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廖白先生评太极拳名家

合集下载

刘培中先生《太极拳语录》

刘培中先生《太极拳语录》

刘培中先生《太极拳语录》台湾张肇平先生有书《《太极拳语录》注解》,是其师刘培中讲道的笔记整理。

刘培中,据介绍是昆仑派高人,师承不详,大陆有关他的资料极少。

但是此书,字字珠玑,时时翻阅,时时有惊醒豁然之感。

再找张先生的另一书《论太极拳》,则引用很多人的理论,有郑曼青等人,与此书似乎有些距离,大多隔空相喧,因此让读者有些困惑。

此书主要两点是:一,十三势者,一气之演练也。

二,人身体上的穴位,主要是小腹前后的穴位,特别提及的仙骨穴。

一气之伸缩,跟孙禄堂先生的理论很接近。

刘先生更侧重,一个灵字。

——李雅轩先生书中也说到灵气,他说要积聚这灵气。

——这真气,炁,产生后,要时时和周身各处结合,才灵;也许灵可以解释为生命力,如动物的虎豹的那种在天地间翻腾的生命力和佛教中那种洞彻万物的智慧。

但是读者的问题会是,怎样产生这炁,或者说怎样引出这炁——假如是禅宗中所说的自性。

二是怎样结合?武术是身体的,心知到身知距离很远。

关于穴位,也许是古籍,也许是台湾跟大陆隔阂,也许是个人门派的术语,很多讲法让大陆读者有些疑惑。

本书中一些讲法也是独成一家的,比如将中定的中字,解释为一部位,仙骨那儿。

摘录书中的话,常读常新:十三势者,刌一炁之演练也。

拳势之伸缩变化,创步法之进退穿插,凋皆依元炁而生化。

凗迈步时,凓应以尾闾上下对直,判并与支持身体重心之脚跟相合,凡身体才能正直,凸不偏不倚,凳中劲相聚,凹神炁灌顶,凞此谓三元步法。

盘架时以灵性去听自己之劲炁而合关窍玄机。

刋太极拳要慢要松,凧旨在内听自己之炁机,刣流行全身。

刊结合窍穴之玄妙。

凍这是练成内功的秘诀。

凴在一举动之间,凊本身的阴阳相结之炁,列能与天地元真之炁结合成一整体,刎是为太极拳之高手。

掤劲在腰,千万不可把劲放在手上与肩上。

刅掤的瞬间,刜即变为旋、扭、转、化,刓或掌、或拳、或指、或发、或聚、或采、或挒、或肘、或靠,刀尽在一掤之中。

不明窍穴,凥不能激发出体内之潜能,凭不能进入化境,凔既不能得到太极之功。

廖墨香——精选推荐

廖墨香——精选推荐

廖墨⾹国内外著名的数学和逻辑学统计学专家,中国国学和易学泰⽃,中华北易学术专家团队核⼼领导,被国际誉为“北廖——翰墨书⾹,不⽼希夷”,“北派易学”开⼭宗师(注:廖⽼谦谨治学不喜名利,认为易学是祖先的⽂化遗产,只能继承和研究,个⼈⽆权私有化和标新⽴异,始终坚决谢绝这些外界的赞誉),是将易学与数学结合科学成果极为突出的著名应⽤数学专家。

6 Q( v! r* S( h4 r' ^7 ^ 现任——南开⼤学允公⾼等教育进修学院副院长,兼南开国学研究中⼼副主任。

友情和特约出任北京⼤学、北京联合⼤学、北建⼯和⾹港⾼等进修学院等国内外多所⼤学的国学和易学教授与博⼠⽣导师。

1936年出⽣,湖南省新化县⼈,195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数学系,分配在天津从事教学⼯作。

曾在天津⼤学理⼯分校及理⼯学院等⾼校任教,讲授<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

2002年被邀请参加第24届国际数学家⼤会并且其论⽂荣幸的得到⼤会组委会的审批,在⼤会的分组会上作了关于《中国古代⼏个数学成就》的学术报告。

1992年获德国中医学院客座教授的名誉称号。

90年代初期获得后来易学界⼴为⼈知称颂的“南邵北廖”之赞誉(即南有邵伟华,北有廖墨⾹,在易学界有“邵伟华传道江湖,廖墨⾹治学朝堂”的典故)。

1994年在天津⾸创“天津墨⾹传统⽂化责任有限公司”⾄今⼀直任董事长,公司⼈员⼤都是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具有某项传统⽂化专长的⼊员组成。

97年澳⼤利亚华夏周报等新闻媒体刊登中国著名易学家廖墨⾹访问墨尔本的消息以及当地记者和当地有名的易学家访问廖⽒的详细报道。

97年天津⽇报以著名易学家称号报道公司有关举办周易学术讲座。

99年公司成⽴了全国独⼀⽆⼆的民营数学研究所,包括董事长在内三位科研⼈员(其中⼀⼈为兼职)参加2002年第24届国际数学家⼤会,并在此权威的国际⼀流的科学论坛上宣读了三⼈各⾃撰写的英语论⽂,其论⽂被载⼊第24届国际数学家⼤会论⽂集的史册上。

《两岸太极是一家》1.杨氏太极是一家

《两岸太极是一家》1.杨氏太极是一家

《两岸太极是一家》1.杨氏太极是一家作者:瞿世镜目录序1. 杨氏太极是一家2. 太极宗师杨澄甫3. 三轩高足门第翘楚4. 身手佼佼群星璀璨5. 后起之秀杨威海外6. 五代传人拳风转变7. 太极奇人乐幻智8. 忆念恩师黄景华9. 杨氏太极在上海10. 太极拳与太极操11. 推手与顶牛12. 请君爱惜杨氏太极拳13. 学拳管见数则14. 《太极拳体用全书》谜底何在?跋序同门瞿世镜师兄,才兼文武,学贯中西。

为侪辈之翘楚也。

年前在武林杂志发表“杨氏太极是一家”大作,词藻华丽,文情并茂,报道详实,可谓近代拳壇珍贵史料,弥足珍贵。

二零零年二月之梢,世镜兄自沪率好友及其门人组团来台访问,畅馨离愫,切磋拳艺,并赠前项发表之作品影本,经再次拜读,感佩无己。

当经征得世镜兄之同意,擬用繁体字以单行本在台发行,届时必为太极拳界掀起一阵热潮,或谓同道同门频添一桩乐事耳。

徐憶中二00九年十月1. 杨氏太极是一家瞿世镜罗邦桢董斌编者注:本文作者瞿世镜先生是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50年代曾拜杨公澄甫入室弟子黄景华为师,深得杨氏太极之道及熟知杨氏门弟逸事。

其将为本刊撰写有关杨氏太极拳系列文章,敬请读者留意。

武林杂志按语。

1954年,我拜杨公澄甫入室弟子黄景华大夫为师,学习杨氏太极拳。

郑曼青师伯早年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中国画时,景华师曾向他学画,故有师生之谊。

他们二人在叶大密先生武当太极拳社学拳,澄甫公来沪后,又在杨家同门学艺,成为师兄弟。

《太极拳体用全书》,乃澄甫公口述,曼青师伯与景华师笔录,严格按照澄甫公本意,不敢妄改一字一句。

景华师不但与曼青师伯共同担任笔录,而且请钱名山老先生为此书封面题笺,请郎静山先生为澄甫公摄著者肖像,到大东书局校对勘误,此等杂务均由景华师承担。

此书版权页署名为:著者广平杨澄甫、永嘉郑曼青;校者吴江黄景华。

景华师自谦曰:“吾乃晚辈,不可与师傅、师兄齐名也。

”此书为线装本,我珍藏至今,保存完好,乃正宗杨氏拳谱,其权威性不容置疑。

中国武术谁厉害

中国武术谁厉害

中国武术谁厉害中国武术最厉害的人中国武功最厉害的排名第一名——张礼义:大成拳研究会会长。

大成拳第一高手。

绝技:浑圆整变。

第二名——廖白:孙式内家拳传人,台湾第一高手.绝技:两园一针。

第三名——张志俊:陈式太极拳第一高手。

绝技:梢节领劲,两头卷曲。

第四名——杜振高:中国武警总教练,大内第一高手。

绝技:虎扑崩拳。

第五名——牛胜先:孙式内家拳传人,推手第一高手。

绝技:中和虚变。

第六名——姚承荣:意拳传人,北京意拳第一高手。

绝技:高频振颤。

_ 第七名——邓志祥:武林中的孤独求败,在武术杂志发出只求一败的豪语。

绝技:螺旋卷变。

第八名——陈守浮:心意拳传人,上海心意第一高手。

绝技:灵劲翻天。

中国武术最厉害的人第九名——卢正文:卢氏结构创始人,对桩功研究达到无人能及的顶峰地步。

绝技:提重心出体外。

第十名——柳海龙:三届擂台赛散打王,散打第一高手。

绝技:柳挂劈腿。

理由:排名第一:——张礼义:中国第一武术人,专修内功,击败泰拳冠军两名,其中一名泰拳冠军被击飞后,又被栏索反弹在地而使双手臂断裂。

下一挑战者:曾经美国拳王霍里非而德得知此事后表示自当认输,正当防卫把一练少林铁布衫30年高手一掌致其内脏破裂而亡。

曾将一碗口粗树连根拔起,推一土墙,轰然倒塌。

站桩时,衣衫无风自鼓。

|排名第二:——廖白:是中国武术界出拳力度最大之人,以太极拳多次击败全国散打冠军,一抖发力一千多磅,比泰森还重500磅。

泰森曾表示想参与挑战,但一直未出武林请贴,八步之内,触人必飞。

人称廖八步。

排名第三:——张志俊:多次击败国内成名人物。

日本太跆拳道武团去郑州,十几人排队按序与之交手,皆被其摔到在地,日本九断高手在其手下走不上两个会合。

能打临空劲。

被美国拳击界称为世界级技击魔术师。

排名第四:——杜振高:获多次全国散打冠军,击败意拳高手崔瑞斌而名振武坛。

排名第五:——牛胜先:战胜多名成名高手,本人与弟子一百多次获全国推手冠军。

排名第六:——姚承荣:第一次全国散打赛中,第一回合第一拳把对手击得休克被判犯规(不能连续两击拳)。

《太极拳之研究》

《太极拳之研究》

《太极拳之研究》序予幼而多病,先大父子明公尝以不能长成为忧。

今予已虚度98岁矣!(农历1885年正月廿三日生)。

足以慰先大父于地下!然予身体健壮悉如青年,其故何哉?由于研习太极拳使然也。

前曾著有《科学化的国术太极拳》《内家拳太极功玄玄刀》《太极剑》《弓矢概论》《国术概论》《重订日用百科全书》等著作,均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风行海内,备受欢迎。

近接国内外太极拳爱好者函请再有所著述,以先睹为快,予因工作太忙,且太极拳为予业于爱好,并非以此为职业,故不暇及此。

故商之予之门生马君有清,将予数十年来之有关养生长寿与太极拳之报告,以及日常讲授之资料,融会贯通,陆续整理,分期出版,以满足太极拳爱好者之希望,亦一快事也。

马君有清天资英挺,才气过人,从予研习太极拳近三十年,造诣颇深,予教以编著之法:“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以至理。

”方能实事求是。

有清颇以为然。

以后出版,将以吴述马编之方式行之,以少费予之精力也。

是为序。

1983年岁次癸亥正月二十三日吴图南序于北京万安别墅自序由太极泰斗吴图南先生讲授、余编著的《太极拳之研究》,自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出版发行以来,畅销海内外。

吴图南先生一生著述很多,不少书籍至今仍在各地销售,是研习武术太极拳的重要读物。

究其原因是:吴图南先生既有正宗的传统功法,又有渊博的古今学识,他身怀精湛的武术绝技,又是长寿。

这种造诣,是常人所不能及的,不愧是太极拳的泰斗、武林杰出的寿星。

他的学说和绝技对太极拳的宏扬和发展,已经产生深远的影响。

他的著述,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财富,同时也是全世界、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余在《太极拳之研究?源流篇》里,记述了吴图南先生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发现和珍藏古谱《太极功》,即《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的经过。

这本谱是明初(1368)宋远桥所记,由宋氏后人于清初(1644)所录的手抄本。

此事为当时京师体育研究社的许禹生所知,吴图南先生遂抄写了六本,分赠许禹生、吴鉴泉、杨少侯、刘恩绶、刘彩臣、纪子修诸名家每人一本。

太极“老字号”福济有缘人--第十七期中华武当内家拳名家讲坛傅清泉班开班

太极“老字号”福济有缘人--第十七期中华武当内家拳名家讲坛傅清泉班开班
一 一 第 十 七 期 中 华 武 当 内 家 拳 名 家 讲 坛 傅 清 泉 班 开 班
武 当山琼 台 .景如 其 名 .宛 如仙境 ,充分体现 了 武 当 “仙 山” 的地貌 、气 韵 千u气势 位 于琼 台的 武 当琼 台中 观 ,是 武 当山著 名的道 观 ,被 称为 “丹 墙 翠瓦 锁玲珑 .挂 子 飘香画 境 中” 琼 台背 倚武 当山 最 高峰 天 柱峰 ,… 峦起 伏 ,幽 静 深邃 .正 是修 烁 太 极的 盘子去 处 连续 在 武 当 山举 办 t 的 杨式 傅传 太 极 拳培 ’Jll班 ,于 2()l8年 月 16日,在琼 台胜境 隆重 举行 ,这 也 是 《武 当 》朵 志丰1: 牌活 动项 目 “L}l华 l凡】家拳 =钇家 辨坛 ” 第l 期 的 开学 典 礼 典礼 山 《武 当 》杂志社 社长 刘洪 耀 先生 主持 ,t讲 老师 、太极 名家傅清 泉 先牛 出席 .著 太 极文 化学者 、世界太 极 拳网 总编 余功 保先 生应邀 出席 i井坛活 动 ,并在 开班 典礼 L做 太极 文化 .井座 本 次培 洲班报 名踊跃 ,共有 来 自全国 各地 的 一百 多位学 员参 加 一刘 洪耀 社 长在 开班 致 辞 L}l讲解 r 《武 当 》杂 志 “L}l 华 内家拳 名家 阱坛 ” 的宗 旨 、意 义 .他强 渊 .这 个 讲坛 ,就是 要提 倡 真传 、真 讲 、真练 ,十 多年来 .已经 成为 内家功 夫 的一 个苇 要培 圳品牌 有数 十位 中同优 秀的 内家 功夫 名家 来这 里讲 课 、传拳 ,培 养 厂众 多的 内家功 大优 秀人 才 傅声远 先生 和傅 清 泉先牛 .长期 以来致 力于 “中华 l大】家 名家 阱坛 ” 的传 承 阱学工 作 ,深 受 广人太 极拳爱 好 者的喜爱 本次 “中华 内家 拳 名家 讲坛 ”主 讲老师 、太 极 幸二家 傅清 泉 先生在 在 开幕 典礼 上讲 活 他深情 凹 顾了 傅声远 先 生生 前 和 “中华 内家 拳 名家讲坛 ” 的渊 源关 系 ,阐述 J,自己习练 、研 究 、推 J 太极 拳 的心路 历程 与 众 弟子 、众学 员仃J共 享太 极拳 的 大感染 力.和对 美好生 活的 滋养 作用 .表达 了对传 承传统 人 极拳的 坚 定信心 和强 大意志 培 洲班 学 员 代表进 行 发言 ,表达 了对傅 清泉 老师 拳 术 、武 德的理 解 和高 度钦 佩 ,感 谢 “中华 I,、j家拳 名家 讲坛 ”这 个 平 台 ,为 』。‘ 夫 太 极拳 爱好 者 提供 了一 次跟 随 傅 清 泉 先生学 爿的珍 贵饥 会 一表 示 定 要 认真 的 学 , 长期 的练 , 懈地 追 求 著 名太极 文化 学 者余功 保 先生应 邀在 开 幕典 礼上 讲话 ,并 作 人极 文化 专 题 阱座 ,他 在 讲话 中 ,高度 评价 了傅家 一f】 三 代对 中国传统 太极 拳 所作 出的 独特 的贡献 ,充 分肯定 了杨 式 傅传 太极 拳作 为 中国著 名的 “太 极世 家” .已经 成 为中闲 太 极拳 的 具有 广泛影 响 力的 太极 “老字号 ” 如 今正 当壮 年的傅 清 泉先 生继 承这 个老 字号 的精 神 内核和 风骨 ,继续 发扬 光 大太 极文 化 ,开 创一 个崭 新的 、更 加广 阔的 新天 地 :太极 拳 的 “老字 号” ,让 牛命 在锻造 L}J进 发 幸谒 光彩 .与其 卡H遇 便 是 人 牛 的 一 场 精 彩 : 余功 保先 生在 讲座 中 ,重点 阐述 了 “为 什么 要练 太极 拳 ”? “太 极 擎的文 化要 素 ”等 『uJ题 .解析 j,太 极拳 作 乃一种 特 色 的文化 形态 ,如 何改 善 、影 响我 们的 生 命状 态 和生 } 品质 他 祝福 大家 ,在本 次培 洲班 中 ,住武 当 JJJ做儿 天的 “太 极 仙 人” .并且要 做 一生 的明太 极理 、懂太 极法 、练 太极 功 “太极 贤 人” 开 幕 典 礼 上 ,余 功 保 、傅 清 泉 还 分 别 叫 答 了 学 员 们 的 有 关 提 白 云 悠 悠 , 山 风 爿 , 云 雾 飘 渺 抱 元 守 一 , 一场 生 命 独 特 的 美 妙之 旅

杨健侯

杨健侯

杨健侯(1839—1917)名鉴,字健侯,号镜湖,是杨禄禅之三子。

《永年太极拳志》说他“性情温和,德高望重。

杨禄禅逝世后,继续在(北)京教拳为业,并将杨禄禅…大架‟修订为…中架‟,不猛不硬,顺遂圆和,老幼强弱均可练习,传播较广”。

杨健侯是职业拳师,传人中有不少高手,但他们大都根据杨健侯的指示拜杨澄甫为师。

其中著名者有张钦霖、田兆麟、牛春明等。

分别介绍如下:张钦霖(1887—1969),河北省邢台县大石头庄人。

l906年到北京杨健侯家中佣工,从杨澄甫学太极拳。

“民国三年,有湖南名拳师万某……至杨师家中指名与杨澄甫相较……时张师随侍在侧……毅然出而相对……甫一接手……万之手腕已为张师所挫矣!""(王延年著《杨家秘传太极拳图解•张师钦霖小传》)。

通过此事,杨健侯认为张钦霖“系可造之材,于深夜即唤之于秘室中,乃以祖传太极拳秘势绝招全部授予”(引文同前书)。

后来,张钦霖“得识金丹派左一峰先生,学习内功,练习吐纳之术,因其能与太极拳贯通运用拳术更精”(引文同前书)。

1925年张钦霖到山西经商。

1929年参加国术比赛,轻取山西徒手冠军。

胡耀贞、王善文、李云龙、刘志亮、王延年等人先后拜张为师。

1949年王延年远去台湾。

自1951 年始,在台湾圆山教太极拳,张钦霖的杨派太极拳遂风行台北、台南、高雄等城市,后来又传到英、美等国,是早期在海外普及较为广泛的一支杨派太极拳。

王延年又编著《杨家秘传太极拳图解》,l972年10月出版,是一部内功与太极拳相结合的拳书。

书中所载张钦霖太极拳分三段,计127式。

具体练法和本书亮点,我在《太极拳书目考》中已有详细介绍,见该书151页~l61页,读者可参阅,这里不再多赘。

田兆麟(1891-1959)名绍先(一作少轩),满族,北京籍。

l3岁在旗营当吹鼓手(旧时军中乐队),后到杨健侯家中佣工,跟杨少侯学太极拳,常遭责打,健侯悯之,遂改由己教,所以田兆麟的拳势是杨健侯的“中架”。

内家拳之谜 考据严谨(中国最正宗的)

内家拳之谜  考据严谨(中国最正宗的)

内家拳之谜考据严谨明万历三十四年,即公元1606年,武英殿大学士、内阁首辅沈一贯辞官回到家乡宁波。

史料中称其“杜门不出九年”,其实七十高龄的他身体还是不错的,起码可以在宁波城里四处走动。

他可能年轻时就知道,宁波在弘治正德年间就有一位闻名的武师,叫边诚。

到嘉靖末年,宁波又出了一位武学大师,风格与边诚迥然不同,名气比边诚更大,他叫张松溪。

张松溪成名的时候,沈一贯也一二十岁了,可能当时就听说过张的一些事迹。

后来沈一贯考中进士,一直在朝中为官,历任吏部左侍郎、吏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太子少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等等直至为内阁首辅,近四十年宦海沉浮,虽然其间也几次回到家乡小居,但他可能无暇为家乡的一位武术技击家作传。

现在他辞官回家了,有了闲心,就专门去寻访张松溪的徒弟,收集了张松溪的事迹,写下一篇《博者张松溪传》。

沈一贯为万历重臣,为官口碑不佳,但是他赋闲时写下的这一篇文字,却成了中国武术史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翔实资料。

时光飞逝六十余年,清康熙八年,1669年,正在宁波延庆寺“证人讲会”讲学的黄宗羲突然得知一个消息,他的一个朋友病逝了,这个朋友是宁波的一位技击大师、张松溪的三传弟子王征南,也是他儿子黄百家的师父。

黄宗羲为老友的不幸去世十分悲哀,写下了《王征南墓志铭》。

他在文末的“铭”中写道:“有技如斯,而不一施;终不鬻技,其志可悲。

水浅山老,孤坟孰保?视此铭章,庶几有考。

”黄宗羲不愧智慧过人,有一种历史学家的远见,他似乎预感到一代武术宗师王征南的生平事迹和武学渊源,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埋没在时光的尘埃中,只有他写下的这篇墓志铭,会给后人提供一个重要的考证。

此后的事实证明了黄宗羲的预见,他的这篇《王征南墓志铭》,在中国武术史中的地位,比《博者张松溪传》要高得多,似乎是一个重要的武术流派和武术拳种的类似于《圣经》一般的经典文献。

但是,令人感兴趣的是,它的权威性和重要性,却造成了宁波历史中的一个武学之谜,也为中国武术史布下了重重的迷雾,令众多的武术史家和武术家因为它而针锋相对、争论不休。

久练自化,熟极自神

久练自化,熟极自神

久练自化,熟极自神武术的化境,是指武功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历来是有志练武者孜孜以求的目标。

为了说明问题,这里先举几个例子。

据说河北形意门名家李洛能,一次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被一名魁梧的武进士从背后一把抱住,意要试试李的能耐,满以为在这一突袭下,对方纵然有超群的本领也施展不出来了。

可奇怪得很,李洛能不但没有被制服,转瞬间,武进士本人却象弹丸一样,被击飞起来。

民国初年,江西铅山鹅峰山顶寺内有一位可修禅师,精于自门拳术。

一天,他午梦方酣,徒弟有事要请示,上前拉了一下他的脚。

谁知道,手到脚起,徒弟竟被一下子踢昏在地,禅师醒来,自己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直到把徒弟急救苏醒后,才问清事情的原委。

这些奇迹的例子,都是武术家的武功臻于化境的表现。

如果我们从技击角度来评判武术的水平,大致可分成三个等级。

套路演练得再好看,而一旦临敌则乱了章法,平日所练的解数连一手都不会应用,光凭蛮力与敌周旋,这样的功夫只是下乘,因为还没有掌握武技之“术”;应敌时聚精会神,恪守章法,凭技巧与功力进行搏击以争取胜利的,可归入中乘;临敌时丝毫不假思索,随意出手但又无不合乎规矩,虽逢不测之变也能应付自如,并且克敌制胜,往往知胜俄顷之间,这就是武术的化境。

武术的化境如此神奇,以致一般人认为它不可思议,迹近玄虚。

但是,化境并不假,其中实含有至理,那就是“熟练”。

钢琴家不需要用眼睛看琴键,自能演奏出和谐、优美的旋律。

冰上运动员用不着花费多大的注意力,自能维持身体平衡,在冰上自由滑行,并且玩出种种花样。

高超的武术家所以能不期而然地克敌制胜,也就是因为他具有高度熟练的技巧和极其深厚的功力。

清初精于内家拳的黄百家指出,武术的要诀“在乎练,练既精,不必顾盼拟合,信手而应,纵横前后,悉逢肯繁”。

民国时嵩山少林寺方丈妙兴大师说:“久练自化,熟极自神”。

都道出了武术化境的个中三昧。

世界拳王比利也说:“不能停下来思考,必须成为一种无意识的行为。

”由此可见,化境之妙,古今中外,其理相通。

廖白先生对王芗斋先生等人的评价

廖白先生对王芗斋先生等人的评价

廖白先生对王芗斋先生等人的评价形意前贤王芗斋之混元劲、炸劲多年前廖白、潘岳都早已身具,却不曾用于人身,何以故?太猛烈了!高手"仁者"不为。

只廖白较技中,曾与近百公斤和气道修者,近百公斤根力太极推手修者,以空拳或掌,微颤即让其腾空仰跌于褟褟米上,或七八十公斤推手冠军,得势间,则腾空仰跌一、二丈更远,但都安全无伤。

不敢以立体炸力施於人身或头脸,否则其势更烈更速,挨者难以安全也,此是杀人技也。

此无非是横竖二劲,在间架内猛烈一抖,其劲极烈且极速,但劲也极短,以竖劲为炸也(脚底发劲身守六合间架),故其威胜甚猛。

缺点是劲太短。

故须以横变化沾粘以定中,故古形意拳经即言:一横一竖天下无敌。

王芗斋是形意古法之用没错,但若以此即为最高则谬,打外国人体能肌力者易,(古言:脾气大如巨,肾气快如电,带拳套则比脾气,肥壮者胜,中华古实战打法,则比肾气,简言之,脾气是马达须启动时间,肾气是准备好之油压怪手,能懂否?)打无竖劲之半家者也易,何以故?一横一竖连用曰“整劲”,当然比只练出横劲之半家者胜,当然也比无横无竖只直之西洋肌力胜。

(此指中式浑涵之手,变化之祖,古中华实战绝技打法)一横一竖是形意之根基,无此即非真传形意心意,有此即成。

内家:形意魂,落地曲直枪,即能沾身纵力,即能打人如挂画,此为形意真传初基,得此方入形意门,由此仍须上晋,何以故?劲太短故,仍须有追之功夫,变之功夫,沾之功夫,灵之功夫,以善用一横一竖形意魂。

王芗斋得形意真传高境初基没错,更上则须浑厚而仁,尚云祥也,其横竖劲浑厚,故曰“趟劲”,故曰“桶子劲”。

王芗斋晚年对其徒真心说往事,曾刊于《力与美》杂志上,有三次记忆:一次,当王芗斋正值壮年近四五十,其时尚已晚年近六七十,尚、王玩手,王始动,尚以鹰捉直落,王芗斋顿觉半边身由手直麻到身背身脚,久久不能自已。

二次,王笑与尚,人皆称尚崩拳了得,直追郭云深,人称半步崩拳脚,打遍天下,想感受一下尚之崩拳,请尚以崩拳进。

中国两大太极高手的比武:陈小旺VS台湾廖白,后者是武圣传人

中国两大太极高手的比武:陈小旺VS台湾廖白,后者是武圣传人

中国两大太极高手的比武:陈小旺VS台湾廖白,后者是武圣
传人
陈小旺,陈式太极拳第十九世掌门人,是当世陈氏太极拳的代表人物
陈家沟四大金刚,左起王西安,朱天才,陈小旺,陈正雷
陈小旺的弹抖劲功力极深
陈小旺训练徒弟
廖白,台湾武林第一高手,是孙式太极拳传承人,孙式太极拳是孙禄堂所创,孙禄堂在近代武林中素有武圣,武神,万能手,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之称。

廖白别号“廖八步”,意思是八步之内,对方必倒。

廖白曾经认为大陆的武术不如台湾,缺乏实战,此言论惹恼了陈小旺,主动登门挑战,结果廖白无论怎么用力,都没让陈小旺倒下,二人言和。

此次比武过去十余年了,陈小旺已经72岁,廖白已经66岁,早过了一言不合就出手的年龄,图左4为廖白近照。

(12)廖育群:太极·元气·阴阳·腹

(12)廖育群:太极·元气·阴阳·腹

(12)廖育群:太极·元气·阴阳·腹一、从“诊脉”到“诊腹”“病家不必开口,便知病源何在。

说得对,吃我的药;说得不对,分文不取!”此乃舞台上医家亮相时常用的开场白,也可说是“江湖神医”展示技艺、获取患者信任的看家本领。

如何才能做到“病家不必开口,便知病源何在”,最主要的手段不外望色观形、闻声诊脉。

即略去“望闻问切”四诊之中的“问”,仅靠其他三法获取信息、做出诊断。

然如此这般仍不足说明医家的技艺超群,必令其无由望色、观形、闻声,单靠诊脉做出诊断才算高明。

于是便有汉和帝命郭玉隔幛诊手的故事,甚或悬丝诊脉之笑谈,以示脉诊之神奇。

脉诊是否果真如此神奇,不是此处所要讨论的问题,唯从诸如“脉候幽微,苦其难别,意之所解,口莫能宣”;“持脉之道,非言可传,非图可状”;“读书万卷,何如指下三分;谨守成规,岂过心灵一点?”5等历代医家的感慨可知,脉诊的确是一种需要心领神会与悟性的技艺。

然而不仅唯知诊察脉搏之“率”与“律”的近代西方医学,对于中国脉诊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学问表示难于理解,甚至就连以中国传统医学为基础建立起“汉方”医学体系的日本医家亦觉脉诊过于虚幻、难于把握。

因而江户以来的日本近世医家,力倡使用一种叫作“腹诊”的查病方法,以取代脉诊。

所谓“腹诊”,简言之即通过触摸患者腹部,体察其皮肤与内部的变化以获取全身疾病信息的诊断方法。

由于在中国传统医学中看不到系统的腹诊内容,因而日本的汉方医学家与医学史家总是骄傲地强调:东方传统医学中的“腹诊法”,是生(发明)于东瀛、长(体系化)在扶桑,可以向全世界夸耀的日本独特的诊断方法之精华。

进而从中国人“长于穷理、短于格物”、日本人“注重技术与实用”的普遍观念出发,认为腹诊技术的产生,“是在江户时代初期,由针灸医与按摩师之流所开创,他们主张通过将各个脏腑与腹部适当地对应,即可诊断邪气的位置。

”对此,一些中医界人士始终耿耿于怀,他们撰文写书,力图说明腹诊技术的“发明权”同样属于中国,只不过是在日本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发挥与运用。

廖白武学经典语录(2)—玉凯整理

廖白武学经典语录(2)—玉凯整理

廖白武学经典语录(2)—玉凯整理26、孫先生作品都是五十歲左右所成,其功勁已入化境久久。

廖白極喜觀孫先生圖像,其人無論形意八卦太極,無式不”如”。

其形如直似曲如曲似直,渾身彷彿無骨似水,天然渾成,無一絲強勁在內,故曰如。

六合者,一氣通暢六合自成。

無論形意八卦太極諸式都須守六合,此言一出,有人不解。

形意打法實中對中,以虎抱頭熊膀易達六合,故稱六合拳。

八卦變中變,如何成六合?八卦稱九宮,有此戊土中正一宮永不可失,故虎氣龍變。

六合依然不可失,貼敵走化不離半步,此正奇也。

以此稱移形換位抽身換影,接上敵勁之瞬,依舊是立掌如艮,二姐出門推山入海。

故古賢曰,形意八卦同也,此形意是虎中龍,八卦是龍中虎,不明此,焉知八卦如何實戰。

再言太極,太極如是,無六合周身能朋之勁由合來。

真六合,即三環套月,三環即一環即千百環,此環由中和元氣自然所成,非外形肩骨落侉筋架之安位也(此是外家六合)。

身練如合得天然六合,此正是各家各師之道行也。

孫先生理都說了,相片神韻也都極力傳神,只猶有一事開不得口,即口傳心授及學子深心也,願與諸君共勉。

27、形意有三境,硬打硬進無遮攔是第一境,鷹捉擗拳是一式,半步崩是一式,餘隨機應變爾。

形意不能玩,若無八卦之調濟,形意即是殺人技,一動即摧毀人。

學了八卦,就懂緩控,可將勁道卸去改成柔力。

您所見的即是此種柔力,非原形之形意勁意。

原形之形意極烈,微顫人摧滾跌之速甚劇,人身命難承受。

八卦善變變中變,故稱閃電手,真用,挨者無法知如何敗的,出手令人無法捉摸。

中華真傳古戰技,實戰無法模擬,一沾觸敗者即如"碗破"(一摸顫人即打壞了無法修補。

此是真實語,非體能肌力運動員所能了解) 。

玩手,只能看到內家跤沾衣跌,只能看到柔韌輕靈控人跌人,看得到沾粘破門戶以柔勁跌人,看不到內家沾身後之殺技" 沾粘顫"。

仍非真味,真味之威,出手如電應手即仆,絕非虛語。

您說的"走輕"是對的,內是施者功純自信知輕靈,而不妄用濁力。

廖白与陈小旺推手的经典解析

廖白与陈小旺推手的经典解析

廖白与陈小旺推手的经典解析台湾的廖白先生是孙禄堂先生的再传弟子,别号“廖八步”(八步之内对手必倒),比“英雄”里无名的十步一杀更厉害。

廖白先生是当今台湾公开的武林第一人(世外高人不算)。

廖白先生认为大陆因文革之故,在实战武技上不如台湾。

此言惹恼了陈家沟的一位老先生,说要请陈氏太极四大金刚出面和廖白先生死相搏。

结果,便有了陈小旺先生(57岁)和廖白先生(51岁)在台湾的一场公开推手比试。

大侠在上海的时候就听人说起,陈小旺先生初出道时,推手并不厉害,参加推手比赛也没有拿到冠军。

后来陈小旺先生每天苦练家传功夫,据说武艺突飞猛进,近年来更是达到数人齐推,金刚不倒的功夫。

这门太极不倒翁功夫不是随便就可以练出来的。

大侠十年前在上海就来练成了金鸡独立单人推不到功夫,回到家里向自己两个不懂武功的弟弟夸口,两弟齐上,使出吃奶的劲,居然把老牛皮大侠拱退数步。

害得大侠至今不敢玩这把戏。

廖白先生说自己技盖杨澄甫,近似杨少侯,双手一拍,不管对方是推手冠军、警察教头、还是电视主持,都如纸鹤飞出。

廖白先生常夸自己这神奇一拍,但却从未见提起这一拍到底是什么原理,有什么奥妙,吃五谷杂粮的凡人是否有可能练出同样神奇的一拍。

如果把奥秘公开,凡人需要练十年纯功,还是数月可成。

大侠虽是肉眼凡胎,却深明学子心态,知道大家都心痒痒,但却没有见人在网上敢问廖白先生这神奇一拍该如何去练。

大侠没有跟陈守孚老师学心意拳之前,如果看这样的新闻,也一定是两眼发直,口水直流,只恨两岸未统一,否则的话定要到台湾程门立雪,把绝世一拍学到手。

现在跟了陈守孚老师,才知道心意拳原来有这神奇一拍,名叫熊形双把。

大侠学了这熊形双把以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地懒练,居然也有了一点心得。

有一天和一个身高一米九零的老美吹牛,说自己练就了神奇一拍纸鹤功,那老美朋友傻乎乎地要求尝味道。

大侠熊膀翻起,朝大个子身上一拍,那老兄果然如纸鹤一般飞出,撞在墙上,半晌说不出话来。

后来又有一位练拳击的老美对大侠的牛皮不服,大侠故伎重演,把那老兄一屁股钉在沙发上。

太极名家诠释杨氏传统太极拳“揽雀尾?按”之异同

太极名家诠释杨氏传统太极拳“揽雀尾?按”之异同

太极名家诠释杨氏传统太极拳“揽雀尾?按”之异同傅钟文:【动作一】右臂微内旋使掌心翻朝下,左掌经右掌上侧交掌而过,随即两掌分开,距离稍狭于肩,两掌心皆朝下,两肘渐屈下沉,带动两掌略向下抹回;同时重心渐渐后移,坐实左腿;眼向前平视,眼神要关及两掌抹回。

(图1、2)【动作二】两掌向前按出,两腕高与肩平;同时,弓右腿,蹬左腿,成右弓步;眼向前平视,眼神要关及两掌前按。

(图3)图1图2图3顾留馨:【动作一】身正直地逐渐向后移动,由右弓步成为右虚步,坐实左腿。

同时,两肘尖下沉,各距肋约一个平拳,一个立拳地位;带动两掌稍向下抹回,但手背要含拥劲,坐腕,指尖上翘。

掌缘向外,掌心遥对,两手拇指各距乳上四指处约三个平拳。

有引之使来,蓄而待发之意。

眼仍向前平视,眼神关顾两掌抹回。

此为合、为虚、为蓄、为吸。

(图4)【动作二】身正直地向前移动,右腿弓,左腿蹬,成右弓步。

同时,两掌向前微向上按出,手勿超出足尖过多,手指尖高与肩平,不可腕与肩平,更不可腕高于肩。

两掌按出时,要沉肘,坐腕、手内旋,但按足时,仍掌缘向前,不可平掌向前。

左掌心向右前,右掌心向左前。

指上扬。

眼神随双掌按出时的浅弧形向前、微向上而前视。

有意远劲长之想象。

此为开、为发、为实、为呼。

(图5)图4图5杨振铎:【动作一】两臂向左右分开与肩同宽,掌心侧向下。

【动作二】用前腿蹬、后腿撑的方法,以腰带动,使重心后移,逐渐坐实左腿。

与此同时,两肘屈,两手收至胸前,坐两掌,变两掌侧向前。

【动作三】两臂随腰向正前按出,同时逐渐将重心向右腿移动,使右腿弓出,成右弓步。

面向正西。

【口诀】分开两臂与肩同宽,重心后移屈两肘,收两手至胸前,微坐两腕向前推出,同时弓出右腿。

庞大明:【动作一】右臂内旋使掌心朝下,左掌经右掌上侧平抹,随即两掌分开,稍窄于肩,两掌心皆朝下。

同时两肘屈沉,带动两掌稍下回抹,边撤两掌边微外旋,坐腕,指尖微上翘,停于两胸前,使左掌心向右前方,右掌心向左前方。

同时,重心渐渐移向后腿坐实,成右虚步,但前脚尖不翘起。

太极拳名家石明逝世十周年祭提高思辨不与人斗

太极拳名家石明逝世十周年祭提高思辨不与人斗

太极拳名家‎石明逝世十‎周年祭提高思辨不‎与人斗大中小“明师”石明——谈谈与太极‎拳家石明相‎关的人和事‎文/陈惠良今年四月十‎八日,是杨式太极‎拳汪脉传人‎、太极拳名家‎石明先生逝‎世十周年祭‎。

近年来,网上谈论石‎明先生的帖‎子,日见增多,有褒有贬,甚至也有对‎他的传承持‎怀疑态度的‎。

记得九十年‎代初,国画家李燕‎先生(国画大师李‎苦禅之子)曾慕名来到‎石明先生处‎。

李燕先生认‎为,太极拳与易‎理相通,其理也与绘‎画相通,其中有值得‎他探求和吸‎取的太极文‎化内涵。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有一天,他忽然带着‎雕凿工具,来到紫竹院‎公园中心岛‎八宜轩(石明先生授‎拳的场地),在一块宽约‎半米、长有一米左‎右的大石头‎上,凿下了巴掌‎大小的一个‎象形字“明”字(见图),想必是以这‎种方式赞扬‎石明先生是‎一位“明明白白的‎太极拳老师‎”。

这一则资料‎,十年前石先‎生逝世时,在由笔者策‎划、张子辰兄署‎名的一篇悼‎念文章《和石明老师‎学太极的日‎子》里就曾讲述‎过。

笔者与石明‎非亲非故,平时也没有‎什么接触,既不是他的‎入室弟子,也没有直接‎跟他学过拳‎。

石明逝世后‎,为什么我会‎想到要策划‎这一篇悼念‎文章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有感而发”而已!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石先生在紫‎竹院设场授‎徒的第一批‎弟子中的杨‎家仓、黄震寰、张国健、张子辰、范理宝等,都是我的良‎师益友,包括在石先‎生拳场站了‎一年多的桩‎,后来考取了‎海淀走读大‎学,方才被石先‎生收为入室‎弟子的——我的忘年交‎——朱喜霖(“小朱子”),也与我过从‎甚密,互通有无,所以对石先‎生教拳的情‎况;他对太极拳‎的认识;他教拳的理‎念、步骤、方法等等,可以说林林‎总总知道得‎不少。

尤其是我亲‎身感知到家‎仓、老黄、大张、子辰、老范等这些‎老友,经过石先生‎的点拨和独‎特的传授,短短几年功‎夫,就一个个有‎了很大进步‎,比起以往在‎一起玩的拳‎友高出了很‎大一截,甚至可以说‎已经不在同‎一个层次了‎。

杨式太极第五代传人兼版画家——贺鸣声先生及其传承者

杨式太极第五代传人兼版画家——贺鸣声先生及其传承者

杨式太极第五代传人兼版画家——贺鸣声先生及其传承者杨式太极拳第五代嫡传弟子“贺鸣声从小练拳,青年时期曾进杭州国术馆学习形意、八卦、少林等多种拳术。

”林元白说。

贺鸣声拜牛春明为师,牛老师是杨澄甫老师的杨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贺鸣声为第五代嫡传弟子。

“我身体虚弱,1964年开始学习杨式太极拳。

60年代后期跟鸣声重学杨式太极拳。

他教我练拳必须扎扎实实地掌握步法、身法,要立身端正,不偏不倚,虚灵顶劲,设想在头上顶着一杯水,运拳时务使杯水倾倒,这样才会虚灵顶劲,还要明确揽雀尾是全套的基础,必须练好……”林元白回忆。

林元白虽体质弱,但因练了太极拳,到了古稀之年,还能生活自理,他说自己跟练太极拳不无关系。

贺鸣声晚年偶尔来一次台州,每当他来时,乐清、黄岩、椒江等地的拳友闻讯而来,“每天清晨,大家跟着鸣声上明驹里山岗上,在茂林修竹中,在碧波粼粼的水库边,凝视他的套路示范动作。

聆听他讲解古今太极名师的拳论。

坐在草地上休息时,他常以诙谐的语言,谈古论今,谈笑风生,情趣盎然……”林元白说。

“我少年时在黄岩后洋胡家里的晒谷场上,看到我的舅公贺鸣声跟当地几位很有名声的武师练推手,切磋武艺。

我舅公一发劲,这些武师被推出后退几步远,站立不稳。

”在椒江老街,一位王姓的贺氏外孙跟记者说。

10月12日下午,记者前去拜访从温州回台州定居的贺鸣声之子贺先迹。

“父亲教拳时,有时他向弟子们口授要诀,让我来传授动作要领。

”贺先迹笑着对记者说。

退休回乡的贺先迹每天早上在东山练杨式太极拳,引来一批本地人士慕名前来求学。

目睹贺先生之风采台州收藏家魏光华先生亦文亦武,他说:“我少年时即喜欢武术,苦于未得门径,到处访求名师。

久闻贺鸣声先生大名,知道他是太极高手,是杨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牛春明的高足。

同时,贺先生也是著名版画家,我对美术也从小耳濡目染,心想拜贺先生为师该多好。

”1982年的一天,在椒江的一位拳友家里,魏光华有幸目睹并领略了贺老师的风采,“那才是真正的太极功夫,一粘上手脚跟都浮起来了,打出去时脚跟离地如青蛙跳,令人好舒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湾廖白先生评太极拳名家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国人中说拳的越来越多,而且对于很多人练是为了说。

鄙人虽功夫一般,但走南闯北这么多年,至少还积累了点浅见。

这几天对孙门争论的挺激烈,其实真是浪费精神。

老一辈的拳家我还是见过不少,如杨松山、杨奎山、刘志清、郝家俊、马礼堂、李天骥、沙国正、何福生、周元龙、顾留馨、万籁声等等,不一一枚举了,提起孙禄堂先生,老练家子们没有一个不服的,皆认为孙禄堂先生是绝顶的功夫。

这本来就是早已盖棺论定的事。

就象多少年后,人们争论当年贝利、马拉多那会不会踢足球一样,吵的天翻地覆,简直是太无聊了。

据我多年的见识,孙门的情况正如周元龙先生所说:真正的传人极少。

因为孙氏拳多少年来都是师选徒,而不是徒找师。

记名弟子很多,但不教你真东西。

这与钱无关,全在缘份。

真正得孙氏拳真传的,据说除了孙存周外,上海只有支燮堂。

支燮堂有个弟子寿关顺,功夫确实超凡。

上海还有一位老中医程大夫,是孙门传人,注意是姓程而不是陈。

程传给了原浙江省武术队教练、省传统武术挖整负责人凌耀华孙氏八卦盘根和孙氏太极拳。

凌得孙氏拳之一鳞半爪,功夫脱俗。

此外,北京的孙剑云据说尚有其先人的形迹,至于其内容如何不得而知。

天津的张烈,也许是他太聪明了,他的拳理与孙氏拳的拳理大相径庭,完全是他自己的一套。

功夫到也有一些,但是未能脱俗。

与张烈谈拳,他最得意的似乎是如何使用胡椒面外加钢丝锁。

黄万祥真正的师傅是万良,万良解放后一直被管制。

黄万祥是有功夫的,也是下了大功夫的,但是按照我的体认,也只能算是俗中佼佼、庸中铮铮。

谈不上超凡。

安徽的余永年很难算是孙门的正宗传人,至多只能算是旁系。

余永年有功夫,但保守的很。

其他的如白普山,人很软,推手马马乎乎。

童旭东在研究历史方面狠下些功夫,有人说他胡吹,倒也不是,我和他见过几面,他确实掌握不少资料。

不过他几乎没有什么功夫,当老板的人,尽忙他的项目了。

张振华以前就认识,天生不是练拳的料,根本不懂拳。

以前有个小刘还行,也是很一般。

开封还有几个练孙氏拳的,小魏、小马、小时,名字忘了。

不过那时他们几个还是真有些功夫。

如果练拳一直没仍下,现在够得上人物了。

这是我了解的孙门的大致情况。

我说这些话,孙门的人要骂我,一门心思要贬低孙门的人也要骂我,笑骂随他便,反正这是我的亲身经验。

下面再谈谈杨氏的情况。

有人说杨氏到了杨澄甫先生时,就没真东西了。

这是胡说八道。

杨澄甫先生的功夫是非常厉害的。

散手、推手都行。

当年杨澄甫先生去广州,李济深不仅借给他一幢小洋楼,还送给他两个小姐(相当于现在的二奶)。

没真功夫,哪能有这种待遇。

这事不是我胡说,广州的朋友马志斌也知道的很清楚。

根据我的体会杨氏太极练的好的还是在上海。

比较出色的田照临一支,田的徒弟叶大密一支,褚桂亭一支,此外还有位姚师傅据说是武汇川的徒弟都有功夫,可以说是藏龙卧虎。

但脱俗的高手也没有见到。

相比而言,金仁霖的推手功夫确实很高。

蔡松芳并没有传说的那么神,与金仁霖相仲伯。

褚桂亭的传人葛先生发人的功夫很好,打出去咚咚的响。

傅钟文不跟外人推手,不知其底细。

田照临的徒孙李歌清,触人甚轻,发力生脆,但是得进他的点,应变差一些,也算是好手了。

北京练杨氏的,解放后两大支,崔毅士、汪永泉。

说实话与上海练杨氏的比差了一节。

两边的练法也不一样。

崔毅士是个踮脚,靠在树上跟徒弟玩推手,看着都别扭。

汪永泉是说拳的主儿,北京话老头儿拳,老头儿玩玩的玩艺儿,离实用远了点。

仲浩群说魏树人有功夫,不知是按照什么标准。

根据我的体会,基本没什么功夫,推手恐怕还不如白普山,比金仁霖、蔡松芳就差远了。

北京人懒,在公园里尽是凑在一起说拳的,上海人讲究实际,在公园里练的多说的少。

看来北京人要骂我了。

北京练杨氏的还喜欢空谈高境界,什么空啊、意啊。

这点倒与上海吴式的马岳梁一支很相似。

先谈些,吴、武、陈式的情况以后再谈。

吴式太极拳没有什么可炫耀的历史,吴鉴泉的功夫比杨澄甫差了一节。

不过吴鉴泉不保守,时间一久,他的后人的功夫倒出来。

上海的赵寿村、吴耀宗都是好手。

常远亭的传人功夫也好。

大名鼎鼎的马殿臣就是一位代表。

仔细体味他们几家的味道也不同。

赵寿村、吴耀宗还有些硬的东西隐隐的在里面,有点咯噔劲。

常家传下来的东西,好象更柔软。

马岳梁的东西要更硬一些,招也外在。

可是他却喜欢演示气,所谓凌空劲。

吴式太极拳各支的东西用来健身挺好,基本都不合技击。

听说这几年出了位严子元专去打老头儿,没见过面。

吴公仪与陈克夫的录影,实在没什么东西,比现在的散打还没有内容。

确实谈不上输赢。

这几年吴家的人猛吹这件事,这不是不打自招说自己没东西吗?这本是件丑事,还拿出来吹,不知道一些人是怎么想的。

说这些话,练吴式的要恨我。

练吴式的推手有好手。

但跟汪永泉的玩艺儿相似,玩玩劲还行,不能真用。

为什么这么说,前面有位朋友已经点明了,生理没有发生质的变化。

骨头、筋、肌肉的性状没有大的改变,再高的技巧也只能是玩,派不上真场面。

北京练吴式出名的有两个半,杨禹庭、王子英、吴图南。

有人吹王培生,王培生八十年代初是北京推手队的教练,但是当时的队员牛胜先不服他,根本不听他的,牛胜先只服李天骥。

王培生有气,跟牛胜先推手,连推七次,牛胜先赢了七次。

王培生窝了口气,没办法走吧。

83年牛胜先拿了全国推手冠军,从此牛胜先就成了北京推手队的教练。

所以上了真场面,只会玩玩劲就不行了。

杨禹庭活着的时候,没听说他推手好,我曾亲耳听他说他只会套,不会推。

不知道是不是对外保守。

王子英能推两下子,但不能打,也没教出什么徒弟。

吴图南有吴式的基础,也有杨少侯的技术。

只能算半个吴式。

吴图南也没教出象样的徒弟,什么于志钧、陈惠良等,功夫太一般了。

吴式推手好的是刘晚仓,老头有真功夫。

刘晚仓的功夫算得上是俗中佼佼了。

大成拳的姚宗勋、王选杰都怕刘晚仓。

刘晚仓让给带过话,他们就是不敢来。

刘晚仓尤善发人,如果遇到功夫差点的,真能把对方发出去离地一尺多高。

刘三爷的手法也多,招熟的很,本力又大,推手、散手都好。

现在小马,马长勋还有点三爷的味道,但功夫比三爷差了一截了。

练吴式的功夫好的还有一位北戴河的李经五,不过李经五也跟陈发科练陈式。

李经五的架子不好看,但是推手不错,尤其棚劲好。

有人说他能用气发人,没体验过。

李经五推手时喜欢把两手垂在下面,身子微微一转,就把人送出去了。

吴式中的现在最有风头的是大名鼎鼎的李秉慈,可是唯独他没有什么功夫。

如果吴式朝着他的路子发展,就要全毁了。

仲浩群对于我评价汪永泉的功夫耿耿于怀,认为我贬低了汪老。

仲浩群真是个文人,怕是即没有参加过对抗性比较强的比赛也没有经历几次真正的搏斗。

所以对于真功夫三个字的含义与我不同。

关于功夫脱俗是个什么样子,我暂不想在这里做具体的描写。

因为,估计没有几个人会相信。

但是,这样的人现在还有,而且不久中央电视台就会进行介绍。

这比我在这说效果要好。

那时再讨论什么是脱俗的功夫吧。

汪永泉的功夫属于俗手。

当然是有些功夫的俗手。

朱怀元、孙德善、高德元以及前面有人提到的赵洪普、石明都是有功夫的,但都没有脱俗,都是俗手。

要吹,也都有些资本。

孙德善在地坛当年也是非常著名的,名气不在刘晚仓之下。

我曾亲眼见孙德善让几个人排成一个纵队来推他,他让谁出去,谁就一准被发出去,排队的人并非都是他的徒弟。

所以并不是作秀。

作为玩艺儿,这手功夫够得上高妙。

但这也只能作为玩艺儿。

朱怀元粘人的功夫也可以说是高超,当时一块玩的有位翁师傅,看见朱怀元了,从后面拍了下朱怀元的肩膀,结果怎么着,手拿不下来了,一步一趋地跟着朱怀元屁股后面走,惹得大家都笑。

这沾劲,能让老翁的手找不着着力点,够传神的吧。

但还是俗手,因为拍他的人是老翁而不是泰森。

在一定强度、一定力度的对抗范围内,技巧可以表现的淋漓尽致,近乎于神。

中国足球队也是这样,自己练着玩的时候,球也漂亮着那,好象不比人家差多少,可是到世界杯上,就跟不会踢一样。

对抗性强到一定程度,玩艺儿就没了。

作为健身,走走意、玩玩劲挺好。

作为修身就欠些,作为实用就差的远了。

说起武式太极拳,其理论贡献不能不提。

李亦畲的五字诀,是真正从实践中来的理论,所以能对实践有实际的指导作用。

读起来也是朗朗上口。

这是武式太极拳的特色。

说这话,有人说我是话里有话,明褒暗贬。

但是又能让我说什么呢?到现在为止,我所遇到的武式传人的拳术造诣还不如前面几派。

郝少如在上海就没教出什么象样的徒弟。

天津么家桢的工夫太一般了。

姚继祖的工夫是可以的,看见他能发人。

小孙(名字是建国吧?忘了)的功夫很好,邯郸联谊会上见过。

乔松茂一门心思的给自己提大辈,搭过两回手,江湖的很。

第一次使暗脚,没得手。

第二次看有人围过来看,忽然莫名其妙的哈哈一笑,煞有介事地说:“不错,不错!”象演戏一样了事。

薛乃印就更没什么功夫,好面子、讲虚荣,真本事一点没有,钱倒有一些,是个武林中的混子。

吴文翰也是个说拳的,基本上没什么功夫,推手还不如魏树人。

高连成的推手还马马乎乎,继承了些姚继祖的东西。

但还是顶,手法还是比较熟的。

还有王善德是靠打笔墨官司出名,能侃不能练,口气倒是挺大,劲僵的很,没有真功夫。

武式前辈对太极拳贡献很大,又是儒生,应该修养不错。

但是传到今天,真是没落了。

当然,我接触的人很有限,可能武式的高人我没有接触到,不能以偏盖全说武式太极拳不行。

一些隐藏在民间的高手,不是谁想见就能见得到的。

这里也有缘分。

小贾已经介绍了寿关顺,不过我一直觉得象寿关顺这样的人最好是不要用文字来描写,很容易引起误解出偏差。

据一位朋友讲中央电视台准备专门做寿关顺的节目,我本想在他做出来功夫给大家看后再讨论他,这样可以避免很多无谓的争吵。

不错,寿关顺的功夫是脱俗了。

几十年来我遇到的功夫脱俗的高手也只有一、两位,寿关顺是其中之一。

实事求是的说寿关顺是学过许多门派的东西的,只是他的功夫的基础是孙门的,他的内功完全是从支燮堂那得来的。

支燮堂去世时他还没有来得及系统的学习孙门的用法,他的推手技术来自杨式,以后又学过拦手(上海叫操拳)、绵拳,与心意拳的人也经常交流,所以他这人融会了多种技艺,没有门派之见。

有人说寿关顺完整地继承了孙禄堂先生的拳学,这个说法是不对的。

据童旭东讲孙存周先生也只是继承了孙禄堂先生拳学的一部分,有个说法,不到十之二、三。

支燮堂先生是得到了孙门真传,但是得到的掌握的东西不可能比孙存周先生更多。

因为童旭东说支燮堂先生跟孙禄堂先生也就是三年,而且也不是天天在一起。

所以介绍人物时一定要力求准确、客观。

寿关顺是有神通的,小贾介绍了一些,不过在这里我不想做进一步的具体介绍,还是那句话容易引起误解。

当年李天骥对外一个说法,对内又是一种说法。

为什么会这样,就是怕对外界介绍内家艺业时,话说不准一点儿都会引起很大的误会,需要加上很多解释。

尤其是自己没有练到的时候,是很难解释确切的。

但是既然说寿关顺的功夫脱俗那与俗手就不是在一个层次上,完全是质的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