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语言分析之阿甘正传

合集下载

电影的视听语言与叙事分析——以《阿甘正传》为例

电影的视听语言与叙事分析——以《阿甘正传》为例

▲THE FILM影视114电影的视听语言与叙事分析——以《阿甘正传》为例郭璐璐(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摘 要:电影作为新生的大众艺术,从诞生起便以其透明性、通俗易懂与娱乐性等特点被大众所接受,并成为日常生活中消遣的工具,其大众性与娱乐性也是早期电影和绝大多数商业电影追求或努力保持的特征。

大众关于电影的讨论,也大多集中在电影中的故事、情景、画面构图及演员的服装、对白(内心独白、旁白、人物间对话)、运用特效等方面。

在此,就要提到电影中的重要元素——视觉元素与听觉元素及叙事方式。

本文以经典电影《阿甘正传》为例,从影片中的视听元素与叙事方式两个方面出发浅析本部电影。

关键词:语言特色;视觉元素;听觉;叙事技巧1 视听语言的表征及意蕴1.1 视觉层面的象征性阐释视觉层面包含多方面的元素,如摄影机的机位,而机位又包括电影画面整体的构图、光线,光影与电影的整体色彩搭等等。

戴锦华教授认为:“用专业化的表述方式是,机位意味着某种画面的景别,即电影画面究竟是特写(分为特写、大特写)、近景、中景还是全景,意味着角度:仰拍、俯拍或平视。

而构图则是借自古老绘画艺术的语言元素,在种种电影的构图方式中,一种需要予以强调的元素,是所谓对‘画框中画框’的运用。

”[1]“人与物、人与镜中像相映照,可以借助种种关于镜像的隐喻,构成虚与实、真与伪、真言与谎言的表达。

”[1]构图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孤独、忧愁、欢乐等视觉呈现,构成某种直面或侧面的自我表述。

通过电影所呈现的视觉元素,可以构建电影的叙事结构或深层意义结构,从而达到展示成为心理剧的重要元素和手段之一。

另一重要的电影视觉元素是造型与光和色彩,如影片中人物的服装及头发造型、整体形象、整部影片的空间造型,它是影片的基调之一,人物的形象与电影想要表达的意义有密切的联系,无言地讲述着时光的故事。

当然,这也是在导演及美工的选景基础上才会有的效果。

光与色彩,既属于电影整体造型的一部分,又是电影视觉语言中的分支。

电影《阿甘正传》的叙事技巧和语言分析

电影《阿甘正传》的叙事技巧和语言分析

电影《阿甘正传》的叙事技巧和语言分析【摘要】电影《阿甘正传》以其精湛的叙事技巧和语言分析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令人难忘的角色塑造,该电影深刻展现了人生的起起伏伏和不同命运之间的对比。

叙事技巧在电影中的运用使得观众仿佛置身于故事之中,与主人公阿甘一同经历各种人生挑战和成长。

语言分析也贯穿于整个电影中,通过精准的对话和生动的场景描写,展现了不同角色的性格和情感。

电影《阿甘正传》通过其深刻的内涵和感人的情节,彰显了叙事技巧和语言分析在电影创作中的重要性,为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引起了人们对人生意义和情感体验的思考。

【关键词】电影《阿甘正传》,叙事技巧,语言分析,情节设置,角色塑造,对话,场景描写,内涵,电影创作。

1. 引言1.1 介绍电影《阿甘正传》电影《阿甘正传》是一部1994年上映的美国电影,由导演罗伯特·泽米吉斯执导,主演汤姆·汉克斯。

该电影改编自《阿甘正传》小说,讲述了一个智商不够正常但却拥有坚强意志力和乐观心态的男主角阿甘在人生中的经历和成长故事。

阿甘在电影中经历了各种挫折和困难,却始终乐观向前,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这部电影以其温情感人的剧情和深刻的内涵赢得了广泛的好评和赞誉,成为经典的电影之一。

通过阿甘的故事,电影向观众传达了关于生命、坚持和希望的深刻思考,触动了观众的心灵。

电影《阿甘正传》不仅在票房上取得了成功,更赢得了观众们的喜爱和尊重,成为一部不朽的经典之作。

1.2 阐述叙事技巧的重要性在电影《阿甘正传》中,叙事技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叙事技巧是导演在呈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时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它直接影响着观众对电影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运用恰当的叙事技巧,导演可以有效地引导观众进入电影的世界,加深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共鸣,从而达到情感共鸣和思想沟通的效果。

在《阿甘正传》中,导演利用了多种叙事技巧,如倒叙、闪回、对比等手法,来展现主人公阿甘的成长历程和人生轨迹。

阿甘正传声音与音乐赏析

阿甘正传声音与音乐赏析

阿甘正传声音分析《阿甘正传》是部百看不厌的经典电影。

这部影片的音乐更是经典中的经典,本文从《阿甘正传》的声音入手,分析片中能详的配乐主题,反应时代性的嘲讽音乐插曲,影片语言和音响的使用,分享对于这部影片的音乐感受。

影片《阿甘正传》通过音乐叙事的方式来讲述一个智商只有75的美国人阿甘,在母亲不断的努力和鼓励下,凭借着自己的诚实守信、执着、坚强勇敢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成为了一个传奇的足球明星、兵乓球明星、战争英雄和亿万富翁的故事。

影片是以阿甘的成长经历为主线,通过影片中的片段外,还通过运用背景音乐间接来呈现不同时代背景的音乐表现跨越三十年的美国历史事件。

其中包括越南战争、水门事件、中美乒乓球外交、阿波罗号登月等。

影片使用了音乐叙事的方法,拓宽了观众的视野,让观众欣赏到阿甘的一生的精神的同时,也反映出了当年美国的历史背景,使观众能体验到一场音乐盛宴。

一、配乐在这部影片中,I'm Forrest Forrest Gump( 00: 00: 16 - 00: 02: 51)“羽毛主题”(主题曲)是我最喜欢的配乐,是影片中的原创配乐。

影片的开始,一片羽毛漂浮在空中,随风飘动,紧接着音乐响起。

这首充满灵性的音乐在开头框定了全片的音乐基调,以钢琴为主旋律,简洁的音乐,就如同漂浮在空中的羽毛般纯净、轻盈,飘进了人们心灵的深处,返璞归真的单调色调,唤起了人性中最纯真的感动。

小提琴的高音像是诉说着平凡生命中那些不平凡的事情,饱含深情。

羽毛最终飘落到阿甘的脚下,音乐渐渐远去。

整个配乐展现出清晰宜人的温暖气质,像一冽清泉直入心底,洗尽铅华。

片尾是I'll Be Right Here( 02: 14: 32- 02: 15: 19)是片头“羽毛主题”的重复。

与片头的羽毛主题作为呼应,让人感觉到生命的轮回与延续。

再一次听到这个配乐,心情比刚开始看影片的时候要更平静,心灵像被洗礼过一样,就如同这个配乐般纯净、轻盈。

关于电影《阿甘正传》中言语幽默的语用分析

关于电影《阿甘正传》中言语幽默的语用分析

关于电影《阿甘正传》中言语幽默的语用分析摘要《阿甘正传》是90年代美国电影史上的一个奇迹它获得了6项奥斯卡大奖,把离奇的神话际遇、凝重的历史时刻以及普通人的生活故事,融为一体,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美国生活的方方面面。

很多学者对于这部影片都进行过文化及语言方面的分析,但对该影片幽默分析并不多,本文试从语用学的角度,用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及言语行为理论对影片中的幽默进行分析,借此更好的理解、应用语用学理论,并且进一步分析、理解外国电影中的幽默。

关键词语用学;幽默;合作原则;礼貌原则;言语行为理论《阿甘正传》讲述的是20世纪40年代到80年代的美国,是美国历史上最为动荡的年代。

阿甘的成长过程把这一时期的,越战,反战运动,政治暗杀,白官丑闻,性解放,摇滚乐,爱滋病,吸毒等一一呈现。

在各种科学和各门学科普通联系发展的今天,语用学家们对语言学的研究,早已不局限于理论本身了,语用学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翻译、教学、跨文化交流、人际交流等多个方面。

很多语言学家把语用学理论应用于对幽默语言的研究,为我们进一步理解幽默,尤其是外国幽默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和视野,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文所用到的理论框架原则为H.P.Grice的合作原则,Leech的礼貌原则和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

合作原则是人们进行语言交际的重要指导原则之一,而在现实生活和影片当中人们又有很多时候故意违反合作原则,而Leech的礼貌原则则是对合作原则的必要补充,可以很好的解释为什么人们要违反合作原则。

由于阿甘的智障,他对很多语言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而这种幽默的产生就是言语行为理论所能解释的了。

由违反合作原则而产生的幽默:一Drill Sergeant:Gump.What is your sole purpose in this army?一Forrest:To do whatever you tell me,Drill Sergeant.一Drill Sergeant:God Damn it,Gump,you are a goddamngenius.That is the most outstanding answer I have ever heard.Youmust have a goddamn IQ ofl 60.You are goddamn gifted,privateGump.这段对话发生在阿甘入伍之后,他和长官之间的对话。

影视翻译的语言特点_阿甘正传_一镜头段的个案分析

影视翻译的语言特点_阿甘正传_一镜头段的个案分析

Gump) 在中国家喻户晓 , 下面即用福柯思想探讨 ∀阿甘正传 # 中的一组镜头段翻译。该片中的阿甘 I Q 为 75 , 比正常的 I Q 值低 5 分 , 因为傻, 阿甘经 常被人欺负, 但他发挥自己的特长, 如他学会了乒 乓球 , 而且打得十分出色, 随全美乒乓球队访问了 中国。如果说影片的主题是为了表现阿甘在亲情、 爱情、友情上的某种品质, 或者判断阿甘是傻还是 非傻的话 , 随后便出现了与 ∃ 统一 % 主题 不相关 的一组镜头段。 阿甘的叙述: Forres: t I th ought I w as going back to V ie tnam but instead th ey decided the best w ay for m e to fight the comm un ists was to p lay p ing pong . so I w as in the spec ia l serv ices, trave ling around the coun try , cheer ing up all those w ounded veterans and show ing how to p la y p ing pong . I w as so good that som e years later , the ar m y dec id ed that I shou ld be on the A ll- Am eri can P in g Pong T eam. I w as the first Am erican to visit the land o f Ch in a is lik e a m illio n years or som ething like tha. t Som ebody said w orld peace is in our hands . But all I d id w as to play p ing pong . W hen I got hom e , I w as a national celebr ity . F am ous even than C apta in Kangaroo . Forres: t 我以为我要返回越南 , 但他们 ! / /! 认为打乒乓比打共产更上算 / /于 是我加入了特种部 队 / /到全国各地劳军 / /教他们打乒乓 / /因为我打的 出色 / /军 方决定选我入国家队 / /第一批访问中国的 美国人 / /一百年来的第一批 / /有 人说我们手执和平 之剑 / /但 我执的只是乒乓球拍 / /回国后我成了国家 英雄 / /比 天皇巨星还出名。 ( / /表 示一个镜头的字 幕翻译结束 ) 从阿甘的叙述中我们看出他本人的去向完全由 上级决定 , 而 ∃ 服从 % 是军人的天职 , 用 ∃ 乒乓

对阿甘阿甘正传的语言分析

对阿甘阿甘正传的语言分析

对阿甘正传的语言分析《阿甘正传》是美国大腕导演罗伯特·泽梅基斯于1994年精心打造的一部经典大片。

20世纪90年代,美国社会的反智情绪高涨,好莱坞于是推出了一批贬低现代文明、崇尚低智商和回归原始的影片,美国媒体称之为“反智电影”。

《阿甘正传》就是这一时期反智电影的代表作,它根据美国作家温斯顿·格卢姆的同名畅销小说改编,通过对一个智商为75的智障者生活的描述反映了美国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以独特的角度对美国几十年来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做了展现。

它使美国人重新审视国家和个人的过去,重新反省美国人的本质。

《阿甘正传》的导演是罗伯特·泽梅基斯,主演汤姆·汉克斯、加里·西尼斯、罗宾·怀特等,该片荣获1995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最佳剧本改编、最佳剪辑、最佳视觉效果6项大奖。

该片主要讲述了阿甘,他是个智商只有75的低能儿,在学校里为了躲避别的孩子的欺侮,听从一个朋友珍妮的话而开始“跑”。

他跑着躲避别人的捉弄。

在中学时,他为了躲避别人而跑进了一所学校的橄榄球场,就这样跑进了大学。

阿甘被破格录取,并成了橄榄球巨星,受到了肯尼迪总统的接见。

在大学毕业后,阿甘又应征入伍去了越南。

在那里,他有了两个朋友:热衷捕虾的布巴和令人敬畏的长官邓·泰勒上尉。

这时,珍妮已经堕落,过着放荡的生活。

甘一直爱着珍妮,但珍妮却不爱他。

在战争结束后,甘作为英雄受到了约翰逊总统的接见。

在一次和平集会上,甘又遇见了珍妮,两人匆匆相遇又匆匆分手。

在“说到就要做到”这一信条的指引下,甘最终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在他的生活中,他结识了许多美国的名人。

他告发了水门事件的窃听者,作为美国乒乓球队的一员到了中国,为中美建交立下了功劳。

猫王和约翰·列侬这两位音乐巨星也是通过与他的交往而创作了许多风靡一时的歌曲。

最后,甘通过捕虾成了一名企业家。

关于电影阿甘正传言语幽默的语用研究共3篇

关于电影阿甘正传言语幽默的语用研究共3篇

关于电影阿甘正传言语幽默的语用研究共3篇关于电影阿甘正传言语幽默的语用研究1电影《阿甘正传》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精彩的语言幽默。

它是一部经典的电影,得到了观众和评论家们的高度评价。

本文将对电影中的语言幽默进行研究。

首先,电影中的幽默主要体现在主人公阿甘的语言表达中。

阿甘是一个智商不足的男孩,但是他的一些语言却经常令人捧腹大笑。

比如,当阿甘收到了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荣誉勋章时,他毫不客气地说:“总统跟我说,我现在是一个美国英雄,跟他一样。

”这个语言幽默极具讽刺意味,同时也表现了阿甘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自信。

其次,电影中的语言幽默也体现在对话中。

阿甘军队训练时的对话,比如“跑得真快”,“跑得快是为了逃命”,还有“失去脚部的人叫截肢,但我只是一条腿少了”等,都带着独特的幽默感。

当然,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中的许多幽默都是在战争的背景下表现的,这个情景的反差更加引发了观众的共鸣。

电影中的幽默还体现在人物关系中,比如阿甘和珍妮的对话。

珍妮是阿甘的青梅竹马,两人有着一段特殊的感情。

珍妮对待阿甘的方式非常亲昵,有时会故意逗他玩,比如他们在浪漫的月光下跳舞时,珍妮问阿甘:怎样才能知道你是谁,阿甘回答:“你可以摸一摸我的脸,哈哈”。

这种调皮的幽默不仅表达了两人之间的感情,也展示了珍妮的不羁与独立。

此外,电影中的幽默还可以通过音乐、场景等形式来表现。

比如,在阿甘参加抗议活动时,他硬是被踩到下面的池子里;阿甘从越战中生还后,他看到的场景都是模糊的;还有他在各种奇怪的场合下奇怪的表现,都是充满戏剧性和幽默感的。

总之,电影《阿甘正传》充满了幽默和讽刺,熨帖了美式电影文化的光芒。

它的成功除了故事情节感人肺腑之外,也缺不了语言的幽默。

这让我们看到了电影中语言的重要性,在表达人物特点、情感交流、调节气氛、吸引观众等方面,语言是不可或缺的元素电影《阿甘正传》以其朴实无华的故事和独特的幽默感深深地触动了观众的心灵。

电影中的幽默不仅通过对话、人物关系等形式表现出来,还体现在音乐、场景等方面。

语境视域下《阿甘正传》字幕翻译研究

语境视域下《阿甘正传》字幕翻译研究

138电影艺术是重要的文化表现形式,也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以外进行情感流通与知识获取的重要途径。

我国文化发展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而变得更具包容性,多元文化正广泛地融入人们的生活当中。

一些国外的优秀电影艺术作品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美国1994年的电影作品《阿甘正传》是励志电影中的经典佳作,不仅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更在世界各地的观众中赢得了较高的口碑。

如何将《阿甘正传》原文内涵中的积极励志意义更准确、更完整地带到我国文化语境中,使我国观众感受到电影传递的正能量,是基于语境理论的字幕翻译工作的重心。

一、语境理论在字幕翻译中的意义语境理论是重要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概念。

语境理论研究范围不仅仅包含语言使用发生时所处的物质环境与时间环境,更包含了对文化层面以及社会符号层面的分析,用来对语言使用的形式意义以及潜在意义进行界定。

语境界定主要分为三个层面:多功能(multi-functionality)、层次(stratification)、潜势(potentiality)。

语境按照层次划分为文化语境、上下文语境,以及情景语境。

语境按照多功能来划分为:语旨(表达者的态度、评价以及关系)、语场(表达者经验的概念功能)、语式(语句在语篇中的功能)[1]。

语境在潜势的层面可以形成无数变化意义。

系统功能语言学强调语句以及单词的意义不能进行单独分析,要结合语境系统中多维层面以及综合因素进行特定的解释。

字幕翻译在解读影视作品中单词与单句意义时需要结合原文话语语境来进行系统分析,而重构译文时需要对译文接受语境进行分析,即译文的最终形成要结合我国文化语境读者的认知能力[2]。

字幕翻译工作的核心就是将原文语境与译文语境进行意义的准确而有效的转换,实现不同文化背景的语境下表达者与接受者之间最完整的意义衔接,进而对电影内容的情感进行准确传递。

二、基于语境理论对《阿甘正传》的字幕翻译策略分析1.语境的衔接衔接是由一定的词汇、语法共同组成的语篇网络体系,将语篇中各个位置的构成意义进行有效衔接,进而发挥每一个独立因素以及整体语篇的意义。

论影片《阿甘正传》视听艺术

论影片《阿甘正传》视听艺术

论影片《阿甘正传》的视听艺术摘要:影片《阿甘正传》是电影史上的一部著作,本文通过电影艺术的媒介,即画面和声音展开阐述,诠释了不同的视听语言的运用。

通过影片的色彩画面造型以及声音造型等不同角度的表现,塑造了人物的形象,更加深层次的强化了影片的视觉效果。

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 (2012)07-0000-01在美国电影里,《阿甘正传》(forrest gump)被许多人奉为经典中的经典。

在1995年的第67届奥斯卡金像奖像最佳影片的角逐中,《阿甘正传》大获全胜,这部改编自温斯顿?格鲁姆的同名小说,原著是一本充满了讽刺意味的荒诞小说,而影片则对故事进行了修饰和美化。

影片主要是通过阿甘这一人物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初三十多年的生活经历,通过对一个智障者生活的描述,讲述了一个极富有传奇和喜剧韵味的故事,不仅巧妙地反映了美国几十年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更让我们在抛去了偏见和虚荣后,看到了已经远离这个社会许久的品质:诚实、守信、质朴、真诚等。

影片将艺术性、造型性以及叙述性有机的结合起来了,使观众在接受视听艺术的同时还能体会到导演所想表达的更深层面的事物。

该片最为突出的是不同的视听语言的运用,通过影片的色彩画面造型以及声音造型等不同角度的表现,塑造了人物的形象,更加深层次的强化了影片的视觉效果。

1、电影艺术的画面的构成银幕上的电影造型。

法国电影理论家马尔丹在《电影语言》中就说到:“画面是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

”这说明画面是构成电影的基本要素,是电影的根基,而画面的造型可以通过色彩和光线来表现。

色彩的表现是会受一定的感情因素的影响的,不同的色彩运用在不同的地方会有着不一样的象征意义,表现出不同的情绪、思想及内容。

在影视作品中,色彩的对比、更替和转换,常常反应的是人物命运、情绪上的变化,色彩的表现胜过一切语言等形式的表现,因此色彩在影视中也占着主导地位。

同时,光线也是影视的基础,光线的强弱以及照射的不同部位都会使画面呈现出不同的氛围。

浅析电影《阿甘正传》的视听语言

浅析电影《阿甘正传》的视听语言

浅析电影《阿甘正传》的视听语言作者:厉静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7年第07期摘要:《阿甘正传》是一部非常经典且耐人寻味的好莱坞电影,至今仍能带给我们无尽的启示。

而一部优秀的电影必定拥有其出色的视听语言。

本文从人物、造型、声音、叙事、隐喻等角度来浅析影片的视听语言对整部影片的创作和表现手法所起到的作用。

关键词:《阿甘正传》;视听语言;表现作用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0-0111-01一、关于人物与造型影片中每个人物的塑造都是极具代表性的。

首先来看本片的主人公——阿甘。

在片中,阿甘被塑造成一个天生智障但却具备人类最美好品德的一个人。

阿甘的世界很简单,是非分明。

虽然智商比常人低,但他有自己的原则,一直遵循着自己的内心。

(1)阿甘的母亲。

在阿甘一生中,母亲对于他的人格培养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甘太太独自一人抚养阿甘,靠出租房屋为生。

但这个坚强的女人从来不向生活示弱,她教给阿甘许许多多的人生哲理,令阿甘能最终成长为现在的阿甘。

(2)珍妮,阿甘心中的天使,正是她令阿甘摆脱了脚撑的束缚,开始了他的奔跑生涯。

但是与阿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珍妮的生活总是与色情、暴力相联系,终日居无定所,大部分时候的形象都是阴暗负面的。

影片最后,珍妮又回归成了最初纯净美好的形象,给阿甘留下了最美好的回忆。

本片中色彩与光线的巧妙运用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其中对比最明显的就是在阿甘和珍妮两个人物的塑造上。

影片在讲述阿甘的时候,多采用暖色调和较为明亮的色彩。

如在表现幼年阿甘在挣脱脚撑束缚尽情奔跑的画面时,影片采用的色调是橘黄色,给人的感觉就是充满希望、振奋人心。

反之,珍妮的画面则是以冷色调和暗色调为主。

一明一暗两种色调代表了阿甘和珍妮两种迥异的人生,同时也更好地表达了影片的主题。

二、关于声音声音是一部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

片中最值得人称道的莫过于影片的配乐。

视听语言分析之阿甘正传(2)

视听语言分析之阿甘正传(2)

视听语言分‎析之阿甘正‎传好莱坞一直‎以来都是电‎影的王国,大量的商业‎巨制电影从‎这里产生,进而风靡世界。

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非常经典‎的电影,《阿甘正传》就是一部非‎常经典的好‎莱坞大片。

今天我们就‎从视听语言‎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这部经典的‎作品。

本片改编自‎一部同名小‎说,影片通过阿‎甘对自己生‎活的讲述,深层次的剖‎析了美国当‎代历史,以幽默的方‎式对社会现‎象和战争进‎行讽刺。

作为一部以‎人物记录历‎史的影片,阿甘作为主‎要线索,经历了美国‎最动荡的一‎段历史。

影片也同样‎倡导了美德‎的回归,进行正确的‎精神引导,大力提倡人‎性关怀和人‎文主义精神‎。

它是好莱坞‎反智潮流电‎影中的经典‎名作。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是美‎国社会的反‎智情绪高涨‎的时代。

于是好莱坞‎便出品了一‎系列贬低现‎代文明崇尚‎回归原始阐‎释人性的影‎片。

其中《阿甘正传》便是通过一‎个智力障碍‎者的视角,描述了美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生活‎的方方面面‎,越战,政府丑闻,外交,种族冲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与人们生活‎的生活状态‎——多数人的消‎极颓废与盲‎目热情。

《阿甘正传》这部影片就‎是让美国人‎回顾自己的‎历史,重新审视自‎己。

阿甘在此片‎中被塑造成‎一个天生弱‎智,却具备了人‎类最优秀美‎德的人。

他坦荡的面‎对生活带给‎他的挑战,在混乱中接‎受锤炼,只冲着一个‎方向奔跑,最终跑向了‎他的终点。

这是一部人‎生寓言,带给人们欢‎乐的同时,引发了广泛‎的思考。

在这部影片‎中,人物造型有‎很强烈的对‎比。

阿甘的形象‎出现时一般‎是清爽整洁‎的,与影片中出‎现的其他人‎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汤姆汉克斯‎成功的塑造‎了一个先天‎性智力残疾‎,却朴实真挚‎的阿甘。

幼年时阿甘‎拙笨,说话缓慢而‎坚定,而成年的阿‎甘说话滔滔‎不绝,包含了一种‎绝对的自信‎。

珍妮,她一直是阿‎甘的天使,正因为听了‎珍妮的话,阿甘才能永‎不停歇的跑‎着。

阿甘正传声音音乐分析报告与赏析

阿甘正传声音音乐分析报告与赏析

阿甘正传声音报告【摘要】美国大片《阿甘正传》是部百看不厌的经典电影。

这部影片的音乐更是经典中的经典,本文从《阿甘正传》的声音入手,分析片中能详的配乐主题,反应时代性的嘲讽音乐插曲,影片语言和音响的使用,分享对于这部影片的音乐感受。

关键词:阿甘正传配乐插曲语言音响一、引言影片《阿甘正传》通过音乐叙事的方式来讲述一个智商只有75的美国人阿甘,在母亲不断的努力和鼓励下,凭借着自己的诚实守信、执着、坚强勇敢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成为了一个传奇的足球明星、兵乓球明星、战争英雄和亿万富翁的故事。

影片是以阿甘的成长经历为主线,通过影片中的片段外,还通过运用背景音乐间接来呈现不同时代背景的音乐表现跨越三十年的美国历史事件。

其中包括越南战争、水门事件、中美乒乓球外交、阿波罗号登月等。

影片使用了音乐叙事的方法,拓宽了观众的视野,让观众欣赏到阿甘的一生的精神的同时,也反映出了当年美国的历史背景,使观众能体验到一场音乐盛宴。

二、配乐在这部影片中,I'm Forrest Forrest Gump( 00: 00: 16 - 00: 02: 51)“羽毛主题”(主题曲)是我最喜欢的配乐,是影片中的原创配乐。

影片的开始,一片羽毛漂浮在空中,随风飘动,紧接着音乐响起。

这首充满灵性的音乐在开头框定了全片的音乐基调,以钢琴为主旋律,简洁的音乐,就如同漂浮在空中的羽毛般纯净、轻盈,飘进了人们心灵的深处,返璞归真的单调色调,唤起了人性中最纯真的感动。

小提琴的高音像是诉说着平凡生命中那些不平凡的事情,饱含深情。

羽毛最终飘落到阿甘的脚下,音乐渐渐远去。

整个配乐展现出清晰宜人的温暖气质,像一冽清泉直入心底,洗尽铅华。

片尾是I'll Be Right Here( 02: 14: 32- 02: 15: 19)是片头“羽毛主题”的重复。

与片头的羽毛主题作为呼应,让人感觉到生命的轮回与延续。

再一次听到这个配乐,心情比刚开始看影片的时候要更平静,心灵像被洗礼过一样,就如同这个配乐般纯净、轻盈。

影视赏析阿甘正传

影视赏析阿甘正传

1.励志片的产生主要源于电影的发展,一般提起励志片,我们都会把它联想到电影的归类,比如青春励志片。

励志片的定义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经常与其他类型(如科幻片、惊悚片、犯罪片和战争片等)结合产生各种亚类型和副产品。

它们过于复杂化的故事结构和曲折的人物情节,使得它成为激励人们表达乐观心态,追求积极向上的精神层面。

2.励志片也相当于是人物传记,比如描述主人公克服重重困难和阻碍,最终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故事。

此类励志片能够振奋人心,能鼓励你的斗志,让你克服困难。

最优秀的励志影片可以告诉你该如何去克服具体的困难,特别是克服困难时期的心理煎熬。

比如励志片《阿甘正传》就是一部大家都知道的励志影片-----3.很多时候我们就象阿甘一样找不到做一件事的理由,很多时候我们都远不及阿甘,那些不知为何而做的事情总是非常轻易地半途而废了,甚至连一开始就想要决心做的事都容易半途而废。

人的一生往往就是这样,就像片头和片尾中那片随风飘浮的白色羽毛,大多数时候,我们也许都在随波逐流,这种飘浮没有具体的方向,让人心里虚浮,平淡到令人厌倦。

可是,一个腾挪、一个转身,总还是可以由自己控制的,你只须尽力将它做得完满,不要计较你究竟得到了多少,那么,你就可以越飞越高,你会发现,越往高处的地方,越接近天堂,所以我相信阿甘的成功并不是偶然。

4.阿甘是个非常听话的孩子,这些话他都记住了,他说:笨人有笨人的作为,只有做傻事的人才是笨人。

小时候,他被同伴欺负,珍妮叫他快跑的时候,他跌跌撞撞地跑了起来,跑散了他记忆中第一双神奇的“鞋子”,我对他那第一双“鞋”记忆深刻,由于先天原因,他不能像常人那样走路,他同时也发掘出了他的第一项潜质:跑。

于是他一直在跑,开始是逃跑,后来他跑进了橄榄球队,再后来跑进了大学,跑得了学位。

在越战战场上,他仍是牢记珍妮的话,跑回了自己的生命,也跑回荣誉和友情。

5.你不得不承认,其实很多事情的成功是有其偶然因素的,它并不会因你的处心积虑而更接近终点,却会在你不经意的时候,给你的努力以一个最恰当的褒赏。

视听语言分析之阿甘正传

视听语言分析之阿甘正传

视听语言分析之阿甘正传好莱坞一直以来都是电影的王国,大量的商业巨制电影从这里产生,进而风靡世界。

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非常经典的电影,《阿甘正传》就是一部非常经典的好莱坞大片。

今天我们就从视听语言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这部经典的作品。

本片改编自一部同名小说,影片通过阿甘对自己生活的讲述,深层次的剖析了美国当代历史,以幽默的方式对社会现象和战争进行讽刺。

作为一部以人物记录历史的影片,阿甘作为主要线索,经历了美国最动荡的一段历史。

影片也同样倡导了美德的回归,进行正确的精神引导,大力提倡人性关怀和人文主义精神。

它是好莱坞反智潮流电影中的经典名作。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是美国社会的反智情绪高涨的时代。

于是好莱坞便出品了一系列贬低现代文明崇尚回归原始阐释人性的影片。

其中《阿甘正传》便是通过一个智力障碍者的视角,描述了美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生活的方方面面,越战,政府丑闻,外交,种族冲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与人们生活的生活状态——多数人的消极颓废与盲目热情。

《阿甘正传》这部影片就是让美国人回顾自己的历史,重新审视自己。

阿甘在此片中被塑造成一个天生弱智,却具备了人类最优秀美德的人。

他坦荡的面对生活带给他的挑战,在混乱中接受锤炼,只冲着一个方向奔跑,最终跑向了他的终点。

这是一部人生寓言,带给人们欢乐的同时,引发了广泛的思考。

在这部影片中,人物造型有很强烈的对比。

阿甘的形象出现时一般是清爽整洁的,与影片中出现的其他人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汤姆汉克斯成功的塑造了一个先天性智力残疾,却朴实真挚的阿甘。

幼年时阿甘拙笨,说话缓慢而坚定,而成年的阿甘说话滔滔不绝,包含了一种绝对的自信。

珍妮,她一直是阿甘的天使,正因为听了珍妮的话,阿甘才能永不停歇的跑着。

但是与阿甘不同,她的生活始终是随波逐流居无定所的,她从生活上到精神上都是个流浪者,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她想成为歌星,却只能在街上或者色情酒吧里卖艺,与一帮狐朋狗友们吸毒。

阿甘正传视听语言分析

阿甘正传视听语言分析

阿甘正传视听语言分析《阿甘正传》的美学追求对于传统现实主义倾向存在着某种认同和回归,但又有着独特之处,不完全等同于古典现实主义。

电影通过阿甘的传奇人生,讲述了天生弱智的阿甘,却不断奋斗,最终创造人生传奇的故事。

对美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进行了独特而全面的展现,传达出积极的人生取向和独特的美学追求。

本文尝试赏析这部影片的隐喻和象征的美学追求,通过叙事技巧和非隐喻性的语言观两个方面来实现。

[关键词] 《阿甘正传》;叙事;语言电影《阿甘正传》的时代背景是二战结束后,讲述了天生弱智的阿甘,却不断奋斗,最终创造人生传奇的故事。

阿甘,出生于美国南方一个闭塞的小镇;智商低只有75,但是他的妈妈希望自己的儿子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常常鼓励他,要他自强不息。

后来在上学时,他遇到了珍妮。

从此,阿甘受到了来自妈妈和珍妮的爱护和鼓励,他一生不停奔跑,并创造了他人生的几个传奇:跑步速度超过汽车,打橄榄球进入全美明星队,大学毕业后参加越南战争,完成巴布的捕虾遗愿,跑步横穿美国。

这部电影是美国百部经典电影之一,1994年首映以来,受到众多好评,其魅力经久不衰,影响了一代人,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启发和鼓励作用。

本文赏析这部影片的隐喻和象征的美学追求,通过叙事技巧和非隐喻性的语言观两个方面来实现。

一、叙事技巧《阿甘正传》的美学追求对于传统现实主义倾向存在着某种认同和回归,但又有着独特之处,不完全等同于古典现实主义。

其诗情气韵和对人生理想境界的理解,是对诗性人生态度的展现,这让这部电影具有灵性和形而上的意味。

而电影的叙事技巧很好体现出了这种意味。

在影片的开始,就采用了一种冷静客观的叙述手法,来消隐作者的主观情绪,对叙述距离进行刻意营构,以造成一种距离感。

影片绝大部分故事情节的开展,都是以阿甘的回忆形式来完成的,这就是有效使叙事距离得以生成。

一方面,采用冷静客观叙述手法,让叙述者隐退,使得故事自行展现,作者的主观情绪被消隐,从而造成了作者与故事之间的叙事的一种距离感,这样有利平静客观描述事件;另一方面,主人公“此在”的状态和被追忆的往事在时间上形成了叙述距离,这样使得故事追怀反思的情调得以产生。

浅析电影《阿甘正传》的语言特色

浅析电影《阿甘正传》的语言特色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从顺应论的角度谈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2 从语域角度分析《瓶中信》中书信的语言特色3 An Analysis of the D Film Alice in Wonderl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othicism4 勃莱特.阿什利--《太阳照常升起》中的新女性5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Address Terms6 The Illusory American Dream--A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Martin Eden & The Great Gatsby7 翻译呼啸山庄的感想(英译中)8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有效性研究9 Investigation of Cultural Difference in English-Chinese 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 from Rhetoric Perspective10 从礼貌原则的角度对比英汉女性称谓语11 浅析田纳西•威廉斯剧作《欲望号街车》的同性恋倾向12 论《厄舍古屋的倒塌》的哥特式写作风格13 中外服装品牌英文标签语言的跨文化研究14 《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分析15 骑士精神与时代精神:论《苹果树》中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对峙与对话16 英文商业广告中的常用修辞格--以《商业周刊》为例17 论跨文化商务中的非言语交际18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19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汉语公示语的英译20 浅谈外贸英语的翻译标准21 目的论下进口汽车说明书的翻译研究22 房地产广告的英译研究23 试论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问题及对策24 跨文化视角下研究英汉民俗词语的不等值翻译25 Application of Constructivism to Task-based Reading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26 论《呼啸山庄》中耐莉•丁恩的作用27 浅析爱伦坡《乌鸦》的语音象征28 跨文化交际中身势语的运用对比分析29 《名利场》中的女主人公性格分析30 从中英文动物词汇看中西方文化差异31 论商业广告中的翻译对等原则32 委婉语与英语交际33 浅谈导游词翻译34 A Cultural Approach to the Translation of Movie Titles35 An Analysis of Waiting for the Barbaria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tial Theory36 Problems in the Oral Class and Solutions to Them37 初中生英语自主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38 商标翻译中的文化要素39 论小说与电影《最后的大亨》的叙事特征40 从文化视角浅谈旅游英语翻译41 广告英语的语言特征42 论《傲慢与偏见》中婚姻选择的经济动因43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Novel and Movie of A Clockwork Orange44 中美两国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地位的比较45 浅析托尔金在《魔戒》中的创作特色46 《睡谷的传说》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47 从适应与选择角度看公示语翻译方法48 浅析《麦田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49 《荆棘鸟》之宗教观50 The Westernization of Chinese Wedding51 从《丧钟为谁而鸣》看海明威死亡情节成因52 从市场营销的角度论哈利•波特的成功53 中学英语学习中文化障碍分析54 中西酒文化的差异对比55 新闻中新兴词语的翻译原则及策略56 哈利波特的情感分析57 英汉称谓语对比分析58 从肢体语言看中西方文化差异59 英汉视觉动词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60 中美大学毕业典礼演讲之叙事结构的比较研究61 《名利场》利蓓加•夏泼和《简•爱》简•爱的对比研究62 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63 中国民族主义的新表现:“中国威胁论”——构建民族认同的一种手段64 海明威短篇小说的叙述艺术--以《一个明亮干净的地方》为例65 不同国家的商务谈判风格及其对策66 从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看《红楼梦》中诗词的汉译英67 从文化适应角度看中外广告翻译68 浅析《飘》中的女性意识69 英汉白色词的文化象征意义及翻译70 Jane Austen’s Cinderella Complex Reflected in Pride and Prejudice71 语言艺术与目的性操纵的杂合——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72 跨文化视角下的中美社交礼仪的对比研究7374 初中学生听力理解障碍简析及应对策略75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圣克莱尔一家的人物分析76 从《印度之行》看福斯特的人文主义思想观77 商标的特征及其翻译的分析78 《德伯家的苔丝》中亚雷形象分析79 女孩与玫瑰—《秘密花园》中生态女性主义解读80 从谷歌和百度两大企业的管理方式看中美企业文化的差异81 中介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探究82 A Feminist Perspective to Pygmalion83 论中美日常交际的文化差异84 The Influence of The New Policy of Export Tax Rebates85 试析《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讽刺艺术86 语结与英语长句的翻译87 中美个人理财规划的对比分析88 英汉新词形成因素研究89 从曼诺林角度研究圣地亚哥形象90 论翻译单位91 《喜福会》中母爱主题的文化阐释92 《青春》中的孤独主题分析93 从《小公主》看童话对于当今的现实意义94 中西方饮食文化比较研究95 从关联理论解读《家庭战争》的幽默96 从《红字》和《荆棘鸟》看宗教禁欲主义下的爱情97 基于作品人物浅析菲茨杰拉德98 论英语俚语的汉译—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99 “金玉良缘”与“幸福终点”——浅析中西婚姻差异100 《永别了,武器》主题的分析101 An Analysis on the Flexibility of Gulliver’s Personality102 从任务型教学模式谈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预防策略103 汉英翻译中的中国式英语产生的原因及对策104 On the Influence of the Female Characters On Pip in Great Expectations 105 论个人主义对美国英雄电影的影响106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Non-Verbal Communication107 V ocabulary Teaching Based on Pragmatic Approach108 Christ Love in Uncle Tom’s Cabin109 论《喜福会》中中美文化的冲突与融合110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及对策111 欧洲余烬里飞起的凤凰--Geoffrey Hill诗歌主题与艺术风格112 英语中介语无标志被动语态的错误分析113 唐诗英译中的典故及其翻译114 法律语言浅析115 《喧哗与骚动》之现代主义写作技巧分析116 英汉心理使役动词的对比研究117 《榆树下的欲望》埃本悲剧命运探析118 《嘉莉妹妹》中的象征主义119 广告翻译中的功能对等120 On Aestheticism in Oscar Wilde's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121 探讨英语翻译教学中的问题及改进122 浅析汉英翻译中中式英语的现象123 《蝴蝶梦》中的哥特式元素124 《第二十二条军规》中尤索林形象的成因分析125 广告翻译中的语用失误研究126 以拉康的镜像理论分析电影《法国中尉的女人》127 任务型教学理念下的教材分析--以《牛津高中英语》为例128 剖析希腊神话中的爱情观129 语言迁移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30 对《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重新解读131 试论提高初中英语作业的效果132 浅谈高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与课堂互动133 中西方快餐的文化差异134 中英婚礼习俗中的红和白颜色文化的研究135 背景知识在翻译中的重要性136 浅析国际商务谈判文化因素及其对策137 浅析造成盖茨比悲剧的因素138 试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主人公冲破种族主义桎梏追求自由的精神139 菲尔丁小说《汤姆•琼斯》中的戏剧因素分析140 对莎士比亚悲剧《李尔王》的评析141 批评与重新解读《日瓦戈医生》142143 观《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教育失败144 黑人社区的替罪羊--论托尼•莫里森《最蓝的眼睛》中的黑人小女孩佩科拉145 On the Cultural Signification and Translation of Animal Idioms146 意象创造的对比研究——文化视觉下的中英文诗歌147 "麦田里的守望者" 中纯真的失去148 对《远离尘嚣》中三个男主人公命运的分析149 斯佳丽性格的自我超越和升华150 论华兹华斯的自然观151 朋克摇滚的反叛与灵魂乐的激情152 Development, Analysis and Prospect of Chinglish153 广告语中预设触发语的语用分析154 影响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因素研究155 探析王尔德童话中的死亡主题156 On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ism in Creating the Inner World of Laura in The Garden Party 157 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中男主人公性格分析158 Culture Colonialism in Heart of Darkness159 《土生子》里的象征艺术160 英汉“悲”、“喜”情感隐喻的认知比较研究161 女性意识在《红字》中的表现162 李尔王和格勒旺布王比较研究163 中美肥胖问题比较研究164 试析跨文化交流中文化休克现象及对策165 论性别歧视166 从《道连•格雷的画像》谈唯美主义艺术观167 Symbolism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168 对当今中国大学英语作为第二外语的教学方法的观察和思考169 从合作性原则看品牌代言中广告语的使用170 合作教学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中的运用171 非规范性法律文书的文体特征探究172 从《看不见的人》中看黑人对自我身份的追求和探寻173 中英语言中动物词汇的文化含义对比174 笛福《鲁宾逊漂流记》中鲁宾逊形象解析175 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词汇教学研究176 被压抑的堕落的人性——《包法利夫人》女主人公性格分析177 罗伯特•弗罗斯特田园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178 中西方传统女权主义思想异同比较——王熙凤与简爱之人物性格对比分析179 海斯特—《红字》中一位具有反叛精神的女英雄180 A comparison of values of money between Scarlett and Gatsby181 迪斯尼动画《木兰》中的中美文化融合分析182 英语学习中语法的功能183 简•奥斯汀《诺桑觉寺》中人物对爱情和婚姻的不同态度184 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185 论《瓦尔登湖》的生态伦理意蕴186 寻找自我——浅谈《宠儿》中黑人女性的解放187 浅析汉英动物词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188 从依恋理论看《呼啸山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悲剧性格的形成189 On the Dramatic Conflicts Contributing to Eliza Doolittle’s Pursuit of Self-identity in Pygmalion190 Analysis of The sound and the Fury191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与美国梦的破灭192 浅析新闻中模糊语的翻译193 A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Food Cultures194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法研究综述195 浅析英语动物类习语的翻译196 从《人与鼠》看斯坦贝克艺术风格197 战后美国对伊拉克娱乐文化的影响198 中国春节与美国圣诞节的文化比较199 中学英语教学到大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研究200 浅析电影《阿甘正传》的语言特色。

_阿甘正传_对白的语用分析

_阿甘正传_对白的语用分析

MOVIEL ITERATURE/影视翻译2010年第20期阿甘正传对白的语用分析!杨伟超 陈伟哲(防灾科技学院,河北三河 065201)[摘 要] 阿甘正传自上映以来一直受到观众的追捧,它讲述了一位低能者从幼时的经常被欺凌,到进入大学,然后参军入伍,最终事业有成的成长经历,同时向观众展示了个人如何去积极地面对人生。

影片中很多对白,已经成为励志警世之言而广为传颂。

本文尝试从合作原则的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的四个角度出发,来分析主要人物的对白以期挖掘对白中的深度含义和背后蕴涵的哲理。

[关键词] 阿甘正传;语用分析;合作原则阿甘正传面世将近20年,并且在1998年被列为美国最伟大的百部电影之一。

这部电影的主人公Fo rrest G u m p是个低能美国人,因无力反抗,只能通过奔跑来避开他人的羞辱。

他就这样一路,跑进了中学橄榄球队,跑进了大学,成了橄榄球星,受到过总统接见。

毕业时,正逢征兵扩充越南战场的兵力,G u mp应征入伍,接受战火的洗礼。

而此时,他的初恋女友Jenny却过上了堕落和放荡的生活。

越战结束后,G u m p鬼使神差般地成为战争英雄,并受到第二次总统接见。

无巧独偶,G u mp在一次和平集会上碰到了他的思慕多年的Jenny,他表达了对她的深爱之情,但还是被拒绝。

爱情受挫,Gu m p的事业却进展顺利。

在这样一个简单的个人成长故事中,浓缩了美国战后30年的历史变化,将阿拉巴马州的塔斯卡卢萨骚乱、越南战争、中美的乒乓外交和尼克松的水门事件融入其中作为故事的背景。

影片将Gump塑造成一个虽然智力不及常人,却因为他的诚实、守信、勇敢、执著、乐观和重视感情等美德换得了人们的赞赏和仰慕,而成为一代代人特别是普通人们的学习榜样。

这部电影因其影响之大,而备受研究者关注,分别从哲学、音乐、文化和历史等角度对它进行分析,而本文将借助于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合作原则,来对影片中的英文对白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把握故事的基调。

电影《阿甘正传》的语言分析

电影《阿甘正传》的语言分析

电影《阿甘正传》的语言分析作为一种教学手段,电影以其内容的丰富,对学生多感官,立体式的刺激远远优越于其他模式;作为一种语言,英语以其使用的广泛性而备受青睐,而其承载的文化交流、理念输出的作用又与电影的功能极其相似。

所以将电影作为教学手段使用到英语教学中去,不仅能够提高学习者的兴趣,更能让英语学习者领略到不同文化的精彩。

本文将从具体影片《阿甘正传》来分析在具体教学中电影的作用。

《阿甘正传》(Forrest Gump)是1994年由美国派拉蒙公司出品的一部经典影片,1995年获得第6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导演、最佳影片、最佳视觉效果、最佳剪辑六项大奖。

影片以主人公阿甘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生活经历为主线,贯穿起这段历史中的许多重大事件,反映出二战以后美国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的变化。

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非常适合用以教学的英文影片。

首先,作为一种类型电影,《阿甘正传》非常具有代表性。

在美国电影中,主人公为弱智或者有某种精神障碍人士,最后取得成功的故事屡见不鲜。

美国人将其称为“反智电影”。

不仅演员们对这样的角色青睐有加,争相竞争以此来挑战自己的演技,以求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即使是美国民众对此也津津乐道。

比如《雨人》(Rain Man),《呆呆往前冲》(Water Boy),《我是山姆》(I am Sam)等等。

这其实正是美国文化的一种体现,是美国梦的一种极端形式。

他们崇拜个人英雄主义,强调个人努力后获得成功,他们渴望奇迹,对外宣称的民主、自由也是美国人所感到自豪的。

这与这个国家建立之初的原因和目标相一致。

而这些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国文化是不同的,也正是应该为英语学习者所了解的,所以在播放影片之初,对这一情况加以说明,是十分有必要的。

这不仅能让学生明白整个影片的基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观察影片的角度,更是通过影片对美国社会当时主流思想的一种解读。

在对影片具体类型,所反映的美国文化加以解释后,我们有必要对《阿甘正传》中的历史事件加以说明,这部分应采取简单叙述为主,使学生在观看影片时能够不至于迷茫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听语言分析之阿甘正传
好莱坞一直以来都是电影的王国,大量的商业巨制电影从这里产生,进而风靡世界。

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非常经典的电影,《阿甘正传》就是一部非常经典的好莱坞大片。

今天我们就从视听语言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这部经典的作品。

本片改编自一部同名小说,影片通过阿甘对自己生活的讲述,深层次的剖析了美国当代历史,以幽默的方式对社会现象和战争进行讽刺。

作为一部以人物记录历史的影片,阿甘作为主要线索,经历了美国最动荡的一段历史。

影片也同样倡导了美德的回归,进行正确的精神引导,大力提倡人性关怀和人文主义精神。

它是好莱坞反智潮流电影中的经典名作。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是美国社会的反智情绪高涨的时代。

于是好莱坞便出品了一系列贬低现代文明崇尚回归原始阐释人性的影片。

其中《阿甘正传》便是通过一个智力障碍者的视角,描述了美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生活的方方面面,越战,政府丑闻,外交,种族冲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与人们生活的生活状态——多数人的消极颓废与盲目热情。

《阿甘正传》这部影片就是让美国人回顾自己的历史,重新审视自己。

阿甘在此片中被塑造成一个天生弱智,却具备了人类最优秀美德的人。

他坦荡的面对生活带给他的挑战,在混乱中接受锤炼,只冲着一个方向奔跑,最终跑向了他的终点。

这是一部人生寓言,带给人们欢乐的同时,引发了广泛的思考。

在这部影片中,人物造型有很强烈的对比。

阿甘的形象出现时一般是清爽整洁的,与影片中出现的其他人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汤姆汉克斯成功的塑造了一个先天性智力残疾,却朴实真挚的阿甘。

幼年时阿甘拙笨,说话缓慢而坚定,而成年的阿甘说话滔滔不绝,包含了一种绝对的自信。

珍妮,她一直是阿甘的天使,正因为听了珍妮的话,阿甘才能永不停歇的跑着。

但是与阿甘不同,她的生活始终是随波逐流居无定所的,她从生活上到精神上都是个流浪者,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她想成为歌星,却只能在街上或者色情酒吧里卖艺,与一帮狐朋狗友们吸毒。

她的生活中总是充满了色情,暴力,毒品这些负面因素。

所以影片塑造出的珍妮的形象总是阴暗的,模糊的。

但是她对阿甘又是真诚的,所以在影片结尾处,珍妮的形象又回归了初识阿甘时的纯洁美丽。

丹中尉,一开始出场便是狂野的,翻脸如翻书,上一刻还在开玩笑下一刻又在严肃的下达命令。

他在战场上一门心思的求死,延续他家族的“光荣”捐躯历史。

在做完截肢手术后的丹中尉异常绝望,他认为生活的希望全都结束在了战场上,他本该死在那里,对阿甘的救命之恩完全不领情。

从战场回来后变得有些神经质,穿着邋里邋遢,说话粗声粗气,宣泄着他的不满。

但是在新年夜里,他的悲伤抑制不住的外泄,让观众感受到他真正的内心世界。

后来在海上他与风暴进行搏击,又以不屈不挠的反抗者形象出现。

最后“他和上帝讲和”后,以及在阿甘结婚时出现的形象是温和的,这是他在经历人生几大起伏后回归本性的表现。

影片的拍摄技巧也是很值得称道的。

在体现珍妮和阿甘两个人的生活时,经常用不同的光效和色调。

在阿甘的生活中,大量的运用暖调。

而珍妮的生活片段则运用较多的冷色调。

影片中多次出现阿甘跑步的画面,跑步在这部片子里面算是出现最多的动作段落。

第一次跑步,阿甘摆脱了他腿上的支架,在这一场景中依旧出现大量的绿色,背景拥有很清晰的轮廓,
自然的和谐美丽使人心情明朗。

第二次他得到了橄榄队教练的青睐,随后凭借着跑步这一特长,为橄榄球队赢得了比赛的胜利,在这一场景中出现了大块的红色和黄色,观众席上也是大片大片的红色标语,把球场比赛热烈气氛烘托起来,让人兴奋。

依旧是暖色调为主。

随后是越战中他在丛林中奔跑,救了自己的战友们。

这里也是使用大量的绿色和黄色,并且光线充足,线型较为清楚,营造出很好的光影效果。

与阿甘的生活段落色彩刻画相比,珍妮的生活环境大部分降低了色彩的明暗度,表现起其生活的压抑,同时体现珍妮本人内心的消极厌世。

影片通过这种明暗,色调的对比方式,暗示了阿甘与珍妮两人个性的相悖与命运的走向。

而在最后,珍妮重新回到阿甘身边的时候,两人的内心世界逐渐相统一,珍妮场景的色彩也与阿甘趋于一致,光效也统一使用了自然光效。

珍妮一身白色裙子向阿甘走来,色彩又如同两人幼年的时候,白色与绿色相间,开阔明亮,充满朝气。

让观众明白珍妮的生活已经不像从前一般,而是以一种更乐观的方式面对人生,也喻示了珍妮经历若干波折后的精神上的重生。

影片通过对光线与色彩的配置,更加完美的塑造出人物性格,也表达了导演的意图和影片的主题,具有很强的主观色彩,同时能激发观众的想象里,让观众潜意识的接受这些暗示信息。

色彩与光效的使用也推动了叙事,增强影片真实感,加强了影片的观赏性。

在这部影片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道具,想必也给观众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那就是那根飘浮着的羽毛。

这根羽毛也多次出现在镜头当中。

影片一开始便以羽毛作为视线引导,镜头追随羽毛,一直到人物出现。

结尾处,羽毛又随风而起,飘荡到更远处。

在《阿甘正传》的一开场,一根羽毛引导观众的视线,同时出现了开场音乐,钢琴的轻盈与小提琴的柔美融合在一起,为“羽毛”塑造出声音造型,也推动着影片的气氛。

随着羽毛的起伏,观众感受到的音乐也是如羽毛般飘忽不定,随风飘荡,正如生活一般充满了不确定感,难以预料。

而在影片结尾处又重复出现这一主题,此时,音乐的含义却多于开头,有了一份对生活的感慨,多了几分感动。

生活就像这根羽毛一样,或随风飘荡,或落于尘泥,我们无权选择它的方向。

但是我们有权利选择如何面对。

在美国的社会中一直存在着种族歧视的问题。

种族问题也是《阿甘正传》中的一个重要元素。

首先是阿拉巴马的民权运动,州长华莱士拒绝黑人入校,但最终妥协。

在开往军营的车上,观众可以看到车上都是白人与白人坐在一起,黑人与黑人坐在一起。

阿甘在车上碰上了从前在校车上一样的钉子。

最后他和黑人巴布坐在一起,这也是他在军营中唯一的好朋友。

巴布的祖先都是做虾的,在饭店里给白人端菜。

在阿甘送给巴布母亲股份之后,人物关系转换了,换成了白人给黑人端菜。

种族问题以一个幽默的报复方式呈现处理。

电视在这部影片里成为重要的叙事手段,通过它,展现了美国当代的政治文化包括阿拉巴马州民权运动,华莱士被射伤,肯尼迪总统接见全美大学生橄榄球队,约翰逊总统接见越战功臣,肯尼迪总统被刺杀,福特总统被刺杀,尼克松水门事件,还有登月……电视新闻经常作为一个剪辑点建立起镜头与镜头,段落与段落只见的关系。

在叙事上,也承担了一个重要的角色,为我们呈现出美国社会状态——暴力冲突严重,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国内的真实情况。

声音是一部影片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人声在影片中表现为对话和旁白以及内心独白,整个故事由阿甘的旁白来讲述,阿甘的声音柔和,平缓,情绪起伏不大,娓娓道来,奠定了整部影片舒缓平实的基调。

幼年时的阿甘,说话有些木讷,字字清晰,虽然拙笨但是很朴实。

阿甘总是重复“笨有笨的的作为。

”,这句话塑造出了阿甘自信的性格,而“我更加的思念珍妮。

”这句话贯穿影片始终,成为珍妮场景与阿甘场景的剪辑点,连接两个人的关系,推动了情节发展,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感情专一,真诚的阿甘。

而电影音乐,也记述了这一时代最有代表性的音乐——摇滚。

电影中的摇滚音乐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帮助影片叙事推进影片节奏,也同样发人深省,突出了人道精神和人文主义情怀。

音响为影片增添了生活气息,阿甘的场景中,总是宁静的,充满自然的气息。

而珍妮的场景中,充满了城市噪音,是浮躁而喧闹的。

这些场景中,导演想要表达的是对现代工业的排斥与对自然的向往。

影片中关于漫漫人生的种种韵味,苦与乐、生与死、战争与爱情、冷漠与友谊、成功与失败,伟大与卑微,值得我们去一辈子细细品味。

在我们骄扬跋扈时,在我们患得患失时,在我们迷惘彷徨时,在我们伤痕累累时,我们想总可以在满目的荒谬之中苟活下去,就冲着阿甘这个理由。

我们还要尽我们的所能,让更多人知道阿甘的故事,纵然这世界走到尽头,必然是消失于无形,但活着的人总需要一缕希望的曙光。

或许人生就像那根飘浮的羽毛一样,要么飘浮不定,要么乘风破浪,但是人生也像那根羽毛承载着我们的希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