昼长等于 23.5° S 的夜长
内部文件,请勿外传
内部文件,请勿外传
规律
表现 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
(a 与 b 这两个日期关于秋分对称,c 与 d 这两个日期关于春 分对称)
[题型突破]
[审题流程] 第一步:审材料,获取信息 从材料和设问中获取信息 第二步:审图表,知识对接 见图 第三步:正确解答
[答案] (1)C (2)A
[探究追问] 依据上题中二十四节气分布图分析下题: 40 年前,指导东北某地农业生产的谚语是“立夏到小满,种 啥都不晚”,现在的谚语是“谷雨到立夏,种啥都不怕”。农业 谚语的变化反映了( )
第 二 部 分
专题突破篇
专题五
自然地理规律
第一讲
地球运动规律
核心考点二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真题体验]
[核心强化]
[知识整合] 1.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
2.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北半球)
3.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的关系 (1)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相反(极昼、极夜区除外)。 (2)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相反(极昼、极夜区除外)。 (3)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全球昼夜 平分。 (4)出现极昼的地方(除极点外): 北半球正北升起, 正北落下; 南半球正南升起,正南落下。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十七 微专题5 昼夜长短的变化及计算讲义 新人教版
微专题5 昼夜长短的变化及计算1.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北极圈以内有极昼;南半球相反。
2.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白昼越短,北极圈以内有极夜;南半球相反。
3.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各地白昼达到一年中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内为极昼;南半球相反。
4.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5.同一纬线上各点的昼夜长短相等。
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
(2017·张家口上学期期末)下表为“我国某城市政府机关作息时间表”(表中时间均为C.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D.降水量的季节变化答案 1.D 2.B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时间估计该地正午时北京时间为14:00左右,所以该地经度约为90°E,选D。
第2题,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中纬度各地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显著。
为了更符合居民的工作与生活习惯,特制定不同季节的作息时间表。
下图是“北半球极昼面积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示节气判断正确的是( )A.甲——春分B.乙——夏至C.丙——秋分D.丁——冬至4.图示日期中当北半球极昼面积逐渐消失接近于0的时候,江苏各地( )A.昼短夜长B.昼长夜短C.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D.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答案 3.A 4.B解析第3题,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甲—丙—戊时段,北半球极昼经历了从无到有然后增大再减小直到消失的过程。
据此判断甲为春分、丙为夏至、戊为秋分。
第4题,当图示日期北半球极昼面积逐渐消失接近于0时,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接近赤道,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江苏各地昼长夜短。
2。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系列——昼夜长短的变化ppt共25张
重难点突破5:昼夜长短的变化
节气 北半球昼夜长短 昼最长,夜最短; 北极圈内是极昼 南半球昼夜长短 昼最短,夜最长; 南极圈内是极夜
夏至
自南向北,昼渐长,夜渐短(除极昼极夜 外) 昼最短,夜最长。 北极圈内是极夜 昼最长,夜最短; 南极圈内是极昼
冬至
自南向北,昼渐短,夜渐长(除极昼极夜 外)
春分 秋分
【答案】 (1)A (2)D (3)A
触类旁通
(随学随练,轻松夺冠)
3.下图为某日某时刻某 纬线圈至极点的昼夜分布状况, 阴影为黑夜。据此完成(1)~(3) 题。
(1)该纬度圈的纬度可能是( ) A.0° B.23°26′S C.30°N D.30°S (2)关于T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昼夜平分 B.昼短夜长 C.位于北半球、西半球 D.位于南半球、西半球 (3)关于P地昼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昼长10小时 B.昼长11小时 C.昼长12小时 D.昼长13小时
夏至
北回归线
春分
南回归线
(2)根据图中各地的白昼长度变化可知( ) A.a月内①~④各地的夜长均长于昼长 B.b月内①~④各地的昼长均长于夜长 C.③地较②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幅大 D.③地与④地之间的某一纬度上昼夜长短变 化为零
D
(3)①地在a月与b月的平均昼长变化 Pa与Pb的关系应符合( ) A.0<Pa/Pb<1 B.Pa/Pb=0 C.Pa/Pb=1 D.Pa/Pb>1
c
A
C
第5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 •
考 点 互 动 探 究
• • • •
• 命题探究 ► 命题点一 昼夜长短的变化 例3 [2014•浙江卷] 地球上某点, 每天该点经过昏线的地方时不断前移,则 该点所在地与时间段匹配正确的是( ) A.澳大利亚悉尼,5月 B.美国华盛顿,1月 C.南非好望角,9月 D.印度孟买,4月
2018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5讲-第1课时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之昼夜长短的变化
读俄罗斯北方航线示意图(下图),回答 下列各题。
8.船行至摩尔曼斯克(690N,330E)时,恰好看到太阳 从正北方地平线上升起,此刻北京时间大约是 A A.5时50分 B.9时10分 C.13时10分 D.17时50分 9.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为 B A.210N,330E B. 210N,1470 W C.210S,1470E D. 210S,1470W
右图中MON表示晨昏线,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 的日期不同。读图完成4~5题。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自转线速度:P=Q=M=O>N B.图示半球河流右岸侵蚀严重 C.MO为晨线 D.NO为晨线 5.下列关于图示日期和时间的说法,正确的是( A.Q的地方时为17:00 B.N的地方时为6:00 C.若阴影部分日期是5日,则非阴影部分是4若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之间的夹角如图59所示,6 月22日前后地球上( A ) A.极昼和极夜最低纬度的距离会缩小4′ B.温带范围会扩大4′ C.热带范围保持不变 D.极昼、极夜的范围会向高纬缩小 (2)若地球公转轨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为0°,下列地理 现象不会消失的是( D ) A.四季更替 B.回归年 C.极昼极夜 D.太阳日
探究三、昼夜长短的计算
1.根据昼弧夜弧计算 (1)昼长小时数=昼弧所跨经度数/15°。 (2)夜长小时数=夜弧所跨经度数/15°。 2.根据日出日落时间计算
(1)昼长小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2)夜长小时数=(24-日落时间)×2=日出时间×2。 (3)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 注:(1)(2)中日出日落时 间为地方时,(3)中日出日落 (4)昼长+夜长=24小时。 时间区时、地方时都可能 3.根据纬度的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1)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日出、日出时刻相 等;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 (2)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 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昼长) 相等。例如,40°N的昼长等于40°S的夜长。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及变化
运用下图可以帮助我们迅速地作出日 出、日落方位和昼夜长短的判断。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南回归线以南地区
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方法
昼半球太阳高度等值线图的作图与判读应从地球绕日 公转图中去理解。太阳高度等值线图即为昼半球太阳高度相 同的点形成的等值线图。其特点是: (1)圆心(O)为太阳直射点,同心圆为太阳高度等值线。 数值从圆心90°向外围降到0°,最大的圆为晨昏线。 (2)晨昏线上最北点(A)和最南 点(B)把晨昏线分为晨线和昏线,东 面为昏线,西面为晨线。 (3)赤道上昼弧长为180°(即赤 道上从晨线到昏线,经度差为 180°)。 (4)圆心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时, 该经线上太阳高度为各点所在纬线 上的正午太阳高度。 (5)距离的计算。
※在极昼区一天中最小太阳
高度与最大太阳高度之和为直射 纬度数的2倍。
※全球除回归线之间地区,一年 最大正午太阳高度与最小正午太阳 高度之差为一定值46°52′。
日出日落方位判定:
由于日影朝向与太阳方位相反, 因此可以通过日影朝向来判别日出日 落方位。
看看下面几幅日照图 你得出什么结论?
春秋二分日照图
下列几个日期中与5月22日彭水的昼长 最接近的是: A、5月10日 B、6月10日 C、6月22日 D、7月22日
※某地不同日期昼夜长短的变化 关键看直射点所在纬度的差。
(三)、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
夜弧 昼弧
昼夜长短的确定
昼长
太 阳 光 线
=昼弧的 经度差/15 夜长 =夜弧的 经度差/15
注意:同度数、不同半球的 两条纬线的昼长与夜长正好相反
春秋二分:由赤道向 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由北回归线向 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由南回归线向 南北两侧递减
《高考领航》二轮复习课件:1-1-2-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计算(36张)精编版
第5页
返回导航
2018大二轮化·地学理
2.芒种至小暑期间( ) A.该区域南北气温差异大 B.塔里木河蒸发量大,出现断流 C.白昼时间北京比上海长 D.“雪龙号”科考船抵达南极大陆
第6页
返回导航
2018大二轮化·地学理
1.审题干 题干中“我国地跨 10 个经度区域”是关键词。夏季我国南北 普遍高温。
第3页
返回导航
2018大二轮化·地学理
1.当天可能是( )
A.4 月 28 日
B.6 月 28 日
C.9 月 2 日
D.11 月 2 日
解析:选 D。丁地出现极夜现象,且位于北半球,说明太阳 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结合选项,故选 D。
第4页
返回导航
2018大二轮化·地学理
(2017·高考北京卷)下图为某年内我国地跨 10 个经度区域的降 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题。
第11页
返回导航
2018大二轮化·地学理
(2016·高考天津卷)2011 年 7 月 17 日,我国南极中山站
(69°22′S,76°22′E)越冬科考队的队员们迎来了极夜后的第一次
日出。据材料回答问题。
4.中山站极夜持续的时间是( )
A.30 天左右
B.50 天左右
C.70 天左右
D.90 天左右
第22页
返回导航
2018大二轮化·地学理
②反对称规律:纬度相同的南北半球两地,在同一天,北半 球一地的昼长等于南半球另一地的夜长。例如,夏至日 60°N 纬线 上各地昼长为 18 小时 29 分,则当日 60°S 纬线上各地夜长为 18 小时 29 分。
③等值规律: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一年中地球上同 一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方位会出现两次等 值。
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检测:第二部分 专题突破篇 专题五 自然地理规律 2-5-2-3b含答案
[角度训练]角度一锋面与天气(2017·江西重点中学盟校二模)图1实线为中纬度某地区近地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且图示天气系统气流沿顺时针方向流动,图2示意图1中虚线OP一线气压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1~2题。
1.图1中W地的风向最可能是( )A.西南风 B.西北风C.东南风 D.东北风[解析]由图2 OP一线气压分布可知,O为低压中心,OP为低压槽;又知该天气系统气流沿顺时针方向流动,则该天气系统位于南半球。
据此可判断W地风向为东南风,故C正确。
[答案] C2.图1所示时刻( )A.②地降水几率较③大B.①地风力较②大C.④地的气温较②高D.②地的光照较④弱[解析]由图2知P附近气压变化大于O附近,说明P处附近风力大于O处附近,结合图1中①②位置,可判断B正确。
图1显示OP为锋面气旋的右侧低压槽位置,则OP是一个暖锋系统。
位于冷气团一侧的③④降水几率大于位于暖气团一侧的①②。
②地因晴天几率大于④,因而光照较④强。
[答案] B角度二气压系统与天气(2017·河北百校联盟联考)下表为某月23~26日某地气温变化表,据此完成3~4题。
日期23 24 25 26最高气温(℃)-16 -18 -20 -20最低气温(℃)-28 -32 -33 -34A.①B.②C.③D.④[解析]由图可知,该地气温逐渐下降,因此最有可能是冷锋过境。
①为冷锋,②为暖锋,③为低压,④为高压。
[答案] A4.表中天气变化最有可能是我国的城市( )A.北京 B.大连 C.济南 D.哈尔滨[解析]由表可知,该地日最低气温降至-34℃,应为我国纬度较高的城市,因此哈尔滨最为符合;北京、大连、济南极端最低温约-20~-15℃。
[答案] D角度三锋面气旋与天气(2017·湖北省武汉市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下图为2017年3月29日14时我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
据此完成5~6题。
5.此时下列地区,可能( )A.新疆大风降温雨雪,受冷气团控制B.云南、贵州大部阴雨,受气旋控制C.东北大部升温明显,受暖锋控制D.江淮流域阴雨连绵,受准静止锋控制6.图中P地气压值应为( )A.1025 B.1020 C.1015 D.1030[解析]本题组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依据材料及图示,此时为3月,高压与低压并存,在单一天气系统控制下,天气变化较小,反之变化大。
2018高考地理二轮知识专题复习文档:专题十七 回扣基础必须突破的24个微专题 微专题4
微专题4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计算1.正午太阳高度是指某地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
2.决定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原因是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回归运动。
3.正午太阳高度从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北半球夏至日,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达一年中最小值。
北半球冬至日,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达一年中最小值。
南北回归线之间,太阳直射时达一年中最大值。
4.某地正午太阳高度H=90°-|α-β|,其中α为太阳直射点纬度,β为所求地纬度(同纬取正值,不同纬取负值)。
(2017·山东胶州上学期期中)下图示意某时期某地正午日影长短变化及朝向。
据此完成1~2题。
1.该地可能位于( )A.北回归线以北B.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C.南回归线以南D.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2.当位于图中M日,北京时间8:20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直射点地理坐标为(23°26′N,175°E)B.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C.此时纽约(西五区)昼长达一年中最小值,且日影朝向西北D.悉尼(东十区)处于白天,且与伦敦处在不同日期答案 1.B 2.A解析第1题,由该地正午日影长短变化及朝向知,该地日影大部分时间朝北,短时间朝南,根据太阳直射点与日影分布相关性知,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
第2题,M日日影朝南且达最长,结合上题分析知该日为北半球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当北京时间为8:20时,175°E的地方时为12点,为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即太阳直射点坐标为(23°26′N,175°E)。
读“110°E经线上M城市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内变化图”,该地冬至日和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差40°。
回答3~4题。
3.M地的纬度位置为( )A.23°26′NB.20°NC.23°26′SD.20°S4.M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A.46°34′B.43°26′C.86°34′D.83°26′答案 3.B 4.A解析第3题,结合图示信息知,夏至过后某日M地正午太阳高度为90°,说明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附近。
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检测:第二部分 专题突破篇 专题五 自然地理规律 2-5-2-4b含答案
[角度训练]角度一气候类型的分布(2017·邯郸高三模拟)下图是沿40°纬线某大陆1月、7月温度变化曲线及各地年降水量分布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A地降水量比B地少的原因是( )A.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B.位于山地背风坡的雨影区C.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D.终年受热带大陆气团控制,干燥少雨[解析]图中7月份气温高于1月,加之大陆跨经度多,说明该图是北半球亚欧大陆沿40°N的图;根据经纬度判断,A地位于40°N,90°E附近,是我国新疆地区,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很少,故C项正确。
[答案] C2.图中B、C两地相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B地气温年较差比C地小B.B地1月平均气温比C地低5℃左右C.B地降水集中在冬季,C地降水集中在夏季D.B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比C地大[解析]B地位于亚欧大陆东岸,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降水集中于夏季;C地位于欧洲西部沿海,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少雨,冬季温和湿润,降水集中于冬季;B地气温年较差比C地大。
[答案] D角度二气候类型的判读(2017·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期中)图1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2为气候资料图。
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日可能为夏至日,乙日可能为冬至日B.O、N两地气候类型相同C.地球自转是气压带移动的根本原因D.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②地4.气候资料图中,与M地气候类型最接近的是( )A.①B.②C.③D.④[解析]本题组考查气候类型的判读。
第3题,甲日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可能为夏至日,乙日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可能为冬至日,故A项正确;O地的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N地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故两地气候类型不相同,B项错误;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是气压带移动的根本原因,故C项错误;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①地,故D项错误。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三地理:地球公转与昼夜长短变化
二、考题规律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地球公转的运动规律之一,这些规律与实际生活联系较为密切,是高考频繁考查的考点之一。
三、考向预测结合近几年的高考特点,预测今后高考在本热点中命题的角度有:(1)结合光照图综合考查、昼夜长短计算;(2)结合材料变式图根据昼夜长短判断季节;(3)结合光照图的昼夜长短判断纬度的高低。
1. 昼夜长短的变化2. 昼夜长短时空分布规律解读(1)纬度分布规律①对称规律:同一纬线上各点昼夜长短相同(同线等长);南北半球同纬度昼夜长短相反。
②递增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为夏半年,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为冬半年,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
③变化幅度规律:赤道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④极昼、极夜规律: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极四周出现极昼(南极四周出现极夜);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南极四周出现极昼(北极四周出现极夜);直射赤道时,全球没有极昼极夜现象发生。
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南、北极圈上,一年中只有一天有极昼(极夜)现象发生,南、北极点各约有半年极昼、半年极夜,纬度愈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愈多。
北极地区极昼天数多于南极地区,主要是因为北半球冬半年,地球公转经过近日点附近,角速度、线速度较大,公转需时间较少,此时正值北极地区极夜,南极地区极昼;而在北半球夏半年时,公转速度较慢,运行时间较长,此时正值北极地区极昼,南极地区极夜。
(2)季节变化规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以上内容可概括为: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太阳直射点在哪一半球,则该半球处于夏半年,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向北回归线(南回归线)移,则北半球(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实际的昼长比理论昼长要长。
3. 昼夜长短的计算与判断(1)根据昼(夜)弧的长度计算昼长=昼弧所跨经度数15°,夜长=夜弧所跨经度数15°。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昼夜长短
下面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1~2题。
甲地 白昼 时间 5 小时 30 分 乙地 9 小时 09 分 丙地 11 小时 25 分 丁地 13 小时 56 分
1. 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D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 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D ①地球的公转 ②地球的自转 ③黄赤交角的存在 ④地方时的不同
C)
5、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北半球)变化统计曲线图”,回答问 题。
(1)判断A、C两地的地理纬度:A 0° ;C 66.5°S 。 (2)昼夜长短随季节而变化,但 A (填图中字母)地区例外, 这里昼夜长短的情况是 全年昼夜等长 。 (3)从A到D的四幅图中可以发现,昼夜长短变化幅度的规律是 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
全球各地的 昼夜均等长,为12 个小时。
冬至日(12月22日)昼夜长短情况。
侧视图
C 北极上空俯视图 北半球:1.昼短夜长(夜最长) 2.纬度越高,夜越长 3.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 南半球:1.昼长夜短(昼最长) 2.纬度越高,昼越长 3.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
南极上空俯视图
●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A.M、N昼夜长短相等
B.Q点昼长为6小时 C.P点经度为15°W
D.上海(30°N)夜长为10小时
右图中a是经线,Q点为晨昏线与该经线的交点。完成9---11题。
9.若Q地的地方时为5时30分,则Q地所处位置和月份可能是: A、北半球、10月 B、南半球、5月 C、北半球、5月 D、南半球、8月 10.若Q地的地方时为2时30分,则Q地的纬度可能为: D A、30°--40 ° B、45°--55° C、5°--15° D、60°--70° 11. 当Q地位于北半球低纬时,可能的月份及时刻是: A A、12月、17时30分 B、9月、17时 C、6月、4时30分 D、4月、5时
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每日一题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高考频度:★★★★☆难易程度:★★★☆☆典例在线(2017届泰安模拟)下图是一位驴友在别德马(40°30′S,64°W)拍摄的景观图片。
据此完成1—3题。
1.图片拍摄日期最有可能是A.1月1日B.4月1日C.7月1日D.10月1日2.此时,太阳位于拍摄者的A.东北方B.西北方C.东南方D.西南方3.这一天,北京的昼长大约是A.10小时B.11小时C.13小时D.14小时【参考答案】1.C 2.A 3.D3.北京位于40°N,其昼长与别德马(40°30′S)的夜长大约相等。
根据前面分析,该日别德马地方时7时左右日出,故昼长为10小时左右,则夜长为14小时左右。
解题必备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一、昼夜长短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地球运动的重要地理意义之一,突破此考点应主要抓住“三看”:1.昼夜长短的判读——看“弧长”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同一纬线圈上,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昼短夜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2.昼夜长短分布——抓“直射点位置”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
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
如下图所示:3.昼夜长短变化——抓“移动方向”此处的“移动方向”主要是指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它决定昼长、夜长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如下图所示:日出、日落与昼夜长短的计算太阳视运动是指一天中肉眼所见太阳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运行状况。
其中日出东方,日落西方,正午12点(地方时)时位于观察者的正南方或正北方。
上图反映的是北纬40°附近某地在二分二至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
该图可反映日出日落时间与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方位、正午太阳高度等。
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17昼夜长短(37张PPT)
知识梳理:昼弧和夜弧 昼弧是指纬线位于白昼的部分, 夜弧是指纬线位于黑夜的部分。
知识梳理: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
知识梳理: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
知识梳理: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
地球公转过程中,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 的南北移动,进而导致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黄赤交 角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昼夜变化的幅度及极昼、极夜的范围, 若黄赤交角为0°,全球各地一年四季昼夜等分,正午太阳 高度无变化。随着黄赤交角的变大,地球不同纬度(赤道 除外)昼夜变化幅度增加,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增大。
知识梳理:昼夜长短判别方法
(3)利用极值趋向法判读昼夜长短:在进行非特殊时间及 非特殊纬线判读时,使用极值趋向法能较易判断出昼夜长短状况。
①除春秋分外任何季节,愈靠近极昼地区,则昼愈长,夜愈 短;愈靠近极夜地区,则昼愈短,夜愈长。
②已知昼夜长短全年变化幅度:赤道为0小时,极圈至极点 为24小时;则赤道至极圈之间愈靠近赤道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愈小, 愈靠近极圈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愈大。
4.同一纬线上各地同一天的昼夜长短相等(日出、日落地方 时也相同);同一纬线(除赤道)的昼夜长短在一年中有两个日期 相同(除二分日),且这两个日期近似关于二至日对称。
知识梳理:白夜现象并非极夜
在中高纬度地区(接近极圈,但在极圈外)太阳落到 地平线下只能达到一个很小的角度。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 整夜天并不完全黑下来,即出现白夜现象,夏至日我国漠 河常见。
2、季节变化规律 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太阳直射点在哪一半球, 则该半球处于夏半年,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向北回归线(南回归 线)移,则北半球(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知识梳理:昼夜长短时空分布规律
3、二分二至日昼长随纬度的变化规律
2018高考地理二轮知识专题复习文档:专题十七 回扣基础必须突破的24个微专题 微专题3
微专题3 地方时、区时计算与日期变更1.影响地球上某地自转线速度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和海拔。
2.地方时产生的原因是地球的自转运动。
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3.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每时区跨经度15°。
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该时区的区时。
4.地球在公转过程中,近日点时间为每年1月初,冬至日(北半球)为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北半球)为6月22日前后。
5.地球表面有两条日期分界线:一条是0时或24时所在经线(设为A),另一条是180°经线(设为B)。
从A线向东至B线为今天(新的一天),其余部分为昨天(旧的一天)。
(2017·福建省柘荣县一中、宁德高中联考)下图阴影部分表示7月7日,非阴影部分表示7月8日,每条经线之间的间隔相等,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据此回答1~2题。
1.有关A、B、C三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B.三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C.三点角速度相同,线速度B点大于C点D.三点线速度相同,角速度A点大于B点2.此时A点的区时是( )A.7月8日6时B.7月7日24时C.7月8日12时D.7月8日16时答案 1.C 2.A解析第1题,由图示信息知,A、B、C三点纬度由低到高位于不同纬线上,根据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规律知,三点角速度相同,线速度B点大于C点。
第2题,结合材料信息,阴影和非阴影部分相邻经线,一条为180°经线,一条为8日0时所在经线。
其中前方靠近B点的为8日0时所在经线。
据此可知A点的区时为7月8日6时。
3.北半球春分日,当某地(30°N,120°E)刚进入白昼这一时刻,东半球(20°W向东至160°E)处于白昼的范围约占全球面积的( )A.1/2B.1/3C.1/6D.1/9答案 D解析春分日,全球昼夜平分,该地地方时6点日出,即120°E地方时为6点,则东半球处于白昼的范围是120°E向东到160°E,跨度为40°,占全球面积的1/9。
2018高考地理二轮知识专题复习文档:专题十七 回扣基础必须突破的24个微专题 微专题8 含答案
微专题8 气压带与风带1.大气环流的形成受高低纬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2.全球气压带、风带均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而且气压带表现为高压和低压相间分布;同一半球,信风带与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
3.北半球信风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低气压带,为东北风。
南半球西风带位于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为西北风。
4.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南北季节移动而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5.北半球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热低压切断,使其仅保留在海洋上;冬季,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冷高压切断,使其仅保留在海洋上。
(2017·北京市朝阳区上学期期中)下图为“某半球风带分布示意图”,甲、乙表示不同的风带。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 )A.甲为南半球信风带B.乙的性质寒冷干燥C.甲为东北风D.乙为西北风2.下列各地气候特征的成因与乙风带相关的是( )A.地中海沿岸地区B.南亚印度洋沿岸地区C.新西兰南部地区D.美国大西洋沿岸地区答案 1.C 2.A解析第1题,结合题干和图示信息知,甲风带相对水平气压梯度力右偏,为北半球东北信风带。
乙为北半球中纬西风带,温和湿润,为西南风。
第2题,与乙风带有关的气候为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结合两气候类型在北半球分布判断正确选项。
下图为“世界局部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下面关于甲、乙两地盛行风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地7月盛行东北风B.甲地1月盛行西北风C.乙地1月盛行西南风D.乙地7月盛行东南风4.下面关于丙地冬季气候特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受极地高气压的影响,寒冷少雨B.受盛行西风的影响,温和多雨C.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高温少雨D.受印度洋寒流的影响,寒冷多雨答案 3.B 4.B解析第3题,甲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北半球冬季风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西北风。
第4题,丙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南角,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区,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温和多雨。
高中地理1.3.3 昼夜长短及其变化 课件
66°34′N
A
45°N
23°26′N
23°26′S 66°34′S
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一〕随季节〔时间〕的变化
全球昼夜平分
昼变长、夜变短
春 分
直射点北移
昼
变直
长 、
射 点 北
夜移
变
短
冬 至
昼最短、夜最长,北极 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
直射点南移
昼变短、夜变 长
昼最长、夜最短,北极 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
昼长 = 日落-日出=(12-日出)×2 =(日落-12)×2 夜长 = 日出×2 =(24-日落)×2 3.根据分布特点计算: ①同一纬度,昼长相等 ②同一天,x˚N的昼长=x˚S的夜长 ③同一纬度地区的昼长与夜长关于冬至日和夏至日大致对称分布 ④关于春、秋分对称的两天,其昼夜分布关于赤道对称。A天昼长=B 天夜长
1. 昼夜长度的纬度分布 规同同律一一:纬天度,,x˚N昼的长昼相长等=x˚S的夜长
三、 昼夜长短的计算
20xx年7月1日北京日
夏至日
6月11日 7月1日
北回归线 出时间为04:49,日落
时间为19:46。请问该
9月2日 秋分日
春分日
10月13日
地20xx年6月11日白昼
赤道 长度是? 14小时57分
A. ①③
B. ②③
8.图中太阳高度相等的点是 A
A. ①③
B. ②③
9.图中时刻,北京时间是 B
A.12时
B. 0时或24时
C. ④⑤ C. ④⑤ C. ④⑤ C. 18时
D. ③④ D. ③④ D. ③④ D.6时
随堂练习
1. 某日,在我国南方某上学的小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前几天正午放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专题5昼夜长短的变化及计算
1.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北极圈以内有极昼;南半球相反。
2.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白昼越短,北极圈以内有极夜;南半球相反。
3.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各地白昼达到一年中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内为极昼;南半球相反。
4.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5.同一纬线上各点的昼夜长短相等。
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
(2017·张家口上学期期末)下表为“我国某城市政府机关作息时间表”(表中时间均为北京时间)。
据此完成1~2题。
1.根据表中信息推断,该城市可能是()
A.哈尔滨
B.北京
C.呼和浩特
D.乌鲁木齐
2.该城市政府机关制定不同季节的作息时间表,主要依据的是()
A.日平均气温的季节变化
B.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C.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D.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答案 1.D 2.B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时间估计该地正午时北京时间为14:00左右,所以该地经度约为90°E,选D。
第2题,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中纬度各地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显著。
为了更符合居民的工作与生活习惯,特制定不同季节的作息时间表。
下图是“北半球极昼面积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示节气判断正确的是()
A.甲——春分
B.乙——夏至
C.丙——秋分
D.丁——冬至
4.图示日期中当北半球极昼面积逐渐消失接近于0的时候,江苏各地()
A.昼短夜长
B.昼长夜短
C.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D.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答案 3.A 4.B
解析第3题,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甲—丙—戊时段,北半球极昼经历了从无到有然后增大再减小直到消失的过程。
据此判断甲为春分、丙为夏至、戊为秋分。
第4题,当图示日期北半球极昼面积逐渐消失接近于0时,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接近赤道,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江苏各地昼长夜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