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建陵中学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47练 资源跨区域调配及其影响点题对点练习(含解析)(1)

合集下载

必修三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必修三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江苏省阜宁中学地理组 224400
考试说明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
★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一般方法
源地
目标地
原因——为什么要调?
措施——怎么调?
意义——调了有何好处(调出区、调入区)?
问题——调的影响问题——调中(或调后) 可能遇到(或存在)的问题 ?
中线方案将从汉江上游的 丹江口水库取水,利用地 势的自然落差,沿伏牛山 和太行山山前平原,京广 铁路西侧,跨越江、淮、 黄、海四大流域,自流到 北京、天津。全长l 241公 里建设全立交、全衬砌引 水渠道,穿越沿线各水系, 每年将145亿立方米的水送 到华北平原和黄淮地区, 最后到达天津、北京。
危害: 严重制约了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造成了地 区生态环境恶化。
一、南水北调的原因
1、原因:我国水资源 _供__需___矛盾突出; 2、表现:北方地区水资源_供__应__量__小于 _需__求__量__,尤以黄河流域、海河流域、滦河流域 缺水最为严重;南方地区水资源_供__应__量__大于 _需__求__量__。
★水能蕴藏总量约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
★我国水能资源的地区分布很不平衡,70%分布 在西南地区。
我国水能资源分布
★决定水能丰欠的因素: 地形落差 河流水量
★我国水能资源分布排序: 长江水系 、雅鲁藏布江水系 、西南诸河、 黄河水系 、珠江水系、 其他水系 其中已开发的主要在长江中上游、黄河上 游、西江上游红水河流域
我国自然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水资源: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水 能:西多东少(西南) 石 油:北多南少 天然气:北多南少、西多东少 煤 炭:北多南少(山西、陕西、内蒙古 和新疆)

2022届新高考地区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训练:资源跨区域调配含答案

2022届新高考地区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训练:资源跨区域调配含答案

2022人教版新高考地区高三地理专题训练:资源跨区域调配一、选择题锦屏二级水电站位于四川省雅砻江锦屏大河弯上(如图),装机规模480万千瓦,是我国“西电东送”“川电东送”战略性关键工程,水电站通过截弯取直开挖隧洞引水发电,首部拦河闸仅高37m。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锦屏二级水电站选址的主导因素是()A.径流稳定B.地质稳定C.人口密度大D.地势落差大2.与三峡水电站相比,锦屏水电站开发方式的优势是()A.发电量季节变化小B.航运条件改善明显C.减少库区移民搬迁D.拦截泥沙效果更好3.“川电东送”与“川气东输”对华东沿海地区的有利影响是()A.提高新能源利用比重B.保障了能源供给安全C.解决能源短缺的问题D.增加了能源的出口量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能源供给相关联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数字代表能源供需矛盾、西电东送、油价.上涨和能源充足,下列判断正确的是()①:a—油价上涨②:b—能源供需矛盾③:c—能源充足④:d—西电东送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5.西气东输工程是实现东西部双赢的能源战略,体现在()①将西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②改变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气代煤③优化东部能源消费结构,减轻大气污染④天然气资源就地转化,减轻土地荒漠化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我国天然气资源在西部地区分布非常丰富。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东北、华北地区一直是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主要基地。

目前这些地区的大部分主力油气田开采已到了中后期,陆续进入了产量全面递减阶段,增产难度大,导致东部地区油气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西部地区则成为我国油气工业新的战略接替区。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6.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环境B.改善西部地区的经济结构C.发展西部地区的油气工业D.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7.制约我国西部地区天然气开发的社会经济条件是( )①勘探、开发资金短缺问题②西部人口少,工农业相对落后,天然气的市场需求量有限③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条件远不能满足大批量油气产田的生产和外运需要④输气管道线路长、规模大、施工方式多样⑤中西部地区地貌复杂,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较为脆弱A.①②③B.①③④C.③④⑤ D.②③⑤8.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东部地区不再开采石油、天然气B.东部地区石油、天然气产量递减,随着经济的发展,会导致供需矛盾更加突出C.西部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将会成为我国开发的重点D.西部地区将大力开采石油、天然气,供应资源日益短缺的东部地区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缓解我国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状况。

2021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47练 资源跨区域调配及其影响点题对点练习(含解析)

2021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47练 资源跨区域调配及其影响点题对点练习(含解析)

2021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47练资源跨区域调配及其影响点题对点练习(含解析)(保分题) 被称作陕西省内“小南水北调”工程的引汉济渭项目,从陕西南部的汉江取水,经秦岭隧道向北调入渭河,工程全面完工后年调水量15亿m3左右。

读“引汉济渭工程示意图”,回答1—2题。

1.引汉济渭工程的劣势是 ( )A.水源地可调水量不足 B.调水过程中水资源的蒸发损耗大C.需修筑的隧道长 D.水源地污染严重1.C 从图中看出通过秦岭山地,需要修建的隧道长。

【易错提醒】劣势指的是工程建设中的自然障碍大,工程建设投资大,要从图中能够读出的信息,D选项可人为的加以解决。

2.关于引汉济渭工程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解决渭河平原的缺水问题 B.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C.武功段的渭河径流量增多 D.促进渭河平原地区社会经济发展2.D 能缓解渭河平原的缺水问题,促进渭河平原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会加剧盐碱化问题;武功段的渭河位于调入区的上游水量变化与引汉济渭工程无关。

【易错提醒】B选项调水过程中能缓解地下水大幅下降,容易被误选,没有注意到土地盐碱化的产生是不合理灌溉引起的。

(经典题)川气东送项目,被列为继三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的中国第五大工程。

包括一条主干线(四川普光至上海)、一条支干线和三条支线。

其中南京支线起于安徽宣城,止于江苏南京。

xx年底,随着一期工程完工,南京冬季的气荒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川气东送项目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项目的优势在于市场广阔 B.带动四川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C.明显改善四川省大气环境质量 D.川气取代山西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地位川气东送会改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环境状况,对四川大气环境状况的改善没有直接作用,故C选项错误;川气东送不会取代山西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地位,故D选项错误。

4.川气东送和西气东输的目标市场都有江苏,其主要原因是A.天然气具有高效、安全、清洁的特点 B.省级政府之间有良好的合作关系C.江苏社会经济发展快,能源需求量大 D.江苏地理位置优越,便于和国际市场接轨4.C 江苏位于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

地理《高考第一轮复习—资源跨区域调配》

地理《高考第一轮复习—资源跨区域调配》

起点和终点 途径的省区 跨越的地形区 跨越的河流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黄土 高原
制作:06
2013年上学期
我国西气东输线路布局示意
塔里木盆地
起点和终点 途径的省区 跨越的地形区 跨越的河流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黄土 高原
华北 平原
制作:06
2013年上学期
我国西气东输线路布局示意
塔里木盆地
起点和终点 途径的省区 跨越的地形区 跨越的河流
东线——影响长江河口地区:河口 三角洲萎缩,咸潮加剧。 弊 中线——移民问题;对 汉江中下游水 文情势的影响。
西线——生态环境问题。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06
2013年上学期
对调入区:
经济效益——缓解水资源紧张,促进经 济发展。

生态效益——有利于回补地下水,有效 遏制因缺水造成的生态环境恶 化,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我国西气东输线路布局示意
我国距离最长、口径最 大、战场最多的具有世 界先进水平的管道工程
起点和终点 途径的省区 跨越的地形区 跨越的河流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06 2013年上学期
分析
1. 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对西部地区和 东部地区分别有何意义? 2. 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对生态环境可 能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分析
北煤南运工程对“调出地”和“调入 地”的地理环境可能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对调出地: 煤炭资源减少,地面沉降,产业层次偏低
对调入地:
大气污染、废渣处理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06 2013年上学期
资源跨区域调配
地理备课组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06 2013年上学期
资源跨区域调配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资源跨区域调配.pptx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资源跨区域调配.pptx

年份 1978 2000 2007
原煤/% 原油/% 天然气/% 水电/%
70.7 22.7
3.2
3.4
66.1 24.6
2.5
6.8
69.4 20.0
3.4
7.2
第36页/共43页
5.关于川气东送项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项目的优势在于市场广阔 B.带动四川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C.明显改善四川省大气环境质量 D.川气取代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地位 答案:A
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 1.自然原因: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①___很__不__均__匀___,存在 着明显的②___资__源__富__集__区_____和③____资__源__贫__乏__区______。自然 资源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流动性。 2.经济原因:区域间的发展水平④___不__平__衡_____,各区域 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
地,能源消耗量大;目前,青藏地区输出的能源不多。
答案:D
第25页/共43页
丹江口水库水域面积为 840 平方千米。蓄水总量达 81 亿立 方米。库区坐落在群山环绕之中,这里气候适宜,空气清新, 日照量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就在这里,中线工程建成 后,将以每秒 500 立方米的流量,把丹汉二江之水送往华中、 华北地区。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经动工,中线渠首 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不久,一条人间天河将把“渠首”景区和 京津大地连接在一起。读丹江口水库图(图 17-1-10)和南水北调 中线线路示意图(图 17-1-11),回答 4~5 题。
从长江下游扬州
从金沙江、雅
库引水,过丹
市江都引水,利用
砻江、大渡河
路线
江口水库,经

江苏省宿迁市高三下学期文综地理第一次调研考试试卷

江苏省宿迁市高三下学期文综地理第一次调研考试试卷

江苏省宿迁市高三下学期文综地理第一次调研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4题;共22分)1. (8分)读澳大利亚局部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丙地的地质构造是()A . 背斜B . 向斜C . 断层D . 地堑(2)图中洋流的性质及其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A . 暖流,降温增湿B . 暖流,增温增湿C . 寒流,降温减湿D . 寒流,增温减湿(3)乙地和丙地植被类型不同,主要体现了()A .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B .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C .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D . 非地带性现象(4)甲、乙、丙、丁四地中,自然条件最有利于大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是()A . 甲B . 乙C . 丙D . 丁2. (4分) (2019高二上·慈溪期中) 鸟取沙丘位于日本鸟取县沿海(如下图所示),东西长约16公里,南北宽约 2 公里。

沙丘中有巨大的凹地,有时充盈淡水,一簇簇不知名的植物顽强生长着,形成片片“迷你绿洲”。

随着日本政府的重视,人们开始保护“沙丘”,每年整治除去“迷你绿洲”。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与鸟取沙丘的形成密切相关的是()A . 风化作用B . 风力侵蚀C . 流水沉积D . 海水沉积(2)被整治除去的“迷你绿洲”,其再次出现的时间最可能开始于()A . 3月B . 6月C . 9月D . 12月3. (6分) (2017高二下·长春期末)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2017年4月4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

读某月西太平洋副高及我国雨带位置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清明节期间,我国雨带一般推进到图中()A . ①附近B . ②附近C . ③附近D . ④附近(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此降水类型多为()A . 地形雨B . 锋面雨C . 台风雨D . 对流雨(3)图中天气系统出现时()A . 南极科考活动繁忙B . 北京正午太阳高度最大C . 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流动D . 我国西北地区寒冷干燥4. (4分) (2016高一上·苏州期末) 我国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之说法,所谓“三九”就是从冬至算起,每9天为一个阶段,第三个九天阶段为“三九”,伏天一般在阳历的7月中旬至8月中旬,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高考地理复习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专项练习(带答案)

高考地理复习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专项练习(带答案)

高考地理复习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专项练习(带答案)在社会经济开展的一定阶段上,相关于人们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表现出相对的稀缺性。

以下是资源的跨区域分配专项练习,请大家仔细练习。

1.我国停止资源跨区域分配的主要缘由是( )A.促进我国东西部经济的片面开展B.区域资源赋存量与区域开展水平不婚配C.片面平均分配自然资源D.资源在区域之间具有活动性特征2.关于西气东输工程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能积极推进新疆及沿线地域经济的开展B.减速优化东部地域的动力结构,缓解动力紧张状况C.可有效改善我国东部地域城市的大气污染状况,提高人民生活质量D.该管线东西跨距大,不会对环境发生不良的影响3.关于我国自然气资源的地域散布,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我国自然气资源的散布陆地多于陆地B.我国自然气资源在陆地上的散布是西多东少,北多南少C.我国陆地上的自然气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和准噶尔盆地D.我国有新疆、青海、西藏和鄂尔多斯四大气区自然资源的区域散布是很不平衡的,存在着清楚的富集区和贫乏区。

读我国西气东输工程表示图,完成4~5题。

4.西气东输工程主要处置的资源效果是()A.水资源日趋紧张的效果B.资源的严重糜费效果C.资源散布与消费力开展不协调效果D.土地资源压力过大效果5.由于工程沿线可用清洁燃料取代局部消费、生活用煤,从而将有效降低城市环境中的()A.水污染B.大气污染C.白色污染D.重金属污染【才干提升】读2021年我国和世界动力消费结构图,回答6~9题。

6.甲、乙两幅图中代表我国最主要的动力的是()A.aB.bC.cD.d7.甲图中按比例大小,区分代表的动力种类是()A.煤炭石油水电自然气核电B.煤炭水电石油自然气核电C.石油煤炭自然气核电水电D.石油煤炭核电自然气水电8.据图中反映的比例剖析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必要性是()A.自然气所占比重低B.东部地域动力缺乏C.自然气易开发,本钱低D.自然气资源地域散布不均9.目前,我国与世界动力消费结构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A.我国以石油为主B.我国以自然气为主C.世界以石油为主D.世界以自然气为主我国资源的空间散布很不平衡,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开展。

【步步高】高三地理总复习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学案 湘教版

【步步高】高三地理总复习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学案 湘教版

学案49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目标定位] 1.了解西气东输的线路、气源地和目标市场。

2.了解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3.理解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4.理解西气东输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1.自然资源地区分布①________。

2.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②______与该区域所③________的自然资源不匹配。

3.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1)起点:新疆塔里木盆地的④________油气田。

(2)途经省区:甘肃、宁夏、⑤______、山西、河南、安徽、⑥__________。

(3)终点:上海(共经过9个省市区)。

二、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1.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1)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⑦____,但是能源相对⑧______,使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2)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的限制,使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1)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⑨______为主,大量使用煤炭作为能源,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2)北煤南运还给我国的铁路和公路运输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3)具有清洁优势的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仅占2.7%。

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1)我国油气资源的分布(2)开发现状a.目前,东北、华北等地区大部分主力油气田开采已到了中后期,陆续进入了产量全面递减阶段,增产难度大。

b.⑭______地区成为我国油气工业新的战略接替区。

c.我国的油气开发战略:“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推动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⑯__________,强力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使之成为当地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2.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状况,优化东部地区能源的⑰____________,充分发挥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发展。

高三一轮专题复习:资源跨区域调配(知识建构、答题模板)可修改文字

高三一轮专题复习:资源跨区域调配(知识建构、答题模板)可修改文字

南水北调
整理南水北调工程的线路特点、实施工程的原因、可行性、影响
西电东送
整理西电东送工程的线路特点、实施工程的原因、可行性、影响
(2)线路及其影响
路线(主力电源)
对输入地的影响
对输出地的影响
A.北线:晋、陕、内蒙古(火电) 和黄河上中游(水电)→环渤海地区
①缓解能源紧张 局面,促进经济 发展;②改变能 源消费结构,减 轻环境污染;③ 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高三一轮复习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1)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 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 ② 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③ 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 ④ 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①促进资源开发,带动地区经济 发展;②形成资源相关产业链,增 加经济收入;③带动地区城市化发 展,提高生活水平;④利于生态环 境保护
原因
关键词
答题思路
资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少
气候特征;资源分布
位于××气候区(背、迎风坡),降水少(多);××资源贫乏(丰富)
需求量大小;利用的合理性
工农业发展程度、人口多少、浪费、污染
①把资源优势转 化为经济优势;② 带动相关产业发 展,增加就业机会;③缩小东西部差距, 对社会稳定起重要 作用
B.中线:三峡和金沙江(水电)→华 东地区
C.南线:红水河(水电)和黔、滇 (火电)→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1)原因:西部能源资源丰富(水电、煤炭等);东部经济发达,电力资源不足。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分析
中西部地区
东部地区
资源开发经济建设
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资源成为当地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江苏省沭阳县建陵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地理地

江苏省沭阳县建陵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地理地

江苏省沭阳县建陵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涂黑(18小题,每题2分,共36分)。

2013年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干旱。

读下图回答1~2题。

1. 图示重旱的主要省(区)简称是A. 陕、桂、湘B. 陕、蜀、桂C. 滇、黔、湘D.滇、黔、蜀2. 在发生重、特旱的地区,此时期最可能出现A. 森林火险B. 沙尘暴C. 滑坡D. 土壤盐碱化读某个时刻太阳系局部示意图,完成3~4题。

3.关于图中四个天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这四个天体的级别相同B.此刻地球上刚好昼夜平分C.小行星带位于M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D.地球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4.有人想了解M星球上是否有生物存在,你认为他必须要了解下列信息中的哪些信息①M星球上是否有火山活动②M星球上是否有水③M星球上是否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④M星球上的温度是否适宜⑤M星球是否围绕太阳公转A.①②③B.①②③④⑤C.②③④D.②③④⑤读右侧以南极为中心的示意图,回答5~6题。

5.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则甲地的时间为A .8时B .9时C .15时D .16时6.若阴影部分表示地球表面新的一天的范围,则甲地的时间为A .12时B .15时C .18时D .21时读右图 (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回答7~8题。

7.若此刻东半球为夜半球,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 A .东经70º B .东经90ºC .西经70ºD .西经110º8.据图示信息,此日应在A .3月21日前后B .6月22日前后C .9月23日前后D .12月22日前后右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图,其中弧线MJK9.有关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A .弧线MJ 可能是昏线B .弧线JK 可能是晨线C .O 点为北极点D .O 点为南极点10.甲地所在时区的区时为A .6:00B .6:12C .18:00D .18:12a 、b 两城,6月22日和12月22日正午,旗杆(等高)影长及朝向如下图所示。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建陵中学2021年高三地理模拟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建陵中学2021年高三地理模拟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建陵中学2021年高三地理模拟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 峡谷是在新构造运动和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的谷地,是一种两壁狭长且陡峭、深度大于宽度的地貌景观。

下图示意太行山峡谷横剖面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7. 该峡谷的气候特征是A.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B.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C.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D. 夏季炎热少雨,冬季寒冷干燥28. 形成最晚的是A. 石灰岩B. 页岩C. 石英砂岩D. 堆积砂砾石层29. 太行峡谷形成的年代从早至晚依次为A. V形峡谷、U形宽谷、盘状宽谷B. U形宽谷、V形峡谷、盘状宽谷C. 盘状宽谷、U形峡谷、V形宽谷D. 盘状宽谷、V形宽谷、U形峡谷30. 下列对峡谷地区的地质推断成立的是A. 石柱地貌形成晚于孤峰B. 目前峡谷以流水侧蚀为主C. 峡谷处在断裂带上D. 地壳运动以垂直运动为主参考答案:27. B 28. D 29. C 30. D【27题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太行山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故B项正确。

【28题详解】四项均为沉积岩。

根据图中岩层分布可知,石英砂岩位于最底层,是形成最早的岩层;堆积砂砾石层是流水侵蚀搬运堆积而成的,形成最晚, D项正确。

【29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峡谷是在新构造运动迅速抬升和流水下切侵蚀作用下形成的谷地”,即内力抬升后遭受流水下切侵蚀,是自上而下逐渐侵蚀形成的。

读图可知,位于最上方的盘状宽谷是最先形成的,位于最下方的V形峡谷是最后形成的,太行峡谷形成的年代从早至晚依次为盘状宽谷、U形峡谷、V形宽谷,故C项正确。

【30题详解】读图可知,石柱所在岩层形成早于孤峰所在岩层,但石柱与孤峰哪个先形成不能判断;读材料可知:“峡谷是在新构造运动迅速抬升和流水下切侵蚀作用下形成的谷地”,故地壳运动以垂直运动为主,峡谷以流水下蚀为主;由板块构造学说可知,太行峡谷并不在火山地震带上;断裂带处岩石破碎,易受侵蚀发育成峡谷,故D正确。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建陵中学高一地理模拟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建陵中学高一地理模拟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建陵中学高一地理模拟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 下列各种岩石中可能找到动植物化石的是( )A.花岗岩、玄武岩 B.板岩、页岩C.砾岩、砂岩 D.石灰岩、大理岩参考答案:C2. 黄山是中国名山之一,位于(30°N,118°E)附近,海拔1860米。

4月10日王先生在安徽黄山旅游,据此回答下题。

1.王先生打算该日先登顶观日出,日出时间最可能为北京时间()A.4:40 B.5:40 C.6:00 D.6:402.观看日出后,王先生从北坡乘缆车下山,见到缆车厢顶部装有太阳能集热板,其安装正确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参考答案:1.B 2.C1.4月10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黄山的日出时间应在当地6:00以前;黄山经度在118°01′E,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8分钟多点;且海拔较高,登顶观日出又比平原要早些;所以该日先登顶观日出的时间最可能为北京时间5:40左右;4:40太早,昼长比平分时长接近3小时。

选B正确。

2.黄山的纬度30°N,从北坡乘缆车下山,太阳也是从偏南方斜射过来,集热板应该尽量与太阳光垂直,所以安装正确的是C图。

3. 、莫霍面使纵波(P波)和横波(S波)传播速度发生的显著变化是()A.都明显降低 B.都明显提高C.S波完全消失、P波突然降低 D.P波完全消失、S波突然降低参考答案:B4.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长期以来我国各地利用当地丰富的原材料发展造纸工业。

下图为某造纸企业生产流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造纸工业属于A. 资金密集型工业B. 技术密集型工业C. 能源密集型工业D. 资源密集型工业21. 造纸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 水体污染B. 土壤污染C. 酸雨污染D. 噪声污染22. 为解决造纸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是A. 促进企业转移,分散布局生产B. 加大进口力度,禁止企业生产C. 减少生产环节,降低污染程度D. 加大科技投入,实施清洁生产参考答案:20. D 21. A 22. D20.由材料“长期以来我国各地利用当地丰富的原材料发展造纸工业”可知,造纸工业属于资源密集型工业,D正确。

江苏省沭阳县潼阳中学鲁教版地理必修三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课件

江苏省沭阳县潼阳中学鲁教版地理必修三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课件

第十六页,共41页。
三峡水库
丹江口水库
中线
北京
(zhōng线xiàn)路华北平原
第十七页,共41页。
中线
调水 从长江(chánɡ jiānɡ)中游丹 源地 江口水库和三峡库区引水
线路 走向 沿第三级阶梯(jiētī)西侧通
(主要 过,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 解决华 至北京、天津
北缺水 的问题)
可调 水量
南方
50.6%
36.6%
81.0%
人均水资源
占有量
983立方米
4180立方米
水资源总量及人均量占全国比重最少的地区:海、滦河流域
第六页,共41页。
中国(zhōnɡ ɡuó)水资 源的特点
• 数量上: • “总量多,人均(rén jūn)少” • 空间分布上: • “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 • 时间分配上: • “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各年之间变率大”
可调水量
较小
源地水质
最好(zuì hǎo)
第二十一页,共41页。
第二十二页,共41页。
方 东线方案
中线方案

优 点
有利程京用量(杭较lìy大小ò运,ng河投),可资工以少,自 供流 水(。zìliú)
建设周期短。
西线方案
自流供水,
水质好。
黄河以南地区地 需挖掘渠道 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
势北高南低,需 的工程量很大,能为黄河中上游的西北
扬州江都抽水站
东线路线
(lùxiàn)
京杭大运河
天津
第十四页,共41页。
华北平原
东线 调水源地 长江下游江苏扬州
附近(fùjìn)。
线路走向 利用京杭大运河提水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资源跨区域调配与区域发展课件湘教版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资源跨区域调配与区域发展课件湘教版
第23讲 资源跨区域调配与区域发展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地理
内容索引
强基础 增分策略 增素能 精准突破
课程标准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强基础 增分策略
1.“南水北调”工程
调水路线 西线方案
中线工程
东线工程
水源区 调入区
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
砻江和大渡河
丹江口水库
黄河上游,重点是青、甘、
东部地区
经济 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效益,使之成 缓解能源紧缺状况,促进
对 建设 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经济发展
社 产业 会 结构 经 调整 济
加快综合利用天然气的步伐,并可有 选择地发展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学工
在很大程度上可促进东
业,推动其向深加工、高附加值的方 向发展
部地区的天然气化工、 发电等产业的发展
3.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
(1)水资源跨区域调配
社会效益:改善调入区投资环境,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
件,缓解城乡争水、地区争水、行业争水的矛盾,有利于社会稳
调 积极 定
入 区
影响 经济效益:缓解工农业生产用水需求,促进调入区经济发展 生态效益:有效遏制因缺水导致的生态恶化,有利于改善气候条 件,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有利于地下水的恢复,减缓地面沉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滇中引水工程受水区各市级行政区多年平均引水量的估算主要考虑
()
A.距水源地远近 B.局部地形地势
C.经济发展规模 D.人均消费水平
3.环保专家评估后认为,滇中引水工程对金沙江下游地区影响较小,主要是
因为金沙江( )
A.地势高
B.水量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建陵中学201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47练资源跨区域调配及其影响点题对点练习(含解析)
(保分题) 被称作陕西省内“小南水北调”工程的引汉济渭项目,从陕西南部的汉江取水,经秦岭隧道向北调入渭河,工程全面完工后年调水量15亿m3左右。

读“引汉济渭工程示意图”,回答1—2题。

1.引汉济渭工程的劣势是 ( )
A.水源地可调水量不足 B.调水过程中水资源的蒸发损耗大
C.需修筑的隧道长 D.水源地污染严重
1.C 从图中看出通过秦岭山地,需要修建的隧道长。

【易错提醒】劣势指的是工程建设中的自然障碍大,工程建设投资大,要从图中能够读出的信息,D选项可人为的加以解决。

2.关于引汉济渭工程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解决渭河平原的缺水问题 B.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
C.武功段的渭河径流量增多 D.促进渭河平原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2.D 能缓解渭河平原的缺水问题,促进渭河平原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会加剧盐碱化问题;武功段的渭河位于调入区的上游水量变化与引汉济渭工程无关。

【易错提醒】B选项调水过程中能缓解地下水大幅下降,容易被误选,没有注意到土地盐碱化的产生是不合理灌溉引起的。

(经典题)川气东送项目,被列为继三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的中国第五大工程。

包括一条主干线(四川普光至上海)、一条支干线和三条支线。

其中南京支线起于安徽宣城,止于江苏南京。

2010年底,随着一期工程完工,南京冬季的气荒问
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川气东送项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项目的优势在于市场广阔 B.带动四川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C.明显改善四川省大气环境质量 D.川气取代山西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地位
川气东送会改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环境状况,对四川大气环境状况的改善没有直接作用,故C选项错误;川气东送不会取代山西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地位,故D选项错误。

4.川气东送和西气东输的目标市场都有江苏,其主要原因是
A.天然气具有高效、安全、清洁的特点 B.省级政府之间有良好的合作关系
C.江苏社会经济发展快,能源需求量大 D.江苏地理位置优越,便于和国际市场接轨4.C 江苏位于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

5.下列有关该地区能源消费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煤炭比重不断上升 B.天然气比重先降后升
C.水电比重不断下降 D.石油比重不断下降
5.B 从图示信息可知,煤炭和天然气的比重均是先降后升,石油的比重是先升后降,而水电的比重不断上升。

6.未来该地区天然气的来源最可能是
A.青藏高原 B.准噶尔盆地 C.塔里木盆地 D.内蒙古高原
6.C 当前我国正在实施西气东输工程,该地区天然气最可能来自新疆的塔里木盆地。

7.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A.四川省、青海省 B.吉林省、北京市
C.云南省、陕西省 D.上海市、广东省
7.D 四川、青海、云南和陕西属于西部省区,吉林属于中部省区,北京、上海和广东属于东部省区。

8.“滇池水脏”与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有关。

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的主要原因有(双选)()A.流域面积小,汇入水量少 B.季风气候,径流季节变化大
C.水体总量大,进出水量小 D.全年高温,湖水蒸发量大
8.AC 该题目设问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也就是其更新慢的原因,联系所学水循环相关知识,即水循环速度较慢的原因。

A、C入水和出水量小,更新慢,周期长;B选项,该地为季风气候,径流季节变化大,对于水体更新周期影响不大;D选项全年高温,有误,昆明四季如春,且蒸发量大应为更新快、周期短的原因,故选AC。

9.跨流域调水工程对滇池流域的主要影响有(双选)()
A.改变滇池流域降水总量B.提高滇池水体自净能力
C.减少昆明污染物排放总量D.缓解昆明用水紧张状况
9.BD 跨流域调水是对水循环中地表径流的影响,不会影响到该区域的降水状况,故排除A;也并不能减少昆明污染物的排放量,故排除C;本题关键在于材料中“为缓解‘昆明水少、滇池水脏’的问题”的叙述,所以选择B,增加来水量,加快水体更新,解决滇池水脏问题;D选项,跨流域调水,可以解决昆明水少的问题。

(精彩题)根据《新疆哈密地区煤炭工业“十二五”一2020年区域发展规划》,哈密地区将围绕“疆电东送”“疆煤东运”战略,规划到2015年末煤炭产能超过1.5亿吨,到2020年煤炭产能超过3亿吨。

据此回答10—11题。

10.哈密地区提出“疆电东送”“疆煤东运”战略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A.交通便利 B.接近消费市场 C.丰富的煤炭资源 D.国家政策扶持
10.C 由材料可知,丰富的煤炭资源是哈密地区提出“疆电东送”“疆煤东运”战略的主要优势条件。

11.目前,制约该战略实施的条件有
①交通运力不足,且运输距离远②输电线路少,电网建设滞后③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④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东部沿海地区的能源需求量急剧减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预测题)下图为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输水管线示意图。

读图回答12—14题。

12.B、C、D、E四地中降水量最大的是
A.E地 B.B地 C.C地 D.D地
12.B 由图示信息可知,B地处于迎风坡,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影响,降水较多。

【识破陷阱】容易错误的理解海拔高度对降水是,海拔越低,降水量越大,没有从根本上理解降水的形成是大气中的水汽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才产生降水的原理。

13.下列关于E地水资源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表水资源丰富 B.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小
C.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 D.河流水全年较少
13.C E地为热带草原气候,有明显的干湿季,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

14.下列关于该输水工程带来的影响,叙述合理的是
A.加大A地河流的防洪压力 B.缓解E地农业生产水源不足的问题 C.完全解决E地的缺水问题 D.解决了大量抽取地下水造成的问题14.B东水西调能够缓解E地即大分水岭以西农业生产水源不足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