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广东省梅州市松口中学高一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广东省梅州市松口中学高一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从根本上看这是
A.由中共的政党性质决定的
B.中国历史发展的必针趋势
C.由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D.邓小平理论指导的结果
参考答案:
C
2. 右边是《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示意图,对其解读最为恰当的是
A.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调动了全国人民的积极性
B.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C.“八字方针”的提出促使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D.“大跃进”导致了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
参考答案:
D
3.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图应出现在哪一历史时期()
坐在清朝皇帝宝座上的侵略者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参考答案:
B
4. 据古碑记载:“汉建成二十年设沛国于相(今淮北市),颁布‘酒榷’,在濉溪口、柳孜专设税官,征收盐酒税。

”材料表明汉代( )
A.开始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盐酒税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C.实行坊市完全分置政策;
D.对市场交易已经进行了严格管理
参考答案:
D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汉代商业发展的状况。

根据材料“专设税官,征收盐酒税”可以看出汉代对“市”的管理比较严格,ABC三项材料反映不出来。

所以答案选D。

5. 下列事件或现象,典型地体现了“五四精神”主旋律的是
①总统府外交委员会事务长林长民疾呼“胶州亡矣,山东亡矣”②某店主张贴“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的标语③北大学生谢绍敏用中指血书“还我青岛”④浙江海宁决定开除陆宗舆的县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
参考答案:
C
6. 清末状元张謇说:“马关约成,国势日蹙,私忧窃叹,以为政府不足责,非人民有知识,必不足以自强。

知识之本,基于教育。

然非先兴实业,则教育无以资措手。

”这反映了张謇的核心主张是A.教育救国B.谴责时政
C.收回主权D.实业救国
参考答案:
D
考察近代的事业救国思想。

结合材料“知识之本,基于教育。

然非先兴实业,则教育无以资措手”可知D项符合题意,故应选D。

7. 从l924年1月至l927年4月前,国民革命运动及北伐战争的进展,主要依赖于
A.以国共合作为核心的统一战线的推动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的推动
C.中国国民党领导的国民政府的推动 D.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国共合作的领导
参考答案:
A
8. 为了找到通向东方的新航路,1492年,相信地圆学说的意大利水手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展开了海外探险,结果,碰到了美洲大陆。

对这一事件,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提法。

请你依据所学知识,判断以下四种说法分别强调的角度是
①“当时如果没有哥伦布,也一定会有别人碰到美洲大陆”
②“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③1984年,美洲学者建议称之为**两个文明会合”
④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两个大陆相遇500年”
A.①文明平等②全球文明③欧洲屮心④必然性原因
B.①全球文明②欧洲中心③必然性原因④文明平等
C.①欧洲中心②必然性原因③文明平等④全球文明
D.①必然性原因②欧洲中心③全球文明④文明平等
参考答案:
D
【详解】“当时如果没有哥伦布,也一定会有别人碰到美洲大陆”运用的是唯物方法,指出了文明发展和联系产生的必然性;美洲一直在那里,却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是一种以欧洲为中心的观点;把哥伦布到达美洲为“两个文明会合”用的是整体视角,全球一盘棋的眼光,分析文明的发展和联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两个大陆相遇500年”是客观中立地分析这一事件,体现了对多种文明的平等态度,综上所述,D项正确;其他ABC三个选项没有对相关观点的角度进行正确分析,是错误的。

【点睛】多元视角的争鸣,体现历史研究的发展和进步。

9. 右图是1949年3月25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的消息,报纸里的“中共二中全会”指的是中共哪次会议?并决定工作重心如何转移?下列搭配正确的是A.新政协一届二中全会,农村转移到城市
B.新政府一届二中全会,农村转移到城市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农村转移到城市
D.中共八届二中全会,农村转移到城市
参考答案:
C
把握题干的时间限定语,而且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所以,选C。

10. 世界上第一列火车和第一架飞机在当时使用的动力分别是( )
A. 柴油机和汽油机
B. 柴油机和电动机
C. 蒸汽机和内燃机
D. 内燃机和电动机
参考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两次工业革命中的主要成就。

故选:C
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的成就的记忆,。

11. 自1950年1月始,新中国的中央人民政府果断地采取了如下措施:先后收回了美、法、荷、英等在中国的兵营;宣布由中国政府管制对外贸易,实行进出口许可证;规定外轮一般不准驶入中国内河,经中国政府特批而驶入的外轮须是挂中国国旗并在指定的码头停泊……。

”这一措施体现了新中国初期的哪一外交方针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参考答案:
B
【详解】由材料可知外国的一切船只进来都得重新批准,反对列强践踏我国领海主权体现了我国废除
不平等条约、维护国家主权的要求,属于外交政策的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内容,不属于倒向社会主义阵营的“一边倒”的外交策略,故B项正确,C项排除;“另起炉灶”是指否认国民政府时期的外交关系,故A项排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与邻近国家发展友好关系过程中提出的,故D项排除。

12. 史学家唐德刚说,这次战役“从全盘战局看,日本联合舰队虽没有达成‘聚歼’中国北洋舰队的目的,却为下一步实施登陆辽东半岛创造了条件”。

此战位于下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
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是牙山战役,②是黄海海战,③是辽东战役,④是威海战役。

黄海战役日本舰队打败北洋水师,为“实施登陆辽东半岛创造了条件”,故B项正确,ACD错误。

13.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由于其出身草莽,自小颠沛流离,且又当过和尚,即位后且残杀功臣,其长相如何在民间有多重版本,而大体可分为两类:①宫廷版:方面大脸,慈眉善目②民间版:五官不正,相貌丑陋(见下图),对此表述恰当的是()
图①图②
A.图①符合朱元璋真相 B.符合朱元璋真相
C.图①图②都毫无史学价值 D.真相有待科学考证
参考答案:
D
14.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这句话的含义之一是
A.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 B.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消除
C.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参考答案:
A
15. 下表呈现的情形反映了( )
政权头目
溥仪
B.汉奸日益增多
C.民族矛盾开始激化
D.“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加强
参考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30年代后的日本侵华。

由表格可见,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通过扶植汉奸傀儡政权加快对中国侵略,并“以华制华”实行殖民统治;这些使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故选A
项。

扶植汉奸政权是日本侵华的手段,并不表示汉奸日益增多,故排除B项;中日民族矛盾开始激化是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排除C项;“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是蒋介石政权30年代实行的对日妥协、对红军等抗日力量镇压的反动政策,与此题信息无关,排除D项
16.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句话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A.“大跃进” B.人民公社化C.文化大革命D.改革开放
参考答案:
A
17. 小李查资料时发现一段文字“公司是私家经营,有外籍技师一人,中国职工约100人,……它迄今还没有分付股息。

因为这个缘故,同时又由于原料昂贵与日本纸的竞争,业务难以改进。

此厂已濒于停业。

”该公司应该是()
A.洋务企业 B.外商企业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参考答案:
C

18. 古希腊人在许多方面都胜罗马人一筹,除了()
A、哲学
B、文学
C、艺术
D、法律
参考答案:
D
19. 下列关于近代英美法德国家元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英国的国家元首是首相,通过选举产生,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B.美国的国家元首是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拥有行政权
C.法国的国家元首是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拥有行政权和军权
D.德国的国家元首是皇帝,是国家的权力中心,内阁对皇帝负责参考答案:
A
20. 下列是某同学在网上搜到的一个历史事件的关键词“四月提纲”、“攻打冬宫”、“阿芙乐尔号巡洋舰”,这个历史事件应该是
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
B.巴黎公社革命
C.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
D.俄国十月革命
参考答案:
D
21. 下列有关汉代长安“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与居民区隔开
②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③又叫“草市”
④开市、闭市有严格时间规定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
B
22. 下图为“市场”一词在历届中共三中全会报告中出现的频率统计。

其中1993年在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出现频率高的直接原因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C.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基本确立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参考答案:
B
23. 著名作家周立波1957年的《山那面人家》中说:“青春、健康,无挂无碍的农业社里的生活,同男子同工同酬的满意的工分……无一不是她们快乐的泉。

”这里的“农业社”是指( )。

A.农民的个体经济组织
B.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农村的基层行政组织
参考答案:
B
分析: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时间“1957 年”。

1957 年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农业上都建立起农业生产合作社,A 项不符合史实,B 项符合题意;人民公社出现于 1958 年,C 项不符合题意;D 项明显错误。

故答案为 B 项
24. 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路线是
A.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B.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
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地中海
D.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参考答案:
D
1519年-1522年,奉西班牙国王之命,麦哲伦率领船队从欧洲出发,穿越大西洋,向南抵达南美洲的麦哲伦海峡,穿越太平洋到达菲律宾群岛,后继续航行从印度洋到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沿着非洲西海岸回到欧洲,本题正确答案为D。

其他三项均不符合史实。

25. 陈独秀说,党的“一大”时“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有了规章,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

”这是指中共“二大”()
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B.找到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正确道路
C.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D.改变斗争策略,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参考答案: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考查中共“二大”的内容.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中共二大相关知识的掌握.
答案:党的“一大”时“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是指中共一大没有制定党的纲领,“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有了规章,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是指根据中国的国情制定了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由此可知,这是指中共“二大”根据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故C项正确.
A项虽然是中国二大的内容,但是不符合不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应排除.
依据题干材料“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可知,中共二大只是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故B项排除.
D项是中共三大的内容,应排除.
故选C.
26.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以下能体现这一特色的政治制度有: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
D
27. “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是不能靠采取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资金的。

至于借用外债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贷款给苏联。

”(《斯大林选集》)由此可见
A、资金短缺致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陷入空前困境
B、当时的苏维埃政权正在为打退帝国主义武装干涉而努力
C、苏维埃政府实行农业集体化是为工业化解决资金困难问题
D、苏联寻求社会主义国家的合作以解决工业化的资金困难问题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材料文字说明苏联进行工业化建设需要大批资金,而苏联既不能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谋求贷款,更不能采用殖民掠夺的方式为工业
化建设积累资本,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只能依赖自己国内资金,为此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但农业长期为工业化建设让步会造成国民经济的不平衡和非健康的发展,故C项正确,A项不全面;苏联进行工业化时,已经打退了外国的武装干涉,故B项错误;20世纪30年代,只有苏联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故D项错误。

所以答案选C。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农业集体化
28. 世界近代史的开端,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说,二是尼德兰革命说,三是“1500年说”。

越来越多的人支持第三种观点,这一观点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A.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B.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
C.打破了隔绝的状态,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D.标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尼德兰革命都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故A项错误;尼德兰革命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故B项错误;把1500前后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主要依据是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隔绝的状态,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故C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29. 下列关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共和派与保皇派激烈斗争的结果
B.该宪法规定了行政权归于总统,由选举产生
C.标志着法国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
D.该宪法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参与政权的机会,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参考答案:
C

30. 下列面向市场的生产组织形式是( )
A.唐代的家庭手工业B.宋代景德镇的官窑
C.明代私营纺织机房D.清代江南制造总局
参考答案:
C
唐代的家庭手工业主要是自给自足,故A项错误;宋代景德镇的官窑是官营手工业,没有面向市场,故B项错误;明代私营纺织机房,产品面向市场,故C项正确;清代江南制造总局属于军事企业,没有面向市场,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农业较之前代的发展相比,在农作物品种的增加,多种经营方式的推广方面,则有比较突出的成就?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地瓜)?马铃薯(土豆)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明清时期,棉?麻?桑?茶?甘蔗?蔬菜?果木等的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但是清朝人口猛增,人地矛盾更加突出,经营规模进一步狭窄,牛耕普及程度逊于前代,即使在地力尚算肥沃的江南地区,精耕细作越来越偏向“多劳”倾向,陷于劳动力过量投入,结果略有增长却没有什么发展的“糊口小农”经济?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第二版)》
材料二15世纪末至19世纪,欧洲很多国家都出现了圈地运动,圈地运动在英国最典型?英国资产阶级建立政权后,进一步推进圈地运动?18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增多,农村人口减少,为了增加农产品的供应,在推行诺克福轮栽制的同时,各种以畜力?水力或蒸汽为动力的农业机械陆续出现,在改进农业技术的同时追求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趋势在18世纪已经相当明显,这和当时中国小农经济裹足不前的情形是迥然不同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农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明清农业经济发展难以突破“糊口小农”经济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8世纪英国农业与同时期的中国农业相比有哪些新发展?
参考答案:
(1)特点:农作物品种增加;经营方式多样;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等?原因:人地矛盾突出;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发展缓慢;农民的赋税负担重;高度集权的帝国体制等?
(2)新发展:圈地运动推动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农业生产工具的革新;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等?
(1)由材料“在农作物品种的增加,多种经营方式的推广方面……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
场”,归纳明清农业发展的特点。

第二小问,由材料“清朝人口猛增,人地矛盾更加突出,经营规模进一步狭窄”,可知人地矛盾突出。

结合所学,还可以从小农经济不利于农业生产基础的发展、农民赋税沉重和中央集权一定程度制约地方发展等因素作答。

(2)由材料“英国资产阶级建立政权后,进一步推进圈地运动……在推行诺克福轮栽制的同时,各种以畜力?水力或蒸汽为动力的农业机械陆续出现,在改进农业技术的同时追求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趋势在18世纪已经相当明显”,可见18世纪英国农业与同时期的中国农业相比有哪些新发展可以归纳为:圈地运动推动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农业生产工具的革新;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32. 工业化道路的选择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前途。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近代早期主要民族企业一览表(部分)
材料二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从制度选择的层面去考察,在世界范围内,无非有两条道路:一条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一条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

从方法或具体路径选择的层面去考察,按照陈云的说法:“工业化不外三条路:重轻并进,先重后轻,先轻后重。

” ——沙健孙《毛泽东思想通论》 材料三
材料四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早期民族企业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初期工业化建设的规划。

(3)材料三的粮食产量变化得益于哪一改革措施?该措施对我国农村经济有何影响?
(4)材料四中邓小平阐明了什么观点?在此基础上,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什么?
参考答案:
(1)特点:主要集中于轻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通商口岸)地区;投资较少,力量薄弱。

(2)规划:社会主义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

(如回答“一五计划”也可酌情给分) (3)措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或“包产到户”“包干到户”)
影响: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改变了农村经济形势;改变农村社会面貌。

(4)观点: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一“地点、资本、雇工、所用机器或产量”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结构、分布地区、投资规模、技术力量等方面指出中国近代早期民族企业的特点。

(2)规划,结合材料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工业化不外三条路:重轻并进,先重后轻,先轻后重”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主义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等方面简述新中国初期工业化建设的规划。

(3)措施,据材料三的粮食产量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角度回答这得益于哪一改革措施。

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农民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生产力等方面回答该措施对我国农村经济有何影响。

(4)观点,据材料四“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手段、社会主义本质等方面回答材料中邓小平阐明了什么观点。

目标,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面回答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33. “里程碑”是我们经常用到的一个词语。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里程碑”的定义是:①设于道路旁边用以记载里数的标志。

②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下表中所列历史事件被称为“里程碑”的理由。

参考答案:
图一: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2分)
图二: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2分)
图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3分)图四: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为国际工人运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