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皮瓣修复手指热压伤28例
推进皮瓣修复指端缺损25例的护理体会
推进皮瓣修复指端缺损25例的护理体会目的:探讨推进皮瓣修复指端缺损患者的护理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创伤性指端缺损手术患者的护理資料。
结果: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术后23例皮瓣色泽红润,毛细血管充盈试验正常,成活可靠。
2例术后2~3 d出现不同程度皮瓣远端局部色泽暗红,予以皮瓣局部部分拆线减张、抬高患肢、保温、活血及抗血管痉挛等处理。
其中1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仍然少部分坏死,手术再次处理愈合。
随访25例,优22例,良3例。
结论:加强推进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护理,有利于促进皮瓣愈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因外伤所致手指远端皮肤缺损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以往本院需截去部分指骨,再手指残端修整术,导致患者患指指端缺损,影响功能及美观。
本院自2012年7月-2013年10月采用推进皮瓣修复创伤性指端缺损25例,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获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5例,男10例,女15例;年龄21~83岁,平均45.9岁。
损伤的手指:示指伤12例,中指伤11例,环指伤9例,拇指伤4例,小指伤3例。
手术处理:急诊手术21例,亚急诊手术4例。
清创后缺损面积:0.5 cm × 1 cm~1 cm × 1.5 cm。
致伤原因:压砸伤16例,电锯切割伤4例,刀切割伤4例,指端再植坏死修复1例。
1.2 手术方法V-Y推进皮瓣24例,矩形推进1例。
就诊时间:0.5~8 h,平均1.5 h。
1.3 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1)为避免术后感染,创面的清创要彻底[1]。
(2)V-Y推进皮瓣的手术方法:指根神经阻滞麻醉或臂丛麻醉成功后,先用一橡皮条止血带或者气囊止血带置于伤指的远端或者患指近端止血,彻底清创。
估计皮瓣的缺损面积,推进的距离,于指腹侧先贴指骨剥离指腹皮肤软组织至远指间横纹处,按皮肤缺损情况设计略大的皮瓣,标记划线,两个切口相交于远端指横纹的远侧,一般不超越指横纹[2]。
应用真皮下血管网带蒂薄皮瓣修复手部热压伤
1 8~3 岁 。 4 损伤情况 :2 1 例为腕掌部热压伤 , 分别累 及 大 、 鱼 际肌 及 腕 部 浅层 屈 肌 腱 , 中 2例 合 并 节 小 其 断性 正 中神 经 损 伤 ; 为腕 背 部 热 压伤 ,分 别 累 及 9例 第 2至第 5掌 指关 节 近侧 及 手 背部 伸 肌腱 , 部 分 损 且 伤 了第 2 3 指关 节囊 , 、掌 手掌 和手 指 2例 , 指 7例 ; 拇 另2 1例掌 背 中部 热 压伤 ,累及 了第 34指 近节 指 腹 、 部 。热 压 伤 的损 伤 范 围为 2c m ~6c 1 m X6c m X1 c m。手 术时 间 为伤后 1~1 。本组 病 例均 采用 伤 手 0d 同侧 腹部 随意 型带 蒂薄 皮瓣 进 行修 复 。 12 手术 方 法 ( ) 醉下 首 先切 除伤 手 坏死 焦痂 , . 1麻 但 应 注意尽 量 保 留间生态 的重要 深 层 组织 ,如 神经 、 肌腱 、 关节 囊 等 。本 组病 例 分别 保 留了处 间 生态 的伸 肌腱 和屈 肌腱 及 2个掌 指 关节囊 1 患者 术 中见 其 例 腕 掌部 一 段约 3e 长 的正 中神 经 表 面呈 灰 白色 无 光 m 泽 , 予 以保 留 。 2 按 照创 面 的大小 及 形状 在 同侧 腹 也 () 部 设 计皮瓣 , 瓣 要大 于创 面 05c 皮 . l 右 。本 组 随 意 n左 型薄 皮 瓣 长宽 比例小 于 1 :。沿 设 计 线从 皮 瓣 远 端 .1 5 切 开皮 肤 及 皮 下层 。 深 筋 膜层 , 带 有 全 层 脂 肪 的 至 将 皮瓣 向 蒂部掀 起 。 使皮 瓣 翻 转 。 肪层 朝 上 , 脂 以剪 刀逐 渐修 薄皮 下脂 肪 组织 。 皮 瓣 除 近蒂 部外 只保 留一 层 使
推进皮瓣修复指端缺损25例的护理体会
推进皮瓣修复指端缺损25例的护理体会【摘要】本文通过对25例患有指端缺损的患者进行皮瓣修复手术,并总结了相关的护理体会。
在患者基本情况部分,介绍了患者的年龀、性别、病史等信息。
手术操作步骤包括术前准备、手术过程和术后处理等内容。
在术后护理注意事项中,重点强调了伤口的护理和并发症的预防控制。
对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
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则包括术后定期复查、按时服药等等。
结论部分对护理体会进行总结,并分享了实践经验,同时提出了促进患者康复的建议。
本研究旨在提高对指端缺损患者的护理水平,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皮瓣修复、指端缺损、护理、患者、手术、术后、并发症、围手术期、康复、护理体会、经验分享、建议。
1. 引言1.1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推进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护理体会,通过总结25例患者的护理经验,提高对该手术的护理水平和效果,进一步促进患者康复。
通过深入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和手术操作步骤,结合术后护理注意事项和并发症处理,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更准确和有效的指导。
本研究旨在探讨围手术期护理措施的重要性,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为护士提供更系统和全面的护理指导。
通过本研究的目的,希望能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更深入的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提高护士的工作技能和水平,为患者的康复和健康贡献力量。
1.2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指术前符合手术适应症的皮瓣修复指端缺损患者,共计25例。
其中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范围在18岁至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岁。
患者的指端缺损大小不等,主要包括指尖软组织缺失和骨折导致的指端缺损,均经临床和影像学确诊。
所有患者均未接受过相应的手术治疗,且手术前均进行了详细的术前评估和准备工作,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的恢复效果。
研究对象的临床表现各异,但均表现出对指端缺损的不同程度的影响,对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困扰和影响。
本研究旨在通过推进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护理实践,为这些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促进他们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皮瓣修复治疗手部热压伤的疗效观察
透过脂肪层隐约可见真皮下血管网为度 , 皮瓣的长度和 通 过本 次研 究 , 者认为 在患 者全 身状 况稳 定后 , 笔 应 宽度 较创 面放 大 1—2e 外 形 与 缺 损 区 吻合 。累 及 肌 尽 早彻底 扩创 切 除 坏死 组 织 , m, 利用 皮 瓣 修 复创 面 。应 用 ①可 有效 地 修复创 面 , 间生态 肌 给 腱、 骨关 节者 , 常需 行 掌指 关 节 成 形 或 指 问关 节 用 克 氏 皮瓣 修复有 以下优点 :
伤者 3 例 ; 7 创面为深 Ⅱ ~Ⅲ度烧伤 , 中伴有肌腱 、 其 神 伤 , 故对 手 部组 织结 构及 功 能 的破 坏损 害 尤 为严 重 。伤 经、 骨关节损伤者 1 ; 9例 手术时间为伤后 1 1 。 ~ 0d 处一般为深度烧伤 , 皮肤组织可出现水泡 、 焦痂 , 严重时 12 修 复 方法 患 者人 院后 严格 按 顺 序 和层 次 清 除污 合并有肌腱 、 、 . 骨 神经、 血管和关节损伤。可发生继发性 染 及失 活组 织 , 处 于 间生态 的肌 腱 、 经 以及 骨 、 节 坏死 , 染率 高 , 对 神 关 感 愈后 功 能差 。如 不及 时 修 复 , 可导 致 伤 等应尽 量保 留 , 时 修 复 , 据创 面 大 小 选 取 合 适 的部 处较 严重 的功 能 障碍 。热 压 伤 急 诊 处 理 的 目的 是 达 到 及 依 位 做带 蒂皮瓣 移位 修 复创 面 。 同时 给予 抗 生 素 , 防治 感 近似 正常 的手 外形 和 良好 的手 功 能 , 期 恰 当处 理 对保 早 。 染 。常规用 碘酒、 乙醇消毒 术 区。应用腹 部薄皮 瓣修 留和恢复 手 的功 能 十 分 重 要 J 由于 热 压 伤 造 成 的组 复, 以剪刀逐渐修 薄皮 下脂肪组织 , 留真皮下脂肪组 织深度损伤 , 保 活力下 降 , 肌腱与骨裸露 , 组织水肿 , 软组
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在手指热压伤修复中的应用
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在手指热压伤修复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总结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指热压伤创面的效果。
方法 2005年1月~2010年1月,应用胸腹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指热压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50例,其中男37例,女13例。
年龄19~45岁。
均为急诊手术。
对于多指损伤,将皮瓣设计成每个手指一个,形成多叶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手指皮肤缺损区分别置于皮瓣内。
结果术后5例皮瓣远端小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余45例皮瓣完全成活。
术后随访1~3年,受区皮肤平整、外形美观、色泽好、质地软,耐磨性好,断蒂后无须修整, ,功能恢复满意。
结论应用胸腹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指热压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具有术后手外形好、功能恢复佳及无须二次手术修复等优点,是比较理想的一种修复方法。
【关键词】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手指热压伤修复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是我国整形外科在临床实践中创造出的新型皮瓣形成方法。
他既不属于轴型皮瓣,又与传统随意皮瓣有所不同,有其独自的特点。
我科于2005年~2010年共收治手部热压伤病人50例,采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指热压伤创面,创面修复满意,外形美观,无须二次手术修复外形,手的功能恢复佳。
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共50例,年龄19~45岁之间,其中男性37例,女性13例。
以从事制鞋为主,均在伤后12h内就诊,均为单手发病,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伸指肌腱外露。
1.2 手术方法创面彻底清除坏死组织。
对于肌腱或指骨外露处,尽量使用邻近残存皮下组织覆盖或缩小外露面积;创面间组织难以确定成活的,可经5~7d换药后,再行清创延迟修复术。
按清创后创面情况设计皮瓣,根据损伤情况可选用胸前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或下腹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根据损伤的手指数设计相应数量的皮瓣。
设计皮瓣长宽比例不超过3∶1。
术中将皮瓣从浅筋膜层下掀起后,修剪皮下脂肪,皮瓣远端2/3修薄,以隐约可见真皮下血管网为宜,保留脂肪厚2~4mm,皮瓣近端稍修成斜坡形。
掌背动脉皮瓣修复手指深度损伤30例临床分析
内蒙古 中 医药
侧 脑 室外 引流Βιβλιοθήκη 术治 疗重型脑 干 出血 的体会
王 亚 东 巴 玉
关键 词 : 出血 ; 干 ; 脑 室外 引流术 脑 脑 侧 中 图分类 号 : 7 33 R 4. 4 文献 标识码 : B 文 章编 号 :0 6 0 7 ( 0 2 0 — 0 2 0 10 — 9 9 2 1 )4 0 9 — 1
出血 累及上 行 网状激 活 系统 和交感 神经 和呼 吸 、循 环 中枢 等 , 故 易发 生 中枢性 呼吸 、 循环 衰竭 , 脑疝 及多 器官 1 . 2临床 表现 :入 院时血 压 15 2010 15 m g 7 —2/0 ~3 m H 。人 院时 G S 患者 临床 表现危 重 , C 评分 8 1 分 者 2 ,- ~O 例 6 9分者 7例 ,~ 分 者 3 , 35 例 平均 7 。突 功能 衰竭 等严 重并 发症 而危 及生命 。在 急性 脑血 管疾病 中 , 分 原发 发 头 痛头 晕 ( 例 )呕吐 ( 8 、 6例 )高 热 ( 例 )脑 膜 刺激 征 阳性 ( 性脑 干 出血 约 占 1%左右 , 大 多数 为 脑桥 出血 , 、 2 , 7 0 绝 少部 分为 中脑 例 )去大 脑强直 发作 ( 例 ) , 2 。瞳孑 及 眼球 运动 改变 主要 表现 为双 出血 , 延髓 出血极 为少 见H 高血 压脑动 脉 硬化是脑 干 出血 的重 L 而 。 其 脑血 管畸 形等 。 侧 瞳 孔不 等 大 ( )针 尖 样 改 变 ( )瞳孔 散 大 ( )双 眼 要 原 因, 次 为动脉 瘤 , 2例 、 9例 、 2例 、
4 分 , 度功能 障碍或完 全残疾 , 0 重 日常生活 活动不能独 立完成或 生 活 完全依赖他 人 。 中 I 为显效 , 其 级 Ⅱ级为好 转 ; 物生存 : 个 月 植 1 以上持 续 昏迷 或呈 闭 锁 状态 ; 愈 : 疗前 后 神经 功能 无变 化 或 未 治 自动 出院 ; 亡 : 病至 死亡 时 间为 1h 1d平均 8 d 死 发 2一6 , .。 6 22 .治疗结 果 :2 中显 效 2 , 1例 例 好转 4 , 物生存 3 , 例 植 例 未愈 1
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在手指热压伤创面修复中应用(附20例报告)
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在手指热压伤创面修复中应用(附20例报告)发表时间:2012-12-13T08:46:51.82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4期供稿作者:吴文进严丽玉成赋斌[导读] 自2008年以来,我们采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指滚筒式热压伤创面20例,均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吴文进严丽玉成赋斌 (武警广东总队医院综合科 510507)【中图分类号】R6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4-0177-01 自2008年以来,我们采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指滚筒式热压伤创面20例,均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患者20例,男性15例,女性5例。
年龄17——42岁,均为带热量的滚筒式机器压伤,计手指及手指背创面11例,手掌创面9例,多数有不同程度的肌肉、肌腱、血管、神经、骨等组织损伤或坏死,伤后1小时—7天住院,均取腹部作为供区,其中选用腹壁干动脉脐旁穿支真皮下血管网皮瓣14例,旋髂浅动脉真皮下血管网皮瓣6例,皮瓣面积最大18×10cm,皮瓣全部成活19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1例,经换药后痊愈,皮瓣转移植7—10天断蒂3例,术后手功能恢复良好,可作精细动作17例,可抓捏动作2例,功能较差者1例。
手术方法一. 创面清创,按手外科常规清创。
创面用双手氧水、新洁尔灭、生理盐水等反复冲洗。
损伤严重的组织彻底清创,损伤较轻的肌腱、血管、神经等组织尽量保留及修复。
合并骨折者可用克氏针(钉)或钢丝内固定修复。
整个清创过程注意适当的保留“间生态组织”。
清创完毕创面予抗生素纱布湿敷10分钟。
二. 皮瓣的设计。
先用Doppler在腹部探测腹壁干动脉、脐旁穿支及旋髂浅动脉血管的走向,根据创面的面积和皮瓣移植所需蒂部长度在腹部设计皮瓣,然后利用逆切法,将皮瓣掀起,修去部分脂肪组织,即皮瓣远端的皮下脂肪组织约保留1—2cm左右,而靠近蒂部三分之一则予多保留。
这样确保真皮下血管网的血运良好。
手部重度热压伤应用皮瓣修复
果 : 后 各 种 皮 瓣 全 部 成 活 。 随访 到 3 术 6例 , 间 6个 月 ~1 月 , 瓣颜 色、 地 均 佳 , 形 和 功 能恢 复 满 意 。 结 论 : 时 2个 皮 质 外 根 据 不 同的 创 面 选择 相 应 的皮 瓣修 复手 部 热 压 伤 , 结合 早 期 综 合 性 康 复 治 疗 , 最 大 限度 地 恢 复 外 形 和 功 能 。 并 可 [ 键 词 l 部 热 压 伤 ; 瓣 ; 复 关 手 皮 修 [ 中图分类号]R 4 [ 64 文献标 识码 ]B [ 文章编号 ]6 15 9 (0 7 3 - 7 -2 1 7 -08 20 )54 70 8 手 部 热 压 伤 是 由热 力 烧 伤 和 机 械 挤 压 双 重 致 伤 作 用 下 的 种 复 合 伤 , 部 病 理 变 化 复 杂 , 损 伤 和 治疗 上 都 较 纯 热 力 局 在 治 感 染 , 后 3d一 次 换 药 , 术 5d首 皮瓣 血 运 好 , 口无 感 染 者 , 切 即 行 新 洁 尔 灭 温 盐 水 浴 , 次 / ,5mi 次 一 0mi 次 , 渐 1 d 1 n / 2 n / 逐 加 强 功 能 锻炼 。需 断 蒂 者 , 后 1 开 始 做 蒂 部 血 运 阻 断 试 术 周 验 , 运 阻 断 1h以 上 皮 瓣 颜 色 无 明显 改 变 者 , 行 断 蒂 术 。 血 即
维普资讯
实用医技 杂志 2 0 0 7年 1 2月第 1 4卷第 3 5期 ( 旬刊 ) J MT ee h r 0 7, 11 , 03 (s e vr T nDas P ,D cm e.20 V0 4 N .5 Is dE ev e y) . u 部解 剖特点 , 软组织薄 , 易合 并肌腱 、 神经、 血管及骨关节外露和损伤 ; 烧伤与挤压伤并存 , 创伤反应重 , 组织渗 出液多 , 肿胀 明显易继发 液化 、 坏死 。对 手部重度热压伤 , 早期 给予恰 当的治疗 , 及时修 复创 面, 以及 早 期 功 能 练 习 , 手 部 功 能 的恢 复 甚 为 重 要 。我 们 自 19 对 9 8年
16例严重手部热压伤腹部带蒂皮瓣的应用
1
例 皮 瓣 远 端 边缘 有
、
富
、
可靠
,
抗 感染力强
,
成活 率可 达 1 0 %
、
Z
c
m
“
坏死
经换药
植游 离皮 片 愈 合
。
但 腹 部 带 蒂 皮 瓣 有皮 瓣 臃肿 多次 手 术等 缺 点
三
、 。
病程 偏长
需
外 炼
余 均一 期 修 复
经二 期修 整 及 功 能 锻
,
患 手外 形 及 功 能 恢 复 较 理 想 讨 一
静 脉 为 轴心
,
例
:
伴有 骨 间 肌 烧 伤
6
二
例
。
的 下 腹 部 皮 瓣 这 两 条 动 脉 由股 动 脉 分 出 后
3
治 疗 方法 ~
7
0 例 急 诊 手术 1
例 伤后
c
从股 三角肌 间隙穿 出
,
经 腹 股沟 韧 带 下 方 转
。
天手 术
6
x
。
7 皮 瓣 最大 面 积 1
4
c
2 1
m
Z ,
最
向腹 壁
的 范 围 也 受 到限 制 难 以 覆 盖 全 手 背 的创 面
, 。
腹 部带 蒂皮 瓣 修 复 报告 如 下
。
而采 用 腹 部带 蒂 皮 瓣 筱 盖创 面
二
、 。
,
疗效 满 意
。
我 们 采 用 腹 部随 意 皮 瓣 和 腹 部轴 型
临 床 资 料 本组 1 6 例
。
伤 情重 而 复 杂
、
伤后 截
保 留一 定 宽 度
逆行骨间背穿支皮瓣修复手热压伤的治疗体会
逆行骨间背穿支皮瓣修复手热压伤的治疗体会近年来,热压伤造成的手部创伤因其复杂的外观和解剖结构而备受临床医生重视。
本文通过一例热压伤患者的治疗体会,介绍了一种有效的逆行骨间背穿支皮瓣修复技术,以期促进该技术的广泛应用。
一名27岁的男性患者因右手小指热压伤于2015年10月30日到医院就诊,右手小指尖处有一热压痕,半月板下损伤较为严重,且有肉芽组织渗出,伴有强烈不适感。
经过CT平扫,可见指尖关节有关节缺损,继而右手小指关节活动度明显受到限制,并伴有轻微的灼伤感。
针对上述现象,医生采用逆行骨间背穿支皮瓣修复技术,首先实施局部麻醉,用刀片作准确地关节缝合,以修复关节缺损部位,缝合采用3/8号十字缝合,逆行骨间背穿支皮瓣。
把小指尖关节的骨间背穿支皮瓣拉起来,用3/8号十字缝合缝合小指尖的皮瓣结缔组织,缝合骨间背穿支皮瓣,并采用平手术缝合术,修复被分离的皮瓣组织。
术后,医生拆线,表面完整,无渗出,关节活动度有所改善,伤处局部未出现感染。
修复完毕后,患者应定期复查,以免出现感染,并规范应用药物,防止感染发生。
复查期间,患者出现热压痕消退,结缔组织萎缩,并出现瘢痕形成,指尖有轻度的灼痛感,关节活动度基本恢复,指尖颜色及形态均未明显。
通过治疗,本例患者的热压伤得到有效治疗,且治疗步骤简单易行,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论是何类伤口,逆行骨间背穿支皮瓣修复技术都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并增加术中的可控性,减少手术风险。
然而,在伤口愈合期间,需要定期复查,以便及早发现任何问题,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
总之,本病例表明,逆行骨间背穿支皮瓣修复技术可有效治疗热压伤患者,并可在有效控制伤口恢复时间及完成要求的功能需求的同时,改善患者的外观及心理健康状态。
此外,应加强术后调理,尤其是复查,以便更好地提高治疗效果。
随着社会高速发展,热压伤等创伤逐渐增多,损伤部位及复杂程度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到目前为止,研究手部损伤修复技术及效果仍有待深入。
皮瓣修复护理对手指小面积缺损患者手功能疗效的改善
【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皮瓣修复护理对手指小面积缺损患者手功能改善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0月到2022年10月期间的60例手指小面积缺损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
并采取计算机表法对其进行研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手指小面积缺损患者采取常规修复护理,研究组患者采取皮瓣修复护理。
结果:研究组手指小面积缺损患者的手部皮瓣恢复的优良率(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63.33%),组间存在差异。
结论:对手指小面积缺损患者实施皮瓣修复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手部皮瓣恢复情况,从而促进手部功能恢复,值得在目前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皮瓣修复护理;手指小面积缺损;手功能手指小面积缺损是手外科急诊中较为常见的情况,目前临床通常采用皮瓣修复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修复手指的破损组织[1]。
虽然手指小面积缺损病情较轻,但是皮瓣修复术仍然属于一种有创手术,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因素,甚至影响手术效果[2]。
所以,目前临床中对于对手指小面积缺损患者在手术中采取必要的护理干预是目前临床中的关键性内容,能够有效保证患者的手术效果。
因此,最后选取我院60例手指小面积缺损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探究分析皮瓣修复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具体报告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21年10月到2022年10月期间的60例手指小面积缺损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
并采取计算机表法对其进行研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研究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16/14,平均年龄为(29.32±1.24)岁,对照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18/12,平均年龄为(29.64±1.56)岁,将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以进行本次研究比较。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修复护理:护理人员按照常规修复流程对患者展开相应的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健康宣教和用药指导,同时告知患者治疗中的相关注意事宜等。
皮瓣修复治疗在手或前臂皮肤烧伤瘢痕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烧伤主要是热烧伤,临床分为热液烧伤、蒸汽烧伤、高温气体烧伤、火焰烧伤、炽热金属液体烧伤,烧伤很容易留瘢痕。
手与前臂在日常生活中多是暴露在外的,而烫伤多发生于日常生活中,手与前臂经常暴露在外,对患者的外观影响较大,因此,绝大部分的患者愿意选择采用皮瓣修复术进行局部的皮肤修复。
另外,皮肤修复不仅有美化作用,还会增加免疫力(皮肤与外界环境接触,有保护、排泄、调节体温和感受外界刺激的作用,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有重要的免疫作用)[1]。
现选取来我院诊治的手或者前臂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两种皮瓣修复术在临床的应用效果,现将具体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7年4月-2019年4月收治手或者前臂烧伤患者80例。
①纳入标准:所有研究对象均在相关检查和患者的主诉中确定为烧伤瘢痕;所有研究对象均为首次进行皮瓣修复术治疗。
②排除标准:精神障碍患者,沟通障碍患者,合并重大疾病的患者,合并免疫性疾病的患者,病历档案不全的患者,不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2]。
院方相关部门与患者及家属均对此次研究知情,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按照不同的修复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
观察组41例,女22例,男19例;电烧伤11例,热烧伤10例,化学烧伤7例,其他烧伤13例;年龄34~63岁,平均(46.1±11.3)岁。
对照组39例,女20例,男18例;电烧伤9例,热烧伤11例,化学烧伤8例,其他烧伤11例;年龄35~67岁,平均(46.9±10.9)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术前两组均进行局部麻醉和创伤面清理,将创伤面坏死组织和活性差的皮肤和组织进行清理,整理创伤面,观察创伤面的肉芽组织,确定良好准备皮瓣修复术治疗。
①对照组采用股骨前外侧皮瓣瘢痕修复术治疗,主要步骤:确定局部麻醉效果良好,测量患者的创伤面及受损皮肤的大小,并进一步确定创伤面清理后可以进行手术;在轴形血供处为移植区;离断皮瓣蒂部上缘腹直肌后旋转皮瓣提升蒂部活动度,尽快进行移植,同时其他医护人员配合包扎移植区,需注意包扎的松紧度,避免影响患者移植区的血供;确定移植没有异常,进行包扎;与住院护理人员进行工作交接[3]。
改良逆行指动脉桥式皮瓣修复指腹创面30例报道
改良逆行指动脉桥式皮瓣修复指腹创面30例报道目的:通过改良的手术方法修复较大的指腹创面。
方法:运用改良逆行指动脉桥式皮瓣修复指腹较大创面。
结果:改良桥式蒂皮瓣,不需要分离血管、操作简便,术后处理简单、成功率高,是指端创面修复的一种理想方法。
结论:行改良桥式蒂皮瓣修复术,伤害小,患者满意度高,适合基层医院使用。
标签:逆行指动脉桥式皮瓣;修复;手指创面[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09)12(b)-157-01指端创面的修复方法很多,笔者于1997年起设计使用改良逆行指动脉桥式皮瓣修复手指端较大创面。
获得了良好的修复效果,为指端修复提供了一个可靠的选择方法。
根据i临床解剖知识,自2004年起使用带指背神经分支的逆行指动脉桥式皮瓣修复指腹创面30例。
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男20例,女10例,3例为双指损伤。
其中食指损伤15例,中指损伤10例,环指损伤2例,食、中指同时损伤2例,中、环指同时损伤1例。
均为远节指间关节以远的指腹侧缺损,没有合并患侧手部其他损伤,所有患者均为急诊手术修复,创面范围1.5cmx1.0cm-2.0cmx2.5cm。
1.2手术方法皮瓣的设计,于损伤手指的相邻指的掌邻面、掌侧横纹以远0.3cm处作横行切口,找到指固有动脉,以及指固有神经的指背分支,然后根据创面的大小设计皮瓣,使其远端和蒂部包含指动脉,近端向背侧倾斜,使指端神经分支走行于皮瓣之中,皮瓣的近端可以不带有指动脉,指固有神经留于原位,解剖形成皮瓣的蒂部只带有指固有动脉。
皮瓣部带有指背神经分支。
解剖出受区指端对侧指固有神经,与皮瓣的指背神经分支的近端进行显微缝合,其余步骤同以往的操作。
2结果所有患者均没有出现明显的动静脉危象,术后16~21d断蒂,皮瓣全部存活。
经6~12个月随访,皮瓣不肿,色泽好,指端感觉有所恢复,静态两点鉴别觉(S2PD)6~10mm,供侧指端没有麻痛等感觉障碍,手指活动度正常。
掌背动脉背侧皮支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27例报告.doc
掌背动脉背侧皮支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27例报告掌背动脉背侧皮支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27例报告作者罗伟国,云雄,邹重文,黄智,杨柏林,陆焱【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应用掌背动脉背侧皮支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
[方法]作者自2004~2007年采用带掌背动脉背侧皮支皮瓣27 例,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
[结果]27例皮瓣全部存活,外形满意。
23例术后随访6个月~2年,皮瓣色泽基本与邻近皮肤相同,局部平坦,质软,手指与手掌功能正常。
[结论]掌背动脉背侧皮支皮瓣是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关键词】掌骨背动脉背侧皮支; 外科皮瓣; 手指;软组损缺;修复手指皮肤缺损是手外科常见的损伤,常伴有神经、肌腱损伤甚至指骨外露。
传统方法很多,但修复效果并非令人满意。
作者根据手背皮肤质地好,皮下脂肪少的特点,采用掌骨背动脉背侧皮支皮瓣修复覆盖手指软组织缺损,取得良好效果。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22 例,女5 例,年龄12~47 岁。
损伤原因挤压撕脱伤22例, 电刨伤2例,切割伤3例。
修复部位食指近中节背侧4 例,食指近中远节掌侧2例,中指近中节背侧11 例, 中指近中节掌侧5 例,环指近节背侧4 例,小指近节1例。
皮肤缺损范围0.8 cm1.2 cm~2.1 cm5.5 cm,均有不同程度的屈肌腱、指固有动脉、指固有神经外露或损伤。
食指掌面缺损取第2 掌骨背动脉背侧皮支皮瓣修复;中指取第2、3 掌骨背动脉背侧皮支皮瓣修复;环指取第3 掌骨背动脉背侧皮支皮瓣修复;小指取第4 掌骨背动脉背侧皮支皮瓣修复。
1.2 皮瓣的设计皮瓣设计根据受区创面的具体部位、大小和缺损情况,按“点、线、面、弧”的原则设计这一背侧皮支皮瓣。
点旋转轴点即基底部,是皮瓣血供的来源。
一般以指蹼远端皮瓣以近1.5 cm处为旋转点,(掌背动脉末端向指掌侧动脉发出交通支的部位,第2~4掌背动脉在各指蹼皮肤游离缘近侧1.5 cm处。
)线轴心线即掌骨背侧动脉的体表走行线,第2~4 掌背动脉为各指蹼缘的中点向手背的垂直线。
27例食指背皮瓣修复拇指损伤的护理
27例食指背皮瓣修复拇指损伤的护理周红;张戎【摘要】目的:探讨食指背皮瓣修复拇指损伤的护理.方法:分析27例拇指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疗效、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无1例失败,TAM评定标准评定:优17例,良8例,可2例.皮瓣两点辨别觉均在7mm以内.结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皮肤准备,病室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皮瓣血运,发现问题,早期处理.术后根据病情不同,有针对性的安排功能锻炼对保证治疗效果十分重要.【期刊名称】《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理工卷》【年(卷),期】2005(002)009【总页数】2页(P307-308)【关键词】食指皮瓣;修复拇指;护理【作者】周红;张戎【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医学院,湖北,荆州,434000;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湖北,荆州,43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22.12拇指是手部最重要的一个手指,具有精细的解剖结构和灵敏的感觉功能,活动范围广,它占有手约50%的功能,其缺失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劳动、生活、学习和娱乐,因此,当拇指外伤时,其治疗和护理极其重要[1]。
我院附属医院1999年1月~2004年12月应用食指背皮瓣修复拇指损伤27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27例,男20例,女7例。
年龄14~56岁,平均26岁。
损伤原因:机器损伤12例,电锯伤8例,电刨伤 7例。
损伤部位:拇指指腹缺损11例,指端缺损10例,指背损伤6例。
移植皮瓣最小面积为1.5 cm×2.0 cm,最大面积为3.0 cm×4.0 cm,术后半年复查,患指外形美观,运动功能按TAM评定标准评定:优17例,良8例,可2例。
皮瓣两点辨别觉均在7 mm以内。
2 术前护理2.1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耐心与患者交流和沟通,了解患者的健康情况及心理状态,根据其心理特点,给予安慰、疏导,解除患者精神紧张、抑郁、生理缺陷、手术风险、医疗费用等忧虑。
消除因怕痛或怕影响伤口愈合而不敢活动,或者想活动又不知如何正确活动的顾虑。
指动脉皮瓣修复手指深度烧伤——附32例报告
指动脉皮瓣修复手指深度烧伤——附32例报告徐顺;吴志宏;黄静;顾耀辉;贾卿;陈波;王爱丽【期刊名称】《新医学》【年(卷),期】2012(43)1【摘要】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repairing finger deep burn with digital arterial direct island flap or digital arterial reverse island flap. Methods: Thirty-two cases (36 fingers) of finger deep burn with exposed tendon and bone were repaired by digital arterial direct island flap or digital arterial reverse island flap. Twenty-nine cases were followed up at 3, 6 and 12 months after operations. According to total active motion (TAM) system of American Society for Surgery of the Hand and British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BMRC) finger sensibility standard evaluation, the donor area and repaired finger feeling, movement, appearance,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work were evaluated. Results; All flaps were survived, 29 cases were followed up for 3 to 12 months and all fingers recovered well, with sufficient length, normal color, non fat or clumsy appearance, satiation finger pulp, and soft texture. The sensation of the digital arterial direct island flap or digital arterial reverse island flap with dorsal branch of proper digital nerve was satisfactorily recovered, with no affection to the patients daily life or work. Twenty-nine cases (32 fingers) got complete follow-ups, of which do take refers to artery, 9 cases used the nerves line island flap, the averag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were all excellent at 3, 6and 12 month. In 15 cases used the inherent artery retrograde island flap, averag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were good, good and optimal at 3, 6 and 12 month, respectively. In 8 cases used nerve anastomosis refers to back the collateral arteries to retrograde island flap transfer, average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s were good, excellent, and excellent at 3, 6 and 12 month,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is once completed surgical procedure provides satisfactory flap in appearanceand function, thus is practical in repair of finger deep burn.%目的:评价指动脉皮瓣修复手指深度烧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手指深度烧伤伴肌腱及指骨外露患者32例共36指,应用带指动脉、神经蒂顺行岛状皮瓣推进术或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转移术(包含吻合指神经背侧支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转移术)治疗,分别于术后3、6、12个月运用美国手外科学会总主动活动度(TAM)系统评定标准和按英国医学研究会(BMRC)标准,对患者供瓣区及被修复手指的感觉、运动、外观以及生活和工作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术后半个月36指皮瓣全部存活,所有伤指运动功能恢复良好,无明显关节活动受限;长度良好,色泽正常,外观不臃肿,指腹饱满,质地柔软;指固有动脉顺行岛状皮瓣及吻合指固有神经背侧支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感觉恢复好;日常生活不受影响且恢复了工作.29例32指获完整随访,其中行带指动脉、神经蒂顺行岛状皮瓣推进术9指的术后3、6、12个月的平均综合评定均为优;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转移术15指术后3、6、12个月的平均综合评定分别为良、良、优,吻合指神经背侧支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转移术8指术后3、6、12个月的平均综合评定分别为良、优、优.结论:该类术式简单,可一次完成,皮瓣外形佳,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使手指保持良好的功能与形态,供区功能和外形也较好.【总页数】4页(P26-29)【作者】徐顺;吴志宏;黄静;顾耀辉;贾卿;陈波;王爱丽【作者单位】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 200137;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 200137;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 200137;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 200137;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 200137;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 200137;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 200137【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皮瓣移植在深度电烧伤创面早期修复中的应用(附16例报告) [J], 陈建崇;刘敏2.腕掌侧桡动脉掌浅支游离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并桥接手指动脉效果探讨 [J], 谭青松3.侧胸壁皮瓣修复功能部位深度烧伤后巨大软组织缺损(附18例报告) [J], 王静;孙曙光;王良喜4.带手指指动脉岛状皮瓣急诊修复手外伤(附6例报告) [J], 蔡玉明5.重建感觉的指动脉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与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指端缺损效果比较 [J], 栾兆新;潘朝晖;李洪飞;赵玉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皮瓣修复手部大面积挤压撕脱伤25例
皮瓣修复手部大面积挤压撕脱伤25例
夏磊;贺长清;吴学建;陈聚伍;谭洪宇
【期刊名称】《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卷),期】2000(035)004
【总页数】2页(P346-347)
【作者】夏磊;贺长清;吴学建;陈聚伍;谭洪宇
【作者单位】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显微外科郑州 450052;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显微外科郑州 450052;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显微外科郑州450052;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显微外科郑州 450052;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显微外科郑州 45005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8.205
【相关文献】
1.髂腹股沟皮瓣联合带蒂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部大面积皮肤缺损 [J], 王金龙;徐斌;王兵;严志新;夏云;何雪莲
2.(拇)趾甲瓣联合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手部脱套状撕脱伤 [J], 顾荣;王海文;江新民;梅雄军;钟达强
3.股上部直接皮动脉皮瓣联合腹股沟皮瓣修复手部大面积皮肤缺损 [J], 苗平;周明武;葛华平;王富基;顾大剑;刘艳
4.前臂岛状皮瓣修复严重手部挤压撕脱伤(附14例报告) [J], 钱金用;严怀宁;章庆俊;夏中联
5.用蒂部带小皮瓣的胸脐皮瓣修复手部较大面积皮肤缺损 [J], 吴记祥;陈省伟;徐永杰;张建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腹部皮瓣在修复手及前臂热压伤中的应用
腹部皮瓣在修复手及前臂热压伤中的应用张九恒;武彬;林伟【期刊名称】《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年(卷),期】2016(26)4【摘要】目的探讨腹部皮瓣修复手及前臂热压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2月—2013年1月收治患者28例,共设计30个皮瓣修复手及前臂创面,其中腹部随意皮瓣7个,带血管蒂轴型皮瓣23个,皮瓣最小面积3.5 cm×4.5 cm,最大面积11cm×18 cm,蒂宽3.5~5.0 cm,蒂长4~6 cm.皮瓣转移3~4周断蒂.结果 30个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2例并指者术后3个月行分指整形术,8例皮瓣臃肿者术后3~6个月行皮瓣修薄整形术.随访6~18个月皮瓣血运良好,部分皮瓣恢复保护性感觉,手外形和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腹部皮瓣修复手及前臂热压伤具有方法简单、手术成功率高、供区损伤小等特点,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总页数】2页(P449-450)【作者】张九恒;武彬;林伟【作者单位】苏州消防支队卫生队烧伤整形科,江苏苏州 215005;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苏州科技城医院烧伤整形科,江苏苏州 215153;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烧伤整形科,江苏苏州 215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44【相关文献】1.皮瓣在手及前臂重度热压伤修复中的应用 [J], 柴勇;钱尼文;方云德2.超大腹部皮瓣修复前臂及手部撕脱伤的应用 [J], 王英博;莫忆南;梁晓旭;翟希3.分期分段结扎腹部皮瓣法在修复手部热压伤中的应用 [J], 黄书润;刘江涛;欧阳容兰4.分期分段结扎腹部皮瓣法在修复手部热压伤中的应用 [J], 黄书润;刘江涛;欧阳容兰;5.带蒂腹部皮瓣在手部热压伤治疗中的应用(附11例报告) [J], 杨定文;陈荣忠;李宁生;郑东风;洪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指动脉逆行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27例
指动脉逆行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27例龚志鑫;王巧君;王文素;杨淑红;张冰【期刊名称】《河北医药》【年(卷),期】2003(025)003【摘要】目的介绍一种指端皮肤缺损的修复方法,即应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分析其科学性与实用性.方法临床应用27例共34个带神经血管蒂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Ⅰ期或Ⅱ期修复手指指端皮肤缺损,皮瓣供区植被中厚断层皮片覆盖,拆线后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并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结果34个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坏死2例,成活32例,成功率为94.1%,皮瓣供区植皮全部成活,患指指端饱满圆滑,屈伸活动度基本正常;按Swanson评定标准:手失能<1%.结论应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指端皮肤缺损是个疗程短、疗效好的治疗方法,具有广泛的临床实用价值.【总页数】2页(P189-190)【作者】龚志鑫;王巧君;王文素;杨淑红;张冰【作者单位】050051,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手外科;050051,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手外科;050051,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手外科;050051,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手外科;050051,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手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1【相关文献】1.手指岛状指动脉逆行皮瓣修复指端缺损16例 [J], 王富基;张维龙;;2.指动脉皮支血管网逆行皮瓣修复指端创面 [J], 张彬;陈捷;张鲁山;阮圣幸3.邻指指动脉逆行皮瓣修复手指大面积皮肤缺损 [J], 周庆文;沈志民;田雳4.小儿指背侧指动脉逆行皮瓣修复同指中、末节皮肤缺损20例 [J], 薛俊红;张艳敏;陈惠敏;范华波;张永涛;安志辉5.手指岛状指动脉逆行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16例分析 [J], 王富基; 张维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手部重度热压伤创面修复方法的选择
手部重度热压伤创面修复方法的选择
谢文建
【期刊名称】《河北医药》
【年(卷),期】2003(025)012
【摘要】目的总结48例手部重度热压伤创面修复方法选择的临床体会.方法对48例手部重度热压伤患者,分别采用游离股外侧皮瓣22例,脐旁皮瓣7例,足背皮瓣2例,腹部带蒂皮瓣7例,腹部带蒂超薄皮瓣5例,以骨间背侧动脉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3例,前臂桡动脉逆行岛状皮瓣2例.结果 44例皮瓣全部成活,4例腹部带蒂超薄皮瓣部分成活.结论游离的股前外侧皮瓣成活质量最好,非常适宜手部重度热压伤创面的修复,可以确保手部最大程度的功能恢复.
【总页数】1页(P922)
【作者】谢文建
【作者单位】518120,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大鹏镇人民医院骨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44
【相关文献】
1.18例腹部皮瓣修复手部重度热压伤临床分析 [J], 倪俊;顾海峰;张杏梅
2.趾蹼双叶皮瓣修复手部热压伤创面成功一例 [J], 李雷;李建宁;汪翔;巨积辉
3.手部热压伤创面修复体会 [J], 肖贵喜;于冶;胡亮
4.封闭负压创面治疗技术联合薄型游离皮瓣修复手部热压伤的临床治疗可行性研究[J], 倪少俊;徐秋月;杨军;方鸿;李智
5.应用皮瓣修复手部重度热压伤的围手术期处理 [J], 李文贤;李栋梁;李家玲;李泽先;左丽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认识创面损害程度,彻底清创,合理选择手术时机,是确保大面积游离皮瓣移植成活的基础和前提。
本组1例电烧伤患者,伤后4d手术,组织坏死界限不明确,术中对组织成活能力判断不准确,清创不彻底,导致清创后基底组织血管床仍不健康。
术后3d发现皮瓣下积脓、感染,诱发血管危象,导致皮瓣坏死,造成手术失败。
因电烧伤特点引起较大范围的微血管管壁内膜和肌层的变性、坏死。
且这类烧伤组织界限有时在10d以后才能确定[3],所以本例失败原因一是手术时机错误,二是清创不彻底。
术后72h之内是血管危象的高发时段[4],本组5例血管危象均发生在这一时间段。
我们观察,在发现血管危象时进行手术探查均已错过探查时机,无法重新吻合血管,挽救皮瓣。
其中一重要原因即是皮瓣外露观察区太小,由于游离皮瓣较大,局限的观察区域常不能及时反映皮瓣的整体状况。
有时皮瓣敷料包扎区域已出现花斑、水疱等血管危象征象而观察区却还未反映出来,待从观察区发现皮瓣血管危象时已错过手术探查时机,尤其是血管危象大多发生在夜间,在灯光下,从局限的观察区域很难及时发现血管危象的发生。
因此对于大面积游离皮瓣移植术后创面包扎一定要保证皮瓣观察区域不小于皮瓣的1 2;同时,加强术后72h 内皮瓣护理观察显得十分重要。
3 参考文献
1周礼荣,李峻,王伟,等.全手或全足皮肤脱套伤的显微外科修复.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3,17(4):3212323.
2马玉林,夏宁晓,董敬舒,等.皮瓣肌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0,14(4):252.
3张东方,亓建华.三例皮瓣移位(移植)失败的原因分析.中华手外科杂志,2000,16(3):151.
4叶为民,张志愿,竺涵光,等.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瓣危象的观察和处理:附44例报告.上海口腔医学,2004,13(2):91294.
(收稿:2005207205 修回:2005212219)
(本文编辑:刘丹)
应用皮瓣修复手指热压伤28例
邓雪峰1 胡春松1 叶永秀1 万圣祥2
【关键词】 皮瓣 手 热压伤 修复
中图分类号:R62211 R658.2 文献标识码:B
手部热压伤是热和机械挤压的复合伤,受伤深度多为深 度~ 度。
我科自2002年1月~2005年1月采取早期分次清创切痂换药,应用5种皮瓣修复28例42指热压伤,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21例,女7例。
年龄17~36岁。
致伤原因均为机械挤压所致。
受伤部位:手背侧11例,腹侧6例,尺桡侧11例。
多指损伤12例,单指损伤16例。
其中拇指8指,食指18指,中指13指,环指2指,小指1指。
近端及远端损伤各14例。
均为深 度~ 度。
缺损范围:1.2c m×1.0c m~610c m×410c m。
其中伴
作者单位:1深圳市观澜区人民医院显微外科(广东深圳,518110); 2深圳市北大医院手外科
通讯作者:邓雪峰,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显微外科及手外科, E2m ail:dxf197200@ 肌腱损伤3例,骨外露14例。
伤后1h~3d入院。
1.2 手术方法
彻底清创,剪除指甲及损伤皮肤,药纱或盐水纱块换药。
3~5d后二次清创至正常组织后即可手术。
本组14例累及骨组织,于第1次清创后7~10d去除坏死的骨组织至渗血,对指骨远端无明显感染的坏死骨组织,可依靠近节爬行替代,指骨远端尤超越关节临近骨坏死,需咬除骨质[1]。
本组共采用5种皮瓣进行修复。
①腹部小皮瓣或皮管:根据缺损大小设计皮瓣。
清创术后,手掌手背皮肤可做成皮管劈开的小双叶皮瓣覆盖[2,3]。
皮瓣多取对侧腹部,其长宽按2∶1设计,皮瓣远端可适当修薄,皮瓣近蒂端在断蒂时再次修薄,2~3周断蒂。
皮瓣切取范围为215c m×115c m~610c m×410c m。
本组应用该皮瓣修复5例8指。
供区直接缝合。
②指动脉岛状皮瓣:以指侧固有动脉走行为轴心,指间关节以近为旋转点,修复指背可设计为顺行皮瓣,保留指固有神经,但可带背侧分支。
皮瓣切取范围为112c m×110c m~
・
5
5
9
・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6年第20卷第9期
215c m×118c m。
本组应用该皮瓣修复9例12指。
供区取中厚皮片植皮。
③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以掌骨桡侧骨间肌为皮瓣轴心线,以指蹼皮肤游离缘近侧115c m为旋转点,皮瓣于手背伸肌腱深面,骨间背侧肌的背侧面游离移植。
皮瓣切取范围为215c m×210c m~315c m×310c m,其中带肌腱移植3例。
本组应用该皮瓣修复4例7指。
供区直接缝合或取中厚皮片植皮。
④食指近节背侧岛状皮瓣:以腕掌背拇长伸肌腱尺侧与食指掌指关节桡侧背连线为皮瓣的轴心线,游离第1掌背动、静脉和桡神经浅支。
根据创面缺损大小,切取并移位至拇指背或腹侧创面。
皮瓣切取范围为310c m×210c m~410c m×215c m。
本组应用该皮瓣修复4例6指。
供区取中厚皮片植皮。
⑤筋膜旋转瓣:根据缺损大小直接切取手背皮肤下包含网状细小动、静脉及皮神经的皮下筋膜,通过皮肤和肌肉间的浅深筋膜移位,将筋膜张开适当缝合固定至创面四周。
皮瓣切取范围为315c m×310c m~415c m×215c m。
本组应用该皮瓣修复6例9指。
供区创面直接缝合,筋膜创面全层皮片移植覆盖,打包固定。
植皮面积较大时可选同侧腹股沟供皮更隐蔽。
2 结果
术后2例3指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1例1指食指近节背侧岛状皮瓣,部分边缘坏死,经换药痊愈。
其余皮瓣均成活。
皮瓣二次修整6例10指。
供区1例大部分坏死,经换药后瘢痕愈合,余均愈合良好。
本组均获随访3个月~3年。
皮瓣血运、弹性、质地及外观均佳,供区部分外观欠佳。
除腹部小皮瓣和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外,其他皮瓣两点辨别觉达6~10mm。
伤指屈:掌指关节70~80°,近端指间关节80~100°,远端指间关节40~50°;伸指接近0°。
3 讨论
手指热压伤多伤及手指背腹侧或尺桡侧,损伤较重多为指背侧,腹侧创口多可自愈或植皮即可。
传统治疗多待创面坏死界限分明,再清创切痂换药至肉芽新鲜,约需4周才可手术。
本组患者采取早期积极切痂换药,同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静脉滴注5d,该药可疏通微循环和明显改善局部血液流变学[4],可较好的缩短疗程,减少费用。
热压伤创面还可借助血运丰富的皮瓣组织部分营养作用。
各种皮瓣选择均需遵循皮瓣使用基本原则。
腹部皮瓣较适用于远指端组织缺损,对于指背小皮瓣可修成薄层真皮皮瓣,7~10d即可断蒂以缩短住院时间。
指动脉皮瓣多应用于中末节创面,手术可灵活设计成顺行或逆行,为便于静脉回流,可在动脉分开固有神经后附带筋膜和部分指腹背侧神经分支,与受区指神经显微吻合,术后较好恢复受区感觉。
掌背动脉皮瓣多适用于近节手指创面,切取皮瓣不可刻意解剖动脉,附带骨间背侧肌肌膜,术中注意第3、4掌背动脉解剖变异,可先用血管夹阻断血运,对于伸肌腱坏死缺损者可分离部分食指或伸指肌腱一并移植,但应注意调节好张力。
如食指近节背侧皮肤和肌腱缺损,在解剖第1掌背动脉偏尺侧时,一并切取手背深筋膜浅层下指总伸肌腱中食指伸肌腱部分,保留食指深层尺侧伸肌腱。
本组3例带肌腱移植患指活动范围减少,可能与动力肌腱劈分及本身热压伤肌腱侧束坏死缺损未能修复有关。
食指近节背侧动脉皮瓣多适用于拇指组织缺损。
如拇指伸肌腱坏死,止点基底关节面破坏可酌情关节融合。
筋膜瓣适用于缺损创面较大者,特别是肌腱外露者。
皮瓣在保证血运的前提下可修薄,特别是指背创面,方法是边修剪边观察皮瓣主轴血管,同时观察皮缘渗血。
对术后臃肿的皮瓣需二次整复。
术后早期功能锻炼,预防关节挛缩,术后7d皮瓣平稳后先活动邻近关节和手指,拆线或骨愈合后即可加强关节综合康复治疗,可最大限度地恢复伤指的功能和美观[5]。
4 参考文献
1顾玉东,王澍寰,侍德,主编.手外科手术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2212222.
2战英,关家文,宋秀鸾,等.腹部合页式皮瓣修复手指烧伤.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1,15(1):45.
3巴特,王凌峰,曹胜军,等.应用腹部皮瓣修复手部热压伤26例.中华烧伤杂志,2004,20(2):107.
4杨洪涛,梁剑虹,齐杰,等.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注射液在手指砸压伤中的应用.实用手外科杂志,2004,18(4):212.
5刘建春,王丽娜,陈峰山,等.应用皮瓣修复手部重度热压伤112例.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0,14(4):1972199.
(收稿:2005207205 修回:2006201204)
(本文编辑:周淑英)
・
6
5
9
・Ch inese Journal of R eparative and R econstructive Surgery,2006,V o l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