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在观察中比较
教科版(新)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在观察中比较》教学教案

《在观察中比较》教案【教材简析】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在观察过程中,人们会有意无意地对观察的事物进行比较,这种比较常常是事物之间互为参照物的对比,比较结果也是一种相对的结果,不是标准化测量的结果。
本课作为测量单元的第1课,学生将先从观察恐龙开始,比一比恐龙模型的大小。
我们也许会发现,学生们对恐龙模型的大小仅“一看”便有了定论,这个定论的潜在的依据可能是比较恐龙的胖瘦,也可能是比较恐龙的长短,还可能是比较恐龙的高矮。
对学生具有挑战性的是,通过活动,他们会意识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比较方法,比较方法不同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另外,他们还要学会用排序的方法来描述比较的结果。
在活动的最后,需要展示所有小组的比较结果,使学生养成关注他人信息的习惯,同时,需要鼓励学生根据不同的结果再来描述恐龙的大小。
在研讨环节,可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比较过程,引出公平比较的话题。
比较需要公平和准确的话题也将贯穿于整个单元的始终。
【学生分析】一年级学生观察和比较时通常会集中在物体外观的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上,例如物体的颜色、形状等。
生活中,他们已有丰富的比较经验,例如比身高和体重。
学生在比较恐龙模型大小的过程中,会有意识地把恐龙对齐后比较长短或把它们放在同一桌面上比较高矮,这是“公平比较”的行为表现,也说明学生已意识到只有公平的比较才能得出有说服力的结果。
学生对多个物体之间的比较结果的描述是有困难的。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观察物体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就是在进行比较。
2.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科学探究目标1.能从多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
2.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和记录观察的结果,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3.具有对探究过程和方法进行反思的意识。
科学态度目标1.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2.乐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观察和比较是人们经常用到的认识活动。
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2.1在观察中比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观察物体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就是在进行比较。
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过程与方法:能从多种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
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和记录观察的结果,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具有对探究过程与方法进行反思的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乐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和记录观察的结果,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每组四只恐龙模型 (要求:长短不同、高矮不同、胖瘦不同;最好是缩放比例相同的恐龙模型)、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课件。
教法学法:观察法课型课时:新授课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播放《侏罗纪公园片段》一、聚焦1.在学生观察教科书中的图片后,教师提问: “图中的恐龙,哪只大、哪只小?”2.并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3.揭示课题:在观察中比较三、探索比较恐龙模型的大小1.让学生明确观察任务:比一比四只恐龙模型的大小,给它们排序。
2.提出探究要求:四人小组,分工合作;可以有多种比较方;每人都要及时记录比较结果。
3.(1)引导学生比较恐龙模型的大小:(2)观察学生的比较过程。
(3)将学生比较结果中有代表性的内容记录到黑板上。
4.有几种比较结果?关于恐龙的大小排序,小组内能有一个大家都认可的结果吗?怎么比才更准确?在小组内思考和讨论。
三、研讨1.汇报:展示并介绍自己小组的比较方法,同时说出比较结果。
2.引导学生总结:我们用了哪些方法比较恐龙的大小? 我们该怎样描述比较结果?3.总结: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不同的比较方法,比较的标准是不同的,比如长短和高矮,所以结果不同。
作业布置:完成活动手册板书设计:2.1在观察中比较不同的比较方法长短高矮结果不同课后反思:2.2起点和终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基础。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反思

一年级科学教学反思1.1今天给孩子们上了第一节科学课,孩子对于植物的认识还是比较少的,只能说出花、草、树这种比较大的概念的,让说一说具体什么花、什么草、什么树,孩子们很难说出来,即使在课件上出示了一些植物的图片,孩子们很少有人能说出来,如果有条件的话,孩子们还是要多出去走走,多了解一下植物,还有再提问植物有哪些部位时,孩子们说的比较的多的是叶子和花,我又接着提问有些植物是不开花的,说花对吗?孩子们的回答就只有叶子了,对于植物的茎和根了解的特别少,对于告诉孩子植物是需要阳光的,有些孩子还不是很赞同,说家里种的植物不晒太阳的,让我很无语。
不过孩子们的求知欲望还是很强烈的,十分好奇种子的生长情况,纷纷表示回到家要自己亲自种上东西并观察,当我在黑板上画出简易的图画时,孩子们瞬间被吸引了,一个个学得可认真了,画的有模有样的。
1.2本节课主要是对大自然中的植物进行观察,首先让学生观察了教室旁边的大树,学生在观察时都是用眼睛直接抬头看,学生有的回答大树真高啊,有的说叶子是绿色的,树干是褐色的,然后经过我的引导,我们通过用眼睛看,用鼻子闻和用手摸来了解一棵植物的特征,本节课新学习的主要是植物的叶、茎和根,对于学生来说,叶和根很容易理解,不用过多的介绍,学生们都能理解,而植物的茎对于学生来说太难了,很多学生第一次听到这种词汇,我就用大树为例,给学生们讲解,茎就是大树的树干,在画植物的时候,主要是让学生们边画边记忆植物的叶、茎和根,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在我们的生活中,植物的根都是生长在土里的,很多学生画的植物是看不见根的,于是我给学生们说在我们生活中,树木长得比较高大时,根部比较发达,会在地面上看到一点根。
1.3一年级的学生刚开始学习科学兴趣还是比较浓厚的,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中宝,很少有亲近大自然的时候,对大自然不够理解,植物的叶对于他们来说看似比较熟悉,但是对于叶的认识根本还不够,因此本节课是从让学生观察杨树叶、桃树叶、芭蕉叶、雪松叶、槭树叶、银杏叶、枫树叶等叶子开始的,其中枫树叶像手掌,银杏叶像一把扇子,学生们非常感兴趣,纷纷来讨论叶子有什么特点,最后发现叶子的形状是各种各样的,但是叶子都有叶柄、叶脉和叶片,这是他们共有的。
《在观察中比较》教案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在观察中比较》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比较物体的情况?”比如,选择礼物时比较大小、挑选水果时比较重量。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比较的奥秘。
4.培养学生将比较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增强解决问题的素养。
5.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观察成果,发展人际沟通与团队协作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掌握观察与比较的基本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熟练运用肉眼观察、放大镜观察以及尺子等工具进行物体的测量和比较,掌握基本的观察与比较技巧。
-理解比较的意义:学生应理解比较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能够帮助我们发现物体的异同,从而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
-应用比较结果:学生需学会将比较结果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如选择合适的物品、分析现象等。
举例:在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植物的高度、叶子的形状等来认识各种植物的特点。
2.教学难点
-观察的准确性:学生往往在观察过程中容易忽视细节,导致比较结果不准确。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比较的概念和实际应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他们能够很快地理解比较的重要性。在理论介绍环节,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对于观察的准确性掌握得不够好,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强化。
课堂上,我尝试用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们更直观地感受比较的过程,这个方法似乎效果不错,他们能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们动手动脑,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加深他们的理解。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 《1.在观察中比较》 教科版

《在观察中比较》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知道各种物体有大有小科学探究目标能运用比较长短、比高矮的方法认识物体的大小能够运用简单的语言或肢体动作对物体的大小进行描述科学态度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比较活动,发现比较的乐趣。
在比较活动中,养成愿意倾听同学的发言,敢于大胆表述自己见解的科学习惯。
教学重点:能运用比较长短、比高矮的方法认识物体的大小教学难点:能用手比较出物体的高矮和长短。
教学准备:每组两只大小不同的腕龙模型,两只大小不同三角龙模型,雷龙、戟龙和刺龙各三只,课件,活动记录单。
教学过程:导入:1.师:在远古时期的地球上曾经生活着一种古生物,它们大小各异,种类繁多,一度称霸地球,猜猜看是什么?学生:恐龙2.师:老师对它们很感兴趣,今天特地带了一段视频和大家来分享。
(一)观察图片回答问题1.这是一幅大家很感兴趣龙的图片,老师在这里会有几个问题问大家,看看谁在观察的时候最仔细、最认真。
2.这张图里有几只龙,天空中有几只,陆地上有几只,离我们近的有几只,远的的有几只?哪一只大,哪一只小?3.你是怎么知道这只龙大,那只龙小的呢?4.看来这幅图的背景比较复杂,我们的比较受到了干扰,叶老师把背景去掉,我们再试着比比。
5.这样看哪只龙大哪只恐龙小,你是怎样比较出来的,还是刚才的结果吗?(用眼睛看到的,这只龙高,另一只矮,这一只龙长,另一只要短)(二)比较两只恐龙的大小1.刚才我们通过比龙的高矮、长短知道龙的大小,今天叶老师为大家挑选了两只龙,画面中哪只龙大,哪只龙小,你又是怎样知道的?2.我们来比一比图片中龙的高矮和长短师:我们可以这样比较......(演示高度和长度的比较方法)3.刚才的比较方法大家都看清楚了吗?学会了吗?现在这两只龙来到了我们的现场,我们能运用刚才叶老师演示的方法,比较它们的高度和长度吗?4.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5.大家都比较出来了吗?(学生回答,引导:你是通过比较什么得出的结论,能上来演示一下吗?)学生一边演示,教师一边纠正规范的比较方法6. 刚才他从恐龙的高度比较出了它们的大小,有同学从长度方面比较的吗?那你又是怎样比较长度的呢,你给大家比比看7. 刚才我们通过比高度比长度,比较出了腕龙的大小,那这对三角龙呢?你会比较吗?8. 你能不能运用刚才比较腕龙的方法,比高度和比长度的方法,比较三角龙的大小呢?9.学生活动,教师纠正比较方法。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1 在观察中比较-教科版

2.1.在观察中比较教学目标:概念目标:1.观察物体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就是在进行比较。
2.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科学探究目标:1.能从多种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
2.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和记录观察的结果,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3.具有对探究过程与方法进行反思的意识。
科学态度目标:1.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2.乐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观察和比较是人们经常用到的认识活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和记录观察的结果,学会小组合作,能够交流汇报成果。
教学准备:每组四只恐龙模型、学生活动手册、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1.谈一谈你对恐龙的认识。
2.观看《恐龙之最》视频。
3.举例谈一谈你的收获。
4.小结:科学家们比较的标准有很多,如比较物体整体的大小、轻重、高矮等,还可以只比较物体的一部分,如翅展(臂展)的长短、尾巴的长短、头部的大小等。
5.揭示课题:在观察中比较二、聚焦问题1.出示图片,数一数图中有几只恐龙?2.通过观察,你觉得哪只恐龙大、哪只恐龙小?(学生可能会按图片上恐龙的位置去描述,也可能会用自己了解的恐龙名字去说明他的比较结果,所以比较的对像不容易让他人明确,引出比较前要确定各对像最好有一个明确的统一代称。
)3.为恐龙编序号,再说一说觉得哪只恐龙大、哪只恐龙小?4.通过观察,你还有其它比较的标准和结果吗?5.追问:⑴你是怎么知道的?⑵大家觉得这样比较公平吗?6.小结:公平的观察比较,要先对齐——再比较。
三、探索比较1.请出四只恐龙模型,(已编号)引导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2.说一说你想比较这四只恐龙的标准是什么?预测可能的结果是什么?3.小组合作进行观察比较,并将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中。
(教师巡示指导)4.展示记录表,交流你们的比较方法和结果。
5.引导学生分析记录表中的数据。
一年级科学上册比较与测量1在观察中比较教案教科版

1.在观察中比较【教材简析】《在观察中比较》是教科版一年级上册《比较与测量》单元起始课。
本课以生活中儿童常玩的玩具导入课程,让学生们在观察恐龙模型中比较它们的大小。
通过不同的方法,“比高低”、“比长短”,并通过简单的表格、画图等方法记录观察结果。
聚焦板块,通过观察“图中的恐龙谁大谁小”,让学生开始认识到日常观察活动中处处有比较,比较就是区分相同和不同,不同角度的比较有可能会带来比较结果(比如大小)的不同。
探索部分,“比较恐龙模型玩具大小的不同方法”,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比较结果,不同的高度,不同的长度等。
意识到比较中需要考虑公平、方便、准确等因素。
激发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兴趣,为单元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最后通过研讨,鼓励孩子们交流自己的比较方法,并借助记录介绍自己的研究结果。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孩子一般能对图片中的恐龙做出大小的判断,他们已经能在头脑中对不同距离不同大小的恐龙作出简单的分辨。
但是,孩子在描述恐龙大小时,并不是都来源于对图片的观察,很大一部分是借助以有的经验,他们的表述往往比较单一,如“霸王龙是最大的”,“迅猛龙是小的”。
所以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句式,如“谁比谁大”,从而帮助学生进行比较描述。
另外,对于学生而言,大小是一个综合的感觉,不同的孩子会从不同的维度进行比较,有的是从胖和瘦,有的是从长和短,有的是从高和矮……。
该课希望孩子能从一个维度,给恐龙模型玩具进行比较和排序。
另外大部分孩子在比较过程中,会意识到要对齐,要比得正确。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观察物体的相同处和不同点就是在进行比较;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科学探究目标1.能从多种角度(长短、高矮、宽窄等)观察和比较物体;2.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和记录观察的结果,并与同学讨论交流;科学态度目标愿意倾听同伴的意见和表达自己的观点;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目标了解观察和比较是人们常常用到的认识活动。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在观察中比较》优质教学课件

比较与测量
学习目标
1 知道观察物体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就是在比较; 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2 能从多种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尝试用排序的方 式来描述和记录观察的结果,并与同学讨论、交 流;具有对探究过程与方法进行反思的意识。
学习目标
3 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乐于进 行小组合作学习。
bǎ bǐ jiào de jié guǒ jì xià lái
把比较的结果记下来。
从( )到( )
认真做好记录, 填序号。
2
1
从( 重 )到(轻 )
2
1
4
3
2
3
4
1
4
3
认真做好记录, 填序号。
wǒ mén shì zěn yànɡ bǐ jiào de
我们是怎样比较的?
我们用了哪些方法 比较恐龙的大小?
bǐ jiào de jié ɡuǒ shì shén me
比较的结果是什么?
我们该怎样描 述比较结果?
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不同的比较方法,比较的标准是不同的,比如长 短和高矮,所以结果也不同。
课堂达标
选一选
1.观察比较恐龙模型的大小,各组得到的结果不完全一致,
这是因为( A )不一样。
专 有名词
观察
有目的、有计划、有方向、比较持久的知觉活
动。它是以视觉为主,与其他感觉融为一体的综合
பைடு நூலகம்
感知。
比较
对比同类事物的异同。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还有什么疑惑? 请与同伴交流!
小学科学(教科版):2-1《在观察中比较》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2.1《在观察中比较》教学设计课题在观察中比较单元 2 学科科学年级 1学习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观察物体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就是在进行比较。
2、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科学探究目标1、能从多种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
2、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和记录观察的结果,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3、具有对探究过程与方法进行反思的意识。
科学态度目标1、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2、乐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3、了解观察和比较是人们经常用到的认识活动。
重点从多角度观察比较物体。
难点用排序的方式描述和记录观察比较结果。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这是什么动物?2、播放视频:恐龙家园3、恐龙的种类很多,你看到哪些?4、比一比:图中恐龙哪只大,哪只小?提示:语言表述格式()号恐龙比()号恐龙大。
例如:①号恐龙比⑤号恐龙大。
不要说①号大,⑤号小。
5、你是怎么比较出来的?回答:恐龙(翼龙)观看视频回答交流比较结果按要求表述回答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入比较的概念。
讲授新课一、探究:比较恐龙模型大小1、活动器材:4只恐龙模型2、观察任务:比比四只恐龙模型的大小,给它们排序。
3、探究要求:①四人小组,分工合作;②可以有多种比较方法;③每人及时记录比较结果。
4、探究过程认真听能从多种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
(1)给恐龙模型贴上标签(2)引导学生用不同方法比较,并排序。
归纳:方法一:比较高矮把物体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然后看顶端哪个突出,突出的个就高,相反则矮。
方法二:比较长短比较物体的长短时,要把两个物体的一端对齐,另一突出的就长。
(3)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4)交流观察比较结果。
二、研讨1、为什么谁大谁小的结果不一样呢?明确;观察和比较方法不同,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2、图中三只船能公平地比较出谁大谁小吗?明确:不能。
因为船离得越远看上去越小。
3、图中三个人物能公平地比较出谁高谁矮吗?明确:不能。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 2-1《在观察中比较》(表格式教案)

2.下列选项中,( )最高
D.
3.花瓣从多到少的排序是()
(1)(2)(3)(4)
A.(1)(2)(3)(4)
B.(1)(4)(3)(2)
C.(1)(3)(1)(1)
D.(4)(3)(2)(1)
4.按照身高从矮到高编号,在框里分别填写1,2,3,4。
顺序正确的是()
A.3、1、2、4
B.3、1、4、2
C.2、4、3、1
D.1、4、3、2
5.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答案:1.C 2.A 3.B 4.A 5.B
活动材料:
材料: 带有标号的4种恐龙模型、纸架
不得不给提供的材料点个赞,特别方便学生在观察中比较。
自备材料:学生自带的尺子、活动手册等
00:43
活动过程:
一、视频导入
用《侏罗纪公园》短视频导入,吸引学生兴趣,定格最后的图片追问:哪只恐龙大,哪只恐龙小?当学生回答后再次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会能说到从高矮、长短、胖瘦区别恐龙的大小,为后面探索部分打下基础。
注意:这部分是语言描述,要注意学生语言的完整性。
二、探索
1.比较恐龙模型的大小
三、研讨
这一部分主要让学生分享小组内给恐龙的排序的结果以及这样排序的理由。
注意:一年级孩子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还没有养成,在学生分享时,强调台下的。
在观察中比较教案

在观察中比较教案
在观察中比较教案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标题的差异性:教案的标题应该具有独特性,以便能够准确表达教案的内容和目标。
在进行比较时,需要注意教案的标题是否有重复的部分或者相似的措辞。
2. 教案内容的对比:观察教案的内容部分是否有重复或相似的文字。
教案的内容应该针对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设计,因此在比较时应该注意教案的内容是否能够满足这些要求,并且不要出现重复的部分。
3. 教学活动的差异性:教案中的教学活动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核心部分,因此观察时应该重点关注教学活动的设计。
比较教案时,可以将教案中的教学活动进行逐一对比,看是否有重复的活动或相似的教学方法。
4. 教案评价的不同:教案中的评价部分是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估的重要环节。
观察时应该注意教案中评价的方式和方法是否有差异,并且不能有重复的文字。
综上所述,观察中比较教案时需要注意教案的标题、内容、教学活动和评价等方面的差异,确保教案之间没有重复的文字,并能够满足教学目标和要求。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2.1 在观察中比较》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2.2 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同课异构1【教材分析】本课选自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第二课。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逐渐掌握较为科学的比较方法并意识到科学测量的重要意义。
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学生或许有了初步的确定起点与终点的意识。
学生把恐龙的头对齐就是在确定起点,然后比较尾部长短就是在确定终点。
《起点和终点》在整个单元的学习中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纸带的使用也为后续卷尺的引出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也会有一些确定起点和终点的经历,比如体育活动中的跳远、跑步等,但却没有系统地提炼过。
本节课的核心活动是纸蛙跳远比赛,通过在纸带上标出起点和终点来比较哪只纸蛙跳得更远,从而让学生掌握比较长度的简单方法,通过研讨让学生理解确定起点和终点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目标】科学观念:1.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基础。
2.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知道确定起点后,还要标记终点来进行比较。
3.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知道纸蛙跳远的成绩可以用起点和终点来标识。
科学思维:1.学习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
2.通过纸蛙跳远比赛活动,能有序地把跳远的结果呈现在黑板上,进行科学的比较。
探究实践: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知道比较和测量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种基本方法。
态度责任:1.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探究证据。
2.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小组能团结协作,互相配合。
【教学重难点】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知道纸蛙跳远的成绩可以用起点和终点来标识。
【教学过程】课前热身:小朋友们,今天全老师要和你们一起来学习一堂非常有趣的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的小组老师就在黑板上给他们画小红旗,红旗多的小组就可以得到奖品哦!你们想要吗?今天我们就来比一比哪个小组最棒!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1.师:小朋友们,你们玩过跳远游戏吗?今天,有两个小朋友也在进行跳远比赛,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播放两个学生不在同一起跳线上跳远的视频)2.提问:这样比赛公平吗?那应该怎样做呢?(引导要站在同一起跳线)3.课件出示:在赛道上画一条线,让两个同学站在同一条线上开始跳,我们把这条线叫起点。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在观察中比较》教学说课课件

从高到矮 从长到短
给恐龙模型排队
日期:(
)
注意及时记录哦!
在观察中比较
恐龙
哪只大? 哪只小?
比较恐龙模型的大小
1
2
3
4
公平
对齐
对齐
对齐
对齐
比较恐龙模型的大小
1 3
2 从高到矮
4
比较恐龙模型的大小
1 3
2 从长到短
4
研讨: • 比较的结果是什么? • 你们是怎样比较的?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在观察中比较
已灭绝的恐 龙有很多种 类。
人们制作了等 比例的恐龙模 型,谁大谁小?
我们比较恐龙 模型谁大谁小, 需要注意哪些 呢?
一、注意标准
放桌上,头对齐,统一标准要公平
二、注意思考
勤动脑,好好想,多种办法来比较
三、注意合作
你来比,我来记,大家一起来实验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比一 比吧!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在观察中比较教科版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明白观看物体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确实是在进行比较。
2.了解不同的观看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3.明白比较需要公平。
科学探究目标:1.能从多种角度观看和比较物体。
2.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和记录观看的结果,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3.具有对探究过程与方法进行反思的意识。
科学态度目标:1.情愿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2.乐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观看和比较是人们经常用到的认识活动。
【教学重点】能用合理的方法对不同物体进行比较。
【教学难点】明白得比较物体是需要公平的。
【教学预备】教师预备:评判表、五角星、奖励贴、演示用恐龙模型、板书用恐龙模型、纸带、田字格磁贴、一大一小气球、伸缩棒、翻页笔、课件学生预备:水槽、4只恐龙、排序模具、记录表【教学过程】课前:1.听说你们班主任老师说,你们班有个口令可厉害了,试一下2.小组确立,小组长起立,你们有一个专门重要的任务,确实是实验终止时要收好器材并保管好,不能再让其他小朋友动了,能做到嘛?3.同学们表现得都专门棒,给每组都加一个五角星,介绍评判方法(等会课堂中假如你们小组的小朋友遵守纪律的、积极发言的、认真听讲的小组,老师会连续加五角星,最后五角星数量最多的小组,每一位小朋友能够得到一份奇异礼物噢。
4.科学小游戏:(1)一大一小气球,哪个大?哪个小?(2)伸缩棒变长变短(3)比较两个学生的身高,正常比较和踮脚比较,铺垫比较要公平。
PPT(比较)开始正式上课:一、直截了当导入师讲述:刚才我们比较了两个气球的大小,比较了伸缩棒的长短,比较了两位小朋友的身高,这些比较差不多上在观看的基础上进行的。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在观看中比较。
板书:在观看中比较二、比较图片中的恐龙1.师讲述:气球的大小会比较了,其他东西的大小你们会比较吗?都这么厉害啊,老师有点不相信啊,PPT出示图片,现在难度升级,我们再来比较一下图中的恐龙哪只大哪只小?2.学生回答,追问理由。
二维分类教案

二维分类教案导入部分:在开始教授二维分类的知识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什么是分类。
分类就是将事物或对象按照其共同特征或属性进行归类的过程。
与一维分类不同,二维分类需要考虑两个属性或特征来进行分类。
一、认识二维分类1.1 二维分类的定义二维分类是一种将对象根据两个属性或特征分组的分类方法。
通过对这两个属性进行观察和比较,我们可以将对象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描述它们。
1.2 二维分类的应用领域二维分类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生物学、社会科学、经济学和计算机科学等。
在生物学中,我们可以根据物种的特征和习性来进行二维分类;在社会科学中,可以根据人们的收入和教育程度进行分类等。
二、二维分类的方法与技巧2.1 观察与比较观察和比较是进行二维分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通过观察对象的两个属性或特征,我们可以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区别,并将其归为相应的类别。
2.2 制定分类规则制定分类规则是进行二维分类的关键步骤。
根据观察和比较得出的结论,我们可以制定出一套合理的分类规则,以便在面对新的对象时能够更快地进行分类。
三、二维分类的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二维分类的过程和方法,我们以动物分类为例进行案例分析。
3.1 选择两个属性进行分类首先,我们选择两个与动物有关的属性进行分类,比如动物的体型和食性。
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动物的体型和食性,我们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2 制定分类规则接下来,我们根据观察和比较得出的结论制定分类规则。
比如,体型较大且食性为肉食的动物可归为一类,体型较小且食性为草食的动物可归为另一类。
3.3 进行实际分类最后,我们将已知的动物根据制定的分类规则进行实际分类。
通过将动物进行二维分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四、巩固练习为了加深对二维分类的理解,我们进行一些简单的巩固练习。
请同学们根据给出的属性或特征,将所提供的对象进行合适的二维分类。
五、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什么是二维分类以及二维分类的方法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