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及应用

合集下载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原理及应用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原理及应用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原理及应用
高效液相色谱仪(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是一种常用的分析仪器,根据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
间的相互作用差异来实现物质分离和测定的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的主要原理如下:
1. 样品进样:样品通过进样器注入到流动相中。

2. 流动相泵:流动相泵将流动相以一定的压力送入进样阀。

3. 进样阀:进样阀控制样品的进入量,并通过连接固定相柱。

4. 固定相柱:固定相在柱中,对流动相和待分离的样品进行分离。

5. 检测器:根据样品的特性和分离程度选择合适的检测器进行检测。

6. 数据处理器:将检测的信号转化为柱温度、流量和检测器信号等数据。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主要应用包括:
1. 分析化学: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化学样品中的成分。

2. 生物化学:用于分析蛋白质、核酸、多肽等生物大分子。

3. 药学:用于分析药物中的活性成分、控制药品的质量。

4. 环境分析:用于监测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和无机物质。

5. 食品分析: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残留农药和毒性物质。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优点包括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样品容量小、样品制备简单等。

然而,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操作要求严格,仪器费用较高,且需要使用高纯度的溶剂和试剂。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四种检测方法及计算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四种检测方法及计算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四种检测方法及计算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在化学、生物学、制药、食品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其检测方法多种多样,以下将详细介绍四种常用的检测方法及其计算方式。

一、紫外-可见光检测法 (UV-Vis)紫外-可见光检测法是最常用的HPLC检测方法。

在此方法中,样品组分在紫外或可见光区域有吸收,因此可以被检测。

计算方法一般采用峰面积或峰高法定量。

峰面积法比峰高法更为准确,因为它同时考虑了峰的高度和宽度。

在计算时,首先需要获得标准品的校正曲线,然后根据未知样品的峰面积或峰高在校正曲线上找到对应的浓度。

二、荧光检测法 (Fluorescence)荧光检测法的灵敏度通常比紫外-可见光检测法更高,但并非所有化合物都能产生荧光。

在这种方法中,样品组分被激发光照射后发出荧光,荧光强度与组分浓度成正比。

计算方式与紫外-可见光检测法类似,也是通过校正曲线进行定量。

三、电化学检测法 (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电化学检测法通常用于检测具有电化学活性的化合物,如许多药物和神经递质。

它可以在没有光学性质的情况下对物质进行检测,提高了HPLC的应用范围。

常见的电化学检测方法包括安培检测法和电导检测法。

定量计算通常基于法拉第定律,即电流与通过电解池的电荷量成正比。

四、质谱检测法 (Mass Spectrometry)质谱检测法是与HPLC连用的一种高级检测方法,可以提供待测物质的分子量信息,从而确定其化学结构。

在此方法中,HPLC分离后的组分直接进入质谱仪进行检测。

定量计算通常使用内标法或外标法,需要对待测物质进行同位素标记或使用已知量的内标物质。

此外,还可以使用多反应监测模式(MRM)进行更准确的定量。

以上四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和样品性质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测和计算。

同时,为了获得准确可靠的结果,还需要对HPLC系统进行适当的维护和校准。

高效液相色谱法3

高效液相色谱法3

2.内标法 内标法分为 工作曲线法 内标一点法 内标二点法 内标对比法 校正因子法 在HPLC中最常用内标对比法。 选择内标物的三个条件(纯、样品中不含有、保留时 间接近),在HPLC中的要求与GC完全一致。一般可选择 一个化学结构与待测物质相似、物理性质相近的纯物质作 为内标物,加到待测样品溶液中,经过样品前处理后进样。 使用内标法可抵消因仪器稳定性差、进样量不够准确等原 因带来的实验误差。
(一) 多环芳烃的分析 一 多环芳烃的分析(图21-18) 多环芳烃的分析,可用反相或吸附色谱法分析。反 相色谱法用ODS柱,用乙腈−水或甲醇−水为流动相。但用 甲醇−水时,保留时间较长,因此多采用梯度洗脱。多环 芳烃也可用硅胶(YWG等)柱,以不含水的正己烷为流动相, 也能获得较好的分离效果,但需注意溶解样品的溶剂应与 流动相的性质相近。许多多环芳烃是致癌物质,其含量监 测在食品分析与环境保护监测中都有实用意义。
(1)内标对比法: 这种方法不需知校正因子又具有内标法的定量准确 度与进样量无关的特点,方法简便实用。在药物分析中分 析结果(含量)常用标示量%表示:
( Ai / As )样品 (ms )样品 W 标示量% = × × ×100% ( Ai / As )对照 (ms )对照 m
(21.13)
式中(ms)样品与(ms)对照分别是内标物在试样溶液及对照溶液 中的量,W为平均片重(或丸重等),m是取样量,其它符 号的含义同GC章。若试样溶液与对照溶液中加人内标物 的量相等,所称取的样品重与平均片重相同,则上式的后 二项均等于1。
A的标示量%=(178024/202694)÷(154856/171222)×100%=97.l% P的标示量%=(820968/202694) ÷(692272/171222)×100%=100.l% C的标示量%=(407792/202694) ÷(372221/171222)×100%=92.5%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原理及应用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原理及应用
液相色谱:平板色谱和柱色谱。 液相色谱:分配色谱、液固色谱、离子交换 色谱、尺寸排阻色谱。 气相色谱:挥发性物质,不能用于热不稳定 物质分析。 液相色谱:可分析各种物质,热不稳定物质 ,但流动相有毒,运行操作比GC难。能用 GC就用GC。
2024/2/6
二、液相色谱中常用术语和参数
只针对HPLC特有的,其余术语与第三章同 。 粒间体积(V0):色谱柱填充剂颗粒间隙中 流动相所占有的体积。
2024/2/6
四、正相高效液相色谱
是由极性固定相和非极性(或弱极性)流动 相所组成的HPLC体系。其代表性的固定相是 改性硅胶、氰基柱等,代表性的流动相是正 己烷。吸附色谱也属正相HPLC。 溶剂洗脱强度近似地随溶剂的介电常数增加 而增大,洗脱能力越弱,溶质在柱上保留时 间越长。
2024/2/6
主要部件之一,压力:150~350×105 Pa。 为了获得高柱效而使用粒度很小的固定相(<10μm),液 体的流动相高速通过时,将产生很高的压力,因此高压、高 速是高效液相色谱的特点之一。μL/min~几千mL/min 应具有压力平稳、流量稳定可调、耐腐蚀等特性
2024/2/6
(4) 梯度淋洗装置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原理 及应用
2024/2/6
第一节 高效液相色谱法原理
一、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定义和分类
流动相是液体的色谱称为液相色谱( LC)。 在液相色谱中,采用颗粒十分细的高效 固定相,并采用高压泵输送流动相,全 部工作通过仪器完成,这种色谱称为高
效液相色谱(HPLC) 。
2024/2/6
一、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定义和分类
孔体积(Vp) :色谱柱中多孔填充剂的所
有孔洞中流动相所占有的体积。
2024/2/6

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及应用

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及应用

28
专属型检测器
它对不同组成的物质响应差别极大,因此只能选 择性的检测某些物质,如紫外检测器、荧光检测 器和电导检测器。
通用型检测器
它对大多数物质的响应相差不大几乎适用于所有 物质,如示差折光化学检测器 。但它的灵敏度低, 受温度影响波动大、使用时有一定局限性。
29
紫外吸收检测器
简称紫外检测器( ultraviolet absorption detector , UV),是基于溶质分子吸收紫外光的原理设计的检测 器。 因为大部分常见有机物质和部分无机物质都具有紫外吸 收性质,所以该检测器是液相色谱中应用最广泛的检测 器,几乎所有液相色谱仪都配置了这种检测器。 它不仅有较好的选择性和较高的灵敏度,而且对环境温 度、流动相组成变化和流速波动不太敏感,因此既可用 于等度洗脱,也可用于梯度洗脱。
1、适用于分离几乎所有类型的化合物。一方面通过控制化学键合反应, 可以把不同的有机基团键合到硅胶表面上,从而大大提高了分离的选 择性;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改变流动相的组成合乎种类来有效地分离非 极性、极性和离子型化合物。 2、由于键合到载体上的基团不易被剪切而流失,这不仅解决了由于固定 液流失所带来的困扰,还特别适合于梯度洗脱,为复杂体系的分离创 造了条件。 3、键合固定相对不太强的酸及各种极性的溶剂都有很好的化学稳定性和 热稳定性。 4、固定相柱效高,使用寿命长,分析重现性好。
9
HPLC与GC差别
相同:兼具分离和分析功能 均可以在线检测 不同:
1.分析对象的区别 2.流动相的区别 3.操作条件区别
10
HPLC与GC差别
1.分析对象的区别 GC:适于能气化、热稳定性好、且沸点较低的样品;但 对高沸点、挥发性差、热稳定性差、离子型及高聚物的样 品,尤其对大多数生化样品不可检测,占有机物的20% HPLC:适于溶解后能制成溶液的样品(包括有机介质溶 液),不受样品挥发性和热稳定性的限制,对分子量大、 难气化、热稳定性差的生化样品及高分子和离子型样品均 可检测,用途广泛,占有机物的80%

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及应用

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及应用

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及应用
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是现代分离科学与分析技术领域中最常用的高效分离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是在正常压力下,通过液相在固定的填料(指填充某种化学柱内的多孔性固体)中进行分离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通过选择不同的填料和溶剂体系,可以对各种化合物进行有效的分离和测量。

高效液相色谱在医药制造、食品工业、环境监测等领域中具有广泛应用。

例如,在医药制造中,高效液相色谱可用来监测成分,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一致性。

在食品工业中,高效液相色谱可用来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残留物和化学污染物。

在环境监测中,高效液相色谱可用于监测水和土壤中的化学污染物和有害物质。

除了分离和分析外,HPLC还可用于制备纯度高、精确含量的化合物。

HPLC方法的发展还为分析化学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如串联质谱(MS/MS)和毛细管电泳(CE)等分离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更无疑地推动了生命科学和制药领域的进步。

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及应用

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及应用
一、流动相脱气 (1)吹氦脱气法 (2)加热回流法 (3)抽真空脱气法 (4)超声波脱气法 (5)在线真空脱气法
高压输液泵及梯度洗脱装置
一、高压输液泵 高压输液泵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恒流泵:可输出恒定体积流量的流
动相。 (1)注射式泵(又称注射式螺杆泵) (2)往复型泵 2.恒压泵:恒压泵又称气动放大泵,
一类是选择性检测器,如紫外一可 见分光光度检测器;
另一类是通用型检测器,如示差折 光检测器。
(1)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检测器。
如今此技术已在分析咖啡中的黄嘌泠、调料中的核苷酸及核苷、果汁中的有机酸、米中的维生素、牛奶中的维生素D等都对食品营养价 值提供有效数据。 热不稳定物、离子型化合物及高聚物的分离及测量有困难,致使其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又如止痛药或退烧药也可用此法分离并测得各组分的含量。 染料厂排出废水中的苯胺等。 用液相色谱分析简便迅速。 分析食品中的有毒成分,如苹果中农药萘乙酸、稻米中的黄曲霉素、鱼体中的有机汞等。是输出恒定压来自的泵。二、梯度洗脱装置
1.梯度洗脱(gradient elution)又称 停流进样是在高压泵停止供液、体系压力下降的情况下,将样品直接加到柱头。
一、与经典液相色谱法比较
为梯度淋洗或程序洗脱。在同一个分析 用离子交换柱和缓冲游泳梯度淋洗。
多种不同性能的配位体键联在固相基体上 分析食品中的有毒成分,如苹果中农药萘乙酸、稻米中的黄曲霉素、鱼体中的有机汞等。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
一、与经典液相色谱法比较 经典液相(柱)色谱法使用粗粒多孔固定相,装
填在大口径、长玻璃柱管内,流动相仅靠重力流经 色谱柱,溶质在固定相的传质、扩散速度缓慢,柱 入口压力低,仅有低柱效,分析时间冗长。
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了全多孔微粒固定相,装填 在小口径、短不锈钢柱内,流动相通过高压输液泵 进入高柱压的色谱柱,溶质在固定相的传质,扩散 速度大大加快,从而在短的分析时间内获得高柱效 和高分离能力。

高效液相色谱法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高效液相色谱法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高效液相色谱法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以液体为流动相的色谱法称为液相色谱法。

用常压输送流动相的方法为经典液相色谱法,这种色谱法的柱效能低、分离周期长。

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简称HPLC)是在经典液相色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色谱方法。

与经典的液相色谱法相比,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下列主要优点:①应用了颗粒极细(一般为10µm以下)、规则均匀的固定相,传质阻抗小,柱效高,分离效率高;②采用高压输液泵输送流动相,流速快,一般试样的分析需数分钟,复杂试样分析在数十分钟内即可完成;③广泛使用了高灵敏检测器,大大提高了灵敏度。

目前,已经发展了多种不同的固定相,有多种不同的分离模式,使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下面介绍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有关知识,新的方法和技术以及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一、分类高效液相色谱法按分离机理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一)吸附色谱法(adsorption chromatography)以吸附剂为固定相的色谱方法称为吸附色谱法。

使用最多的吸附色谱固定相是硅胶,流动相一般使用一种或多种有机溶剂的混合溶剂。

在吸附色谱中,不同的组分因和固定相吸附力的不同而被分离。

组分的极性越大、固定相的吸附力越强,则保留时间越长。

流动相的极性越大,洗脱力越强,则组分的保留时间越短。

(二)液-液分配色谱法(liquid- liquid chromatography)液-液分配色谱的固定相和流动相是互不相溶的两种溶剂,分离时,组分溶入两相,不同的组分因分配系数(K)的不同而被分离。

目前广泛使用的化学键合固定相是将固定液的官能团键合在载体上而制成的,使用化学键合固定相的色谱方法(简称键合相色谱法)可以用分配色谱的原理加以解释。

键合相色谱法在HPLC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应用最广的色谱法。

按照固定相和流动相极性的不同,分配色谱法又可分为正相色谱法和反相色谱法两类。

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及应用

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及应用

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及应用摘要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也叫高压液相色谱(high pressure liquid chromatography)、高速液相色谱(high speed liquid chromatography)、高分离度液相色谱(high resolution liquid chromatography)等。

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时,液体待检测物被注入色谱柱,通过压力在固定相中移动,由于被测物种不同物质与固定相的相互作用不同,不同的物质顺序离开色谱柱,通过检测器得到不同的峰信号,最后通过分析比对这些信号来判断待侧物所含有的物质。

高效液相色谱作为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广泛的应用于化学和生化分析中。

高效液相色谱从原理上与经典的液相色谱没有本质的差别,它的特点是采用了高压输液泵、高灵敏度检测器和高效微粒固定相,适于分析高沸点不易挥发、分子量大、不同极性的有机化合物。

本文着重以分析赖氨酸铜为例介绍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及应用。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发展历史;特点及应用;赖氨酸螯合铜一、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发展历史[1]1960年代,由于气相色谱对高沸点有机物分析的局限性,为了分离蛋白质、核酸等不易气化的大分子物质,气相色谱的理论和方法被重新引入经典液相色谱。

1960年代末科克兰(Kirkland)、哈伯、荷瓦斯(Horvath)、莆黑斯、里普斯克等人开发了世界上第一台高效液相色谱仪,开启了高效液相色谱的时代。

高效液相色谱使用粒径更细的固定相填充色谱柱,提高色谱柱的塔板数,以高压驱动流动相,使得经典液相色谱需要数日乃至数月完成的分离工作得以在几个小时甚至几十分钟内完成。

1971年科克兰等人出版了《液相色谱的现代实践》一书,标志着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正式建立。

在此后的时间里,高效液相色谱成为最为常用的分离和检测手段,在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医学、药物开发与检测、化工、食品科学、环境监测、商检和法检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高效液相色谱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高效液相色谱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高效液相色谱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一、引言药物分析是指对药物化学和药物控制的分析研究,其目的是确定药物的成分、结构、性质,以及在制剂中的含量、纯度和稳定性等指标。

高效液相色谱(HPLC)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凭借其高分离效率、高灵敏度和宽泛的应用范围,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领域。

二、HPLC的原理与优势HPLC是在高压下进行的液相色谱技术,其原理是通过将样品在高压下推动通过色谱柱,利用不同成分在固定相上的相互作用力差异,实现样品组分的分离。

HPLC相比传统的液相色谱技术有许多优势,包括分离效率高、分析时间短、样品消耗少、操作简便快捷等。

三、药物分析中的HPLC应用1. 药物成分分析药物成分分析是药物分析的核心内容之一,HPLC在药物成分分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HPLC技术,可以准确测定药物中各种成分的含量及相对含量,为药物的质量评价提供客观依据。

此外,HPLC还能有效地分析药物中的杂质,保证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2. 药物代谢产物分析药物在人体内经过代谢作用形成代谢产物,其研究对评价药物的药效和副作用至关重要。

HPLC作为一种灵敏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药物代谢产物分析。

通过HPLC技术,可以对代谢产物进行定性的鉴定,并确定其在体内的生成和消除动力学过程,进一步探索药物的药效和副作用。

3. 药物制剂质量控制药物制剂质量控制是指对药物制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纯度和稳定性等指标进行分析研究。

HPLC作为一种高分辨率、高效率的分离技术,可用于测定药物制剂中的有效成分含量。

通过HPLC 技术,可以准确测定药物制剂中各种成分的含量,确保药物制剂的质量符合规定标准。

4. 药物毒物分析药物毒物分析是指对药物中的毒性物质进行鉴定和测定,以评估其对人体的安全性。

HPLC作为一种高度灵敏和选择性的分析技术,在药物毒物分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HPLC技术,可以对药物中的毒性物质进行准确的分离和定量,为评价药物的安全性提供重要依据。

高效液相色谱的使用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的使用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的使用方法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是一种用于分离、分析和测定混合物中组分的技术。

以下是高效液相色谱的使用方法:1. 样品制备:根据需要,样品可以通过溶解、浸提、纯化等方法进行前处理。

确保样品是均匀的,并且符合HPLC分析要求。

2. 选择合适的色谱柱:根据分析目标,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包括固定相(C18、C8、氨基、芳基等)和柱型(反相、离子交换、排除等)。

色谱柱质量对分离和分析结果至关重要。

3. 准备移动相:根据色谱柱要求和分析目标,选择合适的移动相。

移动相通常由溶剂和缓冲液组成,可以通过改变溶剂的组成和比例来调节色谱条件。

4. 设定色谱条件:根据需要,设定合适的色谱条件,包括流动相速度、柱温、检测波长等。

这些条件将直接影响分离的效果和分析的准确性。

5. 校准仪器:在开始分析之前,校准色谱仪和检测器,确保其准确性和稳定性。

校准通常包括检测器灵敏度、波长、流速等参数。

6. 注样和运行:将样品注入色谱柱,启动色谱仪,使移动相通过柱子,分离出样品中的各组分。

根据需要,通过改变运行时间、流速等参数,调节分离和分析的效果。

7. 数据分析:通过检测器检测样品中各组分的吸光度或荧光强度,并记录数据。

可以使用特定的色谱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解析,以获得准确的分析结果。

8. 数据解释:根据分析结果,对样品中的各组分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解释。

可以使用标准品进行定量分析,或者与已知数据进行比对,以确认各组分的身份和浓度。

9. 清洗和维护:在完成分析后,及时清洗色谱柱和仪器,以保持其性能和寿命。

根据需要,使用适当的溶剂进行清洗,并使仪器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总之,高效液相色谱的使用方法包括样品制备、色谱柱选择、移动相准备、色谱条件设定、校准仪器、注样和运行、数据分析、数据解释以及清洗和维护等步骤。

熟练掌握这些方法能够有效地进行高效液相色谱的分离和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法及其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高效液相色谱法及其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一、概述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分离和分析技术,其在中药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对HPLC技术及其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介绍和探讨。

二、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原理及技术特点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基于液相为分离介质的色谱分析技术。

其原理是将待分析物质溶解于流动相中,在固定的色谱柱中经过固定相的分离。

HPLC技术具有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分析准确等特点,因此在中药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应用1. 中药质量控制HPLC技术可以对中药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定量分析,为中药的质量控制提供了重要手段。

通过HPLC技术可以对中药中的多种成分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实现对中药质量的快速检测。

2. 药效成分分离HPLC技术可以有效分离药效成分中的杂质,提高药效成分的纯度。

通过HPLC技术可以对药效成分进行快速分离和检测,为药物研发提供了有力支持。

3.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HPLC技术可以对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进行分析,为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提供了重要手段。

通过HPLC技术可以对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产物进行快速分离和检测,为药物代谢过程的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当前HPLC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挑战与发展1. 检测方法的标准化当前HPLC技术在中药研究中仍面临着检测方法标准化的问题,各种方法的标准化程度有待提高。

2. 技术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HPLC技术在分辨率、分析速度、检测灵敏度等方面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未来HPLC技术有望在中药研究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3. 多样性应用未来HPLC技术有望在中药研究中实现多种成分同时分析、高通量检测等多样化应用,为中药研究提供更全面的支持。

五、结论HPLC技术作为一种高效、准确、灵敏的分析技术,在中药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前HPLC技术仍面临着标准化、技术发展等问题,但未来有望在中药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中药研究提供更全面的支持和保障。

高效液相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邻苯二甲酸酯一. 实验目的1、学习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基本操作方法。

2、了解高效液相色谱仪原理和条件设定方法。

3、了解高效液相色谱法在日常分析中的应用。

二. 实验原理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以液体作为流动相,借助于高压输液泵获得相对较高流速的液流以提高分离速度、并采用颗粒极细的高效固定相制成的色谱柱进行分离和分析的一种色谱方法。

在高效液相色谱中,若采用非极性固定相,如十八烷基键合相,极性流动相,即构成反相色谱分离系统。

反之,则称为正相色谱分离系统。

反相色谱系统所使用的流动相成本较低,应用也更为广泛。

定量分析时,为便于准确测量,要求定量峰与其他峰或内标峰之间有较好的分离度。

分离度(R)的计算公式为:R= 2[t(R2)-t(R1)] /1.7*(W1+W2)式中 t(R2)为相邻两峰中后一峰的保留时间; t(R1)为相邻两峰中前一峰的保留时间; W1及W2为此相邻两峰的半峰宽。

除另外有规定外,分离度应大于1.5。

本实验对象为邻苯二甲酸酯,又称酞酸酯,缩写PAE,常被用作塑料增塑剂。

它被普遍应用于玩具、食品包装材料、医用血袋和胶管、乙烯地板和壁纸、清洁剂、润滑油、个人护理用品,如指甲油、头发喷雾剂、香皂和洗发液等数百种产品中。

但研究表明,邻苯二甲酸酯在人体和动物体内发挥着类似雌性激素的作用,是一类内分泌干扰物。

待测物性质见表1。

表1色谱柱测试条件出峰次序样品组成1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2 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3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如果要检测不同条件对谱图分离的影响,可按表1配制几种物质的混合溶液,在不同条件下进行HPLC分离检测。

三.仪器与试剂1、仪器Agilent 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50ul微量注射器。

2、试剂甲醇(色谱专用),高纯水四. 实验步骤1、色谱条件色谱柱:辛烷基硅烷键合硅胶(C8)柱温:室温流动相:初始为高纯水:30%,甲醇:70%检测器:DAD检测器;检测波长:220nm;进样体积:100µl定量环,实际注射每次可控制在200µl。

简述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杂质检测的几种方法及其适用条件

简述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杂质检测的几种方法及其适用条件

简述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杂质检测的几种方法及其适用条件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药品、食品、生物制品等领域的分析技术,其灵敏度高、分离效果好、检测速度快、操作简便等优点,使其成为杂质检测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HPLC用于杂质检测的几种方法及其适用条件。

一、正相色谱法正相色谱法是指使用亲水性固定相,亲油性流动相的色谱技术。

对于药品的杂质检测,正相色谱法一般用于检测药物的不纯物、副产物及其降解产物等,如溶质的极性较大,适合使用正相色谱法。

1.逆流萃取法逆流萃取法是利用化学诱导物质通过反应生成或转化为更为极性或亲水性的产物,并用亲水性溶剂逆流提取,将产物与样品基质分离的方法。

逆流萃取法主要适用于水溶性杂质的检测,其操作简便,能进行选择性萃取,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

2. 核糖核酸碱解法核糖核酸碱解法是利用碱性溶液,使DNA或RNA被碱解后,经过脱色和加热处理,产生大量的碎片,然后通过正相色谱分离,进一步鉴定和定量其中的各种碎片的分子量,得到杂质含量的结果。

该方法适用于生物制品的杂质检测,如疫苗、血清等生物制品中杂质检测。

二、反相色谱法反相色谱法是指固定相为亲油性材料,流动相为亲水性的溶剂。

反相色谱法适用于一些不太易发生氢键或金属络合的化合物,也可以用于检测药品中的有机杂质、无机杂质等。

1.基线漂移法基线漂移法是指在反相色谱法中,属性相同杂质会相同时,只能通过基线漂移来判断其是否存在,并推断其相对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检测大分子药品或高分子物质中的杂质,如蛋白质、多肽、核苷酸等。

2. 静电耦合检测器法静电耦合检测器法是利用静电作用力,将电极上的杂质快速扫过,通过检测器采集下来,进行检测的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分子量大于1000Da的高分子物质的检测。

该方法具有快速、高灵敏度、稳定性好的优点,因此在高分子物质中的杂质检测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三、离子交换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是指利用正负离子之间的吸引和排斥作用,将目标化合物分离出来的一种技术。

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及应用

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及应用
1.1.1 与经典液相色谱法比较:
高速、高效、高灵敏度、高自动化。
1.1.2 与气相色谱法比较
应用范围广、更利于选择最佳分离条件且可在常 温下操作。
1.1.3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
(1)分离效能高 (2)选择性高 (3)检测灵敏度高 (4)分析速度快 适合于高沸点、热不稳定有机及生化试样的高效分离 分析方法。
1.2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分类
按溶质在两相分离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原理分类 1.2.1 吸附色谱(Adsorption
Chromatography) 1.2.2 分配色谱(Partition Chromatography) 1.2.3 离子色谱(Ion Chromatography) 1.2.4 体积排阻色谱(Size Exclusion
2.3.3 柱温箱的温度控制要求比较精确,因 为流体的粘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2.4 检测器
2.4.1 检测器的性能指标 (1)噪声 (2)基线漂移 (3)灵敏度 (4)线性范围 (5)检测器的池体积
2.4.2 检测器的种类
2.4.2.1 紫外吸收检测器
(ultraviolet-visible detector,UVD )
• 进样系统:进样器,进样阀。 • 分离系统:色谱柱,恒温箱。 • 检测系统记录系统:检测器、记录装置
2.1 高压输液系统
2.1.1 贮液罐 2.1.2 流动相脱气
(1)吹氦脱气法 (2)加热回流法 (3)抽真空脱气法 (4)超声波脱气法 (5)在线真空脱气法
2.1.3 高压输液泵
(1)恒流泵:输出恒定体积流量的流动相 (2)恒压泵:又称气动放大泵,输出恒定压力的泵。
Chromatography) 1.2.5 亲和色谱(Affinity Chromatography)

简述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杂质检测的几种方法及适用条件

简述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杂质检测的几种方法及适用条件

简述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杂质检测的几种方法及适用
条件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分析技术,可用于检测各种杂质。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HPLC检测杂质的方法及适用条件:
1. 离子对色谱法:适用于离子和极性化合物的检测,包括无机离子、有机酸、有机碱等。

通常使用离子对柱,并加入离子对试剂作为流动相添加剂,以提高分离度和灵敏度。

2. 反相色谱法:适用于极性和非极性化合物的检测,包括许多药品和农药等。

使用非极性反相柱,并使用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添加剂,以提高分离度和灵敏度。

3. 大孔毛细管色谱法(GPC):适用于分离高分子化合物的杂质,如聚合物和蛋白质。

使用大孔柱,并在流动相中加入钙离子等添加剂,以提高分离度和灵敏度。

4. 气化柱组合技术(GC):适用于检测挥发性和半挥发性化合物的杂质,如有机溶剂和挥发性芳香化合物。

使用毛细管柱与气相质谱仪(GC/MS)组合,可提高分离度和灵敏度。

以上几种方法在HPLC中广泛应用,适用条件包括样品的物化性质、温度、压力、流动相种类和浓度等。

选取合适的HPLC方法和条件可以有效地分离和检测各种
杂质。

高效液相色谱使用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使用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使用方法一、流动相准备将流动相按比例混合,注意混合的流动相必须相互溶解,最好能将流动相混合在一起,若相互溶解性不好,可分成两种。

流动相配好后,将管路放入,注意不要将瓶口密封。

二、开机首先将真空泵打开,待泵的指示灯由黄变绿打;打开600泵开关,按Direct键,进入操作菜单。

三、抽气抽取管路A液体:先将注射器旋转插入,将旋钮由Run转至 Draw,抽液,完成后将旋钮由Draw至Run,再将注射器旋转取下,反复1-2次,抽至管路内无气泡。

抽取管路B液体:在泵操作菜单上将B设为100%,给0.2ml/min的流速,听到泵转换的声音后,将流速设为0,以抽取管路A的步骤进行抽气。

四、调节流动相比例与流速在泵操作菜单上设定流动相比例,并以0.2、0.4、0.6、0.8、1.0ml/min的速度逐步升高流速,每次间隔3-5分钟。

五、2410示差检测器的使用1、打开2410示差检测器开关2、调整检测器内、外温度3、实验前一天晚上,使用“purge”状态平衡过夜,若第二天还要做实验,结束工作后不关机,节省第二天的平衡时间,保持0.2ml/min的流速。

六、2487紫外检测器的使用1、打开2487示差检测器开关,机器自动进入自检过程,约需7分钟。

2、设置检测波长3、预热30分钟左右,即可注样测定。

试验四、番茄内源激素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一、样品准备取新鲜番茄根、茎、叶5克左右,液氮冷冻,放入冰箱储存。

配80%甲醇,冰箱冷冻。

二、提取样品放入预冷研钵,加l0ml 80%的冰冻甲醇研磨至匀浆,转入小烧杯中,再用甲醇清洗研钵2次,每次l0ml,转入小烧杯中。

小烧杯放入冰箱(0~4℃)冷藏14小时以上。

三、过滤取出用漏斗滤纸过滤,并用10m180%甲醇清洗残渣,合并滤液;如果提取液中沉淀物或色素多,则用10000g离心l0~12min,上清液转入冻干瓶中。

四、浓缩将冻干瓶中的液体用减压蒸干机蒸干(至瓶中液体结冰),然后用2m1 80%的甲醇冲洗,如果有浑浊物,再次用离心机12000g离心l0min,倒入带有刻度的试管中,为保证试管中的液体有5ml左右,将不足5ml的试管中再加入一些甲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高效液相色谱仪简介
1.贮液瓶 2. 高压输液泵 进样器 3. 色谱柱 4. 检测器 5. 记录装置 6.
� 第一节 流动相及贮液罐
� 一、贮液罐 � 二、流动相脱气 � (1)吹氦脱气法 � (2)加热回流法 � (3)抽真空脱气法 � (4)超声波脱气法 � (5)在线真空脱气法
第二节 高压输液泵及梯度洗脱装置
第二节 高效液相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法的分类
按溶质在两相分离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原理分类 � 1、吸附色谱(Adsorption Chromatography) � 2、分配色谱(Partition Chromatography) � 3、离子色谱(Ion Chromatography) � 4 、 体 积 排 阻 色 谱 ( 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 5、亲和色谱(Affinity Chromatography)
第三节 流动相
� 一、在键合相色谱中选择流动相的一般 原则 � 二、改善色谱分离选择性的方法 � 1.调节流动相的极性 � 2.向流动相中加入改性剂 � (1)离子抑制法 � (2)离子强度调节法 � 三、溶质保留值随溶剂极性变化的一般 保留规律
第四节 离子对色谱法
� 一、分离原理 � 二、固定相、流动相和对离子 � 三、影响离子对色谱分离选择性的因素 � 1.溶剂极性的影响 � 2.离子强度的影响 � 3.pH值的影响 � 4.温度的影响 � 5.离子试剂的性质和浓度的影响
� 一、高压输液泵 � 高压输液泵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 1.恒流泵:可输出恒定体积流量的流 动相。 � (1)注射式泵(又称注射式螺杆泵) � (2)往复型泵 � 2.恒压泵:恒压泵又称气动放大泵, 是输出恒定压力的泵。
� 二、输液系统的辅助设备 � 1.管道过滤器 � 2.脉动阻尼器 � 三、梯度洗脱装置 � 1.低压梯度(外梯度) � 2.高压梯度(内梯度) � 3.影响梯度洗脱的因素
第三节 进样装置
� 一、停流进样装置 � 二、六通阀进样装置 � 三、自动进样器
第四节 色谱柱
� 一、柱材料及规格 � 1.柱材料 � 2.柱规格 � 二、柱连接方式 � 三、柱温控制 � 四、柱填充技术
第五节 检测器
� 常用的检测器为紫外吸收检测器 (UVD)、折光指数检测器( RID)、 电导检测器( ECD)和荧光检测器 (FD)。 � 近几年出现的蒸发激光散射检测器 (ELSD)有望成为高效液相色谱全新 的通用灵敏的质量检测器。
第一节 样品的性质及柱 分离模式的选择
� 一、样品的溶解度 � 二、样品的分子结构和分析特性 � 1.同系物的分离 � 2、同分异构体的分离 � 3、对映异构体的分离
第二节 分离操作条件的选择
� 一、容量因子和死时间的测量 � 二、样品组分保留值和容量因子的选择
� 下列优良常规操作能够最大限度降 低维修费用:
� 使用HPLC级试剂和流动相 � 清洁的仪器、流动相和样品,如果必 要,进行过滤 � 保证溶剂的相溶性 � 如果必要,冲洗整个系统,去掉盐,防 止污染 � 对仪器的使用、维护和保养进行记录
谢谢!
按分离过程物理化学原理分类的各种液相 色谱法的比较
吸附色谱 固定相 全多孔固 体吸附剂 分配色谱 固定液载 带在固相 基体上 离子色谱 高效微粒 离子交换 剂 体积排阻 色谱 具有不同 孔径的多 孔性凝胶 亲和色谱 多种不同 性能的配 位体键联 在固相基 体上 不同 pH 值 的缓冲溶 液,可加 入改性剂 具有锁匙 结构络合 物的可逆 性离解
高效液相色谱方法 及应用
主讲人:王英特
第一章 绪论
� 色谱分析法是分析化学中获得广泛应用 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个具有强大生命 力的分离分析技术。
第一节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
� 一、与经典液相色谱法比较 � 二、与气相色谱法比较 � 三、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 � 1.分离效能高 � 2 .选择性高 � 3 .检测灵敏度高 � 4 .分析速度快
第四章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分 析方法的一般步骤
� 通常在确定被分析的样品以后,要建立一种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必须解决以下问题: � ① 根据被分析样品的特性选择适用于样品 分析的一种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 ② 选择一根适用的色谱柱,确定柱的规格 (柱内径及柱长)和选用固定相(粒径及孔 径)。 � ③ 选择适当的或优化的分离操作条件,确 定流动相的组成、流速及洗脱方式。 � ④由获得的色谱图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 析。
� 一、检测器的性能指标 � (1)噪声 � (2)基线漂移 � (3)灵敏度 � (4)线性范围 � (5)检测器的池体积
� 二、紫外吸收检测器 � 1.固定波长紫外吸收检测器 � 2.可变波长紫外吸收检测器 � 3.光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 三、折光指数检测器 � 四、电导检测器 � 五、荧光检测器
� 一、正相键合相色谱法的分离原理 � 二、反相键合相色谱法的分离原理 � 以下简述三种影响溶质保留值的因素: � 1.溶质分子结构对保留值的影响 � 2.烷基键合固定相特性对保留值的影 响 � 3.流动相性质对保留值的影响
第二节 固定相
� 使用键合固定相应注意的问题: � 1.硅胶键合相的稳定性 � 2.键合相色谱分离的重现性 � 3.键合相色谱分离的选择性 � 4.键合相色谱柱的再生
流动相
不同极性 有机溶剂
不同极性 有机溶剂 和水 溶解与挥 发
不同 pH值 有机溶剂 的缓冲溶 或一定 pH 液 值的缓冲 溶液 可逆性的 离子交换 多孔凝胶 的渗透或 过滤
分离原理
吸附与解 吸
第三节 基本原理
� 一、色谱过程 � 二、分配系数与保留行为的关系 � 1.分配系数及容量因子 � 2.保留时间 � 3.tR与K的关系 � 4.分配系数不等是分离前提
第三章 键合相色谱法
� 根据键合固定相与流动相相对极性的强 弱,可将键合相色谱法分为正相键合相 色谱法和反相键合相色谱法。在正相键 合相色谱法中,键合固定相的极性大于 流动相的极性;在反相键合相色谱法 中,键合固定相的极性小于流动相的极 性,其应用范围比正相键合相色谱法更 广泛。
第一节 分离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