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七章 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_17
人教版八下地理第七章第一节《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下地理第七章第一节《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2bdab34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3e.png)
第一节《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识别该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
2.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
3.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南方地区的农业特点。
4.了解农业的发展要因地制宜,热爱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主要的农作物和影响因素。
难点:南方地区不同地形区主要的地理差异。
三、教学过程(一)导——导入部分学生观看南方地区景观视频(激趣导入,让学生们更直观地了解南方地区的景观和植被)师:同学们,我们刚才看到的景观位于四大地理区域的什么区域?(有目的性地提问,引出课题)生:南方地区。
师:我们看到的景观与我们学过的北方地区相同吗?生:不同。
师:对,这里河湖众多,山清水秀,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南方地区,来了解这个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二)学——自主学习师:同学们知道要学习一个地理区域首先要了解它的地理位置,我们来看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
(找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并指出具体的位置,以及关键点,可以锻炼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读图指图的能力)1.南方地区位置:南方地区位于南、高原以东,东临海和海,南临海。
师:我们了解了南方地区的位置,一起来看一看南方地区有哪些地形区?(找同学到讲台指出ABCD字母分别代表的地形区,并对比北方地区以及东西部的差异)2.南方地区地形: 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西部为盆地和高原,东部为平原和丘陵。
师:学习了位置和地形,接下来我们要了解的是南方地区的气候(教师出示幻灯片,展示南方地区的气温曲线图和降水分布图,以及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图)通过分析让学生给出答案。
(培养学生们的分析问题的能力)3.南方地区的气候: 南方地区属于气候类型,夏季、冬季是本区气候的主要特征。
师:对比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冷湿,我们能不能用两个字总结下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
(对比之前的学习,总结知识点,掌握更牢固)生:湿热。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南方地区7.1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南方地区7.1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e174c867e21af45b207a83a.png)
拓展应用
1.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列举南方地区的一些主要食材,并解释南方地区食材丰富的原因。
2.莲藕、椰子、竹笋是南方地区三种常见食材。根据下面的资料,在图中完成这三种食材与其主要分布区的连线,并解释原因。
师生互动:(1)莲藕:莲的根茎,横生在湖塘的浅滩的淤泥中——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河湖密布。
(2)椰子:椰子的树的果实,盛产于热带的滨海地区——海南岛,气候湿润,多风,适宜椰树生长。
(3)竹笋:竹的幼芽、嫩茎,多分布在温暖湿润、地势相对较高的地区——东南丘陵多低山丘陵,适合竹子生长
让学生体会学有所用,锻炼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的兴趣,学会学习生活中的知识
课堂达标
1.下列关于南方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有( )
(4)出示图片——元阳的丘陵、桂林山水、鄂中地区的平原等地形,引导学生进一步感知南方地形的复杂。
2.二探河流
出示南方地区河湖图,提出问题引导探讨:
(1)读图,找出南方地区主要的河流:长江、汉江、湘江、赣江、珠江、淮河等。
主要的湖泊:鄱阳湖、洞庭湖、太湖等。
(2)总结归纳南方地区的河湖特点。
3.趣味问题解答: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古人总结的这一句诗句有没有科学依据,为什么?
追问:你还知道南方地区有哪些类型的土壤?
6.开展活动——合作交流(一):
(1)在南方地形图上标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
(2)从海拔、范围大小、完整性等方面,比较四大地形区的地形特征。
7.活动——合作交流(二):请从地形影响的角度,解释下列现象:①冬季,四川盆地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温暖。②西双版纳地区不受寒潮的影响,而广州确受寒潮的影响。
适当补充材料,拓展学生的视野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_29(20200512153636)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_29(20200512153636)](https://img.taocdn.com/s3/m/c912eef9a98271fe910ef9af.png)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目标:1、查阅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地图,找出南方地区的范围,简单评价南方地区的位置。
2、分析地图及资料,掌握南方地区的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理解内部差异的主要成因,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
3、了解南方地区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不利自然条件和主要农作物,理解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教学重点: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特征;农作物的分布和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南方地区不同地形区主要的地理差异及气候与地形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本节课的教学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导入:播放有关南方的歌曲,感受江南水乡的美,让我们共同来见证不同人眼中南方的美。
出示图片(1)文人、画家笔下的南方(2)摄影者、食客眼中的南方。
通过歌词与图片我们领略了南方优美的自然风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南方地区来学习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板书:第七章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1.出示学习目标2请同学们自读教材44——46页有关气候湿热的红土地这一部分内容,读图7.3南方地区的地形图分析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分析南方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生: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黄海、东海和南海。
板书: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1.位置、范围3.读图7.3分析南方地区主要地形组成及地形特点。
生: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西部以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平原、低山、丘陵,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
板书:2、地形过渡:南方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形条件对当地的气候又会产生哪些影响呢?4.合作探究读图7.3分析南方地区所处纬度范围及所属温度带、干湿区,通过该区域的气候类型分布图,找出该区主要气候类型,通过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分析南方地区主要气候特点及气候湿热的原因。
7.1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7.1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ceba6d4b35eefdc8d33362.png)
第六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一、课标课程内容标准●在地图上指出南方地区的范围。
●运用地图简要评价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
●在地形图上识别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地形特征。
●运用地图和气候统计图表归纳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
●举例说明南方地区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运用资料比较南方地区内的主要地理差异。
●用事实说明南方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课程具体目标:1.通过地图对南方地区进行定位,指出南方地区的位置与范围。
2.运用图文资料分析归纳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农业特点。
3.运用资料比较分析南方地区内的主要地理差异。
3.运用实例分析说明农业生产与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
二、重点、难点1.教材的重、难点重点: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特点。
难点:自然条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教学的重难点重点:运用图文资料分析归纳南方地区地形、气候、土壤、植被等自然特征和农业生产特点。
难点:运用实例分析说明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学情分析(一)预测本班级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1、南方地区的位置与范围:95%学生能够掌握。
2 、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农业特点:85%学生能够掌握。
3 、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60%学生能够掌握。
(二)普遍性问题:分析说明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四、教学目标1.通过读图描图指出我国南方地区的位置与范围。
2.运用图文资料分析归纳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流、土壤等自然特征,比较南方地区内部的气候差异,说明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3.运用北方地区农作物和农产品分布分析说明南方地区的农业特点。
4.运用南方农产品分布图,说出水田的分布地区,通过联系地形、气候条件来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五、教学过程设计【构建动场】展示南方地图的景观图片,直观感受区域特色。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二月江南花满枝 ,他乡寒食远堪悲.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八年级地理下册7.1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7.1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a421518bcd126fff6050b02.png)
第1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农作物。
2.了解南方地区的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3.认识到自然环境对日常饮食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材料和图片,培养学生提炼有效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表述事物现象和阐述本质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2.认识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3.让学生关心我国的基本国情,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南方地区的“山清水秀”、“鱼米之乡”。
2.了解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农业等方面的知识。
教学难点
紫色盆地与红壤丘陵的形成。
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多媒体。
2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由“山清水秀”、“鱼米之乡”图片导入
二、新课讲授
(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1.南国风光
2.南方地区的地理范围
3.南方地区的地形
4.南方地区的气候
(二)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1.南方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1)有利条件
(2)不同的地形区的水田规模
2.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南方地区的一些自然特征,知道南方地区的范围、气候、土壤等知识,还学习了南方地区农作物的相关知识。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60501ade53a580216fcfe40.png)
第 1 页 共 7 页第一节 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知识与能力 查阅中国四大区域地图,找出南方地区的范围。
简单评价南方地区的位置;分析地图及资料,掌握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及内部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探究南方地区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理解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地图,查找南方地区的边界线,描述并评价南方地区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运用地图和资料,确定南方地区的地形组成,分析内部差异与区域发展特点;运用气候统计图表归纳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通过景观图欣赏,感受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通过阅读物产分布图,了解自然条件对水田农业生产的影响;列举实例,说明南方地区丰富的物产,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了解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要素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的基础上,树立因地制宜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农作物的分布和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南方地区不同地形区主要的地理差异。
南方地区的气候与地形对农业的影响。
2.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不同人眼中的南方地区文人、画家笔下的南方:摄影者、食客眼中的南方:【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带领学生欣赏南方地区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对南方地区的感性认识。
承转:我们面前的“南方”也就是我们的学习任务:一桌知识与技能的“大餐”,学会读图分析和感悟生活。
【讲授新课】一、描述位置做评价: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范围第2 页 共 7 页学生指图描述本区的相对位置和海陆位置;在描述边界线的基础上,描述南方地区的范围。
预设答案:南方地区大致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东海和南海。
二、读图、查找定位置:认识南方地区主要的地理事物,熟悉其空间分布1.找出边界:秦岭、淮河、青藏高原。
标注海洋和河流:东海、南海、长江、珠江。
2.查找地形区: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查找山脉:横断山脉、巫山、雪峰山、武夷山、南岭、台湾山脉。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ab16ca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60.png)
⼈教版⼋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节⾃然特征与农业教案第⼀节⾃然特征与农业教材分析
这部分知识是在秦岭—淮河⼀线和北⽅地区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步学习南⽅地区的区域特征。
南⽅地区是我国四⼤地理区域的⼀个重要地理分区,教材选取了南⽅地区的⼀些突出特征进⾏学习,主要包括两部分:第⼀部分,南⽅地区⾃然景观的基本特征,第⼆部分,南⽅地区的农业⽣产特征以及⼈们的⽣活。
本节主要针对南⽅地区位置及⾃然环境的学习,教材中⾮常简练地介绍了南⽅地区⾃然景观的基本特征,地形为平原、盆地与⾼原、丘陵交错分布,东西差异明显。
平原地区河湖众多,⽔⽹纵横,具有典型的江南⽔乡特⾊,是重要的农业⽣产基地。
⼭地、丘陵区植被茂盛,郁郁葱葱,景⾊秀丽,是重要的林业⽣产基地。
教材同时增加了⼀些阅读材料,加⼤了各种图和活动题的分量,减少了识记内容,降低了难度要求,给教学留有较多空间。
学情分析
对南⽅地区的⽓温、降⽔、地形、河湖、植被、农业⽣产等内容,在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中有所涉及,学⽣们已经⽐较熟悉。
来⾃于⽣活经验、⽹络电视的零散信息也使学⽣对本区的⾃然环境并不陌⽣。
这都是学习本节内容的有利条件,应好好加以利⽤。
另外还要充分利⽤教材丰富的图⽂资料,引导学⽣们进⾏分析、⽐较、总结,形成对南⽅地区⾃然环境的正确认识。
教学⽬标
(续表)。
八年级地理下册7.1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7.1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ffe8dc91eb91a37f0115c67.png)
3.河流湖泊—长江为我国最大的河流(长度和流量)、珠江是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湖泊、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
讨论南方地区区域内的自然差异
地形自东向西、气候自南向北
二.人文特征
1.农业,南方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就决定了南方地区的农业---水稻、茶叶、柑橘、香蕉、油菜、棉花等。
我们所划分出的区域是:两个区域间差异性较强,区域内则具有更多的共同性。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南方地区的这些特点。
板书:第一节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农业
[讲授新课]
首先回顾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一.地理位置
1.海陆位置—季风显著
2.纬度位置—热带与亚热带
二.自然特征
1.地形特征--南方地区: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教
学
目
标
知识
与
技能
1.了解我国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的特征。
2.了解南方地区的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的特征。
3.了解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的特征。
过程
与
方法
1.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2.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发展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
板 书设 计
一.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
1.海陆位置
2.纬度位置
二.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1.地形特征
2.气候特征
3.河流湖泊
三.人文特征
1.以水田为主的水田农业
2.饮食、交通、风俗等。
作业布置
46页活动习题
《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5bc62d551810a6f4248618.png)
《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授课年级:初二(八年级)课题: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授课时间:45分钟课型:新课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描述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
2.掌握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通过分析南方地区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的主要成因,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
3.了解南方地区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不利自然条件和主要农作物,理解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
【过程与方法】1.运用南方地区的地形图,找出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在图7.3中找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东南丘陵的位置,说出它们的地形、气候、植被、土壤等自然特征。
3.通过了解发展南方水田农业的条件,揭示区域自然条件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1.欣赏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2.培养正确的人地观念,增强人们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利用自然的积极情感。
3.思考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的辩证关系。
二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基本掌握学习地理知识的一般方法,在学习这一节内容时,主要以关于江南的话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开始本节课的学习;通过读图、分析图,培养学生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分组探究、合作交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读图说出南方地区的范围。
2.读图比较南方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的分布。
【教学难点】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承接上一章北方地区,出示南方地区的图片,给学生以感性认识。
承转:前一章我们领略北方的白雪风光,今天我们将走进南方水乡。
播放短片《南方地区概况》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一、自然特征:教师:引导学生从上图中找出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南方地区。
学生:指图说出南方地区。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92566f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51.png)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包括气候、地形、水文等。
2. 让学生了解南方地区的农业特点,包括作物种植、养殖业等。
3. 培养学生对南方地区的认识和了解,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气候、地形、水文。
2. 南方地区的农业特点:作物种植、养殖业。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特点。
2. 教学难点: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特点。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成功案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特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气候、地形、水文,让学生了解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
3. 讲解南方地区的农业特点:作物种植、养殖业,让学生了解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
4. 分析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气候、地形、水文等,让学生了解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5. 案例分析:选取南方地区的典型农业成功案例,让学生分析其成功的原因。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特点。
8.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课后调查自己家乡的农业特点,并进行总结。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南方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特点的理解程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南方地区农业发展案例分析的能力,以及是否能提出合理的观点。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对南方地区农业发展影响因素的认识。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南方地区农业实地考察,加深对当地农业特点的理解。
2. 邀请南方地区的农业专家进行讲座,分享农业发展的经验和挑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 7.1南方地区 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 7.1南方地区 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11bc9e701f69e31433294b7.png)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目标1.能依图描述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了解四大地形区的地形特征,认识地形的复杂性。
识记主要河湖。
2.阅读图文资料,知道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
3.了解本区优越的气候条件与农林果产的关系、主要农产品以及南方人民的学生活情况。
教学重难点重点:1.南方地区的范围、地形特点、气候特点2.南方地区的农业特色和主要农产品。
难点:认识四大地形区的特点,分析与之相适应的气候、农业学生产和居民学生活情况。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南方地区的景观图片、挂图学生:复习上册课本我国的地形、气候和农业的知识课时划分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媒体展示桂林山水、南方地区的茶园、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田、都江堰图片):依据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把我国划分成四大地理区域,大家还记得是哪四大地理区域吗?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教师:这几幅图片反映的是哪个区域的景观?学生:南方地区。
教师:南方地区山清水秀,河湖众多,稻田成片,渔业发达,和咱们北方地区的景观大不相同。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一起都进南方地区。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节自然环境。
二、推进新课教师(出示教学目标)请大家齐读教学目标,带着目标有目的地学习。
教师:首先请大家谈一谈你印象中的南方地区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后老教师给与评价。
教师(出示南方地区地形图、中国政区图):通过前面几个区域的学习,我们知道,研究一个区域,往往先从这个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开始,学习南方地区也不例外。
请大家结合课文读图,完成下面几个小题,然后请几位同学到黑板前指图介绍。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1、说出本区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位于哪个温度带?(重要知识点在图上做标记)2、说出本区主要包括哪些省份。
3、找出本区的主要山脉,四大地形区,简介地形特点。
(在图上做标记)4、找出本区的主要河流和湖泊。
简介河湖特点。
(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展示学习结果:1、(学生指图介绍:)纬度位置:大部分在22°N——34°N之间,(海南岛和南海诸岛除外)大部分位于亚热带,小部分位于热带。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 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 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e582bac281e53a5902ff59.png)
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教学过程东、西部地形的分布与差异。
实景观察这种地形差异造成的景观不同。
详实资料比较分析东、西部地形区的分布、海拔、范围大小、地域的完整性差异。
南方地区纬度较低,(演示北回归线和北纬30°的位置);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8〜30℃(气温曲线图中强调月均温超过20℃的时段),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
受夏季风影响,降水丰富(降水量柱状图中强调月降水量超过100mm的时段),年平均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这种气候的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展示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位置(纬度相当),在一月气温分布图中相应位置比较两地的温度差异,根据地形图分析气温差异的原因。
四川盆地周围有高山环绕,受冬季风影响小,所以气温高。
同理分析西双版纳和广州的气温差异及原因。
因为有北部高原的阻挡,西双版纳避免了受寒潮的影响。
广大的江南丘陵地区分布着一种在高温多雨环境下发育而成的红色土壤,叫做红壤。
它喊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粘重,是我国南方主要的低产土壤。
(展示红壤以及形成过程),展示南方土壤颜色的差异,四川盆地的紫色土壤。
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主要是光照、热量、水分和土壤,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如何呢?展示河流湖泊分布图,南方河湖众多,水量充足,灌溉水源丰富。
地形分布的差异使得南方地区的农业地区分布差异显著,平原地区的水田是“土地平旷,阡陌纵横,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而丘陵山区则是则是“梯田层层接云天”的另一番景致。
农业的差异也导致物产的不同,(展示不同的南方物产):莲藕、椰子、竹笋、茭白和各种经济林木——油茶、油桐、漆树、毛竹等;各类水果——橘子、菠萝、桂圆、荔枝等。
方地区的地形构成(主要地形区)和特点。
了解南方地区气候的类型和特点,重点观察特殊纬线、月均温超过20度的时间段,同纬度的温度差异等。
读图、观察、比较、分析、思考总结原因。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1991ea6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4b.png)
- 自主学习法: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 反思总结法:学生通过反思总结,提高自我评估和提升的能力。
- 作用与目的:通过作业和拓展学习巩固知识,通过反思总结促进学生自我提升。
六、学生学习效果
1. 知识掌握:学生将能够准确地描述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地形地貌。他们还能够理解自然特征如何影响农业产业,例如,气候对水稻种植的影响,地形对茶叶生长的作用等。
8. 举例说明南方地区如何利用自然特征发展特色农业。
9. 结合实例,说明南方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优势。
10. 讨论南方地区农业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十.教学反思
在教授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的课程中,我有一些深刻的体会和反思。首先,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对于地形地貌的理解和记忆。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可能会设计更多的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地形模型制作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地形地貌。
九.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1. 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地形地貌。
2. 南方地区的农业产业:主要农作物、农业模式和农业发展优势。
3. 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节水灌溉技术、生态农业模式和循环农业。
4. 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拓宽农民收入渠道。
5. 农业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农业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 设计预习问题:提出问题,如“南方地区的气候如何影响农业?”引导学生思考。
-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平台收集学生的预习笔记,了解预习情况。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在线阅读资料,了解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说课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说课设计(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5765a9883d049649b665881.png)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说课设计《自然特征与农业》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的教学内容,主要由“气候湿润地红土地”、“我重要的水田农业区等两部分组成。
下面就本节课的教学思路从课程标准依据、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教法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环节来进行探讨。
一、课程标准依据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2.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
二、说教材本节内容是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的第一节《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在前两章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和具有北方特色的东北三省、黄土高原等地区。
本章内容在第七章中是不可或缺的基础知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把握中国地理差异。
而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基础知识,根据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
三、说学情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学习了气候,知道气温和降水是反映气候特征的两个主要因素。
具备了解自然地理的初步基础知识,拥有一定的识图判读能力以及从地图中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
但是,学生在七年级学习的是大尺度空间地理知识,对于一个地区的自然状况还不是很熟悉,从生活周围体验到的感性认识还不够深刻。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上学期的中国地理总论部分的学习,对中国地理有了一定感知,也培养一些读图分析能力,同时对南北方地区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本课教学只要从学生的身边事例谈起,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大胆放手,只起到引导作用,本节课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说教学目标基于上述教材特点的分析和学生学情,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运用南方地区的地形图,找出南方地区的范围。
2.掌握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通过分析南方地区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的主要成因,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438089c284ac850ac024239.png)
第一节《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指出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找出主要的地形区并比较其差异;2.描述南方地区气候特点,并分析气候对植被、土壤、农业的影响;3.运用资料分析南方地区的地形对气候的影响;4.运用地图描述南方地区农作物分布状况,分析农业对饮食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通过读图描述区域位置,分析描述自然环境特征及对农业生产、人类生活的影响;2.学会运用地图比较区域内部地形的差异。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南方地区自然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进一步理解自然环境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南方地区地形分布与气候特点;2.南方地区农业生产特点。
(二)教学难点1.南方地区地形差异及地形对气候的影响;2.南方地区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农作物分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比较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启发诱导法等。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20元人民币背面图案,同学们知道它反映的是哪里的景观吗?你能从画面中看出,那里有什么特点吗?多媒体展示几张南方地区的景观图片,分析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你能想到哪首古诗比较形象贴切地描述了南方地区的环境特征?设计说明:创设情境,从生活中最常见的特色景观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
讲授新课环节一:认识地形比较气候活动1:读图找范围教师:与一般的区域学习方法相同,这一节课我们首先要明确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找出南方地区与其他三个地理区域的分界线,以及濒临的海洋。
读图提示:1.在图上指出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线;2.在图上指出南方地区与青藏地区的界线横断山区的大致位置;3.找出南方地区濒临的东海和南海。
学生:读图查找、指出这些地理事物。
活动2:找出地形区,对比差异读图提示:1.南方地区东西部的地形类型有什么差异?2.找出南方地区主要地形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和东南丘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课标要求1.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
2.比较四大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差异。
3.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南方地区的地形图,找出南方地区的范围。
2.掌握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通过分析南方地区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的主要成因,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
3.了解南方地区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不利自然条件和主要农作物,理解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
【过程与方法】1.学会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特点。
2.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以课堂活动与多媒体辅助教学形式激活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3.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以课堂活动与多媒体辅助教学形式激活课堂氛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4.通过了解发展南方水田农业的条件,揭示区域自然条件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1.欣赏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2.培养正确的人地观念,增强人们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利用自然的积极情感。
3.思考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读图说出南方地区的范围。
2.读图比较南方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的分布。
3.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南方地区的食材图片,分析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策略从学生熟悉的古诗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可以引起学生思想情感的共鸣,并从感性的角度层层递进到理性的分析,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读图、分析、归纳,增强学生从图文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而更好地解决地理问题;引导学生从设问质疑开始,一直到思考解答,在不断的探疑解惑中提升能力,获得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PPT课件。
镜头一:教师引导学生欣赏PPt美景图片并且给美景配上古诗词。
与学生一起,边欣赏美景边,回忆背诵古诗。
设计:(如下图)第一幅图片:“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篮,能不忆江南?”第二幅图片:“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第三幅图片:“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镜头二: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视频歌曲《我的祖国》和《太湖美》歌曲选段。
教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欣赏的古诗和歌曲中描述的美景位于我国的哪个区域?学生:南方地区。
教师:说的好。
你能描述一下你眼中的南方地区吗?学生讨论并发言,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与学生一起一边看图欣赏美景,一边回忆古诗,能引起思想和情感的共鸣。
通过图、诗词相连接,让学生先从感性的角度认识南方地区,然后慢慢过渡到理性分析,这样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承转:我国南方地区,山清水碧,物产富饶。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讲授新课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教师:引导学生从上图中找出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学生:指图说出。
教师:引导学生读(下图)我国南方地形图,描述南方地区的大致范围。
学生:南方地区大致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东海和南海。
教师:请在图中找出南方地区的四大地形区。
学生:主要包括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教师:通过课本45页7.3图,要求学生能够找出这四大地形区,通过图左下角的海拔图例估计大致海拔。
学生:(读图)四川盆地海拔200~500米左右;云贵高原海拔1000~2000米左右;长江中下游平原海拔200米以下;东南丘陵海拔200~500米左右。
注意:对四大地形区进行比较,是课本上的一个活动题。
课本46页活动2.从海拔、范围大小、完整性等方面,比较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四大地形区的地形特征。
设计:教师先引导学生讨论回答,最后教师将这个活动题设计成表格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并不要求学生答案多么准确,只要能对四地大体海拔和范围大小进行简单比较即可。
教师:当有寒潮来袭,四川盆地和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哪个比较温暖?为什么?学生:(看图思考得出结论)四川盆地比较温暖,因为盆地北面有高山阻挡。
教师:什么山?学生:秦岭、大巴山。
教师:非常好,同学们观察非常仔细。
再观察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很少受寒潮影响,而广州却能受到影响,为什么?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论)西双版纳北部的高山阻挡了来自北方的寒潮。
而同纬度的广州北面没有高大山脉的阻挡,所以仍能受到寒潮影响。
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将此题设计成探究题,给学生一个支点,引发思考。
课堂不是学生学习的开始,更不是学习的结束,理想的课堂会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将学生的学习引向生活和社会。
教师承转:南方地区的东西部跨我国地势的哪些阶梯?地形以什么为主?是否存在差异呢?请查看南方地区的地形图和我国东西部差异图片回答这些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南方地形图和东西部景观差异图片(下图):学生:观察两幅图,思考后得出结论。
学生:西部跨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东部跨越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教师:回答的非常好。
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
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
知识回顾:根据南方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判断,该地区处于哪个温度带?气温和降水有什么特点?处于哪个干湿地区?学生:大部分地区处于亚热带,少部分地区处于热带。
学生:南方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处于我国四大干湿区中的湿润区。
教师总结:南方地区纬度较低,最热平均气温为28~30℃,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
受季风影响,南方地区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是本区气候的主要特征。
注意:这部分知识是对中国气候知识的复习和巩固,注意引导这些知识时一定要结合我国气温与降水图以及分布规律来进行,以达到让学生融会贯通的目的。
承转:南方地区为什么被称为“红土地”?学生:南方地区由于水热充足,这里植被常绿。
在湿热的环境下往往发育了红色的土壤,因此南方地区被称为“红土地”。
课本46页阅读材料: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设计一:让学生自己阅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信息。
谈谈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地形有何差异,各自的优势。
设计二:将课本46页阅读材料文字设计成录音,配上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大量图片展现给学生。
这样就更形象直观地将两地进行对比。
学生谈谈两地的地形差异,各自的优势。
以上两个设计可以任选一个。
设计意图: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进行思考并提出自己的问题。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和产生质疑,让地理课堂活跃,让地理上的知识点能够像春天般活性十足和具有生发性。
二、重要的水田农业区教师:我们看题目是“重要的水田农业区”,南方地区为什么成为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学生:讨论。
学生:南方地区气候湿热,水稻喜湿热环境,适合大面积种植。
教师:南方地区的气候为什么会是湿热的呢?学生:南方地区是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高、降水多。
教师:非常好。
同学们答出了发展水田农业的气候条件,那么地形条件是怎样的呢?学生:南方的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河湖密布,灌溉条件好,水田集中连片。
教师:对。
平原是水田的集中分布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就近点切入并思考,这是培养地理思维的开始,也是培养学生关注课本、解读课本的关键一步。
教师承转:在山区的缓坡和河谷地带,降水丰沛,也有零星水田的分布。
在南方地区的山区,人们在缓坡上修筑梯田,种植水稻等作物。
设计:课件展示原阳梯田图片并配上录音:云南元阳县山高谷深,降水丰沛。
勤劳智慧的哈尼族人,顺应自然,因地制宜,随山势修筑梯田,世代在这里休息耕作,体现了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
层层叠叠,秀美迷离,变化万千的元阳梯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被赞为:真正的大地艺术!设计意图:通过学习云南元阳梯田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农业走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路线的重要意义;明白只有与自然和谐统一,才能世代繁衍生息、绵延不绝的道理。
承转:南方地区山清水碧,物产富饶。
水稻是主要粮食作物,你知道产自南方的经济作物有哪些?水果呢?设计一:根据课本47页图7.7,将南方的油菜、棉花、甘蔗、茶叶等主要的经济作物和柑橘、香蕉、荔枝、菠萝、芒果、椰子等亚热带和热带水果设计成活动在图上找“故乡”。
注意:作物分布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这部分知识的时候,一定要紧密结合课本47页“图7.7南方地区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的分布”(下图)来进行。
设计二:情景设置“来自南方的你”。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北方人吃南方的水果已经司空见惯。
那么你知道(下图)哪些水果是产自南方吗?请把它们找出来吧。
设计意图: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应用地理知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课本48页活动1:自然环境对日常饮食的影响根据生活经验,列举南方食材,并解释食材丰富的原因。
设计一:选取视频《舌尖上的中国》关于南方食材的几个视频,让学生观看并讨论。
设计二:制作课件动画(如下图),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设计意图:力求让讲课的内容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运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兴趣,引发思考。
以上设计一和设计二可以任选一个作为教学内容。
思考:南方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是什么?学生:有利条件为气候湿热,雨热同期有利于作物生长;不利条件降水较多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教师补充:是的,我国南方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气候优势明显,像气候湿热,雨热同期,有利于作物生长;地形复杂多样,有利于农业的多种经营;平原湖泊多,有利于发展种植业和淡水养殖;丘陵较多,有利于发展林业。
但也有很多不利因素,比如容易受到旱涝、台风等灾害影响;山区丘陵大,平原面积小,不利于使用大规模的机械化设备;还有红壤是酸性土壤,有些作物不能耕种;红壤的地面附着能力差,容易导致水土流失等。
设计意图:一个区域在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方面既有它有利的一面,同时也有其不利的一面。
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农业生产与大自然的关系,努力做到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可持续发展。
设计本课结构图:课堂练一练:练习设计一:练习设计二:我国南方地区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下面图片中所描述的事物,属于南方的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