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前牙埋伏阻生12例的固定正畸治疗
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的临床分析与正畸治疗
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的临床分析与正畸治疗摘要】目的探讨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的原因、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为临床该类畸形的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对收治的30例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病例通过视诊、触诊和X线检查,进行综合分析,精确定位。
先期采用固定矫治技术排齐整平牙弓,为埋伏阻生尖牙开辟出充分的间隙并保持间隙,然后联合齿槽外科手术开窗暴露埋伏尖牙,粘贴托槽或正畸附件进行牵引导萌,使埋伏阻生上尖牙逐渐排入牙弓建立咬合关系。
结果全部病例经过正畸与齿槽外科联合治疗,均获得了美观、功能、稳定的矫治效果。
结论对于逾期未萌的上颌尖牙应当尽早明确诊断,制定合理的矫治计划,采用固定正畸治疗联合齿槽外科开窗牵引导萌方法将其矫正到位,从而保持牙列的完整和功能美观的恢复。
【关键词】埋伏阻生尖牙正畸导萌牙齿因为骨、牙或纤维组织的阻挡而不能萌出到正常位置称为阻生牙。
轻度阻生的牙齿可能萌出迟缓或错位萌出;严重时牙齿可能埋伏于骨内成为埋伏牙[1]。
上颌尖牙的埋伏阻生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常可引起局部牙槽骨膨隆,牙列间隙,邻牙移位,或其他牙颌畸形,对美观和功能均有影响。
尤其是严重的骨内埋伏较深的尖牙常会压迫邻牙引起牙根吸收,甚至导致邻牙脱落。
如果能够早期作出明确诊断和治疗,就能够保持上颌前牙列的功能和美观,对牙颌正常生长发育有重要意义[2]。
本文对收治的30例埋伏阻生上尖牙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探讨上颌骨尖牙埋伏阻生的原因、诊断和正畸治疗的方法,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收集我院口腔正畸门诊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的牙颌畸形患者30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21例,年龄11-18岁,平均13.5岁。
左上尖牙埋伏阻生16例,右上尖牙埋伏阻生9,双侧上尖牙同时埋伏阻生5例。
其中唇侧埋伏阻生者23例,腭侧埋伏阻生者7例。
1.2治疗方法根据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的具体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法。
1.2.1助萌矫治对上尖牙萌出间隙不足,萌出道受阻,X线片示牙齿形态及位置及本正常,根尖未完全形成且无病理表征的病例,通过开拓间隙并保持间隙后让埋伏阻生尖牙自然萌出后进行常规正畸治疗。
固定正畸技术矫治上颌前牙埋伏阻生临床观察
固定正畸技术矫治上颌前牙埋伏阻生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利用固定正畸技术矫治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的方法与临床疗效。
方法对21例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患儿,应用获得间隙助萌法、开窗术封闭式牵引导萌法进行矫治。
结果15例患者经获得间隙助萌法矫治,6例患者进行开窗术封闭式牵引导萌法矫治,埋伏牙均顺利萌出入列。
矫治完成后,原埋伏阻生牙的牙髓活力和牙周组织正常,X线牙片无牙根吸收等病理现象。
结论固定正畸技术矫治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疗效确切,创伤小,方法简便,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固定正畸;埋伏牙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是导致错颌畸形的常见原因之一,既往多在局麻下拔除埋伏牙,在缺隙处做固定或活动义齿修复,但存在创伤大,周期长,患儿痛苦大等弊端[1]。
在临床实践中,笔者应用固定正畸技术或配以牙槽外科手术矫治埋伏阻生上颌前牙,均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在我院口腔科就诊的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患儿21例,均为单颗牙埋伏阻生。
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9~16岁,平均(13.5±2.3)岁。
临床表现为上颌前牙缺如,邻近乳牙滞留,邻牙向缺隙倾斜移位导致萌出间隙严重不足,上颌前部发育不足。
检查唇腭侧均未能扪及牙冠存在,标准全景曲面X线片显示均为骨性埋伏阻生。
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11例,其中左侧6例,右侧5例;侧切牙埋伏阻生4例,左右各2例;上颌尖牙埋伏阻生6例,其中左侧4例,右侧2例。
正常位埋伏13例,牙根均未发育完成;其余埋伏阻生牙均有不同程度的近中或远中倾斜阻生,牙根发育已完成。
1.2治疗方法1.2.1获得间隙助萌法对正常位置埋伏阻生者,通过固定正畸技术排齐上颌牙列,在缺牙处加推簧拓展间隙,或集中散在间隙,一般经3~4月矫治,可获得有效间隙7~8mm,为埋伏牙的自然萌出创造有利条件。
对于前牙严重拥挤而致间隙不足者,总体设计需拔牙矫正时,可减数拔牙,为阻生牙提供足够的萌出间隙,使阻生牙自然萌出。
上颌前牙埋伏阻生应用固定正畸技术矫治临床分析
杂 ,多需 要牙槽 外 科开 窗术暴 露 阻生 牙牙 冠 ,在 牙 冠上粘 结正 畸部 件 ,应用链状 皮圈 、弹力线或结 扎丝牵引助萌 ,正畸部件粘 结是否牢
技术结合牙槽外科开窗术 ,利用 正畸力牵引阻生牙至正常位置 。 1 _ 3治疗方法
1. . 1开拓间隙 3
固是矫治成败 的关键 。矫治过程 中应不定期摄 片检查 ,观察 埋伏 阻生
减少手术创 伤 。 】
对移位 的埋伏 牙 ,摄x 片确定埋 伏牙 的位 置和冠 根走 向 ,在 口 线 外局麻 下进行手术 ,在 唇或腭侧掀起 粘骨膜瓣 ,凿骨开窗 ,暴 露埋伏 牙牙 冠 ,酸蚀牙面 ,冲洗 吹干 ,隔湿后黏舌钮或 托槽 ,用弹力 线或链 状皮 圈将 埋伏牙 牵引结扎于上 胎 弓丝上 ,调节牵 引力为6 g 0 。缺牙 处
【 关键 词 】 固定正 畸 ;埋 伏 牙 中图分类 号 :R8 72 文 献标 识码 :B 文章 编号 :17- 14 (00 1- 0 3 0 6 1 8 9 2 1) 0 08 — 1
上颌 前牙埋伏阻生导致错殆 畸形临床较多见 ,传 统的治疗方法 是 局麻下拔 除埋 伏牙 ,在缺 隙处做 固定或活动义 齿进行修 复。临床 中笔 者应用 固定正 畸技术结合牙槽 外科手术矫治埋 伏阻生上颌前 牙1例 , 6 获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 。 1资料 与方 法 11J . 临床资料 本组 患者 l例 ,男9 ,女 7 ,年 龄 1~ 5 。上 颌 中切 牙埋伏 6 例 例 0 1岁 阻生9 ,侧切牙埋伏阻生3 , 颌尖牙埋伏 阻生4 。x线片显示正 例 例 上 例 常位埋伏 1例 ,腭侧移 位3 ,远 中倾 斜移位2 。临床表现为 上前牙 1 例 例 缺如 ,邻 近乳牙滞 留,邻牙 向缺 隙倾 斜移位导致 萌出间隙严重 不足 , 上颌前部发育不足 ,部分 病例 表现为前牙对刃或反牙 。 合
固定正畸技术在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固定正畸技术在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作者:任素锋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4期【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固定正畸技术在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临床治疗方法。
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26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牙的患者,应用固定矫治技术直接牵引或扩开间隙后牵引吗,封闭式或开放式牵引导萌阻生埋伏牙齿。
结果 26例埋伏阻生牙病例除1例因考学放弃治疗外其余埋伏牙均在6-24个月内成功牵引入牙列,经测试,牙髓活力正常,邻牙无损伤。
结论在临床上对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牙给予固定正畸技术治疗,能够有效的对患牙进行矫正,并且能够减少患牙的并发症发生,有效保存埋伏阻生牙齿,在远期治疗中效果更为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埋伏阻生牙齿;固定正畸;开窗牵引埋伏阻生牙齿多因其同名牙已萌出而对侧未萌,或在修复治疗时拍摄x线时发现其埋伏阻生,是临床上常见的错颌畸形,最早为直接拔除,以后修复治疗,现在可以通过固定矫治牵引埋伏牙入牙列。
现本文通过探析固定正畸技术在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并总结其临床治疗体会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26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牙的患者,男11例,女15例,年龄为8-18岁,平均年龄为12.5岁,在26例患者中,其中中切牙为阻生牙的有9例,尖牙阻生的有17例,所有埋伏牙均无炎症。
1.2 治疗方法1.2.1 常规进行口内检查,取全口模型,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曲面断层片,埋伏阻生牙位处加拍CT片以确定埋伏牙的位置及冠根弯曲角度,与邻牙的关系等,进行术前治疗分析,确定口外开窗牵引的时间。
1.2.2 患者处于替牙期,埋伏牙位置的间隙足够,直接粘着改良式nance弓,口外开窗,暴露患牙,粘着舌侧扣,通过弹力线与nance托内延伸的钢丝相连,牵引埋伏牙,牵引力量为50-70g,平均60g,整个疗程平均6个月。
上颌埋伏阻生尖牙正畸治疗临床研究
上颌埋伏阻生尖牙正畸治疗临床研究xx年xx月xx日•研究背景与意义•文献综述•研究目的与方法•临床治疗过程与效果•数据分析与结果展示•结论与讨论•参考文献目录01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背景01埋伏阻生牙是口腔临床中常见的牙齿发育异常,上颌埋伏阻生尖牙的发生率较高,对患者咬合功能、面部美观和心理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02针对上颌埋伏阻生尖牙的治疗方法包括拔除、正畸牵引和外科辅助治疗等,其中正畸治疗具有保留牙齿、改善咬合功能和美观效果的优势。
03然而,上颌埋伏阻生尖牙正畸治疗临床研究的相关文献较少,缺乏对其治疗效果的全面评估。
研究意义通过对比分析上颌埋伏阻生尖牙患者接受正畸治疗后的咬合功能、面部美观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改善情况,评估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
本研究将为口腔临床医生在治疗上颌埋伏阻生尖牙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本研究旨在全面评估上颌埋伏阻生尖牙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为口腔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以指导上颌埋伏阻生尖牙的治疗决策。
02文献综述埋伏阻生尖牙是一种常见的牙列畸形,主要由于遗传、环境因素及牙齿发育不良等因素所致,对患者的口腔功能和颜面部美观造成一定影响。
详细描述埋伏阻生尖牙的成因较为复杂,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牙齿发育不良等。
其中,遗传因素包括种族差异、家族遗传等;环境因素包括口腔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等;牙齿发育不良则包括牙齿发育不全、牙齿形态异常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导致了埋伏阻生尖牙的形成。
总结词埋伏阻生尖牙的成因及影响VS总结词目前针对埋伏阻生尖牙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正畸治疗、外科治疗和观察随访。
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患者情况。
详细描述1. 正畸治疗:通过矫治器对牙齿施加力量,引导牙齿移动,使埋伏阻生尖牙得以暴露并发挥正常功能。
该方法对患者年龄、骨骼发育等情况有一定要求,且治疗周期较长。
2. 外科治疗:通过手术方法将埋伏阻生尖牙暴露出来,适用于无法通过正畸治疗解决问题的患者。
上颌埋伏阻生前牙正畸治疗的效果分析
1 0 0例 埋 伏 阻 生 前 牙 患 者 1 1 9颗 阻 生 牙 , 矫 治成 功 1 1 0
颗, 9 颗患牙矫治失败 , 治疗有效率为 9 2 . 4 。1 1 0颗 矫 治 成
萌术治疗该疾 病 , 取得 了较好 的效果 , 现报告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 1 一 般 资料 选取 2 0 1 3年 6 月 一2 0 1 6 年 6 月收治 的 1 0 0
是否纳入牙例 , 牙髓活力情况 , 牙 龈形态及 附着情况 、 与邻 牙 关系及协调 咬合 关 系 、 牙齿 有无 松动 , 3个月 后牙 根是 否 吸
收, 患者 自我 感 觉 有 无 疼 痛 。
2 结 果
辅助诊断设备 发展和正畸技术提 高 , 提 高了 自然 牙列 中埋伏
牙 阻 生 的恒 牙 保 留 率 。本 文 采 用 固定 正 畸 联 合 外 科 翻 瓣 导
动就 医, 通 常在体检 或其 他诊疗过 程 中发 现埋伏 阻生牙[ 2 ] 。
当年 龄超 过 l 2岁 , 上 颌 牙 未 完 整 萌 出或 两 侧 尖 牙 隆 起 不 对
根形 态及其 与邻 牙牙 根 关 系和 周 围组 织 解剖 关 系 , 并重 建
3 D 图像 。
称时, 及时到 医院就诊 。大部分 的埋 伏阻生 牙基本形态接 近
功的患牙均顺利萌 出, 进入正常的牙列 , 牙齿无 松动 , 咬合关 系 良好 ; 牙龈 色泽较好 、 形态正常 、 附着 良好 。牙髓 活力测试
7 2颗 活 力 正 常 , 3 8颗 牙 髓 活 力 减 低 。X 线 牙 片 显 示 无 埋 伏
例 1 1 9颗上颌埋伏 阻生前牙患者作 为观察对 象 , 男4 3例 , 5 2
正畸牵引治疗不同年龄上颌埋伏阻生尖牙的疗效分析
正畸牵引治疗不同年龄上颌埋伏阻生尖牙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正畸牵引治疗不同年龄上颌埋伏阻生尖牙的疗效。
方法112例上颌埋伏阻生尖牙患者,根据年龄不同分为两组,50例成年人设为对照组,62例青少年人设为研究组。
两组均予以正畸牵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时间。
结果研究组患者成功35例(56.45%),有效24例(38.71%),无效3例(4.84%),总有效率为95.16%;对照组患者成功12例(24.00%),有效17例(34.00%),无效21例(42.00%),总有效率为58.00%;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患者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正畸牵引治疗青少年上颌埋伏阻生尖牙患者效果优于成人,故早期发现并予有效治疗具重要临床意义。
关键词正畸牵引;不同年龄;上颌埋伏阻生尖牙;疗效上颌尖牙为第三磨牙后最容易出现埋伏阻生的牙齿,发生率3%左右,其不但严重影响患者咀嚼功能,且影响其颌面部美观,临床大多予正畸牵引治疗[1]。
但正畸牵引对不同年龄患者治疗效果是否存在一定的差异,仍缺乏临床相关研究。
因此,本研究对112例不同年龄上颌埋伏阻生尖牙患者予以正畸牵引治疗的效果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112例上颌埋伏阻生尖牙患者,根据年龄不同分为两组,50例成年人设为对照组,62例青少年人设为研究组;对照组男22例,女27例,年龄26~46岁,平均年龄(36.28±3.85)岁;患牙93颗,左侧62颗,右侧31颗;研究组男36例,女26例,年龄10~18岁,平均年龄(13.25±1.84)岁;患牙113颗,左侧74颗,右侧39颗。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患者均予以正畸牵引治疗,首先将患者牙列排齐,予以相关工具拓展埋伏于阻生牙附近部位,然后依据CT显示结果找到患者的埋伏牙具体位置,对埋伏牙的冠根走向情况予以初步了解后将牙体上的软组织除去,并予以酸蚀、冲洗及风干等操作,最后针对治疗中需采用牵引装置患者予以牵引。
浅析上颌埋伏阻生前牙正畸治疗的效果分析
阻生状况。采用局部麻醉,在牙槽嵴顶位置作弧形或 梯形切口,形成一个舌形瓣,露出牙槽骨,去掉埋伏 牙表面部分牙槽骨,将导萌道上致密骨组织清理掉, 在埋伏牙牙冠上形成一个萌道,牵引丝从牙槽嵴顶的 切口处穿出,或者从粘骨瓣膜中穿出,手术后一周作 封闭式牵引导萌。牵引导萌过程中根据埋伏阻生牙萌 出方向和其与邻牙之间情况,使用牵引丝向牙弓内移 动,持续轻柔的牵引埋伏牙,不断调整牵引钩的位 置,改变牵引方向,以达到理想的埋伏牙萌出环境, 埋伏牙牵引出后,使用固定正畸的方式完成矫正。 1.3 效果评定标准 矫正完成之后,嘱咐患者定期来院进行X线牙片检 查,观察患者埋伏牙牵出情况,主要观察埋伏牙是否 纳入牙列,埋伏牙牙龈形态与周围邻牙是否协调,与 同位置牙是否对称,牙齿有无松动,三个月使用X线片 检查牙根是否吸收,患者自我感觉牙齿是否疼痛、有 无松动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4]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 x 2检验,以百分数( % )表示,以 P < 0.05 为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
上颌埋伏阻生前牙好发于青少年,主要表现为 患者牙齿萌出期已过,但是牙齿仍在上颌骨中未能萌 出 [1] ,影响患者牙齿美观和正常发音。埋伏牙产生原 因主要是牙胚原位出现错误,导致牙胚距离萌出点过 远,牙齿不能正常从上颌骨中萌出,埋伏牙因萌出障 碍,常会导致邻牙出现畸形。临床研究发现埋伏牙是 一种与遗传因素和内分泌有关的病症,该病在颅骨、 锁骨发育不全的患者人群中出现率比较高。本次研究 选取患者27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2016 年1月 第3卷/第1期 Vol.3, No.1, Jan. 2016
全科口腔医学杂志
General Journal Of Stomatology
151
浅析上颌埋伏阻生前牙正畸治疗的效果分析
埋伏阻生上中切牙的正畸治疗方法.
埋伏阻生上中切牙的正畸治疗方法[ 08-08-15 15:43:00 ] 作者:步中琦编辑:studa20【关键词】正畸治疗上前牙埋伏阻生在正畸治疗中比较常见,而中切牙的埋伏阻生对美观影响较大。
现将12例埋伏阻生上中切牙的治疗方法作一介绍。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科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矫治完成病例12例,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9~25岁(平均16.5岁);11埋伏5例,21埋伏7例。
牵引5例疗程2~2年半,牵引排齐用了4~6个月;拔除7例疗程1.5~2年。
1.2 方法根据头影测量及模型分析,再结合牙片和CT片,决定正畸牵引5例,正畸拔除7例。
对正畸牵引病例,经排齐整平至用0.45不锈钢圆丝时,镍钛推簧开展埋伏牙间隙,待间隙足够后,开窗牵引,直至排入到牙列,经控根治疗,使其牙轴达到正常,关闭间隙,精细调整,达到前牙Ⅰ度覆覆盖,磨牙保持中性关系;对正畸拔除病例,经手术拔除埋伏中切牙,观察1个月,拔牙创及邻牙无异常症状后,进行常规正畸治疗,矫治完成后,侧切牙经烤瓷冠修复替代中切牙,尖牙改形替代侧切牙。
2 结果12例均达到矫治目标,即前牙覆覆盖Ⅰ度,后牙颊侧尖窝交错,上下牙弓无拥挤及间隙,牙齿排列整齐,牵引牙齿无松动,牙根无吸收,牙周健康,随访两年,效果仍稳定。
典型病例女,25岁,因门牙未萌要求矫正。
检查:恒牙列,21缺,11与22间隙3mm,上中线左偏1.5cm,前庭沟处可扪及21切缘与22长轴垂直。
头颅定位片示21水平埋伏阻生,牙根短小畸形,颈部向腭侧弯曲,牙根与牙冠交角约135°,冠根比约1:1,下牙列无拥挤,前牙反,后牙中性关系,侧貌唇部稍突。
诊断:21畸形,水平低位埋伏阻生;安氏1类反伴上拥挤3.5cm;双牙弓前突,轻度开唇露齿;上中线左偏1.5cm。
治疗方案:减数14、24或21、34、44,排齐上下牙列,解除反,改善侧貌,保持后牙中性关系。
经拔除14、34、44,排齐整平后11和22间开展间隙,调整中线,21开窗牵引,露冠后拍摄牙片见21牙周健康,牙根无吸收,拔24,关闭间隙,21控根治疗。
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的正畸治疗
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的正畸治疗作者:梁艳钱红来源:《中国美容医学》2013年第10期[摘要]目的:探讨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的正畸治疗方法。
方法:选取上颌尖牙埋伏阻生患者40例,共52颗埋伏阻生上颌尖牙,对其正畸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52颗埋伏阻生上颌尖牙中,5颗为开辟足够间隙后自行萌出,12颗为软组织切开助萌,32颗为外科-正畸牵引治疗,3颗由于尖牙形态异常而拔除。
结论:对于上颌尖牙埋伏阻生患者,应该根据尖牙的形态、位置、生长方向、与邻牙的关系、有无病理性变化等,结合患者的年龄、面型、牙弓突度、拥挤度、中线等情况,以及患者的全身性因素,在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的指导下,制定不同的矫治计划,以达到良好的咬合关系和美观效果。
[关键词]上颌尖牙;埋伏阻生;正畸治疗[中图分类号]R7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3)10-1094-04牙齿因为骨、邻牙或纤维组织的阻挡,不能萌出到口腔,称为阻生,其中上颌尖牙的埋伏阻生较为常见。
统计表明,亚洲自然人的尖牙埋伏阻生患病率为1.7%。
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比例为1.8:1。
唇侧阻生多于腭侧阻生,其中有8%的患者为双侧阻生[1]。
上颌尖牙位于牙弓中段,口角部位,是口腔中牙根最长,保留时间最久的牙[2]。
尖牙的功能主要是穿透与撕裂食物,支持口角,维持面型丰满和牙槽宽度等,是牙弓中非常重要的牙齿[3]。
因为尖牙的阻生会对口腔功能、健康和美观造成影响,故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笔者通过对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病例进行检查和诊断,总结不同的治疗方法,以期为正畸临床提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正畸科2007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上颌尖牙埋伏阻生患者40例(男16例,女24例),年龄12~23岁,平均16岁。
其中双侧阻生12例,单侧阻生28例,共计52颗埋伏阻生上颌尖牙。
纳入标准:患者口内单侧或双侧上颌尖牙超过正常萌出时间仍未萌出至口腔,通过临床和影像学检查(根尖片、全口曲面断层片、头颅定位侧位片和螺旋CT片),显示上颌尖牙埋伏阻生。
固定正畸技术在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治疗中的应用
固定正畸技术在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治疗中的应用作者:刘永发,刘力宁作者单位:吉林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口腔科,132011 [摘要]目的探讨固定正畸技术在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选择2009年治疗的36例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患者,应用固定正畸技术对36例41颗埋伏阻生前牙采用助萌法或导萌法矫治,助萌组15颗,导萌组26颗。
结果39颗上颌埋伏阻生前牙均顺利萌出至正常位置,2颗被牵引的牙因不能顺利萌出而拔除。
13颗埋伏前牙经助萌治疗,3~5个月后自然萌出;26颗行导萌术治疗,5~10个月后萌出排齐。
导萌组有2颗出现矫治后牙周附着不足。
结论应用固定正畸技术,结合手术开窗,可以有效地治疗上颌前牙埋伏阻生。
[关键词] 固定正畸;埋伏牙;前牙前牙上颌前牙埋伏阻生导致错畸形在临床上是较常见的,过去常采用拔除埋伏牙的方法,随着固定正畸技术的提高,很多埋伏阻生牙得以保留[1]。
为探讨固定正畸技术在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治疗中的作用,我们对2009年1~5月于我院治疗的36例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患者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09年1~5月于我院治疗的上颌前牙埋伏阻生36例41颗,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8~18岁,中位数年龄13岁。
其中尖牙阻生22颗,侧切牙阻生12颗,中切牙阻生7颗。
阻生牙分布及可能的阻生原因见表1。
1.2 方法1.2.1 制订矫治方案患者入院后常规行头颅侧位片、咬合片、各个角度的根尖牙片及CT片检查等,对埋伏阻生牙进行定位并了解埋伏牙情况。
制订矫治方案,以便确定手术的方法、暴露范围及确定正畸附件附着点和牵引方向[2]。
表1 阻生牙分布及可能的阻生原因(略)1.2.2 助萌法本组13例15颗应用助萌法,此方法适用于生长发育期儿童,埋伏阻生牙未发育完成,有萌出能力,因种种原因造成间隙不足使其萌出受阻。
X线牙片显示,埋伏阻生牙形态正常,垂直阻生且间隙不足。
通过正畸技术或外科减数方法为埋伏牙提供间隙,使埋伏牙自然萌出。
固定正畸技术矫治上颌前牙埋伏阻生10例
内容摘要:【关键词】固定正畸;埋伏牙;矫治;导萌上颌前牙埋伏阻生导致错颌畸形临床较多见,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局麻下拔除埋伏牙,在缺隙处做固定或活动义齿进行修复。
笔者应用固定正畸技术结合牙槽外科手术矫治埋伏阻生上颌前牙1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固定正畸;埋伏牙;矫治;导萌上颌前牙埋伏阻生导致错颌畸形临床较多见,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局麻下拔除埋伏牙,在缺隙处做固定或活动义齿进行修复。
笔者应用固定正畸技术结合牙槽外科手术矫治埋伏阻生上颌前牙1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丹东市口腔医院就诊的病例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9~15岁,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5例,侧切牙埋伏阻生1例,上颌尖牙埋伏阻生4例;x线片显示正常位埋伏6例,腭侧移位3例,远中倾斜移位1例;临床表现为上前牙缺如,邻近乳牙滞留,邻牙向缺隙倾斜移位导致萌出间隙严重不足,上颌前部发育不足,部分病例表现为前牙对刃或反 。
1.2 治疗原则正常位置埋伏阻生的病例,运用固定正畸技术在缺牙处开拓间隙,前牙严重拥挤者可减数拔牙,为阻生牙萌出提供足够的间隙,使阻生牙自然萌出;对阻生牙远中倾斜或腭侧移位病例,采用固定正畸技术结合牙槽外科开窗术,利用正畸力牵引阻生牙至正常位置。
1.3 治疗方法1.3.1 开拓间隙固定正畸技术排齐上颌牙列,缺牙处加推簧拓展间隙,2~4个月后可拓展约6~8mm间隙,前牙严重拥挤而致间隙不足时,可考虑减数拔牙,为阻生牙提供足够的萌出间隙。
1.3.2 手术开窗对移位的埋伏牙,摄x线片确定埋伏牙的位置和冠根走向,在局麻下进行手术,在唇或腭侧掀起粘骨膜瓣,凿骨开窗,暴露埋伏牙牙冠,酸蚀牙面,冲洗吹干,隔湿后粘舌钮或托槽,用弹力线或链状皮圈将埋伏牙牵引结扎于上颌弓丝上,调节牵引力为60g。
缺牙处以螺旋推簧保持间隙。
待埋伏阻生牙萌出或牵引入列后再重新粘贴托槽进行常规正畸治疗。
2 结果6例埋伏前牙,经开拓间隙或减数助萌治疗, 3~5个月后自然萌出;4例行手术开窗配合正畸牵引,6~8个月后萌出排齐。
上颌前牙埋伏阻生论文:手术正畸联合治疗上颌前牙埋伏阻生28例报导
上颌前牙埋伏阻生论文:手术正畸联合治疗上颌前牙埋伏阻生28例报导[关键词] 埋伏阻生;前牙;正畸;助萌/导萌上颌前部埋伏阻生牙在临床上较为多见,是导致错颌畸形的常见原因之一。
本文采用外科手术去除病因后助萌,或暴露牙冠,粘附托槽后牵引导萌,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本组男12例,女16例,年龄10—16岁,上颌中切牙16例,侧切牙2例,尖牙10例,唇侧埋伏阻生13例,腭侧埋伏阻生15例。
临床表现为上前牙缺如,邻近乳牙滞留,邻牙向缺隙倾斜移位导致萌出间隙不足,上颌前部发育不足等。
1.2 方法1.2.1 术前正畸治疗患者常规取记存模型,拍根尖定位片、口腔曲面体层摄影、头颅侧位x线片等。
常规第一磨牙进行分牙和安置带环,前牙和双尖牙粘贴方丝弓托槽。
排齐、整平,换0.018弓丝后在埋伏牙的近远中邻牙的托槽间置镍钛推簧,以开拓间隙。
一般大约经过4-6个月矫治,可获得有效间隙为埋伏牙的萌出创造条件。
拥挤度大的患者在矫治设计时需拔牙矫正的,一般对称性拔除第一双尖牙。
待埋伏牙破龈萌出后在牙面上粘托槽或者舌侧扣,用结扎丝把埋伏牙牵引入牙列,再进一部排齐牙列。
1.2.2 助萌法此方法适用于生长发育期儿童,埋伏阻生牙未发育完成,有萌出能力。
x线牙片显示,埋伏阻生牙形态正常,垂直阻生且间隙不足。
在埋伏牙萌出位置的牙槽嵴顶处作一横向切口,去除埋伏牙表面的软组织阻力,使埋伏牙自行萌出。
1.2.3 封闭性导萌法此方法适用于埋伏阻生牙无法自然萌出或无萌出能力,x线牙片显示埋伏牙斜位或水平横位阻生,且间隙不足,只有通过开窗术进行封闭式牵引导萌,才能使其引出。
一般采用翻瓣术,局麻下在牙槽嵴顶作梯形切口,形成一个蒂在龈颊沟的舌形粘骨膜瓣,显露牙槽骨,去除埋伏牙表面部分牙槽骨及导萌道上的致密骨组织,暴露埋伏牙牙冠形成一萌出通道,止血隔湿,粘贴牵引附件。
suri 等[1]指出粘固的位置很重要,必须粘固在牙尖处,否则牵引时牙齿易倾斜。
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治疗中固定正畸技术的临床应用
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治疗中固定正畸技术的临床应用目的探讨治疗上颌前牙埋伏阻生中应用固定正畸技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50例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的正畸患者,采用固定正畸矫治技术采用直接牵引或者扩开后隙牵引,开放式或者封闭式牵引导萌埋伏阻生牙齿,完成矫治后观察萌出牙可否出现牙周、根尖、牙髓等病变,是否发生牙根吸收等症状。
结果8例患者24颗牙中行助萌术治疗的6例8颗牙,经过治疗后,3~6个月全部自然萌出,完成矫治后萌出牙没有牙周、根尖、牙髓等病变,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
行导萌术治疗的12例18颗牙,治疗后5~12个月后均埋伏牙萌出排齐,其中除1颗出现牙周附着不足外,其余均经检查牙周组织正常,未发生牙根吸收等症状。
结论治疗上颌前牙埋伏阻生中应用固定正畸技术,可对患牙进行有效的矫正,既可有效保存患牙,又可减少并发症的产生,远期疗效更明显,是临床中理想的矫治方法。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fixed orthodontic technique in the treatment of impacted maxillary anterior teeth.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io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6 were 50 cases of impacted maxillary anterior teeth orthodontic patients with fixed orthodontic technique,using direct traction or enlarging the gap after traction,open or closed traction guide adorable impacted teeth,complete treatment was observed after the possibility of emergence of periodontal tooth adorable,root,dental pulp disease whether the root resorption,and other symptoms.Results In 8 patients with 24 teeth help adorable 6 cases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8 teeth,after treatment,3 to 6 months after treatment of complete natural adorable,adorable teething no periodontal pulp,root,and other diseases,patients of treatment satisfaction. Guide adorable 12 cases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18 teeth. After 5 ~12 months after the adorable impacted teeth aligned,among 1 teeth of periodontal attachment appear insufficient,the rest were examined in periodontal tissue of normal,without root resorption and other symptoms.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maxillary anterior impacted teeth with fixed orthodontic technique application of resistance,the teeth were corrected effectively,can effectively save the teeth,but also can reduce the complications and the curative effect is more obvious,is the ideal clinical treatment methods.[Key words] Impacted maxillary anterior teeth;Fixed orthodontic technique;Pathological Changes埋伏阻生牙齿是牙科常见的错颌畸形,多由于其同名牙萌出但对侧未萌出被发现或者在进行修复治疗时被X线发现。
上颌埋伏阻生尖牙的正畸治疗方法
上颌埋伏阻生尖牙的正畸治疗方法发表时间:2011-02-22T09:57:49.49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35期供稿作者:秦蕴王宏艳[导读] 在加力牵引前,如萌出间隙不足,可用螺旋弹簧拓展间隙,间隙大小与所牵引阻生牙冠宽度相当。
秦蕴王宏艳(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 163001)【中图分类号】R7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35-0373-02【摘要】目的上颌埋伏阻生尖牙的正畸治疗方法。
方法对13例患者14颗上颌埋伏阻生尖牙,进行阴生牙的定位、间隙的扩展、临床检查、外科开窗术、正畸矫治和保持等方法。
结果 12颗埋伏尖牙均牵引入正常牙列,牙髓、牙周情况正常。
1颗横向阻生埋伏尖牙,因为强行矫治导致邻牙牙根的吸收而被拔除,关闭间隙后排齐牙列;2颗上颌埋伏尖牙因为与侧切牙唇侧易位严重,该侧切牙形状正常,所以拔除了埋伏尖牙,关闭间隙后排齐牙列。
结论通过正畸治疗治疗,能有效矫治埋伏阻生尖牙。
【关键词】正畸治疗埋伏牙是临床上牙牙合畸形的致畸因素之一,发病率较高,女性多于男性,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的发生率远远高于下颌,上颌埋伏阻生一般因乳牙滞留、早失、外伤多生牙导致,除了一般因素以外,还会因发育、萌出过程解剖等因素有关。
尖牙腭侧黏骨膜和骨附着紧密、所需萌出间际不足,也是阻生的因素之一。
而尖牙阻生发生率仅次于下颌第三磨牙(智齿)居第二位,由于其阻生位置、角度复杂多样,易受邻牙根阻碍,更增加了正畸治疗的难度。
临床上未加重视者,往往会发生牙颌严重的畸形,由于尖牙阻生,导致严重的牙颌畸形,不但影响容貌,破坏咀嚼功能;而且造成邻牙牙根吸收,甚至形成囊肿等并发症。
尖牙牙根粗壮长大,在牙槽中十分稳固,担负撕裂食物的强大咀嚼功能;尖牙位于口角处,其隆起是保持面部丰满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双侧缺失使面中份塌陷、表情呆板、面容苍老,单侧缺失则面部左右不对称;儿童期缺失可致颌骨前部发育不足;尖牙常常是口腔内保留时间最长的牙,是正畸矫治后牙合关系是否稳定的重要指标。
前牙埋伏固定正畸治疗
前牙埋伏固定正畸治疗常春英【期刊名称】《青岛医药卫生》【年(卷),期】1999(000)004【摘要】笔者对19例前牙埋伏应用牙冠上粘前牙Begg托槽固定正畸方法进行矫治,疗效良好,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9例埋伏牙共19颗。
男性7例,女性12例;年龄12~25岁,治疗过程为3~8个月。
埋伏牙以上前牙、尤以尖牙多见。
2 治疗2.1 术前准备 (1)X线定位确定埋伏牙的形态、大小,埋伏深度及方位。
(2)全口牙洁治术。
(3)双侧第一磨牙粘带环,第二双尖牙至对侧第二双尖牙粘托槽。
矫治时若需减数,一般多选择对称性拔除两个第一双尖牙。
(4)术前用1:5000洗必泰液含漱3次。
2.2 手术方法 (1)常规消毒口腔及口周,用2%奴夫卡因做唇腭(舌)侧局部浸润麻醉。
(2)切开埋伏牙处牙龈,切口大小以翻瓣后能适当显露所去组织为准。
埋伏牙位高于前牙根者可做弧形切口,低位埋伏牙可做梯形切口。
用薄的骨膜剥离器分离粘-骨膜瓣,然后将此粘-骨膜掀起,再凿除覆盖的骨质,使埋伏牙充分暴露。
用生理盐水冲洗局部创面,然后止【总页数】2页(P313-314)【作者】常春英【作者单位】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人民医院 26655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3.5【相关文献】1.上颌前牙埋伏阻生12例的固定正畸治疗 [J], 林伯杰2.活动与固定矫治联合运用在前牙埋伏牙正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J], 罗红灿;黄玉芳;刘强;葛绍群;纳崇江3.固定正畸治疗上颌前牙埋伏阻生28例 [J], 熊雪松4.上前牙埋伏阻生运用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观察 [J], 刘婷;郭娜5.翻瓣导萌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上颌埋伏阻生前牙患儿的临床效果 [J], 谢佳典;连会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颌前牙埋伏阻生导致的错颌畸形临床较为多见,其对牙弓形态及咬合功能影响较大,同时也大为影响美观。
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拔除埋牙,在空隙处做固定义齿进行修复,目前,临床上多用固定正畸技术矫治埋伏阻生上颌前牙,疗效显著,且可防治牙龈萎缩、支抗丧失等并发症。
笔者应用固定正畸技术矫治埋伏阻生上颌前牙12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8~2010年本院门诊收治的埋伏阻生上
颌前牙12例14颗,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10~18岁,平均
13.2岁。
其中上尖牙10例11颗,上切牙2例3颗;骨内阻生牙9
颗,骨外阻生牙5颗。
1.2治疗原则正常位置埋伏阻生的患者,运用固定正畸技术
在缺牙处开拓间隙,前牙严重拥挤者可减数拔牙,为阻生牙萌出提供足够的间隙,使阻生牙自然萌出;对阻生牙远中倾斜或腭侧移位的患者,采用固定正畸技术结合牙槽外科开窗术,利用正畸力牵引阻生牙至正常位置[1]。
1.3治疗方法1.3.1
助萌矫治法
通过正畸或者外科减数拔牙为埋伏牙提供
足够间隙,让埋伏牙自然萌出。
如果前牙严重拥挤而致间隙不足时,可考虑减数拔牙,为阻生牙提供足够的萌出间隙。
1.3.2外科手术对移位的埋伏牙,常规拍摄X 线片确定埋伏
牙的位置和冠根走向,在局麻下进行手术治疗。
用弹力线或链状皮圈将埋伏牙牵引结扎于上颌弓丝上,调节牵引力及方向,待埋伏阻生牙萌出或牵引入列后再重新粘贴托槽进行常规正畸治疗。
2结果
12例14颗埋伏前牙经过1~8个月的矫正治疗全部引入正
常牙列。
助萌矫治埋伏牙最短1个月,最长5个月入列;5例行口外开窗术配合正畸牵引,6~8月后萌出排齐。
3讨论
上前牙埋伏阻生常因乳牙滞留、早失、外伤多生牙等导致恒牙萌出间隙不足所致,对于埋伏阻生的上前牙,以往多采用拔除
上颌前牙埋伏阻生12例的固定正畸治疗
林伯杰(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广东湛江524037)
【摘
要】
目的
探讨上颌前牙埋伏阻生固定正畸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应用固定正畸技术对12例埋伏阻生牙
采用助萌法结合牙槽外科手术进行矫治。
结果12例上颌埋伏阻生前牙经减数助萌治疗均顺利萌出至正常位置,牙
髓活力测试正常。
结论
应用固定正畸技术结合牙槽外科手术,可快速有效地矫治上颌埋伏阻生前牙。
【关键词】
牙,阻生;
正畸学,矫正;
治疗结果
文章编号:1009-5519(2012)10-1517-02
中图法分类号:R782.1
文献标识码:
B
现代医药卫生2012年5月30日第28卷第10期J Mod Med Health ,May 30,2012,Vol.28,No.10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发病率约1.0%,是孕产妇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1]。
根据受精卵在子宫腔外种植部位不同,将其分为输卵管妊娠、卵巢妊娠、腹腔妊娠和宫颈妊娠。
输卵管妊娠占异位妊娠的95%左右,其中壶腹部妊娠最多见,约占78%,其次为峡部、伞部,间质部妊娠较少见[1]。
常用的治疗方式为在确诊异位妊娠后行开腹治疗术,近年来随着电视腹腔镜技术的提高,为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手段,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成为许多医院的首选。
现回顾分析2011年5~11月本院收治的172例异位妊娠患者的资料,观察分析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所选的172例患者均为本院行腹腔镜治疗的异
位妊娠患者,年龄19~42岁,平均(25.3±3.4)岁,经产妇73例,未产妇99例;有腹部手术史30例,有置环史21例。
所有患者主要临床表现均为腹痛、停经、阴道不规则流血,尿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 )阳性,B 超提示附件区有包块、盆腔积液或阴道后穹窿穿刺抽出不凝血。
1.2手术方法腹腔镜手术采用全身麻醉,采用德国Stroze 腹
腔镜及配套设备,在电视腹腔镜下进行手术全过程。
腹腔内压力维持在8~12mm Hg ,均采用常规三孔操作法,于脐缘上1cm 或下1cm 处置入腹腔镜,在麦氏点及其左下腹各做5mm 或者10mm 穿刺孔。
根据患者异位妊娠的类型、部位以及输卵管破坏程度,有
无生育要求来决定手术方式。
1.2.1输卵管切除术患者68例自输卵管伞端开始电凝切输卵
管系膜达根部,电凝且在宫角部将输卵管切断。
输卵管切除术适用于无生育要求或者虽有生育要求但输卵管破坏严重的患者。
1.2.2输卵管切开术患者102例选择输卵管增粗最明显部位,
于输卵管系膜对侧输卵管壁最薄弱部位沿纵轴切开输卵管壁,自输卵管壁分离妊娠物并取出,缝合切口,并在输卵管系膜处注射氨甲蝶呤20mg 。
该方法适用于未破裂型、破裂较轻或流产型的输卵管妊娠及有生育要求的患者。
1.2.3卵巢部分切除术2例用于卵巢妊娠,电刀切除妊娠部位
的部分卵巢或剔除异位病灶后用双极电凝创面止血。
1.3
术后治疗术后密切监测患者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并监测血β-HCG 。
术后6~12h 拔尿管可下床活动,术后6h 可进流质饮食,术后常规用抗生素治疗2~3d 。
1.4观察指标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
间、应用抗生素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血β-HCG 下降至正常时间。
2结果
172例异位妊娠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异位妊娠,且均在腹腔
镜下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
术中平均出血量(30±1.3)ml ,平均手术时间为(52±10)min ,术后使用抗生素的时间为(2.4±1.1)d ,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1.0±0.7)d ,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4.0±0.8)d 。
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172例临床疗效分析
周
赛(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妇科,湖南长沙410013)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及应用。
方法
对172例异位妊娠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手术治疗,采用常规三孔操作法。
行输卵管切除术68例,输卵管切开术102例,卵巢部分切除术2
例。
结果
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异位妊娠,且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
手术时间(52±10)min ,术后住院
(4.0±0.8)d ,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 )下降至正常时间为(8.09±3.31)d ,无持续性异位妊娠。
结论腔镜手术为
治疗异位妊娠的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安全、可行,可作为异位妊娠的首选。
而手术方法要根据患者生育要求及具体病情
决定。
【关键词】
妊娠,异位;
腹腔镜检查;
回顾性研究
文章编号:1009-5519(2012)10-1518-02
中图法分类号:R714.2
文献标识码:B
后修复的方法进行治疗[2]。
目前,临床上多用固定正畸技术矫治埋伏阻生上颌前牙,疗效显著,且可防治牙龈萎缩、支抗丧失等并发症。
对埋伏阻生的上颌前牙,应通过助萌及导萌矫治,使其危害性减少到最小。
但在治疗过程中,对有萌出潜力且位置正常的埋伏牙,在获得足够的萌出间隙后可采用横切助萌法,无需正畸牵引即可自行萌出,对于异位的埋伏阻生牙则需要牙槽外科手术暴露阻生牙牙冠,在牙冠上黏结正畸附件牵引助萌[3]。
此外,埋伏牙正畸附件的牢固黏着,是埋伏牙导萌引出的重要环节,如果托槽黏结不牢或者失败,不仅延误矫治进程,还有可能会有重新开窗黏着的可能,因此,应对黏着的每一步骤予以足够的重视。
在牵引力大小问题上应做到持续轻柔,大小控制在20~50g ,以保证牙周骨组织的改建及纤维束的重新排列,从而获得稳定的疗效[4]。
因牵引力过大会导致埋伏牙牙髓坏死,或使附件松动、脱落,同时将埋伏牙拉高龄牙牙根,避免造成龄牙根的吸收。
综上所述,正确的矫治手法、外科手术治疗及埋伏牙牵引设
备,将会大大减少手术中的创伤及并发症的发生,且有效控制牵引力的大小和方向也是临床上应用固定正畸技术矫治埋伏阻生上颌前牙成功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毛永惠,孙绍洪,业江梅,等.玉溪市医学会第九届口腔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11.
[2]曾祥龙.现代口腔正畸学诊疗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0:6.
[3]万桂芹.上颌前牙区埋伏多生牙的临床治疗与护理体会[J].口腔医学,
2011,31(11):701-702.
[4]
杨建豪,孔卫东.固定正畸技术矫治上颌前牙埋伏阻生16例[J].河南医学研究,2005,14(3):261-262.
(收稿日期:2012-01-31)
(本文编辑:周
丽)
·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