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在光的世界里3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第2课时平面镜成像的应用习题课件(新版)教科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第3节《平面镜成像》(2个课时)精品教学课件

当堂小练
2. 在鞋店试穿新鞋时,小明直立面向竖直放置在地面上的“试鞋 镜”,看不到镜中自己脚上的新鞋。小明做以下动作,能够让他 看到镜中自己脚上的一只鞋或者两只鞋的是( A ) A.站在原地下蹲 B.保持直立靠近“试鞋镜” C.站在原地竖直向上提起一只脚 D.保持直立远离“试鞋镜”
布置作业
请完成《 少年班》P62-P63对应习题
拓展与延伸
万花筒的原理
点击画面,播放
点击画面 播放
新课讲解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 的像。再拿一支完全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 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纸上记下这两支 蜡烛的位置。 (3)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实验。(4)用直线把每次 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在纸上的位置连起来,并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它们到 玻璃板的距离。将所测数据及蜡烛与它的像的大小关系记录在下表中。 (5)当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与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时,移 去玻璃板后的蜡烛,在同样的位置放上一个光屏,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 屏上有没有像。
新课讲解
二、平面镜成虚像
点击画面 播放
新课讲解
思考
水里的“月亮”是真实的吗?它是怎么形成的?
新课讲解
平面镜成像原理
点击画面 播放
新课讲解
实像:①由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像; ②能用光屏承接的像。
虚像:①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像; ②不能用光屏承接的像。
新课讲解
典例分析
例 如图所示,AB、CD为某一发光点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MN反射 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试作图确定发光点S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
第四章 光现象
第3节 平面镜成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光现象第3节平面镜成像第2课时平面镜、凸面镜和凹面镜课件

牙医利用平面镜检查患者的牙齿
3.扩大视觉空间
利用平面镜装饰墙 面,使人有增大视 觉空间的感觉
知识点二 凸面镜和凹面镜 1.凸面镜和凹面镜
凸面镜 定义:用球面的外表面做反 射面。 特点:凸面镜对光线起发散 作用。
凹面镜 定义:用球面的内表面做反 射面。 特点:凹面镜对光线起会聚 作用。
2.凸面镜和凹面镜的应用
B.凸面镜
C.凹面镜
D.凸透镜
课堂小结
平面镜的应用:成像、改变光路
平面镜、 凸面镜和 凹面镜
用球面的外表面做反射面 凸面镜 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应用:路口反光镜、汽车后视镜
用球面的内表面做反射面 凹面镜 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应用:手电筒反光罩、太阳灶
【教材P100“练习与应用”第6题】
习题解答
6.潜水艇下潜后,艇内的人员可以用潜望镜来观察水
面上的情况。我们利用两块平面镜就可以制作一个潜望镜
(如图)。请你制作一个潜望镜并把它放在窗户下,看看
能否观察到窗外的物体。
如果一束光水平射入 潜望镜镜口,它将经过怎 样的路径射出?请你画出 光路图来。
解:
布置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3.将一束平行光照在凸面镜上,使平行光束发__散__; 照在凹面镜上,使平行光束_会__聚___。
复习导入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像与物体的_大__小__相__等___;
2.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_距__离__相__等__;
3.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__垂__直__; S
S'
4.平面镜成的像是_正__立__的__虚__像__。
进行新课 知识点一 平面镜的应用
八年级上册物理笫四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笫四章知识点八年级上册物理笫四章知识点在日常过程学习中,大家都没少背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习我能掌握”的内容。
你知道哪些知识点是真正对我们有帮助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上册物理笫四章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八年级上册物理笫四章知识点1、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用符号m表示,质量不会因为物体的位置、形状和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2.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符号为kg。
常用单位有吨(t)、克(g)、毫克(mg)等。
换算关系是1t=1000kg,1kg=1000g,1g=1000mg。
3、测量质量的工具:实验室常用太平测量质量。
常见的工具还有台秤、磅秤、电子秤等4、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1)称量前要把天平放置在水平的桌面上,游码应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天平就平衡了。
(2)称量时把待测物体放到左盘,法码放在右盘,取法码时要用镊子(3)读数时待测物体的质量等于法码的质量加上游码对应刻度的质量5、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所含质量的多少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ρ表示,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物质的密度与该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和位置无关,但与物质的种类、温度、状态有关。
2.密度公式:ρ=m/v单位是千克/米3(kg/m3)。
常用单位有克/厘米3(g/cm3)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g/m3=1X10-3g/cm3。
6、物体的密度的测量(1)一般固体密度的测量①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②向量筒中注入适良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③用细线系住固体放入量筒的水中,使其全部浸入水中,记下水和固体的体积V2;④根据所测数据用ρ=m/v求出固体的密度。
(2)液体密度的测量步骤①用烧杯装入一定量的液体,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②把烧杯中的一部分液体漫漫地注入量筒中,记下倒入液体的体积V;③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下液体的质量m2,求出倒入量筒中液体的质量;④根据所测数据用ρ=m/v求出液体的密度。
初中-物理-人教版-第四章第3节第2课时 平面镜的应用课件

5.以下不是利用平面镜来改变光路的是(CC) A.战士在战壕里所用的潜望镜 B.把阳光反射到井下达到照明目的的平面镜 C.古代妇女用来梳妆打扮的铜镜 D.医生用来观察患者口腔内情况的小平面镜
6.检查视力时,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 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此时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 者相距为 5.6 m,这样做的好处是 节约空间 .
知识点 1 平面镜的应用 1.舞蹈演员在排练时,总是要对着竖直放置的平面镜,纠正 自己的动作.当图中的舞蹈演员面对竖直放置的平面镜时,她看到 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应该是下列图中的(B)
2.进入卖水果的商店,你会看到正对大门的整面墙上都镶有 平面镜,这样做主要是为了(B)
A.让房间更明亮 B.增大房间的空间感 C.使平面镜中的“水果”更美观 D.方便人们选购水果
7.(岳阳中考)在“走进西藏”活动中,小明对藏民用面积很大 的凹面镜制成的太阳灶烧水(如图甲)很好奇.于是他用不锈钢汤勺 的内表面当作凹面镜,将平行光正对“凹面镜”照射,光路如图乙.
(1)使用太阳灶烧水时,水壶应放在图乙中的 b (填“a”“b”或 “c”)点.
(2)小明还观察到收集微弱电视信号的“卫星锅”(如图丙)也有 类似结构.你认为“卫星锅”凹形锅面应选用对电视信号有很强 反射 (填“反射”或“吸收”)性能的材料.
3.家用小轿车的前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一般都是倾斜(填 “竖直”或“倾斜”)安装的,这是为了使车内景物所成虚像(填“实 像”或“虚像”)的位置在轿车前面的 正上方 (填“正前方”或“正 上方”).
知识点 2 球面镜 4.如图所示,光的反光镜使用的是凸面 镜,能扩大驾驶员的 视野;图乙为采集奥运圣火的画面,圣火采集器是一个凹面镜.
8.(江西中考)如图乙所示是小安同学自制的潜望镜,利用它能 在隐蔽处观察到外面的情况,用它正对如图甲所示的光源“F”,则 所观察到的像是(B )
初中物理教材解读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光现象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成像教案【教材分析】《平面镜成像》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作为光现象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习了光的传播与光的反射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与应用,它是前两节知识的延续。
另外,本节课中学生将首次较为系统地接触“像”这个新概念,其中的一些研究方法和思路,为后面学到凸透镜成像奠定了基础。
所以,本节课具有十分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
本节教材还安排了一个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实验,这是培养学生勤于思考,重视实验和归纳,提高学习能力的好素材,也为今后的光学实验作了必要的准备。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利用平面镜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虚像的概念;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用具】电脑一台、多媒体放映机一部、课件、平面镜、玻璃板、相同的蜡烛两支、火柴、光具座、光屏、白纸板、量角器、刻度尺。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课前展示镜面找茬的小游戏,在学生的参与下完成游戏,让同学对“镜面”、“对称”这两个概念有所了解。
2.通过两道题目,复习前两节学过的内容,为引入平面镜成像原理和虚像的定义做准备。
1.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B.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C.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同样增大D.入射角大于反射角2.什么是实像?答:实像能呈现在光屏上的像,它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使底片感光。
拿起手中的镜子,提问:什么是平面镜?物理学中的平面镜指的是什么?(二)新课教学1.认识平面镜和像通过实例:家中的镜子(图片)、平静的水面(图片)、光滑的金属表面(图片)引起学生对生活中类似物体的思考。
初中物理教育科学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在光的世界里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教案

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一、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和处理。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
3、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探究的方法与合作学习。
难点:虚像概念的建立过程。
三、教学手段本课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分析论证等实验探究的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具体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讨论.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光的反射定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的反射可以分为________和_______,它们都_______光的反射定律。
3.发生反射时,光路是_______的。
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猴子捞月的故事吗?假如月亮真的掉进井水中去了,月亮会掉在水中的什么位置?小猴子有没有可能捞到呢?老师通过讲述法引导学生:平静的水面就如同一个天然的平面镜,古代的妇女经常到河边去进行梳妆打扮。
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照镜子,看到镜中的自己,那么平面镜成像到底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一起去探究吧。
三新课教学1.认识平面镜老师展示课件,同学们认真观看【想一想】平面镜是指什么样的镜子?【点拨】表面是平的镜子叫做平面镜。
平静的水面、平玻璃板、平滑的金属面都可以看作是平面镜。
2.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观察:师:请同学照着镜子,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
山西省2024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3节第2课时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及应用球面镜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11. [太原百校联考]如图所示,平面镜竖直立在水平地面 上,长6 cm的铅笔平放在地面上,且与平面镜垂直,笔 尖离平面镜10 cm。现铅笔以2 cm/s的速度向平面镜匀速 靠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铅笔的像为实像且笔尖向右 B. 铅笔的像笔尖变粗、笔尾变细 C. 像的笔尖移动速度大于笔尾移动速度 D. 运动3 s后笔尖与笔尖的像的间距为8 cm
第四章 光现象 第3节 平面镜成像 第2课时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及应用
球面镜
目 录
CONTENTS
01 1星题 基础练 02 2星题 中档练 03 3星题 提升练
平面镜的应用 1. [太原小店区月考]如图所示为某轿车通过后视镜(看成平面
镜)看到的情景,该公交车线路为( A ) A. 公交806 B. 公交860 C. 公交608 D. 公交086
(3)关于体验馆橱窗周围的环境灯光设计应该采用的方案 是D。
A. 橱窗内外都比较明亮 B. 橱窗内外都比较黑暗 C. 橱窗内较亮、橱窗外较暗 D. 橱窗内较暗、橱窗外较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4. 《资治通鉴》记载:“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 镜,可以见兴替”,这说明我们的祖先会把粗糙物体磨光 滑作为镜子,给自己梳妆打扮。小佳站在平面镜前2.5 m 处,镜中的像与他相距 5 m;若他向镜面靠近0.5 m, 则镜中像的大小 不变 (填“变大”“不变”或“变 小”),此时镜中的像与他相距 4 m。
大 (填“扩大”或“缩小”)视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教学教案含复习和总结

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本章内容概述本章涉及的是光学基础知识.内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传播速度、光的反射规律、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光的折射规律、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的应用、光的色散等.本章共分8节:1.第一节“光源光的传播”,介绍了光源的概念及其分类,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知道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及应用;知道光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知道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2.第二节“光的反射定律”,通过实验探究出光反射时的规律;认识到物体表面能反射光,区别镜面反射与漫反射;会利用光的反射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明白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3.第三节“平面镜成像”,通过实验探究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认识到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理解平面镜成像原理,会画平面镜成像的光路图,掌握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特点,简单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4.第四节“光的折射”,通过实验探究出光的折射时的规律,理解光发生折射的条件,认识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利用光的折射规律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5.第五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讲述了凸透镜和凹透镜,透镜对光的作用,透镜的焦点、焦距;探究了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倒立放大实像、正立放大虚像的规律;介绍了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6.第六节“神奇的眼睛”,介绍眼睛的结构,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7.第七节“透过透镜看世界”,介绍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和成像特点,简单讲述了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的历程.8.第八节“走进彩色世界”,认识光的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会利用光的色散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认识太阳光谱.本章教材的设计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强调初中物理学习的基础性(如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础实验的教学),对学生提升科学素质大有帮助,也是初中物理教学要注意的重点.本章特别强调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让学生在实验中体会、感悟实验方法对物理学习的重要性.光学知识渗透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要求学生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来参与学习光现象的知识.本章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了解光源、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色散现象、太阳光谱和看不见的光的存在.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认识光反射的规律,理解反射、折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了解透镜的分类,透镜的焦点、焦距,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和应用,认识眼睛的结构,知道眼睛的成像原理,理解远视眼、近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大致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经历探究“光反射、折射时的规律”,获得比较全面的探究活动体验.通过观察,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挂图,明确两种透镜的结构特征,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抓住事物本质特征的能力.通过制作模型照相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对凸透镜成像实验的观察分析,总结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并用列表的方法归纳出凸透镜成放大或缩小、正立或倒立、实像或虚像的条件,养成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加物理学习活动.在探究“光反射、折射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客观地看到社会进步的同时,人类的生存环境也遭到了破坏,从而形成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折射规律,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难点】理解光路的可逆性,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探究,折射引起的错觉,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课时建议】本章共有8节,建议11课时.1.光源光的传播课标要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c=3×108m/s.二、过程与方法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教学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传播速度.【教学难点】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简单的光现象.【教具准备】激光演示器、盛有水的水槽、牛奶(或红墨水)、蚊香、火柴、玻璃杯、白炽灯、皮球、三球仪、空的易拉罐、半透明的塑料膜、蜡烛、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设计【新课引入】课前利用课间休息,滚动播放一组与光现象紧密联系的优美图片和视频:影、倒影、水面下的物体、霞光万道、晨曦中穿透树林的道道阳光、白光通过三棱镜的色散、彩色的肥皂泡、北极光、日晕、日幻……最后将画面停在“节日夜空中的多彩激光”,直指本课的主题.让学生欣赏绚丽多彩的光现象的同时认识到大自然中有许多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入这节课的学习.【进行新课】一、光源生1:太阳、电灯、蜡烛.生2:手电筒、火把、油灯.生3:霓虹灯、钠灯、汞灯、氖灯、萤火虫..太阳和蜡烛都是光源,它们有何不同呢?生:太阳是自然光源,蜡烛是人造光源.归纳光源定义:能够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分类:光源可分为自然光源、人造光源.教师介绍人造光源的发展和应用,使学生意识到人造光源的前景十分广阔.例题1(多媒体展示)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A.反射阳光的平面镜B.月亮C.放电影时所看到的银幕D.收看电视时看到的电视机屏幕解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平面镜、月亮只是反射太阳光,不是自己发光;放电影时看到的也是银幕的反射光,不是银幕自己发光,所以它们都不是光源.只有电视机的屏幕,是电子枪发射的电子打到荧光屏上,使屏上的荧光物质发光,所以电视机屏幕是光源.答案:D二、光的直线传播1.光的直线传播生:我猜测,光在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演示1:在暗室里,将一束光射到有少许牛奶的水中,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生1:光在空气中传播.生2: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注意:1.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学生的感性认识较少,一定要演示给学生看看.2.演示实验可用激光器演示,也可用长手电筒演示(玻璃上用还有1~2毫米宽缝隙的厚牛皮纸或硬纸片挡住).演示时,为了能看到光路,可以把几支蚊香同时点燃,在空气中形成烟雾,可在水中滴少许牛奶或红墨水.教师总结:光在同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如果介质不均匀,光的传播方向也会发生偏折.例如地球周围大气就是不均匀的,离地面越高,空气越稀薄,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的光线就会发生弯曲.早晨,当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我们就看见了它,就是因为不均匀的大气使光线变弯了.因此应该说,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才是沿直线传播的.为了使学生亲身感受光的直线传播,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可以让学生自己做一个实验.学生实验:讲桌上放置点亮的白炽台灯,每个学生两只手各拿一块还有小孔的硬纸板,让眼睛穿过小孔观察光源.启发学生分析:只有当眼睛、两个小孔和光源恰好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眼睛才能看见从光源发出的光.利用上面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在这里可以向学生交待“光线”这个物理学名词.人们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直线传播,物理学中引入光线的概念.归纳:1.光线是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2.光线是带箭头的直线,箭头表示光传播的方向,如→.2.光的直线传播应用可见学习物理知识是有用的,大家一定要学好这门课程.下面我们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一些简单的光现象.(1)影子的形成.演示2:用白炽灯对着墙,把皮球放在灯和墙之间.现象:墙上出现球的影子.教师启发学生用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解释影子的形成.(学生积极发言)师生共同归纳得:影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遇到不透明的物体,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在不透光的物体后面,光照射不到,形成的黑暗部分就是影.(如图甲所示)(2)日食、月食的成因.演示3:用三球仪演示日食、月食的形成.教师启发学生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日食、月食的成因.如图乙(日食)和图丙(月食).(3)小孔成像.演示4:在一个空罐的底部中央打一个孔,再用一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将小孔对着烛焰.现象:可以看到烛焰在薄膜上呈现的像.教师启发学生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小孔成像的形成原因.师生共同归纳得:小孔成像的形成原因:烛焰上部的光线,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通过小孔后,射到了下部;下部的光线,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通过小孔后,射到了上部,就形成了小孔成像.(如图丁所示)教师总结: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条件是孔径必须很小.小孔所成的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外部轮廓相似,像的大小取决于物、孔与屏三者之间的距离.例题2(多媒体展示)晴天,树荫下的地面上出现的圆形光斑是()A.太阳的实像B.太阳的影子C.太阳的虚像D.树叶的影子解析:树叶间的窗缝形成“小孔”,树荫里的光斑也就是我们所学的“小孔成像”现象,作为太阳的像,这个光斑也像太阳一样是圆的.这个光斑是太阳光射到地面上会聚形成的,所以是实像,C不对;这个光斑处有太阳光射到,自然也就不能叫影子了,B、D 不对.答案:A三、光的传播速度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说明什么问题?生:这表明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15℃)的传播速度是多大?生:340m/s.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光的传播速度”,并讲解.归纳: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2.光在其他各种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小.3.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可近似认为是3×108m/s.课堂演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教师结束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知道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的形成等.我们进一步探究了光的传播速度,知道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最快,是3×108m/s,我们可以利用光速来求星球之间的距离.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课后习题,并预习下一节完成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教学板书教学反思1.这节课的内容,在以往的教学中常常只是简单介绍了事,若能改变旧的教学方式,提供大量器材,给学生适当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经历实验过程,并在其中去想、去说、去做、去感悟、去探索物理实验反映的物理本质,从而“发现”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通过探究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引导学生初步体会“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解释现象——应用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这种探究方法,将对今后的实验探究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2.整节课,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参与探究的状态之中,他们在思考之后,自己能去选取仪器、设计实验,想到一些非常有创意的方法.说明学生能独立地去探索、去实践.只要给他们充分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就会激发起他们的创新潜能.2.光的反射定律课标要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2.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3.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4.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2.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的.3.经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通过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的探究活动体验.4.通过观察,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教学重点】用探究法研究光的反射定律.【教学难点】用光的反射解释一些简单现象.【教具准备】激光灯、刻度尺、手电筒、水、盆、光的反射演示装置图、平面镜、玻璃片、多媒体课件.学生用:手电筒(玻璃上有1~2mm缝隙的黑纸)、白纸、小平面镜、大头针、量角器、钢笔、图钉、刻度尺、透明胶条.【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设计【新课引入】但是,有的同学却看不见黑板上某处写的粉笔字(我们常常说“反光”),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光的反射.生:打开灯就能看见屋子里的东西.生:(不知道其中的原因)……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有趣的实验.演示实验1:在桌面上放一盆水,用强光的手电筒照射到水面上.实验现象:可以看到墙壁上有明亮的光斑.归纳:光射到任何物体表面都能发生反射.【进行新课】一、光反射中的物理名词.演示实验2:让激光灯发出的一束光线射在平面镜上,引导学生观察一点、两角、三线.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反射图.入射点(O):入射光线与镜面的接触点.入射光线(AO)反射光线(OB)法线(ON):通过入射点且垂直于镜面的直线.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r):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二、实验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和光路的可逆性1.提出问题:光的反射遵循什么规律?也就是说,反射光线沿什么方向射出?2.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我们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研究光的反射,其中选择对光反射能力强的平面镜做反射面,用白色硬纸板和白纸显示光束传播的路径.实验步骤:(1)按图甲所示,先使E、F成为同一平面,使入射光线沿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时,引导学生观察从镜面反射出的光线的方向.(2)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让学生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是怎样改变的.(3)按图乙所示,把纸片F向前折或向后折,让学生观察是否能看到反射光线.(4)让学生两人一组做实验,研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可采取如丙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步骤如下:①将一张16K的白纸用图钉或透明胶条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在白纸中间画出直线ON作为法线;在ON的一侧画几条角度不同的直线AO、A1O、A2O.②让从手电筒前面纸缝中射出的光分别沿AO、A1O、A2O射向镜面,观察反射光线.③分别在每条反射光线的位置上用大头针扎一个孔B、B1、B2,用刻度尺画出直线分别将OB、OB1、OB2连接起来.④再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i)和反射角(r)的大小,并记录大小进行比较.⑤使光线分别沿BO、B1O、B2O射向镜面,观察每条反射光线的方向.3.分析和认证:(1)上述步骤(1)和(2)可看到E和F在一个平面内时有反射光线,且反射光线随着入射光线的改变而改变.(2)按步骤(3)把纸片F向前折或向后折,学生将观察不到反射光线.(3)从步骤(4)的①~④可看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从步骤(4)的⑤可看出反射的光路是可逆的.师生共同分析总结出光的反射定律.归纳:光的反射定律:1.三线共面: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2.两线分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3.两角相等: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教师总结: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应注意以下四点:1.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间是因果关系,故光的反射定律中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颠倒位置.2.当入射光线垂直于反射面入射时,入射角为0°,反射角也为0°.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但由于反射角由入射角来决定,即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入射光线沿原来反射光线的相反方向射到反射面上时,反射光线将沿原来入射光线的相反方向射出.例题(多媒体展示)已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成100°夹角,请画出镜面的位置.解析:法线既是反射面的垂线,又是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角平分线,掌握法线的这种双重作用,作图就容易了.答案:(1)根据已知条件作图甲.(2)画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角平分线,即法线ON,如图乙所示.(3)根据法线与反射面成垂直,画出镜面,如图丙所示.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两个实验.演示实验3:让平行光射向平面镜.实验现象:看到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仍是平行的,而且在反射光线的方向上的光是很强的,其他方向无反射光..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课件“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并讲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多媒体课件)课堂演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教师结束语】本节学习的重点是用探究法研究光的反射定律,学习时应通过实验总结出规律.在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时,应注意抓住规律的关键所在.光的反射是一种普遍现象,需要同学们在今后学习中多联系实际运用好本节知识.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课后习题,并预习下一节完成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教学板书教学反思1.如果只按照课本的要求去进行教学,是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的,因为我们的学生缺乏动手实践的意识,更缺乏动手实践的能力.所以,在物理学科学习的初始阶段,应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主,使学生在逐步体验成功的喜悦中培养兴趣、学会观察、学会提问、学会设计简单的实验去验证自己的猜想,学会汲取别人的成功改善自己,学会合作交流等等,这些能力的养成,比学会一些知识、技能更重要,所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分析实验.开始可能缓慢些,但必须夯实这一过程,为以后的教学打好基础.尤其是思维基础较差的班级,更需要教师的耐心,因为这里是他们学习的转折点,低的起点,小的台阶,极易获得成功的体验,在乐学中培养学好物理的信心.2.在本节的教学过程中,“光线”一词常出现,会有学生提出:光线是一条线吗?对于这点,可以向学生介绍,在物理探究过程中,有许多研究方法,在我们今后的学习中会不断遇到.“光线”并不真正存在,是人们为了研究光的传播路径而假想的带箭头的直线.这样讲有助于学生物理思维的培养,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物理,同样学生也会有意识地把物理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3.法线是人们为研究反射现象而引入的一条位置参照线,它经过入射点与反射表面垂直.引入法线后,对反射光和入射光的位置、方向的描述,就有了可供参照的标准,如入射角、反射角分别以与法线的夹角来计,易懂易记.由于法线是一条辅助线,在画光路图时用虚线表示.4.实验中为什么要测量多组数据?这是为了增加结论的可靠性,使归纳得出的规律更有普遍意义.物理的定量探究往往要测量多组数据,通过这几组数据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规律.这种“数据归纳”的方法,在以后的探究学习中经常用到.3.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课标要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3.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和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球面镜的光学性质.【教学难点】虚像的概念,球面镜的应用.【教具准备】演示用:平面镜(大小形状各不同)、凹面镜、凸面镜、激光演示器、口径相同的平面镜和凸面镜、多媒体课件.学生用:玻璃板、相同的蜡烛两支、火柴、夹子两个、8开白纸一张、图钉、透明胶条、小平面镜.【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设计【新课引入】实验1:教师拿几个生活中常用的镜子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说出镜子的特点.生:这些镜子的表面都是平的.实验2:用这些镜子可以照出人的“面孔”和各种各样的“物体”,镜子里的“面孔”、“物体”叫做像.镜中的像与原物体的形状一样..下面请同学们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并思考以下问题.(多媒体展示)思考题:1.当你改变与平面镜间的距离时,像怎样变化?2.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3.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有关系吗?学习思考,但有的无法回答.(这些问题,并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师要想知道上面这些思考题的答案,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平面镜成像”的知识.【进行新课】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向学生示范并说明实验探究活动的目的和过程.实验目的:(1)研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和物体有什么关系.(2)研究像到镜。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光现象第3节平面镜成像第2课时平面镜成像原理及应用、球面镜

返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基础题
4. [情境型·创设生活情境]交警穿着的反光背心中的反光部分
是用一种特殊材料制成的,它能将远方射来的光线平行于
入射光反射回去,无论穿着者是在遥远处还是在近处,都
可以比较容易地被夜间驾驶者发现。若把反光部分放大
看,结构应该与下列哪个选项相近(
)
返回
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
A. 看到的像是由镜面反射形成的
B. 镜中所成的像是实像
C. 女子靠近镜面,镜中的像远离镜面
D. 女子靠近镜面,镜中的像变大
(第2题)
返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基础题
3. [2024长沙模拟]如图为街头路口的反光镜,能起到扩大视
野的作用。从其形状和成像原理来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
C. 小鸟在湖里所成的像是实像
D. 小鸟向下俯冲捕食时,在湖中的像变大
返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基础题
2. [母题 教材P102图4.3-4]《女史箴图》在中国绘画史上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如图所示的女子们正对镜梳妆,仪态
宛然,细节描绘精微。古代人们用磨光的铜面作为镜子,
若画中的女子正对着镜面梳妆,就会看到自己在铜镜中的
的地面上,若要使甲、乙两人在图示位置彼此都能看到
对方的全身,则所需的最小平面镜的位置应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作业课件 第四章 光现象 第3节 平面镜成像 第2课时 面镜的应用

学知识
6.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耳道时,头上要戴上凹面镜,其原因是( C ) A.凹面镜能成缩小的虚像 B.凹面镜能成放大的虚像 C.凹面镜能会聚光束,照亮耳道 D.以上说法都不对
中的有关面镜,具有扩大视野功能的是( C )
返回
学知识
8.如图所示,生活中的太阳灶是利用凹面镜对光线具有___会_聚____作 用制成的。
返回
练技法
10.下面关于面镜的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手电筒中用凹面镜作反射面,可以使小灯泡更亮些 B.汽车驾驶室外用凸面镜作观后镜,可以将车后的景物放大 C.潜水艇上的潜望镜可以把远处的物体“拉近” D.用太阳灶烧水时,锅放在焦点处可以使水的温度容易升高
返回
练技法
11.【易错题】如图乙所示是小安同学自制的潜望镜,利用它能在 隐蔽处观察到外面的情况,用它正对如图甲所示的光源“F”,则 所观察到的像是( B )
返回
学知识
3.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牙医用如图所示的牙医
平面镜成像
镜来诊断病情,它的作用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看到牙齿的背面。
返回
学知识
4.小刚在一家商场通过光亮的瓷砖地面看到了挂在天花板上的吊 灯,他看到的其实是吊灯的____虚____(选填“虚”或“实”)像,如 果吊灯到像的距离是 8 m,则吊灯到地面的距离为____4____m。小 刚发现通过地毯就看不到吊灯的像,这是因为光照射到地毯时发生 了___漫_____反射。
返回
练技法
12.如图所示,小王站在游泳池边上,举着一块写有“上”字的牌 子,当水面平静时,站在小王正对面游泳池边上的小光看到在水中 的牌子上的情景是( C )
返回
练技法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光现象第3节第2课时平面镜的应用、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

第2课时平面镜的应用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教材任务驱动任务一知道平面镜成虚像的原理1.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2.实质:如图,从点光源S发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 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S'即为像的位置,S'为虚(选填“实”或“虚”)像。
【释疑点】(1)像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交点,而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虚线)的交点,用虚线画。
(2)眼睛接收的是像点S'“发出”的光线,并不是光源S发出的光线,所以看到的是虚像。
任务二了解平面镜的应用1.成像:如穿衣镜、医生检查牙齿用的小镜。
2.改变光路:潜望镜等。
3.凸面镜和凹面镜(1)凸面镜:①对光的作用: 发散作用,可以扩大视野。
②应用:汽车的后视镜、街头路口的反光镜。
(2)凹面镜:①对光的作用: 会聚作用。
②应用:汽车前灯的反光装置、太阳灶等。
【走进生活】制作“万花筒”有一种万花筒,内壁是用镜面做成的,当图案出现在万花筒里面时,万花筒就会出现美丽的图形,如图所示。
试着解释其产生美丽图案的原理。
答:万花筒是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制作的。
物体在多面平面镜中反复成像形成美丽图案。
典题疑难突破考点一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典题1】(2023·苏州中考)“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蜻蜓立于荷叶尖上,距水面0.2 m,它在水中的像是虚像(选填“实像”或“虚像”),像距水面0.2 m。
【技法点拨】(1)牢记“两个”相等或不变①像=物:物的大小不变,像的大小不变。
②像距=物距:物距不变,像距不变。
(2)规避易错点:物体靠近平面镜,看着像变大,误认为像变大了,实际上像的大小不变。
【变式1】 (教材再开发)如图,若平面镜距视力表3 m远,该视力表要求被测者在5.5 m远处,则人应坐在离视力表0.5 m远处。
视力表上其中一个“E”字开口指向纸外,则被测者应向她的左方(选填“上方”“下方”“左方”或“右方”)指才正确。
考点二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典题2】(2023·滨州中考)请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保留作图痕迹。
八年级物理上第四章光现象第3节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选自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3节平面镜成像。在这一章中,我们主要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平面镜成像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它不仅涉及到光的反射原理,还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密切相关。本节课主要围绕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和应用展开,为后续学习凸透镜成像打下基础。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八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具有一定的探究精神。他们的认知水平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物理实验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有较高的兴趣,但可能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感到枯燥。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逐渐形成,但自觉性和自律性仍有待提高。
(2)学会运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体会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思考讨论:针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生活实例分析:让学生举例说明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解释其原理。
4.小组竞赛:开展小组间的平面镜成像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5.课后布置与生活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科版【教案】4.3 平面镜成像

第3节平面镜成像第1课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了解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本课时从研究生活中的现象入手,研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把生活中的现象用科学的方法解释,是光的反射的具体分析和应用。
学情分析学生认识到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现象,在本课时内容中,用实验的方法研究,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现象背后的规律,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教学目标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2.经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探究过程,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通过折纸,感悟虚像的形成原因。
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发现成功的喜悦。
通过对平面镜的物与像对称的讨论,领略平面镜成像中的简洁对称之美。
通过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利用平面镜的小发明、小制作,认识平面镜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核心素养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重点:设计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活动。
难点:虚像概念的建立过程。
教学过程续表续表续表板书设计第3节平面镜成像第1课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学反思第2课时平面镜成像的应用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在了解了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之后,了解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认识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应用,主要是改变光路和成像,通过介绍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例子,学生认识物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刚学物理不久,虽然对学习物理有一定的兴趣,但是实验、观察、分析、概括等能力还较弱,对科学研究的方法认识还较肤浅,因此本节课将以知识的学习为载体,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在美的熏陶中学习。
通过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身边、感悟到物理学的美,并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实验观察和分析归纳的能力,让学生感悟和体验物理的科学探究方法。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作业课件第四章第3节 平面镜成像第2课时 平面镜的应用

10.如图所示,用手电筒对着平面镜中的像照射时,视察到像比本来
亮多了,其原因是( B )
A.光射到像上,所以会变亮 B.光反射到物上,物变亮,所以像也变亮 C.镜子比本来亮,所以像也比本来亮 D.有光照射,更便于视察,所以觉得像比本来亮
11.(多选)如图所示,下列关于铅笔成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D ) A.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将变小 B.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 C.若平面镜高度小于铅笔,铅笔的像不变 D.铅笔顺时针转过45°角,铅笔将与它的像垂直
答图:
15.艾英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所用的实验器材 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刻度尺、两支外形相同的 蜡烛A和B。
(1)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______便__于__确__定__像__的__位__置_____。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__未__点__燃___(填“点燃”或“未点燃”)
对这些说法,判断正确的是( D )
A.①②③④都正确 B.①②③正确,④错误 C.①④正确,②③错误 D.①②④正确,③错误
2.(5分)潜水艇下潜后,艇内人员可以用潜望镜视察水面情况,下面关
于潜望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A.潜望镜利用光的反射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 B.潜望镜利用了平面镜成像原理 C.光在潜望镜内传播时产生了漫反射 D.从潜望镜看到的像是物体的虚像
12.如图所示是竖直放置的时钟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如果甲、乙两 图都是镜子竖直放置时的像,则它们的实际时间是
甲____1_2_:__0_5__,乙____3_:__4_0____。
13.汽车现在已经逐渐进入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中,小明进行了多方面的
研究:汽车上有许多地方要利用光的反射,如图,A、B两处,A为后视 镜,B为车头灯内的反射镜。A应为__凸__面__镜__(填“平面镜”“凹面镜”或“凸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3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优秀教学案例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理解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2.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学会运用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3.引导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平面镜成像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平面镜成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或进行相关的练习。
2.提醒学生进行复习和总结,巩固所学的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3.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发挥创造力和思考能力,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创设:本节课通过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平面镜成像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这种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贴近物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能力。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将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充分的关注和指导,使他们在物理学习中获得成功和成就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知识,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激发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理解,形成合作学习的氛围。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思考和探究。
(四)总结归纳
1.邀请小组代表汇报实验结果和讨论情况,总结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线。
解:
9.(6分)如图所示,电工要从A点拉导线到河岸安装一盏路灯O后再到B 点,路灯O选在岸上何处用的导线最短?小莉将河岸当作平面镜,用光
学作图法很简单地确定了路灯O的位置,请画出小莉的作图。
解:
10.《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中,猴子看见月亮在井中(如图所示), 就要去捞,结果什么也没捞到。关于水中月亮离水面的远近,以下说法
向镜面滚去,要使平面镜中小球的像沿竖直方向下落,则镜面与桌面
间的夹角β应为________ 45° 。
三、作图与简答题(6分+6分=12分) 16.如图所示,在练功房里,小红同学利用平面镜来帮助矫正舞蹈
姿势。画出她的脚上B点的光线经过平面镜后进入人眼A点的光路图。
解:
17.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一些同学到山区游玩时,当他们来到一 个大岩石洞口时,很多同学都提议停下来看一看,不过有一个问题
C.检验仪表是否水平
D.便于观察仪表的内部结构
12.在一些狭小的商店内墙上多挂几面镜子,可以形成空间增大的感 觉,这主要是( B )
A.平面镜能成放大的像
B.平面镜能使物像距离是物镜距离的2倍 C.平面镜能使进入商店内的光线更多一些
D.平面镜能发生镜面反射现象
13.(多选)如图所示是艺术体操训练房的俯视图,训练的北墙有一块 大平面镜,当老师从室外进入到图示位置时,甲、乙、丙、丁四位同学
3.(4分)潜水艇下潜后,艇内人员可以用潜望镜观察水面情况,下面 关于潜望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A.潜望镜利用光的反射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
B.潜望镜利用了平面镜成像原理 C.光在潜望镜内传播时发生了光的漫反射
D.从潜望镜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
4.(4分)要让一支铅笔跟它在平面镜中的像在一条直线上,它跟平 面镜的夹角应是( D )
他们得先解决,那就是当时他们谁都没带手电筒,里面光线很暗。
机灵的小明看见了很多同学随身携带的带有镜子的小书包,立即有 了主意,聪明的你知道了吗? 解:利用平面镜将太阳光反射到洞里
四、探究题(12分) 18.车内有一块竖直放置的玻璃板,如左图所示,车内一乘客通过玻
璃板能看到左侧车窗外路旁树的像。右图是某时刻乘客的眼睛、玻璃板
把纸币从空箱顶端的投币口投入,结果纸币“不翼而飞”。原来魔术箱
中有一块平面镜(如图乙),它与箱底的夹角为____度, 使观众觉得箱子里 45 没有东西,观众不能看见平面镜后面的纸币是因为光具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______________ 沿直线传播的 性质。
8.(6分)如图所示,S是一个发光点,S′是它在平面镜中的像,SP是S发 出的一条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SP经平面镜反射后的
A.10°
B.30°
C.45°
D.90°
5.(4分)检查视力时,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可以节省空间。如图所 示,让被测者面对镜子、背对视力表。此人看到视力表的像离他的
距离是 ( C )
A.3 m B.4 m C.5 m D.6 m
6.(4分)桥在河里的“倒影”和“立竿见影”的影,以它们的成因来看原 光的反射 光的直线传播 理不同,前者是由__________引起的;后者是由______________引起的。 7.(4分)魔术是深受同学们喜爱的节目,其中包含着许多科学原理。图甲 是某同学自制的一只魔术箱,表演时他将开口的方形空箱面展示给观众,
和左侧树位置的简化图,图中眼睛和树用黑点代表。
(1)在右图中画出此时刻树在玻璃板中的像;
解:
(2)车前进过程,树在玻璃板中像____( 填“变大”“不变”或“变 不变
小”),与乘客的距离变大 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该乘客
以玻璃板内树的像为参照物,觉得车在___________( 向后运动 填“向前运 动”“向后运动”或“静止”)。
能通过平面镜观察到老师的是( AB )
A.甲同学 B.乙同学 C.丙同学 D.丁同学
二、填空题(4×3分=12分) 14.身高为168 cm的同学距平面镜2 m,则他的像距他本人有____m 4
,像的高度为______cm ;当他以0.5 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那么2 s后 168
,他本人与镜中的像的距离变为____m 。 2 15.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斜放着一块平面镜,桌面上有一个小球
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1.(4分)利用平面镜,可以( A )
A.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B.改变像的大小 C.改变光的传播速度
D.使物体看起来更美观
2.(4分)下列各例中,属于防止平面镜成像的是( B ) A.家庭装修中,常利用平面镜来扩大视野空间
B.夜间行驶时,车内的灯必须关闭
C.牙医借助平面镜看清牙齿的背面 D.舞蹈演员利用平面镜观察和矫正自己的姿势
4.3 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
第2课时 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利用练功房内的平面镜,演员可以_________ ;商店里利用平面镜,可 矫正舞姿
扩大视野空间 看病人口腔中不易 以______________ ;用特制的小镜子,牙医能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看见的地方 等。
中正确的是( C )
A.月亮就在水的表面上 B.井有多深月亮就有多深
C.和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D.和猴子的眼睛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一、选择题(4×6分=24分) 11.如图所示,有些电工仪表的刻度盘上有一个弧形缺口,缺口下
面有一面镜子,它的作用是( A )
A.读数时使眼睛处于正确位置 B.增加刻度盘的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