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的技术要求

合集下载

模具技术要求

模具技术要求

模具技术要求-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模具技术要求一.模具材料及热处理要求1.拉延、成形类模具外板件拉延序凸模、凹模及压边圈使用GGG70L铸铁,淬火硬度HRC50-55;内板件凸模、凹摸及压边圈使用MoCr铸铁,淬火硬度HRC50-55。

特殊情况下须渗氮或TD处理(模具图纸会签时确认)。

变形剧烈及高强度钢板(抗拉强度≥350MPa)的制件应采用整体镶Cr12MoV;淬火硬度要达到HRC58—62。

基体采用HT300。

采用键槽与螺栓链接。

GGG70L铸件厂:天津虹岗或长城精工或经甲方认可的同等铸造品质铸造厂。

2.冲裁类模具普通板料零件料厚小于或等于1.2mm的刃口镶块可采用空冷钢(7CrSiMnMoV 或ICD-5),淬火硬度HRC55-60;料厚大于1.2mm的采用Cr12MoV材料,淬火硬度为HRC58~62。

料厚大于等于1.4mm的镶块采用波浪刃口。

高强度板的制件采用Cr12MoV材料,淬火硬度为HRC58~62。

所有凹模镶块、废料刀均采用背托,凹模采用镶块结构,凸模可采用整体结构。

模具基体采用HT300。

3.翻边、整形类模具中大型模具凹模镶块原则上应采用侧面固定式以便于调整;小型模具可采用整体式结构,料厚大于1.4mm的凹模采用镶块式。

零件料厚小于或等于1.2mm,材料可选用MoCr/7CrSiMnMoV;零件料厚大于1.2mm 的采用Cr12MoV或与之相当的材料(应取得甲方工艺认可,具体以会签为准)。

普通板料的制件凸模可采用合金铸铁,表面淬火硬度不低于HRC50;高强度板的制件采用Cr12MoV材料,淬火硬度为HRC58-62;如采用分体或镶块式基座(底板)可采用HT300的材料。

对于部分易拉毛部位,必要时需进行TD处理。

4.压料(退料)顶出器可采用铸造结构,但应根据其强度要求,决定用铸铁或球铁或铸钢材料(工艺会签时,甲方根据具体结构决定)。

模具技术要求

模具技术要求

外发模具技术要求为更好地满足模具使用厂家对模具制作技术方面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模具质量,规范生产节约质量成本,特制定本技术要求。

质量部负责外发模具的质量检验,制造部协助质量部做好外发模具的质量控制。

一、模具外观要求模具表面无油污、灰尘、无裂纹,无夹砂,模具外部标识牌齐全,并装在明显处。

模具的固、移模气室壁应有加力筋。

模具压边尺寸(宽不低于20mm,厚不低于22mm) 二、模具尺寸要求整体模具外形尺寸:K1214尺寸1490*1300mm,后窗尺寸1400*1200mm;K1418尺寸1890*1500mm,后窗尺寸1780*1380mm。

后封板使用材质:铝合金型材(国标6061)。

凸模厚度不低于12mm,凹模厚度不低于16mm。

紧固后封板的螺丝,螺丝位置最大中心距为120-130mm。

三、模具吊环、外接口要求模具使用吊环规格为M20,K1214整体模具要求4个,K1418整体模具要求4个。

每个吊环必须用M20螺母锁紧,然后将吊环和螺母用焊机焊死。

蒸汽、水冷、排水口的数量及规格(固、移模分半)。

1寸和1.5寸管古要求全丝或者两头带丝。

水冷管数量固模和移模为各2个,尺寸为1寸;蒸汽管数量为:K1214固模和移模1.5寸各4个;K1418固模和移模1.5寸各6个。

进气口必须装制不锈钢防护网进行防护。

排水口数量为:K1214固模和移模1.5寸各4个;K1418固模和移模1.5寸各6个。

四、模具顶针筒、料枪口要求K1214/K1418料枪为50*30“德式”料枪,料枪限位厚度20mm。

法兰螺栓M8X60,布置为三角型,配备螺母(国标M8)。

标准顶针盘为ф40X5或ф30X5,顶针杆径为ф12。

黄铜棒采用ф22*ф12规格,预留可调长度合理(不低于15mm),筒套完好无缺。

顶杆和料枪之间无干涉,螺栓孔与料枪法兰孔完全吻合,安装畅顺。

螺栓从背板内部往外安装,模具压板与模具接管无干涉。

五、模具密封要求固移模合模处采用Φ8圆形空芯硅胶条,斜面对接,高出平板1-1.5mm(安装时硅胶条自然伸展,不能有拉伸安装),模具四边各处转角为圆角过渡,整条密封槽的起点与结束点不允许定在模具外部,密封槽深6.5mm,槽口部宽7.5mm,槽底宽8mm;六、模具其他要求1、后档板:K1214模具后挡板数量不少于三处,K1418不少于4处,避让宽度不小于80mm。

模具技术要求

模具技术要求

模具技术要求一.模具材料及热处理要求1、拉延、成形类模具●外板件拉延序凸模、凹模及压边圈使用GGG70L铸铁,淬火硬度HRC50-55;内板件凸模、凹摸及压边圈使用MoCr铸铁,淬火硬度HRC50—55、特殊情况下须渗氮或TD处理(模具图纸会签时确认)。

●变形剧烈及高强度钢板(抗拉强度≥350MPa)得制件应采用整体镶Cr12MoV;淬火硬度要达到HRC58—62。

●基体采用HT300。

采用键槽与螺栓链接。

●GGG70L铸件厂:天津虹岗或长城精工或经甲方认可得同等铸造品质铸造厂。

2.冲裁类模具●普通板料零件料厚小于或等于1、2mm得刃口镶块可采用空冷钢(7CrSiMnMoV 或ICD-5),淬火硬度HRC55-60;料厚大于1。

2mm得采用Cr12MoV材料,淬火硬度为H RC58~62、料厚大于等于1。

4mm得镶块采用波浪刃口。

●高强度板得制件采用Cr12MoV材料,淬火硬度为HRC58~62、●所有凹模镶块、废料刀均采用背托,凹模采用镶块结构,凸模可采用整体结构、●模具基体采用HT300。

3.翻边、整形类模具●中大型模具凹模镶块原则上应采用侧面固定式以便于调整;小型模具可采用整体式结构,料厚大于1、4mm得凹模采用镶块式、●零件料厚小于或等于1、2mm,材料可选用MoCr/7CrSiMnMoV;零件料厚大于1、2mm 得采用Cr12MoV或与之相当得材料(应取得甲方工艺认可,具体以会签为准)。

●普通板料得制件凸模可采用合金铸铁,表面淬火硬度不低于HRC50;高强度板得制件采用Cr12MoV材料,淬火硬度为HRC58—62;如采用分体或镶块式基座(底板)可采用HT300得材料。

●对于部分易拉毛部位,必要时需进行TD处理。

4.压料(退料)顶出器可采用铸造结构,但应根据其强度要求,决定用铸铁或球铁或铸钢材料(工艺会签时,甲方根据具体结构决定)。

5.其它部件材质及热处理按国家标准执行。

二。

模具结构及技术要求1.模具结构1、1模具结构采用单动式,原则上按甲方认可得乙方提供得结构式样(模具需满足自动化线要求)。

模具技术要求及验收标准

模具技术要求及验收标准

模具技术要求及验收标准
需方:(以下简称甲方)
供方:(以下简称乙方)
甲乙双方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经协商一致,甲方委托乙方制作模具,甲方与乙方签订一次性采购合同,乙方需遵守以下标准要求;
一. 图纸及技术资料的提供:
1) 甲方提供乙方需要开发模具的产品样品或图纸和检验标准,乙方按照甲方要求负责模具设计,并需得到甲方确认方可制作。

三技术要求以及质量要求:
1) 模具必须按甲方提供的样品或图纸要求制造,保证模具制作出符合要求的产品。

2) 乙方制作的模具应保证产能20万模量产品的使用寿命。

3) 乙方制作的模具如有镶针应再交付模具时配备2套以上镶针。

4) 乙方需保证模具在甲方设备上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5)模具刻字标准按HP SO25-2006和Q-HQD166-93THB执行。

四. 模具验收和产品验收交付及不合格处理:
1)甲方按确认的产品样品或图纸验收。

2)乙方所交模具产品样件11模分模包装和硬度实验料块,经甲方技术、质检验收合格后通知乙方发模具到甲方,甲方生产试制一个班合格方可做是否合格判定,验收合格通知乙方开票。

验收不合格的,由乙方修正或重做,由于乙方原因造成外观不合格,成型后挠曲、变形而需改良制件成型状况,以及尺寸难以控制造成的零件间配合不良状况引起的修改、制作的一切费用由乙方承担。

3)试生产标准按照双方约定视频或图文资料执行。

五、模具的所有和使用
1、乙方开发的模具归甲方所有(包括准确的模具数模等数据性文件)。

模具制造方面的技术要求(中英文)

模具制造方面的技术要求(中英文)

有关模具制造方面的技术中英文要求 -1.一般技术要求:零件去除氧化皮。

零件加工表面上,不应有划痕、擦伤等损伤零件表面的缺陷。

去除毛刺飞边。

2.热处理要求:经调质处理,HRC50~55。

零件进行高频淬火,350~370℃回火,HRC40~45。

渗碳深度0.3mm。

进行高温时效处理。

3.公差要求:未注形状公差应符合GB1184-80的要求。

未注长度尺寸允许偏差±0.5mm。

铸件公差带对称于毛坯铸件基本尺寸配置。

4.零件棱角:未注圆角半径R5。

未注倒角均为2×45°。

锐角倒钝。

5.装配要求:各密封件装配前必须浸透油。

PlasticNotes: unless otherwise specified1.interpret dimensions and tolerances per asme y-14.5m-1994.2.drawings are for inspection purposes only. Controlling geometry is governed by the 3d model. Use spi commercial tolerances for the specified material as a maximum.3.Process control dimensions indicated by ●Functionally critical dimensions which cpk date are required indicated by ■Functionally important dimensions indicated by ◆4.Material: PS-HI. up to 0% regrind allowed.See material table for more specifications.5.Draft per 3d solid unless otherwise specified+ dimensioning increases with indicated draft per side-dimensioning decreases with indicated draft per side6.Surfaces to be textured as indicated.7.Finish on all part surfaces to be spi b3 except as indicated.8.All surfaces to be free of dust. Oil and other contaminants.9.Mold release agents are not allowed.10.Break all sharp edges and corners to maximum 0.2mm radius.11.Flash and parting line mismatch not to exceed 0.1mm.12.Place following part information in this location.塑料品:注释:除非另有说明1.解释尺寸给每asme y-14.5m-1994.定公差2.此草案只用以检查目的,控制几何管理。

模具开发技术要求

模具开发技术要求

模具技术要求1.1 模具总体要求1.1.1 模具寿命:模具使用寿命不少于30万冲次。

(在正常使用和定期维护保养前提下以 5000 冲次为不修模的期限)。

1.1.2 各个阶段的冲压件尺寸合格率:开发阶段OTS1 OTS2 PPV PP SOP 备注关键尺寸合格率100% 100% 100% 100% 100%全尺寸合格率85% 90% 95% 100% 100%1.2 设计制造要求1.2.1 在模具从设计到验收的过程中,应以零件为单位建立模具档案,至少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内容:缺陷风险分析记录、模具设计会签记录、会议纪要、更改记录、模具制造计划以及实际进度记录、试模记录、模具铸件质保书、冲压零件检测记录、模具刃口材料及硬度、模具焊接图、模具检查记录等。

1.2.2 模具所使用的材料及其加工、供货、调试和移交须符合订货技术要求,以及国家现行的模具技术标准和规范,劳动安全保护,环保及公认的常识性机械、模具知识及买方的相关规定。

1.2.3 预验收保证零件(拉延的凹模、凸模、压边圈,成型块、切刀等)技术工艺可靠并且无堆焊。

模具卖方因零件修改或模具缺陷而进行的堆焊(包括使用的电焊条)须经过买方认可。

买方决定是否允许堆焊,以何种方式堆焊。

1.2.4 起重装置:对于大型模具(模具长度大于等于1800mm),采用插销式吊耳(PIN TYPE HOOK),插销式吊耳应配有自锁功能起重棒。

每套模具配起重棒4根;对于中小型模具(模具长度小于1800mm),采用4根铸入式起重棒;考虑到模具的叠放,吊耳、起重棒要满足承受两倍模具自重的要求。

1.2.5 在设计上必须考虑铸造工艺性、加工工艺性和维修方便性。

模具铸件本体为实型铸造(特别说明,铸造实型要求为整体数控铣,必须选择密度较大的泡沫,数控完成后必须手工打磨表面平整,不允许出现泡沫颗粒,保证铸件外观质量,手工粘贴泡沫模型时,同样保证铸件的外观质量)。

所有铸件必须经过退火处理,不允许有疏松,气孔,夹渣等等铸造缺陷,外表清砂良好。

模具工艺技术要求

模具工艺技术要求

模具工艺技术要求模具工艺技术是指在模具制造过程中,为了使模具能够满足产品的设计要求和生产需求,需要具备一定的工艺技术要求。

以下是模具工艺技术要求的内容。

首先,模具工艺技术要求在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产品的结构形式和工艺要求,制定出合理的模具设计方案。

模具的结构设计要科学合理,能够进行有效的成型,使用寿命长,并且保证成型件的质量符合要求。

同时,还要根据产品的不同特点选择合适的模具材料,以提高模具的耐磨性和热变形能力。

其次,模具工艺技术要求在模具制造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工艺参数。

包括材料的选择和处理,冷热处理工艺的选择,机床和刀具的选择等。

在加工过程中,要掌握好切削速度、进给量、切削深度等参数,以保证模具加工的精度和表面质量。

同时,在装配过程中要做好模具的调试和校验工作,确保模具的正常运行和稳定性。

再次,模具工艺技术要求在模具使用过程中要注意模具的保养和维护。

定期进行清洁和润滑,防止模具表面生锈和损坏,延长其使用寿命。

同时,在使用过程中要及时检查模具的各个部件是否存在磨损和松动现象,及时进行修复和调整,避免因为模具损坏而影响生产进度。

最后,模具工艺技术要求在模具使用过程中要加强质量管理,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

要对模具的使用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以提高模具的使用效率和稳定性。

同时,要加强与生产技术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及时了解产品的设计变更和工艺调整,以便及时调整模具的使用方法和参数。

综上所述,模具工艺技术要求是模具制造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一系列技术要求。

只有通过合理的设计,科学的制造和规范的使用,才能保证模具的使用寿命和工作效果,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模具工艺技术要求对提高模具制造水平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模具技术要求

模具技术要求

模具技术要求.模具材料及热处理要求1. 拉延、成形类模具外板件拉延序凸模、凹模及压边圈使用GGG70铸铁,淬火硬度HRC50-55内板件凸模、凹摸及压边圈使用MoCr铸铁,淬火硬度HRC50-55特殊情况下须渗氮或TD处理(模具图纸会签时确认)。

变形剧烈及高强度钢板(抗拉强度》350MPa的制件应采用整体镶Cr12MoV淬火硬度要达到HRC5—8 62。

基体采用HT300采用键槽与螺栓链接。

GGG7 0铸件厂:天津虹岗或长城精工或经甲方认可的同等铸造品质铸造厂。

2. 冲裁类模具普通板料零件料厚小于或等于1.2mm的刃口镶块可采用空冷钢(7CrSiMnMoV或ICD-5), 淬火硬度HRC55-60料厚大于1.2mm的采用Cr12MoV材料,淬火硬度为HRC5&62。

料厚大于等于1.4m m的镶块采用波浪刃口。

高强度板的制件采用Cr12MoV材料,淬火硬度为HRC5&62。

所有凹模镶块、废料刀均采用背托,凹模采用镶块结构,凸模可采用整体结构。

模具基体采用HT300。

3. 翻边、整形类模具中大型模具凹模镶块原则上应采用侧面固定式以便于调整;小型模具可采用整体式结构,料厚大于1.4m m的凹模采用镶块式。

零件料厚小于或等于1.2mm,材料可选用MoCr/7CrSiMnMoV零件料厚大于1.2mm的采用Cr12MoV或与之相当的材料(应取得甲方工艺认可,具体以会签为准)。

普通板料的制件凸模可采用合金铸铁,表面淬火硬度不低于HRC50高强度板的制件采用Cr12MoV材料,淬火硬度为HRC58-62如采用分体或镶块式基座(底板)可采用HT300 的材料。

对于部分易拉毛部位,必要时需进行TD处理。

4. 压料(退料)顶出器可采用铸造结构,但应根据其强度要求,决定用铸铁或球铁或铸钢材料(工艺会签时,甲方根据具体结构决定)。

5. 其它部件材质及热处理按国家标准执行。

二.模具结构及技术要求1. 模具结构1.1 模具结构采用单动式,原则上按甲方认可的乙方提供的结构式样(模具需满足自动化线要求)。

压铸模具的技术要求文档

压铸模具的技术要求文档

压铸模具的技术要求文档压铸模具是现代工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种模具,用于制造各种金属制品。

压铸模具的技术要求非常高,对模具的设计、制造、使用等方面都有相应的要求。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详细介绍压铸模具的技术要求。

一、设计要求1.模具结构设计要合理,要考虑到产品的结构特点、工艺要求等因素,并保证在模具使用中有较高的稳定性和精度。

2.模腔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充型性、冷却性、顶出性等要素,确保产品成型质量稳定。

3.模具的开口方式、进料方式等设计要符合产品要求,并能保证模具的安全操作。

二、材料要求1.模具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刚性、韧性和耐磨性,能够承受较大的冲击负荷和高温环境,如工具钢、合金钢等。

2.模具的热处理要求良好,能够使模具硬度均匀、稳定,延长使用寿命。

三、制造要求1.模具加工要求高精度、高质量,要保证模具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

2.维修和保养要定期进行,及时处理模具的磨损、损伤等问题,确保模具的正常使用和寿命。

四、使用要求1.模具的操作人员要具备一定的技能和经验,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保证操作的安全和准确性。

2.模具的使用环境要保持清洁、干燥,避免灰尘、水汽等对模具的损坏。

3.模具的顶出装置、冷却装置等要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

五、质量控制要求1.模具的尺寸精度、表面质量等要进行严格的检测和控制,保证产品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定期对模具进行检测和维修,及时发现并解决模具的问题,防止因模具问题引起的产品质量问题。

总结:压铸模具的技术要求非常高,对模具的设计、制造、使用等方面都有严格要求。

只有合理的设计,良好的材料和制造工艺,正确的使用和维护,才能保证模具的高质量和长寿命,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充分重视压铸模具的技术要求,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确保模具的高效稳定运行。

冲压模具设计规范

冲压模具设计规范

冲压模具设计规范
一、技术要求
1、模具加工精度要求
根据被冲片的尺寸和形状,冲压模具的加工精度应高于单位被冲片的尺寸允许偏差值。

2、安装位置要求
1)模具的安装位置应能满足冲压过程中被冲片的移动、弯曲和偏转等要求。

2)冲压模具的安装位置要符合模具本身结构特性的要求,如较大的连接件等。

3、设计要求
1)冲压模具的开动和停止应能稳定可靠,冲击力应能均匀分散。

2)对于较大型的冲压模具,应采用多点位置安装的方式,以达到均固的效果。

3)冲压模具的结构应能考虑冲压过程中被冲片反弹,扭曲和偏移的问题,确保正常冲压,减少模具损坏的可能。

4)冲压模具的结构应考虑冲压过程中的断层、弯曲和切缝等复杂问题,以确保被冲片的稳定性。

二、材料要求
1、原材料要求
1)冲压模具原材料应根据被冲片的材料特性、冲压工艺及模具的使用
寿命等因素确定,一般采用合金钢等。

2)冲压模具的原材料应考虑冲压过程中对其断裂、变形、冲击力以及
模具热处理等要求。

3)冲压模具的原材料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保证模具的正常使用。

2、表面处理要求
冲压模具的表面处理要根据不同应用环境确定。

发泡模具技术要求

发泡模具技术要求

发泡模具技术要求
发泡模具技术要求涵盖多个方面,具体如下:
1. 尺寸精度与表面质量:
模具的尺寸精度必须满足产品设计要求,确保铸件或塑料发泡产品的尺寸稳定性和准确性。

模具工作面的表面粗糙度要控制在指定范围内,如Rz 6.3微米以下,以保证产品质量及脱模效果。

2. 材料性能:
发泡模具应选用导热性良好、耐高温、抗腐蚀和具有一定强度韧性的材料制作,确保模具在发泡过程中热量分布均匀且不易变形或损坏。

对于不同类型的发泡工艺(如聚氨酯发泡、PVC发泡等),模具材料的选择还应考虑其对树脂材料的化学兼容性以及模具的耐用性。

3. 结构设计与加工工艺:
发泡模具的设计需合理规划气孔位置和大小,确保气体均匀分散并形成良好的泡沫结构。

合理设置浇注系统和排气通道,减少气泡缺陷的发生。

模具各部件之间结合严密,配合间隙合适,避免漏浆或溢料,同时做好润滑和防锈处理。

4. 使用与维护: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轻拿轻放,防止模具因冲击或重力导致变形。

使用后及时清洁模具内残留物,并使用适当的脱模剂进行保养,
以防结皮和粘模现象。

存储时将模具从模架上取下平放,锁紧模具扣件,防止变形,并定期涂抹润滑剂防止生锈。

5. 模具共用性与标准化:
根据生产需求,尽量设计可共用的模架结构,提高模具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综合上述因素,发泡模具的设计、制造和使用均需严格遵循相关工艺和技术规范,才能确保发泡产品的质量和生产过程的稳定性。

模具技术要求【范本模板】

模具技术要求【范本模板】

模具技术要求一.模具材料及热处理要求1.拉延、成形类模具●外板件拉延序凸模、凹模及压边圈使用GGG70L铸铁,淬火硬度HRC50—55;内板件凸模、凹摸及压边圈使用MoCr铸铁,淬火硬度HRC50-55.特殊情况下须渗氮或TD处理(模具图纸会签时确认).●变形剧烈及高强度钢板(抗拉强度≥350MPa)的制件应采用整体镶Cr12MoV;淬火硬度要达到HRC58—62。

●基体采用HT300。

采用键槽与螺栓链接。

●GGG70L铸件厂:天津虹岗或长城精工或经甲方认可的同等铸造品质铸造厂。

2.冲裁类模具●普通板料零件料厚小于或等于1。

2mm的刃口镶块可采用空冷钢(7CrSiMnMoV 或ICD-5),淬火硬度HRC55—60;料厚大于1.2mm的采用Cr12MoV材料,淬火硬度为HRC58~62。

料厚大于等于1。

4mm的镶块采用波浪刃口。

●高强度板的制件采用Cr12MoV材料,淬火硬度为HRC58~62。

●所有凹模镶块、废料刀均采用背托,凹模采用镶块结构,凸模可采用整体结构。

●模具基体采用HT300.3.翻边、整形类模具●中大型模具凹模镶块原则上应采用侧面固定式以便于调整;小型模具可采用整体式结构,料厚大于1.4mm的凹模采用镶块式。

●零件料厚小于或等于1.2mm,材料可选用MoCr/7CrSiMnMoV;零件料厚大于1.2mm 的采用Cr12MoV或与之相当的材料(应取得甲方工艺认可,具体以会签为准)。

●普通板料的制件凸模可采用合金铸铁,表面淬火硬度不低于HRC50;高强度板的制件采用Cr12MoV材料,淬火硬度为HRC58—62;如采用分体或镶块式基座(底板)可采用HT300的材料。

●对于部分易拉毛部位,必要时需进行TD处理。

4.压料(退料)顶出器可采用铸造结构,但应根据其强度要求,决定用铸铁或球铁或铸钢材料(工艺会签时,甲方根据具体结构决定)。

5.其它部件材质及热处理按国家标准执行。

二.模具结构及技术要求1.模具结构1。

模具设计技术要求

模具设计技术要求

模具设计技术要求
以下是 6 条模具设计技术要求及例子:
1. 模具的精度那可是超级重要的呀!就好比建房子,根基不稳怎么行呢?想象一下,要是模具精度不够,生产出来的东西尺寸都不对,那不是浪费大家的时间和精力嘛!比如说制造一个手机壳的模具,如果精度出问题,那生产出来的手机壳还怎么能完美贴合手机呢?我们可得把精度牢牢把控住呀!
2. 模具的材料选择可不能马虎哟!这就跟选食材做饭一样,得挑好的呀!要是选个差劲的材料,它能经得住反复使用吗?就像做蛋糕的模具,要是材料不好,用几次就变形了,那不是糟糕透顶啦!所以咱得精心挑选合适的材料,确保它耐用又可靠呀!
3. 模具的结构设计得合理呀!这可关系到整个生产过程顺不顺畅哦!它就像一部机器的运转系统,不合理的话不就卡壳啦?比如说设计一个汽车零部件的模具,结构不合理,脱模都困难,还怎么高效生产呢?咱们得好好琢磨琢磨这结构设计呢!
4. 模具的冷却系统也是关键呀!这就像人在大热天需要降温一样。

没有好的冷却系统,生产速度能快得起来吗?好比注塑模具,冷却不行的话,成型时间长,效率多低呀!我们一定得重视这个冷却系统呀,让它发挥最大作用!
5. 模具的维护保养可不能忘啊!这就像爱护自己的宝贝一样。

不保养它,它能一直好用吗?你想啊,一个长期不保养的模具,各种问题都会冒出来,那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嘛!所以呀,要定期给模具做个检查、保养护理啥的,让它一直健健康康的呀!
6. 模具的设计创新多重要呀!这就像给自己的生活加点新花样一样。

一直守着老一套,能有进步吗?看看人家那些厉害的模具设计,多么有创意呀!咱也不能落后呀,要大胆去尝试新的设计思路,说不定就能做出让人惊艳的模具呢!
总之,模具设计技术要求可多了去了,每一条都得认真对待,这样才能做出好的模具,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呀!。

冲压模具技术要求

冲压模具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1.冲裁凸凹模刃口间隙不均匀度≤0.03mm;2.成形凸凹模刃口间隙不均匀度≤0.06mm;3.模具闭合时,长宽高尺寸为405×343×;模具开启时,卸料板行程为21.5mm;4.本模具采用开式压力机J23—63;5.检查各个活动机构是否适当,保证没有松动和卡死现象,导柱和导套之间的相对运动既能保持精度又无阻滞现象,模具的开合过程流畅;6.装配后进行试模验收,推出机构与其他零部件不得有干涉现象,制件质量要达到设计要求,不能有变形,如有不妥,修模再试;7.模具制造按GB2854—81“冷冲模架技术条件”和GB2870—81“冷冲模零件技术条件”的有关规定执行,模架按Ⅰ级精度验收;8.制件表面不平度≤0.15mm;技术要求1.冲裁凸凹模刃口间隙不均匀度≤0.03mm;2.成形凸凹模刃口间隙不均匀度≤0.06mm;3.模具闭合时,长宽高尺寸为405×343×;模具开启时,卸料板行程为21.5mm;4.本模具采用开式压力机J23—63;5.检查各个活动机构是否适当,保证没有松动和卡死现象,导柱和导套之间的相对运动既能保持精度又无阻滞现象,模具的开合过程流畅;6.装配后进行试模验收,推出机构与其他零部件不得有干涉现象,制件质量要达到设计要求,不能有变形,如有不妥,修模再试;7.模具制造按GB2854—81“冷冲模架技术条件”和GB2870—81“冷冲模零件技术条件”的有关规定执行,模架按Ⅰ级精度验收;8.制件表面不平度≤0.15mm;技术要求1.本模具为倒装落料拉深冲孔复合模,由于要求在凸缘上冲孔,故要在拉深完全完成的前提下进行冲孔.2.该模具闭合高度为233mm.3.本模具使用J21-25开式压力机.4.模具制造按照GB2854-81"冷冲模架技术条件"和GB2870-81"冷冲模零件技术要求"的有关规定执行.5.冲裁与拉深间隙都要均匀.冲裁双边间隙Zmin=0.1mm Zmax=0.14mm,拉深双边间隙Z=1.1mm6.导柱导套的轴线与模座上下面垂直公差为4级.。

模具技术要求

模具技术要求

模具技术要求一.模具材料及热处理要求1、拉延、成形类模具●外板件拉延序凸模、凹模及压边圈使用GGG70L铸铁,淬火硬度HRC5055;内板件凸模、凹摸及压边圈使用MoCr铸铁,淬火硬度HRC5055。

特殊情况下须渗氮或TD处理(模具图纸会签时确认)。

●变形剧烈及高强度钢板(抗拉强度≥350MPa)得制件应采用整体镶Cr12MoV;淬火硬度要达到HRC58—62。

●基体采用HT300。

采用键槽与螺栓链接。

●GGG70L铸件厂:天津虹岗或长城精工或经甲方认可得同等铸造品质铸造厂。

2、冲裁类模具●普通板料零件料厚小于或等于1、2mm得刃口镶块可采用空冷钢(7CrSiMnMoV 或ICD5),淬火硬度HRC5560;料厚大于1、2mm得采用Cr12MoV材料,淬火硬度为HRC58~62。

料厚大于等于1、4mm得镶块采用波浪刃口。

●高强度板得制件采用Cr12MoV材料,淬火硬度为HRC58~62。

●所有凹模镶块、废料刀均采用背托,凹模采用镶块结构,凸模可采用整体结构。

●模具基体采用HT300。

3.翻边、整形类模具●中大型模具凹模镶块原则上应采用侧面固定式以便于调整;小型模具可采用整体式结构,料厚大于1、4mm得凹模采用镶块式。

●零件料厚小于或等于1、2mm,材料可选用MoCr/7CrSiMnMoV;零件料厚大于1、2mm 得采用Cr12MoV或与之相当得材料(应取得甲方工艺认可,具体以会签为准)。

●普通板料得制件凸模可采用合金铸铁,表面淬火硬度不低于HRC50;高强度板得制件采用Cr12MoV材料,淬火硬度为HRC5862;如采用分体或镶块式基座(底板)可采用HT300得材料。

●对于部分易拉毛部位,必要时需进行TD处理。

4.压料(退料)顶出器可采用铸造结构,但应根据其强度要求,决定用铸铁或球铁或铸钢材料(工艺会签时,甲方根据具体结构决定)。

5.其它部件材质及热处理按国家标准执行。

二.模具结构及技术要求1.模具结构1、1模具结构采用单动式,原则上按甲方认可得乙方提供得结构式样(模具需满足自动化线要求)。

模具装配的技术要求

模具装配的技术要求

模具装配的技术要求
1. 精度要求,模具装配需要保证各零部件的加工精度和装配精度,以确保模具的工作精度和稳定性。

这包括了零件的尺寸精度、
形位公差、表面质量等方面的要求。

2. 表面处理要求,模具装配中需要对零部件进行表面处理,如
研磨、打磨、镜面抛光等,以确保零部件的表面质量和几何形状满
足要求,同时提高模具的耐磨性和抗腐蚀能力。

3. 装配工艺要求,装配工艺是模具装配的关键,需要根据零部
件的特点和要求,采用合适的装配工艺,包括装配顺序、装配方法、装配工装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装配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4. 材料要求,模具装配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包括模具零部件
的材料和装配用的胶粘剂、润滑剂等材料,以确保模具的使用性能
和寿命。

5. 检测要求,模具装配完成后需要进行严格的检测和试验,以
确保模具的各项性能指标符合要求,包括尺寸测量、装配间隙、运
动性能等方面的检测要求。

总的来说,模具装配的技术要求包括精度要求、表面处理要求、装配工艺要求、材料要求和检测要求等多个方面,只有严格按照这
些要求进行装配,才能保证模具的质量和性能。

模具通用技术要求

模具通用技术要求

常州远方活塞制造有限公司C H A N G Z H O U Y U A N F A N G P I S T O N C O.,L T D文件类型:文件编号:文件版本:模具技术要求年月日批准年月日实施编制校对审核版本号标记处数更改文件号签名日期批准技术要求1、应用范围此技术要求仅适用于模具。

2、模具制作依据铸造工艺图、图纸或三维图形。

如按图纸自制的三维,需经本公司审核认可。

2.1 模具的几何形状与尺寸应符合3D文件要求。

2.1.1模具形位公差应符合GB/T 1184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的规定。

2.1.2 工件形体与装配定位基准的位置极限偏差为±0.2mm。

2.1.3 铸造模具加工表面不允许有任何铸造缺陷。

非加工表面不得有缩孔、裂纹和任何穿透性缺陷,不得有影响结构强度的密集气泡存在。

2.1.4 模具锐角除工艺要求外必须倒钝R1~R2,不得存在飞边、毛刺或划痕,影响起模完整性。

2.1.5 模具工作表面表面粗糙度Ra≤1.6。

2.1.6 底板、芯盒投产时要一次性成型做出,不允许补、贴或焊接。

2.2配合2.2.1芯头与芯座间隙配合,间隙除工艺要求外,一般为1~2mm/单边。

2.2.2 芯盒定位销定位准确,拼合起来不能有错位。

2.2.3 芯盒把手和锁紧装置配齐,把手设置要方便操作,锁紧装置要求锁紧效果好,灵活方便。

2.2.4 活块与芯盒主体配合时应无间隙,且利于活块放置与抽取,并留有起模把手。

2.2.4 射芯模按本公司现有设备配作,要求模样开合运行平稳。

3、模具制作材料模具制作材料应保证模具尺寸的稳定和模具使用寿命。

芯盒、外模、托板材料采用铸铝,型板、芯盒刮砂面覆板材料采用球铁。

4、模具强度要求4.1 外模、芯盒主体壁厚不能小于15mm,受力部位厚度应大于25mm。

在保证壁厚、结构和强度要求的前提下,芯盒和外模重量应尽量减轻。

模具应根据强度要求均匀分布加强筋,以防模具变形。

4.2 型板厚度不得小于20mm,箱把部位应加强,起模震箱部位壁厚不小于40mm或用其他方式加固。

注塑模具技术要求

注塑模具技术要求

注塑模具技术要求注塑模具技术是一种制造精密塑料产品的常用方法,它要求模具具备高精度、高质量和高稳定性。

在注塑模具技术中,不仅要求模具具备高度精密度,还需要考虑到产品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加工工艺和模具寿命等因素。

下面将详细介绍注塑模具技术的要求。

首先,注塑模具技术要求模具具备高精密度。

在实际注塑过程中,模具的尺寸和形状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精度。

因此,注塑模具需要具备高度的精确度,确保产品的尺寸稳定性和一致性。

模具的尺寸精确度包括成型产品的尺寸精度和形状精度。

尺寸精度要求模具的加工精度高,能够满足产品的设计要求。

形状精度要求模具的结构设计合理,能够保持产品的形状和外观。

其次,注塑模具技术要求模具具备高质量。

高质量的注塑模具能够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模具的高质量要求模具材料具备良好的机械性能和耐磨性。

模具材料要求具备高硬度、高强度、高耐磨性和高耐蚀性,以满足长期稳定生产的要求。

同时,模具的制造工艺也对模具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注塑模具的制造过程要求工艺精细,采用先进的加工设备和工艺,确保模具具备高质量和高稳定性。

再次,注塑模具技术要求模具具备高稳定性。

模具在注塑过程中承受着较大的压力和热扩散,所以模具需要具备高稳定性以保证生产质量和产品精度。

模具的高稳定性要求模具具备一定的刚性和稳定性,能够承受外部压力而不发生形变。

此外,模具需要具备良好的散热性能,以保证模具温度的稳定性,防止产品变形或缺陷的产生。

最后,注塑模具技术要求模具具备较长的使用寿命。

模具作为生产工具,一般需要经历较多的注塑周期才能收回成本。

因此,模具需要具备较长的使用寿命以减少更换频率和生产成本。

模具的使用寿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模具材料、模具设计、模具加工工艺和使用条件等。

因此,注塑模具的制造要求模具具备高硬度、高耐磨性和高抗腐蚀性,同时要注意模具的设计合理性和使用条件的控制,以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总之,注塑模具技术在市场中非常重要,对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

模具制造的基本要求

模具制造的基本要求

模具制造的基本要求制造精度高、使用寿命长、制造周期短、模具成本低。

模具的技术要求1).模具部件应拥有较高的强度、刚度、耐磨性、耐冲击性、淬透性和较好的切削加工性。

2).模具部件的形状、尺寸精度要求高,表面粗拙度数值要求低。

3).模具部件的标准化。

4).模具凸凹模之间的应拥有合理的空隙。

模具加工特色:不用或少用专用工具、原则上采纳通用刀具、尽可能采纳通用的量具查验、模具加工多数使用通用机床。

毛坯的种类:铸件毛坯、锻件毛坯、型材毛坯毛坯种类的选择:模具图纸的规定、模具部件的构造形状和几何尺寸、生产批量、模具部件的资料及对资料组织和力学性能的要求。

模具加工方法:机械加工、特种加工、塑性加工、锻造、焊接。

机械加工的长处:生产率高、加工精度高。

弊端:复杂形状工件加工速度慢、硬资料难加工、资料利用率不高、要求操作工娴熟。

车削夹具:三爪卡盘、四爪单动卡盘、花盘。

圆弧面加工用展转工作台仿形加工:依据早先加工好的样板或模型为仿形依照,加工时触头在样板上挪动,刀具做同步运动,在工件上加工出与靠模一致的模型。

仿形加工三因素:靠模、触头、铣刀。

仿形铣削加工方式:平面轮廓仿形、立体轮廓仿形(水平、垂直)。

磨削垂直平面装夹方式:精细平口钳 / 精细角铁 +平行夹头 / 导磁角铁 +平行垫铁 / 精细 V 形铁 + 夹爪内圆磨削夹具:较短的套筒类部件用三爪自安心卡盘,矩形凹模孔和动、定模板型孔用四爪单动卡盘成形磨削(成形砂轮,成形夹具磨削定义)一,成形砂轮磨削法:成形砂轮磨削法是指利用工具将砂轮修整成与工件型面完整符合的相反型面,以此磨削工件。

进而获取所需形状的加工方法。

二,成形夹具磨削法成形夹具磨削法是指将工件置于成形夹具上,利用夹具调整工件的地点,是工件在磨削过程中作定量挪动或转动,由此获取所需形状的加工方法。

全能夹具(磨削时要变换尺寸)所以需要将工件的设计尺寸换算为工艺尺寸光学曲线磨床成形磨削法在光学曲线磨床长进行成形磨削是利用光学投影放大系统将工件的投影放大到屏幕上(一次只好磨几mm)坐标磨床的三个运动主轴行星运动砂轮自转来去运动镗削加工孔加工精度: IT6~IT5孔距精度:表面粗拙度:特种加工:直接利用电能、化学能、光能和声能对工件进行加工,以大道必定的形状尺寸和表面粗拙度要求的加工方法称为特种加工电火花成形加工的基本条件{脉冲电源,足够的放电能量,绝缘介质,空隙}工作液循环过滤系统工作液循环过滤系统的作用是使必定压力的工作液流经放电空隙,将电蚀产物排出,并对使用过的工作液进行过滤和净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装配前应对零、部件的主要配合尺寸,特别是过盈配合尺寸及相关精度进行复查。
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允许磕、碰、划伤和锈蚀。
螺钉、螺栓和螺母紧固时,严禁打击或使用不合适的旋具和扳手。紧固后螺钉槽、螺母和螺钉、螺栓头部不得损坏。
规定拧紧力矩要求的紧固件,必须采用力矩扳手,并按规定的拧紧力矩紧固。
同一零件用多件螺钉(螺栓)紧固时,各螺钉(螺栓)需交叉、对称、逐步、均匀拧紧。
补焊前必须将缺陷彻底清除,坡口面应修的平整圆滑,不得有尖角存在。
根据铸钢件缺陷情况,对补焊区缺陷可采用铲挖、磨削,炭弧气刨、气割或机械加工等方法清除。
补焊区及坡口周围20mm以内的粘砂、油、水、锈等脏物必须彻底清理。
在补焊的全过程中,铸钢件预热区的温度不得低于350°C。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在水平位置施焊。
补焊时,焊条不应做过大的横向摆动。
铸钢件表面堆焊接时,焊道间的重叠量不得小于焊道宽度的1/3。
10.锻件要求:
每个钢锭的水口、冒口应有足够的切除量,一以保证锻件无缩孔和严重的偏折。
锻件应在有足够能力的锻压机上锻造成形,以保证锻件内部充分锻透。
锻件不允许有肉眼可见的裂纹、折叠和其他影响使用的外观缺陷。局部缺陷可以清除,但清理深度不得超过加工余量的75%,锻件非加工表面上的缺陷应清理干净并圆滑过渡。
轴承外圈与开式轴承座及轴承盖的半圆孔不准有卡住现象。
轴承外圈与开式轴承座及轴承盖的半圆孔应接触良好,用涂色检查时,与轴承座在对称于中心线120°、与轴承盖在对称于中心线90°的范围内应均匀接触。在上述范围内用塞尺检查时,0.03mm的塞尺不得塞入外圈宽度的1/3。
轴承外圈装配后与定位端轴承盖端面应接触均匀。
圆锥销装配时应与孔应进行涂色检查,其接触率不应小于配合长度的60%,并应均匀分布。
平键与轴上键槽两侧面应均匀接触,其配合面不得有间隙。
花键装配同时接触的齿面数不少于2/3,接触率在键齿的长度和高度方向不得低于50%。
滑动配合的平键(或花键)装配后,相配件移动自如,不得有松紧不均现象。
粘接后应清除流出的多余粘接剂。
铸件应清理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非加工表明上的浇冒口应清理与铸件表面齐平。
铸件非加工表面上的铸字和标志应清晰可辨,位置和字体应符合图样要求。
铸件非加工表面的粗糙度,砂型铸造R,不大于50μm。
铸件应清除浇冒口、飞刺等。非加工表面上的浇冒口残留量要铲平、磨光,达到表面质量要求。
铸件上的型砂、芯砂和芯骨应清除干净。
滚动轴承装好后用手转动应灵活、平稳。
上下轴瓦的结合面要紧密贴和,用0.05mm塞尺检查不入。
用定位销固定轴瓦时,应在保证瓦口面和端面与相关轴承孔的开合面和端面包持平齐状态下钻铰、配销。销打入后不得松动。
球面轴承的轴承体与轴承座应均匀接触,用涂色法检查,其接触不应小于70%。
合金轴承衬表面成黄色时不准使用,在规定的接触角内不准有离核现象,在接触角外的离核面积不得大于非接触区总面积的10%。
最终工序热处理后的零件,表面不应有氧化皮。经过精加工的配合面、齿面不应有退火、发蓝、变色的现象。
加工的螺纹表面不允许有黑皮、磕碰、乱扣和毛刺等缺陷
未注长度尺寸允许偏差±0.5mm。
铸件公差带对称于毛坯铸件基本尺寸配置。 4.零件棱角来自 未注圆角半径R5。
未注倒角均为2×45°。
锐角倒钝。
5.装配要求:
各密封件装配前必须浸透油。
装配滚动轴承允许采用机油加热进行热装,油的温度不得超过100℃。
齿轮箱装配后应设计和工艺规定进行空载试验。试验时不应有冲击、噪声,温升和渗漏不得超过有关标准规定。
1.一般技术要求:
零件去除氧化皮。
零件加工表面上,不应有划痕、擦伤等损伤零件表面的缺陷。
去除毛刺飞边。
2.热处理要求:
经调质处理,HRC50~55。
零件进行高频淬火,350~370℃回火,HRC40~45。
渗碳深度0.3mm。
进行高温时效处理。
3.公差要求:
未注形状公差应符合GB1184-80的要求。
锻件不允许存在白点、内部裂纹和残余缩孔。
11.切削加工要求:
零件应按工序检查、验收,在前道工序检查合格后,方可转入下道工序。
加工后的零件不允许有毛刺。
精加工后的零件摆放时不得直接放在地面上,应采取必要的支撑、保护措施。加工面不允许有锈蛀和影响性能、寿命或外观的磕碰、划伤等缺陷。
滚压精加工的表面,滚压后不得有脱皮现象。
齿轮(蜗轮)基准端面与轴肩(或定位套端面)应贴合,用0.05mm塞尺检查不入。并应保证齿轮基准端面与轴线的垂直度要求。
齿轮箱与盖的结合面应接触良好。
组装前严格检查并清除零件加工时残留的锐角、毛刺和异物。保证密封件装入时不被擦伤。
6.铸件要求:
铸件表面上不允许有冷隔、裂纹、缩孔和穿透性缺陷及严重的残缺类缺陷(如欠铸、机械损伤等)。
铸件有倾斜的部位、其尺寸公差带应沿倾斜面对称配置。
铸件上的型砂、芯砂、芯骨、多肉、粘沙等应铲磨平整,清理干净。
对错型、凸台铸偏等应予以修正,达到圆滑过渡,一保证外观质量。
铸件非加工表面的皱褶,深度小于2mm,间距应大于100mm。
机器产品铸件的非加工表面均需喷丸处理或滚筒处理,达到清洁度Sa2 1/2级的要求。
装配前,所有钢管(包括预制成型管路)都要进行脱脂、酸洗、中和、水洗及防锈处理。
装配时,对管夹、支座、法兰及接头等用螺纹连接固定的部位要拧紧,防止松动。
预制完成的管子焊接部位都要进行耐压试验。
配管接替或转运时,必须将管路分离口用胶布或塑料管堵封口,防止任何杂物进入,并拴标签。
9.补焊件要求:
经喷丸或手工除锈的待涂表面与涂底漆的时间间隔不得多于6h。
铆接件相互接触的表面,在连接前必须涂厚度为30~40μm防锈漆。搭接边缘应用油漆、腻子或粘接剂封闭。由于加工或焊接损坏的底漆,要重新涂装。
8.配管要求:
装配前所有的管子应去除管端飞边、毛刺并倒角。用压缩空气或其他方法清楚管子内壁附着的杂物和浮锈。
铸件必须进行水韧处理。
铸件表面应平整,浇口、毛刺、粘砂等应清除干净。
铸件不允许存在有损于使用的冷隔、裂纹、孔洞等铸造缺陷。
7.涂装要求:
所有需要进行涂装的钢铁制件表面在涂漆前,必须将铁锈、氧化皮、油脂、灰尘、泥土、盐和污物等除去。
除锈前,先用有机溶剂、碱液、乳化剂、蒸汽等除去钢铁制件表面的油脂、污垢。
齿轮装配后,齿面的接触斑点和侧隙应符合GB10095和GB11365的规定。
装配液压系统时允许使用密封填料或密封胶,但应防止进入系统中。
进入装配的零件及部件(包括外购件、外协件),均必须具有检验部门的合格证方能进行装配。
零件在装配前必须清理和清洗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氧化皮、锈蚀、切屑、油污、着色剂和灰尘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