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 滥竽充数
部编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精选练习
部编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精选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滥(làn)竽(yú)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lǐn)食(sì)以数百人。
宣王死,愍(mǐn)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选自《韩非子》)注释:①滥竽:不会吹竽。
竽,一种古代乐器。
②处士:古代称有学问、有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
③说:通“悦”,喜欢。
④廪食以数百人:拿数百人的口粮来供养他们。
廪,粮仓。
食,供养。
⑤愍王:齐国国君,宣王的儿子。
[1]下列语句翻译是否正确,正确打“√”,错误打“×”。
(1)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齐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
(______)(2)宣王说之:宣王对南郭处士说。
(______)[2]宣王时,南郭处士能为王吹竽的原因是_____,愍王时,南郭处士逃走的原因是________。
(请用原文回答)[3]“滥竽充数”本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现在我们常用这个成语来讽刺那些____________的人。
2. 小古文阅读。
引婴投江有过①于江上者,见人方②引③婴儿而欲投之江中。
婴儿啼。
人问其故④,曰:“此其父善⑤游!”(注释)①过:经过。
②方:正。
③引:拉着。
④故:缘故。
⑤善:擅长、善于。
[1]“有过于江上者”看到了一件什么事?用“”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
[2]“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的理由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关于这则寓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领的获得既要靠自己,也要靠先天的遗传。
B.处理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对象不同或环境不同,处理问题的方法也要随之改变,要因人因事而异。
C.对象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
3. 课外欣赏。
小学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滥竽充数》优质课PPT课件
谁给你的第一印象最深? 你们初次相见时是怎样一番情景? 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第一印象? 2 、指名回答: 后来你们在相处的过程中又发生了什么事? 你对他(或她)的印象发 生了怎样的改变? 小组交流,合作学习 课件出示上述两组问题。学生按兴趣自由选择学习伙伴。 3、提出合作学习要求:叙述时态度要大方,语句要通顺,把事 情说具 体。听的同学要专心倾听,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小组成 员逐一 说完后,选出本小组说得最好的的人。 4、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行进巡视,相机指导。 汇报交流,集体评议 小组推选的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交流,师生集体评议。 全课总结。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体会每节诗歌中感情。 指名朗读诗歌,读出各节的真情实感。(对学生把握不准的地方, 可以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或者变化语气、语调使学生真正把握住诗歌 的内在 感情)
对比是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在诗歌中使用对比,能产生强烈的 感情冲突。这首诗每一小节都使用了对比的手法。细读诗歌,体会诗 歌对比的写法。 口语交际·习作五 学习目标 1、交流回顾与某人初次相见时的情景,也可交流与其相处后发 生的事 以及印象的变化。 2、完成习作:通过一两件事写出一位小伙伴的特点,也可根据 所给材 料进行合理的续写。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汇报交流 指名读自己或他人所写的优美语句。 课件出示几名程度不同的学生的作文,同桌读眉批、总批,汇报 批改 意见。 作者谈收获。 课堂总结
回顾·拓展五 学习目标 1、回顾本单元所学课文,交流对鲁迅的认识。 2、交流体会本组课文中含义深刻的பைடு நூலகம்子,总结体会这类句子的 方法。
小学三年级语文《滥竽充数》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滥竽充数》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滥竽充数》教案篇一(一)、导入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请一位同学来读课题。
2、借助拼音,全班齐读。
(二)、通读全文1、请同学们各自放开声音朗读课文。
2、还想读吗?不想读的同学听别人读,想读的同学请举手,举手的同学请站起来读,其他的同学可以随时加入。
3、默读课文,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简要地概括。
4、师板书(口述:战国时候,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混在齐宣王的乐队里骗取报酬,后来齐湣王继位,他怕败露只好偷偷地逃走了。
)(三)、精读课文,感知寓言1、是什么原因让南郭先生混过了一次又一次呢?A、“每逢吹竽……混在队里充数”①、理解“装腔作势”。
②、他为什么要装腔作势?又是怎样装腔作势的?③、播放课件。
④、咱们也来演一演双簧。
⑤、指导朗读。
B、“讲排场”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的“排场?②、指导朗读。
③、你想对齐宣王说什么?2、指导背诵老师这儿有一、二自然段的动画片,只是还未配音,谁愿意为它配音?(既然是配音,就得根据画面变化来朗读,可不能光盯着书本读!)3、南郭先生凭着“装腔作势”钻了齐宣王讲排场的空子,混过了一次又一次,下场如何呢?(播放课件)4、看屏幕,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南郭先生此时的样子吗?5、此时,他会又想些什么呢?6、指导朗读。
7、看着这位狼狈而逃的南郭先生,你们有什么话想对他说呢?小组讨论,然后写在黑板上,大声读给在座的老师和同学听。
8、说一说你较喜欢哪句话?9、用屏幕上的句式说一说学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尽量用上黑板上用得好的词句。
10、《滥竽充数》这个成语在我们的生活中用途广泛,看看屏幕上的句子,你会使用今天你们刚学到的成语吗?11、南郭先生就这样偷偷地逃走了,他逃走以后,又会发生什么事呢?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续编这个故事。
可以讲故事,可以画连环画,可以表演。
(四)、板书设计滥竽充数混逃(学生板书)《滥竽充数》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正确地理解《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
成语故事的课文原文
成语故事的课文原文
成语故事的课文原文
成语故事是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成语故事的课文原文!希望大家喜欢!
自相矛盾
古时候,有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
他拿起自己的`盾夸口说:“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又举起自己的矛夸口说:“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
”有个围观的人问他:“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楚国人张口结舌,回答不上来了。
滥竽充数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
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
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也喜欢听吹竽。
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画龙点睛
南北朝时,有个画家叫张僧繇。
一天,他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
这四条龙张牙舞爪,形像逼真,但奇怪的是都没有眼睛。
游客看了,觉得缺少神韵,很是可惜,就请张僧繇把龙的眼睛补上去。
张僧繇推辞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
游客不信,都以为张僧繇在吓唬人。
在大家的一再要求下,张僧繇只好提起笔来,轻轻一点。
霎
时间,只见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被点上眼睛的龙腾空飞去。
游客们惊叹不已,无不佩服张僧繇神奇的点睛之笔。
五年级上语文听课反思8成语故事滥竽充数_苏教版
五年级上语文听课反思-8成语故事滥竽充数苏教版听了陈老师上的这节《滥竽充数》,谈点个人的感受,不妥之处,请各位老师、专家、领导批评指正。
陈老师上的这节课,环节清楚,设计精巧,讲练恰当。
她从课题入手,环环相扣,注重加强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处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课堂观,纵观整节课,我觉得有如下一些优点值得我们学习。
一、陈老师上课时语言精练,简洁明了,语速适中,富有启发性和亲和力。
比如“大家来读一读好吗?”用商量的语气和学生共同走进文本,和学生一起学习,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
二、教学目标明确。
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点:1、认识文章中出现的生字、生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并体会其中的道理;3、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感受。
老师对过富有启发性的提问、点拨,逐步地达到以上的教学目的。
三、设计表格,化繁为简。
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填写表格,这个教学环节使学生既理清了的条理,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了学生比较鉴别的能力,达到了化繁为简的目的。
四、陈老师依托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文本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能力。
例如老师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南郭先生逃走以后怎么样了?面对齐宣王,南郭先生是怎么想的?面对齐泯王,南郭先生又是怎么想的?你觉得南郭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让学生续编故事等,这些问题和环节的设计,点燃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学生的回答精彩纷呈,体现了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的课堂魅力。
五、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突出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功能。
例如,在弄清了南郭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之后,陈老师点拨、引导,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有没有滥竽充数这样的事情。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举出了一些新鲜生动的例子。
使学生懂得做人要做一个老老实实的人,做个有真才实学的人。
六、课件的使用,起到了直观形象生动的作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动画的欣赏,充分照顾到了学生的年龄特点,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策略。
(小古文)滥竽充数
3.齐宣王和齐湣王对于听吹竽有什么不同爱好?请在原文中找出答案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齐宣王: 必三百人
(2)齐湣王: 好 一 一 听之
爱上小古文 做语文小学霸
欢迎来到唐老师的课堂
爱上小古文 做语文小学霸源自滥竽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 三百人。南郭处(chǔ)士/请 为王/吹竽,宣王/悦(yuè) 之,廪(lǐn)食(sì)/以数 百人。宣王/死,湣(mǐn) 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chǔ)士/请为王/吹竽
宣王/悦(yuè)之, 廪(lǐn)食(sì)/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mǐn)王/立,好/一一听之,
处士逃。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韩非子·内储说上》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使:( 派、让、请) 必:( 一定 )
(2)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 为:( 替、给 ) 说:( 通“悦”,高兴)
(3)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好:( 喜欢 ) 逃:( 逃跑 )
(1)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很高兴。
(2)廪食以数百人。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是一样的。
最新语文A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滥竽充数》资料文言文(精品)
《滥竽充数》资料
文言文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将不重要的字删掉。
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
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
小学语文-《滥竽充数》原文及翻译
小学语文-《滥竽充数》原文及翻译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翻译
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奏。
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宣王感到很高兴,拿数百人的粮食供养他。
齐宣王去世了,齐湣王继承王位,他喜欢听一个一个的演奏,南郭处士听到这件事后,便逃走了。
注释
(1)出自《韩非子》。
滥:失实的,假的。
竽:一种古代乐器,即大笙。
“滥竽”即不会吹竽。
充数:凑数。
(2)齐宣王: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
姓田,名辟疆。
(3)使:让。
(4)必:一定,必须,总是。
(5)南郭:复姓。
住在南城的人就以自己的住处作为姓氏。
类似的还有东郭、南宫、西门等。
(6)处士:古代称有学问、有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相当于“先生”
(7)请:请求,要求。
(8)为:给,替。
(9)说:通“悦”,对......感到高兴。
(10)廪食(lǐn sì)以数百人:拿数百人的粮食供养他。
廪:粮食。
食:供养。
(11)以:用,拿。
(12)湣王:齐国国君,宣王的儿子。
(13)立:继承王位。
(14)好∶喜欢,喜悦,此处是喜欢。
小学五年级语文:滥竽充数(课本剧)
小学五年级语文:滥竽充数(课本剧)人物:齐宣王[齐缗(m n)王]、南郭先生、大臣二人、乐队8人。
第一场大殿上(解说:从前,齐国有个大王叫齐宣王,他特别喜欢听吹竽,这天早朝,他们又议论起组建吹竽队的事。
)大臣甲:大王,我们齐国乃是当今第一强国,我们的竽队应该是天下第一!大臣乙:对。
我建议组建一支百人大乐队,以显我大国之风采。
大臣甲:不,一百人太少了,最少也得二百人!大臣乙:要这么说,二百人也不足以显示我齐国之强大,我看,应该再加50人,二百五,多么强大的阵容,多么齐宣王:(很生气)什么二百五,太不像话了!来人那,宣本王旨意,立即组建一支三百人的竽队,以显我大国之威。
众人齐(磕头):大王圣明!(画外音:大王有旨,为显我大齐风采,立即组建三百人吹竽队,有此才能者快来报名啊,待遇从优,名额有限,来晚了可没有卖后悔药的呀!)南郭先生上,边走边叨咕:我的名字叫南郭,好吃懒作不干活,听说大王要建竽队,这可是个大好活。
那位说了,您会吹竽吗?要说吹竽我不会,拍马吹嘘(嘿)还差不多。
不过人多容易混,滥竽充数我有辙!怎么个混法,那我可不告诉你(拿出竽,往竽眼里塞东西。
)(画外音:您还别说,南郭先生还真有办法,这往竽眼里塞的是什么东西呀?)南郭:嘿!这是谁呀,怎么都给我说出去啦抱着竽见大臣甲(鞠躬):大人好!大臣甲(傲慢的):干什么呀?南郭:我想参加吹竽队,您看啊(递上银子)大臣甲:啊()啊()哈哈哈,行啊行啊,(很神秘的)您一定吹得棒极了,是吗?南郭:那当然了!(南郭先生走下)大臣甲:(洋洋得意的)谁来不是来呀。
(回转身)启禀大王,三百人乐队已招齐,请大王御览。
齐宣王:(高兴的)好,好,马上召见!本王要立即听他们演奏!(乐队九人上,南郭居中)大臣甲:奏乐!(音乐起)(一声尖利的声音,十分刺耳)(众人停,只有南郭仍在装腔作势的吹奏。
)齐宣王:(大怒)什么人,吹出如此刺耳的声音,还不给我拿下!大臣乙(抓住南郭的脖领)大王,就是他!他用这样的声音刺伤您的龙耳,真是罪该万死!齐宣王:哼,好大的胆子,推出去,杀!(众人齐):大王圣明!南郭(浑身发抖):大大大王,小民冤冤冤冤枉!大臣甲:你欺君枉上,罪该万死,还有什么冤枉的!快推出去,杀!齐宣王:慢,让他说,看他还能说什么!南郭:大王圣明!大王容禀。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课堂笔记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课堂笔记
以下是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课的课堂笔记:
第十课《成语故事》
1、课文解读:
本课包含三个成语故事,分别是《成语故事》、《叶公好龙》和《滥竽充数》。
每个故事都有自己的寓意和启示。
2、生词识记:
掌握本课出现的生词,如“莫逆之交”、“画龙点睛”、“栩栩如生”等,了解它们的含义和用法。
3、成语理解:
理解三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知道它们的出处和相关文化背景。
例如,“叶公好龙”讽刺的是表面上的爱好,实际上并不了解真正的内涵;“滥竽充数”则讽刺了无真才实学,却混在行家里充数的人。
4、故事启示:
每个故事都有自己的启示,例如从《画龙点睛》中我们学到了在关键时刻要抓住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从《叶公好龙》中我们学到了做人要真诚,不能虚伪;从《滥竽充数》中我们学到了要有真才实学,不能混日子。
5、文化常识:
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例如古代的官职、礼仪等。
通过这些知识,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内容。
6、写作技巧:
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如叙述方式、描写手法等。
通过这些技巧的学习,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7、课堂讨论:
在课堂上参与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与其他同学分享学习心得,共同成长。
五年级语文所有的成语
五年级语文所有的成语及解释五年级语文上册1.刻舟求剑:比喻死心眼,不懂得变通。
2.守株待兔:株,树桩子。
比喻不经过努力而想获得成功的侥幸心理。
3.螳臂当车:当,阻挡。
比喻自不量力去做办不到的事,必然失败。
4.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东西里充数。
5.掩耳盗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6.买椟还珠:椟,木匣子。
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7.东施效颦:颦,皱眉。
比喻胡乱模仿,效果很坏。
8.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丧失了原有的技能。
10.哀鸿遍野:悲鸣的大雁遍布原野。
比喻到处都是流离失所的灾民。
11.劫富济贫:劫,夺取。
夺取富人的财产,救济穷人。
12.铤而走险:铤,快跑的样子。
因走投无路而采取冒险行动。
13.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敌军来了,就派将官率军抵挡;洪水来了,就用土筑坝拦截。
比喻对待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态度。
14.替天行道:代替上天执行正道,即按照天意,在人世间做正义的事。
15.志存高远:形容志向远大。
五年级语文下册1.风流潇洒:潇洒,行动举止自然大方。
指英俊有才干,气度大方自然。
2.气宇轩昂:轩昂,气度不凡。
形容人的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3.温文尔雅:态度温和,举止文雅。
4.仪态万方:形容姿态美丽多姿。
5.神采奕奕:奕奕,精神焕发的样子。
6.满面红光:形容人的脸色红润,有光泽。
7.威风凛凛:凛,严肃。
形容气势威严,令人生畏。
8.相貌堂堂:堂堂,仪容端正,有威严。
形容人的容貌庄严大方。
9.风度翩翩:翩翩,轻快地飞舞的样子。
指人的举止洒脱,姿态优美。
10.落落大方:落落:开朗,坦率。
形容性格开朗,言谈举止自然,不拘谨。
11.处之泰然:对待发生的紧急情况或困难安然自得,毫不在乎。
12.习以为常:常做某种事情或常见某种现象成了习惯,就觉得很平常了。
13.令出如山:命令一出,就像山一样。
14.振臂一呼:挥动手臂,一声号召。
15.浩浩荡荡:形容水势广阔浩大,或形容气势雄伟,规模宏大。
小学五年级语文《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滥竽充数》教学设计小学五年级语文《滥竽充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滥竽充数》这则寓言于《韩非子·内储说上》,主要介绍了战国时期,南郭先生虽然自己不会吹,却混在其中,没被发现。
后来,由于没有真才实学,只得偷偷地逃走了。
“滥竽充数”这个成语指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数,或是以次充好,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辞。
教学时,应关注文体特点,关注学生的言语实践,将学生的身心聚焦在对人物内心的体悟与揣测上,让文本之言仿佛出于其自身,形成人物与语言相得益彰的妙用。
【学情分析】由于是借班上,教学语言可活泼点,同时采取适当奖励措施。
需要考虑的是学生刚从二年级升到三年级,这是学习的一个学段跨越。
由字词为重的学习慢慢过渡到字词句段并行学习的阶段,应着重指导学生初步把握内容,根据重点词句品析课文。
【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蕴涵的道理。
2.学习课文生字词,通过字理教学学习“鼓”。
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对这种现象发表看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4.阅读《滥竽充数》原文,初步感知古代汉语。
【教学重、难点】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蕴涵的道理。
2、引导学生针对这种现象发表看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具准备】【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旧调重弹,猜题导入1.师:同学们,这是你们三年级的第一节课,你觉得三年级的你们课堂上要怎么做?是的,三年级我们又将学习一些新的知识了。
刚才跟一些同学交流,发现大家暑假都看了好几本课外书。
现在,老师就要考考大家,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上的内容提示说出这是出自哪一则故事?请看题——(1)干渴的乌鸦发现长颈小口瓶中有半瓶水,它用把石头放进瓶里让水面升高的办法而喝到了水。
——《乌鸦喝水》(2)一只跑得很快的兔子与一只爬得很慢的乌龟赛跑。
可最后乌龟却跑赢了兔子。
——《龟兔赛跑》(3)有一个人心想往南,却以他的马好为由,让车子向北行。
——《南辕北辙》(4)一只青蛙坐在井里看天,而且坚定地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过关专项练习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过关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理解。
滥竽充数齐宣王①使人吹竽②,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③请为王吹竽。
宣王说④之,廪食以数百人⑤。
宣王死,湣王⑥立,好一一听之。
处士逃。
(选自《韩非子》)(注释)①齐宣王:齐国的国君。
②竽(yú):古代的一种乐器。
⑧南郭处士:南郭先生。
④说:“悦”,喜欢、高兴。
⑤廪(lǐn)食(sì)以数百人:官府供给的粮食和那几百人一样。
⑥湣(mǐn)王:齐宣王后的继任国君。
[1]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必三百人(______)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______)[2]用自己的话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生活中那些()A.弄虚作假,没有真才实学的人B.溜须拍马,喜欢阿谀奉承的人C.夸夸其谈,经常言过其实的人2. 阅读下面的小古文,完成练习。
孟母断机杼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
”孟母以刀断其织。
孟子惧而问其故。
孟母曰:“自废学,若吾断斯织也。
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
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盗窃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
[1]解释词语。
孟母方绩:()孟子惧而问其故()孟子之少也()旦夕勤学不息()[2]翻译句子。
1.孟母以刀断其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孟子“遂成天下之名儒。
”他成功了,你能从文中探知孟子成功的原因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短文。
2019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3.8 成语故事(自相矛盾、滥竽充数)教案1 苏教版
2019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3.8 成语故事(自相矛盾、滥竽充数)教案1 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画龙点睛》,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2.在朗读中,读懂课文的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3. 练习以《南郭先生下岗后》为题,想想南郭先生逃走后,他以后的生活会怎么样呢?他会有怎样的命运?写一篇短文。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在朗读中读懂课文的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从中学会做人。
难点:想象复述,课堂练笔,明白成语故事的寓意。
三、教学课时:2课时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板书课题,齐读。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些什么成语故事?能说给大家听听吗?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三则成语故事,大家先读读课文,看看文中给我们讲了哪三个故事。
2.检查预习一、二项学习任务。
(1)出示生字词语(课件:腾空、墙壁、张口结舌、自相矛盾、逼真、神韵、画龙点睛、惊叹不已)指名检查,注意把握能否读正确。
重点突出学生读错的字音,结合字形、组词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2)出示学生书写生字练习,纠正错字,有重点指导。
“戳”书写时注意左宽右窄。
第一、四笔都是“横折”,不是“横折钩”。
“滥”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奏”上下结构,下面是“”,最后一笔是“点”。
“俸”左窄右宽。
右边注意与“奏”进行比较。
“禄”左边是“示字旁”,右下部不能写成“水”。
(3)检查初读情况。
指名朗读课文,重点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读错的地方纠正;不读流利的集体齐读。
(注意“楚”、“戳”是翘舌音;“滥”、“禄”是边音;“竽”是第二声,不能读成第三声。
)3.再读课文,指导学生读懂故事的内容。
(1)、请三个人读三则成语故事,其他同学说说他是用什么语气来读。
(2)、有层次的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气读一读,抓关键词句,揣摩蕴含的道理。
滥竽充数成语故事
滥竽充数成语故事滥竽充数成语故事1滥竽充数这则成语的滥是失实,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的意思;竽是一种簧管乐器;充数是凑数。
指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数,或是以次充好,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辞。
这个成语________于《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竿,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潜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战国时期,齐宣王非常喜欢听人吹竽,而且喜欢许多人一起合奏给他听,所以齐宣王派人到处搜罗能吹善奏的乐工,组成了一支三百人的吹竽乐队。
而那些被挑选入宫的乐师,受到了特别优厚的待遇。
当时,有一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浪荡子弟,名叫南郭。
他听说齐宣王有这种嗜好,就一心想混进那个乐队,便设法求见宣王,向他吹嘘自己是一名了不起的乐师,博得了宣王的欢心,把他编入了吹竽的乐师班里。
可笑的是,这位南郭先生根本不会吹竽。
每当乐队给齐宣王吹奏的时候,他就混在队伍里,学着别的乐工的样子,摇头晃脑,东摇西摆,装模做样地在那儿吹奏。
因为他学得维妙维肖,又由于是几百人在一起吹奏,齐宣王也听不出谁会谁不会。
就这样,南郭混了好几年,不但没有露出一丝破绽,而且还和别的乐工一样领到一份优厚的赏赐,过着舒适的生活。
后来,齐宣王死了,他儿子齐潜王继位,潜王同样爱听吹竽。
只有一点不同,他不喜欢合奏,而喜欢乐师门一个个单独吹给他听。
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后,吓得浑身冒汗,整天提心吊胆的。
心想,这回要露出马脚来了,丢饭碗是小事,要是落个欺君犯上的罪名,连脑袋也保不住了。
所以,趁潜王还没叫他演奏,就赶紧溜走了。
滥竽充数成语故事2【拼音】làn yú chōng shù【出处】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韩非子·内储说上》【释义】滥:失实的,假的。
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
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小学语文-小学寓言故事——滥竽充数
小学语文-小学寓言故事——滥竽充数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
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
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痛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拿优厚的薪水和丰厚的赏赐,心里得意极了。
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天大谎,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
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
南郭先生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
可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in)王继承了王位。
齐湣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认为300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逍遥。
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好好练习,作好准备,他将让它300人轮流来一个个地吹竽给他欣赏。
乐师们知道命令后都积极练习,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
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
假的就是假的,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
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
五年级上册《滥竽充数》语文教案
五年级上册《滥竽充数》语文教案导读: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寓意。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感想。
3、让学生感受寓言的魅力,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出示六个成语(指名读)狐假虎威守株待兔掩耳盗铃刻舟求剑鱼目混珠亡羊补牢2、这些词语既是成语故事又是寓言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这样的词语。
(板书:滥竽充数)(范读——齐读)3、这些成语寓言故事有一个共同特点,谁知道?(指名说)4、《滥竽充数》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又将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读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1)朗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结合上下文,读懂生词。
(3)想一想: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2)文中你读懂了哪些词?(重点理解腮帮、俸禄等词语)(3)课文只有一个自然段,你能把它读成两部分吗?并说说理由。
(指名说)(板书:齐宣王齐湣王)(4)谁能把两部分的意思分别说一下吗?(5)把两部分的意思连起来就是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品读故事感悟寓意1、过渡:同是南郭先生,为什么在齐宣王时,混得有滋有味;而到了齐湣王时,就只好逃走了?2、仔细读课文,找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细细品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3、讨论交流:(1)出示“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你读出了什么?(强调“总是”“许多人”“一齐”)△你能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吗?(指名读——评议——齐读)(2)出示:“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
”△“混”字读出了什么?(3)出示:“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俸禄。
”△想象一下,他会怎么装?(练习说话)出示:“别人---------------------------,他就—————————。
”△尽管南郭先生装得像模像样,但内心还是不平静。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通用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通用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滥(làn)竽(yú)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lǐn)食(sì)以数百人。
宣王死,愍(mǐn)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选自《韩非子》)注释:①滥竽:不会吹竽。
竽,一种古代乐器。
②处士:古代称有学问、有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
③说:通“悦”,喜欢。
④廪食以数百人:拿数百人的口粮来供养他们。
廪,粮仓。
食,供养。
⑤愍王:齐国国君,宣王的儿子。
[1]下列语句翻译是否正确,正确打“√”,错误打“×”。
(1)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齐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
(______)(2)宣王说之:宣王对南郭处士说。
(______)[2]宣王时,南郭处士能为王吹竽的原因是_____,愍王时,南郭处士逃走的原因是________。
(请用原文回答)[3]“滥竽充数”本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现在我们常用这个成语来讽刺那些____________的人。
2. 阅读短文。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
幼时殊无异人之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①,人咸易②之。
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激愤,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③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
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
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
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
书有弗记者乎?(注释)①寝陋:相貌丑陋②易:轻视③迩:近[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1)调:___________________ (2)劳:_____________________(3)咸:___________________ (4)善:_____________________[2]翻译句子(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书有弗记者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郑板桥之所以“善诵”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4]用“/ ”标出下列句子朗读的节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滥竽充数
五年级语文教案
《滥竽充数》是一个成语故事,它讲的是战国时候,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假装会吹,混在齐宣王的乐队里骗取报酬,齐湣王继位后他怕败露,只好偷偷逃走,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
这个故事讽刺了没有真本领,混再行家里充数的人。
告诉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地理解《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
2.学生懂得《滥竽充数》的寓意,使学生明白:没有真才实学,靠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
3.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寓言故事,懂得道理,学会做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二则》中的第二则寓言。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完后用简单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生反馈
师: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寓言《滥竽充数》。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成语。
(板书:滥竽充数)
3、师: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预习,不懂的字查字典,结合刚才我们读的课文,说说你理解了这个成语中的哪几个字?哪些字难理解?
竽:簧管乐器。
充数:凑数。
师:“滥”字有难点,哪位同学知道它的意思。
(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
)
师:谁能连起来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吗?
二.围绕问题,自学课文。
(边思边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师:接下来,就让我们回到课本中,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思考老师所给出的三个问题.
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
南郭先生是怎样滥竽充数?
南郭先生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2、讨论问题,理解课文。
(在讨论中逐步理解课文,体会南郭先生不会装会的样子,揭露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丑恶嘴脸。
)
⑴分组讨论,理解课文。
⑵大组交流,切透课文。
⑶板书小结,深化课文。
爱讲排场有机可乘,滥竽充数装腔作势,不会装会只好逃走无机可乘
三、阅读填表,理解寓意。
1、师:同学们都知道每一则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都蕴藏着深刻的道理,《滥竽充数》这则寓言也不例外。
今天,老师邀请在座的同学当一回研究员,自己来寻找寓言背后隐藏的深刻的道理。
大家有没有兴趣?
师:看来,大家信心十足啊!这一次的活动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一张表格,大家要通过研究讨论共同完成这张表。
好,我们先来看看发下来的表格。
师:我们在填表时,要多读读课文,多思考,综合大家的意见,划找出文中的有关句子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填入表中。
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四人为单位自学课文展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