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发布时间:2022-08-19T08:52:13.015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4月8期作者:陈丽平[导读] 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
陈丽平
河南省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邮编 457001
摘要: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
凡是学习感兴趣的事物,必然力求去认识它,掌握它。
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提高教学成绩,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学生兴趣培养方法探讨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们把你们教的学科,看作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少年象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在你们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做到这一点是您应当引以为荣的事”。
高中地理教学如何让学生对地理课堂教学产生兴趣呢?我认为应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一、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的学生之所以讨厌学习地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感到地理枯燥无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造成的,教师采用陈旧的教学方法,只是在上面单纯讲念,学生在下面被动地听,然后让学生去背,去记,这种相当落后的教学方法,十分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要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把地理课堂搞活,使学生感到地理课堂新鲜有趣。
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内容的不同,灵活安排,力求做到每堂课的方法有所不同,在讲课时可以引用歌谣谚语教学。
教学中抓住区域地理相互联系的规律,编成简洁明快、琅琅上口的歌诀,学生颇感兴趣,记忆较快。
适当引用民谣、谚语进行教学,通俗易懂,且易生趣,并且加深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如引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歌谣讲解我国西北地区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
这样的教学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又如有关长江要求记忆的东西特别多,有长江的源头、长度、流经的1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上中下游、注入的海洋,编成顺口溜即:?长江源头沱沱河,?流自各拉丹东山。
青藏川滇渝鄂湘,赣皖苏沪入东海。
宜昌湖口上中下,黄金水道六千三。
运用歌诀记忆地理事物不但巩固了地理知识,激发了兴趣而且也培养了学生跃跃欲试进行地理歌诀创作的热情。
在讲课时也可以运用一些谜语。
谜语是我国的国粹,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悠久的历史。
在教学中适当应用,则可启发学生思维,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例如: “千颗星,万颗星,北天星星数它明,有它给你指方向,夜里航行不用灯”(北极星);导入新课时运用一些谜语。
能活跃同学们的思维,然后开始讲新课,效果不错。
讲课中也可以穿插一些地理谜语,活跃课堂气氛。
比如:“船出长江口”——上海;“空中码头”——连云港;“用圆规画圆”——太原;“大言不惭”——海口。
教师也可以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知识抢答、填图比赛。
公平合理的竞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紧张、活跃而有序的地理课堂也增强了学生对地理的兴趣。
在讲课时还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加插一些地理小故事,如在讲到密度流时可以引用“1944年6月英美联军的潜艇在德军的严密监控下,成功地利用地中海深处的密度流,关闭发动机,借助洋流运动的水力,成功地躲过了德军的监视,实现了诺曼底登陆,成为二次大战的转折点”。
通过这样的小故事,课堂就像一块磁铁一样深深地把学生吸引住了。
这样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了地理教学水平。
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用多种电教媒体组合形式进行激趣引思,不仅能向学生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示地理事物现象和发展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
二、形象的描绘,生动的语言
1、生动有趣、富于启发。
和谐动听、节奏明快的语言,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地理知识。
(1)巧借古诗教学。
诗词歌赋,琅琅上口。
应用得法,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能创造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教学环境。
如讲地球的运动时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描述黄河奔腾咆哮,滚滚东去的气势:“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2)短小精悍的成语也会使教学过程增辉添彩。
如“沧海桑田”描述了地壳的运动;冷锋过境时,形容天气用“风雨交加”;讲地球运动时用“星移斗转”;讲海陆间循环用“百川归海”。
引用这些成语准确、生动、形象,既具有科学性,又客观地反映了地理现象,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2、形象的描述与板图结合。
如讲锋面雨带随夏季风在我国东部移动的规律时,一边画略图,一边用兴奋的情绪感染学生:每年5月份,源于太平洋的东南季风趁机登陆,在南岭一带受到冷空气的阻挡,冷暖两种气团在此交锋,这里首先进入雨季,珠江水流开始上涨。
尔后,夏季风的“援兵”赶来,势力增大,于6月份向北挺进到长江流域。
冷暖空气又在江淮之间交锋,势均力敌,相持摆动一个月左右,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阴雨连绵的天气,因此时恰逢黄梅成熟季节,人们称这时的降水为“梅雨”。
“梅雨”结束后,夏季风乘胜北进,势如破竹,于7—8月份连克华北和东北,夏季风一统神州。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冬季风不甘失败,马上气势汹汹,大兵压境。
在9月份,夏季风被迫退到长江流域,10月份无可奈何地离开大陆。
就这样锋面雨带随夏季风有规律地移动,造成了我国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而北方则开始晚、结束早的特征。
三、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环境
和谐的气氛,对学生的正确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的形成,都有深刻的影响。
?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十分有利于学习的课堂环境。
善于创设轻松和谐气氛的教师的课堂,严而不死,活而不乱,学生学得轻松、学得主动,成绩优良;而不善于创设和谐气氛的教师的课堂,要么只有威严,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得很累、学得被动;要么活泼过余,严肃不足,使课堂松散,放任自流。
后两种情况的教学效果必然较差。
由此可见,在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环境方面,教师仍然是处在主导地位的。
参考文献:
[1]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N ].王玲丽.学知报.2011-01-10(D08). [2]论高中地理课程中学生学习兴趣的认识[ N ].郭海伟.学知报.2011-06-06(A06). [3]浅析如何培养高中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J ],彭相刚.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07)..
[4]例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 J ].盛永杰,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