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的介绍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遴选原则
医药类统计源期刊
(1)科技“核心期刊”实行三年动态管理:三年评定一次,一次评定三年有效。这对所有科技期刊都是一个动态激励机制。也给科技“核心期刊”管理和评定办法的进一步改进留有一定空间。
(2)严格科技“核心期刊”学科领域总量指标限制:同一学科领域最多一两种“核心期刊”,宁缺勿滥,使评定出来的“核心期刊”真正起到该学科领域的风向标作用。
4区别
统计源期刊与核心期刊均能反映与某一专业有紧密联系的期刊,但在概念上、内容上又有一定的区别.后者包括社会(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类,采用多指标综合筛选的方法,制定出核心期刊排名表..前者仅收录自然科学类,以文献引文数据为依据,选择多项指标进行综合筛选,再根据期刊论文引用情况列出排名顺序..两者用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为读者提供参考价值比较大的一些期刊,为单位和个人订购、收藏、阅读、投稿择刊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核心期刊所涵盖的期刊数量多,读者面广,但收录的生物、医药学期刊较源期刊少,且由于4年出版1次,有一定的时差,所以不能完全反映当年的期刊状况.而源期刊则收录生物、医学期刊较多.由于每年公布1次,所以能较客观地反映期刊的当年情况.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每年4月或10月分两次给当年经过多项学术指标综合评定而被收录的期刊颁发收录证书,中国科技信息所每年年底(11月或12月)都会在北京向媒体召开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2006年12月已是 “第十四届”发布会了,会上公布了本年度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及相关信息。中国科技论文的统计与分析作为本次发布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公布了上一年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
从科技论文统计分析看我国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发展趋势

近 5年来 , 在中医药大学更名及本科教学评估的宏观背景 下, 各中医药大学 内涵建设不断提升 , 科研水平和实力不断增 强。做为一次文献的科技论文不仅 0 5年 1 2所 中 医 药 大学
被 ( Mds ) 录 的论 文 统 计 ( CB i >  ̄收
1 材 料和 方 法
1 利用 < B d c . 1 < M i 数据库 》 出该数据 库收 录的 1 中医 C s 检 2所
药大学 2 0 0 5年公开发表 的科技论文 总数和该 数据库 0 12 0
收录的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论 文总数 ; 药大学的院校积极追赶超过 了更名较早 的成都 中医药大学 ; 东北地区二 所中医药大学均排在靠后 的位置 , 三 发表论 文数量 较 前 3名有较大差距 。广州中医药大学无论是发表论文总数 还是在核心期 刊上发表论文数量均 占居榜首位置。广州中医 药大学 年均论文数 19 . ,约 占 1 所 中医药大学全部论 24 4篇 2
2 统计 结果 和 分 析
1 利用《 . 2 中国中医药期 刊文献 数据库 》 出 4所 中医药 大 检
学 2 0 0 5年 公开发表 的每年度 中医 药科技论 文总数及 03 20
每年度临床 、 实验研究 和综述三种文献类 型的论文总数 。
文总数 的 1%; 8 发表在核心期刊上 的年均论文数 5 98 , 4 .篇 约 占l 2所 中医药 大学 发表 在核心 期刊 上的 全部论 文 总数 的 2 %。说明该校科研 实力及科研活跃度均领先于全 国其它 同 0 类 院校。 21 山东中医药大学 、北京 中医药 大学 在论文总量上虽不 .. 2
表 2 2 0 ~ 0 5年 4所 中医 药 大 学 被 《 国 中 医药 期 刊 文 献 数 据 库 》 录 的论 文 统 计 0 3 20 中 收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2010年)

界 总数 的 83 . %,所 占份额 比 20 0 8年 增加 1 . 7
个 百分 点 。按此 论文 数排 序 ,排在 世 界前 5位 的是 美 国 、中 国、英 国、德 国、 日本 ,中国 比 20 0 8年前 进 2位 。 2) 中 国 科 技 论 文 国 际 被 引 用 情 况 , 20- 2 1 0 0- 0 0年 ( - - 截至 2 1 0 0年 1 1月 1日) ,发
年的引用数据库按照这年的各学科论文的数量占所有论文的比例确定各学科论文的选取比例计算各篇论文的自引情况按照自引率超过20淘汰原则选取按照论文的创新性论文的文献类型热点论文论文发表的期刊水平选取本次评选选取的篇论文
中国科 技论文统计结果 (0 0 ) 21年
21 00年 1 月 2 1 6日, 国科 学技 术信 息研 中 究所 在北 京 发布 了 2 1 0 0年度 中国科 技论文 统
次 ) 澳大 利 亚 ( 1 2次 ) 意 大利 ( 1 6次 ) 、 1. 8 、 1. 6 、
2 0 年 中 国科 技 人 员发 表 国际会 议 论文 09
数 最 多 的 1 学 科是 :计 算技 术 、 电子 通信 O个
西班牙 (03 1. 2次 ) 日本 (02 、 1.3次 ) 。中 国居
第 1 , 2位 平均 每 篇论 文被 引用 58 . 7次 , 2 0 比 09
与 自动控 制 、 料科 学 、 木建 筑 、能源科 学 、 材 土 机 械 、物 理 、生物 、环 境科 学 、基础 医 学 。
5 n e Me iu /Me l e收录 中国论文 )Id x dc s di n
在 2 0 2 1 0 0 0 0年 间每篇 论文 平均 被 引用 次数 大于 1 O次 的 国家 有 1 O个 :美 国 ( 57 1. 7 次) 、荷 兰 ( 53 1 .7次 ) 、英 国 ( 46 1.9次 ) 、德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新闻发布会2007年11月15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

志 部 、 中 国 科 协 学 会 学 术 部 、 国 家 统 计 局 、 国 家 图 书 馆 的 领 导 同 志 ;来 自
各 高 校 和 研 究 机 构 、 医 疗 部 门 的 科 研 负 责 人 ;各 科 技 期 刊 编 辑 出 版 单 位
的 负 责 人 ;院 士 、 学 科 专 家 和 高 影 响 论 文 的 作 者 代 表 ;各 种 专 业 学 会 的
结 了我国科研 工 作者在各个学科领域取 得 的成果 。 统计结果的客观 性 和权威性得到社会各界广泛 的认 可 。
出席新 闻发 布会 的有 国家科技部 发展 计 划 司 、 科技部条件财 务 司 、 科技部基 础 司 、 国家科 学技术奖励工 作办
公 室 、 国 家 科 技 图 书 文 献 中 2t, , 、 新 闻 出 版 署 报 刊 局 、 教 育 部 科 技 司 、 国 家 卫 生 部 新 闻 办 公 室 、 中 国 人 民 解 放 军 总 后
卫 生 部 科 训 局 、 中 罔 科 学 院 综 合 计 划 局 、 中 国 科 学 院 规 划 战 略 局 、 国 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委 政 策 局 、 国 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委 综 合 局 、 国 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委 国 际 合 作 局 、 国 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委 工 程 与材 料 科 学 部 、 国 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委 杂
在 北 京 国 际 会 议 中心 隆重 召 开 了 。 此 次 大 会 由北 京 万 方 数 据 股 份 有 限公 司 协 办 。 哈 尔滨 工 业 大 学 科 研 处 副 处 长
王 晓 红 、 基 础 科 研 部 主 任 I、 琳 华 女 士 、 《节 能 技 术 》编 辑 部 主 任 、 执 行 主 编 程 志 芬 女 士 应 邀 参 加 了 大 会 。 中 国 科 技
基于ESI和InCites数据库对我国科研论文产出力和学术影响力的统计分析

四、研究结果
3、机构差异:我国不同机构的科研论文产出力和学术影响力存在显著差异。 高校是我国科研论文的主要产出机构,但其学术影响力相对较低。而中国科学院 等国家级科研机构的学术影响力则较高。
四、研究结果
4、作者合作:我国科研论文的合作程度较高,但作者之间的合作不够均衡。 多作者合作论文的比例逐年上升,但合作论文的被引次数和影响因子普遍较低。
六、结论
六、结论
本次演示基于ESI和InCites数据库,对我国科研论文的产出力和学术影响力 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科研论文的数量增长迅速,但在高端论文数量、 被引次数和影响因子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不同领域和机构之间的科研绩效和 影响力也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为提高我国科研发展水平,需要优化学科布局、加 强学术质量提升、促进机构均衡发展以及完善作者合作机制等措施。
五、讨论
1、学科结构不合理:我国在一些领域的科研论文数量较多,但在一些世界公 认的重要领域如生物学、经济学等相对较弱。
五、讨论
2、学术质量不高:尽管我国科研论文的数量增长迅速,但学术质量普遍不高, 高端论文数量和被引次数相对较少。
五、讨论
3、机构发展不均衡:我国不同机构之间的科研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一些重点 高校和国家级科研机构的学术影响力相对较高,但其他机构则需要加强。
参考内容
一、引言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和科技的快速发展,高校学科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东华大学作为中国的一所知名高校,其学科发展受到广泛。本次演示基于ESI和 InCites数据库,对东华大学学科发展进行预测和分析,旨在为学科建设和学术 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文献综述
二、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InCites数据库是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建立的,包括了全球约3300 种顶级期刊的文献信息。除了论文的被引频次和篇均被引频次等指标外, InCites还提供了h指数、论文合作网络等分析工具。在学科集群判断中, InCites可帮助识别出具有合作关系的学科集群。
科技论文讨论与结论部分写作

Discussion - 讨 论
• 科技论文的“讨论”是对获得的科研资料进行分析、 比较、解释、评价、综合判断,从而得出具有独特 性或创新性结论的推理论证过程,其目的是为最终 结论提供理论依据,可对全篇论文起到画龙点睛的 作用。读者通过论文的“讨论”了解该论文的价值 及其意义,明确还存在的问题及其研究方向。有人 说:一篇文章的力度看资料(原始资料和参考资料), 文章的水平则看讨论,不无道理。
成文献综述。 讨论部分是作者运用创造性和逻辑性思维, 对实验结果深人讨论, 从而显露出更加真实的规律性和本质性的内容。 所以,讨论应中心明确、语言精练,文献引用恰当。 因此,作者要重视科技论文讨论部分的写作,这对于提高论文的质量和发表价值将大有裨益。
讨论的写作原则
1、可靠的论据。以真实、可靠、充分、确凿的资 料做依据,利用获取到的原始资料,再结合相关 文献资料紧紧围绕文章的主题进行逻辑推理。注 意原始资料需经过统计学处理,而引用文献参考 时一定要忠实原文,不得唯我所用,断章取义。 2、有力的论证。论证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分析、推 理的过程,分析事物本身与所述观点之间的必然 联系。论证要采用以理服人、合乎逻辑的科学论 证方法,不可做无道理的推断,更不能进行毫无 根据的猜测。
讨论的写作原则
3、明确的论点。科技论文的关键在于“立意”。意,就是 论点,也是文章的主题,在讨论中要求观点正确、鲜明 、深刻,必须具有作者自己鲜明的主张和见解,清楚表 达事件的本质和规律。当存有争议问题时,决不可以人 云亦云、模棱两可。
4.准确的表达。讨论中的结论是经过科学论证得出的, 应以讨论内容为前提,具有确定性,强调最终判断的简 明、概括和精练。遣词造句须准确、适度,做到文如其 事、恰如其实,切不能无中生有妄下结论。
论文技术使用的模型解释与结果解读方法

论文技术使用的模型解释与结果解读方法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论文的撰写和研究方法也得到了极大的改进。
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模型解释与结果解读方法。
本文将探讨这一主题,介绍一些常用的技术和方法,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自己的研究结果。
一、模型解释方法在撰写论文时,研究者通常会使用各种模型来分析和解释数据。
模型解释方法是指如何将这些模型的结果以一种简明扼要的方式呈现给读者。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模型解释方法:1. 描述性统计分析:这种方法通过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百分位数等统计指标,来描述数据的分布和变化趋势。
研究者可以使用表格、图表等形式将这些统计指标呈现出来,以便读者更直观地理解数据的特征。
2. 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模型解释方法,它可以帮助研究者确定变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回归分析,研究者可以得到各个变量的系数和显著性水平,从而解释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
此外,研究者还可以使用图表来展示回归模型的拟合程度和预测效果。
3. 因子分析:因子分析是一种用于降维和提取主要因素的方法。
通过因子分析,研究者可以将大量的变量归纳为几个主要因素,从而简化模型解释的过程。
研究者可以使用因子载荷矩阵、因子得分等方式来解释因子分析的结果。
二、结果解读方法模型解释只是研究过程的一部分,结果解读则是将模型解释的结果与研究目的和问题相结合,得出科学的结论。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结果解读方法:1. 结果的显著性检验:在论文中,研究者通常会对模型的结果进行显著性检验,以确定模型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显著性检验可以使用t检验、F检验等方法,通过计算p值来判断结果是否显著。
研究者应该在结果解读时注明显著性水平,并对显著性结果进行解释。
2. 结果的实际意义:除了统计学显著性外,研究者还应该关注结果的实际意义。
他们可以将模型解释的结果与现实情况相比较,评估其对实际问题的解释能力。
此外,研究者还可以使用实例、案例等方式来说明结果的实际意义。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2012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

经验 , 也 为 全 国类 似 案 例 提 供 了可 以 借 鉴 与 参 考 的 资 料 . 。 危机 的发生具有不可预见性 , 但应 急救援具有 计划性 , 各 种危 机都 应 该从 公 共危 机 的 预警 、 预案 、 组织、 运行 、 管 理、 保障、 灾 后 重 建 等 各 个 环 节 加 强 研 究 。只 有 抓 好 各 个 环 节 的落 实 , 危 机救 援 才 会 更 有 效 , 损失才会更小 。
出 版社 , 2 0 1 2 .
“ 7・ 2 1 ” 暴 雨 造 成 了 巨大 损 失 , 但 检 验 了北 京 市 的应
急救援力量 , 考 验 了城 市 精 神 , 对 以 后 的 救 援 积 累 了 宝 贵
Es t a b l i s h me n t o f Ch i ne s e e me r g e n c y r e s c u e
参 考 文献 :
[ 1 ]刘景 凯 .B P墨 西 哥 湾 漏 油 事 件 应 急 处 置 与 危 机 管 理 的 启 示 r J ] .中
国安 全 生产 科 学技 术 , 2 0 l 1 , 7 ( 1 ) ; 8 5 —8 8 .
一 一 一 一 一
LI U Qi a n g,GUO Qi — y u n,J I ANG Hu i — l i n g
立健全重要应急 物资监 测 网络 、 预 警 体 系 和 应 急 物 资 生 产、 储备、 调拨 及 紧 急 配 送 体 系 , 实 现 各 类 应 急 物 资 综 合
信息 动态管理和享 。
( 4 ) 完善 应 急 救 援 职 权 设 定 。应 对 公 共 危 机 仅 仅 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Statistical Data of Chinese S&TPapers2008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2008自1987年以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一直承担着中国科技人员在国外发表论文数量和影响的统计分析工作,每年定期公布中国科技论文发表趋势和状况。
本统计报告包括我国发表的国际论文数量、国际论文被引用情况、国发表论文数量、国论文被引用情况、我国各学科领域论文分布和影响、我国各地区论文分布和影响、我国重要机构论文分布和影响、我国国际合著论文情况、我国高影响科技论文情况和我国科技期刊有关指标的统计分析。
目录第一部分:中国科技论文概况.......................................... - 4 -第二部分:中国国际科技论文产出状况 .................................. - 7 -1.《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中国论文情况 ......................... - 8 -2. 中国科技论文的国际被引用情况 .................................... - 9 -3. 《工程索引》(Ei)收录中国论文情况 ............................. - 10 -4.《科学技术会议录》(ISTP)收录中国论文情况 ...................... - 10 -5.国际科技论文总数 ............................................... - 11 -6. 美国《医学索引》(Index Medicus/Medline)收录中国论文情况 ...... - 12 -7. 国际合著论文情况 ............................................... - 12 -8.《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中国论文情况 ................... - 14 -9.国际论文的学科分布 ............................................. - 16 -10.国际论文的地区分布 ............................................ - 18 -11.国际论文作者单位的机构类型分布 ................................ - 20 -12.国际数据库收录中国科技期刊情况 ................................ - 20 -13.国际高影响论文及作者 .......................................... - 21 -第三部分:中国国科技论文产出状况 ................................... - 26 -1.《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PTCD)收录论文情况 ............. - 27 -2.国论文学科分布状况 ............................................. - 27 -3.国论文地区分布状况 ............................................. - 28 -4.各类机构发表国论文状况 ......................................... - 28 -5.国际合著情况 ................................................... - 29 -6.中国国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领域论文分析 ....................... - 30 -第四部分:专利产出相关统计......................................... - 32 -1.各类机构申请与获得专利情况统计 ................................. - 34 -2.申请和获得专利较多的领域 ....................................... - 35 -3. 各地区2007年论文数、专利数与2005和2006年R&D经费对照 ........ - 36 -第五部分:各类机构产出论文与影响状况 ............................... - 40 -(一)高等学校 .................................................... - 41 -(二)科研机构 .................................................... - 46 -(三)医疗机构 .................................................... - 51 -(四)各学科2007年SCI论文高产机构 ............................... - 53 -第六部分:中国特区、中国省和中国澳门特区科技论文发表情况............ - 59 -1. SCI收录中国特区、中国省以及中国澳门特区科技论文情况............ - 60 -2. ISTP收录中国特区、中国省以及中国澳门特区科技论文情况........... - 61 -3. EI收录中国特区、中国省以及中国澳门特区科技论文情况............. - 62 -第七部分:中国科技期刊有关指标..................................... - 63 -1.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 - 64 -2.2007年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 - 65 -第八部分: 2007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学术论文.......................... - 66 -附件1: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目录附件2:2007年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附件3:2007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学术论文附件4:2007年Nature、Science、Cell收录中国论文第一部分:中国科技论文概况第一部分:中国科技论文概况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每年对中国科研工作者发表的科技论文进行统计与分析,统计容包括我国科技人员发表国际和国论文情况。
国际部分的统计采用国际权威检索数据库《科学引文索引》(SCI) 、《工程索引》(Ei)和《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 (ISTP)、《医学索引》(MEDLINE)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
国部分的统计采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1987年建立的《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该数据库收录中国1700余种中国各学科重要科技期刊,即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以SCI数据库统计,2007年中国科技人员发表科技论文9.48万篇,占世界份额的7.5%,排在世界第3位,处于美国和英国之后。
中国地机构产出论文8.91万篇,比2006年增加了25.2%,占世界总数的7.0%,所占份额比2006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
按中国地科技论文数排序, 与2006年一样,仍排在世界第5位,自2004年起已连续四年保持在这个位置。
我国国际科技论文影响力跃升,1998年至2008年(截至2008年8月)我国科技人员共发表论文57万篇,排在世界第5位;论文共被引用265万次,排在世界第10位,比2007年统计时提升了3位。
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4.6次。
以Ei数据库统计,2007年中国科技人员发表的期刊论文为7.82万篇,占世界论文总数的19.6%,第一次超过美国,排在世界第1位。
中国地机构产生的论文为7.56万篇, 比2006年增长了16.2%,占世界的比例为18.6%,,较上一年度提高了4个百分点。
仅中国地的Ei论文数也排在世界第1位。
2007年ISTP数据库共收录了中国科技人员4.53万篇国际会议论文,占世界总数的10.1%,排在世界第2位。
其中来自中国地的论文4.31万篇,比2006年增长了21.0%,占世界总数的9.6%,比2006年增长了0.6个百分点,与2006年一样保持在世界第2位。
我国的国际会议论文增长量大于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科技人员共参加了在73个国家(地区)召开的2416个国际会议。
以SCI数据库统计,2007年收录的中国地论文中,国际合作产生的论文增长了10.5%,占我国发表论文总数的21.9%。
我国科技人员的合作伙伴涉及90个国家(地区) 。
2007年我国发表国际论文数较多的学科为化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物理学、材料科学、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生物学、动力与电气、数学、土木建筑和地学。
过去十年来我国材料科学产出的论文占世界该学科论文总数的15.9%, 排在世界第2位,仅次于美国,其被引用次数排在世界第3位。
2007年我国发表国际论文数较多的地区是:、、、、、、、、、。
2007年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收录1765种中国科技期刊,其中我国科技人员为第一作者的论文46.31万篇,与2006年相比,增长了14.4%。
海外科技人员在我国发表论文2921篇,比2006年减少了29篇。
国科技论文产出较多的地区依次是:、、、、、、、、、。
相对于各省投入的研发经费,产出论文和专利数量较大的省份是:、、、、。
国科技论文产出较多的学科依次是:临床医学、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计算机科学技术、基础医学、农学、药学、生物学、预防医学与卫生学、中医学、化学。
第二部分:中国国际科技论文产出状况第二部分:中国国际科技论文产出状况本统计报告的国际论文数据主要取自国际上颇具影响的文献数据库:《科学引文索引》(SCI) 、《工程索引》(Ei)和《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ISTP)。
自2005年起,我们增加了对美国《医学索引》(MEDLINE)和对《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论文的统计与分析。
一般认为SCI数据库主要反映基础研究状况;Ei数据库较全面地覆盖了工程科学研究领域;ISTP数据库汇集了自然科学、医学、农业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每年全世界出版的会议文献的80-90%,对于期刊论文是一个重要补充,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学前沿和最新研究动向;MEDLINE收录文献则反映了全球生物医学领域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SSCI收录论文覆盖社会科学领域,在学科交叉和融合日益突显的今天,对SSCI论文的统计分析对于科技界也是很有意义的。