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医师专科继续教育培训规定
进修学习与继续教育管理制度

进修学习与连续教育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院进修学习与连续教育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养,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特订立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适用于医院全部医务人员的进修学习与连续教育工作。
第二章进修学习管理第三条医院应依据医务人员的工作需要和个人发展情况,订立年度进修学习计划,并依照计划布置相应的进修学习任务。
第四条医务人员进修学习期限原则上不超出3个月,特殊情况下可适当延长,但不得超出6个月。
第五条医务人员参加进修学习前,应填写《进修学习申请表》,认真描述学习计划、学习目的和预期效果,并由所在科室负责人和医院相关部门签署审批。
第六条医务人员参加进修学习期间,应依照学习计划和布置,认真学习,不得擅自离校或中途退学。
第七条医院将依据医务人员的进修学习情况,进行学习成绩的考核和评价,并将结果纳入岗位绩效考核的一部分。
第八条医院将建立进修学习资源库,定期更新相关学习资料和学习资源,以满足医务人员的学习需求。
第三章连续教育管理第九条医院应依据医务人员的实际工作需求,合理布置连续教育课程,供应丰富多样的学习机会。
第十条医务人员每年应参加医院组织的不少于40学时的连续教育培训,其中包含学科知识和临床技能培训。
第十一条医院将依据医务人员在连续教育培训中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价,并将结果纳入绩效考核的一部分。
第十二条医院将建立连续教育档案,记录医务人员的连续教育学习情况和成绩,并在评职称、评聘书等环节进行参考。
第十三条医务人员应自动参加连续教育培训,不得擅自中途退学或拖延参加。
第十四条医务人员参加连续教育培训期间,应遵守培训规范,不得违纪作弊或其他违规行为。
第四章激励和嘉奖第十五条医院将针对进修学习和连续教育取得显著成效的医务人员,予以适当的嘉奖,包含荣誉称呼、表扬嘉奖等。
第十六条医院将依据医务人员的进修学习和连续教育情况,适度纳入绩效考核和职称评定的一部分,作为晋升和加薪的紧要参考。
三级医师继续教育培训实施方案

三级医师继续教育培训实施方案一、培训目标:1.提升三级医师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使其具备适应医疗领域发展变化的能力。
2.加深三级医师对临床实践和医学科研的理解,提高其临床决策能力和临床问题的解决能力。
3.培养三级医师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二、培训内容:1.临床知识更新:通过学习最新的临床指南、共识和研究成果,更新临床知识,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
2.专科技术培训:针对三级医师所在专科的技术要求,组织专科技术培训课程,提升专科治疗水平。
3.临床技能培训:通过实践操作、病例讨论、模拟患者等方式,强化三级医师的临床技能,提高临床操作水平。
4.自主学习:鼓励三级医师通过参加学术会议、阅读学术文献、参与科研项目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提高专业水平。
5.建设医疗团队:组织团队合作训练,加强与其他医务人员的协作能力,提高医疗质量和团队效能。
三、培训方式:1.研讨会:定期组织临床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诊疗经验,开展病例讨论,促进学术交流和互动。
2.专家讲座: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引领专业发展的前沿知识和趋势,提升三级医师的专业素养。
3.在线学习:建立在线学习平台,提供医学知识、病例分析和诊断治疗流程等内容,供三级医师自主学习。
4.现场培训:组织专业技术培训班,通过实践操作、模拟患者等方式,提高三级医师的临床操作水平。
5.知识竞赛:组织医学知识竞赛,激发三级医师对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促使其持续学习和提高。
四、培训管理:1.考核评估:设立考核评估制度,定期对三级医师进行知识和技能测试,对参加培训的医师给予考核成绩认可。
2.建立档案:对参加培训的医师建立个人档案,记录学习发展的历程和成果,作为医师职业发展的参考依据。
3.激励机制:对参加培训并取得优秀成绩的医师给予奖励,如资助学术会议的费用、提供学术交流的机会等。
4.提供资源:提供必要的教材、学习资料和专业技术设备,为三级医师的学习和培训提供便利条件。
2024年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要求

继续医学教育(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CME)是指医生在毕业后持续进行的学习活动,以提高医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医学发展和临床实践的职业教育。
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是衡量医生参与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重要依据,各国对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以中国为例,2024年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要求是按照《医师继续教育管理办法》制定的。
该办法规定了医师在一定时间内应获得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要求,分为两个级别:一级:Ⅰ级医院临床业务医师、Ⅱ级医院有教学职务或临床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医师、三级专科医院主任医师和研究员等高级职称医师。
二级:Ⅰ级医院专业技术职务、Ⅱ级医院有基本教学职务或副主任医师、有高级医师职称的医师、三级专科医院副主任医师和副研究员等中级职称医师。
具体要求如下:一级医师需在每个教育年度内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工作80学分以上,其中以下由本人选择不少于40学分(其余由单位安排):1.进修学习项目(国内)2.进修学习项目(国外)3.学术会议、学术研讨会4.科研课题或临床病例讨论5.医学专业书刊论文阅读6.教学和指导工作7.互动课程、网上学习等其他学习途径二级医师需在每个教育年度内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工作40学分以上,其中以下由本人选择不少于20学分(其余由单位安排):1.进修学习项目(国内)2.进修学习项目(国外)3.学术会议、学术研讨会4.科研课题或临床病例讨论5.医学专业书刊论文阅读6.教学和指导工作7.互动课程、网上学习等其他学习途径此外,医师还需完成每个教育年度内的培训、考试等其他相关要求,以证明其参与了继续医学教育活动。
继续医学教育的学分要求是为了确保医生能够持续学习,跟上医学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通过参加各种学习活动,医生能够更新知识、提高技能,提升医疗水平,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要求的设立,不仅根据医生职称和岗位等级的不同而有所区分,也考虑到医生的工作负荷和时间安排。
专科医师培训管理制度

专科医师培训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专科医师培训管理,提高专科医师的素质和水平,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二、培训对象专科医师培训对象包括:1. 已取得全科医师资格证书,愿意接受专科进修培训的广大全科医师;2. 已取得专科医师资格证书,愿意接受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的专科医师;3. 来自医学院校的毕业生,愿意接受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习生。
三、培训内容专科医师培训内容包括:1. 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全面提高专科医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2. 专业素养与职业道德培训:传授医德医风,培养专科医师的职业操守和职业责任感。
3. 专业科研与学术交流培训:鼓励专科医师主动参与医学科研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专业研究和学术水平。
4. 医疗安全与质量管理培训:加强医疗安全意识和质量管理理念,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
四、培训管理机构专科医师培训管理机构包括:1. 卫生计生委:负责协调和指导全市专科医师培训工作。
2. 培训医院:作为培训基地,承担专科医师培训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工作。
3. 专科医师培训委员会:由相关专家学者和医院管理人员组成,负责制定专科医师培训计划,审核培训内容和质量,推荐培训人员。
五、培训管理流程1. 培训需求调研:卫生计生委组织开展专科医师培训需求调研,了解全市专科医师培训的总体需求和各专业的培训需求。
2. 制定培训计划:专科医师培训委员会根据培训需求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制定具体的专科医师培训计划。
3. 师资队伍建设:医院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选派高水平的医师担任专科医师培训讲师,确保培训质量。
4. 培训实施:培训医院按照计划组织开展专科医师培训课程,通过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提高培训人员的专业水平。
5. 考核评价:定期对培训人员进行考核和评价,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6. 结业鉴定:培训结束后,进行结业鉴定,合格者颁发结业证书,标志着具备专科医师资格。
六、培训保障措施为了保障专科医师培训工作顺利进行,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需要采取一系列保障措施:1. 资金投入:卫生计生委拨款支持专科医师培训工作,用于师资队伍建设、培训设施设备更新等方面。
医院继续教育规章制度

医院继续教育规章制度一、总则为了提高医院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推动医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二、培训对象医院所有在职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技师等,均属于本规章制度的培训对象。
三、培训内容1.医学知识及临床技能培训,包括新的医学理论、技术和临床操作规范等。
2.法律法规及医德医风教育,包括医疗纠纷处理、患者权益保障等。
3.职业素养培训,包括沟通技巧、团队合作、责任心培养等。
四、培训方式1.定期举办内部培训课程,包括讲座、研讨会、实践操作等。
2.参加外部培训,包括学术会议、专业培训班等。
3.利用在线学习平台进行培训,包括网络课程、远程教育等。
五、培训管理1.培训计划由医院继续教育委员会经讨论决定,确定培训内容、时间和方式。
2.各科室负责人负责组织好本科室医务人员的培训,确保培训计划的落实。
3.医务人员需根据培训计划参加相关培训活动,如果因特殊情况无法参加,需提前请假并按规定补课。
六、培训考核1.培训后需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理论知识、技能操作等。
2.考核不合格者需参加补考,否则将面临相应的处罚措施。
七、奖惩制度1.对于表现优异的医务人员,将给予奖励,包括奖金、荣誉证书等。
2.对于拒绝参加培训或不履行培训义务的医务人员,将进行警告、扣款等处罚措施。
八、监督检查1.医院将定期对培训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医院将建立继续教育档案,记录每位医务人员的培训情况。
九、附则1.本规章制度经医院继续教育委员会讨论通过,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2.本规章制度的解释权归医院继续教育委员会。
以上就是医院继续教育规章制度的内容,希望广大医务人员能够遵守规章制度,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
医学继续教育制度

医学连续教育制度一、总则为了不绝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医疗服务水平,推动医院的科学发展,特订立本医学连续教育制度。
二、培训目标1.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更新医学理论和技术;2.加强医务人员的实践本领和综合素养;3.推动医院科研与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4.保证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三、培训内容1.医学知识更新:包含最新的医学理论、疾病诊疗新技术、新药物使用等;2.临床技术培训:如手术操作技巧、医疗器械使用等;3.专业知识应用:针对不同科室和专业的医务人员,开展相关的专业知识应用培训;4.临床实践培训:引导医务人员乐观参加临床实践活动,提升临床实践本领;5.服务技能培训:包含沟通技巧、心理疏导、医患关系处理等;四、培训方式1.学术会议和研讨会:组织医务人员参加国内外紧要学术会议和研讨会;2.在线学习平台:搭建医学在线学习平台,供应各类医学课程和学习资料;3.实践培训:组织临床实践培训、技术操作演练、案例研讨等活动;4.内外部培训资源合作:与其他医院、科研机构、专业学会等合作,共享培训资源;5.管理人员授课:邀请医院内部管理人员、专家教授进行授课,共享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
五、培训计划与布置1.订立年度培训计划:依据医院发展需求和医务人员的培训需求,订立年度培训计划;2.个人培训计划:医务人员依据自身专业发展需要和工作任务,订立个人培训计划;3.培训时间布置:依据培训计划,合理布置培训时间,确保医务人员能够参加培训活动;4.培训资源管理:对培训资源进行统筹管理,优化资源配置,确保培训的有效利用;5.培训成绩评估:对参加培训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成绩评估,收集参训人员的反馈看法,进一步完善培训计划。
六、培训管理1.培训需求调研:定期开展医务人员培训需求调研,了解医务人员的学习需求;2.培训组织与管理:成立医学连续教育工作组,负责培训计划的订立、培训活动的组织与管理;3.培训培训师资库:建立并更新医学培训师资库,选择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医务人员担负培训讲师;4.培训效果评估:对每次培训活动进行效果评估,收集医务人员的看法和建议,及时改进培训方案;5.培训档案管理:建立医务人员培训档案,记录每位医务人员的培训情况和成绩。
医生教育培训管理制度

医生教育培训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医生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医生的专业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培训机构1. 医生教育培训机构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条件,包括但不限于拥有专业的师资队伍、完善的教学设备和场地、规范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计划。
2. 培训机构应当定期对教师和教学质量进行评估,确保培训质量。
3. 培训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培训档案管理制度,保障培训记录的完整、准确和可查。
4. 培训机构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医疗伦理,加强对医生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操守的培训和教育。
三、培训内容1. 培训内容应当围绕医生的专业知识、临床技能、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展开,全面提升医生的综合素质。
2. 培训内容应当结合医生的实际工作需要和患者需求,设置合理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
3. 培训内容应当定期更新,跟踪医疗科学的最新发展和医疗技术的最新进展,确保医生掌握最新的医疗知识和技能。
四、培训方式1. 培训方式可以采取面对面授课、远程教育、线上学习等多种形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培训方式。
2. 培训方式应当注重互动和实践,鼓励医生积极参与讨论、案例分析和模拟操作,提升学习效果。
3. 培训方式应当注意培养医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医生的终身学习习惯。
五、培训管理1. 培训计划应当经过机构内部评审和审核,确定具体的培训内容、时间安排和培训目标。
2. 培训计划应当根据医生的不同岗位和专业特长设置相应的培训课程和教学内容,确保医生接受到个性化的培训服务。
3. 培训计划应当与医院或临床单位的工作安排和需求相结合,保证医生能够有序参与培训并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4. 培训计划应当在培训结束后进行总结和评估,根据医生的学习情况和培训效果调整和改进培训计划。
六、培训考核1. 培训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生教育培训考核制度,对医生的学习情况和培训效果进行考核和评价。
2. 培训考核应当综合考虑医生的学习成绩、实际操作能力、临床表现等因素,全面评价医生的培训效果。
中医药继续教育学分管理规定

中医药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中医药继续教育质量,加强中医药继续教育学分管理,根据中医药继续教育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对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考核,实行学分制;第三条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并获得规定的学分,作为年度和任期考核、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聘任和执业再注册的必备条件之一;第二章学分分类第四条中医药继续教育学分分为Ⅰ类学分和Ⅱ类学分;第五条以下中医药继续教育活动授予Ⅰ类学分: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公布的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实施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专项;三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公布的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四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部门组织实施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专项;第六条以下中医药继续教育活动授予Ⅱ类学分:一中医药机构自行举办并在县级以上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工作小组备案的中医药继续教育活动;二经上级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工作小组或中医药继续教育管理部门认可的各种形式的中医药继续教育活动;1.有计划、有考核的自学;2.国际性、全国性、省际、省级学术会议;3.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 出版学术着作;5. 专题调研和业务考察后撰写的调研、考察报告;6. 单位组织的临床病例讨论会、学术讲座、技术操作示教、手术示范、新技术推广等;7. 外出进修;第三章学分要求第七条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每年至少应取得25学分;初级专业技术职务和其他未受聘专业技术职务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每年至少应取得Ⅰ类学分5学分;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每年至少应取得Ⅰ类学分10学分;其中,省级中医医院和三级中医医院的中、高级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5年内至少应取得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的学分10学分;第八条接受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人员,在培训期内,可不另行参加其他继续教育活动,按照中医住院医师培训试行办法对其进行考核;第四章学分计算方法第九条Ⅰ类学分计算方法一参加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学习者,经考核合格,按3学时授予1学分计算,授课教师按1学时授予2学分计算;二参加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学习者,经考核合格,按6学时授予1学分计算,授课教师按1学时授予1学分计算;三参加省级以上中医药人才培养专项学习,培训期在6个月以上者,经考核合格,每年授予25学分;培训教师按计划完成培训任务,每年授予25学分;四经单位批准,在重点学科、重点专科专病、重点实验室以及省级以上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进修6个月以上者,经考核合格,授予25学分;五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批准实施或指定的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包括上网学习、光盘等形式,学习后经考核,按该项目所规定的学分数授予学分;第十条Ⅱ类学分计算方法一参加中医药机构自行举办并向县级以上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工作小组备案的中医药继续教育活动者,经考核合格,按6学时授予1学分计算,授课教师按2学时授予1学分计算;二以自学形式接受继续教育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应先制定计划,经单位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审定后执行;自学后经考核核定,授予5—10学分;本项全年所获学分数,最多不超过10学分;三去外单位短期进修,经接受进修单位考核合格,每1个月授予5学分;每次进修所授学分,最多不超过20学分;四在学术会议上宣读论文,按会议类别授予学分:国际性、全国性学术会议:分别授予第一至第三作者6、5、4学分余类推,下同;省际、省级学术会议:分别授予第一至第三作者5、4、3学分;以书面形式发表论文者,国际性、全国性学术会议授予3学分,省际、省级学术会议授予2学分;参加学术会议,但未宣读或书面形式发表论文者,国际性、全国性学术会议授予2学分,省际、省级学术会议授予1学分,全年所获学分数,最多不超过5学分;五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译文,按刊物类别授予学分:国内外公开发行具有国际标准刊号ISSN和国内统一刊号CN的刊物:分别授予第一至第三作者6、5、4学分余类推,下同;国内发行具有国内统一刊号CN的刊物:分别授予第一至第三作者5、4、3学分;内部刊物:授予1学分;本项全年所获学分数,最多不超过10学分;六出版学术着作,在出版年度内每2000字授予1学分;本项全年所获学分数,最多不超过10学分;七专题调研和业务考察后撰写的调研、考察报告,每4000字授予1学分;本项全年所获学分数,最多不超过10学分;八单位组织的临床病例讨论会、学术讲座、技术操作示教、手术示范、新技术推广等,每次授予主讲者2学分、参加者学分;本项全年所获学分数,最多不超过10学分;九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Ⅱ类学分授予的具体规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制定;第五章学分授予权限第十一条参加第五条第一、二款所列举的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的人员,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审定授予学分数,由项目主办单位发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统一印制、编号的学分证书;第十二条参加第五条第三、四款所列举的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的人员,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审定授予学分数,由项目主办单位发放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统一印制、编号的学分证书;第十三条参加第六条所列举的中医药继续教育活动的人员,由所在单位继续教育管理部门负责审查、核定、授予学分;第六章学分登记与审核第十四条中医药继续教育学分实行登记制度,登记按照中医药继续教育登记办法有关规定执行;第十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对所辖地区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获得继续教育学分的情况进行监督和审核;第七章附则第十六条本办法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负责解释;第十七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002年11月19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发布的中医药继续教育学分授予办法同时废止;。
中医院继续教育

中医院继续教育第一条继续医学教育的定义、目的及对象1.继续医学教育是继毕业后,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的终身性医学教育。
2.继续医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卫生技术人员在职业生涯中,保持高尚的职业道德,不断提高专业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重,以适应医学科学技术和卫生事业的发展。
3.继续医学教育的对象是高、中等医学院校毕业或具有专业技术职务,并正在从事医、药、护、技等各级各类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
第二条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实行全院统一管理在分管院长领导下,科教科全面负责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工作,根据有关继续教育的规定及相关部门下发通知有序开展各项工作,包括:组织全院卫技人员参加专业技术项目培训;组织申报国家级、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并承担项目实施工作;负责全院卫技人员年度学分登记与审核工作等。
第三条各科室应将开展继续医学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认真贯彻落实,积极申报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并为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提供必要的条件。
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的卫生技术人员应积极主动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根据本人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选择参加与本人专业和岗位工作相近相关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并严格参照医院的有关规定,服从科室安排并接受考核。
第四条继续医学教育的内容,应以现代医学技术发展中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重点,注重先进性、针对性和实用性,重视卫生技术人员创造力的开发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在继续医学教育中,要注意加强政治思想、职业道德、卫生法律法规和医学伦理学等有关内容的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卫生技术人员。
第五条继续医学教育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按需施教、实事求是的原则,可采用参加学术讲座、学术交流会、远程网络学习、外出进修、短期培训、院内培训等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
第六条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分为I类、Ⅱ类学分三级医师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达标标准:1.高、中级卫技人员每年不低于25学分,即Ⅰ类学分10分、Ⅱ类学分15分。
医生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制度

医生连续医学教育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了提高医院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医疗质量,保证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订立医生连续医学教育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全部医务人员,包含医生、护士等。
第二章连续医学教育的目标1.保障医务人员学习进修的权益,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2.促进医务人员的职业发展,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3.推动医院的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提高医院的综合实力;4.加强医者道德修养和职业操守,提高医德医风。
第三章连续医学教育的组织管理第一节教育引导委员会1.医院设立连续医学教育引导委员会,由院长担负主任委员,相关科室负责人及专家学者构成委员;2.引导委员会负责订立和修订医生连续医学教育计划,订立教育政策和管理制度;3.引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对医生连续医学教育进行评估、总结和引导。
第二节个人学习计划1.每位医生应参加连续医学教育,依据个人实际情况订立年度学习计划;2.学习计划应包含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等;3.学习计划应经个人和上级主管医生审核确认,并提交到连续教育部门备案。
第三节学分积累和管理1.医生每参加一次连续医学教育活动,将获得相应的学分;2.学分依照不同学习形式和内容进行划分,并记录在连续教育档案中;3.学分积累实现肯定要求的医生,可获得相应的嘉奖和荣誉称呼。
第四节学习方式和内容1.医生可以选择不同方式进行连续医学教育,包含学术会议、学术报告、在线学习、专业培训等;2.学习内容应紧密联系临床实践,以提高医生的实际操作本领为重要目标;3.医院将定期组织内部学术沟通、病例讨论等活动,激发医生的学习热诚和创新本领。
第四章连续医学教育的评估与反馈第一节教育效果评估1.医院将对每位医生参加的连续医学教育活动进行效果评估;2.效果评估包含医生学习成绩和应用效果两个方面;3.效果评估结果将纳入医生绩效考核的紧要指标。
第二节反馈和改进措施1.医院将及时反馈医生连续医学教育的评估结果;2.依据评估结果,医院将订立相应的改进措施,并督促医生乐观参加改进;3.医院将建立健全医生连续医学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促进教育质量的连续提高。
继续教育学分规定

湖北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和学分登记管理实施细则第一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应积极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完成每年规定的继续医学教育最低学分数。
第二条学分分类按照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学分分为Ⅰ类和Ⅱ类学分两类。
(一)Ⅰ类学分1、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1)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评审、批准并公布的项目。
(2)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申报,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公布的项目。
2、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1)由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评审、批准并公布的项目。
(2)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申报,由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公布的项目。
(3)中华医学会、中华口腔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护理学会、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师协会(以下简称指定社团组织)所属学术团体申报的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在分别经以上学(协)会组织评审并批准后,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统一公布的项目。
(4)省级学(协)会报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备案的学术年会。
3、推广项目推广项目是为适应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培训,以及面向全体在职卫生人员开展的培训需要(如职业道德法规教育),由卫生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组织和批准的项目(包括现代远程教育项目)。
(二)Ⅱ类学分1、各市州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评审公布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2、自学、发表论文、科研立项、单位组织的学术活动等其它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
第三条学分计算方法(一)Ⅰ类学分计算方法1、参加国家级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活动,经考核合格者,按每3小时授予1学分;主讲人按每小时授予2学分。
每个项目所授学分数最多不超过10学分。
2、参加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活动,经考核合格者,按每6小时授予1学分;主讲人按每小时授予1学分。
每个项目所授学分数最多不超过6学分。
3、国家级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含计算机网络继续医学教育)和推广项目按课件的学时数每3小时授予1学分。
每个项目所授学分数最多不超过5学分。
三级医师继续教育培训计划方案

三级医师继续教育培训计划方案一、培训背景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的要求,三级医师需要进行定期的继续教育培训,以提升自身临床技能和专业知识水平,适应医学发展和临床需求。
本次培训旨在为三级医师们提供一次系统化、针对性强的继续教育培训,以增加他们的卫生健康领域知识储备、提高工作技能水平。
二、培训目标本次培训主要针对三级医师,旨在通过培训帮助他们实现以下目标:1.加深对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以及医疗管理等相关学科的认识和理解。
2.增强临床诊疗思路和技巧,提高诊断和治疗能力。
3.提升医师对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的了解和综合素质。
4.掌握最新的医学科技、医疗管理和健康政策等方面的知识,应对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
三、培训内容本次培训计划包含以下内容:1.前沿医学发展趋势。
2.临床实战技术与案例分析。
3.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知识。
4.医疗管理、法律与伦理等方面的讲解。
5.行业最新政策与法规解读。
四、培训时间和地点根据医师们的时间安排,本次培训计划安排为每周末的1至3日的培训时间,共计6周,时间为2022年6月1日至7月15日。
培训地点为本地市区域内的医学培训中心。
五、培训方式和方法本次培训主要采用以下方式和方法:1.面对面授课。
2.实践操作与技能培训。
3.小组讨论和案例演练。
4.知识考核与评估。
六、培训师资及服务本次培训的师资力量由该地区知名医学院校或医疗机构的专家及教授团队组成,他们将教授参加培训的医师们最新、最前沿和最实用的医学和健康领域知识。
本次培训期间,还将派出专业培训服务人员提供一对一的服务,并确保医师们的学习效果和培训体验。
七、培训效果评估本次培训将以小组成绩、课堂表现和知识考核的形式对医师们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同时,我们将与医师们签订学习合同,对他们的考勤、学习积极性等情况进行监督和跟踪。
如若医师未能达到预定的学习成果,本次培训机构将协同医师本人和所在医疗机构制定后续改进方案。
八、培训费用本次培训费用为每位医师20000元,包括授课费用、操作、实验和考试费用、学习材料费用以及培训期间的食宿费等所有费用。
市级医院继续教育规章制度

市级医院继续教育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医院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促进医院的持续发展,依据《医师法》、《护士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医院所有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技师等各类医务人员。
第三条本医院设立继续教育委员会,负责全院继续教育工作的规划、统筹、推动和监督。
第四条本医院继续教育工作的宗旨是:以人为本,以科教促发展,强化专业技能,提升服务水平。
第五条医院领导班子要高度重视继续教育工作,切实加强对继续教育工作的领导和重视,为继续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政策、经费支持。
第二章继续教育内容第六条继续教育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提升;(二)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提升;(三)医患沟通和医疗纠纷处理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提升;(四)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提升;(五)其他与医院工作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提升。
第七条医院继续教育内容的设置应符合医院的学科特点和发展需求,注重实践教学与理论指导相结合。
第三章继续教育计划第八条继续教育委员会应根据医院的发展战略和人员培训需求,制定继续教育计划,并报医院领导批准。
第九条继续教育计划应明确培训目标、内容、方式和时间,确保培训计划的有效实施。
第十条医院可根据继续教育需求,邀请外部专家或机构进行专业培训,或者组织内部医护人员开展技能培训。
第四章继续教育管理第十一条医院应建立健全继续教育档案,记录医护人员的继续教育情况和学习成绩。
第十二条医院应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继续教育考核,考核成绩作为医护人员职称评定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第十三条医院应提供必要的培训设施和条件,保障医护人员的继续教育学习。
第五章继续教育奖惩第十四条对于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成绩优秀的医护人员,可以给予表扬、奖励或晋升等激励措施。
第十五条对于不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成绩不合格或违规操纵的医护人员,医院应给予警告、扣减奖金或者进行调整等处理。
医院“三甲”评审继续教育培训相关知识

文档序号:XXYY-ZWK-001文档编号:ZWK-20XX-001XXX医院“三甲”评审继续教育培训相关知识编制科室:知丁日期:年月日“三甲”评审继续教育培训相关知识(一)继续医学教育1、继续医学教育的概念:继续医学教育是继毕业后医学教育之后,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的一种终身教育。
2、继续医学教育的形式(方法和途径)继续医学教育的形式要灵活多样,以短期培训、业余学习和自学为主,主要有:培训班、进修班、研修班、学术讲座、远程教育、业务考察、临床进修、实地指导和有计划、有组织、有考核的自学等,为继续医学教育提供教材、学术报告,以及发表论文、出版专著,获得科研立项、奖励等也视为参加继续医学教育。
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是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
3、继续医学教育考核成绩:与卫生技术人员年度考核、技术职务晋升、聘任和执业再注册挂钩。
4、继续医学教育对象受处罚的情形(1)不服从本单位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安排的;(2)未达到学习目标的基本要求,修业不合格的;(3)学习期间违反本单位有关规定和制度,造成不良影响的;(4)未获得规定学分的;(5)在学分登记、年度和任期考核中弄虚作假的。
5、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分类市级项目:市继教委员会负责评审。
省级项目:省级继教委员会负责组织专家评审。
国家级项目:国家级继教委员会负责组织专家评审。
国家级、省级项目有效期为3年,市级项目有效期为2年。
6、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的组织管理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实行二级管理:(1)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是全院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指导、协调和质量控制组织,院长为委员会主任。
(2)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办公室(设在教育培训处,办公室主任由教育培训处长担任)。
(3)科室继续医学教育领导小组(各科室以二级或三级学科为单位设立,科主任为组长)。
7、继续医学教育评估指标(1)我院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合格率100%;我院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覆盖率100%;我院在岗卫生技术人员“三基”训练培训覆盖率100%,考核合格率100%。
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培训期间待遇
政府:卫生局出一部分 医院:医院津贴 科室:在科室临床轮转,给一部分 每月4000-5000元
初步成效与经验体会
1、初步建立起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基本制度 从反对、质疑,到基本赞成,支持率在提高 整个培训流程基本理顺
2、住院医师临床能力得到加强提高 青年医生重视临床能力
3、考核制度比较严格、规范、统一,最重要!
专科医生培训制度
专科医生培训计划 时间3-5年 建立临床fellow培训制度
新生儿专科医生轮转计划
新生儿病房、NICU 新生儿急诊、新生儿门诊
轮转科室
时间(月)
轮转内容
1、新生儿病房 2、新生儿外科病房
24 担 任 总 住 院 医 师 工 作 , 其 中 有 1 年 在
NICU
1
在第1年轮转,跟外科医师值班
The CanMEDS
3、合作技能教育:Collaborator 是培养医生在卫生保健系统中有效工作, 目的是达到最佳病人照顾
4、管理能力教育:Manager 是培养医生参与卫生保健组织,并组织实践, 决定资源的分配,促进这个组织的有效发展
The CanMEDS
5、健康教育:Advocate 是培养医生使用他们的专业技术对病人、社团和人 类的健康和福利产生影响
考核工作 一个设在市医学会,负责培训和质量督导工作
二、制度设计
政府主导设计制度 上海市卫生局组织设计整个制度 上海市医学会制定管理细则 广泛征求意见
三、设置培训科目
临床学科(18个):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 诊科、神经内科、小儿外科、皮肤科、眼科、耳鼻喉 科、精神科、康复科、麻醉科、影像科、检验科、临 床病理科、口腔科、全科医学科等
五、招生
全院医疗教育培训管理制度

全院医疗教育培训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制度目的为提高医院全体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规范医疗教育培训管理,进一步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订立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全体医务人员的医疗教育培训,包含医生、护士、技术人员等。
第二章:教育培训的目标第三条:基本原则医疗教育培训要以提高医务人员专业素养和技能为目标,贯彻以下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教育培训活动必需基于科学、正确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确保培训内容的科学性和应用性。
2.公平性原则:全部医务人员应有公平机会参加医疗教育培训活动。
3.长效性原则:医疗教育培训要形成长效机制,连续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
4.紧密联系实际原则:培训内容要紧密联系医院实际情况,围绕医务人员的岗位需求进行设置。
第四条:培训目标医疗教育培训的目标是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加强临床操作本领,加强医患沟通和协作本领,提升服务质量。
第三章:培训内容和形式第五条:培训内容医疗教育培训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临床经验共享: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临床经验共享,促进医务人员之间的学习和沟通。
2.学术讲座和研讨会:定期邀请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讲座和研讨会,介绍最新的医疗研究成绩和技术进展。
3.专业技能培训:依据医务人员的不同岗位和需要,组织相关的技能培训,包含操作技能、急救技能等。
4.多学科合作培训:加强不同科室之间的合作,组织跨科室培训,提高综合医疗服务水平。
5.服务态度培训:重视医患沟通和协作本领的培养,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沟通技巧。
第六条:培训形式医疗教育培训可以采用以下形式进行:1.线下面授:组织专家学者进行面对面的讲授和培训。
2.在线课程:利用电子学习平台供应在线课程和培训料子,强调自主学习和交互学习。
3.实践操作:针对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加强临床技能的实操训练。
第四章:培训计划和评估第七条:培训计划医院应依据需要订立年度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内容、形式和参加人员,确保培训的全面性和连续性。
医疗知识与技能继续教育制度

医疗知识与技能连续教育制度一、总则为了提高医疗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管理要求,订立本规章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从事医疗工作的医生、护士和其他相关医务人员。
三、教育需求评估1.医院管理部门将定期组织医疗人员进行教育需求评估,确定各职业岗位的教育需求。
2.教育需求评估应包含医疗技术、临床研究、医疗安全等方面的内容。
四、培训计划1.医院管理部门依据教育需求评估结果订立医疗知识与技能连续教育的培训计划。
2.培训计划应包含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时间、培训对象等。
3.医院应依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如线上培训、面授培训、研讨会等。
五、培训内容1.医疗技术类培训:包含各类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医疗技术新进展、医疗设备使用与维护等内容。
2.临床研究类培训:包含研究设计、数据分析、科学论文撰写等内容,推动医院的临床研究水平提高。
3.医疗安全类培训:包含安全知识宣传、事故案例分析、高风险操作培训等内容,提升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
4.其他相关培训:依据具体需求,可加添其他相关培训内容,如医学伦理培训、沟通与协作技巧培训等。
六、培训方式1.线上培训:通过医院内部网络平台、专业学习网站或移动学习应用等方式进行培训。
医务人员可以依据本身的时间和地方选择适合的在线培训课程。
2.面授培训:由专业人员组织的线下培训课程,分为定期开展的综合培训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
3.研讨会:由医院内部或外部专家组织的专题研讨活动,以共享最新的医疗研究成绩和疾病治疗经验。
七、培训时间与频率1.医院管理部门应依据工作需求和培训计划,合理布置医务人员的培训时间,尽量避开对日常工作的干扰。
2.培训通常布置在工作日外的时间,如晚间、周末或节假日。
3.医务人员每年应参加不少于40个学时的培训,其中至少30%的学时应属于医疗技术和临床研究类培训。
八、培训考核与评价1.培训完成后,医务人员应参加相应的培训考核,以评价培训效果。
关于界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的通知

医继教[2012] 5号关于界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的通知各附属医院、中心: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均为毕业后医学教育的组成部分。
我校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始于1991年,2007年起推行专科医师培训,目前我校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并存,两者既有区别,又互相重叠。
根据“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精神,现对我校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进行界定,以促进我校毕业后医学教育工作的发展。
一、培训对象(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象为医学院校毕业生,毕业生在独立开展临床工作以前必须接受若干年职业基本技能培训。
(二)专科医师培训对象原则上为已经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具有良好的二级学科专业基础、拟从事专科医师工作的住院医师。
医学专业学位博士毕业者可直接进入专科医师培训阶段。
医师必须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执业证书方可进入专科医师培训。
二、培训目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二级学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合格临床医师。
专科医师培训的目标是培养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和专科技能,能独立处理三级学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的合格专科医师。
三、培训年限(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1.医学专业本科毕业者培训3年。
2.医学科学学位硕士毕业者培训2年。
3.医学专业学位硕士毕业者培训1年。
4.医学科学学位博士毕业者培训1年。
5.八年制临床医学博士毕业者培训1年。
6.医学专业学位博士毕业者在专科医师培训的第一年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
7.现从事的临床专业与研究生期间所学专业不相同者在上述相应规定的基础上增加培训1年。
(二)专科医师培训出于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需要,我校各附属医院住院医师除了预防保健科等个别科室的医师以外,均要求参加专科医师培训。
属于卫生部已公布的16个亚专科培训标准的专科,其培训时间按卫生部标准执行;其它专科培训时间暂定为2年。
医院三级医师制度

医院三级医师制度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医院三级医师制度已经成为了我国医生培养和分级诊疗的重要支撑,也成为了我国医院发展的必要条件。
本文将从医院三级医师制度的来源、目的、实施方式、意义等方面来探讨这一重要话题。
一、医院三级医师制度的来源医院三级医师制度是由中国卫生部和人力社会保障部等相关单位共同制定的,其来源主要来自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改革。
由于我国庞大的人口数量和医疗资源的不足,导致很多地方的医疗服务存在质量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政府开始引入医院三级医师制度,通过对医生的培训和诊治能力的评估,来保证医疗资源的适度配置和优化。
二、医院三级医师制度的目的医院三级医师制度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提高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
通过对医生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临床诊疗水平和技能,从而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2、保证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通过医院三级医师制度,适度配置和优化医疗资源,使医疗服务更加公平、合理。
3、提高医院的竞争力。
医院三级医师制度可以吸引更多的优秀医生来到医院,提高医院的竞争力和知名度。
4、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医院三级医师制度可以使医生的培训和考核更加科学和规范,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医院三级医师制度实施方式医院三级医师制度实施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医生继续教育。
医院三级医师制度推动医生不断深化专业技术知识,提高临床诊疗技能和治疗水平。
2、评审考试。
医院三级医师制度通过对医生的考试评估,为医生提供了规范的培训和提供考核标准,同时也可为医疗机构提供对医生的技能评估。
3、实操培训。
医院三级医师制度鼓励医生去参加实操培训,提高他们对临床患者的舒适度,熟悉诊断工具和治疗经验。
四、医院三级医师制度的意义医院三级医师制度的推行对于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1、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医院三级医师制度可以吸引更多的医生进入医疗行业,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安县中医医院三级医师专科继续教育培训规定
三级医师继续教育培训要符合国家中医管理局制定的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中关于三级医师培训的要求:医生应接受过中医专科系统培训,掌握中医专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一、中医类别住院医师经规范化培训后应熟练掌握专科常见病种(病证)的诊断标准,掌握本科室主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路径、临床指南和基本诊疗技能,熟悉200首方剂,重点掌握100首常用方剂(见附件),掌握专科常用诊疗技术操作及心肺复苏术。
二、中医类别主治医师应在达到住院医师基本要求基础上,对部分病种具有较高的中医诊疗水平,对临床常见的疑难病形成系统的中医诊疗思路,积累相当的诊疗经验,具备专科常见急危重症的处理能力,并能指导下级医师开展中医诊疗工作。
三、中医类别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应在达到主治医师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具有较高的中医理论素养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对少见、危重和疑难专科疾病的诊断和应用中医方法处理的能力,具备对本科室重要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案作出最终决策的能力。
四、中医医院专科住院医师应在完成规范化培训中的转科培训后,在专科上级医师指导下,重点培训常见专科疾病的诊断标准、本科主要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临床路径、临床指南和基本诊疗技能、抢救技术,专科中医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及常用诊疗技术的操作。
五、中医类别主治医师主要通过参加进修、跟师学习、参加学习班等方式,重点培训疑难病的诊疗技术方法、名老中医专家的学术经验、新技术、新方法、专科中医科学研究方法等,明确个人专业发展方向,并具有一项以上专科专病诊疗特长。
六、中医类别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主要通过参加高级研修班、国内外相关学术会议、跟师学习等方式,重点培训急症、疑难、危重疾病的专科中医诊疗技术方法,开展中医专科常见病症临床难点的科学研究,掌握中医专科专业最新学术动态及最新进展。
德安县中医医院医务科
2013年3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