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爬山教学设计

爬山教学设计

爬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爬山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包括装备选择、路线规划、安全注意事项等。

2、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其耐力、力量和协调性。

3、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其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爬山的基本技巧,如正确的步伐、呼吸方法等。

(2)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理方法。

2、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的技巧和知识。

(2)培养学生在团队中的协作能力和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爬山的相关知识和技巧。

2、演示法:通过教师示范,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正确的动作和方法。

3、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际的爬山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巩固所学。

4、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爬山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四、教学准备1、教学资料:准备有关爬山的图片、视频、文字资料等。

2、教学器材:背包、登山杖、地图、指南针、急救包等。

3、联系场地:选择适合学生爬山的场地,并提前勘察路线,确保安全。

五、教学过程1、导入(1)通过展示美丽的山景图片或播放相关的视频,引起学生对爬山的兴趣。

(2)提问学生是否有过爬山的经历,分享他们的感受和经验。

2、知识讲解(1)介绍爬山的定义、类型(如徒步登山、攀岩登山等)和好处。

(2)讲解爬山所需的装备,如合适的服装、鞋子、背包、水壶、食物等,并强调装备的重要性。

(3)传授爬山的基本技巧,包括步伐(小步快走、保持节奏)、呼吸方法(深呼吸、均匀呼吸)、身体姿势(保持平衡、重心稳定)等。

(4)讲解路线规划的原则和方法,如根据自身能力选择难度适中的路线、查看地图和地形等。

(5)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如避免单独行动、注意天气变化、遵守景区规定等。

同时,介绍常见的危险情况及应对方法,如迷路、受伤、突发疾病等。

3、分组与任务布置(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推选一名组长。

(2)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份简单的地图和任务清单,要求他们根据所学知识规划一条爬山路线,并准备在小组内进行展示和讨论。

21《爬山》教学设计(惠农区简泉小学 蔡军) 第二课时

21《爬山》教学设计(惠农区简泉小学   蔡军) 第二课时

21《爬山》教学设计石嘴山市惠农区简泉小学蔡军一、教学内容分析(1)《爬山》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篇精读课文,是一篇叙事说理的文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针对第二学段提出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要养成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学习略读;能联系上下理解词语、句子的意思;通过阅读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本单元的这篇课文是第六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通过阅读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和写法,并能通过阅读明白一定的事理。

《爬山》这篇课文在这四篇课文中说理性最强,教育意义也比较明显。

这篇课文叙述了二十六年前,一对父子爬山时,父亲教育儿子要努力征服自己,尽力做好每一件事,还启发儿子怎样欣赏大自然的景物。

通过写这篇课文告诉我们明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只要尽力去做,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会接近终点而达成心愿。

二、学情简析(1)本班学生是我从二年级接手的,经过三年的教育和跟学生的课堂接触,本班学生已具备阅读、识字、分析、理解、想象等能力;他们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讨论课文重点和难点;大部分学生对于会认字和会写字已具备自学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要做好重点、难写和容易混淆的字的教学就可以了。

同时大部分学生能正确、规范、端正、整洁的书写汉字。

(2)课文教育意义明显,只要教师能合理设计有一定层次和坡度的问题,学生只要能用心读课文就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出父亲说话的真正用意。

部分学生如果不用心听老师提出的问题就会答非所问,不能很好的理解课文,同时这篇课文说理性比较强对于文字的描写上不像平时写景、状物文章那样把文字描写的那么优美或者是栩栩如生,学生可能提不起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因势利导,多表扬、多肯定并且要利用好电子白板和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作用,充分调动起学生求知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会认4个会认字,掌握9个学会字并能够正确组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有关爬山教案范文

有关爬山教案范文

有关爬山教案范文标题:徒步爬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爬山的基本知识和技巧;2.培养学生的爬山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3.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爬山的概念和分类;2.爬山装备和安全知识;3.爬山的基本技能;4.爬山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教师以一些图片或视频展示爬山壮丽的景色,激发学生对爬山的兴趣,引导学生探讨爬山的好处和挑战。

第二步:知识讲解(20分钟)1.爬山的分类:分为露天山、森林山和巨峰山;2.爬山装备:包括背包、登山鞋、防寒衣物、食品和水等;3.爬山的安全知识:了解天气预测、野生动物和应急处理等安全问题。

第三步:技能训练(30分钟)1.爬山前的准备:包括体能训练、饮食调整和装备检查等;2.行走技巧:讲解正确的步伐和节奏,解释如何选择最佳路径;3.攀爬技巧:介绍抓握技巧、攀岩姿势和固定绳索的使用方法。

第四步:注意事项(15分钟)1.遵守山上的规定:不乱丢垃圾、不破坏自然环境;2.注意防患于未然:了解常见的山上危险和应对措施;3.团队合作:强调团队的重要性,互相扶持和合理分工。

第五步:实践活动(30分钟)学生们分成小组,进行山上徒步活动。

教师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合理安排行程和难度,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装备和掌握爬山技巧。

四、教学总结(15分钟)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和收获,鼓励他们多次参与户外活动,提高身体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反思:1.此教案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充分了解爬山的概念、安全知识和技能;2.教师开展实践活动时,应认真考虑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安全问题,并进行合理的安排和指导;3.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信心,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户外活动。

六、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组织社团、协会等爬山活动的组织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2.引导学生在户外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增强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应急处理能力;3.组织学生参加山地综合训练营、登山挑战等活动,提高他们的爬山技能和身体素质。

语文《爬山》教学设计

语文《爬山》教学设计

语文《爬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1.掌握《爬山》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和结构;2.掌握与爬山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写能力;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和理解《爬山》这篇课文的内容和结构,掌握与爬山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写能力。

教学准备:课文《爬山》、PPT、投影仪、教学卡片、录音机等。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1.教师播放一段穿越高山的视频,引导学生了解爬山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对爬山的兴趣。

2.教师通过导入问题:“你们有没有爬过山?你们还记得你们第一次爬山时的情景吗?”引导学生回忆与爬山相关的经历,并可请几名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

Step 2 预习课文(15分钟)1.教师告诉学生,本课要学习的课文是《爬山》,请学生根据课文标题猜测本课的内容。

2.教师将课文《爬山》的标题和段落展示在PPT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将整篇课文的内容复述一遍。

3.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教师用图片展示课文中涉及到的地貌和环境,并对相关词汇进行解释。

Step 3 正式阅读课文(25分钟)1.教师将课文分段展示在PPT上,让学生跟读,同时鼓励他们做好阅读标注。

2.学生跟读后,教师可以适时问几个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3.教师要求学生配有录音机,进行朗读训练。

要求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Step 4 小组合作练习(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4人。

将课文的关键句子分成若干部分,每组分别负责朗读和解释其中的一部分。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分析课文的结构和思路,然后合并各小组的解释。

学生将解释后的课文传递给下一组,一直到最后一组。

3.教师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逻辑关系,将各组加强版传递的课文合并成一篇完整的作品。

Step 5 总结归纳(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课文的内容,重点突出与爬山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爬山》教学设计

《爬山》教学设计

爬山教材分析:课文记叙了26年前父亲带着十岁的我沿着又弯又窄的山路去爬山,在爬山的过程中父亲告诉我能不能爬到山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尽力了,在下山途中又告诉我要用心欣赏沿途的美景的事情。

我从父亲身上学到了智慧,从大山的身上学到了沉静。

教学目的要求: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3、激发学生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坚持不懈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教学中难点: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2、说说我跟父亲爬山时学到了什么。

教学方法:自学辅导法教学时间:第12周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导语: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爬山》,在课文结尾,作者说“从青山那里,我学到了沉静;从父亲那里,我学到了智慧。

”,为什么会这样说呢?让我们一起和作者去经历爬山的过程吧!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一)、出示自学提纲,学生齐读一遍。

1、默读课文,找出父亲说的话,用“——”画出。

说说父亲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说这些话的。

2、讨论:我跟父亲一起爬山“我”学到了什么?(二)、学生听录音后自学,讨论,交流。

(三)、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1、默读课文,找出父亲说的话,打上记号。

说说父亲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说这些话的。

2、大家读一读,互相交流,教师检查。

3、理解父亲第一次说的话。

(1)出现父亲说的话,齐读。

(2)讨论:“我们”爬山与别人有什么不同?①引导想象:爬山会遇到什么困难?(累、渴、饿、害怕、危险等)遇到这些困难,人自然会产生什么不良情绪呢?②“征服”还可以换成什么词?“征服山”和“征服自己”是什么意思?③一起朗读父亲说的话,体会父亲说的目的。

4、理解父亲第二次说的话。

(1)出示插图和父亲说的话,指名朗读。

(2)谁来说一说父亲的话强调了什么?(爬山的过程重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启发:为什么我的脸就像煮熟的虾一样红?结合“我”的话理解“自以为是”。

(3)你能举出一个自己尽力做一件事情的例子吗?(自己发言,老师作必要的引导)(4)分角色朗读对话。

语文《爬山》教学设计

语文《爬山》教学设计

语文《爬山》教学设计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计划、写方案、写教案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能力,下面是我整理的《语文《爬山》教学设计》,快快拿去用吧!语文《爬山》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①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②从叶圣陶先生对《一幅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④学习结合上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⑤理解文章记叙事情的思路,学习简单的记叙、描写、议论的方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①从叶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事件中受到启发,培养一丝不苟地认真修改自己习惯。

②感受和理解叶圣陶先生平易近人、真诚宽厚的人格魅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联系旧课,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①回忆课文《爬山虎的脚》。

简介课文作者及主要内容。

②板书课题,齐读,简介作者。

③说明本文与叶圣陶先生的关系及写作背景。

2.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己读课文。

①读后谈收获。

②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板书:修改文章,请我做客,给我印象)③理清课文写作思路,指导划分段落。

3.默读课文,要求:①划出生字新新。

②在不明白的地方旁边做上标记。

4.学习生字新词。

①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自由拼读。

②学生说出记忆生字的方法。

③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④教师总结理解词语的几种常用方法。

⑤集体朗读生字新词。

⑥学习小组交流:读课文后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6.各学习小组汇报,教师概括共性的问题。

7.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1.简单复习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2.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研读感悟课文。

①简介文章写作特点:记叙为主,夹叙夹议。

②轻声读课文,划出写作者议论、感受的语句,标上记号。

③汇报归纳出五处写作者感受的地方。

④小组研读课文中写作者感受的语句,理解这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感受?你是怎样理解其中意思的?3.学生围绕感受产生的原因、感受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进行汇报。

2023年《爬山》教学设计篇

2023年《爬山》教学设计篇

2023年《爬山》教学设计篇《爬山》教学设计1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会用“受益非浅”、“身临其境”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学习叶圣陶优秀的做人品质。

3、从文中学习修改作文以及借景抒情的方法。

一、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给课文划分段落。

3、自学生字新词。

4、找出不懂的问题。

二、细读课文,突破重点1、划出有关叶老修改作文的语句。

2、叶老是用什么方法,从哪些方面进行修改作文的?3、归纳总结出叶老修改作文的方法。

4、引导学生体会出叶老的良好品质。

三、再读课文,体会感受1、学生自读叶老的话。

2、利用重点的词语体会字句中含着的思想感情。

3、联系上下文,进一步理解“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样写的”这个句子,体会叶老的人品、作品,体会从叶老身上得到的启示和教化。

4、朗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品尝并体验作者的感受。

四、整体升华,学习方法修改作文的方法。

《爬山》教学设计2课程标准(1)对学习汉字有深厚的爱好,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会运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实力。

(2)用一般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已经有了肯定的学问基础,他们的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很大程度上是借助形象思维来完成的,所以单凭老师单一的讲解,学生可能存在很大的疑点,如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在教学中,适当运用信息技术,并培育学生合作学习方法的意识,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实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材分析《爬山虎的脚》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里的一篇视察描写某种植物的精读课文。

作者是中国现代闻名作家、教化家叶圣陶。

叶爷爷在本篇课文中用细致简洁的文笔分别介绍了爬山虎叶子和脚的形态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墙的,来启发学生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要留意留心细致地视察身边的事物。

《爬山》教学设计

《爬山》教学设计

《爬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周艳平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引导学生找出重点句子,体会“青山的沉静,父亲的智慧”。

3.教育学生做事要有信心,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教学难点:找出重点句子,体会“青山的沉静,父亲的智慧”。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爬山》。

(课件出示课题)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文章内容,我首先出个题目请同学们填完整。

课件出示:因为(),所以父亲带我去爬山。

通过这次爬山,我学到了()和()。

二、自主探究(一)品味山的沉静1.从青山那里,我学到了沉静;从父亲身上,我学到了智慧。

青山的沉静体现在哪儿呢?请大家打开书,仔细默读课文,找出描写青山的句子。

(生默读课文)2.学生汇报:(1)“只见山下一片碧绿的树海中,几座房子若隐若现。

”这是什么季节的山?(夏季)夏季的山一片碧绿,那春季的山,秋季的山,冬季的山是什么样子的呢,想象一下?师小结:不管季节如何变换,大山始终不变,这就是山的沉静。

(2)“闭着双眼,我仿佛听到了微风吹拂声、鸟鸣蛙叫声和清脆的蝉声······睁开眼睛后,我一五一十地向父亲报告那些不同的声音。

”(课件出示青山图播放音乐《天籁森林》,让学生感受一下,再有感情地读句子。

)(二)领略父亲的智慧1.从青山那里,我学到了沉静;从父亲身上,我学到了智慧。

默读课文,把父亲说的值得深思的话找出来读一读。

(生默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2.学生汇报:(1)对于我们爱流汗的人来说,爬山是一件格外辛苦的事。

别人爬山是为了征服山,我们爬山是为了征服自己。

(2)爬到山顶固然令人高兴,但是爬山的过程更让人愉快。

其实能不能爬到山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尽了力。

······(学生每汇报一句,都用课件出示出来,抓住关键词语,重点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意思,感悟父亲话语中蕴含的发人深省的道理。

幼儿园秋季爬山活动教学设计与实施方案

幼儿园秋季爬山活动教学设计与实施方案

幼儿园秋季爬山活动教学设计与实施方案标题:幼儿园秋季爬山活动教学设计与实施方案一、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秋季爬山活动是一种丰富多彩、自然亲近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和户外运动能力。

本篇文章将就幼儿园秋季爬山活动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方案展开深入探讨,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教学实践中的关键要点和方法。

二、活动背景1. 活动目的秋季爬山活动的目的在于通过户外体验,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感受季节变化的魅力。

2. 活动对象本次活动的对象为3-6岁的幼儿,旨在为他们提供一次与自然亲近、锻炼身体的机会,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三、教学设计1. 活动策划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活动策划是必不可少的。

在策划过程中,要考虑地点选择、路线规划、安全措施等各个方面的细节,以确保活动的安全和有效性。

对于每一个细节都要有计划地进行预先沟通和安排。

2. 教学目标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明确教学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目标应包括幼儿的认知、情感、社交等多个方面,例如提升幼儿的环境意识、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增强自信心等。

3. 活动内容秋季爬山活动的内容应该包括自然环境的观察、植物、动物的了解、团队协作等方面。

设计让幼儿去观察和感受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4. 教学手段在活动中,老师应该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如讲解、示范、引导、提问等。

可以引导幼儿在活动中使用各种感官,如眼睛、耳朵、手等,以促进他们的全面感知和学习。

四、实施方案1. 活动准备在活动前,要对场地进行勘察和清理,检查所需物品和装备,同时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确保活动的安全性。

2. 活动过程在活动过程中,老师要按照设计好的教学方案,引导幼儿观察、体验、学习。

要给予幼儿足够的自由度,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和发现,同时及时给予指导与帮助。

3. 活动总结活动结束后,要对活动进行全面总结。

老师可以邀请幼儿分享他们的感受和体会,评价他们的表现,同时对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反思和改进。

《爬山》教学设计

《爬山》教学设计

《爬山》教学设计《爬山》教学设计1教学课题:爬山虎的脚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2、能流利得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教学重点:1、通过对课文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2、学习作者抓住爬山虎的特点,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方法教学难点:爬山虎的脚往上爬的过程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谈话: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也是奇妙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欣赏了理想的无比的五彩瑶池,感受了高大的皂荚树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去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2、板书课题爬山虎的脚3、齐读课题思考:从课题看,课文主要写了爬山虎的什么?4、质疑看到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一些什么呢?(学生自己提问)(1)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2)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是不是与我们人的脚是一样的)(3)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二、总体感知,明确重点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爬山虎的!2、再一次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解决新词的读音问题均匀(junyun)空(konhg)隙茎(jing)柄(bing)蛟(jiao)龙三、重点讲解学习3----5自然段1、解决第一个问题(1)让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让我们来找一找课文中哪一部分内容可以回答这个问题,把这一段找出来,读一读(2)说说你找出的这段话中哪一句准确地描写了爬山虎脚的位置,认真读一读(2—3遍,个人读,齐读)——————原来,爬山虎的脚是长在茎上的。

(3)我们已经知道了,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那么,如果让你来画一画爬山虎的脚,你还需要知道那些信息呢?(回答第二个问题)我们来找一找这些信息!(大屏幕展示)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让同学注意标号的词)(4)动手画,比一比(5)肯定同学的正确答案,再引导大家注意划线的词,读一读2、解决问题三自然过渡:原来,爬山虎的脚就是那几根细丝,可是你们看(出示爬山虎爬满围墙及高楼的图片),学生惊(1)大屏幕上出示第四段的内容,让同学们找找动词,用横线画出来,读一读这几句话(2)看到这些动词,你的脑海中战线了爬山虎向上爬的形象吗?(3)学生困惑(4)课件展示动画[爬山虎其中一只脚巴在墙上的过程,仔细观察脚的变化] (细丝由直到弯曲,到长出小圆片,最后巴在墙上)(5)爬山虎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向上爬的。

小学语文教学课例《爬山》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课例《爬山》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从中学习做人的道理,从而形成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 值观。
对于学生来说,爬山并不是一件陌生的事情。很多 同学都有过爬山的经历,学习父子第一次的对话,学生 对于征服山他们容易理解,征服自己就难了,对于此, 我从课文中逐步引导,让他们想象爬山过程中会遇到什 么困难,通过战胜这些困难逐步引导出战胜自己是什么 意思。第二次对话是“我们”爬上山顶时,父亲说:“…… 能不能爬到山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尽了力。” 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这番话强调了爬山的结果不重要,重 要的是在爬山的过程中努力。进而让学生举一个自己尽 力做一件事情的例子。父亲第三次说的话是告诉我要怎 样做才能欣赏到美丽的景色。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读 读父亲说的话,说说父亲说这些话的用意是什么,它的 话给我们以什么启示。在学生理解了大自然的美景该如 何欣赏后,出示一组美景,让学生试着用眼、耳、心、 脑并用的方法欣赏,谈谈自己的体会。让学生自己想象 着用眼睛能看到什么、用耳朵能听到什么,用心能想到 什么,这样的扩展方式更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 篇课文包含几个成语,如“似懂非懂”、“若隐若现”、 “慢条斯理”、“自以为是”、“一五一十”等,在理 解课文内容时,我注重将词语放在原文中理解,培养学
会父亲的话的深刻含义,教育学生无论做什么事,都要
有信心,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有坚持不懈的信念和持
之以恒的精神
学生学习能
四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一些读书的方法,如:默读
力分析 时边读边想,不动笔墨不读书,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等。学生的思维活跃,想象力
较丰富,但思维的深刻性、语言的表达上有所欠缺。因
解读的,也是教与学的重点所在。
1、知识与技能:认识“逞、崎、岖、煌”4 个生
字,会写“斯、凝、煮、禅、哲、燃、煌、智、慧”9

爬山教学设计

爬山教学设计

爬山教学设计关键信息项:1、教学目标2、教学重难点3、教学方法4、教学准备5、教学过程6、教学评价7、安全注意事项1、教学目标11 让学生了解爬山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包括装备选择、路线规划等。

12 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如耐力、力量和协调性。

1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1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对自然环境的欣赏能力。

2、教学重难点21 重点211 掌握正确的爬山姿势和呼吸方法。

212 学会根据自身能力和地形选择合适的路线。

213 了解常见的户外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理方法。

22 难点221 如何在爬山过程中合理分配体力,避免过度疲劳。

222 培养学生在困难情况下的心理调适能力和坚持精神。

3、教学方法31 讲解示范法:通过详细的讲解和标准的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爬山的要领。

32 实践操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际的爬山活动,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3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经验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教学准备41 教学器材:合适的登山装备,如背包、登山鞋、手杖等。

42 教学场地:选择安全且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爬山路线。

43 多媒体资料:准备有关爬山的图片、视频等资料,用于教学导入和知识讲解。

5、教学过程51 导入部分511 通过展示美丽的山景图片或播放精彩的爬山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512 提问学生对爬山的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思考爬山的意义和价值。

52 知识讲解521 介绍爬山的基本知识,如装备的选择和使用、路线规划的原则等。

522 讲解爬山的正确姿势、呼吸方法和步伐节奏。

523 强调户外安全知识,包括如何避免迷路、应对突发天气等。

53 技能训练531 在平坦的场地进行爬山姿势和呼吸方法的模拟训练。

532 组织学生进行短距离的爬坡练习,教师现场指导和纠正。

54 小组活动54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共同规划一条简单的爬山路线,并进行交流和讨论。

542 各小组展示自己规划的路线,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建议。

《一起去爬山》(教学设计)全国通用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一起去爬山》(教学设计)全国通用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一起去爬山——全国通用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活动目的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身体素质、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向学生介绍大自然、生态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活动时间与地点时间:每年春季或秋季,视天气情况而定。

地点:选择当地的一座小山丘或丘陵地带,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确定具体的爬山路线和营地站点。

活动准备工作1.根据活动时间的确定,提前准备好各种装备和物资,包括帐篷、背包、雨具、食品水源等。

2.了解当地的天气情况和路线,根据实际情况做好活动计划和安全考虑,包括制定行程计划、营地站点、安全警示等。

3.组织教师和指导员,分别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宣讲和指导。

4.把活动计划、注意事项等告知学生和家长,必要时签署相关责任书及免责声明。

活动流程第一天:1.早上乘车到达指定地点,组织学生集合,检查装备和准备。

2.了解当地的环境、文化和历史,介绍一些有趣的事情,如动物、植物等。

3.先进行简单的运动热身,如慢跑、拉伸等。

4.开始进入山区,沿着山路前进。

5.到达预设的营地站点,将帐篷和食品物资搭建和安置好,让学生安装自己的帐篷,并在指定的区域进行做饭。

6.晚上进行篝火晚会,让学生表演、彼此交流,增进彼此的感情。

第二天:1.早上早早起身,吃早饭,准备出发。

2.继续山路往前走,沿途进行趣味探索和挑战比赛,如发现什么珍稀植物、观察鸟儿、积木比赛等等。

3.到达山顶以后,欣赏山顶风景,照相留念。

4.下山时让学生自由下山,但要保证安全,每隔一段距离留有指导员进行观察和检查。

第三天:1.检查、整理装备,清理现场,返回学校或家中。

2.回到学校后,安排有关的反思小组讨论,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感受,并列举不足之处和未来改进的方案。

活动注意事项1.安全第一,要做好防护和预防,如带防晒霜,提高防护意识等。

2.爬山时要携带足够的饮食和水源,整体物品的重量和质量要注意,以不影响行进速度为原则。

3.睡前检查标志和灯光等,确保帐篷设施完好和安全。

4.针对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做出合理的安排和调整,如年纪小的学生可以安排扶手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爬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话的深刻含义,教育学生做事要有信心,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认识“逞、崎、岖、煌”4个生字,会写“斯、凝、煮、蝉、哲、燃、煌、智、慧”9个生字。

要求掌握的词语有“煮熟、燃起、灯火辉煌、智慧”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认读、书写、组词等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父亲的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战胜自己的弱点,征服自己,坚持不懈地尽力做好每一件事,同时提高审美能力,学会欣赏大自然的景物。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说的话,教育学生做事要有信心,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景的方法。

教学难点:
结合自身体会,理解父亲说话的含义,激发学生做事情要有信心、恒心、尽力做事的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同学们,你们去爬过山吗?谁能和大家交流交流你爬山的感受呢?
2、看来每个人爬山的感受和收获都是不一样的,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看看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读文,边读找画出生字新词,然后和同桌间交流一下怎么学会这些生字和新词的。

2、出示课件,学习生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细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默读课文,画出父亲说的值得深思的话,填写表格。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边读边思考,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父亲带“我”爬山,其中会有哪些深刻的含义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复习生字词
孩子们,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21课《爬山》,孩子们还记得我们上一节课所学的生字吗?那老师来考考孩子们吧!敢接受挑战吗?指名读生字词语。

孩子们已经用你们的出色表现告诉我:在上一课的学习中你们都用心了。

现在请孩子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在这次爬山中,我有什么收获?
2.作者和父亲一起爬山的经历让他终生难忘,从中也学到了很多,学到了什么,快速从课文中找出句子。

“从青山那里,我学到了沉静;从父亲身上,我学到了智慧。

”(课件出示)
3.初步理解这句话:“沉静”是什么意思?(寂静、沉着、冷静、稳定)“山的沉静”是什么意思?在爬山过程中,父亲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说了哪些耐人寻味的话?他的话让我学到了什么智慧呢?
现在请同学们自由默读课文,边读边用波浪线划出相关的语句,并将自己的体会写在旁边。

三、品读感悟父亲的话,体会其中蕴涵的道理
1.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父亲富有智慧的话,用波浪线标出,再读一读,把你的感悟和体会批注在旁边。

2.在上山的途中,父亲说了什么?指名读句子思考:
“对于我们爱流汗的人来说,爬山是一件格外辛苦的事。

别人爬山是为了征服山,我们爬山是为了征服自己。

”(课件出示)
①孩子们自由读读父亲的这句话。

你从父亲的话语中,知道了什么?
(别人爬山是为了征服山,我们爬山是为了征服自己)“征服”
可以换成什么词?怎样做才叫征服山?征服自己呢?(战胜困难)②师:在爬山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哪些困难呢?孩子们读读2至4
自然段,划出描写在爬山时我和父亲的样子的词句,想象一下我和父亲在爬山时会遇到哪些困难?(师生交流)
③我理解了父亲说的话了吗?从哪个词知道的?“似懂非懂”怎样
理解?“格外”还可以换成什么词?
④父亲的话富有哲理又饱含深意,他说这句话时会是什么语气,带
着你自己的理解读一读。

⑤指名读,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2.父子俩真的征服了自己,凭着信心与毅力爬到了山顶,此时,他们的心情怎样?父亲又说了什么?
“爬到山顶固然令人高兴,但爬山的过程更让人愉快。

其实能不能爬到山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尽了力。

”(课件出示)
父亲在这句话中想告诉我们什么?(其实不只是爬山要尽力,做任何的事情都要尽力)
什么叫尽力?在这次的数学考试中,文中的我尽力了吗?你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②相机理解“自以为是”。

什么是“自以为是”?(自己以为自己是正确的)谁能带着“自以为是”的语气读读我说的话?
③父亲赞同我的话吗?父亲说了什么,又是怎么说的?理解“凝视”。

④体会比喻句的表达效果。

“我听了以后,脸就像煮熟的虾一样红,赶紧低下头来。

”我脸红说明我很羞愧?我为什么羞愧?
你们能说说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你尽力去做的事例吗?
⑤指导感情朗读。

3.在下山途中,我逞强地又跑又跳时,父亲又说了什么?“如果你……又怎么能……”把反问句变成陈述句。

那我们怎样才能欣赏到大自然的美景呢?(出示句子)
“大自然的美景,不只是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朵去听,更要用心灵去体会,最后用你的脑袋去思考。

”(课件出示)
①你从父亲这句话中学到了什么?(板书:学会欣赏)
②我按照父亲的方法,欣赏到大自然的美景了吗?
③我欣赏到什么?此处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④我们用父亲的方法来欣赏一下,看还能欣赏到什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

(媒体播放)
小练笔:刚才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拿起笔,写一写。

⑤父亲教我学会欣赏,这句话是怎么说的,试着读。

4.师小结:父亲像个哲学家似的说了这句话,不仅告诉我们要享受大自然,也告诉我们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心灵去体会,用大脑去思考。

孩子们父亲的这句话该怎么读呢?
四、再一次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
“从青山那里学到了沉静,从父亲身上,学到了智慧。

”(媒体出示)
①通过对父亲三次话语的理解,你肯定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说一说我从父亲身上学到了哪些智慧?
②齐读最后一段。

走在漫漫的人生路上,我进步着,我幸福着,我快乐着,我陶醉
在父亲智慧般的话语中——屏幕显示父亲三次意味深长的话语。

(生齐读)
五、总结全文
在父亲富有哲理的话语中,我们感受到一个父亲对自己孩子富有智慧的教育,也感受到了父亲对孩子深沉的爱。

这也是人们常说的
“父爱如山”(板书:父爱如山)每位父亲都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了爱,充满了希望,你的父亲对你说过哪些让你难忘的话?(读学生父亲的信)
父爱如山,父爱无痕,希望我们每一个孩子都能谨记父亲的教诲,健康成长,坚持不懈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奋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