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练习与答案

合集下载

送别诗: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原文翻译及赏析

送别诗: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原文翻译及赏析

送别诗: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原文翻译及赏析临江仙·送钱穆父宋代:苏轼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尊通:樽)译文自从我们在京城分别一晃又三年,远涉天涯你奔走辗转在人间。

相逢一笑时依然像春天般的温暖。

你心如古井水不起波澜,高风亮节象秋天的竹竿。

我心惆怅因你要连夜分别扬孤帆,送行之时云色微茫月儿淡淡。

陪酒的歌*不用冲着酒杯太凄婉。

人生就是一趟艰难的旅程,你我都是那匆匆过客,就如在不同的客栈停了又走,走了又停。

注释临江仙:唐教坊曲,用作词调。

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庭院深深》、《采莲回》、《想娉婷》、《瑞鹤仙令》、《鸳鸯梦》、《玉连环》。

敦煌曲两首,任二北《敦煌曲校录》定名《临江仙》。

此词双调六十字,平韵格。

赏析这首词是公元1091年(宋哲宗元祐六年)春苏轼知杭州时,为送别自越州(今浙江绍兴)北徙途经杭州的老友钱穆父(名勰)而作。

全词一改以往送别诗词缠绵感伤、哀怨愁苦或慷慨悲凉的格调,创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议论风生,直抒性情,写得既有情韵,又富理趣,充分体现了作者旷达洒脱的个性风貌。

词人对老友的眷眷惜别之情,写得深沉细腻,婉转回互,一波三折,动人心弦。

词的上片写与友人久别重逢。

元祐初年,苏轼朝为起居舍人,钱穆父为中书舍人,气类相善,友谊甚笃。

元祐三年穆父出知越州,都门帐饮时,苏轼曾赋诗赠别。

岁月如流,此次杭州重聚,已是别后的第三个年头了。

三年来,穆父奔走于京城、吴越之间,此次又远赴瀛州,真可谓“天涯踏尽红尘”。

分别虽久,可情谊弥坚,相见欢笑,犹如春日之和煦。

更为可喜的是友人与自己都能以道自守,保持耿介风节,借用白居易《赠元稹》诗句来说,即“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

作者认为,穆父出守越州,同自己一样,是因为朝好议论政事,为言官所攻。

以上数句,先从时间着笔,回忆前番离别,再就空间落墨,概述仕宦生涯,接下来抒发作者对仕宦失意、久处逆境所持的达观态度,并用对偶连喻的句式,通过对友人纯一道心、保持名节的赞颂,表明了自己淡泊的心境和坚贞的操守。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苏轼《临江仙 送钱穆父》原文、译文及赏析(通用)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苏轼《临江仙 送钱穆父》原文、译文及赏析(通用)

临江仙·送钱穆父临江仙·送钱穆父苏轼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译文】自从我们在京城分别一晃又三年,远涉天涯你奔走辗转在人间。

相逢一笑时依然像春天般的温暖。

你心如古井水不起波澜,高风亮节象秋天的竹竿。

我心惆怅因你要连夜分别扬孤帆,送行之时云色微茫月儿淡淡。

陪酒的歌妓不用冲着酒杯太凄婉。

人生就是一趟艰难的旅程,你我都是那匆匆过客,就如在不同的客栈停了又走,走了又停。

【注释】(1)临江仙:唐教坊曲,用作词调。

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庭院深深》、《采莲回》、《想娉婷》、《瑞鹤仙令》、《鸳鸯梦》、《玉连环》。

敦煌曲两首,任二北《敦煌曲校录》定名《临江仙》。

此词双调六十字,平韵格。

(2)钱穆:名勰,又称钱四。

元佑三年,因坐奏开封府狱空不实,出知越州(今浙江绍兴)。

元佑五年,又徙知瀛洲(治所在今河北河间)。

元佑六年春,钱穆父赴任途中经过杭州,苏轼作此词以送。

(3)父:是对有才德的男子的美称。

(4)都门:是指都城的城门。

(5)改火: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换用不同木材,称为“改火”,这里指年度的更替。

(6)春温:是指春天的温暖。

(7)古井:枯井。

比喻内心恬静,情感不为外界事物所动。

(8)筠:竹。

(9)翠眉:古代妇女的一种眉饰,即画绿眉,也专指女子的眉毛。

(10)颦:皱眉头。

(11)逆旅:旅店。

【赏析】这首词是公元1091年(宋哲宗元祐六年)春苏轼知杭州时,为送别自越州(今浙江绍兴)北徙途经杭州的老友钱穆父(名勰)而作。

全词一改以往送别诗词缠绵感伤、哀怨愁苦或慷慨悲凉的格调,创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议论风生,直抒性情,写得既有情韵,又富理趣,充分体现了作者旷达洒脱的个性风貌。

词人对老友的眷眷惜别之情,写得深沉细腻,婉转回互,一波三折,动人心弦。

词的上片写与友人久别重逢。

苏轼《临江仙 送钱穆父》原文译文及赏析

苏轼《临江仙 送钱穆父》原文译文及赏析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原文译文及赏析临江仙·送钱穆父苏轼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译文】京城一别我们已是三年未见,你总是远涉天涯辗转在人世间。

相逢欢笑时依然像春天般的温暖。

你心始终如古井水不起波澜,高风亮节似秋天的竹竿。

心中惆怅你连夜就要扬帆出发,送行之时云色微茫月光淡淡。

不要端着酒杯愁眉不展了。

人生就是座旅店,我也是匆匆过客。

【注释】临江仙:唐教坊曲,用作词调。

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庭院深深》、《采莲回》、《想娉婷》、《瑞鹤仙令》、《鸳鸯梦》、《玉连环》。

敦煌曲两首,任二北《敦煌曲校录》定名。

《临江仙》。

此词双调六十字,平韵格。

钱穆:名勰,又称钱四。

元佑三年,因坐奏开封府狱空不实,出知越州(今浙江绍兴)。

元佑五年,又徙知瀛洲(治所在今河北河间)。

元佑六年春,钱穆父赴任途中经过杭州,苏轼作此词以送。

父:是对有才德的男子的美称。

都门:是指都城的城门。

改火: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换用不同木材,称为“改火”,这里指年度的更替。

春温:是指春天的温暖。

古井:枯井。

比喻内心恬静,情感不为外界事物所动。

筠:竹。

翠眉:古代妇女的一种眉饰,即画绿眉,也专指女子的眉毛。

颦:皱眉头。

逆旅:旅舍,旅店。

【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在公元1091年(宋哲宗元祐六年)春苏轼知杭州(今属浙江)时为送别自越州(今浙江绍兴北)徙知瀛洲(治今河北河间)途经杭州的老友钱勰(穆父)而作。

当时苏轼也将要离开杭州。

所以以此词赠行。

【赏析】这是一首赠别词。

全词一改以往送别诗词缠绵感伤、哀怨愁苦或慷慨悲凉的格调,创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议论风生,直抒性情,写得既有情韵,又富理趣,充分体现了作者旷达洒脱的个性风貌。

词人对老友的眷眷惜别之情,写得深沉细腻,婉转回互,一波三折,动人心弦。

词的上片写与友人久别重逢。

《临江仙送钱穆父》苏轼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临江仙送钱穆父》苏轼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临江仙·送钱穆父【注】苏轼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元佑三年,钱穆父获罪出知越州,元佑五年徙知瀛州,于次年春启行,途经杭州,苏轼以此词赠行。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与钱穆父京城一别后,时隔三年再次重逢,今又将分别,令人慨叹。

B.钱穆父如春风般温暖的笑容,与他辗转天涯、踏尽红尘的辛劳形成对比。

C.作者以古井水、秋竹作比,表达了对友人品性的赞美和对其遭遇的同情。

D.“淡月微云”营造出凄清的氛围,情景交融,烘托作者惆怅、感伤的心情。

16.“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5.C 对其遭遇的同情错误,“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句意是:你心如古井水不起波澜,高风亮节像秋天的竹竿。

写出了友人已经修炼到了心如古井、不起波澜的程度,而且像秋天的竹竿一样有气节有节操。

赞扬了友人淡泊、坚贞的品格。

16.体现出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3分)作者和友人宦海沉浮、身世飘零,但作者认为人生犹如旅店,人人都是漂泊的旅人,体现出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3分)【注释】(1)临江仙:唐教坊曲,用作词调。

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庭院深深》、《采莲回》、《想娉婷》、《瑞鹤仙令》、《鸳鸯梦》、《玉连环》。

敦煌曲两首,任二北《敦煌曲校录》定名《临江仙》。

此词双调六十字,平韵格。

(2)钱穆:名勰,又称钱四。

元佑三年,因坐奏开封府狱空不实,出知越州(今浙江绍兴)。

元佑五年,又徙知瀛洲(治所在今河北河间)。

元佑六年春,钱穆父赴任途中经过杭州,苏轼作此词以送。

(3)父:是对有才德的男子的美称。

(4)都门:是指都城的城门。

(5)改火: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换用不同木材,称为“改火”,这里指年度的更替。

(6)春温:是指春天的温暖。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练习与答案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练习与答案

临江仙·送钱穆父苏轼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樽前不用翠眉辈。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练习】1.“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赞扬了友人什么样的品格?(3 分)2.“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句,有人认为豪放达观,有人认为失意惆怅,你的看法呢? 请简要分析。

(3 分)3.“送行淡月微云”营造了什么氛围?参考答案:1.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手法,赞扬了友人淡泊、坚贞的品格.(3 分,“手法”2 分,每点1 分;“品格”1 分)2.①是豪放达观,意在劝慰他人。

诗人认为人生如行旅,人人都是漂泊的旅人,自当随遇而安。

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恬淡自安的洒脱情怀。

②是失意伤怅。

意在感伤自身。

诗人认为自己和友人一样不幸。

表达了诗人对仕宦浮沉的惆怅,对身世飘零的慨叹。

③如说既有豪放达观,又有失意惆怅,心境复杂,言之成理亦可。

(3 分,其中“看法”1 分,联系作品分析2 分)3.这句话关键字在送上,自古以来送行就有惜别、哀伤之情,但是诗人以淡月微云来营造氛围却非一般凡语可比,诗人选取这样于天空之上的意象,重在表达对亲人离去,自己旷达疏逸的胸襟和情怀,不是一般哀哀戚戚的低靡之词,而月云本非淡微可形容,且他的疏淡细微更非一般人可以察觉,作者于细微之词,以淡月微云,来表达了他的那一丝丝亲人离别的愁绪,全句可谓淡雅悠远中略含丝丝愁绪,意境可谓高远!。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原文、译文与赏析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原文、译文与赏析

《临江仙·送钱穆父》苏轼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译文】京城一别我们已是三年未见,你总是远涉天涯辗转在人世间。

相逢欢笑时依然像春天般的温暖。

你心始终如古井水不起波澜,高风亮节似秋天的竹竿。

心中惆怅你连夜就要扬帆出发,送行之时云色微茫月光淡淡。

不要端着酒杯愁眉不展了。

人生就是一趟艰难的旅程,你我都是那匆匆过客。

【注释】临江仙:唐教坊曲,用作词调。

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庭院深深》、《采莲回》、《想娉婷》、《瑞鹤仙令》、《鸳鸯梦》、《玉连环》。

敦煌曲两首,任二北《敦煌曲校录》定名《临江仙》。

此词双调六十字,平韵格。

钱穆:名勰,又称钱四。

元佑三年,因坐奏开封府狱空不实,出知越州(今浙江绍兴)。

元佑五年,又徙知瀛洲(治所在今河北河间)。

元佑六年春,钱穆父赴任途中经过杭州,苏轼作此词以送。

父:是对有才德的男子的美称。

都门:是指都城的城门。

改火: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换用不同木材,称为“改火”,这里指年度的更替。

春温:是指春天的温暖。

古井:枯井。

比喻内心恬静,情感不为外界事物所动。

筠:竹。

翠眉:古代妇女的一种眉饰,即画绿眉,也专指女子的眉毛。

颦:皱眉头。

逆旅:旅居。

常用以喻人生匆遽短促。

【赏析】这是一首赠别词。

全词一改以往送别诗词缠绵感伤、哀怨愁苦或慷慨悲凉的格调,创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议论风生,直抒性情,写得既有情韵,又富理趣,充分体现了作者旷达洒脱的个性风貌。

词人对老友的眷眷惜别之情,写得深沉细腻,婉转回互,一波三折,动人心弦。

词的上片写与友人久别重逢。

元祐初年,苏轼朝为起居舍人,钱穆父为中书舍人,气类相善,友谊甚笃。

元祐三年穆父出知越州,都门帐饮时,苏轼曾赋诗赠别。

岁月如流,此次杭州重聚,已是别后的第三个年头了。

三年来,穆父奔走于京城、吴越之间,此次又远赴瀛州,真可谓“天涯踏尽红尘”。

苏轼《临江仙》的阅读答案

苏轼《临江仙》的阅读答案

苏轼《临江仙》的阅读答案苏轼《临江仙》的阅读答案临江仙苏轼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注】①东坡:在湖北黄冈县东。

这首词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写。

⑵縠纹:比喻水波细纹。

縠,绉纱。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上阙首句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复醒、醒而复醉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寄情于纵饮的心境。

B.“归来仿佛三更”句,一方面表明作者回寓所的时间之晚,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反映了作者当时酒醉的情态。

C.上阙后三句写家童已鼻息如雷导致作者无法进门,只好转而谛听江涛汹涌的声音,更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无奈。

D.下阙前两句写出词人的叹息:遗憾自己总是身不由己,没有办法掌握自己的命运,总免不了劳苦奔波。

E.一叶小舟从作者眼前的江面飘逝,不由得让作者感慨万千,希望能将自己的后半生寄托在这广阔的江海。

2.清代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

”这首词上下阕中都有这样的词句,请指出并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CE (选E给3分,选C给2分。

C项中“内心的无奈”理解有误,此处恰恰表现的是作者进退悠然的豁达情怀。

E项中“小舟从此逝”并非实写,而是词人超脱现实的浪漫主义想象。

)2.①上阕中“倚杖听江声”,写词人夜饮归来,敲门无应而“倚杖听江声”,衬托出夜的静寂,词人置身于宁静、旷阔的大自然中,遗世独立,人生的得失荣辱仿佛被一笔勾销,感到一种精神上的解脱,其中充满超然物外的旷达之情。

(3分,找出写景句1分,感情分析到位2分)②下阕中“夜阑风静縠纹平”一句,一语双关,情景交融。

既写自然景象,又写作者的心境。

既是写深夜风平浪静之景,也是词人所追求的宁静安谧的理想境界的一种体现,是词人渴望生活自由、希望精神解脱的愿望的一种表达。

(3分,写景句1分,感情分析到位2分)(只赏析一句最多得3分)。

苏轼诗词《临江仙·送钱穆父》原文译文赏析

苏轼诗词《临江仙·送钱穆父》原文译文赏析

苏轼诗词《临江仙·送钱穆父》原文译文赏析《临江仙·送钱穆父》宋代·苏轼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尊通:樽)【译文】京城一别我们已是三年未见,你总是远涉天涯辗转在人世间。

相逢欢笑时依然像春天般的温暖。

你心始终如古井水不起波澜,高风亮节似秋天的竹竿。

心中惆怅你连夜就要扬帆出发,送行之时云色微茫月光淡淡。

不要端着酒杯愁眉不展了。

人生就是一趟艰难的旅程,你我都是那匆匆过客。

【注释】临江仙:唐教坊曲,用作词调。

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庭院深深》、《采莲回》、《想娉婷》、《瑞鹤仙令》、《鸳鸯梦》、《玉连环》。

敦煌曲两首,任二北《敦煌曲校录》定名《临江仙》。

此词双调六十字,平韵格。

钱穆:名勰,又称钱四。

元佑三年,因坐奏开封府狱空不实,出知越州(今浙江绍兴)。

元佑五年,又徙知瀛洲(治所在今河北河间)。

元佑六年春,钱穆父赴任途中经过杭州,苏轼作此词以送。

父:是对有才德的男子的美称。

都门:是指都城的城门。

改火: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换用不同木材,称为“改火”,这里指年度的更替。

春温:是指春天的温暖。

古井:枯井。

比喻内心恬静,情感不为外界事物所动。

筠:竹。

翠眉:古代妇女的一种眉饰,即画绿眉,也专指女子的眉毛。

颦:皱眉头。

逆旅:旅居。

常用以喻人生匆遽短促。

【赏析】这是一首赠别词。

全词一改以往送别诗词缠绵感伤、哀怨愁苦或慷慨悲凉的格调,创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议论风生,直抒性情,写得既有情韵,又富理趣,充分体现了作者旷达洒脱的个性风貌。

词人对老友的眷眷惜别之情,写得深沉细腻,婉转回互,一波三折,动人心弦。

词的上片写与友人久别重逢。

元祐初年,苏轼朝为起居舍人,钱穆父为中书舍人,气类相善,友谊甚笃。

元祐三年穆父出知越州,都门帐饮时,苏轼曾赋诗赠别。

岁月如流,此次杭州重聚,已是别后的第三个年头了。

苏轼《临江仙 送钱穆父》阅读训练及答案

苏轼《临江仙 送钱穆父》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临江仙·送钱穆父①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①钱穆父,与苏轼同朝为官,因直言得罪权贵而被外放。

②改火: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换用不同木材,称为“改火”,这里指年度的更替。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首句“三改火”“天涯踏尽”,写时空角度的旷远,暗含离别沧桑又不失洒脱。

B.“有节是秋筠”句,既赞美了钱穆父坚贞耿介的操守,也暗含二人志同道合之意。

C.“尊前不用翠眉颦”句,与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劝慰意有共通处。

D.词的最后一句格局大开,表示在这人世间皆为过客,应该直面困难,迎难而上。

16.本词虽是赠别词,却蕴含哲理,于日常送别中写出新意。

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认识。

(6分)
参考答案:
15.D最后一句的含义是说“人生就是座旅店,我也是匆匆过客”,表达的对钱穆父的劝慰,洒脱旷达,并非“直面困难,迎难而上”之意。

16.①送别从回忆写起,赞友人虽三年宦海沉浮,仍保持耿介风节和达观心态;写眼前别离,孤帆夜行、月色微云,歌姬蹙翠眉,虽惆怅惜别,却言不用为此悲戚。

②结尾逆旅喻人生,既然人人皆过客,又何必述离殇,以对友人的慰勉和开释,收束全词,表达得失两忘、万物齐一的人生态度。

(每点3分,满分6分)。

苏轼《临江仙 送钱穆父》全诗译文及赏析

苏轼《临江仙 送钱穆父》全诗译文及赏析

临江仙·送钱穆父宋·苏轼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尊同:樽)注释临江仙:唐教坊曲,用作词调。

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庭院深深》、《采莲回》、《想娉婷》、《瑞鹤仙令》、《鸳鸯梦》、《玉连环》。

敦煌曲两首,任二北《敦煌曲校录》定名《临江仙》。

此词双调六十字,平韵格。

钱穆父:名勰,又称钱四。

元佑三年,因坐奏开封府狱空不实,出知越州(今浙江绍兴)。

元佑五年,又徙知瀛洲(治所在今河北河间)。

元佑六年春,钱穆父赴任途中经过杭州,苏轼作此词以送。

父:是对有才德的男子的美称。

都门:是指都城的城门。

改火: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换用不同木材,称为“改火”,这里指年度的更替。

春温:是指春天的温暖。

古井:比喻内心恬静,情感不为外界事物所动。

筠:竹。

翠眉:古代妇女的一种眉饰,即画绿眉,也专指女子的眉毛。

颦:皱眉头。

逆旅:旅舍,旅店。

译文京城一别我们已是三年未见,你总是远涉天涯辗转在人世间。

相逢欢笑时依然像春天般的温暖。

你心始终如古井水不起波澜,高风亮节似秋天的竹竿。

心中惆怅你连夜就要扬帆出发,送行之时云色微茫月光淡淡。

离宴中歌舞相伴的歌妓用不着为离愁别恨而哀怨。

人生就是座旅店,我也是匆匆过客。

赏析这是一首赠别词。

全词一改以往送别诗词缠绵感伤、哀怨愁苦或慷慨悲凉的格调,创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议论风生,直抒性情,写得既有情韵,又富理趣,充分体现了作者旷达洒脱的个性风貌。

词人对老友的眷眷惜别之情,写得深沉细腻,婉转回互,一波三折,动人心弦。

词的上片写与友人久别重逢。

元祐初年,苏轼朝为起居舍人,钱穆父为中书舍人,气类相善,友谊甚笃。

元祐三年穆父出知越州,都门帐饮时,苏轼曾赋诗赠别。

岁月如流,此次杭州重聚,已是别后的第三个年头了。

三年来,穆父奔走于京城、吴越之间,此次又远赴瀛州,真可谓“天涯踏尽红尘”。

苏轼调任汝州写的诗

苏轼调任汝州写的诗

苏轼调任汝州写的诗《临江仙·送钱穆父》原文: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一、衍生注释:1.“都门”:都城之门,这里代指汴京(今河南开封)。

2.“三改火”: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换用不同木材,称为“改火”,这里指过了三年。

3.“春温”:形容笑容如春天般温暖。

4.“古井”“秋筠”:古井无波,竹有节,都是比喻人的心境和品格。

筠,竹子的青皮,这里指代竹子。

二、赏析:这首词是苏轼送别友人钱穆父时所作。

上阕写久别重逢,感慨万千。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点明分别之久和友人漂泊之苦。

但友人却能“依然一笑作春温”,这种豁达乐观的态度令人钦佩,苏轼接着用“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来称赞友人内心平静、品德高尚。

下阕写送别场景,“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描绘出一种淡淡的惆怅氛围。

最后“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劝友人不必忧愁,把人生看作是一场旅途,自己也不过是匆匆过客,这两句蕴含着苏轼对人生旷达超脱的态度,既宽慰友人,也表达了自己的情怀。

三、作者介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但他的文学成就极高。

他的词风格多样,既有豪迈壮阔之作,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也有婉约细腻的作品,还有像这首《临江仙·送钱穆父》这样充满哲理和豁达情怀的词。

他的诗题材广泛,善于以诗来表达自己对生活、政治、哲理等多方面的思考。

他的书法和绘画也独具特色,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全才式人物。

四、运用片段:我和朋友小李分别多年,那天在车站重逢。

他看起来历经了很多沧桑,但脸上却依然带着温暖的笑容。

我就想起了苏轼的“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我对他说:“兄弟,你这就像苏轼笔下的友人啊,经历了那么多,还能笑得这么灿烂。

”他笑着回答:“人生嘛,就得乐观些。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译文及赏析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译文及赏析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释】〔1〕临江仙:唐教坊曲,用作词调。

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庭院深深》、《采莲回》、《想娉婷》、《瑞鹤仙令》、《鸳鸯梦》、《玉连环》。

敦煌曲两首,任二北《敦煌曲校录》定名《临江仙》。

此词双调六十字,平韵格。

〔2〕钱穆:名勰,又称钱四。

元佑三年,因坐奏开封府狱空不实,出知越州〔今浙江绍兴〕。

元佑五年,又徙知瀛洲〔治所在今河北河间〕。

元佑六年春,钱穆父赴任途中经过杭州,苏轼作此词以送。

〔3〕父:是对有才德的男子的美称。

〔4〕都门:是指都城的城门。

〔5〕改火: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换用不同木材,称为“改火〞,这里指年度的更替。

〔6〕春温:是指春天的温暖。

〔7〕古井:枯井。

比喻内心恬静,情感不为外界事物所动。

〔8〕筠:竹。

〔9〕翠眉:古代妇女的一种眉饰,即画绿眉,也专指女子的眉毛。

〔10〕颦:皱眉头。

〔11〕逆旅:旅店。

【参考译文】自从我们在京城分别一晃又三年,远涉天涯你奔波辗转在人间。

相逢一笑时依然像春天般的温暖。

你心如古井水不起波澜,高风亮节象秋天的竹竿。

我心惆怅因你要连夜分别扬孤帆,送行之时云色微茫月儿淡淡。

陪酒的歌妓不用冲着酒杯太凄婉。

人生就是一趟艰难的旅程,你我都是那匆匆过客,就如在不同的客栈停了又走,走了又停。

【赏析】“樽前不用翠眉颦〞一句,由哀愁转为旷达、豪迈,说离宴中歌舞相伴的歌妓用不着为离愁别恨而哀怨。

这一句,其用意一是不要增加行者与送者临歧的悲感,二是世间离别本也是常事,那么亦不用哀愁。

这二者似乎有矛盾,实那么可以统一强抑悲怀、勉为达观这一点上,这符合苏轼宦途多故之后锻炼出来的思想性格。

词末二句言何必为暂时离别伤情,其实人生如寄,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云:“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临江仙·送钱穆父

临江仙·送钱穆父
《临江仙·送钱穆父》是苏轼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词。词中“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描绘了与友人长久的离别和各自奔波的生涯,而“依然一笑作春温”则展现了重逢时的温暖与亲切。通过“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的比喻,诗人巧妙地赞扬了友人内心的平静与坚贞。在“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的描绘中,我们感受到了离别时的凄清幽冷和淡淡惆怅。然而,诗人并未沉溺于离愁别绪,而是以“樽前不用翠眉颦”来劝慰,展现了其从哀愁到旷达的情感转变。最后,“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感慨,更是将全词提升到了哲深远,既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也传达了其对人生的独特感悟。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诗词译文及鉴赏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诗词译文及鉴赏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诗词译文及鉴赏《临江仙送钱穆父是一首赠别词。

全词一改以往送别诗词缠绵感伤、哀怨愁苦或慷慨悲凉的风格,创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议论风生,直抒性情,写得既有情韵,又富理趣,充分表达了旷达洒脱的独特风貌。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关怀到大家!《临江仙送钱穆父》宋代:苏轼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照旧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尊通:樽)《临江仙送钱穆父》译文京城一别我们已是三年未见,你总是远涉天涯辗转在人世间。

相逢快乐时照旧像春天般的温和。

你心始终如古井水不起波澜,高风亮节似秋天的竹竿。

心中惆怅你连夜就要扬帆出发,送行之时云色微茫月光淡淡。

不要端着酒杯愁眉不展了。

人生就是座旅店,我只是匆忙过客。

《临江仙送钱穆父》解释临江仙:唐教坊曲,用作词调。

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庭院深深》、《采莲回》、《想娉婷》、《瑞鹤仙令》、《鸳鸯梦》、《玉连环》。

敦煌曲两首,任二北《敦煌曲校录》定名《临江仙》。

此词双调六十字,平韵格。

钱穆:名勰,又称钱四。

元佑三年,因坐奏开封府狱空不实,出知越州(今浙江绍兴)。

元佑五年,又徙知瀛洲(治所在今河北河间)。

元佑六年春,钱穆父赴任途中经过杭州,苏轼作此词以送。

父:是对有才德的男子的美称。

都门:是指都城的城门。

改火: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换用不同木材,称为“改火”,这里指年度的更替。

春温:是指春天的温和。

古井:枯井。

比方内心恬静,情感不为外界事物所动。

筠:竹。

翠眉:古代妇女的一种眉饰,即画绿眉,也专指女子的眉毛。

颦:皱眉头。

逆旅:旅舍,旅店。

《临江仙送钱穆父》赏析这是一首赠别词。

全词一改以往送别诗词缠绵感伤、哀怨愁苦或慷慨悲凉的风格,创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议论风生,直抒性情,写得既有情韵,又富理趣,充分表达了旷达洒脱的独特风貌。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完成 19-20 题。

(8 分)
临江仙·送钱穆父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注】改火:指过了一年。

筠:竹。

只应:只以为,这里指“岂止”。

19.苏词画线句用、的表现手法盛赞了友人在面对坎坷奔波时所坚守的品节。

(2分)
20.以上两首词同是写送别友人,苏词与辛词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6 分)
答案:
19.比喻、对偶、象征(答对1个给1分)
20、相同点:两人均宽慰友人,不必为离别哭泣,要保重自己。

(2分)
不同点:苏词认为人生如寄,无须为暂时的离别伤情,表达了苏轼旷达洒脱的情怀。

(2分)
辛词认为友人此行的风险并不只是自然方面的艰辛,来自小人的威胁和陷害才是最危险的,表达了词人对友人前途的担忧和自己内心壮志难酬的悲愤。

(2分)。

临江仙试题与答案参考

临江仙试题与答案参考

临江仙试题与答案参考
临江仙试题与答案参考
临江仙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

如今薄宦老天涯。

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

孤城寒日等闲斜。

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

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3分)
(2)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

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

(5分)
14.(8分)(1)(3分)
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①久别重逢的喜悦;②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③离别在即的愁绪。

(2)(5分)①想象奇特,虚实相生。

词人忽发奇想,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

虚实处理得当,富有浪漫色彩。

②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

“阆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

“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接以“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超逸,挥洒自如。

临江仙古诗阅读附答案

临江仙古诗阅读附答案

临江仙古诗阅读附答案
临江仙古诗阅读附答案
临江仙
许庭
不见灞陵原上柳,往来过尽蹄轮。

朝离南楚暮西秦,不成名利,赢得鬓毛新。

莫怪枝条憔悴损,一生唯苦征尘。

两三烟树倚孤村。

夕阳影里,愁杀宦游人。

登宝意寺上方旧游
韦应物
翠岭香台出半天,万家烟树满晴川。

诸僧近住不相识,坐听微钟记往年。

【注】宝意寺在武功,诗人曾居此寺。

1.《临江仙》一词中,诗人为何而愁?请简要概括。

(5分)
答:①对家乡亲友的思念、漂泊在外的艰辛;②奔走求仕的辛劳、仕途失意的悲酸;③功业未成的.无奈、年华渐老的感伤。

(答两点给4分,答出3点给5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2.两首诗都写到了烟树,这两处烟树所营造的意境有何不同?(6分)
参考答案:
①许诗中,孤村边,只有稀疏的三两棵树在夕阳残照中立着,似有轻烟笼罩,朦胧落寞。

(1分)烟树渲染出一种凄清惆怅的氛围,(2分)集中地表现了诗人在宦游在外、仕途不顺的落寞失意之情;(3分)②韦诗中,烟树满晴川,勾勒出一幅树木蓊郁、堆烟叠翠的美景,(1分)营造出明快清丽的氛围,(1分)寄托作者远眺时的心旷神怡,同时也出淡淡怅惘。

(1分)。

临江仙阅读附答案

临江仙阅读附答案

临江仙阅读附答案临江仙阅读附答案临江仙阅读附答案1临江仙许庭不见灞陵原上柳,往来过尽蹄轮。

朝离南楚暮西秦,不成名利,赢得鬓毛新。

莫怪枝条憔悴损,一生唯苦征尘。

两三烟树倚孤村。

夕阳影里,愁杀宦游人。

登宝意寺上方旧游韦应物翠岭香台出半天,万家烟树满晴川。

诸僧近住不相识,坐听微钟记往年。

【注】宝意寺在武功,诗人曾居此寺。

1.《临江仙》一词中,诗人为何而愁?请简要概括。

(5分)答:①对家乡亲友的思念、漂泊在外的艰辛;②奔走求仕的辛劳、仕途失意的悲酸;③功业未成的无奈、年华渐老的感伤。

(答两点给4分,答出3点给5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2.两首诗都写到了烟树,这两处烟树所营造的意境有何不同?(6分)参考答案:①许诗中,孤村边,只有稀疏的`三两棵树在夕阳残照中立着,似有轻烟笼罩,朦胧落寞。

(1分)烟树渲染出一种凄清惆怅的氛围,(2分)集中地表现了诗人在宦游在外、仕途不顺的落寞失意之情;(3分)②韦诗中,烟树满晴川,勾勒出一幅树木蓊郁、堆烟叠翠的美景,(1分)营造出明快清丽的氛围,(1分)寄托作者远眺时的心旷神怡,同时也出淡淡怅惘。

(1分)临江仙阅读附答案2临江仙离果州作陆游鸠雨催成新绿,燕泥收尽残红。

春光还与美人同:论心空眷眷,分袂却匆匆。

只道真情易写,那知怨句难工。

水流云散各西东。

半廊花院月,一帽柳桥风。

【注】诗人走上了他渴望已久的军旅道路,赴任途中经果州(今四川省南充市)时写下了此词。

(1)词的上阕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3分)(2)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前后有变化,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①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

春光还与美人同:论心空眷眷,分袂却匆匆把春光说成与美人一样,在相聚的时候,彼此间无限眷恋,但说到分手就这样依依不舍地分手了(1分),生动形象地展示出诗人恋春又惜春的真挚感情(1分)。

②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

首句中,在鸠鸟的呼唤下,雨水催促着芳草、树林,形成了一片新绿;春光还与美人同:论心空眷眷,分袂却匆匆中,写出了与春光分手时的依依不舍(1分),生动形象地展示出诗人恋春又惜春的真挚感情(1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练习与答案
临江仙·送钱穆父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樽前不用翠眉辈。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练习】
1.“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赞扬了友人什么样的品格?(3 分)
2.“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句,有人认为豪放达观,有人认为失意惆怅,你的看法呢? 请简要分析。

(3 分)
3.“ 送行淡月微云” 营造了什么氛围?
参考答案:
1.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手法,赞扬了友人淡泊、坚贞的品格.(3 分,“ 手法”2 分,每点1 分;“ 品格”1 分)
2.①是豪放达观,意在劝慰他人。

诗人认为人生如行旅,人人都是漂泊的旅人,自当随遇而安。

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恬淡自安的洒脱情怀。

②是失意伤怅。

意在感伤自身。

诗人认为自己和友人一样不幸。

表达了诗人对仕宦浮沉的惆怅,对身世飘零的慨叹。

③如说既有豪放达观,又有失意惆怅,心境复杂,言之成理亦可。

(3 分,其中“ 看法”1 分,联系作品分析2 分)
3.这句话关键字在送上,自古以来送行就有惜别、哀伤之情,但是诗人以淡月微云来营造氛围却非一般凡语可比,诗人选取这样于天空之上的意象,重在表达对亲人离去,自己旷达疏逸的胸襟和情怀,不是一般哀哀戚戚的低靡之词,而月云本非淡微可形容,且他的疏淡细微更非一般人可以察觉,作者于细微之词,以淡月微云,来表达了他的那一丝丝亲人离别的愁绪,全句可谓淡雅悠远中略含丝丝愁绪,意境可谓高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