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3单元试卷(试题内容:物质构成的奥秘)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构成物质的奥秘》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构成物质的奥秘》测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时间: 45 分钟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含10 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 4 分,共 40 分)1.某饮料的标签上标有水质成分以下( mg/L ):硒:0.013锶:0.059 6锌:0.001 62钙:4.69 钠: 18.4 。

这里的硒、锶、锌、钙、钠是指()A .元素B.原子C.分子D.离子2.以下相关分子和原子的一些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B .气体能够压缩是由于分子的大小可变C.原子核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D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3.以下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 .铝B.氧气C.氯化钠D.水4.用分子的看法解说以下事实,此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 .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温度高升,分子体积变大B .春季百花绽放,花香四溢——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 50 mL 水和 50 mL 酒精混淆,液体整体积小于100 mL ——分子之间有间隔D .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一样——分子构成不一样5.钼是罕有矿产资源,主要用于航天合金资料制作。

在元素周期表中钼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 3-1 所示,以下相关钼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图 3-1A .原子核内质子数为42B .相对原子质量为95.94 gC.属于非金属元素D .元素符号为MO6.2012 年 6 月,第 117 号化学元素被成功考证。

以下对于该元素原子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 .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B.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C.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D.是一个实心球体7.臭氧( O3)、二氧化氯( ClO 2)、过氧化氢 (H2O2)等都是生产、生活中的消毒剂,三种物质中都含有()A .氧分子B.氧离子C.氧气D.氧元素8.图 3-2 是元素 X 的一种粒子构造表示图,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图 3-2A .X 是金属元素B.该粒子最外电子层已达到稳固构造C.该粒子的核电荷数为18D .该粒子可表示为X+9.图 3-3 是某个化学反响的微观模拟表示图。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题(含答案)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A. B. C. D.2.属于氧化物的是( )A.H2CO3B.O2C.KNO3D.Al2O33.硒 Se可以用作光敏材料、电解锰行业催化剂、动物体必需的营养元素和植物有益的营养元素等。

其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下列对于硒的说法错误是( )A.硒与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H2SeB.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9C.硒在反应中易失电子D.硒的化学性质与硫相似4.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在不停的运动B.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D.分子在化学反应前后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5.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由多到少的排列顺序是()A.H、O、C、N B.O、Si、Al、Fe C.N、O、C、H D.Si、O、Fe、Al 6.元素周期表示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图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A.氟的原子序数是9B.氟原子的中子数为10C.氟是金属元素D.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007.类推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错误的是 ( )①酸中都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② 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③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所以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溶液一定显碱性;④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8.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下列推理结果正确的是()A.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就是单质B.碳酸盐与盐酸反应会产生气泡,所以与盐酸反应能产生气泡的物质就是碳酸盐C.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所以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D.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所以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的溶液是碱性的9.“尾气催化转换器”可减少汽车尾气污染,其中涉及的化学反应微观模型如图所示,据此分析错误的是()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是15:14B.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C.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重组的过程D.甲、乙、丙都是氧化物10.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错误信息是()A.该图表示的是一个化合反应,反应物有一种未反应完B.该反应中,反应物分别属于单质和化合物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保持不变D.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的微粒个数比为2:2:2:1二、填空题11.请写出相应的化学符号:(1)2个铵根离子(2)引起温室效应的氧化物(3)+3价的铝元素(4)有机氮肥尿素12.图2中的A、B、C、D表示四种物质,在高温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一种有趣的钟表式元素周期表如图所示,关于时针所对应的元素说法中,错误的是A.2:00对应的元素极难形成化合物B.7:00对应元素的单质是由分子构成的C.11:00对应元素的离子符号为Na+D.9:00与12:00对应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MgF D解析:DA、2:00对应的元素是氦元素,只有一个电子层,电子数为2,化学性质很稳定,极难形成化合物,不符合题意;B、7:00对应元素是氮元素,其单质是氮气,由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C、11:00对应元素是钠元素,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变成钠离子,其离子符号为Na,不符合题意;D、9:00对应元素是氟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7,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F-,12:00对应元素是镁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2,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Mg2+,故两者易形成得化合物为MgF2,符合题意。

故选D。

2.关于如图所示实验有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说法组合是()①该实验用到了对比的方法②该实验能证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③该实验能证明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④片刻后可观察到试管A中溶液变红⑤加热后氨分子的能量升高⑥加热后氨分子的质量变小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③④⑥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D解析:D【分析】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的越快;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①该实验用到了对比的方法,该选项说法正确;②该实验过程中,酚酞溶液变红色,是因为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运动到酚酞溶液中时,和水结合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该选项说法正确;③该实验过程中,C 中溶液变红色比B 中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该选项说法正确;④片刻后不能观察到试管A 中溶液变红,该选项说法不正确;⑤加热后氨分子的能量升高,该选项说法正确;⑥加热后氨分子的质量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奥秘》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奥秘》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奥秘》单元测试卷(全卷满分100分,测试时间4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B.铁块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原子之间没间隔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是因为原子本身发生了改变D.离子、质子、电子都是带电的粒子2.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常见现象进行解释,错误的是( )A.酒精挥发——分子间隔变大B.食物腐败——分子发生变化C.热胀冷缩——分子大小改变D.丹桂飘香——分子不停运动3.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B.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C.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却不能再分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4.下列化学用语中,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FeB.3NeC.2N2O5D.NH+45.下列符号所示的粒子中,能保持氯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A.Cl2B.ClC.Cl-D.ClO-36.下列关于物质组成与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氯化氢是由氢气和氯气混合而成的B.氯化钠分子是由Na+和Cl-构成的C.构成物质的微粒可以是分子、原子,也可以是离子D.NH3由一个氮元素和三个氢元素组成7.钛是一种熔点高、密度小、抗腐蚀性能好的金属,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钛原子核内有22个质子B.钛原子核外有22个电子C.钛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D.钛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为稳定结构8.化学用语是最简明、信息丰富、国际通用的语言。

下列对化学用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A.2H——2个氢元素B.N2——氮气C.2H2O——2个水分子D.Mg2+——镁离子9.根据下图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氯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7B.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8C.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D.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容易得到1个电子10.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

人教版化学九上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上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卷(含答案)(40分钟完成满分100分)班级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过氧化氢B.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后的固体剩余物C.净化后的空气D.天然水2.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矿泉水B. 果汁C. 冰水混合物D. 食醋3.下图分子结构模型示意图(图中“○”“●”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A. B. C. D.4.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浓氨水挥发——氨分子不断运动B.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汞原子体积变大C.氢气燃烧生成水——分子种类改变D.干冰升华——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5.走进玫瑰园,花香四溢,沁人心脾。

人们能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A.分子的质量很小B.分子在不断运动C.分子的体积很小D.分子之间有间隔6.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于()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C.分子之间有空隙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能再分7.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A.分子B.原子C.离子D.质子8.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A. B. C. D.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C.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D.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的大10.下列对如图实验的表述错误的是()A.烧杯C溶液变红,烧杯B溶液不变色B.该实验说明空气不能使酚酞变色C.氨分子是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D. 该实验说明分子不断运动11.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核电荷数一定等于质子数B.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C.质子数一定不等于中子数D.一般来说,原子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12. 美国铱星公司(已破产)原计划发射77颗卫星,以实现全球卫星通讯,其要发射卫星的数目恰好与铱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目相等。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以下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教室进行消杀后室内充满消毒液气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等质量的氧气和液氧,氧气体积比液氧大,说明分子间隔发生了变化C.氮气和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这两种物质的分子不同D.和两种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D解析:D【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中的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分析判断。

A、教室进行消杀后室内充满消毒液气味,是因为消毒液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消毒液气味,故选项解释正确。

B、等质量的氧气和液氧,氧气体积比液氧大,说明说明分子间隔发生了变化,故选项解释正确。

C、氮气和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这两种物质的分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氦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但其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化学性质稳定;镁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尽管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它们化学性质不相似,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D。

2.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和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类似的实验,实验如图,关于这两个实验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实验都可测定出氧气的含量约为空气中的五分之一B.波义耳加热后质量增加是因为火炉中的火元素进入到汞中C.拉瓦锡的实验反应后得到的红色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D.拉瓦锡的实验,玻璃钟罩内液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再变化D解析:DA、波义尔实验在敞口容器中进行,不能测定出氧气的含量约为空气中的五分之一,此选项错误;B、波义耳加热后质量增加,是因为空气不断进入容器中,此选项错误;C、拉瓦锡的实验反应后得到的红色物质是氧化汞,氧化汞由分子构成,此选项错误;D、拉瓦锡的实验,玻璃钟罩内液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再变化,是因为氧气完全反应后液面不再变化,此选项正确。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考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考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考试卷(含答案)一、单选题1.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 .分子大,原子小B .分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C .分子可分为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D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2.下列各组粒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不相同的是A .H 2O 、NeB .23SO --、33PO -C .S 2-、Mg 2+D .4NH +、OH -3.如图为氧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其中“x” 的数值是A .2B .4C .6D .84.6000L 氧气在加压情况下可装入40L 的钢瓶中。

从分子角度解释合理的是A .氧分子体积变小B .氧分子质量变小C .氧分子间隔变小D .氧分子数目变少5.下列有关粒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B .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C .原子可转化成离子,离子不能转化为原子D .钠原子和钠离子核电荷数相同6.航天员饮用水属于小分子团水,小分子团水由5~8个水分子构成,一次饮用125mL 小分子团水可维持人6小时正常需水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小分子团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B .小分子团水中的水分子是静止的C .小分子团水的组成元素和普通水不同D .小分子团水中的水分子间没有间隔 7.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甲元素的符号是HeB.原子序数:乙>丙>甲C.氮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D.氖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8.某海水淡化系统(如下图)工作时,蒸发腔中的水在光热作用下变为水蒸气,太阳能风扇将水蒸气吹到冷凝腔冷凝,实现海水淡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光热作用下,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B.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C.水蒸气冷凝为水,水分子本身变小D.海水变为淡水,水分子化学性质不变9.某元素X的原子序数为a,能够形成X n-,另一元素Y能够形成与X n-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Y m+,则Y元素的质子数是A.a+m-n B.a+m+n C.a-m-n D.a-m+n10.地壳中含有丰富的铝元素。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卷(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是一些微观粒子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和④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族B.示意图中只有③和⑥是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离子C.②和⑤能形成AB2型的化合物D.①和④的化学性质相似2.已知硫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氧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的两倍,又知氧原子核外电子数与核内中子数相等,由此得出结论:在二氧化硫分子中,①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②硫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③电子数等于核内中子数;④质子数等于中子数。

以上结论正确的是()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3.关于如图所示实验有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说法组合是()①该实验用到了对比的方法②该实验能证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③该实验能证明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④片刻后可观察到试管A中溶液变红⑤加热后氨分子的能量升高⑥加热后氨分子的质量变小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③④⑥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4.下列课本中的实验均作了一定的改动,改动后仍然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验证蜡烛燃烧有水生成B.证明酒精灯外焰的温度最高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证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5.下列有关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B.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C.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D.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6.各图中“”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A.B.C.D.7.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干冰升华——分子间隔变大B.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分子数目变多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分子种类变化D.氧气和液态氧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8.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A.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B.镁原子的质子数大于镁离子的质子数C.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9.对下列事实解释不正确的是()选项事实解释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微粒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B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成新分子C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微粒在不断运动D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而氧气比较活泼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A.A B.B C.C D.D10.2020年6月23日我国的北斗导航“收官之星”在西昌发射成功,北斗导航卫星系统采用铷原子钟提供精确时间,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与铷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题-人教版(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题-人教版(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题-人教版(含答案)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是由空气分子组成的B.经过液化蒸发从空气里得到氮气、氧气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C.空气中的氮气、氧气经混合,它们的化学性质都已改变D.空气中的氮气氧气分子均匀地混合在一起2、氧气在降温加压变成液态氧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B.分子质量变小C.分子体积变大D.分子运动速率变大3、航天员专用的小分子团水具有饮用量少、在人体内储留时间长、排放量少等特点.航天员一次饮用125mL小分子团水,可维持人体6h正常需水量.下列关于小分子团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水分子的化学性质被改变了B. 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间没有间隙C. 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停止了运动D. 小分子团水的部分物理性质与普通水有所不同4、夏天是槐树开花的季节,站在槐树下,就能闻到阵阵的花香,这种现象说明(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体积很小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5、镓元素的单质是半导体材料,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从图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A.X=31 B.镓属于非金属元素C.镓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 D.镓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6、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离子等粒子构成。

今有一粒子,其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16个中子,原子核外有18个电子,该粒子是()A.原子B.阳离子C.阴离子D.分子7、于下列微粒构意图,有关法正确的是()A.①③表示原子B.①②③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C.②④元素在同一周期D.它们都具有相对稳定结构8、某物质经分析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不可能是()A.混合物B.纯净物C.单质D.氧化物9、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 )A.O2B.MgC.HD.N10、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由两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的是()11、下列不符合近代化学观点的是( )A.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会破裂C.化学变化中原子不会破裂D.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12、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及离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能再分B.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就在于分子大,原子小C.原子、分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离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D.50 mL的水和50 mL的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100 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隔13、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不可能是()A.化合物B.混合物C.单质D.纯净物14、下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A.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B.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2∶1C.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D.水分解过程中,元素的种类不变15、关于相对原子质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质量B.两种原子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C.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克D.采用相对原子质量后,就增大了原子的质量16、20世纪20年代,就有人预言可能存在由4个氧原子构成的分子(O4),但一直没有得到证实。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经典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经典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经典测试卷(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关于下列四种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X、Y、M均是已形成稳定结构离子B.粒子Y若失去一个电子就可以变成原子C.它们表示四种元素D.上述粒子中有两个是离子,两个是原子2.原子簇是若干原子的聚集体,有望开发成新材料,某铝原子簇由13个铝原子构成其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为40时相对稳定,下图为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则该稳定铝原子簇的微粒符号是A.Al3+B.13Al3+C.13Al-D.Al13-3.如图是一些微观粒子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和④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族B.示意图中只有③和⑥是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离子C.②和⑤能形成AB2型的化合物D.①和④的化学性质相似4.某元素R的原子序数为m,能够形成核外有x个电子的R n-离子,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m=nB.m=n+xC.m=n-xD.m=x-n5.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下列推理得出的相关结论合理的是()A.阳离子一定带正电荷,所以带正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C.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D.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都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的6.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A.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B.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为8,所以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一定是稀有气体的原子C.原子失去电子后形成阳离子,则原子得到电子后一定形成阴离子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也不能再分7.从下图所示的两种微粒结构示意图中,所获取信息不正确的是A.它们属于不同种元素B.它们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C.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D.它们都属于金属元素8.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

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会变B.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C.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D.混合物中一定含有多种元素9.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运动B.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汞原子体积变大C.过氧化氢溶液是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D.水比冰更容易被压缩——分子间的间隔大小不同10.根据下列三种微粒结构示意图,所获取信息正确的是A.②③化学性质相同B.②表示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C.它们表示两种元素D.①表示的是原子,②表示的是阴离子二、填空题11.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经典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经典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关于下列四种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X、Y、M均是已形成稳定结构离子B.粒子Y若失去一个电子就可以变成原子C.它们表示四种元素D.上述粒子中有两个是离子,两个是原子D解析:DA、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电子,为相对稳定结构,则X、Y、M均是已形成相对稳定结构,但M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不是离子,故A不正确;B、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Y的质子数为19,核外电子数为18,则粒子Y若得到一个电子就可以变成原子,故B不正确;C、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质子数分别为17、19、18、17,则它们表示三种元素,故C不正确;D、X是氯离子,Y是钾离子,M是氩原子,N是氯原子,上述粒子中有两个是离子,两个是原子,故D正确。

故选D。

2.原子簇是若干原子的聚集体,有望开发成新材料,某铝原子簇由13个铝原子构成其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为40时相对稳定,下图为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则该稳定铝原子簇的微粒符号是A.Al3+B.13Al3+C.13Al-D.Al13-D解析:D铝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3,其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为40时相对稳定,说明该稳定铝原子簇Al。

带1个单位负电荷,微粒符号可以表示为-13故选:D。

3.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1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kg.现有27g金属铝,则这些金属铝中含有铝原子的个数有A.5.02×1025B.6.02×1023C.6.02×1026D.5.02×1022B解析:B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可知,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的实际质量成正比,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铝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7,1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kg 。

设一个铝原子的质量为x ,-261.99312=27×10kg x,27g 金属铝中含有铝原子的个数为:-323-262710kg 6.021027 1.99310kg12⨯≈⨯⨯⨯ ,故选B 。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题(含答案)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A. B. C. D.2.属于氧化物的是( )A.H2CO3B.O2C.KNO3D.Al2O33.硒 Se可以用作光敏材料、电解锰行业催化剂、动物体必需的营养元素和植物有益的营养元素等。

其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下列对于硒的说法错误是( )A.硒与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H2SeB.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9C.硒在反应中易失电子D.硒的化学性质与硫相似4.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在不停的运动B.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D.分子在化学反应前后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5.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由多到少的排列顺序是()A.H、O、C、N B.O、Si、Al、Fe C.N、O、C、H D.Si、O、Fe、Al 6.元素周期表示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图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A.氟的原子序数是9B.氟原子的中子数为10C.氟是金属元素D.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007.类推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错误的是 ( )①酸中都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② 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③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所以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溶液一定显碱性;④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8.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下列推理结果正确的是()A.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就是单质B.碳酸盐与盐酸反应会产生气泡,所以与盐酸反应能产生气泡的物质就是碳酸盐C.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所以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D.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所以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的溶液是碱性的9.“尾气催化转换器”可减少汽车尾气污染,其中涉及的化学反应微观模型如图所示,据此分析错误的是()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是15:14B.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C.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重组的过程D.甲、乙、丙都是氧化物10.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错误信息是()A.该图表示的是一个化合反应,反应物有一种未反应完B.该反应中,反应物分别属于单质和化合物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保持不变D.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的微粒个数比为2:2:2:1二、填空题11.请写出相应的化学符号:(1)2个铵根离子(2)引起温室效应的氧化物(3)+3价的铝元素(4)有机氮肥尿素12.图2中的A、B、C、D表示四种物质,在高温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题(含答案)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液氮可用于制冷。

在氮气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中,下列微观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间间隔变大B.分子的质量变大C.分子的数目增多D.分子的种类改变2、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A.春天,柳絮飞扬B.夏天,荷花飘香C.秋天,落叶纷纷D.冬季,雪花飘飘3、保持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A.硫原子B.氧原子C.氧分子D.二氧化硫分子4、稀土号称工业维生素,被广泛应用在航天、军事、国防以及新材料合成等方面,铈(Ce)是稀土元素中丰度最高的。

铈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铈属于金属元素B.铈的原子序数是58C.铈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D.在化学反应中,铈原子一般得到电子5、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金属元素离子的是()6、下列现象或事实,其中解释错误的是()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B.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会更快,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C.25m3的石油气可以装入0.024m3的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D.一滴水中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7、热播电影《流浪地球2》聚焦月球,月球上含有丰富的核能原料He-3(3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下列关于He-3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中有1个质子B.原子中有2个中子C.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 D.与He-4属于同种元素8、氯元素对人体的生理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胃液中有促生盐酸、帮助消化和增进食欲的作用。

如图是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B.核外共有3个电子层C.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D.第2层上的电子数为8 9、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正确的是()A.原子结构模型 B.微粒性质模型C.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关系模型 D.空气组成模型10、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的B.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D.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离子不可能再变成原子11、对于Fe、Fe2+、Fe3+三种粒子的判断,正确的是()①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②核外电子数相等③核电荷数相同④质量几乎相等⑤所含的质子数相等⑥化学性质相似.A.③④⑤B.②③④⑥C.①④⑤ D.③④⑤⑥12、下列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做出的判断错误的是()A.①表示阳离子B.②表示氧原子C.③表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D.④表示的粒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13、氯气常温常压下为黄绿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溶于水。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题(含答案)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说明()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之间有间隔C.分子很小D.分子可分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B.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实际质量C.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值,没有单位D.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3.3000升的氧气可被压缩装一个体积约5升的高压钢瓶中,氧气能被压缩的原因是A.氧气被压缩,是氧气分子变小了B.氧气被压缩,是氧气分子变成了臭氧分子C.氧气被压缩,是氧气分子在不断运动D.氧气被压缩,是氧气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了4.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A.O2B.2O C.O D.O2-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B.二氧化碳由CO2分子构成C.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D.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6.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单质顺序排列的是()A.海水、冰B.冰水、水银C.食醋、蒸馏水D.空气、金刚石7.下列对水的认识正确的是()A.长期饮用蒸馏水对身体有益B.在河水中加入明矾可除去所有杂质C.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D.在淡水资源缺乏的海岛上,可考虑用蒸馏法从海水中提取淡水8.“超临界水”因具有优良特性而被科学家追捧,它是指当温度和压强达到一定值时,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流体。

下列有关“超临界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性质与普通水不同B.分子不再运动C.分子间的间隔比普通水大D.氢、氧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19.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10.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是()A.同一种原子B.同一种分子C.同一种元素D.无法确定11.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A.B.C.D.12.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在于( )A.大小和质量不同B.分子能单独存在,原子不能单独存在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再分,原子则不能D.分子能运动,原子则不能二、填空题13.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题(含答案)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元素符号和名称,书写错误的是()A.铝aL B.氯C1 C.碳C D.钙Ca2.下图中“○”和“●”分别表示氧原子和氢原子,能保持过氧化氢化学性质的微粒是()A.A B.B C.C D.D3.“酒香不怕巷子深”与下列化学原理相关的是()A.分子的质量很小,分子是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粒B.分子的体积很小,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C.分子之间有间隙,因此造成了物质的三态变化D.分子的体积、质量都很小,但分子是真实存在的4.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A.铜 B.水 C.氧气 D.氯化钾5.如图为元素汞的信息,从图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一项是()A.汞原子核内中子数为80 B.汞的核电荷数为80C.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0.6g D.在化学反应中,汞原子容易得到电子6.对物质进行归类整理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归类关系相符的是()A.蒸馏水氧化物B.天然气纯净物C.纯碱碱D.碳酸氢钠酸7.钪元素相关信息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Sc B.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C.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21个电子 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4.96 g8.对下列事实或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A B.B C.C D.D9.下列对微粒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A B.B C.C D.D10.汽车尾气中含有的有毒气体较多,其中一氧化碳(CO)和一氧化氮(NO)为最主要的两种。

如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能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B.反应中原子、分子个数不变C.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D.图中生成物有三种11.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示中的反应物都是单质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图示中共有4种分子D.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12.下列有关“化学之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B.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C.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13.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据此分析错误的是()A.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变化B. 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可能发生变化C. 分子可由原子构成D. 示意图中的各物质均属于化合物14.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B.分子、原子和离子都在不停运动C.分子与原子的区别是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D.篮球中能充入较多气体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间隙较大,易于压缩15.已知一个碳原子(质子数为6,中子数也是6)的质量为akg,A原子的质量为bkg,则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b/12 B.a/12 C.12a/b D.12b/a二、填空题16.用化学符号填空。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卷(含答案)

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卷一、单选题1.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下列物质由阴阳离子构成的是()A.氯化钾B.水C.黄金D.二氧化碳2.下列化学符号表示的粒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的是( )A.O B.O2C.H2O D.CO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由原子构成B.氯化钠由氯化钠分子构成C.碳单质一定由碳原子构成D.固体物质的分子间没有间隔4.硅可制作光导纤维,硅的元素符号是()A.Mn B.S C.Si D.Al5.“2H”表示()A.2个氢原子B.2个氢离子C.2个氢分子D.2个氢元素6.化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古代的陶瓷.铁器.纸张.火药等的发明创造与化学无关B.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化学的基础C.元素周期表的编制,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的有规律可循D.“绿色化学”的提出使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更加环保7.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香飘万里﹣﹣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热胀冷缩﹣﹣分子的间隔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C.空气是混合物﹣﹣空气中含有多种不同的分子D.水的天然循环﹣﹣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8.下列四种物质,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A.煤B.氮气C.生铁D.甲烷第1 页共7 页9.科学家计划用质子数为 20的钙原子,轰击核电荷数为 98的锎元素靶,使两元素的原子核合在一起,合成核电荷数为 118的新元素。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该变化是化学变化B.新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8C.新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8 D.变化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发生改变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变成水蒸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B.八月丹桂飘香,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是因为碳原子结构不同D.4000L氧气能压缩在40L的钢瓶中,说明分子的体积变小11.正确使用化学用语是重要的化学学科素养。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考试卷-人教版(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考试卷-人教版(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考试卷-人教版(含答案)一、单选题1.关于氧分子与氧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在化学反应中,氧分子能再分,氧原子不能再分B.氧分子大,氧原子小C.氧气的化学性质由氧分子保持D.氧气由氧分子构成,也由氧原子构成2.2019年12月以来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众志成城、抗击新型冠状病毒,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为了个人卫生,应全部使用一次性的木筷和餐盒B.合理饮食增强抵抗力,营养元素并不是摄入得越多越好C.利用“过氧乙酸”消毒液积极消毒杀毒,发生了化学变化D.喷洒“过氧乙酸”消毒液后,室内充满过氧乙酸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停运动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核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B.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gC.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D.相对原子质量约为质子数与电子数之和4.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关于原子结构的说法有:①在球体内充斥正电荷,电子镶嵌其中①原子是可分的①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①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①原子核外的电子能量相同①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其中正确的观点是A.①①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①5.下图是元素X的一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X的核外电子数为18B.X属于非金属元素C.该粒子可表示为X2+D.该粒子最外层电子层已经达到相对稳定结构6.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则碳14原子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分别是A.86B.66C.146D.687.有两个原子,甲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乙原子核内有7个质子和7个中子,关于这两个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不属于同类原子B.核电荷数不相同C.相对原子质量相同D.核外电子数相同8.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NaCl由Cl-和Na+构成B.原子中都含有中子C.Cl-的质子数比电子数多1D.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9.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如图是某同学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以氧气为例进行的梳理,下列选项中与a、c对应的是()A.原子核、核外电子B.原子、核外电子C.原子、原子核D.核外电子、原子10.19世纪初,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分子概念,他认为:①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①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①原子不能独立存在;①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①分子的质量等于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总和;①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试题(含答案)1 / 10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化学与我们的健康、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为保证身体健康,大量食用保健品B .为延长保质期,火腿肠中添加适量防腐剂C .夏天到了,经常去吃马路烧烤D .吸烟使人产生依赖性,但被动吸烟无害健康2.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从元素周期表中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A .元素符号B .原子序数C .相对原子质量D .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3.下列元素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是( )A .HB .HeC .NaD .Hg 4.王安石用“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描写梅花,能从远处闻到梅花香的原因是( )A .分子质量很小B .分子间有间隔C .分子在不断运动D .分子由原子构成5.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 .空气B .二氧化碳C .二氧化硫D .过氧化氢6.铈是一种稀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铈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铈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元素符号为CeB .原子核内中子数为58C .相对原子质量140.1gD .属于非金属元素7.下列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B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 .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D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8.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依据。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部分信息,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不同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最外层电子数不同B.碳、氮、氧三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C.氧原子核内质子数为8D.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9.下列物质中,前者是混合物,后者是化合物的是()A.河水、氧气B.水、氯酸钾C.空气、铁粉D.石灰水、二氧化碳10.下列各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A.A B.B C.C D.D11.建立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变小了B.救援犬能根据气味发现因地震埋藏于地下的生命迹象,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D.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是因为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和原子种类不变12.月球土壤中含有大量氦-3原子,它可能成为未来核能的重要原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
温馨提示:1、 认真审题, 独立思考,准确作答,体验成功!
2、相对原子质量:C —12,H —1,O —16,N —14,Cl —35.5,S —32。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某种品牌的婴儿配方奶粉,部分营养成分的含量如下表所示,表中的“钙、磷、铁、锌”应理解为………………………………………………………………………【 】
A.金属
B.非金属
C.元素
D.分子
2
的是………………………………………………………………【 】
A B C D
3、甲醛(CH 2O )的水溶液叫做“福尔马林”,常用来保存动物标本。

下列关于甲醛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一个甲醛分子由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的 B.甲醛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2:1 C.甲醛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D.甲醛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3.3%
4、在2SO 3和3SO 2中,下列说法正确的说法是……………………………………【 】 A.含有相同的氧分子个数 B.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 C.含有相同的氧原子个数
D.氧原子的个数比为3:2
5、下列关于原子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通常由中子和电子构成;②通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③带负电荷;④不显电性;⑤不能再分;⑥体积大约相当于原子;⑦质量大约相当于原子
A. ①⑤
B. ②⑦
C. ③④
D. ②⑥⑦
6、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列从该图获取的信息中,正确的
是……………………………………………………………………【】
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2
B.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该元素的原子核内有24个质子
D.该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为52.00%
7、如下图所示,这四位同学描述的可能是下面的哪一个化学符号……………………【】
A、HClO
B、O3
C、NO2—
D、H2O
8、我国科学家发现用含硒(Se)的化合物亚硒酸钠能消除加速人体衰老的活性氧,亚硒酸钠中的硒元素为+4
价,氧元素为-2价,则亚硒酸钠的化学式为……………………【】
A. Na2SeO4
B. Na2SeO3
C. NaSeO2
D. Na2SeO2
9、下列符号中,能同时表示一种单质、一种原子和一种元素的是……………………【】
A. O2B、2H C、N D、Fe
10、在化学符号2H、2Fe2+、2H2、2Cu、2H2O、 Fe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不尽相同,
其中“2”的意义用来表示分子个数的有……………………………………………【】
A.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11、下列关于Fe、Fe2+、Fe3+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24 Cr

52.00
+2
A.它们的化合价相同
B.它们的质子数和中子数都不同
C.它们的核外电子数不同
D.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最外层有8个电子的粒子,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B.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的原子
C.纯净物不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
D.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 13、如下粒子结构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
A. ①④属于同种元素
B. ②③④都属于离子
C. ⑤易失去电子成为阴离子
D. ①⑤的结构不稳定
1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同种物质的制取方法不一定相同 B.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 C.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物质不一定是同种物质 D.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纯净物,其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6分)
15、(6分)科学研究证实,物质从宏观上讲是由元素组成,从微观上讲是粒子构成的,例如铁是由铁原子
构成的。

请你在下列空格里,用“元素、原子、分子、离子”填空: (1)水是由氧、氢两种 组成的; (2)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 ; (3)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 (4)体温计中的汞是由 构成的; (5)用于人工降雨的干冰是由 构成的;
(6)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的氯化钠晶体是由 构成的。

16、(4分)给下列物质分类,将编号写在横线上。

得分 评卷人





①四氧化三铁;②氮气;③红磷;④净化后的空气;⑤石蜡燃烧后的产物;⑥硫;⑦矿泉水; ⑧蒸馏水; ⑨氧化汞; ⑩过滤后的海水。

(1
)属于混合物的是 ;(2)属于纯净物的是 ;
(3)属于氧化物的是 ;(4)属于单质的是 。

17、(3分)1998年中国十大科技成果之一是合成氮化镓纳米材料。

已知镓(G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甲
所示,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在镓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 的值为 。

(2)镓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下列哪种元素的化学性质最相似 (在A 、B 、C 中选择)。

(3)它的氯化物(氯化镓)的化学式为 。

18、(9分)实验室常里用于制取氧气的方法有:a 、加热氯酸钾晶体和二氧化锰粉末;
b 、加热高锰酸钾固体;
c 、用二氧化锰粉末作催化剂使过氧化氢(H 2O 2)溶液分解产生水和氧气。

实验室制取氧气常用装置如下列图A 、图B 所示。

请回答有关问题:
(1)请仔细分析图A 的特点,推测所用制取氧气的方法是 (填“a ”、“b ”、“c ”),
(2)采用c 方法制氧气应选用装置 (填“图A ”、“图B ”)。

为检验装置B 中氧气
是否收集满,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这是利用了氧气 的性质。

利用图A 装置制氧气,在结束实验时要先撤离导管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其目的是 ;利用图B 装置制氧气时,长颈漏斗的下端要插入液面以下,其目的是 。

(3)实验室里,常用氯化铵晶体跟氢氧化钙粉末混合加热制取氨气。

它是一种无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
图A
图B
密度比空气小,而溶于水且能跟水反应生成氨水的气体,制取氨气过程中还有氯化钙和水生成。

实验
室制取氨气可选用制取 (填“A”或“
B”)的装置,其理由是;收集
氨气可用法,理由是。

19、(4分)图A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图B、图C是某两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第二周期3 Li

7
4 Be

9
5 B

11

7 N

14
8 O

16
9 F

19
10 Ne

20
第三周期11 Na

23

13 Al

27
14 Si

28

16 S

32
17 Cl

35.5
18 Ar

40
(1)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其符号为。

(2)图B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元素在图中的位置是(填“①”、“②”、“③”)。

(3)图C是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图A中与氯元素在同一纵行有氟元素等,氟原子结构与氯原子结构相似。

由此推测,氟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填“得”或“失”)电子。

氟元素若与钠元素化合,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20、金属活动顺序是按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排列的,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序数由小到大排列的,请你判断下
列三组物质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1)NH3、N2、N2O、NO2、HNO3排列规律是。

(2)CH4、NH3、H2O、HF排列规律是。

(3)CO(NH2)2、 NH4NO3、NH4CI、(NH4)2SO4、NH4HCO3排列规律是。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6分)
得分评卷人
21、请仔细阅读碳铵化肥袋上包装说明书,回答下列问题:
碳酸氢铵(碳铵)
化学式:NH4HCO3
净重:50kg
含氮量:16%
……
(1)纯NH4HCO3中氮元素质量分数。

(2)这包碳铵化肥中含氮元素质量。

(3)这包碳铵化肥中含NH4HCO3的质量分数(写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15、⑴元素;⑵分子;⑶原子;⑷原子;⑸分子;⑹离子。

16、⑴④⑤⑦⑩;⑵①②③⑥⑧⑨;⑶①⑧⑨;⑷②③⑥。

17、⑴31;⑵B;⑶ GaCl3。

18、⑴b⑵图B。

密度大于空气且助燃(支持燃烧)。

防止水槽中水倒吸,
引起试管破。

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⑶ A、固体和固体反应需加热、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
而溶于水且能跟水反应
19、⑴Mg;⑵①;⑶得、NaF。

20、⑴按氮元素化合价由低到高排列;
⑵按分子中原子个数由多到少排列;
⑶按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排列。

三、计算题
21、⑴纯碳铵中氮的质量分数为17.7%。

⑵ 8kg;⑶ 9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