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态物理硕士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硕士研究生硕士生理学院凝聚态物理(硕)专业培养方案(2018) - 天津大学

硕士研究生硕士生理学院凝聚态物理(硕)专业培养方案(2018) - 天津大学

2
√√
S131GA06 17 应用统计学
2
√√
S131GA07 18 最优化方法
2
√√
S2105018
19 物理学知识与高新 技术
2
√√
S2165005
20 数据分析与数据挖 掘
2
√√
S221G019 21 中国哲学原著选读 2
√√
S3085020 22 中国传统文化
2
选 修 S4025002
23 专利实务与专利情 报分析
1
节 S1318005 39 学科前沿讲座
1
√√ √√ √√ √√
学分小计
550
全程总计
28 14 14 7 4 0 0 0 0
备注

外国语言与文学学 院

外国语言与文学学 院

理学院

理学院
三选二

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数学学院

数学学院

数学学院

数学学院

数学学院

数学学院

理学院
选4学分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扎实的凝聚态物理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能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在凝聚态物理领域能够 做出高水平的成果,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持续自我知识更新能力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成为具有家国情怀 、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卓越人才和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培养方式: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主要采取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学术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导师个别指导 或导师团队指导。
硕士研究生 硕士生 理学院 凝聚态物理(硕)专业 培养方案 (2018)

凝聚态物理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凝聚态物理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凝聚态物理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凝聚态物理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凝聚态物理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要求学生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具有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良好的品德和科学修养、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掌握一至两门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或独立负担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在凝聚态物理或相关科学领域的研究或应用上做出创造性成果,成为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1、光电子材料与技术;2、固体光学;3、场发射与平板显示技术;4、光电子薄膜材料与器件;5、固态相变与功能材料;6、低维凝聚态材料;7、电介质和铁电物理;8、半导体材料与器件;9、纳米材料与技术;10、软物质的结构与性能;11、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性能;12、计算凝聚态物理;13、新型能源材料与技术三、学习年限23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有关规定执行。

四、课程设置 类别 编号 课程名称开课 学期 学时 学分 任课教师 (职称)考核方式必修课 公共课 0000002101 第一外国语First foreign language1402大学英语教学部考试0000002103马克思主义理论 Theory of Maxism2 72 4 教育学院 考试专业课 0702052101 专业英语(凝聚态物理) Scientific English1 80 3 理工学院 考试 0702052102凝聚态物理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1804理工学院 考试0702052103 纳米科学基础Basis of Nanoscience1 60 3 李树玮教授 任山副教授 熊小敏副教授 考试0702051102 凝聚态物理实验方法 Experimental Methods in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1 100 5 何振辉教授、 沈辉教授等 考试 选修课指 选︵0702012102 高等量子力学(含场论初步) Advanced Quantum Mechanics 1 80 4 林琼桂教授 梁世东教授 考试 0702051101凝聚态物理理论Theory of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2804何广平副教授考试0702051103 凝聚态物理前沿研究Seminar of Current Topics of Research2 80 4 许宁生教授等 考试四选三︶0702052104表面分析科学Surface Analysis Science2 603 陈建副教授考试方向选修课0702052201电介质物理Dielectric Physics1 402 陈敏副教授考试0702052202场致发射与平板显示技术Field Emission and Flat PanelDisplay Technology2 40 2许宁生教授邓少芝教授陈军教授考试0702052203半导体与集成技术Semiconductors andMicro-fabrication Technology2 40 2许宁生教授邓少芝教授陈军教授考试0702052206自旋电子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Spintronics2-3 40 2 何振辉教授考查0702052210真空场致电子发射理论与平板显示技术Theory of Vacuum FieldEmission and Flat PanelDisplay Technology3-4 40 2 许宁生教授考试0702052211场致电子发射专门实验The Special Experiment ofField Emission and Flat PanelDisplay Technology4 60 3许宁生教授邓少芝教授陈军教授考试0702052213相变理论The Theory of PhaseTransitions2-3 60 3 钟凡教授考试0702052215固体光学Solids State Optics3 40 2张曰理副教授阳生红副教授考试0702052216太阳能电池原理与工艺Principles and Technology ofSolar Cell1-4 40 2 沈辉教授考试0702052217电子显微镜Electron Microscopy1-4 40 2沈辉教授庄琳讲师考试0702052218晶体生长的物理基础Physical Fundamental ofCrystal Growth1-4 40 2 杨国伟教授考试0702052219表面与界面物理Surface and InterfacePhysics1-4 40 2 杨国伟教授考试0702052220高分子材料前沿科学Frontier Science of PolymerMaterials1-4 40 2 孟跃中教授考试0702052221功能薄膜材料、物理与应用Functional Thin Film Materials,Physics and Applications1-4 40 2 包定华教授考试4方向选修课0702052226激光拉曼光谱原理和应用The Principle andApplication of Laser RamanSpectroscopy1-4 40 2 陈建副教授考试公共课0000002210第二外国语Second Foreign Language3,4 144 4大学英语教学部考试讲座0702052227学术报告Seminar1-10 60 2 考查0702052228软物质的结构与性能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Soft Matte r2 60 2 熊小敏副教授考查实践课0702052229教学实践Teaching Practice3-5 36 2 各指导小组考查五、考核方式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有关规定执行。

凝聚态物理专业(37)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凝聚态物理专业(37)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凝聚态物理专业〔37〕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能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和人民,遵纪守法,品德优良,积极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具有凝聚态物理及其相关领域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知识技能,熟悉本专业国际研究动态,具有从事科研和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1.外表科学2.穆斯堡尔谱学及磁性材料3.凝聚态理论4.光电子学5.纳米科学与技术三、学习年限与学分本专业学制2—3年,总学分为36—40学分。

四、课程设置〔一〕学位课程〔本专业各方向硕士生公共必修课,计26分〕〔二〕指定选修课程〔按研究方向设置〕五、教学实践教学实践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至少要完成8个学时或相当此量的教学一线的工作,合格者计2学分。

教学实践形式:①辅导本、专科课程;②辅导本、专科学生实验;③辅导本、专科学生论文。

六、调查研究调查研究为四周时间,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

主要形式:①调查研究各自课题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动向;②参加科技咨询与开发;③参加学术会议。

七、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要求1.本专业硕士生在校期间应至少完成2篇课程论文,2篇学年论文。

其中应至少有1篇论文在省级或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

2.本专业硕士生至迟应在第3学期末确定学位论文题目通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订出学位论文工作计划。

3.本专业硕士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学术水平的要求为:①论文应表达作者对研究课题所在领域的背景、现状及发展趋向有较全面的了解;②通过课程研究和论文撰写工作使学生科研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高;③对所研究的课题〔问题〕应有独立见解,成果有所创新;④论文到达在专业刊物发表的水平。

八、培养方式与方法课程采用多种形式、讲课、讨论、自学、小论文等相结合,主要取决于任课教师。

研究课题在导师指导和同行讨论下独立完成。

九、其它1.凡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录取的硕士生,均须补修本学科大学本科主干课程至少3门。

并且考试须与本科生同堂同卷。

不计学分。

凝聚态物理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凝聚态物理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凝聚态物理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凝聚态物理专业(condensed matter physics)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70205 授予理学硕士学位)一、学科专业简介凝聚态物理学是研究凝聚态物质的微观结构、运动状态、物理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

该学科具有涵盖领域广、发展迅速等特点,既有理论上的探索及创新,又有很强的工程应用背景。

同时,凝聚态物理学的概念、方法和技术还在向相邻的学科渗透,有力的促进了材料科学、化学物理学、生物物理学、和地球物理学等学科的发展。

二、培养目标1、在本学科上掌握较坚实的凝聚态物理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与所从事研究方向有关的研究手段、实验和分析技能。

2、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创新求实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初步具备从事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初步写作。

4、可胜任本专业或相邻专业的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工作以及相关的科技管理工作。

三、主要研究方向序号研究方向本方向的研究内容1 稀土发光材料涉及稀土长余辉发光材料;太阳能电池用光转换材料;LED照明用荧光材料2 有机光电子材料与器件有机太阳能电池、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有机发光二极管新结构设计及性能研究;表面等离激元在光电子器件中的应用研究;有机电致蓝光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其光电性能研究;低带隙有机光伏给体材料及空穴传输材料的设计、制备与性能研究3 微纳光电子器件光子晶体带隙特性和散射特性研究;光子晶体太阳能电池和LED反射器的设计与制备;光子晶体滤波器和隔离器设计;光子晶体在传感领域的应用4 低维功能材料新型能源薄膜材料的制备与计算设计低维磁性纳米器件的设计和应用晶体材料位错缺陷及其力学性能研究5 材料设计与模拟计算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基于第一性原理和蒙特卡罗方法的材料性能模拟与计算低维量子系统的光学和电学特性研究6 磁电功能材料磁制冷材料和磁电耦合材料的设计、精细制备工艺技术与性能优化研究四、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半脱产硕士研究生经申请批准,其学习年限可延长半年至一年。

凝聚态物理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

凝聚态物理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

凝聚态物理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专业名称:凝聚态物理专业代码:)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凝聚态物理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基本的现代物理实验技术,了解凝聚态物理发展的前沿和动态、能够初步独立地从事凝聚态物理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具有进取、创新、唯实、协同合作的品德和身心健康的高级科技人才。

二、研究方向、先进功能材料的内耗研究;2、纳米材料科学;3、计算凝聚态物理;、超导材料物理;、自旋电子材料物理;、热电材料物理;、多铁材料物理;、功能膜材料物理;、强磁场材料物理;、电磁波功能材料物理;、能源材料物理;、凝聚态理论;、半导体物理。

三、招生对象具有学士学位的大学本科物理学及相关专业的毕业生。

四、学习年限三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一年,学位论文时间二年。

五、课程设置、政治、英语等公共学位课和开题报告等必修培养环节按《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统一要求。

六、学位论文对学位论文的具体要求,按照《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有关规定执行。

七、答辩和学位授予按《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有关规定执行。

凝聚态物理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专业名称:凝聚态物理专业代码:)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坚实宽广的凝聚态物理专业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及工程项目设计研究的能力,具有解决科学及工程项目中关键问题的创新能力,具有进取、创新、唯实、协同合作的品德和身心健康的高级科技人才。

二、研究方向、纳米体系物理;、纳米材料科学;、超导材料物理;、自旋电子材料物理;、热电材料物理;、多铁材料物理;、功能膜材料物理;、强磁场材料物理;、电磁波功能材料物理;、能源材料物理;、功能材料研究;、软凝聚态物质研究;、计算凝聚态物理;、计算材料科学;、凝聚态理论;、半导体物理。

三、招生对象具有硕士学位的凝聚态物理及相关专业的毕业生。

四、学习年限三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半年,学位论文时间二年半。

凝聚态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0205)

凝聚态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0205)

凝聚态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0205) 凝聚态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0205)一、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高政治理论素养、宽厚专业基础知识,有创新意识,有一定科研工作能力并胜任普通高等院校和研究所的教学科研工作的专业技术型高级人才。

具体培养规格如下:(1) 深入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服从国家需要,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 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3) 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和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高校教学工作的能力;(4) 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5) 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6) 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科学计算、论文撰写、文献检索。

(7) 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A.表面与界面物理;B.超导物理; C.半导体超晶格与微结构;D. 材料计算模拟与设计三、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为三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一年半,至少修满35学分;完成学位论文时间一年半。

外单位委托培养研究生与本校全日制研究生相同。

本校在职研究生学习年限为三年至四年,每年应完成1/3的教学工作量,其余时间进行学习。

四、培养方式与方法硕士生的培养,采取以导师为主,导师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培养采用系统理论学习、进行科学研究、参加学术活动和教学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办法。

既要使硕士生牢固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又要培养硕士生具有从事科学研究、高校教学工作的能力。

硕士生的指导教师由学术水平较高、在研究工作中有一定成就的教授、副教授担任。

导师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及时给予指导。

指导组应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全面负责,其主要职责是:(1)参与制定本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及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2)审核学位课程的命题及评分结果;(3)负责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对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和进展情况进行检查;(4)协助组织学位论文答辩。

物理学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硕士)

物理学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硕士)

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702)适用专业:070201理论物理、070202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070205凝聚态物理、070207光学、0702Z1应用物理一、培养目标以培养有知识、有见识、有能力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物理学科学术后备人才为基本目标。

具体要求如下:1.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具有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事业心,能立志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2.掌握宽广而深厚的物理基础理论知识,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掌握相应的物理实验技能和方法;为攻读博士学位奠定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基础;具备从事物理相关方面的科研、教学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实践能力。

3.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学科的外文文献,并具有初步撰写外文科研论文和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具备从事本学科研究所需要的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应用的能力。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1.理论物理(070201)(1)量子光学和原子光学(2)非线性量子可积问题(3)量子信息(4)量子物理基础及其应用(5)量子调控(6)非线性系统复杂性的研究2.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070202)(1)理论核物理(2)中子管及中子发生器(3)中子射线应用(4)核电子学(5)实验核物理3.凝聚态物理(070205)(1)光电材料与器件物理(2)微纳单晶材料与器件物理(3)发光物理(4)信息存储材料与器件物理(5)敏感材料与器件物理4.光学(070207)(1)衍射光学与应用(2)信息光学(3)光学计量(4)光学检测(5)光散射及应用(6)微立体光学设计、加工和应用5.应用物理(0702Z1)(1)海洋环境监测技术(2)信号检测与处理(3)物理信息传感技术及应用(4)非线性系统三、学制与学分基本学制为三年,最长学习年限为五年,总学分不低于38学分。

其中公共基础课7学分,学科基础课不少于10学分,专业主干课不少于9学分,发展方向课不少于6学分,必修环节总学分6学分(文献阅读2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开题报告和学位论文3学分)。

聚态物理专业硕博连读培养方案

聚态物理专业硕博连读培养方案

凝聚态物理专业“1+4”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在凝聚态物理学科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了解凝聚态物理的前沿动态,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新性的成果。

3.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达到能熟练阅读专业文献、以及写作专业论文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晶体与非周期固体的结构、性质与相变凝聚态中的非线性软物质物理表面、界面、薄膜与低维系统的结构与性质衍射物理材料物理(功能薄膜,铁电聚合物,庞磁阻材料)计算凝聚态物理关联电子系统纳米结构与物理声学晶体三、学习年限“1+4”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基本学习年限为5年。

四、课程设置(见附表)四、课程设置(见附表)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8学分,学科通开课10学分,研究方向必修课不少于4学分,其余为选修课学分。

五、中期考核录取时确定“1+4”硕博连读资格,第二学期末进行博士资格考试和遴选。

遴选方式为研究方向文献综述报告、学习成绩和初步研究进展汇报等,由本专业全体博士导师根据学生报告情况,以及综合素质、科研能力和发展潜力等因素,按照百分制打分排队。

最后依据当年的博士生招生指标,确定人选。

通过博士候选人资格考试者,正式进入博士研究阶段,未能通过资格考试者,退出硕博连读程序,按硕士研究生培养。

六、学位论文攻博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分阶段完成以下工作。

提交读书报告、综述报告、研究报告和开题报告,提出博士学位论文题目和撰写计划,并向博士生指导小组作开题报告,文献阅读量不得少于100篇,其中课题相关论文不得少于50篇。

开题报告由导师组织五位同行专家进行评审,经讨论认可后正式进入专题研究和论文撰写工作。

凝聚态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凝聚态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凝聚态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020)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了书桌上,那些关于凝聚态物理的书籍显得格外耀眼。

我想起了自己曾经走过的十年方案写作之路,那一刻,灵感如泉水般涌动,我决定用意识流的方式,来完成这份“凝聚态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020)”。

一、培养目标1.理论基础:使学生掌握凝聚态物理的基本理论,包括量子力学、固体物理、统计物理等。

2.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具备凝聚态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如样品制备、物性测量、数据分析等。

3.科研能力: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其具备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

二、课程设置1.公共课程:政治、英语、数学、物理等。

2.专业课程:固体物理、量子力学、统计物理、计算物理、材料物理等。

3.实验课程:凝聚态物理实验、现代物理实验、材料物理实验等。

4.选修课程:纳米材料、低维物理、超导物理、光电子学等。

三、实践教学1.实验室轮转:安排学生在多个实验室进行轮转,了解不同研究方向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2.科研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锻炼科研能力。

3.学术交流: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拓宽学术视野。

4.实习实践: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实习,了解产业发展现状。

四、科研训练2.学术报告:组织学生进行学术报告,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科研竞赛: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科研竞赛,激发创新精神。

4.学术评价:对学生的科研成果进行评价,激励学生进步。

五、国际交流1.国际合作:与国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合作,为学生提供国际交流机会。

2.短期访学:选拔优秀学生赴国外进行短期访学,了解国际科研动态。

3.国际会议:组织学生参加国际会议,提高国际交流能力。

4.外籍教师:聘请外籍教师为学生授课,提高英语水平。

六、毕业要求1.学术论文:提交一篇学术论文,通过评审。

2.科研成果: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如专利、获奖等。

4.毕业论文:完成一篇高质量的毕业论文,通过答辩。

就这样,一份充满创新和实用的“凝聚态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020)”完成了。

凝聚态物理专业培养方案

凝聚态物理专业培养方案

凝聚态物理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专业名称:凝聚态物理专业代码:070205 )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凝聚态物理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基本的现代物理实验技术,了解凝聚态物理发展的前沿和动态、能够初步独立地从事凝聚态物理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具有进取、创新、唯实、协同合作的品德和身心健康的高级科技人才。

二、研究方向1、先进功能材料的内耗研究;2、纳米材料科学;3、计算凝聚态物理;4、超导材料物理;5、自旋电子材料物理;6、热电材料物理;7、多铁材料物理;8、功能膜材料物理;9、强磁场材料物理;10、电磁波功能材料物理;11、能源材料物理;12、凝聚态理论;13、半导体物理。

三、招生对象具有学士学位的大学本科物理学及相关专业的毕业生。

四、学习年限三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一年,学位论文时间二年。

五、课程设置1、政治、英语等公共学位课和开题报告等必修培养环节按《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统一要求。

2、学科基础课、学科专业课和非学位课如下表所列六、学位论文对学位论文的具体要求,按照《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有关规定执行。

七、答辩和学位授予按《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有关规定执行。

凝聚态物理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专业名称:凝聚态物理专业代码:070205)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坚实宽广的凝聚态物理专业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及工程项目设计研究的能力,具有解决科学及工程项目中关键问题的创新能力,具有进取、创新、唯实、协同合作的品德和身心健康的高级科技人才。

二、研究方向1、纳米体系物理;2、纳米材料科学;3、超导材料物理;4、自旋电子材料物理;5、热电材料物理;6、多铁材料物理;7、功能膜材料物理;8、强磁场材料物理;9、电磁波功能材料物理;10、能源材料物理;11、功能材料研究;12、软凝聚态物质研究;13、计算凝聚态物理;14、计算材料科学;15、凝聚态理论;16、半导体物理。

北京交通大学物理学(凝聚态、理论物理、光学)培养方案

北京交通大学物理学(凝聚态、理论物理、光学)培养方案

物理学(专业代码:0702;授予理学硕士学位)一、培养目标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身心健康;2、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任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3、比较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

二、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以及它们的各种实际应用的科学。

它是自然科学的基础,是近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源泉。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

在物理学研究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实验手段和精密测量方法,不但成为其它学科诸如天文学、化学、生物学、地学、医学、农业科学和计量学等学科的组成部分,还推动了这些学科的发展。

物理学还与其它学科相互渗透,产生了一系列交叉学科,如化学物理、生物物理、大气物理、海洋物理、地球物理、天体物理等。

物理学也是各种技术学科和工程学科的共同基础。

在近代物理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了许多新的技术学科,如核能与其它能源技术,半导体电子技术,材料科学等,从而有力的促进了生产技术的发展和变革。

19世纪以来,人类历史上的四次产业革命和工业革命都是以对物理某些领域的基本规律认识的突破为前提的。

当代,物理学科研究的突破不断导致各种高新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在近代物理学与许多高科技学科之间形成一片相互交叠的基础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相结合的宽广领域。

物理学科与技术学科各自根据自身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些领域的研究,既促进了物理学的发展和应用,又促进了高科技的发展和提高。

通常根据研究的物质运动形态和具体对象不同,物理学可主要分为如下几个二级学科: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凝聚态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声学、光学以及无线电物理,本专业的主要涉及光学、凝聚态物理和理论物理三个二级学科十学科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内容:1).光信息存储与显示(光学)X射线影像存储材料和电子俘获光存储材料的制备、性能、存储机理及其应用的研究;有机、无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制备、传输机制、激发态过程的机理及其显示器件的研究。

培养方案——凝聚态物理(专业代码:070205)一、培养目标

培养方案——凝聚态物理(专业代码:070205)一、培养目标

培养方案——凝聚态物理(专业代码:070205)一、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凝聚态物理(专业代码:070205)一、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坚实和系统的凝聚态物理理论基础与专门知识,掌握现代物理分析技术,了解凝聚态物理发展的前沿和动态,能够适应国家经济、科技、教育发展需要,独立从事本学科前沿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并能作出创造性成果的高层次人才。

二、研究方向1.强关联体系和低温物理、2.纳米材料与物理、3.凝聚态理论、4.功能薄膜与器件物理、5.光学材料与光谱学三、学制及学分按照研究生院有关规定。

四、课程设置英语、政治等公共必修课和必修环节按研究生院统一要求。

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如下所列。

基础课:PH05101 高等量子力学★1(4) PH05102 近代物理进展(4)PH05104 高等电动力学(Ⅱ)★2(4)PH55201 高等固体物理★3(5)PH55202 固体理论★4(4) PH55203 固体物理实验方法(Ⅰ)(4)PH55204 群论及其应用(Ⅰ)(2)PH55205 量子统计理论(上)(3)PH55206 量子统计理论(下)(3) PH55207 凝聚态物理前沿学术讲座及讨论(seminar)(2)PH55208 固体物理实验方法(Ⅱ)(4)专业课:PH54202 固体表面分析原理(3) PH14202 量子场论(Ⅰ)(4)PH55210 重整化群理论(3) PH55211 超导物理(4)PH55212 低温固态物理(3) PH55213 高等半导体物理(4)PH55214 超导电子学(3) PH55215 固体中的光跃迁(3)PH55216 多体量子理论(4) PH55217 分形原理及其应用(3)PH55218 薄膜生长(2.5) PH55219 透射电子显微学(2.5)PH55220 X射线衍射(3) PH55221 物质成分的光谱分析(2.5)PH55223 极低温物理(3)PH55222 物质结构的波谱能谱分析(3)PH55224 X射线基础(3) PH55225 半导体光学(4)PH55226 晶体学(4) PH55227 固体光学与光谱学(3)PH05103 高等电动力学(4)PH56201 高等凝聚态物理(4)PH56202 低温物理实验原理和方法(3)PH56203 光电子学(4) PH56204 计算凝聚态物理(2)PH56205 固体功能材料概论(3)PH56206 材料物理实验方法(4)PH56207 固体的表面与界面(3)PH16207 非线性动力学专题(4)PH16208 复杂系统理论专题(4)备注:★1和★2二门课程研究生可根据导师要求选择其中一门,★3和★4二门课程研究生可根据导师要求选择其中一门即可。

070205 凝聚态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70205 凝聚态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组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 学 开课
考试
授课方式
备注
时 分 学期
方式
1000000000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公共必
修课程 100000000014 自然辩证法
18 1
100000000007 硕士学位英语课程
108 3
专业必 211070201001 高等量子力学 修课程 211070205001 固体理论
介观物理、自旋电子学等。学术带头人为周光辉教授。 (三)纳米材料与器件物理 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半导体与磁性材料纳米线、纳米管、纳米带等准一维纳米材的制
备、表征与物性分析,以及基于这些材料的纳米器件原型的设计、测试与应用研究。学习的 专业课程主要有:高等量子力学、固体理论、纳米材料与纳米器件、纳米电子学等。学术带 头人为唐东升教授。
60 2 3 面授讲课 考查
60 2 3 面授讲课 考查
40 2 1 阅渎 考查
2
2
六、培养环节
1、个人培养计划 硕士生应在入学 1 个月内,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个人培养计划应包括课 程学习、实践环节和学位论文等计划。个人培养计划由导师指导小组审查通过后报学院及研 究生处备案。 2、学术活动: 在读期间,硕士生应听取不少于 6 场由学校、学院、实验室、学位点组织的高水平学术 讲座;公开主讲不少于 1 次有关文献阅读、学术研究等内容的学术报告。学术活动占 2 学分, 根据学生参加学术活动的考勤和学生主讲的学术报告质量进行考核。 3、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占 2 学分,其中科研实践占 1 学分,社会实践占 1 学分。具体要求参照《湖 南师范大学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环节实施与考核管理办法》。 4、中期考核 研究生在论文开题前,第四个学期初进行中期考核。具体要求参照《湖南师范大学研究 生中期考核实施管理办法》。

凝聚态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凝聚态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凝聚态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0205)一、培养目标通过课程学习和进行科学研究,使学生达到既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又有宽广的知识面;在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学科的某一个方面掌握较系统的专门知识、技术与方法;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解决科学研究或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和材料物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材料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培养能胜任在科研单位、生产部门或高等院校从事有关方面的研究、科技开发、教学和管理等工作的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1.纳米材料2.固体发光3.薄膜物理4.凝聚态理论三、修业年限本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

成绩优秀者,在符合提前毕业条件的前提下,可以申请提前半年毕业。

生源为跨专业、同等学力的研究生原则上不能提前毕业。

四、毕业学分和授予的学位本专业研究生所需修得的最低学分为32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7学分,学科基础课6学分,专业主干课6学分,发展方向课8学分(其中专业方向课6学分),文献阅读1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学位论文3学分。

授予的学位类型为理学硕士学位。

五、培养方式1.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

2.导师组负责整个研究方向的把握,对每个学生论文选题的正确性、可行性以及论文内容难易程度等进行评估。

把握与监督论文开题及论文答辩的过程。

根据专业学生人数的情况,导师组由该专业的全体导师组成。

3.硕士研究生培养形式应灵活多样,提倡采用讨论班、专题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式,把课堂讲授、交流研讨、案例分析和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加强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4.提倡导师和研究生共同制定个人培养方案,推进研究生的个性化培养。

5.提倡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互相承认学分,联合培养研究生。

根据专业需要,有计划地聘请国内外专家来校授课,或派出硕士研究生到其它名牌高校或科研院所修读部分课程。

六、课程学习1.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凝聚态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注:专业方向课累计开课门数不得超过3门。

凝聚态物理专业070205培养方案

凝聚态物理专业070205培养方案

凝聚态物理专业(070205)培养方案(学术型硕士研究生)Condensed Matter Physics一、培养目标和要求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 培养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能将物理理论与实际问题关联起来的、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的研究与应用性专业人才。

3.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4. 硕士研究生应达到的要求:(1)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及时跟踪学科发展动态;能广泛获取各类相关知识,对科技发展具有敏感性。

(2)具有项目组织综合能力和团队工作精神,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3)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能流利阅读专业文献,有较好的听说写译综合技能。

(4)获得具有创新价值的研究结果。

5. 本专业的主要学习内容有:高等量子力学,群论,计算物理,高等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与器件,低维物理与薄膜技术,专业英语等课程,另外还要参加教学实习,全国性学术交流会议,撰写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

硕士生毕业可以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或在相关企事业任职。

二、学习年限1. 培养方式采用课堂教授、讨论、专题发言与课后自学、写读书笔记;社会调研与教学实习;参与科研与学术活动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在学习年限内,要求学生保证规定的在校学习时间。

2. 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培养年限总长不超过5年。

在完成培养要求的前提下,对少数学业优秀的研究生,可申请提前毕业。

三、研究方向与导师(一)研究方向1.光电子物理。

导师主要有石旺舟教授、赵祥永研究员、刘锋教授、林方婷副教授、唐艳学副教授、王飞飞副教授等。

2.材料物理。

导师主要有潘裕柏研究员、陈之战研究员、胡古今研究员,王涛副教授、秦晓梅副教授、刘爱云副教授等。

3.信息光学。

导师主要有冯勋立研究员、闫爱民副研究员、胡志娟副教授、赵振宇副研究员、何晓勇副研究员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凝聚态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为了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提出如下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强的事业心,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树立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研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语,并能熟练地运用于本专业的科研工作。

4、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
具体研究方向参见附表一。

三、学习年限
1、在校学习年限为3年,其中第一年进行课程学习,第二和第三年开展论文工作。

2、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完成规定的学分要求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3、在职人员的学习年限可适当延长,但延长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1、具体课程设置参见附表二。

2、完成课程学习后,获得的总学分应不低于32学分,其中必修课学分至少为20学分。

五、学位论文工作:
1、文献阅读: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阅读一定数量的文献并写出总结报告,总结报告的形式由导师规定并在第一学年内完成。

2、选题和开题报告:为确保学位论文质量,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通过阅读文献和进行学术调研,尽早确定论文选题范围,并在第三学期初举行开题报告会。

开题报告应包括研究题目、现状分析、研究内容和特色、研究方案、可行性分析、预期成果等项内容。

开题报告由本专业研究生导师组成的专家小组审核,未通过者必须重新进行。

3:中期考核:为了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由本专业研究生导师组成的专家小组按照《硕士研究生论文工作中期检查考核表》要求的内容在第四学期初进行中期考核。

考核未通过者有一次重新进行中期考核的机会,一般应在一至两个月之内完成。

六、培养方式
论文工作是全面训练研究生树立严谨学风,掌握科学研究基本方法的重要环节。

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应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文献阅读、学术调研、开题报告、中期考核、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等。

导师要全面掌握研究生的论文工作进度,研究生用于科学研究和撰写论文的累计时间不应少于一年半。

在培养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挖掘研究生的学习潜能,调动其积极性。

研究生论文的具体要求按照学校学位管理条例规定执行。

七、其它学习项目
在进行论文工作期间,研究生还应通过与导师协商,积极参与一定数量的其它学习项目,如教学实践、科研实践、社会实践、学术会议和学术讲座等。

附表一
研究方向及主要研究内容介绍
一级学科名称物理学代码0702
二级学科名称凝聚态物理代码070205
序号研究方向主要内容简介带头人
1 凝聚态理论研究各种介观体系的电子特性。

所涉及的介观体系主要包
括如下类型:1)碳纳米管、石墨烯等碳基低维体系;2)
各种铁电薄膜材料;3)半导体量子点、量子线、量子阱及
超晶格等多种纳米半导体结构。

研究如上体系的能带结构、
铁电薄膜的极化和相变特性、电子输运特性及自旋状态。

揭示这些体系的电子特征,丰富凝聚态理论体系,为纳米
电子器件设计提供理论信息。

郑以松吕天全
2 薄膜半导体物
理及其在发光
和太阳电池中
的应用针对目前短波长LED、LD等光电子器件对宽禁带半导体、
太阳能电池对可见波段半导体的重要需求及存在的关键科
学问题,开展如下两方面的研究工作:1、研究ZnO基宽
禁带半导体薄膜本征缺陷和电子结构及其对薄膜光、电、
磁等物理性能的影响规律和机制,研究影响ZnOp型掺杂
的物理因素和机制;探索实现本征缺陷可控生长和p型有
效掺杂的物理方法和技术;设计和制备高质高效短波长发
光,激光和探测器件。

2、研究能带工程中合金化元素对化
合物半导体能带结构和光、电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和机制;
探寻适合太阳电池制备的新型高效、环保、多波段半导体
材料及其薄膜制备技术;设计和制备光伏太阳能电池,探
讨提高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物理方法和技术。

姚斌
3 新型清洁能源
材料的性质与
应用研究研究清洁能源材料的性质,探索新型清洁能源材料的制备
与应用,研究晶体结构对材料输运性质的影响,为清洁能
源材料的发展提供物理基础;研究以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为应用前景的相关技术,促进燃料电池发电技术
的发展;研究超级电容器材料的性质与应用技术,促进超
级电容器的发展与应用。

贺天民
刘晓梅
纪媛
4 磁学与磁性材
料采用理论计算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金属化合物的结
构、自旋和轨道磁矩及其磁耦合以及磁各向异性,探索新
型磁性材料;研究稀土和非稀土金属合金材料的最大磁能
积、矫顽力及交换耦合问题,促进高性能的永磁材料的开
发;制备磁性薄膜和磁性纳米材料,研究其磁性、电输运
性质及介电性质。

闫羽
王文全
5 高压等极端条
件下凝聚态物
质的结构、物性
的理论和实验
研究通过物理和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如真空蒸发和磁控溅射等
PVD技术,制备由无机、有机和生物等材料构筑的人工设
计组装薄膜,并开展相关的光谱学和应用研究;研究光纤
传输、光纤传感和网络通信技术;研究光纤激光器、光纤
放大器、光纤光栅等有源和无源光纤器件;研究光波导器
件的模拟、制作和表征技术。

崔田
许大鹏
6 强关联电子体
系及其功能属
性的调制以过渡金属氧化物强关联电子体系为研究对象,研究材料
电子结构和微结构与性质间的关系,以及体系中由电子关
联相互作用诱导的新奇物理现象;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揭
示决定材料功能属性的本质起源,在实践中寻求材料功能
属性的调制与剪裁途径,设计和制备性能优异的先进功能
材料。

陈岗
7 锂离子电池系
统设计与关键
电极材料的制
备通过基于凝聚态物理理论的计算机模拟研究电池材料结构
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指导新型电池材料的功能化设计,发
展先进电极材料制备技术及电池安全性控制技术。

研究电
极与电解质的作用机理,阐明离子/电子的输运、存储和反
应特性,构建高性能锂离子电池体系。

基于正负极材料的
电化学特征研究单体电池和电池模块的加工和集成技术。

魏英进
王春忠
附表二
硕士生课程设置表(三年制)
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任课教师教师
代码学



开课学期授课
方式
考核
方式
1 2 3
必修课



0121802001
0521801002
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与实践研

第一外国语(英
语)
36
100
2
3 √
√讲授
讲授
笔试
笔试





0722302001 近代物理实验54 3 √实践报告





0722302002
0722302003
高等量子力学
群论
72
72
4
4


讲授
讲授
笔试
笔试



0722302017
0722302018
0722302019
0722302020
凝聚态物理研究
方法与学术道德
规范
凝聚态物理导论
固体理论
固体物理实验方

闫羽
刘晓梅
靳锡联
姚斌
36
54
54
54
2
3
3
3




讨论
讲授
讲授
讲授
报告
笔试
笔试
笔试选


0722302021
0722302022
0722302023
0722302024
0722302025
0722302026
0722302027
0722302028
0722302029
0121802002
0121802003
稀土固体物理
磁性物理
磁性材料
介观物理
高压物理
功能材料设计与
电子结构
功能材料的制备
与性质
贮能材料科学
量子场论
自然辩证法概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
会科学方法论
刘晓梅
闫羽
王文全
郑以松
贺天民
陈岗
王春忠
魏英进
王海军
54
54
54
54
54
54
54
54
54
18
18
3
3
3
3
3
3
3
3
3
1
1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报告
报告
报告
论文
笔试
论文
论文
论文
笔试
笔试
笔试
补修课0722302041
0722302044
固体物理吕天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