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体育学院711新闻学理论网授精讲班

合集下载

新版成都体育学院新闻与传播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新版成都体育学院新闻与传播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回想起去年这个时候,自己还在犹豫是不是要遵从自己的梦想,为了考研奋斗一次。

当初考虑犹豫了很久,想象过所有的可能性,但是最后还是决定放手一搏。

为什么呢?有一个重要的考量,那就是对知识的渴望,这话听来可能过于空洞吧,但事实却是如此。

大家也都可以看到,当今社会的局势,浮躁,变动,不稳定,所以我经常会陷入一种对未来的恐慌中,那如何消除这种恐慌,个人认为便是充实自己的内在,才不至于被一股股混乱的潮流倾翻。

而考研是一条相对比较便捷且回报明显的路,所以最终选择考研。

所幸的是结局很好,也算是没有白费自己将近一年的努力,没有让自己浑浑噩噩的度过大学。

在准备备考的时候,我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做了一份复习时间规划。

并且要求自己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复习。

给大家一个小的建议,大家复习的时候一定要踏踏实实的打好我们的基础,复习比较晚的同学也不要觉得时间不够,因为最后的成绩不在于你复习了多少遍,而是在于你复习的效率有多高,所以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坚持,调整好心态,保证自己每天都能够有一个好的学习状态,不要让任何事情影响到你,做好自己!在此提醒大家,本文篇幅较长,因为想讲的话实在蛮多的,全部是我这一年奋战过程中的想法、经验以及走过的弯路,希望大家看完可以有所帮助。

最后结尾处会有我在备考中收集到的详细资料,可供各位下载,请大家耐心阅读。

成都体育学院新闻与传播的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4)英语二和(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或(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参考书目为:《新闻采访与写作》,欧阳霞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年版)《传播学史》[美].E•M•罗杰斯著段晓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年版)《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刘海龙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年版)《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年版)《传播学研究方法》李永健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年版)《世界新闻传播史》陈力丹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年版)《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年版)先综合说一下英语的复习建议吧。

《新闻理论》课程笔记

《新闻理论》课程笔记

《新闻理论》课程笔记第一讲:新闻——叙述事实一、新闻≠宣传- 定义差异:新闻通常被定义为对事实的公正、准确和及时的报道,其核心在于传递信息。

而宣传则有意图地传播特定的观点或信息,以影响人们的思想或行为,往往带有劝说性质和某种偏见。

- 目的与效果:新闻报道的目的是告知和教育,提供能够促进公众了解和讨论的信息。

相反,宣传的目的通常是影响人们的态度和行为,使其支持特定的事业、产品或个人。

二、中外新闻中的宣传表现- 文化差异:不同文化对新闻的理解各异。

例如,在一些国家,新闻机构可能与政府联系紧密,而在其他国家,新闻机构可能更独立。

- 政治影响:政治环境对新闻与宣传的界限产生影响。

在一些环境下,政府可能通过法律、规制或资金控制影响媒体。

- 案例分析: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报道,可以实际看到新闻与宣传间的差异,如战争报道、政治选举等。

三、新闻≠舆论- 概念区分:新闻应当是基于事实的报道,而舆论是公众对某一事件的看法和态度。

- 角色差异:记者应提供客观报道,而非个人观点。

他们的职责是提供信息,而不是引导舆论。

- 责任与影响:媒体在塑造舆论方面具有重大责任。

报道的公正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公众对事件的理解。

四、欧洲文明中“新闻”是指新鲜的信息- 历史背景:早期新闻形式,如新闻信、传单等,旨在传递新鲜事物和重大事件。

- 发展演变:随着印刷术的发明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新闻开始迅速传播,新闻业逐渐形成。

五、中国历史中对“新”赋予更多的伦理色彩- 文化解释:在中文中,“新”常常与更新、改进相联系。

新闻报道除了传递信息外,也被赋予了社会教育和道德教化的功能。

- 历史影响:历史上的儒家思想强调传媒的教育作用,影响了媒体报道的内容和方式。

六、陆定一的新闻定义- 定义概述:陆定一认为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 理论意义:这一定义强调了新闻的时效性和事实性,为新闻的学术讨论和职业实践提供了重要指导。

七、我国现代语言文字中“新闻”的内涵过宽- 概念扩展:现代汉语中“新闻”不仅指报道,也涵盖了广播、电视和其他多种形式的媒介内容。

新版成都体育学院新闻学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新版成都体育学院新闻学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天不负有心人,看到自己通过初试的结果,总算是踏实了下来,庆幸自己这一年多的坚持还有努力,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其实在开始备考的时候自己也有很多问题,也感到过迷茫,当时在网上也看了很多前辈们的经验贴,从中也给了自己或多或少的帮助,所以也想把我的备考经验写下来,希望可以帮助到你们,文章也许会有一些凌乱,还请大家多多包涵,毕竟是第一次写经验贴,如果还有什么其他的问题大家可以给我留言,我一定会经常上来回复大家的!虽然成功录取,但是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有很多懊悔,其实当初如果心态再稳定一些,可能成绩还会再高一些,这样复试就不会担惊受怕了。

其实,经验本是想考完研就写出来的。

可是自己最大的缺点就是拖延症加上不自制。

所以才拖到现在才写完。

备考对于我来说最感谢的要数我的室友了,要不是他们的监督自己也不会坚持下来。

总之考研虽然很辛苦,但是也很充实。

想好了方向之后,我就开始想关于学校的选择。

因为我本身出生在一个小地方,对大城市特别的向往,所以大学选择了大城市,研究生还想继续留在这。

希望你们从复习的开始就运筹帷幄,明年的这个时候旗开得胜,像战士一般荣耀。

闲话不多说,接下来我就和你们唠唠关于考研的一些干货!结尾有真题和资料下载,大家自取。

成都体育学院新闻学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711)新闻学理论(811)传播学理论参考书目为《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刘海龙编,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年版)关于英语复习的建议考研英语复习建议:一定要多做真题,通过对真题的讲解和练习,在不断做题的过程中,对相关知识进行查漏补缺。

对于自己不熟练的题型,加强训练,总结做题技巧,达到准确快速解题的目的。

虽然准备的时间早但因为各种事情耽误了很长时间,真正复习是从暑假开始的,暑假学习时间充分,是复习备考的黄金期,一定要充分利用,必须集中学习,要攻克阅读,完形,翻译,新题型!大家一定要在这个时间段猛搞学习。

《新闻学概论教案》

《新闻学概论教案》

《新闻学概论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定位: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新闻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新闻素养和采写能力。

3. 适用对象:本课程适用于新闻学、传播学及相关专业的学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新闻与新闻业(1)新闻的定义与特征(2)新闻类型与新闻体裁(3)新闻事业的性质与功能(4)新闻业的发展历程2. 第二章:新闻报道(1)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2)新闻采访与新闻来源(3)新闻写作与新闻结构(4)新闻报道的形式与创新3. 第三章:新闻传播与媒介技术(1)新闻传播的基本过程(2)媒介技术的发展与新闻传播(3)新闻传播的效果与影响力(4)数字时代新闻传播的挑战与机遇4. 第四章:新闻伦理与职业道德(1)新闻伦理的基本原则(2)新闻职业道德的标准与要求(3)新闻侵权与新闻保密(4)我国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现状与展望5. 第五章:新闻评论(1)新闻评论的定义与类型(2)新闻评论的特点与要求(3)新闻评论的写作技巧与方法(4)新闻评论的价值与作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新闻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新闻案例,使学生了解新闻报道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新闻素养。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就新闻学相关话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新闻采访、写作和评论等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采写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测验成绩,占总成绩的30%。

2. 期中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考核学生对新闻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掌握程度,占总成绩的40%。

3. 期末考试:采用开卷考试形式,重点考核学生的新闻评论写作能力,占总成绩的3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推荐使用《新闻学概论》(第五版),作者:李良荣。

2. 辅助读物:推荐阅读《中国新闻事业史》、《新闻采访与写作》等书籍。

新闻理论教程第4版PPT第八章 新闻传媒

新闻理论教程第4版PPT第八章 新闻传媒

第二节 新闻业的本质与特性
一、新闻业的本质
(一) 新闻业的产生
新闻业的产生过程也是近代报刊的诞生与扩散过程。新闻史家们 普遍认为,近代报刊从孕育、生长到相对成熟经历了数百年的历史。 这一过程大致包括三个环节。
• 15世纪中叶金属活字印刷技术的发明和在德国出现的印刷新闻纸;
• 16世纪,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商业民族在全球的经商活动中, 无意中传播了欧式印刷技术和简单的公报式的报纸;
第四节 新闻业的发展运行特征
二、当代中国新闻业的主要特征
(一)新闻资产:单一国家所有制 (二)主导观念: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三)基本属性:意识形态与产业并举 (四)主要功能:舆论引导与新闻传播并重 (五)发展逻辑:多元力量相互制衡
第五节 新闻业的功能
一、新闻业实体机构的功能
• 首先,新闻媒体已经成为重要的经济实体,新闻业已经成为整个社会产业系 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媒体作为实体具有经济功能。
(二)资产所有制决定新闻传播的价值取向 有什么样的所有制形式就有什么样的价值取向,这是新闻业运作中最为明显的 一个特征。
第四节 新闻业的发展运行特征
一、世界新闻业的一般特征
(三)市场是维系媒体经济命脉的基本手段 新闻背后最根本的动力是市场经济的孕育和形成;市场是媒体获取经济保障、 维护正常运转的基本手段;市场经济的法治要求、道德要求以及“看得见的手” 的适度干预是保证新闻传播市场良性化的必要手段,也是新闻业作为社会舆论 事业、文化事业的内在要求。 (四)传播技术提升和整合的速度越来越快 传播技术的飞速提升和整合是当代世界新闻业发展的突出特征。新闻业的自身 发展,最典型地表现在新闻媒介形态的不断变迁上。 (五)社会影响全面扩展,互动作用日益增强

体育新闻学概论复习提纲

体育新闻学概论复习提纲

体育新闻学概论复习提纲
一、体育新闻概述
A.体育新闻的定义和特征
B.体育新闻的意义和作用
二、体育新闻的发展历程
A.体育新闻的起源
B.体育新闻的发展阶段
C.体育新闻的现状和趋势
三、体育新闻的报道形式
A.体育新闻的传媒形式
B.体育新闻报道的技巧和要素
四、体育新闻报道的伦理和规范
A.体育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
B.体育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要求
C.体育新闻的道德和伦理规范
五、体育新闻的报道素材
B.体育新闻报道中的事实和评论性表达
C.体育新闻中的多样化素材运用
六、体育新闻的报道风格
A.体育新闻的文字表达特点
B.体育新闻的观点和态度传达
C.体育新闻报道中的创新与变革
七、体育新闻的报道与企业化
A.体育新闻报道的市场价值
B.体育新闻报道的商业化发展趋势
C.体育新闻商业化对传媒行业的影响
八、体育新闻的国际传播
A.体育新闻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B.体育新闻的翻译与传播
C.体育新闻的国际传媒通讯
九、体育新闻的新媒体时代
A.新媒体对体育新闻传播的影响
B.社交媒体在体育新闻中的运用
C.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体育新闻报道
十、体育新闻的品牌建设
A.体育新闻机构的品牌建设
C.体育新闻品牌的市场推广
十一、体育新闻的未来发展趋势
A.多媒体化对体育新闻的影响
B.体育新闻与科技的结合
C.体育新闻传播的未来挑战
以上提纲仅为参考,根据个人需求可以适当进行删减和修改,确保全面而系统地复习体育新闻学概论的知识点。

2009年成都体育学院新闻学考研试题

2009年成都体育学院新闻学考研试题

2009年成都体育学院新闻学考研试题(新闻理论+传播理论)(ZZ)
传播学理论
一、名词解释 6'*5
1.伊里调查
2.守门人
3.使用满足理论
4.媒介控制
5.卡尔•霍夫兰
二、问答 15'*4
1.那些理论对受众选择媒介有影响?
2.谈谈培养理论。

3.如何理解现代信息环境的环境化。

4.如何理解麦克卢汉“媒介即信息”观点。

三、论述 30'
论述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媒介规范理论及其关系。

四、大题 40'
1.用符号学解释北京奥运。

2.论述体育与媒体的关系。

3.512大地震媒介的表现。

[1、2、3中任选一题论述。

]
新闻学理论
一、名词解释 6'*5
1.特稿
2.隐形采访
3.党性原则
4.新闻价值
5.
二、简答 10'*4
1.谈谈新闻与舆论的关系。

2.谈谈“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特点。

3.谈谈私营媒体的特点,并指出三个私营媒体。

4.电视媒体的特点
三、论述 30'
四、应用
题目给了一篇“重庆党报在“要人版”刊出草根百姓的故事,让领导干部“居”于二版”的
社会新闻。

2000字左右。

要求:写500字内的消息。

20'
800字的评论。

30'
bb s . k a o y a n .c o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南昌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江西师大附中使用)高三理科数学分析一、整体解读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

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

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二、亮点试题分析1.【试卷原题】11.已知,,A B C 是单位圆上互不相同的三点,且满足AB AC →→=,则AB AC →→⋅的最小值为( )A .14-B .12-C .34-D .1-【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是向量与三角的典型综合题。

解法较多,属于较难题,得分率较低。

【易错点】1.不能正确用OA ,OB ,OC 表示其它向量。

2.找不出OB 与OA 的夹角和OB 与OC 的夹角的倍数关系。

【解题思路】1.把向量用OA ,OB ,OC 表示出来。

2.把求最值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的最值求解。

【解析】设单位圆的圆心为O ,由AB AC →→=得,22()()OB OA OC OA -=-,因为1OA OB OC ===,所以有,OB OA OC OA ⋅=⋅则()()AB AC OB OA OC OA ⋅=-⋅-2OB OC OB OA OA OC OA =⋅-⋅-⋅+ 21OB OC OB OA =⋅-⋅+设OB 与OA 的夹角为α,则OB 与OC 的夹角为2α所以,cos 22cos 1AB AC αα⋅=-+2112(cos )22α=--即,AB AC ⋅的最小值为12-,故选B 。

【举一反三】【相似较难试题】【2015高考天津,理14】在等腰梯形ABCD 中,已知//,2,1,60AB DC AB BC ABC ==∠= ,动点E 和F 分别在线段BC 和DC 上,且,1,,9BE BC DF DC λλ==则AE AF ⋅的最小值为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向量的几何运算、向量的数量积与基本不等式.运用向量的几何运算求,AE AF ,体现了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再运用向量数量积的定义计算AE AF ⋅,体现了数学定义的运用,再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小值,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是思维能力与计算能力的综合体现. 【答案】2918【解析】因为1,9DF DC λ=12DC AB =,119199918CF DF DC DC DC DC AB λλλλλ--=-=-==, AE AB BE AB BC λ=+=+,19191818AF AB BC CF AB BC AB AB BC λλλλ-+=++=++=+,()221919191181818AE AF AB BC AB BC AB BC AB BCλλλλλλλλλ+++⎛⎫⎛⎫⋅=+⋅+=+++⋅⋅ ⎪ ⎪⎝⎭⎝⎭19199421cos1201818λλλλ++=⨯++⨯⨯⨯︒2117172992181818λλ=++≥+= 当且仅当2192λλ=即23λ=时AE AF ⋅的最小值为2918. 2.【试卷原题】20. (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抛物线C 的焦点()1,0F ,其准线与x 轴的交点为K ,过点K 的直线l 与C 交于,A B 两点,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D . (Ⅰ)证明:点F 在直线BD 上; (Ⅱ)设89FA FB →→⋅=,求BDK ∆内切圆M 的方程. 【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性质,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圆的标准方程,韦达定理,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等知识,考查了解析几何设而不求和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是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属于较难题。

【易错点】1.设直线l 的方程为(1)y m x =+,致使解法不严密。

2.不能正确运用韦达定理,设而不求,使得运算繁琐,最后得不到正确答案。

【解题思路】1.设出点的坐标,列出方程。

2.利用韦达定理,设而不求,简化运算过程。

3.根据圆的性质,巧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解。

【解析】(Ⅰ)由题可知()1,0K -,抛物线的方程为24y x =则可设直线l 的方程为1x my =-,()()()112211,,,,,A x y B x y D x y -,故214x my y x =-⎧⎨=⎩整理得2440y my -+=,故121244y y m y y +=⎧⎨=⎩则直线BD 的方程为()212221y y y y x x x x +-=--即2222144y y y x y y ⎛⎫-=- ⎪-⎝⎭令0y =,得1214y yx ==,所以()1,0F 在直线BD 上.(Ⅱ)由(Ⅰ)可知121244y y m y y +=⎧⎨=⎩,所以()()212121142x x my my m +=-+-=-,()()1211111x x my my =--= 又()111,FA x y →=-,()221,FB x y →=-故()()()21212121211584FA FB x x y y x x x x m →→⋅=--+=-++=-,则28484,93m m -=∴=±,故直线l 的方程为3430x y ++=或3430x y -+=213y y -===±,故直线BD 的方程330x -=或330x -=,又KF 为BKD ∠的平分线,故可设圆心()(),011M t t -<<,(),0M t 到直线l 及BD 的距离分别为3131,54t t +--------------10分 由313154t t +-=得19t =或9t =(舍去).故圆M 的半径为31253t r +== 所以圆M 的方程为221499x y ⎛⎫-+= ⎪⎝⎭【举一反三】【相似较难试题】【2014高考全国,22】 已知抛物线C :y 2=2px(p>0)的焦点为F ,直线y =4与y 轴的交点为P ,与C 的交点为Q ,且|QF|=54|PQ|.(1)求C 的方程;(2)过F 的直线l 与C 相交于A ,B 两点,若AB 的垂直平分线l′与C 相交于M ,N 两点,且A ,M ,B ,N 四点在同一圆上,求l 的方程.【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的应用,韦达定理,弦长公式的应用,解法及所涉及的知识和上题基本相同. 【答案】(1)y 2=4x. (2)x -y -1=0或x +y -1=0. 【解析】(1)设Q(x 0,4),代入y 2=2px ,得x 0=8p,所以|PQ|=8p ,|QF|=p 2+x 0=p 2+8p.由题设得p 2+8p =54×8p ,解得p =-2(舍去)或p =2,所以C 的方程为y 2=4x.(2)依题意知l 与坐标轴不垂直,故可设l 的方程为x =my +1(m≠0). 代入y 2=4x ,得y 2-4my -4=0. 设A(x 1,y 1),B(x 2,y 2), 则y 1+y 2=4m ,y 1y 2=-4.故线段的AB 的中点为D(2m 2+1,2m), |AB|=m 2+1|y 1-y 2|=4(m 2+1).又直线l ′的斜率为-m ,所以l ′的方程为x =-1m y +2m 2+3.将上式代入y 2=4x ,并整理得y 2+4m y -4(2m 2+3)=0.设M(x 3,y 3),N(x 4,y 4),则y 3+y 4=-4m,y 3y 4=-4(2m 2+3).故线段MN 的中点为E ⎝ ⎛⎭⎪⎫2m2+2m 2+3,-2m ,|MN|=1+1m 2|y 3-y 4|=4(m 2+1)2m 2+1m 2.由于线段MN 垂直平分线段AB ,故A ,M ,B ,N 四点在同一圆上等价于|AE|=|BE|=12|MN|,从而14|AB|2+|DE|2=14|MN|2,即 4(m 2+1)2+⎝ ⎛⎭⎪⎫2m +2m 2+⎝ ⎛⎭⎪⎫2m 2+22=4(m 2+1)2(2m 2+1)m 4,化简得m 2-1=0,解得m =1或m =-1, 故所求直线l 的方程为x -y -1=0或x +y -1=0.三、考卷比较本试卷新课标全国卷Ⅰ相比较,基本相似,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对学生的考查要求上完全一致。

即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的原则,确立以能力立意命题的指导思想,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全面检测考生的数学素养,既考查了考生对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又考查了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本质的理解水平,符合考试大纲所提倡的“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的原则. 2. 试题结构形式大体相同,即选择题12个,每题5分,填空题4 个,每题5分,解答题8个(必做题5个),其中第22,23,24题是三选一题。

题型分值完全一样。

选择题、填空题考查了复数、三角函数、简易逻辑、概率、解析几何、向量、框图、二项式定理、线性规划等知识点,大部分属于常规题型,是学生在平时训练中常见的类型.解答题中仍涵盖了数列,三角函数,立体何,解析几何,导数等重点内容。

3. 在考查范围上略有不同,如本试卷第3题,是一个积分题,尽管简单,但全国卷已经不考查了。

四、本考试卷考点分析表(考点/知识点,难易程度、分值、解题方式、易错点、是否区分度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