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国际合作策略探讨
关于加快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关于加快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随着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成为支撑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其中,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潜力。
为了推动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科研攻关,提高技术水平
当前,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仍然受限。
因此,要加强科研攻关,提高技术水平。
同时,应该建立海洋生物医药领域的技术创新制度,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共同攻克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难题。
二、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促进产业化进程
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含量高,产业化进程复杂。
因此,要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优化创新生态环境,促进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产业化进程。
具体而言,应该支持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加强专利保护,为创新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
三、加强国际合作,拓展市场空间
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是全球性产业,要加强国际合作,拓展市场空间。
通过与国际知名企业和研究机构开展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提高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同时,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和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为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加快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当前迫切需
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科研攻关,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拓展市场空间,为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国际海洋合作对中国海洋经济的启示

国际海洋合作对中国海洋经济的启示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正逐渐意识到海洋资源的重要性和潜力。
国际海洋合作为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本文将从战略协作、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三个方面探讨国际海洋合作对中国海洋经济的启示。
首先,国际海洋合作为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协作机会。
海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各国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在开展海洋产业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国际合作能够提供技术、资金和市场的支持,促进海洋资源的共享和利用。
例如,中国与国际合作伙伴共同进行深海矿产资源开发,集中优势资源,实现共同繁荣。
这种合作模式使中国能够借鉴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海洋经济向更高水平发展。
其次,国际海洋合作为中国海洋经济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资源支持。
海洋作为一种丰富的自然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然而,海洋资源的开发需要技术、资金和人力等方面的支持。
国际合作为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源支持。
例如,中国与国际合作伙伴共同开展海洋能源开发项目,利用海洋风能和潮汐能源等清洁能源资源,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这种合作模式不仅能够满足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需求,还能够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全球发展,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
第三,国际海洋合作对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环境保护意义。
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给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
国际合作可以促进海洋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例如,中国与国际合作伙伴共同开展海洋生态保护项目,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和治理,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维护海洋生态平衡。
这种合作模式能够推动全球海洋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为中国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综上所述,国际海洋合作对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战略协作可以推动海洋经济发展,资源开发可以提供中国海洋经济的支撑,环境保护可以保障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应积极参与国际海洋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推动中国海洋经济不断向前发展。
同时,中国也应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培养海洋人才,加大创新力度,提高海洋技术水平,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强大支持。
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研究

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研究毛伟;杜军;温秋靖【摘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对于建设海洋强国和发展海洋经济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文章分析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起步晚和发展快、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和区域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的发展状况,提出目前存在的缺乏区域协调配合和交流合作以及政府支持政策亟须细化等主要问题,探索区域差异化发展模式、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合作模式、多元化投融资模式和国际合作模式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完善发展体制机制、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加强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以及强化示范项目建设的对策建议.%s: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marine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building a maritime power and for developing the marine e-conomy.This paper analyzed 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ing situation of China's marine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which starts late and develops rapidly,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constantly im-proved and the regional developing level is different.Secondly,it put forward the main problems of lacking of regional coordination and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as well as the ur-gent need to refine the government supportive policies.Then,the paper explored 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ing model of marine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such as the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de-veloping mode,the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lliance cooperation mode,the diversified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mode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mode.On this basis,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noptimizing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layout were put forward,perfec-ting and developing institutional mechanisms,strengthening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strengthening capital investment and personnel training,and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demonstration projects.【期刊名称】《海洋开发与管理》【年(卷),期】2018(035)002【总页数】4页(P7-10)【关键词】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经济全球化;海洋经济;交流合作【作者】毛伟;杜军;温秋靖【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经济学院湛江 524088;广东海洋大学管理学院湛江524088;广东海洋大学经济学院湛江 52408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41 引言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持续增长仅依靠传统海洋产业是远远不够的。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研究

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 一带一路 背景下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研究∗付秀梅㊀薛振凯㊀刘㊀莹(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山东青岛266100)摘㊀要:继 一带一路 和 人类命运共同体 倡议提出以来,我国不断加快海洋空间探索,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迅速发展.文章通过实地调研㊁运用S WO T分析法系统分析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现存在科研创新不足㊁产业链条不完整等问题,提出推进供给侧要素创新㊁促进产业集聚发展㊁提升科研成果转化㊁优化产业发展体制等建议措施;构建基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医药产业创新政策环境模式,设计基于合作共赢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国际合作路径,以此加快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优化升级,以期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关键词: 一带一路 ;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产业优化路径中图分类号:F125;F426.7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2G335X(2019)03G0021G10㊀㊀一㊁研究概述21世纪是人类充分开发㊁利用和保护海洋的新世纪,也是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世纪.高压㊁高盐㊁低温㊁寡营养的水体环境使海洋生物有着特殊的药效,是人类海洋药物的巨大宝库.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明确指出,海洋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应相互促进.[1]沿海国家高度关注海洋产业,将其提升到战略性产业高度,从政策㊁战略㊁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等各方面提高海洋高科技水平.20世纪90年代,许多沿海国家已将海洋资源的利用定为基本国策,人类也逐渐从注重海洋的认知㊁利用㊁管控过渡到强调海洋的生态与和谐.作为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为解决重大疑难杂症㊁保障人类健康带来了新希望.由于药源短缺和海洋资源探索的不足,美国㊁欧盟㊁日本等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海洋药物研究.我国 十三五 规划将 蓝色药库 建设作为重大战略需求,随着供给侧改革加快,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也利于海洋产业结构升级和提质增效.进入21世纪,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已成为国际医药产业竞争的焦点.一带一路 倡议实施以来,我国与世界各国加强了在生物医药相关领域的合作,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得以迅速发展.良好的国家政策环境使得现代海洋药物研究进展不断加快,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在生物医药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我国对海洋药物的开发利用较早,到2015年为止,沿海地区已经发现725种我国海洋药物资源.[2]2017年,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达385亿元,增速达11%,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海洋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间接推动了国家经济发展.同时,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也深化了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合作,促进了国家 一带一路 倡议进程.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坚持陆海统筹,加快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寻求与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和其他世界海洋强国的共同合作,为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巨大动力,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因此,研究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2∗收稿日期:2019G03G0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资源部项目 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路径研究 (C AMA20181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基于化学生态效应的珊瑚礁药用生物新资源发现 (41830535)作者简介:付秀梅(1967G㊀),女,辽宁新民人,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海洋资源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国际上海洋生物医药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国对海洋生物医药的研发力度日益增强,并建立海洋生物医药研究机构,例如欧洲的MA S T㊁欧盟的M S T P㊁美国的N R C㊁N C I和日本的J M B I等机构,各个机构每年投入巨资推进海洋药物的研发及成果转化.此外,国际组织和主要海洋国家也推出若干海洋研究规划和计划,如O E C D推出的«面向2030年的海洋经济»㊁U S A的«东北海洋计划»(N o r t h e a s tO c e a nP l a n)㊁加拿大宣布实施«国家海洋保护计划»㊁澳大利亚科学研究所(A I M S)发布的«澳大利亚海洋研究合作计划2016-2020»报告,以及爱尔兰制定的«海洋研究创新战略2021»,推动了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海洋生物医药研究也积累了丰硕的成果.国际上,抗肿瘤药物㊁心脑血管药物㊁抗感染药物㊁神经系统药物等重点海洋药物都取得了一定进展.目前,已有10多种海洋药物进入市场,例如头孢菌素㊁利福霉素㊁阿糖胞苷㊁阿糖腺苷㊁齐考诺肽㊁曲贝替定㊁艾日布林甲磺酸盐㊁小诺霉素和ωG3G脂肪酸乙酯等(见表1).表1㊀重点海洋药物研究进展情况主要海洋药物已进入或已批准临床实验与应用研究抗肿瘤药物阿糖胞苷(C y t a r a b i n e,A r aGC,C y t o s a rGU )㊁曲贝替定(T r a b e c t e d i n,E TG743,Y o n d e l i s )㊁甲磺酸艾日布林(E r i b u l i nGM e s y l a t e,E7389,H a l a v e n )㊁海兔毒素10(d o l a s t a t i n10)㊁膜海鞘素B(d i d e m n i n sB)和脱氢膜海鞘素B(d e h y d r oGd i d e m n i nB,P l i t i d e p s i n,A p l i d i n e )㊁苔藓虫素(b r y o s t a t i n)㊁B r e n t u x i m a bV e d o t i n,S G NG35,A d c e t r i s治疗心脑血管系统药物ωG3多不饱和脂肪酸(ωG3P U F A s)㊁褐藻胶(a l g i n)L o v a z a ;ωG3G脂肪酸乙酯(ωG3Gf a t t y a c i d e t h y l e s t e r s);A dGc e t r i s抗感染药物阿糖腺苷(V i d a r a b i n e,A r aGA,V i r aGA )㊁C y a n o v i r i nGN(C VGN)㊁小诺霉素(m i c r o n o m i c i n)㊁C e p h a l o s p o r i n s;r i f aGm y c i n神经系统药物齐考诺肽(Z i c o n o t i d e,P r i a l t )㊁D M X B A ㊀注:数据来源于«海洋生物药物技术专利态势分析报告».㊀㊀国外学者研究了海洋有机物发展历程,提出了海洋生物技术的定义和开发自然药物的基本发展形式.[3]有学者分别对海洋真菌㊁海洋放线菌㊁植物系统㊁海洋无脊椎动物进行了探究,生产合成新兴生物药物,在海洋生物药物探索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4G7]也有学者研究了海参皂苷的抗癌作用和海藻多糖的新进展.[8G9]在人类健康问题与生态恐惧增加背景下,有学者综述了海洋藻类对潜在有毒元素的生物吸附作用,探讨了海洋生物吸附机制及其影响因素.[10]同时学者针对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基本特点㊁发展要素㊁发展方式作了详细的阐述.[11]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影响因素方面,有学者对影响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要素及要素优化配置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12G13]国内学者对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开展了相关研究.从产业链的角度出发,有学者以横向与纵向维度讨论构成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链的重点环节,针对青岛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链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行性建议.[14]也有学者针对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面临的海洋药物研发缓慢㊁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等问题,提出集聚发展的产业发展模式.[15]基于国际合作视角,有学者对国内外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概况进行了研究,分别提出科研成果产业化建议和国际化合作发展路径.[16G17]由于资源禀赋㊁地理位置等差异,我国不同省份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也存在差异,例如,浙江省和山东省在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各不相同.[18G19]此外,有学者从其他视角对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作了探讨,基于资源-政策-产业模式,运用S WO T分析法研究了厦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20]也有学者运用I S MGA H P研究了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品市场开拓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促进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21]还有学者指出,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由于海洋生物资源量少,过度捕捞㊁倾倒和溢油,沿海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尚未形成产业集群.[22]通过整理文献发现,国内外学者对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海洋药物研究㊁沿海地区产业发展概况㊁产业发展影响因素与发展路径等方面进行宏观视角的探讨,自然科学研究居多,然而基于社科角度的研究不足,仍需要进一步探索.因此,系统分析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概况,发现产22业发展问题,探寻产业优化升级路径,以期为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具有现实意义.二、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概况(一)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必要性1㊁生物药品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速,仅2017年上半年,生物制药业实现增加值158亿元,同比增长7.7%,而重点监测的海洋生物医药企业的利润总额同比增长9.3%,产业贡献度也在逐步扩大.据统计,2017年,生物制药子行业的利润总额增速在医药制造业子行业中排名第一,未来市场潜力较大.生物制药业投入资金大,投产周期长,且研发技术要求较高,这些特点决定了它具有较高行业壁垒.生物制药也是创新药物较为集中的领域,政策支持良好,因此生物药品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2㊁海洋特色药物的不可替代性我国药物市场空间巨大,医药需求不断增加,海洋特色药物更具有不可替代性,药物研发和生产高新技术的注入更是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相对陆地而言,海洋生态环境具有高盐㊁高压㊁缺氧和避光等特性,使得海洋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海洋生物本身及其代谢产物与陆地生物相比也大不相同.海洋药用生物中的生物活性分子结构新颖,功效显著,在抗肿瘤和抗炎症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药物研究中,海洋药物的特殊功效使其难以被替代.3㊁技术高端化可提高资源利用率药物生产过程会产生较多污染物,因此高污染源的制药企业便成为地方政府关注的重点.由于资金和技术的限制,许多低端制药企业不仅造成制药过程中的资源浪费,而且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有些地方政府不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只为追求G D P的高增长,导致严重的资源衰竭和环境污染.[23]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高新技术型产业,在药物研发和生产过程中都会采用高新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二)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基础1㊁海洋药用生物资源丰富我国幅员广阔,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千米,海域总面积为475万平方千米,约占陆地面积的1/3.2000多年来,海洋生物工作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积累,在我国海域已发现22561种海洋生物,约占全球海洋生物种类的10%.我国海洋药用生物资源分布于广阔的我国海域,据«中华海洋本草»记录,共收集海洋药物613味,拥有或潜在拥有药用开发价值的海洋生物约达1552种(见表2).根据相关研究,我国共计有684味海洋药物和具有潜在药效的药物.海洋药用动植物资源有1667种,其中植物272种,动物1395种.[24]由于海洋微生物结构简单,可能存在变异,难以统计种类数量.现已发现至少10%的海洋生物提取物中具有抗肿瘤活性,且有27%的海洋微生物具有抗菌活性.我国海域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药源基础.此外,我国是中医药发源地,很早就开始从自然界中获取有效物质治疗疾病.而传统中药材来源于水产养殖和野外生产采集,例如,海马(H i p p o c a mGp u s f r o ms e a h o r s e s)㊁海带(L a m i n a r i a e)㊁牡蛎(O sGt r e a e a n d M a r g a r i t a),已经作为药物资源进行大规模人工培育.[25]人工养殖为海洋药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物质保障.表2㊀我国海洋生物医药资源现状种类数量蓝藻蓝藻门13藻类红藻门硅藻门褐藻门绿藻门9484524盐沼维管植物,红树林和海滨相关的胚胎植物蕨类植物被子植物179海洋动物多孔动物腔肠动物环节动物门星虫动物门贝类节肢动物门棘皮动物尾索动物亚门头索纲脊索动物956834281068341574海洋矿物矿物16-1552我国已经从丰富的海洋药用生物资源中确定了16种药用特有物种,[26]在药物应用中呈现巨大应用前景.而且这些药用海洋生物广泛分布于我国广阔的海域地区,呈现出物种数量增加的趋势,其中有些海洋药用生物资源也是多产的,能够为药物开发提供足够的药用生物资源供应(见表3).32表3㊀我国海洋特有药用海洋物种种类物种主要分布海域双壳类短石蜊我国海域甲壳纲龙虾我国东海和南海北部海域棘皮动物哈氏刻肋海胆刻孔海胆台湾海峡渤海㊁黄海和东海海域鱼类白鲟台湾刺鲨曾氏兔银鲛中华鲟巨口鱼长江和钱塘江海域台湾东部沿海地区山东至浙江海域长江㊁黄河流域,东海和南海海域东海和南海海域藻类广东紫菜红江蓠节枝凹顶藻长枝凹顶藻凹顶马尾藻叶囊马尾藻小叶喇叭藻福建和广东海域海南海域香港海域香港海域西沙群岛海域西沙群岛海域西沙群岛海域2㊁财政投入的加大和科研机构的建立(1)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与资金投入强度直接相关,丰富的资金能促进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优化升级.我国一直计划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系,逐步形成多方式的融资渠道,包括政府出资㊁金融贷款㊁企业投入㊁私募融资和外资投入等.同时,成立海洋药物风险投资基金,力求保障R&D资金的充足,使资本投资者可以获得相应的收益.建立财政投资体系和保障措施将极大地促进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转型升级.(2)政府积极建设科研院所.我国从事海洋药物研究与开发科研院所众多,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予以了技术支持.自21世纪以来,我国海洋生物医药的研究和开发不断加强,沿海省市已建立了数十家研究机构,形成了以上海㊁青岛㊁厦门㊁广州为中心的四个海洋药物以及海洋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中科院海洋研究所㊁我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㊁国家海洋局第一研究所㊁中国海洋大学㊁上海海洋大学㊁广东海洋大学等海洋生物医药相关科研机构已经成为我国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有力保障.在全球海洋专利申请量排名前15位的机构中,我国拥有4家(见图1)①,海洋领域专利在渔业㊁医药等方面居多,但大多都处于原始技术探索阶段.通过分析2016年世界主要国家在海洋医学相关领域的专利申请(见图2)②可以看出,中国㊁美国㊁日本等国家专利申请数量较多,其中美国以4982位居第一,中国以4745排名第二,日本则以3991名列第三.一方面,说明这三个国家积极参与海洋药物的研究和开发,反映了这些国家对海洋药物技术的重视.另一方面,申请人在这三个国家制定了相对高密度的专利布局,这可能成为海洋药物开发的重要市场.海洋资源丰富,但与其他领域获得的专利相比,海洋药物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较少,反映出海洋药物领域的研究空间巨大.图1㊀2001-2015年世界海洋专利申请排名前15位的机构图2㊀主要国家与海洋药物有关的专利申请公开数量3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布局随着海洋经济迅速发展和政府对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视,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不断发展,逐渐形成新的产业布局.在沿海地区,山东㊁浙江㊁广东等沿海省份依托傍海优势抓住机遇,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山东作为海洋经济大省,拥有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与多所海洋科研机构院所,雄厚的科研力量和人才实力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和人才支持.在浙江大学㊁宁波大学㊁浙江海洋大学多所高校合作基础上,浙江建立了多所海洋生物研究所,并建设多个海洋生物重点实验室,有力地推进了浙江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广东则借助中山大学㊁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等科研院校,建立了一批竞争力较强㊁具有高附加值的科技研发平台.[25]此外,上海㊁福建㊁江苏等也利用各地区优势,积极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42①②数据来源于中国海洋创新指数2016年报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㊁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司(2016).从产业聚集来看,我国已建立六个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和八个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逐步形成了以广州㊁深圳为中心的海洋生物产业集群,以湛江为核心的广东海洋生物育种与海水健康养殖产业集群,福建闽南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和闽东海洋生物高效健康养殖业集群.[27]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建设也呈现稳步上升的发展态势,已经建立青岛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㊁青岛黄岛海洋生物产业园㊁江苏大丰海洋生物产业园㊁福建诏安金都海洋生物产业园等.例如,位于青岛的海洋生物医药科技创新中心加大力度促进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调整目标靶向,将目光聚焦国外市场需求与国家战略需求,在原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海洋小分子化合物平台建设,确定优秀科研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国家重点关注的海洋中药新品种的研发㊁恶性肿瘤和代谢综合征海洋候选药物的研发,以及1类化学药物的研发技术这三个方面也将实现突破.同时,我国医药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由2012年的6075个增长至2017年的7697个(见图3)③,六年间共增加了1622个,且2017年比上年同期增加248个,增速十分明显.作为我国药企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生物医药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图3㊀2010-2017年我国医药制造企业数量统计4㊁科研人才涌现自20世纪以来,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业不断取得重大进展.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极大地激发了医学工作者,使得公众更加关注和了解药物研究.目前国内已有数千名从事海洋药物及其制品研发的科研人员,获得了大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和国际专利.中山大学㊁中国海洋大学㊁中国药科大学等高校培养了大批相关专业研究人才,为海洋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基础.我国高校涉海科研机构从业人员中博士毕业和硕士毕业人员数量呈增长态势,博士毕业人员占比由2012年的51.76%升至2015年的56.22%,硕士毕业人员占比由2012年的27.56%上升到2015年的28.97%(见图4)④.图4㊀2012-2015年我国高校涉海科研机构从业人员学历结构(三)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模海洋生物医药研究与产业化现已成为海洋大国竞相竞争的焦点,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借助国家 蓝色经济 战略,在近十年的海洋经济领域中增速最快,发展规模也在不断壮大.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由2007年的40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385亿元(见图5)⑤,该产业的复合增速超过25%,而整个海洋产业产值复合增长率不足13%.据计算,未来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2.37%,可预测,2022年,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将达到700亿元.图5㊀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趋势近年来,国家对医药卫生事业的投入加大,资本市场迅猛发展,医药工业保持了较好发展态势,整体利润水平平稳增长,国内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企业经营状况良好.2017年全国医药制造业企业营业收入2.82万亿元,实现利润总额3315.1亿元.(见图6)⑥52③④⑤⑥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数据来源于中国海洋创新指数2016年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2007-2017)».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图6㊀2012-2017年我国医药制造业企业经营情况2017年,我国海洋产业中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增速达11.1%,仅次于滨海旅游业,增速明显(见图7)⑦.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海洋总体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也越来越大.图7㊀2017年海洋经济各领域增速对比由于政治㊁经济㊁社会㊁技术,以及产业自身因素等影响,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水平较低.多年来,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占全国主要海洋产业的比率虽处于上升趋势,但均未超过1.5%(见图8)⑧,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图8㊀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占主要海洋产业比率三、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S WO T 分析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起步较晚,受许多因素限制进展较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运用S WO T 态势分析法全面㊁准确分析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主要内部优劣势和外部面临的机会和威胁,进而制定相应的发展计划和对策,以期促进产业进一步发展.(一)发展优势1㊁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我国凭借绵长的海岸线和广阔的海域面积,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研究范围也不断从近海延伸至深海乃至极地.随着海洋药物研发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已发现可用于海洋生物医药研发的生物达1000多种,经技术分离得到的化合物4000多种,获批上市的药物或保健品已有20多种.我国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2㊁海洋产业发展基础良好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迅速,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超过同期G D P 增速,海洋产业展现出巨大的市场需求与发展潜力,已成为海洋经济发展新的驱动力.我国现阶段海洋经济发展的重点是促进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良好的政策和充足的资金支持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十几年来,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已由2005年的17亿元增加至2017年的385亿元,增速明显,推动了我国海洋经济的高速发展.3㊁强竞争力产品和企业不断涌现我国成功研发出第一个具有独立知识产权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海洋药物 藻酸双酯钠(P S S )㊁对病毒性肝炎有较高疗效的珍珠注射液和对高血压有较好治疗效果的血海灵,以及一系列以海洋生物为原料研发制造的保健品及化妆品,推出后市场反响良好,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同时,已初步形成以山东㊁上海㊁福建㊁广东等沿海省市为中心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核心区域,黄海制药㊁华仁药业㊁国风药业等大批优势企业应运而生.(二)发展劣势1㊁专业人才缺乏,创新能力不足企业与涉海高校间缺乏有效合作,产学研脱节,导致医药研发人才水平层次不一,难以满足海洋生物医药的科研需求.另外,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不足,很难形成自己的独特品牌,致使行业同质化严重,呈现低端化发展态势.此外,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也不足,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政策环境也无法满足62⑦⑧数据来源于«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2017».数据来源于«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2005-2016)».。
中国海洋产业的发展与战略研究

中国海洋产业的发展与战略研究中国是一个拥有众多发展中的海洋国家特征的国家。
拥有沿海十三个省份和广大的海域,海洋对于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中国海洋产业的发展和战略研究就成为了一个当下热门话题。
中国海洋产业在过去十年发展迅速,根据国家海洋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我国海洋产业总规模已达2万亿元以上,占GDP比例达到9.9%。
具体来看,我国海洋能源、海洋开发、港口运输、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旅游等众多行业逐渐兴起并逐趋成熟。
其中,海洋能源是我国海洋产业的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包括海洋风力发电、海洋光伏等。
我国海洋风电的容量已经占据全球超过三分之一,成为全球领先者。
除了海洋能源,海洋环保和海洋农业也是我国海洋产业的热点领域。
海洋环保主要包括海洋污染治理、海洋生态保护等;而海洋农业主要包括海洋渔业、海藻种植等。
发展海洋环保和海洋农业不仅能够有效增加就业机会,也有利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不可否认,中国有着庞大的海洋市场和丰富的海洋资源,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中国海洋产业的目前发展瓶颈主要包括技术创新的不足、人才短缺、风险管控不够成熟等问题。
因此,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海洋产业的发展,需要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和规划。
具体而言,中国需要加强对海洋领域的科技创新,大力集聚人才,培养高水平的海洋专业人才队伍,并建立健全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同时,要完善海洋法制和标准体系,严格执行海洋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海洋治理安全执法力度。
此外,中国海洋产业的发展也需要积极与国际合作。
通过开展国际合作,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法律法规等方面进行互惠互利的合作,从而实现海洋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和提升。
总之,海洋产业是一个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的领域。
随着国家对海洋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将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远海到未来的海洋之路,需要中国海洋产业发展与战略研究共同努力,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技术创新,打造聚集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的海洋经济体。
海洋生物医药行业深度解析

海洋生物医药行业深度解析
一、海洋生物医药行业概况
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应用深受国家战略和政策的支持,随着技术装备和研究开发的不断进步,海洋生物医药行业发展迅速,受到各方面的关注。
海洋生物药品是以海洋生物细胞、分子、细胞外物质等为原料,利用先进的生物技术及药物的研发开发的一种新型药品。
其具有天然特性,价格相对低廉,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取,相比传统药品具有明显的优势。
二、海洋生物医药行业的潜力
1、研究和开发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海洋生物医药行业也在不断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的科研团队,能够更好地开发和研究新的海洋生物药物。
同时,海洋生物医药行业也受到一定的政策扶持,为产品研发和开发提供支持。
2、市场前景广阔
与传统药品相比,海洋生物药物具有天然的性质,价格相对低廉,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得,在市场上具有明显的优势,有望在未来市场上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拓宽其市场份额。
三、海洋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趋势
1、扩大海洋生物药物研究开发领域。
海洋生物医药项目合作方案

海洋生物医药项目合作方案一、项目背景与目标近年来,全球生物医药领域的发展迅猛,海洋生物资源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
与陆地生物相比,海洋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潜藏着大量未知的医药价值。
因此,本项目旨在开展海洋生物的医药研究与开发,探索新的药物分子和治疗方法,为世界范围内的药物创新做出贡献。
二、合作方式1.跨国研究团队:本项目将组建跨国合作的研究团队,由各国的海洋生物学专家、药学专家和临床试验专家组成。
通过团队合作,可以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加速项目进展。
2.共享资源和结果:合作各方将共享海洋生物标本和相关资源,包括海洋采样船和实验室设备等。
研究结果和数据也将进行共享,以促进进一步的合作和转化应用。
3.合理分工:合作各方将根据自身的专长和资源进行合理分工。
海洋生物资源采集和分离提取工作主要由海洋生物学专家负责,药物研发工作由药学专家负责,临床试验和转化应用则由临床试验专家负责。
三、关键研究领域1.海洋生物资源的筛选与挖掘:通过对海洋生物的多样性研究,筛选和分离潜在的药物分子并进行初步的活性评价。
通过结构改造和药效评价,优化并提高药物分子的药理活性。
2.药物转化应用:将海洋生物分离出的药用成分经过合成改造,进行药物的开发与转化应用。
重点研究心血管疾病、肿瘤和传染病等重大疾病的药物创新。
3.药物临床试验与推广:通过多中心和大样本的临床试验,对新药进行严格评价,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对于经过临床试验验证的药物,将进行推广应用,以造福广大患者。
四、合作机制和保障1.资源共享及合作项目评估:合作各方将以平等、互利、共享的原则进行资源共享,并通过定期的合作评估会议,对合作项目进行进展审查和评估。
2.知识产权保护:各方在合作过程中产生的知识产权将由双方共同所有,并通过合作协议进行合理利益分配。
双方将保护和尊重对方的知识产权,实现合作共赢。
3.项目经费保障:各方可以通过投资、基金筹措或政府补贴等方式,为项目提供经费保障。
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可持续发展。
我国海洋生物的药学研究思考

我国海洋生物的药学研究思考林文翰3北京大学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摘 要】 海洋生物中富含大量结构新颖、生物活性多样的化合物,是药物研究中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来源。
本文结合海洋药物的发展现状,探讨以海洋生物为资源进行药物开发的思路。
【关键词】 海洋生物;天然产物;先导化合物【中图分类号】 R282.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23651(2006)022*******【收稿日期】 2006201205【基金项目】 国家863高科技计划课题(2003AA620403和2002AA21708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 o.40176038,30171106)和中2德国际合作基金BM BF 2CNC BD.【3通讯作者】 林文翰:教授,博导,中国药学会海洋药物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海洋学会理事,T el :010*********,E 2mail :whlin @ 近代人类疾病谱的进化和改变给药物学家和药物化学家提出新的难题。
随着中国进入WT O ,中国医药界也面临着国际药业的激烈竞争和严峻挑战。
在合成药,天然药和生物药的三大支柱药业中,最具有发展潜力并最可能形成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应首推天然药物。
组合化学与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的结合为快速发现有新药开发潜力的先导化合物开辟了新的研究途径。
但是从天然资源中寻找具有显著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仍然是发现新药先导化合物的主要途径。
因此加强从天然药用资源中发现对治疗人类重大疾病高效低毒的创新药物研究,具有其特殊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在天然药物资源中,海洋生物资源是保留最完整,来源最丰富,最具新药开发潜力的领域。
由于海洋生态环境的特殊性(高盐度,高压,缺氧,避光),使得海洋生物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和酶反应系统与陆地生物相比有着巨大的差异,导致海洋生物往往能够产生一些化学结构新颖、生物活性多样、显著的海洋药物先导化合物,为新药研究与开发提供了大量的模式结构和药物前体。
海洋农业生物药物创制中的市场竞争与合作模式

海洋农业生物药物创制中的市场竞争与合作模式海洋农业生物药物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医药领域,具有许多潜力和机遇。
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市场竞争与合作模式成为了这个领域中不可忽视的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海洋农业生物药物创制中的市场竞争与合作模式,并分析其中的机遇与挑战。
首先,海洋农业生物药物领域的竞争不可避免。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公司和机构加入到这个领域中。
各种公司竞争激烈,致力于通过创新来开发出更具竞争力的药物。
这种竞争有助于促进行业的发展,推动技术进步,并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
然而,竞争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技术门槛高、研发周期长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合作模式成为一种重要的选择。
市场竞争与合作模式应该相辅相成。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各个公司或机构之间往往可以通过合作来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分担和互利共赢。
在海洋农业生物药物创制中,合作可以出现在多个环节,如科研合作、生产合作和市场拓展合作。
一方面,科研合作可以共享研究成果和技术,提高药物的研发效率和质量。
合作可以在不同公司或机构之间建立起共同的实验室和研发中心,使科研成果更好地转化为商业化产品。
另一方面,生产合作可以实现规模效益,降低生产成本。
由于海洋农业生物药物的研发和生产周期较长且费用高昂,合作可以减轻单个公司或机构的负担,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此外,市场拓展合作可以共享市场渠道和客户资源,降低市场推广的成本和风险。
合作模式的选择与创制中的市场竞争有密切关系。
合作无疑可以提高效率和降低风险,但选择合作伙伴也需要谨慎。
在选择合作伙伴时,公司或机构需要考虑对方的技术实力、研发经验和商业化能力等因素。
合作伙伴之间应该具有互补的优势,以提高整体的竞争力。
此外,合作模式还应考虑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关系。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合作可以是一种手段,通过合作来共同应对竞争对手的挑战。
合作模式还需要考虑知识产权保护等法律问题,确保合作关系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海洋农业生物药物创制中的市场竞争与合作模式还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海洋农业生物药物创制中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海洋农业生物药物创制中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在海洋农业领域,生物药物的研发和创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潜力。
正是通过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有效运用,才能在海洋农业生物药物创制中发挥各方的优势,加快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
海洋资源潜力巨大,其生物多样性是传统农业难以比拟的宝贵资源。
海洋中的生物药物,如海藻、海绵等,具有丰富的活性成分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海洋农业生物药物的研发面临着许多技术难题和市场挑战。
这就需要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有机结合,共同攻克难题,推动生物药物的创制和应用。
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基本要素包括产业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学府等各相关方的积极参与和密切合作。
首先,产业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对生物药物的产业化应用有着强烈的实践需求。
其优势在于熟悉市场需求,拥有完善的生产和销售体系,可以为生物药物的创制提供市场导向的支持。
其次,科研机构和高等学府作为具备科研实力和技术优势的机构,可以提供专业的研发技术和创新思路,为生物药物的创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在海洋农业生物药物创制的产学研合作中,各方互利共赢。
产业企业可以通过与科研机构和高等学府的合作,获取更多的技术支持和人才资源,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科研机构和高等学府则可以借助产业企业的市场平台,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应用,增加科研经费和知识产权的收益。
此外,在产学研合作中,还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合作,进一步推动海洋农业生物药物产业的发展。
产学研合作模式在海洋农业生物药物创制中的应用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不同领域的合作难度较大,涉及到不同学科和研究领域之间的融合。
例如,海洋科学、生物学、化学、药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合作,需要各方加强沟通和理解,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取得良好的合作效果。
其次,合作资金和资源的分配问题也是一个关键因素。
产学研合作模式需要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但在具体的实施中,各方往往存在利益分配和权益保护的问题,需要建立合理的合作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以促进良好的合作氛围。
海洋农业生物药物创制中的产业化发展战略

海洋农业生物药物创制中的产业化发展战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对于药物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
而传统的药物创制逐渐面临瓶颈,因此,海洋生物药物成为了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海洋生物药物是指从海洋生物中提取的具有药用价值的物质,其独特的结构和活性使其成为新药研究的重点。
海洋生物药物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其产业化发展仍然具有一定的挑战。
因此,我们需要制定合适的产业化发展战略,以推动海洋农业生物药物的创制。
首先,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资源保护系统。
海洋资源是有限的,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这些资源,我们需要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禁止非法捕捞和过度开发。
同时,加强科学研究,深入了解海洋生物的分布、种类和生态特征,为海洋农业生物药物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科技创新是推动海洋农业生物药物产业化发展的关键。
我们需要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支持海洋农业生物药物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同时,培养高水平的科研人员,建立海洋农业生物药物创制的人才队伍。
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可以提高海洋农业生物药物的研发水平,推动产业化发展。
另外,加强产业链整合和合作。
海洋农业生物药物的创制需要多个环节的合作,涉及到资源的开发、提取、纯化和制剂研发等。
我们需要加强不同环节之间的协作和沟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同时,加强与相关行业的合作,如制药企业、海洋工程企业等,共同推动海洋农业生物药物产业化发展。
另外,加强政策支持和法律保护。
政府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支持海洋农业生物药物的创制与发展。
如提供研发经费、降低研发成本、减轻企业税负等。
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确保科研成果的合法权益,鼓励科研人员和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的注册。
最后,加强宣传和市场推广。
海洋农业生物药物的产业化发展需要市场的支持和认可。
我们需要加强宣传,增加公众对于海洋农业生物药物的了解和认知度。
同时,开展市场推广活动,扩大市场份额,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资源。
海洋药用生物资源的产业化发展路径研究

海洋药用生物资源的产业化发展路径研究随着人口的增长以及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对药物的需求日益增加。
然而,传统的药物来源如陆地植物和动物正在面临着严重的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
因此,海洋药用生物资源成为了制药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海洋药用生物资源的产业化发展有利于解决传统资源的短缺问题,并可以为药物研发提供一种全新的途径。
本文将探讨海洋药用生物资源的产业化发展路径。
首先,海洋药用生物资源的发展需要加强科研力量。
通过深入研究海洋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和生物活性物质,可以找到更多具有药用价值的海洋生物资源。
同时,要加强与海洋科研机构和大学的合作,共同开展研究项目,提高药物研发的效率和质量。
其次,建立健全的海洋药用生物资源收集和保护机制至关重要。
海洋生物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必须基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考虑。
因此,应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海洋资源的保护和管理责任,并加强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巡查和监测,避免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
第三,提高海洋药用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
海洋环境中的生物资源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要实现其产业化发展,需要加强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创新。
应当加大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分离、提纯和提取技术的研究力度,寻求开发出更多高效、低成本的提取方法,提高药物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加强经济利益分配机制的研究和建立,确保研发成果的合理利用和共享。
海洋药用生物资源的开发是一个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的过程,为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合作伙伴,需要建立起公平合理的经济利益分配机制。
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产业化发展的进程。
另外,还需加强海洋药用生物资源的市场推广和宣传工作。
传统的药品市场主要以陆地生物源为主,而对于海洋药用生物资源的认知和接受度相对较低。
因此,应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海洋药用生物资源的认知,扩大市场需求,提高其市场占有率。
同时,培养专业人才,加强科普教育,提高人们对海洋药用生物资源的认同感和信任度。
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合作之路是什么

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合作之路是什么嘿,咱今天来聊聊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合作之路到底是啥样儿的。
你知道吗?我之前去海边旅游,那可真是一次让我感触颇深的经历。
当我站在沙滩上,望着无边无际的大海,心中满是对海洋神秘世界的好奇和敬畏。
海浪一波接着一波地涌来,带着咸咸的海风,打湿了我的裤脚。
我看到一些小孩子在沙滩上捡贝壳,兴奋地跑来跑去。
就在我享受这一切的时候,我注意到远处的海面上漂浮着一些垃圾。
这让我心里一揪,突然意识到海洋生物面临着多大的威胁。
咱们先来说说为啥要进行国际合作来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海洋那么大,跨越了好多国家和地区,海洋生物也不会乖乖待在一个地方不动。
就拿鲸鱼来说吧,它们可能在这个国家的海域觅食,又到另一个国家的海域繁殖。
所以,保护海洋生物可不能只靠一个国家单打独斗,得大家一起行动起来。
国际合作就像是一场大家一起参加的超级大行动。
各个国家就像一群小伙伴,得手拉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比如说,制定共同的保护目标和规则。
这就好比咱们玩游戏,得先说好怎么玩,大家都遵守,游戏才能玩得下去,对吧?不能你说这样,我说那样,那不乱套啦。
还有啊,共享信息和技术也特别重要。
有的国家在监测海洋生态方面技术很牛,有的国家在海洋生物保护的研究上有独特的方法。
大家把这些好东西拿出来一起分享,互相学习,就能让保护工作做得更好。
我想起之前看到的一个新闻,说几个国家联合起来搞了一个海洋保护区。
他们一起规划区域,投入资金和人力,还制定了严格的保护措施,不让非法捕捞和污染靠近。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那里的海洋生态明显改善,好多珍稀的海洋生物数量都增加了。
另外,资金支持也是国际合作里很关键的一点。
保护海洋生物可不便宜,监测设备、科研项目、巡逻执法,哪一样都需要钱。
这时候,有钱的国家多出点力,帮助那些经济条件不太好但海洋资源丰富的国家,大家一起把保护的事儿做好。
不过,国际合作这条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比如说,有的国家可能会更关注自己的利益,不太愿意做出太多牺牲。
海洋生物药物的研发与保护可持续利用的双赢

海洋生物药物的研发与保护可持续利用的双赢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海洋生物药物成为了医疗领域中备受瞩目的研究方向之一。
利用海洋生物药物进行药物的研发,不仅可以为人类健康带来福音,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只有在研发与保护并重的前提下,我们才能实现海洋生物药物的双赢局面。
一、海洋生物药物研发的现状与前景海洋是一个广阔的生物资源宝库,拥有丰富多样的海洋生物种类。
这些生物之所以能在恶劣的海洋环境中生存下来,离不开其独特的生物活性物质。
这些物质中有很多具有药用价值,对人类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已经有很多海洋生物药物成功地被应用于临床,例如从海洋生物中提取的抗肿瘤药物。
然而,海洋生物药物的研发并非易事。
首先,海洋生物资源的获取具有一定的困难性,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且成本较高。
其次,海洋生物药物的研发过程需要经过严格的科学实验和临床试验,其成功率和耗时都较高。
因此,为了提高海洋生物药物研发的效率和成功率,需要加强合作,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开发成本。
尽管存在诸多挑战,但海洋生物药物的研发前景依然广阔。
海洋中还存在许多未被发现和开发的生物资源,这给海洋生物药物的研发带来了巨大的潜力。
同时,新一代的生物技术手段也为海洋生物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例如基因工程技术、生物大数据分析等。
相信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海洋生物药物的研发会迎来更大的突破。
二、海洋生物药物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与海洋生物药物研发并重的是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和保持海洋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对于海洋生物药物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没有合理的保护措施,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海洋生物资源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下降,生态平衡的破坏,进而影响到海洋生物药物的研发和利用。
为了实现海洋生物药物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双赢,我们需要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来限制海洋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破坏。
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合作与共同治理

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合作与共同治理海洋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气候变化、海洋污染和过度捕捞等问题的不断加剧,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正面临日益严峻的威胁。
为了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国际社会需要加强合作与共同治理,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可持续发展和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一、加强国际合作机制的建立1. 国际公约和协议签署:各国应积极参与国际公约和协议的签署和执行,如《生物多样性公约》、《渔业资源保护公约》等,以确保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得到全球共识和支持。
2. 联合研究与数据共享:各国科研机构、学术界及相关组织应加强合作,共同开展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工作,实施联合调查和监测,同时建立可持续的数据共享机制,提高海洋生物多样性数据的有效利用率。
二、加强海洋保护区网络的建设1. 扩大海洋保护区范围:各国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海洋保护区规划,加大保护区域的设立力度,保护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特别是珊瑚礁、海草床和鱼类洄游通道等生态脆弱区域。
2. 加强保护区管理:建立健全的海洋保护区管理体系,加强监测、执法和治理,确保保护区内的自然资源得到有效管理和保护,遏制非法渔捞和破坏性活动的发生。
三、促进海洋可持续利用与管理1. 推动渔业可持续发展:各国应加强渔业资源管理与调控,采取科学合理的捕捞措施,禁止非法捕捞和破坏性捕捞行为,保护海洋生物优先增长、再生和繁殖的能力。
2. 减少海洋污染:加强国际合作,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海洋污染治理力度,减少废水排放、垃圾倾倒和海洋塑料污染等不良行为,保护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
四、加大国际援助力度1. 提供技术支持与培训:发达国家应增加技术援助力度,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和培训,帮助其加强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能力。
2. 资金支持与合作项目:国际社会应加大对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资金支持,积极推动各类合作项目的开展,共同应对海洋生物多样性面临的挑战。
中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合作领域识别与模式选择

中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合作领域识别与模式选择
姜秉国
【期刊名称】《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3(000)004
【摘要】推进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合作是规避产业发展的科技风险、市场风险,以及增强我国海洋资源占有和开发能力的需要.现阶段,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合作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海洋生物育种与生态养殖、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新能源、海水综合利用、深水油气等六个产业门类.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合作的模式主要有国际科技创新联盟、国际产业战略联盟、国际海洋产业园区和资源共同开发四种.
【总页数】6页(P7-12)
【作者】姜秉国
【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信息与经济研究中心,北京1001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6
【相关文献】
1.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 [J], 麦康森
2.中国海洋经济开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导向 [J], 李靖宇;陈医
3.中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测度 [J], 李晨;冯伟;刘大海;赵子毅
4.中国海洋渔业转型与深蓝渔业战略性新兴产业 [J], 徐皓;陈家勇;方辉;庄志猛;刘
晃;刘永新;徐琰斐
5.中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探讨 [J], 王昌林;盛朝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业:国外经验及其启示

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业:国外经验及其启示一、引言当前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利用相当缺乏。
海洋中拥有许多药用价值很高的具有特殊活性的海洋生物,其中包括海洋药用植物和动物,海洋药用植物指大部分是来自低等海洋生物藻类,海洋药用动物主要指海洋药用腔肠、鱼类、爬行、哺乳等动物。
海洋中蕴含的药用生物量是巨大的,若将它们用于海洋生物药业生产和研究,可以说是拥有了无限的生产与研究的原材料。
目前,所存在的陆生天然药物与化学合成药物对人类的生存产生很大威胁的癌症、艾滋病、糖尿病、各种流行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等的药效并不是很好,人类迫切需要开辟新药途径,海洋生物医药业的研究和开发迫在眉睫。
各主要发达国家以及新兴经济体正在把他们的经济政策焦点转移向了海洋生物医药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全球在该领域研究历史较为悠久的国家主要包括:美国、欧共体国家、日本。
二、国外主要国家生物医药业发展概况(一)美国早在1960年,美国就举办了海洋天然产物的生物化学与药物学研讨会,1967年在联邦卫生研究院设立了国家海洋医学和药理学研究所,指导和支持全国海洋药物研究。
美国还组建了一批研发中心,其中以university of maryland海洋生物技术中心、ucsd海洋生物技术和环境中心、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海洋生物技术中心为代表的研发中心在世界上最为出名。
美国在海洋生物技术的基础学科方面,主要以人才的培养与储备为重点,从历年的科技人力资源统计结果来看,博士学位获得者中获生命科学博士学位的人数在所有基础学科中位居前列。
美国制定了《biotechnology future investment and expansion bill》和《state biotechnology motion》来提升企业研究和投资生物技术的积极性,刺激联邦和各州生物制药技术产业发展。
在联邦和州有关法案中特别体现对生物医药发展的偏重,对包括海洋生物医药技术企业在内的生物高技术企业提供优惠的税收政策,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与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份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表1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及相关数据
全国海洋生产 总值亿元)
24929 29662 31964 38439 45570 50087 54313 59936 64669 70507 77611 83415
“一带一路”倡议于世界来说,是中国积极探寻经济增长新动力的全球
表率,也是带动促进全球化均衡发展的践行者;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来说,是一
的创新,是 进 一体化的强 力;于中国
来说,是走向世界大国、海洋强国的必然要求。中国海洋生物医药的发展也
借助于“一带一路”倡议,一方面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来建立海洋生物%
作为一种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中国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尚处于一 种发展方式较为粗放、技术要求较低和产业链端位处底层的状态,海洋生物 医药逐渐受到束缚或遇到瓶颈,而要做大做强中国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实 现产业的高端化、转型化的“升级换代”式发展,必须要通过创新来加速 技术的研发和发展,开发出适应中国乃至世界主流市场的 “大品牌”海洋 生物医药产品,提升中国海洋生物医药的整体质量水平,而这就需要通过国 际合作交流的开展,一方面实现技术研发的共同创新;另一方面,在以国际 合作大力发展中国海洋生物医药的同时提升中国海洋医药的国际知名度和中 国的海洋话语权,为中国海洋的高质量发展“发声”。
海
洋 生
80000
产
总 值
60000
亿(
元 40000
)
20000
□海洋生物医药业产值
450 海
洋
400 生
35 0
物 医
300 药
25 0
业 产
200 值
15 0 亿(
10 0
元 )
50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0 . 图1中国海洋生物医
药物的研发平台,通过强强联合、技术共享、合作创新、协同发展等方式,
突破海洋生物医药技术研发的瓶颈和限制,提中国海洋生物医药行业的整
体,促进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升级发展;另一方面,通过“一带一路”倡
议的国际
,使得中国海洋生物医药走向更高的国际舞台,占
的行
业话语权乃至海洋发展话语权,进而以中国经略海洋的思想和理念引领、规
关键词丨深海 海洋生物医药 国际合作 海洋强国 话语权
随着向海而生的世界经济发展大推进,海洋成为沿海国家资源利用的禀 赋空间和要脉,医药产业“面向海洋”“走进海洋”已成为世界大势所趋。 丰富而巨大的海洋生物资源宝库为医药产业的发展开辟了得天独厚的优渥空 间,并伴随着世界科技的进步,逐渐成为世界沿海各国争夺的新医药制高 点。中国海洋生物医药发展历经40余年,探索的步伐从沿海迈向浅海,再 延伸到深海、扩展到极地,研发成果受到世界高度关注,产业发展势头也十
董争辉(1963 -),女,青岛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主治医师,主要研究领域:医药学、健康学 076
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国际合作策略探讨
分迅猛,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表现出巨大的发展活力和潜力,产业增加值从 2007年的40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413亿元,增幅达10倍之多,占海洋生 产总值的比例也从2007年的0. 16%上升到2018年的0.50%①,海洋生物医 药产业成为中国海洋产业中最亮眼的产业门类。但同时也要看到,十多年 来,虽然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增速一直处于中国海洋产业的首位,但占比在 0.5%左右,规模并不大,且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业产值较上年增长率呈现总 体下降的趋势(见表1、图1、图2)。
占 0.50 史 0.45 % 0.40
0.35 0.30 0.25 0.20 0.15
O海洋生物医药业产值较上年增长率
4海洋生物医药业产值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比例
40 增
长
35 率
30
%( )
25
20
11 5 11 O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年份) 图 2 中 海洋生
•海洋产业经济•
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国际 合作策略探讨
董争辉*
摘 要I海洋生物医药成为当前世界沿海各国抢占的医药制高点,然而 一国海洋生物医药发展难能“独善其身”,以国际合作共创全 球海洋生物医药发展新局面势在必行% "—带一路”倡议为中
国海洋生物医药的国际化发展带来了全新的历史性机遇%中国 要进一步推动海洋生物医药的发展,就要抓住"一带一路"倡 议的良好机遇,确立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对接国家开展 海洋生物医药国际合作的模式和对策,促进中国海洋生物医药 的转型升级发展,同时加强中国海洋生物医药发展的国际话语 权和全球影响力,助力于海洋强国建设,共建共享“和平美好 海洋世界”。
海洋生物医药 业产值(亿元)
40 58 59 67 99 172 224 258 302 336 385 413
海洋生物医药业产值占全国海洋生产 总值的比例(% + 0.16045569 0. 19553638 0.18458266 0.17430214 0.21724819 0. 34340248 0.41242428 0.43045916 0.46699346 0.47654843 0.4960637 0.49511479
范、促进世界海洋 、
新秩序的诞生$
从目前学界对于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研究来看,探索中国海洋生物医药
078
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国际合作策略探讨
的产业化发展现状、发展趋势、战略路径、产业价值链、区域海洋生物医药
发展研究、海洋生物医药的国际合作机制等几个方面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戴
桂林等[1 -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中国沿海11省份的海洋药用生物资源进行了可
持续利用潜力评估;郑莉和蔡大浩,2]对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业的产业增加值进
海洋生物医药业产值 较上年增长率(%)
37. 7 28. 3 12. 6 25.0 15. 7 13. 8 20. 7 12. 1 16. 3 13. 2 11. 1
9.6
①数据来源于《中 * 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 2007 -2018)》 077
中国海洋经济(2019年第1期总第7期)
全 国
-□全国海洋生产总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