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物 质 的 量
高中化学 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第4课时)讲义(下)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学问回顾】1.国际单位制(SI)的7个基本单位物理量的符号 单位名称及符号长度 l (L ) 米(m ) 时间 t 秒(s ) 质量 m 千克(kg ) 温度 T 开尔文(K ) 发光强度 I (Iv ) 坎德拉(cd ) 电流 I 安培(A ) 物质的量n摩尔(mol )2.1打= 1个×12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1)概念:表示含有肯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2)符号:n (3)单位:mol(4)描述对象:微观粒子留意:物质的量是用来描述微观粒子,如分子、原子、离子、电子、质子、中子、原子团等。
在描述的时候应当标明微观粒子的特定组合。
如1 mol H ,或1mol 氢原子,1molSO 42-。
2.物质的量的基准(N A ):以0.012Kg 12C 所含的碳原子数即阿伏伽德罗常数作为物质的量的基准。
阿伏伽德罗常数可以表示为N A ,其近似值为6.02×1023mol -1。
即1mol 任何物质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个粒子(N A ),约为6.02×1023。
因此:微粒数(N )与物质的量的关系:N =n ·N A 。
3.摩尔质量(1)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2)符号及单位:M ,g·mol -1或kg·mol -1(3)数值:任何粒子的摩尔质量,当以g·mol -1为单位时,数值上等于其化学式的式量(4)物质的量(n)、质量(m)、摩尔质量(M)之间的关系:n =mM4.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之间的关系:n =m M =NN A题组一 物质的量1.在0.5 mol Na 2SO 4中,含有的Na +数约为 ( ) A .3.01×1023B .6.02×1023C .0.5D .12.氢原子数目为9.03×1023的NH 3是 ( )A .1.5 molB .1 molC .0.5 molD .2 mol3.在1 mol H 2O 中 ( ) A .含1 mol H B .含6.02×1023个氢原子 C .含6.02×1023个水分子 D .含3.01×1023个氧原子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 A .1 mol N 2和1 molCO 所含的分子数都是N A B .1 mol H 2和1 mol CO 2所含的原子数都是N A C .1 mol CO 和1 mol CO 2所含的氧原子数都是N A D .1 mol H 2SO 4和1 mol H 3PO 4所含的原子数都是4N A5.物质的量相同的甲烷和氨气具有不同的 ( ) A .电子数目 B .质子数目 C .分子数目 D .原子数目6.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含N A 个H 的H 2的物质的量为1 mol B .N A 个CO 和1 mol N 2所含分子数相等C .N A 个H 2SO 4与1 mol H 3PO 4所含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1D .0.1 mol C 含1.2N A 个质子 题组二 摩尔质量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硫酸的摩尔质量是98 g B .18 g 水中含有1 mol 水C .O 2的摩尔质量(单位是g·mol -1)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 D .1 mol 一氧化碳的质量为28 g·mol -12.在FeO 、Fe 2O 3. Fe 3O 4三种化合物中,与等质量铁元素结合的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 A .6∶9∶8 B.12∶8∶9 C.2∶3∶6 D.1∶3∶43.若某原子的摩尔质量是M g·mol -1,则一个该原子的真实质量是 ( ) A .M g B .1M g C .M 6.02×1023g D .6.02×1023M g4.偏二甲肼(C 2H 8N 2)是一种高能燃料,燃烧产生巨大能量,可作为航天运载火箭的推动力。
九年级物理第一轮复习 第四讲 物质的结构和物质世界的尺度
命题点二 探索宇宙 (2022·贵阳17题3分)我国自主研发的“嫦娥号” 和“祝融号”已分别成功登陆月球和火星。未来人们对 宇宙的探索会不断深入,假如你是航天员,你想登陆宇 宙中的哪颗星球,并希望发现什么?(举出一例) 答题要点:假如我是航天员,我想登陆宇宙中的火星, 探索火星地面附近大气压的大小。(合理即可)
及时反馈
1.(2023·贵州4题3分)人类对物质结构的探索永无止
境,如氧分子由氧原子子构成……下列微观粒
子中空间尺度最小的是( D )
A.氧分子
B.氧原子
C.氧原子核
D.质子
2.(2022·铜仁4题2分)下列有关物质的结构和物质世界 的尺度,说法正确的是( B )
(2)某次小优分别用冷水和热水冲泡绿宝石,并没 有看到题中描述的预期现象,请分析可能的原因。 (写一条) 答题要点:(2)可能的原因:①水的温度差太小;②所 选烧杯太大,装水太多;③扩散现象时间太短,小优观 察的时候扩散现象已经结束等等,写一条即可。
答题要点:若我是这个“天眼”的操控者,我要观测其 他星球的地质特征;探测其他星球上是否有生命体;观 察陨石是从哪里来的;探究牛郎织女星系间距是不是在 变化,它们能“相会”吗?(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命题点三 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现象
(2022·六盘水9题2分)2021年12月9日,航天员翟
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为我们带来了天宫
6.【物理学与日常生活】“小饼烤炉加蘸料、灵魂烧烤 三件套”成为某网红城市的标配,烤肉串时,随着肉串 温度的升高,香味越来越浓。如图是厨师用来炸肉串用 的筷子,为了防止油溅到手上,这种筷子比普通筷子长 很多。请回答: (1)为什么肉串的温度越高香味越浓? 答题要点:(1)肉串的香味分子在不停 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 烈,所以肉串的温度越高香味越浓。
【步步高】2021届高考化学大一轮温习 第一章 第四讲 物质的量浓度配套试题(含解析)鲁科版(1)
第四讲物质的量浓度一、选择题1.用NaOH固体配制250 mL 0.5 mol·L-1 NaOH溶液,在以下仪器当选出正确的组合:①托盘天平、②量筒、③烧杯、④玻璃棒、⑤漏斗、⑥500 mL容量瓶、⑦药匙、⑧250 mL容量瓶、⑨胶头滴管、⑩坩埚( )。
A.①②③④⑥⑨⑩B.①③④⑦⑧⑨⑩C.①②③④⑦⑧⑨D.①②④⑤⑧⑨解析用NaOH固体配制250 mL 0.5 mol·L-1 NaOH溶液,不需要漏斗、500 mL的容量瓶。
答案C2.配制100 mL 1 mol·L-1 NaCl溶液,以下操作中错误的选项是( )。
A.在托盘天平上放两片大小一样的纸,然后将氯化钠放在纸片上称量B.把称得的氯化钠放入盛有适量蒸馏水的烧杯中,溶解、冷却,再把溶液移入容量瓶中C.用蒸馏水洗涤烧杯、玻璃棒各2~3次,洗涤液也移入容量瓶中D.沿玻璃棒往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直至溶液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解析配制溶液的进程中,在液面接近刻度线1~2 cm时,需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答案D3.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1 L水中溶解1 mol NaCl所形成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B.标准状况下,22.4 L HCl溶于1 L水中形成的溶液的体积为1 LC.标准状况下,将33.6 L HCl溶于水形成1 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是1.5 mol·L-1D.1 mol CaCl2溶于水形成1 L溶液,所得溶液中c(Cl-)等于1 mol·L-1解析A项中体积为溶剂水的体积,不是溶液的体积,B项忽略了将HCl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的体积会发生转变;D项1 mol CaCl2溶于水形成1 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其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1。
答案C4. 已知NH3和HCl都是能用来做喷泉实验的气体。
《物质的量》化学教案
《物质的量》化学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物质的量的概念;2.学会利用摩尔的概念计算物质的量;3.了解物质的量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二、教学过程:1.导入(15分钟)(1)引入:教师用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克氢气可以和多少克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水?”学生可以小组讨论并给出答案。
(2)呈现:教师介绍物质的量的概念,“物质的量是指一定数量的物质所含有的化学单位数量,也就是物质的粒子数。
”教师提问,“那么,1克氢气和1克氧气所含有的物质的量是否相等呢?”学生可以畅所欲言。
(3)讲解:教师结合示意图和计算公式,详细介绍了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1摩尔是指1克元素的原子数、1克其中一种分子的分子数或者1克其中一种离子的离子数。
”教师以氢气和氧气的实例说明,1克氢气和1克氧气所含有的物质的量是相等的,都是0.0333摩尔(3位小数)。
2.实例操作(30分钟)(1)练习:学生根据所给的物质和质量,计算物质的量的数值,并给出单位。
练习题包括:1克氢气、2克氧气、40克氧气、1克氯气等。
(2)自主探究: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练习题,并将结果填入表格中。
物质质量(克)物质的量(mol)摩尔(mol)氢气1氧气2氧气40氯气13.探究活动(30分钟)(1)实验:教师组织实验,用盖有摩尔质量的糖果袋分发给每组学生。
学生将糖果质量称量,计算出所含物质的量。
教师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回答问题,“糖果袋中的物质的量是否相等?)(2)分析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为什么同质量的糖果袋中所含物质的量不同?”学生可以小组讨论并展示自己的答案。
4.拓展应用(20分钟)(1)例题:教师出一道综合应用题,学生计算学化学品中硝酸的物质的量,并结合已知氧化铁质量和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硝酸和氧化铁反应所需要的摩尔比例。
(2)讨论解答:学生将解答答案写在纸上,并展示给全班学生。
三、教学评价1.教学反馈: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讨论,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反馈。
第4讲 物质的量总结(1)
第4讲物质的量总结(1)知识点总结1.物质的量(1)概念:表示物质所含微粒数目多少的物理量。
(2)符号:n(3)单位:mol2.摩尔(1)概念: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每1mol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结构微粒。
(2)符号:mol(3)说明:①当描述物质的物质的量(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物质微粒的名称,不能是宏观物质名称;②常见的微观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电子、质子、中子或它们特定的组合;③当有些物质的微观粒子只有一种时,可以省略其名称。
【例1】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摩尔氧(B)1.5摩尔O2(C)2摩尔氢分子(D)摩尔是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E)0.5摩大米【例2】下列关于物质的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双选)A.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的7个基本单位之一B.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的粒子集体C.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D.是表示物质数量的单位3.阿伏加德罗常数(1)含义:实验测定12g 12C中碳原子的个数(2)符号:N A(3)单位:个/mol或mol-1(4)说明:①N A的基准是12g碳-12中的原子个数②12C不仅是摩尔的基准对象,而且还是相对原子质量的基准③N A是一个实验值,现阶段常取6.02×1023作计算④要注意N A与6.02×1023的区别【例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12g碳所含的原子数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B.阿伏加德罗常数没有单位C.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每摩尔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D.“物质的量”指物质的质量4.物质的量(n)、阿伏伽德罗常数(N A)和微粒数(N)之间的关系:N = n N A【例4】(1)0.5mol H2O中约含有个水分子,约含有个氢原子,约含有个氧原子;(2)3mol H2SO4中约含有个H2SO4,可以电离出mol H+,约含有个H+,可以电离出mol SO42-,约含有个SO42-;(3)4mol O2含有mol O原子;mol质子;【例5】5mol的CO2与8mol的SO2的分子数比是;原子数比是;电子数比是。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和相关单位;
2. 掌握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
3.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物质的量计算;
4. 培养学生对物质的量的概念的深刻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物质的量的概念:原子的物质的量、分子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的单位;
2. 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摩尔的概念、摩尔质量、摩尔体积、化学方程式与物质的量关系。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介绍物质的量的概念,引出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
2. 概念解释(10分钟)
解释原子的物质的量、分子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的单位的概念,并介绍物质的量的计算
方法。
3. 实例演练(15分钟)
通过具体的化学方程式,让学生进行物质的量的计算实例演练,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 讨论与分组练习(15分钟)
分组讨论物质的量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如溶液的浓度计算、气体的摩尔体积计算等,并
进行练习。
5. 实践操作(15分钟)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6. 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物质的量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四、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物质的量的知识;
2. 思考物质的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做简单调研。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物质的量的概念、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灵活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同时,通过实践操作和讨论,学生增强了对物质的量的认识和实践能力。
下节课可继续拓展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并引入相关的计算方法。
化学高考一轮复习课件第1章第4讲物质的量浓度
第 4 讲 物质的量浓度
基础盘点
一、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内容 物质的量浓度
质量分数
定义
以单位体积溶液里 含有多少摩尔溶质 来表示溶液组成的 物理量
用溶质质量与溶液质 量之比来表示溶液组 成的分数
溶质 的单 位
溶液 的单 位
_m_o__l_ ——L—
计算 公式
n _物___质__的__量___浓__度___c_B_=___V__
(2)含结晶水的物质如 CuSO4·5H2O CuSO4。
(3)特殊物质:如 NH3 溶于水后溶质为 NH3·H2O,但计算
浓度时是以 NH3 分子作为溶质。
2.准确计算溶液的体积
不能用水的体积代替溶液体积,应根据 V=mρ 求算。
例 1 在一定温度下,某饱和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为 V mL,溶液密 度为 d g/cm3,质量分数为 w,物质的量浓度为 c mol/L,溶液 中含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m g。 (1)用 w 来表示该温度下氢氧化钠的溶解度(S)为___________。 (2)用 m、V 表示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为___________。 (3)用 w、d 表示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为___________。 (4)用 c、d 表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
2.以配制 100 mL 1.0 mol/L NaCl 溶液为例。完成下列填空: (1)实验原理:c=Vn=Mm·V (2)实验仪器:主要有托盘天平、药匙、烧杯、 玻璃棒、 _1_0_0_m__L_容__量_ 瓶_、 胶头滴管 。 (3)实验步骤
①计算:需 NaCl 固体的质量为5.9g。 ②称量:用 托盘天平 称量 NaCl 固体。 ③溶解:将称好的 NaCl 固体放入烧杯中,用适量_蒸_ 馏__水__溶解。
第4讲物质的量浓度及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第4讲 物质的量浓度及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考纲解读] 1.能说出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
2.能按要求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会进行有关误差分析。
3.会根据物质的量与溶液的体积、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考点一特别提醒 这里V 是溶液的体积,它不是溶剂的体积,也不是溶剂和溶质的体积之和。
1.观察两个试剂瓶上的标签,回答下列问题。
(1)“5%硫酸铜溶液”中的5%是什么含义?(2)0.4 mol ·L-1 NaCl 溶液中的0.4 mol ·L-1表示的含义是什么?(3)从上述两种溶液中分别取出5 mL ,它们的浓度分别是 、 。
2.在一定温度下,某饱和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为V mL ,溶液密度为d g·cm -3,质量分数为w ,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 -1,溶液中含氢氧化钠的质量为m g 。
(1)用w 来表示该温度下氢氧化钠的溶解度(S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m 、V 表示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w 、d 表示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c 、d 表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硫酸镁溶液500 mL ,它的密度是1.20 g·cm -3,其中镁离子的质量分数是4.8%,则有关该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4.0%B.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2.4 mol·L-1C.溶质和溶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40D.硫酸根离子的质量分数是19.2%在复习此知识点时,要紧扣定义,由定义出发,运用守恒(溶质守恒、溶剂守恒等)及公式:c=nV、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00%进行推理,注意密度的桥梁作用,不要死记公式。
基础必做题 第二章 第4讲 物质的量 气体摩尔体积
第二章化学计量第4讲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A组基础必做题1.(2022·江西宜春月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B)①标准状况下,1 L HCl和1 L H2O的物质的量相同②标准状况下,1 g H2和14 g N2的体积相同③28 g CO的体积为22.4 L④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同,则它们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也相同⑤同温同体积下,气体的物质的量越大,则压强越大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A.①②③B.②⑤⑥C.②③⑥D.④⑤⑥[解析]标准状况下,1 L HCl的物质的量为1 L22.4 L·mol-1=122.4mol,但标准状况下H2O 为非气态,不能利用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①错误;标准状况下,1 g H2的物质的量为1 g2 g·mol-1=0.5 mol,14 g N2的物质的量为14 g28 g·mol-1=0.5 mol,两者物质的量相同,则其体积也相同,②正确;不一定是在标准状况下,不能够准确得出28 g CO的体积,③错误;两种物质只有都是气体时,物质的量才相同,则它们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相同,若物质的状态不确定,体积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④错误;由pV=nRT可知,同温同体积时,气体物质的量与压强成正比,则气体物质的量越大,压强越大,⑤正确;由pM=ρRT可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⑥正确。
综上所述,②⑤⑥正确,故选B。
2.(2022·河北衡水高三检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①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②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约6.02×1023个原子③6.02×1023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④氢原子的摩尔质量是1 g⑤HCl的摩尔质量等于1 mol HCl分子的质量⑥1 mol CO2中含有1 mol碳和2 mol氧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⑥D.全部[解析]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①错误;物质可能是由原子构成或分子、离子等构成,即1 mol物质中不一定都含约6.02×1023个原子,②错误;12 g 12C中所含原子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 mol-1,③错误;氢原子的摩尔质量是1 g·mol-1,④错误;摩尔质量与质量表示的意义不同,单位也不相同,HCl的摩尔质量与1 mol HCl分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相等,⑤错误;1 mol CO2中含1 mol CO2分子,⑥错误。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数学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数学
教学内容: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了解物质的量的定义,掌握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物质的量的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
教学步骤:
一、引入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物质的量的概念,让学生思考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分子的
个数之间的关系。
二、概念讲解
1. 定义:物质的量是物质中含有的物质粒子的数量,用单位摩尔来表示。
2. 计算方法: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分子的个数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常用的计算方法是:物质的量(mol)= 物质的质量(g)/ 分子的摩尔质量(g/mol)
三、案例分析
1. 例题一:一定质量的铁块中铁原子的个数是多少?
2. 例题二:30g氧气中氧分子的个数是多少?
3. 例题三:1mol硝酸的质量是多少?
四、练习训练
让学生进行物质的量的计算练习,加深对物质的量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
五、总结反思
对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进行总结归纳,让学生发现物质的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的物质的量计算题作业,巩固学生对物质的量的理解和计算技能。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来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注重培养学
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第一章第四讲 物质的量浓度及其溶液的配制
V(溶液)=
(80/1000d)L
C.3d /8
D.5d/ 8
c(SO42-)=
n(SO42-)/ V(溶液)
考点突破 实验探究 高考演练 课时训练
考点一 物质的量浓度及相关计算
解析: 题组二 关于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溶 解度的换算 4.(2014·试题调研)实验室使用的浓盐酸的 溶质质量分数为36.5%,密度为1.19 g·cm-3,则物质的量浓度是( B ) A.11.9 C.0.012 mol·L-1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四讲 物质的量浓度及其溶液的配制
考点突破 实验探究 高考演练 课时训练
考点一 物质的量浓度及相关计算
单位体积溶液里溶质B的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浓度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是用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也称为B的物质的量浓度,
c(Na2CO3)=n/V
=0.1mol/1L
=0.1 mol·L-1
c(Na+)=2c(Na2CO3)
=0.2 mol·L-1
考点突破 实验探究 高考演练 课时训练
考点一 物质的量浓度及相关计算
解析: 题组一 根据分类依据准确对物质进行分类 2.将10.6 g Na2CO3溶于水配成1 L溶液
根据电荷守恒(不考虑CO32-的 水解)
c(HCl)=
(1000mlx1.19g・ml1x36.5%)/
36.5g ・ mol-1x1L=
11.9 mol/L
B.11.9 mol·L-1 D.无法计算
考点突破 实验探究 高考演练 课时训练
第4讲 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的配制
考点互动探究
(续表)
数据 洗涤烧杯 2~3 次 液面离容 量 瓶颈刻度 线 1~2 cm 定容时,当液面离容量瓶颈刻度线 1~2 cm 时,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 否则容易导致液体体积超过刻度线,溶液浓度偏低 要求或解释 移液时洗涤烧杯 2~3 次是为了确保溶质全部转移入容量瓶中,否则会 导致溶液浓度偏低
考点互动探究
知识梳理
考点一 物质的量浓度及相关计算
1.物质的量浓度
(1)概念:表示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符号为 cB (2)表达式: 2.溶质的质量分数 (1)定义:用溶液中 溶质质量占溶液质量 (2)表达式:w= ,单位为 的百分比来表示溶液的组成。 。 ;单位: mol/L 。 。
[答案] (1)0.5 mol/L (2)1 mol/L 2 mol/L (3) 0.25 mol/L 1 mol/L
考点互动探究
题组训练
1.下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是1 mol· L-1的是 A.10 g NaOH 固体溶解在水中配成250 mL溶液 B.将80 g SO3溶于水并配成1 L的溶液 C.将0.5
考点互动探究
考点互动探究
知识梳理
考点二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置
100 mL
250 mL
刻度线 500 mL
1000 mL
考点互动探究
(2)容量瓶的使用 ①在使用前首先要检查是否漏水。具体操作如下:
②检查合格后,用蒸馏水洗涤干净。
考点互动探究
2.配制过程示意图
图1-4-1
考点互动探究
能引起误差的一些操作 砝码与物品颠倒(使用游码) 称量时间过长 NaOH 放在滤纸上称量 向容量瓶注液时少量溅出 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定容时,水多用滴管吸出
高中化学高考总复习 第四讲 物质的量及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溶质B的物质的量,V为溶液的体积。
-12-
第四讲 物质的量及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课标导引
知识整合
知识整合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1)容量瓶的使用
①常见的规格有50 mL、100 mL、250 mL、500 mL和1 000 mL等。
②容量瓶上标注有温度、刻度线和容积。
③使用容量瓶的第一步操作是检查是否漏水。
D.①和④
答案 D
解析 在过滤和向容量瓶转移溶液的操作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都
是引流。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通过搅拌使受热均匀;溶解时,玻
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故选D。
-18-
第四讲 物质的量及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课标导引
知识整合
知识整合
典例5关于容量瓶的使用,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使用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烧杯外
②溶解搅拌时,有部分液体溅出
③转移时有部分液体溅出
④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第二类:
⑤溶解时放热,且未冷却到室温
配制过
⑥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程误差
⑦定容时,加水超过刻度线,再用胶头滴管
分析
吸出多余部分
⑧加水至刻度线,上下颠倒摇匀后,发现液
面低于刻度线
⑨洗涤容量瓶后未干燥,容量瓶内有少量
蒸馏水
Hale Waihona Puke 知识整合知识整合课标导引
知识整合
知识整合
计算:m(NaCl)=1.0 mol·L-1×1 L×58.5 g·mol-1=58.5 g
称量:根据计算结果,称量NaCl固体
溶解:将称量好的NaCl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
搅拌,使NaCl固体全部溶解。
初三升高一衔接教材:第四讲 气体摩尔体积
第四讲气体摩尔体积课前小测: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质量,单位为摩尔。
()(2)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集合体的物理量,有专一单位。
()(3)阿伏加德罗常数就是一数值,约为6.02×1023。
()(4)2 mol H2O的摩尔质量为36 g·mol-1。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约6.02×1023个原子B.0.012 kg 12C含有约6.02×1023个碳原子C.在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时,应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D.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3.(1)9 g H2O的物质的量为,含有的氢原子数为。
(2)3.01×1023个H2SO4分子的物质的量为,质量为。
知识梳理:一、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物质体积大小的影响因素结论:(1)在同温同压条件下,粒子数相同的不同固态或液态物质的体积不相同。
(2)在同温同压条件下,粒子数相同的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相同。
二、气体摩尔体积1.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符号为V m,常用的单位:L·mol -1或L/mol。
2.表达式:气体摩尔体积=气体所占的体积气体的物质的量,即V m=Vn。
3.影响因素:气体摩尔体积的数值取决于气体所处的温度和压强。
温度越高,体积越大;压强越大,体积越小。
4.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 L·mol-1,常温常压下,V m≈24.5 L·mol -1。
标准状况下,1 mol O2与1 molCO2和CO混合气体的体积均约是22.4 L吗?5.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1)1个条件:必须为标准状况。
非标准状况下,1 mol气体的体积不一定是22.4 L。
因此在使用气体摩尔体积时,一定要看清气体所处的状态。
(2)1种状态:必须为气体。
如水、酒精、CCl4等物质在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
第四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质量互变规律
事物的质变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 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事物在
原有度的范围内的延续与渐进的中断。
第二节 质量互变规律
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标志 如果变化发生在度的关节点之内,则是量变。 如果变化发生在度的关节点之上,则是质变。 质变 量 关节点 变
质变
关节点
质量互变规律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即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推动, 通过对自身的否定而实现的自我 运动、自我发展。
否定之否定规律
辩证否定观的内容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一方面,通过否定克服了旧事物的 消极因素。
另一方面,通过否定,加进了一些 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这两方 面都体现了事物的发展。
否定之否定规律
否定之否定阶段是对事物的一种 新的肯定,这种新的肯定与第一阶段 的肯定具有某种类似性,某种相似的 本质和特征。好似对肯定阶段的一种 回复。所以,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具有曲折性和回复性。
否定之否定规律
事物发展完整过程 前进性、上升性与曲折性、回复性是统一 的。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不同的方面。事物的 运动和发展是既体现着前进性、上升性,又体 现着曲折性、回复性的统一过程。这就是在事
二、量变、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1、什么是量变、质变
2、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第二节 质量互变规律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质量互变规律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
质量互变规律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否定之否定规律
物质的量 说课稿
物质的量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摩尔的概念解决相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实验探索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探索实验,培养科学探索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
2. 掌握摩尔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摩尔的概念的内涵。
2. 运用摩尔的概念解决相关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原子、份子、离子的概念,并与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联系。
2. 新课讲解(15分钟)a. 引入物质的量的概念,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思量物质的量的含义。
b. 介绍摩尔的概念,解释摩尔是物质的量单位,并与质量进行比较。
c. 讲解摩尔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摩尔质量和摩尔体积的计算方法。
3. 实验探索(30分钟)a. 给出实验器材和化学品,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b.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计算物质的量,并进行相关讨论。
c. 教师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实验结果与物质的量的关系。
4. 拓展练习(20分钟)a. 给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摩尔的概念解决相关问题。
b.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匡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摩尔的计算方法。
5. 归纳总结(10分钟)a.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物质的量的概念和摩尔的计算方法。
b. 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问题和困惑。
六、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量筒、烧杯、试管、酒精灯等。
2. 化学品:氢氧化钠、盐酸等。
3. 练习题:摩尔的计算题目。
七、教学评价1. 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结果和结论等。
2. 练习题答案: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对答案进行评价和指导。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索的方式引入物质的量的概念,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探索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V666-高一化学-04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
陌生方程式计算 ★未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三步走) 1、写出已知或可能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2、判断反应类型(复分解反应或氧化还原反应) 3、配平:守恒原则(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元素守恒)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德街 20 号四层 邮编:100088 电话:82025511 传真:82079687
Hale Waihona Puke 高清视频学案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德街 20 号四层
邮编:100088 电话:82025511 传真:82079687
高清视频学案
2/3
(2)请计算: ①所加入盐酸中 HCl 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②原样品中 Na2CO3 和 NaHCO3 的质量各是多少? (百分数精确到 0.1%,质量精确到 0.01g) 解:
3/3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德街 20 号四层
邮编:100088 电话:82025511 传真:82079687
表格题 某碳酸钠固体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 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探究该固 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时,设计并完成以下实验。 ①取质量为 a g 的三个烧杯,各盛放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 25g; ②向三个烧杯中分别放入质量不同的固体样品; ③充分反应后,称量烧杯和剩余物的质量。实验数据如下表。
第四讲1物质的量浓度及相关计算教案
〔2020广东化学,6〕设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的数值,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 .1 mol 硫酸钾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n AB .乙烯和环丙烷〔C 3H 6 〕组成的28g 混合气体中含有3n A 个氢原子 C .规范状况下,22.4L 氯气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响转移的电子数为n AD .将0.1mol 氯化铁溶于1L 水中,所得溶液含有0.1n A答案 C解析 1molK 2SO 4 中含有阴离子物质的量为1mol ,那么所带电荷数为2n A ,A 错;乙烯和环丙烷混合气可表示为(CH 2)n ,因此氢原子数为:n A=4 n A ,B 错;Cl 2+2NaOH=NaCl+NaClO+H 2O ,Cl 2发作的歧化反响,标况下,22.4L 氯气约1mol ,此反响转移的电子数为n A ,C 正确;D 项要思索铁离子的水解,故D 错。
考点一 物质的量浓度1.物质的量浓度 2.溶质的质量分数 深度思索1 溶液中溶质的判别3Fe28.2.14gn n②从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取出恣意体积的溶液,其浓度相反,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同。
2.溶质的质量分数(1)概念:用溶质的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普通用百分数表示,也可用分数。
(2)表达式:w =m 质m 液×100%。
深度思索1 溶液中溶质的判别(1)与水发作反响的物质,溶质发作变化,水量增加,如:Na 、Na 2O 、Na 2O 2――→水NaOHCO 2、SO 2、SO 3――→水对应H 2CO 3、H 2SO 3、H 2SO 4 NH 3――→H 2O NH 3·H 2O(但仍按NH 3停止计算)(2)结晶水合物,溶质不变但水量增多,如CuSO 4·5H 2O ――→水CuSO 4,FeSO 4·7H 2O ――→水FeSO 4 2 混杂溶液的体积和溶剂的体积(1)不能用水的体积替代溶液的体积,尤其是固体、气体溶于水,普通依据溶液的密度停止计算:V =m (气体或固体)+m (溶剂)ρ(2)两溶液混合,溶液的体积并不是两液体体积的加和,应依据混合溶液的密度停止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考点梳理
1.理解物质的量(n )、摩尔质量(M )、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气体摩尔体积(V m )及物质的量浓度(C B )等重要概念。
2.掌握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相互关系及有关计算
3.阿伏加德罗定律
⑴阿伏加德罗定律:在同温、同压条件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⑵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
①同温同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或气体分子数之比。
关系式:
111
2
2
2
V n V n N N ==
②同温同体积: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或气体分子数之比。
关系式:
1112
2
2
P n N P n N ==
③同温度同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气体的摩尔质量之比或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关系式:
112
2
M M ρρ=
④同温度同压强同质量两种气体:其体积之比与摩尔质量成反比。
关系式:
122
1
V M V M =
注意:还可以归纳出其他的规律,对这些规律要理解及灵活运用。
4.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步骤: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移液→洗涤→定容→摇匀。
二.方法归纳
1.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与气体摩尔体积关系的换算
由已知一定量(质量、物质的量、体积等)去计算其中所含有微粒数(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等)N A 的值是近年高考中的热点,通常结合其他化学知识进行考查。
如:
(1)常温常压下,11.2L H 2所含的氢分子数为0.5N A 。
这句话叙述是错误的,22.4L · mol -1是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
在标准状况下,11.2L H 2物质的量为0.5 mol ;若非标准状况下则不一定为0.5 mol ,但也有可能。
(2)常温常压下,1g H 2所含氢分子数为0.5N A 。
这句话叙述则是正确的。
不论任何条件都有:n=m/M 。
(3)标准状况下,11.2L 水含有的分子数为0.5N A 。
这句话是错误的,在标况下,水不是气体。
在标况下不是气体的还有SO 3、辛烷、CCl 4等。
2.物质的量与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计算
(1)总
总n m M =
(m 总为气体总质量,n 总为气体总
物质的量
)(此公式也适合非气态物质)
(2)已知混合气体的体积分数或物质的量分数求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M M A ·a % + M B ·b %
+ M C ·c % + ……
(3)=M 22.4 (L/mol)×ρ (g/L) (4)=M M 已知·ρ相对
考点精练
1.B 2.D 3.D 4.D 5.B 6.B 7.D 8.A 9.C 10.A 11.B 12.D 13.B 14.D 15.C 16.D 17.A 18.B 19.C 20.D
学科综合
1.(1)K+O2点燃KO2,4KO2+2CO2== 2K2CO3+3O2
(2)67.2L
2.KCl: 64mol NH4Cl: 2mol (NH4)2SO4:24mol 3.(1)2.7mL
(2)①计算所需98%的浓H2SO4为2.7mL,
②用5mL量筒量取2.7mL98%的浓H2SO4,
③将浓H2SO4注入适量蒸馏水的烧杯中溶解,
④待冷却后将溶液转移入500mL容量瓶,
⑤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也注入容量瓶,
⑥加水至刻度1cm—2cm时,用胶头滴管定容,
⑦盖好瓶塞,将溶液摇匀,贴上标签,
(3)5mL量筒、500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
胶头滴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