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新修订药品GMP认证相关政策及有关问题01
中国医药报(新修订药品GMP实施解答)

新修订药品GMP实施解答(中国医药报)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内部学习资料目录新修订药品GMP实施解答(一).......................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新修订药品GMP实施解答(二).......................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新修订药品GMP实施解答(三).......................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新修订药品GMP实施解答(四).......................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新修订药品GMP实施解答(五).......................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新修订药品GMP实施解答(六).......................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新修订药品GMP实施解答(七).......................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新修订药品GMP实施解答(八).......................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新修订药品GMP实施解答(九).......................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新修订药品GMP实施解答(十).......................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新修订药品GMP实施解答(十一)...................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新修订药品GMP实施解答(十二)...................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新修订药品GMP实施解答(十三)...................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新修订药品GMP实施解答(十四)...................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新修订药品GMP实施解答(十五)...................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新修订药品GMP实施解答(十六)...................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新修订药品GMP实施解答(十七)...................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新修订药品GMP实施解答(九)

新修订药品GMP实施解答(九)1.问:洁净区环境监测的准备和培养能否在生产区内中间控制区进行答:《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对中间控制区域和质量控制实验室如何设置进行了规定:第五十六条生产区内可设中间控制区域,但中间控制操作不得给药品带来质量风险;第六十三条质量控制实验室通常应当与生产区分开。
生物检定、微生物和放射性同位素的实验室还应当彼此分开。
由于药品检验(包括中间控制)往往会使用多种试剂、试液,同时会产生实验后的废弃物,所以中间控制实验室的设置,必须要考虑对药品质量的影响。
对于环境监测用培养皿的准备和培养能否在生产区内进行,最主要的是评价其对药品生产带来的微生物方面的质量风险。
由于环境监测所用培养基富含营养成分,容易长菌,如在生产区内配制、准备和培养,会极大增加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风险。
因此,不建议在生产区内中间控制区进行洁净区环境监测的准备和培养。
2.问:印刷包装材料是否必须储存于专库,同时由专人进行管理?答:《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第一百二十五条规定,印刷包装材料应当由专人保管,并按照操作规程和需求量发放。
印刷包装材料上标识了企业信息、产品信息等内容,如外观发生变化将会产生许多不良影响。
同时,如果保管不善,流出企业被非法利用,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风险,对企业的声誉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混淆和差错,《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对印刷包装材料的储存和管理提出了一些要求,如企业应采取设置专门区域妥善存放,未经批准人员不得进入;切割式标签或其他散装印刷包装材料应当分别置于密闭容器内储运等各种措施。
采用专库管理是最好的控制措施之一。
但是,是否必须用专库,企业可以在避免混淆和差错的前提下,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评估后确定。
3. 问:新版药品GMP规定:通常应当有单独的物料取样区。
我公司生产普通口服中药固体制剂的企业,所用辅料量很少,是否还需要设立单独的取样间?物料取样区是否可以采取取样车取样的方式?答:《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第六十二条规定,通常应当有单独的物料取样区。
新的药品GM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要点解析与对策

删除了以下项目内容 1206原料药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的 原料药的易燃、易爆、有毒、 原料药的易燃 生产和储存的厂房设施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生产和储存的厂房设施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2401非无菌药品产尘量大的洁净室(区)经捕 非无菌药品产尘量大的洁净室 非无菌药品产尘量大的洁净室( 尘处理不能避免交叉污染时, 尘处理不能避免交叉污染时,其空气净化系统 是否利用回风。 是否利用回风。非无菌药品空气洁净度等级相 同的区域, 同的区域,产尘量大的操作室是否保持相对负 压。 3204与药液接触的设备、容器具、管路、阀门、 与药液接触的设备、 与药液接触的设备 容器具、管路、阀门、 输送泵等是否采用优质耐腐蚀材质, 输送泵等是否采用优质耐腐蚀材质,管路的安 装是否尽量减少连( 接处。 装是否尽量减少连(焊)接处。 3205过滤器材是否吸附药液组分和释放异物, 过滤器材是否吸附药液组分和释放异物, 过滤器材是否吸附药液组分和释放异物 禁止使用含有石棉的过滤器材。 禁止使用含有石棉的过滤器材。
(一)机构与人员 0601企业应建有对各级员工进行本规范和专业 0601企业应建有对各级员工进行本规范和专业 技术、岗位操作知识、 技术、岗位操作知识、安全知识等方面的培训 制度、培训计划和培训档案。 制度、培训计划和培训档案。 *0602企业负责人和各级管理人员应定期接受 0602企业负责人和各级管理人员应定期接受 药品管理法律法规培训。 药品管理法律法规培训。 0603从事药品生产操作的人员应通过相应的专 0603从事药品生产操作的人员应通过相应的专 业技术培训后上岗, 业技术培训后上岗,具有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 操作技能。 操作技能。 对应原0601条 对应原 条 0604从事原料药生产的人员应接受原料药生产 从事原料药生产的人员应接受原料药生产 特定操作的有关知识培训。 特定操作的有关知识培训。 对应原0602条 对应原 条
药品GM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要点解析与对策

0801企业的生产环境应整洁;厂区地面、路面 及运输等不应对药品生产造成污染;生产、行 政、生活和辅助区总体布局应合理,不得互相 妨碍。 对应原0801条 0901厂房应按生产工艺流程及所要求的空气洁 净度级别进行合理布局。 对应原0901条 0902同一厂房内的生产操作和相邻厂房之间的 生产操作不得相互妨碍。 对应原0902条 1001厂房应有防止昆虫和其它动物进入的有效 设施。 对应原1001条
(二)厂房与设施
1301洁净室(区)内各种管道、灯具、风口以及其他公用设施应易于清洁。 对应原1301条 1401洁净室(区)应根据生产要求提供足够的照明。主要工作室的照度应达到300勒克斯;对照度有特殊要求的生产部位应设置局部照明。厂房应有应急照明设施。 对应原1401条 1501进入洁净室(区)的空气必须净化,并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划分空气洁净度级别。 对应原*1501条
厂房与设施
01
02
1701洁净室(区)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与药品生产工艺要求相适应。无特殊要求时,温度应控制在18~26℃,相对湿度应控制在45%~65%。 对应原1701条
对应原1801条
对应原1901条
1801洁净室(区)的水池、地漏不得对药品产生污染,100级洁净室(区)内不得设置地漏。
1206原料药中间产品的质量检验与生产环境有交叉影响时,其检验场所不应设置在该生产区域内。 对应原1203条 1207贮存区应有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面积和空间用于存放物料、中间产品、待验品和成品,避免差错和交叉污染。 对应原1204、1205条 1208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的生产和贮存的厂房设施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对应原1206条 *1209中药材的库房应分别设置原料库与净料库,毒性药材、贵细药材应分别设置专库或专柜。 对应原*4410条
新版GMP认证申报资料存在问题和常见缺陷分析

新版GMP认证申报资料存在问题和常见缺陷分析新版GMP认证申报资料存在问题和常见缺陷分析学习指导介绍了药品生产企业如何正确掌握新版药品GMP认证资料填报要求,更好地克服在申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并对多家已通过新版GMP 认证检查药品企业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进行客观分析,查找问题和缺陷不足并提出好的解决方法供参考。
随着新修订药品GMP的发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出台了《药品GMP认证申请资料要求》,申报资料更加侧重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及风险管理等软件管理情况的描述,凸显了新修订药品GMP的重点关注内容。
本文能帮助药品生产企业正确掌握新版药品GMP认证资料填报要求,更好地克服在申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申报质量和效率。
对多家已通过新版GMP认证检查企业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进行客观分析,查找不足,探讨GMP认证自我检查方法,希望能为准备新版药品GMP认证药品企业提供有益的帮助和借鉴。
建议对新版GMP认证申报资料总体要求和药品企业GMP认证前现场自我检查方法重点学习。
通过学习新版GMP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进行客观分析,领会新版GMP实质内容。
正文第一节新版GMP认证申报资料总体要求和申报资料存在问题一、新版GMP认证申报资料总体要求1、企业的总体情况1.1企业信息要求企业名称、注册地址企业生产地址、邮政编码、联系人、传真、联系电话(包括应急公共卫生突发事件24小时联系人、联系电话)和企业简介及历史沿革。
1.2企业的药品生产情况简述企业获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生产活动,包括进口分包装、出口以及获得国外许可的药品信息;营业执照、药品生产许可证,涉及出口的需附上境外机构颁发的相关证明文件的复印件;药品生产许可证应包括正、副本及变更记录的复印件和获得批准文号的所有品种(可分不同地址的厂区来填写,并注明是否常年生产,近三年的产量列表作为附件);近3年的产量列表中建议注明品种、规格、批次、批量和产量;生产地址是否有处理高毒性、性激素类药物等高活性、高致敏性物料的操作,如有应当列出,并应在附件中予以标注。
《药品GM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主要修订内容及有关要求(zsy)-1

结果评定(修订后)
未发现严重缺陷,且一般缺陷≤20%*,通 过药品GMP认证。(*:能够立即改正的,企 业必须立即改正;不能立即改正的,企业必 须提供缺陷整改报告及整改计划,方可通过 药品GMP认证) 严重缺陷或一般缺陷>20%的,不予通过药 品GMP认证。
变化
取消了限期6个月整改后追踪检查 现场检查发现严重缺陷或一般缺陷 >20%—不予通过药品GMP认证
<3 5 25 50
<3 5 - -
引自WHO技术报告902,2002
FDA洁净度级别标准-2004
洁净区级别 ISO (0.5μm 名称 尘粒数/立 方英尺) 100 5 1000 6 0.5 μm 尘粒数/立方米 浮游菌 纠偏限度 (cfu/m3 ) 1 7 沉降菌 纠偏限度 (φ90mm; cfu/4h) 1 3
注:新标准分为动态及静态,差一个级别;A级没有要求连续 微粒测试 引自WHO技术报告902,
WHO GMP 2002 微生物指标
级 浮游菌 别 CFU/m3
沉降菌 接触碟 5指手套 (90mm) (55mm) CFU/手套 CFU/4小时 CFU/碟
A B C D
<3 10 100 200
<3 5 50 100
小结(机构与人员)
主要修订内容
企业最高管理层应对GMP实施和产品质量负 责 法律法规培训 管理人员资质 检验人员的资质
厂房与设施
修订前 修订后
总项目数
厂房与 设施 关键项目数 一般项目数
69
29 40
72
33 39
厂房与设施
新增关键项目
中药材的库房应分别设置原料库与净料库, 毒性药材、贵细药材应分别设置专库或专 柜。(*1209) 进入洁净室(区)的空气必须净化,并根 据生产工艺要求划分空气洁净度级别。 (*1501)
药品GMP认证管理规定修订版

药品G M P认证管理规定修订版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药品GMP认证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药品生产企业的监督管理,规范药品GMP认证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药品GMP认证是国家对药品生产企业监督检查的一种手段,是对药品生产企业(车间)实施GMP情况的检查认可过程。
第三条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全国药品GMP认证工作;负责对药品GMP检查员的培训、考核和聘任;负责国际药品贸易中药品GMP互认工作。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局认证中心”)承办药品GMP认证的具体工作。
第四条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药品生产企业GMP认证的资料初审及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认证申请第五条申请药品GMP认证的药品生产企业,应按规定填报《药品GMP认证申请书》一式二份,并报送以下资料。
(一)《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复印件);(二)药品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自查情况(包括企业概况、GMP实施情况及培训情况);(三)药品生产企业(车间)的负责人、检验人员文化程度登记表;高、中、初级技术人员的比例情况表;(四)药品生产企业(车间)生产的组织机构图(包括各组织部门的功能及相互关系,部门负责人);(五)药品生产企业(车间)生产的所有剂型和品种表;(六)药品生产企业(车间)的环境条件、仓储及总平面布置图;(七)药品生产车间概况及工艺布局平面图(包括更衣室、盥洗间、人流和物料通道、气闸等,并标明空气洁净度等级);(八)所生产剂型或品种工艺流程图,并注明主要过程控制点;(九)药品生产企业(车间)的关键工序、主要设备验证情况和检验仪器、仪表校验情况;(十)药品生产企业(车间)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文件目录。
第六条新开办的药品生产企业(车间)申请GMP认证,除报送第五条2至10项规定的资料外,还须报送开办药品生产企业(车间)批准立项文件和拟生产的品种或剂型3批试生产记录。
新修订药品GMP实施解答143

新修订药品GMP实施解答143摘自中国医药报新修订药品GMP实施解答(四十三)1.问:我公司生产价格专门贵重的非无菌原料药,每次检验都会有剩余,我们规定这些检验剩余的原料药和过期的留样都能够加入到大生产某一批次的粗品,然后共同精制最后得到成品,如此做是否被承诺?答:该行为可视为返工。
企业应分别对检验剩余物料及过期留样加入到大生产某一批次的粗品中进行返工的行为依照科学知识及体会对质量风险进行评估,专门是应当结合稳固性考察数据对产品关键质量属性的阻碍进行评估,以保证最终产品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质量风险评估过程中应结合企业实际,充分考虑加入不同物料的数量及与成品质量之间的关系。
2.问:我公司生产的原料药最后一步为典型的热溶解、过滤、冷结晶工艺而得。
为了提高回收率,我们对冷结晶后的母液作为第二批的热溶解溶剂,也确实是母液进行套用,能够如此做吗?答:母液进行套用也属于溶剂的回收使用的范畴。
可按照《药品生产质量治理规范(2010年修订)》附录2原料药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条规定进行。
在该工艺下,企业应当确定母液杂质含量是否会对产品相关关键质量属性产生阻碍,同时还应研究套用时母液自身的杂质变化情形(例如,套用次数与杂质变化的关系等),结合工艺操纵要求和产品质量标准进行针对杂质残留对产品质量进行质量风险评估。
进行质量风险评估时,专门应当关注杂质档案或将其与以往的杂质数据相比较,观看其是否产生了变化。
还应当注意的是,假如采纳母液套用的方式,应满足注册法规的要求。
3.问:药品的生产日期如何确定?例如原料药的生产日期是以活性成分生成之日起,依旧以精制工序起?湿法制粒压片的片剂是以制粒工序为准,依旧依压片工序为准?答:《药品生产质量治理规范(2010年修订)》第一百八十六条规定:应当建立编制药品批号和确定生产日期的操作规程。
每批药品均应当编制唯独的批号。
除另有法定要求外,生产日期不得迟于产品成型或灌装(封)前经最后混合的操作开始日期,不得以产品包装日期作为生产日期。
新版GMP认证情况及解读

新版GMP认证情况及解读第一篇:新版GMP认证情况及解读一、现场发现情况举例及检查员解读滥用洁净走廊的概念有些无菌制剂企业盲目设置洁净走廊。
洁净走廊通常是用在固体制剂的生产车间里,它的目的是在一些多品种或者产粉尘的车间,防止产生粉尘污染,如果操作间压差大于走廊的压差,那么操作间的粉尘就会流入到走廊,这样会污染其它的区域。
于是对这样的车间要求操作间相对于走廊要形成一定的负压,这样就可以控制固体制剂的粉尘污染。
反而无菌制剂生产中,这个洁净走廊并不是必须的,只在部份的环节,如称量系统等会产生粉尘的环节,需要洁净走廊,但并不是所有的操作间都需要设置洁净走廊。
不了解设置压差梯度的核心:新版GMP对固体制剂提出这个概念,压差梯度设置的核心是控制污染和交叉污染。
我们国家早期的洁净车间设计时是不太合理的,空调系统设计中往往没有考虑压差梯度。
过去仅规定哪个地方要有压差表,那么企业就会按照这个规定,在这里安上压差表;你说要大于10P,我就大于10P了,别的没有规定我也就不用管了。
企业不是从压差梯度防止污染这个根本的核心去考虑的,只是为了符合当时GMP的根本条款规定来放置。
但是这种情况现在还是存在。
我们在检查中发现有固体制剂企业对此的理解不到位。
他放个压差表仍然不理解意义何在,GMP规定洁净区比非洁净区大10P,他就调高压差,数字上大于10P。
但是在洁净区的空气的流向他不去关注。
检查员解读:要真正理解GMP要求的目的是什么,再选择要不要做,怎么做,这是很重要的。
无菌保障的实质是全过程质量管理在对药品GMP证书有效期延期中检查中,曾遇到有注射剂的生产企业,在洗瓶的初洗、精洗过程,对洗瓶的水量是没有考查和控制的。
即便是初洗,如果达不到要求,也会影响下一步的精洗甚至影响整过过程。
如这一批洗5000个瓶,瓶子的污染程度如何?应该用多大的水量?这些水初洗后,什么时候需要重新更换新的水?有些企业甚至循环使用精洗的水再返回用来初洗,这都是不行的,因为水已经污染了。
医药企业新版GMP认证与执行的问题分析

医药企业新版GMP认证与执行的问题分析作者:吴莞生来源:《科技视界》 2015年第23期吴莞生(广州中医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摘要】GMP认证是保证我国医药企业合法正规生产、提高其药品生产技术、保证药品质量的重要措施,可见它间接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
所以医药企业GMP认证不仅有利于促进我国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保障人们用药安全有效。
从GMP认证的概念出发,重点分析了我国医药企业新版GMP认证与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希望能为相关国家机关和医药企业提供参考,来进一步推进我国医药企业新版GMP认证,促进我国医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新版GMP认证与执行;问题;分析旧版GMP认证实施以来,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医药企业的规范化发展,但是在它实施过程中也逐渐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我国对旧版GMP进行了修订——《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于2011年3月1日起正式开始施行。
新修订的GMP吸取了世界其他国家在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上的先进方法与经验,逐渐达到了WHO的GMP水平,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医药企业药品质量监督管理的能力,增强了其国际竞争力。
但在新版GMP认证执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着重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希望能为相关国家机关和医药企业的决策提供参考,来进一步推进我国医药企业新版GMP认证,促进我国医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1 药品GMP认证的概念药品GMP是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即要求药品生产企业在药品原料、生产设备、从业人员、生产过程和质量监管等方面都要严格符合国家既定的卫生质量要求,切实保证生产的药品安全有效,进而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
药品GMP认证是指政府部门对制药企业实施GMP的情况进行检查、评价并决定是否发给认证证书的过程,是一种强制性的企业质量体系的政府认证。
[1]所以,药品GMP认证带有一定的权威性、强制性,它需要医药企业严格贯彻落实。
GMP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的探讨

GMP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的探讨摘要:在GMP实施过程中,中国制药企业的论文,风险管理和质量评估分析,分析了上述事项的理解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完善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变更控制;偏差管理;风险评估;质量回顾分析1前言药品GMP(2010年修订)跟踪检查(以下简称“GMP跟踪检查”)是药品监管部门对持有《药品GMP证书》的药品生产企业组织进行的跟踪检查,在企业《药品GMP证书》有效期内至少进行1次跟踪检查,取得《药品GMP证书》的高风险生产企业、有质量公报抽检不合格的、前次认证时主要缺陷较多、被发告诫信、经综合分析风险较大药品品种的药品生产企业都是跟踪检查的重点对象。
2 GMP实施过程中的变更控制、偏差管理、风险评估、质量回顾分析情况2.1制度或规程的规定不够完善目前,在我国还依然存在一部分药企业即使按版GMP条款的要求进行了变更控制、偏差管理、风险评估、质量回顾分析,可是,在实际操作过程里依然存在走过场现象,而且在质量评价和实施方案不全面,实施不够具体等。
具体体现在如下表格内容:(1)变更评估内容规定不具体,不全面(2)偏差原因及内容规定不够全面(3)偏差管理环节包括许多方面,例如:外部的覆盖服务、产品生产的环境、对于市场销售的稳定性及市场需求等方面的考察、对于产品销售后的质量回顾性分析、参与药品生产人员的资质与生产技能以及在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流转等环节(4)在质量评价和实施方案中覆盖原辅料、厂房、设施、设备、仪器、文件、相关责任进行有效变更(5)比对、稳定性考察数据间以及稳定性考察数据与出厂数据的比对分析关联较少,对质量回顾项目的趋势分析规定不够明确。
(6)质量回顾分析的规定只注重数据的形式化汇总统计,对数据统计特征的提取不(7)在实际生产中,许多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往往只注重了评价的参数和成品和半成品检验数据的统计相差太远。
在实施过程中不能偏离对人员技能和物料储存流转条件等因素的关注(8)只注重注册变更与主要变更而严重忽视了具有统计学意义数据间的逻辑偏离。
【精品】实施新修订药品GMP认证相关政策及有关问题01

存在的问题
30、生产厂区建筑物的入口未见防止爬虫进入的设施,对灭 蝇灯缺乏有效的管理。(第43条,第183条) 31、在原辅料仓库现场发现已验收合格的进厂编号为一桶 XXX原料药的封签不完整,仓库堆放的XXX原料药的纸 箱包装多数严重变形。(GMP第106条) 32、化验室HPLC的电子数据每年备份一次,未执行公司每 周备份一次的规定;HPLC试验中,连续检验多个检品后, 未再用对照品比对。(GMP第221条、第223条) 33、化验室称量用电子天平没有配备打印机,实际称量时, 没有第二人在现场复核。(GMP第223条) 34、原辅料的取样操作规程不够详细,检品的收发流程需进 一步完善。(GMP第222条)
实施新修订药品GMP认证 相关政策及有关问题
相关政策
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 (以下简称“新修订药品GMP”)(卫生部 令第79号) 2011年1月发布,自2011年3 月1日起施行。
相关政策
二、国家局《关于贯彻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 范(2010年修订)〉的通知》(国食药监安 [2011]101号 )要求: 自2011年3月1日起,凡新建药品生产企业、 药品生产企业新建(改、扩建)车间均应符合 新修订药品GMP的要求。
存在的问题
5、质量管理体系尚需进一步加强: ---偏差处理文件缺少流程图,部分文字描述易造成误解;对 偏差编号为XXX的偏差处理缺少对受影响的相关产品的处 理描述。 ---在2011年XXX注射液产品质量回顾性分析中,对中间体 PH值的分析出现笔误;中间体质量控制标准曾发生了变 更,但回顾分析中却写无变更;对批号为XXX的XXX注射 液的6个月留样稳定性考察,其氯化钠含量比0月值上升了 2.1%,未进行OOT分析。 ---2012年进行了模拟召回,但发给客户的通知书内容不完整, 对召回的数据分析不仔细,评价内容不全。
医药报新修订药品GMP实施解答1-43

新修订药品GMP实施解答(一)编者按:当前,医药企业正在积极进行新修订GMP认证工作。
为推动认证工作顺利开展,从本期开始,本报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联合推出“新修订药品GMP实施解答”专栏,邀请药品认证管理中心专家集中、公开解答企业在新修订GMP认证中出现的疑问,澄清模糊认识。
本栏目每周二刊登,希望从事药品GMP管理和检查的人员、药品生产企业予以持续关注。
(解答内容只限于所提问题本身,仅供参考使用。
)1.1.问:我厂冻干车间准备改造,目前正在设备调研,设备厂家建议在灌装线上加装动态监测的风速测定仪,是否必须要有风速测定仪才能通过新修订药品GMP认证?答:根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录一无菌药品第十条和第十一条规定,应对悬浮粒子和微生物进行动态监测。
没有明确要求对风速进行动态监测,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经综合评估后决定是否进行风速的动态监测。
1.2.问:规范要求在关键操作中对微生物进行动态监测,浮游菌是否需要在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测?答:根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录一无菌药品第十一条规定,应当对微生物进行动态监测,评估无菌生产的微生物状况。
监测方法有沉降菌法、定量空气浮游菌采样法和表面取样法(如棉签擦拭法和接触碟法)等。
动态取样应当避免对洁净区造成不良影响。
成品批记录的审核应当包括环境监测的结果。
这里强调的是对无菌生产的环境必须进行动态监测来评估微生物状况,这个动态监测并未要求全过程进行。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还规定了“动态取样应当避免对洁净区造成不良影响”。
企业应对采取的监测方法和程序进行评估。
尤其要考虑到浮游菌采样过程及相关干预可能会对关键区的气流组织产生影响。
所以,在关键操作中对微生物进行动态监测,浮游菌不需要进行全程动态监测。
1.3.问:规范规定“取样区的空气洁净度级别应当与生产要求一致”。
如何理解“与生产要求一致”,是与物料将被使用的生产环境一致还是与物料本身生产的环境一致?答: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完整要求为“第六十二条通常应当有单独的物料取样区。
药品经营企业新版GSP认证问题解答

药品经营企业新版GSP认证问题解答药品经营企业新版GSP认证问题解答一、制定《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依据是什么?答:制定《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
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适用范围?答:《规范》中第三条已明确,除药品经营企业外,药品生产企业销售药品、药品流通过程中其他涉及储存与运输药品的,也应符合《规范》要求。
三、企业的认证申请资料或现场检查中发现有弄虚作假的行为该如何处理?答:如发现企业存在虚假行为,可直接判定该企业不符合本规范的要求。
四、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应多久进行一次?答: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内审一般分为定期内审(建议每年度进行一次)和有因内审(即关键要素发生重大变化,包括重大政策出台、企业股权变动、仓库变更、增加经营范围、因药品质量原因发生重大质量事故等情况)企业应根据规范和企业有关制度要求开展内审。
五、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质量负责人能否由同一人担任?答:不能。
批发、零售连锁企业总部的法定代表人、企业负责人可为同一人,但质量负责人必须单独设置,不得兼职其他岗位,保证相互监督和制约。
六、质量负责人能否兼职质量机构负责人?答:批发、零售连锁企业总部的质量负责人不得兼任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
七、企业的质量管理部门必须设置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质管员、验收员这三个岗位?答:是的。
但小型企业的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可兼任质管员。
八、委托现代物流企业储存药品的企业,质量管理部门是否还需设验收员的岗位?答:如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有发生直调行为的,必须由本企业验收员负责直调的验收工作或者委托验收。
九、具有特殊管理药品经营范围的企业,是否需设置两名验收员?答:特殊管理药品要求双人验收,帮须设一名验收员,一名验收复核员。
十、新规范对质量管理员资格要求中“相关专业”指的是哪些专业?答:“相关专业”指的是条款中所叙述的“药学或医学、生物、化学”等专业。
药品GMP认证管理办法

药品GMP认证管理办法第一篇:药品GMP认证管理办法《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办法》发布国食药监安[2011]36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为加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检查认证工作的管理,进一步规范检查认证行为,推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的实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对《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现予印发,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5年9月7日《关于印发〈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办法〉的通知》(国食药监安〔2005〕437号)同时废止。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二○一一年八月二日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药品GMP)认证工作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以下分别简称《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及其他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药品GMP认证是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对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进行监督检查的一种手段,是对药品生产企业实施药品GMP情况的检查、评价并决定是否发给认证证书的监督管理过程。
第三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全国药品GMP认证管理工作。
负责注射剂、放射性药品、生物制品等药品GMP认证和跟踪检查工作;负责进口药品GMP境外检查和国家或地区间药品GMP检查的协调工作。
第四条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内除注射剂、放射性药品、生物制品以外其他药品GMP认证和跟踪检查工作以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委托开展的药品GMP检查工作。
第五条省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设立的药品认证检查机构承担药品GMP认证申请的技术审查、现场检查、结果评定等工作。
第六条负责药品GMP认证工作的药品认证检查机构应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药品GMP认证工作质量。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对药品认证检查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估。
药品GMP人证相关法规文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办法

药品GMP人证相关法规文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办法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GMP)是指药品生产过程中需要执行的一系列技术和管理规范,旨在确保生产的药品质量安全、有效。
为了推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规范化和系统化,各国相关机构相继发布了一系列GMP的相关法规文件,其中包括了药品GMP人证相关法规文件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办法。
药品GMP人证相关法规文件的制定是为了保障药品从生产到上市销售的过程中质量管理能力的要求。
这些法规文件主要包括对药品生产企业从工艺流程、设备设施、人员培训等多个方面进行规范,以确保药品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
药品GMP人证相关法规文件的实施对于保障药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办法是指药品生产企业进行GMP认证的管理办法和要求。
该管理办法规定了企业在进行GMP认证前需要准备的文件和资料,以及认证过程中的监督和审核要求。
认证管理办法的实施可以提高药品生产企业对GMP要求的理解和遵守程度,有利于提高药品生产质量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
药品GMP人证相关法规文件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办法在国际范围内普遍适用,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药品监管机构都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和管理办法。
这些文件和管理办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药品生产企业符合GMP要求,保障药品质量和使用者的安全。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办法通常要求药品生产企业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并进行相应的人员培训和技术指导。
企业需要建立和执行一套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标准和程序,确保原材料、中间体和成品药品的质量符合要求。
此外,药品生产企业还需要对设备设施进行定期维护和验证,以确保生产环境的适宜性和稳定性。
此外,药品GMP人证相关法规文件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办法还要求药品生产企业进行全面的记录和文档管理。
企业需要建立和维护质量记录和文档,包括生产记录、质量控制记录、人员培训记录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存在的问题
20、车间中控装量检查所用的量筒精度不能满足检测的要求。 规格为10ml的XXX注射液工艺规程规定的中间产品装量 范围应为10.4-10.6ml,实际检查所用量筒最小刻度为 0.5ml;(第七十五条)
21、纯化水制备系统贮罐及其管道清洗消毒规程未制订二级 反渗透与贮罐连接管道的清洗消毒方式方法;(第八十 四条)
17、中药提取物经浓缩后进入收膏(液)间,浓缩罐呼吸口 无有效的防止污染的措施;(第三十八条)
18、动态现场三七总皂苷提取物从暂存间经倒液工序穿越洁 净走廊后进入称量间;(第四十六条)
19、质量控制室面积偏小,未设置样品接收、登记、分发的 岗位;低硼硅玻璃安瓿检测与高温室共用,原子吸收分 光光度计室操作空间小;(第六十四条)
存在的问题
4、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质量风险管理工具运用 不充分。(第十五条)
---供应商等级、偏差等级以及质量风险等级采用预 危害分析法进行了定性式划分,其审计方式、处 理方法和纠正预防措施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企业基于风险管理的原则对XX提取溶液各工序 风险进行了评估,但未对提取工序浓缩液的接收、 盛装和流转的风险进行识别,未对防止污染措施 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存在的问题
二、一般缺陷 1、组合盖投料于C级区,使用于A/C级区,未对潜在的风 险进行评估;未以风险评估的方式对A/C级区沉降菌培养皿 布点的数量和位置以及TOC检测仪安装的位置进行确定和 评价;(第十五条) 2、清洗间与洁净走廊、轧盖后的缓冲间与一般区的压差低 于企业制定的警戒值;(第四十八条) 3、C级区清洗间、消毒液配制间存放的容器具(包含待灭 菌的)未标明清洁有效期;(第八十四条) 4、注射用头孢噻肟钠原料发放未严格执行先进先出原则; (第一百零八条) 5、低硼硅管制注射剂瓶、注射用无菌粉用卤化丁基胶塞出 库领用记录不能具体反映至所生产品种的批次;(第一百 一十二条) 6、四台空调机组分别控制四个洁净生产区域,其压差梯度 的形成相互关联性评价内容偏少;(第一百四十条)
存在的问题
25、配制岗位未记录PH值调节用4﹪氢氧化钠滴加的速 度;批生产记录中灭菌曲线图操作人员未签字确认; (第一百六十条)
26、企业与分公司XXX注射液的制剂和提取工艺分别进 行了质量回顾性分析,但对以原药材为起始原料的整个 生产过程的关键参数的关联性评价内容偏少;(第二百 六十七条)
存在的问题
27、偏差处理记录显示2012年X月X 日B线灌封机凸轮件损 坏,停机45分钟,恢复正常后,仅将部分药液进行了排 放处理,未对灌装后和缓冲罐及其药液管道中药液进行 彻底调查;(第二百四十九条)
28、无菌检查取样计划未包括及时对发生偏差后的产品进行 取样的内容;(无菌附录第八十条)
29、生产结束后未进行自净效果和时间的确认。(附录第十 条
相关政策
兼并重组中药品生产企业一方持有另一方50 %以上股权或股份的,或者双方均为同一企 业控股50%以上股权或股份的药品生产企业分剂型生产改造的药品生产企 业,可将相应品种生产技术转让给已通过新 修订药品GMP认证的企业,但同一剂型所有 品种生产技术仅限于一次性转让给一家药品 生产企业。放弃原料药GMP改造的,相应药 品品种可进行技术转让,转入方接受转让后 再进行新修订药品GMP认证
22、不溶性微粒检测仪未按《中国药典》规定方法定期自校; (第九十一条)
存在的问题
23、小容量注射剂配制灌装系统清洁验证中未对倒液罐经板 框过滤至浓配罐的药液管道以及灌装工序缓冲罐至灌注 点药液管道运用纯蒸汽进行消毒压力和时间进行确认; (第一百四十条)
24、部分文件制定内容不完整、文字描述不确切; 《倒 药罐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中清洁部位描述为“倒 药罐内外表面”,而清洁消毒方法描述为“对倒药架、 倒药罐及管道配制系统进行纯蒸汽0.11Mpa.121°C、20分 钟在线灭菌后…….”,实际上倒药罐为敞口罐,无加盖 密封装置。
---对高氯酸滴定液标定后的使用温度要求不熟悉, 不知道使用温度与标化温度相差10度以上时须 重新标定;
存在的问题
---现场检查时,除菌过滤装配操作人员上半身伸入 A级层流下;
---无菌装配过程中,操作人员的手接触即将放入药 液(已预过滤,待除菌过滤)的已灭菌软管外壁;
---注射用XXX的成品检验原始记录中,碱度为8.7, 所使用的缓冲液记录均为酸性缓冲液XXX(PH 为4.00)和缓冲液XXX(PH为6.88)。
33、化验室称量用电子天平没有配备打印机,实际称量时, 没有第二人在现场复核。(GMP第223条)
34、原辅料的取样操作规程不够详细,检品的收发流程需进 一步完善。(GMP第222条)
存在的问题
35、化验室需阴凉储存的干粉培养基存放在标准为10-30℃ 的房间内。(GMP第226条)
11、生产结束后未进行自净效果和时间的确认(附录1第十 条);
存在的问题
12、洁净生产区物流气锁间无互锁或光学报警等装置来防止 两侧门同时开启;(附录1第三十一条)
13、烟雾试验方式不正确,其影像资料不能有效显示A级区 的气流组织方式;(附录1第三十三条)
14、培养基模拟灌装验证中有关人体表面菌检测数据未收集 归档和评价;(附录1第四十七条)
---灌装后剩余安瓿转入下批生产重新清洗烘干使用, 未对重复高温灭菌的安瓿质量风险进行评估。
存在的问题
5、质量管理体系尚需进一步加强:
---偏差处理文件缺少流程图,部分文字描述易造成误解;对 偏差编号为XXX的偏差处理缺少对受影响的相关产品的处 理描述。
---在2011年XXX注射液产品质量回顾性分析中,对中间体 PH值的分析出现笔误;中间体质量控制标准曾发生了变 更,但回顾分析中却写无变更;对批号为XXX的XXX注射 液的6个月留样稳定性考察,其氯化钠含量比0月值上升了 2.1%,未进行OOT分析。
存在的问题
30、生产厂区建筑物的入口未见防止爬虫进入的设施,对灭 蝇灯缺乏有效的管理。(第43条,第183条)
31、在原辅料仓库现场发现已验收合格的进厂编号为一桶 XXX原料药的封签不完整,仓库堆放的XXX原料药的纸 箱包装多数严重变形。(GMP第106条)
32、化验室HPLC的电子数据每年备份一次,未执行公司每 周备份一次的规定;HPLC试验中,连续检验多个检品后, 未再用对照品比对。(GMP第221条、第223条)
自2011年3月1日起,凡新建药品生产企业、 药品生产企业新建(改、扩建)车间均应符合 新修订药品GMP的要求。
相关政策
现有药品生产企业血液制品、疫苗、注射剂等无 菌药品的生产,应在2013年12月31日前达到新 修订药品GMP要求。 未达到新修订药品GMP要求的企业(车间), 在上述规定期限后不得继续生产药品。
15、无菌检查取样计划未包括及时对发生偏差后的产品进行 取样的内容。(附录1第八十条)
存在的问题
16、人员偏差、OOS分类、变更等级分类培训不到位;现 场检查洗瓶岗位工序,2号、4号洗瓶机压缩空气压力超 出规定范围,岗位人员未进行识别和记录;未对微生物 知识培训效果进行评估,生产部长变更后未对其岗位适 应性进行评估;(第二十七条)
相关政策
现有《药品GMP证书》有效期满但尚未达到新 修订药品GMP要求的,药品生产企业应在原 《药品GMP证书》期满前六个月,按照《药品 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要求进行 自查,省局检查符合要求的,血液制品、疫苗、 注射剂等无菌药品生产企业现有《药品GMP证 书》有效期延续至2013年12月31日。
存在的问题
2、对B+A动态微生物监测采用沉降菌法,未制定 相关文件明确摆放沉降碟人员的职责,如:应及 时记录摆放时间,计算好更换时间;浮游菌只对 B级区每月进行一次监测;成品批记录的审核未 包括环境监测的结果。
存在的问题
3、部分岗位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不足:
---QC人员对炽灼残渣检查做灰化时,若还需重金 属检测则灰化温度有不同要求这一规定不熟悉, 查相关检验原始记录,灰化温度均打印为700度, 无法追溯实际操作温度;
---2012年进行了模拟召回,但发给客户的通知书内容不完整, 对召回的数据分析不仔细,评价内容不全。
存在的问题
6、企业未对各级人员培训效果进行评估。(第二十七条) ---人员偏差、OOS分类、变更识别以及等级分类培训不到
位;生产部长变更后未对其岗位适应性进行评估; ---制水、空调系统岗位人员对环境温湿度调节控制、过滤器
存在的问题
7、注射用头孢噻肟钠红外检测项目检验原始记录无温、湿 度记录;(第二百二十三条)
8、批号为XXX的卤化丁基胶塞有取样分样记录,但留样室 未见留样;(第二百二十五条)
9、检验用试剂可溶性淀粉未按照规定在阴凉处存放;(第 二百二十六条)
10、企业确定了4个注射用低硼硅管制瓶合格供应商,仅对 其中一家进行了相容性试验;(第二百六十一条)
规格、系统的消毒方法等掌握不全面; ---QC个别人员对定量量入式容量瓶、滴定管的清洗方式和
清洁液的配制方法不熟悉; ---整衣灭菌岗位人员管理规程培训不到位,已清洗的C、D
级工衣与待灭菌A/B级工衣未分类存放; ---无菌更衣人员对更衣程序不熟悉,未按规定穿内、外衣编
号一致的无菌衣;洁净区操作人员无菌意识不强,B级区 内洁净用抹布、消毒液存于工器具灭菌间;
相关政策
1、鼓励药品生产向优势企业集中
支持企业之间的上下游整合。如中成药制剂、 中药饮片、中药提取企业(车间)间整合,化 学药品制剂、原料药生产企业(车间)间整合。
支持企业开展兼并重组。如整个企业兼并,部 分车间、剂型分离独立。
相关政策
2、鼓励优势企业尽快通过认证。对已经通 过世界卫生组织或药品检查国际公约组织 (PIC/S)成员单位药品GMP认证检查的 生产线,省内认证范围的可予直接通过认
实施新修订药品GMP认证 相关政策及有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