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季节性鼻鼽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门诊确诊治疗的96例慢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临床上常用的鼻内糖皮质激素类药、h1抗组胺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的基础上,采用中药汤剂治疗,两组均治疗一个月后,观察并比较分析两组治疗的疗效。

结果:观察组治愈25例、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治愈14例、显效9例、有效19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68.75%,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1.2.1 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临床上常用的氯雷他定片10mg/次,1次/日,布地奈德鼻喷雾剂0.64mg/ml,开始时每个鼻孔各2喷,早晚各1次。

一日最大用量不超过8喷,症状缓解后每天每个鼻孔各喷1次,每次1喷;1.2.2 观察组观察组在对照的基础上,采用中药汤剂治疗,方剂为酸梅20克,苍耳子15克,黄茋30克,辛夷12克,白芷、防风、荆芥、蝉蜕各10克,白术、诃子各9克,柴胡、薄荷各6克,麻黄3克,细辛2克,依症状加减。

1剂/日,水煎2次,分两次内服,10天为1疗程。

1.3 观察指标两组均连续治疗一个月后,观察并比较分析两组治疗的疗效。

1.4 疗效判定标准痊愈:临床症状体征全部消失,鼻镜检查鼻甲肿大消失;显效:临床症体征基本消失,鼻镜检查鼻甲肿大明显减轻;有效:临床症体征有所缓解,鼻镜检查鼻甲肿大略减轻;无效:临床症状体征稍微缓解或无变化,鼻甲肿大无变化。

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方法用17.0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愈25例、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治愈14例、显效9例、有效10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68.75%,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49,p<0.05)。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临床经验98鼻炎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且发病群体没有限制,过敏性鼻炎是最常见的类型[1-2]。

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应用推广,在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中也逐渐得到应用。

为了进一步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本文收集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诊治的8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进行分组试验,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诊治的8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患者入院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流鼻涕、鼻塞、鼻痒等症状,对患者实施鼻内镜检发现鼻粘膜出现不同程度的苍白、水肿、鼻腔水样分泌物,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名,观察组中有23名为男性,17名为女性,最大年龄为68岁,最小年龄为11岁,平均年龄42.5岁,最短病程为11个月,最长病程为15年,平均病程6.3年;对照组中有25名为男性,15名为女性,最大年龄为69岁,最小年龄为13岁,平均年龄43.1岁,最短病程为12个月,最长病程为16年,平均病程6.7年。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临床表现等各项基本资料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单纯采用西药治疗,具体方法为:在超声雾化吸入器药杯内置入地塞米松注射液,用药剂量为5mg,庆大霉素注射液,用药剂量为8万U,色甘酸钠眼液,剂量为lml,生理盐水,剂量为30ml,用药方式为吸入雾气,每日1次,每次二十分钟;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西药与对照组一致,中药采用玉屏风散加减,用药方式为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两次,持续治疗一周为一个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观察郑红彬 绕雪燕 黄雪丽 王文兵四川省峨眉山市中医医院 四川省峨眉山市 614200【摘 要】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诊治的过敏性鼻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0例。

研究如何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观察管用

研究如何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观察管用

研究如何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观察管用?过敏性鼻炎属于临床常见呼吸系统过敏性病变,常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结膜炎等呼吸道或鼻周组织器官病变合并发作,患者临床主要表现出喷嚏、流涕、鼻塞、鼻痒等不良症状,十分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过敏性鼻炎如不及时施治,长期病变易引发低氧血症及相关器官组织的功能性障碍,甚至引发鼻窦炎、鼻息肉、鼾症、哮喘等症,增加治疗的困难程度,也给患者增加了痛苦。

近些年来不少研究指出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治疗方法较单纯西医用药效果更佳,笔者在鼻炎患者中用辛夷鼻舒爽联系用西药加以尝试,并以本文记录和探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

一般资料,2011年4月至2013年3月我院耳鼻喉科共收治过敏性鼻炎患者120例,男68例,女52例;年龄18~72岁,平均(38.2±6.2)岁;病程6~5年,平均(2.3±0.5)年。

排除并发支气管哮喘、鼻窦炎、结膜炎等鼻部及周围组织炎性病变患者。

将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组,单月入院者列入研究组,共60例,双月入院者列入对照组,共60例,2组患者间一般资料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有可比性。

研究组32/2837.8±5.72.2±0.5对照组36/2438.5±6.32.4±0.3t /χ2值0.5430.6382.656P 值>0.05>0.05>0.05利嗪片,每次10mg,1次/d。

研究组在对照组用药方法基础上加用中药辛夷鼻舒爽,每天喷5到6次,一个月为一个周期。

患者均治疗1个月后观察临床不良表现及鼻镜下探查评价疗效:患者临床不良表现均消失,经鼻镜探查鼻粘膜无分泌物和水肿;显效:患者临床不良表现基本消失,经鼻镜探查鼻粘膜分泌物和消肿基本消失;有效:患者临床不良表现有所改善,经鼻镜探查鼻黏膜分泌物和水肿有所减少;无效:患者临床不良表现无明显改善。

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有效患者数总和与研究样本数比例。

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加减治疗鼻鼽肺脾气虚型疗效观察

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加减治疗鼻鼽肺脾气虚型疗效观察

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加减治疗鼻鼽肺脾气虚型疗效观察【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加减治疗鼻鼽肺脾气虚型的疗效。

通过对患者病情特点的分析和临床观察,发现该方剂在改善鼻鼽、肺脾气虚症状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疗效评估显示患者症状明显减轻,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在安全性评价方面,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该方剂的机制和优化治疗方案。

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加减在治疗鼻鼽肺脾气虚型疾病中具有潜在疗效,对于临床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玉屏风散, 苍耳子散, 鼻鼽, 肺脾气虚型, 疗效观察, 安全性评价, 结论, 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 研究方法, 正文, 结论,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结论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现代社会,鼻鼽肺脾气虚型疾病已经成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诸多困扰。

鼻鼽表现为鼻塞、流涕、喷嚏等症状,严重影响了呼吸道功能,甚至引发气管炎、支气管炎等并发症。

肺脾气虚型疾病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腹胀、大便稀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西医治疗鼻鼽肺脾气虚型疾病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和物理疗法来缓解症状,但长期使用药物会产生药物依赖性和耐药性,而且疗效有限。

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对于提高疾病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加减治疗鼻鼽肺脾气虚型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效果。

通过对患者症状、体征、病程等进行详细观察,分析不同类型鼻鼽肺脾气虚型患者的共同特点和差异,为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对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加减的药理作用和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对鼻鼽肺脾气虚型的调理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临床提供更加有效的中医药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中医药在治疗鼻鼽肺脾气虚型方面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3 研究方法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了临床观察的方法来评估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加减治疗鼻鼽肺脾气虚型的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分析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10例确诊的过敏性鼻炎患者按照患者的医院分为试验组62例,对照组48例。

对照组患者口服氯雷他定,1片/次,每日2次。

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加味温胆汤加减治疗。

两组均2周为1个疗程,连续两个疗程,治疗出院后随访1月观察其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有效率为91.3%,对照组有效率为72.6%;出院后1个月后试验组的有效率为86.2%,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5.0%。

两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意义,P<0. 05;两组患者在出院后1个月后有效率试验组好于对照组,且P<0.01。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显著,数据显示中西医治疗不仅治疗效果显著,疗效更持久。

标签:鼻炎;中西医结合;过敏性过敏性鼻炎又称变应性鼻炎,是鼻腔黏膜的变应性疾病。

由于迁延难愈或复发,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生活困扰。

近年因环境的污染、空气质量的下降等因素的影响,全世界的发病率在逐年增加,特别是近几年,过敏性鼻炎严重影响着一些人的生活质量,是急需解决的一个社会问题。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期间上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110例,患者的入选标准为临床检查为双侧下鼻道的粘液样物、中下鼻甲粘膜苍白水肿,对血管收缩剂敏感的患者。

110例按患者的医院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试验组68例,男34例,女35例,年龄15-61岁,平均年龄为29.16 10.21岁,病程1-6 年。

对照组42例,男23例,女19例,年龄19-62岁,平均年龄为41.21 12.10岁,病程2-6 年。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软件处理差异没有显著性(P>0. 05),可比较。

1.2治疗方法[1]:对照组患者口服氯雷他定,1片/次,每日2次。

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加味温胆汤加减治疗。

两组均2周为1个疗程,连续两个疗程,治疗出院后随访1月观察其治疗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引言: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鼻部疾病,其症状包括鼻塞、流涕、打喷嚏和鼻痒。

传统的中医和西医治疗方法各有优势,而中西医结合治疗已被证明能够显著改善病情。

本文旨在阐述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一、中西医诊断与评估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第一步是准确诊断和评估疾病。

中医诊断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并依据辨证论治的原则来确定病症类型。

西医则通常采用过敏原检测和鼻内镜检查等方法来鉴定过敏源和鼻腔炎症情况。

综合这两种方法,能够更准确地诊断过敏性鼻炎,并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二、中西医药物治疗1. 中医药物治疗:根据过敏性鼻炎的辨证类型,中医常用的药物包括汤剂、丸剂、散剂等。

中药方剂如桑菊感冒颗粒、鼻炎宁颗粒等常用于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

另外,激活经络的针灸疗法也被应用于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中。

2. 西医药物治疗:西医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常用药物包括抗组胺药、类固醇鼻喷剂和免疫调节药物等。

抗组胺药能够有效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类固醇鼻喷剂则可减轻鼻腔炎症反应,免疫调节药物也能够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三、中西医辨证施治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独特优势在于辨证施治。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辩证情况,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过敏性鼻炎采用相应的诊疗方案。

经过临床研究发现,针刺结合药物治疗能够显著改善过敏性鼻炎的症状和生活质量,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四、中西医脉络疗法脉络疗法是一种独特的中医手法,在治疗过敏性鼻炎中也得到了应用。

该方法通过刺激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调节免疫功能。

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脉络疗法在缓解鼻塞和改善嗅觉障碍等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五、中西医预防措施预防是过敏性鼻炎治疗的重要环节。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除了药物治疗和针灸疗法外,患者还需注意环境卫生,避免过敏原接触,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根据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措施有助于减少过敏症状的发作和复发。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加减治疗鼻鼽肺脾气虚型疗效观察

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加减治疗鼻鼽肺脾气虚型疗效观察

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加减治疗鼻鼽肺脾气虚型疗效观察【引言】鼻鼽是中医中常见的一种疾病,表现为鼻塞、流涕,多由于外感风寒、内热郁结、肺脾气虚等所致。

在中医治疗鼻鼽病症时,玉屏风散和苍耳子散都是常用的方剂。

此次研究旨在观察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加减治疗鼻鼽肺脾气虚型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方法】1. 研究对象选取符合肺脾气虚型鼻鼽证候的患者60例,男女不限,年龄范围在18岁-60岁之间。

2. 分组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治疗组采用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中药治疗。

3. 治疗方案治疗组采用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加减方:玉屏风散(淡豆豉15g,淡白术9g,丹参9g,生甘草3g,生姜3片)加减配。

苍耳子散(苍耳子18g,饴糖适量)加减配。

对照组采用传统中药治疗,具体方剂根据患者病情酌情选用。

4. 观察指标分别在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的鼻塞、流涕等症状的变化情况,并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

5. 统计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疗效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治疗组治疗后鼻塞、流涕等症状有显著改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

【讨论】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加减治疗鼻鼽肺脾气虚型的疗效良好,治疗过程中安全性高,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玉屏风散中的淡豆豉、淡白术、丹参等药物有活血通络、祛风散寒等功效,苍耳子散具有清热解毒、利咽开音的作用,合用可以协同作用,加减能更好地滋补肺脾,调理气血,改善鼻鼽证候。

【结论】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加减治疗鼻鼽肺脾气虚型的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临床中推广应用。

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小,研究期限较短,还需进一步开展大样本、多中心、长期随访的临床研究,以进一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中医药治疗鼻鼽60例临床观察

中医药治疗鼻鼽60例临床观察
两组 对 比 t78 ,< .1 疗前 后 对 比 P O0 。 = .1P O0 ;治 < .1
4 讨

制剂室生产 ) 每支 lm , 日3次 , O L每 每侧 鼻腔每次 用 23 ~ 滴滴鼻。( ) 2 外治组(= 0 : n 2 )单用 “ 辛芷滴鼻 液” 滴鼻 , 法 同前 。两 组疗 程均 为 1 月 , 方 个 治疗 期 间停用其他相关治疗药物。
32 症状体 征记分 值变化 ( .. 2 见表 3 )
表 3 两组治疗前后记分平均值变化
兼肾虚 1 。 例 2 治 疗方 法 6 0例患者 随机分 为两组 。 1内外治结 合组 (= ()
4 )内服抗 敏散 ( 院制 剂 室生 产 ) 0: 本 每次 1 (O ) 袋 1g 开水 冲泡服 , 1日 2袋 。外治用 “ 辛芷 滴鼻 液 ”本 院 (
定疗 效 。
治疗前得分一 治疗后得分
——
丽 _一
0% 0 ຫໍສະໝຸດ 显效 : 改善百分率 I5%; > 1 有效 : 改善百分率在
5 % 1 0 2%之间 ; 效 : 善百分率 ≤2%。 无 改 0
表 1 鼻鼽患者症状体征积分标准
6 例 均为 参照 《 0 中医病 证诊 断疗效标 准 》 变 和《 应 性鼻 炎 中西 医结 合诊 疗 标 准 ( 案 )按 病 史 、 草 》 症 状 、 征 、 腔检查 等确诊 的门诊鼻 鼽患者 。将患者 体 鼻 随机 分 为两组 。其 中 : 内外 治结 合组 4 0例 , 纯外 单
维普资讯
新疆中医药
20 年 08
第 2卷 6
第 1 ( 期 总第 l3期) l
中医药治疗鼻鼽 6 例临床观察 O
王 霞, 张秀利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7 0 2 ・中医中药 ・
见表4 。
表4 治疗结 果
J u n e 2 0 1 3 , Vo 1 . 1 1 , N o. 1 7
良而 来 ,有 清 热解 毒 、祛 湿 通 络 ,活 血 化 瘀 ,消 肿 止痛 之 攻 ,主 要 适用 于湿 热蕴结 型 、瘀热 阻滞型 。,逐瘀 通 经 作用 ,现 代药 理 研 究表 明 ,大黄 具 有抗 病 原 微 生 物 、抗 炎 、解热 等作用 。 《 本草 经疏》 :姜 黄 ,总 其 辛苦之 力 ,破 血 除 风热 ,消痈肿 ,其 能事 也 。姜 黄能 起到 抗炎 、抗病 原微 生物 的 作用 。 白芷 祛风 湿 ,消 肿止 痛 ,活血排 脓 ,抗菌 消炎 作用 、解 热镇 痛作用 、解 痉作 用 。天花粉 :清 热生津 ,消肿排脓 ,具有抗 菌 、抗
察组 与对 照 组 ,对 照组 惠者 使用左 西替 利嗪 片口服 及 丙 酸氟替 卡松喷 鼻 剂喷鼻 进行 治疗 ,观 察组 患者在 此 基础上 加 用玉屏风 散加 减进 行 治
疗 ,对 比观 察 两组 患者 的 临床疗 效 。结果 观 察 组 患者 治疗 总 有效率 明 显 高于 对照 组 ,差 异有 统计 学意 义
染后炎性 因子刺激关节 内滑膜分泌过量 滑液 ,引起关节积 液肿胀 ,渗 出越多 ,关节间隙增宽越 明显 ,疼痛就越 重。如滑膜液 渗出大于吸收
病所 ,活 血通络 ,改善 了髋 关节 周 围软组 织的 张力和 局部 微循 环 , 加快 滑膜 损伤修 复和 有于 渗液 吸收 。起到 止痛及 消肿 作用 。临 床观 察 , 中药 外洗 是治疗 儿童髋 关 节滑膜 炎行 之有 效的方 法 。解毒 散有 2 r f o 未 愈 ,考虑 是辨 症 用药 不 当所 致 。总得 来说 ,解毒 散在 治疗 髋 关节 滑膜 炎方 面的疗 效显 著 ,且无 明显毒 副作 用 ,无 明显 皮肤 刺激 性 ,值 得在临床上 推广运用 。 参考 文 献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b t a t O j c i e0 s r a inI t g ae r d to a h n s n tr e i iet e t e t 1e g cr i i i A s r c ] b e tv b e v t o n e r t dT a i in lC ie ea d1 e nMd cn r a m n lr i h n t s s A
【 黄 选 兆 ,汪 吉 宝. 1 ] 实用 耳 鼻喉 科 学 [ . 民 卫生 出版 M 人 】
社 , 9 8 1 , : 1 8. 19 , 0 1 0 1
【 2 】黄芳, 邓萍萍, 李冬, . 内 下鼻骨骨折整复 1 例临床 等 鼻 镜 0
分析 【] 中国医师杂志, 07 (i J. 2 0, o.
复位后 的变化 , 中 8例伴有鼻 中隔骨折 。 其 所有患者均行表麻 及蝶腭 神经及筛 前神经浸润麻醉 ,大部分患者仅有轻微疼痛 ,
有少数 患者甚至完全无疼痛 的感觉 。 复位时判 断准确, 可将复
【]甄宏韬, 起 学, 3 高 崔永华. 内镜 下鼻骨复位术 2 鼻 5例报告 ….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03 (4. 20,0)
脱位偏 曲之处 即可恢复正常位置。复位钳 向上达鼻骨下后 方时
பைடு நூலகம்
多数鼻骨骨折 患者都有外鼻 的凹陷、 偏斜 畸形或鼻腔通气 障碍等,需手术复位 。与传统 的复位法相 比,在鼻 内经 下行鼻 骨骨折复位术 ,则可以准确找 到骨折部位,视野 清晰,直视观 察到复位 的全过程 ,减少手 术的盲 目性,而且 易于掌握深度, 避免 并发症发生。 支配鼻腔 的感觉神经主要是蝶腭神经和筛前 神经 。 本组患者在鼻骨复位时 , 特别是合并有鼻中隔骨折脱位 时, 行鼻腔粘膜 表面麻醉 的同时行鼻 内镜下蝶腭神经筛 前神阻 滞麻醉 , 尽可能减少甚至完全消除复位时患者的痛苦 , 使患者 在术 中很好的配合 。因此 , 者体会 鼻内镜下行鼻骨 复位术 与 笔 传统方法相比,可以更明确的判断鼻腔情况 ,准确复位,又 能 最大程度 的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使用 。 参考文献

临床浅谈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怎么样文档

临床浅谈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怎么样文档

临床浅谈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怎么样?【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2 年6 月至2013 年8 月间我院收治的20 例过敏性鼻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所有患者在进行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使用辛夷鼻舒爽进行治疗,观察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鼻炎体征的评分变化,以及血清特异性IgE(sIgE)、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的变化情况,并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在这些患者中,有11 例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显效,有8 例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有效,有 1 例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无效,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5%。

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其鼻炎体征评分(21.5±5.8)均明显高于治疗前(16.1±5.5),且患者的sIgE 和IL-4 水平也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应性鼻炎,是临床耳鼻喉科常见的一种疾病。

该病主要是由于致敏原侵袭特应性个体,从而增加了IgE 介导的介质释放,并由多种细胞因子、免疫活性细胞等物质共同参与的一种季节性变态反应。

该病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和季节性,且发病机制也比较复杂,如环境变化、天气变化、个体体质及过敏原等因素均能诱发过敏性鼻炎。

目前,临床上尚未研究出一种根治该病的有效手段,而且该病患者的临床治愈率较低,经治疗后的患者,病情也很容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若单独用西医进行治疗,虽然可在短期内有效地控制病情,但是其远期疗效并不稳定,若单独用中医进行治疗,虽然患者的起效缓慢,但是其远期疗效比较稳定。

因此,在临床上有很多学者尝试采用西医结合外用中药喷剂辛夷鼻舒爽的方法对过敏性鼻炎患者进行治疗,并获得了理想疗效。

一般资料,选取2012 年 6 月至2013 年8 月间我院收治的20 例过敏性鼻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鼻塞、鼻痒、流鼻涕、连续打喷嚏等症状。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观察

·32·山 西 中 医 2020年9月第36卷第9期 SHANXI J OF TCM Sep.2020 Vol .36 No .9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观察朱永峰 谢 欣 秦永荣 何春印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宁地区过敏性鼻炎的疗效。

方法:将23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19例,对照组予二代抗组胺药 (西替利嗪、氯雷他定) 加鼻用激素治疗,治疗组予扶正固表、祛风散寒通窍中药加鼻用激素治疗。

两组均以12天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疗程结束随访2个月~1年。

结果:治疗组治愈73例,显效26例,好转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治愈32例,显效57例,好转14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86.6%。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 ﹤0.05) 。

1年后观察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78.2%;对照组总有效率41.2%。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 ﹤0.05) 。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宁地区过敏性鼻炎较单纯西医治疗效果好,远期疗效显著。

关键词:过敏性鼻炎;鼻鼽;扶正固表,祛风散寒通窍;鼻用激素;中西医结合疗法中图分类号:R765.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7156 (2020) 09-0032-02作者简介:朱永峰,男,副主任医师,青海省中医院 (西宁 810000) ;谢欣、秦永荣、何春印,单位同第一作者。

过敏性鼻炎 (AR) 是指机体接触过敏原后导致的由IgE 介导的炎症介质 (主要是组胺) 释放,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炎症因子参与的慢性黏膜组织炎症性疾病,属于Ⅰ型变态反应。

临床以阵发性喷嚏和水样清涕为主症,伴有鼻塞、鼻痒和/或嗅觉减退等症。

该病属于中医鼻鼽范畴,其发生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

肺、脾、肾之三脏功能失调为内因,三脏出现不同程度的虚损,感受风寒邪气引发鼻鼽发作,结合西宁地区高海拔、缺氧、较为寒冷的特点,患者更易感受风寒侵袭。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分析作者:刘爽王伟马文成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20年第11期【摘要】目的:探索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已接诊的30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采取均分原则将其划为观察和对照组,两组中各有15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对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治疗,对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析两组的治疗前后体征指标(包括症状评分、血清slgE以及IL-4指标)和治疗有效率。

结果:发现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体征指标并无明显差异(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的体征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P【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患者;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76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11-33--01过敏性鼻炎病因复杂,治愈率较低,不仅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还会让患者长期遭受痛痒折磨,苦不堪言[1]。

西药治疗与中西医结合治疗都是针对过敏性鼻炎患者所采用的药物治疗方式,而基于过敏性鼻炎的特点和危害,中西医结合治疗相比西药治疗更加科学有效[2],更能改善过敏性鼻炎患者的体征指标并提升治疗效果。

目前,临床上已开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患者,并取得不错的治疗效果,故本文将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判断其临床治疗价值,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基本资料从2017年3月到2020年3月期间挑出已就诊的30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按照入院顺序(病号)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的具体情况:其中,对照组中有150例病患,男女患者例数分别为88例和62例,最小年龄24岁,最大年龄61岁,平均年龄48.56±20.41岁,平均病程3.13±1.11年。

观察组中有150例病患,男女患者例数分别为90例和60例,最小年龄23岁,最大年龄60岁,平均年齡47.53±20.39岁,平均病程3.14±1.08年。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研究方案:I. 引言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鼻部疾病,其特征是鼻腔黏膜的慢性炎症。

传统的西医药物治疗仍然是许多患者的首选,但其效果有限并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而中医药治疗过敏性鼻炎在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因此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对于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计划旨在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实施对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患者痛苦提供有力支撑。

II. 方案实施情况1.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确定:- 随机选择100名过敏性鼻炎患者,按照中医诊断标准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

- 实验组: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 对照组:接受传统西医药物治疗2. 研究指标的选取:- 观察指标:鼻塞、鼻痒、流涕、嗅觉减退等症状评分- 生活质量评估:采用SF-36问卷调查法3. 治疗方案:- 实验组:中医药治疗+西医药物治疗- 对照组:传统西医药物治疗4. 治疗周期:- 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为12周III. 数据采集和分析1. 数据采集:- 在治疗前、治疗中(第4、8周)和治疗结束(第12周)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观察和测量。

- 记录患者鼻塞、鼻痒、流涕和嗅觉减退等症状的变化,根据症状评分法进行评估。

- 进行SF-36问卷调查,量化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

2. 数据分析:- 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 对观察指标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包括均值、标准差等。

- 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的差异,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

- 显著性水平设定为α=0.05。

IV. 结论本研究通过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观察了治疗前后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变化。

根据研究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 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效地缓解了过敏性鼻炎患者的鼻塞、鼻痒、流涕和嗅觉减退等症状,治疗效果较传统西医药物治疗显著提高。

针灸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针灸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针灸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 的临床观察
目录
• 引言 • 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流行病学特征 • 针灸治疗方法及操作规范 • 临床观察指标与评估方法
目录
• 临床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安全性评价及不良反应处理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与目的
01
背景
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常见 的呼吸道疾病,严重影响患者
客观体征变化观察
鼻黏膜颜色
观察鼻黏膜的颜色变化,如苍白、充血、水肿 等。
鼻腔分泌物
检查鼻腔分泌物的性质,如清水样、粘液样、 脓性等。
下鼻甲状态
观察下全消失,体征恢复正常,且随访 期间无复发。
有效
症状有所减轻,体征有所改善,但改善 程度不及显效。
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具 有疏风解表、宣通气血的功效 ,可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
03
足三里穴
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具 有调理脾胃、扶正祛邪的作用 ,可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过
敏体质。
针刺技巧与注意事项
01
02
03
针刺深度
根据穴位所在部位和患者 体质,选择适宜的针刺深 度,避免过深或过浅。
针刺手法
处理措施及建议
局部反应处理
对于局部疼痛、红肿等症状,可采取冷敷、热敷、局部按摩等物理疗法进行缓解。如出现 瘀斑,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可自行消退。
全身性反应处理
对于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应让患者平卧休息,适当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保持室内空 气流通。如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应立即就医治疗。
预防建议
1 2 3
深入研究针灸治疗的作用机制
虽然本次研究初步明确了针灸治疗的作用机制, 但仍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来揭示针灸治疗过敏性鼻 炎的更深层次的作用原理。

中医治疗鼻鼽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鼻鼽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鼻鼽的研究进展摘要】本文从中药汤剂、针灸、穴位埋线等治法角度总结近年来中医中药治疗鼻鼽的临床研究,综述中医药治疗鼻鼽的最新进展,研究发现中医药疗法治疗鼻鼽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和副作用较小,疗效确切,为中医治疗鼻鼽的研究提供了借鉴与新的思路。

【关键词】鼻鼽;中药汤剂;针灸治疗;穴位埋线治疗【中图分类号】R246.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8-0220-02鼻鼽在古代文献中的描述为“鼽者,鼻出清涕也”;“鼽者,久也,涕久不通遂至窒塞也”。

鼻鼽相当于现代医学变应性鼻炎( allergic rhinitis,AR),AR的发病与遗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有关,是指机体接触变应原后由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1]。

变应性鼻炎当属于中医“ 鼻鼽” 的范畴,临床症状:阵发性和反复发作的鼻痒、打喷嚏、流清涕为主要表现[2]。

1.病因病机关于鼻鼽的病因病机历代医家自古即有论之,其主要病机有火攻肺虚、外寒内热、热干阳明、脾气虚弱、肺虚感寒、肾气阴阳虚等,与手太阴肺经、足阳明胃经有关[3]。

归纳起来,其主要病因病机由于腠理疏松,卫表不固,风寒之邪乘虚而入,犯及鼻窍,使鼻气不得通调,鼻窍壅塞,遂致喷嚏、流清涕。

《素问宣明五气论》云:“五气所病……肾为欠,为嚏。

”肺与鼻是本病的表现,而脾与肾关乎于本病的病理变化。

所以鼻鼽的发生与肺、脾、肾、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张景岳在《类经》中亦言:“阳未静而阴引之,故为欠;阳未达而阴发之,故为嚏” 。

可见本病之所以喷嚏狂作,乃清阳难升之故,治当以温通之法。

肺开窍于鼻,故鼻鼽与肺有关。

肺主皮毛 ,肺虚则卫外不固,不能抗邪 , 且肺主通调水道,若宣散失司则津液停聚溢而为涕。

肺易受邪侵,故鼻鼽的内因是肺气虚。

肺气充沛依赖于气血生化之源的脾之输布功能。

脾气虚弱则肺气虚。

而作为先天之本,气之根的肾,若摄纳无权,温煦失职 ,风邪得以内侵而致病。

故肺、脾、肾脏腑功能失调为本病的内因 ,感受风邪异气而作为外因。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效果观察曹会炎【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过敏性鼻炎患者23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15例和观察组1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0天,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10%明显高于对照组73.04%,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复发率低,应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期刊名称】《生物技术世界》【年(卷),期】2016(013)005【总页数】1页(P120-120)【关键词】过敏性鼻炎;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作者】曹会炎【作者单位】望都县中医医院耳鼻喉,河北望都0724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过敏性鼻炎是特应性个体接触过敏原后由IgE介导的鼻粘膜炎症反应性疾病,常与过敏性结膜炎、支气管哮喘等鼻周或呼吸道疾病合并发作,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1]。

据有关资料显示,欧美国家过敏性鼻炎患者病率为15%-30%,我国虽然缺乏大规模的过敏性鼻炎流行病学研究,但在过去的20年间儿童和成人的过敏性鼻炎发病呈上升趋势。

过敏性鼻炎不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睡眠,也给人们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2]。

目前,临床上治疗过敏性鼻炎常采用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物及其他对症治疗。

但由于这些药物副作用大,患者依从性差,导致该病治疗不彻底、复发易。

我院于2013年3月-2015年5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效果比较理想,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所有参选患者过敏性鼻炎的诊断均符合该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过敏性鼻炎患者23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15例和观察组116例。

中西医:鼻鼽的诊疗

中西医:鼻鼽的诊疗

中西医:鼻飘的诊疗鼻孰亦称孰嚏,是因禀质特异,脏腑虚损,兼感外邪,或感受花粉、粉尘及不洁之气所致,以突然或反复的鼻痒、喷嚏频作、清涕如水、鼻塞等症为主要表现的鼻病。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少年居多。

病程久而不愈者,可引起鼻息肉。

西医过敏性鼻炎(变态反应性鼻炎)属本病范畴。

鼻勒之名出自《素问.脉解》,《医学纲目》将其作为病名。

古代文献对本病论述丰富,如在《内经》中有关于鼻丸、嚏的大量论述。

历代有关清涕以及鼻渊的部分论述中,亦与本病有关。

对其病因病理的认识,《内经》认为与时令气候有关,亦与肾有关,如《素问・宣明五气》说:五气所病,肾为欠为嚏。

隋.巢氏《诸病源候论》卷29认为肺脏虚冷是发病的主要原因,指出:“肺气通于鼻,其脏有冷,冷气入乘于鼻,故使津液不能自收。

”金.刘河涧《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指出:“痒为火化,心火邪热干于阳明,发于鼻而痒则嚏也。

”认为鼻痒、喷嚏是由于火热侵及阳明所致。

明.戴思恭《秘传证治要决及类方》卷10说:“清涕者,脑冷肺寒所致,宜细辛、乌、附、干姜之属。

”而徐春甫《古今医统》则认为:“鼻孰者,热客太阴之经也。

”这些认识均具有代表性。

[病因病理]1肺寒壅鼻.:肺气不足,风寒侵袭,邪壅于肺,肺经风寒壅滞鼻窍,宣降失调,致鼻九嚏不止。

2,肺虚鼻窍失煦:肺气亏虚,卫外不固,媵理疏松,营卫失调,风寒异气乘虚侵袭,宣降失调,为鼻丸为嚏;又肺虚气弱,气不摄津,清涕下注为鼻丸。

3.脾虚鼻窍失煦:脾虚气血生化不足,清阳不升,肺失所养,卫表不固,易感外邪侵袭;又脾虚运化失职,津液壅滞于鼻为鼻丸。

4.阳虚鼻窍失煦:肾阳不足,肺失温煦,卫表不固,易感外邪侵袭;又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不能温化固摄水液,寒水上犯,以致清涕下注为孰。

5.郁热熏鼻.:肺胃或膀胱郁热,气化不行,太阳之气痹阻于下,寒水之气侵泛于上而为鼻仙《素问.痹论》说:“少腹膀胱内痛,若沃以汤,涩于小便,上为清涕。

”6.寒热错杂:鼻九嚏久病不愈,邪入厥阴,厥阴主阴尽阳生,易致寒热错杂,营卫失调致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鼻鼽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鼻鼽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鼻鼽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小儿鼻康方加减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符合条件的150 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5例和对照组75 例,对照组采用依巴斯汀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小儿鼻康方加减治疗,7d为1个疗程,一般进行4个疗程。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结论: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小儿鼻康方加减治疗过敏性鼻炎有效,且效果优于单纯口服依巴斯汀片。

【关键词】鼻鼽;中西医结合疗法;儿童;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7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1-0163-02鼻鼽,又称过敏性鼻炎或变应性鼻炎,以反复发作性鼻塞、鼻痒、喷嚏、流清涕为主要症状,是变应原的作用下经免疫学机制产生的一种鼻黏膜炎症。

该病发病率较高,儿童中发病率高达30%[1]。

本研究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并取得较为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患者共150例,均为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我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就诊的患者,按就诊时间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75例,其中男42例,女33例;年龄4~13岁,平均年龄(6.15±5.64)岁。

观察组男35例,女40例,年龄3~l4岁,平均年龄(6.63±5.74)岁。

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西医诊断标准依据《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①以阵发性鼻痒、连续喷嚏、鼻塞、鼻涕清稀量多为主要症状;②起病迅速,症状一般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③常因接触花粉、烟尘、化学气体等致敏物质而发病,有时环境温度变化亦可诱发;④鼻腔检查黏膜多为苍白,少数充血,鼻甲肿胀,发作时有较多清稀分泌物;⑤排除其他并发症。

1.3 中医诊断标准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制定肺脾气虚型鼻鼽的相关内容制定诊断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治疗季节性鼻鼽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李馨郝建莹
来源:《饮食与健康·下旬刊》2015年第12期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季节性鼻鼽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非盲方法,将符合季节性鼻鼽病诊断标准分组,进行中西医结合观察组与单纯西治疗对照研究。

结果:将治疗前后得分按[(治疗前总分一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计算,二者比较,经X2检验, P值=0.0030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季节性;鼻鼽病;临床疗效
变应性鼻炎是指特异性个体接触致敏原后由IgE介导的介子的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的鼻腔粘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

临床以鼻痒、阵发性喷嚷、鼻分泌亢进为主要特点。

属祖国医学鼻鼽病范畴。

目前西药治疗鼻鼽病多以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等为主,其短期疗效尚可,但是毒副作用较大,停药后病情易反复。

我科自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季节性鼻鼽病,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参考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和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耳鼻喉科学》第六版及《2004年兰州会议修订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及高等医药院校教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七版制定中西医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以及症状体征分级量化标准。

1.2一般资料
120例患者均为我院耳鼻咽喉科2013年9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耳鼻喉科门诊就诊季节性鼻鼽病患者,按1:1比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治疗组、对照组。

其中治疗组:观察60例,男24例,女36例,年龄18-60岁;对照组60例,男24例,女36例,年龄18-60岁。

两组性别、年龄分布、治疗前症状积分通过均衡性分析均具有可比性。

2 治疗及疗效评定:
2.1治疗方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戒烟、忌酒,忌辛辣饮食,避免着凉。

治疗组:依巴斯汀片 10毫克日1次睡前口服并中医辨证分型后口服以温补肺脾肾、益气通窍为基本治疗原
则中药汤剂,7天为一疗程,治疗2疗程。

对照组:依巴斯汀片 10毫克日1次睡前口服,7天为一疗程,治疗2疗程。

2.2 观察指标:治疗前患者均有阵发性喷嚏、鼻痒、鼻堵、鼻分泌亢进等症状,皮肤变应原试验阳性,血常规检查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且治疗前后均行血常规及鼻内镜检查。

2.3疗效评定标准:根据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和中医症候记分的总和,改善的百分率按下列公式评定疗效:[(治疗前总分一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
(1)临床痊愈:诊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上述公式计算结果≥95%;(2)显效:诊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上述公式计算结果在70%-95%
之间;(3)有效:诊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上述公式计算结果在30%-70%之间;(4)无效:诊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好转,甚至加重,上述公式计算结果
3 结果
治疗前后数据资料运用SPSS 11.0软件进行分析,根据数据类型采用X2检验
两组病例疗效比较:
组别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P
治疗组 24例 24例 6 例 6 例 90.00% 0.0030
对照组 10例 12例 24例 14例 76.67%
经检验, P值=0.0030
4 讨论:
鼻鼽病从3000年前西周时代就已有记载,至今医学界仍无根治办法。

鼻鼽病是耳鼻喉科常见病之一,其本身虽不是严重疾病,但可影响患者的学习、生活及工作质量,且可并发哮喘、鼻窦炎、中耳炎、鼻息肉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鼻鼽病的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目前,西医学包括药物(肥大细胞膜稳定剂、减充血药、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和抗胆碱药等)治疗,手术治疗以及免疫治疗等,因其副作用大而多不被病人认可,或因其短期疗效尚可,而进入药物依赖性维持治疗的误区。

中医药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的优势。

近些年,一些医家根据经方或临床经验研制出不少治疗鼻鼽病的方剂,大多疗效较好。

我科自拟方剂中党参、黄芪归脾、肺经,皆具有补气之功效,二者相须为用共为君药。

白术健脾燥湿、茯苓健脾渗湿,术、苓相配,健脾祛湿之功显著,又可助君药以增强健脾益气固表之力,故为臣药。

荆芥、防风祛风解表、止痒;蝉蜕、地龙息风止痉、止痒;细辛、
辛夷、苍耳子,散风寒、通鼻窍,皆为佐药。

诃子、五味子酸涩收敛,入肺经,敛肺气、益气生津,配以滋补肝肾之阴的枸杞子、女贞子,可佐上述辛温解表之药过于辛燥,亦为佐药。

甘草调和药性,兼以补脾益气,共为佐使之品。

同时此方还能滋补肝肾,有助于扶正祛邪。

综上所述,该方内可补脾肺肾,通窍固表,外能散风寒,扶正祛邪相兼顾,共奏温肺健脾益肾、通窍固表之功。

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季节性鼻鼽病,既体现了祖国医学的整体观念及辨证施治的理论精华,且弥补单纯西医治疗鼻鼽病疗效不理想且易复发的现状,具有科学性、实用性,为治疗季节性鼻鼽病开辟新途径,适合基层医院及社区卫生院使用,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田勇泉,韩德民,孙爱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5):66-67
[2]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国临床医生.2010,38(6):67-68
[3]熊大经.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6:101-102
[4]王士贞.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22-1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