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中级复习笔记(十二)
社会工作中级法规与政策笔精心整理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笔记(2016年考75分自我整理复习重点)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笔记(2016年考75分自我整理复习重点)【第一章】P2、国家法律(全国人大常委制)行政法规(国务院)↓国务院部门规章(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性法规(省、市人大常委)↓地方政府规章(省、市人民政府)【第二章】P25、到2015年,社工专业人才总量增加到50万人,其中,中级社工人才达到5万人,高级社工人才达到1万人,到2020年,社工专业人才总量增加到145万人,其中,中级社工专业人才达到20万人,高级社工人才达到3万人。
P30、每年培训10000名取得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和高级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人员。
P30、到2020年,培养8万名社工机构管理人才,8万名专业督导人才。
P31、采取培训、调训、挂职锻炼等形式每年为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培养500名急需紧缺社工专业人才,每年组织选派1000名社工专业人才到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工作或提供服务。
P31、到了2020年,依托现在资源,建立500家社工专业重点实训基地,加快推进社工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到2020年培养和引进3万名社工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300名社工专业博士,3000名“双师型”专业教师。
P35、到2020年,在全国发展8万家管理规范、服务专业、作用明显、公信力强的民办社工服务机构。
P35、成立民办社工机构,除应符合《民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条件外,还要求专职工作人员中应有1/3以上取得社工证。
【第三章】 P40、《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自2014年5月1日起实施。
P41、我国社会救助类型有:①最低生活保障②特困人员供养③受灾人员救助④教育救助⑤住房救助⑥就业救助⑦临时救助,未列入《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但已有相关政策规定的救助类型有法律援助。
P41、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形式:①捐赠②设立帮扶项目③创办服务机构④提供志愿服务P43、五保供养制度→特困人员救助制度,从农村扩展到了城市。
社会工作师中级法规考点记忆
第九章我国城乡基层群众自治和社区建设法规与政策1、居委会的设立、撤销、规模调整,由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决定。
2、新建住宅区居民入住率达到50%的,应及时成立社区居民委员会。
3、居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5-9人组成。
培训:主任1次/年,其他1次/2年。
4、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居民委员会或者它的下属委员会协助进行的工作,应当经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同意并统一安排。
5、居民委员会的选举形式:直接选举:(居民会议)居住区全体有选举权的居民选举(趋势)间接选举:a.(居民代表会议)居民小组选举代表2-3人选举产生;b.(户代表会议)每户派代表选举6、居委会每届任期3年,可以连选连任;7、人户分离的一般在经常居住地登记选民,户籍地也可以,尊重意愿,但不可重复登记。
8、流动人口居住1年以上,可以讨论同意在本地登记9、居民会议的三种方式(与居民选举一致):a.年满18周岁的居民;b.每户派代表参加;c.每个居民小组选举代表2~3人参加规定:会议的决定,由出席人的过半数通过提议召开居民会议:a.1/5以上18周岁以上居民、户b.1/3以上的居民小组提议10、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3-7人组成,有妇女成员。
(少数民族)11、委托投票(办理委托手续,可委托本村由选举权的近亲属代为投票,受委托不得超过3人)12、新一届村委会产生10日内颁发当选证书。
13、罢免:1/5以上有选举权的村民、或1/3以上的村民代表联名提出,投票双过半通过。
14、召开村民会议组成:年满18周岁村民召开:村民过半、户代表2/3参加决策:过到会人数半数通过召集:村委会召集。
1/10村民、或1/3村民代表提议15、村民代表会议组成:由村委会和村民代表组成。
村民代表:超过4/5(含妇女1/3以上);村民代表产生:5-15户选1人。
召开:村委会召集。
1次/季度。
1/5以上村民代表提议,召集;2/3以上成员召开。
中级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考点
中级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考点
中级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考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工作法规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了解社会工作法规的含义、特点和作用,掌握不同类型的社会工作法规,如法律法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
2. 社会工作法规的层级和体系:熟悉社会工作法规的层级结构和体系,如国家法律法规、地方性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等。
3. 社会工作法规的适用原则和具体内容:了解社会工作法规的适用原则,如法律的普遍适用原则、特殊适用原则等,同时了解社会工作法规中具体规定的内容,如社会工作实践的基本原则、职业道德规范、权益保障等。
4. 社会工作法规的实施和监督机制:了解社会工作法规的实施方式和相关机构,如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等,同时熟悉社会工作法规的监督机制,如社会工作监督委员会、舆论监督等。
5. 社会工作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了解社会工作政策的制定过程和相关机构,如社会工作政策研究机构、社会工作政策制定部门等,同时掌握社会工作政策的实施方式和效果评估方法。
6.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变化与更新:关注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变化的原因和趋势,了解社会工作领域的新法规与政策,如社会工作机构管理办法、社会工作专业人员注册制度等。
在备考中,考生需要通过学习教材、参加培训班、进行模拟考试等方式,全面了解和掌握上述考点的相关知识。
同时,可以关注社会工作领域的最新动向和热点问题,加强对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理解和实践应用。
中级社工法规与政策笔记
中级社工法规与政策笔记
1.社工职业道德规范:社工应当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包括尊重人权、维护公正、保护隐私、保密工作等。
2. 民法典:民法典规定了个人权利、财产权利、家庭关系等方面的法律原则,社工需要了解相关条款并遵守。
3. 婚姻法、收养法、家庭暴力防治法等:这些法规涉及到家庭关系、儿童保护、妇女权益等方面,社工需要了解和熟悉相关法规,为家庭服务提供必要的法律支持。
4. 社会救助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条例等:这些法规主要涉及到社会救助、社会保障、福利等方面,社工需要了解并为需要帮助的群体提供相关服务。
5. 公民身份法、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等:这些法规主要涉及到个人身份和移民等方面,社工需要了解并为需要帮助的人群提供服务和支持。
6. 国家教育法、残疾人保障法等:这些法规涉及到教育、残疾人权益保障等方面,社工需要了解相关法规,为相关人群提供支持和服务。
7. 其他相关法规和政策:社工需要了解其他与社会工作相关的法规和政策,如社会组织法、中心城市发展规划等,为社会工作提供全面的法律支持。
- 1 -。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中级)_第十二章_2011年版
A:专业医疗服务
B:中级医疗服务
C:高级医疗服务
D:基本医疗服务
答案:D
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重点服务对象是()。
A:妇女
B:儿童
C:老年人
D:急性病人
E:残疾人
答案:A,B,C,E
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对象是()。
A:社区
B:乡村
C:家庭
D:居民
E:村民
答案: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提供艾滋病()服务。
A:防治咨询
B:护理
C:诊断
D:随访
E:治疗
答案:A,C,E
5、《艾滋病防治条例》针对艾滋病救助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等提出以下要求()。
A:关怀、救助
B:教育救助
C:治疗救助
D:生活救助
E:生产与工作救助
答案:A,B,D,E
社会政策与法规笔记整理(社工师中级)
社会政策与法规第一章社会政策的特点、运行及发展第一节社会政策的特点及原则一、政策的概念:1、狭义的理解:政策主要指政府和政党有关行动的规则体系。
2、广义的理解:除包含规则体系的含义外,还包含政府或政党在某一行动领域的基本方针和具体行动。
概念定义为:“国家、政府或政党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的总体方针、行动准则和具体行动的总和”二、政策行动的概念和特点:1、概念:政策行动,是指政府制定、实施和修改政策等行动的总和。
2、特点:政策行动是有组织的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和方向、具有明确的行动内容、是制定和修订政策和实施政策的结合。
三、公共政策的含义:所谓公共政策,是指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解决社会问题和调节社会公共利益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公共政策的特点是具有(公共性)、(权威性)、(价值性)。
四、社会福利的特点:一是不以商业交换为原则,按照社会成员实际需要进行分配。
二是受益者以无偿或低偿获得服务或物质。
三是以公共资金支持,政府承担主要责任。
五、公共政策的主要领域:(经济政策)、(社会政策)、(环境政策)、(国防政策)和(外交政策)等几大类。
六、社会政策的含义:是政府在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实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社会行动的总和。
其实质是政府在为老百姓提供社会保障和其他各种社会服务方面承担责任的行动。
七、社会福利的含义:是指当代社会中为了更好地达到福利目标而实行的非市场化的财富分配制度和公共服务方式。
广义的含义:常指所有以非市场化的公共行动方式而满足人们实际需要的财富分配和服务提供方式。
狭义的含义:用来特指对特殊社会成员提供专门服务的方式。
八、社会政策的内容:1、社会保障政策2、公共医疗卫生政策3、公共住房政策4、公共教育政策5、劳动就业政策6、针对专门人群的社会政策7、社会政策的其他内容九、社会政策的特点:1、具有社会性的目标2、要体现全社会共有的社会价值3、政府的社会政策的基本内容是向广大社会成员,尤其是其中的困难群体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以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
法规与政策(中级)重点笔记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考试大纲考试内容一、社会政策的特点、运行及发展(一) 社会政策的特点1. 社会政策的特点6个:1具有社会性的目标;2体现全社会共有的社会价值;3基本内容是向广大社会成员,尤其是其中的困难群体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以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4是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相结合的政策体系;5坚持福利性原则;6具有社会目标与经济目标相协调的特征;2. 社会政策的目标及功能基本目标:1满足民生需要;2保护人权;3维护社会公平;4解决社会问题;5促进社会和谐;主要功能:1经济功能(人力资本投资、调节经济运行、激励劳动积极性);2社会功能(收入再分配、社会投资和社会建设、社会政策和社会控制);3政治功能(社会管理、调节各群体利益矛盾、增强执政党执政基础和维护政治稳定);3. 社会政策的原则及基本运行方式社会政策的基本原则5个:1公平与效率相结合;2以人为本、尊重人权;3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4社会保护;5政府与民间相结合;社会政策的基本运行方式3个:1资金的筹措方式;2社会服务的提供方式;3社会服务的付费方式;(二) 社会政策运行1. 社会政策的构成要素3个:主体、对象、资源社会政策主体(直接主体——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执政党;间接主体——利益集团、公民、其他政党);特点:主动性、多元性、权威性;政策主体角色:政策制定者、实施者、评估者、调整者、资源提供者;社会政策对象:特点(被动性、差异性、连带性);对象角色:政策诉求者、政策接受者、信息提供者;社会政策资源:指社会政策尤其是政府实施社会政策时策划、调集和筹措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策略与方法。
(人力、物力、财力的调动方式)2. 社会政策的过程:社会政策的制定、实施、评估、调整。
3. 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政策过程中的作用:角色:倡导者、实施者、评估者发挥作用方式6种:典型示范、建言献策、间接服务、直接服务、外部评估、内部评估;(三) 社会政策的发展1. 国际社会政策的发展:现代社会政策体制的建立;战后西方福利国家社会政策体系的形成与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来福利国家社会政策的改革;2. 我国社会政策的发展:计划经济时期社会政策;改革开放后;当前社会政策新的发展(进一步重视社会政策、确立社会政策的目标体系、优化社会政策的基本原则、加强社会政策各个领域的行动)二、我国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特点、内容和体系(一)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特点及主要内容1.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特点:指社会工作者在其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国家法律、政府行政法规和其他各种政策文件。
中级社工笔记
中级社工笔记
中级社会工作师笔记
一、考试科目与考试时间
考试科目:《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社会工作实务(中级)》和《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3个科目。
考试时间:每年6月上旬举行一次考试,具体时间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发布的考试时间为准。
二、考试题型与答题要求
考试题型: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案例分析题和方案设计题。
答题要求:考生应认真审题,根据题意认真作答,并注意掌握好答题时间。
三、备考策略
1. 了解考试大纲和考试要求,明确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
2. 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合理分配时间,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 多做真题,熟悉考试题型和考试难度,提高答题技巧和应试能力。
4. 注意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5. 关注时事和社会热点问题,了解社会工作发展的动态和趋势。
四、考试技巧
1. 注意时间管理,合理分配时间,避免因为时间不够而影响答题质量。
2. 认真审题,仔细阅读题干和选项,避免因为理解错误而失分。
3. 注意语言表达和书写规范,避免因为表述不清或书写不规范而影响得分。
4. 对于案例分析和方案设计题,要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让阅卷老师能够清晰地理解你的思路和想法。
5. 在考试结束后,要及时检查答卷,发现错误及时修改,避免因为疏忽而影响成绩。
社会工作者中级社会政策与法规笔记整理
社会工作者中级社会政策与法规笔记整理第一章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概述一、法规的主要种类1、国家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
2、行政法规: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有关行政管理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
(条例、规定、办法)。
根据人大授权制定的是“暂行条例”或“暂行规定”。
3、国务院部门规章: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在部门职权范围内制定的规章。
(规定、办法)4、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或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实施办法、条例)1)一方面是为了执行法律、行政法规的需要。
2)另一方面是针对地方性事务制定在本行政区内有效的法规。
5、地方政府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
二、法律的责任主体: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法规制定的程序:提出、审议、表决通过、发布立法者:人大代表及相关机构行政主体: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等司法主体:高法高检等法律案具有权威性、规范性、严肃性。
审议环节具有民主性、严肃性、充分性。
表决和发布:人大法案由主席团提请,全体代表过半数通过。
常委会法案由委员长提请,委员会组成人员过半数通。
两法案通过均由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发布。
三、社会政策公共政策的基本特点:公共性、权威性、价值性、阶级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社会政策是为了:满足民生需求、维护社会公平、解决各种社会问题。
社会政策的主体:党和国家的政治组织、政府行政部门、社会中的各类组织、广义上的全体民众。
社会政策的对象:普惠型(义务教育、所有老人、儿童的生活费补贴)优点:对象覆盖面广、社会效益大、不需要复杂的对象资格甄别程序,可以避免“贫困烙印”。
特惠型(低保、为困境儿童提供社会保护)优点:不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对解决贫困问题的针对性强。
四、社会的资源调动方式:1、公共财政:税收2、社会组织、社区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境上的组织和个人。
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中级)笔记
1 政策
概念:国家、政府和政党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的总体方针、行动准则和具体行动的综合。
政策行动:政府制定、实施和修改政策等行动的综合。
♠政策行动是有组织的活动
特点♠具有明确的目的和方向
♠具有明确的行动内容
♠是制定与修改政策和实施政策的结合
2 公共政策
概念: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解决社会问题和调节公共利益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特点:公共性、权威性和价值性
主要领域:经济政策、社会政策、环境政策、国防政策和外交政策
3 社会福利
概念:当代社会中为了更好地达到上述社会福利目标而实行的非市场化的财富分配制度和公共服务方式。
特点:♠一般不以直接的商业性交换为原则,而是按照社会成员的实际需要而进行的分配♠受益者可以无偿或低偿获得物质产品或服务
♠福利性项目应该有公共资金支持,政府的公共财政在其中承担主要责任
4 社会政策
5 我国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特点、内容和体系
6 社会政策的发展(西方、我国)
8 社会政策的过程
9 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政策过程中的作用
我国的社会救助法规与政策大体分为三类:一是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法规与政策;二是专项救助法规与政策;三是临时救助法规与政策
10 城市居民最近生活保障法规与政策
11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法规与政策
12 农民五保供养法规与政策
13 城乡医疗救助法律法规
15 城镇住房救助法规与政策
专项救助:法律援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法规与政策
临时救助:自然灾害救助法规与政策(灾民生活救助、灾害应急救助、灾后重建)特定人群合法权益保障的法规与政策
老年人、妇女、残疾人、未成年人。
社会工作者考试: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中级)题库知识点
社会工作者考试: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中级)题库知识点1、单选下列不能参加本区居民委员会的是()。
A.户籍在本居委会,但常住地不在本区的人B.户籍不在本居委会,但居住在本区的外地人C.居委会所在地的(江南博哥)企业D.在本地居住的军人和随军家属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就居民委员会与所在地单位的关系,作了以下规定: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组织,不能参加所在地的居民委员会,但是应当支持所在地的居民委员会的工作。
2、单选以下不属于《禁毒法》规定的禁止行为的是()。
A.刘某因为没有钱购买毒品而实施抢劫盗窃B.小寒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未经灭活的毒品原植物种子或者幼苗C.刘涅引诱、教唆、欺骗其弟弟吸食、注射毒品D.王某走私、贩卖毒品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A项为刑事犯罪行为,不适用《禁毒法》的规定。
3、单选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强制戒毒的期限为()。
A.1年B.2年C.3年D4年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考查的是对于我国强制戒毒期限的规定.为2年。
4、单选为保护未成年人,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OoA.对未成年人罪犯集中关押、集中管理、集中教育B.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C.对司法活动中的未成年人进行司法救助D.应当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对未成年人罪犯分别关押、分别管理、分别教育,故选A。
5、多选我国老年社会政策法规的目标是()。
A、老有所医B、老有所乐C、老有所养D、老有所住E、老有所学正确答案:A,B,C,E6、多选享受农村五保待遇的10岁孤儿傅某因迷路来到某县城,由于身无分文,只好沿街乞讨,后被人指引到一个救助站,傅某遂向救助站寻求救助,救助站为其提供了住所和食物,在第16天知道傅某的家庭所在地之后,给了他交通费让他返回家乡。
以下说法恰当的有()。
A.救助站不应向傅某提供交通费B.傅某不符合享受救助站救助的条件C.救助站应先为傅某提供救助,再查明情况D.救助站应先向其询问清楚情况,再对其进行救助E.救助站延长救助期限,应当报上级民政主管部门备案正确答案:B,C,E参考解析:A,项鲁误,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内容包括对没有交通费返回其住所地或者所在单位的,提供乘车凭证。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笔记(重点精心整理)--完整版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笔记(2016年自我整理复习重点)【第一章】P2、国家法律(全国人大常委制)↓行政法规(国务院)↓国务院部门规章(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性法规(省、市人大常委)↓地方政府规章(省、市人民政府)【第二章】P25、到2015年,社工专业人才总量增加到50万人,其中,中级社工人才达到5万人,高级社工人才达到1万人,到2020年,社工专业人才总量增加到145万人,其中,中级社工专业人才达到20万人,高级社工人才达到3万人。
P30、每年培训10000名取得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和高级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人员。
P30、到2020年,培养8万名社工机构管理人才,8万名专业督导人才。
P31、采取培训、调训、挂职锻炼等形式每年为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培养500名急需紧缺社工专业人才,每年组织选派1000名社工专业人才到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工作或提供服务。
P31、到了2020年,依托现在资源,建立500家社工专业重点实训基地,加快推进社工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到2020年培养和引进3万名社工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300名社工专业博士,3000名“双师型”专业教师。
P35、到2020年,在全国发展8万家管理规范、服务专业、作用明显、公信力强的民办社工服务机构。
P35、成立民办社工机构,除应符合《民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条件外,还要求专职工作人员中应有1/3以上取得社工证。
【第三章】P40、《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自2014年5月1日起实施。
P41、我国社会救助类型有:①最低生活保障②特困人员供养③受灾人员救助④教育救助⑤住房救助⑥就业救助⑦临时救助,未列入《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但已有相关政策规定的救助类型有法律援助。
P41、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形式:①捐赠②设立帮扶项目③创办服务机构④提供志愿服务P43、五保供养制度→特困人员救助制度,从农村扩展到了城市。
P44、低保:由户主或代理人以户主义务向户藉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①户藉类别相同但家庭成员户口不在一起的家庭,应将户口迁移到一起后再提出申请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分别持有非农业户口和农户口的,一般按户藉类别分别申请城市低保或农村低保;③在同一市县辖区内,申请人常居地与户藉所在地不同的,申请人可凭户藉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部门出具的未享受低保的证明,向常居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提出申请。
中级社会工作者(法规与政策)的核心知识点和重点考点
一、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概述1、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的制定主体。
2、社会保障政策。
3、法规的种类、制定主体。
(本章重点区域)核心考点: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体系、主要内容、和社会工作实践的关系。
本章评析:非重点章节,本章分值所占比例低,平均2分。
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法规与政策1、《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 年)》。
2、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主体、对象、范围、程序及监督管理。
3、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具体措施。
核心考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建设中长期规划、政府购买、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的法规与政策。
本章评析:非重点章节,分值所占比例一般,平均3分。
三、我国社会救助法规与政策1、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规定。
2、各类社会救助的申请条件、申请程序、救助方式及具体落实。
3、最低生活保障法规与政策(重点区域)。
核心考点:最低生活保障及特困救助;(受灾、医疗、教育、住房、就业、临时)救助;法律援助与国家司法救助。
本章评析:考试重点章节,考点贯穿于整章,建议着重学习。
四、特定人群权益保护法规与政策1、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内容及具体规定。
2、妇女合法权益的内容及具体规定。
3、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内容及具体规定。
4、残疾人合法权益的内容及具体规定。
核心考点:老年人权益的主要内容、老年人权益保障的法律责任、妇女权益的主要内容、妇女权益保护的法律责任、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法规与政策、残疾人权益的主要内容、残疾人权益保障的法律责任。
本章评析:章节分值所占比例中等,平均6分。
五、我国婚姻家庭法规与政策1、婚姻家庭关系法规与政策。
2、收养关系法规与政策。
3、财产继承法规与政策。
核心考点:婚姻缔结的法律规定、家庭成员间的权利和义务、婚姻解除的条件、程序与法律后果、收养关系法规与政策、继承的种类及法律关系、继承权的丧失、接受和放弃、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赠和遗赠扶养协议、遗产的处理。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中级笔记整理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中级笔记整理社会工作是一项涉及社会福利、社会公正和社会问题解决的职业。
在社会工作的实践过程中,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法规和政策是非常重要的。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能够为社工提供指导和依据,确保他们的工作符合法律要求,同时也保障服务对象的权益。
本篇笔记将从不同角度介绍社会工作涉及的常见法规和政策,帮助社工更好地理解并应用。
一、社会工作法规的基本概念和作用社会工作法规是为了监督和规范社会工作实践而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文件和规章制度。
它们旨在确保社会工作的合法性、公正性和专业性。
社会工作法规的主要作用包括:1. 为社会工作者提供法律依据和指导,确保他们的行为符合法规要求;2. 保障服务对象的权益和利益,防止滥用权力和歧视行为的发生;3. 维护社会工作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保障和支持。
二、社会工作法规的分类社会工作法规可以根据其性质和领域的不同进行分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社会工作法规分类:1. 社会工作相关的劳动法规:包括《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保护社工的劳动权益;2. 社会工作领域的专门法规:如《社会工作师法》、《残疾人保障法》等,针对社工的职业特点和服务对象的特殊需求制定;3. 社会保障法规:包括《社会保险法》、《养老保险法》等,为社工和服务对象提供社会保障和福利;4. 社会福利法规:包括《福利机构管理条例》、《社会福利事业发展促进法》等,规范社会福利机构的设立和运营。
三、社会工作法规的应用范围和注意事项社会工作法规的应用范围并不仅限于社会工作机构,而是涉及广泛的社会领域和专业。
社会工作法规的应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法规的学习和理解:社工需要认真学习和理解相关法规,特别是和自身工作密切相关的法规内容;2. 法规的具体操作:社工需要将法规转化为具体操作指南,结合实际工作中的场景和问题,制定相应的操作方案;3. 法规的更新和遵守:社工需要关注法规的更新和修订情况,及时调整工作方式和方法,确保自身行为的合法性和合规性;4. 法规的引导和宣传:社工需要将法规的内容和精神传递给服务对象和相关利益相关方,引导他们正确认知法规,从而合作共同遵守。
中级社工法规必过笔记 第十二章 我国劳动就业和劳动关系法规与政策 ★★★★★
第十二章我国劳动就业和劳动关系法规与政策★★★★★考点重要程度展示:考点内容:考点12-1促进就业的原则及政策支持★☆☆重要提示:1、近年统计分值在10-14分之间,重要程度★★★★★2、手机查看,建议横屏进行阅读。
(温馨提醒:真题将尽量选取2014-2017年的真题,2018年留给大家研究和试做,下面将不作重复提示)第一题解析:包装工,不应该要求男性优先;D是对的,因为是食品厂。
考点12-2就业服务与就业援助★★★第一题解析:禁止行为(虚假信息、歧视、伪造等、扣押证件、收取押金(区分:报酬)、欺诈胁迫等)第二题解析:向劳动者提供的6类免费服务。
考点12-3劳动合同的订立★★☆第一题解析:试用期时限。
1-3年(不含3年),试用期2个月。
第二题解析:区分法定条款、约定条款。
第三题解析:D选项,正确标书应该是“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续订劳动合同的”,是第三次续订才是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第一题解析:平等自愿、协商一致、合法公平、诚实信用;A选项就违反了平等自愿的原则。
考点12-4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第一题解析:D第二题解析:劳动者拒绝违章指挥、强令作业,不视为违反劳动合同,可立即解除。
考点12-5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必考解除与终止的区别:1、解除:合同订立后,未履行完毕,由于某种因素导致提前终止合同效力的法律行为(1)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解除(2)一方当事人提出解除2、终止:合同期满、到退休年龄,劳动者死亡、用人单位破产等等,是其中一个考点第一题解析:不可解除的6种情形之一“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
第二题解析:立即解除的7种情形。
其中“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非法限制人身自由,或违章指挥等危害人身安全(可以立即解除,不需提前告知用人单位)”第一题解析:A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应当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
C因劳动者过错,用人单位可立即解除,且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第二题解析:优先留用的3类人(较长期限合同、无固定期限合同、家庭零就业人员);其他选项为混淆答案,考生应注意。
2019中级社会工作师法规与政策考点12.3《劳动法》
中级社会工作师法规与政策——12.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一条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
第三条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
第五条国家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劳动就业,发展职业教育,制定劳动标准,调节社会收入,完善社会保险,协调劳动关系,逐步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
第六条国家提倡劳动者参加社会义务劳动,开展劳动竞赛和合理化建议活动,鼓励和保护劳动者进行科学研究、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表彰和奖励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第七条劳动者有权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
工会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
第八条劳动者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民主管理或者就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协商。
第九条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主管全国劳动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劳动工作。
促进就业第十条国家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机会。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兴办产业或者拓展经营,增加就业。
国家支持劳动者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从事个体经营实现就业。
第十一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发展多种类型的职业介绍机构,提供就业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我国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法规与政策
考点1:公共卫生体系
1、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主要内容
世界卫生组织的公共卫生基本内容。
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政策
(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城乡居民。
(2)增加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3)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4)保障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经费。
考点2:疾病预防体系
1、疾病预防体制的建立及发展
2、疾病预防控制法规与政策的主要内容
(1)国家免疫规划。
(2)职业病防治的法规与政策。
(3)地方病防治的法规与政策。
(4)精神卫生工作的法规与政策。
(5)慢性病防控的法规与政策。
(6)艾滋病治疗与救助的规定。
考点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机制建设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组织领导:国务院设立全国应急处理指挥部。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系统:国家建立统一的突发
事件预防控制体系。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启动和执行。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管理。
考点4:城市医疗服务体制
1、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1)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
(2)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
(3)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
(4)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
2、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1)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
(2)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
(3)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
考点5:农村医疗服务体制
(1)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发展目标。
(2)农村医疗服务体系的框架。
(3)农村医疗服务队伍。
(4)农村医疗卫生投入机制。
考点6:社区卫生服务发展
(1)城市卫生服务模式的主要方式。
(2)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总体目标。
(3)社区卫生服务是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和组成
部分的标志。
(4)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加大支持力度和深化内涵建设的发展策略。
(5)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三坚持”。
考点7: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需要具备的条件
(1)人员方面。
(2)床位方面。
(3)业务用房方面。
(4)设备方面。
考点8: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对象
(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对象。
(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重点。
考点9: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内容
(1)社区常见病、多发病和诊断明确疾病的诊治。
(2)社区慢性病防治。
(3)社区妇幼保健服务。
(4)社区传染病防治。
(5)社区公共卫生监督。
(6)社区卫生信息管理。
(7)社区脆弱人群保健。
考点10:社区卫生服务的筹资与补偿机制
(1)政府财政补贴。
(2)有偿医疗卫生服务。
(3)纳入职工医疗保险。
(4)其他筹资方式。
考点11:计划生育法规与政策的一般规定
(1)《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明确规定:实行计划生育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2)稳定现行的生育政策。
(3)依法行政,文明执法。
(4)生育是公民的权利,计划生育是公民的义务。
(5)免费享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6)奖励与帮助。
(7)支持优惠和优先照顾。
(8)征收社会抚养费。
考点12: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办法
1、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对象
2、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主管和配合部门及其职责
(1)领导部门。
(2)主管部门。
(3)配合部门。
3、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的职责
4、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办理及生育服务登记
(1)婚育证明的办理和交验:办理婚育证明的地点;婚育证明的内容;提交婚育证明的时间;接收婚育证明的机构。
(2)流动人口办理第一个子女生育服务登记的规定:办理登记的地点;办理登记时应提交的证件;查证和反馈信息的时间要求。
5、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权利
6、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管理
(1)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系统。
(2)强化户籍地和现居住地间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的通报工作。
(3)拓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收集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