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
2015年上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5年上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23b91ef78a6529647d53eb.png)
答 案 A,①③
B,①实践活动
分 值 2分
正确答案 A
文字解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里面的规定的课程,从小学至高中设置 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14,林老师教学《借生日》时,先板书“生日”,让学生说说自己生日是哪一天,又是怎样过生 日的,接着又板书“借”,并提出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日,为什么要借生日?”“生日能借 吗?”这种导入方法是( )。 答 案 A,故事导入
B,情境导入 C,悬念导入 D,直接导入 考 点 教学设计的步骤 分 值 2分 正确答案 C
文字解析 题干中老师不断通过提问的方式,借问题进行设疑,引起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兴趣。
15,在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主要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答 案 A,个别教学
B,复式教学 C,分组教学 D,班级教学 考 点 小学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分 值 2分 正确答案 A 文字解析 古代采用个别教学组织形式,到了 17 世纪初才产生班级授课制。
2015 年上半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真题--解析
一、单选题
1,儿童身心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这个特点决定了教育工作要( )。 答 案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求同存异 考 点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分 值 2分 正确答案 B
文字解析
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因材施教,教师要根据儿童个体的差异性进行教育教学 工作。
四、简答题
1,依据遗忘规律如何合理组织复习?
考点 分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认知过程
10 分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对材料进行 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5) 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 遗忘,复习在记忆中有重要作用。有效组织复习的方法有: ①及时复习,识记后, 遗忘很快就发生; ②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制定复习计划,不要过于紧张和疲劳, 以免产生干扰; ③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④复习方法多样化,单调的复习 方法,易使人产生疲劳和厌倦情绪,会降低复习的效果; ⑤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 习,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可以更好地提高记忆效果,在复习时应尽量运用多种感官参 与,要眼看、耳听、口读、手写相互配合; ⑥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反复 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的方法,能使学习者及时了解到识记的成绩,从而提高学习 的兴趣,激起进一步学习的动机。 本题考查 2 个方面,1 是对遗忘规律的认识;2 是解决问题的策略。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应试精选题(5)(教师版)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应试精选题(5)(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7dd0170a0b4e767f5acfcebf.png)
19、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答案】 【解析】个体的身心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所有主体接触到的内外因素,都可能对身心发展产生影响。主要有几方 面影响因素:
(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遗传因
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3、赫尔巴特接替了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的教育学教席,并于l806年出版了( )。这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它标 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该书分为绪论、教育的一般目的、兴趣之多方面(教学)、品格之道德力量(德育)四个部
分。
A、《学记》 B、《普通教育学》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爱弥儿》
操作简单,信度和效度较高,因此使用的频率也比较高。
(2)量表评价法。量表评价法是根据设计的等级评价量表来对被评价者进行评价的方法,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绩效评估法。
无论被评价者的人数是多还是少,这种方法都适用,而且这种方法评价的定性定量考核较全面。
(3)表现性评价法。表现性评价就是让学生通过实际任务来表现知识和技能成就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信度和效度比较低,学
12、在教师的人格中有两种重要特征对教学有显著影响:一是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二是( )。 A、说到做到 B、敬业精神 C、热心和同情心 D、重义气讲交情
试卷链接:/t/K2LWz6r.html
2/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云测库,互联网测评考试与人才管理平台 【答案】C
【解析】教师的人格特征与职业成就密切相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还有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答案】B 【解析】B【解析】赫尔巴特接替了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的教育学教席,并于1806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学》。这是一本自成体 系的教育学著作,它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该书分为绪论、教育的一般目的、兴趣之多方面(教 学)、品格之道德力量(德育)四个部分。
2015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5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7d242710a6f524ccbf85d3.png)
2015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出自()A.《学记》B.《论语》C.《大学》D.《师说》答案:B【解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的第 15 句。
2、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智育与体育相结合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答案:D【解析】马克思认为实现人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就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小学生常常“好心办坏事”,其原因主要是()A.道德情感不深B.道德意志不强C.道德认识不足D.道德自律不够答案:C【解析】小学生好心办坏事主要是因为具备道德情感,但道德认识不足造成的。
4、我国首次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确定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时间为()A.1982 年B.1986 年C.2000 年D.2006 年试题难度:统计:本题共被作答 616 次,正确率 71%,易错项为 B,A。
【解析】首次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时间是 1986 年,第二次修订版是在 2006 年。
5、优秀运动员的成功,往往要追溯到启蒙教练的培养。
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A.创造性B.长期性C.示范性D.复杂性答案:B【解析】长期性是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影响具有滞后的效果。
因此优秀运动员成功时往往能追溯到启蒙教练的培养。
6、在教育研究中,透过单向玻璃进行的隐蔽性观察属于()A.显性观察B.参与性观察C.隐性观察D.非参与性观察答案:D【解析】观察法分为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两者的区别就在于是否参与到被观察者的活动中。
题干中研究者透过单向玻璃进行隐蔽性观察时,未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所以选 D。
7、如果发现有人煤气中毒,首先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应试精选题(1)(教师版)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应试精选题(1)(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f875b976561252d380eb6ebd.png)
【答案】D
【解析】班级教学是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
式。新课程的实施要求革新传统的以“教”为本的班级授课制,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班级授课制仍是我国小学采用的主要
教学组织形式。
10、课本知识和生活常识的记忆属于( )。 A、陈述性记忆 B、逻辑记忆 C、形象记忆 D、程序性记忆
问题:结合材料,分析小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意义。
【答案】
【解析】(1)丰富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品质。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为课程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手段,拓宽了课程
设计的范围和学生的知识面,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对学科知识进行理解、回忆和应用。
(2)遵循学习认知规律,优化学生思维品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遵循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设计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让学
【答案】C
【解析】班级管理目标的建立,是班级管理操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5、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所以在德育实施过程中( )。 A、应严格按照知、情、意、行的顺序对学生进行教育 B、以情为开端,动之以情,对学生进行教育 C、以行为开端,从培养学生行为习惯人手,对学生进行教育 D、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需要、最易生效的因素为开端,对学生进行教育
【答案】A
【解析】课本知识和生活常识的记忆是有关事实的记忆,所以属于陈述性记忆。
11、由专家或学者所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学业成就水平的测验叫作( )。 A、教师自编测验 B、标准化成就测验 C、案卷分析 D、观察评价
【答案】B
【解析】标准化成就测验是指由专门机构或专家学者按一定测验理论和技术,根据全国或某一地区所有学校的共同教育目标编 制的测验。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解答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6f03a558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fc.png)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小学德育的最基本方法是( )。
A. 说服教育法B. 情感陶冶法C. 实际锻炼法D. 品德评价法答案:A解析:小学德育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是说服教育法。
这种方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它主要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
因此,A项正确。
B项情感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虽然也是德育的一种重要方法,但不是最基本的方法,故不选。
C项实际锻炼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以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方法。
这种方法注重实践,但同样不是最基本的方法,故排除。
D项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对学生品德的一种反馈和强化,不是最基本的方法,故不选。
2、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 了解和研究学生B.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 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D. 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答案:B解析: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了解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建立学生档案、个别教育、组织班会活动和课外活动、协调各种教育影响、操行评定、写好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其中,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这是因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是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的重要环境,也是教育的重要力量。
因此,B 项正确。
A项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但不是中心环节,故不选。
C项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之一,但也不是中心环节,故排除。
D项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是班主任协调各方面工作的重要任务,但不是中心环节,故不选。
3、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我国中小学课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 )。
A.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B. 体育与健康教育、艺术、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C. 信息技术教育、体育与健康教育、艺术、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D. 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艺术、劳动与技术教育答案:A解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江苏省2015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人本主义理论模拟试题
![江苏省2015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人本主义理论模拟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d3901c23580216fc700afd2e.png)
江苏省2015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人本主义理论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1、孔夫子所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止”,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为!A:走路身体一定要端正B:对学生下命令一定要正确C:自己做好了,不要教育学生.学生自然会学好D:教师自己以身作则.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2、评价主体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科学设备在自然或人为创设的条件下考察评价教学活动的方法是。
A:测验法B:观察法C:谈话法D:档案袋评价法3、教学活动的本质是__A.认识活动B.实践活动C.交往活动D.课堂活动4、与幼儿园相比,家庭教育的特点是。
A:目的性B:组织性C:随意性D:计划性5、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该书的编写者是()A:陶行知B:廖世承C:潘菽D:蔡元培6、____是儿童亲社会行为产生的基础。
A:自我意识B:态度C:认知D:移情7、前苏联()主编的《教育学》对中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
A.叶希波夫·冈察洛夫 B.斯米尔切诺夫 C.凯洛夫 D.申比寥夫8、现代学制首先起源于。
A:欧洲B:中国C:希腊D:美国E:重视个别差异9、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
A:教育的性质B:教育的方法C:教育的效益D:教育的规模E:重视个别差异10、波波由于贪玩没有完成作业,班主任张老师很生气,放学后把他单独留在教室里补作业。
这时,张老师突然想起家里有事要办。
看见波波还没有补完作业,张老师把教室的门上了锁,留波波一个人在里面。
张老师的这种做法()A:违法,侵犯了波波的受教育权B:违法,侵犯了波波的人身自由权C:违法,剥夺了波波的自由时间D:不违法11、根据幼儿身体发育的特点,幼儿进餐必须定时定量,开饭要准时,进餐间隔时间应为小时。
A:1~2B:2~3C:3~4D:4~51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__A.心理过程B.信息过程C.逻辑过程D.认识过程13、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的代言人的教育家是__A.赫尔巴特B.卢梭C.洛克D.杜威14、《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____ A:循序渐进原则B:直观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15、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就是____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E:教育决定论16、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__。
教资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三)及答案
![教资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三)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3a02d6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b0.png)
教资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三)及答案教师资格证自2015年实施全国统考,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和资格审核的考生,可取得由国家教育厅颁发的教师资格证书,该证书受到国家承认,在全国范围内通用。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教资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三),希望大家喜欢!教资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三)一、单项选择题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D )。
A.说服教育法B.锻炼法C.陶冶法D.榜样法2、学生刚学英语时,对26个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间难,这种现象的解释是( D )。
A.痕迹消退说B.动机说C.同化说D.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3、奥苏伯尔提倡在教学中采用“先行组织者”这一技术,其精神实质是( B )。
A.强调直观教学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的相互联系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4、( B )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一成长。
A.科顿B.波斯纳C.布鲁纳D.布鲁巴奇5、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D )的教育。
A.政治立场和观点B.政治思想品质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D.品德6、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是( D )。
A.运用教学技术手段精心设计各种不同教学活动B.帮助学生进行社会角色的学习C.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D.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7、学校中常见的期末考试属于( A )。
A.总结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标准参照评价8、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产生予生产劳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使学生个体的发展,提倡教劳结合,教育科学的方法以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这一观点是( D )的认识。
A.实用主义教育学B.制度教育学C.实验教育学D.马克思主义教育学9、安安平时比较踏实.遇事沉着、冷静,但却比较死板,灵活性不足。
她应该属于( C )类型。
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10、人的抽象思维的发展总是先于感知运动的发展,这体现心理发展的特点是( B )。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应试精选题(4)(教师版)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应试精选题(4)(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bbb5ad43804d2b160b4ec0bf.png)
7、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素养中的( )。 A、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答案】B
【解析】
8、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的48个音标发音最初受到的干扰是( )。 A、正迁移 B、负迁移 C、纵向迁移 D、横向迁移
【答案】C
【解析】
二、简答题
16、简述教学中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答案】
【解析】(1)强化法。强化法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
就会再一次发生。
(2)代币疗法。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作为代币。当学生做出所期待的
【答案】A 【解析】A【解析】小学生的课外活动丰富多彩,比如园艺、无线电、航模等等,这都属于科技活动。
6、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称为( )。 A、谈话法 B、讲授法 C、演示法
试卷链接:/t/lO3O4hg.html
1/8
云测库,互联网测评考试与人才管理平台 D、练习法
查解决;特别是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和习惯更需要调查。
A、观察法 B、测验法 C、调查法 D、档案袋评价
【答案】C 【解析】C【解析】调查法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进行学生成绩评定搜集资料的一种方法。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成绩有疑问
则需要经过调查解决;特别是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和习惯更需要调查。调查一般通过问卷、交谈进行。
12、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是灵活性、自愿性和( )。 A、自主性 B、随意性 C、规范性 D、强制性
2015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统考《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5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统考《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试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91612ef705cc1754270914.png)
2015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统考《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出自()。
A.《学记》B.《论语》C.《大学》D.《师说》2.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智育与体育相结合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3.小学生常常“好心办坏事”,其原因主要是:()。
A.道德情感不深B.道德意志不强C.道德认识不足D.道德自律不够4.我国首次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确定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时间为:()。
A.1982 年B.1986 年C.2000 年D.2006 年5.优秀运动员的成功,往往要追溯到启蒙教练的培养。
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A.创造性B.长期性C.示范性D.复杂性6.在教育研究中,透过单向玻璃进行的隐蔽性观察属于()。
A.显性观察B.参与性观察C.隐性观察D.非参与性观察7.如果发现有人煤气中毒,首先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①立即打开门窗,给房间通风;②给中毒者饮水,防止口渴;③给中毒者盖上衣服保暖;④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流通的地方,()。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8.在板书写字时,教师常把形近字的相异部分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写出来,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所运用的感觉规律是:()。
A.感觉适应B.感觉C.感觉补偿D.感觉对比9.小学生既不想完成作业又不想被老师惩罚,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A.双趋式冲突B.双避式冲突C.趋避式冲突D.双重趋避式冲突10.小学生在学习了四边形之后在学习平行四边形,这种学习属于()。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归属学习D.并列学习11.儿童道德是从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提出这一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罗杰斯B.皮亚杰C.埃里克森D.弗洛伊德12.对小学生进行减压团体心理辅导时,采用的思想放松方法主要属()。
A.行为疗法B.艺术疗法C.认知疗法D.精神分析疗法13.按照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理论,由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课程属于()。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卷模拟试题与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卷模拟试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130d7983d049649b6658fa.png)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真题练习卷一、单选题1.教师以讲故事的方式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等进行描述与分析,从而揭示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发现教育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的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B.叙事研究法C.文献法D.行动研究法答案:B解析:叙事研究法是指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教师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
2.以下不属于小学教育特点的是()。
A.基础性B.义务性D.专业性答案:D解析:我国小学教育特点包括: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小学教育的义务性;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专业性是职业教育的特点。
3.教师运用实物与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是( )。
A.练习法B.演示法C.实验法D.发现法答案:B解析: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利用现代化视听手段,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故选B。
4.认为儿童教育内容包括“歌诗”“习礼”和“读书”,提出“随人分限所及”的儿童教育思想是()。
A.张焕纶B.张百熙C.王守仁答案:C解析:王守仁认为对儿童的教育要“随人分限所及”,量力施教。
“随人分限所及”是指在传授知识时要考虑到不同的儿童接受能力的不同,知识的难易深浅也应不一样,应传授给儿童所能接受的知识内容。
5.发现周期律的基础是原子序数而不是原子量,对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进行补充的科学家是()。
A.鲍林B.莫塞莱C.波尔D.伦琴答案:B解析:莫塞莱是英国物理学家,原子序数的发现者。
6.我国的第一部教育专著是( )A.《大学》B.《春秋》C.《学记》D.《论语》答案:C解析:《学记》是我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
7.教完古诗《草》后,于老师扮演耳背的奶奶,把“一岁一枯荣”昕成“一岁一窟窿”,让学生纠正并解释。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应试精选题(4)(教师版)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应试精选题(4)(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324fbcf76294dd88d0d26bbd.png)
试卷链接:/t/oiywbE Y.html
3/5
云测库,互联网测评考试与人才管理平台
20、小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是( )。 A、3年级 B、4年级 C、5年级 D、2年级
【答案】A 【解析】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必修课程,自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
记》。
13、课外活动实施的终结性环节是( )。 A、制订课外活动的工作计划
试卷链接:/t/oiywbE Y.html
2/5
云测库,互联网测评考试与人才管理平台 B、建立健全课外活动工作管理系统 C、创设条件、充实设备 D、课外活动总结
【答案】D
【解析】课外活动计划实施的终结性环节是总结。课外活动总结的一般表现形式是写出总结报告,为使总结具有说服力,还应 该注意活动成果的登记和展出。
【答案】B
【解析】目标管理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的。其理论的核心是将传统的他控式的管理方式转变为强调自我、自控的管理 方式。
8、( )作为教学用书,由唐高宗下令定为全国通用的数学教材,这是我国国家审定数学教科书的开端。 A、《算经十书》 B、《周髀算经》 C、《九章算术》 D、《张丘建算经》
【答案】A
【答案】B
【解析】题干是对讲授法含义的阐述。
4、按小学生的年龄、性别随机抽取调查样本,这种抽样方法是( )。 A、系统抽样 B、分层抽样 C、目的抽样 D、有意抽样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抽样调查的基本方法。题干所述为分层抽样。
5、一名教师在安静的教室门口故意咳嗽两声,目的是引起学生的( )。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随意注意
1/5
云测库,互联网测评考试与人才管理平台 【答案】A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最新考点训练题(3)(教师版)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最新考点训练题(3)(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ddda0f747e21af45b307a8bc.png)
(4)认识的教育性。教学是具有教育性的,教学中的认识活动蕴含着教育的因素。
12、简述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答案】 【解析】小学生身心发展总体上显示出如下特点:
(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特点。个体身心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
为。综上所述,组织竞赛型活动,班主任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第一,把取胜看作参赛的目的之一,而非唯一目的; 第二,使大多数学生参与其中并在活动中接受教育; 第三,结合参赛的准备和过程实践,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第四,通过参赛带动班级的日常活动; 第五,在增强班级的集体荣誉感时,还要注意处理好生与生、班与班之间的关系。
试卷链接:/t/k3ePyyy.html
3/4
云测库,互联网测评考试与人才管理平台
学习积极性,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试卷链接:/t/k3ePyyy.html
4/4
17、一位语文教师在给学生上《师说》一课,当介绍到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时,学生问:“老师,‘唐宋八大家’都是哪些人 啊?”教师脸一板,冷若冰霜地说:“就你事多,那不是你要学的范围,你只要记住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就行了。”一句话把大
家说得目瞪口呆。 问题: 请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方面谈谈你对上述案例的看法。
【答案】A
【解析】
二、简答题
11、简述教学过程的认识活动不同于其他认识活动的特殊性。
【答案】 【解析】教学过程的认识活动具有不同于其他认识活动的特殊性,具体表现为:
(1)认识的间接性。学生认识的客体是教材,对学生而言是他人的认识成果,学生主要是通过学习教材来间接认识客观世界
2015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_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5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_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5e58647f61fb7360b4c65d0.png)
2015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及答案解析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
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出自()。
A.《学记》B.《论语》C.《大学》D.《师说》2.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智育与体育相结合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3.小学生常常“好心办坏事”,其原因主要是()。
A.道德情感不深B.道德意志不强C.道德认识不足D.道德自律不够4.我国首次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确定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时间为()。
A.1982年B.1986年C.2000年D.2006年5.优秀运动员的成功,往往要追溯到启蒙教练的培养。
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A.创造性B.长期性C.示范性D.复杂性6.在教育研究中,透过单向玻璃进行的隐蔽性观察属于()。
A.显性观察B.参与性观察C.隐性观察D.非参与性观察7.如果发现有人煤气中毒,首先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①立即打开门窗,给房间通风;②给中毒者饮水,防止口渴;③给中毒者盖上衣服保暖;④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流通的地方()。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8.在板书写字时,教师常把形近字的相异部分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写出来,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所运用的感觉规律是()。
A.感觉适应B.感觉C.感觉补偿D.感觉对比9.小学生既不想完成作业又不想被老师惩罚,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A.双趋式冲突B.双避式冲突C.趋避式冲突D.双重趋避式冲突10.小学生在学习了四边形之后在学习平行四边形,这种学习属于()。
2015上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5上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682fed011ca300a6c390da.png)
201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统考《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小学)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儿童身心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这特点决定了教育工作要( )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D、求同存异2、“庶”与“富”是“教”的先决条件。
首次提出这一教育观点的教育家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3、法国文学家加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第一时间给他的小学老师写了一封信表示感谢。
这反映了教师劳动具有( )A、复杂性B、延续性C、创造性D、示范性4、在小学生品德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学校B、少年宫C、同学D、社会5、下列属于学校教育制度内容的是( )A、修业年限B、教学大纲C、课程标准D、课程设罝6、小学生的手指不小心被教师的门夹伤,教师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给学生( )A、揉搓受伤手指B、吃止痛消炎药C、冷敷受伤手指D、热敷受伤手指7、教育研究主体通过对有意义的教育教学事件的描述与分析发觉( )A、经验研究法B、调查研究法C、行动研究法D、叙事研究法8、关于儿童“最近发展区”的观点,不正确的是( )A、发展要先于教学,以更好的进行教学B、教学内容应略高于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C、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以更好的促进发展D、教学应同时考虑儿童现有发展水平和所能达到的水平9、小学生喜欢亲近老师,渴望得到夸奖,这种需要属于(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归属和爱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10、“笨鸟先飞”、“勤能补拙”说明( )A、需要对能力有影响B、动机对能力有影响C、性格对能力有影响D、气质对能力有影响11、小明学习非常努力,但是成绩总是不理想,逐渐出现了被动、退缩、无动力的状态,这种心理反应属于( )A、学习焦虑B、习得性无助C、自我估价降低D、认知功能障碍12、根据皮亚杰的理论,能够解决“7×8=56”这个问题的儿童属于( )A、前运算阶段B、直观动作阶段C、感知运动阶段D、具体运算阶段13、小学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 )①国家课程②地方课程③必修课程④选修课程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4、林老师教学《借生日》时,先板书“生日”,让学生说说自己生日是哪一天?又是怎样过生日的?接着又板书“借”,并提出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日,为什么要借生日?”“生日能借吗?”这种导入方法是( )A、故事导入B、情境导入C、悬念导入D、直接导入15、在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主要采用教学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B、复式教学C、分组教学D、班级教学16、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在校内或校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是( )A、实验法B、演示法C、读书指导法D、实习作业法17、曹老师教学《圆的周长》时,讲述了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在计算圆周率上的卓越贡献,同学们感到很自豪,曹老师遵循的教学原则是( )A、启发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18、在教育理论中,教育与教学的关系是( )A、结果与过程的关系B、.整体与部分的关系C、目标与手段的关系D、内容与方法的关系19、通常所说的备课要“备”,除了钻研教材、设计教法之外,还包括( )A、研究学生B、设计作业C、设计评价D、指导学法20、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通过任务分解,责任分工,协同互助,已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
2015年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仿真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5年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仿真模拟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ff3b327bd64783e09122b5a.png)
2015年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仿真模拟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改小学堂为小学校,分初等小学校和高等小学校。
初等小学校的修业年限为()。
A.3年B.4年C.5年D.6年2.教育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A.沛西能B.卢梭C.孟禄D.勒图尔诺3.近代中国第一所实施班级授课制的新式学堂是()。
A.京师同文馆B.湖南时务学堂C.福建船政学堂D.上海广方言馆4.学校组织文化是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精神文化、学校规范文化的综合。
其中,学校组织文化的核心是()。
A.学校物质文化B.学校规范文化C.学校行为文化D.学校精神文件5.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基础性、发展性和()。
A.可行性B.衔接性C.实践性D.普及性6.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性,发展具有不可逆性,也不可逾越。
这是指心理发展的()。
A.不平衡性B.定向性和顺序性C.差异性D.连续性7.小学生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表扬而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属于()。
A.经典条件反射B.操作条件反射C.联结反应D.习惯成自然8.在下列认知风格中,容易给学习带来不利影响的认知风格是()。
A.场独立型B.场依存型C.冲动型D.沉思型9.个体根据家庭、社会的期望和要求而行事,不考虑行为所产生的直接和明显的后果,这属于道德的()水平。
A.前习俗B.中习俗C.习俗D.后习俗10.学生经常利用画表格的方式来对学习内容进行整理归类,这是运用了()。
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模式再认策略D.组织策略11.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是()。
A.设计教学活动B.开展各种活动C.帮助学生成长D.社会角色学习12.把对班级管理和对个别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是()。
A.常规管理B.目标管理C.平行管理D.民主管理13.口渴会促使个体作出觅水的活动,这是动机的()。
A.导向功能B.激活功能C.调节与维持的功能D.强化功能14.“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
201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94aaecbccbff121dc3683de.png)
201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儿童身心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这特点决定了教育工作要( ).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D.求同存异参考答案:B解析: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因材施教。
2.“庶”与“富”是“教”的先决条件。
首次提出这一教育观点的教育家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参考答案:A解析:孔子提出了“庶、富、教”的观点,认为人口、财富和教育是立国的三个要素。
他认为“庶”与“富”是前提,是实施教育的先决条件。
3.法国文学家加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第一时间给他的小学老师写了一封信表示感谢。
这反映了教师劳动具有( )。
A.复杂性B.延续性C.创造性D.示范性参考答案:B解析:教师劳动的延续性是指教师的教学不只局限在学生的上学时期,还会影响到学生毕业以后。
4.教在小学生品德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
A.学校B.少年宫C.同学D.社会参考答案:A解析:学校教育在小学生品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5.下列属于学校教育制度内容的是( )。
A.修业年限B.教学大纲C.课程标准D.课程设罝参考答案:A解析: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系统,它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6.小学生的手指不小心被教师的门夹伤,教师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给学生( )。
A.揉搓受伤手指B.吃止痛消炎药C.冷敷受伤手指D.热敷受伤手指参考答案:C解析:手指受伤应先冷敷,因为热敷会引起受伤组织细胞受热膨胀挤压周围的细胞,也会加速血液流动渗出。
24小时之后热敷,促进血液循环。
7.教育研究主体通过对有意义的教育教学事件的描述与分析发觉( )。
A.经验研究法B.调查研究法C.行动研究法D.叙事研究法参考答案:D解析:题目是叙事研究的定义。
8.关于儿童“最近发展区”的观点,不正确的是( )。
A.发展要先于教学,以更好的进行教学B.教学内容应略高于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C.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以更好的促进发展D.教学应同时考虑儿童现有发展水平和所能达到的水平参考答案:A解析: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教学要先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这样才能让学生不断提升。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应试精选题(9)(教师版)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应试精选题(9)(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d58b3752767f5acfa1c7cdbf.png)
【答案】B
【解析】对于遗忘发展的进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其研究结果被绘制成曲线,也就是艾宾浩斯遗 忘曲线。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遗忘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过了一定的时间之后,几乎就不再遗
忘了,也就是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
2、( )的教学法被称为“产婆术”。 A、苏格拉底 B、拉伯雷 C、亚里士多德 D、柏拉图
【答案】B
【解析】
7、小学德育工作常用的奖惩属于( )法。 A、榜样示范 B、品德评价 C、陶冶教育 D、说理教育
【答案】B
【解析】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方法。它包括 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
8、科学学习要以( )为核心。它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A、合作 B、交流 C、探究 D、实践
11、以下不属于实物直观的是( )。 A、观察实物 B、演示实验 C、到实地参观访问 D、观察教学电影
【答案】D
试卷链接:/t/B NYbP yz.html
2/6
云测库,互联网测评考试与人才管理平台
【解析】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例如,观察各种实物、演示各种实验、到工厂或 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等。观察教学电影属于模象直观。 专家点拨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直观的形式主要有实物直观、模象 直观和言语直观。考生应该掌.握这三种直观形式的概念.能判断哪种教学活动属于哪一类,还要知道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 果。
【答案】B
【解析】努力、能力来源于内心,属于内部因素,努力不稳定且可控,能力稳定且不可控;任务难度、运气属于外部因素,不 可控。
2015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2015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3d3aae56cc7931b765ce158f.png)
2015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出自()。
A.《学记》B.《论语》C.《大学》D.《师说》2.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智育与体育相结合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3.小学生常常“好心办坏事",其原因主要是()。
A.道德情感不深B.道德意志不强C.道德认识不足D.道德自律不够4.我国首次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确定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时间为()。
A.1982年B.1986年C.2000年D.2006年5.优秀运动员的成功,往往要追溯到启蒙教练的培养。
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A.创造性B.长期性C.示范性D.复杂性6.在教育研究中,透过单向玻璃进行的隐蔽性观察属于()。
A.显性观察B.参与性观察C.隐性观察D.非参与性观察7.如果发现有人煤气中毒,首先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①立即打开门窗,给房间通风②给中毒者饮水,防止口渴③给中毒者盖上衣服保暖④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流通的地方A.①②B.①④D.③④8.在板书生字时教师常把形近字的相异部分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写出来,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所运用的感觉规律是()。
A.感觉适应B.感觉后像C.感觉补偿D.感觉对比9.小学生既不想完成作业又不想被老师惩罚,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A.双趋式冲突B.双避式冲突C.趋避式冲突D.双重趋避式冲突10.小学生学习了四边形以后,再学习平行四边形。
这种学习属于()。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归属学习D.并列学习11.儿童道德发展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
提出这一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B.皮亚杰C.埃里克森D.佛洛伊德12.科尔伯格通过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得出儿童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理论。
对小学生进行减压团体心理辅导时,采用的冥想放松方法主要属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最终是要让学生()。
A.学会生存B.学会思考C.学会学习D.学会分析2.儿童多动综合征是小学生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征。
高峰发病年龄为()岁。
A.4—6B.6—8C.8—10D.10一123.下面的()不是信息技术在英语学科中的主要运用形式。
A.采用学生朗读形式教学B.扩大和紧密英语学习共同体C.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的英语学习D.创设英语学习环境4.在进行英语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考虑()。
A.各层次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差异B.设计有效的活动形式C.按英语课程标准选取教学重点D.如何讲清楚教材中的各项语言要点5.在英语课堂上,学生出现口语表达错误时,教师应()。
A.予以忽略,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B.即刻纠正,并帮助学生明白错误所在C.耐心等学生讲完后再予以纠正D.在能沟通达意的情况下,不必凡错必纠6.以下不是小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的是()。
A.在教学的影响下,有意注意开始发展,而无意注意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B.在教育教学的影响下,小学生对抽象材料的注意正在逐步发展C.在整个小学学期内,教学的抽象性是引起儿童注意的重要条件D.整个小学阶段,儿童的注意经常带有情绪色彩7.衡量小学生品德的重要标志是()。
A.道德认识B.道德行为C.道德情感D.道德意志8.在观察精确性上有明显提高的阶段是小学()年级。
A.二B.三C.四D.五9.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是()。
A.开发潜能B.寻求发展C.个案辅导D.学会调适10.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的48个音标发音最初受到的干扰是()。
A.正迁移B.负迁移C.纵向迁移D.横向迁移11.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期是()前后。
A.二年级下学期B.三年级上学期C.三年级下学期D.四年级上学期12.小学生的想象多属于()。
A.幻想B.创造性想象C.再造性想象D.批判性想象13.学生王明因不守纪律,又一次被带进办公室,当即受到班主任的训斥:“你又违反纪律了?我跟你说了多少次?你的脸皮实在太厚!你把你爸妈请来,当面说清楚,你到底准备怎么办?不然,从明天起,你就不要来读书了。
”学生低着头离开了办公室。
从上面例子分析,你认为要使王明同学守纪律应采用方法是()。
A.说服教育B.情感陶冶C.榜样示范D.实际锻炼14.三年级(2)班的摄影小组举办摄影大赛属于学生课外活动中的()。
A.体育活动B.学科活动C.文学艺术活动D.科技活动15.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课程,自小学()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课时。
A.必修33B.必修11C.选修33D.选修34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简述小学生心理辅导的内容。
2.简述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途径。
3.简述如何开展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4.简述小学生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以下是一位教师教学《乌鸦喝水》总结全文时的片段:师: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生:它很聪明,自己想办法喝到水了。
生:乌鸦爱动脑,它想的办法挺巧妙。
生:乌鸦很勤快,渴了的时候到处找水喝。
生:乌鸦不讲卫生,小石子多脏呀!生:乌鸦不太会动脑筋,挺愚蠢的。
生:乌鸦不会唱歌,叫声很烦人……(教师对每种答案都点头肯定或微笑示意,特别对后四种意见大力赞赏)问题:你认为这个片段的教学中有哪些优点?存在什么问题?试加评述。
2.一次英语课上,教师带领学生复习单词,为了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让竖排的每一位学生挨个背诵单词,轮到小新同学了,他没有像前面几名同学那样背诵流利并且正确,而是发了单词首字母的音后顿到了那里,也许是紧张,他的小脸蛋立刻变的通红,他感觉到所有的同学都在嘲笑他……这时,老师即刻发动全班同学一起帮他背出了单词,然后,他表情极不自然,尴尬地坐了下来。
随后的几分钟他根本没有听进去老师说的话,也不知道同学们在说什么,只是随声应和着。
问题: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如何辅导学困生。
四、教学设计题(本题20分)材料一:“Thisismyday”[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PEP版)五年级下册第2—6页]材料二:“认识拱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14、15页]材料三:“怀念母亲”[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2—25页]请在上述材料中任选其一,就课堂教学目标及某一教学环节(譬如课堂导人、讲授薪知等)进行教学设计。
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C【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小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的目的”。
【名师详解】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
2.【答案】C【考查要点】本题考查考生的知识点是“小学生易产生的各类心理健康问题”。
【名师讲解】儿童多动综合征的高峰发病年龄为8—10岁,男性儿童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
本题正确答案为C。
3.【答案】A【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整合的基本途径和方式”。
【名师详解】略4.【答案】D【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在进行英语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考虑的问题”。
【名师详解】略5.【答案】D【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技能”。
【名师详解】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高度警惕地听着学生所用的每一个词句,一旦发现学生在语音、语调、语法上有什么差错,就马上打断、纠正,这种见错就纠,甚至打断学生的对话的方式,不仅打断了学生的思路,影响了学生的完整表达,而且长此以往,学生考虑与担心的是自己的句子有无语法错误,过多的注意语言形式的正确性,还有的学生总觉得自己的英语基础差,语音、语调不标准,怕开口,缺乏自信心,渐渐就会失去口语表达的愿望。
因此,教师在能沟通达意的情况下,不必凡错必纠。
6.【答案】C【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名师详解】小学生注意发展的一般特点:(1)由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步发展到有意注意占主导,小学低年级学生无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他们的有意注意基本上是被动的。
这与他们神经系统活动的内抑制能力尚未发展起来有关。
(2)对具体生动、直观形象的事物的注意占优势,对抽象材料的注意在发展。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言语水平很有限,具体形象思维占重要地位,因此,具体生动的、直观形象的事物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随着学生学习活动的发展和知识水平的提高,随着以词为基础的第二信号系统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对具有一定抽象水平的材料的注意也逐步发展起来。
(3)注意有明显的情绪色彩。
故本题选C。
7.【答案】B【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学生德育的相关知识”。
【名师详解】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
它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8.【答案】B【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名师详解】低年级小学生观察事物极不细心、不全面,常常笼统、模糊,只能说出客体的个别部分或颜色等个别属性。
对事物间细微的差别难以觉察,不能表述。
例如,在刚学写字时,常常不是多一点就是少一横,“己”和“已”、“析”和“折”等形近字常混淆。
三年级学生观察的精确性明显提高。
五年级学生只是略优于三年级学生。
9.【答案】D【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
【名师详解】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1)学会调适;(2)寻求发展。
其中,学会调适是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
10.【答案】B【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和能力、学习经验对新的学习内容的影响”。
【名师详解】所谓负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
例如,学习汉语拼音之后学习英语的48个音标的发音最初常常受到干扰。
11.【答案】C【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学生德育的相关知识”。
【名师详解】从小学生品德的整体发展来看,研究认为: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期或转折期大致在三年级下学期前后,由于教育工作上的差异,前后有一定的出入。
12.【答案】C【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名师详解】小学生的想象多属于再造性的想象,创造性的成分还不是很多。
13.【答案】A【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
【名师详解】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明辨是非,形成正确观点的一种工作方法。
题千中学生王明的情况应该用说服教育法。
14.【答案】C【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学课外活动的基本知识”。
【名师详解】文学艺术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他们对美的鉴赏、创造能力为主要目的。
15.【答案】A【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知识”。
【名师详解】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
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必修课程,自小学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
二、简答题1.【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学生心理辅导的内容”。
【参考答案】小学生心理辅导的具体内容一般有五个方面:(1)健康与身体发展问题;(2)学校教育与生活问题(学习缺乏计划性、学习习惯欠佳、读书不专心、厌恶学习、逃学旷课等);(3)人格问题(多愁善感、害羞、自卑、过分自信、粗心大意、缺乏同情心、与人不能相处、情绪不稳定等);(4)家庭与家属关系问题(父母独裁、对子女不能控制、破碎家庭、与学校不合作的家庭等);(5)社会与道德问题(说谎、不礼貌、小偷小摸、常提绰号、打架、欺负女生等)。
2.【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途径”。
【参考答案】(1)开设健康心理辅导课。
一般来说,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课多以班级为单位,面向全体小学生授课。
教学辅导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学科知识的系统讲授,而在于预防心理疾病,促进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全面提高心理素质。
(2) 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要将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的目的、意义和要求,自觉地体现在学科教学之中,要充分发挥学科知识结构中有利于小学生健康心理形成和发展因素的促进作用。
(3)与德育工作、班级管理工作和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相结合。
德育为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提供了目标,指明了方向;而教师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能有针对性地对小学生进行及时辅导。
、小学生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课外活动,为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提供了有利的机会。
组织者要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将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相关能力的培养渗透其中,这对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是十分有益的,是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的重要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