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林业大学课外学分
课外学分管理条例
![课外学分管理条例](https://img.taocdn.com/s3/m/d3639b63ddccda38376baf41.png)
课外学分管理条例(试行)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
学校鼓励和倡导学生积极参与科技、文化、体育、社团、学科竞赛及社会实践活动,逐步把第二课堂活动内容纳入人才培养计划,特制定本条例。
第一章课外学分的认定与要求第一条凡在学校组织的科技、文化、体育、社团、学科竞赛及社会实践等活动中,积极参与、开拓进取、做出一定成绩者,按一定程序审核认定,可获得课外学分。
第二条校内课外学分活动的组织,必须依据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并正式纳入培养计划后实施。
学校各部门或经学校有关部门批准设立的各学生社团面向学生组织的各项课外活动均可纳入学生课外学分管理范畴。
第三条课外学分的审核及认定由各系负责。
各类课外学分活动结束后或每学期末由活动组织单位按照课外学分评定标准将学生实际所得课外学分情况报活动单位主管部门,经主管部门初审签章后报名系。
各系按本条例规定进行审核认定并将实际得分记入《学生课外学分成绩卡》。
第四条各系负责组织学生课外学分的注册、录入、汇总、归档等相应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学生所修课学分不参与每学年结束及毕业前的学籍异动记分。
并在学生毕业前最后一学期内报教务处备案。
第二章课外学分项目与评定标准第六条科技活动1、在校内科技制作、科技创作、科技比赛和各类学科竞赛中,经选定参加并按要求完成任务者,每人给予0.5学分。
在学院获得一、二、三等奖者,分别给予2.0、1.5、1.0学分;在省里获一、二、三等奖者分别给予3.0、2.5、2.0学分;集体获学校一、二、三等奖的参加者,每人给予1.5、1.0、0.5学分;同时获个人和集体奖者,按高分奖项记分,不得重复记分;同一竞赛不同项目同时获奖者,只记最高奖项所得学分。
2、凡由学校组织参加省级以上科技制作、科技创作、科技比赛和各类学科竞赛(如全国“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大赛等)的选定参赛者,完成集训任务并代表学校参赛者给予1.0学分;获一、二、三等奖者分别给予3.5、3.0、2.5学分;集体获一、二、三等然的参加者,每人给予3.0、2.5、2.0学分;同时获个人和集体奖者,按高分奖项记分,不得重复记分;同一竞赛不同项目同时获奖者,只记最高奖项所得学分。
关于《西南林业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的通知
![关于《西南林业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29aa5bd149649b6648d74734.png)
西南林业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征求意见稿)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二〇一一年三月目录一、成绩与经验 (1)(一)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办学条件日益改善 (1)(二)科研实力明显增强,学科水平稳步提升 (2)(三)队伍建设明显加强,师资结构趋于合理 (3)(四)教学改革不断深化,质量工程成效显著 (4)(五)构建平安和谐校园,推动学校科学发展 (5)二、问题与不足 (5)(一)思想观念有待更新 (6)(二)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6)(三)办学经费有待增加 (6)(四)科研水平有待增强 (6)(五)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6)三、机遇与挑战 (6)(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高等教育提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6)(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7)(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为林业高校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7)(四)高等学校内部竞争的加剧对我校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7)四、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7)(一)指导思想 (7)(二)总体目标 (8)(三)主要指标 (8)五、主要任务 (8)(一)人才培养 (8)(二)学科建设 (11)(三)科学研究 (12)(四)队伍建设 (13)(五)对外合作 (14)六、保障措施 (15)(一)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 (15)(二)学校现代管理 (16)(三)校园文化建设 (18)(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19)附表:1. 西南林业大学“十二五”本科生规模发展规划表 (21)2. 西南林业大学“十二五”研究生规模发展规划表 (21)3. 西南林业大学“十二五”师资发展规划表 (21)4. 西南林业大学“十二五”普通本科专业规划表 (22)5. 西南林业大学“十二五”期间质量工程主要指标规划表 (22)6. 西南林业大学“十二五”期间教学设备、图书资料投入规划表 (23)7. 西南林业大学“十二五”期间收支规划表 (23)西南林业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指出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党的十七大对如何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并将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也根据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对“科教兴滇”和“人才强省”战略进行了新的诠释。
2024年课外创新实践学分实施细则样本(六篇)
![2024年课外创新实践学分实施细则样本(六篇)](https://img.taocdn.com/s3/m/3cb58bee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83.png)
2024年课外创新实践学分实施细则样本一、寒暑假实践小分队方面,根据上交的调研报告质量评选出优秀小分队和优秀调研报告。
具体加分细则如下:1、院优秀小分队每个成员____分(受学院表彰)2、院优秀调研报告____分(受学院表彰)3、校级优秀小分队每个成员____分(受学校表彰)4、获校一等奖调研报告____分(受学校表彰)5、获校二等奖调研报告____分(受学校表彰)6、获校三等奖调研报告____分(受学校表彰)7、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分子____分(受学校表彰)8、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分子____分(受学校表彰)9、“三下乡”优秀地方实践小分队____分(受学校表彰)因同一项活动获得多项表扬的,只计最高得分,不能重复计算。
二、个人实践方面1、按班评结果优0.5良0.2中____分2、院评优为____分三、调研报告方面1、按班评结果优0.5良0.2中____分2、院评优是____分2024年课外创新实践学分实施细则样本(二)(一)媒体发表在各类媒体(包括电视、报刊)上刊载、播放的作品,其学分认定标准如下:国家级媒体计6学分,省级媒体计4学分,地市级媒体计2学分,本校媒体发表的短篇报道、简报等,其学分按前述标准折半计算。
(二)发表著作对于编写散文、诗歌、小说或学术著作并公开出版的作者,其学分认定以版权页署名(或前言、后记内说明)为准:独撰者计8学分;主编计6学分;副主编计4学分;参编者计2学分。
第八条技能学分认定范围及分值(一)学科竞赛在各类学科竞赛或综合类学术科技竞赛中获奖的学生,其学分认定标准如下:获得国家级一、二、三等奖和参与奖的,分别计10、8、6、4学分;获得省(部)级一、二、三等奖和参与奖的,分别计6、5、4、2学分;获校(地厅)级一、二、三等奖和参与奖的,分别计4、3、2、1学分;获院级一、二、三等奖的,分别计2、1、0.5学分。
(二)文化、艺术、体育比赛代表学校参加各级文化、艺术、体育比赛的学生,其学分认定标准如下:参加全国比赛获前1、2、3名及第4至6名、成功参赛者分别计10、8、6、4、3、2学分;参加省级比赛获前1、2、3名及第4至7名、成功参赛者分别计6、5、4、3、2、1学分;参加校级文体比赛决赛获前三名者,分别计4、3、2学分,获第4至6名者计1学分;参加院级文体比赛决赛获前三名者,分别计2、1、0.5学分;在体育竞赛中打破国家、省级和学校纪录者,可在名次学分基础上分别加3、2、1学分。
西南林业大学学士学位授予条件
![西南林业大学学士学位授予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218d91be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c0.png)
西南林业大学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西南林业大学(SWF)是一所位于成都的专业林业大学。
它以林业和生态学研究为主,为学生提供着许多高级学位课程。
学士学位是西南林业大学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我们授予学生最高学位课程,从而确保存在高级学术水平的同时,确保其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实用性。
西南林业大学学士学位授予条件遵循一般大学学位授予要求。
首先,学生必须完成120学分的课程课程,其中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和高年级课程。
例如,必修课可以包括林业生态学、林业科学、林业经济学、林业资源管理以及林木育种与育苗等相关课程。
此外,学生还必须在多个学科方面完成论文研究,以确定学士学位课程的学术水平。
论文的内容将受教师指导,学生需要认真研究所选择的学科,体现出认知水平,在期末考试中取得良好成绩,才能满足学士学位授予要求。
西南林业大学学士学位授予还将考量学生在课程期间的社会实践经历和社会参与情况,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为他们提供实践经验,以便他们将来可以在林业行业中发挥积极作用,而不仅仅是收获知识。
最后,西南林业大学将会在授予学士学位之前,评估学生的学术成绩、社会实践和其他方面的表现,确定学生是否有资格获得学士学位资格,最终确定学士学位是否授予。
总之,为了获得西南林业大学的学士学位资格,学生必须完成120学分的课程课程,在指导下完成论文研究也非常重要,还必须有较好的社会实践经历和参与情况,以及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以期拥有良好的学术水平并能够获得学士学位授予。
本条件所规定的条件完全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是为了授予学生职业发展,以及未来在林业行业中发展的能力。
西南林业大学一直致力于为学生提供最高质量的教学和学术服务,让学生拥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实用性的同时,也尊重学生的学习激情,以及提供最佳的学习环境,确保存在高级学术水平。
根据西南林业大学“学士学位授予条件”,学生可以得到有效的学习支持,获得高级学位课程资格,为未来在林业行业中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第二课堂课外实践活动学分计分方法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第二课堂课外实践活动学分计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05b99e7e2bd960591c67787.png)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第二课堂课外实践活动学分计分方法一、学科竞赛类1.学科竞赛类主要包括:(1)国家级、省(部)级、校级的各类学科竞赛以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项目﹔(2)学院组织各类基础或专业课程竞赛以及实验竞赛等。
2.在同一学年中,同一学生参加多项学科竞赛所获得奖项和第二课堂活动分数可以累加;如果同一学生参加不同级别的同一学科竞赛项目获得等级奖和第二课堂活动分数,只能计取获得的最高学分数,不得累加。
3.本科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得相应级别的奖励,按照表1所示方法计算学分数。
二、科研(技能)训练类1.本科生科研(技能)训练项目可分为: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⑵省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训练计划;⑶校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计划;⑷校(院)团委、学工部以及科技处、社科处等组织的各项学生科技立项;⑸国家认可的各类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如会计从业资格证、驾驶证、计算机等级证书等等)。
2.本科生必须在参加科研(技能)训练项目的全过程完成后,方可获取第二课堂活动相应分数。
3.科研(技能)训练类第二课堂活动学分计分方法见表2。
三、学术研究成果类1.学术研究成果内容包括:在国际、国内正式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注册各种专利、产品、软件等。
2.学术论文发表以出版刊物(或录用通知)为准;专利成果以收到专利证书为准;产品、软件、课件等技术成果转让,以双方签订的技术成果转让合同书和进入学校的转让经费为准。
3.本科生发表论文,申请获得专利、产品、软件等技术成果开发、转让所得第二课堂活动学分计分办法见表3。
4.对于以上项目一般不超过5人,若为多人参与,计分办法分别按4/5、3/5、2/5、1/5计,实际得分按0.5的倍数计算,小数点后采取四舍五入的原则。
四、文体竞赛类1. 文体竞赛活动包括文化艺术、体育二大类竞赛。
校级以上竞赛获奖比例由主办单位确定,院级竞赛按一定比例确定获奖项目。
西南林业大学简介(2011版)
![西南林业大学简介(2011版)](https://img.taocdn.com/s3/m/521ad0d076a20029bd642d98.png)
西南林业大学简介(2011版)西南林业大学(原西南林学院)起始于1939年的云南大学森林系,历经昆明农林学院、云南林业学院、云南林学院、西南林学院、西南林业大学,于1978年独立建院,原属林业部直属院校,2000年在全国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调整中,由国家林业局直属高校调整为“省部共建、以省为主管理”的高等学校,2010年3月18日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西南林业大学。
现有72年办学经历和32年独立办学历史,目前为我国西部地区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高等林业本科院校。
校址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校园为“全省绿化优秀高校”、“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学校以林学学科为主,以生物环境类学科为特色,农、理、工、文、法、管等学科交叉融合,协调发展,主要实施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教育,配套实施成人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留学生教育。
立足云南、服务西南、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以服务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主、以服务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为主、以服务区域林业产业发展为主,用汗水和心血铸就红土高原上的绿色人才摇篮。
学校设有林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园林学院、机械与交通学院、材料工程学院、生态旅游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艺术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人文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体育部等17院2部。
学校现有普通本科在校生12240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924人,其中学术型硕士研究生887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37人;在职人员攻读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702人;留学生33人;各类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在册学生6063人;普通高等教育折合在校生规模达到14332人。
学校教职工总数1100人。
其中专任教师81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89人,占25.03%,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595人,占78.81%;教授118人,副教授310人;有17位教师被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外聘为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层次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国家林业局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国家林业局突出贡献专家4人,云南省突出贡献专家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享受国家林业局、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后备人才16人,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2人,云南省教学科研带头人6人,云南省教学名师6人;有云南省教学团队3个。
西南林业大学公选课目录
![西南林业大学公选课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43a4ca393968011ca30091a4.png)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经济植物快繁技术 绿色食品生产原理与技术 太极拳修炼技术与养身 盆景创作与欣赏 云南山水景观赏析 插花艺术 中国花卉欣赏与花文化 食品安全导论 功能性食品学 现代生活与化学 硬笔书法 硬笔书法 观赏花卉学 桥梁美学 生命的遗传 化学生物学导论 植物成分的保健功能 大学生心理学 心理咨询理论与应用 实用英语写作 商务英语礼仪 公务员录用考试攻略 公务员录用考试攻略 森林文化与生态文明 林木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 果品营养与健康 信息分析与预测 瑜伽入门 瑜伽入门 菌物学 茶学概论 种子检验学 文学名作导读 影视艺术鉴赏
表四:全校公共选修课课程目录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课程名称 植物的生命及调控 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中外经典环境法案例评析 动漫与日本社会文化 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 消防工程概论 篮球文化概论 云南地域及文化特色概论 室内装饰材料 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 湿地与旅游 体育旅游 户外运动与野外生存 城市林业概论 云南民族文化与旅游 汽车文化 思维导图原理与制作 篮球规则与裁判法 食品科学基础 民俗摄影 民俗学概论 科技文献检索 农药残留与食品安全 人居环境与健康 食品营养与卫生 网球 英语中高级写作 西方社会与文化入门 证据法与证据调查实务 城市昆虫 CAD绘图基础 SPSS数据统计技术 生态失调与修复 保护生物学概论 中药鉴定基础 英美诗歌赏析 合唱训练与作品欣赏 数学文化 宠物鉴赏与养护 保护生物学概论 产品造型设计 教师姓名 蔡年辉 陈静 陈静 陈悦 程希平 崔飞 崔飞 赵昊 韩洁 邓启平 邓启平 董李勤 段炼 段炼 段旭 方云斌 费建国 关成 管英 郭安 郭诗华 郭诗华 韩长志 韩庆莉 韩庆莉 何德 何惟祥 何新元/赵小亮 何新元/赵小亮 和博 和秋菊 和亚君 和亚君 胡世俊 胡世俊 胡勇 姜泽卫 李江萍 李任波 李素华 李伟 李玮 学分 容量 2 40 2 60 2 100 2 60 2 120 2 80 2 120 2 60 2 60 2 90 2 90 2 60 2 60 2 60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120 120 81 120 50 60 40 80 60 80 120 120 40 80 80 80 120
课外创新实践学分实施细则(3篇)
![课外创新实践学分实施细则(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dcd629a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59.png)
课外创新实践学分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更好地贯彻《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教学“质量工程”有关文件精神,深化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配合《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分制学籍管理规定》的实施,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的课外创新实践活动是指经学校或学生所在院(系)认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为主的课外学科或科技实践活动。
创新实践活动包括各种校内外学科、科技竞赛与活动及社会实践等活动。
第三条课外创新实践学分是指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参与创新实践活动并取得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成果,按本细则有关规定经认定后获得的学分。
第四条学生在规定的学习期限内,需获得____个(专升本插班生减半)课外创新实践学分方能毕业。
第五条____个课外创新实践学分中,____个学分可通过参加由学校组织或认可的创新实践活动取得,____个学分可通过参加学生所在院(系)组织或认可的创新实践活动取得。
第二章课外创新实践学分认定范围及标准第六条学校认可的课外创新实践学分认定标准:(一)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每项计6学分;成功申请发明专利,每项计4学分;获得授权实用新型专利,每项计4学分;成功申请实用新型专利,每项计2学分。
多人参与的上述专利,第二、第三人学分减半,第四人起不计算学分。
(二)专业性论文或作品在正式科技或本学科刊物上公开发表,第一作者计2学分;在上述类型的核心或权威刊物上发表,第一作者计6学分。
(三)创新基金项目获学校学生创新基金立项的课题组前三名主要成员,每人计1学分;通过结题验收的学生创新基金项目组成员,每人计2学分。
立项申请通过学院审批并推向学校的加0.5学分。
(四)学科及科技竞赛1.参加校级学科、科技竞赛(如cad竞赛、测量竟赛等),完成竞赛且成绩合格,计1学分;获得三等奖(含)以上,计2学分;获优秀毕业论文奖,计2学分;参加校级(包括校级以上)并上交合格作品加0.2学分,经审批并被推向上级(如学校等)加0.5学分。
课外创新实践学分实施细则范本(4篇)
![课外创新实践学分实施细则范本(4篇)](https://img.taocdn.com/s3/m/98ec8969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4f.png)
课外创新实践学分实施细则范本第八条学校和院(系)组织的课外创新实践活动,按课程进行管理,由承办单位制定活动大纲或管理办法,并指定项目负责教师。
在公布活动结果或成绩后两周内,由学生所在院(系)按相应课外创新实践学分标准审核认定后登记学分,一般在每年的____月份和____月份认定并登记。
第九条学生自行开展的课外创新实践活动,达到学分认定标准的,由学生本人在获得相关证明材料____个月(寒、暑假除外)内,向所在院(系)提交书面申请和相关证明材料原件;院(系)在学生提出申请的当个学期,根据学校课外创新实践学分认定标准审核认定后登记学分,并做好证明材料的存档工作。
第十条同类、同项但不同级别的多次活动和奖励,获得的学分不累加,按最高学分记____次。
第十一条学生取得的课外创新实践学分,记入学生课外创新实践环节成绩栏,超过6学分的部分可以记载,但不可能冲抵课程和其它环节学分。
第十二条课外创新实践学分纳入学生成绩管理子系统,各院(系)每学期都必须将“课外创新实践”环节加入到教务管理系统“开课计划”中,课外创新实践学分认定后,由成绩管理人员按学分认定学期和认定学分数记入创新实践环节。
课外创新学分,成绩均记为良好。
第十三条学生在课外创新实践活动,定期了解、追踪自己创新实践学分的认定和获得情况,如有错漏,应及时报告或查问,追溯期以一年为限。
第四章附则第十五条本细则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本细则自____年____月____日起,从我校____级本科学生开始实施,原《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关于课外创新学分实施细则》(试行)同时废止。
课外创新实践学分实施细则范本(二)第八条学校和院(系)组织的课外创新实践活动,按课程进行管理。
由主办单位制定活动大纲或管理办法,指定负责教师,在公布活动结果或成绩后两周内,由学生所在院(系)按相应课外创新实践学分认定标准审核认定后登记学分。
第九条学生自行开展的课外创新实践活动,达到学校或院(系)认可的学分标准,由学生本人在获得相关证明材料____个月(寒、暑假除外)内向院(系)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原件,学生所在院(系)原则上应在学生提出申请的当学期,根据学校或院(系)课外创新实践学分认定标准审核认定后登记创新实践学分,并做好课外创新实践学分证明材料的存档工作。
学时学分分配表
![学时学分分配表](https://img.taocdn.com/s3/m/4693e03427284b73f3425006.png)
56
32
24
2+4
考试
食品
园林建设工程管理*
4.0
72
48
24
3+3
考试
食品
园林规划设计(二)
3.0
56
32
24
2+4
考试
食品
生态学
2.5
44
32
12
4+3
考试
食品
园林植物栽培学
2.5
44
32
12
4+3
考试
食品
小计
50.5
926
566
360
19
22
15
17
13
7
应修读50.5学分,其中实践教学15.0学分
1.0
1
■
食品学院
园林设计综合实习
实地考察优秀园林作品,锻炼园林设计、图纸表达等方面的综合应用能力
1.0
1
■
食品学院
专业技能训练
校企联合举办园林专业技能训练或竞赛,主要针对园林专业学生创新项目和创业实践
4.0
4
■
■
食品学院
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含校内专业实践、实训、试讲,校外见习、实习和实习总结等
8.0
■
■
食品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或论文(含答辩)
8.0
■
■
食品学院
素质拓展与创新创业实践(10.0 学分)
社会责任教育
参加主题教育、社会实践、社区服务、挂职锻炼、专业服务、义务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
5.0
■
■
■
■
大学生课外学分管理办法
![大学生课外学分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725705751711cc7931b71648.png)
大学生课外学分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课外学分是指在课堂教学以外的时间内,旨在鼓励学生参加加深基础知识、扩大知识领域、开拓视野,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活动而设立的课外学分。
第二条学生可通过参加各类课外活动获得的学分,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取得6个课外学分,超过6学分部分学分可以申请替代公共选修课学分,具体替代标准另行制定。
第三条各学院及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学分的审核、确认、检查等工作,项目组织实施部门在规定时间内将学分认定材料送学生所在学院,各学院按规定组织课外学分的申报、管理工作。
第二章课外学分的认定范围第四条学生参加下述活动,经认定可以获得课外学分:1.学科竞赛;2.科学研究训练;3.论文、专利等学术成果发表;4.各种职业技能证书、考级证书;5.课外学术讲座或学术会议,上限2学分;6.创业训练及创业活动,上限2学分;7.专业经典著作阅读,上限1学分;8.其它经学校认定的课外活动或项目,上限1学分。
课外学分计分方法详见《课外学分认定标准》。
第三章课外学分认定程序第五条活动组织部门在活动结束后,应及时将各级各类活动的参加者及获奖学生名单、获奖证书复印件等申请课外学分材料送学生所在学院。
课外学分经学生申报,导师或班主任初审,学院审核,教务处认定后由学院负责将学生的课外学分计入学生各自的课外学分学籍档案。
第六条学校在每年5月份进行本学年课外学分的审核、公示。
在审核、公示期内,学生可以在网上核对本学年的课外学分情况,同时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监督检查。
对公示内容如有异议,则应在公示期内向班主任提出复核申请,各班班主任初审汇总后统一向学校项目组织管理部门和所在学院提出复核申请,并提供相应证明材料。
第七条课外学分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学院负责每学年学生课外学分的审核及录入学籍档案工作,学校负责学分认定和学生毕业前的资格审核工作。
第八条每学年课外学分的认定审核结果均应在网上公布,学校对课外实践学分认定审核情况进行检查,凡发现弄虚作假者,取消该学分并给予相关责任人相应的处分。
林业院校大学生素质拓展与创新学分的探索与实践
![林业院校大学生素质拓展与创新学分的探索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4a5130e3aeaad1f346933f8a.png)
N o. 2, 2 01 3
S e ia f l N O. 1 0 4 2
■人 才培养模式
林 业 院校大 学 生素质 拓展 与 创 新 学分 的探 索与 实践
周爱 花
( 南京林业大 学, 江苏 南京 2 1 0 0 3 7 )
摘
要: 大学生素质拓展与创新 学分是“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 进入 高校人 才培 养计划后 , 基 于大学生综合素质
共青团中央 、 教育部 、 全国学联联合实施的“ 大学生
发展 、 健康成才的素质教育计划 , 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 大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创新技能 , 更需 实践能力为重点 , 以普遍提高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为 目 要有较高的综合文化素养 , 这不仅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的的一项系统工程。该计划实施以来 , 各高校纷纷制定 的需要 , 更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 学分制下 , 大学生进
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永恒 的主题 , 把德育教育放在首要位 置, 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 , 为实现“ 黄河流碧 水、 赤地变青山” 的宏伟 目标 , 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 并结合 自己的特色 , 努力创新工作 、 拓宽思路。
收稿 日期 : 2 0 1 2 — 0 9 — 1 9
林业院校大学生素质拓展与创新学分 的探 索与实践
类 创新 计划 办法得 以实 现的途 径 。 2 0 0 8 年, 南京林 业大 逐步 实现 向网络 化 的转换 。 大学 生素 质拓 展与创 新学 分 学进行 院系调整和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 借此机会 , 学校 认证 管理 系统是 目前 被采 用较 多的一 种 网络管 理手 段 。 它 可 以实现 从 学生 的 申报 、 院 系级 领 导 审核 、 校级 素 质 制定 了《 本科 生 素质 拓展 与创 新学 分 管理 办 法》 , 并将 6 学 分公示 和统计 等一 系列 信 个拓 展学 分 正式 纳入 人 才培 养计 划 。办 法规 定 从 2 0 0 8 拓 展管理 中心 的审 核认定 、 级学生 开始 , 学 生必 须修满 素质 拓展 与创 新学 分规 定项 息化 管理 。打破 了 以往数据 层层 汇 总 报 的传 统模 式 , 减少统计信息加工 、 整理 的中间环节 , 避免了过多的人 目的 6 学分方可毕业。 这一举措让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 为 干扰 和消除 过多 中间环 节 的累积 , 极 大地 提高 了T 作 革又上 一个 新 台阶 。 效率 , 保证了各环节数据的精准性。 二、 创 新管理 , “ 五化 ” 保 运行 ( 一) 素 质拓展 与创 新 学分 内容模块 化 大学 生 素质 拓 展计 划 的 基本 内容 是 以开 发大 学 生 的人力 资 源为 着力点 , 进 一步 整合 深化 教学 主渠 道外 有 助 于学 生提 高综 合 素质 的各 种 活动 和 工作 项 目 ,涉 及 德、 智、 体各 方 面素养 。从 目前各 高校 开 展 的情 况来 看 , 基 本 上都 是采 用模 块 化 ,主要 分 为思 想政 治 与 道德 素 养、 社会 实践 与志 愿服 务 、 科 学技 术 与创 新创 业 、 文体 艺 术 与 身心 发展 、 社 团活 动与 社会 工作 、 技 能培 训 等 几大 结 构模块 。 这 种模 块化 的分类 将原 本复 杂繁 多 的内容做 了归类 和 简化 , 不仅 有 利 于活 动 的开 展 , 更 有 利 于后 期 数 据 的统计 。 ( 二) 学 生素质拓 展 成绩数 量化 大 部分 高 校将 素 质 拓展 与 创新 学 分 纳入 专 业 人才
西南林业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西南林业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0e4e3b6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6a.png)
西南林业大学2017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西南林业大学2018年1月目录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1)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7)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8)(一)专业建设 (8)(二)课程建设 (9)(三)教材建设 (9)(四)实践教学 (10)(五)创新创业教育 (11)(六)合作与交流 (11)四、质量保障体系 (11)(一)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11)(二)继续加强质量工程建设 (12)(三)完成审核评估整改方案 (12)(四)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13)(五)继续加强“三风”建设 (14)(六)教师培养与激励 (15)五、学生学习成果 (15)(一)应届毕业生基本情况 (15)(二)学生就业情况 (15)(三)毕业生流向 (16)(四)毕业生调查 (17)六、需要解决的问题 (20)(一)存在的问题 (20)(二)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20)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西南林业大学创办于1938年,前身为国立云南大学农学院,地址昆明市呈贡县。
1958年昆明农林学院独立建校。
1973年昆明农林学院林学系与南迁昆明的北京林业学院合并办学,成立学校的前身云南林业学校。
1978年北京林学院迁回北京办学后,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变更为云南林学院,直属国家林业部管理。
1983年更名为西南林学院,为林业部直属的6所区域性林业本科院校之一,2000年学校由国家林业总局直属高校调整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省为主管理。
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西南林业大学。
1981年成为国务院批准的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3年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坚持“立足云南、依托西南、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的办学定位,秉承“树木树人、至真至善”的校训,致力培养“品德、知识、技能、个性”为一体,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在推行学分制的基础上,通过实施本科教育质量工程建设,“十二五”期间,285个项目获国家级和省级质量工程项目资助,其中,国家级项目37项,省级项目248项。
西南林业大学“永椿”计划实施方案
![西南林业大学“永椿”计划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782ef6453610661fd9f436.png)
附件1《林学概论》教学大纲总学时:16实践教学:不计学时学分:2.0,其中理论教学1.0学分,实践教学1.0学分。
修读专业:全校除林学专业,以及《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林学概论》课程为32学时或48学时专业一、大纲内容理论课共设置三个教学模块,包括植物学基础与森林、森林培育和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概论。
模块一:植物学基础与XX森林第一章森林的概念与功能第一节森林的概念与特点介绍森林的概念、特点及植物成分等,从森林的成层次性角度,阐述森林的植物组成。
第二节森林的功能与效益介绍我国的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森林的功能与效益。
包括森林的三大效益、森林的直接效益、森林的间接效益。
第二章森林植物第一节植物分类基础知识植物界的基本类群、植物分类、种子植物分类学形态术语。
第二节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含义、生物多样性的评价指标、生物多样性保护。
第三节我国主要造林树种简介第三章森林与环境第一节森林环境因子包括气候因子、土壤因子、生物因子、地形因子。
第二节森林与环境作用的一般规律环境因子与森林作用的规律、森林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般形式。
第三节森林的分布森林分布的地带性规律、中国森林植被分布。
模块二:森林培育学概论因课程面向全校未开设《林学概论》课程的非林学专业的学生,未学习其他林学相关的专业知识,故《森林培育学》讲授中,除苗木培育理论和技术外,增加部分林学、林业相关和森林培育学的知识。
因此课程分三章讲授(表1)。
表1 课程内容注:根据表1的授课内容,不同的专业,可参照专业方向有所侧重。
模块三: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概论第一章基本测树因子第二章林分调查因子第三章森林资源概述第四章中国及XX森林资源的结构和特点第五章森林资源调查基本方法二、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考核方式:考查成绩评定:课程设计成绩结合平时成绩进行综合评定,成绩评定,卷面(报告)成绩占60%~80%;平时成绩占20%~40%。
三、参考教材基本教材:陈祥伟、胡海波主编《林学概论》,中国林业,2005年3月参考教材:沈国舫主编《林学概论》,中国林业,1989年11月。
大学生社会实践学分制
![大学生社会实践学分制](https://img.taocdn.com/s3/m/cab2a22058fb770bf68a5505.png)
大学生社会实践学分制实施办法为了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推动我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向规范化、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使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体系,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特制定本办法。
一、社会实践的体系与内容社会实践活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和服务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本办法中社会实践指每学年以各级团学组织为主组织开展的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和寒假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活动内容主要有:政策宣讲、法律普及、环境保护、支教扫盲、科技下乡、文艺下乡、企业帮扶等志愿服务类;社会调查、挂职锻炼类;企业实习类(与专业相关,非教学部门集中组织);勤工助学类;科技创新、素质拓展与职业技能培训类等。
二、社会实践的参与形式社会实践的参与形式为集中实践与分散实践相结合、个人实践与团队实践相结合。
集中实践是指学生利用寒、暑假,根据学校总体要求和学院具体安排,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集中一段时间统一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
分散实践是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以参加科研项目、勤工助学、岗前实习、素质拓展等形式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
团队实践是指由学院、班级团支部、学生组织、学生社团等集体组织,参与人数在六人以上的社会实践活动。
团队可以由本学院、本班级、本年级的学生组成,也可以由不同学院、不同班级、不同年级的学生组成。
团队活动以支援服务类为主,并配备指导教师,集中组织开展。
团队实践需在校团委立项,可申请部分活动经费。
三、社会实践学分制管理社会实践参与对象为东北林业大学全日制四(或五)年制本科在校生。
教务处负责对社会实践进行课程化设计,列入教学计划中,实施学分制管理,并采取有效措施支持、鼓励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的社会实践,把教师指导社会实践的成绩列为考核评优的内容之一。
全校普通本科学生在校完成课内必修、选修和其他实践环节学分的同时,均必须规定的社会实践活动项目,至少修满规定的学分,方准毕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ge 8
课外学分加分
课外学分加分
1.完成学校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并验收合格,项目负责人记 分,其他成员每人记 分; 完成学校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并验收合格, 完成学校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并验收合格 项目负责人记2分 其他成员每人记1分 2.参加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并取得鉴定成果、获得奖励者,参照以下标准记相 参加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并取得鉴定成果、获得奖励者, 参加科学研究 应学分: 应学分: A.通过教育或科技主管部门鉴定的学术科研成果,按鉴定水平记以下学分: 通过教育或科技主管部门鉴定的学术科研成果,按鉴定水平记以下学分: 通过教育或科技主管部门鉴定的学术科研成果 a. 鉴定为国际领先的记 学分;b. 鉴定为国际先进的记 学分; 鉴定为国际领先的记8学分 国际领先的记 学分; 鉴定为国际先进的记6学分 国际先进的记 学分; c.鉴定为国内领先的记 学分;d.鉴定为国内先进的记 学分; 鉴定为国内领先的记5学分 鉴定为国内先进的记4学分 鉴定为国内领先的记 学分; 鉴定为国内先进的记 学分; e. 鉴定为省内领先的记 学分;f. 鉴定为省内先进的记 学分; 鉴定为省内领先的记3学分 省内领先的记 学分; 鉴定为省内先进的记2学分 省内先进的记 学分; B.在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或学校科研主管部门组织的科技成果评选中获得奖励者, 在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或学校科研主管部门组织的科技成果评选中获得奖励者, 在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或学校科研主管部门组织的科技成果评选中获得奖励者 参照以下标准记相应学分: 参照以下标准记相应学分: a. 国家级奖记 学分; 国家级奖记 学分; 奖记6学分 b. 省部级奖记 学分; 省部级奖记 学分; 奖记4学分 c. 市级:最高奖级记 学分,各奖级按 0.5学分递减; 市级:最高奖级记3学分 学分, 学分递减; 学分递减 d. 校级:最高奖级记 学分,各奖级按 0.5学分递减; 校级:最高奖级记2学分 学分, 学分递减; 学分递减
Page 9
课外学分加分
课外学分加分 课外学分加分
3.参加科学研究、发明创新、技术开发并获得专利授权者,参照以下标准记相 参加科学研究、发明创新、技术开发并获得专利授权者, 参加科学研究 应学分 A.申请发明专利成功者,每项第一专利人记8学分; 申请发明专利成功者,每项第一专利人记 学分 学分; 申请发明专利成功者 B.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每项第一专利人记5学分; 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每项第一专利人记 学分 学分; 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C.获得外观设计专利授权,每项第一专利人记3学分; 获得外观设计专利授权,每项第一专利人记 学分 学分; 获得外观设计专利授权 D.第一专利人以下,根据排名按0.5学分递减。 第一专利人以下,根据排名按 学分递减 学分递减。 第一专利人以下 4.在正式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论文发表者作者单位名称署名为西南林学院) 在正式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论文发表者作者单位名称署名为西南林学院) 在正式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参照以下标准记相应学分: 者,参照以下标准记相应学分: A.被SCI,EI,SSCI,ISTP收录论文,每篇记 学分,作者排名前 名有效; 被 收录论文, 学分, 名有效; , , , 收录论文 每篇记8学分 作者排名前5名有效 B.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每篇记3学分,其后根据 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每篇记 学分 学分, 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排名按0.5学分顺次递减 学分顺次递减; 作者排名按 学分顺次递减; 公开出版刊物( 学分。 C.公开出版刊物(含增刊)发表学术文章、科普文章,每篇记 学分。 公开出版刊物 含增刊)发表学术文章、科普文章,每篇记2学分
Page 3
基本课外学分构成
基本课外学分 下设部门
共8个方面构成,共计11分,11个课外学分之间不可相互冲抵; 个方面构成,共计 分 个课外学分之间不可相互冲抵; 个方面构成 个课外学分之间不可相互冲抵 1.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学分(1分) 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学分( 分 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学分 2.就业指导讲座学分(2分) 就业指导讲座学分( 分 就业指导讲座学分 3.心理健康讲座学分(1分) 心理健康讲座学分( 分 心理健康讲座学分 4.禁毒防艾、生理卫生及法制教育讲座(1分) 禁毒防艾、生理卫生及法制教育讲座( 分 禁毒防艾 5.实施“三生教育”(2分) 实施“三生教育” 分 实施 6.学术讲座(报告)学分(1分) 学术讲座(报告)学分( 分 学术讲座 7.课外体育活动学分(1分) 课外体育活动学分( 分 课外体育活动学分 8.课外文化活动学分 (1分) 课外文化活动学分 分
Page 10
课外学分加分
课外学分加分
5.发表文学、艺术作品,出版专著和译著,参照以下标准记相应学分: 发表文学、艺术作品,出版专著和译著,参照以下标准记相应学分: 发表文学 A.出版专著和译著,每部第一作者记 学分,其后根据作者按排名 学 出版专著和译著, 学分, 出版专著和译著 每部第一作者记8学分 其后根据作者按排名0.5学 分顺次递减; 分顺次递减; B.在国家级报纸、杂志上发表文学、艺术作品,每篇第一作者记4学分, 在国家级报纸、杂志上发表文学、艺术作品,每篇第一作者记 学分 学分, 报纸 其他合作者记2学分 学分; 其他合作者记 学分; C.在省市级报纸、杂志上发表文学、艺术作品,每篇第一作者记2学分, 在省市级报纸、杂志上发表文学、艺术作品,每篇第一作者记 学分 学分, 报纸 其他合作者记1学分 学分; 其他合作者记 学分; 刊物上发表文学、 学分, D.在校级刊物上发表文学、艺术作品,每篇第一作者记 学分,其他合作 在校级刊物上发表文学 艺术作品,每篇第一作者记1学分 者记0.5学分 学分; 者记 学分;
Page 6
基本课外学分构成
基本课外学分 下设部门
5.实施“三生教育”(2分) 实施“三生教育” 实施 分 A.途径:a.完成“就业指导讲座”、“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禁毒防 途径: 完成 就业指导讲座” 完成“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途径 生理卫生及法制教育讲座” 自然获得1个 三生教育”学分; 艾、生理卫生及法制教育讲座”的,自然获得 个“三生教育”学分; b.开设“三生教育”专题讲座,共计16个课时,1个学分。主要在大一、 开设“三生教育”专题讲座,共计 个课时 个课时, 个学分 主要在大一、 个学分。 开设 大二年级开展。 大二年级开展。 B.认定单位:校团委 认定单位: 认定单位 6.学术讲座(报告)学分(1分) 学术讲座(报告)学分( 分 学术讲座 A.途径:四年之内参加8次由学校或个教学院系部组织的学术讲座计 个 途径:四年之内参加 次由学校或个教学院系部组织的学术讲座计1个 途径 学分, 学分,个教学院系部组织 B.认定单位:校团委 认定单位: 认定单位
Page 4
基本课外学分构成
基本课外学分 下设部门
1.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学分(1分) 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学分( 分 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学分 A.途径:假期深入企业、社区等进行三次社会调查,学出三篇具有一 途径:假期深入企业、社区等进行三次社会调查, 三次社会调查 途径 定水平的(每篇2000字以上)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并需同三份加盖 字以上) 定水平的(每篇 字以上 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并需同三份加盖 服务单位公章的 西南林业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登记表》一同上交。 服务单位公章的《西南林业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登记表》一同上交。 B.认定单位:资源学院团总支 认定单位: 认定单位 c.附件《西南林业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doc》 附件《西南林业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 附件 》
Page 7
基本课外学分构成
基本课外学分 下设部门
7.课外体育活动学分(1分) 课外体育活动学分( 分 课外体育活动学分 A.途径:四年内学生积极参加学校、院系、班级组织的课外体育活动。 途径:四年内学生积极参加学校、院系、班级组织的课外体育活动。 途径 参与次数不低于开展活动次数的80%获得一个学分 不低于开展活动次数的 参与次数不低于开展活动次数的 获得一个学分 B.认定单位:班主任 认定单位: 认定单位 8.课外文化活动学分 (1分) 课外文化活动学分 分 A.途径:四年内学生积极参加学校、院系、班级组织的课外文化活动。 途径:四年内学生积极参加学校、院系、班级组织的课外文化活动。 途径 参与次数不低于开展活动次数的80%获得一个学分 不低于开展活动次数的 参与次数不低于开展活动次数的 获得一个学分 B.认定单位:班主任 认定单位: 认定单位
西南林业大学课外学分简介
主讲:李炜 主讲: 2010年09月19日 年 月 日
西南林业大学资源学院
目
录
背景
文本和接
已访超链接
总 则 基本课外学分 课外学分加分 课外学分认定 附 则
Page 2
总 则
简介 总则 1.课外学分= 课外学分加分; 1.课外学分=基本课外学分 + 课外学分加分; 课外学分 2.全日制本科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按规定取得11 2.全日制本科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按规定取得11 全日制本科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按规定取得 个课外学分; 个课外学分;
Page 12
课外学分加分
7.体育竞赛 体育竞赛
课外学分加分
A.体育竞赛主要是指学校组织的体育竞赛,以及参加国家、省市级体育竞赛。 体育竞赛主要是指学校组织的体育竞赛,以及参加国家、省市级体育竞赛。 体育竞赛主要是指学校组织的体育竞赛 B.参加体育竞赛,参照以下标准记相应学分: 参加体育竞赛,参照以下标准记相应学分: 参加体育竞赛 a.经所在教学院(系、部)选定参加学校各种体育竞赛前六名者,第一名 经所在教学院( 经所在教学院 选定参加学校各种体育竞赛前六名者, 学校各种体育竞赛前六名者 学分, 学分递减。 记2学分,其后按 学分递减。 学分 其后按0.3学分递减 b.凡由学校选定参加省市级及以上各种体育竞赛活动者,每人记1学分 b.凡由学校选定参加省市级及以上各种体育竞赛活动者,每人记1学分,获 学分, 凡由学校选定参加省市级及以上各种体育竞赛活动者 竞赛前八名者,第一名记4学分 其后按0.5学分递减 学分, 学分递减。 竞赛前八名者,第一名记 学分,其后按 学分递减。 C.同一次比赛,同时获得个人和集体奖者,按最高分奖项记分,不得重复记 同一次比赛,同时获得个人和集体奖者,按最高分奖项记分, 同一次比赛 同一竞赛不同项目同时获奖者,只记最高奖项所得学分。 分;同一竞赛不同项目同时获奖者,只记最高奖项所得学分。 D.凡破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比赛及以上级别记录者,记8学分;破省或省大学生 凡破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比赛及以上级别记录者, 学分; 凡破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比赛及以上级别记录者 学分 记录记7学分 破校记录记5学分 达到健将等级标准的, 学分; 学分; 学分。 记录记 学分;破校记录记 学分;达到健将等级标准的,记6学分。 学分 E.按照《西南林学院<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实施办法》规定,参加两次体质测 按照《西南林学院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实施办法》规定,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 按照 平均成绩达到优秀的, 个学分。 试,平均成绩达到优秀的,记0.5个学分。 个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