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临江仙》

合集下载

送别诗: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原文翻译及赏析

送别诗: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原文翻译及赏析

送别诗: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原文翻译及赏析临江仙·送钱穆父宋代:苏轼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尊通:樽)译文自从我们在京城分别一晃又三年,远涉天涯你奔走辗转在人间。

相逢一笑时依然像春天般的温暖。

你心如古井水不起波澜,高风亮节象秋天的竹竿。

我心惆怅因你要连夜分别扬孤帆,送行之时云色微茫月儿淡淡。

陪酒的歌*不用冲着酒杯太凄婉。

人生就是一趟艰难的旅程,你我都是那匆匆过客,就如在不同的客栈停了又走,走了又停。

注释临江仙:唐教坊曲,用作词调。

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庭院深深》、《采莲回》、《想娉婷》、《瑞鹤仙令》、《鸳鸯梦》、《玉连环》。

敦煌曲两首,任二北《敦煌曲校录》定名《临江仙》。

此词双调六十字,平韵格。

赏析这首词是公元1091年(宋哲宗元祐六年)春苏轼知杭州时,为送别自越州(今浙江绍兴)北徙途经杭州的老友钱穆父(名勰)而作。

全词一改以往送别诗词缠绵感伤、哀怨愁苦或慷慨悲凉的格调,创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议论风生,直抒性情,写得既有情韵,又富理趣,充分体现了作者旷达洒脱的个性风貌。

词人对老友的眷眷惜别之情,写得深沉细腻,婉转回互,一波三折,动人心弦。

词的上片写与友人久别重逢。

元祐初年,苏轼朝为起居舍人,钱穆父为中书舍人,气类相善,友谊甚笃。

元祐三年穆父出知越州,都门帐饮时,苏轼曾赋诗赠别。

岁月如流,此次杭州重聚,已是别后的第三个年头了。

三年来,穆父奔走于京城、吴越之间,此次又远赴瀛州,真可谓“天涯踏尽红尘”。

分别虽久,可情谊弥坚,相见欢笑,犹如春日之和煦。

更为可喜的是友人与自己都能以道自守,保持耿介风节,借用白居易《赠元稹》诗句来说,即“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

作者认为,穆父出守越州,同自己一样,是因为朝好议论政事,为言官所攻。

以上数句,先从时间着笔,回忆前番离别,再就空间落墨,概述仕宦生涯,接下来抒发作者对仕宦失意、久处逆境所持的达观态度,并用对偶连喻的句式,通过对友人纯一道心、保持名节的赞颂,表明了自己淡泊的心境和坚贞的操守。

《临江仙》苏轼原文及翻译赏析我爱古诗词

《临江仙》苏轼原文及翻译赏析我爱古诗词

《临江仙》苏轼原文及翻译赏析《临江仙》苏轼原文及翻译宋·苏轼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释】东坡:在今湖北黄冈东。

苏轼谪贬黄州时,友人马正卿助其垦辟的游息之所,筑雪堂五间。

苏轼常在此与朋友一起饮酒,自称“东坡居士”。

听江声:苏轼寓居临皋,在长江边,故能听长江涛声。

营营:周旋、忙碌,形容为功名利禄竞逐钻营。

夜阑:夜尽。

縠(hú)纹:比喻水波细纹。

縠,绉纱。

【大意】夜深宴饮在东坡的寓室里醒了又醉,回来的时候仿佛已经三更。

这时家里的童仆早已睡熟,鼾声如雷鸣。

敲了敲门,里面全不回应,只好独自倚着藜杖倾听江水奔流的吼声。

经常愤恨这个躯体不属于我自己,什么时候能忘却为功名利禄而竞逐钻营?趁着这夜深、风静、江波平缓。

驾起小船从此消逝,泛游江河湖海寄托余生。

赏析上片写对友人怀念的深切。

“尊酒何人怀李白”两句,运用杜甫怀念李白的典故,抒写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何人”,当然是指杜甫,故作设问,不仅增加了句法的变化,也使语言显得含蓄有味。

杜甫、“草堂”都是词人自喻,“李白”、“江东”则是他喻,即比喻友人,亦即“扬州席上”的主人。

“珠帘十里卷香风”,用杜牧诗意写扬州,暗指东道主王存,与上文“怀李白”、“指江东”语意相承。

词人怀念之情虽深,可是“花开花谢,离恨几千重”。

“花开花谢”,象征着时光的流逝,这里是说离别之久;“离恨几千重”,是夸说离恨之深,而且使抽象的感情有了形体感,似乎成了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从而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表现力。

有了上片的铺垫,下片写扬州席上意外相逢时的惊喜和迷惘,就显得十分真实可信了。

“轻舸渡江连夜到”,承上“珠帘”句,点出题目“夜到扬州”。

词人是从江南京口渡江而来的,所以才如此便捷。

“一时惊笑衰容”,紧承前句,写出了与友人意外相逢时惊喜参半的复杂感情。

古诗词临江仙·夜归临皋翻译赏析(最新)

古诗词临江仙·夜归临皋翻译赏析(最新)

苏轼的《临江仙·夜归临皋》,雪堂夜饮,醉归临皋作。

此词以夜饮醉归这件生活小事为由,展现了作者谪居黄州时期旷达而又伤感的心境。

上半部叙写于东坡豪饮后醉归临皋之景,下半部是词人的哲思。

下面是分享的古诗词临江仙·夜归临皋翻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古诗词临江仙·夜归临皋翻译赏析《临江仙·夜归临皋》原文宋:苏轼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翻译夜深宴饮在东坡的寓室里醒了又醉,回来的时候仿佛已经三更。

这时家里的童仆早已睡熟鼾声如雷鸣。

轻轻地敲了敲门,里面全不回应,只好独自倚着藜杖倾听江水奔流的吼声。

经常愤恨这个躯体不属于我自己,什么时候能忘却为功名利禄而奔竞钻营!趁着这夜深、风静、江波坦平,驾起小船从此消逝,泛游江河湖海寄托余生。

赏析此词以夜饮醉归这件生活小事为由,即兴抒怀,展现了作者谪居黄州时期旷达而又伤感的心境。

上片叙写于东坡豪饮后醉归临皋之景。

前两句点明了词人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

醉而复醒,醒而复醉,可见是一醉方休的畅饮了。

“仿佛”二字,刻画出词人醉眼朦胧之态,真切传神。

“家童”三句,是回到寓所门前驻足叩门的情事。

词人虽连连敲门,然小童因等不及主人夜深归来,酣睡已久,鼾声如雷,于叩门声全然不觉。

于是,词人索性不再敲门,当此万籁俱寂的深夜,转而拄杖临江,细听涛声。

苏轼一向认为“高人无心无不可,得坎且止乘流浮”(《和蔡准郎中见邀游西湖三首》其二)。

既然“执”(敲门)而不可得,随即便应转为“破”(倚杖听江声)。

这一生活细节,是词人独特个性和旷达人生态度的又一次显现。

下片即是词人“倚杖听江声”时的哲思。

“长恨”二句,化用“汝身非汝有也,……是天地之委形也”(《庄子·知北游》)及“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庄子·庚桑楚》)之意,是词人当下对人生的思索和感叹。

白话宋词——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赏析及注释翻译

白话宋词——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赏析及注释翻译

白话宋词——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赏析及注释翻译(图文精编)原词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苏轼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释义⑴东坡:在湖北黄冈县东。

苏轼谪贬黄州时,友人马正卿助其垦辟的游息之所,筑雪堂五间。

⑵听江声:苏轼寓居临皋,在湖北黄县南长江边,故能听长江涛声。

⑶营营:周旋、忙碌,内心躁急之状,形容为利禄竟逐钻营。

⑷夜阑:夜尽。

⑸縠纹:比喻水波细纹。

縠,绉纱。

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赏析这首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即东坡黄州之贬的第三年。

全词风格清旷而飘逸,写作者深秋之夜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住所的情景,表现了词人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和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展现了作者旷达而又伤感的心境。

上片首句“夜饮东坡醒复醉”,一开始就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

醉而复醒,醒而复醉,当他回临皋寓所时,自然很晚了。

“归来仿佛三更”,“仿佛”二字,传神地画出了词人醉眼朦胧的情态。

这开头两句,先一个“醒复醉”,再一个“仿佛”,就把他纵饮的豪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接着,下面三句,写词人已到寓所、在家门口停留下来的情景:“家童鼻息已雷鸣。

10首最经典的《临江仙》

10首最经典的《临江仙》

10首最经典的《临江仙》临江仙,原为唐代教坊曲名。

全词分两片,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

此调唱时音节需流丽谐婉,声情掩抑。

“临江仙”三个字给人以清宁、婉约的感觉,《宋词三百首》中共收录了五首《临江仙》,都是传世的名作。

今天,诗词君推荐10首经典的《临江仙》,一起体会其中旖旎风情吧!•最唯美的临江仙: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临江仙》宋·晏几道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这是一首念旧怀人的名作,晏几道曾和歌女小蘋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而今小蘋不在身边,他追忆曾经相逢的美好,抒发了对小蘋的挚爱之情。

全篇由怀人之境,进而写所怀人之事,情真意切,意境优美,语言精工,堪称杰作。

•最大气的临江仙: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临江仙》明·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是一首咏史词,全词基调慷慨悲壮,意味无穷,读来荡气回肠。

此词在渲染苍凉悲壮的同时,又营造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气氛,并且折射出高远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

人生有限,是非成败如过眼烟云,而宇宙永恒,江水不息,青山常在,全词表现出一种大彻大悟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最伤怀的临江仙: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临江仙·寒柳》清·纳兰性德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

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

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

湔裙梦断续应难。

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这是一首咏柳的词作,全篇都由“柳”贯穿,但又通篇以情入景,借景入情,“比” 与“兴”融为一体,写柳,亦在写人,写“寒柳”,亦在写“伤情”。

词人写柳树而及女子,联想到心爱的女子,曾经美好的相会,应该再也不能重续了。

遂将愁思寄给西风,可是,再强劲的西风也吹不散我眉间紧锁的不尽忧愁。

苏轼:临江仙

苏轼:临江仙

苏轼:临江仙
苏轼:临江仙
《临江仙》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赏析:
这首词是词人贬居黄州时所作。

上片记事,下片抒怀。

夜饮醒而复醉,醉后归来恍惚已近三更。

家童熟睡,敲门无人应,正可谛听江浪声,融自
己于大自然怀抱之中。

江涛引发对自我存在的反思,遗恨不能生命自主,
而陷入尘世为利禄功名奔走钻营。

面对大江,顿生超拔羁绊而遁身江海之
遐想。

一叶小舟从此去,寄身江海了残身,何等悠游洒脱。

本词形神互补,
熔铸出一个风韵潇洒的抒情主人公,体现了他昂首尘外、恬然自适的生命
哲学。

优质文档你我共享第1页共1页。

苏轼《临江仙·昨夜渡江何处宿》诗词赏析

苏轼《临江仙·昨夜渡江何处宿》诗词赏析

苏轼《临江仙·昨夜渡江何处宿》诗词赏析临江仙·昨夜渡江何处宿宋代:苏轼昨夜渡江何处宿,望中疑是秦淮。

月明谁起笛中哀。

多情王谢女,相逐过江来。

云雨未成还又散,思量好事难谐。

凭陵急桨两相催。

相伊归去后,应似我情怀。

译文昨夜度过扬子江寻找住宿的地方时,远望中疑似来到秦淮河畔。

明月夜里,谁在吹笛,笛声竟是这么悲哀?那富深情的高贵歌*和侍女,竞相跟随过到江北来。

情爱,尚未成真而今又要分离了,好事难得如愿啊!驾船人要急于开船,催促歌*与侍女回江南去,他们不得不分离。

我预计她们回去以后的心情,也当同我的心情一样悲伤。

注释渡江:渡过扬子江。

秦淮:秦淮河。

传说秦始皇南巡会稽时,为疏导淮水而掘,故名。

发源于江苏省溧水县东北,流向西北,横贯南京市,流入扬子江。

王谢女:这里指高贵之歌*与侍女。

王、谢,六朝两个大家族。

凭陵:逼迫,依势而凌人,指情势不允许。

急桨:快速开船。

催:催促。

伊:她。

赏析上片,追忆歌*、侍女的深情与作者的思念。

“昨夜渡江何处宿,望中疑是秦淮”,点明即将渡江的时间与行踪,突出描绘想象中的繁华秦淮。

秦淮有歌女成群的黄金河畔楼台。

唐代诗人杜牧《泊秦淮》唱道:“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宋代诗人贺铸《秦淮夜泊》也唱道:“楼台见新月,灯火上双桥。

隔岸开珠箔,临风弄紫箫。

”忆起王胜之昔日秦淮之风流,更加深恋今日秦淮的韵事。

接着写宿处“月明”时,笔锋一转,突然有人吹起悲哀的笛声。

这是受主人之爱而又得不到真情的凄楚之音,难言之音。

吹笛者不知是谁,最后两句,引用六朝“王谢女”故事,作了回答。

唐代文学家刘禹锡《金陵五题》写道:“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

”正是这“旧时王谢堂前燕”,烘托出了欢送王胜之上任之歌*深情:既吹笛“多情”,又“相逐过江来”。

下片,写情势不许,情爱成影,有难言之隐。

第一、二句,点化活用宋玉《高唐赋》中神话。

《临江仙》诗词原文及译文

《临江仙》诗词原文及译文

《临江仙》诗词原文及译文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译文] 长恨此身不归我有,何时能忘却逐利争名。

[出自] 北宋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①,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②,何时忘却营营③。

夜阑风静縠纹平④。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⑤。

[注释]①东坡:地名,在黄州。

苏轼曾盖房舍“雪堂”等五间在此居住因此地名“东坡”,苏轼遂自号“东坡居士”。

②此身非我有:报怨不能按自己的理想去生活。

③营营:来往匆忙,频繁的样子。

这里指为私利奔走操劳。

《庄子庚桑楚》:“无使汝思虑营营。

”④夜阑:夜深。

縠(hú)纹:形容水中细小的纹。

是一种绉纹的纱。

⑤江海寄馀生:指以后要隐居江湖。

【译文】夜间在东坡饮酒,醉后睡下,醒后又继续饮酒,直到大醉酩酊。

归来时时间已到三更。

家童酣然睡去,呼噜声大得象打雷。

怎么敲门也无人答应,只好拄着手仗,走到江边,静听长江奔流的壮阔声。

我常常怨恨,我自身没有自由,什么时候才能忘却名利,不再奔走在名利场面中?夜色渐渐深浓,江风渐渐消停,终于恢复平静。

我将驾着小舟悄然引退,度过余生。

【译文二】夜饮在东坡醒了又醉,归来时好像已是三更。

家童的鼾声有如雷鸣,反复敲门也没有回应,只好拄杖听那江水涛声。

长恨这身子不是我自己所有,何时才能忘却追逐功名!夜深风静波光粼粼。

真想乘上小船从此消逝,在江河湖海了却余生。

【评点】本篇为词人谪居黄州醉酒抒怀之作,作于神宗元丰五年,即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年。

词的上片写夜饮醉归情景,“夜饮东坡醒复醉”点明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复醒,醒而复醉,自然就回家很晚了。

“归来仿佛三更”传神地勾勒词人醉眼蒙眬的醉态,表现纵饮的豪兴与诗人豪放旷达的心境。

末三句写的是词人到达家门口的情景,家童早已睡着,敲门不应,只能“倚杖听江声”。

至此一句,即勾勒出一个胸襟旷达、遗世独立的君子形象,表现了词人达观的人生态度,超旷的精神世界,以及独特的个性和真情。

【北宋】苏轼《临江仙》

【北宋】苏轼《临江仙》

杨雨品历代名家词连载来自喜马拉雅71.【北宋】苏轼《临江仙》: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心情词签】本期词签由冰黛雨独家提供【本期关键词】醉酒顿悟超脱自然【诗词原文】《临江仙》北宋·苏轼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

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精华赏析】这是一首极有情趣的小词,上阕是叙事,讲的就是苏轼自己喝醉了酒,深更半夜回家,家人都已经熟睡了,把他一个人关在门外的故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晚上苏轼在东坡喝酒,估计是和朋友们聊得太开心了,他的酒量本来就不行,醒了酒再继续喝,就这样醒醒醉醉,酒局直到半夜三更才终于结束。

“仿佛”这个词用得尤其可爱,活脱脱勾勒出一个醉态可鞠的苏轼,半夜从野外回家的苏轼,在醉眼朦胧中只能判断出一个大概的时间,可能是三更天了吧。

当他醉意醺醺告别朋友,晃晃悠悠回到临皋亭的住处时,家人已经熟睡。

“家童鼻息已雷鸣。

”这句词至少透露出三层含义。

家童睡得这么死沉死沉的,鼾声如雷,首先再次印证了苏轼“归来仿佛三更”的时间判断,其次也暗暗透露出东坡住所的简陋,这房子隔音措施实在是太差了,屋里人打鼾,在屋外都能听得清清楚楚;最后,家童的鼾声也衬托出了苏轼的乐观精神,这么艰苦的日子,依然能被苏轼过得有滋有味。

苏轼心大,所以他身边的人一个个都会受到感染,心无城府,毫不在意生活的艰难,还能过得这么简单轻松。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被关在门外的苏轼,一边听着家童雷鸣般的鼾声,一边敲着门,而且因为鼾声太大,家里其他的人在熟睡中也听不到苏轼的敲门声。

苏轼不但不生气,反而觉得很有趣,他索性倚着竹杖,悠然地欣赏起夜色下笼罩的江景,听着一阵一阵的涛声,仿佛和家童打雷一样的鼾声彼此呼应,此起彼伏。

词的上片写到这里,我们的眼前已经呈现出一个既潇洒率性、又十分接地气的苏东坡。

上阕将故事的背景简单交代清楚之后,下半阕就开始发议论了。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苏轼《临江仙》全诗翻译赏析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苏轼《临江仙》全诗翻译赏析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苏轼《临江仙》全诗翻译赏析【原文】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译文】夜饮在东坡醒了又醉,归来时好像已是三更。

家童的鼾声有如雷鸣,反复敲门也没有回应,只好拄杖听那江水涛声。

长恨这身子不是我自己所有,何时才能忘却追逐功名!夜深风静波光粼粼。

真想乘上小船从此消逝,在江河湖海了却余生。

【赏析一】以上两句精粹议论,化用庄子汝身非汝有也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之言,以一种透彻了悟的哲理思辨,发出了对整个存在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这两句,既饱含哲理又一任情性,表达出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人生困惑与感伤,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词人静夜沉思,豁然有悟,既然自己无法掌握命运,就当全身免祸顾盼眼前江上景致,是夜阑风静縠纹平,心与景会,神与物游,为如此静谧美好的大自然深深陶醉了于是,他情不自禁地产生脱离现实社会的浪漫主义的遐想,唱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他要趁此良辰美景,驾一叶扁舟,随波流逝,任意东西,他要将自己的有限生命融化在无限的大自然之中。

夜阑风静彀纹平,表面上看来只是一般写景的句子,其实不是纯粹写景,而是词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契合的产物它引发出作者心灵痛苦的解脱和心灵矛盾的超越,象征着词人追求的宁静安谧的理想境界,接以小舟两句,自是顺理成章苏东坡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之后,思想几度变化,由入世转向出世,追求一种精神自由合乎自然的人生理想在他复杂的人生观中,由于杂有某些老庄思想,因而在痛苦的逆境中形成了旷达不羁的性格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这余韵深长的歇拍,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

宋人笔记中传说,苏轼作了上词之后,挂冠服江边,拏舟长啸去矣郡守徐君猷闻之惊且惧,以为州失罪人,急命驾往谒,则子瞻鼻鼾如雷,犹未兴也,根本未去江海寄余生这则传说,生动地反映了苏轼求超脱而未能的人生遭际。

临江仙·夜归临皋·原文·翻译文·赏析·注释·作者苏轼

临江仙·夜归临皋·原文·翻译文·赏析·注释·作者苏轼

临江仙·夜归临皋作者:苏轼朝代:宋类型:词临江仙· 夜归临皋【原文】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临江仙· 夜归临皋【翻译文】夜裏在东坡饮酒,醉而复醒,醒了又饮。

归来时好像已经是夜半三更了。

家童鼾声如雷,反复叫门也不应。

衹好拄杖伫立江边聆听江水奔流的声音。

长恨身在宦途,我已身不由己。

什么时候才能够忘却追逐功名?夜深风静,水波不兴。

真想乘上小船从此消逝,在烟波江湖中了却馀生。

临江仙· 夜归临皋【评析】这首词作于神宗元豐五年,即东坡黄州之贬的第三年,写作者深秋之夜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後返归临皋住所的情景,表达了词人退避社会的生活态度和希望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

词人静夜沉思,豁然有悟,既然自己无法掌握命运,不如全身免祸。

是夜风静纹平,心与景会,神与物游。

他要趁此良辰美景,驾一叶扁舟,随波流逝,任意东西,将自己的有限生命融化在无限的大自然之中。

临江仙· 夜归临皋【注释】临江仙:词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後用作词牌。

《乐章集》入「仙吕调」,《张子野词》入「高平调」,元高拭词注「南吕调」。

李後主词名《谢新恩》。

贺方回词有「人归落雁後」句,名《雁後归》。

韩涧泉词有「罗帐画屏新梦悄」句,名《画屏春》。

李易安词有「庭院深深深几许」句,名《庭院深深》。

《临江仙》源起颇多歧说。

南宋黄叔旸《花庵词选》注,「唐词多缘题所赋,《临江仙》之言水仙,亦其一也。

」明董逢元《唐词纪》认为,此调「多赋水媛江妃」,即多为咏水中的女神。

调名本意即咏临江凭吊水仙女神。

近代学者任半塘先生据敦煌词有句云「岸阔临江底见沙」谓词意涉及临江。

「临」本意是俯身看物;临江而看的自是水仙。

但中国历代所祭的水仙并不确定。

像东汉袁康、吴平《越绝书》所记的春秋吴国功勋伍子胥受谗而死成为长江水仙,东晋王子年《拾遗记》称战国楚大夫屈原为湘江水仙。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译文及赏析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译文及赏析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释】〔1〕临江仙:唐教坊曲,用作词调。

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庭院深深》、《采莲回》、《想娉婷》、《瑞鹤仙令》、《鸳鸯梦》、《玉连环》。

敦煌曲两首,任二北《敦煌曲校录》定名《临江仙》。

此词双调六十字,平韵格。

〔2〕钱穆:名勰,又称钱四。

元佑三年,因坐奏开封府狱空不实,出知越州〔今浙江绍兴〕。

元佑五年,又徙知瀛洲〔治所在今河北河间〕。

元佑六年春,钱穆父赴任途中经过杭州,苏轼作此词以送。

〔3〕父:是对有才德的男子的美称。

〔4〕都门:是指都城的城门。

〔5〕改火: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换用不同木材,称为“改火〞,这里指年度的更替。

〔6〕春温:是指春天的温暖。

〔7〕古井:枯井。

比喻内心恬静,情感不为外界事物所动。

〔8〕筠:竹。

〔9〕翠眉:古代妇女的一种眉饰,即画绿眉,也专指女子的眉毛。

〔10〕颦:皱眉头。

〔11〕逆旅:旅店。

【参考译文】自从我们在京城分别一晃又三年,远涉天涯你奔波辗转在人间。

相逢一笑时依然像春天般的温暖。

你心如古井水不起波澜,高风亮节象秋天的竹竿。

我心惆怅因你要连夜分别扬孤帆,送行之时云色微茫月儿淡淡。

陪酒的歌妓不用冲着酒杯太凄婉。

人生就是一趟艰难的旅程,你我都是那匆匆过客,就如在不同的客栈停了又走,走了又停。

【赏析】“樽前不用翠眉颦〞一句,由哀愁转为旷达、豪迈,说离宴中歌舞相伴的歌妓用不着为离愁别恨而哀怨。

这一句,其用意一是不要增加行者与送者临歧的悲感,二是世间离别本也是常事,那么亦不用哀愁。

这二者似乎有矛盾,实那么可以统一强抑悲怀、勉为达观这一点上,这符合苏轼宦途多故之后锻炼出来的思想性格。

词末二句言何必为暂时离别伤情,其实人生如寄,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云:“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苏轼诗词《临江仙·夜归临皋》原文译文赏析

苏轼诗词《临江仙·夜归临皋》原文译文赏析

苏轼诗词《临江仙·夜归临皋》原文译文赏析《临江仙·夜归临皋》宋代:苏轼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译文】夜里在东坡饮酒,醉而复醒,醒了又饮。

回来的时候仿佛已经三更。

家里的童仆早已睡熟鼾声如雷鸣。

反复敲门里面全不回应,只好独自倚着藜杖倾听江水奔流的吼声。

长恨身在宦途,这身子已不是我自己所有。

什么时候能忘却为功名利禄而奔竞钻营!趁着这夜深、风静、江波坦平,驾起小船从此消逝,泛游江河湖海寄托余生。

【注释】临江仙: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

此词双调六十字,平韵格。

东坡:在湖北黄冈县东。

苏轼谪贬黄州时,友人马正卿助其垦辟的游息之所,筑雪堂五间。

听江声:苏轼寓居临皋,在湖北黄县南长江边,故能听长江涛声。

营营:周旋、忙碌,内心躁急之状,形容为利禄竟逐钻营。

夜阑:夜尽。

縠纹:比喻水波细纹。

縠,绉纱。

【赏析】这首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即东坡黄州之贬的第三年。

全词风格清旷而飘逸,写作者深秋之夜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住所的情景,表现了词人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和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展现了作者旷达而又伤感的心境。

上片首句“夜饮东坡醒复醉”,一开始就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

醉而复醒,醒而复醉,当他回临皋寓所时,自然很晚了。

“归来仿佛三更”,“仿佛”二字,传神地画出了词人醉眼朦胧的情态。

这开头两句,先一个“醒复醉”,再一个“仿佛”,就把他纵饮的豪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接着,下面三句,写词人已到寓所、在家门口停留下来的情景:“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走笔至此,一个风神潇洒的人物形象,一位襟怀旷达、遗世独立的“幽人”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其间浸润的,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一种超旷的精神世界,一种独特的个性和真情。

上片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通过写家僮鼻息如雷和作者谛听江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境界,从而烘托出历尽宦海浮沉的词人心事之浩茫和心情之孤寂,使人遐思联翩,从而为下片当中作者的人生反思作好了铺垫。

苏轼临江仙全词翻译及诗词赏析

苏轼临江仙全词翻译及诗词赏析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译文]人活一生,如逆水行舟般的艰难,而我也是其中的一个行人。

[出自]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樽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释:钱穆父:名勰,又称钱四。

元祐三年,因坐奏开封府狱空不实,出知越州〔今浙江绍兴〕。

元祐五年,又徙知瀛洲〔治所在今河北河间〕。

元祐六年春,钱穆父赴任途中经过杭州,苏轼作此词以送。

都门:指汴京。

改火:本指四季以不同木材钻木取火,后多指寒食禁火三日后重新起火,故以一改指一年。

春温:如春天般温暖。

“无波〞二句:化用白居易《赠元稹》“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句。

古井无波:古井枯竭,不起波澜,比喻人心寂然不动。

节:竹节,比喻人之节操。

筠:坚韧的竹皮,引申为竹之别称。

尊:酒器。

翠眉:指送别的官妓。

颦:皱眉。

宋代官吏宴饮,多有官伎歌舞侑酒,这里外表是劝歌伎不要悲伤,实际上是劝慰友人不必哀愁。

逆旅:旅舍。

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译文:自从我们在京城分别,一晃又是三年了,你远涉天涯,一直奔波辗转在这人世间。

相逢一笑时,依然像春天般温暖。

你的心如古井水不起波澜,高风亮节像秋天的竹子。

我心惆怅,因为又要离别,你要连夜扬起孤帆前行,送行之时,云色微茫,月儿淡淡。

陪酒的歌妓不用对着酒杯太过凄婉。

其实人生在世就好似住旅舍一般,我也包括在旅行者里边,和你是一样的啊。

赏析:“樽前不用翠眉颦〞一句,由哀愁转为旷达、豪迈,说离宴中歌舞相伴的歌妓用不着为离愁别恨而哀怨。

这一句,其用意一是不要增加行者与送者临歧的悲感,二是世间离别本也是常事,那么亦不用哀愁。

这二者似乎有矛盾,实那么可以统一强抑悲怀、勉为达观这一点上,这符合苏轼宦途多故之后锻炼出来的思想性格。

词末二句言何必为暂时离别伤情,其实人生如寄,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云:“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古典诗词鉴赏: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赏析及训练

古典诗词鉴赏: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赏析及训练

古典诗词鉴赏: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赏析及训练临江仙·夜归临皋苏轼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注释】临江仙: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

此词双调六十字,平韵格。

临皋:在湖北黄冈县南江边,苏轼曾寓居于此。

东坡:在湖北黄冈县东。

苏轼谪贬黄州时,友人马正卿助其垦辟的游息之所,筑雪堂五间。

听江声:苏轼寓居临皋,在湖北黄县南长江边,故能听长江涛声。

长恨句:引用庄子典。

《庄子·知北游》云:舜问乎丞曰:道何得而有乎?曰:汝身非汝有也,汝何得有夫道?舜曰:吾身非吾有也,孰有之哉?曰:是天地之委形也。

营营:周旋、忙碌,内心躁急之状,形容奔走钻营,追逐名利。

《庄子·庚桑楚》云: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

夜阑:夜尽。

残,尽,晚。

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有酒阑,裴骃集解曰阑,言希也。

谓饮酒者半罢半在,谓之阑。

文选·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有白露凝兮岁将阑,李善注曰阑,犹晚也。

縠(h)纹:比喻水波微细。

縠,绉纱类丝织品。

【译文】夜里在东坡饮酒,醉而复醒,醒了又饮。

归来时好像已经是夜半三更了。

家童鼾声如雷,反复叫门也不应。

只好拄杖伫立江边聆听江水奔流的声音。

长恨身在宦途,这身子已不是我自己所有。

什么时候才能够忘却追逐功名?夜深风静,水波不兴。

真想乘上小船从此消逝,在烟波江湖中了却余生。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的第三年,即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九月。

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谪贬黄州(今湖北黄冈),住在城南长江边上的临皋亭。

后来,又在不远处开垦了一片荒地,种上庄稼树木,名之曰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还在这里筑屋名雪堂。

对于经受了一场严重政治迫害的苏轼来说,此时是劫后余生,内心是忿懑而痛苦的。

但他没有被痛苦压倒,而是表现出一种超人的旷达,一种不以世事萦怀的恬淡精神。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苏轼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苏轼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苏轼宋词注释翻译赏析这首词的上阕叙事,着意渲染其醉态。

“夜饮东坡醒复醉”,一开始就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

“归来仿佛三更”,则说明醉意之浓。

接下来三句,写词人已到寓所,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走笔至此,一个风神潇洒的人物形象便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其间浸润的,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一种超旷的精神世界,一种独特的个性和真情。

上片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通过写家僮鼻息如雷和作者谛听江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境界,从而烘托出历尽宦海浮沉的词人心事之浩茫和心情之孤寂,使人遐思联翩,从而为下片当中作者的人生反思作好了铺垫。

下片一开始,词人便慨然长叹道:“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这奇峰突起的深沉喟叹,既直抒胸臆又充满哲理意味,是全词枢纽。

词人静夜沉思,豁然有悟,既然自己无法掌握命运,就当全身免祸。

顾盼眼前江上景致,“夜阑风静縠纹平”,心与景会,神与物游,为如此静谧美好的大自然深深陶醉了。

于是,他情不自禁地产生脱离现实社会的浪漫主义的遐想,唱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此即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之意,体现了作者当时渴望得到精神自由和灵魂解脱的心境。

“夜阑风静彀纹平”,表面上看来只是一般写景的句子,其实不是纯粹写景,而是词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契合的产物。

它引发出作者心灵痛苦的解脱和心灵矛盾的超越,象征着词人追求的宁静安谧的理想境界,接以小舟两句,自是顺理成章。

苏东坡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之后,思想几度变化,由入世转向出世,追求一种精神自由、合乎自然的人生理想。

在他复杂的人生观中,由于杂有某些老庄思想,因而在痛苦的逆境中形成了旷达不羁的性格。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这余韵深长的歇拍,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

全词的特点是叙事、议论、写景、抒情相结合,语言舒展自如,简练生动,表现了词人独特的语言风格。

在情感上,飘逸旷达与悲凉伤感交织一处,是词人谪居黄州时期复杂心境的很好展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的《临江仙·夜归临皋》是其词中的佳作,展现了苏轼独特的人生态度和胸怀。此词创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他在雪堂畅饮后归家,借酒浇愁,醉后醒复醉,描绘了一个深夜归家的场睡、敲门不应的细节,更衬托出夜的静谧和词人内心的孤寂。而“长恨此生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的感慨,则直接抒发了词人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超脱境界的渴望。最后,“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遐想,更是将词人的豁达与洒脱表现得淋漓尽致。此外,苏轼的生平经历和政治遭遇也与其文学创作紧密相连。他一生历经坎坷,但始终保持着乐观旷达的态度,这种精神也渗透到了他的词作中。通过《临江仙》等词作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苏轼的人生态度和文学创作风格,感受他作为文学巨匠的独特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