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定位技术观测方案优化设计
gnss静态观测设计书模板_概述及方案模板
![gnss静态观测设计书模板_概述及方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35497d34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da.png)
gnss静态观测设计书模板概述及方案模板1. 引言1.1 概述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静态观测是一种重要的技术,用于测量地球上某一点的位置、速度和时间信息。
它利用卫星系统发送的信号与接收器接收到的信号之间的差异来计算接收器与卫星之间的距离,从而确定接收器在地球上的位置。
1.2 文章结构本文旨在提供一个GNSS静态观测设计书模板,并对其进行概述及方案模板。
文章结构如下:- 引言:介绍GNSS静态观测的背景和意义。
- 正文:详细阐述GNSS静态观测设计书模板以及相关方法和步骤。
- 章节三:探讨在具体应用中遇到的挑战及解决方案。
- 章节四:讨论GNSS静态观测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案例。
- 结论:总结文章内容并展望未来GNSS静态观测发展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针对GNSS静态观测设计书撰写的模板,并说明该模板所涉及的各个部分的具体内容和要点。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了解到编写GNSS静态观测设计书的基本原则和步骤,以及在具体实践中所需考虑的因素和技术。
同时,本文还将介绍一些该领域应用案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GNSS静态观测技术。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可以获得关于GNSS静态观测设计书撰写的全面指导,并为将来在相关项目中进行GNSS静态观测起到参考作用。
注意:此回答是使用纯文本格式给出,请勿包含任何网址链接。
2. 正文正文部分主要介绍GNSS静态观测设计书模板的具体内容和步骤。
在设计GNSS 静态观测时,需按照一定的步骤和规范来进行,以确保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内容。
2.1 观测站选择在设计GNSS静态观测时,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观测站点。
观测站点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地理位置、地形环境、周围建筑物、信号遮挡情况等。
同时,还需确保选取的观测站点具备稳定的基础设施条件并能够满足实际观测需求。
2.2 观测站配置在确定了观测站点后,需要进行观测设备的配置。
配置包括对GNSS接收机、天线和数据采集设备等进行设置和调试,以确保各项参数能够正确地工作。
GPS控制网的优化设计
![GPS控制网的优化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264ab8cf5335a8103d22030.png)
GPS控制网的优化设计英文题目: Optimization design of GPS control network作者: xianrenqiu_1〔请来信说明XX〕1 GPS的根底知识GPS是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英文缩写,它是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开展而建立的第一代精细卫星定位系统。
本章主要介绍GPS卫星定位系统开展的概况、特点、以及GPS定位技术的应用前景。
1.1 全球定位技术的概况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 GPS〕是美国从本世纪70年代开场研制,历时20年,耗资200亿美元,于1994年全面建成,具有在海、陆、空进展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
经近10年我国测绘等部门的使用说明,GPS以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益等显著特点,赢得广阔测绘工作者的信赖,并成功地应用于大地测量、工程测量、航空摄影测量、运载工具导航和管制、地壳运动监测、工程变形监测、资源勘察、地球动力学等多种学科,从而给测绘领域带来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
[2]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缩写GPS)是美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
是在子午仪卫星导航系统的根底上开展起来的,它采纳了子午仪系统的成功经历。
和子午仪系统一样,全球定位系统由空间局部、地面监控局部和用户接收机三大局部组成。
按目前的方案,全球定位系统的空间局部使用24颗高度约2.02万千米的卫星组成卫星星座。
21+3颗卫星均为近圆形轨道,运行周期约为11小时58分,分布在六个轨道面上〔每轨道面四颗〕,轨道倾角为55度。
卫星的分布使得在全球的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观测到四颗以上的卫星,并能保持良好定位解算精度的几何图形〔DOP〕。
这就提供了在时间上连续的全球导航能力。
地面监控局部包括四个监控间、一个上行注入站和一个主控站。
监控站设有GPS 用户接收机、原子钟、收集当地气象数据的传感器和进展数据初步处理的计算机。
卫星测控技术研究——频率测量与时差测量的优化设计
![卫星测控技术研究——频率测量与时差测量的优化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5fdbe5b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8b.png)
卫星测控技术研究——频率测量与时差测量的优化设计1. 引言:卫星测控技术的重要性和应用背景卫星测控技术是现代航天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在导航、通信、气象等领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频率测量和时差测量是卫星测控技术中两个重要的任务,通过对这两个参数的精确测量,可以实现对卫星的精确控制和定位。
2. 频率测量的优化设计2.1 定义与原理频率测量是指对卫星信号的频率进行精确测量的过程。
卫星信号的频率是其运行状态和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频率测量可以了解卫星的运行状态以及进行故障诊断和性能优化。
2.2 优化设计方法为了提高频率测量的准确性,可以采取以下优化设计方法:(1)选用高精度的频率计:选择具有高精度和稳定性的频率计设备,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采用多普勒修正技术:卫星在运行过程中受到多普勒效应的影响,可以通过采用多普勒修正技术来消除多普勒效应对频率测量的影响,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3)外部参考信号校准:通过接收外部参考信号,对频率测量设备进行校准,提高测量的准确度和稳定性。
3. 时差测量的优化设计3.1 定义与原理时差测量是指对卫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所经历的时间差进行测量的过程。
卫星信号的传输时间差是确定卫星位置和进行时间同步的重要参数,通过时差测量可以实现对卫星位置和时间的准确测量。
3.2 优化设计方法为了提高时差测量的准确性,可以采取以下优化设计方法:(1)采用高精度的时钟设备:选择具有高精度和稳定性的时钟设备,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引入同步校准技术:通过引入同步校准技术,对时差测量设备进行校准,提高测量的准确度和稳定性。
(3)使用多普勒修正算法:卫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可能受到多普勒效应的影响,可以通过使用多普勒修正算法来消除多普勒效应对时差测量的影响,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4. 总结卫星测控技术中的频率测量和时差测量是实现对卫星精确控制和定位的重要手段。
通过优化设计频率测量和时差测量的方法,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从而提高卫星的运行效率和性能。
卫星定位技术观测方案优化设计
![卫星定位技术观测方案优化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e91dbe60975f46527d3e10a.png)
高速铁路gps控制网优化设计及测量方案研究
![高速铁路gps控制网优化设计及测量方案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55de37727284b73f242507b.png)
罨煎龃.高速铁路G PS控制网优化设计及测量方案研究杨肃钟(中铁二十三局集团第三有限工程公司,四川成都611130)喃弱首先论述了精度指标、可靠性指标和费用指标等G pS控制网优化设计指标,然后从G Ps零类优化设计、G PS网一类舌l=北设计、二类优化设计等方面,论述了G PS网优化设计,最后从基准网和CP I的建立、c P I I的建立和建立c PⅢ三个方面,论述了高速铁路控制网测量方案爱技术要.最。
陕键词高速铁路G Ps控制网;优化设计;测量方案1G P S网优化设计指标G P S控制网优化酾十三种指标。
1)精度指标。
根据G PS基线向量所建立法方程,可以得到G P S网协因数阵Q x)(o在G P S网设计阶段,可采用协因数阵Q xx的迹来衡量G P S网精度指标。
—般应用协因数阵Q xx的特征值最大值最小、特征值的行列式最小、迹最小、迹的平均值最,J、和最大特征值与最,j、特征值之间的比值或差值为准则来实现对整体网精度的优化。
2)可言副封旨标。
G PS网的可靠性是指发现或探测聊测值粗差的能力和抵抗观测值粗差对平差结果影响的能力,其中前者被称为内部可靠性,后者被称为外部可靠性。
3)费用指标。
在G PS网建设过程中,经费消耗主要跟网中点的总数和重复设站数有关,重复设站数越多,精度和网的可靠性越高,则建网费用越高。
因此权衡三者关系,对G PS网进行优化酾十,可以实现工程资源和工程质量的最佳配置。
2G PS网优化设计分以下几个方面论述:1)G P S零类优化设计。
基线固定点的误差会给基线结果带来一定的误差,因此必须对网的位置基准进行优化设计。
G P S T程控制网多为约束网,只需要选择国家、地方坐标系或转化为高程抵偿面的任意带高斯投影直角坐标系(平面和高j|呈)下的一个或多个已知点作为位置基准,但有时候根据特定要求,方位基准可由网中给定的起算方位角值确定;尺度基准可根据边长的不同采用其它测量方法确定,如采用较高精度的测距仪或全站仪施测2—3条基线边。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性能评估与优化研究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性能评估与优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4a47276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01.png)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性能评估与优化研究引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与导航系统,已在多个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确保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性能和精度,进行性能评估与优化研究是必要的。
本文将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性能评估与优化研究进行探讨,包括性能评估的指标与方法、性能优化的途径与技术应用。
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性能评估指标与方法1. 定位精度评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是评估其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对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定位精度的要求也不同。
对于车辆导航、船舶定位等需要高精度的应用,通常采用RMSE(Root Mean Square Error)指标来评估定位误差。
对于精度要求不高的普通导航应用,可以采用CEP(Circular Error Probable)指标来评估。
此外,还可以考虑PDOP(Position Dilution of Precision)等指标来评估定位性能。
2. 数据完整性评估:数据完整性评估是评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否能够提供连续可靠的导航数据的指标。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遮挡、信号干扰等原因,导航数据可能会出现中断或者丢失。
因此,评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数据完整性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统计导航数据中的丢失率、间断时间等指标来评估数据的完整性。
3. 时间精度评估:对于一些对时间要求较高的应用,如通讯、金融等领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时间精度也是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
可以通过与标准时间源的对比来评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时间精度。
同时,也可以考虑时钟稳定性、时间延迟等指标来评估系统的时间性能。
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性能优化途径1. 基础设施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性能优化首先要确保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备。
包括增加卫星数量,提升卫星覆盖范围,完善地面基站布局等。
通过增加卫星数量和改善覆盖范围,可以提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和数据完整性。
同时,合理布局地面基站,可以提高信号接收的质量和稳定性,进一步提升性能。
建立GPS控制网观测方案优化的研究
![建立GPS控制网观测方案优化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5cbdb8dec3a87c24028c4ca.png)
GP S网 的优化设 计 中个别 问题 提 几点建 议 。
1 GP S网观 测 方案 优 化 设 计 中的 问题
利 用 G S卫 星 定 位技 术 建 立 控 制 网时 基 线 向 P 量 的解 算精 度与 多方 面 因素 有关 , 主要 因素 有 观 其
测 时段 的选 择 ( GP 即 S卫星 与观测 站所 构 成 的立 体
几 何 图 形 强 度 P OP值 的 大 小 或 相 关 精 度 因 子 D RD OP值 的大小 ) 和观 测时段 的长 短 、 星 星历误 差 卫 修 正 的残 差 ( 当使 用 广播 星历 时 ) 电 离层 折 射 误 差 、 修 正 的残 差 和对 流层 折 射 误差 修 正 的残 差 等 , 这 而 些 因素 大多 又与基 线 的长短 密切 相关 。控制 网的最 终 平差结 果精 度 又取 决 于 基线 向量 的精 度 、 面 控 地
Re e r h o u l i g o s r a i na o r m s a c n b id n b e v to lpr g a
o tm i a i n o PS c n r ln t r p i z to f G o t o e wo k
GUo ng q 。ZH ANG Yi — i Zhe — i n ha ,W ANG n 。 Ya g
第 3期
郭英起 , : 等 建立 GP S控制 网观测方 案优 化的研究
制 网的构 成方 式 、 制 网 的规 模 大 小 以及 数 据 处理 控
软件 的完 善程 度等 因素 。其 中基 线 向量 的精度 是 影 响控制 网最终 平差 结果 精度 非 常重要 的因素 。
11 单 、 . 双频 接收 机观 测数 据精 度分 析
GNSS定位测量技术(第二版)课件:GPS测量技术的设计及实现
![GNSS定位测量技术(第二版)课件:GPS测量技术的设计及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ebd185ff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df.png)
D 主要用于建立国家四等大地控制网
D、E 中、小城市,城镇及测图、地籍、地信、房产、物探、勘测、建筑施工等 控制测量中的GNSS测量,应满足D、E级GNSS测量的精度要求。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GPS点的密度设计
GNSS网的优化设计主要归结为两类的设计: (1)GNSS网的基准优化设计; (2)GNSS网图形结构强度的优化设计。
-其中包括:网的精度设计、 网的抗粗差能力设计、 网发现系统误差能力的强度设计。
(3) GNSS网的加密设计
GNSS网的基准设计
GPS基线向量WGS-84坐标系 实际坐标 国家坐标系或地方独立坐标系
任务四 GNSS测量前的准备工作及设计书的编写
测区踏勘 资料收集 器材筹备 观测计划拟定 仪器检校 设计书编写等 •测区踏勘
➢测区的地理位置、范围、控制网的面积 ➢ GNSS控制网的用途和精度等级。 ➢点位分布及点的数量:根据控制网的用途与等级,大致确定控制网的点位分布、 点的数量和密度。 ➢交通情况:公路、铁路、乡村编导的分布及通行情况 ➢ 水系分布情况:江河、湖泊、池塘、水渠的分布,桥梁、码头及水路交通 ➢ 植被情况:森林、草原、农作物的分布及面积 ➢ 控制点分布情况:三角点、水准点、GPS点、导线点的等级、坐标、高程系统, 点位的数量和分布,点位标志的保存状况 ➢ 居民点分布情况:测区内城镇、乡村居民点的分布,食宿及供电情况 ➢ 当地的风俗民情:民族的分布、习俗及社会治安情况
(2)国家标准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简称GB《工测规范》。 (3) 测绘行业标准《全球定位系统(GNSS)测量规范》,简称《规范》; (4) 行业标准《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 (5)各部委根据本部门GNSS工作的实际情况指定的其他GNSS测量规程或细则。
高精度卫星定位技术误差分析与改进策略
![高精度卫星定位技术误差分析与改进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08b9c9d1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e0.png)
高精度卫星定位技术误差分析与改进策略高精度卫星定位技术是现代导航和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它通过接收卫星信号来确定接收器在地球上的精确位置。
随着科技的发展,高精度卫星定位技术在各个领域,如测绘、交通、农业、事等,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这项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仍然面临着多种误差源,这些误差源可能会影响到定位的精度和可靠性。
本文将探讨高精度卫星定位技术中的误差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一、高精度卫星定位技术概述高精度卫星定位技术主要依赖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如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GLONASS)、欧洲的伽利略(Galileo)和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BDS)。
这些系统通过发射卫星信号,使得地面接收器能够计算出其位置、速度和时间。
1.1 卫星定位技术原理卫星定位技术基于三角测量原理,即通过测量接收器与至少四颗卫星之间的距离,来确定接收器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
接收器通过计算信号传播时间来确定距离,而信号的传播时间与卫星和接收器之间的距离成正比。
1.2 定位技术的应用场景高精度卫星定位技术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 测绘工程:用于地形测绘、土地规划和工程建设。
- 交通导航:提供车辆定位、路线规划和实时导航服务。
- 精准农业:指导农业机械进行精确播种、施肥和收割。
- 事应用:用于定位、导航和武器制导。
二、高精度卫星定位技术的误差分析尽管高精度卫星定位技术在理论上可以提供非常精确的位置信息,但在实际应用中,多种误差源会影响定位的精度。
2.1 卫星误差卫星误差主要包括卫星轨道误差和卫星钟差。
卫星轨道误差是由于卫星轨道模型与实际轨道之间的偏差造成的,而卫星钟差则是由于卫星时钟与标准时间之间的偏差造成的。
2.2 信号传播误差信号传播误差主要包括电离层延迟和对流层延迟。
电离层延迟是由于卫星信号在通过电离层时受到电子密度变化的影响,导致信号传播速度的变化。
对流层延迟则是由于信号在通过对流层时受到温度、湿度和大气压力变化的影响。
GPS控制网观测方案的优化
![GPS控制网观测方案的优化](https://img.taocdn.com/s3/m/48bddf02bb68a98271fefa4f.png)
第 l 3卷
G S控 制 网观 测 方 案 的 优 化 P
冯 长青
( 宁电力 勘测设计院 , 宁 沈阳 10 1 ) 辽 辽 10 5
摘要 :P G S绝 对 定位 的精 度 取 决 于观 测 量 的精 度 和 所 测 卫 星 在 空 间 的 几 何 分 布 ; 对 定 位 组 成 G S观 测 网 时 , 获得 高 相 P 需
优 化 、 网 图形 的 优 化 、 布 最佳 观 测 时段 的 选 择 。
关 键 词 : P ; 测 方 案 ; 化 设 计 ; 量 控 制 网 G s观 优 测
中 图 分 类 号 :B 2 T 2
文献标识码 : A
随 着全球 定 位 系 统在 测 绘 、 航 及 通 讯 等 各 个 导
设计 、 最佳 观测 时 段 的选 择 等方面 。
点定 位 结 果作 为一 般 工程 G S网基 线 解 算 的起 算 P
点 。但对 高精 度 G S网 , 单 点 定 位 结 果 作 为 基 P 用 线解 算 的起算 点 , 将会 对 结果 产 生 较 大 的影 响 。这
l 布 网基 准 的优 化
质量 的 G S网基线 向量 。由此可见 G S网观测 方案的优 化设计 , 目前的 工作有十 分重要 的意 义。文章 通过 分析起 始点 坐 P P 对 标、 网形 的四项评定指标 、 星空间的几何 分布在 G S观测 中的影响 , 出 了观 测方 案优化 设计 的基本 思 想—— 布 网基 准的 卫 P 提
2 布 网图 形 的 优 化
C S网的设 计 指 标 及 优 化 设 计 , P 归根 结 底 是 重 复设 站率 R值 的合 理 选 取 和 具 体 在 网 点 上 分 配 重
GNSS定位技术的测量精度分析与提升
![GNSS定位技术的测量精度分析与提升](https://img.taocdn.com/s3/m/961a4b82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67.png)
GNSS定位技术的测量精度分析与提升引言: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是一种基于卫星信号的定位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航空、海洋、军事、地质勘探等领域。
然而,GNSS定位技术的测量精度一直是研究和实践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从原理分析、误差来源、精度评估和提升方法等方面对GNSS定位技术的测量精度进行深入探讨。
一、GNSS定位技术的原理分析GNSS定位技术是利用空间中的卫星系统发送信号,接收器接收到这些卫星信号后,根据信号的传播时间和距离计算出自身的位置和速度。
其中,常用的卫星系统包括GPS、GLONASS、Galileo和北斗等。
对于单点定位来说,GNSS接收器需要同时接收到至少4颗卫星的信号,通过计算卫星信号的传播时间差和距离差来确定自身的位置。
而对于相对定位和差分定位来说,需要同时接收到更多的卫星信号,以提高定位的精度和可靠性。
二、GNSS定位误差的来源GNSS定位误差的来源可以分为系统误差和环境误差两大类。
系统误差主要包括卫星钟差、接收机钟差、卫星轨道误差等,而环境误差则涉及到大气延迟、多径效应等。
1. 环境误差大气延迟是指卫星信号在穿过大气层时受到的延迟,由于大气层的折射和折射率的变化导致信号传播速度的畸变。
多径效应是指信号沿着不止一条路径传播到接收器,导致接收到的信号包含主导路径和反射路径的混合信号。
2. 系统误差卫星钟差是指卫星内部时钟的不精确性,这会导致卫星信号传播时间的偏差。
接收机钟差是指接收机内部时钟的不准确性,同样会影响信号传播时间的计算。
卫星轨道误差是指卫星真实轨道与广播星历之间的差异。
三、GNSS定位精度的评估方法为了评估GNSS定位技术的精度,通常使用精度评估指标和误差椭圆等方法进行分析。
1. 精度评估指标精度评估指标通常包括定位误差、位置精度、速度精度等。
定位误差是指实际位置和测量位置之间的偏差,可以通过计算定位点与参考点之间的距离或者偏移角度来评估。
位置精度是指多次测量得到的位置结果的统计特性,可以通过标准差或概率密度函数来表示。
定位方案设计
![定位方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4f57895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df.png)
定位方案设计引言定位技术是指通过特定的技术手段获取目标的位置信息。
在现代社会中,定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导航、物流、安防等。
本文将讨论一个定位方案的设计,旨在实现对目标的精准定位,并满足高精度、高稳定性、低功耗等要求。
方案概述本定位方案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PS)和无线定位技术,结合传感器数据进行综合定位。
通过使用GPS系统获取全球范围内的位置信息,并结合无线定位技术获取更精确的位置信息,同时利用传感器数据对定位结果进行校正,以提高定位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技术细节1. 全球定位系统(GPS)GPS是一种基于卫星定位的技术,通过接收来自卫星的信号,并利用三角定位原理计算出目标的位置。
GPS系统在现代社会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定位精度可以达到10米以内。
在本方案中,我们使用GPS 系统获取目标的初始位置信息。
2. 无线定位技术无线定位技术是一种基于无线信号的定位技术,通过测量信号传播时延、信号强度等参数来计算目标的位置。
无线定位技术的精度可以达到几米甚至更高,适用于室内和城市环境等场景。
本方案中,我们将结合GPS系统和无线定位技术,利用无线信号进行辅助定位。
3. 传感器数据校正传感器数据校正是指利用陀螺仪、加速度计、磁力计等传感器获取目标的姿态信息,并将其应用于定位算法中,对定位结果进行校正。
传感器数据校正可以提高定位的精确性和稳定性,在本方案中起到关键作用。
方案实施以下是在实施定位方案时需要考虑的一些关键步骤:1.设计并实现定位算法:基于GPS系统、无线定位技术和传感器数据,设计并实现一个综合定位算法,能够将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融合,并计算出目标的位置信息。
2.搭建定位系统:部署GPS接收器、无线定位设备以及传感器设备,搭建一个全面的定位系统,以支持定位方案的实施。
3.数据采集与处理:收集GPS信号、无线信号和传感器数据,并将其进行处理和分析,以提取有效的信息并进行定位计算。
4.定位结果输出:将定位结果以适当的方式输出,如在显示屏上显示目标位置、通过网络发送位置数据等。
GPS测量观测方案的优化设计
![GPS测量观测方案的优化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06ff310a8114431b90dd86b.png)
全球定位 系统( l a P s inn y — G o 1 oi o ig S s b t tr一简称 G S 是 美国从 2 世纪 7 年 代开 e n P) 0 O 始 研 制 的 , 9 l 4年 全 面 建 成 , 有 在 海 、 9 具 陆 、 空进 行 全 方 位实 时 三 维 导航 与 定位 能 力 的新 一 代 卫 星导 航 与 定位 系统 。 G S导 P 航 定位 具 有 高精 度 、全 天 候 、高效 率 、 多 功 能 、操 作 简 便 、 应 用 广 泛 等 特 点 。 用 GP S信 号 可 以进 行 海 、空 和 陆地 的 导 航 , 弹 的 制导 , 地测 量 和 工 程 测量 的 导 大 精密 定位 , 间的传 递和速 度的 测量等 。 时 另外 , P G S航 空 摄 影 测 量 、线 路 勘 测 及 隧 道 贯通 测 量 , 形 、地 籍 及房 地 产 测量 , 地 海 洋 测绘 , 能 交通 系统 , 球 动 力 学 及地 震 智 地 研究中, 气象信 息测 量 、农 业领 域 、林 业管 理 、旅 游 及 野 外 考 察 中 均 有 广 泛 的 应 用 。 利用 G PS系 统 施 测 各 种 用 途 的 控 制 网 , 以达 到 高 质 、高 效 和低 成 本 的 目的 。 可 为 此 首 先 必 须做 好 G S网的 优 化 设 计 , P 这 也 是达 到 目的关 键 。 P G S观 测 方案 的优 化 设 计 , 际上 就 是 根 据 实 际 情 况 对 GP 实 S控 制 网 的优 化 过 程 。GP S网 优 化设 计 的 中心 内容有 : 选择 有 利的 G S点 位 ; 定合 理 的 P 确 网形结 构 ・ 确地 估 计 观 测期 数 ; 当地 安 准 恰 排观测时段 , 以获 得 高 质量 的 GP S网原 始
GPS导航卫星系统定位精度提高方法与算法改进
![GPS导航卫星系统定位精度提高方法与算法改进](https://img.taocdn.com/s3/m/5ceb1226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1e.png)
GPS导航卫星系统定位精度提高方法与算法改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的推广,全球定位系统(GPS)在交通、军事、航空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GPS导航卫星系统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定位精度并不十分准确。
因此,提高GPS导航卫星系统的定位精度成为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些提高GPS定位精度的方法和算法改进的相关研究成果。
首先,对GPS定位精度进行提高的方法之一是增加卫星数量。
根据GPS工作原理,接收机接收到的卫星信号数量越多,定位精度越高。
因此,通过增加GPS接收机可以接收到的卫星数量,可以提高定位的准确性。
不仅如此,还可以通过提高卫星的部署密度来进一步提高定位精度。
例如,国际上已经开始研究和应用借助低轨道卫星系统(LEO)来补充GPS系统。
其次,改进信号处理算法也是提高GPS定位精度的重要手段之一。
传统的GPS定位算法普遍存在多径效应、信号衰减和干扰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对定位精度产生较大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系列改进算法来提高GPS定位的精度。
一种常见的解决多径效应问题的方法是利用多天线接收技术。
通过在接收机中增加多个天线,可以接收到来自不同方向的信号。
然后,利用信号处理算法来区分出直达信号和多径信号,并且根据多径信号的时间延迟和幅度信息来对定位结果进行修正,从而提高定位的准确性。
另一种改进算法是使用差分定位技术。
差分定位是一种通过对已知位置的基准站和未知位置的用户站进行比较来消除误差的方法。
基准站利用精确位置信息对接收到的GPS信号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差分修正信息传输给用户站,用户站通过接收到的修正信息来消除误差并提高定位精度。
此外,还有一些研究工作致力于改进GPS导航卫星系统的定位算法。
一种常见的改进算法是使用卡尔曼滤波器。
卡尔曼滤波器是一种基于状态估计的算法,其通过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从而提供最优的状态估计结果。
在GPS定位中,卡尔曼滤波器可以用于对用户的位置进行估计和预测,并根据新的观测数据进行更新,从而提高定位的精度。
GNSS定位技术的误差源与改进方法
![GNSS定位技术的误差源与改进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915532c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6e.png)
GNSS定位技术的误差源与改进方法导言: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是一种基于卫星信号进行定位和导航的技术体系,包括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欧洲的Galileo和中国的北斗。
随着GNSS的广泛应用,人们开始关注和研究GNSS定位技术的误差源及改进方法,以提高定位精度和可靠性。
一、误差源分析:1. 天线误差:天线的位置、朝向和天线相位中心的偏移都会引起定位误差。
解决方法:通过精确定位天线、定期校准天线朝向和更新天线校准参数,来减小天线误差。
2. 天线多路径效应:当卫星信号经过建筑物、树木或其他物体反射时,会产生多径效应,导致接收到的信号有多个路径,引起定位误差。
解决方法:使用天线阵列技术、改进信号处理算法和增强过滤技术,来减小多路径效应的影响。
3. 电离层延迟:当卫星信号穿过电离层时,会受到电离层电子密度分布的影响,导致信号传播速度变化,进而引起定位误差。
解决方法:利用双频观测数据和电离层模型,对电离层延迟进行校正,以减小其影响。
4. 大气延迟:大气中的水汽和温度变化会导致信号传播速度发生变化,进而引起定位误差。
解决方法:利用气象数据和大气模型,对大气延迟进行校正,以减小其影响。
5. 多路径干扰:当卫星信号受到人造干扰、电磁干扰或自然干扰时,也会引起多径效应和定位误差。
解决方法:使用抗干扰技术,例如码上跳频、差分技术和自适应滤波,以减小多路径干扰的影响。
6. 卫星几何因素:卫星的分布、地面站的位置和接收机的几何因素,都会影响定位精度和可视卫星数。
解决方法:合理选择接收机位置、优化卫星选择算法和改善接收机几何安排,以提高定位精度和可靠性。
二、改进方法综述:1. 多频观测和双频差分技术:利用双频观测数据,可以通过差分技术消除电离层和大气延迟的影响,提高定位精度。
同时,多频观测数据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用于误差校正。
2. 天线阵列技术:通过使用天线阵列,可以抑制多路径效应和干扰信号,提高定位精度和鲁棒性。
利用GNSS技术实现精确定位的方法与技巧
![利用GNSS技术实现精确定位的方法与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3314a993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0b.png)
利用GNSS技术实现精确定位的方法与技巧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技术实现精确定位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项重要技术。
GNSS技术不仅用于导航、军事和地球物理测量等领域,也广泛应用于交通、航空、航海、灾害管理和环境监测等各个行业。
本文将讨论利用GNSS技术实现精确定位的方法与技巧。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GNSS技术的原理。
GNSS系统主要由多颗卫星、地面控制站和接收机组成。
卫星发射的信号通过接收机接收,并计算信号传输时间与卫星位置之间的差异,通过三角测量方法确定接收机的位置。
为了获得更高的精度,GNSS系统通常使用多颗卫星同时进行测量,以减小误差。
在使用GNSS技术进行精确定位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些常见的误差来源。
首先是大气延迟误差,大气层会对信号传输产生影响,因此在计算位置时需要进行大气延迟修正。
其次是多径效应误差,这是由于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反射、折射或与建筑物等障碍物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误差。
除了这些误差,GNSS系统还可能受到钟差、电离层延迟和接收机本身的误差等影响。
为了减小误差并实现更精确的定位,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方法和技巧。
首先是使用差分定位技术。
差分定位通过同时接收一组参考站与待定位站的信号,将其差异计算出来,并应用于待定位站的信号处理中。
这样可以消除部分误差,提高位置精度。
另外,我们还可以使用GNSS系统提供的数据校正服务,如广播星历和钟差校正数据。
这些数据通常由GNSS系统提供,可以帮助我们纠正部分系统误差。
此外,我们还可以使用多频GNSS接收机来提高定位精度。
多频接收机可以接收多个频率的信号,由于不同频率的信号受大气延迟的影响程度不同,因此通过观测不同频率信号的差异,可以更准确地计算出大气延迟修正量,从而提高定位精度。
除了以上方法外,我们还可以结合其他传感器和技术来提高定位精度。
例如,将GNSS技术与惯性导航系统(INS)相结合,可以减小信号丢失和多径效应误差对位置计算的影响。
此外,使用地面测量技术和地形和建筑物信息等数据,可以进一步提高定位精度。
卫星导航系统的可靠性分析与优化设计
![卫星导航系统的可靠性分析与优化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457a904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15.png)
卫星导航系统的可靠性分析与优化设计一、引言卫星导航系统是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定位导航技术,广泛应用于军事、民用及商业等领域。
在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中,其可靠性是关键因素之一,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安全性、准确性和稳定性。
因此,本文将从卫星导航系统的可靠性分析和优化设计方面来探讨该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二、卫星导航系统的可靠性分析卫星导航系统的可靠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卫星导航系统的硬件可靠性分析卫星导航系统由卫星、控制中心、用户终端设备等构成,这些设备的故障都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因此,在设计和制造这些设备时,需要采取合理的技术手段,例如采用高质量的器件和材料、精细的加工工艺、实施可靠性测试等方式。
另外,还需考虑到卫星导航系统在恶劣环境条件下工作的问题。
卫星数量较少时,卫星的故障会导致整个系统的中断,因此需要在系统设计时考虑到故障的热备份、冗余等措施。
同时,在考虑卫星数量增加时,也必须采取恰当的网络拓扑方案,以保证网络稳定性和可靠性。
2.卫星导航系统的软件可靠性分析卫星导航系统的软件组成很多,主要分为应用软件、服务软件和卫星本身的软件。
这些软件通常运行在嵌入式系统中,容易受到软硬件环境变化的影响,因此需要更加关注其可靠性。
为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1)程序设计、代码开发:必须采取恰当的编程规范和方法,对复杂程序进行模块划分,减少程序出错可能性。
(2)软件测试: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应当建立测试机制,每一次更新都必须通过严格的测试来保证其可靠性。
(3)软件运行:在软件运行期间,应当加强异常情况的处理能力,对于系统的崩溃或故障,应加强诊断和排除。
三、卫星导航系统的优化设计卫星导航系统的优化设计主要是针对其可靠性、精度、实时性和成本等多方面来进行。
1.可靠性提高卫星导航系统的可靠性是优化设计的关键之一。
在硬件方面,应当采用更加适合的器件和组件,同时加强对系统的热备份、冗余等措施。
在软件方面,应当加强程序的设计和测试,并提高其自动恢复、智能检测、预警和排除的能力。
GNSS观测实施方案
![GNSS观测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cfb95d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0a.png)
GNSS观测实施方案一、引言。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是一种利用一组卫星进行导航和定位的技术。
GNSS观测是指通过一定的观测方法和手段,获取卫星信号并对其进行处理,以获取位置、速度、时间等信息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GNSS观测的实施方案,包括观测设备的选择、观测方法和数据处理等内容。
二、观测设备的选择。
在进行GNSS观测时,需要选择合适的观测设备。
一般来说,观测设备应具备以下特点:1. 高精度,观测设备的精度直接影响到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应选择精度高的设备。
2. 多频观测,随着技术的发展,现代的观测设备通常支持多频观测,可以接收多个频率的卫星信号,提高观测的精度和可靠性。
3. 多系统观测,除了GPS系统外,现代的观测设备还可以支持伽利略、北斗等其他卫星系统的观测,提高了观测的覆盖范围和可靠性。
4. 实时差分,实时差分技术可以提高观测的精度,因此观测设备应支持实时差分功能。
基于以上考虑,可以选择适合项目需求的观测设备,确保观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观测方法。
在进行GNSS观测时,需要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以获取准确的观测数据。
常用的观测方法包括:1. 静态观测,静态观测是指在固定的位置进行长时间的观测,以获取高精度的位置信息。
适用于需要高精度定位的项目。
2. 动态观测,动态观测是指在移动的情况下进行观测,适用于需要获取移动目标位置信息的项目,如车辆导航、航空航海等领域。
3. 实时动态观测,实时动态观测是指在移动的情况下进行实时观测,并通过实时差分技术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以获取实时的位置信息。
适用于需要实时监控目标位置的项目。
根据项目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进行工作,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数据处理。
在完成观测工作后,需要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以获取最终的位置、速度、时间等信息。
数据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1. 数据下载,将观测设备中的原始数据下载到计算机中,准备进行后续处理。
2. 数据预处理,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格式转换、数据质量检查等工作。
GNSS静态观测计划书
![GNSS静态观测计划书](https://img.taocdn.com/s3/m/fed83d92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58.png)
GNSS静态观测计划书1. 引言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是一种利用卫星信号进行导航和定位的技术。
静态观测是GNSS技术中一种重要的观测方式,通过收集卫星信号和基准站观测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可以获得高精度的位置和姿态信息。
本文档描述了一个GNSS静态观测计划的制定过程和相关要点。
2. 目标本次观测的目标是获得一定区域内的地面控制点的高精度位置信息,并建立起与国际GNSS系统的数据连接,以便在后续的测量和研究中实现高精度定位和导航。
3. 计划制定3.1 观测时间和地点选择观测时间应选择在GNSS系统工作性能较好的时段,避免大气环境变化较大的天气条件。
地点选择应具备较好的天空可视度,避免受到建筑物、树木和其他遮挡物的影响。
根据前期的勘测工作,选择合适的观测点,确保获得精确的观测数据。
3.2 仪器和设备选择选择高精度的GNSS接收机和无线电设备,以确保观测的精度和可靠性。
在选择设备时,应考虑其信号接收能力、数据存储容量、电池寿命等因素,并确保设备的性能能够满足本次观测的需求。
3.3 观测方案确定根据观测的目标和要求,制定观测方案。
包括观测时间、观测周期、观测时长、基准站设置、观测间隔等参数的确定。
同时,还需确定数据采集和存储方式,以及观测数据的处理和校正方法。
4. 观测过程4.1 基准站的设置根据观测区域的大小和要求,确定设置几个基准站。
基准站的选择应考虑地理位置的分布、遮挡物的情况以及数据传输的便捷性。
基准站应该能够与观测点稳定连接,并提供高精度的参考数据。
4.2 观测数据的收集在观测过程中,通过GNSS接收机收集卫星信号和基准站观测数据。
观测数据应包含位置、时间和卫星信号质量等信息。
同时,还需要记录观测点的具体位置和标识信息,以便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4.3 数据处理和分析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获得高精度的位置和姿态信息。
处理过程包括数据的去除误差、数据的平滑和插值等步骤。
最终,可以得到观测点的三维坐标和高程信息。
GNSS技术在测绘中的定位误差分析与改进方法
![GNSS技术在测绘中的定位误差分析与改进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e9bbc37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d5.png)
GNSS技术在测绘中的定位误差分析与改进方法GNSS技术,在测绘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作为一种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它通过利用地面接收器接收由卫星发射的位置信息,可以实时、准确地获取到地理位置坐标。
然而,尽管GNSS技术的应用给测绘行业带来了许多便利,其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定位误差,这对于精确的测绘工作来说是不可忽视的。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GNSS定位误差的主要原因。
在GNSS系统中,卫星发射的信号会经过大气层的传播,这就意味着信号会受到大气层中的湿度、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此外,地面接收器和卫星之间的建筑物、树木以及地形地貌等也会导致信号的衰减和反射,从而造成位置定位的不精确。
此外,还有一些系统性误差,如钟差、多路径效应等也会对GNSS定位精度产生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定位误差,改进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差分GNSS技术来提高测绘的定位精度。
差分GNSS技术通过同时测量一个已知坐标的参考站和待测站之间的差异,来消除大气层传播对定位结果的影响,从而提高定位的精度。
此外,还可以通过多站测量和后处理的方式来进一步提高精度,即使用多个接收器同时观测同一组卫星,并在计算时同时考虑所有观测数据,从而减小误差。
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GNSS载波相位观测来提高定位精度。
载波相位观测可以提供比码伪距更准确的测量结果,但是它对接收器和卫星之间的钟差要求非常严格。
因此,在使用载波相位观测进行测绘定位时,需要确保接收器和卫星之间的钟差误差趋近于零。
这一要求可以通过使用高质量的接收器,并进行高精度的钟差校正来实现。
此外,在GNSS定位中,还可以利用卫星信号的多路径效应来进行误差分析和改进。
多路径效应是指卫星信号在传播过程中经过建筑物、树木等物体的反射,从而产生附加的传播路径。
这些附加传播路径会导致信号的延迟和衰减,从而影响定位的准确性。
为了减小多路径效应对定位精度的影响,可以通过选择开阔场地进行测量,避免接收器和建筑物之间的遮挡,同时使用先进的信号处理算法来减小多路径效应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射误差 是一个 主要误差 源 , 须予 以消除或削 弱。 必 从式() 1 可知 , 电离 层 对 卫 星 信 号 的折 射 影 响 与两个因素有关 : 即电离层 中的电子密度和卫星信 号的频率 。所 以消除或 削弱 电离层 折射 误差 的影 响
通常可 以从 两个 方面人 手 。一是 观测 时利用双频 接
b i so wo is e ncu i g GP b e v t n tme a d rc i e r i g c n iin .Th e tn aa s o t a t ul i n t s u si l d n S o s r a i i n e ev rwo k n o d t s t o o e tsi g d t h w h ti i mp ra c o c o s b e v t n t nd GPS r c i e o h ewo k q ai o to . T e r s ls o r ci a s i o tn e t h o e o s r ai i o me a e ev rfr t e n t r u lt c n r 1 h e u t fp a tc l y o s r ai n prv h twh n t e s r e i gr n e i o g rta 0 k ,t e a c rc ft e s le e u to b e a b e t o e t a e h u v y n a g sl n e h n 1 m v o h c u a y o h o v d r s l fo s r - v t nsi ih sh g e h n t a n d y, i n n g ti i h rt a h ti a whe h a g ss v r lk o v rtn k ,h c u a y o s r e t e o n t e r n e i e e a m ro e e m t ea c r c b e d wi r - v h c i e fsn l r q e e i ih rt n t a t h e ev ro ua r q e c ev ro i ge fe u nc s hg e ha h twih t e r c i e fd lfe u n e. Ke r s: S;c n r ln t r y wo d GP o to e wo k;o tma e in;o e ain tme;rl t i c u a y p i ld sg bs r to i v ea i t a c r c vy
果 。比较相对 精 度 可 知 :l0 0 -3边 和 0 - 3 4边 , 晚 0 夜
式中, Ⅳ 为卫星信号传播路径上的电子总量 为卫 厂
星信 号的频率 。 电离层折 射误差 所造成 的等效距 离误差一 般可
达 5 10I。可 见利用 卫星进 行定 位 时 电离层 折 0~ 5 I T
射误 差为 :
△, ± 。 2 / 4. 8 N z 2 () 1
0
图 1 G S控 制 l P 碉
F g 1 GPS c nr ln t r o me t h e ont i. o to ewok f r d wi tr e p i s h
从表 1中相对精 度 和边 长 中误 差 可 知 , 晚 的 夜 观测 精度 高 于上 午 的 观测 精 度 。对 于 0 _ 1) , ( 4边 由 于边 长较长 , 晚观 测 的精 度提 高更为 明显。 夜 表 2所列 数据是 对 3条 基线 向量分别单 独进行 解算并 变换有 关观测 参数 达到最好情 况下 的解算结
卫 星 定 位 技 术 观 测 方 案 优 化 设 计
郭英起 马俊 海 伊 晓东 司海燕 ’
10 5 、 5 00
/ ) 龙江工程学院测绘工程系 , 尔滨 1黑 哈
\) 2 大连理工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大连
162 / 104
摘 要 讨论 G S P 观测时间的选择和接收机的适用条件。利用实际观测数据研究证明: 对于 G S单频接收机, P
作者简介 : 郭英起 ,男 ,9 3年生 , 16 副教授 , 主要从事空间定位技术的理论及其应用的教学与研究. E—m i:u— —2 0 @16 cr algoY q0 5 2 .o n
大地 测 量 与 地 球 动 力学
3பைடு நூலகம்0卷
2 G S网观测方案优化中的问题 P
利用 G S卫星定 位技 术 建立 控制 网时 , P P G S基
测量定 位 , 可 以有效 地 减少 电离层 折 射误 差 的残 则 差影 响 , 高基线 向量 的解 算精度 。 提
图 1 由 3个 点组 成 的 G S控 制 网 , 为 P 测量 用 3 台南 方 9 0 6 0接 收 机 ( 频 ) 择 在 上 午 和 夜 晚 单 选
线 向量 的解算 精度 与 多方 面 因素 有关 , 观 测 时段 如 ( G S卫 星 与 观测 站所 构 成 的 立 体 几 何 图形 强 即 P 度 )卫 星星历误 差 修正 的残 差 、 、 电离 层折 射误 差 修 正 的残 差和对 流层折射 误差修 正 的残差 等 。基 线 向 量 的精 度是影 响控制 网最终平 差结果精 度重要 的 因
层折 射误差 的优 点 。
0 4
G S测量定位。据文献 [ , ] P 4 5 的分析表明, 电离层 中的电子密度 白天约 为夜 间的 5倍 。所 以针对 实 际
情况 , 以选 择 夜 晚进 行 G S测 量 , 可 P 以有 效地 减少
电离 层折射误 差 的影 响 。 在进行 G S相对定 位 时 , P 由于 基线 向量 解算 是 首先利 用差 分 方式 对 观 测 数 据进 行 差 分 处 理 , 。
量进行解 算 。对 6条 基 线 向量 的 比较 发 现 , 晚观 夜
收机 同时接收 G S卫星 发射 的两 个 载波信 号 , P 再利 用 一定 的数 学公式 进 行处 理 , 除 电离 层折 射 误差 消
的影响 ; 二是选择 电离 层 被 电离 程度 弱 的 时 间进行
测精 度与 上午 的观测 精 度各 有 高低 , 相 差 幅度 不 但 大 。这说 明 G S双 频 接 收 机 具 有 较 好 的消 除 电离 P
\ )col Cv n i en , ainU irt Tcnl y D l n 162 2 Sho o il gn r g D l nv syo e o g , ai 104 f iE e i a ei f h o a
/
Absr c T ef u r h pi a ds n o G So snai ce ebfr G Scnrl e okso l b ta t h c s o e0t 1 ei f P be r o sh m e e P 0 t t r h u e o f t m g tn o onw d
1 引言
目前 无论 是建 立 全 球 、 国家 或者 区域性 高 精度
利用 G S卫星定 位技 术建 立 各 种用 途控 制 网 , P 要 使其 达到 高效率 、 高效益 和高精度 等 目标 , 首先 必 须 对 G S网进行 优化设 计 P 。本文 针对布设 G S P
控制 网 , 还是 为工 程建 设 和 城市 建设 服 务 而 建立 的 局部性 控制 网 , P G S卫 星定 位 技 术 已经 基 本取 代 了 常规测 量定位 方法 … 。G S卫星 定位技 术 以其 布 网 P 灵活 、 作简单 、 操 高效 率和 高精度 等优点被 广泛地 应 用于测绘 、 土地 管理 和森 林调 查等众 多领 域 。
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仪器设备 、 选择合适的观测时
间 以达 到提高基 线 向量 的解 算 精度 的 目的 , 终 是 始
值得研讨 的 问题 。
2 1 夜晚的观测精度分析 .
从信号传播理论可知, P 卫星信号在大气中 GS
传播时要 穿过 电离层和对 流层而且 会受 到其折射影 响从 而产 生定位误 差 。其 中 电离层 对卫 星信 号 的折
中图分类号 :2 7 P 2
文献标识 码 : A
OPTI AL M DES GN I oF oBS ERVA TI oN PRoG RAM S FoR ATELLI S TE Po S TI I ONI NG TECHNo LOG Y
Gu n q ¨ o Yi g i
,
MaJ n a¨ YiXi o o g ’a d S i a u h i a d n n iHay n )
,
/ ) et fS r yn n p i n ie i , e og a gIstt o cn l y H ri 10 5  ̄ 1 Dp.o uv i a dMapn E gne n H i nf n ntu T h o g , ab 5 0 0 e g g rg l i i ef e o n
第3 卷第 2 O 期
201 0年 4月
大 地 测 量 与 地 球 动 力 学
J URN ODE Y AN OD O AL OF GE S D GE YNAMI S C
Vo . . 130 No 2 Ap ., 01 r 2 0
文章 编号 :6 154 ( 0 0 0 -0 3 4 17 -9 2 2 1 )20 6 - 0
网时 , 观测方 案优 化设 计 中存 在 的两个 问题 进行 在 了研 讨 , 明和 澄清 了过 去 在测 量 实 践 中有 争议 的 证 两个 问题 , 括 G S观测 时 间 的选择 和 接收 机 的适 包 P
用条 件 。
收 稿 日期 :0 9l .3 2 0 一11
基金项 目: 地理空间信息工程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经费资助项 目(0 9 7 黑龙江工程学院科研课题经费资助项 目( 0 0 5 20 1 ); Y81 )
素 , 以, 所 在基 于 G S卫 星定 位 技术 建立 控 制 网时 ,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