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4练习:第3章 第2节 第2课时 pH的计算

合集下载

2019年高中化学第三章第二节第2课时pH的计算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

2019年高中化学第三章第二节第2课时pH的计算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

第2课时pH的计算选题表基础过关(20分钟)1.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1×10-11 mol·L-1,则该溶液的pH可能是( D )A.4B.7C.8D.11解析:由题意知,由水电离产生的c(H+)=1×10-11m o l·L-1,小于1×10-7mol·L-1,即水的电离被抑制,该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

若溶液显酸性,则溶液中c(OH-)=1×10-11 mol·L-1,溶液中c(H+)==1×10-3 mol·L-1,pH=3;若溶液显碱性,则溶液中c(OH-)==1×10-3 mol·L-1,pH=11。

2.25 ℃下,将体积都为10 mL,pH都等于3的醋酸溶液和盐酸,加水稀释到a mL和b mL,测得稀释后溶液的pH均为5,则稀释时加入水的体积为( D )A.a=b=1 000B.a=b>1 000C.a<bD.a>b解析:在溶液中,HCl电离是不可逆的,而CH3COOH的电离是可逆的,存在电离平衡,若a=b,稀释后的CH3COOH溶液pH<5,若使CH3COOH溶液pH=5,就必须继续加水稀释,即a>b。

3.常温下,将0.1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与0.06 mol/L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该混合溶液的pH等于( B )A.1.7B.2.0C.12.0D.12.4解析:常温下,将0.1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与0.06 mol/L 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硫酸过量,则反应后溶液中c(H+)=m o l/L=0.01 mol/L,所以溶液的pH=2.0,故选项B正确。

4.(2018·陕西铜川模拟)室温下,关于pH=3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等体积的两溶液,盐酸导电能力强B.等体积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加水稀释10倍后,c(Cl-)<c(CH3COO-)C.将pH=3的醋酸溶液稀释后,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均降低D.中和等体积等浓度的NaOH溶液,醋酸溶液消耗的体积多解析:pH=3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中离子浓度相同,导电性相同,A错误;相同pH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中,醋酸溶液的浓度大,稀释过程中,醋酸会进一步电离,所以c(Cl-)<c(CH3COO-),B正确;酸性溶液稀释,溶质离子浓度均减小,但OH-浓度会增大,C错误;相同pH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中,醋酸溶液的浓度大,中和相同量的NaOH溶液,消耗的醋酸溶液体积少一些,D错误。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同步课时练习及答案汇编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同步课时练习及答案汇编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同步练习及单元测试目录第1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2节燃烧热能源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检测及试题解析第1章单元复习第1章单元测试第3节化学平衡第4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第2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单元检测及试题解析第2章单元复习第2章单元测试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3章单元复习第3章单元测试第3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单元检测及试题解析第3章第1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第3章第2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3章第3节盐类的水解第3章第4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第4章电化学基础单元检测及试题解析第4章第1节原电池第4章第2节化学电源第4章第3节电解池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综合检测高二化学选修4 同步练习第一章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一. 教学内容: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二. 重点、难点1. 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其微观原因;3. 正确认识、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三. 具体内容 (一)绪言1. 选修4的基本结构和地位、与必修的关系2. 关于“化学暖炉”、“热敷袋”的构造和发热原理3. 举出人们利用化学反应的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变例子(二)焓变和反应热1. 为什么化学反应过程中会有能量的变化?2. 反应热的定义3. 反应热产生的原因4. 反应热的表示5. 有效碰撞6. 活化分子7. 活化能8. 催化剂能量反应过程E 1E 2反应物生成物活化分子活化能活化分子变成生成物分子放出的能量反应热没加催化剂加了催化剂(三)热化学方程式 1. 定义2. 表示意义3. 与普通化学方程式的区别4.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应注意的问题(四)实验: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典型例题】[例1 ] 已知在25℃、101kPa 下,1g 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 的热量。

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C8H18(l )+25/2O2(g )=8CO2(g )+9H2O (g ) △H=-48.40kJ ·mol-1B. C8H18(l )+25/2O2(g )=8CO2(g )+9H2O (l ) △H=-5518kJ ·mol-1C. C8H18(l )+25/2O2(g )=8CO2(g )+9H2O △H=+5518kJ ·mol-1D. C8H18(l )+25/2O2(g )=8CO2(g )+9H2O (l ) △H=-48.40kJ ·mol-1 答案:B解析:掌握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注意事项。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四同步练习:第4章第2节化学电源(13)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四同步练习:第4章第2节化学电源(13) Word版含答案

第四章第二节 化学电源(13)1、燃料电池能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下列物质均可用作燃料电池的燃料,其中最环保的是( )A.甲醇B.天然气C.液化石油气D.氢气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化学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B.化学电池的种类包括一次电池、二次电池和燃料电池等C.化学电池供能稳定可靠,可以制成各种形状和大小,使用方便,易于维护D.废旧电池可以随意丢弃3、一种充电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为--22H +2OH -2e =2H O ;--22NiO(OH)+H O+e =Ni(OH)+OH ,当为电池充电时,与外电源正极连接的电极上发生的反应是( )A.2H O 的还原B.NiO(OH)的氧化C.2H 的氧化D.2Ni(OH)的氧化4、研究人员最近发明了一种“水”电池,这种电池能利用淡水与海水之间含盐量差别进行发电,在海水中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 25MnO +2Ag+2NaCl2510Na Mn O +2AgCl 。

下列“水”电池在海水中放电时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式: Ag Cl e --+-AgClB.每生成1mol 2510Na Mn O 转移2mol 电子C. Na +不断向“水”电池的负极移动D. AgCl 是还原产物5、2013年3月我国科学家报道了如图所示的水溶液锂离子电池体系。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 为电池的正极B.电池充电反应为24124LiMn O Li Mn O Li x x -=+C.放电时,a 极锂的化合价发生变化D.放电时,溶液中+Li 从b 向a 迁移6、下图是在航天用高压氢镍电池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金属氢化物镍电池(MH-Ni 电池)。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正极反应为:--22NiOOH+H O+e Ni(OH)+OH →B.电池的电解液可为KOH 溶液C.充电时负极反应为:--2MH+OH H O+M+e →D.MH 是一类储氢材料,其氢密度越大,电池的能量密度越高7、铁镍蓄电池又称爱迪生电祂,放电时的总反应为23222Fe+Ni O +3H O =Fe(OH)+2Ni(OH),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溶液,正极为23Ni O ,负极为FeB.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2Fe+2OH -2e =Fe(OH)C.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pH 降低D.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2322Ni(OH)+2OH -2e =Ni O +3H O8、NO 2、O 2、熔融盐NaNO 3组成的燃料电池如图所示,在使用过程中石墨I 电极上反应生成一种氧化物Y,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石墨I 电极为正极,石墨II 电极为负极B.Y 的化学式可能为NOC.石墨Ⅰ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325NO +NO -e =N O D.石墨Ⅱ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9、如图是锌锰干电池的示意图,该电池放电时总反应方程式可以表示为+2+242332Zn+2MnO +2NH =Zn +Mn O +2NH +H O ↑,则此电池放电时在正极(碳棒)上发生反应的物质是( )A.ZnB.碳C.MnO 2和4NH +D.Zn 2+和NH 310、下列关于铅蓄电池(2242Pb PbO H SO ++4222PbSO H O +)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放电时,正极发生的反应是()()()244 2Pb s SO aq PbSO s e --+→+B.在放电时,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铅板C.在充电时,电池中硫酸的浓度不断变小D.在充电时,阳极发生的反应是()()()2442PbSO s e Pb s SO aq --+→+11、LED 产品的使用为城市增添色彩。

2019——2020年高二化学期末复习 综合训练(选修4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二化学期末复习 综合训练(选修4人教版)

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期末复习 综合训练(选修4人教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 下列过程中ΔH 小于零的是( )A.Ba(OH)2与NH 4Cl 固体混合B.氯化铵分解得氨气C.碳酸钙分解得二氧化碳D.实验室制备氢气 答案 D2. 下列说法中,可以证明反应N 2(g)+3H 2(g)2NH 3(g)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1个N ≡N 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 —H 键形成B.1个N ≡N 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 —H 键断裂C.3个H —H 键形成的同时,有6个N —H 键断裂D.1个N ≡N 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 —H 键形成 答案 A3根据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①I 2(g)+H 2(g)2HI(g) ΔH =-9.48 kJ·mol -1②I 2(s)+H 2(g)2HI(g) ΔH =+26.48 kJ·mol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254 g I 2(g)中通入2 g H 2(g),反应放热9.48 kJB.1 mol 固态碘与1 mol 气态碘所含的能量相差17.00 kJC.反应②的反应物总能量比反应①的反应物总能量低D.反应①的生成物比反应②的生成物稳定 答案 C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g)+O 2(g)===SO 2 (g)可用该反应的ΔH 表示燃烧热B.通过直接蒸发MgCl 2溶液的方法获取无水氯化镁固体C.除去CuCl 2溶液中的Fe 3+离子,选用氢氧化钠溶液作沉淀剂D.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参与反应的酸或碱,无论谁过量,都不影响中和热的数值 答案 D5.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能表示燃烧热的是(a 、b 、c 、d 均大于0)( ) A.C 6H 12O 6(s)+6O 2(g)===6CO 2(g)+6H 2O(l)ΔH =-a kJ·mol -1B.CH 3CH 2OH(l)+12O 2(g)===CH 3CHO(l)+H 2O(l)ΔH =-b kJ·mol -1C.C(s)+12O 2(g)===CO(g) ΔH =-c kJ·mol -1D.NH 3(g)+54O 2(g)===NO(g)+32H 2O(g)ΔH =-d kJ·mol -1答案 A6.下列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H 2S 的电离方程式:H 2S +H 2OH 3O ++HS -B.NaHCO 3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NaHCO 3===Na ++H ++CO 2-3C.CO 2-3的水解方程式:CO 2-3+2H 2OH 2CO 3+2OH -D.HS -的水解方程式:HS -+H 2O S 2-+H 3O +答案 A7.在稀硫酸与锌反应制取氢气的实验中,探究加入硫酸铜溶液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

人教版化学选修4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人教版化学选修4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人教版化学选修4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第一节(P.6)1.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叫做反应热,在恒压条件下,它等于反应前后物质的焓变,符号是ΔH,单位是kJ/mol。

例如1 mol H2 (g)燃烧,生成1 mol H2O(g),其反应热ΔH=-241.8 kJ/mol。

2. 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重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

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

当反应完成时,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大,则此反应为放热反应;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小,反应物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则此反应为吸热反应。

第二节(P.10)1. 在生产和生活中,可以根据燃烧热的数据选择燃料。

如甲烷、乙烷、丙烷、甲醇、乙醇、氢气的燃烧热值均很高,它们都是良好的燃料。

2. 化石燃料蕴藏量有限,不能再生,最终将会枯竭,因此现在就应该寻求应对措施。

措施之一就是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农牧业废料、高产作物(如甘蔗、高粱、甘薯、玉米等)、速生树木(如赤杨、刺槐、桉树等),经过发酵或高温热分解就可以制造甲醇或乙醇。

由于上述制造甲醇、乙醇的原料是生物质,可以再生,因此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是应对能源危机的一种有效措施。

3. 氢气是最轻的燃料,而且单位质量的燃烧热值最高,因此它是优异的火箭燃料,再加上无污染,氢气自然也是别的运输工具的优秀燃料。

在当前,用氢气作燃料尚有困难,一是氢气易燃、易爆,极易泄漏,不便于贮存、运输;二是制造氢气尚需电力或别的化石燃料,成本高。

如果用太阳能和水廉价地制取氢气的技术能够突破,则氢气能源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4. 甲烷是一种优质的燃料,它存在于天然气之中。

但探明的天然气矿藏有限,这是人们所担心的。

现已发现海底存在大量水合甲烷,其储量约是已探明的化石燃料的2倍。

如果找到了适用的开采技术,将大大缓解能源危机。

5. 柱状图略。

关于如何合理利用资源、能源,学生可以自由设想。

2019-2020年高中化学人教版(选考)选修4学业达标训练:2.3.1 化学平衡状态(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中化学人教版(选考)选修4学业达标训练:2.3.1 化学平衡状态(含解析)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考)选修4学业达标训练2.3.1 化学平衡状态一、选择题1、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各组分浓度不再随时间而变化B.反应物浓度等于生成物浓度C.反应物质量等于生成物质量D.反应不再进行答案:A解析:各组分浓度不再随时间而变化,是化学平衡的标志,A正确;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相同与变化量和起始量有关,与平衡无关,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B错误;反应物质量等于生成物质量时,正逆反应速率不一定相等,无法判定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C错误;平衡状态是动态平衡,正、逆反应速率相同且不为0,反应仍在进行,D 错误。

2、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H2(g)+I2(g)2HI(g)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A.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H2,同时生成n mol HIB.体系内的总压不随时间变化C.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D.单位时间内形成n mol H—H键的同时,断裂2n mol H—I键答案:C解析:A项,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H2,同时生成n mol HI,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没有达到平衡状态;B项,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始终不变,体系内总压始终不变,体系内的总压不随时间变化不能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项,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即I2(g)的浓度不再改变,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项,单位时间内形成n mol H—H键的同时,断裂2n mol H—I 键,只表明逆反应,不能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答案选C。

3、对于可逆反应4NH 3(g)+5O2(g)4NO(g)+6H2O(g),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4v正(O2)= 5v逆(NO)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则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C.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后,若增大容器容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D.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为2v正(NH3)= 3v正(H2O)答案:A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有4v正(O2)=5v正(NO),故4v正(O2)=5v逆(NO)表示v正(NO)=v逆(NO),所以A项正确。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同步练习3-3-2Word版含答案.docx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同步练习3-3-2Word版含答案.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第三章 第三节 第二课时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1.在0.1 mol ·L -1Na 2CO 3溶液中,欲使CO 2-3的浓度尽量接近0.1 mol ·L -1,则应向溶液中加( )A .HClB .Na 2CO 3C .NaClD .KOH【解析】 在Na 2CO 3溶液中存在水解:CO 2-3+H 2O HCO -3+OH -、HCO -3+H 2O H 2CO 3+OH -;向溶液中加入KOH 可以抑制CO 2-3的水解,使CO 2-3的浓度尽量接近0.1 mol ·L -1 【答案】 D2.为了除去MgCl 2酸性溶液中的Fe 3+,可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加入一种试剂,过滤后,再加入适量的HCl ,这种试剂是( )A .NH 3·H 2OB .NaOHC .Na 2CO 3D .MgCO 3【解析】 物质除杂的原则是:被除杂的物质尽量不要减少,不得引入新的杂质,并且易于分离复原。

加入NH 3·H 2O 或NaOH 或Na 2CO 3时,均能引入杂质离子NH +4或Na +,不符合题意。

因为原溶液中Fe 3+水解:Fe 3++3H 2O Fe(OH)3+3H +,当加入MgCO 3后,有MgCO 3+3H +=Mg 2++CO 2↑+H 2O 反应,消耗了H +,使平衡向右移动,生成的Fe(OH)3在加热搅拌条件下发生聚沉,最后可将Fe 3+除去。

加入MgO 、Mg(OH)2、MgS 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答案】 D3.在CH 3COONa 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 .c (Na +)>c (CH 3COO -)>c (OH -)>c (H +)B .c (CH 3COO -)>c (Na +)>c (OH -)>c (H +)C .c (Na +)>c (CH 3COO -)>c (H +)>c (OH -)D .c (Na +)>c (OH -)>c (CH 3COO -)>c (H +)【解析】 在CH 3COONa 溶液中由于CH 3COO -的水解,使得c (Na +)>c (CH 3COO -);并且由于水解,使溶液显碱性,故c (OH -)>c (H +);由于盐的水解程度比较小,所以c (CH 3COO -)>c (OH -),即A 项正确。

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4练习:第3章 第2节 第2课时 pH的计算 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4练习:第3章 第2节 第2课时 pH的计算 含解析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2课时pH的计算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1.酸碱恰好完全中和时()A.酸与碱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B.溶液呈中性C.酸与碱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H+与碱所能提供的OH-的物质的量相等,酸所能提供的H+与碱所能提供的OH-的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95 ℃时纯水的pH<7,说明加热可使水呈酸性B.pH=3的醋酸溶液,稀释到体积为原溶液的10倍后pH=4C.0.2 mol·L-1的盐酸与等体积水混合后,pH=160 ℃时,水的pH相等,水的电离程度增大,c(H+)增大,pH减小,但水仍呈中性,A项错误;醋酸是弱酸,稀释到体10倍,3<pH<4,B项错误;pH(25 ℃)>pH(60 ℃),D项错误。

,pH最大的是()A.pH=11的烧碱溶液稀释到原体积的1 000倍B.pH=11的氨水稀释到原体积的1 000倍C.pH=4的醋酸和pH=10的烧碱溶液等体积混合的盐酸稀释到原体积的1 000倍的烧碱溶液稀释到原体积的1 000倍后,pH=8;pH=11的氨水稀释到原体积的1 000倍后, ,pH>8;pH=4的醋酸和pH=10的烧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醋酸过量,溶液呈酸的盐酸稀释到原体积的1 000倍后,pH接近7但小于7;所以B的pH最大。

,向V mL pH=a的盐酸中,滴加pH=b的NaOH溶液10V mL时,溶液中的Cl-和Na+的物质的量相等,则a+b的值是()A.13B.14D.不能确定解析由HCl+NaOH NaCl+H2O知,当Cl-和Na+的物质的量相等时,HCl和NaOH完全反应,即盐酸(H+)等于NaOH中的n(OH-),则10-a·V=10-14+b·10V,则a+b=13。

答案A,将某强酸和某强碱溶液按1∶100的体积比混合后,溶液恰好呈中性,则混合前此强酸和强碱的pH之和为()B.13C.14D.151∶100的体积比混合恰好呈中性,则说明酸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等于碱溶100倍,故pH和为12,选A。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全套课后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全套课后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1.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1课时练习1.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A.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B.会产生新的物质C.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D.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解析】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表现为有新物质生成,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而化学变化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在反应前后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故C项错误。

【答案】 C2.下列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的是( )A.二氧化碳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B.碳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C.碳酸钙受热分解D.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解析】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应该是放热反应。

【答案】 D3.将铁粉和硫粉混合后加热,待反应一发生即停止加热,反应仍可持续进行,直至反应完全,生成了新物质硫化亚铁。

该现象说明( )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B.该反应是放热反应C.铁粉和硫粉在常温下容易发生反应D.生成物硫化亚铁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铁粉和硫粉的总能量【解析】铁粉和硫粉混合,停止加热后,反应仍可持续进行,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即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答案】 B4.下列图示变化为吸热反应的是( )【解析】 选项B 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浓H 2SO 4溶于水放出热量,但不属于化学反应;Zn 与稀盐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答案】 A5.已知反应X +Y===M +N 为吸热反应,对这个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X 的能量一定低于M 的能量,Y 的能量一定低于N 的能量B .因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一定要加热反应才能进行C .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D .X 和Y 的总能量一定低于M 和N 的总能量【解析】 已知X +Y===M +N ΔH >0,说明X 与Y 的总能量低于M 与N 的总能量,A 错误,D 正确;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C 错误;吸热反应有的不需要加热也可进行,如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搅拌即可反应,B 错误。

2021-2022版高中化学第三章第二节第2课时溶液pH的计算作业课件新人教版选修42

2021-2022版高中化学第三章第二节第2课时溶液pH的计算作业课件新人教版选修42

【补偿训练】 1.有关pH计算结果一定正确的是 ( ) ①强酸pH=a,加水稀释到10n倍,则pH=a+n ②弱酸pH=a,加水稀释到10n倍,则pH<a+n(a+n<7) ③强碱pH=b,加水稀释到10n倍,则pH=b-n ④弱碱pH=b,加水稀释到10n倍,则pH>b-n(b-n>7)
A.①② C.③④
提示:不一样多。因为NaOH为强碱,稀释时c(OH-)与溶 液体积成反比,即稀释10倍就可以使pH从13变为12;而 NH3·H2O为弱碱,在稀释时,随着水的加入,不仅使c(OH-) 减小,而且影响氨水的电离平衡,从而使c(OH-)不是成 倍数地减少,即氨水pH从13变为12,要稀释10倍以上。
(6)常温下,将pH=5的盐酸加水稀释1 000倍后,pH=8,对 吗? 提示:不对。因为酸溶液pH<7,纯水呈中性,向酸中无论 加多少水也不可能变成碱性溶液,故pH=5的盐酸加水稀 释时,只能趋近于中性,不能成为碱性,pH会无限接近于 7。
提示:pH=1,c(H+)=0.1 mol·L-1,c(H2SO4)= 0.05 mol·L-1。pH=12,c(H+)=1×10-12 mol·L-1,
c(OH-) =
KW c(H+)
111100- 1142
=1×10-2mol·L-1,故氢氧化
钡溶液的浓度是5×10-3mol·L-1。
(2)25 ℃某溶液由水电离出的c(H+)=1×10-12mol·L-1, 请探究该溶液的pH可能为多少?
pH=_-_l_g_1_=_0_。
【规律总结】
2.强碱溶液混合: 在25℃时,计算下列碱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 (1)1 L 0.005 mol·L-1NaOH溶液与0.015 mol·L-1

选修4人教版 2019——2020学年 高二化学期末考试考前训练(100分)( 含答案)

选修4人教版  2019——2020学年 高二化学期末考试考前训练(100分)( 含答案)

高二化学期末考试模拟题(100分)(选修4人教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20届北京海淀高三期中)下列做法的目的与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无关..的是A.牛奶在冰箱里保存B.向玻璃中加入氧化铅C.高炉炼铁前先将铁矿石粉碎D.在糕点包装内放置小包除氧剂答案:B2.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

若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电流由d到c;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

b、d相连时,b上有大量气泡产生,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a>b>c>d B.a>c>d>bC.c>a>b>d D.b>d>c>a答案 B3.(2020届北京海淀高三期中)在一氧化碳变换反应CO + H 2O CO2 + H2中,有关反应条件改变使反应速率增大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A.使用催化剂,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几率增加B.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几率增加C.增大压强,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有效碰撞几率增加D.增大c(CO),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几率增加答案:D4. (2019年北京顺义)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原电池装置,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电极Ⅰ上发生还原反应,作原电池的负极B.电极Ⅱ的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C.该原电池的总反应:2Fe3++Cu===Cu2++2Fe2+D.盐桥中装有含氯化钾的琼胶,其作用是传递电子答案 C5..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将Ca(ClO)2、Na2SO3、FeCl3溶液蒸干均得不到原溶液B .保存氯化亚铁溶液时,在溶液中放少量铁粉,以防止Fe 2+水解C .室温下,向0.1mol·L -1的CH 3COOH 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液显碱性的物质,CH 3COOH 的电离程度一定增大D .NaCl 溶液和CH 3COONH 4溶液均显中性,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答案 A6.利用含碳化合物合成燃料是解决能源危机的重要方法,已知CO(g)+2H 2(g)CH 3OH(g)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曲线Ⅰ和曲线Ⅱ分别表示不使用催化剂和使用催化剂的两种情况。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全套课后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全套课后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1.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1课时练习1.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A.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B.会产生新的物质C.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D.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解析】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表现为有新物质生成,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而化学变化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在反应前后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故C项错误。

【答案】 C2.下列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的是( )A.二氧化碳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B.碳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C.碳酸钙受热分解D.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解析】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应该是放热反应。

【答案】 D3.将铁粉和硫粉混合后加热,待反应一发生即停止加热,反应仍可持续进行,直至反应完全,生成了新物质硫化亚铁。

该现象说明( )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B.该反应是放热反应C.铁粉和硫粉在常温下容易发生反应D.生成物硫化亚铁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铁粉和硫粉的总能量【解析】铁粉和硫粉混合,停止加热后,反应仍可持续进行,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即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答案】 B4.下列图示变化为吸热反应的是( )【解析】 选项B 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浓H 2SO 4溶于水放出热量,但不属于化学反应;Zn 与稀盐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答案】 A5.已知反应X +Y===M +N 为吸热反应,对这个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X 的能量一定低于M 的能量,Y 的能量一定低于N 的能量B .因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一定要加热反应才能进行C .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D .X 和Y 的总能量一定低于M 和N 的总能量【解析】 已知X +Y===M +N ΔH >0,说明X 与Y 的总能量低于M 与N 的总能量,A 错误,D 正确;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C 错误;吸热反应有的不需要加热也可进行,如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搅拌即可反应,B 错误。

人教版2019-2020年第二学期化学选修4跟踪训练:3.2 第二课时 《pH的计算》【答案+解

人教版2019-2020年第二学期化学选修4跟踪训练:3.2   第二课时 《pH的计算》【答案+解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人教版化学选修4:——《pH的计算》跟踪训练1.浓度均为0.10 mol/L、体积均为V0的MOH和ROH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V,pH随lg VV0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MOH的碱性强于ROH的碱性B.ROH的电离程度:b点大于a点C.若两溶液无限稀释,则它们的c(OH-)相等D.当lg VV0=2时,若两溶液同时升高温度,则c(M+)c(R+)增大解析:由图可知MOH溶液稀释104倍时pH改变了4个单位,而ROH溶液稀释104倍时pH改变小于4个单位,所以MOH是强碱,ROH 是弱碱,A项正确;加水稀释促进电离,ROH的电离程度:b点大于a 点,B项正确;若两溶液无限稀释,则两溶液接近中性,二者氢氧根离子浓度相等,C项正确;当稀释100倍时,同时加热,MOH中c(M+)不变,加热促进ROH电离,c(R+)增大,c(M+)c(R+)减小,D项错误。

答案:D2.(双选)在常温下,下列各组溶液的c(H+)一定等于1×10-7mol/L的是( )A.pH=2和pH=12的两种溶液以等体积混合B.0.05 mol/L H2SO4与0.10 mol/L NaOH溶液以等体积混合C.将pH=5的CH3COOH溶液稀释100倍D.pH=1的H2SO4与0.05 mol/L 的Ba(OH)2溶液以等体积混合解析:A中pH=2的强酸与pH=12的强碱以等体积混合时,酸提供的H+的物质的量(10-2V mol)等于碱提供的OH-的物质的量[(10-14/10-12)V mol],pH=2的弱酸与pH=12的强碱以等体积混合,酸的浓度必很大,反应中酸过量,最后溶液呈酸性,所以A项不一定正确;B项是强碱和强酸,如两溶液体积各V L,则n(H+)=0.05 mol/L×2×V L,n(OH-)=0.10 mol/L×V L,B项正确;C中pH=5的弱酸,稀释100倍,由于在稀释过程中,电离程度增大,c(H+)下降不到1/100,C项错误;D项为强酸与强碱等体积混合,c(H+)=c(OH-),pH=7,D项正确。

2019_2020学年高中化学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3第2课时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和应用课件新人教版选修4

2019_2020学年高中化学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3第2课时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和应用课件新人教版选修4

2.在 Al3++3H2O Al(OH)3+3H+的平衡体系中,要使平衡 向水解方向移动,且使溶液的 pH 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加热
B.通入 HCl 气体
C.加入适量的 Na2CO3 D.加固体 AlCl3 解析:选 C。盐类的水解存在平衡状态,当条件发生变化时,
平衡可能发生移动,状态发生改变。A、C、D 都可促使水解平
中,铵根离子浓度相同
(5)0.1 mol·L-1 的 Na2CO3 溶液与 1 mol·L-1 的 Na2CO3 溶液相比,前者水解程度大,碱 性强
答案:(1)√ (2)× 醋酸钠溶液呈碱性,加水稀释 c(OH-)减小, c(H+)增大 (3)√ (4)× 铵根离子浓度不同,后者小 (5)× 前者浓度小,水解程度大,但水解产生的 c(OH-)小, 碱性弱
(3)判断加热浓缩某些盐溶液的产物 如加热浓缩 FeCl3 溶液,FeCl3 水解生成 Fe(OH)3 和 HCl,由于 盐酸 易挥发 ,使水解平衡 向右 移动,蒸干后得到的物 质为 Fe(OH)3 。 (4)制备胶体 将饱和 FeCl3 溶液滴入沸水中因水解而得到红褐色 Fe(OH)3 胶 体。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阐释错
因或列举反例。
语句描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阐释错因或列举 正误
反例
(1)热的纯碱溶液去污效果好
(2)醋酸钠溶液加水稀释时溶液中所
有离子的浓度都降低
语句描述
阐释错因或 正误
列举反例
(3)铝盐可用于净水,是因为铝离子水解产
生的胶体具有吸附性
(4)同浓度的氯化铵溶液和碳酸氢铵溶液
(3)酸碱性:向盐溶液中加入酸,能抑制阳离子水解,促进阴离 子水解;向盐溶液中加入碱,能抑制阴离子水解,促进阳离子 水解。 (4)加入可水解的盐:同性抑制,异性促进。 以 NH4Cl(NH4++H2O NH3·H2O+H+)为例填写如下表格: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4)+第2章+章末综合测评2+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4)+第2章+章末综合测评2+Word版含解析

高考化学章末综合测评(二)(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熵增大的反应一定是自发反应B.焓增大的反应一定是自发反应C.熵、焓都为正值的反应是自发反应D.ΔH-TΔS<0的反应一定是自发反应【解析】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须用复合判据ΔH-TΔS<0。

【答案】 D2.对于可逆反应4NH3+5O24NO+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单位时间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1.5x mol H2O,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达到平衡状态后,NH3、O2、NO 、H2O(g)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5∶4∶6 C.达到平衡状态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反应速率增大D.达到平衡时,5v正(O2)=4v逆(NO)【解析】若单位时间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1.5x mol H2O,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正确;达到平衡状态后,NH3、O2、NO 、H2O(g)的物质的量不变,比值不一定为4∶5∶4∶6,B错误;达到平衡状态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各物质的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C错误;达到平衡时,4v正(O2)=5v逆(NO),D错误。

【答案】 A3.反应CO+H2O(g)CO2+H2在800 ℃达到平衡时,分别改变下列条件,K值发生变化的()A.将压强减小至原来的一半B.将反应温度升高100 ℃C.添加催化剂D.增大水蒸气的浓度【解析】化学平衡常数K只受温度影响。

【答案】 B4.某可逆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则温度对此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影响的曲线(如图所示)中,正确的是()【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可逆反应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

速率曲线交叉点即平衡状态,由于这个可逆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加快的幅度大于正反应速率加快的幅度,故正确答案为B项。

【答案】 B5.下列说法中可以充分说明反应:P(g)+Q(g)R(g)+S(g),在该温度下已达平衡状态的是()A.反应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B.P和S的生成速率相等C.反应容器内P、Q、R、S四者共存D.反应容器内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而变化【解析】该反应前后为气体计量数相等的反应,故容器内压强气体物质的量不变,故不选A、D两项;B项,P和S的生成速率相等,说明v正=v逆;C项,可逆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一定共存,不能说明达到平衡,故C项不选。

2019-2020年第二学期人教版化学选修4课时同步训练:3.2 第二课时 《酸碱中和滴定》【答案

2019-2020年第二学期人教版化学选修4课时同步训练:3.2  第二课时 《酸碱中和滴定》【答案

人教版化学选修4:——《酸碱中和滴定》课时跟踪训练1.用0.102 6 mol·L-1的盐酸滴定25.00 mL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达终点时,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所示,正确的读数为( )A.22.30 mL B.22.35 mLC.23.65 mL D.23.70 mL解析:选B 题图中液面在22~23 mL之间,分刻度有10个,因而每刻度是0.10 mL,液体的凹面读数约为22.35 mL,B项正确。

2.下列关于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滴定管下端连有橡皮管的为酸式滴定管B.滴定时,左手操作锥形瓶,右手操作滴定管活塞C.滴定前应首先排出尖嘴部分的气泡D.滴定过程中眼睛应注视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解析:选C A项,滴定管下端连有橡皮管的是碱式滴定管,错误;B项,应该右手操作锥形瓶,错误;D项,滴定过程中,视线应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错误。

3.有一支50 mL的酸式滴定管,其中盛有溶液,液面恰好在10 mL刻线处,把管中的溶液全部排出盛接在量筒中,量筒内溶液体积是( )A.大于40 mL B.小于40 mLC.等于40 mL D.10 mL解析:选A 因该滴定管50 mL刻度线以下还有液体,因此管中的溶液全部排出盛接在量筒中,量筒内溶液体积将大于50 mL-10 mL =40 mL。

4.某同学取20.00 mL 0.50 mol·L-1 NaOH溶液,恰好将未知浓度的H2SO4溶液20.00 mL滴定至终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不需要指示剂B.用量筒量取上述硫酸的体积C.H2SO4的浓度为1.00 mol·L-1D.参加反应的H+和OH-的物质的量相等解析:选D 酸碱中和滴定需要指示剂,A项错误;量筒的精确度为0.1 mL,应用酸式滴定管量取20.00 mL硫酸,B项错误;n(H2SO4)=n(H+)×12=n(NaOH)×12=5×10-3 mol,c(H2SO4)=0.25 mol·L-1,C项错误;恰好完全反应时,n(H+)=n(OH-),D项正确。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全套课后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全套课后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1.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1课时练习1.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A.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B.会产生新的物质C.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D.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解析】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表现为有新物质生成,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而化学变化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在反应前后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故C项错误。

【答案】 C2.下列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的是( )A.二氧化碳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B.碳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C.碳酸钙受热分解D.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解析】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应该是放热反应。

【答案】 D3.将铁粉和硫粉混合后加热,待反应一发生即停止加热,反应仍可持续进行,直至反应完全,生成了新物质硫化亚铁。

该现象说明( )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B.该反应是放热反应C.铁粉和硫粉在常温下容易发生反应D.生成物硫化亚铁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铁粉和硫粉的总能量【解析】铁粉和硫粉混合,停止加热后,反应仍可持续进行,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即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答案】 B4.下列图示变化为吸热反应的是( )【解析】 选项B 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浓H 2SO 4溶于水放出热量,但不属于化学反应;Zn 与稀盐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答案】 A5.已知反应X +Y===M +N 为吸热反应,对这个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X 的能量一定低于M 的能量,Y 的能量一定低于N 的能量B .因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一定要加热反应才能进行C .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D .X 和Y 的总能量一定低于M 和N 的总能量【解析】 已知X +Y===M +N ΔH >0,说明X 与Y 的总能量低于M 与N 的总能量,A 错误,D 正确;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C 错误;吸热反应有的不需要加热也可进行,如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搅拌即可反应,B 错误。

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4:第4章 第3节 第1课时 电解原理 同步练习(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4:第4章 第3节 第1课时 电解原理 同步练习(答案)

第1课时电解原理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1.(2017天津理综,3)下列能量转化过程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硅太阳能电池工作时,光能转化成电能B.锂离子电池放电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C.电解质溶液导电时,电能转化成化学能D.葡萄糖为人类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时,化学能转化成热能解析 B项、C项属于电化学反应,一定有电子转移,一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项营养物质为人类提供能量的过程,是被O2氧化的过程,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A项光能转化成电能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故选A。

答案 A2.关于原电池、电解池的电极名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原电池中失去电子的一极为负极B.电解池中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的一极为阴极C.原电池中相对活泼的一极为正极D.电解池中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为阳极解析根据原电池原理可知,原电池中相对活泼的一极为负极。

答案 C3.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溶液一段时间后再加入一定量的某种物质(方括号内物质),能够使溶液恢复到原来的成分和浓度的是( )A.AgNO3[AgNO3]B.NaOH[H2O]C.KCl[KCl]D.CuSO4[Cu(OH)2]答案 B4.用惰性电极电解某溶液时,发现两极只有H2和O2生成,则电解一段时间后,下列有关该溶液(与电解前同温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该溶液的pH可能增大②该溶液的pH可能减小③该溶液的pH可能不变④该溶液的浓度可能增大⑤该溶液的浓度可能不变⑥该溶液的浓度可能减小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⑥答案 C5.如下图所示,甲池的总反应式为N2H4+O2N2+2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池中负极上发生的反应为N2H4-4e–N2+4H+B.乙池中石墨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4OH–-4e–2H2O+O2↑C.甲池溶液pH增大,乙池溶液pH减小D.甲池中每消耗0.1 mol N2H4乙池电极上则会析出6.4 g固体解析分析题图知甲是燃料电池,乙是电解池,甲池中电解质溶液为氢氧化钾溶液,则负极不可能生成H+,应该是N2H4-4e–+4OH–N2+4H2O,A项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2课时 pH的计算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1.酸碱恰好完全中和时( )A.酸与碱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B.溶液呈中性C.酸与碱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H+与碱所能提供的OH-的物质的量相等,酸所能提供的H+与碱所能提供的OH-的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95 ℃时纯水的pH<7,说明加热可使水呈酸性B.pH=3的醋酸溶液,稀释到体积为原溶液的10倍后pH=4C.0.2 mol·L-1的盐酸与等体积水混合后,pH=160 ℃时,水的pH相等,水的电离程度增大,c(H+)增大,pH减小,但水仍呈中性,A项错误;醋酸是弱酸,稀释到体10倍,3<pH<4,B项错误;pH(25 ℃)>pH(60 ℃),D项错误。

,pH最大的是( )A.pH=11的烧碱溶液稀释到原体积的1 000倍B.pH=11的氨水稀释到原体积的1 000倍C.pH=4的醋酸和pH=10的烧碱溶液等体积混合的盐酸稀释到原体积的1 000倍的烧碱溶液稀释到原体积的1 000倍后,pH=8;pH=11的氨水稀释到原体积的1 000倍后,由,pH>8;pH=4的醋酸和pH=10的烧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醋酸过量,溶液呈酸性,的盐酸稀释到原体积的1 000倍后,pH接近7但小于7;所以B的pH最大。

4.25 ℃时,向V mL pH=a的盐酸中,滴加pH=b的NaOH溶液10V mL时,溶液中的Cl-和Na+的物质的量相等,则a+b的值是( )A.13B.14D.不能确定HCl+NaOH NaCl+H2O知,当Cl-和Na+的物质的量相等时,HCl和NaOH完全反应,即盐酸(H+)等于NaOH中的n(OH-),则10-a·V=10-14+b·10V,则a+b=13。

5.25 ℃时,将某强酸和某强碱溶液按1∶100的体积比混合后,溶液恰好呈中性,则混合前此强酸和强碱的pH之和为( )B.13C.14D.151∶100的体积比混合恰好呈中性,则说明酸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等于碱溶100倍,故pH和为12,选A。

℃时,关于下列溶液混合后溶液pH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pH=10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的pH约为11B.pH=5的盐酸稀释到体积为原溶液的1 000倍,溶液的pH=8C.pH=2的H2SO4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液pH=7的氨水与pH=2的HCl 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液pH=7项,c (OH -)混合= mol·L -1≈5.0×10-3 mol·L -1,c (H +)混合= mol·L -1=2×10-12 mol·L -1,10-4+10-221.0×10-145.0×10-3-12)=12-lg 2=11.7,A 项不正确;B 项,pH=5的稀盐酸稀释后溶液不会呈碱性,B 项不正确;D 项,NH 3·H 2O 为弱电解质,则pH=12的氨水与pH=2的HCl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碱性,D 项不正pH 为1的硝酸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溶液1 mL 稀释至100 mL 后,pH 小于3B.向该溶液中加入等体积、pH 为13的氢氧化钡溶液恰好完全中和C.该溶液中硝酸电离出的c (H +)与水电离出的c (H +)的比值为10-12c (H +)是pH 为3的硝酸中水电离出的c (H +)的100倍100倍后pH 增大2个单位,A 项错误。

B 项,pH(强酸)+pH(强碱),正确。

pH 为1的硝酸中水电离出的c (H +)为10-13 mol·L -1,C 项中两者之=1012,不正确。

pH 为3的硝酸中水电离出的c (H +)为10-11 mol·L -1,=10-2,D 项错误。

10-110-1310-1310-11,pH=a 和pH=b 的两种NaOH 溶液,已知b=a +2,将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 接近于( )A.a -lg2B.b -lg2D.b +lg2a 的NaOH 溶液,c (H +)=10-a mol·L -1,c (OH -)=10a -14 mol·L -1;pH=b 的NaOH 溶液,c (H +)=10-bmol·L -1,c (OH -)=10b -14 mol·L -1;而溶液等体积混合后:c (OH -)=,由于10a -14mol ·L -1×1 L +10b -14mol ·L -1×1 L2 L 所以c (OH -)≈5×10b -15 mol·L -1;则c (H +)=2×10-b mol·L -1,所以pH=b -lg2,故答案选B 。

的A 、B 两种酸溶液各1 mL,分别加水稀释到1 000 mL,其中pH 与溶液体积V 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 、B 两种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B.稀释后,A 酸溶液的酸性比B 酸溶液的酸性强C.a =5时,A 是强酸,B 是弱酸:5>a >2pH 增大程度不同,说明两种酸的酸性强弱不同,故pH=2,A 项错误;由图知,稀释后A 溶液的pH 大于B 溶液的pH,则A 中c (H +)小于B 中c (H +),此时A 酸溶液的酸性比B 酸溶液的弱,B 项错误;a =5时表明,pH=2的A 酸溶液稀释到1 000 mL,pH 增加3,故A 一定是强酸,pH=2的B 酸溶液稀释到1 000 mL,pH<5,说明B 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则B 是弱酸,C 项正确;若A 、B 都是弱酸,稀释到1 000 mL 后,A 、B 两溶液pH 均要增大,3,有5>a >2,若A 是强酸,则a =5,D 项错误。

,有pH 为12的NaOH 溶液10 mL,若将溶液分成两等份,其中一份加入水,另一份加入pH=10的NaOH 溶液,最终均将其溶液的pH 变为11,则加入水与NaOH 溶液的体积比为 。

(2)若向10 mL pH 为12的NaOH 溶液中加入pH=2的任意一元酸HR 溶液V mL,最终也将溶液的pH 变为11,则V 的取值范围是 。

(设溶液的体积可以直接相加;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设加入水的体积为V 水,pH=1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V 碱,由题意得:=10-3 mol·L -1,解得:V 水=45 mL 。

10-2mol ·L -1×5 mL5 mL +V 水=10-3 mol·L -1,10-2mol ·L -1×5 mL +10-4mol ·L -1×V 碱5 mL +V 碱解得V 碱=50 mL,。

V 水V 碱=45 mL 50 mL=910(2)若HR 为强酸,由题意得:=10-3 mol·L -1,10-2mol ·L -1×10 mL -10-2mol ·L -1×VmL 10 mL +VmL 解得:V =8.2 mL 。

HR 为弱酸,弱酸电离的氢离子较少,故体积小于8.2 mL,综上得V ≤8.2 mL 。

∶10 (2)V ≤8.2 mL能力提升11.浓度均为0.10 mol·L -1、体积均为V 0的MOH 和ROH 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V ,pH 随lg 的V V 0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MOH 的碱性强于ROH 的碱性B.ROH 的电离程度:b 点大于a 点C.若两溶液无限稀释,则它们的c (OH -)相等=2时,若两溶液同时升高温度,则增大V V 0c (M +)c (R +)MOH 是强碱,而ROH 为弱碱,A 项正确;B 项,ROH 是弱碱,加水稀释时,电,正确;C 项,若两溶液无限稀释,溶液pH 最终无限接近于7,它们的c (OH -)相等,正确;D 项,当lg =2时,两溶液同时升高温度,由于ROH 是弱碱,溶液中c (R +)增大,c (M +)不变,则减小,错误。

V V 0c (M +)c (R +)t ℃时,某溶液中c (H +)=10-a mol·L -1,c (OH -)=10-b mol·L -1,已知a+b=12,则t 25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常温下,向某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pH=x 的盐酸,测得混合溶液的部分pH 如下表所示:序号氢氧化钡溶液的体积/mL 盐酸的体积/mL 溶液的pH ①22.000.0012②22.0018.0011③22.0022.007x = 。

Ba(OH)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3)常温下,向100 mL pH=2的硫酸与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300 mL 上述Ba(OH)2溶液,沉淀正好达最大量,此时溶液的pH 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混合溶液中硫酸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由于a+b =12<14,所以该温度大于25 ℃。

(2)根据①得Ba(OH)2溶液中c (OH -)=10-2 mol·L -1,所以根据③得c (HCl)=10-2 mol·L -1,所以x =2,c [Ba(OH)2]==5×10-3 mol·L -1。

(3)n (OH -)=0.3 10-2mol ·L -12L×10-2 mol·L -1=3×10-3 mol,而n (H +)=10-3 mol,所以OH -剩余,pH 大于7,n (H 2SO 4)==5×10-4 mol 。

n (Na 2SO 4)=0.3 L×5×10-3 mol·L -1-5×10-4 mol=10-3 mol,c (Na 2SO 4)=0.1 L ×10-2mol ·L -12=0.01 mol·L -1。

10-3mol01L大于 (2)2 5×10-3 mol·L -1 (3)大于 0.01 mol·L -113.25 ℃时,若体积为V a 、pH=a 的某一元强酸与体积为V b 、pH=b 的某一元强碱混合,恰好中和,且已知V a <V b 和a=0.5b 。

请填空:(1)a 值可否等于3? (填“可”或“否”),其理由是 ;(2)a 值可否等于5? (填“可”或“否”),其理由是 ;的取值范围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