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学导论-第四章

合集下载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含选择题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含选择题
答案: 1. 2. 3 5. 6. 7. 8. 9. 10. 11.
第七章 波浪
1、 请描述波浪的多种成因,大洋波浪最主要的成因是什么? 2、 比较涌浪与风浪的区别,波高与波陡的区别 3、 什么因子影响着风浪的成长?在大洋什么位置最有可能出现波高最大的波浪? 4、 波长、周期与波速的有何关系?波浪运动与水深的关系如何? 5、 一个波高为 1.5 米的波浪与一个波高为 3.5 米的波浪相遇到,会发生怎样的情况?列
四、选择题 1. 波的速度等于
a。 波高除以频率。 b。 波长除以振幅。 c。 周期除以波长。 d。 振幅除以周期。 e。 波长除以周期。 …….. 16. 开阔海盆中,只有一个节点的驻波,其波长是 a。 1/2 海盆的长度。 b。 4倍盆地的长度。 c。等于海盆的长度。 d。 两倍海盆的宽度。 e。 1/4 海盆的宽度。 答案 1. e 2. e 3. b 4. c 5. d 6. b 7. c 8. e 9. a 10. b 11. e 12. c 13. a 14. e 15. e 16. b
有潮汐涨落存在吗?为什么? 5、 平衡潮理论与动力潮理论有何不同? 6、 简述浅海潮汐与深海潮汐的不同? 7、 为什么在芬地湾中会产生世界上最大的潮差? 8、 比较旋转潮流和往复性潮流的不同 9、 了解涨潮流、落潮流、高潮水位和低潮水位,什么时间最适合进入一个海湾?又是什么
时间最适合进入一个很浅的海湾?原因是什么? 选择题 1、若在某一天的高潮时间是 3:00pm,则接下来的一天其高潮最大可能在什么时间出现? A)2:10pm B)3:10pm C)3:50pm D)4:10pm E)利用以上信息不能正确的预报第二天的
三)重点复习题 什么是海岸带? 什么是大洋中脊体系,它有哪些主要特点? 根据板块构造原理说明大洋盆地和边缘海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海洋科学导论第四章

海洋科学导论第四章
.海啸 海底地震、火山爆发、塌陷和滑
坡向海水释放能量引起的波动。
12
深水区:
传播速度快 T:几分-几十分 λ:数百千米
H :数米
δ :10-5左右
波长很大 波形不易崩溃
接近浅水区域,波高增大
13
4).风暴潮(storm surge) 热带气旋引起局部海面振荡或非周期性
异常升高(降低)现象。 别名: 气象海啸
断地升降交替着的波浪,
20
3、依水深相对波长的大小:
1)深水波(deep water wave) 水深〈h〉相对波长〈 λ 〉很大 h/ λ ≥1/2------深水波界限
2)浅水波(shallow water wave) 水深相对波长很小
h/ λ <1/20-----浅水波界限
21
4、按照波动的主要恢复力
C仅决定于λ, 与h无关。
λ gT 2
2
29
1)已知T C=1.56 T λ=1.56T2 2)已知λ
C1.25 T 0.8
3)已知C T=0.64C λ=0.64C2
30
2、浅水波
C= gh
C仅决定于h
31
32
三、波动随深度而变化 1、深水波
振幅a=a0e-2πz/λ a0:表面水质点的圆半径(振幅), z:水质点所处的深度
23
第二节、波浪运动的基本特性
小振幅波理论
振幅相对于波长为无限小
有限振幅波理论 振幅是有限的
24
一、水质点运动与波形传播 波形的传播:
同一个波面上的水质点各以一定的位 相差,相同的周期,沿着各自的,形状彼 此相同的轨迹运动的结果。
25
30°
➢水质点运动一周,传播一个波长〈λ〉 ➢水质点运动一圈的时间=周期〈T〉 ➢水质点轨道Φ=波高〈H〉 ➢水质点运动速度S=πH/ T

最新海洋科学导论名词解释

最新海洋科学导论名词解释

海洋科学导论名词解释(考研整理-超全版)(每章都分为重要部分和非重要部分(重要部分考的几率70%,非重要30%))第三章重要部分1.海水:是一种溶解有多种无机盐、有机物质和气体以及含有许多悬浮物质的混合液体。

1902年盐度定义(07、09):1kg海水中的碳酸盐全部转换成氧化物,溴和碘以氯当量置换,有机物全部氧化之后所剩固体物质的总克数。

”单位是g/kg,用符号‰表示。

2.海水组成恒定性:海水中的主要成分在水样中的含量虽然不同,但它们之间的比值是近似恒定的。

3.氯度(08):1kg海水中的溴和碘以氯当量置换,氯离子的总克数。

单位是g/kg以符号‰来表示。

4.标准海水(09):氯度值为19.374‰,对应盐度值为35.000‰。

5.盐度与氯度关系式(07):S‰=0.030+1.8050Cl‰6.热容:海水升高1K(℃)时所吸收的热量称为热容,单位J/K,J/℃。

7.比热容:单位质量海水升高1K(℃)时所吸收的热量称为热容,单位J/Kg/K,J/Kg/℃。

8.热膨胀系数:海水温度高于最大密度温度时,若再吸收热量,除增加其内能使温度升高外,还会发生体积热膨胀,其相对变化率称为海水的热膨胀系数。

9.比容:单位体积的质量。

10.位温(08):海水中某一深度的海水微团,绝热上升到海面时所具有的温度称为该深度海水的位温。

此时的相应密度称为位密。

11.比蒸发潜热:使单位质量海水化为同温度的蒸汽所需的热量,称为海水的比蒸发潜热。

12.绝热变化(15):在海水绝热下沉时,压力增大使其体积缩小,外力对海水微团做功,增加了其内能导致温度升高;反之当绝热上升时体积膨胀,消耗内能导致温度降低。

上述海水微团的温度变化称为绝热变化。

13.饱和水汽压:对纯水而言,所谓饱和水汽压,是指水分子由水面逃出和同时回到水中的过程达到动态平衡时,水面上水汽所具有的压力。

14.海水渗透压:如果在海水和淡水之间放置一个半透膜,水分子可以透过。

海洋学导论海洋生物(精品资料)PPT

海洋学导论海洋生物(精品资料)PPT
海洋学导论海洋生物
海洋生物环境分区
• 海洋生物的栖居环境分水层和底层两局 部
• 水温是决定海洋生物的生存区域、物种 丰度及其变动的主要环境因素
• 盐度对海洋生物的作用主要在于影响渗 透压,因为大多数海洋生物和海水是等 渗的
海洋生物环境分区
• 海水深度对生物最明显的影响是流体静 压力的作用和光照深度
• 海洋生物的生理过程“生物泵〞对全球 起哄的作用
海洋生物生态类群
• 海洋生物生态类群分为浮游生物、游泳 生物和底栖生物三大类群
• 海洋浮游生物〔marine plankton〕 • 这个生态类群的生物缺乏兴旺的运动
器官,没有或仅有微弱的游动能力,悬 浮在水层中随水流移动。又分为 phytoplankton • zooplankton
上升流或铅直方向的海水混合,能把较冷但富有营养物质的深层海水输送到上表层,是指成为富于生产能力的海域。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包含生命和非生命两大局部,前者依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后者包含无机物质、有
• 全世界底栖植物的平均生产力为海洋浮 机化合物和气候因素
海洋生态系统的反响机制,是生态系统会保持自身的生态平衡 海洋生物为我们提供食物、医药材料、工业材料等
游植物的2%-5% 生物因素:浮游动物的摄食
海洋动物生产力
• 二级生产力:指以植物、细菌等初级生产力为 营养来源的生物生产能力,主要包括大局部浮 游动物、底栖动物和植食性游泳
• 三级生产力:指以浮游动物等二级生产者为营 养来源的生物生产能力;主要包括一些肉食性 的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
• 终极生产力:指一些自身不再被其他生物所消 耗的生物生产力;主要包括凶猛的鱼类和其他 大型或特大型动物,也可以是任何一级生产者

海洋学导论教学大纲

海洋学导论教学大纲

海洋学导论教学大纲《海洋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 40 学分:2.5理论学时:40 实验学时:0面向专业:水产养殖学课程代码:B4900003先开课程:高等数学、物理等课程性质:必修课执笔人:杨宁审定人:付国庆潘庆杰第一部分:理论教学部分(黑体小三号)一、说明(黑体四号)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黑体小四号)(内容,宋体五号)海洋学是研究海洋的自然现象、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以及开发利用海洋的知识体系。

《海洋学导论》是一门研究和阐述海洋学基本理论的基础课程。

本课程重点介绍海洋科学的基本理论,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加客观的了解海洋,从而形成保护海洋的意识,为以后利用海洋资源打下基础。

2、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黑体小四号)(内容,宋体五号)本课程从地球科学系统看海洋科学体系,以海洋科学体系为主线,系统阐述海洋科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主要成果。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主要海洋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黑体四号)要求列出各章节的具体内容,并在每章内容后列出重点、难点、建议教学方法和思考题等(内容,宋体五号)第一章绪论(2学时)第一节地球科学1.地球科学体系2.海洋科学定义、研究的对象及其特点第二节海洋科学的发展史1.海洋科学的发展史2.中国的海洋科学发展史本章重点:地球科学包含的学科、海洋科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及特点本章难点:海洋科学的研究对象及特点建议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思考题:1.海洋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特点是什么?2.海洋科学研究有哪些特点?第二章地球系统与海底科学(4学时)第一节地球的基础知识1.地球的宇宙环境2.地球的形状、圈层结构3.地球的起源与地质时代第二节海与洋1.地表海陆分布及海洋的划分2.海水的起源与演化第三节海底的地貌形态及海底构造与大地构造学说1.海底的地貌形态:海岸带、大陆边缘、大洋底2.构造学说:大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块构造等第四节海洋沉积1.滨海沉积2.大陆架沉积3.大陆坡-陆隆沉积4.大洋沉积第五节海底矿物资源1.海底矿物资源:砂矿、海底石油和天然气、磷钙石和海绿石等本章重点:地球的圈层结构、海洋的划分、海底的地貌形态、海洋沉积本章难点:海底的地貌形态、滨海沉积建议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思考题:1.海与洋的特点2.海洋沉积物质、沉积环境的种类及滨海沉积的种类3.三角洲形成的条件、按形状及水动力分类。

海洋科学导论思考题【VIP专享】

海洋科学导论思考题【VIP专享】

《海洋科学导论》思考题第一章:1、如何理解地球科学是一个复杂的科学体系?2、海洋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特点是什么?3、海洋科学研究有哪些特点?4、回顾海洋科学发展历史,从中你能够得到哪些启示?5、中国海洋科学发展的前景如何?第二章:1、简述地球运动的主要形式及其产生的重要自然现象。

2、地球外部圈层与内部圈层是怎样划分的?说明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

3、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以及海洋的划分。

4、什么是海岸带?说明其组成部分是如何界定的。

5、大陆边缘分为几种主要来源?说明各自的构成及其主要特点。

6、什么是大洋中脊体系,它有哪些主要特点?7、简述大陆漂移、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的内在联系与主要区别。

8、根据板块构造原理说明大洋盆地和边缘海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9、滨海沉积物主要有哪些?说明各自趁机作用的控制因素及沉积特点。

10、大陆架沉积作用过程有哪些?说明现代陆架沉积物的主要来源类型及分布规律。

11、按照大洋沉积物的成因将其分为哪几种主要类型,请归纳它们的分布规律、12、按照矿产资源形成的海洋环境和分布特征,海洋矿产资源有哪些主要类型?如何认识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第三章:1、简述海水组成与纯水的异同点。

何谓海水盐度?2. 简述海水的主要热学与力学性质,它们与温度、盐度和压力的关系如何?3. 何谓海水的位温?有何实用价值?4. 简述海水密度的表示方法(历史上和现在的)。

何谓海水状态方程?5. 海水结冰与淡水结冰的过程有何不同?为什么?6. 海冰的主要物理性质是什么?海冰对海况有何影响?7. 海洋热平衡方程中各项的物理含义是什么?它们是怎样对海洋的热状况产生作用的?8. 世界大洋热平衡的分布与变化规律如何?9. 简述世界大洋中温度、盐度和密度的空间分布基本特征。

10. 大洋温度和盐度的平面分布与铅直分布有什么异同点?11. 何谓大洋主温跃层和极峰?何谓季节性温跃层?12. 为什么大洋热带海域盐度的最大与最小值总是出现在表层以下?13. 何谓海洋水团?它和水型、水系有什么关系?14. 何谓海洋混合?引起混合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5. 涡动混合与对流混合效应有何异同之处?在不同纬度的海域中和不同季节中它们对海况的影响有什么变化与不同?16. 海洋中温度、盐度与密度细微结构的基本特征如何?第四章:1、海水的组成为什么有恒定性?2、海水中的常量元素主要有哪些?3、海水的pH值一般是多少?海水的缓冲能力主要由哪种作用控制?4、海水中营养盐有哪些?有哪些主要形式?5、海洋污染如何防治?第五章:1、简述海流的定义、形成原因及表示方法。

海洋科学导论

海洋科学导论

海洋科学导论论文题目:认识海洋,了解海洋姓名:XXXXXX学号:XXXXXXXX班级:XXXXXXXXXX二〇一四年五月十三日目录海洋的认识...................................................................................................................... - 1 -1. 海洋是怎样形成的?海水是从哪里来的? .................................................. - 1 - 海洋物质.......................................................................................................................... - 2 -1. 水...................................................................................................................... - 2 -2. 溶解于水中的多种化学元素.......................................................................... - 2 - 海洋生物.......................................................................................................................... - 3 -1. 海洋动物.......................................................................................................... - 3 -2. 海洋植物.......................................................................................................... - 3 - 海水运动.......................................................................................................................... - 3 -1. 波浪.................................................................................................................. - 4 -2. 潮汐.................................................................................................................. - 4 -3. 洋流.................................................................................................................. - 4 -4. 重要意义.......................................................................................................... - 6 -5. 洋流成因.......................................................................................................... - 6 -①.风海流......................................................................................................... - 6 -②.密度流......................................................................................................... - 6 -③.补偿流......................................................................................................... - 7 -认识海洋,了解海洋海洋的认识地球表面被陆地分隔为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称为海洋。

海洋科学导论思考题

海洋科学导论思考题

《海洋科学导论》思考题第一章:1、如何理解地球科学是一个复杂的科学体系?2、海洋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特点是什么?3、海洋科学研究有哪些特点?4、回顾海洋科学发展历史,从中你能够得到哪些启示?5、中国海洋科学发展的前景如何?第二章:1、简述地球运动的主要形式及其产生的重要自然现象。

2、地球外部圈层与内部圈层是怎样划分的?说明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

3、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以及海洋的划分。

4、什么是海岸带?说明其组成部分是如何界定的。

5、大陆边缘分为几种主要来源?说明各自的构成及其主要特点。

6、什么是大洋中脊体系,它有哪些主要特点?7、简述大陆漂移、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的内在联系与主要区别。

8、根据板块构造原理说明大洋盆地和边缘海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9、滨海沉积物主要有哪些?说明各自趁机作用的控制因素及沉积特点。

10、大陆架沉积作用过程有哪些?说明现代陆架沉积物的主要来源类型及分布规律。

11、按照大洋沉积物的成因将其分为哪几种主要类型,请归纳它们的分布规律、12、按照矿产资源形成的海洋环境和分布特征,海洋矿产资源有哪些主要类型?如何认识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第三章:1、简述海水组成与纯水的异同点。

何谓海水盐度?2. 简述海水的主要热学与力学性质,它们与温度、盐度和压力的关系如何?3. 何谓海水的位温?有何实用价值?4. 简述海水密度的表示方法(历史上和现在的)。

何谓海水状态方程?5. 海水结冰与淡水结冰的过程有何不同?为什么?6. 海冰的主要物理性质是什么?海冰对海况有何影响?7. 海洋热平衡方程中各项的物理含义是什么?它们是怎样对海洋的热状况产生作用的?8. 世界大洋热平衡的分布与变化规律如何?9. 简述世界大洋中温度、盐度和密度的空间分布基本特征。

10. 大洋温度和盐度的平面分布与铅直分布有什么异同点?11. 何谓大洋主温跃层和极峰?何谓季节性温跃层?12. 为什么大洋热带海域盐度的最大与最小值总是出现在表层以下?13. 何谓海洋水团?它和水型、水系有什么关系?14. 何谓海洋混合?引起混合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5. 涡动混合与对流混合效应有何异同之处?在不同纬度的海域中和不同季节中它们对海况的影响有什么变化与不同?16. 海洋中温度、盐度与密度细微结构的基本特征如何?第四章:1、海水的组成为什么有恒定性?2、海水中的常量元素主要有哪些?3、海水的pH值一般是多少?海水的缓冲能力主要由哪种作用控制?4、海水中营养盐有哪些?有哪些主要形式?5、海洋污染如何防治?第五章:1、简述海流的定义、形成原因及表示方法。

(完整版)海洋科学导论复习提纲汇总

(完整版)海洋科学导论复习提纲汇总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海洋科学研究内容全球海洋总面积约3.6亿平方公里,平均深度约3800米,最大深度11034米。

全球海洋的容积约为13.7亿立方公里,占地球总水量的97%以上。

如果地球的地壳是一个平坦光滑的球面,那么就会是一个表面被2600多米深的海水所覆盖的“水球”。

地球科学体系是一个独特的、复杂的、交叉科学体系。

它包括地理学、地质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水文科学、固体地球物理学。

其相关学科有环境科学和测绘科学。

海洋科学是地球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人们根据研究对象不同,通常把它分为: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海洋地质等四大学科。

(一)、研究内容海洋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的海洋,以及溶解或悬浮于海水中的物质,生存于海洋中的生物、海洋底边界、侧边界和上边界。

是研究发生在海洋中各种的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地貌等各种现象和过程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规律及它们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科学。

特点:1、特殊性与复杂性;2、作为一个物理系统,海洋中的三态变化无时不刻不在进行,是其他星球上未发现的。

3、海洋作为一个自然系统,具有多层耦合的特点。

研究特点:1、明显依赖于直接观测;2、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方法在研究中越来越显示其作用;3、学科分支细化与相互交叉渗透并重,而综合与整体化研究的趋势日益明显。

物理海洋学:以物理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研究发生于海洋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主要包括物理海洋学、海洋气象学、海洋声学、海洋光学、海洋电磁学、河口海岸带动力学等。

主要研究海水的各类运动(如海流、潮汐、波浪、紊流和海水层的微结构等),海洋中温、盐、密和声、光、电的现象和过程,以及有关海洋观测的各种物理学方法。

海洋化学:研究海洋各部分的化学组成、物质分布,化学性质和化学过程的学科。

海洋生物学:研究海洋中一切生命现象和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海洋地质学:研究海洋的形成和演变,海底地壳构造和形态特征,海底沉积物的形成过程和有关海洋的起源及演化以及海洋地热、地磁场和重力场等。

(完整版)海洋科学导论总结

(完整版)海洋科学导论总结

(完整版)海洋科学导论总结第⼀章绪论海洋学(oceanography):海洋学是研究在海洋中的各种现象和过程发⽣、发展和演化及它们与环境相互作⽤、相互影响的规律的⼀门综合性科学。

海洋学研究的对象:地球上70.8%的海⽔属地学分⽀。

海洋学的特征:1、海洋是环境的产物在地球上,通过能量、物质的相互传递与环境相互作⽤。

传递⽅式:通过边界:海⾯、海底和沿岸带。

不通过边界:辐射和地球及天体对海⽔的引⼒。

A)海⽔特性:混合溶液:⽔、盐分、⽓体、悬浮有机物、悬浮⽆机物。

2、海洋形态的固有特性:(1)⼴漠⽽有垠:占地球表⾯积70.8%,被陆地分隔。

(2)深⼜浅:两层含义。

其⼀指海洋平均深度为3800⽶,最深为11034m(陆地海拔最⾼为8848⽶),但地球半径为6371千⽶,因此海洋只是地球上⼀薄层;其⼆指海洋垂直尺度与⽔平尺度⽐为10-3的量级,因此海洋中海⽔的运动以⽔平运动为主。

(3)连通⼜阻隔:各⼤洋⽔域连成⼀体,可以充分进⾏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北半球陆地⼏乎连成⼀体,阻挡了北冰洋与其他⼤洋的⽔交换,使北冰洋底层⽔⽆法流出进⼊其他⼤洋。

其他⼤洋底层⽔均来⾃于南极⼤陆附近的边缘海。

海洋学研究意义1、海洋与⼈类⽣存环境关系密切1)是蛋⽩质主要来源;运输和贸易的中介—航运(密度⼤);国际冲突的焦点…2)影响⽓候环境:①环流--向⾼纬输送热量;②对⽓温起调节作⽤(海⽔热容量⼤)3)海—⽓相互作⽤:4)海洋灾害:风暴潮、⾚潮、海冰、海⽔倒灌、海岸侵蚀、海底地震等5)污染:排污与海洋⾃净能⼒关系。

2、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化学资源、⽣物资源、动⼒资源1)矿产资源⽯油:半数以上在海底。

估计海洋⽯油储量为(1100-2500亿吨),我国⼤约100亿吨。

锰结核:年再⽣1000万吨,可提炼锰、铁、铜、镭等。

此外,⾦刚⽯、重晶⽯、⾦、锡都在矿砂中找到。

2)化学资源⼤量⽆机盐:海⽔中含80多种元素。

1kg海⽔含35g⽆机盐。

海洋科学导论全解

海洋科学导论全解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海洋科学研究内容:全球海洋总面积约3.6亿平方公里,平均深度约3800米,最大深度11034米。

全球海洋的容积约为13.7亿立方公里,占地球总水量的97%以上。

海洋科学特点:1、特殊性与复杂性;2、作为一个物理系统,海洋中的三态变化无时不刻不在进行,是其他星球上未发现的。

3、海洋作为一个自然系统,具有多层耦合的特点。

研究特点:1、明显依赖于直接观测;2、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方法在研究中越来越显示其作用;3、学科分支细化与相互交叉渗透并重,而综合与整体化研究的趋势日益明显。

海洋学研究意义:1海洋与人类生存环境关系密切;2.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矿产、化学、生物、动力)3.军事、航运、港工、油气开发;第二章地球系统与海底科学1、地球外部圈层(1)按自然地理学观点,地球外部分为五大圈层,从外到内:a、大气圈b、水圈——97%集中于海洋 2%以固态水存在c、生物圈——渗透在另三大圈层内部d、岩石圈——属于地球内部圈层部分e、人类圈(智能圈)(2)按环境学观点第五圈层为土壤层(3)按大气科学的观点,第五层为冰雪圈,冰雪圈可包含在广义水圈中2、地球内部圈层海洋的划分1、洋:辽阔连续巨大的咸水体;全球共4个,远离大陆;占海洋总面积的90.3%;水深>2000m,平均3000m;底质为红粘土和软泥;有独立的潮汐与洋流系统;温、盐要素不受大陆影响;平均盐度35,年变化小。

2、海:陆地边缘的咸水小水体;全球共54个,靠近陆地;占海洋总面积的9.7%;水深<2000m;底质:陆沉积;无独立潮汐和洋流系统,潮波是大洋传入;温、盐要素受大陆影响很大。

3、海湾——外宽内窄,洋或海伸进大陆的一部分。

海湾中常出现最大潮差,如杭州湾大潮,最大潮差可达8.9m。

4、海峡——两块陆地之间形成的两端连接海洋的狭窄水道。

海的分类1、陆间海:大陆之间的,面积深度较大。

例如—地中海、加勒比海。

2、内海:伸入大陆内部的海,面积较小,其水文特征受周围大陆的强烈影响。

海洋科学导论海洋学基础重点知识

海洋科学导论海洋学基础重点知识

海洋科学导论海洋学基础重点知识海洋科学导论重点知识第⼀章1.海洋科学:研究地球上海洋的⾃然现象、性质以及其变化规律,以及和开发与利⽤海洋有关的知识体系。

研究对象:海洋---海⽔、海⽔的组成、海洋⽣物以及海洋的边界(海洋沉积、海底岩⽯圈,河⼝、海岸带,海⾯上的⼤⽓等)。

研究内容:海⽔的运动规律、海洋中的物理、化学、⽣物和地质过程及其相互作⽤的基础理论、海洋资源的开发、利⽤、海洋军事活动应⽤研究等。

2. 海洋科学研究的特点是什么?1)明显地依赖于直接的观测。

2)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法在海洋科学研究中越来越显⽰其作⽤。

3)学科分⽀细化与相互交叉、渗透并重,⽽综合与整体化研究的趋势⽇趋明显。

相似问题:海洋科学研究对象的特点?①海洋科学研究对象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②海洋中⽔---汽---冰的转化时刻都在进⾏;③海洋作为⼀个⾃然体系,具有多层次耦合的特点。

3. 海洋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是什么?有哪些主要类型?·分布特点:深海锰结核以锰和铁的氧化物及氢氧化物为主要组分,富含锰、铜、镍、钴等多种元素。

主要分布于太平洋,其次是⼤西洋和印度洋⽔深超过3000⽶的深海底部。

以太平洋中部北纬6°30′~20°、西经110°~180°海区最为富集。

世界96%的锆⽯和90%的⾦红⽯产⾃海滨砂矿。

复合型砂矿多分布于澳⼤利亚、印度、斯⾥兰卡、巴西及美国沿岸。

⾦刚⽯砂矿主要产于⾮洲南部纳⽶⽐亚、南⾮和安哥拉沿岸;砂锡矿主要分布于缅甸经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沿岸海域。

中国近海⽔深⼩于200⽶的⼤陆架⾯积有100多万公⾥,某中含油⽓远景的沉积盆地有7个:渤海、南黄海、东海、台湾、珠江⼝、莺歌海及北部湾盆地,总⾯积约70万公⾥,并相继在渤海、北部湾、莺歌海和珠江⼝等获得⼯业油流。

在辽东半岛、⼭东半岛、⼴东和台湾沿岸有丰富的海滨砂矿,主要有⾦、钛铁矿、磁铁矿、锆⽯、独居⽯和⾦红⽯等。

海洋学导论

海洋学导论
图4-4 世界主要海上石油 运输路线(Clark,1989)
图4-5表明了海上溢油的分解过程。其中较轻的组分挥发了;水溶性组分 溶于海水;最重要部分——不溶性残渣乳化为小球,最终沉入海底或冲到海岸, 被缓慢分解或者掩埋掉。溢油的危害取决于生物的种类和溢油的地区。
图4-5 海上溢油的分解过程(Spears,1974)
海水中的溶解有机物十分复杂,主要是它与金属能形成稳定络合物。
图4-1 海水的化学组成 (Thurman,1997)
海水的成分分类(P110) ①主要成分 海水中浓度>1mg/kg的成分 (提示:教材中1×10-6 mg/kg有误) Na+ K+ Ca2+ Mg2+ Sr2+ Cl- SO4- Br- HCO3-(CO32-) F- H3BO3占盐份总量的99.9%
天然放射系--4n+2系
天然放射系--4n+3系
天然放射系----(4n)系
人工放射系-- 4n+1系
4.1.4 海洋化学污染物 (P120)
联合国专家组(1982)把海洋污染定义为:直接或间接由人类向大洋和河口 排放的各种废物或废热,引起对人类生存环境和健康的危害,或者危及海洋生命 (如鱼类)的现象。
Stumm(1975)把海水中的微量金属元素按照粒子大小分为七种形式见图4-3。
二、海水的氧化还原电位
海水的氧化还原电位,是控制金属污染物溶存形式的主要因素之一。用于定
量分析重金属在海水中氧化还原转化。
当海水是一个氧化还原的平衡体系,相对电对氧化-还原平衡的半电池反
应为: 电极电位可以表示为
aox+ne—→ared
上述这些成分在海水中的含量较大,各成分的浓度比例近似恒定,生物活动 和总盐度的变化对其影响都不大,所包含的13种元素称为保守元素。

海洋科学导论考试复习题

海洋科学导论考试复习题

海洋科学导论考试复习题第一章绪论1.整个地球表面海洋的覆盖面积约占总面积的A)96% B)71% C)56% D)48% E)29%2.以下哪个因素影响着二十世纪的海洋学?A、经济;B、商业及交通;C、军事目的D、好奇心3.海洋最深处其水深约比陆地最高峰约高( )A)1000m B)2284m C)5200m D)8848m4.将所有大陆移入到以下哪个大洋中,大洋尚有剩余空间?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5.在科学方法的基础上,科学家认为对自然世界的解释是A)是绝对和最终的真理;B)是可以最好的解释现阶段所有的观测事实。

C)是可以被证明是正确的。

D)是可以被证实的且能逐渐发展成为规律。

6.关于大洋形成的年代,可信度最高、最被大家所接受的是A) 46亿年前;B)40亿年前;C)4亿年前 D)460万年前 E)400万年前7.哪个大洋最深?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第二章地球系统与海底地形8.以下哪个不是魏格纳用来支持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A) 现代被大洋分离的两侧大陆岸线吻合;B)不同大陆的岩石层序相同;C)在现在的热带地区发现冰川的残留证据;D)化石中物种的分布;E)来自外太空的物质9.若离开大洋中脊向两侧走,则——A)洋底年龄越来越老;B)水深越来越深;C)岩石圈越来越厚;D)以上现象都可发生10.以下关于软流圈的描述,哪些答案是正确的?A)软流圈由部分地幔和部分地壳构成;B)软流圈为一高温的塑性层,向下可扩展到700km;C)软流圈温度很高,包括部分融化的岩石;D)软流圈并不是地幔的一部分;E)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11.对于大洋洋底,以现有的知识来说,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请选择所有答案A)海洋卫星对大部分洋底都还没有勘测到;B)所有的洋底都已经得到完整的测量;C)整个大洋都已经完整的勘测过很多遍;D)月球的地形勘测密度都远高于大洋洋底。

E)以上说法都不正确12.海底峡谷的特征(多选):A、是V字形地貌;B、是侵蚀地貌特征;C、常出现在陆坡上;D、上面都不是海底峡谷的主要特征;13.最年轻的海底一般出现在——A)大陆坡附近;B)深海海沟下面C)均匀出现在整个大洋洋底D)大陆架下面E)大洋中脊的中央裂谷处14.以下哪个地质年代单位最古老?A) 前寒武纪;B)第四纪;C)中生代;D)古生代;E)显生宙15.地球的形状最近似——A) 标准圆球体 B) 标准椭球体 C) 长方体D) 梨形椭球体16.有证据表明,驱动板块运动的94%的能量来自___A、大洋中脊的高热流;B、地幔中的放射能;C 、地心引力; D、地核内部;E、软流圈17.以下海底地貌特征哪一个与大洋中脊的关系不大?A)中央裂谷B)海沟;C)金属硫化物的沉积区;D)枕状熔岩;E)热液口18.地球内部物质的哪个物理性质决定了它所处的圈层?A)质量;B)密度;C)温度;D)沸点19.位于大陆架外缘与深海盆地之间的陡峭转折地带称为A)深海丘陵;B)大陆坡;C)深海平原;D)大洋中脊;E)大陆麓20.大洋中脊一般认为是——A)沉降地带;B)转换断层板块边界;C)汇聚型板块边界;D)离散型板块边界21.2万年以前的河谷最有可能在海底什么地貌单元上发现?A)大陆架;B、大陆麓;C、深海平原;D、大洋中脊22.以下哪个地形受海平面上升和下降的影响明显?A、大陆架;B、大陆麓;C、深海平原;D、深水高原23.大陆地壳主要由——组成,而大洋地壳主要由——组成A)较轻的、颜色较浅的富铝的花岗岩;较重的、颜色较深的富镁和铁的玄武岩;B)较轻的、颜色较浅的富铝的玄武岩;较重的、颜色较深的富镁和铁的花岗岩;C)较重的、颜色较深的富镁和铁的玄武岩;较轻的、颜色较浅的富铝的花岗岩;D)较重的、颜色较深的富铝的玄武岩;较轻的、颜色较浅的富镁和铁的花岗岩;24.在魏格纳时代,其大陆漂移学说不被接受的原因是——A)因为大家都相信地球从内到外全都是由固体岩石组成B)因为与地球的起源冲突C)因为大部分地质学家认为地幔是刚性的,否则不可能支撑山脉的重量D)除了大陆边线吻合外,完全没有证据证明其学说25.泥沙是如何搬运到大陆麓?A)洋流;B)重力引起的浊流;C)地下河流;D)风海流26.驱动板块运动的机制一般认为是——A)地磁的影响;B)来自太阳的热能;C)来自太阳与月亮的引力;D)深海海水流动推动大洋海盆;E)上地幔的热对流(环流)27.关于大洋中脊的描述,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多选)A)大洋中脊又称中央海岭;B)大洋中脊是指贯穿世界大洋、成因相同、特征相似的海底山脉系列;C)大西洋的大洋中脊其延伸方向与两岸平行;D)印度洋中脊呈“人”字分布;E)太平洋中脊又称东太平洋海隆28.以下关于地球内部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A)每一圈层都可以由其物质组成或其物理性质来描述;B)其成分圈层与物理性质圈层基本相等;C)岩石圈与地球的地壳是相同的;D)岩石圈由地幔和地壳构成;E)所有答案都是正确的。

海洋科学导论思考题

海洋科学导论思考题

《海洋科学导论》思考题第一章:1、如何理解地球科学是一个复杂的科学体系?2、海洋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特点是什么?3、海洋科学研究有哪些特点?4、回顾海洋科学发展历史,从中你能够得到哪些启示?5、中国海洋科学发展的前景如何?第二章:1、简述地球运动的主要形式及其产生的重要自然现象。

2、地球外部圈层与内部圈层是怎样划分的?说明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

3、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以及海洋的划分。

4、什么是海岸带?说明其组成部分是如何界定的。

5、大陆边缘分为几种主要来源?说明各自的构成及其主要特点。

6、什么是大洋中脊体系,它有哪些主要特点?7、简述大陆漂移、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的内在联系与主要区别。

8、根据板块构造原理说明大洋盆地和边缘海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9、滨海沉积物主要有哪些?说明各自趁机作用的控制因素及沉积特点。

10、大陆架沉积作用过程有哪些?说明现代陆架沉积物的主要来源类型及分布规律。

11、按照大洋沉积物的成因将其分为哪几种主要类型,请归纳它们的分布规律、12、按照矿产资源形成的海洋环境和分布特征,海洋矿产资源有哪些主要类型?如何认识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第三章:1、简述海水组成与纯水的异同点。

何谓海水盐度?2. 简述海水的主要热学与力学性质,它们与温度、盐度和压力的关系如何?3. 何谓海水的位温?有何实用价值?4. 简述海水密度的表示方法(历史上和现在的)。

何谓海水状态方程?5. 海水结冰与淡水结冰的过程有何不同?为什么?6. 海冰的主要物理性质是什么?海冰对海况有何影响?7. 海洋热平衡方程中各项的物理含义是什么?它们是怎样对海洋的热状况产生作用的?8. 世界大洋热平衡的分布与变化规律如何?9. 简述世界大洋中温度、盐度和密度的空间分布基本特征。

10. 大洋温度和盐度的平面分布与铅直分布有什么异同点?11. 何谓大洋主温跃层和极峰?何谓季节性温跃层?12. 为什么大洋热带海域盐度的最大与最小值总是出现在表层以下?13. 何谓海洋水团?它和水型、水系有什么关系?14. 何谓海洋混合?引起混合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5. 涡动混合与对流混合效应有何异同之处?在不同纬度的海域中和不同季节中它们对海况的影响有什么变化与不同?16. 海洋中温度、盐度与密度细微结构的基本特征如何?第四章:1、海水的组成为什么有恒定性?2、海水中的常量元素主要有哪些?3、海水的pH值一般是多少?海水的缓冲能力主要由哪种作用控制?4、海水中营养盐有哪些?有哪些主要形式?5、海洋污染如何防治?第五章:1、简述海流的定义、形成原因及表示方法。

海洋科学导论期末复习重点

海洋科学导论期末复习重点

复习•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地球概观•第三章海水物理性质•第四章海洋中的热收支和水平衡•第五章世界大洋及中国海温盐密分布及变化•第六章大气环流•第七章大洋环流•第八章海洋中的波动•第九章潮汐•第十章海气相互作用地球上的水97.957% 在海洋中二、海洋形态的固有特性:1)广漠而有垠2)深又浅3)连通又阻隔占地球表面积70.8%,但有边平均深度4000米,最深?(陆地最高?),但地球半径6371公里。

地球上一薄层;与水平尺度比10-3量级各大洋水域连成一体,可以充分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北冰洋与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的关系。

11034m8848m第一章地球概观•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节地球概观•第四节构造学说•第五节海洋起源•第六节海洋的划分•第七节海底地形•第八节各大洋及中国海形态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科里奥利力–科氏力当物体相对转动系统有速度的时候,要使牛顿第二定律仍然‘适用’,除了附加以上面所说的惯性离心力外;还必须附加以另一种惯性力:科里奥利力科氏力主要特征:只作用在运动物体上。

只改变运动物体的方向,不改变运动物体速度的大小。

北半球垂直作用于运动物体的右方,南半球相反。

与物体运动速度、纬度和地球自转角速度有关。

⎪⎩⎪⎨⎧=⋅-=⋅=⇒⎪⎩⎪⎨⎧=⋅Ω-=⋅Ω=⇒⎪⎭⎪⎬⎫⋅Ω=⋅Ω-=⋅Ω-⋅Ω=Ω=⨯Ω-=00sin 2sin 2cos 2sin 2cos 2sin 2sin 22z y x z y x z y x F uf F v f F F u F v F w F u F w v F f V F ϕϕϕϕϕϕϕ称其为科氏参量为科氏力一、地球结构:圈层结构外圈: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内圈:地壳、地幔、地核第三节地球概观第四节构造学说•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板块构造说大陆漂移说•学说提出:1912,德气象学家魏格纳提出。

1915年著成《海陆的起源》。

•观点:2.5亿年前,地球上存在泛大陆和一个泛古大洋,后漂移,形成现在的海陆分布。

海洋学导论教学大纲

海洋学导论教学大纲

《海洋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 40 学分:2.5理论学时:40 实验学时:0面向专业:水产养殖学课程代码:B4900003先开课程:高等数学、物理等课程性质:必修课执笔人:杨宁审定人:付国庆潘庆杰第一部分:理论教学部分(黑体小三号)一、说明(黑体四号)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黑体小四号)(内容,宋体五号)海洋学是研究海洋的自然现象、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以及开发利用海洋的知识体系。

《海洋学导论》是一门研究和阐述海洋学基本理论的基础课程。

本课程重点介绍海洋科学的基本理论,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加客观的了解海洋,从而形成保护海洋的意识,为以后利用海洋资源打下基础。

2、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黑体小四号)(内容,宋体五号)本课程从地球科学系统看海洋科学体系,以海洋科学体系为主线,系统阐述海洋科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主要成果。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主要海洋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黑体四号)要求列出各章节的具体内容,并在每章内容后列出重点、难点、建议教学方法和思考题等(内容,宋体五号)第一章绪论(2学时)第一节地球科学1.地球科学体系2.海洋科学定义、研究的对象及其特点第二节海洋科学的发展史1.海洋科学的发展史2.中国的海洋科学发展史本章重点:地球科学包含的学科、海洋科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及特点本章难点:海洋科学的研究对象及特点建议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思考题:1.海洋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特点是什么?2.海洋科学研究有哪些特点?第二章地球系统与海底科学(4学时)第一节地球的基础知识1.地球的宇宙环境2.地球的形状、圈层结构3.地球的起源与地质时代第二节海与洋1.地表海陆分布及海洋的划分2.海水的起源与演化第三节海底的地貌形态及海底构造与大地构造学说1.海底的地貌形态:海岸带、大陆边缘、大洋底2.构造学说:大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块构造等第四节海洋沉积1.滨海沉积2.大陆架沉积3.大陆坡-陆隆沉积4.大洋沉积第五节海底矿物资源1.海底矿物资源:砂矿、海底石油和天然气、磷钙石和海绿石等本章重点:地球的圈层结构、海洋的划分、海底的地貌形态、海洋沉积本章难点:海底的地貌形态、滨海沉积建议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思考题:1.海与洋的特点2.海洋沉积物质、沉积环境的种类及滨海沉积的种类3.三角洲形成的条件、按形状及水动力分类。

(完整版)海洋科学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完整版)海洋科学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完整版)海洋科学导论课后习题答案海洋科学导论复习题第⼀章绪论2.海洋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特点是什么?海洋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海洋及与之密切相关联的⼤⽓圈、岩⽯圈、⽣物圈。

它们⾄少有如下的明显特点。

⾸先是特殊性与复杂性。

其次,作为⼀个物理系统,海洋中⽔—汽—冰三态的转化⽆时⽆刻不在进⾏,这也是在其它星球上所未发现的。

第三,海洋作为⼀个⾃然系统,具有多层次耦合的特点。

3.海洋科学研究有哪些特点?海洋科学研究也有其显著的特点。

⾸先,它明显地依赖于直接的观测。

其次是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法在海洋科学研究中越来越显⽰其作⽤。

第三,学科分⽀细化与相互交叉、渗透并重,⽽综合与整体化研究的趋势⽇趋明显。

5.中国海洋科学发展的前景如何?新中国建⽴后不到1年,1950年8⽉就在青岛设⽴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物研究室,1959年扩建为海洋研究所。

1952年厦门⼤学海洋系理化部北迁青岛,与⼭东⼤学海洋研究所合并成⽴了⼭东⼤学海洋系。

1959年在青岛建⽴⼭东海洋学院,1988年更名为青岛海洋⼤学。

1964年建⽴了国家海洋局。

此后,特别是80年代以来,⼜陆续建⽴了⼀⼤批海洋科学研究机构,分别⾪属于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海洋局等,业已形成了强有⼒的科研技术队伍。

⽬前国内主要研究⽅向有海洋科学基础理论和应⽤研究,海洋资源调查、勘探和开发技术研究,海洋仪器设备研制和技术开发研究,海洋⼯程技术研究,海洋环境科学研究与服务,海⽔养殖与渔业研究等等。

在物理海洋学、海洋地质学、海洋⽣物学、海洋化学、海洋⼯程、海洋环境保护及预报、海洋调查、海洋遥感与卫星海洋学等⽅⾯,都取得了巨⼤的进步,不仅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且在某些⽅⾯已跻⾝于世界先进之列。

第⼆章地球系统与海底科学3.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以及海洋的划分。

地表海陆分布:地球表⾯总⾯积约5.1×108km2,分属于陆地和海洋。

地球上的海洋是相互连通的,构成统⼀的世界⼤洋;⽽陆地是相互分离的,故没有统⼀的世界⼤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放射系-- 4n+1系
4.1.4 海洋化学污染物 (P120)
联合国专家组(1982)把海洋污染定义为:直接或间接由人类向大洋和河口 排放的各种废物或废热,引起对人类生存环境和健康的危害,或者危及海洋生命
(如鱼类)的现象。
一、废弃物的本质 人类把物质或能量引入海洋,引起生物资源损害、人类健康危害、海洋活 动妨碍等影响的现象。 污染物包括: ㈠石油类 ㈡毒性较大的重金属 ㈢有机氯农药等合成有机物 ㈣引发 赤潮的NO3-、PO4- 营养物 二、废弃物处理的方法 ㈤放射性核素
质量是4.0026原子质量单位。
放射性核在α衰变后,它的质量数减少4,原子序数减少2。若以X代表 衰变前母核,衰变后子核用Y表示,则α衰变可写成以下形式:
实例
:经过α衰变,生成
表示式可写为:
同一种核放出的α 粒子
能量是一定的。有的核放出
单一能量的α 射线,有的核 素放出几种不同能量的α 射 线。当它不只放出一种能量 的α 射线时,往往伴随有γ 射线放出。例如,镭的α 衰 变及氡的能级图。
3.同核异能跃迁(γ 衰变) 有许多放射性核,在发生α 衰变以后,生成的子核不是处于基态而 是处于激发态,由激发态过渡到基态的半衰期大于0.1秒,我们把这种 衰变类型称之为同核异能跃迁或称作γ 衰变。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同核异能跃迁(γ 衰变)前后,母核与子 核的原子序数、质量数都没有改变,只是核的能量不同,再者是母核与
(3.5学时)
(基本要求:了解海水化学组成基本知识、海气界面的气体交换模式、海洋 营养元素的存在形式及其循环的主要过程;理解海水总碱度、碳酸碱度、溶解 氧补偿深度、元素逗留时间等概念;掌握海水CO2系统控制pH的原理、海洋中
营养盐的分布与变化的一般规律。)
§4.1 §4.2 §4.3 §4.4 §4.5 海水的化学组成 海水中的二氧化碳系统 海气界面的气体交换 海水中的营养元素 (1学时) (1学时) (0.4学时) (1学时)
Na
Mg Al Si P S
7.7
7.0 2 3.8 4 6.9
Fe
Co Ni Cu Zn Ga
2
4.5 4 4 4 4
Sb
I Cs Ba La Au
4
6 5.8 4.5 6.3 5
4.1.2
微量元素 (P115)
微量元素——海水中浓度等于或低于1㎎/㎏的元素。除海水常量元素、营 养元素、溶解气体外,其余通称为海水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在海水参与络合、氧化还原平衡、生物吸收、颗粒物的吸附与解吸
中的碳氢混合物带入大海的。
图4-4 世界主要海上石油 运输路线(Clark,1989)
图4-5表明了海上溢油的分解过程。其中较轻的组分挥发了;水溶性组分 溶于海水;最重要部分——不溶性残渣乳化为小球,最终沉入海底或冲到海岸, 被缓慢分解或者掩埋掉。溢油的危害取决于生物的种类和溢油的地区。
图4-5 海上溢油的分解过程(Spears,1974)
子核的半衰期不同。
其中: β 1-1.176兆电子伏(6.5%) β 2-0.514兆电子伏(93.5%) γ -0.662兆电子伏
在此需要注意的是:激发态的原子核回到基态时,除发生同核
异能跃迁外,还可以发射内转换电子,不放出γ 射线。原子核从高
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多余能量使K层或L层、M层电子脱离轨道,成
海水的成分分类(P110)
①主要成分 海水中浓度>1mg/kg的成分 (提示:教材中1³10-6 mg/kg有误)
Na+
K+
Ca2+ Br-
Mg2+
Sr2+ F- H3BO3占盐份总量的99.9%
Cl- SO4-
HCO3-(CO32-)
上述这些成分在海水中的含量较大,各成分的浓度比例近似恒定,生物活动 和总盐度的变化对其影响都不大,所包含的13种元素称为保守元素。 “Si”元素 非保守元素
为单一能量的内转电子。在发生内转换时,原子失去一个内层电子, 这种状态也是不稳定的,外层电子就会自动充填内层电子空位。由 于外层电子能量高,内层电子能量低,外层电子充填内层电子空位 时,多余能量以特征X射线放出。此时放出的射线叫X射线。
天然放射系--4n+2系
天然放射系--4n+3系
天然放射系----(4n)系
输入速率Q →
海洋物质 总量 M
→ R输出速率
dM dt
处于稳定状态:
=Q
R
dM =0 dt
Q =R
元素的逗留时间等于元素输出速率常数的倒数 (P114)
R = kM (k为输出速率常数 )
Q kM = 0
1 M = =π k Q
海水中一些元素的逗留时间列于表4-2中 (P114) 例题:(1)海洋中水分子的逗留时间:海洋的平均深度为4000m,全球 河流的径流量折算为海洋水位是13cm/a,所以 TH T
决定作用。
二、元素在海水中的逗留时间 (p114) ※ Barth(1952)提出海水中元素的逗留时间(T)的概念 ※ 定义:元素以固定的速率向海洋输送,如果要把全部海水中该元素置换 出来所需的平均时间。
海水中某元素的总量 ※ 计算公式: T = 该元素每年进入海洋的 量
当海水中某元素的含量不随时间改变,则该元素输入海水的速率应当等于从 海水中输出的速率,
β—衰变的母核与子核的质量数相同,子核的原子序数增加1,即:
如:
β —衰变时放出的能量被衰变后的子核、β 粒子和中微子共同带走。 这三种粒子的发射方向的角度是任意的,所以带走的能量不固定。由于 子核质量远远大于β 粒子和中微子,相比之下,它带走的动能可以忽略 不计,因而β —衰变释放能量在β 粒子和中微子之间分配。实验测得β 粒子的能量是从零至最大值的连续能谱。与α 衰变时伴随放出的γ 射线 相比较,β —衰变放出的γ 射线强度要大得多。天然放射性元素放出的 主要γ 射线几乎都是伴随β —衰变产生的。
放射性核的衰变的方式:
一个不稳定的原子核自发衰变为另一个原子核,同时放出射线,这 种现象称为放射性衰变。天然放射性元素核衰变的主要类型为α衰变, β—衰变及同核异能跃迁(γ衰变)。 1.α衰变 不稳定核自发地放出α粒子,而变成另一种核,称为α衰变。 α粒子是氦素( ),它由两个中子、两个质子组成,带两个正电荷,
②溶于海水中的气体成分:如氧、氮及稀有气体等
③营养元素(营养盐、生源要素):主要是与海洋植物生长有关的元素,
通常是指N,P及Si等。 ④微量元素:海水中含量很低,但又不属于营养元素者。 ⑤海水中的有机物质:氨基酸、腐植质、叶绿素等。
4.1.1海水的主要成分
一、性质与溶存形式
(p112)
表4-1中列举了几乎所有主要元素的无机形态。它对于元素在海水中的反应有
天然放射性 微量元素
人工 核污染
(一)碳氢化合物
主要是指石油。碳氢化合物污染主要发生在从石油产地到炼油厂
和石油消费地之间海上运输过程中的泄漏和海上事故。
图4-4表示世界上主要的海上石油运输路线。从图中可以看到,美国、日本 和西欧国家对中东石油的依赖。每年大约有(5~10)³106t石油流入大海。
其中2/3是在运输途中泄漏的,1/3是由河流把炼油厂的废油和其他工业废水
二、海水的氧化还原电位 海水的氧化还原电位,是控制金属污染物溶存形式的主要因素之一。用于定 量分析重金属在海水中氧化还原转化。 当海水是一个氧化还原的平衡体系,相对电对氧化-还原平衡的半电池反 应为: 电极电位可以表示为 aox+ne—→ared
Eh = E0
RT ared = E0 nF aox
最好的方法是减少废弃物的数量,废弃物再生利用,一些有机废弃物作为能
源烧掉,对于多氯联苯(PCB)这类难分解的有机物,采用焚烧是最好的方法。
排污口
2011年 日本东部地震 灾害 海啸残 骸在太平洋上 形成巨大的垃 圾岛,”垃圾岛” 长达111公里, 面积约为20 万平方米
三、海洋化学污染物
污染物 碳氢化合物 ( 5-10) ×10Mt 重金属 汞、铅等 有机化合物 7万种 放射性物质 营养物质
从上图可见:镭放射出两种能量的α 射线,一种是4.784兆电子伏 的α 1粒子(占95%),形成的基态。放出的另一种α 2粒子能量为 4.601兆电子伏 (占5%),衰变后子核氡处于激发态。处于激发状态 的氡原子核不稳定,自发地回到的基态,同时放出0.186兆电子伏的 γ 光子。这种由于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核不稳定,自发地回到核的基
海洋科学导论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绪论 地球系统与海底科学 海水的物理特性和世界大洋的层化结构 海水的化学组成和特性 海洋环流 海洋中的波动现象 潮汐 大气与海洋 海洋生物 海洋中的声、光传播及其应用 卫星海洋遥感 中国近海的区域海洋学
ared RT 2.303 log nF aox
定义:pE=-logae,pE可以表示氧化还原能力的强弱。pE低,电子活度大, 还原能力强,
25℃时pE=Eh/0.059,pE0=Eh0/0.059。
电化学方法可测Eh。通气良好的海水Eh约为0.4V
4.1.3 海水中的放射性同位素 (P118)
海洋的放射性来源于天然放射性核素和人工放射性核素。 三大天然放射系U、Ac、Th系成员 一、天然放射性核素 宇宙射线作用产物,3H、14C。 不成系的40K、87Rb。 核武器爆炸 核动力舰船和原子能工厂排放 二、人工放射性核素 固体放射性废物 放射性核素的应用和事故
态的现象称为γ 跃迁。
一般α 衰变时,伴随放出的γ 射线的能量不大,概率也较小。 2.β —衰变
不稳定的核自发地放出β 粒子及中微子(ν ),变成另一原子核,
成为β —衰变。β —衰变相当于母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化为质子,使中子、 质子数目之比发生了新变化,达到了新的平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