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地名命名
四川地级市有哪些
![四川地级市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eac6c6fc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d9.png)
四川地级市有哪些四川地级市是指四川省下辖的市级行政单位,共有21个地级市。
这些地级市分布于四川省不同的地理区域,每个地级市都有各自的特色和发展优势。
下面将依次介绍四川地级市的名称及其特点。
1. 成都市成都市是四川省的省会,也是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成都曾是中国古代蜀国的都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成都以其独特的川菜和宽松的生活节奏而闻名,被誉为“天府之国”。
同时,成都也是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近年来在高新技术、金融服务、物流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
2. 自贡市自贡市位于四川盆地南缘,是以盐业、化工和机械制造为主要支柱的工业城市。
自贡市以其独特的恐龙化石和博物馆而闻名,恐龙化石是该市的地理特色和旅游亮点之一。
3. 攀枝花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的攀枝花市是以铁路、机场和能源为支柱的地级市。
攀枝花市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和优质的铁矿石,同时也是滇西、黔北与西藏的重要交通枢纽。
4. 泸州市泸州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以酒业和化工工业为主要支柱。
泸州市是中国著名的白酒产区,以泸州老窖和茅台酒而闻名国内外。
泸州市还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五岳寺、江阳寺等。
5. 德阳市德阳市位于成都平原东部,受益于成都的辐射效应,成为四川省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德阳市拥有发达的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是中国重要的光学仪器和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6. 绵阳市绵阳市位于成都平原中部,是西部地区的军工基地和军事科研重镇。
绵阳市以其发达的航空、航天和电子信息产业而闻名,成为中国航空工业的重要支撑点之一。
7. 广元市广元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是以煤炭、水泥、化肥和纺织为主要支柱的工业城市。
广元市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发达的制造业,是四川省的重要能源和化工产业基地。
8. 遂宁市遂宁市位于成渝平原中部,是西部地区的交通枢纽和农业产区。
遂宁市农业发达,拥有大量的稻田和水果种植基地,同时也是四川省重要的石油和天然气产区。
9. 内江市内江市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是成都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川地名顺口溜
![四川地名顺口溜](https://img.taocdn.com/s3/m/b3c19aff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17.png)
四川地名顺口溜一而再,再而三
三三见九
九九长寿出眉山
三苏祠内三爷子
子规别名叫杜鹃
娟城郫县产豆瓣
半雨半阴是雅安
安县不远德阳县
县外有座白马关
关前厮杀人头落
落凤坡射死庞士元
源头直上两百里
李太白生长在江油关
关公赵云多勇猛
猛张飞中州擒严颜
盐巴出在自流井
锦江水送出薛涛笺
千幅岩凿在广元县
县里出了个武则天
天全岷山经邛崃望
崃山大曲流西川
穿过温埤崇新灌
灌县出生杨玉环
环绕合川三江水
水边有座钓鱼山
山上修起钓鱼城
城中有个抗元名将叫王坚
艰难险阻过三峡
峡风细雨到潼南
南岸有个弹子石
什邡盛产叶子烟
烟花三月游广汉
汉源梨子脆又甜
甜城内江接威远
远走阿坝进松潘
攀亲访友寻美姑
姑娘家住在秀山
山城重庆是火炉
泸州老窖酒味鲜
宣汉开江连梁平
平武靠近龙门山
山上熊猫是国宝
宝兴远征到江安
安岳县有座贾岛墓磨房修在邻水南南充自古蚕丝旺望娘滩上波浪翻翻过凉山是云贵桂湖出了个杨状元元宵佳节春灯会汇聚英雄成神仙先天下之忧而忧忧国忧民
民以食为天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和为贵
贵比金子
子渊学而识其之之乎者也而焉哉!。
四川省各个州市、区县名称
![四川省各个州市、区县名称](https://img.taocdn.com/s3/m/d08dd089998fcc22bdd10d17.png)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创作者:别如克*市(州) 县、市、区成都市(19)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温江区、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金堂县、双流县、郫县、大邑县、蒲江县、新津县自贡市(6)自流井区、贡井区、大安区、沿滩区、荣县、富顺县攀枝花市(5)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泸州市(7)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泸县、合江县、叙永县、古蔺县德阳市(6)旌阳区、广汉市、什邡市、绵竹市、中江县、罗江县绵阳市(9)涪城区、游仙区、江油市、安县、梓潼县、平武县、北川羌族自治县、三台县、盐亭县广元市(7)利州区、元坝区、朝天区、剑阁县、旺苍县、青川县、苍溪县遂宁市(5)船山区、安居区、蓬溪县、射洪县、大英县内江市(5)市中区、东兴区、资中县、威远县、隆昌县乐山市(11)市中区、五通桥区、沙湾区、金口河区、峨眉山市、犍为县、井研县、夹江县、沐川县、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南充市(9)顺庆区、高坪区、嘉陵区、阆中市、南部县、西充县、营山县、仪陇县、蓬安县眉山市(6)东坡区、仁寿县、彭山县、洪雅县、丹棱县、青神县宜宾市(10)翠屏区、宜宾县、南溪县、江安县、长宁县、高县、筠连县、珙县、兴文县、屏山县广安市(5)广安区、华蓥市、岳池县、武胜县、邻水县达州市(7)通川区、万源市、达县、宣汉县、开江县、大竹县、渠县雅安市(8)雨城区、名山县、荥经县、汉源县、石棉县、天全县、芦山县、宝兴县巴中市(4)巴州区、平昌县、通江县、南江县资阳市(4)雁江区、简阳市、安岳县、乐至县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理县、茂县、松潘县、九寨沟县、金川县、小金县、黑水县、马尔康县、壤塘县、阿坝县、若尔盖县、红原县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泸定县、丹巴县、九龙县、雅江县、道孚县、炉霍县、甘孜县、新龙县、德格县、白玉县、石渠县、色达县、理塘县、巴塘县、乡城县、稻城县、得荣县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木里藏族自治县、盐源县、德昌县、会理县、会东县、宁南县、普格县、布拖县、金阳县、昭觉县、喜德县、冕宁县、越西县、甘洛县、美姑县、雷波县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创作者:别如克*。
四川地名的来历和典故
![四川地名的来历和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8f967512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b1.png)
四川地名的来历和典故四川,简称“川”,是中国的一个省份,其地名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介绍一些四川地名的来历和典故,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
1. 成都:成都是四川省的省会城市,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相传,在秦朝时期,成都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临邛县(今邛崃市),而成都之所以得名,是因为秦昭襄王在此修筑了城池,取“一年成邑,二年成都”之意,因此得名成都。
此外,成都还有别名为“锦城”,因为三国时期诸葛亮在此建立了蜀汉政权,为了纪念诸葛亮,人们将成都称为“锦官城”,而“锦官城外柏森森”的诗句也成为了成都的代名词。
2. 九寨沟: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相传,这里原本是一个贫穷的藏族村落,村里有九个兄弟姐妹,他们为了让家乡变得富裕,便在村子周围的山上种植了九种不同的树木,这些树木长成后,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屏障,挡住了山洪的侵袭,使得村子得以安宁。
为了纪念这九位兄弟姐妹的功绩,人们将这里称为“九寨沟”。
3. 峨眉山:峨眉山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境内,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庄子曾经到此游览,他看到这里的地形和峨山相似,便将这里称为“峨眉山”。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是唐代诗人李白在游览此山时,看到这里的地形和峨山相似,便将这里称为“峨眉山”。
4. 青城山:青城山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境内,是中国道教名山之一。
相传,在东汉时期,张道陵在此创立了道教早期教派——五斗米道,为了纪念他,人们将这里称为“青城山”(又名真武山)。
另一种说法是青城山因林木葱茏、四季常青而得名。
5. 乐山大佛: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境内,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之一。
相传,在唐朝时期,为了治理水患,唐玄宗派海通法师前来修建大佛,经过三代工匠的努力,终于建成了这座高达71米的大佛。
乐山大佛的建成不仅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技艺,也成为了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
四川乡土地理知识要点
![四川乡土地理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135e1d28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f4.png)
四川乡土地理知识要点1.简称:"川"或"蜀"2.行政中心:成都3.行政区划:下辖18地级市,3个自治州,16县级市。
①成都简称“蓉”,别称蓉城、锦城,是四川省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核心城市,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是全国十大古都和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蜀文明发祥地。
拥有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遗址、明蜀王陵、望江楼、青羊宫等名胜古迹,是中国最佳旅游城市。
②绵阳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中上游地带。
绵阳是中国唯一的科技城,重要的国防科研和电子工业生产基地,成都平原城市群北部中心城市、成渝经济圈七大区域中心之一。
③自贡市,地处四川盆地南部低山丘陵区,是四川省的一个地级市。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千年盐都”、“恐龙之乡”、“南国灯城”和“美食之府”之称。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日照时间较短,四季分明,阴云天气较为常见。
④攀枝花,四川省地级市,地处中国西南川滇结合部,位于四川最南端,地处攀西裂谷中南段,属浸蚀、剥蚀中山丘陵、山原峡谷地貌;夏季长,四季不分明,而旱、雨季分明。
是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享有“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的美誉;攀枝花是万里长江上游第一城,金沙江、雅砻江在此交汇。
⑤泸州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
位于四川省东南川滇黔渝结合部。
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北部为准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南部山区气候有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和北温带气候之分,具有山区立体气候的特点。
⑥德阳是四川省辖地级市,别称旌城,位于成都平原东北部。
德阳市是成渝经济区重要区域中心城市和成都经济区重要增长极,也是四川省重点规划在建百万人口城市。
历史文化积淀厚重,其境内拥有"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古蜀文明遗址。
⑦广元市是四川省辖地级市,处于四川北部边缘,山地向盆地过渡地带,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自古为入川的重要通道,是苴国故地,入蜀要塞,三国重镇,广元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特别是璀璨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省级行政区名称和简称的命名
![省级行政区名称和简称的命名](https://img.taocdn.com/s3/m/8d7f00fc26fff705cc170a8f.png)
省级行政区名称和简称的命名比较复杂,现根据有关材料汇总如下。
省级行政区名称后面()里的字是它的简称。
一、四个直辖市1、北京(京)北京有据可查的第一个名称为“蓟”,是春秋战国时燕国的都城。
辽金是将北京作为陪都,称为燕京。
金灭辽后,迁都于此,称中都。
元代改称大都。
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都于此,改称“北京”。
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京”字作为简称。
2、天津(津)唐宋以前,天津称为直沽。
金代形成集市称“直沽寨”。
元代设津海镇,这是天津建城的开始。
明永乐2年(1404年)筑城设卫,始称天津卫,取“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
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津”字作为简称。
3、上海(沪)上海之称始于宋代,当时上海已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设有上海镇。
1292年,上海改镇为县。
这是上海这一名称的由来。
1949年,上海设为直辖市。
古时,上海地区的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扈”,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一地名,因此,这一带被称为“沪渎”,故上海简称“沪”。
春秋战国时上海是楚春申君黄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别称“申”。
4、重庆(渝)重庆古称“巴”。
秦时称江州。
隋称渝州。
北宋称恭州。
重庆之名始于1190年,因南宋光宗赵敦先封恭王,后登帝位,遂将恭州升为重庆府,取“双重喜庆”之意。
1997年,重庆设为直辖市。
隋时,嘉陵江称渝水,重庆因位于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庆简称“渝”。
二、五个自治区1、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蒙古原为部落名,始见于唐代记载。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国。
元灭后,蒙古族退居塞北。
明清形成内、外蒙古之称。
晚清以后,泛指大漠以南、长城以北、东起哲里木盟、西至套西厄鲁特所以盟旗为内蒙古。
取全称中“内蒙古”三字作为简称。
2、维吾尔自治区(新)辖区古称西域。
西汉设西域都护府。
东汉魏晋改都护为长史。
唐代设伊、西、庭三州和安西、北庭两个都护府。
常识知识之四川省情
![常识知识之四川省情](https://img.taocdn.com/s3/m/d77cd4ed19e8b8f67d1cb904.png)
常识知识之四川省情优讯-中国网 /info 时间:2009-11-19 责任编辑: 香颂一、四川概况四川省简称川,别称蜀。
位于我国西南地区、长江上游,汉末三国时为蜀国地。
秦代置蜀郡,汉属益州。
四川以益利梓夔四路得名。
唐大部属剑南道和山南东、山南西道;宋设川峡路(注:非川陕路),后分设西川路和峡西路;再分西川路为益州路和利州路,分峡西路为梓州路和夔州路,合称四川,其间设四川制置使,为四川得名的开始,后改益州路为成都府路,改梓州路为潼川府路,分利州路为利州东、西路。
元置四川省和四川行省和西蜀四川道;明置四川省,后改四川布政使司;清改四川省;建国初分为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四行署,后合并恢复四川省,省名至今未变。
截至2007年底,四川省辖18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43个市辖区、14个县级市、120个县、4个自治县;4544个乡镇、239个街道办事处。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中,社区居民委员会4822个,村民委员会50182个。
全省总面积是48.5万多平方公里。
四川省内居住着彝族、藏族、回族、汉族、羌族等民族,有“中国第二大藏区”、“唯一的羌族聚集区”、“最大的彝族聚集地”之称。
省会成都。
四川属中国西南内陆,西有青藏高原相扼,东有三峡险峰重叠,北有巴山秦岭屏障,南有云贵高原拱卫,形成了闻名于世的四川盆地。
四川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历来有“天下山水在于蜀”之说,并有“峨眉天下秀,九寨天下奇,剑门天下险,青城天下幽”之誉。
四川省有天台山、青城山、千佛山、四姑娘山、蒙顶山、峨眉山、白云山、凤凰山、夏衍山、西岭雪山、窦圌山、华蓥山等著名山峰。
在商周时期四川地区曾建立了两个国家:一个是川西地区以古蜀族为中心建立的蜀国,另一个是川东地区(今川东地区和重庆地区)以古巴族为中心建立的巴国,所以四川古称“巴蜀”,是中国西南部的一个大省,2008年末常住人口8138万人。
周边同重庆市、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青海省、陕西省接壤,四川地大物博,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成都地名来历
![成都地名来历](https://img.taocdn.com/s3/m/0a3858667e21af45b307a88b.png)
最喜欢:百脑汇四楼,民俗公园
成华区位于成都市东北部,在城市向东发展中首当其冲。人口54万,面积110.6平方公里,辖4个乡、12个街道办事处。区内云集有200多家以电子工业为主体,多种行业并存,门类较为完善的国有企业,是成都乃至四川重要的工业基地。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10余所大中专院校及30余家科研院遍布全区,川陕公路和成渝、成绵、成南高速公路的成都起点皆在成华,外环绕城高速公路、三环路,横贯全区,成都火车东站是西南地区最大的编组货站,除宝成、成渝、成昆、达成铁路外,还有59条专用线。全国最大的天然气配气站座落区内。闻名中外的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西南最大的游乐园,“川西第一丛林”昭觉寺,文化历史底蕴深厚的五代后蜀皇帝孟知祥墓皆在成华。正在建设的成都市标志性建筑——四川省广播电视塔,将在年底前完工。
得名:龙泉山自古为成都东部门户,建驿历史相当久远,据当地传说,早在汉朝当地就有了完善的驿站以及管理体系,因此得名!
最爱:十陵镇
青白江区位于成都市城区东北25km,是西南地区著名的化工和冶金基地,是成都市的老工业区。全区幅员面积392km2,以平原和浅丘为主,现有人口40万。
得名:沱江的支流青白江而得名
秦灭开明后修筑秦城(大城)后在大城西部修建少城,因少城的核心地区为青杨肆,故得名!也有说法为因青杨宫而得名!
最喜欢:青杨宫!
成都市武侯区位于蓉城锦江之南,是1990年成都市行政区划调整时建立的新城区。现辖13个街道办事处、4个乡镇,面积76.56平方公里,人口40.79万人,区内有闻名中外的武侯祠、望江楼公园等名胜古迹,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等50多家科研单位,四川大学等10余所高等院校,90年代初建立的“成都科技一条街”,汇聚了以世纪电脑城、成都电脑城、东华电脑城、百脑汇、新世纪电脑城等为代表的10余个电脑专业市场及3000多户商家,已发展成为仅次于北京中关村的全国第二大电脑市场和实施“数字化武侯”工程的基地。
四川地名
![四川地名](https://img.taocdn.com/s3/m/c8d4bb05bed5b9f3f90f1cd6.png)
高城 gao|cheng 20000
高坪区 gao|ping|qu 20000
高县 gao|xian 20000
葛卡 ge|ka 20000
歌乐沱 ge|le|tuo 20000
格林 ge|lin 20000
格孟 ge|meng 20000
革什扎 ge|shen|zha 20000
峨边彝族自治县 e|bian|yi|zu|zi|zhi|xian 20000
俄多马 e|duo|ma 20000
俄尔 e|er 20000
恶古 e|gu 20000
峨眉山市 e|mei|shan|shi 20000
俄南 e|nan 20000
俄支 e|zhi 20000
涪城区 fu|cheng|qu 20000
茶扎 cha|zha 20000
昌波 chang|bo 20000
长宁 chang|ning 20000
长宁县 chang|ning|xian 20000
长沙干马 chang|sha|gan|ma 20000
长沙贡马 chang|sha|gong|ma 20000
长须干马 chang|xu|gan|ma 20000
拉哇 la|wa 20000
来马 lai|ma 20000
岚安 lan|an 20000
浪多 lang|duo 20000
阆中市 lang|zhong|shi 20000
乐安 le|an 20000
乐山 le|shan 20000
乐山市 le|shan|shi 20000
乐至 le|zhi 20000
《晚清中国行政区划纲目》之十九——四川省
![《晚清中国行政区划纲目》之十九——四川省](https://img.taocdn.com/s3/m/e6cb56d8d15abe23482f4d4e.png)
《晚清中国行政区划纲目》之十九四川省何宗海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
四川地名始于宋代,时有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四路,统称川峡四路,简称为四川路或四川;亦因境内有岷川(今岷江流域)、雒川(今沱江流域)、泸川(今雅砻江流域)和巴川(今渠江及嘉陵江流域)4大川而得名,别称巴蜀,简称蜀。
上古属梁州。
周代及春秋战国时为巴、蜀诸国领地,当时,在四川盆地生活着众多民族,其中以东部地区的巴人与西部地区的蜀人为多数;巴的本义为捕鱼者,以捕鱼为生的人,蜀的本义是高原上的人,他们活动在岷江上游的册木峡谷之中,以狩猎、垦殖为生。
蜀国统治盆地西部岷江流域一带,建都成都。
巴国统治盆地东部嘉陵江流域和川东,建都江州(今重庆)。
秦惠文王后元9年(前316年),秦吞并开明王朝,在巴蜀故地设立巴郡和蜀郡,统一后,设蜀、汉中两郡。
汉代属益州,武帝元封5年(前106年),全国设13州剌史部,在四川置益州剌史部,分管巴、蜀、广汉、犍为4部。
汉末为刘焉、刘璋父子割据,后为刘备所灭。
三国蜀汉昭烈帝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后主炎兴元年(263年),蜀国被魏国所灭。
西晋惠帝永兴3年(306年),李雄在成都称帝,国号大成。
东晋成帝咸康4年(338年),李雄侄李寿改国号为汉,史称成汉,其全盛时疆土覆盖四川盆地及周边部分地区。
唐初设剑南道,太宗贞观元年(627年),按山川地形分全国为10道,其中剑门关以南地区为剑南道,以东为山南道;玄宗开元21年(733年),全国分为15道,把剑南道分为剑南东道、剑南西道,也称剑南两川,加上山南道,称为剑南三川;肃宗至德2年(757年),分为剑南西川、剑南东川2节度使;末,王建、孟知祥先后在四川地区建立起前蜀、后蜀政权,分别历时18年、31年。
宋初分置西川、峡西2路,太祖乾德3年(965年),宋军灭后蜀;太宗太平兴国6年(981年),并西川路和峡西路为川峡路;真宗咸平4年(1001年),分为益州路(后改为成都府路)、梓州路(后改为潼川府路)、利州路和夔州路,称之为川峡四路,总称四川路,四川作为行政区名由此得名。
中国各省简称由来
![中国各省简称由来](https://img.taocdn.com/s3/m/662b1d35bed5b9f3f90f1c63.png)
庆府--今银川----立国号"夏"--创立文字--建西夏王朝。13世纪--元
灭西夏--取"平定西夏永远安宁"之意--在这里设宁夏行省--始有宁夏
之名。1958年设宁夏回族自治区。
取全称中的"宁"字作为简称。
5、广西壮族自治区--桂--
成的。元设福建行省。明设福建省至今。辖区古为闽越族聚居地--故简
称"闽"。一说因境内有闽江--故简称"闽"。
13、江西省--赣--
唐代设江南西道--简称江西道--江西由此得名。宋设江南西路。元设江
西行省。后皆设江西省。
因赣江纵贯全省--故简称"赣"。
14、湖南省--湘--
唐代在洞庭湖以南--包括湘姿二水流域设湖南节度使--始出现湖南一
省。明设辽东都司。清设辽东将军。后因辽河流域为清朝发源地--取
"奉天承运"之意--改为奉天省。1929年--取"辽河流域永远安宁"之
意--改称辽宁省。
取全称中的"辽"字作为简称。一说因境内有辽河--故简称"辽"。
4、河北省--冀--
战国时--黄河以北的齐国土地称为河北。汉设河北县。唐设河北道。辖
区与今有出入。1928年设河北省。
江。东汉将浙江分为浙东、浙西两个地区。唐以后这两个地区转化为政
区名称。明初设浙江省。
取全称中的"浙"字作为简称。一说认为因富春江、钱塘江和新安江古
称浙江--故简称"浙"。
12、福建省--闽--
四川地名顺口溜
![四川地名顺口溜](https://img.taocdn.com/s3/m/dbaee2cc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e4.png)
四川地名顺口溜
摘要:
1.四川地名顺口溜的概述
2.四川地名的特点
3.顺口溜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4.典型的四川地名顺口溜举例
5.四川地名顺口溜的传承与发扬
正文:
1.四川地名顺口溜的概述
四川地名顺口溜是一种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学形式,它以四川各地的地名为主要素材,通过巧妙的组合和韵律的设计,形成了一种顺口溜式的诗歌。
这种特殊的诗歌形式充分展现了四川地名的丰富多样性和独特的地域文化,为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
2.四川地名的特点
四川地名顺口溜得以流传,离不开四川地名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特点。
四川地名多以山水、地理、历史、民族等为命名依据,这使得四川地名既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又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另外,四川地名在语音、字形方面也颇具规律,这为顺口溜的创作提供了便利。
3.顺口溜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四川地名顺口溜的创作源于民间,是四川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文学形式。
顺口溜的创作背景主要包括民间传统的诗歌创作、地名文化的传承以及四川地域特色的表现等方面。
四川地名顺口溜的意义在于,
它既传承了四川地名文化,又丰富了民间文学形式,成为了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符号。
4.典型的四川地名顺口溜举例
以下是一首典型的四川地名顺口溜举例:
四川有个成都府,成都有个锦里街。
锦里街头茶馆多,茶馆里面说书人。
说书人讲三国志,三国英雄尽在此。
这首顺口溜以成都地名为主线,巧妙地将成都的地名、茶文化、说书人以及三国历史融合在一起,充分展现了四川地名顺口溜的独特魅力。
四川省地名管理办法-川府发[1987]108号
![四川省地名管理办法-川府发[1987]108号](https://img.taocdn.com/s3/m/0fe1e7fa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05.png)
四川省地名管理办法正文:---------------------------------------------------------------------------------------------------------------------------------------------------- 四川省地名管理办法(1987年6月2日川府发〔1987〕108号)第一条为加强地名管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国际交往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结合四川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地名,包括:自然地理实体名称,行政区划名称,居民地名称,各专业部门使用的具有地名意义的台、站、港、场、桥梁、水库、浏览地及其他人工建筑等名称。
第三条各级地名管理机构主管本辖区地名工作,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
主要职责是:(一)贯彻执行有关地名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二)指导、协调各专业部门的地名工作;(三)承办地名的命名、更名,推广标准地名的使用;(四)组织、检查地名标志的设置、管理;(五)收集、整理地名资料,管理地名档案;(六)组织地名学理论研究。
第四条地名管理应当从地名的历史和现状出发,保持地名的相对稳定性。
地名的命名和更名,应按照本办法规定报批,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决定。
第五条地名的命名应遵循下列规定:(一)有利于人民团结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尊重当地群众意愿,与有关方面协商一致。
(二)科学、简明,方便使用,注意反映当地历史、文化、地理特征。
(三)一般不以人名作地名,禁止用国家领导人的名字作地名。
(四)县(市、区)以上名称,县(市、区)内的乡镇名称,城镇内的街道名称,乡镇内的村名称,不应重名,并避免同音,省内著名的山、河、湖泊等自然地理实体名称,也应避免重名、同音。
(五)乡、镇名称应与其政府所在地名称统一,专业部门使用的具有地名意义的台、站、港、场、桥梁、水库、浏览地及其他人工建筑等名称,应与当地地名统一。
四川省小区地名命名申报流程
![四川省小区地名命名申报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0ef48fd4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4c.png)
四川省小区地名命名申报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四川省小区地名命名申报流程如下:一、准备工作1. 确定小区名称:根据小区特点、地域文化、周边环境等因素,拟定一个具有特色和寓意的小区名称。
四川省省地名由来
![四川省省地名由来](https://img.taocdn.com/s3/m/6df3335b33687e21af45a9dc.png)
四川省省地名由来四川省地名由来摘自中国地名由来词典(牛汝辰)四川省(Sichuan Sheng)简称川或蜀。
在长江上游。
唐初分设剑南西川、剑南东川两节度使,简称西川、东川。
川指平川广野。
末代分设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四路,合称“川峡四路”,后又简称四川路。
元置四川行中书省,明改四川布政使司,清置四川省,故简称川。
又因其西部在春秋战国时为蜀国地,故又简称“蜀”。
1成都市(Chengdu Shi)位于东经104.1°,北纬30.6°,在四川省中部。
秦置成都县。
成都系氐羌语,“成”为蜀人自称,意为高原人,“都”意为地区,地方。
即“成”人的地方之意。
1930年设市。
简称蓉,因五代孟蜀后主时,成都城上启遍插木芙蓉,因名芙蓉城,简称蓉城或蓉。
都江堰市(Dujiangyan Shi)位于东经103.6°,北纬31.0°,在四川省中部。
据《今县释名》:“汉文翁穿漕江灌溉,谓之金灌口,唐因置灌宁县,孟蜀改灌州,明改县。
”一说今县城古名灌口,战国秦李冰治水,江水自此以灌平陆,为灌之口而名。
1988年改为都江堰市,以李冰父子建造的都江堰而得名。
金堂县(Jintang Xian)位于东经104.4°,北纬30.8°,在四川省中部。
唐设金堂县。
因金堂峡为名,一作金台山。
一说县西有金堂山,水通巴汉,故名。
温江县(Wenjiang Xian)位于东经103.8°,北纬30.6°,在四川省中部。
西魏置温江县。
以温江得名。
双流县(Shangliu Xian)位于东经103.9°,北纬30.5°,在四川省中部。
四川省各地市、州、区、县名称
![四川省各地市、州、区、县名称](https://img.taocdn.com/s3/m/57a9ee750b1c59eef8c7b49f.png)
(18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183个县)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地名
成都市(19) 自贡市(6) 攀枝花市(5) 泸州市(7) 德阳市(6) 绵阳市(9) 广元市(7) 遂宁市(5) 内江市(5) 乐山市(11) 南充市(9) 眉山市(6) 宜宾市(10) 广安市(5) 达州市(7) 雅安市(8) 巴中市(4) 资阳市(4)
19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13) 20 21
甘孜藏族自治州(18) 凉山彝族自治州(17)
四川省各地市、州、区县名称
(18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183个县)
区、市、县
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温江区、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 市、崇州市、金堂县、双流县、郫县、大邑县、蒲江县、新津县 自流井区、贡井区、大安区、沿滩区、荣县、富顺县 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 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泸县、合江县、叙永县、古蔺县 旌阳区、广汉市、什邡市、绵竹市、中江县、罗江县 涪城区 、游仙区、江油市、安县、梓潼县、平武县、北川羌族自治县、三台县、盐亭县 利州区、元坝区、朝天区、剑阁县、旺苍县、青川县、苍溪县 船山区、安居区、蓬溪县、射洪县、大英县 市中区、东兴区、资中县、威远县、隆昌县 市中区、五通桥区、沙湾区、金口河区、峨眉山市、犍为县、井研县、夹江县、沐川县、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 彝族自治县 顺庆区、高坪区、嘉陵区、阆中市、南部县、西充县、营山县、仪陇县、蓬安县 东坡区、仁寿县、彭山县、洪雅县、丹棱县、青神县 翠屏区、宜宾县、南溪县、江安县、长宁县、高县、筠连县、珙县、兴文县、屏山县 广安区、华蓥市、岳池县、武胜县、邻水县 通川区、万源市、达县、宣汉县、开江县、大竹县、渠县 雨城区、名山县、荥经县、汉源县、石棉县、天全县、芦山县、宝兴县 巴州区、平昌县、通江县、南江县 雁江区、简阳市、安岳县、乐至县 汶川县、理县、茂县、松潘县、九寨沟县、金川县、小金县、黑水县、马尔康县、壤塘县、阿坝县、若尔盖县、 红原县 康定县、泸定县、丹巴县、九龙县、雅江县、道孚县、炉霍县、甘孜县、新龙县、德格县、白玉县、石渠县、色 达县、理塘县、巴塘县、乡城县、稻城县、得荣县 西昌市、木里藏族自治县、盐源县、德昌县、会理县、会东县、宁南县、普格县、布拖县、金阳县、昭觉县、喜 德县、冕宁县、越西县、甘洛县、美姑县、雷波县
四川城市的别称和美称
![四川城市的别称和美称](https://img.taocdn.com/s3/m/42eb7a2f7375a417866f8fe5.png)
1、成都(川A):锦城、锦官城;芙蓉城、蓉城。
简称成;别称蓉。
同时有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这些虚头。
2、绵阳(川B):中国唯一的科技城;四川省第二大城市,素有“富乐之乡”、“西部硅谷”美誉的绵阳,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文明卫生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中国最佳宜居城市。
美称很多,但都是人文的。
源于自然的别称只是:涪城。
3、德阳(川F):一个年轻的城市,没得什么别称,倒是广汉别称:别称“雒”。
4、南充(川R):别称:果州、果城、中国绸都。
5、广元(川H):广元市古称利州,素有“蜀北重镇”、“川北门户”和“巴蜀金三角”之称。
6、内江(川K):美称:甜城。
有“川中枢纽”、“川南咽喉”之称。
7、自贡(川C):是川南地区第一座100万城市人口大城市。
恐龙、井盐和灯会被称为自贡的“大三绝”,“小三绝”是龚扇、扎染和剪纸,素以“千年盐都”、“恐龙之乡”、“南国灯城”。
8、泸州(川E):市花桂花,市树桂圆树。
别称酒城。
9、宜宾(川Q):别称:“僰道”、“戎州”、“叙州城”,“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是著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酒都”。
素有“西南半壁古戎州”的美誉。
10、乐山(川L):古称嘉州,又称海棠香国。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首批对外开放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世界双遗产城市。
11、雅安(川T):有“雨城”之称。
素有“川西咽喉”、“西藏门户”、“民族走廊”之称。
12、西昌(川W):月城,卫星城。
13、攀枝花(川D):攀枝花即木棉花。
攀枝花市是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是四川南部地区最富裕的城市,有太阳城之称。
攀枝花市是典型的资源开发型城市、工业城市、移民城市、山地城市。
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钒钛之都”、“中国块菌之乡”、“中国苴却砚之乡”等称号。
四川名称由来
![四川名称由来](https://img.taocdn.com/s3/m/2d2dc9c031126edb6e1a1012.png)
xx 名称由来“四川”这个名称,始见于宋朝。
宋真宗咸平四年(公元 1001 年)宋王朝对地方行政区划进行了一次新的调整,将巴蜀之地区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治所分别为今成都、三台、汉中和奉节,总称“川陕四路”,简称“四川路”,这是“四川”得名之始。
在宋徽宗大观三年(公元1109 年)的诏书中就正式使用了“四川”一词,这是当前所见到的将“四川”作为行政区划略称的开始。
这此后,宋朝设有“四川宣抚使”、“四川制置使”等官职,就是中央派驻川陕四路的官员,都将川陕四路简称“四川”。
公元 1286 年(元至元二十三年),元朝归并四路,置“四川等处行中书省”,简称“四川行省”;元朝的中央行政机构叫中书省,各地直辖于中央的地方行政机构叫“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元朝在宋朝的川陕四路基础上设“四川行省”,简称“四川省”,省治成都。
此后“四川”一名沿用下来。
“蜀”之释意“蜀”的名称最早见于商朝的甲骨文。
蜀的先人听说是生活在黄河中上游的古代羌族的一支,他们沿岷江流域南迁进入四川盆地,被称为 "氏族 " ,并在成都平原成立了自己的国家。
传说中最早称王的是蚕丛和鱼凫,此后是柏灌。
到了杜宇王朝,正是中国的西周期间;开通王朝则是中原的春秋战国期间。
公元前 316 年,秦国趁蜀国和巴国发生战争之机,派大将司马错率军南下,一举灭掉了蜀国和巴国,使四川地区一致于中华帝国的疆域以内,古代蜀国的历史就此结束。
今后,又因历代帝王都将统治巴蜀的最高治所设在成都,而成都为古蜀都,"蜀"也就成了四川地区的简称。
所以,三国时,刘备占有四川称帝,史称"蜀汉";五代时,王建和孟知祥先后占有四川称帝,史称 "前蜀 "和"后蜀 "。
对于 "蜀"名称的来历,史册记录中有两种说法:一说蜀就是蚕,是因古蜀王蚕丛教民栽桑养蚕,使四川成为中国最早养蚕的地方,因此得名;另一种说法是,蜀是一种形态象蚕、但能螫人的毒虫,因此"蜀" 很可能是商朝统治者对蜀人的一种贱称。
“四川路”中的益州、利州、梓州、夔州分别是哪里
![“四川路”中的益州、利州、梓州、夔州分别是哪里](https://img.taocdn.com/s3/m/7e9d7d01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0d.png)
“四川路”中的益州、利州、梓州、夔州分别是哪里四川省,位于我国西南部内陆,古为巴、蜀之地,有“天府之国”之誉,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之地,现在也是我国农业大省、资源大省、人口大省。
四川,古属益州,古称巴蜀,四川之名始自两宋时期。
两宋时,今四川有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又称“川峡四路”“四川路”,四川因此得名,元朝是我国行省制度开端,元灭宋后四川设省时就以四川为名。
“路”为宋金及元朝时期行政区划,为北宋时改唐朝“道”而来。
唐朝的“道”为监察区,北宋改为“路”后也为监察区但逐渐赋予行政区划特征,后来成为宋金时期的一级行政区,相当于现在的“省”。
宋太宗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北宋全国分为十五路,今四川大部分属西川路、峡西路,宋真宗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宋真宗分西川路设益州路、利州路,分峡西路设梓州路、夔州路,合称“川峡四路”“四川路”,这里的四个路名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均为四个路治所所在,分别是什么地方?益州为我国古代地名,西汉汉武帝设十三刺史部,益州就为其一,益州刺史部最初驻雒县(今广汉),东汉末迁治成都,唐朝时改益州为蜀郡,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到成都升蜀郡为成都府,号南京,到北宋初仍为成都府,为西川路路治所在。
公元993年,王小波、李顺于成都附近的青城起义并攻占成都建立政权,尽管这次起义很快失败,但北宋将成都府降为益州,西川路分设时以路治益州为名设益州路。
成都是唐宋时期繁华都市,北宋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益州又升为成都府,益州路也因此改为成都府路,元朝时成都为四川行省治所,现在仍为四川省省会。
利州最早设于西魏,治兴安县(隋朝改称绵谷县),北宋初利州为西川路所辖,1001年西川路分设,其一以路治设于利州称利州路。
北宋末因战事,利州路徙治兴元府(今汉中),南宋时利州路曾数次分为利州东路、利州西路。
绵谷县元朝时改称广元县,广元现为四川省地级市,有市辖区称利州区。
梓州为四川古代政区名,初设于隋朝,治郪县(今潼川镇,三台县治)。
成都各区地名由来
![成都各区地名由来](https://img.taocdn.com/s3/m/236c1aeb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81.png)
成都各区地名由来成都市中心城区,是指成都市城市建成区(“11 2”),包含11个市辖区(行政区)和2个经济功能区。
即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新都区、郫都区、温江区、双流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11个行政区和成都高新区、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2个功能区。
锦江区(由锦江得名)锦江区命名源于“濯锦之江”,是成都市的中心城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春熙路商圈便位于锦江区,是成都名副其实的经济以及文化中心。
青羊区(由青羊宫得名)因区内著名道观青羊宫而得名,是古蜀文明和诗歌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成都原点”位于该区文武路与锣锅巷交叉路口的人行道上。
青羊区属东部季风区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热量丰富,雨量充沛。
金牛区(因金牛地域得名)金牛区是成都市的中心城区,别名交子故里,天府文化发端的根基。
金牛地城古为面风地,慎王五年(前316年),秦天量,以其地置即部在王旧都带置成都县。
1955年,金牛地城为成都市郊区。
1960年,成都市郊区更名金牛区。
武侯区(因武侯祠得名)因境内武侯祠而得名,武侯区地势平坦,由西北向东南略微倾斜呈蝶状,呈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
武侯区是成都市的对外经贸合作、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成华区(因成都县、华阳县而得名)成华区地域在历史上分属原成都县、华阳县,取两县名之首字而命名。
成华区位于川西平原,是成都市主城区土地面积最大的城区。
新都区(因古蜀三都而得名)新都区别名香城。
新都建治于春秋末期,是“古蜀三都”之一,已有近2800年历史,是四川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新都区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
新都区是成德绵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
郫都区(因郫县而得名)是四川农家乐旅游发源地,有豆瓣之乡、蜀绣之乡、盆景之乡之称。
郫都区因“杜宇化鹃”传说,而又称鹃城。
1968年,郫县属温江地区。
1983年,撤销温江地区,郫县改属成都市。
温江区(因金温江而得名)温江区古称“柳城”,是4000多年前古蜀鱼凫王国发祥地,西魏恭帝二年(公元555年)设置温江县,距今已1465年,因其土地丰饶、百业兴盛素有“金温江”的美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地名命名、更名审核意见表呈报单位:编号[ ] 号
填表时间:四川省民政厅制
填表说明
一、本表记载的内容为地名档案历史资料,必须用
蓝、黑墨水认真填写,字迹要工整。
报省审批
的地名一式五份。
二、本表为地名命名、更名两用表。
有关栏目的填
写,按下列说明办理;
1、仅只更改地名时,才填写“现用名称”栏;
2、当命名或更名的地名为行政区划名称时,应填写
“驻地名称”栏;
3、“汉语拼音或音译转写”栏的填法是:目前我省只有
藏语地名填写“音译转写”,其他语种的地名皆填“汉
语拼音”;
4、“类别”栏,通常是填地名的通名,如行政区划的市、
县、乡、镇等,居民地名称的街、路、巷、居民
区、村、场等,自然地理实体名称的山、河、湖、峡、地片等到以及各专业部门使用的、具有地名
意义的名称中的场、港口、码头、渡口、道班及
企业单位、事业单位、行政单位和古迹、游览地、纪念地、建筑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