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水经过丽江 作课教案
一滴水经过丽江》优质课教案

《一滴水经过丽江》优质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丽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旅游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介绍丽江的自然景观:玉龙雪山、泸沽湖等。
2. 介绍丽江的民族文化:纳西族、彝族等。
3. 欣赏文学作品《一滴水经过丽江》。
三、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法:展示丽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作品欣赏法:让学生阅读《一滴水经过丽江》,感受文学的魅力。
四、教学步骤1. 展示丽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丽江的美丽。
2. 介绍丽江的自然景观和民族文化,让学生了解丽江的特色。
3. 让学生阅读《一滴水经过丽江》,感受文学作品中描绘的丽江风光。
4. 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丽江的游记,可以是文字或图片形式。
2. 让学生收集有关丽江的资料,进行小组分享。
第二章:丽江的自然景观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丽江的自然景观特点。
2.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介绍丽江的自然景观:玉龙雪山、泸沽湖等。
2. 分析自然景观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三、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法:展示丽江的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实地考察丽江的自然景观,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步骤1. 展示丽江的自然景观图片,让学生了解丽江的自然美景。
2. 分析自然景观的形成原因和特点,让学生了解自然景观的科学内涵。
3. 组织学生实地考察丽江的自然景观,让学生亲身体验丽江的美丽。
4. 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丽江自然景观的感受和看法。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丽江自然景观的作文,可以是赞美或描述。
2. 让学生收集有关丽江自然景观的资料,进行小组分享。
第三章:丽江的民族文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丽江的民族文化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及教学反思共3篇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及教学反思共3篇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及教学反思1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及教学反思引言:《一滴水经过丽江》这篇课文是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阅读题。
它以顺流而下的一滴水为主线,辅以文学描写和多种手段与从不同角度展现出云南的美丽。
此次教学,我在设计教学理念上立足于学生感性理解,注重方法的引导,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生活,感悟自我。
一、教学目标:1.了解丽江的风景和地理特点。
2.能够根据文中所提供的提示词语的线索,准确而熟练地理解文中语言,把握文中的情感和思想。
3.通过分组合作,发掘细节、品味语言,掌握文学欣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4.培养学生爱护水资源、珍惜生态环境的意识,关注生态环保问题。
二、教学重点:通过这次课文的学习,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叙述的技能训练,学生通过阅读文中的描写词语,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二是情感思想的训练,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理解文中情感并马上表达出来,从而明确文意。
三是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分组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资料、互相督促提高,达到共同探讨目标的效果。
教学策略:1.多元化的读音技能训练:学生通过阅读文章,了解不熟悉的词语或语法用法,并能够在朗读中运用这样的词语和句子结构。
不仅如此,还可以表现出一定的情感,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情感并创造性地表达。
例如:山路崎岖(qi)的地方容易打滑,路面上有的红色石头,这样就可以清晰表达这段景色特色之处,并指出其中所蕴含的情感特色。
2.通过多元化的阅读,发扬合作探讨的意识:针对学生的固有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利用多种途径来探究文本。
同时,教师发挥组织效率,快速带领学生将所得到的信息在小组中共同分享。
例如:说说你的体验感受?在这里展示出来的是一种含蓄而又深刻的情感,大多数学生会感受到文中托付和期待,也会感受到作者对美的追求。
此时,教师可以启动小组讨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诠释,让他们感受到文艺升华所带来的魅力。
一滴水经过丽江》课教案

《一滴水经过丽江》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一滴水经过丽江》,让学生感受丽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运用拟人手法,以一滴水的视角来描绘丽江的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丽江的热爱之情。
2. 学习作者运用拟人手法,以一滴水的视角来描绘丽江的技巧。
三、教学难点1. 领会作者通过一滴水的旅行,展现丽江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2. 学会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中的拟人手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丽江的美。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丽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
2. 准备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丽江的美丽景色。
3. 设计好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
【导入新课】1. 激发学生兴趣:展示丽江的美景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丽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
2. 提问:请大家谈谈对丽江的了解,有哪些印象深刻的景点或文化?【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一滴水的旅行经过。
2.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学习任务单上的问题。
【课堂讨论】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课文中的拟人手法及其作用。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品析欣赏】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优美语句,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段落,感受丽江的美。
【情感体验】1. 教师引导学生从一滴水的视角,想象自己穿越丽江的美丽风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表达对丽江的热爱之情。
【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丽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特点。
2. 提醒学生要关爱大自然,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课后作业】2. 调查了解我国其他地区的特色风光和文化,下节课分享给大家。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丽江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掌握本文以“一滴水”的视角展开叙述的独特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与品味,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提升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丽江的美,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一滴水”的经历,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
赏析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感受丽江的魅力。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以“一滴水”的视角来展现丽江的巧妙构思。
理解文中蕴含的对丽江的深厚情感。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中的重点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点拨法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和指导。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丽江的风景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谈谈对丽江的印象,从而引出课题《一滴水经过丽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这滴水经历了哪些地方?(三)再读课文,梳理思路1、学生默读课文,圈画出表示时间和地点的词句。
2、小组交流讨论,完成“一滴水”的旅行路线图。
3、教师巡视指导,各小组派代表展示成果,全班共同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
(四)精读课文,品味语言1、找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读一读,品一品。
2、小组内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3、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从修辞手法、用词等方面进行赏析。
例如:“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薄云掠过月亮的情景比作银匠擦拭银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的明亮和云朵的轻柔。
(五)深入探究,体会情感1、思考:作者为什么要以“一滴水”的视角来写丽江?2、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
《一滴水经过丽江》优秀教案(精选5篇)

《一滴水经过丽江》优秀教案《一滴水经过丽江》优秀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滴水经过丽江》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一滴水经过丽江》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习以“物”为叙述角度、按地点的转换(游踪)安排结构的写作手法;2.把握景物描写的特点。
能力目标:欣赏文章自然洗练的语言风格;情感目标:1.学会观察和欣赏自然,懂得去发现平凡生活的美好;2.了解丽江的历史故事,热爱我们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
教学重难点:1.学习以“物”为叙述角度、按地点的转换(游踪)安排结构的写作手法;2.把握景物描写的特点;3.引导学生去发现平凡宁静生活的美。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
课前让学生画出丽江风景地图。
假想自己是一滴水,会经过哪些地方,想象看到的风景。
2.朗读教学法。
学习散文离不开朗读,在反复朗读中引导学生感受自然洗练的语言风格。
3.品读鉴赏法。
细读文中的写景句子,对其进行赏析,并仿写。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读读写写”的字词,搜集有关丽江的民俗、故事,了解丽江的各个景点和地理位置,画出丽江风景地图,写一段导游词。
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跟着导游游丽江师:这个单元我们都在名山大川游览,昨天去看了壮观雄浑的壶口瀑布,今天我们去宁静别致的世外桃源丽江。
有请我们的导游先给我们作丽江介绍。
2名同学预先准备好了导游词。
学生介绍丽江。
(二)整体感知——跟着水滴游丽江这一板块主要是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基础之上扫除生字词的障碍,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梳理游踪,即一滴水流经了哪些地方?让学生圈点勾画表明地点的词。
学生梳理出路线图:玉龙雪山山顶——丽江坝——黑龙潭——玉河——四方街——中河——浇花人的大壶——兰花上——壶——中河——金沙江。
老师总结游记文章可以以地点变换为线安排结构。
(三)品味探究——怎样的丽江,怎样的水滴1.让学生联系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说说最喜欢哪处的风景,为什么?在这个环节,先让学生朗读写景的句子,在谈为什么喜欢的时候,老师适当引导赏析句子。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五篇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五篇《一滴水经过丽江》是阿来写作的散文,本文通过描写一滴水的旅行,讲述丽江的风情。
下面就是整理的《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一滴水经过丽江》这篇课文是作者应当地政府之约,为中小学生写的一篇有关丽江的散文,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下五单元新选的一篇游记散文,这是一篇别具一格游记,与一般游记作品以人的游踪为线索不同,作者化身为一滴水,以水的游踪为线索,展开对古城丽江自然风光,人文风情进行描绘,构思新颖,视觉独特。
表现作者对丽江的喜爱和赞美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以物为叙述角度,按地点转换安排结构的写作手法2.体会作者以一滴水的视角去游览丽江的新颖构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风光,热爱祖国灿烂文化,为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好而努力学习。
重点:学习以物为叙述角度,按地点转换安排结构的写作手法难点:会作者化身为一滴水经过丽江,介绍丽江的新颖构思和独特视角把握景物描写的特点过程与方法: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发挥想象,假如自己是一滴水,经过哪些地方,看到哪些风景朗读教学法,学习散文离不开朗读,在反复朗读中引导感受自然凝练的语言风格拼读鉴赏法,细读文中的写景句子,对其进行鉴赏,跟随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去游览丽江,领略丽江古城的魅力。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PPT课件、学生课前预习四、教学过程及方法(一)导入新课——跟着图片游丽江(PPT展示)1.导入语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学生:喜欢。
老师也喜欢旅游,今天上课之前呢,老师想邀请大家跟着图片先来一段小小的旅游。
图片中的风景美吗?(美)它向我们介绍的是什么地方呢? (云南丽江) 同学们有去过丽江吗?(等待学生回答,有学生去,就请学生回答去过哪些地方,用一个词描述那里的景色。
) 同学们都没去过,老师也没去过,今天,我们就跟随阿来笔下的“一滴水”去畅游丽江。
板题《一滴水经过丽江》。
过渡语:明确的学习目标是我们的指路明灯,请大家齐读学习目标一遍,大家有没有信心完成?让我们扬帆起航。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教案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一滴水的诞生1.1 教学目标了解水的来源和形成过程。
理解一滴水的诞生与地球水循环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介绍地球上的水资源。
讲解水循环的基本过程。
探讨一滴水的诞生过程。
1.3 教学活动观看地球水资源视频。
分组讨论水循环的环节。
学生展示一滴水的诞生过程。
1.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
学生展示一滴水诞生过程的创意和准确性。
第二章:丽江的自然环境2.1 教学目标了解丽江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理解丽江自然环境对水资源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介绍丽江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讲解丽江自然环境对水资源的影响。
2.3 教学活动观看丽江自然环境视频。
分组讨论丽江自然环境对水资源的影响。
学生展示丽江自然环境对水资源的案例研究。
2.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
学生展示丽江自然环境对水资源的案例研究的准确性和深度。
第三章:丽江的水文化3.1 教学目标了解丽江的水文化传统和历史。
理解丽江水文化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介绍丽江的水文化传统和历史。
讲解丽江水文化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
3.3 教学活动观看丽江水文化视频。
分组讨论丽江水文化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
学生展示丽江水文化传统和历史的案例研究。
3.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
学生展示丽江水文化传统和历史的案例研究的准确性和深度。
第四章:丽江的水资源保护4.1 教学目标了解丽江水资源保护的现状和挑战。
理解丽江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4.2 教学内容介绍丽江水资源保护的现状和挑战。
讲解丽江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4.3 教学活动观看丽江水资源保护视频。
分组讨论丽江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学生展示丽江水资源保护案例研究。
4.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
学生展示丽江水资源保护案例研究的准确性和深度。
第五章:一滴水的旅程5.1 教学目标了解一滴水从源头到汇入大海的整个过程。
理解丽江在水循环中的作用。
5.2 教学内容介绍一滴水从源头到汇入大海的过程。
一滴水经过丽江》课教案

《一滴水经过丽江》优质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通过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对丽江的向往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关注一滴水的旅行,理解一滴水的意义。
教学内容:1. 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丽江的美丽风景,引导学生感受丽江的魅力。
2. 教师简要介绍丽江的地理位置、文化和历史背景。
3.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一滴水在丽江的旅程。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丽江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欣赏丽江的美丽。
2. 教师介绍丽江的背景信息,激发学生对丽江的兴趣。
3.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一滴水在丽江的旅程,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第二章:一滴水的起源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一滴水的起源和形成过程。
2. 学生理解一滴水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教师讲解一滴水的起源和形成过程,包括雨水、湖泊、河流等。
2. 教师强调一滴水的重要性,与人类生活、生态平衡的关联。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一滴水的起源和形成过程,引导学生理解一滴水的来源。
2. 教师通过示例或讲解,强调一滴水的重要性,与人类生活、生态平衡的关联。
3. 学生听讲、提问,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第三章:一滴水的旅行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一滴水在丽江的旅行过程。
2. 学生理解一滴水在不同环境中的变化和影响。
教学内容:1. 教师讲解一滴水在丽江的旅行过程,包括河流、湖泊、瀑布等。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一滴水在不同环境中的变化和影响,如清澈与污染、生态与破坏等。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一滴水在丽江的旅行过程,引导学生了解一滴水在不同环境中的变化。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一滴水在不同环境中的影响,如清澈与污染、生态与破坏等。
3. 学生听讲、提问,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第四章:一滴水的意义教学目标:1. 学生理解一滴水的意义和价值。
2. 学生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教师讲解一滴水的意义和价值,包括人类生活、生态平衡等方面。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提出节约用水的建议。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

(3)阅读策略的运用:培养学生通过关键词、关键句进行课文阅读理解的策略。
-例如:找出文中描述一滴水经过丽江的路线,理解作者以此展现丽江的写作手法。
2.教学难点
(1)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学生对课文中一些寓意深刻的句子和内容可能难以理解。
-例如:“一滴水融入了大海,才不会干涸”,要求学生理解其中的哲理,体会到个体与集体、人与自然的关系。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通过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如“一滴水为什么能反映出丽江的美丽?”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学生尝试模仿课文的写作手法,以一个物体的视角来描绘校园的一角。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滴水经过丽江》这篇课文的内容和独特的写作手法。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加深了对环境保护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环境保护,为我们的美好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意识到在讲解生字词时,部分学生对字词的运用仍不够熟练。为此,我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增加一些实际操作环节,如造句练习、写作练习等,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掌握生字词。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显得较为被动,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者缺乏自信。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尝试引入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讨论主题,激发他们的兴趣,并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丽江的自然风景和人文风情。
掌握作者以“一滴水”的视角展开叙述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品味文中富有诗意和哲理的语句,提高赏析语言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丽江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一滴水”的奇幻旅程,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
赏析文中优美的语言,感受丽江的美。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以独特视角展现丽江之美的写作意图。
理解文中蕴含的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提问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跟随一滴水去旅行,这滴水将带我们走进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丽江。
丽江,是无数人向往的旅游胜地,那里有古老的城镇、宁静的湖泊、巍峨的雪山,还有独特的民族文化。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跟随这滴水,去领略丽江的魅力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这滴水经过了哪些地方?(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1、一滴水的旅程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描写一滴水经过的路线的语句,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并总结:玉龙雪山—丽江坝—四方街—中河—浇花人的大壶—兰花上—壶中—金沙江。
2、丽江的美文中描绘了丽江的哪些美景?请同学们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说一说这些景物美在哪里。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点拨,如:“古城的建筑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家家流水,户户垂杨,那青瓦白墙,那雕花的门窗,无不透露着古朴与典雅。
”这句话通过对古城建筑的描写,展现了丽江古城的古朴典雅之美。
3、独特的视角作者为什么要以“一滴水”的视角来写丽江?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教师总结:以“一滴水”的视角,能够更全面、更细致地展现丽江的美景和风情,同时也增添了文章的奇幻色彩,使读者更有代入感。
4、语言赏析文中有很多优美的语句,请同学们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进行赏析。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6篇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精选6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一滴水经过丽江》这篇文章,使学生了解丽江的地理特点以及丽江对水的重视,并能理解文章大意和中心思想。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从文章中获取信息,并能对文章进行整体归纳和总结。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的重要性的意识,引导学生珍惜水资源。
教学重点:1. 学习掌握《一滴水经过丽江》的主要内容。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从文章中理解并归纳总结信息。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的重要性的意识。
教学准备:教师:教案、多媒体设备、幻灯片。
学生:教材、笔记本。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丽江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你们有没有去过丽江呢?对丽江是什么样的印象呢?”2. 引出主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滴水经过丽江》这篇文章,我们将了解丽江的地理特点以及丽江对水的重视。
”Step 2. 阅读文章1. 分发教材,让学生阅读文章《一滴水经过丽江》。
2. 学生自主阅读,然后回答一些细节问题,“这篇文章讲述了什么内容?”3. 选择几个学生回答问题,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Step 3. 学习重点句子1. 分析文章结构,把文章分为几个部分,并找出每段的主要内容。
2. 学习一些关键句子,包括“在阳光的照射下,水面像银子一样亮晶晶。
”等。
3. 对重点句子进行理解和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Step 4. 总结文章中的信息1.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总结文章中的信息,例如“丽江有什么特点?”、“丽江对水的态度是什么?”等。
2.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并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和看法。
Step 5. 情感教育1. 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的重要性,“为什么我们要保护自然环境?为什么水资源如此重要?”2. 给学生讲解一些关于自然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的知识,例如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以及水资源的保护措施。
《一滴水经过丽江》优秀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一滴水经过丽江》优秀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一滴水经过丽江》优秀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一滴水经过丽江》优秀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引言《一滴水经过丽江》是八年级下册科学的一篇阅读文章,它所讲述的内容涉及到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具有很好的综合性和探究性。
如何通过这篇文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达到科学教学的效果,是我们设计教学的重要任务。
下面是我所设计的一节优秀课程及反思。
课程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丽江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及其生态环境。
2.能根据所学内容,探究自然与人类的关系,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切身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了解丽江的各种自然景观及其地理特征。
2.了解丽江古城发展历程及人文特色。
教学难点:1.如何联系自然环境与人文历史,探究二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1)呈现题目及导入语:“一滴水经过丽江”,相信大家都曾听说过有关于丽江的许多美丽的传说,但今天我将带你们近距离的认识丽江,了解它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2)学生回答提问:“你们对丽江有什么印象?”“丽江是中国某一地区的特色旅游城市,被誉为世界级文化和自然遗产。
”二、探究丽江之自然地理及生态环境(1)投影展示丽江地理地图和生态环境图,并让学生了解丽江的盆地形成原因及其特征。
(2)引导学生探究中国地理所称的“三江并流”的情况,让学生探究,当三条江河融合时可能会导致哪些生态问题。
(3)让学生了解丽江的气候特点,以及丽江千年古城及周边景点的自然地理特征。
三、了解丽江之人文历史(1)通过图片及PPT等多媒体让学生感受丽江古城民居的建筑风格特点及历史人文特色,如木雕、石刻等。
(2)了解丽江古城的发展历程和文化特色,例如“丽江双节”、“马帮文化”等,点亮学生的世界历史常识和文化素养。
四、环节链接(1)在了解了丽江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特点后,让学生思考自然环境和人类生存发展、文化传承之间的联系。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1 教学目标1、了解丽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2、体会作者以一滴水的视角去游览丽江的新颖构思3、抓住作者重点介绍丽江四方街的景物特征,感受它的魅力所在。
(重点)4、体会作者化身一滴水经过丽江,介绍丽江的新颖构思。
(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我国的西南边陲,有一座美丽的城市,她的名字叫丽江,因其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喜聚的地方。
作者阿来以一滴水的独特视角,带领我们去游览这座古城,更增添了一份新奇的美感。
今天就让我们来赏读这篇佳作。
二、作者简介三、关于丽江四、整体感知朗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的内容1、文章标题有什么意义?一滴水实际上是指作者自己。
题目的含义是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游历丽江,向人们介绍丽江这座古城。
2、文章标题中“经过丽江”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具体体现是,顺着玉河,我来到了四方街前”,“我成水车转轮慢慢升高,看到了古城------”,“从水车上哗然一声跌落下来,回到了玉河”,“我穿过一道又一道小桥”,“我经过-----经过-----经过-----经过-----进了纳西人三坊一照壁的院子”,“黄昏时,三人再去打水浇花时,我又回到了穿城而过的水流中”,“很快,我就和更多的水一起出了古城,来到了城外的果园和田地里”,“黎明时,作为一滴水,我来到了喧腾奔流的金沙江边,跃入江流,奔向大海。
”这些语句实际上交代了作者的行踪,可见文章的内容是按作者的游踪来安排的。
3、再读课文,画出文中重点词句,搞清作者在文中介绍了丽江哪些景观?作者介绍了丽江的四方街。
五、课文精读1、文章的这一滴水在形体上有什么变化?开始是玉龙雪山上的一片雪,又化成冰成为冰川的一部分,然后融化成一滴水。
作者开始交代一滴水的来源,实际上是介绍丽江源头及地理位置------玉龙雪山2、这一滴水到丽江经历了哪些曲折?先是玉龙雪山顶上的形体的演变,再是奔入丽江却跌入水洞中,经历漫长黑暗与等待才冒出来,后又经历水车上的眺望和玉河中的徘徊,最终来到丽江,穿行于最美丽的四方街。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设计五篇

精品实用文档Boutique Practical Document《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设计五篇《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设计五篇《一滴水经过丽江》是阿去创作的短文,文中根据描绘一滴水的旅游,叙述云南丽江的风韵。
下边便是我梳理的《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设计,期待大伙儿喜爱。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设计1一、教材分析《一滴水经过丽江》这篇课文是创作者理应地政府部门之约,为青少年写的一篇相关云南丽江的短文,基础教育教材八年级下五模块新选的一篇游记散文,它是一篇别具一格游记攻略,与一般游记攻略著作以人的游踪为案件线索不一样,创作者变为一滴水,以水的游踪为案件线索,进行对古都云南丽江自然美景,风土民情开展勾勒,文笔流畅,视觉效果与众不同。
主要表现创作者对云南丽江的钟爱和赞扬二、课程目标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1.学习培训以物为叙述角度,按地址变换分配构造的艺术手法2.感受创作者以一滴水的角度去游玩云南丽江的新奇设计构思。
感情、心态与价值观念塑造爱国爱党风景,爱国爱党璀璨文化艺术,为把中华民族基本建设得更幸福而认真学习。
关键:学习培训以物为叙述角度,按地址变换分配构造的艺术手法难题:会创作者变为一滴水历经云南丽江,详细介绍云南丽江的新奇设计构思和与众不同角度掌握景物描写的特性全过程与方式:情境教学法,让学员充分发挥想像,倘若自身是一滴水,历经什么地方,见到什么景色诵读教学方式,学习培训短文离不了诵读,在不断诵读中正确引导感受大自然凝炼的语言特点拼音拼读赏析法,研读原文中的写景句子,对其开展赏析,追随创作者以一滴水的真实身份去游玩云南丽江,领略到云南丽江古城的风采。
三、课堂教学提前准备多媒体系统、PPT教学课件、学员预习四、教学环节及方式(一)导进新课——跟随照片游云南丽江 (PPT展现)1.导进语学生们,大家喜爱度假旅游吗? 学员:喜爱。
教师也喜爱度假旅游,今日授课以前呢,教师想邀约大伙儿跟随照片先来一段小小度假旅游。
一滴水经过丽江》课教案

《一滴水经过丽江》优质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丽江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
2. 激发学生对丽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介绍丽江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讲述丽江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习俗。
教学活动:1. 展示丽江的图片,让学生感受丽江的美丽。
2. 邀请丽江当地的导游或居民,介绍丽江的风土人情。
3. 学生分享他们对丽江的了解和印象。
第二章:文学作品欣赏教学目标:1. 让学生欣赏并理解《一滴水经过丽江》这篇文学作品。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朗读并解析《一滴水经过丽江》的内容。
2. 分析作品中的文学手法和意象。
教学活动:1. 学生朗读《一滴水经过丽江》。
2. 教师引导students to analyze the literary techniques and images usedin the text.3. 学生讨论并对作品进行评价。
第三章:丽江的自然环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丽江的自然环境特点。
2.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丽江的气候、地形和生态系统。
2. 讲述丽江的自然灾害和环境保护措施。
教学活动:1. 学生通过观察丽江的地图,了解其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2. 教师展示丽江的气候数据和生态环境状况。
3. 学生讨论丽江的自然灾害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
第四章:丽江的历史文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丽江的历史文化背景。
2. 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教学内容:1. 讲述丽江的历史发展和文化特色。
2. 介绍丽江的世界文化遗产。
教学活动:1. 学生通过观看丽江古城的图片,了解其建筑风格和特点。
2. 教师讲解丽江古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3. 学生讨论丽江的文化特色对其现代生活的影响。
第五章:丽江的旅游资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丽江的旅游资源和发展情况。
2. 培养学生对旅游业的认识和思考。
教学内容:1. 介绍丽江的旅游景点和特色活动。
一滴水经过丽江》课教案

《一滴水经过丽江》优质课教案第一章:教案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丽江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
2. 培养学生对祖国美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3. 提高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 理解一滴水在丽江的旅行过程。
2. 感受丽江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
3. 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2. 小组合作学习法3. 探究式学习法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和课件。
2.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的丽江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丽江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分享课前搜集的丽江资料。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一滴水在丽江的旅行过程。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丽江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
5. 成果展示:各小组代表展示讨论成果。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丽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第二章:丽江的自然风光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丽江的自然风光。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理解丽江的自然风光特点。
2. 学会欣赏和描述自然美景。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2. 欣赏教学法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和课件。
2.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的丽江自然风光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丽江的自然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分享课前搜集的丽江自然风光资料。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丽江的自然风光特点。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丽江自然风光的欣赏方法。
5. 成果展示:各小组代表展示讨论成果。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丽江自然风光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第三章:丽江的历史文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丽江的历史文化。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 理解丽江的历史文化特点。
2. 学会欣赏和传承传统文化。
一滴水经过丽江》课教案

《一滴水经过丽江》优质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丽江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
2. 激发学生对丽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介绍丽江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讲解丽江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丽江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丽江的了解和期待。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丽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记录学生的分享内容和观点。
第二章:文学作品欣赏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2. 引导学生感受丽江的自然美和人文氛围。
教学内容:1. 选取与丽江相关的文学作品进行欣赏。
2. 分析作品中的描写和表达手法。
教学活动:1. 教师朗读或展示文学作品。
2. 学生分享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描写和表达手法。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欣赏能力和感受表达能力。
2. 记录学生的分析和观点。
第三章:丽江的自然环境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丽江的自然环境。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丽江的自然地理特点。
2. 讲解丽江的自然生态环境。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丽江的自然环境。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丽江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感受。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保护意识。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丽江自然环境的理解和保护意识。
2. 记录学生的观察和感受。
第四章:丽江的历史文化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丽江的历史文化。
2. 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丽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
2. 讲解丽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文化遗产。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丽江的历史文化。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丽江历史文化的了解和观点。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丽江历史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意识。
2. 记录学生的观察和感受。
第五章:丽江的民俗风情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民俗风情的兴趣和尊重。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教案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一滴水的起源与特性1.1 一滴水的定义与形成1.2 一滴水的微观结构1.3 一滴水的表面张力与蒸发1.4 丽江地区的气候特点与水资源第二章:一滴水的旅程——地表径流2.1 地表径流的形成过程2.2 丽江地区的地形地貌对地表径流的影响2.3 地表径流对丽江生态环境的作用2.4 地表径流过程中的水质变化第三章:一滴水的演变——地下渗透3.1 地下渗透的定义与过程3.2 丽江地区土壤类型与地下渗透能力3.3 地下渗透对丽江水文循环的影响3.4 地下渗透对丽江农业生产的作用第四章:一滴水的汇聚——湖泊与河流4.1 丽江地区湖泊与河流的形成4.2 湖泊与河流对丽江水资源的重要性4.3 湖泊与河流生态系统特点4.4 湖泊与河流对丽江旅游业的影响第五章:一滴水的传承——丽江水资源利用与保护5.1 丽江地区水资源利用历史与现状5.2 丽江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5.3 丽江地区水资源保护措施5.4 公民在水资源保护中的责任与义务第六章:一滴水的文化意义——丽江纳西族与水6.1 纳西族与水的文化传统6.2 纳西族水利工程的历史与特点6.3 水在纳西族宗教与生活中的象征意义6.4 纳西族现代水资源管理实践与挑战第七章:一滴水的生态足迹——丽江生物多样性7.1 丽江生物多样性概述7.2 水生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保护7.3 丽江地区湿地保护与水生生物多样性的关联7.4 气候变化对丽江生物多样性与水循环的影响第八章:一滴水的经济价值——丽江水产业发展8.1 丽江水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8.2 水利工程对丽江渔业的影响8.3 水产品的市场开发与经济效益8.4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丽江水产业第九章:一滴水的未来——丽江水资源挑战与对策9.1 丽江水资源面临的挑战9.2 水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9.3 科技创新在丽江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9.4 公众参与与水资源保护的实践与案例第十章:一滴水的课堂实践——丽江水资源教育项目10.1 水资源教育的重要性10.2 丽江地区水资源教育现状10.3 水资源教育项目的实施与效果10.4 学生水资源保护行动计划的制定与实施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一滴水的起源与特性补充和说明:通过实验和图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水的分子结构,解释表面张力的科学原理,并通过实例展示蒸发过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目标准确认读并理解重点字词。
了解游记的特点,梳理作者的游踪,把握作者写作手法的多变。
品味作品充满诗意的语言风格。
教学建议【教学方法】朗读法。
品味点拨法。
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一、教学导入丽江古城,静美得像一片散淡的云朵,雅致得像一幅写意的丹青,独特得像一首凝固的诗行,静静地沉睡在祖国大西南的崇山峻岭之中。
你想知道丽江古城的历史变迁、自然景物和人文风情吗?请你跟随着阿来的一滴水游历丽江吧!二、教学步骤文题解读作者以“一滴水”的口吻,叙述自己在几百年间游历丽江的经过,介绍丽江的变迁。
知识卡片丽江〖=QC〗云南省辖地级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北连迪庆藏族自治州,南接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邻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东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接壤,距昆明市527公里。
丽江市位于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最高点为玉龙雪山主峰,海拔一般都在2000米以上,属低纬暖温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境内水利资源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为云南省重点林区、中国水电西电东送基地之一。
丽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除汉族外,共有12个世居少数民族,22种少数民族;旅游资源丰富,有旅游风景点104处,有丽江古城、玉龙雪山、虎跳峡、老君山、束河古镇等知名旅游景点,先后被评为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中国十大休闲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大魅力城市等荣誉称号。
作者档案阿来男,藏族,1959年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获奖者,四川省作协主席,兼任中国作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团委员。
从1994年《尘埃落定》写出至1998年出版期间,阿来由阿坝州一家杂志社转到四川成都《科幻世界》由编辑到总编辑社长,《科幻世界》在阿来手里由一本杂志变为五六种,成为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科幻类杂志。
他获得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2016年10月21日,作品《蘑菇圈》获得第四届郁达夫小说奖中篇小说奖。
语基积累生字词注音草甸(diàn)矗立(chù)闸口(zhá)翡翠(fěi)眺望(tiào)砚池(yàn)擦拭(shì)目眩神迷(xuàn)五彩斑斓(lán)多音字注解劲(jìng)苍劲(jìn)劲头柏(bǎi)柏树(bó)柏林〖=JCHZ〗形近字集锦砚(yàn)砚台现(xiàn)出现喧(xuān)喧哗渲(xuàn)渲染眺(tiào)眺望跳(tiào)跳动眩(xuàn)眩晕炫(xuàn)炫耀重点词释义轻盈:形容人或物(女子、蝴蝶等)动作、姿态轻柔优美漂亮。
喧哗:声音大而杂乱。
驿道:中国古代为传递政府文书、驿马通行而开辟的交通大道。
沿途按一定距离设置驿站。
矗立:高耸直立。
苍劲:老练刚劲。
映照:光线照射。
闸口:闸门开时水流通过的孔道。
犹豫:犹移。
迟疑不决。
翡翠:也称翡翠玉、翠玉、缅甸玉,是玉的一种。
眺望:从高处远望。
硕大:非常大、特别大。
硕,大。
亭台楼阁:泛指多种供游赏、休息的建筑物。
目眩神迷:眼花缭乱,心神摇荡。
五彩斑斓:表示颜色非常好看,色彩相当丰富。
斑斓,颜色驳杂,灿烂多彩。
近义词辨析喧哗——喧嚣都有声音大的意思。
“喧哗”侧重指声大而嘈杂。
“喧嚣”侧重指声音杂乱,不清静。
例句:①公共场所不能大声喧哗。
②远离城市的喧嚣,来到遥远的山村,我们有一种返璞归真之感。
硕大——高大、巨大都有很大的意思。
“硕大”比较强调形体上非常大,超出一般规模和水平;“高大”的基本含义是又高又大;“巨大”则指规模、数量等很大。
例句:①在林间草地上我意外地发现了一颗晚熟的硕大的草莓。
②高大浓密的树冠遮挡住了灼热的阳光。
③巨大的波浪向岸边猛扑过来,又退了回去。
疑难鉴赏展台我是一片雪,轻盈地落在了玉龙雪山顶上。
[句解:介绍“我”的身份和降落地有一天,我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坚硬的冰。
和更多的冰挤在一起,缓缓向下流动。
在许多年的沉睡里,我变成了玉龙雪山冰川的一部分。
我望见了山下绿色的盆地——丽江坝,望见了森林、田野和村庄。
[句解:介绍丽江的自然景物。
]张望的时候,我被阳光融化成了一滴水。
我想起来,自己的前生,在从高空的雾气化为是的,我又化成了一滴水,和瀑布里另外的水大声喧哗着扑向山下。
在高山上,我们沉默了那么久,终于可以敞开喉咙大声喧哗。
[句解:用拟人手法表现流水的欢快。
]一路上,经过了许多高大挺拔的树,名叫松与杉。
还有更多的树开满鲜花,叫作杜鹃,叫作山茶。
[句解:介绍丽江的植物。
]经过马帮来往的驿道,经过纳西族村庄里的人们,他们都在说:丽江坝,丽江坝。
那真是一个山间美丽的大盆地。
从玉龙雪山脚下,一直向南,铺展开去。
[句解:介绍丽江坝的位置。
]视线尽头,几座小山前,人们正在建筑一座城。
[句解:这是丽江的雏形。
]村庄里的木匠与石匠,正往那里出发。
后来我知道,视野尽头的那些山叫作象山,狮子山,更远一点,叫作笔架山。
后来,我知道,那时是明代,纳西族的首领木氏家族率领百姓筑起了名扬世界的四方街。
四方街筑成后,一个名叫徐霞客的远游人来了,把玉龙雪山写进了书里,把丽江古城写进书里,让它们的名字四处流传。
我已经奔流到了丽江坝放牧着牛羊的草甸上,我也要去四方街。
[句解:介绍“我”但是,眼前一黑,我就和很多水一起,跌落到地底下去了。
丽江人把高山溪流跌落到地下的地方叫作落水洞。
落水洞下面,是很深的黑暗。
曲折的水道,安静的深潭。
在充满寂静和岩石的味道的地下,我又睡去了。
第一部分(第1~5再次醒来,时间又过去我是被亮光惊醒的。
我和很多水从象山脚下的黑龙潭冒出来。
咕咚一声翻上水面。
看见很多不同模样的人。
黑头发的人,黄头发的人。
黑眼睛的人,蓝眼睛的人。
[句解:用眼睛、头发的颜色说明来丽江的有世界各地的人。
]我看见了潭边的亭台楼阁,看见了花与树。
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
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眩神迷啊。
[句解:描绘玉龙雪山的美丽。
]人们在桥上,在堤上,说着不同的语言。
在不同的语言里,都有那个词频频出现:丽江,丽江。
这时的丽江已经是一座很大的城了。
城里也不是只有最初筑城的纳西人了。
如今全中国全世界的人都要来丽江,看纳西古城的四方街,看玉龙雪山。
[句解:介绍丽江古城的巨大变化。
]顺着玉河,我来到了四方街前。
进城之前,一道闸口出现在前面。
过去,把水拦在闸前,是为了在四方街上的市集散去的黄昏开闸放水,古城的五花石的街道上,水流漫溢,洗净了街道。
今天,一架大水车来把我们扬到高处,游览古城的人要把这水车和清凉的水作一个美丽的背景摄影留念。
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见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
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
[句解:对丽江建筑的高度评价。
]从水车上哗然一声跌落下来,回到了玉河。
在这里,我有些犹豫。
因为河流将要一分为三,流过古城。
作为一滴水,不可能同时从三条河中穿越同一座古城。
因此,所有的水,都在稍作徘徊时,被急匆匆的后来者推着前行。
来不及做出选择,我就跌进了三条河中的一条,叫作中河的那一条。
我穿过了一道又一道小桥。
我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
经过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玉器店。
经过一座院子,白须垂胸的老者们,在演奏古代的音乐。
经过售卖用纳西族的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
我想停下来看看,东巴文的“水”字是怎样的写法。
但我停不下来,没有看见。
我确实想停下来,想被掺入砚池中,被蘸到笔尖,被写成东巴象形文的“水”,挂在店中,那样,来自全世界的人都看见我了。
在又一座桥边,一个浇花人把手中的大壶没进了渠中。
我立即投身进去,让这个浇花的妇人,把我带进了纳西人三坊一照壁的院子。
院子里,兰花在盛开。
浇花时,我落在了一朵香气隐约的兰花上。
我看到了,楼下正屋,主人一家在闲话。
楼上回廊,寄居的游客端着相机在眺望远山。
楼上的客人和楼下的主人大声交谈。
客人问主人当地的掌故。
主人问客人远方的情形。
太阳出来了,我怕被迅速蒸发,借一阵微风跳下花朵,正好跳回浇花壶中。
段解:记述“我”看到的丽江的风物人情。
黄昏时,主人再去打水浇花时,我又回到了穿城而过的水流之中。
这时,古城五彩的灯光把渠水辉映得五彩斑斓。
游客聚集的茶楼酒吧中,传来人们的欢笑与歌唱。
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他们的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第二部分(第6~14段):写“我”几百年后流过丽江看到的景象。
好像是因为那些鼓点的催动,水流得越来越快。
很快,我就和更多的名师释疑解惑为什么“我”要落在玉龙雪山顶上?玉龙雪山在丽江北边,为下文“我”向下观察丽江作了铺垫。
“我”下山的路上看到了什么?高大挺拔的松与杉、开满鲜花的杜鹃和山茶、马帮、驿道、纳西族村庄和明朝时正在建筑的四方街。
第6段中“几百年”有什么作用?点明“我”沉睡的时间之长,暗示丽江将会发生巨大变化。
“我”再次醒来,丽江发生了什么变化?丽江已经是一座很大的城了,城里也不是只有最初筑城的纳西人了。
如今全中国全世界的人都要来丽江,看纳西古城的四方街,看玉龙雪山。
作者为什么要让“我”出现在水车上?“我”随着水车来到高处,能更好地观看古城。
“我”观赏到了丽江的什么民俗画面?敲打着银器的小店、玉器店、演奏古代音乐的老者、东巴象形文字、种着兰花的三坊一照壁的院子。
写寄居的游客有何作用?表现丽江外地游客聚集的特点。
水一起出了古城,来到了城外的果园和田地里。
一些露珠从树叶上落下,加入了我们。
在宽广的丽江坝中流淌,穿越大地时,头顶上是满天星光。
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句解:用“硕大的银盘”比喻月亮,形象生动,表现丽江月色的美丽。
]黎明时分,作为一滴水,我来到了喧腾奔流的金沙江边,跃入江流,奔向大海。
我知道,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
第三部分(第15~16段):写“我”流出丽江来到了金沙江,奔向大海。
游客在丽江心境有什么变化?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他们的内心也很喧哗。
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课文导图主旨归纳这篇课文以“一滴水”的身份,讲述自己由雪变成冰川,再变成一滴水,再由一滴水经过驿道、纳西族村庄、草甸、落水洞等地方,最后奔流到金沙江的经历,表现了丽江古城的历史变迁和风物人情。
重难导悟作者为什么要采用“一滴水”的口吻来叙述故事?作者以“一滴水”的口吻,采用第一人称来讲述自己流过丽江的经历,将自己所见景色娓娓道来,富有浪漫和童趣,构思新颖,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学了课文,你知道了哪些关于丽江的知识?丽江历史悠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