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北青萝》赏析
北青萝(李商隐)原文及赏析
北青萝(李商隐)原文及赏析北青萝,最近一直被李商隐粉丝们热议的一首诗,它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之一。
下面我将给大家介绍北青萝的原文及赏析。
北青萝原文:忆昔阳关白发时“可怜九月初三夜”阻风却断雁行断长叹慈亲尽白头细腰黄袍共长夜水晶宫殿九重瑟早双飞,待郞归去沉饮东坡每百分晓镜更多妆无力可怜未郎长离别南风烟静旌旗合谓道郞心复何在北青萝赏析:这首诗以杨贵妃的故事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杨贵妃逝世的哀思和怀念之情。
首先,诗的开头“忆昔阳关白发时”,以陈述的方式带入了诗的主题。
在这一行中,阳关指的是长安城门外的一处关卡,而白发则暗示着诗人已经年老。
诗人通过回忆,将读者带回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往事。
“可怜九月初三夜”,这一句是全诗的核心,也是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地方。
九月初三夜,正是杨贵妃去世的时间。
诗人用“可怜”来形容这个特殊的夜晚,抒发了对杨贵妃的深深痛惜之情。
接下来,“阻风却断雁行断,长叹慈亲尽白头”,通过写雁行断、长叹白头,表达了诗人的伤感和失落。
在唐代,雁行断是表示丧子的象征,它代表着无法再与亲人相会。
这种深深的悲痛感在诗中得到了真实的体现。
“细腰黄袍共长夜,水晶宫殿九重瑟”,这两句则展示了杨贵妃的美貌和优雅。
细腰黄袍暗指杨贵妃的身材窈窕,而水晶宫殿九重瑟则指的是杨贵妃在宫中的娱乐活动。
通过对杨贵妃的描述,诗人进一步将读者带入了他的思绪之中。
“早双飞,待郞归去,沉饮东坡每百分”,这里提到了作者自己。
他等待心爱的人归来,暗示了他自己也经历了离别的辛酸。
而沉饮东坡每百分这一句,与“细腰黄袍共长夜”形成了呼应,表达了作者对过往时光的珍惜。
最后的两句,“晓镜更多妆无力,可怜未郎长离别”有些伤感。
晓镜指的是早晨的镜子,这里用来形容自己年老容颜衰老。
可怜未郎长离别这一句则再次表达了诗人对别离的痛苦之情。
整首诗流畅自然,用词精准而富有意境,通过写杨贵妃的离世,表达了李商隐对她的美好回忆和无尽的思念之情。
该诗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富有情感的世界,使人产生共鸣和感叹。
北青萝古诗鉴赏
北青萝古诗鉴赏《北青萝》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通过描述一位僧人的生活情况,表达了作者追求心灵宁静,追求超脱世俗喧嚣的精神追求。
以下是《北青萝》的鉴赏:1.整体把握:这首诗是李商隐诗中的佳作。
诗中通过对一位僧人的生活状况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首句“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展现了一幅寂静、凄凉的景象,为下文描写僧人的生活定下了基调。
颔联“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则表现了孤独和寂静,深化了作者的情感。
颈联“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描绘了一位孤独的僧人晚上独自敲击磬,以及他倚着藤条,静静地享受这个夜晚。
尾联“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是整首诗的表达核心,言简意赅,凸显了主题。
2.细节分析:首句“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通过展现残阳西沉、茅屋孤僧的景象,营造了一种寂静、凄凉的氛围。
这为下文描写僧人的生活提供了背景,为表达诗人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奠定了基调。
颔联“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中,“落叶”象征着季节的更替和岁月的流逝,而“寒云”则象征着僧人孤独和寂静的生活状态。
这两句诗通过形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孤独和寂静的感受。
颈联“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中,“独敲”表现了僧人独自修行、远离尘世的生活方式;“闲倚一枝藤”则表现了僧人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
这两句诗通过形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尾联“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是整首诗的表达核心。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认为世界上一切都是微不足道的,只有内心宁静、远离世俗的纷扰才能真正获得幸福。
“吾宁爱与憎”则表现了诗人愿意抛弃世俗的爱憎之情,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超脱。
3.诗人情感:整首诗中,诗人通过对一位僧人的生活状况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和对内心宁静、远离世俗纷扰的追求。
诗人的情感深沉、真挚,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同时,这首诗也表现了诗人在苦闷彷徨之时,不满现实,而向往佛家的消极情绪。
总的来说,《北青萝》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的佳作。
通过对一位僧人的生活状况的描绘和对超脱尘世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和探索。
李商隐诗词《北青萝》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综观此诗,语⾔凝炼,富于蕴藏,层次清晰。
诗⼈先写出访,次写途中,再写遇僧,最后以思想收获作结。
下⾯是⽆忧考分享的李商隐诗词《北青萝》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北青萝》 唐代:李商隐 残阳西⼊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何在,寒云路⼏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枝藤。
世界微尘⾥,吾宁爱与憎。
【译⽂】 ⼣阳落⼊崦嵫⼭中,我去探访⼀位独⾃住在茅屋中的僧⼈。
树林落叶纷纷,不知僧⼈住在何处?沿着寒云缭绕的⼭路,盘曲⽽上,不知⾛了⼏重。
夜幕降临,僧⼈在茅屋中独⾃敲磐诵经,闲适的靠着⼀枝青藤与他交谈。
⼤千世界俱是微⽣,我还谈什么爱和恨呢? 【注释】 青萝:⼀种攀⽣在⽯崖上的植物,此处代指⼭。
南朝江淹《江上之⼭赋》:“挂青萝兮万仞,竖丹⽯兮百重。
” 崦(yān):即“崦嵫(zī)”,⼭名,在⽢肃。
古时常⽤来指太阳落⼭的地⽅。
初夜:黄昏。
磬(qìng):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制成,可悬挂。
佛寺中使⽤的⼀种钵状物,⽤铜铁铸成,既可作念经时的打击乐器,亦可敲响集合寺众。
“世界”句:语本《法华经》:“书写三千⼤千世界事,全在微⽣中。
”意思是⼤千世界俱是微⽣,我还谈什么爱和恨呢? 宁:为什么。
【赏析】 这⾸诗⾸联写诗⼈寻访僧⼈之事;颔联写诗⼈寻访所经之路程、所见之景物;颈联写诗⼈黄昏时才寻到僧⼈,以精炼的笔墨描绘了僧⼈的简静⽣活;尾联写诗⼈获得了思想的启迪。
诗所表达的是⼀种不畏⾟劳艰险、⼀⼼追寻禅理、淡泊之怀⾯对仕途荣辱的愿望,既赞美了僧⼈清幽简静的⽣活,⼜表现出诗⼈对禅理的领悟,淡泊之怀⾯对现实、从容之⼼⾯对仕途荣辱。
此诗语⾔凝炼,富于蕴藏,层次清晰。
“残阳西⼊崦,茅屋访孤僧。
”写诗⼈寻访僧⼈之事。
时当红⽇西沉⼭⾕,诗⼈进⼊⼭中,去拜访⼀位住在茅屋中的僧⼈。
“茅屋”,写出僧⼈居处的简朴,“孤僧”,写出僧⼈的不厌孤独。
⽽诗⼈此时正逢⽣活清苦、亲朋离散的艰难岁⽉,他寻访这样⼀位清苦⽽孤居的僧⼈,显然是要从对⽅⾝上获得启⽰,以解除⾃⾝的苦恼。
李商隐《北青萝》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北青萝①李商隐残阳西入崦②,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③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④爱与憎。
(注)①本诗为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于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访问山中僧人后所作。
北青萝,山名,诗中指僧人所在。
②崦,即崦嵫山,古时常用来指太阳落山的地方。
③初夜,黄昏。
④宁,为什么,何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颔联写景,景中暗含着僧人和诗人的影子;“落叶人何在”与“空山不见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B .颈联刻画孤僧的形象,诗人并没有直接描绘其外貌特征,而是仅通过环境描写进行侧面烘托。
C .尾联议论抒情,写诗人悟出的禅理,世间万物皆在微尘,无需执着于自己的喜爱和憎恶。
D .全诗先写出访,次写途中所见,再写遇僧,最后以思想收获作结,起承转合,层次分明。
2 .诗人是如何从这位僧人身上悟得禅理的?请结合前三联简要分析。
答案1.B. “仅通过环境描写进行侧面烘托”错,颈联中“独敲”“闲倚”也运用动作描写刻画了孤僧的形象。
2 .①“茅屋”“孤僧”突出僧人清贫孤独的生活,“寒云路几层”写出了山的深远,表现僧人远离红尘、出世在外的境界。
②“独敲初夜磬”写出僧人对佛的虔诚,“闲倚一枝藤”写出僧人的闲适超脱。
③黄昏中清脆的磬声,山间寂静的氛围和僧人过着清贫的生活却能虔心向佛、安闲自适的态度,让诗人悟得禅理。
注释北青萝:山名,在王屋山中。
崦(yān):印“崦嵫”,古时传说太阳落山的地方。
初夜:黄昏。
磬:古代一种打击乐器。
世界微尘里:“书写三千大千世界事,全在微尘中”。
语出《法华经》。
宁:为什么。
白话译文夕阳落入崦嵫山,我去茅屋里探访孤独的僧人。
满地落叶,僧人何在?遍山寒云,山路要走多久?初夜时分只听他独自敲磐,闲适中靠着一枝青藤。
大千世界都在微尘里,我为什么要有喜爱和憎恨?【创作背景】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李商隐曾有一段玉阳求仙学道的生活,在山中访问僧人的途中时,忽悟禅理之事时,于是作下了这首诗。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北青萝》意思-赏析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北青萝》意思|赏析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译文夕阳落入崦嵫山,我去茅屋里探访孤独的僧人。
满地落叶,僧人何在?遍山寒云,山路要走多久?初夜时分只听他独自敲磐,闲适中靠着一枝青藤。
大千世界都在微尘里,我为什么要有喜爱和憎恨?作者:佚名人在激烈的牛、李党争中被搞得心疲力尽,漂泊的生活,孤独的处境,使他感到生活在红尘中的不幸,迫切需要接触一下清净的佛家天地。
首联写诗人寻访僧人之事。
时当红日西沉山谷,诗人进入山中,去拜访一位住在茅屋中的僧人。
茅屋,写出僧人居处的简朴,孤僧,写出僧人的不厌孤独。
而诗人此时正逢生活清苦、亲朋离散的艰难岁月,他寻访这样一位清苦而孤居的僧人,显然是要从对方身上获得启示,以解除自身的苦恼。
清苦人寻清苦地,孤独客访孤独僧,俗与佛已有了精神交流的契机。
颔联写诗人寻访所经之路程、所见之景物。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时当深秋,满山的林木飘下纷纷的黄叶,诗人要找的那位孤僧,却不知住在哪里。
人何在,使人联想到诗人于山林间四处张望的神态,显现出山间林木的密集和僧人的幽藏,愈发表现出这位孤僧远避红尘的意趣,这正是诗人探访的目的。
对句更将僧人的幽藏作进一步的渲染:诗人沿着寒云缭绕的山路,盘曲而上,已不知把那盘山之路走了几重。
山路入云,已见其高,何况入的是寒云。
寒云路几层不仅写出僧人的高居尘上,也写出诗人不畏辛劳和艰险、心追寻禅理的热切之举。
此联二句写景而兼记行踪,景中暗含着僧人和诗人的影子,言筒意丰,蕴藏极富,堪称方家妙笔。
经过千回万转,诗人终于找到了茅屋,见到了孤僧,颈联以精炼的笔墨描绘了僧人的简静生活:独敲初夜磐,闲倚一枝藤。
初夜二字与首句残阳相关照,写出到达茅屋的时间。
夜幕降临,僧人在茅屋中独自敲磐诵经。
独字与次句的孤字相呼应,因为是孤僧,所以独自敲磐。
虽只身独处,而未怠佛事,可见其对佛的虔诚。
诗人此时站在茅屋外边,耳听清脆的磐声,眼望寂静的星辰,深感佛界的静谧与安详,此中再无红尘之困扰。
唐代-李商隐《北青萝》原文、译文及注释
唐代-李商隐《北青萝》原文、译文及注释
题记:
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李商隐曾有一段玉阳求仙学道的生活,在山中访问僧人的途中时,忽悟弹理之事时,于是作下了这首诗。
原文:
北青萝
唐代-李商隐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翻译: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夕阳落入崦嵫山,我去茅屋里探访孤独的僧人。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满地落叶,僧人何在,遍山寒云,山路要走多久?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初夜时分只听他独自敲磐,闲适中靠着一枝青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大千世界都在微尘里,我为什么要有喜爱和憎恨?
注释:
青萝:一种攀生在石崖上的植物,此处代指山。
南朝江淹《江上之山赋》:“挂青萝兮万仞,竖丹石兮百重。
”
崦(yān):即“崦嵫(zī)”,山名,在甘肃。
古时常用来指太阳落山的地方。
《山海经》载:鸟鼠同穴山西南有山名崦嵫,日所入处。
初夜:黄昏。
磬(qìng):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悬挂。
佛寺中使用的一种钵状物,用铜铁铸成,既可作念经时的打击乐器,亦可敲响集合寺众。
“世界”句:语本《法华经》:“书写三千大千世界事,全在微生中。
”意思是大千世界俱是微生,我还谈什么爱和恨呢?《楞严经》说:“人在世间,直微尘耳。
何必拘于憎爱而苦此心也!”宁:为什么。
北青萝名家点评
北青萝名家点评
《北青萝》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下面是一些名家对这首诗的点评:
- 诗的结构布局简洁明快:全诗共四句,每句二联,通过三个颔联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句式结构。
- 诗的意境细腻而深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幽静的山中小径,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和恢弘。
而高僧独处青藤之下,敲磐为诗增添了一分宁静与祥和。
- 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诗人运用了众多的修辞手法,尤其是最后一句“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以简短的字数点明了诗人的心境和态度,将整首诗的主题概括得淋漓尽致。
总的来说,李商隐的《北青萝》是一首具有高超艺术水准的诗作,通过简洁的结构、深远的意境和简洁而富有韵味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厌倦与追求内心宁静的愿望,展示了一种返璞归真、逍遥自在的境界。
《北青萝》李商隐 读后感
《北青萝》李商隐读后感
李商隐的《北青萝》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诗歌。
诗人以北青萝为隐喻,表达出了人们对于轻盈优美的事物的向往,以及对于时间和生命的珍惜和反思。
首先,诗歌中的北青萝是一种美丽的植物,细长的枝条,盘旋于墙上,无比细腻却令人痴迷。
这种植物象征着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诗人用细腻生动的笔墨描绘出了它的形态,让人们仿佛置身其中,深深地感受到了那种美好,诗歌传达出了一种对于美好事物永恒不变的向往。
其次,诗歌中的北青萝虽然美好却渐渐凋谢,让人不禁感叹时间的无情。
诗人通过描述北青萝的改变,让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人生的短暂,对于时间的珍贵。
同时,诗人也向人们发出了警示,人们应该好好把握每一个时刻,珍惜时间,不要浪费光阴。
总之,《北青萝》这首诗歌是一首优美、深刻的哲思之作,它向人们传达了人生的真谛和对时间的珍惜,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在不断的生命变化中,让我们珍惜当下,享受生命的美好。
李商隐《北青萝》译文及注释
李商隐《北青萝》译文及注释
《北青萝》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原文: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译文
西边残阳已经落入崦嵫山岭;我到山中茅屋寻访一位高僧。
只见风吹落叶不知人在何处;冒着寒云寻找翻过山路几层?
黄昏才见到他独自敲打钟磬;看他多么自得手上柱着枯藤。
我想世界万物俱在微尘之中,既然一切皆空我又何言爱憎?
注释
①青萝:山名。
②崦(yān):即“崦嵫”(yānzī),山名,在甘肃。
古时常用来指太阳落山的地方。
③初夜:黄昏。
④宁:为什么。
⑤“世界”句:语本《法华经》:“书写三千大千世界事,全在微生中。
”意思是大千世界俱是微生,我还谈什么爱和恨呢?。
北青萝(李商隐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北青萝唐代:李商隐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标签唐诗三百首、寻访译文夕阳落入崦嵫山,我去茅屋里探访孤独的僧人。
满地落叶,僧人何在?遍山寒云,山路要走多久?初夜时分只听他独自敲磐,闲适中靠着一枝青藤。
大千世界都在微尘里,我为什么要有喜爱和憎恨?注释崦:即“崦嵫(zī)”,山名,在甘肃。
古时常用来指太阳落山的地方。
《山海经》载:鸟鼠同穴山西南有山名崦嵫,日所入处。
初夜:黄昏。
磬: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悬挂。
佛寺中使用的一种钵状物,用铜铁铸成,既可作念经时的打击乐器,亦可敲响集合寺众。
宁:为什么。
赏析诗人在激烈的牛、李党争中被搞得心疲力尽,漂泊的生活,孤独的处境,使他感到生活在红尘中的不幸,迫切需要接触一下清净的佛家天地。
首联写诗人寻访僧人之事。
时当红日西沉山谷,诗人进入山中,去拜访一位住在茅屋中的僧人。
“茅屋”,写出僧人居处的简朴,“孤僧”,写出僧人的不厌孤独。
而诗人此时正逢生活清苦、亲朋离散的艰难岁月,他寻访这样一位清苦而孤居的僧人,显然是要从对方身上获得启示,以解除自身的苦恼。
清苦人寻清苦地,孤独客访孤独僧,俗与佛已有了精神交流的契机。
颔联写诗人寻访所经之路程、所见之景物。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时当深秋,满山的林木飘下纷纷的黄叶,诗人要找的那位孤僧,却不知住在哪里。
“人何在”,使人联想到诗人于山林间四处张望的神态,显现出山间林木的密集和僧人的幽藏,愈发表现出这位孤僧远避红尘的意趣,这正是诗人探访的目的。
对句更将僧人的幽藏作进一步的渲染:诗人沿着寒云缭绕的山路,盘曲而上,已不知把那盘山之路走了几重。
山路入云,已见其高,何况入的是“寒云”。
“寒云路几层”不仅写出僧人的高居尘上,也写出诗人不畏辛劳和艰险、—心追寻禅理的热切之举。
此联二句写景而兼记行踪,景中暗含着僧人和诗人的影子,言筒意丰,蕴藏极富,堪称方家妙笔。
李商隐《北青萝》唐诗鉴赏《北青萝》译文及赏析
李商隐《北青萝》唐诗鉴赏《北青萝》译文及赏析《北青萝》由李商隐所写的描写作者访僧忽悟禅理之意,诗中表现的是诗人在苦闷彷徨之时,不满现实,而向往佛家的消极情绪。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北青萝》作者:李商隐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北青萝》【注解】①青萝:山名。
②崦(yān):即“崦嵫”(yānzī),山名,在甘肃。
古时常用来指太阳落山的地方。
③初夜:黄昏。
④宁:为什么。
⑤“世界”句:语本《法华经》:“书写三千大千世界事,全在微生中。
”意思是大千世界俱是微生,我还谈什么爱和恨呢?《北青萝》【韵译】西边残阳已经落入崦嵫山岭;我到山中茅屋寻访一位高僧。
只见风吹落叶不知人在何处;冒着寒云寻找翻过山路几层?黄昏才见到他独自敲打钟磬;看他多么自得手上柱着枯藤。
我想世界万物俱在微尘之中,既然一切皆空我又何言爱憎?《北青萝》【评析】李商隐的《北青萝》描写诗人在暮色中去寻访一位山中孤僧,通过体味山中疏淡清丽的景色,孤僧恬静闲适的生活,诗人领悟到“大千世界,全在微尘”的佛家境界。
在诗中诗人为我们描蓦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披着夕阳的余辉,到茅屋中去探访孤僧,只见落叶遍地,寒云缭绕,山径重重,却没有找到要访的人。
诗人并未生气,只悠闲地倚杖而立,听着黄昏中独自响起的磬声。
并由此悟到佛家禅理。
但纵观李商隐一生挣扎于宦海,这只不过是他失意之时的感慨,也当算个异数。
诗人围绕访僧悟禅的主题创造气氛,意致简远超然。
诗中用词也很精妙,时有照应之处:如“初夜”对“残阳”;“独敲”对“孤僧”。
诗人过访的是孤僧,全诗便在“孤”字与“僧”字上下功夫:“独敲”、“一枝”、“人何在”,岂不孤乎?“夜磬”、“微尘”、“残阳”、“落叶”、“寒云”、“世界”、“爱憎”等词语岂不与僧人、寺院紧密相关乎?这既单纯又多角度的纺一,便是本诗尤为鲜明之处。
人们还可以从诗中深味那超然物外的清幽恬静的生活——虽孤寂却有情趣,虽为僧却并不惨苦。
古诗赏析《北青萝》李商隐唐诗宋词
古诗赏析《北青萝》李商隐唐诗宋词
夕阳落入崦嵫山,我去茅屋里探访孤独的僧人。
满地落叶,僧人何在?遍山寒云,山路要走多久?
初夜时分只听他独自敲磐,闲适中靠着一枝青藤。
大千世界都在微尘里,我为什么要有喜爱和憎恨?
注释
青萝:一种攀生在石崖上的植物,此处代指山。
南朝江淹《江上之山赋》:挂青萝兮万仞,竖丹石兮百重。
崦(yān):即崦嵫(zī),山名,在甘肃。
古时常用来指太阳落山的地方。
《山海经》载:鸟鼠同穴山西南有山名崦嵫,日所入处。
初夜:黄昏。
磬(q ng):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悬挂。
佛寺中使用的一种钵状物,用铜铁铸成,既可作念经时的打击乐器,亦可敲响集合寺众。
世界句:语本《法华经》:书写三千大千世界事,全在微生中。
意思是大千世界俱是微生,我还谈什么爱和恨呢?《楞严经》说:人在世间,直微尘耳。
何必拘于憎爱而苦此心也!宁:为什么。
鉴赏
诗人在激烈的牛、李党争中被搞得心疲力尽,漂泊的生活,孤独的处境,使他感到生活在红尘中的不幸,迫切需要接触一下清净的佛家天地。
李商隐《北青萝》译文及注释
李商隐《北青萝》译文及注释
《北青萝》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原文:
残阳西入,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译文
西边残阳已经落入山岭;我到山中茅屋寻访一位高僧。
只见风吹落叶不知人在何处;冒着寒云寻找过山路几层?
黄昏才见到他独自敲打钟磬;看他多么自得手上柱着枯藤。
我想世界万物俱在微尘之中,既然一切皆空我又何言爱憎?
注释
①青萝:山名。
②(yān):即“”(yānzī),山名,在甘肃。
古时常用来指太阳落山的地方。
③初夜:黄昏。
④宁:为什么。
⑤“世界”句:语本《法华经》:“书写三千大千世界事,全在微生中。
”意思是大千世界俱是微生,我还谈什么爱和恨呢?。
李商隐《北青萝》赏析
李商隐《北青萝》赏析北青萝李商隐残阳西人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诗题(北青萝),一说有江淹(江上之山赋):“挂青萝兮万仞,竖丹石兮百重。
”这里指所访孤僧居住的环境在山阴险峻处,但也有认为“北青萝”指地名或其他。
本诗通过访僧悟禅经过的叙写,表现了诗人想抛开人世间的一切爱憎。
首联写造访的时间和对象。
残阳西下,层林尽染,光影变幻,踏着落日的余晖,到茅屋去拜访一位独居的僧人。
诗歌一开始就渲染出温馨、迷离、古朴、清朗的氛围,颔联写造访途中的风景。
已是深秋,落叶遍地,寂静的山林哪里有人的影子,只有倦鸟归巢的啁啾,“鸟鸣山更幽”;清寒的雾气缭绕,润湿的山路层层叠叠向云深处延伸。
走在这样幽深空灵的山林中,心便也变得澄澈纯净起来。
颈联写见到僧人。
到得僧住的茅屋,已是黄昏,独自敲击的磬音在暮色中传得很远很远,诗人先闻其声,后见悠闲地拄着一枝藤杖。
僧的形象在诗中一直没有正面出现,而通过环境的描写和侧面的烘托,一个远离尘嚣、宁静致远、淡泊从容的孤僧形象已跃然纸上。
清幽雅静的深山,超凡脱俗的孤僧,让诗人顿悟生命的真谛。
既然大干世界人如微尘,爱憎都是虚妄,还有什么看不开呢?诗人仿佛从现实的苦苦纠缠中得到了片刻的解脱。
尾联借佛经的话意点出自己的感悟。
李商隐的诗常为世俗的名利得失苦恼,其实生活除了当官发达,应该还有许多美好的东西,本诗正试图表明这一点。
诗人也许并不曾真的抛却,即使是暂时的自我安慰,也反映了一种生命的豁达。
这样的内容在李商隐的诗作中并不多见。
诗中“残阳”对“初夜”,“孤僧”对“独敲”,非常工整;以“落叶”、“寒云”、“独敲”、“闲倚”写山林、孤僧,用词精当而形象鲜明,意蕴深长。
《北青萝》原文及译文
《北青萝》原文及译文《北青萝》原文及译文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中国人创作的诗歌作品。
广义的古诗包括诗、词、散曲,狭义的古诗仅指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青萝》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青萝》原文:李商隐〔唐代〕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北青萝》译文:夕阳落入崦嵫山中,我去探访一位独自住在茅屋中的僧人。
树林落叶纷纷,不知僧人住在何处?沿着寒云缭绕的山路,盘曲而上,不知走了几重。
夜幕降临,僧人在茅屋中独自敲磬诵经,闲适的靠着一枝青藤与他交谈。
大千世界俱是微生,我还谈什么爱和恨呢?《北青萝》赏析:这首诗首联写诗人寻访僧人之事;颔联写诗人寻访所经之路程、所见之景物;颈联写诗人黄昏时才寻到僧人,以精炼的笔墨描绘了僧人的简静生活;尾联写诗人获得了思想的启迪。
诗所表达的是一种不畏辛劳艰险、一心追寻禅理、淡泊之怀面对仕途荣辱的愿望,既赞美了僧人清幽简静的生活,又表现出诗人对禅理的领悟,淡泊之怀面对现实、从容之心面对仕途荣辱。
此诗语言凝炼,富于蕴藏,层次清晰。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写诗人寻访僧人之事。
时当红日西沉山谷,诗人进入山中,去拜访一位住在茅屋中的僧人。
“茅屋”,写出僧人居处的简朴,“孤僧”,写出僧人的不厌孤独。
而诗人此时正逢生活清苦、亲朋离散的艰难岁月,他寻访这样一位清苦而孤居的僧人,显然是要从对方身上获得启示,以解除自身的苦恼。
清苦人寻清苦地,孤独客访孤独僧,俗与佛已有了精神交流的契机。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写诗人寻访所经之路程、所见之景物。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时当深秋,满山的林木飘下纷纷的黄叶,诗人要找的那位孤僧,却不知住在哪里。
“人何在”,使人联想到诗人于山林间四处张望的神态,显现出山间林木的密集和僧人的幽藏,愈发表现出这位孤僧远避红尘的意趣,这正是诗人探访的目的。
诗歌《北青萝》——李商隐
——李商隐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注:①本诗为李商隐(约813年一约858年)于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访山中僧人后所 作。北青萝,山名,诗中指僧人所在。②崦,即崦嵫山,古时常用来指太阳落山的地方。 ③初夜,黄昏。④宁,为什么,何必。
“仅通过环境描写进行侧面烘托”错,颈联中“独敲”“闲倚”也运用动作描写刻
得禅理的?请结合前三联简要分析。
①“茅屋”“孤僧”突出僧人清贫孤独的生活“寒云路几层”写出了山的深远, 表现僧人远离红尘、出世在外的境界。
②“独敲初夜磬”写出僧人对佛的虔诚,“闲倚一枝藤”写出僧人的闲适超脱。 ③黄昏中清脆的磬声,山间寂静的氛围和僧人过着清贫的生活却能虔心向佛、 安闲自适的态度,让诗人悟得禅理。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以精炼的笔墨描绘了僧人的简静生活:“初夜”二字 与首句“残阳”相关照,写出到达茅屋的时间。夜幕降临,僧人在茅屋独自敲磐诵经。 “独”与次句的“孤”相呼应,因是“孤僧”,所以独自敲磐。虽只身独处,而未怠佛事, 可见对佛的虔诚。诗人此时站在屋外,耳听清脆的磐声,深感佛界静谧,此中再无红尘之 困扰。待到僧人佛事已毕,诗人与之交谈,对交谈的情状仅用“闲倚一枝藤”五字概括, 却内蕴丰富。“藤”是藤条做的手杖,极为简朴,僧人所“倚”,仅此而已,生活之清苦 可以想见;难得的是僧人那份“闲”态,居清贫而安闲自如,从容不迫。
译文: 夕阳落入崦嵫山中,我去探访一位独自住在茅屋中的僧人。 落叶纷纷,不知僧人住在何处?寒云缭绕的山路盘曲而上,不知走了几重。 夜幕降临,僧人在茅屋中独自敲磬,闲适的靠着一枝青藤与他交谈。 大千世界俱是微尘,我还谈什么爱和恨呢?
鉴赏: 这首诗首联写诗人寻访僧人之事;颔联写诗人寻访所经之路程、所见之景物;颈联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商隐《北青萝》赏析
北青萝李商隐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韵译:
西边残阳已经落入崦嵫山岭,我到山中茅屋寻访一位高僧。
只见风吹落叶不知人在何处,冒着寒云寻找翻过山路几层?
黄昏才见到他独自敲打钟磬,看他多么自得手上柱着枯藤。
我想世界万物俱在微尘之中,既然一切皆空我又何言爱憎?
赏析:
李商隐的《北青萝》描写诗人在暮色中去寻访一位山中孤僧,通过体味山中疏淡清丽的景色,孤僧恬静闲适的生活,诗人领悟到“大千世界,全在微尘”的佛家境界。
首联写诗人于夕阳西下时分兴致勃勃去北青萝山的茅房去拜访一位孤僧。
黄昏访僧,说明诗人心境之沉抑与淡静。
其性情之冲淡,跃然纸上。
访晤孤僧的诗人,其实也是孤身一人。
颔联续写“访”时所遇:但见落叶飘飞,寒云漫空,山路崎岖,却不见高僧的身影。
颈联写孤僧的风采:独敲磬与闲依藤。
一“独”一“闲”,将僧人悠闲自在、清净无事的心境毕现了出来。
于是诗人颖悟道:世界何其渺小,人如芥子何等微不足道,何必心存爱憎,自寻烦恼呢?于是诗人由此得到了解脱。
诗中诗人为我们描蓦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披着夕阳的余辉,到茅屋中去探访孤僧,只见落叶遍地,寒云缭绕,山径重重,却没有找到要访的人。
诗人并未生气,只悠闲地倚杖而立,听着黄昏中独自响起的磬声。
并由此悟到佛家禅理。
但纵观李商隐一生挣扎于宦海,这只不过是他失意之时的感慨,也当算个异数。
诗人围绕访僧悟禅的主题创造气氛,意致简远超然。
诗中用词也很精妙,时有照应之处:如“初夜”对“残阳”;“独敲”对“孤僧”。
诗人过访的是孤僧,全诗便在“孤”字与“僧”字上下功夫:
“独敲”“一枝”“人何在”,岂不孤乎?“夜磬”“微尘”“残阳”“落叶”“寒云”“世界”“爱憎”等词语岂不与僧人、寺院紧密相关乎?这既单纯又多角度的纺一,便是本诗尤为鲜明之处。
人们还可以从诗中深味那超然物外的清幽恬静的生活——虽孤寂却有情趣,虽为僧却并不惨苦。
诗人领悟到“大千世界,全在微尘”(《法华经》),更衬出孤僧高洁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