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

合集下载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尿的形成过程,知道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各器官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尿的形成过程,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 难点:肾单位的结构及尿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

2. 利用动画演示尿的形成过程,增强学生的理解。

3. 设计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泌尿系统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

2. 制作尿的形成过程动画演示。

3. 准备实践活动所需材料。

4. 分组讨论的问题及指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泌尿系统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关注泌尿系统的组成。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各器官的作用。

3. 课堂讲解利用动画演示尿的形成过程,详细讲解肾单位的结构及功能。

4. 实践活动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尿的形成过程,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5.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人体生理健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持泌尿系统健康。

7. 板书设计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肾: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泌尿系统组成及功能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尿的形成过程的理解。

3. 考察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如能正确描述尿的形成过程。

4.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对保持泌尿系统健康的生活习惯的认识。

七、课后作业1. 绘制泌尿系统图,并标注各器官名称及功能。

2. 写一篇关于如何保持泌尿系统健康的小短文。

3. 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

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等,以便于调整教学策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医院泌尿科,实地了解泌尿系统的相关知识。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教学设计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教学设计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3)理解肾脏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肾脏的结构、分析相关数据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关注泌尿系统的卫生保健。

(2)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健康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2)尿液的形成过程。

2、教学难点(1)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2)尿液形成过程中物质成分的变化。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个人每天排尿的图片,提问学生:“为什么人每天要排尿?尿液是怎么形成和排出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二)讲授新课1、泌尿系统的组成利用多媒体展示泌尿系统的组成图片,向学生介绍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重点讲解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输尿管将肾脏形成的尿液输送到膀胱,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将尿液排出体外。

2、肾脏的结构(1)展示肾脏的外形图片,让学生观察肾脏的形状、颜色和位置。

(2)展示肾脏的纵剖结构图片,结合模型,向学生介绍肾脏的内部结构,包括皮质、髓质和肾盂。

重点讲解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详细介绍肾单位的结构,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

利用动画演示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尿液形成的过程。

3、尿液的形成过程(1)肾小球的过滤作用通过动画演示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展示原尿流经肾小管时的动画,讲解肾小管重吸收了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剩下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形成尿液。

七年级生物下册《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下册《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尿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以及尿液的成分变化。
难点:理解尿液成分变化的原因,以及肾小管重吸收作用的选择性。
2.重点:尿液排出的过程及机制,包括膀胱、尿道等相关器官的作用。
难点:理解尿液排出过程中,膀胱、尿道等器官的协同作用及调控机制。
作业要求:
1.作业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字迹清晰、卷面整洁。
2.绘制图解时,注意使用规范的生物学术语,保持图解的准确性和美观性。
3.完成练习册习题时,认真思考,遇到问题及时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4.家庭小实验和小论文要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体现自己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表现、合作意识等,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2)总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形式,评估学生对尿的形成和排出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4.教学反馈: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2.教学环节设计:
(1)导入:以生活中的实例导入,如喝水后多久会变成尿液,引发学生对尿的形成过程的兴趣。
(2)新课内容:采用讲解、演示、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3)巩固环节: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答过程中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4)拓展环节: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探究,如调查尿液成分与饮食、运动等因素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结合实例,解释尿液排出的过程及机制,如膀胱的储存功能、尿道的排出功能等。
4.强调尿液形成和排出过程中,各个器官的协同作用及调控机制。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案)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案)

教学过程(1)肾的形态特征是怎样的?(2)肾的结构分为哪几部分?(3)为什么肾的皮质部分比髓质部分颜色深?4.入球小动脉内流动的是动脉血,出球小动脉内流动的是静脉血。

对吗?为什么?5.形成尿液的器官是什么?这个器官与哪些血管相连?这与血液循环有什么关系?6.血液在肾单位中是怎样流动的?探究二:尿液的形成1.通过比较血浆与肾小囊中液体成分差异,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作用有什么特点?2.通过比较尿液和原尿成分的差异,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3.健康人一昼夜能够形成150升原尿,但是排出的尿液只有1.5升,这是什么原因?探究三:尿液的排出1.尿液和血浆的成分有什么不同?你认为排尿主要排出了哪些物质?2.水对人体是非常重要的,而排尿时会失去大量的水,为什么人在缺水的情况下还要排尿呢?(三)教师精讲点拨1.体内废物排出的两种方式:(1)排泄:人体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2)排遗:消化后的食物残渣排出体外。

2.肾单位的结构中,肾小球是个毛细血管球,属于循环系统,又是肾脏的结构,属于泌尿系统,因此属于双系统;肾小球两端连的血管都是动脉,且肾小球、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内流的都是动脉血,原因是在肾小球处没有消耗氧气。

3.入球小动脉较粗,出球小动脉较细,这样能保证肾小球处有较高的滤过压;出球小动脉两端连的都是毛细血管网,一端是肾小球毛细血管网,一端是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

4.尿的形成过程:5.血液成分的变化:6.血浆中的大分子蛋白质不能被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但小分子蛋白质可以。

所以,原尿中含有少量的蛋白质。

7.与血液相比,原尿中没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与血浆相比,原尿中没有大分子蛋白质;与原尿相比,尿液中没有葡萄糖;与血浆相比,尿液中没有大分子蛋白质和葡萄糖。

8.与肾动脉相比,肾静脉中明显减少的物质有尿素、氧气等。

(四)知识迁移。

七年级生物下册《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下册《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梁冬梅(福建省永安市第六中学 366000)一、教学内容本节教学设计使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生物学》第五章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

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人体内物质的消化、吸收、运输之后,针对人体所产生的代谢终产物如何排出有关知识的学习。

本章知识学习后,学生对人体内物质的来源、利用和排出,形成了完整知识链,学生对人体生理活动现象有了更多的认识,有利于指导个人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健康生活打下基础。

二、设计理念与教学策略在生物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生物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创设科学研究情境,运用科学研究办法,促使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让学生能够主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关注和参与生物科学技术相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重视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的理念渗透,通过具体事例帮助学生认识生物科学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力求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使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因此,结合生物课程目标和本人对教育理念的理解,对本节教材内容进行分析,教学过程运用以下策略进行教学:1、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观察,对泌尿系统及重点内容肾脏结构建立感性认识,了解其形态特点,获得有关的结构和功能知识。

2、创设科学研究情境,以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形式引导学生对课文提供的数据资料加以分析,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科学研究方法,让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加以鼓励和评价,促使学习方式的转变。

3、通过教学课件对肾单位的微观结构进行动态展示,让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将分析资料后所得的结论加以整合,归纳出尿的形成过程,从而解决问题。

4、调用学生已有的有关泌尿系统知识,说明尿的排出途径。

指明排尿的意义,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自觉地注意泌尿系统的卫生,获得有关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

初中生物《尿液的形成与排出》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尿液的形成与排出》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的是血。

(3)[⑥]是,它与③组成。

六、板书设计
尿液的形成与排出
一、排泄
1.定义
2.途径
二、肾
1.肾的结构肾小球
肾小体
2.肾单位肾小囊
肾小管
七、总结反思
《九年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期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学,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本次教学设计以《标准》期望为依据,设计了探究实验、分组实验、自主学习,贯穿图片、视频和文字资料,
拓宽学生知识面,各个教学环节与体现了《标准》的理念和要求。

七年级生物下册《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下册《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泌尿系统的协同工作:理解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如何相互配合,完成尿液的形成、储存和排出,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尿液成分与健康状况的关系:分析尿液成分与人体健康状况的关联,如尿液中出现蛋白质、红细胞可能表示肾脏疾病,这部分内容需要通过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
举例解释:
-对于教学重点中的尿液形成过程,教师可以通过动画或模型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过滤和重吸收的过程,加深印象。
-排尿的意义:解释排尿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包括排除代谢废物、调节体液平衡和电解质平衡等。
2.教学难点
-肾小球过滤作用的细节: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为何只有特定大小和类型的物质能被过滤,如蛋白质和血细胞为何不被过滤。
-肾小管重吸收的选择性:重吸收过程中,如何区分和选择性地吸收有用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是学生的理解难点。
-泌尿系统的协同工作可以通过流程图或漫画形式展示,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整个排尿过程。
-对于尿液成分与健康状况的关系,可以设计一个小实验,让学生观察正常尿液与异常尿液(可使用模拟液体)的差异,从而理解尿液分析在医疗诊断中的应用。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尿的形成和排出》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尿液的成分和排尿的重要性?”比如,大家是否知道为什么我们要喝水,喝进去的水是如何变成尿液的?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尿的形成和排出的奥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肾小球过滤作用和肾小管重吸收作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图示和实际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初中生物初一生物下册《尿的形成与排出》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初一生物下册《尿的形成与排出》教案、教学设计
2.新课内容展示:讲解尿液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关注肾小球、肾小管等结构的功能。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观察肾模型,结合动画演示,加深对尿液形成过程的理解。
4.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排尿的意义,分析尿液成分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5.小组合作:分组讨论,总结尿液形成与排出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6.情境创设:设计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简答题:简要解释尿液形成过程中的肾小球滤过作用和肾小管重吸收作用。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尿液形成过程、排尿的意义和尿液成分等。同时,我会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在课后复习时予以关注。
此外,我会鼓励学生提出疑问,针对他们的问题进行解答,帮助他们扫清知识障碍。最后,我会布置与尿液形成与排出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初中生物初一生物下册《尿的形成与排出》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以及尿液的主要成分。
2.使学生了解排尿的意义,掌握排尿的基本过程,包括膀胱的储存功能、尿道的排出功能。
3.培养学生运用生物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如尿液的形成与排出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健康。
此外,初一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身体变化和健康问题较为敏感。因此,本章节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适时引导他们正确面对生理变化,增强健康意识。
同时,初一学生的思维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教师应把握这一特点,设计富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合作交流,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优秀教案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优秀教案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优秀教案
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肾脏与尿的形成相关的结构特点;
2、能描述尿液的形成过程和排出过程;
3、通过比较正常情况与肾脏出现问题是尿液成分的变化,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通过学习泌尿系统的卫生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尿液的形成过程
2、难点
肾单位的结构与尿液形成的关系,尿液形成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教法与学法】
1、教法:多媒体教学,问题解决法,讲授法等
2、小组合作讨论、归纳总结法
【课前准备】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

尿的形成和排出-鲁科五四学制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鲁科五四学制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鲁科五四学制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一、概述
本节课将主要探讨尿的形成和排出的过程。

我们将学习到人体是如何通过肾脏、泌尿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来将废物物质如尿素、尿酸等排出体外的。

二、尿的形成过程
人类的肾脏通过不断的过滤血液来将废物物质从血液中清除出去。

这些废物物质包括尿素、尿酸、氨和各种盐类等。

这些废物物质被清除出去后形成的液体称为原尿。

原尿在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处理后,被输送到肾盂中。

在输送的过程中,肾小管对原尿中的有用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水分等的重吸收。

经过重吸收处理后的尿液,被称为终尿。

三、尿的排出过程
人体通过泌尿系统来排出尿液。

泌尿系统的主要部分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泌尿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将人体的废物物质排出体外。

在泌尿系统中,肾脏排泄出来的终尿经由输尿管输送到膀胱中。

在膀胱中,尿液被暂存,等待排出。

当尿液累积到一定程度时,人体会通过排尿的方式将尿液排出体外。

当人体感觉到排尿的需要时,膀胱内的肌肉会开始收缩。

同时,尿道口的门也会打开,尿液顺着尿道排出体外。

当大便排出后,肛门会进行收缩以防止尿液和大便共存。

四、小结
在这节课中,我们深入了解了尿的形成和排出的过程。

肾脏作为泌尿系统的重要部分,通过过滤血液和重吸收的方式将废物物质从血液中清除出去。

在泌尿系统中,膀胱的收缩和尿道的门的打开才实现了排尿的过程。

通过学习这一知识,我们加深了对人体泌尿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认识,也明白了人体排泄废物的过程。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知道尿液的形成过程。

2. 使学生掌握排尿的意义,了解排尿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2. 尿液的形成过程3. 排尿的意义4. 排尿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尿液的形成过程,排尿的意义。

2. 教学难点:尿液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尿液的形成过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4. 进行实物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尿液是从哪里来的吗?尿液有什么作用?”2. 讲授新课1. 讲解肾脏的结构和功能2. 展示多媒体课件,讲解尿液的形成过程3. 讲解排尿的意义及其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3. 课堂互动1.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4. 实物操作1. 学生动手操作模型,加深对肾脏结构的理解2. 学生观察尿液样本,了解尿液的成分5. 总结反馈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3. 布置作业:绘制肾脏结构和尿液形成过程的思维导图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对肾脏结构、尿液形成过程和排尿意义的理解,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评估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3. 实物操作:检查学生在操作模型时的准确性和理解程度,评估学生的动手能力。

4. 作业完成情况:通过学生提交的思维导图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医学专业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了解肾脏疾病和健康饮食。

2.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观察尿液样本,进一步了解尿液检测的知识。

3. 开展健康宣传活动,让学生向家人和朋友宣传排尿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七年级生物下册《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下册《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案、教学设计
3.设计课堂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组织小组合作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尿液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2.通过学习尿液的形成和排出,使学生认识到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
4.讲解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在尿液排出过程中的作用,使学生了解整个尿液排出机制。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观点,互相解答疑问,共同探讨重吸收作用在尿液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1.请学生绘制尿液形成过程的思维导图,明确标注肾小球、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尿液排出等关键知识点,以图文结合的方式,使知识点更加形象化、系统化。
2.根据课堂学习,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尿液形成过程的小论文,要求不少于500字,内容需包括:肾脏结构、尿液形成过程、重吸收作用的意义、尿液排出机制等。要求论文结构清晰,论述严谨,学术术语使用准确。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课堂练习题,涵盖尿液形成过程、肾脏结构、尿液排出机制等方面的知识点。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批改练习题,针对学生出错较多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尿液形成过程、肾脏结构、尿液排出机制等关键知识点。
4.关注学生的作业进度,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关心和帮助,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4.巩固提升:

初中生物尿液的形成与排出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尿液的形成与排出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尿的形成和排出》是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三单元第四章《人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第一节的内容。

本单元主要讲述人体内的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分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以及泌尿系统在人体内的废物的排出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而人体内废物的排除与人体健康有紧密的的联系。

本节内容是本单元的基础,也是重点,更是难点,因此本课内容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说明尿液的形成过程和尿液的排出过程。

2、能够说出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个器官的功能。

3、认同排尿的意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能力目标:1、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及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2、通过小组交流合作,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2、体验肾脏结构的精巧,感悟生命的宝贵和人间的真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尿液的形成过程四、难点突破1、设计尿液形成的过程演示实验,激发兴趣,设置悬念。

2、媒体演示“尿液的形成与排出”过程的flash动画及视频,将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过程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

五、教学用具制作课件、泌尿系统模型、自制“尿液形成的过程”演示实验、尿液的形成与排出的录像视频。

六、教学方法:1创设情景法。

2多媒体演示法。

3讲解法、图解法。

4启发诱导,小组讨论。

七、学习方法1小组合作讨论;2复习、阅读、观察、归纳。

八、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必须及时地排出体外,而肾就像过滤器,每天将人体内的血液过滤数百次。

肾单位将流经的血液净化,同时产生尿液。

那么血液在流经肾单位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板书课题2.展示学习目标。

(二)新课进行:1.复习提问:(师在黑板绘图)(1)肾单位的结构包括哪几部分?(肾小体和肾小管)(2)肾单位中血液的流经路线是什么?(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肾静脉)学生思考后回答。

尿的形成和排出+第2课时+示范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第2课时+示范教案

第2节尿的形成与排出(第2课时)◆教学目标1.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运用已有的知识,推测尿液形成的大致过程,发展表达、交流能力和思维能力。

3.关注泌尿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教学难点】尿的形成过程。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做好预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人体泌尿系统是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器官组成,其中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肾单位。

那么,尿液是如何通过这些器官形成的并排出体外的呢?我们下面就来进入今天的学习。

二、讲授新课(三)尿液在肾单位中形成【教师】提出问题:1.尿液中含有什么物质?追问:代谢废物由什么产生,又通过什么运送到肾脏?2.肾单位从哪里吸收得到这些成分?3.血液在肾单位里面的流动方向?【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血液在肾脏中的流动情况很重要,因为肾脏从血液中吸取了代谢废物,形成了尿液。

展示图片:提问:观察图片里面的箭头,说出血液在肾单位里面的流动方向:【学生】观察图片、回答。

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外毛细血管→肾静脉。

【教师】强调:毛细血管的主要功能是便于物质交换,所以当血液经过毛细血管的时候,血液成分发生变化,这是肾脏吸收代谢废物形成尿液的关键位置。

提问:你觉得最可能发生在哪里?【学生】肾小球(是毛细血管球)、肾小管外毛细血管。

【教师】过渡:1.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什么物质进入到肾小囊?2.在肾小囊腔中形成的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1.图片细节展示和过滤过程的动图展示。

2.肾小球过滤作用:血液经过肾小球时,因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作用,血液中小分子(葡萄糖、水、无机盐、尿素等)进入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3.结果:形成原尿。

提出问题:原尿和尿液有什么区别呢?展示:重吸收作用图片。

【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第64页重吸收部分和小资料部分内容。

初中生物《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案

初中生物《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案

初中生物《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初中生物《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案一、教学目标1.说出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描述人体尿形成和排出的大致过程。

七年级生物下册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下册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下册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课题尿的形成和排出课型新授年级学科七、下学习目标1、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3、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作出推想的过程中培养抽象思维能力4、形成人体构造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根本观点。

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设计过程方法设计导入:人体的生命活动会产生许多废物,这些废物必须及时排出体外,否那么会影响人各项生命活动。

一、废物的排出途径呼气排汗排尿二、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一、肾脏的构造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二、尿的形成1、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三、尿的排出1、排出途径2、排尿的意义小结: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展自我。

稳固练习:同步即时稳固和开放性作业。

学生通过阅读本章的序言部分,找出排泄和排遗的区别,根据自身的生活,说出排泄的三个途径。

并尝试说出每个途径中排出的废物,针对学生的答复情况教师进展总结补偿。

通过阅读课本80页的图和文字介绍,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和个部分的功能。

学生认真阅读课本81页的文字和图,答复出肾脏的构造。

教师绘制板图让学生指出各个部分,并说出各个部分的实质。

学生阅读分析课本82页的资料分析,找出肾小囊中的液体与血浆的不同,说出肾小囊中的液体成分,从而推出血浆中的那些成分可以过滤到肾小囊中。

找出尿液与原尿的区别,从而说出原尿中的那些成分被重吸收。

教后反思本节课内容重点多,难点多,重点的内容通过板图和分析,学生根本能掌握,但由于内容多,尿道排出没有完成,练习没有完成,下节课用20分钟的时间来处理这些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器官和各个器官的功能。

2、概述肾脏的结构,以及肾脏与尿液形成相关的结构特点
二、能力目标
观察泌尿系统的模型、猪的肾脏 ,提高观察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建立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肾脏的结构
教学辅助手段:投影、模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有哪些途径?(生答略)人体的代谢废物主要以尿液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

要了解尿液是怎样形成和排出的,首先要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二、出示学习目标:
投影仪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学习泌尿系统的组成
1、学生自学课本P60的
2、3自然段和P62最后1自然段。

2、学生板书泌尿系统的组成。

3、教师利用人体半身模型演示四种泌尿器官的位置排列情况。

4、学生说出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的功能。

(二)学习肾脏
1、学生观察新鲜的猪肾脏的外形。

观察要求:①肾脏是什么颜色的?②肾脏的外形像什么?③找到肾门 (肾脏的一侧有一凹陷,叫做肾门)并找到与它相连的三根管道,说出三根管道的名称和结构差异。

2、学生观察猪肾脏的内部结构。

对照课文P61图11- 4 ,区别肾盂、皮质、髓质。

3、出示肾脏纵切面投影片,请一位同学指图说出肾脏的几个部分。

4、学生自学课本P61最后1自然段和P62第1、2 自然段。

5、出示肾单位结构模式图,讲述肾单位组成。

6、提问:肾小囊与什么结构相连通呢?
7、学生讨论。

8、教师演示肾单位简易教具。

9、学生归纳肾单位的结构.
小结 :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是形成尿的器官,而肾单位是形成尿的基本单位。

那么尿是怎样形成的?下节课我们共同来研究这个问题。

四、达标检测:
1、每个肾脏有100多万个____组成。

每个_____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三个部分,____和____组成肾小体。

2 、肾小球是一个由数十条_____弯曲盘绕形成的血管球,血液从_____动脉流入____,由___动脉流出肾小球。

3、填写肾脏的纵剖面模式图。

五、板书设计:
11.2 尿的形成和排出(一) 肾脏——形成尿液
输尿管——输送尿液
泌尿系统的组成膀胱——贮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
肾小球
肾小体
肾单位肾小囊肾小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