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心安理得》精品教案
23享受心安理得

23、享受心安理得闸北区中山北路小学刘敏芬[教学目标]1、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心安理得、年逾八旬、雪中送炭、毫无愧色”等词语意思。
2、简要概括文章讲述的三件事,并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
3、结合具体事例学习,理解“与人方便,与己方便”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4、体会随时随地地为别人着想的人才能享受心安理得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板书“享受”,理解“享受”的含义。
2、板书课题:23、享受心安理得(读课题)3、理解“心安理得”的意思。
4、师:心安理得是一种坦然的感觉,人们不必自责和惭愧,这是一种怎样的享受呢?课文中就有这样一个词。
媒体出示:毫无愧色5、再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1、过渡:人们怎样才能享受毫无愧色地心安理得呢?课文最后一节直接告诉了我们。
媒体出示最后一节:人们常说“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当你能做到随时随地地为别人着想时,就自然可以毫无愧色地享受他人给你带来的好处,享受心安理得。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2)指导多音字“着”。
2、读了这句话,你知道怎么做才能享受心安理得呢?(1)板书: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2)请大家用上“只要……才……”“如果……就……”这些关联词,说说怎样才能享受心安理得?指名说(3)引读: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了只有做到——,你才能——。
如果做到了——,你就能——。
(4)小结:这就是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要让我们明白的道理。
3、练习概括三件事。
(1)作者是怎样感悟到这一道理的呢?课文写了人们随时随地地为别人着想的三件事。
请同桌互相交流,用简要的话概括三件事。
(2)学生发言,教师评议板书:老夫妇街坊邻里前房客“我”“我”后游客(3)随机指导“逾,旬”的字义和“年逾八旬”词语理解。
(4)随机指导学生用“生活用品”来概括。
(5)小结内容,引读三件事:几年前,文中的我在欧洲学习生活了一段时间,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
有一回,我路过法国东南部的爱归里小镇,亲眼目睹了这样一幕动人的场景——。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享受心安理得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享受心安理得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1. 理解课文《丁香花》,了解作者的感受和表达方式; 2. 掌握生字词的拼读和词义; 3. 学会运用想象和联想的技巧,进行文学欣赏; 4.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丁香花》,掌握词语的拼读和词义。
2.难点: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准备1.课文《丁香花》的复印件;2.词语拼读卡片或词语表;3.学生练习册;4.录音机。
四、教学过程导入(15分钟)1.准备一束丁香花,展示给学生,并引导学生观察花朵的形状、颜色和香味等特点。
2.引发学生对丁香花的情感联想,鼓励学生讲述自己与丁香花相关的记忆和感受。
学习课文(25分钟)1.全班一起朗读课文《丁香花》,师生共同感受课文的美。
2.分组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讨论一段课文的内容,并形成总结。
3.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总结并分享讨论过程中的体会和感受。
4.教师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进讨论和分享。
词语拼读(20分钟)1.教师出示词语拼读卡片或词语表,呈现生字词。
2.学生自主阅读并拼读词语,教师进行纠正和指导。
3.利用词语进行词义单词,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
欣赏交流(25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文学欣赏,播放录音机,让学生在音乐中构想出丁香花的形象和氛围。
2.学生通过讨论和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知。
3.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感受,并给予肯定和建议。
总结反思(15分钟)1.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学生针对本课学习的内容和体验进行反思,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3.学生互相交换反思心得,进行互评。
五、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写一篇与丁香花相关的短文,包括学生对丁香花的感受、记忆和联想。
2.要求学生用美观的字体书写作文,并在作文中使用适当的标点符号和修辞手法。
《享受心安理得》教学设计

心安理得的实现方法
介绍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心安理得。
实际应用与案例分析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心安理得的实际应用和效果。
02
心安理得的含义与价值
心安理得的字面解释
总结词
心安理得是一种内心的平静和满足,表现为对自己的行为和决策有清晰的认识和认同。
《享受心安理得》教学设计
$number {01} 汇报人:
2024-01-03
目录
• 课程导入 • 心安理得的含义与价值 • 如何享受心安理得 • 心安理得的实践应用 • 心安理得的升华与感悟 • 课程总结与反思
01 课程导入
课程背景介绍
当前社会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 奏越来越快,压力也越来越大, 导致很多人无法真正享受生活。
的需求。
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考虑尝试更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提
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课程评估的完善
进一步完善课程评估方式,除了 传统的考试和作业外,增加学生 自我评价和同学互评等环节,以 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THANKS
如何做到
从小事做起,关心和帮助身边的 人;在适当的时机表达感激之情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培养正直品质
总结词
正直品质是享受心安理得的基础。
详细描述
坚守道德底线,不做违背良心和道德 的事情;对待他人公平公正,不偏袒 、不歧视。
培养正直品质的重要性
正直品质是建立信任和良好人际关系 的基础,也是个人社会形象的重要组 成部分。
拓展相关主题的学习
鼓励学生们探索与心安理得相关的主题,如积极心理学、自我成长 等,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小学五年级语文《享受心安理得》优秀教案范文(优秀3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享受心安理得》优秀教案范文(优秀3篇)小学五年级语文《享受心安理得》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课文中讲述的三个故事的内容,理解“心安理得”的含义。
2、小组合作学习,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能根据中心句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3、结合自身实际,说说学习文章后的感受,明白“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重难点: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心安理得”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激趣入文1、上课之前,老师请大家听一个故事,仔细听,想想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听录音后,出示填空练习;在法国东南部一个叫“爱归里”的小镇上,一对年逾八旬的老人,每天清晨,而街坊邻里也时常。
学生交流2、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3、出示句子:在这中间,付出或得到的双方都显得那样心安理得。
双方分别指的是谁?他们的付出与得到分别是什么?打开书认真读读课文第一节,想想,交流板书:心安理得理解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他们都有付出,所以得到时都那么心安理得) 中间补充:作者在当时得到一大捧鲜花觉得心安理得吗?(在当时觉得有些意外,为什么他们会这样做。
)齐读句子4、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板书课题,朗读二、合作学习感悟中心1、课文给我们讲述了这个感人的故事之外,又给大家讲述了另外两件事,也是很耐人寻味。
接下去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你们感兴趣的一件事,仔细读读,要求:(出示)认真读课文,找找这件事中每人的付出和得到是什么?他们心安理得吗?板书:付出得到2、学生小组合作学习3、集中交流预设第二件事;★ 抓住学生对前房客行为的质疑,进行说话练习;如果是你在异国他乡,举目无亲的情况下,看到这张纸条,会怎样想?出示:如果我在异国他乡,举目无亲,困难时看到这张纸条,心想:想想、说说★紧扣“遗憾”一词进行讨论作者遗憾什么?怎么弥补的?在这件事情中,我觉得心安理得吗?(从遗憾到弥补的过程也就是从开始的不安到心安)朗读句子:我觉得只有这样做,才能弥补那年暑假里留给我的遗憾。
享受心安理得教学设计

享受心安理得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享受心安理得一、教学背景分析心安理得是指一种宁静、满足的心境,意味着心之所愿在所做的事上得到了满足和安心。
在教育领域中,心安理得的教学设计指的是通过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到心情愉悦、充满动力和成就感。
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享受心安理得的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果。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行为。
3.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教学课件、教材、实物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学生准备好课本、笔记本等学习工具。
五、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生动图片或者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学习内容。
2.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结合课件和教材,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讲解,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组讨论(2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发言人。
教师给出一个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并由发言人代表小组回答问题。
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分配时间,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互相交流和学习。
4.展示和评价(20分钟)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展示,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和提问。
教师通过评价和提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鼓励学生进行改进和提高。
教师要注重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5.课堂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进行思考和反思。
教师同时给学生提出下一步的学习任务和建议,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保持心安理得的心态,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沪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享受心安理得》教学设计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享受心安理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用学过的方法学习课文中自己不认识的字;理解并积累“心安理得、毫无愧色、年逾八旬、雪中送炭”等词语;2、过程与方法:知道课文所记叙的三个事例,并能进行简要地概括,有感情地进行朗读;3、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品词品句,体会随时随地地为别人着想的人才能享受心安理得的道理。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怎样才能享受心安理得。
教学难点:理解“与人方便,与己方便”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教学准备:老师词语若干,相应的课件。
学生1、读课文,并理解下列词语:心安理得、毫无愧色、年逾八旬、雪中送炭2、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理解课题。
1、教师板书“享受”,理解“享受”的含义。
生活中,你会享受什么?(生活、阳光、友情……)“享受”这词,总和美好的东西联系在一起。
2、板书课题: 23、享受心安理得读课题3、理解“心安理得”的意思。
4、心安理得是一种坦然的感觉,人们不必自责和惭愧,这是一种怎样地享受呢?课文中就有这样一个词。
出示:毫无愧色(理解)5、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习词语(1)出示词语:年逾.八旬、雪中送炭、鲜花盛.开、美不胜.收、弥补、遗憾、共识(2)提出要求:读准字音、想想带点字的意思;(3)同桌学习(4)交流;注意:“盛”是多音字;指导书写“遗憾”2.朗读课文(1)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每人读几句;(2)点评朗读情况;(3)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然后讨论,课文讲述了几件事情?分别是什么?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1)交流小组学习的情况;(2)师生一起概括归纳课文中的事件;出示表格:事情人们“心安理得”享受第一件事一对老夫妇人们的感谢,人们送他们去医院,并照看花园;街坊邻里、过路人接受老夫妇赠送的鲜花;第二件事“我”接受前房客留下的东西;以后的房客享受“我”整理好的、有用的物品;第三件事“我”享用山道上插着的竹制手杖;以后的登山者享用“我”留下的雨披;三、再读课文,深入感受学习第一件事1.默读1,2小节,划划相关句子,说说你从哪些句子中看出老夫妇和街坊邻里是在随时随地地为别人着想?2.学生交流发言。
五年级语文下册 享受心安理得 1教案 沪教版

享受心安理得教学目标:1.学会“逾”、“旬”、“憾”、“弥”4个生字,理解“年逾八旬”、“弥补”、“遗憾”等词语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如果能做到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那么也就自然可以毫无愧色地享受他人带来的好处”这种享受心安理得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体会“如果能作到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那么也就自然可以毫无愧色地享受他人带来的好处”这种享受心安理得的感受。
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同学们想象一种情形,每天回到家,看到父亲或母亲在厨房忙进忙出,张罗晚饭,等到晚饭时间,大家坐在一起吃饭的情形。
这对大家来说太平常不过了,因为父母为孩子做这些事司空见惯,而作为我们,享用起来也理所当然,这种享受的感觉是心安理得。
(板书:心安理得)可如果有一天你出门在外,有个陌生人帮助了你,我想,你的心里也许会心存感激,也许会忐忑不安,肯定不会认为这是自己心安理得享受的。
那在现在的社会中,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同样享受别人带来的好处,享受心安理得呢?我想,这篇文章会给大家一点启示。
(板书:享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思考:文中哪句话最能表达课题的意思?2.检查反馈(1)个别读课文(随机抽查词语)(2)课堂交流:你觉得文中哪句话最能表达课题的意思?(3)齐读出示(就像我们中国人常说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或“与人方便,与己方便”一样,如你能做到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那么也就自然可以毫无愧色地享受他人给你带来的好处,享受心安理得。
)(4)谈谈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及“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的理解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1.速读课文。
作者是通过哪几件体会到这一点的?请你快速读课文找一找,能用简单的话语来说说吗?2.课堂交流。
3.小组合作,讨论,完成表格。
四、精读课文,升华中心1.交流这些事例是如何向我们展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个主题的?请小组代表来交流。
第一自然段(事例1):对这对年过80的老夫妇来说,他们有付出也有得到,而对于那些享受鲜花的美丽的人们来说,他们有付出也有得到,所以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那份心安理得。
沪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享受心安理得》教案设计

沪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享受心安理得》教案设
计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文章,了解“心安理得”这一术语的含义;
•能够运用“心安理得”这一思想,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想品质。
教学内容
文章《享受心安理得》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新知
1.通过老师的导入,让学生了解“心安理得”这一术语是什么意思。
2.给学生讲解“心安理得”的含义和起源,引导学生思考它和我们的生活有哪些
关联。
第二步:阅读课文
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分组讨论文章关键内容,然后整体讨论。
3.分析文章结构,并找出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和生词。
第三步:课文解析
1.通过课文解析,深入探讨“心安理得”这一思想的意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让学生思考,如何将“心安理得”这一思想应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并分享
自己的思考。
第四步:拓展学习
1.通过多媒体展示和讲解,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心安理得”这一思想。
2.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心安理得”这一思想在不同情境下的适用性。
课堂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了解了“心安理得”这一术语的含义,并且能够运用“心
安理得”这一思想,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
同时,学生们也通过本次课程
的互动,不断拓展了自己的思维和思想品质。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的探索中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享受心安理得》教案、教学设计

4.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水平和表达能力。
5.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式和修辞手法,进行仿写和创作,提升写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将采用以下方法来达成学习目标:
1.预习:通过自主阅读,了解课文大意,认识生字生词,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带领学生预习课文,认识生字生词,理解课文大意。
2.逐段分析课文内容,讲解文章的叙述顺序、人物描写、情感表达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3.指导学生掌握本课的重要句子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针对本课的难点和重点,教师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消化吸收。
(三)学生小组讨论
3.学生在情感态度上,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对美好情感有较高的认同感,有利于本章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4.在学习方法上,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仍有待提高,教师应注重引导和培养。
5.学生在学习兴趣上,对富有故事情节的课文有较高的兴趣,本章节课文内容贴近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主题,深入挖掘“心安理得”的含义,并将其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特别是抽象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3.学会分析文章的叙述顺序,把握文章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式和修辞手法进行仿写和创作。
(二)教学设想
3.合作探究,提高能力:
-分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课文的难点和重点,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享受心安理得》设计(3)

《享受心安理得》教学设计【说教材】课文讲述了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法国东南部一个叫“爱归里”的小镇上,人们主动照顾一对年逾八旬的老夫妇和他们的花园,同时也尽情享受了老人赠与的鲜花。
第二件事情是在学生公寓里,前房客将离开时剩下的日用品包扎好留给下一位房客用,“我”受此影响,每次离开租借的住所时,将有用的东西留给下一位房客。
第三件事情是在登阿尔卑斯山时,“我”享用了前登山者留下的手杖,并受此启发,将自己的雨披留在下木屋里给其他登山者。
这些事情让“我”领悟到“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的道理。
全文采用“分述——总结”的结构,先具体叙述了三件“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的事情,再从中总结出道理,告诉人们怎样才能“享受心安理得”。
文章叙述的三件事情是有一定联系的,耳闻目睹——亲身感受——身体力行,这样理清了课文的脉络,使读者更整体的了解了“我”的心理变化,最后达成共识。
【说学情】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已经能够自主识字,因此在教学中生字新词的教学应该抓重点,而不是面面俱到。
因此在课文教学初,可以针对一些生僻字进行讲解。
在阅读方面,学生通过预习大都能把课文读通顺,大致做到不加字漏字。
但由于五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课文中所讲述的事情里学生的生活比较远,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是比较表面的,因此谈不上读得有感情,这就需要老师通过课堂教学的分析,使学生领悟到“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的道理。
在理解重点句上,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可通过各种语言训练,针对该年段学生思维深度、言语概述能力不强的特点,强化练习。
最终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仅仅是从内容到内容,而落到思维的训练,语言的内化,情感的认同。
【说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能用学过的方法学习课文中自己不认识的字;理解并积累“心安理得、毫无愧色、年逾八旬、雪中送炭”等词语;对于五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虽然以学生阅读理解为主,但作为教师还是要明白,学生的自学能力毕竟有限,对于课文中的一些字词还是应该拿出来,重点讲解一下读音字形。
《享受心安理得》设计(4)

《享受心安理得》教学设计一、字词教学扎实有效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字词的能力,而且这篇课文也没有什么特别难记住的字词,不过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不断地帮学生来复习一些相关拼音的读法。
如,在出现“美不胜收”这个词的时候,觉得应该对“盛”的读音要强调,因为这是个多音字,关注到了,不过只是提了一下,我觉得这样学生还是分不清另一个读音,让学生分别组一下词更好。
二、品词品句,注重感悟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
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
因此,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学习这三件事,第一件事我利用老师讲故事,学生听了故事后的谈感受的形式,得出板书“付出得到心安理得”,引导学生理解“在这中间,付出或得到的双方都显得那样心安理得。
”在这个基础上,我请学生自己读课文,找一找第二、三个故事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并抓住有关词句说说感动的理由。
第二件事中学生从“醒目”“查看食品保质期”“分别用塑料袋包扎好”看出前房客是个十分认真的人,这些地方让人十分感动。
再让学生紧扣“遗憾”一词,思考作者遗憾什么?怎么弥补这个遗憾的?通过思考,学对前房客的举动更感动,对作者的弥补遗憾产生了共鸣,由进一步理解了心安理得。
第三件事中学生从“特意、很显然、很自然”等词语感到十分感动,作者的心里也是好一阵感动,因此作者也把雨衣留在让人休息的小木屋里,留给后来的游客使用。
教完三件事,学生就回到中心句进行朗读,由于三件事是层层推进的,学完后学生对文章中心的理解也就更深刻了。
学完文章的内容后,我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使学生的感情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享受心安理得》设计(7)

《享受心安理得》教学设计《享受心安理得》是一篇人文性强、读来深受感动的好文章。
我班学生喜欢此类文章,为此在设计教案时,我适时调整教学的侧重点,更为注重学生的内心需求,引导他们理解文本,融入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一、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感悟贯穿全文首先,学生默读课文后很快找出文章的中心句“人们常说‘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当你能做到随时随地地为别人着想时,就自然可以毫无愧色地享受他人给你带来的好处,享受心安理得”。
通过自读,学生就很快领悟到要想“享受心安理得”,就“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整篇文章以这句话为主线将三件事一一串连。
我就让学生去阅读课文,概括三件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其次,我觉得理解课题“享受心安理得”是本课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又问“人们是如何享受这份心安理得的?”引导学生自读文章记叙的三件事,说说令自己感动的地方。
学生在阅读交流的过程中,纷纷说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
在学习每件事的过程中,我又引导学生理解重点的词语、句,比如:学习第二件事时,引导学生根据语言环境理解“雪中送炭”是作者在刚搬入新家、没有食物、卖场不开的情况下,得到了前房客留下的食品,这份内心的感激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进而为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感到遗憾”埋下伏笔。
教学始终抓住题眼“心安理得”进行,通过自读自悟,集体交流,使学生了解了作者由起初得到鲜花时惊愕、意外,到得到前房客的帮助后因无法说谢谢而感到遗憾,并也学着他的样子为以后的房客提供方便来弥补遗憾,再接着看着登山后的夫妇自然将竹制手杖留下给后来的登山者,自己也自觉地将雨衣抖干、叠好留给后来者,这一系列的举动展现了作者由得到时不安到付出时心安的极大转变。
通过围绕“心安理得”的话题讨论,使学生认识到“与人方便,与己方便”。
二、从品味到感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一直认为,像这样的好文章需要细细地品味,更需要静心地感悟。
有时,可能是文章所内含深刻道理,有时可能是文章中的优美的段落,有时还可能仅仅是文章中出现的一句话乃至一个词。
2019-2020年小学语文三年级《享受心安理得》公开课教案

2019-2020年小学语文三年级《享受心安理得》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2、培养语感,训练有感情地朗读;并会背诵。
3、会仿说、仿写。
4、培养学生具有热爱大自然的丰富情感。
二、教学准备预习课文。
三、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学习文本,感受文本,模仿文本,创造文本,以提升文本之价值。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字词(1)认读字词;(2)注意写法:帽、津;(3)“丛”组词、说话2、夏天快到了,你对夏天有什么印象?(二)学习课文1、听得出,我们对夏天有种特殊的感情。
我们就带着这种特殊感情,来读读这篇课文。
请把课文打开,翻到第80页。
2、自由读儿歌、3、分节指名读(一人读第一节;喜欢读的读二节;不喜欢读的试着读第三节;全体读第四节;)4、注意观察这篇课文,你能发现什么?(1)前三节,每节开头都是个问句。
(揭题:夏天的歌在哪里)(2)前三节,每节都有表示声音的词,是的,在《飞行猫》里,我们已经学到了不少,你能带着象声词说句话吧?5、我们来读读课文中带有象声词的句子(出示1——3节)。
(边读边学,一节一节来。
)6、学习1——3节兼指导朗读(1)“瞿,瞿,瞿”是什么声音?这些小虫会怎样叫?也有可能怎样叫?在它们这些长短声的歌中,你能听懂它们唱的是什么歌吗?(2)听到过知了的叫声吗?是怎么叫的?那么,知了唱的又是什么歌呢?(3)“咕呱,咕呱”是谁唱的歌?它会怎么唱呢?“哗啦,哗啦”又是什么声呢?你又能听出什么来呢?(4)把三节连起来读一读。
7、夏天的歌还会在哪里呢?那我们能照着这里的样子,编几句吧?8、刚才,我们都是从“听”的角度来编的,我们是否能从“看到的、想到的或感受到的”来编夏天的歌呢?如:(出示:夏天的歌,是太阳帽,是小花伞,是甜津津的冰淇淋。
)你会吗?9、出示:夏天的歌,是(),是(),是()。
10、出示:()的歌,是(),是(),是()。
你还会说吗?11、谁能把这句读一读,你能读出什么感觉来?(指导朗读)还可以说“甜津津”的什么?12、看来夏天的歌真让我们无比欢乐。
五年级语文教案 享受心安理得-优秀

上海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23《享受心安理得》教学设计上海市松江区中山小学刘钦腾【课前预习】1.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写出带横线的字的意思,再选一个造句。
年逾八旬()鲜花盛开()美不胜收()毫无愧色()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文中选择最让你感动的一件事,展开想象,如果你是里面的人物,故事会怎样发展?【说明】读好课文是学好课文的前提,即便到五年级下学期,学生也要在课前做到正确读准字词句,通过增加朗读次数提高流利程度,通过投入自身情感读出恰当语气,为课上的阅读理解打好基础。
理解词语,可以通过查字典的方式理解其中的关键字,也可以通过找近义词的方式替代说明,还可以联系上下文推断解释。
再用造句的方式,在语境中检验对词义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增强正确使用词语的本领。
为了使学生能够在课上的“创造性复述”环节有充分表现,需要学生在课前对文中故事进行必要的拓展想象,将故事进行自由而合理地续编,把上下文内容和个人理解融合起来,在新的情境中加以运用。
【教学目标】1.能准确认读“年逾(yú)八旬、着(zhuó)想”;借助“与”字,理解“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的意思;在品读课文中,积累并理解“心安理得、随时随地”等词语。
2.借助“付出和得到”这条主线,分别概括文中三个小故事的主要内容。
3.通过想象来续编故事,在新增故事情境中,以扮演文中人物的方式,进行创造性复述。
4.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感悟“与人方便,与己方便”、“享受心安理得”的美好境界。
【教学准备】PPT课件、化装道具【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童年很幸福,很开心,平时你最享受的什么?2.板书题目:享受心安理得,齐读。
3.过渡:“享受心安理得”又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整体梳理,概括段落1.自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几个小故事?分别对应哪几个自然段?2.默读第1、2自然段,哪句话有总结作用?出示:在这中间,付出或得到的双方都显得那样心安理得。
《享受心安理得》教学设计

《享受心安理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心安理得”的含义;2.了解“心安理得”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3.学会如何让自己心安理得,提升生活质量。
二、教学内容:1.“心安理得”的含义;2.心态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3.如何实现“心安理得”。
三、教学重点:1.学习理解“心安理得”的含义;2.学习心态对身心健康的影响;3.学会实践“心安理得”。
四、教学难点:1.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实现“心安理得”;2.如何有效应对外界的压力和挑战。
五、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一段简短的视频或者图片展示相关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心安理得”的含义。
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认为‘心安理得’是什么意思?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保持自己的心安理得的呢?”2.讲解“心安理得”的含义(15分钟)教师向学生详细解释“心安理得”的含义,即指内心感到平静和无愧的状态。
同时,教师讲解心态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并培养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3.讨论心态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心态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每个小组讨论完后,汇总出一个结论,与全班分享。
4.如何实现“心安理得”(20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解如何实现“心安理得”,包括积极思考、调节情绪、保持快乐等方法。
同时,教师还会引导学生分析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挑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5.练习与实践(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相关的练习和实践活动,例如冥想、放松训练、情绪调节等。
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心安理得”的愉悦和快乐,巩固所学知识。
6.总结与反思(10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检查学生对“心安理得”的理解程度。
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保持“心安理得”的状态,提升生活质量。
七、教学资源1.PPT或视频素材2.小组讨论资料3.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八、教学评估1.参与讨论的学生情况2.实践活动中的表现3.课后问卷调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理解“心安理得”的含义,更能够认识到心态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学会如何调整心态,实现“心安理得”的目标。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3享受心安理得 沪教版2015秋

《享受心安理得》教学设计[设计理念]以“‘国际阅读素养’【PIRLS】所提倡的培养学生提取具体信息的能力、直接推论的能力、解释并整合观点的能力、评价内容和语言的能力。
”为核心理念。
落实阅读教学应该做到“三个回归”:回归阅读本体、回归学生本体、回归生活本体,应该以培养阅读能力而不是学习语文知识为教学目标而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能用学过的方法自学课文中自己不认识的字;理解并积累“心安理得”等词语;2、知道课文所记叙的三个事例,并能进行简要地概括,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理解概括的能力;3、结合品词析句,体会随时随地地为别人着想的人才能享受心安理得的道理,并培养自己具备这样的品行。
4、学习文章语言特色并进行迁移运用。
对文章结构进行质疑和评价,培养学生评价内容和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怎样才能享受心安理得。
2.理解“与人方便,与己方便”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培养学生解释并整合观点的能力。
3.学习作者表达特色。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课前三分钟:教师板书“享受”,聊一聊生活中喜欢享受什么?【设计意图:从生活入手,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引导并表扬孩子们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为学文做准备。
】一.导入新课,理解课题1.板书课题: 23、享受心安理得理解“心安理得”并读课题。
2.再读课题,质疑。
3.怎么做才能享受心安理得呢?浏览课文找到相关语段。
(学习最后一段)【设计意图:让学生针对课题质疑,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同时,紧扣第三学段要求培养学生“浏览”的阅读方式。
】二.再读课文,深入感受(一)学习第一件事1.默读1,2自然段,说说你从哪些句子中看出老夫妇和街坊邻里是在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划出相关句子。
2.学生交流发言说说最能打动自己的语句。
1)学习老夫妇与人方便。
2)想象续写。
3)学习街坊邻里与人方便,并用“之所以……是因为”说话。
4)理解:“在这中间,付出和得到的双方都显得那样心安理得。
”(“双方“指的是谁?付出得到什么?为什么都会显得心安理得?)3.教师引读:6.小结:在这中间,付出或得到的双方都显得那样心安理得。
《享受心安理得》说课稿

《享受心安理得》说课稿一、说教材《享受心安理得》是一篇人文性专门强的文章,虽语言平实,但读来令人感动。
课文采纳分总的结构,先具体叙述了三件“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的情况,再从中总结出道理,告诉人们如何样才能“享受心安理得”。
课文条理清晰,通俗易明白,学生容易明白得。
文章叙述的三件情况也是有内在联系的,从作者“耳闻目睹”到”亲身感受”再到“躯体力行”层层推进,读者的思想随着作者的心理变化逐步深入。
课文以作者在欧洲所见到、感受到的三件事诠释了“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的理念,教育学生明白得只有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才能享受心安理得的道理。
二、说学情学生已养成了课前预习的适应,识字能力比较强,不需要在课堂上花费太多的时刻,但关于容易写错的,读错的字老师依旧要在课堂中作些指导。
关于词语意思的明白得,学生也把握了一定的方法,只是关于一些重点词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明白得,目的在于关心学生依靠文本,在语境中明白得句子的意思。
在阅读方面,学生也有了初步感知课文的能力,但大多数同学思维能力、明白得能力不强,语言表达能力也专门欠缺,因此关于课文的明白得常常浮于表面,品析词句更是困难。
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抓住语、联系上下文、说话训练等多种方法,带领学生走进文本,领会文章的中心。
由于本班学生基础较差,因此,制造性复述课文难度较大,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还要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训练。
还应重视对两头的兼顾,充分进行个别化教学,使不同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均有提高。
三、说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详见教学设计)的制定除明白得与积存词语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等常规目标外,目标2重在对学生进行概括能力的训练,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结构,把握课文脉络,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服务。
目标3结合品词品句,体会随时随地地为别人着想的人才能享受心安理得的道理。
“与人方便,与己方便”这是通过本课学习,需要学生明白的道理。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能够通过抓、联系上下文、说话训练等多种方法,带领学生进入课文,领会文章的中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航渡路小学【课程单元分析】单元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读准“不”字的声调变化。
自主识记、理解生字、新词。
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积累本单元44个词语,扩大词汇量。
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查字典,了解字义,理解带点字的意思,并用个别词语造句。
学习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并造句。
近义词辨析,在语境中选择正确的词语。
在横线格中正确书写句中的破折号。
2.练习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默读课文,能联系课文具体内容理解重点词语、重点句子的含义,把握课文的中心主旨,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按课文要求摘抄、积累有关的句子,背诵喜欢的课文片断,积累古诗2首,熟记名言3句。
3.能按要求仿写句子。
有选择地完成“说写双通道”的训练内容。
开展以“迎世博,文明伴我行”为主题的演讲,落实语言实践活动。
(二)方法与过程1.掌握汉语拼音的音变规则。
积累各类词语。
2.学习抓住课文的结尾来点明课文主题的方法,读懂文章所要告诉读者的道理,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联系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3.学习和运用象声词把把句子写生动、写具体的方法。
4.学习创造性地复述课文,在阅读过程中展开想象,品味作品的语言,提高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
5.根据课文提示,想象故事情节,将创造的内容写下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自主确定要学习的生字,养成主动查字典、理解字词的习惯,进一步扩大识字量。
2.感受养花的乐趣、体验被信任的喜悦,明白“与人方便”即是“与己方便”的道理……拥有美德,拥有文明,就拥有美好的心灵和高贵的气质。
体验受人尊敬、受人欢迎的快乐。
【重点研究篇目】23、享受心安理得一、教材分析:课文主要讲述的是在小镇、在学生公寓、在登山路上,人与人之间互相提供方便,带来快乐的事。
文中讲述了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法国东南部一个叫“爱归里”的小镇上,人们主动照顾一对年逾八旬的老夫妇和他们的花园,同时也尽情享受了老人赠与的鲜花。
第二件事情是在学生公寓里,前房客将离开时剩下的日用品包扎好留给下一位房客用,“我”受此影响,每次离开租借的住所时,将有用的东西留给下一位房客。
第三件事情是在登阿尔卑斯山时,“我”享用了前登山者留下的手杖,并受此启发,将自己的雨披留在下木屋里给其他登山者。
这些事情让“我”领悟到“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的道理。
全文采用“分述——总结”的结构,先具体叙述了三件“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的事情,再从中总结出道理,告诉人们怎样才能“享受心安理得”。
文章叙述的三件事情是有一定联系并层层深入,从耳闻目睹——亲身感受——身体力行,写出了作者对主旨的认识过程。
《享受心安理得》这篇文章的结尾,作者表达了他想表达的意思。
作者的这份感受是怎么来的呢?来自于作者亲身经历的三件事情。
那么,作者在对三件事情的先后安排上跟表现主旨有什么关系呢?先写“我”付出了赞美声,得到了一大捧鲜花,有了初步的自我感受:“付出或者得到的双方都显得心安理得”。
紧接着又引入第二件事的叙述:“我”离开租借的住宿也会留下有用的东西给下一位房客,这样做只是为了“弥补那年暑假里留给我的遗憾”,通过“我”自觉弥补“遗憾”、消除了“不安”,探寻到了获得“心安”的途径,有了这份坦然,自然就有“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基础。
最后看到登山下来的夫妇很“自然”地将手杖插入石缝,甚至有了“一阵感动”,随后我也将雨披留在小木屋里,想到它也会给需要的人“遮风挡雨”。
因为无论何时何地,“我”都会投身于“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的实践行列中,这个过程就是享受的过程,享受了真正的心安理得。
因此“三件事情给作者带来的感受层层递进,写出了作者对主旨的认识过程。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心安理得、年逾.八旬、美不胜收、雪中送炭、弥补、遗憾、毫无愧.色”等词语,并能选择一个有带点字的词语造句。
过程与方法:2.默读课文,抓住事件发生的地点、人物和事情过程概括文中三件事的主要内容。
3.通过转换角色,在阅读过程中展开想象,学习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提高品味作品语言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4.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及课文的题目,领悟文章的中心——“与人方便,与己方便”是文明人应有的行为,现代社会呼唤现代文明。
教学重点及难点:通过转换人称,在阅读过程中展开想象,学习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提高品味作品语言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设计:(一)揭示课题,理解“心安理得”1.板书并理解“心安理得”(心安理得: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里很坦然。
得:适合。
)2.完整课题,指导“享”的字形,齐读课题。
过渡:怎样才能“享受心安理得”呢?让我们走进课文。
(二)初读感知,了解课文结构,揭示文章中心。
1.轻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结构:这篇课文在结构上和以前学习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先列举三个事例,再总结阐述一个道理——分总)设计意图:在读文章时,要先了解课文的结构,有的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的,有的是按时间的变化写的,而这篇文章是用分总的写法来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2.揭示中心:这三件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出示:朗读最后一节,初步感知道理。
理解“毫无愧色”。
指导多音字“着”。
3.读了这句话,你知道怎么做才能享受心安理得呢?板书: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4.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请大家用上“只要……才……”“如果……就……”这些关联词,说说怎样才能享受心安理得?指名说教师引读: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了只有做到—,你才能——。
如果做到了——,你就能——。
总结:课文最后一节就是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要让我们明白的道理。
读文章时要特别注意文章的第一或最后一节,因为文章的中心往往会在这里呈现。
(三).初读课文,练习概括三件事。
1.学生练习概括,同桌交流。
作者是怎样感悟到这一道理的呢?让我们先来学习人们随时随地地为别人着想的三件事。
请同学们按照任务单要求概括三件事。
填一填: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着填一填。
说一说:把所填内容自己试着有条理地说说。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表格,能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为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起到了辅佐的作用。
2.学生发言,教师评议,并逐一反馈:在法国的“爱归里”小镇上,一对老夫妇每天都把自己种的花放在花园门口让大家随意拿取,而街坊邻里时刻照顾老夫妇的日常生活。
在学生公寓内,“我”发现前房客将自己剩下的生活用品分类包装好,让后来居住者享用。
我也留下生活用品给下一位房客。
在阿尔卑斯山上,“我”用前面的游客插在山石缝中的手杖登山,同时也将自己用过的雨披整理好留给后面的游客。
(四).学习课文,想象复述。
学习第一件事。
1. 过渡:刚才,我们大致了解了课文写的三件事,在第一件事中人们是怎样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享受心安理得的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1、2小节,说一说。
2.学生交流发言。
(出示:每天清晨……每天……周末的时候……)追问:从这些词语中,你看到他们双方是怎样为对方着想呢?(强调“随时”)3.指导想象复述,感受“为别人付出”从大家的讨论中,让我们感受到了爱归里小镇的人们都在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爱归里小镇,你就是那对年逾八旬的老夫妇的邻居,把你看到的,想到的,怎么帮助他们的说一说……(出示):一天,我路过我的邻居——这对年逾八旬老夫妇家的花园门口,看到,我想___________________。
于是,我__________________学生交流,教师评议。
4. 小结:在这个故事中,老夫妇给他人送花,给别人带来了美丽、芬芳、快乐(生答),也赢得了他人的尊敬、关怀和帮助(生答),正因为有了付出(板书),才得到(板书)了许多回报。
5. 出示:对呀,在这中间,(生读)付出或得到的双方都显得那样心安理得。
(读出坦然的感觉,再读。
)6.小结:同学们,我们刚才就是通过角色转换,想象复述了课文中的第一个小故事。
那么课文中第二、第三个故事,我们是不是也能通过转换角色,复述清楚呢?先来总结一下你们有什么小窍门。
1)熟读课文,记住人们付出了什么,得到了什么。
2)转换角色,模仿课文讲清楚看到……怎么做。
3)想象的内容要和怎么做的内容要联系起来。
想象复述第二、第三件事。
如果你就是“我”后面的那位房客,如果你就是“我”以后的某位登山者,能否把你的经历讲给大家听呢?请同学们选择其中一件事,用学习第一件事的方法来说一说,可以用上任务单给你们的开头和提示:出示任务单二:以某一位登山者的语气,想象复述。
可以用上这样的开头:1)记得一次去法国度假,住在一处学生公寓内。
正当我洗好衣服,想要寻找衣架时,猛然间看到衣橱的醒目位置贴了一张纸条:“……”2)一次,我正要下山,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就躲到了一间供人休息的小木屋里。
正当我在为这雨何时能停而犯愁时,无意间瞅见了桌子上放着一件叠得整整齐齐的雨衣……然后按照下面的提示复述:我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结评价。
(五).领悟文章中心。
在这三件事中我们充分感悟到了作者说的一个道理(生读)当你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时--------(读出坦然舒心)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生读)“与人方便,与己方便”是呀,“与人方便,与己方便”这种理念在我们的生活中如何体现呢?可以说说你曾经历的或者听说的,也可说说你的感受。
生发言(六).小结。
说得真好,“得到他人的关爱是一种幸福,关爱他人更是一种幸福。
”给永远比拿愉快。
-----高尔基(一起说)师:让我们记住高尔基的名言,愿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都能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尽情地享受心安理得。
板书:付出、得到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享受心安理得毫无愧色四、作业设计:将上课时想象复述的内容写成一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