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20年(春秋版)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II)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2020年(春秋版)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I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
1. (2分) (2020高一上·唐山期中) 我国南方以稻为主的农业特色的形成,可以追溯到()
A . 元谋人时期
B . 巫山人时期
C . 河姆渡文化时期
D . 龙山文化时期
【考点】
2. (2分)(2017·河北模拟) 《尚书·洪范》记载当时的政务时说:“一曰食,二曰货。
”“货”在八种政务中排在第二,仅次于“食”。
这反映出当时()
A . 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B . 政府没有采取抑商政策
C . 政府提倡工商皆本
D . 主张实施重商主义政策
【考点】
3. (2分) (2016高一下·仙桃期末)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 . 土地兼并
B . 重农抑商
C . 闭关政策
D . 贫富分化
【考点】
4. (2分) (2020高二下·枣庄月考) 荀子认为臣子应该“以道事君”,遇有君行不符“君道”,臣则“从道不从君”。
荀子这一言论()
A . 旨在限制君主专制制度
B . 显示了儒家的历史使命感
C . 否定了君臣等级关系
D . 蕴含了权力制约与平衡设想
【考点】
5. (2分) (2019高一上·肇庆期末) 从图一到图四,本质上反映了()
A . 中央机构逐步精简
B . 行政效率不断提高
C . 宰相权力不断削弱
D . 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考点】
6. (2分)(2020·黑龙江模拟) 汉初政府对铸币大开方便之门,允许民间铸币,政策上只规定铸币的面额(重量),其余一切包括铜料开采、冶炼、铸造等都交由铸币者自行处理,吴王刘濞和大夫邓通皆因封地内有铜山,成为巨富。
汉初的铸币政策()
A . 增加人民财富
B . 影响经济恢复
C . 增强地方实力
D . 造成通货膨胀
【考点】
7. (2分) (2020高二下·枣庄月考) 《史记•平准书》记载,汉武帝采纳桑弘羊的建议:“大农之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即卖之,贱则买之。
如此,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踊,故抑天下物,名曰平准。
”这一政策本质反映了()
A . 打击富商大贾
B . 鼓励经商致富
C . 加强中央集权(中央集权的加强)
D . 稳定全国物价
【考点】
8. (2分) (2019高二上·山阳期末) “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
”材料中的“它”是指()
A . 西汉中、外朝制度
B . 唐朝三省六部制度
C . 元朝行省制度
D . 明朝内阁制度
【考点】
9. (2分) (2020高一上·尚义期中) 历史学家钱穆认为汉末天下大乱,一切制度全归紊乱,乡举里选制度自亦无从推行,朝廷用人没有标准,曹操以陈群为吏部尚书,始设九品中正制,自此制度行,吏治澄清,曹家能得天下与此制度有很大关系。
以上内容主要说明九品中正制()
A . 建立了曹魏的统治基础
B . 实现了曹魏对地方的控制
C . 有利于选拔到杰出人才
D . 在历史上发挥过积极作用
【考点】
10. (2分) (2019高二上·湖州期末)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的一部分。
下列史实体现康熙帝对西藏地区管理的是()
A . 文成公主进藏
B . 设宣政院
C . 册封活佛
D . 设立木兰围场
【考点】
11. (2分)“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
”宋太祖这一举措()
①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②增强了军队作战能力
③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④有利于士人受到尊重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考点】
12. (2分)(2016·宁城模拟) 有学者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
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
这表明()
A . 古代统治者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B . 商人地位逐渐超过其他社会阶层
C . 古代对商业采取的政策较为灵活
D . 宋以后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
【考点】
13. (2分) (2019高二上·遂宁期末) 理学又称道学。
元代修《宋史》时特编《道学传》四卷,卷首列与道学关系密切的文王、周公、孔子、曾子、子思、孟子的道统谱系,并将周、程、张、邵等人列入道学。
这表明()
A . 史书编修以宋明理学为核心
B . 理学思想根植于久远文化传统
C . 理学抛弃董仲舒的正统儒学
D . 宋明理学主要吸收了道家思想
【考点】
14. (2分) (2017高二下·荆门期末) 科学理论、技术发明的突破是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下列科学理论、技术发明的突破和社会发展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
科学理论、技术发明的突破社会发展
A铁器的使用,牛耕的推广中国进入农耕文明时期
B经典力学体系创立、蒸汽机的改良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C电磁学理论的突破世界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D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来临
A . A
B . B
C . C
D . D
【考点】
15. (2分)(2020·柯桥模拟) 我国幅员辽阔,边疆地区地域十分广袤。
云南在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历史中有突出的地位。
下列关于历代对云南治理的表述正确的是()
A . 秦朝在此地置南海郡
B . 元朝在此地设云南行省
C . 明代大规模改土归流
D . 清初平南王一度镇守此地
【考点】
二、材料分析题 (共4题;共42分)
16. (2分) (2017高一上·阳东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三:(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
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
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
(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材料四反映出这一时期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君主专制?
(4)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
【考点】
17. (10分) (2017高三下·市南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汉开始直至元朝的1500多年是丝绸之路的第一时代,特征主要是:形成了以陆路为主的交通格局,背靠海洋,面向北方,以长城为中心,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成为对抗、交流、融合的两大主要势力,……这一时代,陆上丝绸之路主要维系了中原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往。
在中华民族形成的过程中,各种族群、集团、部落、宗教、文化等形成了嵌入式互动格局。
……正是这种嵌入式互动才使得现代民族国家意义上的“中国”得以形成,也是我们理解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形成的关键。
1405年,朱棣派遣郑和第一次下西洋。
此后郑和又六次下西洋,最远到达东非,开拓了海上丝绸之路。
这是丝绸之路第二时代的开端。
这个时代的特点是大陆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对话、交流和交往。
由于这个时代明清的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内大体保特领先地位,中国由此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
通过三角贸易,欧洲人从美洲和非洲掠夺大量的白银和黄金,用来购买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再运回欧洲,……19世纪以后,西方列强倚恃坚船利炮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而来,中国悠久的丝绸之路由此蒙上一层重重的雾霾。
—吕文利《丝绸之路的“三个时代”》
材料二:表4为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统计表(单位:百分百)
年代1978198519862007
初级产品53.550.536.4 5.1
工业制成品46.549.563.694.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丝绸之路转化的原因,分析不同时代丝绸之路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对外贸易中商品结构发生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
【考点】
18. (10分) (2017高二下·广东月考)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均田制下按丁计征的租庸调制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
由于国家对农民的压迫更重,不堪重负的农民宁愿依托地主也不愿重回自己的家园。
逃户现象成为唐代中叶国家极为头痛的问题,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实行以资产为宗的两税法。
国家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承认了乡村社会的土地租佃和土地买卖。
在租佃制下,佃农与作为地主的富民是一种互相依赖的经济契约关系,他们在法律身份上是平等的。
——摘编自曹端波《唐代土地制度的转型与农民身份地位的变化》
材料二:据《明史·郑和传》记载“永乐三年(1405年)六月,命和及其济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金币。
”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里,郑和奉成祖“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导以礼议变其夷习”的使命,率领强大的船队多次(七次)远航亚、非沿岸各国。
……以其浩大气势与精锐部队,平定了骚扰海上贸易的强盗海贼如消灭海盗陈祖义,结束了东南亚国家间的纠纷与动乱如粉碎锡兰王亚烈苦奈儿的阴谋。
“海道由是而清宁,番人赣之以安业”。
所到诸国,通过诏谕方式对各国大量“赏赐”丝绸、瓷器、金银等物资;各国以“贾方物”形式把当地土特产品犀、象、琥珀、胡椒等传入中国。
郑和下西洋,中国通往南洋各国的海上交通完全被打通,明王朝“国威远播”,对华侨迁徙南洋、开发南洋产生了重大影响。
南洋各地(东南亚地区)至今保留了大量的有关郑和的传说和遗迹如“三宝山”“三宝洞”等,形成了“郑和崇拜”。
——摘编自谢本书主编《历史文化资料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土地租佃制出现的背景。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东南亚地区崇拜郑和、纪念郑和的历史原因。
【考点】
19. (20分) (2019高三上·衡阳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
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
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
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归纳材料主要观点,结合相关史实再拟一具体论题并进行论述。
(要求,观点、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考点】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考点:
解析:
答案:5-1、考点:
解析:
答案:6-1、考点:
解析:
答案:7-1、考点:
解析:
答案:8-1、考点:
解析:
答案:9-1、考点:
解析:
答案:10-1、考点:
解析:
答案:11-1、考点:
解析:
答案:12-1、考点:
解析:
答案:13-1、考点:
解析:
答案:14-1、
考点:
解析:
答案:15-1、
考点:
解析:
二、材料分析题 (共4题;共42分)答案:16-1、
答案:16-2、
答案:16-3、
答案:16-4、
考点:
解析:
答案:17-1、答案:17-2、
考点:
解析:
答案:18-1、答案:18-2、
考点:
解析:
答案:19-1、考点: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