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4节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4 课件:第三章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41张PPT)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4 课件:第三章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4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a691b62b84ae45c3b358c89.png)
Qc > Ksp ,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直至溶液饱和,达栏 目 到新的平衡; 链 接 = Q =K ,溶液饱和,沉淀与溶解处于平衡状态;
c sp
Qc < Ksp ,溶液未饱和,无沉淀析出,若加入过量难溶电 解质,难溶电解质溶解直至溶液饱和。 无论难溶性物质还是易溶性物质,上述规律均适用。 因此可以通过改变条件使平衡移动 ——溶液中的离子转化 为沉淀,或沉淀转化为溶液中的离子。
应用 思考 1.如果要除去某溶液中的 SO,你选择加入钙盐还是钡盐? 为什么?
栏 目 链 接
提示:加入可溶性钡盐。因为 BaSO4 的溶解度比 CaSO4 的溶解度小,用Ba2+沉淀SO更完全。
2.只有难溶电解质才存在溶解平衡吗? 提示:不仅难溶电解质存在溶解平衡,在易溶的饱和溶 液中也存在溶解平衡,如饱和NaCl溶液中存在溶解和结晶 平衡。
栏 目 链 接
Mg(OH)2的质量前者增加,后者减少。
要点二
沉淀平衡的应用
1.沉淀的生成
(1)沉淀生成的应用。 在涉及无机制备、提纯工艺的生产、科研、废水处理 等领域中,常利用生成沉淀来达到分离或除去某些离子的目 的。 (2)沉淀的方法。
栏 目 链 接
①调节pH法。
加入氨水调节pH至7~8,可除去氯化铵中的杂质氯化 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3NH · Fe 3 H2O===Fe(OH)3↓+3N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 目 链 接
(1)调节溶液的pH法:使杂质离子转化为氢氧化物沉淀。
(2) 加沉淀剂法:如除去溶液中的 Cu2 + 、 Hg2 + ,可加入
Na2S、H2S等作为沉淀剂。
高中生物《第三章 第四节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第三章 第四节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49f565d07f1922791688e8f2.png)
黄身 白眼 红宝石眼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截翅 朱红眼 深Biblioteka 眼 棒眼 短硬毛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 列
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的几 个基因
• 引言: 摩尔根将基因定位于染色体上, 后来证明染色体中只有DNA是遗传 物质。那么,基因等同于DNA吗?
一、证明基因与DNA关系的实例 资料1
小结:
资料1: 资料2:
基因是一段DNA。
基因具有遗传效应。 一段DNA不一定是基因。 基因能控制生物性状。
资料3:
资料4:
遗传 效应的DNA 片段 基因是有 。
是生物体遗传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
第三章 第4节
总结
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中;指基 因的脱氧核苷酸(碱基对)的排列顺序。
大肠杆菌细胞的拟核有1个DNA分子,长度 约为4 700 000个碱基对,在DNA分子上分布着 大约4 400个基因,每个基因的平均长度约为 1 000个碱基对。
带 有 纤 毛 的 大 肠 杆 菌
全部基因的碱基对总数只是
DNA碱基对总数的一部分,
因此,基因是DNA的片段。
资料2
把海蜇的绿色荧光基因 转入鼠的体内,鼠体内出现 了以前没有的荧光。
说明了什么?
说明:基因有遗传效应。它可以独立起作用。
基因是特定的DNA片段,可以切除,可以拼接到其他生物 的DNA上去,从而获得某种性状的表达,所以基因是结构单 位。
资料三
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的是24条染色体(22 条染色体+X+Y)上的DNA的碱基序列。其中, 每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这24个DNA分 子大约有31.6亿个碱基对,其中,构成基因 的碱基数占碱基总数的比例不超过2%。 并不是随便一段DNA就称为基因。基因 是一段DNA,但是一段DNA不一定是基因
第三章第四节 维特根斯坦
![第三章第四节 维特根斯坦](https://img.taocdn.com/s3/m/e264710252ea551810a68783.png)
命题作为对世界图式的投影,用命题(逻辑语言) 表征世界
3.1 思想在命题中得到了一种可由感官感知到的表达。 3.11 我们用命题中的可由感官感知的记号(声音的或书写的记号等 等)作为可能情况的投影。投影的方法就是思考命题的意义。 3.12 我们用以表达思想的记号我称为命题记号。一个命题就是一个 处在对世界的投影关系中的命题记号。 3.13 命题包括投影所包括的一切,而不包括被投影者。 因此命题包括的是被投影者的可能性,而不是被投影者本身。 因此命题中也不包含命题的意义,而只包含表达其意义的可能性。 (“命题的内容”是指有意义的命题的内容。)命题中包含命题意义 的形式而非其内容。
2:原子事实作为逻辑的起点
发生的事情,即事实,就是诸事态的存在。 2.01 事态是对象(事物)的结合。 2.011 事物的本质在于能够成为事态的组成部分。 2.012 逻辑中没有偶然的东西;如果一个事物能够出现在一个事态中, 那么该事态的可能性必定已经预含于该事物之中。 2.0121 如果一个事物本身能够独立存在,那么后来的适合于它的状 况看来就是一种偶然的事情。如果事物能够出现于事态之中,那么这 一可能性必定一开始就已经存在于事物之中。 (在逻辑中没有纯粹是可能的事情。逻辑涉及每一种可能性,而一切 可能性都是逻辑的事实。) 正如我们根本不能在空间之外思想空间对象,或者在时间之外思想时 间对象一样,离开同其他对象结合的可能性,我们也不能思想一个对 象。如果我能够思想在事态中结合的对象,我就不能离开这种结合的 可能性来思想对象。 T2
• 5.621 世界和人生是一回事。 • 5.63 我是我的世界。(小宇宙。) • 5.631 没有思考着或想像着的主体这种东西。如果我写 一本书叫做《我所发现的世界》,我也应该在其中报道我 的身体,并且说明哪些部分服从我的意志,哪些部分不服 从我的意志,等等。这是一种孤立主体的方法,或者不如 说,是在一种重要意义上表明并没有主体的方法;因为在 这本书里唯独不能谈到的就是主体。—— • 5.632 主体不属于世界,然而它是世界的一个界限。 • 5.633 在世界上哪里可以找到一个形而上主体呢? • 你会说这就正好像眼睛和视域的情形一样。但是事实上 • 你看不见眼睛。而且在视野里没有任何东西使得你能推论 出那是被一只眼睛看到的。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4节 升华和凝华](https://img.taocdn.com/s3/m/a8b890d758f5f61fb7366667.png)
第4节升华和凝华一.选择题1.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就会变小,最后不见了.这种物态变化是()A.汽化B.熔化C.升华D.凝华2.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的例子是()A.露B.霜C.雾D.冰3.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A.山林中雾的形成B.仲夏,草叶间露珠的形成C.河面上冰雪的消融D.寒冬,树枝上雾凇形成4.寒冷的冬天,在玻璃门窗上常常会结出冰花,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B.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升华形成的C.冰花是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D.冰花是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升华形成的5.冻肉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这是因为()A.肉中的水会结冰B.库内的水蒸气凝华附在肉上C.肉中的冰会熔化D.肉中的水会蒸发6.美丽的树挂、霜都是怎样形成的?小红在物理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下面的实验:如图1,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某种物质,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混合物的温度,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如图2),下列有关这个实验说法正确的是()A.在易拉罐中加入的“某种物质”是水,混合后的温度低于0℃B.在易拉罐中加入的“某种物质”是盐,混合后的温度等于0℃C.实验过程中发生了凝固和凝华现象D.实验过程中发生了熔化和凝华现象二.填空题7.衣箱中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最后不见了,这是现象.冰箱里的氟利昂是一种热的搬运工,在冰箱内吸热,在冰箱外放热(均填物态变化的名称).8.冬天,晾在室外的湿衣服会结成冰,这是属于物态变化中的现象;冰冻的湿衣服最终也会变干,这又是现象.9.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水果,常看到水果表面先湿后干的现象,这现象反映的物态变化过程是;在我们北方秋、冬两季,有时地面和屋顶会出现霜、窗玻璃上出现冰花,这些都是现象.10.打开衣箱,立刻会闻到一股刺鼻的樟脑味,仔细一看,衣箱中的樟脑丸变小了,而它的周围却不湿,这说明樟脑由态直接变为了态,这一过程,称为.11.如图所示,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溫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溫度低于0℃,这时观察易拉罐外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有(选坺“水滴”或“白霜”),这主要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易拉罐外壁遇冷而成(填物态变化的名称).三.解答题12.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填物态变化的名称).(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为什么是错误的:.(3)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试管中放入适量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上有大量白雾.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形成的.13.水的三种状态分别是水、冰和水蒸气.给图中填字,说明它们三者之间的转化过程名称以及吸热、放热的关系.14.二氧化碳气体若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这种固体在常温下不经熔化就会直接变成气体,所以叫干冰.干冰具有很好的致冷作用,可用于人工降雨.这是由于干冰在常温下会迅速(填物态变化),热量.促使水蒸气遇冷(填物态变化)成水滴或(填物态变化)成小晶体,从而到达降雨的条件.第三章物态变化第4节升华和凝华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1.C 2.B 3.C 4.A 5.B 6.D二.填空题(共5小题)7.升华汽化液化8.凝固升华9.先液化后汽化凝华10.固气升华11.白霜凝华三.解答题(共3小题)12.升华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不可能熔化干冰吸热升华水蒸气遇冷液化13.14.升华吸收液化凝华。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4节升华和凝华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4节升华和凝华](https://img.taocdn.com/s3/m/6d7ed6de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86.png)
第4节升华和凝华(泰安中考)如图是冰雕展中“火车头”冰雕作品.展出当地的气温一直持续在-10 ℃以下,不过冰雕作品在一天天变小,此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升华B.熔化C.汽化D.凝华【提示】当地的气温一直持续在-10 ℃以下,达不到冰的熔点,故冰不会熔化;但冰雕作品在一天天变小,故是冰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成为水蒸气.【答案】 A【方法归纳】在解答这类题时:首先确定出物质的初始状态属于固态还是液态或气态,然后分析物质经历了物态变化后最终属于什么状态,最后由初始状态与终端状态根据物体变化的名称确定物体中间的物态变化.知识点1升华1.升华是指物质从______态变成______态的过程,属于______热过程.2.人工降雨的原理:当干冰喷入冷空气时很快______,______大量的热,使周围的冷空气温度______,这时候冷空气中的________就会变成________,小冰晶变大后就会下落,假如在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则会________而形成雨.知识点2凝华3.凝华是指物质从______态变成______态的过程,属于______热过程.4.霜、雾凇、冬天窗户上的“冰花”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了______现象,直接变为______态.知识点3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5.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这六个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吸热的是________________,属于放热的是________________.1.(桂林中考)以下物态变化的事例中,属于凝华的是()A.冬天池塘的水面上结了一层薄冰B.北方的冬天,冰冻的衣服在-10 ℃时也能晾干C.刚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在其表面上附着一层“白霜”D.刚从冰箱取出的冰棒,在其表面周围“冒”出的“白气”2.“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种景象中“冰”“雪”的形成所对应的主要物态变化是()A.汽化和液化B.升华和凝华C.凝固和凝华D.凝固和液化3.图中,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准确的是()4.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其中蕴含的道理是,气温低的时候水蒸气会________形成霜,雪熔化形成水的过程中需要______热.5.(河南中考)如图,把少量碘放入锥形瓶中,瓶口加盖玻璃片.微微加热,瓶中充满紫色的碘蒸气,此过程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停止加热,碘蒸气凝华,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衡阳中考)在自然界中出现的露、霜、电闪、雷鸣、沙尘暴等现象中,其形成过程涉及液化的有______,涉及凝华的有______.7.(天津中考)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最后不见了.这是因为樟脑片发生了() A.凝固B.升华C.液化D.汽化8.(重庆中考)如下图的物态变化中,需要放热的是()A.干冰变小B.树枝上霜的形成C.干手器将手烘干D.冰雪消融9.(镇江中考)舞台上经常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这种白雾是()A.干冰升华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B.干冰熔化形成的小液滴C.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D.干冰升华使空气液化形成的小液滴10.(杭州中考)以下相关物态变化的表达准确的是()A.冰熔化过程中B.冷冻室取出的冰棍,冰水混合物温外表的“霜”是由空气度高于0 ℃中水蒸气凝华而成C.通常采用降温的D.舞台上的云雾是方法将石油气液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储存有钢罐内化碳气体11.(临沂中考)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因而污水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图是江涛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该净水器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先熔化,后液化B.先升华,后凝华C.先汽化,后液化D.先汽化,后凝固12.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碎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和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同时发现易拉罐的底部外有白霜形成,该白霜的形成是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在形成白霜的过程中会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13.(莆田中考)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激光橡皮”.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为高温碳蒸气,字迹消失;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气又直接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碳粉.这样废纸和碳粉重新得到了利用,可有效地节约资源并保护环境.14.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如下图,这层霜是__________________经过______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________(填“会吸热”“会放热”或“不会吸热或放热”),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______(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挑战自我15.“打”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 ℃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 ℃~-10 ℃,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1)霜是由________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是________.(2)请根据短文,对“霜”形成的条件提出猜测.猜测:霜的形成条件是_________和______.并在短文中找出支持猜测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某同学为验证上述猜测,做了如下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10 ℃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能否验证上述猜测,请简要陈述理由.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第4节升华和凝华1.固气吸 2.升华吸收下降水蒸气小冰晶熔化 3.气固放 4.凝华固 5.熔化、汽化、升华凝固、液体、凝华1.C 2.C 3.C 4.凝华吸 5.升华紫色会逐渐消失,瓶内出现碘固体 6.露霜7.B8.B9.A10.B11.C12.凝华放出13.升华凝华14.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会放热内侧15.(1)水蒸气凝华(2)气温在0 ℃以下空气湿润0 ℃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 ℃~-10 ℃,也不会出现霜(3)不能,因为没有实行空气干燥和湿润的比照实验,所以不能证明空气干燥时是否会形成。
第三章第四节 解析函数与调和函数
![第三章第四节 解析函数与调和函数](https://img.taocdn.com/s3/m/5fe2cdd333d4b14e8524686e.png)
②刻划解析函数又一等价条件
f ( z) u iv在区域D内解析
定理3.18
定理 3.19
在区域D内,v是u 的共轭调和函数.
注7 由于任一二元调和函数都可作解析函数的实 部(或虚部),由解析函数的任意阶导数仍解析知,任 一二元调和函数的任意阶偏导数也是调和函数.
虽然在直线x 0上满足Laplace方程, 但直线不是区域,
即在z平面的任一区域, xy 2不能作为解析函数的实部.
y 例2 证明 : u( x, y) x y , v( x, y) 2 都是 2 x y
2 2
调和函数, 但f ( z ) u( x, y) iv( x, y)不是解析函数.
使u iv在D内解析.
u u 2 0, 方法一: 应用曲线积分 由于 2 x y u u 即 - 与 在D内具有连续的一阶偏导数, y x
2 2
u u u u 且 , 记 P , Q , 则Py Qx , y y x x y x
( x, y )
注4
对(3.22)分别对x, y求偏导数, 得
u v u v , x y y x
由定理3.15知, u iv在D内解析.
注5 (3.21)可由下式简便记忆
v v dv( x, y ) dx dy x y
C R方程
u u dx dy y x
第三章 复变函数的积分
第十二讲
第四节 解析函数与调和函数
1. Laplace算子与共轭调和函数 2. 解析函数的等价刻画 3. 调和函数的平均值定理与极值原理
红星照耀中国第三章第4节概括主要内容200字
![红星照耀中国第三章第4节概括主要内容2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5e80666b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dc.png)
红星照耀中国第三章第4节概括主要内容200字
红军长征是我国革命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
第三章第4节主要讲述了红军长征的背景、过程、意义和影响。
首先,长征的背景和原因是复杂多样的。
当时,国内政局动荡,外部势力干涉,国共矛盾加剧,红军遭受严重打击。
为了摆脱敌人的围剿,保存革命力量,红军决定进行长征。
其次,长征的过程异常艰苦。
红军战士们面临着恶劣的自然环境,如高山、河流、沙漠等,还要应对敌人的围追堵截。
长征途中,红军损失严重,但战士们始终保持着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
最后,红军长征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长征不仅使红军摆脱了敌人的围剿,也锻炼了红军战士的意志和能力。
长征途中,红军还广泛传播了革命思想,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和尊敬。
长征的胜利为我国的革命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红军长征是我国革命史上的一次伟大胜利,它体现了红军战士的英勇精神和革命意志。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三章第四节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三章第四节](https://img.taocdn.com/s3/m/ae353e8c5ef7ba0d4b733b0f.png)
与性质 第四节
离子晶体
一、离子晶体
1、离子晶体
概念: 由阳离子和阴离子通过离子键结 合而成的晶体叫做离子晶体
组成微粒: 阴阳 无分子式 离子 化学式表示离子最简整数比
粒子间作用力:离子键 配位数(缩写为C.N.) 一个离子周围最邻近的异电性离子的数目
一、离子晶体
2、常见离子晶体
一、离子晶体
4、离子晶体的物理性质
熔沸点较高,硬度较大,难挥发难压缩。 一般易溶于水,而难溶于非极性溶剂 固态不导电,水溶液或者熔融状态下能导电
二、晶格能
1、定义:
气态离子形成1摩离子晶体时释放的能量
2、晶格能的大小的影响因素
电荷、离子半径 随着离子电荷的增加或者核间距离的缩短 晶格能增大 晶格能越大,离子晶体越稳定 熔点越高,硬度越大
阳离子配位数 8
一、离子晶体
每个F— 周围 最近且等距离的 F—有 6 个
每个Ca2+周围 最近且等距离的 Ca2+有 12 个
每个晶胞中 F—有 8 个 Ca2+有 4 个
一、离子晶体
3、影响离子晶体配位数的因素
①几何因素:晶体中正负离子的半径比 ②电荷因素:正负离子的电荷比 ③键性因素:离子键的纯粹程度
一、离子晶体
②CsCl 晶体 阴离子配位数Cl—有 1 个 Cs +有 1 个 每个Cl— 周围最近且等距离的Cl—有 6 个 每个Cs+周围最近且等距离的Cs +有 6 个
一、离子晶体
CsCl晶胞
NaCl晶胞
一、离子晶体
③CaF2晶体
阴离子配位数 4
强碱、金属氧化物、部分盐类
阴离子配位数 6
高中化学课件第三章 第四节 第课时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
![高中化学课件第三章 第四节 第课时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https://img.taocdn.com/s3/m/171694b608a1284ac9504337.png)
开 关
点到 b 点
C.图中 a 点对应的是 AgBr 的不饱和溶液
D.在 t ℃时,AgCl(s)+Br-(aq) AgBr(s)+Cl-(aq)的
平衡常数 K≈816
自我·检测区
解析 根据图中 c 点的 c(Ag+)和 c(Br-)可得该温度下 AgBr 的
Ksp 为 4.9×10-13,A 正确; 在 AgBr 饱和溶液中加入 NaBr 固体后,c(Br-)增大,溶解平衡
栏
目
加水
正向移动 减小 减小
开
关
升温
正向移动 增大 增大
加 MgCl2(s) 逆向移动 加盐酸 正向移动
增大 增大
减小 减小
加 NaOH(s) 逆向移动 减小 增大
学习·探究区
[归纳总结]
外界条件改变对溶解平衡的影响
(1)温度升高,多数溶解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
本 课
(2)加水稀释,浓度减小,溶解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成 Al(OH)3 沉淀,使平衡向右移动,促进 Ca(OH)2 的溶解。
学习·探究区
2. 将 AgCl 分别投入下列溶液中:
①40 mL 0.03 mol·L-1 的 HCl 溶液
②50 mL 0.03 mol·L-1 的 AgNO3 溶液
③30 mL 0.02 mol·L-1 的 CaCl2 溶液
本
有 AgCl(s)
Ag+(aq)+Cl-(aq)。
课
时
栏
沉淀溶解平衡状态的特征
目
开
(1)动态平衡 v 溶解=v 沉淀≠0。
关
(2)达到平衡时,溶液中离子的 浓度保持不变 。
(3)当改变外界条件时,溶解平衡将 发生移动 ,达到新
第三章4节
![第三章4节](https://img.taocdn.com/s3/m/8a9d05f57c1cfad6195fa77c.png)
pH=2.88
10
对于离子型弱酸( 对于离子型弱酸(即强 酸弱碱盐, 酸弱碱盐,如NH4Cl等)或 等 离子型弱碱(即强碱弱酸盐, 离子型弱碱(即强碱弱酸盐, 如NaAc、Na2CO3等)溶液 、 的PH计算方法与弱酸弱碱的 计算方法与弱酸弱碱的 计算相同。 计算相同。
+ a a
α=
Ka ca
+
2. 一元弱碱溶液 B(aq) + H2O(l) 同理 当Kb·cb≥20Kw, 且cb/Kb≥500时, 时 HB+(aq) + OH-(aq)
[OH ] =
−
K b ⋅ cb
7
使用最简式应注意 ①仅适用于单一电解质存在的稀溶液。 仅适用于单一电解质存在的稀溶液。 或弱碱)的 ②当弱酸(或弱碱 的Ka·ca(或Kb·cb)≥20Kw, 当弱酸 或弱碱 或 且ca /Ka (cb / Kb)≥500时,或α ﹤5%时。 时 时 为起始浓度。 ③ ca或 cb为起始浓度。
HCO3- + H2O
H2CO3 + OH-
[H2C 3][O −] Kw O H 10−14 Kb2 = = = = 2.24×10−8 − Ka1 (4.46×10−7 ) [H O3 ] C
因为 cb · Kb1>20Kw、Kb1 /Kb2 >102 且
cb/Kb1>500
∴ [OH ] = K b1 cb1 = 2.14 × 10 × 0.100
根据数学推导, 根据数学推导,当 ca · Ka2≥20Kw、Ka1 /Ka2 、 >102 且ca>20Ka1 时,水的质子传递反应可以忽略 水的质子传递反应可以忽略 溶液中[H 的近似计算公 的近似计算公式为 。溶液中 +]的近似计算公式为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四节教材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四节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717b008a915f804d2a16c159.png)
F3
F2
F4
0
F1
先求F1和F2的合力F4,再求F4与F3的合力F合。
三、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
• 在两个分力F1、F2大小不变的情况下,两 个分力的夹角越大,合力越小。(演示)
• (1)当两个分力方向相同时(夹角为00) • 合力最大,大小等于两力之和; • (2)当两个分力方向相反时(夹角为1800) • 合力最小,大小等于两力之差。 • (3)合力大小范围 • ︱F1 - F2︱ ≤ F ≤ F1 + F2
F2
F合
15N
方向:与F1成53°
530 F1 斜向右上方
②计算法求合力
上例中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作出下图:
F2
θ
F合 由直角三角形可得
F合 F12 F22 75N
方向:与F1成
F1
θ=arcsin(4/5) 斜向右上方
若物体受到两个以上的共点 力作用又该如何求它们的合力?
3.多个力的合成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4节 力的合成
一、讨论小结:
• 1、一个力产生的效果如果能跟原来几个 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时产生的效果相同, 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原来的几 个力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 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 • 2、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或方法,叫做
力的合成。
二、力的合成规律
F1
F2
F1
F2
四、共点力
•
如果一个物体受两个或多个力作
用,这些力都作用在物体上的同一点,
或者虽不作用在同一点上,但它们的作
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叫做共点
力。
• 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只适用 于共点力 1.一条直线上的力的合成
高中化学选修4人教课件:第三章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高中化学选修4人教课件:第三章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https://img.taocdn.com/s3/m/7578f91d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2b.png)
要点二 溶度积、溶度积曲线的应用
问题:利用溶度积,如何判断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通过比较溶度积和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幂的乘积(离 子积 Qc)的相对大小,可以判断难溶电解质在给定条件下 沉淀能否生成或溶解。 (1)Qc>Ksp,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直至溶液饱 和,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2)Qc=Ksp,溶液饱和,沉淀与溶解处于平衡状态;
溶解度:在一定_温___度_下,某物质在_1__0_0_g_溶剂里达 到__饱__和__状___态__时所溶解的质量。
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_生__成__沉__淀__、_放__出___气__体_ 或_生__成__弱___电__解__质_。
3.氯化银__难__溶__ (填“难溶”或“易溶”)于水,其 属于_强__电__解__质__ (填“强电解质”或“弱电解质”),其电 离方程式为:_A_g_C__l_=_=_=_A__g_+_+___C_l_—。
(3)Qc<Ksp,溶液未饱和,无沉淀析出,若加入过量 难溶电解质,难溶电解质溶解直至溶液饱和。
[例❷] 已知 25 ℃时,AgCl 的溶度积 Ksp=1.8×10
-1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饱和 AgCl 水溶液中加入稀盐酸,Ksp 值变大 B.AgNO3 溶液与 NaCl 溶液混合后的溶液中,一定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 解平衡
[学习目标] 1.学会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生成沉淀的
离子反应进行的方向及反应进行的程度。2.了解溶度积和 离子积的关系,并由此学会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3.了解 沉淀反应的应用,知道沉淀转化的本质。
第三章第四节发酵培养基灭菌
![第三章第四节发酵培养基灭菌](https://img.taocdn.com/s3/m/1723ce29844769eae109ed13.png)
一、灭菌的原理和方法
消毒与灭菌的区别?
消毒 杀死物体表面及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 病原菌的营养体,而对被消毒的物体基本 无害的措施,如对皮肤、水果、饮用水的 消毒,啤酒、牛奶、果汁等消毒。 灭菌 杀死任何物体内外的一切微生物的方法, 灭菌后的物体不再有可存活的微生物。
1、化学试剂灭菌法
化学试剂:甲醛、乙醇或新洁尔灭、高锰酸钾等 适用范围:环境空气、皮肤及器械的表面消毒 2、射线灭菌法
在实际生产中,也可能遇到所供蒸汽不足、温度不够高 的情况,这时可以适当延长灭菌时间。 生产上甚至有用100℃蒸煮而达到彻底灭菌的实例。
如要做固体曲而没有高温蒸汽时,可将原料用100蒸汽蒸
30min, 杀死其中的营养细胞, 但孢子与细菌的芽孢没 有被杀死。 将蒸过的原料置于室温下过夜, 未被杀死的
当培养基成分从T1上升到T2时,微生物的死亡速率与培养基的分解有如下 关系:
K2 ) K 1 E K `2 ln ( ) E ` K `1 ln (
通过实验测定可知: K2 ( ) 灭菌时杀死微生物的活化能大于培养基成分的破坏活化能值, ln K 1 E 因此: K2 K `2 K `2 E ` ln ( ) ln ( ) ln ( ) K1 K `1 K `1
电磁波、紫外线或放射性物质 适用范围:无菌室、接种箱
3、干热灭菌法
常用烘箱,灭菌条件为在160℃下保温1h 适用范围:金属或玻璃器皿
4、湿热灭菌法
利用饱和蒸汽进行灭菌、条件为:121℃,30’ 适用范围:广泛应用于生产设备及培养基的灭菌 例:高压灭菌锅
5、过滤除菌法
利用过滤方法阻留微生物 适用范围:制备无菌空气
由此可见,若要减少营养成分的破坏,可升 高温度灭菌。 结论2:在灭菌时选择较高的温度、较短的时 间,这样便既可达到需要的灭菌程度, 同时 又可减少营养物质的损失。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人教版)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b59055a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83.png)
第4节:升华和凝华(人教版)知识点精析一、升华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2.升华时能量的传递:物质升华时要吸热。
如:①干冰可用来冷藏物品(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成气态时,吸收大量的热)。
3.常见升华现象:①加热碘,可以看到有紫红色的碘蒸气出现。
②衣柜中防虫用的樟脑片,会慢慢变小,最后不见了。
③冬天,湿衣服放在户外会结冰,但最后也会晾干(冰升华成水蒸气)。
④白炽灯用久了,灯内的钨丝比新的细(钨丝升华成钨蒸气,体积减小)。
⑤用干冰制舞台上的雾、用干冰制雨。
二、凝华1.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2.凝华时能量的传递:物质凝华时要放热。
3.常见凝华现象:①霜和雪的形成(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②冬天看到树上的“雾凇”;③冬天,外界温度极低,窗户内侧可看见“冰花”(室内水蒸气凝华)。
考点概览1.升华和凝华物态变化包括熔化与凝固、汽化与液化、升华与凝华,物态变化在中考试卷中占据一定的比例,是中考物理试卷中的必考题;当然,升华好凝华与其他物态变化一样属于常考内容。
升华和凝华应重点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一、干冰的利用、樟脑片的利用、灯管和灯泡发黑现象等均是升华现象;二、霜、雪、雾凇、冬天窗花的形成均是凝华现象;三、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
物态变化和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地球上大量能源来自太阳,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就是物态变化的体现。
人类的衣、食、住、行都与物态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所以要特别注重将所学知识用于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考点分类:考点分类见下表考点分类考点内容考点分析与常见题型常考热点升华与凝华的判断、吸放热选择题或填空题较多一般考点用升华、凝华解释自然现象简单题、填空题较多,用规律解释现象冷门考点升华、凝华的探究实验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升华、凝华的规律,出现概率较低典例精析★考点一:升华与凝华◆典例一:(2017•广元)小丽端午节在家里帮助妈妈打扫卫生,她取下白炽灯擦干净灰尘,但发现白炽灯玻璃泡的下面比新灯泡黑了一些。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基础》第三章第四节讲义课件全考点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基础》第三章第四节讲义课件全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99b08f92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df.png)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基础》第三章第四节讲义课件全考点第四节气瓶安全技术一、气瓶概述(一)瓶装气体分类(二)气瓶常识1气瓶的分类2.试验压力试验压力包括耐压试验压力和气密性试验压力,耐压试验压力和气密性试验压力不得低于下表的规定。
(三)气瓶附件气瓶附件的范围:1气瓶安全附件(1)瓶阀1)基本要求①制造单位应当取得相应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
②燃气瓶阀制造单位应当具有瓶阀自动装配线以及进出气口螺纹检测、气密性检验等自动检测线。
③制造单位应当对所制造的瓶阀产品安全性能负责,确保其瓶阀产品安全使用至少一个气瓶检验周期。
④制造单位一般将瓶阀设计成不可拆装的结构(低温绝热瓶阀除外),并且注明瓶阀设计使用年限,瓶阀超过设计使用年限时应当报废。
⑤制造单位以外的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对瓶阀进行修理、改造或者更换受压零部件。
⑥低温绝热气瓶阀出现泄漏等异常情况时,可以维修,但只允许原瓶阀制造单位更换瓶阀总成(阀门中部分零部件的组合件,简称瓶阀总成)0⑦接触氧或者强氧化性气体的瓶阀应当进行脱脂处理。
⑧对于盛装可燃、有毒或者剧毒介质气瓶的瓶阀,制造单位还应当在瓶阀上装设电子识读标志,建立瓶阀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系统用于公示瓶阀的电子合格证,方便公众查询。
2)瓶阀材料瓶阀材料应当符合以下要求:①充装气体接触的金属或者非金属瓶阀材料,与充装气体具有相容性。
②溶解乙快气瓶阀材料,选用含铜量(质量比)小于65%的铜合金。
③盛装易燃气体气瓶瓶阀上的手轮,选用阻燃材料制造。
④盛装氧气或者其他强氧化性气体的气瓶瓶阀上的非金属密封材料,具有阻燃性和抗老化性。
3)瓶阀结构①瓶阀与气瓶的连接螺纹与瓶口螺纹匹配,保证密封可靠。
②瓶阀出气口的连接型式和尺寸,采用能够防止错装、错用气体的结构。
(盛装助燃和不可燃气体瓶阀的出气口螺纹为右旋,可燃气体瓶阀的出气口螺纹为左旋)③工业用非重复充装焊接气瓶瓶阀,采用不可重复充装的结构,并且瓶阀与瓶体的连接采用焊接形式。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4节 《升华和凝华》(共34张PPT)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4节 《升华和凝华》(共3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2e58486eefdc8d377ee3271.png)
熔化(吸热) 汽化(吸热)
冰
水
水蒸气
凝固(放热) 液化(放热)
凝华(放热)
雨 (液化)
云
雪
(液化和凝华)
( 凝华)
雾 (液化)
露 (液化)
霜 (凝华)
云
雾
云和雾的情况相同,都是水蒸气在空气中
遇冷液化成为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悬浮在
空气中,在地面附近称为雾,在高空处则
称为云,因此雾和云都是水蒸气液化现象。
雪是天气较冷的时候,空气中的温度 低于零摄氏度,水蒸气在空中凝华成固 态,为六角形的冰晶(叫雪花),在飘 降时相互结合形成雪片或雪团(温度越 低雪花越小)
冰雹的形成:
如果雨在落下时骤然遇到0℃以下的冷 空气,雨便凝固成冰块,冰块若遇地面 向上的风暴把冰块向上吹入热空气层中, 这层空气中的水蒸气便凝结在冰块四周, 下落时又遇有0℃以下的冷空气上升时, 冰块外面又结一层冰,如此反复上下, 到冰块很大时,形成冰雹落下。
升华:
本堂小结:
水蒸气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 气态的过程。升华过程中
汽液 化化
物质需要吸热。 凝华:
升 华
水
凝 华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 态的过程。凝华过程中物质
熔凝 化固
需要放热。
冰
基础题
1、物质由 固 态直接变为 气 态的过程叫升
华,升华过程要__吸___热;物质由气_____态直接
变为_固____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过程要放 热 。 2、寒冬冰冻的衣服干了是升__华__现象,要_吸__热。 3.灯泡用久了会变黑是因为钨丝在高温下先_升___华 成钨的蒸气,冷却后再_凝___华_成固态钨所致。 4.在严冬,早晨走进教室时会看到窗玻璃上有冰 花,这是由水蒸 气发生_凝__华___而形成的.
浙科生物必修1第三章第四节 细胞呼吸正式
![浙科生物必修1第三章第四节 细胞呼吸正式](https://img.taocdn.com/s3/m/d7373e4d2e3f5727a5e96207.png)
小结:
线粒体
12H2O+6CO2+能量(大量)
氧 酶
葡萄糖
2丙酮酸
无氧 酶
2C2H5OH +2CO2+能量(少量)
或 细胞溶胶
2C3H6O3 +能量(少量)
小结: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的区别与联系
需氧呼吸
场所 条件
细胞溶胶、线粒体 需O2、需酶 H2O、CO2 彻底 较多
厌氧呼吸
细胞溶胶 不需O2、需酶 C2H5OH、CO2 或乳酸 不彻底 较少
1.0
co2 释 放
O2吸收
P
0.5
0
a
b
O2含量(%)
(2)该器官CO2释放与O2吸收两条曲线在P点重合,其呼吸 需氧呼吸 ,因为 CO2释放量等于O2吸收量 。 类型为 (3)在O2浓度为b%以下时(不包括0点),该器官的呼吸类 型是 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 ,因为 CO2释放量大于O2吸收量 。
(4)由该曲线提示的原理,我们在进行果实和种子贮藏时, a 此时释放的CO 应取O2含量为 值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2最少, 果实和种子通过呼吸消耗的物质最少
1.此装置探究的是酵母菌的何种呼吸形式? 厌氧呼吸 2.在这种呼吸形式中,产物是什么? 乙醇和二氧化碳
二、厌氧呼吸
1、厌氧呼吸的过程
C6H12O6
酶
[H]
丙酮酸 (C3H4O3) 酶 酶
能量(少)
C3H6O3 (乳酸)
(酒精) C2H5OH
+CO2
苹果等高等植物细胞
高等动物 高等植物的某些器官
总反应式:
线粒体内膜
反应物
生成物
丙酮酸、H2O
第三章第四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第三章第四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https://img.taocdn.com/s3/m/b3373afdba0d4a7302763ae7.png)
结论1:碱基(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的 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二、DNA片段中的遗传信息
情境2:
某个人决定脸型的那个基因的碱基排列 方式有多少种?
一种
每个基因都是特定的DNA片段 具有特定的脱氧核苷酸(碱基)排列顺序 具有特定的遗传效应
结论2:特定的碱基(脱氧核苷酸)的排 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基因 排列种数
1个碱基对 2个碱基对 3个碱基对
。。。。
41
4×4(42)
4×4×4(43)
。。。。
N个碱基对
4N
二、DNA片段中的遗传信息
情境1:
假设决定人脸型的基因,是一段含17个碱 基对的脱氧核苷酸序列。那么,该基因的 17个碱基对可以有417=约172 亿 种排 列方式?
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碱基)的排列顺序 代表着遗传信息。
2.下列关于DNA、基因、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 B C D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DNA是遗传信息的主要载体 DNA分子在染色体上成念珠状排列 DNA的相对稳定性决定染色体的相对稳定性
3.DNA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A.碱基配对方式的多样性 B.磷酸和脱氧核糖排列顺序的多样性 C.螺旋方向的多样性 D.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
,F是 含N碱基 ,G是 脱氧核糖 。 (2)D 和A的位置关系: D位于A上 。 基因(D)是有遗传效应的 (3)从分子水平看D和C的关系是 DNA(C)片断 。 (4)C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图中的 E (脱氧核苷酸);遗传信息 (1)图中B是 蛋白质 是D中 E (脱氧核苷酸) 的排列顺序。
1.下列有关于DNA和基因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B.DNA的碱基排列顺序就代表基因 C.组成不同的基因的碱基数量一定不同 D.基因是碱基对随机排列而成的DNA片段
第三章 第四节 投标决策
![第三章 第四节 投标决策](https://img.taocdn.com/s3/m/f8ca39ee19e8b8f67c1cb957.png)
不平衡报价法及意义
• 在进行上述调整时,若同时保持投标报价
总量不变,则这种报价方法称为不平衡报 总量不变, 价法。这种报价方法的意义在于,在不影 价法。
响报价的竞争力前提下,谋取更大的经济 效益。但各项目价格的调整需掌握在合理 的幅度内,以免引起招标人的反感,甚至 被确定为废标,遭受不应有的损失。
2.造价估算的决策 2.造价估算的决策 • 投标项目的造价估算有两大特点:一是, 在投标项目的造价估算中应包括一定的风 险费用;二是,投标项目的造价估算应具 有针对特定投标人的特定施工方案和施工
进度计划。 进度计划。
• 在投标项目的造价估算编制时,有一个风 险费用确定和施工方案选择的决策工作。
(1)风险费用估算。
工程施工风险主要来自于以下因素
1)工程量计算的准确程度。 2)单价估计的精确程度。 3)施工中自然环境的不可预测因素。 4)市场材料、人工、机械价格的波动因素 5)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 6)其他社会风险。
2.投标报价的决策(1) .投标报价的决策(1
• (1)报价的决策分为宏观决策 微观决策 宏观决策和微观决策 宏观决策 微观决策,就是 根据竞争环境,宏观上是采取报高价还是报低价 的决策。 • 一般来说,项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投标人可以 考虑投标以追求效益为主,可报高价: • 1)招投人对投标人特别满意,希望发包给本承 包商的; • 2)竞争对手较弱,而投标人与之相比有明显的 技术、管理优势的; • 3)投标人在建任务虽饱满,但招标项目利润丰 厚,值得且能实际承受超负荷运转的。
• 一般来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投标人可以决定 承担一定额度的亏损,报亏损价(目前阶段我国 报亏损价(
法律规定:不能报亏损价) 法律规定:不能报亏损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 热光效应
3.4.2 利用热光效应的波导器件的响应速度 在t=0的时刻由加热器提供热量Q时,加热器的表面温度可 以近似地用下面的公式表示:
Ts
t
0
k
a g Q
a
g kg a
1 WH erf d a t 4 a t
§3.4 热光效应
3.4.2 利用热光效应的波导器件的响应速度
§3.4 热光效应
3.4.1 利用热效应改变折射率
晶体折射率随温度改变而变化的现象称作热光效应。
晶体的热光效应可以用张量来表示,但在分析及实 际工作中一般不采用张量描述 采用在电场矢量为某一方向上的折射率n随温度T变 化的速度dn/dT
§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4 热光效应
3.4.1 利用热效应改变折射率 材料的折射率n随温度T的变化,可以归结为温度变化引起介
质密度ρ变化导致的n的变化,以及介质原子的极化率随温度 的变化。因此,热光系数dn/dT可以写成:
n dn n dT T T
材料的体膨胀系数
§3.4 热光效应
3.4.2 利用热光效应的波导器件的响应速度 利用热光效应的波导型光学器件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
说明:k和α 分别时导热系数和导温系数,下标a表示空气中的 各种量值,而下标g则表示玻璃中的各种量值。
成立条件:
a g
§3.4 热光效应
3.4.2 利用热光效应的波导器件的响应速度
说明:利用热光效 应可以制成响应速 度 在 1ms 以 下 的 波 导器件。如果进一 步减小脉冲宽度, 增加电功率,制作 μs量 级的光学开关 也是可能的。
§3.4 热光效应
3.4.2 利用热光效应的波导器件的响应速度 波导型器件的响应速度是由薄膜加热器表明的温度变化速 度决定的,如果薄膜加热器的长度为 lH,宽度为 WH,加热 器的功率为 P,则由此产生的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的热 0 量为
Q 0.24 / WH lH P0 [cal / m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