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体验生成,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精美范文-“三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实效_通用版

小学数学精美范文-“三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实效_通用版

“三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实效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阵地, 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创设新型的数学课堂,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一直是我们数学教师在实践过程中思考的问题。

如何创新课堂教学, 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呢?笔者通过实践, 认为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要做到“三新”。

一、教学理念要新理念决定实践, 有什么样的理念, 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 受传统数学教学理念的影响, 数学教学只是把学生当作一个被动接受的容器, 教师单方面的灌输, 学生只要通过课堂学习可以解答书本上或试卷上的题目就可以了。

这种数学教学理念是狭隘的, 短浅的。

2019年版的《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 “要面向全体学生, 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如果我们要求学生总是千篇一律地完成相同的学习任务, 这就不符合新课标的要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所以, 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要确立这样一个理念, 那就是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原有的知识水平, 要让每一个学生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都能够有所发展, 而不是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要达到教师所要求的理想状态。

所以, 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 要更新我们的教学理念, 首先要把班中的每一个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摸清楚, 知道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已有数学经验, 然后在课堂上才能有的放矢。

其次, 在教学过程中, 要把自己的教学观念从单纯的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上来, 要合理组织教学活动, 采用启发式教学, 开放我们的教学空间,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 都能够主动地去学习。

二、教学目标要新教学目标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线索, 课堂教学要围绕教学目标层层展开。

它决定了我们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导向、方法与途径, 更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起到决定性作用。

从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变革来看, 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目标也在一步步的完善与更新, 从多年前《数学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要掌握双基能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目标到后来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课堂要完成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再到2019年版的《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四维目标(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实现课堂有效互动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实现课堂有效互动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实现课堂有效互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社会对教育的需求。

在当前教学实践中,如何实现课堂有效互动并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和教学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实现课堂有效互动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角度,详细探讨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互动,并提出可行的建议。

一、实现课堂有效互动的意义实现课堂有效互动对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课堂有效互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中引入互动环节,能够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使他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和互动,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课堂有效互动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

这对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课堂有效互动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要实现课堂有效互动,首先要建立良好的互动环境。

教师需要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如举例说明、提问答案、讨论研究、小组合作等,增加课堂互动性。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意见,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除了从教师角度出发,学生们也需要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增强课堂气氛。

学生可以通过积极思考、主动回答问题、讨论课题等方式参与到课堂互动中,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与老师和同学进行有效的交流。

在课堂上,学生之间也可以展开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这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精神。

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也是实现课堂有效互动的重要方法。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应用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互联网等技术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互动参与度。

通过多媒体展示和网络交流,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加生动、直观的教学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怎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怎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怎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课堂教学效率就是师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教学任务。

它是衡量课堂教学实效的一个重要指标,有些老师想通过延长上课时间、大搞题海战术来提高教学的质量,可结果对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带来很大的压力,甚至危害到学生的身心健康。

用尽量少的时间与精力,让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学习效益的课堂教学,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自身素质的根本所在。

向课堂要效率是我们教师一直关注并执着追求的目标,下面是我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深入解读教材(一)吃透新课程的理念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教学观念随着新课标的诞生,已经逐渐淡出了教学阵地。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新课程理念倡导“以生为本”的思想,就是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下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要做到这些,一定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观念不改变,相当于换汤不换药。

(二)优化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

传统教学目标搞“一刀切”,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要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做不同的教学目标是不切实际的空想主义,但是制定分层目标是行得通的。

可以分成下限目标、上限目标、发展目标。

如在教学算法多样化时,要求能力弱一些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本算法即可,能力好些的学生则要求会运用多种算法,能力更好的学生在会运用多种算法的基础上学会择优或想出更好的方法。

这样从学生的认知差异出发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目标,最终“促进所有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

”(三)优化教学手段传统教学使用的是粉笔、黑板。

这种单调的教学手段,制约了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

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注意教学手段的优化。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2)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2)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篇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研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目录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二、课题研究的意义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四、课题研究的目标五、课题研究的内容六、课题研究的方法七、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一)组建队伍,做好准备(二)扎实研究,逐步推进1、开展学习厚积淀2、研读教材明线索3、关注课堂重实践4、开展活动促发展。

(三)认真总结,提炼升华八、课题研究成果(一)明确了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涵义及其作用。

(二)探索了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途径2、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三个阶段3、掌握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原则(三)课题研究促进了师生的共同发展1、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2、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九、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参考文献附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数学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南平师范附属小学数学课题组刘德美执笔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教师要做好学习、研讨与实践,通过备课、上课、作业、课外环节加以渗透,使学生经历启蒙、形成与应用阶段,逐步学会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与解决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素质。

关键词: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发展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一)从目前的教学现状看:由于教师独立钻研教材,挖掘隐含在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并结合教学加以渗透的能力较弱,加之《标准》中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只是渗透,不作为考试内容,因此“让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目标在教学中并未得到应有的落实。

(二)从目前教材编写的状况看:体现新标准理念的教材在内容的安排上有两条主线:一是数学基础知识与技能,这是一条明线;二是数学思想方法,这是一条暗线,教学中要予以渗透。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013-01治教之法什么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其实,课堂教学有效与否要看学生是否在上课后得到发展,一堂课后“三维”教学目标是否得到落实。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们应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但又不可忽视课堂外的其他附加因素。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是一个永恒的科研课题,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条途径,望一同商榷。

一、教师应不断充实自我,提高文化素养近年来,教师通过各种形式参与不同层次的学习,小学教师录取的学历标准也提到本科以上,教师队伍的学历整体有了很大提高。

我们学校教师都是专科以上学历,百分之九十的老师都是本科以上的学历,但学历高不一定代表文化素养高。

文化素养可以说是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审美素养的总和。

要成为一个具有文化素养的老师,就要多读书、多学习、多充电,成为学者型的教师。

我们注重内强素质,每年开展教师基本功大赛、教师现场作文竞赛,平时鼓励教师勤勉练字。

我们学校就建有学校博客,并鼓励老师们建立自己的新浪博客空间,在博客上,大家把平常看书的心得,教学的感悟等文章挂上,供老师们互相交流学习。

我们也鼓励老师们多看书、看报、看教学类的书籍,上网查阅最新课程动态等,完善自己的教学手段,让课堂生动活泼,在课堂上挥洒自如,让学生学有所获,这也是成就高效课堂的基础。

二、教师应不断自我反思,提高专业素养1.认真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学习最新《课程标准》,学习新的课程理念平常多钻研教学参考用书,了解本学期所教授知识的特点及本册书的前后连贯性,明确基本理念和教学要求,掌握三维目标的具体内容,备好学情及根据教材知识的重难点制订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方法,让课堂真正有实效。

2.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制订教学设计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实施者。

研读新教材并根据班上的具体情况设计制订适合的教学设计,这样可以提高课堂的效率。

备课是教学工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教师一是要吃透教材,在备课过程中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通读教材;二是要了解学生,这一点至关重要。

全国高师数学教育研究会小教培训工作委员会

全国高师数学教育研究会小教培训工作委员会

L170101
李素静
北京市
朝阳区
花家地实验小学
关于提高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L170103
刘海燕
北京市
朝阳区
花家地实验小学
深化比较教学法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L170104
刘丽丽
北京市
朝阳区
花家地实验小学
谈六步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L170105
王红江
北京市
朝阳区
花家地实验小学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思考与实践
蒋玲
北京市
朝阳区
第九十四中机场分校
深化课程改革 锤炼自身素质

L170069
李莉莉
北京市
朝阳区
第九十中学机场分校
激活思维 顺学而导

L170070
杨莉
北京市
朝阳区
第九十中学机场分校
梯度练习,实现“以退为进”

L170074
张敬环
北京市
朝阳区
芳草地国际学校富力分校
让学生在合作中参与思考探究

L170076

L170242
张淑俊
北京市
大兴区
团河小学
生在“画”中游

L170245
刘悦
北京市
大兴区
兴海学校
教师用心设计,学生爱上数学

L170251
刘丽南
北京市
大兴区
长子营镇第二中心小学
小学数学课堂因评价而高效

L170255
纪琛燕
北京市
丰台区
东高地三小
让课堂因教师的智慧而美丽

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研 究 报 告

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研 究 报 告

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报告南邵中心小学张淑凤2010年11月18日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一)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面临着对教育的未来、教育的方式方法的重新认识和重大变革。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面向21世纪的新理念,并对教育教学的总目标提出了新要求。

这为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提供了可能和方向以及良好的契机。

本次教学改革的使命之一,就是要“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体现这一改革趋势,应是对传统教学的改革、完善和发展。

在教育改革的今天,研究“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将对丰富和发展教育教学理论,解决现实问题,深化课程改革,起到积极的指导和推进作用。

(二)学生发展的需要教育开始进入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教学发展产生了重大突破,它引发教育的观念、内容和方法相应发生了重大变化,学生可以自己通过各种现代化手段和媒介获得更新、更广泛、更前沿的信息,从而自主的进行学习,这使学习者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学习方式、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三)我校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所蕴含的先进教育理念也洒向每一位教师的心田。

然而,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而落实到学生身上,关键在课堂教学。

近几年来,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很多学校对教学策略正在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例如:“教学模式的选择性策略”、“因材施教策略”、“课堂教学指导策略”、“研究性学习策略”、“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体验学习策略”等等,这些研究对教学改革和学生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然而,我校教师虽然认识到位,但是在如何选择教与学的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策略,增强教学实效性方面仍存在一定的操作层面的问题;例如: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效率不高;数学教学方法单一,导致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强;教师对学生计算正确率手足无措;课堂提问缺少技巧,不成系列;阅读教学实效不强等等。

[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浅谈怎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浅谈怎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2.营造民主化的师生关系。新课程对教育评价所起的作用十分重视,课堂效率的提高与它有密切的正相关。和谐的教学评价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有成就感,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在课堂上我们都会使用评价。从评价主体上看,分为师生、生生、生师;从评价手段上看有口头语言和称赞的目光、亲切的微笑等体态语言。如“你的想法很独特,大家可以来讨论一下。”假如学生提出的问题果真有价值,老师应该马上肯定:“你的问题很有价值,老师很重视。”条件许可的话,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来探讨。有效的评价既能指明优缺点,又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力量。有时,我们会在课堂上听到“好的”、“不错”类似这样的评价。对教师来说简单了,可对于学生而言缺乏针对性,甚至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学习主动性减弱。为了引导学生评价他人,有些老师会说:“你认为他说的怎样?”……笔者认为学生的自我评价环节在课堂中比较单薄,老师可以让它厚实一些。如“你对自己的发现怎样评价?”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掌握自我评价的方法。从而对自己在知识与技能、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足及时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应该是更新教学观念、深入解读教材、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等方面一个有机的整体组合。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采取的形式、方法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教师,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水平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我们教师要勇于实践, 敢于创新,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
三、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
我们都知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孩子喜欢哪个老师就会对该老师上的课青睐有加。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师生关系基础上,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所以,师生关系的和谐,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能让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1.充分了解学生。《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充分了解学生,对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至关重要。一是要从备课上了解学生。备课从了解学生入手,有利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有利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有效地解决教学难点。学习不是学生被动的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在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上知识的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在教学前对学生摸摸底,针对其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知识结构的建构与重组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要想深入了解学生一定要与他们建立互动的关系。经过笔者实践:学生在课外活动的状态下谈话效果较好。因为学生认为老师在和他聊天,心情比较放松,容易畅所欲言,能顺利得到老师想要的答案。如果说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还有所保留的话,那在家里肯定是赤露敞开的。因此,家访可以帮助老师更完整、全面的了解学生,建立起老师、孩子和家长的友好关系。二是从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传统的教学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现代的教学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捕捉学生的眼神、表情、动作等。学生在课堂上想什么、说什么、探索到什么、体验到什么等成了课堂评价的重点。课堂上,学生提出错误的结果时,教师不要轻易的给予批评,而是要顺着学生的思维,找出问题的症结,达到解决问题的目标。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摘要小学阶段每节课只有40分钟,在短短的40分钟内能恰当的使用有效的教学措施,利用最短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更赋实效,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焕发强大的生命力!如何合理有效的安排这40分钟,如何确立目标、选择素材、方式的选择、思想方法的渗透等都是我们课堂教学有效性所要关注的。

关键词有效教学;探究;实效一、目标的确立是有效教学的根本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

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空、激励等功能,因此教学目标的确立应具有全面性、科学性、适切性。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在认真分析学生和客观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制定出具有整体性、差异性、层次性的三维的目标。

反思我们的备课,反思我们的教学设计,反思我们的课堂,在教学目标的理解确立上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重知识与技能,轻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二是重面面俱到,轻科学合理;三是目标定位不准,随意的拔高或降低。

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该如何来确定课时教学目标?我认为要遵循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具体的原则去理解和把握,应该在整体把握某一知识领域的目标的基础上,确定课时教学目标。

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根据学段目标,我把本节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为:(1)引导学生从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在学生理解分数意义,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商不变的性质的基础上,经历探索、体验交流“分数基本性质”这一知识学习活动过程,发展数学思维,初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会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数的改写。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在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运用数学语言表达交流,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学会运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对于这些目标教师还要整体把握,哪些是教学的重难点,要“浓墨重彩”,哪些方面可以淡化处理,要克服一刀切的弊端。

这样的教学目标具有人性化的特点,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知识、能力起点上获得发展,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策略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策略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策略作者:王晓燕来源:《考试周刊》2012年第93期当前,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办学条件的逐步改善,基础教育开始逐渐由“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化,教育改革的重心已转向课堂教学。

““向课堂要质量”、“向科研要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对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有助于课堂教学行为的系统改善。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就旨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通过构建效益课堂教学的实践,从课堂教学要素、方法、手段、情境、评价等方面探索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和策略,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注重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学习方法的选择性,由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由于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因此课堂教学改革已成为新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的主题。

如今新的课程改革针对课堂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理念,如“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观;开放、生成的新知识观;创生、建构的课堂教学观;关注过程,尊重差异的课堂教学评价观等。

因此,寻找课堂教学改革的生长点,实现现代课堂教学观,关键是要“聚焦课堂”,在课堂中研究,在课堂中发展,在课堂中生成。

我们要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树立科学的效益观,将先进的教育理念最大化地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优化课程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创造开放的教学环境,关注学生的学习成长,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至关重要。

掌握教学有效知识不仅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主要标志,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依托,所以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努力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多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

找准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教学的生长点,使教学目标切合实际。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曾经说:“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也就是说,任何人的成长和获得知识,都需要老师的教育。

老师在现代教育中的作用更为重要。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通过教师的有效课堂教学行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课堂是老师的主阵地,怎样来实现教学改革的目标,最重要的是看教师确立和实施课堂教学行为,需要在提高课堂实效性上下功夫。

亲历和实施了课改教学,回顾自己的学习、思考与实践,就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看法:新课程中最重要的思想就是要教师改变角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做到让学生想学、要学,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能学、会学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需要老师在备课的广度上,深度上,课堂的控制上,以及情境创设上能充分调动和感染学生。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首先是备好课。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倡导: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全方位地参与学习,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所以,老师在备课上应更多地是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为主,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中心,让学生能主动动脑并动心,让人回味并期待。

任何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学生的已有经验和未来发展去展开,按学生的成长规律去设计,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积极探究的热情,使学生主动参与,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身心和人格健全发展的过程。

当然,实施起来很不容易,如果每堂课都如此去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的获取会比我们老师想象的更好。

但从老师的工作难度和时间上,以及教师的自身素质上等客观原因许多老师难于接受新课改,或者说很难改变多年来的教学方式,加上现在教学的学生群体班额很大,中学生学习的课程太多等现实问题,新课程改革也就有时流于形式了。

但只要老师们思想上能够认识到时刻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培养和发掘学生的兴趣,经常与学生换位思考并尝试去做,久而久之也会受益匪浅的。

小学数学教师培训材料: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思考幻灯片PPT

小学数学教师培训材料: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思考幻灯片PPT

“实效性〞现实困扰
• 三维目标的割裂化 • 教学内容的泛化 • 教学活动的外化 • 教学效率的低下化 • 教学方式形式化 • 数学本质的淡化
课堂现象〔余文森 〕
有的课堂,一些数学内容被机械地套上了情 境,牵强附会地联系实际,过多地强调生活 来源,其结果是既浪费了珍贵时间,又阻碍
有了的学课生堂对,数在学“知参识与的”真和正“理活解动;”的背后,却 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 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典型 表现在“自主”变成“自流”,课堂展现的是
需要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及 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助于激发 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对新知探究的需要。 因此这个学习情境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 的、有价值的、有挑战性的。
课改以来,“创设情境〞成为小学数学 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些有趣新颖 且富有思考价值、具有挑战性的课堂学习 情境令教师们眼界大开。
课堂现象
有的课堂,生成过多必然影响预设目标的实现 以及导致教学计划的落空,从而导致教学的随 意性和低效化;生成过多就会使教学失去中 心,失去方向,同时也会导致泛泛而谈,浅尝 辄止,从而最终也背离了生成的目的。
有人批评我们的课堂,有“温度〞无 “深度〞。课堂上学生“小脸通红,小 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虽然 让人感受到热闹、喧哗,但极少让人怦 然心动,究其原因,就是课堂缺少思维 的力度和触及心灵深处的精神愉悦。
第二幅图:
1只青蛙即将 跳入水中, 荷叶上还有5 只青蛙。
问题:跳下去多少只青蛙? □○□=□(只)
水 中。最后只剩下5只青蛙妈妈。〞我表扬了他,说他语
言 流畅,想像力丰富,并鼓励大家向他学习。我又叫了一 名同学,他说:“38只青蛙正在荷叶上晒太阳。一个顽 皮的男孩路过,向水中打了几个水漂,胆小的青蛙都钻 到荷叶下面了,只剩下5只勇敢的。〞“嗯,你的想像

“吃透教材”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吃透教材”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吃透教材”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蕉城区实验小学黄垂武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我们老师要细心研读教材,“吃透教材”这样才能做到精心设计课堂,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如何才能研读文本吃透教材呢?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一、读情境图《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学习必须与现实密切联系。

”为此新教材按照“创设情境――构建模型――理解与运用”的方式进行编排。

课文往往都是创设一个学生所熟悉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交流,逐步构建出新知的模型,或者解释一种数学现象。

因此教材为构建知识模型所创设的情境图都是经过精心设计,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从而提出数学问题,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教师在解读情境图时,应该既考虑到学生的现实基础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将会怎样观察,获取哪些信息,并且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同时,教师还应该考虑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观察,获取有价值地信息。

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对于情境图的处理往往存在着现种倾向。

1、简单化。

教材的设计者所设计的情境图都涵盖着很多的数学信息,一些老师课堂教学时,把课文的情境图进行过于简单地处理,使学生在观察时没有方向,没能正确地引导学生从观察中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

如苏教版第九册《找规律》教学片段:师:同学们,国庆节到了,学校门口进行了布置。

(师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

师:同学们,这幅图上都有些什么啊?生:盆花、彩灯、彩旗……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老师巡视,学生感到满头雾水,无从下手,很难引入本节课的探究内容。

这个案例,教师对情境图处理过于简单化,预设不充分,引导不到位。

其实,情境图安排的内容虽然不多,但教师应认真解读教材,掌握情境图画面的情境:一排盆花、一排彩灯、一排彩旗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列的,而不是杂乱无章的。

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的内容,还要引导学生在观察中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

如:盆花是按照红花、蓝花的顺序依次出现的;彩灯是按照红、黄、蓝的顺序出现的;而彩旗则是按照两面红旗、两面黄旗的顺序出现的。

湖北省教育学会第25次年会论文获奖名单-推荐下载

湖北省教育学会第25次年会论文获奖名单-推荐下载

湖北省教育学会第25次年会论文获奖名单(一等奖)序号编号姓名工作单位论文标题终评奖项1、1A-1有晓玲襄阳市南漳县实验小学同课研究重实效校本教研创特色一等奖2、1A-2郑琦谷城县实验小学创设情境引领体验激活数学课堂——浅谈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情境创设一等奖3、1A-3宋瑜保康县二堂八一希望小学看“教学效果” 思“学具准备”一等奖4、1A-4李湘娥襄城区教研室明确教学目标实践操作探究——“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教学策略”初探一等奖5、1A-5游智力黄石市西塞山区教研室一道数学题引发的思考一等奖6、1A-6黄燕黄石市有色小学让试卷讲评课变得更“高效”一等奖7、1A-7伍丽华黄石市花湖小学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有效提问策略探究一等奖8、1A-8王玉红黄石市阳新实验小学学生如何建立和有效使用错题本一等奖9、1A-9邓媛媛武汉市育才小学二分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一等奖10、1A-10宁莉武汉市江岸区长春街小学天高任鸟飞——浅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自主探究策略一等奖11、1A-11李琼武汉市江岸区青少年宫小学提高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实效,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一等奖12、1A-12陈丹妮武汉市江岸区花桥小学新课改下小学数学复习课有效性的探索一等奖13、1A-13王钊武汉市江岸区小学教研室着眼于“最近发展区”,搭建有效的“学习支架”一等奖14、1A-14吕琳武汉市江汉区大兴第一实验小学让孩子享受思维的乐趣——浅谈抓住教材关键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一等奖15、1A-15齐云武汉市江汉区华中里小学品味数学,点亮精彩 ——解读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一等奖16、1A-16陈瑶武汉市江汉区滑坡路小学赋予数学活动经验“生长的力量”一等奖17、1A-17陈静武汉市江汉区唐家墩小学让生命在数学课堂中成长——浅谈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交往与互动一等奖18、1A-18计敏武汉市江汉区万松园路小学让数学课程资源“优”起来一等奖19、1A-19刘莉武汉市硚口区井冈山小学对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的实践与思考一等奖20、1A-20黄利刚武汉市硚口区义烈巷小学对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一等奖21、1A-21涂丽君华中科技大学同济附属小学课内·课外一等奖22、1A-22周永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附属小学多样化学习方式的选择及教学策略在《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思考一等奖23、1A-23刘开辉武汉市汉阳区钟家村小学踏平“坎坷”成大道——五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的分析与对策一等奖24、1A-24涂如豹武汉市武昌区积玉桥学校为何经常迷失在动手操作之中——走出空间与图形内容的教学误区一等奖25、1A-25李俊叶飞武汉市武昌区傅家坡小学学生生活是数学课堂的根基一等奖26、1A-26刘小宝武汉市青山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培养小学生“数学思考”途径的探索一等奖27、1A-27杨冬菊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例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五有效”一等奖28、1A-28孙志飞武汉市黄陂区土庙小学浅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过程与方法”一等奖29、1A-29朱春秀武汉市新洲区教学研究室浅谈小学数学练习课有效性课堂教学策略一等奖30、1A-30彭世友武汉市汉南区教学教研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思考一等奖31、1A-31陈莹武汉小学善待高效童心课堂中的生成资源一等奖32、1A-32张旸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小学部浸“认真检查习惯”滋养促“优良学习品质”养成一等奖33、1A-33黄想英付敏安陆棠棣镇小数学教学中三个不严谨的病象及处方一等奖34、1A-34梁小芬孝南区三里棚学校数学课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倾听习惯一等奖35、1A-35方威安陆实验小学丰富感知把握内涵有效建模一等奖36、1A-36刘玲孝昌县实小捕捉课堂动态生成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一等奖37、1A-37吴俊安安陆市教研室立足教材优化过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等奖38、2A-9翟春芳武汉城市职业学院高校英语教育专业“中教法”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一等奖39、2A-11王凤娟武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关于流行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对策初探一等奖40、3A-1吴仁贤钱场中学合理使用学具提高数学课堂效率一等奖41、3A-2蒋元玲新市一小巧用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一等奖42、3A-3郑蓉张英新市一小“关爱、拓新、灵活、快速”——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几点感悟一等奖43、3A-4周功权申忠波京山中学设计精彩课堂开场白,丰富课堂文化一等奖44、3A-6杨艳梅实验小学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之我见一等奖45、3A-7姜艳实验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浅谈一等奖46、3A-9张友新京山二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一等奖47、3A-11丁毅坪坝镇小小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培养之我见一等奖48、3A-12田世文坪坝镇小班级管理要从平常事做起一等奖49、3A-13崔云端坪坝槐树小学努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农村小学办学品位一等奖50、3A-15曾凡枣坪坝晏店小学多媒体教学与新课程的整合浅谈一等奖51、3A-17顾方涛宋河一中用真情点亮学生成功的明灯——浅谈班级建设中的师生互动一等奖52、3A-18聂义斌宋河一中校园文化建设的点滴思考一等奖53、3A-20左永华李艳梅宋河二中媒体作文教学的趣径微探一等奖54、3A-21王世斌罗店小学我的班级文化建设观一等奖55、3A-23张文华杨集中学构建高效课堂——任务驱动式教学一等奖56、3A-24雷振兴新市一中浅谈教学生把字写规范的妙招一等奖57、3A-25曾文峰雁门口中学班级博客在中学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应用与研究一等奖58、3A-29胡雪蕾徐芝凤实验小学“有效观课”之我见一等奖59、3A-30申忠军周吉京山二中农村初中学生不良心理与环境的关系及对策研究一等奖60、4A-10秦渊敏郧县青山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在化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创新能力一等奖61、4A-27龚频郧县安阳镇初级中学农村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一等奖62、4A-38高峰青曲中学语文实践活动:“石头经”越念越精彩一等奖63、4A-41刘英郧县幼儿园浅谈其于培养幼儿自信的校园文化建设一等奖64、5A-15叶学明乌龙泉教育总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留守儿童送去阳光雨露一等奖65、5A-27熊贤元江夏二中建设校园文化打造品牌学校一等奖66、5A-29李志慧碧云小学学校文化建设与特色学校的创建一等奖67、5A-41胡晓琴纸坊二小让学生的从众行为在创新中淡化一等奖68、7A-2潘瑞霞贺珺十堰市东风五中深化“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探索初中分层思想教育一等奖69、7A-11李荣十堰市东风51中学感悟生本教育下的数学教学一等奖70、7A-12赵宝国十堰市东风三中转变教学行为营造高效课堂一等奖71、7A-25朱林霞十堰市东风51中学语文,想说爱你也容易一等奖72、8A-6杨唐义横林中学对新课程下建设课堂文化的思考一等奖73、9A-7杨友虹十堰市二中百善孝为先---浅谈中小学音乐课堂渗透孝道教育一等奖74、9A-13方云十堰市郧县新区小学从怎么看到怎么办--小学阶段班级文化几册略探析一等奖75、10A-2邹斌庭随县新街镇一小共同承担教育学生的责任一等奖76、10A-3王长军随县环潭镇中心学校构建自主学习模式打造高效理想课堂一等奖77、11A-1谢虹葛洲坝幼儿教育中心注重安全文化建设,为孩子平安成长保驾护航一等奖78、12A-1丁锐鄂城区刘显小学优化班级文化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一等奖79、13A-2成秋新万国荣汉川实验中学汉川城隍中学“比访”活动应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种常态一等奖80、14A-1卢韩英通城县教育中心通城县农村学校文化建设思考一等奖81、14A-2张栋通城县教育中心浅谈中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一等奖82、14A-6黎博通城县教育中心论学校文化建设一等奖83、15A-14刘昀麦市中学挖掘课本素材深透数学文化一等奖84、15A-15肖欢迎五里中学对语文素质教育规律与策略的一点思考一等奖85、16A-1周泽洪仙桃郭河镇一小淡德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一等奖86、16A-7李远芳仙桃郭河镇一小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一等奖87、17A-1张彦平崇仁路小学以师为师助师成事——论建构“崇研尚创”的教师主体性文化一等奖88、17A-2王晓燕崇仁第二小学班课一体化让教育破镜重圆一等奖89、17A-4陈末贤武汉市第七十一中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对策研究一等奖90、17A-6冯蕾武汉市江汉区教育局加强党组织书记在学校德育、文化建设中领导力的思考与实践一等奖91、17A-7陈欢蔡甸区幼儿园浅谈业务园长引领侧重点及实施策略一等奖92、17A-8谢从喜蔡甸区常福中心小学当前农村小学实施新课改的现状及应对策略一等奖93、17A-12黄丹东武汉市江汉区滑坡路小学彰显文化特色消减职业倦怠成就幸福人生一等奖94、17A-13吴莹武汉市江汉区大兴第一实验小学学校文化是“人道”的文化一等奖95、17A-20高文平汪屹余家头小学构建对话型课堂文化的思考与实践一等奖96、17A-24陈冠林武昌文华中学论校长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一等奖97、17A-40熊昉崇仁第二小学生生互动:课堂里那道亮丽的风景一等奖98、18A-1周高锋团风县贾庙中学浅谈个性化语言生成的必要条件一等奖99、18A-2郭海燕团风县实验中学作好演示实验活化物理课堂一等奖100、18A-5丰小岚团风中学议论文写作的结构模式一等奖101、18A-7方志刚团风县教研室正确推进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哲学思考一等奖102、18A-8熊利兵团风县但店中学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的实效性一等奖103、18A-9邵醒平团风县贾庙中学立足农村生活,打造特色作文一等奖104、18A-19田寿生蕲春县漕河镇中初中思品课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等奖105、18A-20杜宏奎团风县李四光中学用好现代教学技术,优化地理教学一等奖106、18A-22郭海燕团风县实验中学浅谈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一等奖107、18A-27胡光明团风县总咀高中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学习方法的探讨一等奖108、18A-33王利芳团风县贾庙中学注重数学教学的实用性一等奖109、18A-38杨帆团风中学开放性语文教学初探一等奖110、18A-39林慧敏团风中学浅谈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几个重要关系一等奖111、18A-47漆应该团风中学物理新课程教科书练习设计及其功能的初步研究一等奖112、18A-51何凤铃团风县溢流河学校英语素质教育之我见一等奖113、18A-58谌奇斌团风县城关中学班级文化建设之我见一等奖114、18A-59杜学军团风楚天学校团风县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现状及分析一等奖115、19A-1王红武汉市江汉区滑坡路小学聚焦语言课堂,着眼于英语学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一等奖116、20A-1董金玲白中关公精神对中学生道德文化的教化意义一等奖117、20A-5赵华琴团小构建以民间故事为主体的幼儿班级文化环境之初探一等奖118、20A-11代冬梅刘枝芳麻中以“陶”韵为核心创和谐的校园文化一等奖119、20A-57李枝红掇小经典诵读在小学生道德品质提升中的价值一等奖120、20A-117吴君玲掇小浅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一等奖121、20A-122谢玉和麻中创设不同情境,丰富教学手段一等奖122、21A-8曾云 随县洪山镇小作文教学现状的症结思考一等奖123、22A-1、刘春利英山一中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优化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一等奖124、22A-4、龙琳英山县理工中专理顺四重关系,实现和谐教育,构建和谐校园一等奖125、22A-5、张百春英山县理工中专中职英语作业“四趣批改法”初探一等奖126、22A-8、陈出新项攀杨柳教育总支杨柳北流水小学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打造班级软实力一等奖127、22A-9、徐向荣杨柳六西冲小学美就在身边—谈谈教室文化布置一等奖128、22A-12、张红萍实验中学孝行成大德,雅行铸完美一等奖129、22A-14、徐宏陶河中学初中语文阅读探究性学法举要一等奖130、22A-15、陈更新杨柳白马石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之我见一等奖131、22A-16、查卫朝英山一中高考语音题的拦路虎—万言缺陷一等奖132、22A-17、刘满江段迎宗南河麻元小学建设校园文化,塑造和谐社会,追求幸福人生一等奖133、23A-1饶清正杜云霞崇阳县教育局崇阳县桃溪中学坚持“四点教育” 创建“四园学校”一等奖134、23A-2雷岳奎崇阳一中如何搞好校园文化建设一等奖135、24A-16陶娴娴郭明杰襄阳市襄州区双沟镇陈湾小学只有深层的关注,才有精彩的课堂一等奖136、24A-26王付田古驿镇黄渠河一小为孩子的健康成长铺路一等奖137、24A-68施发明古驿镇中心小学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初探一等奖138、25A-6翟方初浠水县朱店中学加强文化建设塑造成功班级一等奖139、25A-13陈凤黄冈中学构建动态阅读课堂的实践及反思一等奖140、25A-18周华黄冈中学用乡土历史,点燃激情历史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一点小尝试一等奖141、25A-23王丽黄冈市黄州区第一中学新课改下的地理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一等奖142、25A-30张永生黄州中学浅谈中国教育的突围之路一等奖143、25A-33李华黄州中学外国小说如何欣赏 ——《外国小说欣赏》的教学反思一等奖144、25A-40张吉旺市第二实验小学浅谈课堂记录、课堂巡视与课堂提问一等奖145、25A-42邵汉军团风县团风小学巧设训练点意在语感中 ——例谈阅读教学中的语感培养一等奖146、25A-47张海容武穴石佛寺中学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之我见一等奖147、26A-1叶宗柱大同中学班级文化建设之管见一等奖148、27A-2柳彬黄石机关幼儿园彰显幼儿园文化的策略一等奖149、28A-1骆国生阳新县教科所发挥本土文化优势,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一等奖150、28A-2孙双河阳新县荆头山农场学校做个有智慧的老师吧!一等奖151、28A-3梁细家阳新县黄桑口中学浅谈地理教育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一等奖152、28A-4张晓丽阳新县兴国镇白杨中学中学语文课堂提问浅说一等奖153、28A-5张晓玲阳新县教研室创设阅读良好氛围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一等奖154、28A-6柯晓惠阳新实验二小高效源于生活,兴趣孕育创新一等奖155、28A-7郭玲华阳新县五一学校浅谈新课程理念下数学习题课的教学一等奖156、34A-1周志伟孝感市汉川分水中学公民素养与班级文化建设策略研究一等奖157、35A-1杨柳潜江市第二实验小学让精神文化引领学校发展一等奖158、35A-2易理清王小妮潜江中学“红马甲”,一面流动的旗帜一等奖159、35A-3李金平潜江市泰丰葛柘小学因地制宜因陋就简 ——关于农村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一等奖160、35A-4邓绍雄赵德清潜江市教研室曹禺中学以评价为杠杆推动班级文化建设一等奖161、35A-5宋红梅潜江市园林高级中学浅谈学校德育建设一等奖162、35A-6王华王厚珍何治学潜江市后湖中学农村学校初中英语学科文化建设的任务与活动尝试一等奖163、35A-7宋述正彭齐波潜江市园林三小开展月主题活动打造学校德育环境一等奖164、35A-8刘培文张文方潜江市老新学区徐李中学花香时时修人性绿篱道道筑爱心一等奖165、35A-9彭威巍陈庆武潜江市浩口小学潜江市浩口镇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与分析一等奖166、35A-10熊新梅潜江市第二实验小学西校区美术课堂文化建设浅谈一等奖167、35A-11秦海荣潜江市第二实验小学学校文化建设一等奖168、35A-12吴祖亭郑忠明潜江市泰丰莫市中学仪式与典礼是弘扬校园文化的有效载体一等奖169、35A-14龚海燕潜江市泰丰小学学校管理从自身做起三抓一促从细节落实一等奖170、36A-1高敬华鹤峰一中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渗透一等奖171、37A-1刘玉清宜昌市五中文化铸就班级魂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的班级文化建设一等奖172、37A-2李萍宜昌市五中充分发挥历史课堂育人功能,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一等奖173、37A-5梁华宜昌市三中学校文化建设,需要从学科教育入手一等奖174、37A-6陈亮宜昌市十五中积极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用创新诠释爱和责任一等奖175、37A-7张颖石旋宜昌市宜都一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浅谈高中班级文化建设一等奖176、37A-8马雪娇宜昌市长江中学润物无声——英语教师重视英语课堂文化建设的艺术一等奖177、37A-9李伟明宜昌市长江中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体育教学文化建设一等奖178、37A-14向华宜昌市秭归二中关于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思考一等奖179、37A-19胡青王凡宜昌市五中高效课堂下的班级文化建设一等奖180、37A-23王勇夷陵区小溪塔三中教师要用自己的心灵去经营班级文化一等奖181、37A-26柳云宜昌市十六中开展廉洁文化活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一等奖182、37A-27易万先宜昌市东湖高中在班级管理中培育民主文化一等奖183、37A-28罗培湘五峰民族高中高中班级文化建设举隅一等奖184、37A-29黄玉华宜昌市十五中打造温馨和谐精神家园 ——记804班班级文化建设一等奖185、37A-32蔡灵宜昌市桃花岭幼儿园构建班级和谐文化,促进幼儿健康发展一等奖186、37A-34章文丹宜昌市二十二中中学生违纪违法心理探究及教育策略一等奖187、37A-35吴卫国宜昌市二十二中桃李频入梦培育尤关心 ——对初中班级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一等奖188、37A-39邓宜军宜昌市六中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学一等奖189、37A-40周晶晶宜昌市高新区实验小学对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一等奖190、37A-41何慧琴宜昌市高新区南苑小学更行更远还生 ——浅谈如何保持班级文化建设的活力一等奖191、37A-46高洁琼宜昌市九中创建和谐课堂文化,让学生振翅飞翔一等奖192、37A-48姚芊宜昌市二十四中初中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究一等奖193、37A-51武陵宜昌市伍家岗区隆中路小学建设向真、向善、向美和向上校园文化的实践与研究一等奖194、37A-52韩倩宜昌市伍家岗区白沙小学依托校园文化辐射助推学校纵深发展一等奖195、37A-55杨学奎宜昌市枝江市顾家店中学利用多媒体打造初中地理高效课堂一等奖196、38A-6黄娟武昌实验寄宿小学小学语文高年段预习有效策略研究一等奖197、38A-7蒋卉武昌实验寄宿小学阅读,仅有爱是不够的----以绘本导读课为例谈“阅读策略”的指导一等奖198、38A-10江玲武昌实验寄宿小学学习书法,“趣”字当先一等奖199、38A-11杨俊武昌实验寄宿小学有效作业关爱成长一等奖200、38A-15丁苗武昌实验寄宿小学课前三分钟,语文课堂灵动的序曲一等奖201、38A-31陈玉婷武昌实验寄宿小学深入“话题”研究优化教学策略----小学“话题式”英语教学的策略初探一等奖202、38A-35陈晴武昌实验寄宿小学创新方法三管齐下构建高效课堂一等奖203、38A-40李玲武昌实验寄宿小学运用学科重建策略优化美术课堂教学一等奖204、38A-50徐仲书武昌实验寄宿小学以全面育人为核心,改革学校运动会一等奖。

湖北省教导学会第25次年会论文获奖名单

湖北省教导学会第25次年会论文获奖名单

湖北省教育学会第25次年会论文获奖名单(一等奖)序号编号姓名工作单位论文标题终评奖项1、1A-1有晓玲襄阳市南漳县实验小学同课研究重实效校本教研创特色一等奖2、1A-2郑琦谷城县实验小学创设情境引领体验激活数学课堂——浅谈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情境创设一等奖3、1A-3宋瑜保康县二堂八一希望小学看“教学效果” 思“学具准备”一等奖4、1A-4李湘娥襄城区教研室明确教学目标实践操作探究——“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教学策略”初探一等奖5、1A-5游智力黄石市西塞山区教研室一道数学题引发的思考一等奖6、1A-6黄燕黄石市有色小学让试卷讲评课变得更“高效”一等奖7、1A-7伍丽华黄石市花湖小学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有效提问策略探究一等奖8、1A-8王玉红黄石市阳新实验小学学生如何建立和有效使用错题本一等奖9、1A-9邓媛媛武汉市育才小学二分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一等奖10、1A-10宁莉武汉市江岸区长春街小学天高任鸟飞——浅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自主探究策略一等奖11、1A-11李琼武汉市江岸区青少年宫小学提高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实效,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一等奖12、1A-12陈丹妮武汉市江岸区花桥小学新课改下小学数学复习课有效性的探索一等奖13、1A-13王钊武汉市江岸区小学教研室着眼于“最近发展区”,搭建有效的“学习支架”一等奖14、1A-14吕琳武汉市江汉区大兴第一实验小学让孩子享受思维的乐趣——浅谈抓住教材关键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一等奖15、1A-15齐云武汉市江汉区华中里小学品味数学,点亮精彩 ——解读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一等奖16、1A-16陈瑶武汉市江汉区滑坡路小学赋予数学活动经验“生长的力量”一等奖17、1A-17陈静武汉市江汉区唐家墩小学让生命在数学课堂中成长——浅谈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交往与互动一等奖18、1A-18计敏武汉市江汉区万松园路小学让数学课程资源“优”起来一等奖19、1A-19刘莉武汉市硚口区井冈山小学对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的实践与思考一等奖20、1A-20黄利刚武汉市硚口区义烈巷小学对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一等奖21、1A-21涂丽君华中科技大学同济附属小学课内·课外一等奖22、1A-22周永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附属小学多样化学习方式的选择及教学策略在《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思考一等奖23、1A-23刘开辉武汉市汉阳区钟家村小学踏平“坎坷”成大道——五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的分析与对策一等奖24、1A-24涂如豹武汉市武昌区积玉桥学校为何经常迷失在动手操作之中——走出空间与图形内容的教学误区一等奖25、1A-25李俊叶飞武汉市武昌区傅家坡小学学生生活是数学课堂的根基一等奖26、1A-26刘小宝武汉市青山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培养小学生“数学思考”途径的探索一等奖27、1A-27杨冬菊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例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五有效”一等奖28、1A-28孙志飞武汉市黄陂区土庙小学浅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过程与方法”一等奖29、1A-29朱春秀武汉市新洲区教学研究室浅谈小学数学练习课有效性课堂教学策略一等奖30、1A-30彭世友武汉市汉南区教学教研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思考一等奖31、1A-31陈莹武汉小学善待高效童心课堂中的生成资源一等奖32、1A-32张旸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小学部浸“认真检查习惯”滋养促“优良学习品质”养成一等奖33、1A-33黄想英付敏安陆棠棣镇小数学教学中三个不严谨的病象及处方一等奖34、1A-34梁小芬孝南区三里棚学校数学课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倾听习惯一等奖35、1A-35方威安陆实验小学丰富感知把握内涵有效建模一等奖36、1A-36刘玲孝昌县实小捕捉课堂动态生成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一等奖37、1A-37吴俊安安陆市教研室立足教材优化过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等奖38、2A-9翟春芳武汉城市职业学院高校英语教育专业“中教法”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一等奖39、2A-11王凤娟武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关于流行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对策初探一等奖40、3A-1吴仁贤钱场中学合理使用学具提高数学课堂效率一等奖41、3A-2蒋元玲新市一小巧用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一等奖42、3A-3郑蓉张英新市一小“关爱、拓新、灵活、快速”——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几点感悟一等奖43、3A-4周功权申忠波京山中学设计精彩课堂开场白,丰富课堂文化一等奖44、3A-6杨艳梅实验小学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之我见一等奖45、3A-7姜艳实验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浅谈一等奖46、3A-9张友新京山二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一等奖47、3A-11丁毅坪坝镇小小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培养之我见一等奖48、3A-12田世文坪坝镇小班级管理要从平常事做起一等奖49、3A-13崔云端坪坝槐树小学努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农村小学办学品位一等奖50、3A-15曾凡枣坪坝晏店小学多媒体教学与新课程的整合浅谈一等奖51、3A-17顾方涛宋河一中用真情点亮学生成功的明灯——浅谈班级建设中的师生互动一等奖52、3A-18聂义斌宋河一中校园文化建设的点滴思考一等奖53、3A-20左永华李艳梅宋河二中媒体作文教学的趣径微探一等奖54、3A-21王世斌罗店小学我的班级文化建设观一等奖55、3A-23张文华杨集中学构建高效课堂——任务驱动式教学一等奖56、3A-24雷振兴新市一中浅谈教学生把字写规范的妙招一等奖57、3A-25曾文峰雁门口中学班级博客在中学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应用与研究一等奖58、3A-29胡雪蕾徐芝凤实验小学“有效观课”之我见一等奖59、3A-30申忠军周吉京山二中农村初中学生不良心理与环境的关系及对策研究一等奖60、4A-10秦渊敏郧县青山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在化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创新能力一等奖61、4A-27龚频郧县安阳镇初级中学农村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一等奖62、4A-38高峰青曲中学语文实践活动:“石头经”越念越精彩一等奖63、4A-41刘英郧县幼儿园浅谈其于培养幼儿自信的校园文化建设一等奖64、5A-15叶学明乌龙泉教育总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留守儿童送去阳光雨露一等奖65、5A-27熊贤元江夏二中建设校园文化打造品牌学校一等奖66、5A-29李志慧碧云小学学校文化建设与特色学校的创建一等奖67、5A-41胡晓琴纸坊二小让学生的从众行为在创新中淡化一等奖68、7A-2潘瑞霞贺珺十堰市东风五中深化“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探索初中分层思想教育一等奖69、7A-11李荣十堰市东风51中学感悟生本教育下的数学教学一等奖70、7A-12赵宝国十堰市东风三中转变教学行为营造高效课堂一等奖71、7A-25朱林霞十堰市东风51中学语文,想说爱你也容易一等奖72、8A-6杨唐义横林中学对新课程下建设课堂文化的思考一等奖73、9A-7杨友虹十堰市二中百善孝为先---浅谈中小学音乐课堂渗透孝道教育一等奖74、9A-13方云十堰市郧县新区小学从怎么看到怎么办--小学阶段班级文化几册略探析一等奖75、10A-2邹斌庭随县新街镇一小共同承担教育学生的责任一等奖76、10A-3王长军随县环潭镇中心学校构建自主学习模式打造高效理想课堂一等奖77、11A-1谢虹葛洲坝幼儿教育中心注重安全文化建设,为孩子平安成长保驾护航一等奖78、12A-1丁锐鄂城区刘显小学优化班级文化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一等奖79、13A-2成秋新万国荣汉川实验中学汉川城隍中学“比访”活动应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种常态一等奖80、14A-1卢韩英通城县教育中心通城县农村学校文化建设思考一等奖81、14A-2张栋通城县教育中心浅谈中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一等奖82、14A-6黎博通城县教育中心论学校文化建设一等奖83、15A-14刘昀麦市中学挖掘课本素材深透数学文化一等奖84、15A-15肖欢迎五里中学对语文素质教育规律与策略的一点思考一等奖85、16A-1周泽洪仙桃郭河镇一小淡德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一等奖86、16A-7李远芳仙桃郭河镇一小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一等奖87、17A-1张彦平崇仁路小学以师为师助师成事——论建构“崇研尚创”的教师主体性文化一等奖88、17A-2王晓燕崇仁第二小学班课一体化让教育破镜重圆一等奖89、17A-4陈末贤武汉市第七十一中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对策研究一等奖90、17A-6冯蕾武汉市江汉区教育局加强党组织书记在学校德育、文化建设中领导力的思考与实践一等奖91、17A-7陈欢蔡甸区幼儿园浅谈业务园长引领侧重点及实施策略一等奖92、17A-8谢从喜蔡甸区常福中心小学当前农村小学实施新课改的现状及应对策略一等奖93、17A-12黄丹东武汉市江汉区滑坡路小学彰显文化特色消减职业倦怠成就幸福人生一等奖94、17A-13吴莹武汉市江汉区大兴第一实验小学学校文化是“人道”的文化一等奖95、17A-20高文平汪屹余家头小学构建对话型课堂文化的思考与实践一等奖96、17A-24陈冠林武昌文华中学论校长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一等奖97、17A-40熊昉崇仁第二小学生生互动:课堂里那道亮丽的风景一等奖98、18A-1周高锋团风县贾庙中学浅谈个性化语言生成的必要条件一等奖99、18A-2郭海燕团风县实验中学作好演示实验活化物理课堂一等奖100、18A-5丰小岚团风中学议论文写作的结构模式一等奖101、18A-7方志刚团风县教研室正确推进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哲学思考一等奖102、18A-8熊利兵团风县但店中学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的实效性一等奖103、18A-9邵醒平团风县贾庙中学立足农村生活,打造特色作文一等奖104、18A-19田寿生蕲春县漕河镇中初中思品课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等奖105、18A-20杜宏奎团风县李四光中学用好现代教学技术,优化地理教学一等奖106、18A-22郭海燕团风县实验中学浅谈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一等奖107、18A-27胡光明团风县总咀高中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学习方法的探讨一等奖108、18A-33王利芳团风县贾庙中学注重数学教学的实用性一等奖109、18A-38杨帆团风中学开放性语文教学初探一等奖110、18A-39林慧敏团风中学浅谈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几个重要关系一等奖111、18A-47漆应该团风中学物理新课程教科书练习设计及其功能的初步研究一等奖112、18A-51何凤铃团风县溢流河学校英语素质教育之我见一等奖113、18A-58谌奇斌团风县城关中学班级文化建设之我见一等奖114、18A-59杜学军团风楚天学校团风县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现状及分析一等奖115、19A-1王红武汉市江汉区滑坡路小学聚焦语言课堂,着眼于英语学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一等奖116、20A-1董金玲白中关公精神对中学生道德文化的教化意义一等奖117、20A-5赵华琴团小构建以民间故事为主体的幼儿班级文化环境之初探一等奖118、20A-11代冬梅刘枝芳麻中以“陶”韵为核心创和谐的校园文化一等奖119、20A-57李枝红掇小经典诵读在小学生道德品质提升中的价值一等奖120、20A-117吴君玲掇小浅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一等奖121、20A-122谢玉和麻中创设不同情境,丰富教学手段一等奖122、21A-8曾云 随县洪山镇小作文教学现状的症结思考一等奖123、22A-1、刘春利英山一中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优化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一等奖124、22A-4、龙琳英山县理工中专理顺四重关系,实现和谐教育,构建和谐校园一等奖125、22A-5、张百春英山县理工中专中职英语作业“四趣批改法”初探一等奖126、22A-8、陈出新项攀杨柳教育总支杨柳北流水小学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打造班级软实力一等奖127、22A-9、徐向荣杨柳六西冲小学美就在身边—谈谈教室文化布置一等奖128、22A-12、张红萍实验中学孝行成大德,雅行铸完美一等奖129、22A-14、徐宏陶河中学初中语文阅读探究性学法举要一等奖130、22A-15、陈更新杨柳白马石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之我见一等奖131、22A-16、查卫朝英山一中高考语音题的拦路虎—万言缺陷一等奖132、22A-17、刘满江段迎宗南河麻元小学建设校园文化,塑造和谐社会,追求幸福人生一等奖133、23A-1饶清正杜云霞崇阳县教育局崇阳县桃溪中学坚持“四点教育” 创建“四园学校”一等奖134、23A-2雷岳奎崇阳一中如何搞好校园文化建设一等奖135、24A-16陶娴娴郭明杰襄阳市襄州区双沟镇陈湾小学只有深层的关注,才有精彩的课堂一等奖136、24A-26王付田古驿镇黄渠河一小为孩子的健康成长铺路一等奖137、24A-68施发明古驿镇中心小学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初探一等奖138、25A-6翟方初浠水县朱店中学加强文化建设塑造成功班级一等奖139、25A-13陈凤黄冈中学构建动态阅读课堂的实践及反思一等奖140、25A-18周华黄冈中学用乡土历史,点燃激情历史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一点小尝试一等奖141、25A-23王丽黄冈市黄州区第一中学新课改下的地理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一等奖142、25A-30张永生黄州中学浅谈中国教育的突围之路一等奖143、25A-33李华黄州中学外国小说如何欣赏 ——《外国小说欣赏》的教学反思一等奖144、25A-40张吉旺市第二实验小学浅谈课堂记录、课堂巡视与课堂提问一等奖145、25A-42邵汉军团风县团风小学巧设训练点意在语感中 ——例谈阅读教学中的语感培养一等奖146、25A-47张海容武穴石佛寺中学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之我见一等奖147、26A-1叶宗柱大同中学班级文化建设之管见一等奖148、27A-2柳彬黄石机关幼儿园彰显幼儿园文化的策略一等奖149、28A-1骆国生阳新县教科所发挥本土文化优势,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一等奖150、28A-2孙双河阳新县荆头山农场学校做个有智慧的老师吧!一等奖151、28A-3梁细家阳新县黄桑口中学浅谈地理教育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一等奖152、28A-4张晓丽阳新县兴国镇白杨中学中学语文课堂提问浅说一等奖153、28A-5张晓玲阳新县教研室创设阅读良好氛围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一等奖154、28A-6柯晓惠阳新实验二小高效源于生活,兴趣孕育创新一等奖155、28A-7郭玲华阳新县五一学校浅谈新课程理念下数学习题课的教学一等奖156、34A-1周志伟孝感市汉川分水中学公民素养与班级文化建设策略研究一等奖157、35A-1杨柳潜江市第二实验小学让精神文化引领学校发展一等奖158、35A-2易理清王小妮潜江中学“红马甲”,一面流动的旗帜一等奖159、35A-3李金平潜江市泰丰葛柘小学因地制宜因陋就简 ——关于农村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一等奖160、35A-4邓绍雄赵德清潜江市教研室曹禺中学以评价为杠杆推动班级文化建设一等奖161、35A-5宋红梅潜江市园林高级中学浅谈学校德育建设一等奖162、35A-6王华王厚珍何治学潜江市后湖中学农村学校初中英语学科文化建设的任务与活动尝试一等奖163、35A-7宋述正彭齐波潜江市园林三小开展月主题活动打造学校德育环境一等奖164、35A-8刘培文张文方潜江市老新学区徐李中学花香时时修人性绿篱道道筑爱心一等奖165、35A-9彭威巍陈庆武潜江市浩口小学潜江市浩口镇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与分析一等奖166、35A-10熊新梅潜江市第二实验小学西校区美术课堂文化建设浅谈一等奖167、35A-11秦海荣潜江市第二实验小学学校文化建设一等奖168、35A-12吴祖亭郑忠明潜江市泰丰莫市中学仪式与典礼是弘扬校园文化的有效载体一等奖169、35A-14龚海燕潜江市泰丰小学学校管理从自身做起三抓一促从细节落实一等奖170、36A-1高敬华鹤峰一中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渗透一等奖171、37A-1刘玉清宜昌市五中文化铸就班级魂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的班级文化建设一等奖172、37A-2李萍宜昌市五中充分发挥历史课堂育人功能,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一等奖173、37A-5梁华宜昌市三中学校文化建设,需要从学科教育入手一等奖174、37A-6陈亮宜昌市十五中积极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用创新诠释爱和责任一等奖175、37A-7张颖石旋宜昌市宜都一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浅谈高中班级文化建设一等奖176、37A-8马雪娇宜昌市长江中学润物无声——英语教师重视英语课堂文化建设的艺术一等奖177、37A-9李伟明宜昌市长江中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体育教学文化建设一等奖178、37A-14向华宜昌市秭归二中关于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思考一等奖179、37A-19胡青王凡宜昌市五中高效课堂下的班级文化建设一等奖180、37A-23王勇夷陵区小溪塔三中教师要用自己的心灵去经营班级文化一等奖181、37A-26柳云宜昌市十六中开展廉洁文化活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一等奖182、37A-27易万先宜昌市东湖高中在班级管理中培育民主文化一等奖183、37A-28罗培湘五峰民族高中高中班级文化建设举隅一等奖184、37A-29黄玉华宜昌市十五中打造温馨和谐精神家园 ——记804班班级文化建设一等奖185、37A-32蔡灵宜昌市桃花岭幼儿园构建班级和谐文化,促进幼儿健康发展一等奖186、37A-34章文丹宜昌市二十二中中学生违纪违法心理探究及教育策略一等奖187、37A-35吴卫国宜昌市二十二中桃李频入梦培育尤关心 ——对初中班级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一等奖188、37A-39邓宜军宜昌市六中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学一等奖189、37A-40周晶晶宜昌市高新区实验小学对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一等奖190、37A-41何慧琴宜昌市高新区南苑小学更行更远还生 ——浅谈如何保持班级文化建设的活力一等奖191、37A-46高洁琼宜昌市九中创建和谐课堂文化,让学生振翅飞翔一等奖192、37A-48姚芊宜昌市二十四中初中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究一等奖193、37A-51武陵宜昌市伍家岗区隆中路小学建设向真、向善、向美和向上校园文化的实践与研究一等奖194、37A-52韩倩宜昌市伍家岗区白沙小学依托校园文化辐射助推学校纵深发展一等奖195、37A-55杨学奎宜昌市枝江市顾家店中学利用多媒体打造初中地理高效课堂一等奖196、38A-6黄娟武昌实验寄宿小学小学语文高年段预习有效策略研究一等奖197、38A-7蒋卉武昌实验寄宿小学阅读,仅有爱是不够的----以绘本导读课为例谈“阅读策略”的指导一等奖198、38A-10江玲武昌实验寄宿小学学习书法,“趣”字当先一等奖199、38A-11杨俊武昌实验寄宿小学有效作业关爱成长一等奖200、38A-15丁苗武昌实验寄宿小学课前三分钟,语文课堂灵动的序曲一等奖201、38A-31陈玉婷武昌实验寄宿小学深入“话题”研究优化教学策略----小学“话题式”英语教学的策略初探一等奖202、38A-35陈晴武昌实验寄宿小学创新方法三管齐下构建高效课堂一等奖203、38A-40李玲武昌实验寄宿小学运用学科重建策略优化美术课堂教学一等奖204、38A-50徐仲书武昌实验寄宿小学以全面育人为核心,改革学校运动会一等奖。

湖北省教育学会第25次年会论文获奖名单

湖北省教育学会第25次年会论文获奖名单
一等奖
80、
14A-1
卢韩英
通城县教育中心
通城县农村学校文化建设思考
一等奖
81、
14A-2
张栋
通城县教育中心
浅谈中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一等奖
82、
14A-6
黎博
通城县教育中心
论学校文化建设
一等奖
83、
15A-14
刘昀
麦市中学
挖掘课本素材深透数学文化
一等奖
84、
15A-15
肖欢迎
五里中学
对语文素质教育规律与策略的一点思考
我的班级文化建设观
一等奖
55、
3A-23
张文华
杨集中学
构建高效课堂——任务驱动式教学
一等奖
56、
3A-24
雷振兴
新市一中
浅谈教学生把字写规范的妙招
一等奖
57、
3A-25
曾文峰
雁门口中学
班级博客在中学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应用与研究
一等奖
58、
3A-29
胡雪蕾徐芝凤
实验小学
“有效观课”之我见
一等奖
59、
3A-3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等奖
68、
7A-2
潘瑞霞贺珺
十堰市东风五中
深化“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探索初中分层思想教育
一等奖
69、
7A-11
李荣
十堰市东风51中学
感悟生本教育下的数学教学
一等奖
70、
7A-12
赵宝国
十堰市东风三中
转变教学行为营造高效课堂
一等奖
71、
7A-25
朱林霞
十堰市东风51中学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体验活动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体验活动


陈春 花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如 何 在 小 学 数 学 课 堂 教 学 中 渗 透 体 验 活 动
( 城 市 冈 中小 学 , 盐 江苏 盐 城 摘 要 : 学 学 习 离不 开 个体 的 体 验 。 学 生 需 要 在 自主 数 探 究 中 体 验 , 实践 操 作 中体 验 , 合 作 交 流 中体 验 , 联 系 在 在 在 生 活 实践 中体 验 。 学 生体 验 学 习 。 用心 去 感 悟 的过 程 . 生 是 学 在 体 验 中 思 考 、 造 . 利 于培 养 创 新 精 神 和 实践 能 力 . 高 创 有 提 数 学 素 养 。 因此 教 师 要 创 设 情 境 , 学生 滋 生 体 验 的欲 望 ; 让 要 精 心 设 计 操 作 活 动 , 学 生提 供 充 分 的 时 间和 空 间 ; 联 系 学 为 要 生 生 活 实践 . 学 生体 验 生 活 化 的 数 学 让 关键 词 : 学教 学 体 验 学 习 学 习氛 围 数 新 课 程 理 念 强 调 :人 人 在 数 学 学 习 中有 成 功 的体 验 , “ 人 人 都 得 到 发 展 。 ” 学 知 识 、 学 思 想 和 方 法 必 须 由学 生在 现 数 数 实 的数 学 实 践 活 动 中 理 解 和 发 展 。在 数 学 教 学 中 。 师 要 让 教 学 生 从 生 活 经 验 和 客 观 事 实 出 发 , 学 生 提 供 充 分 的 进 行 数 为 学 活 动 和 交 流 的机 会 , 使 他 们 在 自主 探 索 的 过 程 中 真 正 理 促 解 和 掌 握 基 本 的 数 学 知 识 技 能 、 学 思 想 和 方 法 , 时 获 得 数 同 广 泛 的 数 学 活 动 经 验 , 学 生 的 主 体 意 识 、 动 性 和 创 造 性 使 能 不断发展 。 由 此 可 见 , 生要 发 展 , 必 须 体 验 学 习 的 过 程 , 获 得 学 就 而 体 验 的 最好 方 法 就 是 亲 身 参 与 。获 得 体 验 的 过 程 不 仅 仅 是 知 识 的 获 取 , 积 极 的意 义 在 于 这 是 一 种 生 命 的 历 程 . 生 活 的 更 是 体 验 。那 么什 么 是 体 验 呢?体 验 是 指 “ 过 实 践 来 认 识 周 围 的 通 事 物”是人 的一种心理感 受 , 带有 主观经验 和感情 色彩 的 , 是 认 识 活 动 , 个 人 的 经 历 有 着 密 切 的 关 系 。 学 学 习 中的 体 验 与 数 是指 学生个体在 数学活动 中 , 过行 为、 知 和情感 的参与 , 通 认 获 得 对 数 学 事 实 与 经 验 的理 性 认 知 和 情 感 态 度 。 课 堂 教 学 正 是 实 现 这 一体 验 的 载 体 。课 堂 教 学 是 学生 体 验 知 识 形 成 过 程 、 取 知识 、 成 技 能 、 得 成 功 体 验 从 而 和 获 形 获 谐 发 展 的过 程 。而 这 一 系 列 目标 的 实 现 都 与 教 师 传 统 地 位 的 转变 、 引导 作 用 的发 挥 密 不 可 分 。 师 在课 堂 教学 中应 该 走 下 教 讲 台 , 进学 生 , 精 练实效 的 “ ” 指引 , 参与体 验 、 走 以 导 为 将 探 究 、 作 、 考 的 权 力 还 给 学 生 , 挥 学 生 的 主体 性 , 分 地 让 操 思 发 充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实效性的几点实践探索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实效性的几点实践探索
五、 抓 好 教 学 效果 反 馈 教 学 活动 是 师 生 共 进 行 的 双 边 活动 , 教 学 过 程 是 一个 动态 的可 控 制 的
【 摘 要】 随着新 一轮课程 改革 的 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 使 之 不断深入 , 小 学数 学课 堂教 学怎样体现 从 中 获 得 成 功 的 喜 悦 。 以学生为本 , 让学 生真正成为课 堂的主 三、 实现 小 学 生 的主 体 地 位 人, 如何 在 小 学数 学课 堂 中 实施 有 效教 英 国教育家斯宾塞曾说过 , 引导儿 学 ,笔 者 结 合 自己的教 学经 验 和 实践 , 童进行探索和推论 , 给他们讲的应尽量 提 出 以 下几 点 看 法 。 少些 ,而 引导他们 发现的应该尽量 多 【 关键 词 】 教学课 堂; 实践探 索 ; 实 些。 课堂教学时 , 要体现 “ 两 主” 作用 , 教 效性 ; 小 学 i l i 可用适 当的手段对 学生思路进行 引 充 分 做 好 课前 准 备 导。 但 为了使全体小学生的主体性更充 教 师 的课 前 准 备 态 度 决 定 着 小 学 分发挥 , 心理潜 能更好地 挖掘 , 探 索精 生 的 数学 课 堂 学 习 效 果 , 所 以课 前 教 师 神更快形成 , 教 师不能先 “ 发” ( 把知识 需精心 准备 。需要准备的内容很多 , 因 点直接加 以解脱 ) ,而是诱导小学生的 为每~节课 都有一定 的教学任务 。首 思维 , 引导他们 自学 , 利用“ 诱思导学 ” 先, 要指导小学生充分地预 习。预习时 为后面的教学 过程做好 晡垫 。 小学生整 让小学生 自己先找 出本节课 的重点 , L q 个认 知系统被激 活 ,并高速运转起来 , 已通过 L q学掌握的知识及本课的疑惑 , 就} _ } f 最 初 的兴 趣 萌 芽 状 态 进 入 了主 动 找出疑难之处 ,尝试解决后作好记录。 探索 解新知识阶段 。 例如 : 教学 “ 网的 这 些 预 习 将 有 力地 促 进 小 学 生 自学 。 其 积” 时, 通过 “ 化 圆为方” 实 验 让 小 学 次, 钻 研 教 材 和 把 握 教 材 。 这 是 实现 提 生探 索 圆的伯 f 积计算公式 , 可 提出“ 怎 高 小 学 数 学 课堂 教 学 时 效 性 的 重 要 1 j i 『 样 计 算 圆 的i 自 f 积” 这 一 探 索 问 题 。 这 样 提, 在 构建高效 课堂的过程 中 , 要 靠 教 小 学 生 思 维 就 集 巾在 面 积 上 , 再 利 用 小 师钻 研 教 材 , 通 过 对 教 材 的 二 度 丌 发来 组探讨 、 实验操作 、 观察等教学手段 , 使 确定教什么 , 也就是解决教学内容的问 小 学 生 注 意 集 中在 “ 形 变 而 面积 不 题。 把 握 教 材 不 仅是 指理 解 教 材 巾 的 每 变 ” , 注 意 同 的周 长 与 半 径 和 拼 成 的 个知识点 ,更是对教材的整体把握 , 这 近似 于长方形 的长和宽的关 , 系_ , 从而 就要求教 师熟悉本学科的课程标 准, 了 F 1 己发现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在整个过 解教 材 编 者 的意 图 , 清楚 整 个 学 段 教 材 程中 , 老师是 引导者 , 学生处 于主体地 的逻辑线索 , 能够把前 _ 卡 H 火 的知 汉整 位 。 合起来。 四、 创 设 和 谐 的 课 堂 教 学 氛 围 二、 创设问题情境 , 激发学生兴趣 有效 的学习 茜 ‘ 先 应该具 备 良好 的 住 我 国 的新 课程 标 准 巾 明 确 指 出 , 学习环境和学 习氛罔。 在轻松和谐 的环 数 学 教学 应 以 师生 互 动 、 尘 生 互 动 的 方 境下学习 , 可以使小学生拥 有愉悦 的心 起刊事 卜 功倍 的 式来共 完成。 小学生因 闩身年龄的特 情去探索和学习知识 , 点, 决 定了其活泼 、 好动 , 无法 在某什事 学 习效果 。 有效 的学 习应该建立住小学 物 h 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 , 为了提高 生 白发 、 丰 动 的学 之 , 对 于 数 学 教 数 学 课 堂 教 学 的有 效性 , 必须 吸 引学 生 学来说 , 只有小 学生对数学学j = 『 产生极 的注意力。 在所 有 的方 法 当巾 , 激 发 大的兴趣 , 有探索知识 的激情 和欲 学生兴 趣是吸 引其注意力最有 效 的途 望 , 才能真『 F 实 现高效 的学 习 , 达到高 径之一 。 为此教 师应住 课堂 I I 根据学生 效率 的学 习效果 。 这就要 求我们小学数 的特 点 多 为 其 创设 一些 情 境 , 激发 学 生 学教 师在教学 的过程 巾, 创设一个和谐 的学 兴趣 , 吸引 其注意 力 , 这样 能够 的课堂氛罔 , 给小学生提供一个 良好 的 有效地提高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如教师 学习环境 。 么什么样的氛罔才算轻松 可在教学《 用 数学》 ~课时 , 给学生预先 和谐 的课 堂氛阳呢? 如何才能创设 和谐 准备好 3 0道力 l I 减法 的L _ l 算题 ,并在课 的课堂氛闱呢? 本人认 为小学生是学习 堂让 同学们 比赛看谁算 的多, 两分钟以 这一活动的主体 , 只有能充分调动他们 后让学生停止 , 然后 问学 生 都 做 了 几 道 的学习热情 , 使他们轻松快乐地学习并 题、 剩 几道 题 。 } h 于每 个 小 学 生 的 能 且产生 良好 的学 习效果 的学 习氛 罔都 不 , 算题的数繁 闩然不 同 , 这 时教师 是有效 的课堂 氛罔 。作 为小学数学 教 则 可以让小学生 自编应用题 , 再找出问 师 , 我们 不仅要设置一些趣味性的游戏 题 的答案 。通过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 , 和生动活跃的情景 , 还要注意 自己的语 态度要 和蔼 , 要学会鼓 励小 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 言要 生动 ,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摘要:在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要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位置,从学生的角度开展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全面提高,从而构建出更加高效的数学课堂。

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高效课堂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引言小学数学作为重要的课程,为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提升其数学素养,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率,使学生和数学教学同时发展。

对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以激发学生兴趣、挖掘教材资源、组织合作学习、设计教学情境、实施拓展训练等作为途径,保证课堂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使数学在学生的发展中发挥作用。

1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必要性在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推崇的形势下,社会对孩子综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从小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以及未来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最基础也是最为关键的一门学科,因此高效的数学课堂对孩子的发展就更为重要[1]。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其教学不足之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方法很难激发学生兴趣。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方向的延伸,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广泛使用信息化设备进行教学。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视频、课件的选择、制作消耗了教师大部分精力,教学的本质反而被忽视[2]。

(2)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教学方法需要灵活多变,才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其主动学习。

但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和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常用的教学方法还是题海战术,导致学生在大量的习题中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如果习题的难度过高,还会影响学生自信心。

(3)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差,这也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比较严重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渗透体验生成,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渗透体验生成,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数学课堂活动应努力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注重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数学综合素养
否呢?”学生的异议引发了学生认真思考,并自主地进入探究之中,教师则举出一个较为简单的例
子:“假如路长只有10米,要栽几棵树呢?”
同时点拨学生可否采用画线段或者是运用示意图的方式进行探讨,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积极地画一画、议一议,通过动手和交流后,发现如果直接用除法10÷5=2算出的结果和通过画直观图看出的3棵树有冲突,此时,学生就会产生了新的疑惑了,教师则利用课件呈现|||这条线段图让学生
观察,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得出栽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规律:在一条路上植树,如果两端都要栽的话,栽树的棵树比平均分的份数即间隔数多1,正好与间隔点的个数相同。

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运用探究出来的规律解决例1的数学问题。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保护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

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感悟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了学生数
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间,
接着教师
等探究活动获得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并且在自主探究中体验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为学生发展创新意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学生
数学实践能力的生成。

三、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大部分的小学生都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从心理学的角度可以看出他们对自然与社会现
象有一定的好奇心。

教师要遵循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有目的地启发与引导,把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创设各种丰富地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素材,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渗透爱祖国、爱家乡、环境保护、健康生活等教育,让学生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丰富多彩,充满魅力,有助于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使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促使数学学习能力的增长与提高,在自主参与探究活动
同时,
而且这些
实践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