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年级环境教育全册教案
环境教育青岛版本教案
![环境教育青岛版本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761493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f5.png)
环境教育青岛版本教案标题:环境教育青岛版本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和目的。
2. 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3.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环境保护的概念和意义。
2. 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原因。
3. 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4. 环境保护的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案。
5. 环境保护的个人责任和行动。
教学步骤:引入环境保护的概念和意义(10分钟)1. 通过图片、视频或实物展示引起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2. 引导学生讨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介绍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原因(15分钟)1. 呈现一些常见的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垃圾问题。
2. 解释这些问题的原因,如工业发展、能源使用和人类活动等。
讲解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0分钟)1. 解释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如减少、重复利用和循环利用。
2. 介绍环境保护的一些基本方法,如节约能源、减少废物和植树造林等。
分析环境保护的案例和解决方案(20分钟)1. 分组讨论并分析一些实际环境问题的案例,如城市垃圾管理和水资源保护等。
2. 引导学生提出解决方案,并讨论其可行性和效果。
强调环境保护的个人责任和行动(15分钟)1. 引导学生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环境。
2. 鼓励学生制定个人环境保护计划,并分享实施的经验和成果。
总结和评价(10分钟)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环境保护知识和方法。
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和实物展示环境问题和解决方案。
2. 环境保护案例分析材料。
3. 学生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资料和计划。
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的积极性。
2. 学生在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案提出中的思维能力。
3. 学生制定个人环境保护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教学扩展: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环境保护设施或参与环保志愿者活动。
2. 鼓励学生进行环境保护主题的研究报告或展示。
教案撰写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个教学框架和指导,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步骤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青岛版六年级环境教育全册教案范文
![青岛版六年级环境教育全册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44dd5130b4c2e3f57276372.png)
六年级下册环境教育教案贺六创六年级下册环境教育教案1、农药带给我们什么活动目标:1、反思过度使用农药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环保意识,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2、了解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和对环境的影响,知道农药对环境与人类所带来的危害,并掌握避免农药危害的方法。
3、能够自觉笔迷昂农药对我们造成的伤害,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宣传,提出解决农药污染环境问题的解决途径。
活动准备:搜集使用农药给环境与人类带来的危害和影响的视频,图片、文字资料;调查当地农药的使用情况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避免农药伤害的方法。
活动过程:导入:学生阅读课本P1页的材料——除草剂杀死稻苗师:既然农药给我们造成了危害,那我们为什么还要使用农药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讨论一下农药的使用价值。
一、农药使用价值思考:我们为什么要用农药?学生分小组探究,根据课本P1页的“追根求源”的两组图片,进行讨论。
活动中可让学生通过自己搜集的资料与调查的情况,列举农药可以提高粮食果品的产量,可以大量减轻农民捕捉害虫的劳动强度等相关的实例,认识使用农药的益处。
二、农药的危害学生分小组探究,根据课本P1页的“追根求源”的两组图片,并通过课本P2页的有关农药特性性以及造成的危害进行讨论。
教师可通过补充材料,让学生了解利用农药会给环境与人类带来哪些危害知道人们起初利用农药只考虑到它对人们有利的一方面,并没有考虑到环境问题及对人类造成的伤害。
三、解决办法前面我们已经对农药的作用和危害有了清晰的认识,那么我们怎样解决农药对我们的危害呢?组织学生讨论,调查。
寻求解决办法。
要解决农药对我们的危害,就要尽量少用或不用农药。
那么,如果正确使用农药呢?(结合P2页图片)具体办法是第一,使用农药是为了杀灭损害农作物的害虫,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提高农作物产量。
但是,害虫在生态系统中起到连接食物链的作用,少量害虫存在不影响作物的生长,作为自然界食物链的重要一环,具有赫积极的作用。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保护我们的环境》教案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保护我们的环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e40507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b6.png)
第二单元 总课时数:5 备课时间:2023、2、17
课题
保护我们的环境
课型
新授
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道污水、雾霾和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2、了解为了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所采取的一些措施。
3、对环保表现出浓厚的探究兴趣,乐于分享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
活动手册
板书设计
保护环境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知道污水、雾霾和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小组合作交流、想象探究教学准备搜集来自关环境污染的资料课时安排
1
授课时间
3、3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
我们周围的环境有没有被污染的现象呢?怎样保护环境?
二、学习新课
1、探究污水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参照课本图片,分小组交流探究。
(1)保护环境的措施:净化污水、旱厕改造、绿色出行、清洁供暖、植树造林、修建隔音设施等。
(2)总结:我们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噪声、雾霾、污水等是影响人体健康的环境因素。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三、拓展活动
制作主题为“家乡环境大变样”手抄报。
课堂检测与反馈
(2)师生交流总结:雾霾天气时,气压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骤增,空气流动性差,有害细菌和病毒向周围扩散的速度变慢,导致空气中细菌和病毒浓度增高,疾病传播的风险很高。
噪声可分为:交通噪声、工业噪声、生活噪声和其他噪声。噪声会影响工作效率,损害听力,危害人的身体健康,严重时还会危及人的生命。
3、怎样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六年级环境教育全册教案
![六年级环境教育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66ce78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45.png)
六年级环境教育全册教案一、教案内容:教案名称:认识环境问题课时:1课时教材:《六年级环境教育手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提高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3. 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教学重点:1. 环境问题的现状。
2. 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 如何激发学生的环保热情。
2. 引导学生实际行动起来。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的环境会出现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六年级环境教育手册》中有关环境问题的内容。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危害。
3. 教师总结,强调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环保成功的案例,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这些案例中人们的环保行为和意识。
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小组活动(10分钟)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从生活中找一个环保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2. 学生分组讨论,制定行动计划。
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行动计划。
3.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二、教案内容:教案名称:水资源保护课时:1课时教材:《六年级环境教育手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现状,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3. 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做起,实际行动起来。
教学重点:1. 水资源的现状。
2. 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实际行动起来。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现状,如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等。
六年级环境教育全册教案
![六年级环境教育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ef07ac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0a.png)
六年级环境教育全册教案第一章:认识环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环境的定义:自然环境、人类环境、生态环境等。
2. 环境的重要性:人类生存的基础、生物多样性的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等。
三、教学活动:1. 观看环境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环境对人类和生物的重要性。
2. 小组讨论,探讨如何保护环境,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行动计划。
四、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
2. 学生提交的行动计划。
第二章:环境问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当前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 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我国当前的主要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生态退化等。
2. 环境问题的原因:工业化进程、城市化进程、农业生产等。
三、教学活动:1. 观看环境问题相关视频,引导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
2. 小组讨论,分析环境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四、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
2. 学生提交的解决方案。
第三章: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
2. 培养学生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意识和行为。
二、教学内容:1.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
2. 公民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三、教学活动:1. 讲解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2. 小组讨论,分析实际案例,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行为。
四、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
2. 学生提交的案例分析。
第四章:环保行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保行动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参与环保行动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环保行动的基本方法: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绿色出行、植树造林等。
2. 学生可以参与的环保活动:学校环保社团、社区环保活动、环保志愿服务等。
环境教育青岛版教案
![环境教育青岛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5cdb902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43.png)
环境教育青岛版教案教案标题:环境教育青岛版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环境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在青岛地区的实施情况。
2.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3. 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案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视频或实物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思考和讨论。
2. 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为什么环境保护对我们来说很重要?青岛地区存在哪些环境问题?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分析青岛地区的环境问题,如水污染、空气污染、垃圾处理等。
3. 讲解环境保护的原则和方法,如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推广可再生能源等。
三、案例分析与讨论(20分钟)1. 提供青岛地区的环境保护案例,如垃圾分类、海洋保护等。
2. 分组讨论学生对这些案例的看法和解决方案。
3. 鼓励学生提出创新的环境保护措施,并与同组成员分享。
四、小组活动(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青岛地区的环境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2. 要求学生制定解决方案,并设计相应的宣传海报或小册子。
3. 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案和宣传材料。
五、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回顾课堂内容,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每个人的责任。
2. 学生自评和互评小组活动的表现和成果。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教案延伸活动:1. 安排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青岛地区的环境保护措施和成果。
2. 组织学生参与环保志愿者活动,如清理海滩、植树造林等。
3. 鼓励学生开展环境保护主题的科学实验或调查研究。
教案评估方式:1.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的积极性。
2. 学生对环境保护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学生小组活动的解决方案和宣传材料的质量。
4. 学生在延伸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成果。
教案备注:1. 教案可根据不同年级和教学要求进行适当调整。
2. 教案中的案例和活动可根据青岛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设计。
六年级环境教育全册教案
![六年级环境教育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de0bf9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29.png)
六年级环境教育全册教案一、第一章:认识环境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环境的定义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2. 教学内容:环境的定义和分类环境对人类和生物的影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环境的定义和分类,环境对人类和生物的影响。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4. 教学资源:环境图片和视频环境保护相关文章5. 教学评估:学生课堂参与度学生作业和练习二、第二章:污染与治理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种类和危害。
培养学生学习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环境污染的种类和危害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技巧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环境污染的种类和危害。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学习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4. 教学资源:环境污染案例和相关视频环境保护方法的相关文章和资料5. 教学评估:学生课堂参与度学生作业和练习三、第三章: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利用。
培养学生学习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2. 教学内容: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利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利用。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利用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可持续发展相关文章和资料5. 教学评估:学生课堂参与度学生作业和练习四、第四章:生态平衡与生物多样性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 教学内容:生态平衡的概念和重要性生物多样性的保护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生态平衡的概念和重要性。
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习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4. 教学资源: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相关图片和视频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文章和资料5. 教学评估:学生课堂参与度学生作业和练习五、第五章:环保法律法规与公民责任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环保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
培养学生学习环保法律法规的意识和行动。
2. 教学内容:环保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公民环保责任和行动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环保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
转载:山东省地方课程六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转载:山东省地方课程六年级环境教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8b2bf7c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fa.png)
山东省地方课程六年级环境教育教案环境保护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环境质量的下降不仅会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健康问题。
环境教育在当今教育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为了加强环境教育的教学效果,山东省制定了六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一、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概念和意义。
2. 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3. 学生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主要内容如下:一、环境保护的概念和意义。
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三、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2.探究法3.课堂讨论法4.小组活动法5. 观察法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老师可以从环境问题、环境保护的意义等方面展开讨论,引起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关注。
步骤二:学习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学习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
讲解有关环境污染的原因,常见的环境污染物,以及如何减少这些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
步骤三:课堂讨论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和学生讨论如何保护我们的环境。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学习到一些实用的环境保护技能。
步骤四:小组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为小组,通过小组活动的方式,让他们了解环境保护的关键问题,并让他们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培养他们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等能力。
步骤五:总结在本节课的教师应该对所学知识做一个总结,并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同时,应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积极行动起来。
五、教学方法本教案通过讲授法、探究法、课堂讨论法、小组活动法、观察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多种角度引导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责任感。
六、教学效果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环境保护的意义和重要性,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同时,学生也能够培养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等能力,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积极应对环境问题。
七、教学建议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注意教学过程中环境的培育。
六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六年级环境教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6f5815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15.png)
]山东省地方课程六年级环境教育教案六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学生情况分析:六年级两个班共有学生77人,学生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知识,但不系统、不全面,转帖山东省地方课程六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极少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使他们掌握环保的有关知识,通过开展大量的实践活动,做环保的小主人。
教学总目标1、学生了解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感知这些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转变浪费资源、破环环境的生活方式。
2、学会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持久地采取适当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措施1、精心准备,不断探索,提高自身素质,切实加强健康教育。
2、充实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
3、设置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5、课堂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问题研究与教改设想: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一些环境保护的知识,激发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决心。
执行说明:1、学生组成若干调查小组,选定调查主题。
2、广泛阅读报刊杂志,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搜集环境污染及如何保护环境的资料。
教学进度安排表周次教学进度备注1 天气与节气1课时2 我是地球小公民1课时3 夜晚的星星哪儿去了1课时4 避免电磁辐射1课时5 不容忽视的热污染1课时6 化学农药的功与过1课时7 拒绝白色污染1课时8 交通状况巧改善1课时9 我是环保小法官1课时10 生机盎然的农村1课时11 小区的变迁1课时12 取之不尽的清洁能源1课时13 色彩斑斓的自然界1课时14 融入自然的生态住宅1课时15 向海洋索取淡水1课时16 山东的旅游资源1课时17 地球能养活多少人1课时18 做个环保志愿者1课时19 整理和复习1课时20 整理和复习1课时第1课天气与节气教学目标1.了解一些天气现象,学习描述天气状况。
2.背诵相关的天气谚语,认识天气预报常用的标识,增强环保意识。
3.初步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来历、名称和含义,感受节气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六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六年级环境教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9c7cf0770bf78a652954c6.png)
六年级《环境教育》教案12.自然保护区胶州市北关欧堡小学李海萍活动目标:1、树立关爱生命,尊重自然的意识;培养珍爱生物,保护大自然的情感;积极参与自然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
2、了解自然保护区的作用及意义,认识自然保护区标志;了解政策、法律对环境的保护作用。
3、能够自觉将义务宣传与实际行动相结合,保护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珍贵稀有的动植物资源。
活动准备:搜集国家自然保护区的视频及图片、文字资料;调查了解自然保护区对保护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珍贵稀有动植物资源起到的作用。
活动重点、难点:知道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了解自然保护区的作用及意义。
活动过程:一、生活在线。
1、课件出示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图片。
师:同学们,欣赏完图片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谈感受。
2、展示:“中国自然保护区”标志。
让学生识别自然保护区的标志并理解其含义。
3、引出课题——12、自然保护区【设计意图:通过对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是自然保护区。
利用详细的文字介绍,让学生认识到正是由于这样的自然环境,才使得很多的珍稀动植物得以生存,从而真正理解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作用及意义,激起学生珍爱生命、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二、追根求源。
1、建立自然保护区好处多。
(1)学生分组整理和交流:课前搜集的大量有关自然环境恶化和国家建立的自然保护区的资料。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调查并收集了有关自然保护区好处方面的资料,首先请同学们分组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然后每组选一人进行交流汇报。
学生归纳整理,汇报交流。
(2)欣赏视频资料:自然保护区内的动植物。
(3)小组讨论:建立自然保护区有什么好处?(4)小结: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好处可真多,除了刚才我们介绍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你知道我国还有哪些自然保护区吗?这些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保护哪些生物(或环境)的呢?。
2、走进自然保护区。
(1)提出问题:你还知道哪些自然保护区?它们各属于什么级别和类型。
8保护我们的环境(教学设计)-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
![8保护我们的环境(教学设计)-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b3846f07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15.png)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环保问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答案: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复杂系统。
2.判断题:
(1)环境问题只存在于城市地区,农村地区不存在环境问题。
答案:错误。环境问题存在于城市和农村地区,城乡都可能面临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
(2)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唯一途径。
答案:错误。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多方面的措施,包括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展环保科技、加强环境管理等。
5.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6.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培养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技能。
7.学生能够通过反思和总结,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8.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9.学生能够通过完成课后作业和拓展学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二、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1.学生对环保话题具有一定的兴趣,希望通过学习本节课内容,了解更多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2.学生在科学学科中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3.学生的学习风格多样,有的喜欢独立思考,有的喜欢小组合作,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科学青岛版六年级下册(2023年新编)8 保护我们的环境 教案
![科学青岛版六年级下册(2023年新编)8 保护我们的环境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26c23d9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c7.png)
3.教师巡视,进行必要的指导和互动。
4.学生展示交流。
5.教师出示乡镇污水排放过程图,结合前面提出的问题,与学生共同分析家庭生活污水和工厂污水是如何流向河流污染农作物,对人体造成危害的,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水污染的了解。
6.小结:水污染主要是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造成的,它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三大部分。污染物种类,特别是有机污染物越来越多,是水污染的一个重要特点。水中数量惊人的有机污染物成为危及人体健康的巨大的潜在威胁。
3.长期生活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地方,我们的呼吸器官会受到损害。
4.植树造林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
5.农田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能使土壤变得更肥沃。
6.洗洁精能洗去油污,给人以清洁,所以它没有污染。
7.噪声污染容易影响神经系统,使人脾气暴躁,心情沉闷。
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学生收获很大。
教学效果良好,达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教师播放视频“蓝色星球与环境污染”,让学生说一说在视频中看到了什么。通过画面的强烈反差对比,使学生认识到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正在遭受水污染、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等环境污染的危害,进而引出课题保护我们的环境。
二、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一)探讨我们周围存在的水污染问题以及危害。
1.教师提出问题:学校周边河流受到了哪些污染?河流污水来自哪里?河流中的污水流向了哪里?会造成哪些危害?
(二)探讨我们周围空气污染的问题及其危害。
1.教师提出问题:课本图片展示的是什么天气?我们常会在什么季节见到这样的天气?它是怎么产生的?有哪些危害?
2.教师出示要求,并让学生结合前期的照片、录像或课本展示的空气污染图展开交流。
环境教育教案王燕萍
![环境教育教案王燕萍](https://img.taocdn.com/s3/m/ea51e31ce2bd960590c677ea.png)
青岛出版社六年级环境教育教案密州街道大华学校王燕萍教案背景:六年级环境教育和健康教育都有关于噪声污染的问题,可见研究噪声污染这个问题非常重要。
为了我们能生活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有必要让学生知道噪声污染的危害,进一步研究如何防止。
因此教师要充分准备,精心备课。
教学课题:不和谐的声音教材分析:我们一提到污染,往往想得更多的是,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很少想到噪声污染。
本节课通过生活在线生活中学生经常听到的工厂的噪音入手,引导学生追根求源,找出噪声的来源,,亲身体会噪声的危害,学生会自觉的想到,为了我们有一个安静的环境,想办法防治噪声污染,从我们身边的环境做起,做到防治污染是我们生活中的大事。
进一步认识到噪声污染的危害。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
在各种各样的的声音中,有些声音悦耳动听,称之为乐音;有些声音嘈杂刺耳,称之为噪声。
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的声音,人们把它称为噪声。
噪声已列为国际公害。
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噪声污染的危害和防治噪声污染的重要性教学方法:多媒体,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目标:1、通过观看录像和教师讲解,使学生了解噪声的危害和控制;2、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出示录像生活在线图,(工厂噪声扰民。
)同学们,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声音,各种各样的声音使世界充满生机,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美妙的乐声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欢乐和享受。
但是,刺耳的噪声却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
请我们听一下某家属楼与棉纺厂车间仅个一墙之隔。
纺织车间鼓风机日夜运转,该家属院楼内的居民无法入睡,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秩序和身心健康。
环保局对棉纺厂做出行政处罚。
为什么会这样呢?揭题——因为噪声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
今天学习《不和谐的声音》2、学习新课出示图片:追根求源(一)噪声是怎样产生的呢?(学生看图片,小组讨论交流)(1)噪声的产生主要分为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噪声和生活噪声。
山东省义务教育必修地方课程小学六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全册精品
![山东省义务教育必修地方课程小学六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全册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373358511711cc7931b71648.png)
山东省义务教育必修地方课程小学六年级《环境教育》教案全册精品第一课天气与节气教学目标1.了解一些天气现象,学习描述天气状况。
2.背诵相关的天气谚语,认识天气预报常用的标识,增强环保意识。
3.初步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来历、名称和含义,感受节气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1.认识天气,增强环保意识。
2.初步认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天气预报视频教学过程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二、开动脑筋,认识天气1.除了刚才所说的几种,你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2那么怎样来描述一天的气象?3如果你打算外出旅行,通常你是怎样获得天气消息的呢?(看电视听广播上网看报纸手机短信)4.现代科学技术很发达,我们获得天气变化的途径有这么多。
那我们古人是怎样了解天气变化的呢?(利用天气谚语。
)三、畅所欲言,交流气谚1.学生阅读背诵教材上的谚语。
2.学生交流汇报搜集到的天气谚语,并就难懂谚语做简单解读。
3.总结:古人的优秀经验我们要继承,当代的科学技术我们更要利用。
现代我们最常用的了解天气变化的方法是什么?(看天气预报。
)四、探究园地,学习预报1.我们先来看一段天气预报的视频。
请大家边看边想: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图形符号有哪些?天气预报包括哪些内容?2.汇报交流。
(1)天气预报常用符号:请几生前台板画,教师课件补充。
(2)天气预报包含信息:气温、阴晴(降水)、风力、风向、空气质量等。
3.尝试播报天气。
出示济南第二天的天气情况,请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播报天气。
先组内练习,再推荐播报。
4.探究天气与人类的关系(1)刚才我们了解了关于天气的许多知识,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喜欢什么样的天气?讨厌什么样的天气?为什么?(2)那么天气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怎样的影响呢?学生交流探讨。
教师多媒体展示:天气与交通、天气与日常生活、天气与农业生产、天气与军事的图片。
(3)教师归纳:由此可见,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我们充分地利用天气预报,就能预知近期天气,就可以未雨绸缪,有效地趋利避害。
青岛版科学六三制六年级下册2-8《保护我们的环境》教案
![青岛版科学六三制六年级下册2-8《保护我们的环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a2a44a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b7.png)
青岛版科学六三制六年级下册2-8《保护我们的环境》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2.能够了解一些保护环境的措施并能够运用到日常生活中;3.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1.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2.了解一些保护环境的措施。
教学难点:能够将所学的环保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PPT幻灯片展示一些环境污染的图片、视频,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讨论引导学生逐渐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学习环节①课文朗读分组分别朗读课文内容,老师边听边指导学生正确的发音和语调,同时对不熟悉的词汇进行讲解。
②课文理解让学生根据所读课文回答一下问题:1)为什么要保护环境?2)环境保护需要我们做些什么?③环境保护知识学习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环境保护知识,例如如何垃圾分类、如何减少能源的浪费等等。
④环保小游戏通过小组比赛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环保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巩固练习环节针对所学环保知识进行小测试,巩固学习内容,同时通过评估学生的表现来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4.拓展应用环节在巩固知识后,学生需要将所学的环保措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例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等等。
5.课堂总结通过PPT总结环节,让学生能够回顾所学知识,强化记忆,同时让学生表达对环保的态度和看法。
教学方式:1.小组分工讨论2.教师讲解义务3.互动环节教学工具:1.PPT课件2.环保小游戏3.课文朗读材料教学评估:1.课上随堂测试2.课后作业3.课后小组讨论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了解到保护环境的措施,并且通过小组讨论、环保小游戏等互动性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环保观念和能力。
但也需要注意的是,需要加强学生对于环保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度,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反复练习和巩固知识点。
青岛版(2017秋)六年级下册科学 8、保护我们的环境(教案)
![青岛版(2017秋)六年级下册科学 8、保护我们的环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708bf4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4d.png)
你们真是合格的“环保小卫士”,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啊!人类在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
看地球妈妈已经向我们发出呼救新信号!(出示地球妈妈的头像,上面写着“sos”)让我们来听一听地球妈妈的自述吧!(我是地球妈妈如今有人大量排放废气、废水、粉尘,有人盲目砍伐森林,毁坏草场,我的绿衣服被撕得粉碎,我的肌肤遭到严重侵害,我的血液受到严重污染,我以无力保护水分、土壤,洪水、冰雹、沙尘暴,兴风作浪,不断袭击着我,我怎能供给孩子们生活和生产所需的一切,孩子们,妈妈在难受,在呼吁,在挣扎,你们怎么办?)问:地球妈妈告诉我们哪些环境污染的现象呢?生:大气污染、水源污染、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这四个环境污染现象,是地球妈妈告诉我们的。
(一、)先谈污水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提问:这些现象会给人们带来哪些危害哪呢?请同学们结合你了解的,把环境污染对人类造成的危害用连线图表示出来。
哪位同学愿意把你画的连线图给大家展示一下(指明黑板连线)问:你能把你的具体想法告诉大家吗?生1:由于过多使用农药和化肥,使地上水和地下水受到了严重污染,这直接危害人类的健康,据统计,世界上80% 90%的疾病和三分之一以上的死亡者的死因都与受细菌感染和受化学污染的水有关;还有用农药催出的瓜,果、蔬菜,不仅不好吃,还好使人拉肚子,甚至得上疾病,师:好请你先坐下来,你说的很好,把发言机会留给大家,谁能向他那样把连线图的下面这部分来说说。
生2:水源污染,使动物中毒死亡,得上怪病,人们吃了这些动物的肉也会染上疾病。
我还知道水污染会使人得癌症以及一些怪病,我在电视上看到有个村很多村民得了食道癌,有关专家考察才发现当地水污染极为严重,当地居民得的食道癌,也是由于水污染严重极为严重直接危害到数千万市民的健康。
师:小结可见水污染危害着人类健康。
(二、)污染大气的雾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生3:由于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使我国耕地面积越来越少,这样下去,不但影响我国的经济建设,甚至连人们吃饭都会成问题,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农药带给我们什么活动目标:1、反思过度使用农药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环保意识,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2、了解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和对环境的影响,知道农药对环境与人类所带来的危害,并掌握避免农药危害的方法。
3、能够自觉笔迷昂农药对我们造成的伤害,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宣传,提出解决农药污染环境问题的解决途径。
活动准备:搜集使用农药给环境与人类带来的危害和影响的视频,图片、文字资料;调查当地农药的使用情况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避免农药伤害的方法。
活动过程:导入:学生阅读课本P1页的材料——除草剂杀死稻苗师:既然农药给我们造成了危害,那我们为什么还要使用农药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讨论一下农药的使用价值。
一、农药使用价值思考:我们为什么要用农药?学生分小组探究,根据课本P1页的“追根求源”的两组图片,进行讨论。
活动中可让学生通过自己搜集的资料与调查的情况,列举农药可以提高粮食果品的产量,可以大量减轻农民捕捉害虫的劳动强度等相关的实例,认识使用农药的益处。
二、农药的危害学生分小组探究,根据课本P1页的“追根求源”的两组图片,并通过课本P2页的有关农药特性性以及造成的危害进行讨论。
教师可通过补充材料,让学生了解利用农药会给环境与人类带来哪些危害知道人们起初利用农药只考虑到它对人们有利的一方面,并没有考虑到环境问题及对人类造成的伤害。
三、解决办法前面我们已经对农药的作用和危害有了清晰的认识,那么我们怎样解决农药对我们的危害呢?组织学生讨论,调查。
寻求解决办法。
要解决农药对我们的危害,就要尽量少用或不用农药。
那么,如果正确使用农药呢?(结合P2页图片)具体办法是第一,使用农药是为了杀灭损害农作物的害虫,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提高农作物产量。
但是,害虫在生态系统中起到连接食物链的作用,少量害虫存在不影响作物的生长,作为自然界食物链的重要一环,具有赫积极的作用。
着就不需要把害虫赶尽杀绝,没必要对作物使用农药。
第二,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并不是不使用农药,为了防止病虫害,降低人工作业的强度,要适量使用农药,用最少的农药取得最佳防治效果,并且不引起人畜中毒和环境污染等负面影响;尽量保证喷洒出去的弄个要能沉积在作物叶片上,提高农药的利用效率。
对于已经使用了农药的蔬菜瓜果,我们在进食时应怎样正确操作,以减少农药对我们的伤害?活动延伸:1、继续收集向光知识,并以实际行动来做好环保小卫士。
2、调差当地农药的使用情况。
课后反思:第2 课化肥带给我们什么活动目标:1、反思过度使用化肥对环境的影响,树立尊重自然的意识,辩证地理解施用化肥的利弊,并能自觉进行宣传,从而影响他人。
2、了解化肥在农业身缠中的作用和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正确认识施用化肥的价值,知道合理施用化肥的意义与过量施用化肥的危害。
3、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有关施用化肥影响环境的信息,并将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正确理解施用化肥的两面性,提出避免过量施用化肥污染环境的解决途径。
活动准备:搜集有关化肥的资料:包括化肥施用价值和意义,过量施用化肥带来环境破坏、当地化肥施用种类、制作有机肥料的方法等资料。
活动过程:【生活在线】1、视频展示“淮河的污染”和中国农科院土肥所和河南省农业厅土肥站调查数据。
2、引导学生分析数据。
3、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从而导入新课:化肥带给我们什么?【追根求源】1、交流施用化肥的价值。
(1)提出问题:施用化肥对农作物生长与土壤结构有什么价值?(2)阅读教材中的图片与文字资料。
(3)组织学生利用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交流。
教师参与。
(4)小组带白哦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增加作物的产量,提高土壤肥力,发挥良种潜力,补偿更低不足,增加有机肥量,发展绿色资源等。
(5)教师适时补充相关的图片与文字资料。
2.交流过量施用化肥的危害。
(1)教师:施用化肥给人们带来了好处,但是你知道过量施用化肥带来了那些危害吗?(2)小组内整理,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
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代表交流本组的观点,其他同学补充并展示本组搜集的典型图片资料。
例如:危害之一:削弱庄家生产能力。
一是使庄家容易倒伏,二是使庄稼容易发生病虫害。
危害之二:加剧环境污染。
据统计,中国每年因不合理施肥造成1000多万吨的氮元素流失到农田之外,直接经济损失约300亿。
过量是肥料还会渗入20米以内的浅层地下水中,使得地下硝酸盐含量增加。
危害之三:蓝非大量紧缺资源。
(4)师生共同学习教材中过量施用化肥危害的图片资料。
(5)小结过量施用化肥会给环境与人类带来的危害和不良影响。
【环保在行动】1、调查当地的化肥施用情况。
2、合理施用化肥,节约资源。
【绿色延长线】1、引导学生阅读“制作有机肥”的资料。
2、教师补充一些施用有机肥料的重要意义3、学生谈自己的认识4、小组代表交流有机肥的种类与制作方法。
5、教师给个小组发放制作有机肥方法的资料。
6、动员小组同学制作有机肥。
3、湿地的“呼唤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湿地类型及其特点;知道我国湿地、的分布情况。
2.通过联系前面的气候、地形知识进行读图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并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3.通过学生了解我国湿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治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湿地资源的意义,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点、地区差异观点、因地制宜观点以及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建议二、重点:我国湿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构成特点、当前湿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采取的措施。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三、教学过程:[导入]有句古话叫做“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源”,这说明的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说明土地是一个国家农业生产的基础。
[过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我国湿地资源的状况如何。
[板书] 《湿地的“呼唤”》[解释]湿地资源指目前和可预见到的将来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土地,它是人类最宝贵最基本的自然资源。
[引导读图]结合“我国湿地资源利用示意图”和“我国耕地减少,分组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湿地按利用类型,主要分为哪几种?2.我国以哪种湿地利用类型所占比例最大?湿地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几分之几?难以利用的湿地资源占了多少?这会导致哪些问题出现?[转折]湿地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但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利用,湿地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活动]读书上所给的资料,请你来概括一下,我国的湿地资源都面临着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如何产生的?我们应该怎样解决呢?[学生读资料][教师小结]1.当前湿地利用中的问题(1)湿地资源相对减少。
(2)湿地资源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问题、草场超载等)2.我国湿地利用的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3.采取的措施(1)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2)开源节流(合理规划各项用地,因地制宜,提高土地的利用率)(3)加强湿地资源的建设和保护小结:湿地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但是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利用,我国出现了严重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草场资源超载、森林资源日益减少等一系列问题。
湿地对我们这个人口将近13亿的国家来说,尤其显得重要。
大家都要爱护我们的土地。
课后反思:4、大地的呻吟活动目标:1、明确农药的使用价值及农药的危害,解决农药对我们的伤害。
2、掌握化肥使用的价值和过量施用的危害,学会合理施用化肥,节约资源。
3、明确湿地的概念,如何保护湿地。
活动准备:搜集有关大地污染的资料。
观察周围大地污染问题。
活动重难点:农药化肥对大地的污染及如何让保护湿地。
活动过程:一、阅读小故事提出疑问:为什么要用农药呢?阅读第一页说一下农药的价值及危害怎样解决农药对我们的伤害呢?农药残留和污染?农药的降解? 讨论交流:怎样去除果蔬残留农药的方法?【设计意图:认识到当农药污染对人们的正常生活影响。
,弄清农药污染的来源,为讨论防治农药污染的方法提供建议。
】出示课题。
二、阅读《淮河的污染》提出疑问: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状况?化肥污染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有:①河川、湖泊、内海的富营养化。
引起水域富营养化的原因,主要是水中氮、磷的含量增加,使藻类等水生植物生长过多。
②土壤受到污染,土壤物理性质恶化。
长期过量而单纯施用化学肥料,会使土壤酸化。
土壤溶液中和土壤微团上有机、无机复合体的铵离子量增加,并代换Ca2+、Mg2+等,使土壤胶体分散,土壤结构破坏,土地板结,并直接影响农业生产成本和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③食品、饲料和饮用水中有毒成分增加。
亚硝酸盐的生物毒性比硝酸盐大 5~10 倍,亚硝酸盐与胺类结合形成的 N-亚硝基化合物则是强致癌物质(见 N-亚硝基化合物与癌)。
使用化肥的地区的井水或河水中氮化合物的含量会增加,甚至超过饮用水标准。
施用化肥过多的土壤会使蔬菜和牧草等作物中硝酸盐含量增加。
食品和饲料中亚硝酸盐含量过高,曾引起小儿和牲畜中毒事故。
化学肥料中还含有其他一些杂质,如磷矿石中含镉 1~100ppm,含铅 5~10ppm,这些杂质也可造成环境污染。
④大气中氮氧化物含量增加。
施用于农田的氮肥,有相当数量直接从土壤表面挥发成气体,进入大气。
还有相当一部分以有机或无机氮形态进入土壤,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会从难溶态、吸附态和水溶态的氮化合物转化成氮和氮氧化物,进入大气。
为了防止环境污染,应对施用的化学肥料进行控制和管理。
施用化肥的价值过量施用化肥的危害讨论交流怎样何苦施用化肥,节约资源?制作有机肥的优势【设计意图:认识到滥用化肥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更加注重的是饮食结构和自身健康,对绿色食品安全性要求更高。
而社会上随之出现了一些关于施用化肥的不科学的宣传,这些宣传存在相当大的片面性。
就施用化肥是否对绿色食品的生产有影响作了简单分析、指出合理施用化肥,不会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肥力,不会影响农产品的营养价值和安全性。
】三、阅读生活在线《黄河湿地被毁》提出疑问: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状况?追根求源:什么是湿地?湿地的种类湿地的功能讨论交流交流我们周围湿地的情况。
如何保护湿地。
作业:1、调查当地农药的使用。
2、调查当地的化肥施用情况。
3、调查当地湿地所面临的主要威胁调查及分析。
【设计意图:了解湿地资源的现状,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以及保护湿地的重要性。
分析、归纳湿地的重要作用、破坏湿地造成的危害,加深对保护湿地资源重要性的认识,探究保护湿地的措施。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农药化肥的使用价值和危害,行动起来保护我们自身的健康,保护地球。
5、不和谐的声音教案背景:六年级环境教育和健康教育都有关于噪声污染的问题,可见研究噪声污染这个问题非常重要。
为了我们能生活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有必要让学生知道噪声污染的危害,进一步研究如何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